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耶稣又进了会堂,在那里有一个人枯乾了一只手。

2众人窥探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不医治,意思是要控告耶稣。

3耶稣对那枯乾一只手的人说:“起来,站在当中!”

4又问众人说:“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可以的呢?”他们都不做声。

5耶稣怒目周围看他们,忧愁他们的心刚硬,就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

6法利赛人出去,同希律一党的人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

7耶稣和门徒退到海边去,有许多人从加利利跟随他。

8还有许多人听见他所做的大事,就从犹太、耶路撒冷、以土买、约旦河外并推罗、西顿的四方来到他那里。

9他因为人多,就吩咐门徒叫一只小船伺候着,免得众人拥挤他。

10他治好了许多人,所以凡有灾病的,都挤进来要摸他。

11污鬼无论何时看见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着说:“你是 神的儿子!”

12耶稣再三地嘱咐他们,不要把他显露出来。

13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

14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

15并给他们权柄赶鬼。

16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

17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又给这两个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

18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并奋锐党的西门,

19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20耶稣进了一个屋子,众人又聚集,甚至他连饭也顾不得吃。

21耶稣的亲属听见,就出来要拉住他,因为他们说他癫狂了。

22从耶路撒冷下来的文士说:“他是被别西卜附着。”又说:“他是靠着鬼王赶鬼。”

23耶稣叫他们来,用比喻对他们说:“撒但怎能赶出撒但呢?

24若一国自相纷争,那国就站立不住;

25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

26若撒但自相攻打纷争,他就站立不住,必要灭亡。

27没有人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

28我实在告诉你们: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

29凡亵渎圣灵的,却永不得赦免,乃要担当永远的罪。”

30这话是因为他们说:“他是被污鬼附着的。”

31当下,耶稣的母亲和弟兄来,站在外边,打发人去叫他。

32有许多人在耶稣周围坐着,他们就告诉他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在外边找你。”

33耶稣回答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

34就四面观看那周围坐着的人,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

35凡遵行 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提要:1 基督医好枯干的手,10 和许多别的疾病:11 斥责污鬼:13 拣选十二使徒:22 使人确信说他靠着别西卜赶鬼乃是亵渎话:31 说明谁是他的弟兄、姐妹和母亲。


治好萎缩的手

可3:1 耶稣又进了会堂,在那里有一个人枯干了一只手。

【本会注释】

耶稣又进了。[一个枯干一只手的人,可3:1-6=太12:9-14=路6:6-11。主要的注释在: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见“加利利早期的传道”;关于神迹见本卷注释第208-213页。] 这显然与可2:23中提到的安息日不是同一个安息日。它在这里被提到乃是作为另一个实例,说明文士和法利赛人反对耶稣对待安息日的态度。

枯干了一只手。或:“他的手是干瘪的”。希腊文暗示这只手枯干是由于事故或疾病的结果,而不是先天性缺陷。


可3:2 众人窥探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不医治,意思是要控告耶稣。

【本会注释】

众人窥探。见路6:7注释。这里显然意指法利赛人(见可3:6)。


可3:3 耶稣对那枯干一只手的人说:“起来,站在当中。”

可3:4 又问众人说:“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可以的呢?”他们都不作声。

【本会注释】

命。希腊文是psuchē(见太10:28注释)。

他们都不作声。他们愠怒的沉默乃是承认失败。他们先前与耶稣的遭遇战已经使他们认识到:公开挑战他就什么都得不到。因为他总是成功地使他们的论据转而反对他们,以这样一种方式展现真理,在百姓面前显明了拉比们的立场是站不住脚的。


可3:5 耶稣怒目周围看他们,忧愁他们的心刚硬,就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

【本会注释】

怒目。常话说只有无罪的愤怒才是反对罪的愤怒。上帝憎恨罪恶,但他却爱罪人。而有罪过的人却时常犯这种错误:憎恨罪人并且爱罪恶。因为错误而对错误发怒,对别人并没有邪恶的愿望或图谋,的确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值得表扬的品格特性。

忧愁。只有马可记录了耶稣的个人感情。他“忧愁”是因为犹太领袖们利用他们的高职高位误表上帝的品格和要求。他“忧愁”无疑也是因为会临到这些领袖们本人身上和那些随从他们误导观念的人身上的结果。希腊文暗示耶稣最初愤怒的反应只是刹那间的,但他对这些远离天父并误解他对他们的爱的愚昧子民的关心却是持续的。


可3:6 法利赛人出去,同希律一党的人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

【本会注释】

立即。据此可以推断出,法利赛人立即退出了会堂,甚至在宗教仪式结束前就退出去了。

希律一党的人。希律一党的人是支持希律家的一个犹太政党(见本卷注释第54页)。法利赛人通常憎恨希律和所有支持他的人(见本卷注释第41页)。他们现在寻求他们所自认的仇敌们的帮助,这一事实乃是一个证据,证明他们力求要找到一个压制耶稣的办法(见太22:16注释)。可能顽固执拗的法利赛人盼望希律会乐于监禁耶稣,像他几个月前曾监禁施洗约翰一样(见太4:12;路3:20注释)。有些人提出这件事可能发生在希律的首府赛弗里,在拿撒勒以北约4英里处。


海边的群众

可3:7 耶稣和门徒退到海边去,有许多人从加利利跟随他。

【本会注释】

退。[耶稣受人欢迎,可3:7-12=太12:15-21。主要的注释在:马可福音。] 马可福音多次提到耶稣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为要躲避不适当的名望或过度的反对(见可1:45;7:24;等等)。他此时的撤退显然是因为想要避免与宗教权威们或者还有政治权威们进一步冲突。因而,马可没有继续记述其他冲突事件,目的是要谈论耶稣日益增长的声誉,及与之同来的犹太官长们对耶稣与日俱增的仇恨和反对。(见太12:15注释)。

到海边去。似乎医好枯干了一只手的人这事发生在加利利内部的一座城,可能是赛弗里(见6节注释)。对观福音作者们极其相似的记载进一步暗示:当耶稣离开加利利省内地方时,他去了加利利“海边”,可能在邻近革尼撒勒平原、迦百农以南的地方。他无疑发现了一段远离城市的比较僻静的海岸(见路5:1注释)。

许多人。见太5:1注释。三位对观福音书作者都提到了跟着耶稣的大批群众。这种情形显然需要一种更有效的组织,需要更多的见证人奉献他们全部的时间应付群众们对耶稣的需求。三位福音书作者中的两位,都意味深长地唤起人们注意:就在指定十二使徒和山上宝训之前,提到了那跟随并依靠耶稣的“许多人”(见太5:1;路6:17注释)。


可3:8 还有许多人听见他所做的大事,就从犹太、耶路撒冷、以土买、约但河外,并推罗、西顿的四方来到他那里。

【本会注释】

以土买。即,以东地。“以土买”这个词在新约中只在这里出现过。约瑟夫(《犹太掌故》xiii. 9. 1 [257,258])说以土买在基督时代之前一个多世纪时被约翰·许尔堪征服了,那里的人被迫至少在名义上接受了犹太教的仪式与惯例(见本卷注释第33页)。

