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长老手册
第三章 崇拜聚会

  牧师若不在,就要由长老负责带领安息日的礼拜。这就要求熟悉集体崇拜。教会往往年复一年采用同样的礼拜顺序,唱相同的诗歌,采用相同的程序。带领礼拜的人可能认识并尊重因不同的文化和地域而造成的礼拜方式的多样性,但是不敢使礼拜方式适应社会的变化。结果教会可能因未能变化而失去其影响,但有时也因变化未能考虑和保持礼拜的特别宗旨而失去信徒。

  作为基督的身体,信徒们聚在一起礼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而不限于一种形式、一种文化或一种表达方式。但是强迫会众接受他们并不认可或喜欢的改变乃是不智之举。同时也要认识到,拒绝接受改变也会对那些希望采用崇拜新方式的人产生同样的影响。他们希望在诗歌和圣经译本的采用、个人的衣着和端庄得体方面有新的选择。为了这些和其他的原因,附近其他的教会可能已在形式和程序上发生了变化。但是在某一个地区如果只有一个教会,这个教会就应该采取灵活的态度,尽可能满足各种需求和兴趣。

  崇拜是什么?

  崇拜不仅是一种活动。在集体层面崇拜发生之前,必须有个人层面的崇拜。保罗在写信给罗马信徒的时候,告诉他们应该“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12:1)。

  崇拜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教会的领袖倡导崇拜主要应该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次才是一种行动。当牧师、长老和其他教会领袖展示崇拜的生活,教会的信徒也这样做时,其结果就是在安息日早上、在一周当中的礼拜和会众聚集的其他时间里,上帝得到了充分的赞美,是从真正爱祂尊敬祂着人的心底里发出来的。

  由于崇拜是与上帝交往,参加的时候就必须虔敬和考虑周到。在崇拜中,观望的不是会众,而是上帝。礼拜的形式和功能应使会众认识到这一点。

  “基督徒可从地上圣所具有的神圣性质中,学习应如何重视上帝与祂子民相会的地方。……住处乃是家庭的圣所,密室或林间,则是个人敬拜最幽静的地方;但教堂却是公众集会的圣所。关于礼拜的时间,地点和态度都应有一定的规则。凡属神圣的事物,或有关敬拜上帝的事物,决无一样可用漠不关心或冷淡的态度对待之。……人们进入教堂时,若对上帝存有真正的恭敬,而且谨记自己是在上帝的面前,就必在肃静中生出一种甘美的感化力。在平常办事的地方,并不以耳语笑谈为罪行;但在敬拜上帝的殿中,那是不可容许的事。应当将心灵预备妥当,静听上帝的道,使之产生相当的效力感化人心”(《证言》卷五491,492页)。

  礼拜要恭敬——“上帝是个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约4:24)。因此崇拜更注重的是态度,而不是形式或顺序。礼拜要安排时间表达对上帝的崇敬,要用时间怀着敬畏的心体验上帝的伟大和能力(诗95:3-5)。可以通过唱诗和祷告来表达这种崇敬心情(诗95:1,96:1-6),以肯定上帝的良善、承认祂的功德、寻求祂的恩典,敬畏祂的临格(启14:11)。礼拜若以基督为中心,崇拜者自然就会发出赞美和感谢(诗33:1-3;启15:2-4)。

  情绪的迸发并不是真崇拜的表现,但无动于衷地履行仪式和礼节也会抑制个人和会众本应自由表达的爱心和喜乐。避免极端的情绪是对的。在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因担心表达赞美和感恩而使我们的崇拜缺乏所有的感情。崇拜要做好赞美、心灵、诚实和知识之间神圣的平衡。“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祂”(约4:23)。

  礼拜要宣读上帝的话——公众礼拜提供机会宣读上帝的话。耶稣习惯在安息日进入会堂宣读圣经,然后解释圣经(路4:16-21)。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也是这样,“本着圣经与他们辩论”(徒17:2,3)。

