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大众化的作品
致《圣经与天文学》的话
上世纪80年代,我怀着一颗寻访劫后余生的心情,几经周折,乘木船到了浙江乐清翁垟小镇上,会见了阔别34年的老同学赵典来。环视他那住家兼诊所的聚会点,说明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执着地坚持工作。后来他寄给我一套土得掉渣的幻灯片,要我参考着另画一套。说它“土”,原来他是在10公分宽的玻璃纸带上精心用毛笔勾线和着色绘制成的一套七十余幅,用牛皮纸包边连接起来,然后一幅幅折叠装满了一纸盒的《耶稣救恩故事连环画》的幻灯片,我看了之后,心中颇受感动。
我仿佛看见一所农舍,在夜晚昏暗的房间内,挤满了观众,他正在用一架以木盒装上放大镜头、灯泡、距离调节器的自制土幻灯机(这是一部两用机,在无电的山区改用煤汽灯),将这些土幻灯片的画面和解说词一幕幕映在墙壁上;同时,他用赞美诗《近乎我主我父》的调子领大家一齐唱着救恩诗词,每映出一张画就唱一首词。画面的人物虽然造型不符合比例而且绘画技法也较幼稚,但在当时圣经及参考资料极度缺乏的条件下,能使信徒们目睹耶稣的形象,并听闻耶稣降世为人受难牺牲惨状的解说与歌声,引起极大的反响。当他们看见耶稣头戴荆棘冠冕、血流满面的痛苦镜头时,禁不住泪如泉涌,泣不成声,同心合唱:“主啊,你受痛楚,全是为我!”(注:1963年时,某夜在苍南县宜山镇一农村的露天广场上,用煤汽灯放映,从附近各教会来的信徒,同工,及部分未信主的观众,人数竞达三千以上,盛况空前)。真想不到这样原始简陋大众化的土制工具竞能有如此巨大的感召力。原来是主爱的吸引。
我在被他这种“务要传道”的精神所感动之下,将这一套《救恩故事图片》重新绘制。后来他不仅制成了新式的幻灯片,同时还印成了画册广为流传。2003年他又精心编撰出版了一本大众化读物——《基督教信徒手册》。他就是这样坚持着千方百计地探索一条面向广大群众传播《圣经》知识的道路。
为了将《圣经》中的预言知识大众化,他还编写了《启示录浅解》和《但以理浅解》,约我为之绘制二百余幅插图,藉以使研究这两卷书的读者们,更易于理解内中的历史事实和预言中的奥秘。
以我们人类短暂的生命和浩瀚永恒的宇宙对比,可算是“不及虚无,乃为虚空(《以赛亚书》40章17节)。虽然今天的科学知识一日千里,但如果以人们极其有限的智慧和科技水平去研究太空中诸天体那测不透的奥秘,无异于蚂蚁欲了解人类世界的科技知识与社会文明,这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可是上帝却依然是非常关怀地球上这些微小的人类将他的爱与生命之道源源不绝地施与人类。
《诗篇》第八篇四节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上帝既然把这世界的管理权托付给了人类,也就让我们有能力探索和了解这地球并与之息息相关的自然万物及其他天体的知识以便与之和谐相处,这也是上帝给予人类的权利和义务(《申命记》29章29节)。真正的科学就是要人类不断地探索上帝在自然界中的奇妙作为,与太空间诸星球运动的规律,从而证实必有一位创造主和管理者。而绝不会像某些人所说:“宇宙是自然而有的。”“一切星球的和谐运转是出于自然的”。试问在繁忙的国际航空站,每天有数百次的航班,上千架飞机有序地进出起落,如果有人说:“这些飞机是无人指挥,无人驾驶,而是自然而然地起飞和降落的”,这岂不是荒唐之言吗?所以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不能不承认宇宙间必定有一位全智全能的创造主。
典来先生参考了许多的科学文献、资料,将深奥的天文知识以通俗大众化的手法——图文并茂地编写了这本《圣经与天文学》,向人们进一步证实:“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马书》1章20节)。愿读者们更加理解真神的大能并他的存在,明白他凭自己的权能所创造的亿万星球,都是在各自的轨道上,循规蹈矩地运行不息。因此,使我们不得不相信有一位创造主。我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约翰福音》20章31节)。这就是作者写这部《圣经与天文学》的最大的目的和期望。
李维三
2005年12月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