推罗和西顿。见卷一,第128页;卷二,第67,68页;见创10:15注释。只有撒玛利亚显眼地没有出现在这里所列举的在巴勒斯坦或靠近巴勒斯坦的不同地区的名单里。


可3:9 他因为人多,就吩咐门徒叫一只小船伺候着,免得众人拥挤他。

【本会注释】

一只小船。或:“一只小舟”。只有马可提到了福音记事的这个细节。似乎在加利利传道的其余时间,每当有需要时,耶稣现在安排的这只小船总是随时可用(见可4:35,36;6:32;8:10,13)。这只小船可能属于彼得(见路5:3注释)。

伺候着。或“为他准备”,即,无论何时他需要,都由他支配。

众人。马可在三节经文中第三次提到了无论耶稣往哪里去,都跟着他的大批群众(见7,8节)。


可3:10 他治好了许多人,所以凡有灾病的,都挤进来要摸他。

【本会注释】

挤进来。人们并不是怀着敌意,而是带着渴望,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要照顾。

要摸他。显然,那些患病的或被鬼附的都感到在这一行为中有魔力。见可5:23,28注释。

灾病。直译是:“抽打”,或“鞭打”。可能这些“灾病”与我们当今的流行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类似。


可3:11 污鬼无论何时看见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着说:“你是上帝的儿子。”

【本会注释】

污鬼。见可1:23注释。

看见。在希腊文中,“看见”,“俯伏”,“喊”这一系列的动词都指明连续或常常重复的动作。

俯伏。有些人提出了这种可能性:鬼魔们藉此要给人的印象是,他们承认耶稣是他们的领袖,从而暗示他与他们是联合着的。假如这样的话,基督拒绝他们的见证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上帝的儿子。见约壹的附注;见路1:35;约1:1-3注释。


可3:12 耶稣再三的嘱咐他们,不要把他显露出来。

【本会注释】

再三地。即,“强有力地”,“强烈地”,或“严厉地”。

那。也可译作:“以便”。

不要把他显露出来。叙述到这点,马太另外记录了引自旧约圣经的一段经文,预言了耶稣服务于人类的需要(见太12:20注释)。


耶稣拣选十二门徒

可3:13 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

【本会注释】

上了山。[十二个门徒的设立,可3:13-19=路6:12-16。主要的注释在:马可福音。见“加利利早期的传道”;“主耶稣的传道生涯”。] 显然是进入了加利利海西边的多山地区(见可1:45注释)。耶稣留下他的跟随者们在山脚下过夜(见《历》第三十章),他自己却整夜在他们上面的山上祷告(路6:12)。当时可能已经是公元29年的晚夏了(见太5:1注释)。

耶稣经常整夜献上祷告(见《历》第四十六章)。不同的福音书作者通常是在救主的生活服务中的重大决定或危机时刻之前提到这种情况(见可1:35注释)。他在其传道的开始就寻求默想和祷告(见太4:1注释)。他在加利利传道的开端,以及接下来马上在加利利的各城镇和乡村初次旅行传道之前也照样以祷告为标志(见可1:35注释)。现在这次整夜祷告是在任命十二使徒、山上宝训、以及第二次在加利利周游之前。连同加利利的这次大危机,再次特别提到了祷告(见太14:22,23;参约6:15,66)。登山变像时也是这样,那时耶稣向他的三个门徒提出了他的受难与死的问题(路9:28-31)。在荣入圣城之后的那整个晚上他都用来祷告(见《历》第六十四章)。已记录的最长的祷告是耶稣在进入客西马尼园之前的祷告(见约17)。在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前只几个时辰,他在园中献上了自己最恳切、痛苦的祷告(见太26:36-44)。

叫人来。显然有相当大的一群人跟从着耶稣,那十二个人就是从这些人中选出来的。

这十二个人没有一个是因为在品格上或在能力上尽善尽美而蒙拣选的。基督拣选的是乐于并且能够学习的人,这种人的品格可以被改变。所有人蒙召时都有严重的缺点,但是这些缺点靠着他的恩典都被消除了(犹大的情况例外),取代它们的乃是耶稣所种植的神圣品格的宝贵种子,它们会发芽生长,直至成熟完备,随后结出如基督一样的品格的果子(加5:22,23)。基督照着人们本来所在的地步接受人,如果他们心甘情愿并且顺从,他就把他们改变成他愿意他们成为的样式。他指定男男女女担任负有重要责任的职位,不是因为他认为他们已经为这些职位完全准备好了,而是因为他在鉴察他们的心时,洞悉了潜在的能力,这些能力在神圣的指导之下,可以被鼓励并发展到他的荣耀并促进他的国度。

随自己的意思。呼召是基于他的心愿而不是基于他们的心愿。后来他提醒这十二个人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而是我拣选了你们”(约15:16)。

他们便来到他那里。当他召集他们来与他会面时,是在刚刚破晓的时候(见《历》第三十章;《福山》第一章),在山坡上的某处,可以俯瞰加利利平静的水面。


可3:14 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

【本会注释】

设立。希腊文是poieō,直译是:“使成为”,即,“任命”。虽然耶稣确实在这个场合“设立”了那十二个人(见《历》第三十章),但这种意思在poieō这个希腊词中并不是固有的。

十二个人。重要的原文证据可以被引用(参本卷注释第146页)支持补充自路6:13的内容:“称他们为使徒”,没有给出特别的原因,说明为什么是十二个人──不多也不少──蒙拣选了。然而,一个直接的想法是:雅各的十二个儿子,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创始人。现在这些人中,有五个是耶稣约在两年前最初开始传道时就已召唤他们成为门徒的;他们是约翰、安得烈、彼得、腓利、和拿但业,或巴多罗买(见约1:40-49)。这组人中的前三个人和约翰的哥哥雅各一起,曾在这次蒙拣选之前几个月接受过海边呼召(见路5:11注释)。最近,马太也被加添到了这个群体之中。

在耶稣的使命中,指定和设立这十二使徒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施洗约翰曾宣布“天国”(太3:2)即将确立,并且耶稣在其传道的早期也曾重申过这个信息(见太4:17),特别是在最近完成的第一次加利利周游传道的时候(《福山》第一章)。基督在他第一次降临时确立的国乃是神圣恩典的国(见太3:2;5:2注释),他是这国的君王。他的国民乃是那些接受他并相信他名的人(见约1:12)。他的领地乃是他们的心(见路17:21注释)。

指定十二使徒很可以被看作是基督来要确立的恩典之国正式的开国典礼。紧接下来的山上宝训,既可以被看作是基督作为恩典之国君王的就职演说,也可以被看作是这个新国度的宪法。在这次布道之后不久,基督和十二使徒就开始了第二次加利利旅行布道,他在这次周游中,通过言教和身教证明了恩典之国的性质和它对人类的价值尺度。

经上给出了这十二个人的四个名单,马太(太10:2-4)和马可各给出了一个,路加给出了两个,一个在《路加福音》中(路6:14-16),一个在《使徒行传》中(徒1:13)。这些都列在下面。