  宣读包括学习上帝的话,因更充分地认识祂而满有爱心与喜乐。礼拜时要提说上帝过去的引导(林前10:11);高举基督的十字架(约12:32);因认识到通过圣灵的同在和祂的恩赐,使我们在生活和服务中能荣耀上帝,从而体验到一种使命感(罗12:1)。

  礼拜要导致复兴——礼拜要导致复兴。它包括思考、祷告和默想(太6:7-139)。这是为众圣徒祈求的时间(弗6:18),是悔改和寻求基督赦免的时间(赛57:15;徒2:28),是在耶稣里体验痊愈和平安的时间(太11:28-30)。礼拜的效果最能表现在献身为别人服务上。

  公众礼拜

  礼拜要交流——我们虽然可以个别地敬拜上帝,但教会全体一起礼拜,对于维持基督身体的力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上帝既接纳我们每一个人为祂的儿女,也鼓励我们与其他信徒一起来敬拜祂。祂称之为基督的新妇。 “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上帝”(西3:16)。

  一起参加公共礼拜会给基督徒个人的成长带来力量,参加礼拜的人需要得到上帝悦纳和仁爱的保证,这种保证往往通过领聚会者的态度带给他们。信徒也需要彼此交接,体验一种教会家庭的归属感。

  教会中冷淡刻板的气氛会扼杀礼拜的影响,把人从教会里逼出去。所以要挑选态度友善的信徒迎候敬拜者进入会场。长老和其他教会领导人应注意那些觉得自己与其他敬拜者不合群的人。要鼓励信徒友好地接纳一切与他们同来敬拜的人。

  礼拜要人人参与——要鼓励信徒在礼拜中人人参与,在教会中培养团体的气氛。会众,包括男人、女人和青少年有许多机会参与崇拜:如唱诗、祷告、奉献、启应经文和个人见证。可让孩子们到前面来听儿童故事。可鼓励具有音乐天赋的信徒参加圣诗班和其他音乐小组。

  新信徒受洗以后,应为举行特别的礼拜欢迎他们进入教会。新迁来的信徒也要受到欢迎。记住信徒的结婚周年纪念日,生日和其他特别的日子是表示教会重视的另一种方法。

  礼拜需要计划——有意义的礼拜不是随便进行的。礼拜要求众人各种活动和才干的协调。虔诚规划、精心编排的崇拜节目,会使参与者和会众感觉舒畅。节目的尴尬中断和脱节会造成紧张,以致难以体验崇拜的喜乐。由于大多数人都习惯于仔细策划和精心编排的媒体节目,如果教会礼拜没有很好地组织,就会令人为难和不适。

  许多教会有崇拜委员会与牧师配合,对礼拜的内容进行安排和计划。委员会保证所有的参与者都了解自己的责任,并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教会的牧师和长老应散发布值勤表,注明礼拜中各人的职责。参加礼拜的人,应各有一份礼拜顺序表。可以利用教会的公告栏发布礼拜的程序和与会众相关的信息。

  计划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人士讲道或领礼拜。被教会开除的信徒和被解职的牧师不得主领礼拜。牧师不在时,由长老实施这一规则。

  教会的礼拜

  “我们的上帝是一位慈爱怜悯的父亲,不要把侍奉祂看做伤心苦恼的事。敬拜上帝,参加祂的工作本是一件乐事”(《拾级就主》103页)。所以参加礼拜和带领礼拜都应是乐事。安息日上午的礼拜并没有固定的顺序和形式。但除了讲道以外,有一些内容构成有意义的礼拜,在计划时应予以考虑。下面结实这些崇拜的内容。这些内容可采取任何被认为合宜的顺序。

  音乐——优美的音乐具有很大的感化力,会把人的心提向上帝。“我们赞美歌唱时应当努力追求与天上的诗歌队相和谐。发音和歌唱的训练乃是人人的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在宗教的礼节上,唱诗与祷告同是敬拜的行为”(《基督化的教育》62、63页)。参加敬拜的人咏唱的时候,圣诗作者所记下来的属灵经验就成了他们的祈祷。