关于给这十二个人分组,最自然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分成两人一组。当耶稣差遣他们去第三次加利利旅行布道时,他是两个两个地派他们去的(见可6:7),弟兄与弟兄携手,朋友与朋友作伴(《历》第三十七章)。马太的名单可能就基于这种分组,因为在提到两对弟兄的名字,彼得和安得烈,雅各和约翰之后,那十二个人其余的名单他是按两个一组列出的,每两个人都用“和”这个词连在一起。所以腓利和巴多罗买一组(见约1:45),多马和马太一组,雅各(亚勒腓的儿子)与达太一组,西门(奋锐党人)与加略人犹大一组。此外,马太的名单是连同这十二个人蒙差一同被给出的。

另一个自然的分组出现在这四个名单每个都被分为三组,四人一组的时候。虽然这十二个人的次序每个名单略有不同,但是这样分组的每组四个人在四个名单中都存在(徒1:13中的第三组除外,那里没有加略人犹大)。

从人的观点来看,在这个场合被指定并设立的这十二个人是贫穷的,没有受过教育的,一帮地位低下的加利利省人。一般而言,犹太领袖们对耶稣的跟从者们的轻视,导致了他可能在距此几周之后,讲述了面酵的比喻(见太13:33;《路》第七章)。上帝改变人心的恩典的酵已经在这十二个没有前途的、普通人的心里运行了,当他们从学徒时期出来之后,他们就不再是粗野的、无教养的、或没学问的了(见路5:11注释)。他们中三个人成了能干的作家。约翰乃是造诣深厚的学者。据我们所知,这十二个人没有一个是毕业于拉比学校的;显然都不是犹太贵族的成员。这反而使他们能够明白耶稣所宣讲的,因为他们没有文士和法利赛人那样根深蒂固的成见。

和自己同在。即,作他的门徒,或在他的学校中作学习者,并在他的工作中协助他。根据13节,显然还有其他“门徒”他并没有,至少没有在这个场合,指定并设立为“使徒”(见13节注释)。作为“门徒”,人们来到基督面前,以便受教于他;作为“使徒”,他把他们差派出去,教导别人。“使徒”这个词源自于希腊词apostolos,它来自于两个词,apo,“来自”和stellō,“派遣”,或“打发”。所以,“使徒”直译就是:“一个被派出的人”(见太10:2注释)。从今以后,被选派为“使徒”的这十二个人就与通常的“门徒”区别开来了,倒不是这十二个人不再作门徒了,而是他们也成了使徒。

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保罗经常提到自己是一个“使徒”(林前4:9;加1:1;等等;参来3:1)。然而,保罗主张自己的使徒身份显然是基于这个事实:基督曾向他显现(见林前15:8)并教导了他(见加1:11,12)。然而他说到自己是“使徒中最小的”(林前15:9),又说到自己“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林后11:5)。在别处,他使这两种表面上互斥的思想和谐起来了(见林后12:11)。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像巴拿巴、提摩太和西拉这样的人也被称为使徒(见徒14:14;帖前1:1;2:6)。可能这个词也适用于被任何一个基督教会作为其代表派出的任何一个代表或使者(林后8:23;腓2:25)。

去传道。在这里和15节中,给出了基督个人服务的两个主要方面,也作为这十二个人服务的目标:传道,为治愈心灵;医病,为治愈身体。耶稣本人用于照顾人类身体需要的时间比传道的时间还多,这十二个人无疑效法了他的榜样。


可3:15 并给他们权柄赶鬼。

【本会注释】

权柄。希腊文是exousia,“权威”(见路1:35注释)。

赶鬼。能够救人脱离一般认为治不好的鬼魔附体,就意味着拥有能力解除比这个轻的痛苦。见第1章的附注。


可3:16 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

【本会注释】

彼得。在新约关于十二使徒的全部四个名单中,彼得都出现在第一位(见本卷注释第593页)。他经常使自己担任整个团体的发言人的角色(太14:28;16:16;17:24;26:35;等等)。在耶稣受洗后不久,安得烈就将自己的哥哥彼得带到耶稣面前,第一个悔改的基督徒是通过一个可以称为平信徒之人的努力产生的(见约1:40-42)。在那时,彼得曾受邀对承认耶稣为弥赛亚作出了反应,并时断时续地在主的服务中与主联合。差不多两年以后,可能在公元29年的晚春或早夏时节(见太4:12注释),基督呼召他连同他的兄弟安得烈和他业务上的伙伴雅各和约翰做固定的门徒(见路5:1-11;见7节注释)。

一般认为,彼得可能担任的是他与别人合伙经营的捕鱼业务的经管人。无论如何,他的热诚、热心、真挚、勇气、忠诚、活力和组织能力无疑标志着他从一开始就在门徒中作领导。彼得是一个卓越的实干家;他热烈的性情是其最强烈的个人品格特征。他是一个明显极端的人,强烈的个性既是他杰出美德的源头,也是其严重过失的祸根。在他里面,多重与矛盾的品格特性一同存在。他似乎总是急切、热情、热心肠、慷慨大方、大胆、勇敢、有勇气的,但常常又是冲动、矛盾、不稳定、轻率、靠不住、自夸、自负、甚至莽撞不顾后果的。在危机时刻,他可能是软弱、胆怯、优柔寡断的;在任何特定的时候,没人能预知他品格和个性的哪个方面会获胜。

彼得是一个伯赛大朱莉亚斯本地人(见约1:44),该地在加利利海岸东北,正对着迦百农,后来他显然迁居到了迦百农城(见可1:29注释)。彼得和他打渔的伙伴安得烈、雅各和约翰,似乎都曾是施洗约翰的门徒(见约1:35-42;《历》第十四章)。


可3:17 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又给这两个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

【本会注释】

雅各。希腊文是Iakōbos,来自希伯来词Ya`aqob,先祖雅各的名字(见创25:26,27注释)。这个名字的英文形式“James”是洐生自拉丁文、通过法文改进而成的形式。雅各通常在他兄弟约翰之前被提到,当二者被一同提到时,说明二者中约翰比较年轻(参《历》第三十章)。雅各无疑是这十二个人中第一个殉道的,约死于公元44年(见徒12:1,2注释),但他的弟弟约翰却是这十二个人中最后一个去世的,约在公元96年。雅各被希律亚基帕认为重要到足以第一个被选来殉难的事实,暗示他是耶路撒冷教会最重要的领袖之一。新约记载呈现的雅各起初是一个相当自私、野心勃勃、坦率直言的人(见可10:35-41),但是后来却成了一个安静而有能力的领袖。许多人曾认为雅各和约翰的母亲,西庇太的妻子,就是撒罗米(参可15:40;太27:56)。还有进一步的可能性,虽然可能性相当小,就是撒罗米被认为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的姐妹,如果在约19:25中提到的是四个女人而不是三个的话(见约19:25注释)。

约翰。约翰显然是一个具有深刻属灵洞察力的人,这在他仰望全然可爱的耶稣时得到了发展。约翰不仅爱他的夫子;而且他乃是“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见约20:2;21:7,20)。约翰生来是骄傲、自作主张、野心勃勃要得尊荣、冲动、受到伤害时愤怒怨恨、并且急于报复的人(见可10:35-41;《述》第五十三章),约翰使自己比任何一个别的人更彻底地屈服于耶稣完美生活的改变之能,并且比他的同道门徒更充分地反映了救主的形象。雅各是这十二个人中第一个为福音殉身的,约翰是最后一个死的。耶稣称雅各和约翰是“雷子”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可3:17;见路9:54注释)。依照早期基督教传统说法,约翰在晚年担任的是以弗所教会的牧师,并且是遍及罗马亚细亚省的众教会的监督。