  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把音乐的主题同崇拜的经验配合起来。有条件时,既要有声乐,也要有器乐。分享崇拜者的文化、器乐和歌声,有助于吸引人参加敬拜。虽然有些音乐可以单凭演奏乐器带领崇拜,但带有属灵信息的诗歌对于崇拜的经验来说特别有意义。圣诗班是礼拜中很大的福气,但他们不能替代大众唱诗。“唱歌的能力是一种有感化力的能力。上帝希望所有的人都加以培养运用,以荣耀祂的名”(《布道论》504页)。

  通知——通知虽然不是崇拜的一个项目,但如果安排得当,也能成为一种福气。不过通知的长度和内容不易控制。通知的目的是制造团契生活的感觉,预备会众参与崇拜活动。通知可以报告重要事项,以及今后活动和项目的信息。通知的时间虽然不能用来推销和筹款,但可以汇报教会十分之一和捐款的情况。

  在使用布告栏的教会里,可把通知写在上面,以避免通知占用时间过长。如果没有布告栏或其他书面材料,可预先写好通知以便控制时间。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信徒聚集开始礼拜时播放视频。这种视频也可以在教会网址上播放。通知能营造一种温馨和团契的气氛,作为分享团契生活,乐事与要事,或侍奉敬拜的时间。

  宣布崇拜开始——宣布礼拜开始是为了集中会众的思想,令人产生一种敬拜的态度。可以简要读经、邀请或祈祷。如果有诗班,则邀请诗班简短合唱。在宣告崇拜开始的阶段,会众也可以唱诗,或者读启应经文。领礼拜的人员常常在音乐进行的过程中进入,跪在会众面前。在宣布崇拜开始的时候,可以请会众起立,从而告诉他们崇拜开始了。

  祷告——祷告最好的姿势通常是跪下。但是心灵的状况要比身体的姿势更加重要。祷告的姿势只是象征性的。公共祷告的内容事先应该仔细想好,包括赞美、诉求和崇拜者的需要。公众祷告要考虑几项内容,但并非每一次的祷告都要包括这几项内容。祷告的顺序是重要的,因为我们必须对上帝表示尊敬,祈求祂的恩典,感谢祂的慈爱眷顾和供应,然后再表达我们对祂的需要和愿望。

  在计划祷告时,要考虑以下内容:

  提说上帝圣名。祂的名是神圣的,应当恭敬尊重地提说这名。

  赞美。要感谢祂的伟大和祂为祂的子民所施行的事情。

  悔改。求上帝赦免以往的过错和未能完全侍奉祂。

  献身。求祂赐力量今后更完全地侍奉祂,承诺教会个人和集体献身为祂服务。

  一般性诉求。为上帝的圣工,世界的领袖们和会众祈求,关注所有未表达出来的特殊需要,如经济问题,灰心和疾病等。

  特殊性诉求,提出特殊的祷告诉求,为聚会本身和讲道的人祈求。

  结束:最后奉耶稣的名。我们靠着祂才能接近上帝。

  祷告没有好好准备就会太长。要在心中立一个提纲或事先写下来,会避免不必要的唠叨。“一般祷告一、二分钟就够了”(《证言》卷二581页)。

  奉献——奉献是礼拜的基本内容之一。奉献不仅是筹款,还呼吁人把自己献上。简要虔诚的捐款呼吁,邀请崇拜者参与对上帝的奉献。“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上帝所喜爱的”(林后9:7)。尽管会众中有许多人参与礼拜时辰之外的奉献,但礼拜的这个聚焦奉献的时间,更能鼓励在经济事务上对上帝的忠诚。