半尼其。可能译自一个亚兰语的措辞,意思是“暴动之子”或“愤怒之子”──意译为“雷子”。雅各和约翰有时公然表现出激烈的性情,火爆的脾气(见路9:49,52-56)。


可3:18 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并奋锐党的西门;

【本会注释】

安得烈。希腊文是Andreas,意思是“男子气概的”,一个来自anēr,“男人”的希腊名字。安得烈虽然是耶稣最早的跟从者之一(见约1:35-40),但他却没有成为核心集团的成员之一(《历》第三十章),并且在福音的叙述很少被提到(见约1:40,41,44;6:8;12:22)。马太和路加将安得烈列在十二门徒的第二位,可能是使他与他哥哥彼得在一起。关于安得烈的家庭背景,见可3:16注释。安得烈似乎一直是一个勤勉的工人,虽然可能不像他哥哥在领导的才能方面那么有恩赐。依照传统说法,他是在希腊以字母X的形状在十字架上殉道的──结果这种形状的十字架通常就以圣安得烈的十字架闻名了。

腓力。希腊文是Philippos,“喜爱马”,如同“安得烈”是一个正宗的希腊名字。腓力是伯赛大朱莉亚斯本地人(见约1:44),靠近加利利海的北端。关于腓力,在耶稣升天之前,我们所知道的最多的信息来自约翰福音的记载(见约1:43-48;6:5-7;12:21,22;14:8,9)。

他是第一个耶稣对他说“来跟从我吧”的人(约1:43)。他表现的特征是一个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但是显然比某些别人晚于认出耶稣乃是弥赛亚并赏识他在地上使命的重要性(见约6:7;14:8,9)。他似乎有时不确定该采取什么样的做法(见约12:21,22)。不过他是热心的,并且当他找到弥赛亚时,就立即开始把别人带到他面前(见约1:45)。

巴多罗买。直译是:“达买之子”或“挞买之子”(参民13:22;撒下3:3;13:37)。拿但业可能是他自己个人的名字。对观福音书中没有提到拿但业,而约翰福音中没有说到巴多罗买。约翰在一个似乎只有那十二个门徒都在场的背景中提到拿但业与那十二个人中的其他人在一起(见约21:2)。所以没有有效的理由可以怀疑巴多罗买和拿但业这两个名字指的是同一个人。腓力把他的朋友拿但业介绍给了耶稣(见约1:45);显然他们两个是密友(参《历》第三十章)。

马太。马可和路加在提到马太时都说成是利未(见可2:14注释)。似乎不太可能把马太的父亲亚勒腓和雅各的父亲亚勒腓看作同一个人。在福音书中从来没有把这两个人联合在一起好像兄弟一样,如同彼得和安得烈,雅各和约翰。马太被证实是一个能干的工人。依据传统说法,在耶稣复活后,马太将自己的精力大部分奉献于为自己的同胞作工,并且可能在埃塞俄比亚或黑海地区劳苦传道过。

多马。也称作底土马(见约11:16;20:24;21:2)。这两个名字的意思都是“孪生子”。传统认为他的教名是犹大(一个常见的希伯来名字)。关于多马,所知道的事都记载在约翰福音里(见约11:16;14:5;20:24-29;21:2)。虽然他有时表现出自己是怀疑和自私的(见约20:24,25),但是在其他场合他却是勇敢忠诚的(见约11:16)。据说他曾在帕提亚和波斯作工。一个更不确定的传统说他曾在印度和中国作工。

在南印度有一群本土的基督徒,数百年来以多马基督徒闻名。他们自称拥有从使徒多马传下来的福音事迹的译本。他们声称多马在一座著名的圣多马山上殉道了,那山靠近马德拉斯。还有一位名叫多马的犹太传教士曾在中国作工,并且他的像曾被保存在石头里,一起的还有一个碑铭,大意译为:“多马带着专一的心志和伟大的热诚来作工。如果他所有的善行都被记录下来的话,就不得不将洞庭湖[中国的一个湖]的水蘸干[以便有充足的水好做成写字所必须的墨水]。”这个关于多马的有趣的描述具有显著的犹太特征,但可能并不是使徒多马。

雅各。作为亚勒腓的儿子雅各与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相区别。似乎有很好的理由相信他就是在太27:56;可15:40;16:1;路24:10中提到的雅各。“小雅各”这种说法(可15:40)可能是在“较年轻的雅各”的意义上提到他(见诗115:13注释),或者可能是因为他的身材矮小才这么说。

有些人曾试图把亚勒腓的儿子雅各看成是主的兄弟雅各(见太13:55),但是这种建议极为不可能,几乎不值得注意。门徒雅各至少从这十二个人被指定的时候就跟从耶稣了,约在公元29年的晚夏。但是到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前六个月,经上说他的兄弟们还不信他(见约7:5)。就连太13:55和可6:3的背景也暗示那里提到的事件大约发生在第三次加利利旅行传道的时候,肯定是在拣选这十二个人之后。见徒12:17注释。

达太。被马太看成是(见太10:3钦定本)利拜乌。有一个未曾遭遇任何反对的古代传统把达太等同于雅各的儿子犹大(见路6:16;徒1:13)。从别的例子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这个犹大是一个名叫雅各之人的儿子而不是兄弟,虽然路6:16的希腊原文只是简单地读作“雅各的犹大”。几乎确定的是,作为达太或犹大的父亲的这个雅各,不该被等同于新约中任何一个别的雅各,因为这个名字很常见(见可3:17注释)。当约翰(见约14:22)提到这个犹大时,他清楚地把他和加略人犹大区别开了。达太在新约的记录中并不像别的使徒们那样显眼。

西门。被称为“迦南人[奋锐党人]”,以与西门彼得相区别。关于西门这个名字意义的来历,见16节注释。“迦南人”这个称号并不一定标志着西门是在希伯来人来到巴勒斯坦地之前曾住在那里的迦南各族中一族的后代(见创10:6注释)。许多别的古手稿提到他是“迦南人”,意思要么是迦南城的一个居民,要么更可能是一个犹太爱国党派的成员,也以奋锐党闻名(见路6:15;本卷注释第54页;参《历》第九章)。


可3:19 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本会注释】

加略人犹大。新约的名字犹大与旧约的名字犹大相同(见创29:35;太1:2)。许多解释者说他的姓是加略,但更可能的是它来自于希伯来词'ish Qeriyyoth,意思是“加略人”,加略是犹大南部的一个村庄,靠近以土买(见书15:25;见可3:8注释)。如果加略这个名称的这种认定是正确的话,那么犹大可能就是这十二个人中唯一一个不是加利利本地的人了。他是一个名叫西门的人的儿子(见约6:71注释)。

耶稣并没有召唤犹大加入他从中拣选出十二使徒的门徒团体(见可3:13注释),但是犹大却硬挤进来并要求一个地位。犹大无疑相信耶稣是弥赛亚──像其他门徒一样有着流行的犹太人的弥赛亚观,认为他要将他们从罗马的轭下解救出来──并且他渴望成为门徒中核心集团的成员,好在不久就要确立的“国度”中获得更高的职位。可能他自愿担任了司库的职务,指望在新国度里被任命那个职位。然而,耶稣从最开始就知道:犹大缺乏那些会使他有资格成为将要确立之国度的一个使徒的基本特征。

尽管犹大心中潜藏着邪恶,但他在许多方面都比耶稣所呼召的其他门徒更有前途。既然被承认为那十二个人中的成员,犹大并不是没有希望的。某些良好的品格特性的培育和发展,加之邪恶品性的消除,可能会使他在这国度的事业中成为蒙悦纳的工人。但是,和约翰不同(见17节注释),犹大使自己心对耶稣的训导和榜样刚硬了。然而,耶稣仍给他所有可能的鼓励和机会,好培养出一种属天的品格。犹大品格中的“压伤的芦苇”,耶稣不会折断,其良好意向的“将残的灯火”,耶稣不会熄灭(见太12:20注释)。

卖耶稣的。见路6:16注释。

进了一个屋子。或“回家”,可能是到了彼得在迦百农的家(见可1:29注释)。有些人曾观察到马可福音主要涉及耶稣所行的事迹,而不是他所教导的教训。与马太不同,他用三章的篇幅专门记录了山上宝训,马可完全省略了它,甚至都没提到山上宝训是紧接着十二使徒的任命之后进行的(见太5:1注释)。这日结束的时候,耶稣和他的门徒们无疑回到了迦百农。


诬蔑耶稣为别西卜

可3:20 耶稣进了一个屋子,众人又聚集,甚至他连饭也顾不得吃。

【本会注释】

众人又聚集。[一个被鬼附着、又瞎又哑的人;不得赦免的罪,可3:20-30=太12:22-45=路11:14-32。主要的注释在:马太福音。] 马可没有提到这个又瞎又哑被鬼附的人得医治,而只是记录了文士们控告耶稣是靠着鬼王的权柄赶鬼,以及他对他们的回复(见22节;《历》第三十三章)。关于这件事在时间顺序中的地位,以及这件事的记录在不同福音书中的记录的相互关系,见太12:22注释。应该注意的是:马可按照时间顺序将可3:20-35放在了拣选十二使徒(可3:14-19)和海边布道之间(可4)。


可3:21 耶稣的亲属听见,就出来要拉住他,因为他们说他癫狂了。

【本会注释】

耶稣的亲属。希腊文是hoi par' autou,直译是:“那些来自他旁边的人”。虽然这种表达可以仅仅说明所提到的这些人与耶稣有密切的交往,但来自古希腊莎草纸文献的证据表明这种表达可以用来指亲属。所以可能21节的话预料到了31-35节发生的事件。

他颠狂了。即:“精神错乱了”。耶稣的“朋友们[亲属]”的这种担心与文士们控告耶稣与魔鬼是一伙的(22节)之间的极其相似性,可以说明21节是作为一个引子插入的,要引入对耶稣的控告,说他担任的是别西卜的代理(22-30节)。


可3:22 从耶路撒冷下来的文士说:“他是被别西卜附着”;又说:“他是靠着鬼王赶鬼。”

【本会注释】

文士。见本卷注释第55页。

从耶路撒冷下来。见路5:17。这些人可能是探子中的一些人,耶稣在加利利传道期间,他们始终尾随着他,在犹太议会的指使下行动(见可2:6注释)。

他是被别西卜附着。见太12:24注释。


可3:23 耶稣叫他们来,用比喻对他们说:“撒但怎能赶出撒但呢?

可3:24 若一国自相纷争,那国就站立不住;

可3:25 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

可3:26 若撒但自相攻打纷争,他就站立不住,必要灭亡。

可3:27 没有人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

可3:28 我实在告诉你们,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

可3:29 凡亵渎圣灵的,却永不得赦免,乃要担当永远的罪。”

【本会注释】

亵渎。见太12:31注释。

永远定罪。原文中(参本卷注释第146页)读作“永远的罪”。


可3:30 这话是因为他们说:“他是被污鬼附着的。”


遵父旨的人都是亲属

可3:31 当下,耶稣的母亲和弟兄来,站在外边,打发人去叫他。

【本会注释】

耶稣的母亲和弟兄。[耶稣的母亲和弟兄们的造访,可3:31-35=太12:46-50=路8:19-21。主要的注释在:马太福音。] 关于这件事在时间顺序中的位置,以及不同的对观福音对这事的记载的相互关系,见太12:22,46注释。


可3:32 有许多人在耶稣周围坐着,他们就告诉他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在外边找你。”

可3:33 耶稣回答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

可3:34 就四面观看那周围坐着的人,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

可3:35 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一、卷名

现有最早的文本仅注明为马可所著。后来,当“福音”一词用来表示基督生活和传道的故事时,才把它加到该卷书的卷名中,成了“马可福音”。钦定本中的卷名“圣马可福音”只见于后来的文本中。


二、作者

基督教的传统说法一致认为约翰马可为《马可福音》的作者。马可是作者的姓(徒12:12,25),他名叫约翰(见徒13:5,13),他母亲叫马利亚(徒12:12)。他是巴拿巴的表弟(西4:10)。巴拿巴曾住在居比路(徒4:36)。马可在耶路撒冷的居所似乎有楼层。耶稣复活和升天以后,一些使徒至少有一段时间住在这里(约20:19;徒1:13),早期教会的成员也在这里聚会(徒12:12)。保罗和巴拿巴第一次外出传道的头一段路程中,约翰马可曾陪伴他们(徒13:5,13)。后来,马可陪巴拿巴去塞浦路斯(徒15:36-37)。再后,他似乎在彼得和保罗的指导下工作(彼前5:13;西4:10;提后4:11)。这卷福音书冠以象马可这样不很出名之人的名字,间接证明了其真实性,以及马可的作者身份。这卷书如果是伪造的,就会冠以比较著名的、曾亲身跟过耶稣之人的名字,如彼得。没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怀疑这卷书的真实性,以及马可的作者身份。希拉波利的监督巴比亚斯(距小亚细亚的歌罗西和老底嘉有10英里)是已知第一位谈到马可为该书作者的作家。据尤西比乌所引,巴比亚斯在《注释》一书中说:(《教会史》卷三 39.15)

“长老(最有可能是长老约翰)曾说过:‘马可成为彼得的翻译,把他所记忆的一切主的言行准确地写下来,不过并没有按照顺序。因为他没有听过主讲道,也没有跟从过祂,而是以后如我所说的跟了彼得。彼得曾根据需要转述主的言论,但没有进行编排。所以,马可把所记忆的各点记下来时并没有差错。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没有遗漏他所听见的话,也没有记错。’”

上面这段话同彼得称马可为“我的儿子”(彼前5:13)是吻合的。

一般认为,巴比亚斯的话暗示马可担任彼得的翻译,因为彼得的母语是亚兰语,而他显然要前往不讲亚兰语的地区,向他不熟悉其方言的听众讲道(见《使徒行述》40页)。可以推定,马可经常为彼得所传福音翻译,所以十分熟悉其中内容,从而为在圣灵感动下撰写基督的生平作好了准备。大部分学者都认为马可的记录是四福音中最早的。