  虽然在呼吁奉献时可以提到教会的特殊需要,但必须以侍奉上帝为中心。在这个奉献的神圣之举中,决不可采用令人愧疚或尴尬的方法。这是一个教导基督教基本奉献观念的机会。

  为儿童服务——儿童和成人都是崇拜的重要成员。许多教会安排儿童故事的特别时间,通常邀请孩子们走到会众前面坐下来听。这样做的对象受到局限,一般年龄是二至八岁。大一点的孩子走到前面来听故事会感到不自在。这个活动的时间要小心控制。一般五分钟就够了。

  在关注的重心落在小孩子身上的时候,大一些的孩子遭到忽略。在崇拜中有许多方法可以把大一些的孩子包括在内。

  *在讲道中增加直接以儿童为对象的说明。

  *安排几次专以儿童为主题的安息日礼拜,比如在基督徒教育日或前锋会日。

  *在崇拜时使用儿童诗班和音乐小组。

  *邀请孩子们读经祷告。

  这样的经历会培养他们将来发挥领导作用。

  读经——所选的经文要与当日的主题相关。在提供公用圣经的教会里,这种活动更有效果,因为大家可以读同一个版本。经文也可以写在布告栏上或发给会众的节目单上。

  使用启应经文可以鼓励会众的参与。教会的诗歌本里有大量启应经文,但是也可选用针对当日主题的其他经文。在这个环节中,可以鼓励家庭的参与,或者要全家轮流读经,或启应式读经。预先的计划提供了准备的时间,这对于读好圣经是至关重要的。

  公开见证——要鼓励信徒当众见证上帝在他们生活中特别引导的事情。有关一位信徒帮助另一位信徒的见证特别有益处。这样的见证公开表现了上帝在教会大家庭中能力的运行。聪明的做法是采用采访的形式把握时间,避免讲述过长,离开崇拜的主题。

  会众的参与——崇拜不是观赏活动。一般人认为在礼拜中讲道者为演员,上帝为主办人,会众为观众。实际上真正敬拜的结构是:会众为演员,讲道者为主办人,上帝为观者。“公众敬拜应有大量的颂赞和诗歌,每一个基督徒都要参加这种敬拜”(怀爱伦写于《时兆》1886年6月24日)。

  崇拜是要会众参与的。崇拜要计划好让会众每隔一定的时间就有大量的参与。会众的参与不应集中在礼拜的某段时间,而应分散在整个礼拜过程之中。“我们各教会所流行单调的礼拜仪式需要改变。要引进活跃的酵,使我们的信徒可以沿着新的路线作工,并发明新的方法。当这种死气沉沉的单调局面打破以后,圣灵的能力就会在人心中运行。许多人就会开始热心作工。他们以前除了袖手旁观之外,从未想过别的事情”(《给传道人的证言》204页)。

  崇拜的顺序

  公众礼拜不是某一时段里将若干互不相干的部分拼合在一起。崇拜的策划涉及协调每个项目,使之成为整体的一个部分,朝着一个目标,以会众的响应为高潮。设计的进程要朝着献身的目标。崇拜没有严格的程序,但这个礼节还是有共同结构的。

  礼拜程序实例——以下是两个礼拜程序实例,可根据会众的需要改动。可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会规程》中查阅其他实例。

  较长的礼拜程序:

  前奏:器乐或会众唱诗。

  欢迎:团契生活和欢迎

  开会: 圣诗班献唱,乐器演奏或会众献唱。

  宣告礼拜开始:也可由会众参与。

  祷告:简短祷告,会众通常站着。

  读经:可用启应经文。

  赞美诗:会众唱诗。

  祷告:可由圣诗班,器乐或会众启应。

  奉献:呼吁和解释捐款的用途。

  荣耀颂:会众站立,以感恩的祷告结束。

  音乐:讲道以前的特别音乐或特别诗。

  讲道:聚焦总的崇拜主题。

  诗歌:委身回应。

  祝福:简短的希望、应许和鼓励的话。

  结束曲:在可能的条件下,散会时奏钢琴或风琴音乐。

  简短的礼拜程序:

  欢迎:团契生活和欢迎。

  开会: 会众站立默祷。

  唱诗 :会众仍然站立。

  祷告: 包括祈求上帝的同在。

  奉献: 呼吁和解释捐款的用途。

  讲道: 聚焦总的崇拜主题。

  祝福 : 在可能的条件下,散会时奏钢琴或风琴音乐。

  讲 道

  讲道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崇拜的中心。复临教会的成长源于宣讲圣道。虽然讲道的内容不是崇拜的唯一重点,但其中心是以圣经为基础,保持教会教义和宗旨的统一。不是所有的长老都定期讲道,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圣灵所赐的口才。但以下讲道的指导方针可能有助于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讲道、服侍教会的人。

  根据个人的经验讲道——如果没有个人委身于上帝和圣工,讲道就没有效果,且令人气馁。讲道应源于个人研究圣经和与上帝交流的经验,讲道的人如果没有圣灵的充满,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别人的了。讲道有时是通过见证分享个人的经验。

  根据圣经讲道——“务要传道”(提后4:2)。复临教会的讲道是以基督为中心,以圣经为依据的。故事、社会学和哲学可能有利于信息的解释,使听众听明白,并与自己相联系,但缺乏圣经的材料不能喂养人的心灵,导致委身于基督和祂的服务。

  根据圣经讲道不等于引用大量经文。同样,也不是要寻找与想说之话相符的经文。这样做往往是断章取义。

  讲道要与实际相结合——圣经的真理原则是与日常生活是有关系的。要讲明圣经怎样对我们现代说话,救恩怎样适应现代的需要。你的讲道要以圣经为中心。在可能的情况下,参阅圣经注释,怀爱伦注释以及其他基督教作者,把你所要讲的经文应用于实际的基督徒生活中去。要采用当前的事件,大自然,以及各种经历,使你的讲道与听众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从正面讲道——人必须认识到自己是罪人,才会去寻求救恩。但你的第一次呼召不要斥责罪恶,而要宣布救恩。成功的讲道必须给人以希望。福音就是好消息,如果你不是传好消息,就不是在传福音。

  准备讲题——匆匆忙忙是讲不好道的。事先祷告、研究圣经和阅读,能减轻讲章准备的难度,产生良好的效果。要把主题溶合在讲道者的思想中,化时间加以解释和实际的应用,对信息进行补充。及早开始讲章准备的过程可以减少压力,增加创造性。

  组织讲题要有逻辑性——符合逻辑的讲道提纲分成三个部分:

  1,在引言部分,你要引起听众的兴趣,或许要提出主题思想。主题概括了你讲道的内容,是你最希望听众带回家的东西,

  2讲道的正文部分,按照逻辑的顺序,阐述你希望传达的主要教训,从而扩展了主题。要根据圣经讲清每一个教训,包括说明或者实际的运用。

  3,结尾部分总结主题和教训,同时引导听众个人归向基督。

  要讲得清楚——讲道时要让听众听明白。“许多人读书说话的声音太低,让人听不懂。一些人发音含混不清,还有些人声音太高太尖,让人听着刺耳。……经过勤奋的努力,所有的人都可求得清楚朗读的能力,并用宏亮,清晰而圆润的声音,带着明确而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态度说话。我们这样行,就可大大增加作基督工人的效能了”(《基督比喻实训》335,336页)

  事先计划——要事先制订年度、至少是季度计划,编制讲道和崇拜时间表。计划要从两个方面考虑。要先列出过去所讲过的讲题,看看你忽略了什么,过分强调了什么,然后根据教会和世界的年历,以及会众的需要,选择和排定讲员和主题。

  异端谬说不一定来自错误的讲道,而更多地来自不全面不平衡的福音表述。它来自过分强调一项真理而忽视其他的真理。周到的计划会使讲道保持平衡,以致尊荣上帝,并供应会众的属灵需要。长老在牧师缺位的时候负责小心看守讲台,防止未经授权的人讲倒,或让分裂教会、诱导会众背道的人把持讲台。计划周密的讲道时间表,加上教会认可和了解的讲道者,有助于防止这个问题的发生。


目录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