《马可福音》究竟写于彼得生前还是在死后,教父们意见不一(彼得殉道在公元64-66年左右)。里昂的伊里奈乌(约公元185年)说《马可福音》写于彼得死后(《驳斥异端》卷三1.1)。亚历山大的克莱门特则说写于彼得生前(尤西比乌《教会史》卷六14.5-7)。后者的观点似乎与现有的资料比较吻合。但不管怎样,《马可福音》的写作年代无疑在公元55─70年之间。

《马可福音》的许多用语证明它是为非犹太人写的。象 Kentu--rion(百夫长,可15:39),spekoulator(护卫兵,可6:27)这些拉丁词暗示,虽然马可是用文化语言希腊语写的,其对象却是罗马人。马可本来可以用普通希腊词语而不用拉丁语来表示这些军官的称呼。可是他多次采用拉丁词语的希腊译文,可能是因为读者比较熟悉的缘故。他解释巴勒斯坦的硬币,显然是因为他的读者不熟悉它(可12:42)。同样,他解释了犹太人的逾越节(可14:12)和法利赛人的习惯(可7:3,4),翻译了若干亚兰文的词语(可5:41;可7:34;可15:34),这对于巴勒斯坦的读者是不必要的。同时,作者又显然是通晓亚兰语和旧约圣经的犹太人。不过他所引用的旧约是七十士译本。


三、历史背景

见《马太福音》。


四、主题

《马可福音》是四福音中最短的。可是在有些方面它又是写得最生动最有力的。虽然《马可福音》只有《马太福音》的三分二篇幅,可是其中的大部分事件都写到了。《马可福音》的风格精练有力,深刻,生动而优美,常常提供了其他福音书所没有的细节。

马可强调耶稣为一位活动家,而马太则把耶稣描述为一位教师。所以马可记录了其他同观福音书所记载的几乎全部的神迹。马可所用的 eutheos (直接)一词比其他几本福音书加起来还多。

马可主要按年代叙述耶稣生平,而不是象马太那样按讲题来叙述。他侧重于神迹,说明他想通过耶稣所行的神迹奇事彰显上帝的大能。这就是马可为耶稣的神性所作的主要见证,正如马太表现耶稣应验了旧约先知预言的事实。马太根据耶稣是先知所见证的一位,从而证明祂是弥赛亚。马可则通过见证祂的神能而证明祂是弥赛亚,这对于他心目中的读者──外邦人中的基督徒,也许是罗马人──更有说服力一些。


五、纲要

以下的纲要仅概括耶稣生平和传道的主要阶段:

(一)为传道作准备 公元27年秋天 可1:1-13

(二)在加利利传道 从公元29年逾越节至公元30年逾越节 可1:14-7:23

1、早期在加利利传道 可1:14-34

2、第一次外出传道 可1:35-45

3、在迦百农及其附近传道 可2:1-3:19

4、第二次外出传道 可3:20-5:43

5、第三次外出传道 可6:1-7:23

(三)不再公开传道 公元30年春天到秋天 可7:24-9:50

1、在加利利边境传道 可7:20-8:10

2、展望十字架 可8:11-9:50

(四)在毗利亚传道,从公元30年秋至31年春 可10:1-52

(五)在耶路撒冷的最后工作,公元31年逾越节 可11:1-15:47

1、与文士和法利赛人冲突 可11:1-12:44

2、耶稣预言耶路撒冷的陷落和祂再来 可13:1-37

3、耶稣被捕和受审 可14:1-15:20

4、耶稣被钉和埋葬 可15:21-47

(六)复活:复活后的显现 可16:1-20

和合本可3:1 耶稣又进了会堂,在那里有一个人枯干了一只手。

拼音版可3:1 Yēsū yòu jìn le gōngtáng. zaì nàli yǒu yī gèrén kū gān le yī zhī shǒu.

吕振中可3:1 耶稣又进了会堂;在那里有一个人有只手枯乾了。

新译本可3:1 耶稣又进了会堂,在那里有一个人,他的一只手枯干了。

现代译可3:1 耶稣又进会堂;那里有一个人,他的一只手枯萎了。

当代译可3:1 耶稣又回到迦百农的会堂,那里有一个人,一只手枯萎了。

思高本可3:1 耶稣又进了会堂,在那里有一个人,他的一只手枯乾了。

文理本可3:1 耶稣复入会堂、有枯一手者在焉、

修订本可3:1 耶稣又进了会堂,在那里有一个人,他的一只手萎缩了。

KJV 英可3:1 And he entered again into the synagogue; and there was a man there which had a withered hand.

NIV 英可3:1 Another time he went into the synagogue, and a man with a shriveled hand was there.

和合本可3:2 众人窥探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不医治,意思是要控告耶稣。

拼音版可3:2 Zhòngrén kuītàn Yēsū, zaì ānxīrì yīzhì bu yīzhì, yìsi shì yào kònggào Yēsū.

吕振中可3:2 他们窥探着耶稣在安息日要不要治好他,意思是要控告他。

新译本可3:2 众人窥探他会不会在安息日医治那个人,好去控告他。

现代译可3:2 有些人想找耶稣的错处来控告他;他们在旁边窥伺,要看他在安息日治不治病。

当代译可3:2 当时有好些人对耶稣不怀好意,要看他是否会在安息日医治这个人,好找藉口来控告他。

思高本可3:2 他们窥察耶稣是否在安息日治好那人,好去控告他。

文理本可3:2 众窥其于安息日医之否、意欲讼之、

修订本可3:2 众人为了要控告耶稣,就窥探他会不会在安息日医治那人。

KJV 英可3:2 And they watched him, whether he would heal him on the sabbath day; that they might accuse him.

NIV 英可3:2 Some of them were looking for a reason to accuse Jesus, so they watched him closely to see if he would heal him on the Sabbath.

和合本可3:3 耶稣对那枯干一只手的人说:“起来,站在当中!”

拼音版可3:3 Yēsū duì nà kū gān yī zhī shǒu de rén shuō, qǐlai, zhàn zaì dāngzhōng.

吕振中可3:3 耶稣就对那有只枯乾手的人说∶「起来,站在当中。」

新译本可3:3 耶稣对那一只手枯干了的人说:“起来,站在当中!”

现代译可3:3 耶稣对那个手枯萎的病人说:「你到前面来,」

当代译可3:3 耶稣叫那人站在大家当中,当众这样问:“在安息日应该行善,还是作恶呢?救人,还是害人呢?”

思高本可3:3 耶稣对那有一只手枯了的人说:「起来,站在中间!」

文理本可3:3 耶稣谓手枯者曰、起、立于中、

修订本可3:3 耶稣对那手萎缩了的人说:"起来站在当中!"

KJV 英可3:3 And he saith unto the man which had the withered hand, Stand forth.

NIV 英可3:3 Jesus said to the man with the shriveled hand, "Stand up in front of everyone."

和合本可3:4 又问众人说:“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可以的呢?”他们都不作声。

拼音版可3:4 Yòu wèn zhòngrén shuō, zaì ānxīrì xíng shàn xíng è, jiù méng haì méng, nàyàng shì keYǐde ne. tāmen dōu bú zuò shēng.

吕振中可3:4 又对众人说∶「在安息日行善或行恶,救命或害命,哪一样是可行的?」他们都不作声。

新译本可3:4 又对他们说:“在安息日哪一样是可以作的呢:作好事还是坏事?救命还是害命?”他们一声不响。

现代译可3:4 然后问大家:「关於安息日,我们的法律是怎样规定的?做好事呢,还是做坏事?救命呢,还是害命?」大家一声不响。

当代译可3:4 耶稣叫那人站在大家当中,当众这样问:“在安息日应该行善,还是作恶呢?救人,还是害人呢?”

思高本可3:4 遂对他们说:「安息日许行善呢,或作恶呢?许救命呢,或害命呢?」他们一声不响。

文理本可3:4 语众曰、安息日行善行恶、救生杀生、孰宜、众默然、

修订本可3:4 他又问众人:"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合法的呢?"他们都不作声。

KJV 英可3:4 And he saith unto them, Is it lawful to do good on the sabbath days, or to do evil? to save life, or to kill? But they held their peace.

NIV 英可3:4 Then Jesus asked them, "Which is lawful on the Sabbath: to do good or to do evil, to save life or to kill?" But they remained silent.

和合本可3:5 耶稣怒目周围看他们,忧愁他们的心刚硬,就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

拼音版可3:5 Yēsū nù mù zhōuwéi kàn tāmen, yōuchóu tāmende xīn gāng yìng, jiù duì nà rén shuō, shēn chū shǒu lái. tā bǎ shǒu yī shēn, shǒu jiù fù le yuán.

吕振中可3:5 耶稣气忿忿地周围看着他们,因了他们心之顽梗而恻然忧愁,就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一伸,他的手就复了原。

新译本可3:5 耶稣怒目环视他们,因他们的心刚硬而难过,就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原了。

现代译可3:5 耶稣怒目环视左右,同时心里为这些人悲伤,因为他们的心肠刚硬。於是他对那病人说:「把手伸直!」那个人一伸手,手就复原了。

当代译可3:5 他们不做声。耶稣怒目环睹一遍,看见他们无动於衷,心里刚愎,就非常难过。他对那人说:“伸出手来!”那人一伸手,手就立刻复原了。

思高本可3:5 耶稣遂含怒环视他们,见他们的心硬而悲伤,就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一伸,他的手就复了原。

文理本可3:5 耶稣怒而环视之、忧其心顽也、语手枯者曰、伸尔手、伸之、即愈、

修订本可3:5 耶稣怒目环视他们,因他们的心刚硬而忧伤,就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原了。

KJV 英可3:5 And when he had looked round about on them with anger, being grieved for the hardness of their hearts, he saith unto the man, Stretch forth thine hand. And he stretched it out: and his hand was restored whole as the other.

NIV 英可3:5 He looked around at them in anger and, deeply distressed at their stubborn hearts, said to the man, "Stretch out your hand." He stretched it out, and his hand was completely restored.

和合本可3:6 法利赛人出去,同希律一党的人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

拼音版可3:6 Fǎlìsaìrén chū qù, tóng Xīlǜ yī dǎng de rén shāngyì, zenyàng keyǐ chúmie Yēsū.

吕振中可3:6 法利赛人出来,即刻跟希律党人商议害耶稣,要怎样杀灭他。

新译本可3:6 法利赛人出来,立刻和希律党人商量怎样对付耶稣,好除掉他。

现代译可3:6 那些法利赛人从会堂出来后立刻和希律党人商量要怎样对付耶稣,杀害他。

当代译可3:6 法利赛人离开了会堂,会同希律党的人商议怎样除掉耶稣。

思高本可3:6 法利塞人一出去,立刻便与黑落德党人作陷害耶稣的商讨,为除灭他。

文理本可3:6 法利赛人出、与希律党谋、何以灭之、○

修订本可3:6 法利赛人出去,立刻同希律一党的人商议怎样除掉耶稣。

KJV 英可3:6 And the Pharisees went forth, and straightway took counsel with the Herodians against him, how they might destroy him.

NIV 英可3:6 Then the Pharisees went out and began to plot with the Herodians how they might kill Jesus.

和合本可3:7 耶稣和门徒退到海边去,有许多人从加利利跟随他。

拼音版可3:7 Yēsū hé méntǔ tuì dào hǎi biān qù. yǒu xǔduō rén cóng Jiālìlì gēnsuí tā.

吕振中可3:7 耶稣同门徒退到海边去;有属于加利利的一大群众人跟着;

新译本可3:7 耶稣和门徒退到海边去,一大群从加利利来的人跟着他;

现代译可3:7 耶稣和门徒们离开那里到加利利湖边去,一大卫人跟着他。他们是从加利利、犹太、

当代译可3:7 耶稣和门徒退到海边,有一大群人在后面跟着,

思高本可3:7 那时,耶稣同自己的门徒退到海边去,有许多民众从加里肋亚跟随了来,并有从犹太、

文理本可3:7 耶稣偕其徒退往海滨、群众自加利利从之、

修订本可3:7 耶稣和门徒退到海边去,有许多人从加利利跟随他。还有许多人听见他所做的事,就从犹太、耶路撒冷、以土买、约旦河的东边,以及推罗和西顿的附近地方来到他那里。

KJV 英可3:7 But Jesus withdrew himself with his disciples to the sea: and a great multitude from Galilee followed him, and from Judaea,

NIV 英可3:7 Jesus withdrew with his disciples to the lake, and a large crowd from Galilee followed.

和合本可3:8 还有许多人听见他所做的大事,就从犹太、耶路撒冷、以土买、约旦河外并推罗、西顿的四方来到他那里。

拼音版可3:8 Hái yǒu xǔduō rén tīngjian tā suǒ zuò de dà shì, jiù cóng Yóutaì, Yēlùsǎleng, yǐ tǔ mǎi, Yuēdànhé waì, bìng Tuīluó Xīdùn de sìfāng, lái dào Tānàli.

吕振中可3:8 又有属于犹太、耶路撒冷、以土买和约但河外、跟推罗西顿四围的一大群人,听见他所作多么大的事,也来找他。

新译本可3:8 还有许多人听见他所作的一切事,就从犹太、耶路撒冷、以土迈、约旦河外和推罗、西顿一带地方来到他跟前。

现代译可3:8 耶路撒冷、以土买、约旦河对岸等地区以及泰尔和西顿附近的城市来的。这一大卫人来找耶稣是因为他们听见耶稣所做的一切事。

当代译可3:8 他们因为听闻耶稣所行的神迹,特地从加利利、犹太、耶路撒冷、以土买、约旦河外,甚至推罗、西顿一带来找他。

思高本可3:8 耶路撒冷、依杜默雅、约旦河彼岸、提洛和漆冬一带地方的许多群众,听说他所做的一切事,都来到他跟前。

文理本可3:8 犹太耶路撒冷以土买约但外、及推罗西顿四境之人、闻其所行、就之者亦甚众、

修订本可3:8

KJV 英可3:8 And from Jerusalem, and from Idumaea, and from beyond Jordan; and they about Tyre and Sidon, a great multitude, when they had heard what great things he did, came unto him.

NIV 英可3:8 When they heard all he was doing, many people came to him from Judea, Jerusalem, Idumea, and the regions across the Jordan and around Tyre and Sidon.

和合本可3:9 他因为人多,就吩咐门徒叫一只小船伺候着,免得众人拥挤他。

拼音版可3:9 Tā yīnwei rén duō, jiù fēnfu méntǔ jiào yī zhī xiǎo chuán cìhou zhe, miǎndé zhòngrén yōngjǐ tā.

吕振中可3:9 因为有群众,他就吩咐他的门徒、叫一只小船就近伺候他,免得众人拥挤他。

新译本可3:9 因为人多,耶稣就吩咐门徒为他预备一只小船,免得众人拥挤他。

现代译可3:9 人太多了,耶稣吩咐门徒替他准备一条小船,免得人群拥挤他。

当代译可3:9 耶稣见人多,就吩咐门徒预备了一条小船准备应用,以免被他们挤着。

思高本可3:9 因为人多,他遂吩咐他的门徒,为自己备好一只小船,免得人拥挤他。

文理本可3:9 耶稣因命其徒具小舟以待、俾免拥挤、

修订本可3:9 因为人多,他吩咐门徒为他预备一只小船,免得众人拥挤他。

KJV 英可3:9 And he spake to his disciples, that a small ship should wait on him because of the multitude, lest they should throng him.

NIV 英可3:9 Because of the crowd he told his disciples to have a small boat ready for him, to keep the people from crowding him.

和合本可3:10 他治好了许多人,所以凡有灾病的,都挤进来要摸他。

拼音版可3:10 Tā zhì hǎo le xǔduō rén, suǒyǐ fán yǒu zāi bìng de, dōu jǐ jìnlái yào mō tā.

吕振中可3:10 他治好了许多人,故此尽所有患灾病的都向他那里挤去,要摸他。

新译本可3:10 他医好了许多人,所以凡有病的都挤过来要摸他。

现代译可3:10 因为他治好了许多病人,所有患病的人都挤向前来,要摸他。

当代译可3:10 经他医好的病人多得很,所有患病的人都挤近来想摸他。

思高本可3:10 因为他治好了许多人,所以,凡有病灾的人都向他涌来,要触摸他。

文理本可3:10 盖耶稣曾医多人、致凡病痛者、逼近欲扪之、

修订本可3:10 他治好了许多人,所以凡有疾病的,都挤着要摸他。

KJV 英可3:10 For he had healed many; insomuch that they pressed upon him for to touch him, as many as had plagues.

NIV 英可3:10 For he had healed many, so that those with diseases were pushing forward to touch him.

和合本可3:11 污鬼无论何时看见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着说:“你是 神的儿子!”

拼音版可3:11 Wūguǐ wúlùn hé shí kànjian tā jiù fǔfú zaì tā miànqián hǎn zhe shuō, nǐ shì shén de érzi.

吕振中可3:11 污灵一见着他,总拜倒在他面前,喊着说∶「你是上帝的儿子。」

新译本可3:11 污灵每次看到他,就仆倒在他面前,大声喊叫说:“你是 神的儿子!”

现代译可3:11 那些被污灵附身的人一看见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说:「你是上帝的儿子!」

当代译可3:11 每当鬼看见他,就俯伏惊呼:“你是上帝的儿子!”

思高本可3:11 邪魔一见了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说:「你是天主子。」

文理本可3:11 邪鬼见之、伏其前、呼曰、尔乃上帝子也、

修订本可3:11 每当污灵看见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着说:"你是上帝的儿子。"

KJV 英可3:11 And unclean spirits, when they saw him, fell down before him, and cried, saying, Thou art the Son of God.

NIV 英可3:11 Whenever the evil spirits saw him, they fell down before him and cried out, "You are the Son of God."

和合本可3:12 耶稣再三地嘱咐他们,不要把他显露出来。

拼音版可3:12 Yēsū zaì sān de zhǔfu tāmen, búyào bǎ tā xiǎnlù chūlai.

吕振中可3:12 耶稣再三警告他们不要将他显扬出去。

新译本可3:12 耶稣再三严厉地吩咐他们,不要把他的身分张扬出去。

现代译可3:12 耶稣严厉地嘱咐他们不可说出他是谁。

当代译可3:12 耶稣却严禁他们,不要泄露他的身分。

思高本可3:12 他却严厉责斥他们,不要把他显露出来。

文理本可3:12 耶稣严戒毋扬、○

修订本可3:12 耶稣再三嘱咐他们不要把他宣扬出去。

KJV 英可3:12 And he straitly charged them that they should not make him known.

NIV 英可3:12 But he gave them strict orders not to tell who he was.

和合本可3:13 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

拼音版可3:13 Yēsū shàng le shān, suí zìjǐ de yìsi jiào rén lái, tāmen biàn lái dào Tānàli.

吕振中可3:13 耶稣上了山,呼召自己所愿意要的人;他们就到他跟前来。

新译本可3:13 耶稣上了山,呼召自己所要的人,他们就来了。

现代译可3:13 耶稣上了一座山,把他所要的人都召集到跟前。他们来了,

当代译可3:13 耶稣上了山,召集合他心意的门徒,他们都来了。

思高本可3:13 随後,耶稣上了山,把自己所想要的人召来,他们便来到他面前。

文理本可3:13 遂登山、随所欲以召人、而人就之、

修订本可3:13 耶稣上了山,把自己所要的人召来,他们就来到他那里。

KJV 英可3:13 And he goeth up into a mountain, and calleth unto him whom he would: and they came unto him.

NIV 英可3:13 Jesus went up on a mountainside and called to him those he wanted, and they came to him.

和合本可3:14 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

拼音版可3:14 Tā shèlì shí èr gèrén, yào tāmen cháng hé zìjǐ tóng zaì, ye yào chāi tāmen qù chuán dào,

吕振中可3:14 他便设立了十二个人,好跟他常在一起,他好差遣他们去宣传,

新译本可3:14 他选立了十二个人,称他们为使徒(有些抄本无“称他们为使徒”一句),要他们跟自己常在一起,好差遣他们去传道,

现代译可3:14 耶稣选出十二个人,称他们为使徒,又对他们说:「我拣选你们,要你们常跟我在一起,也要差遣你们出去传道;

当代译可3:14 耶稣就设立十二位使徒,叫他们追随左右,并且差遣他们出去传道,

思高本可3:14 他就选定了十二人,为同他常在一起,并为派遣他们去宣讲,

文理本可3:14 立十有二人偕己、遣之宣教、

修订本可3:14 于是他设立十二个人,又称他们为使徒,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

KJV 英可3:14 And he ordained twelve, that they should be with him, and that he might send them forth to preach,

NIV 英可3:14 He appointed twelve--designating them apostles--that they might be with him and that he might send them out to preach

和合本可3:15 并给他们权柄赶鬼。

拼音版可3:15 Bìng gei tāmen quánbǐng gǎn guǐ.

吕振中可3:15 并有权柄赶鬼。

新译本可3:15 又有权柄赶鬼。

现代译可3:15 你们将有赶鬼的权力。」

当代译可3:15 又赐他们赶鬼的权柄。这十二位使徒就是:

思高本可3:15 且具有驱魔的权柄。

文理本可3:15 且予以逐鬼之权、

修订本可3:15 并给他们权柄赶鬼。

KJV 英可3:15 And to have power to heal sicknesses, and to cast out devils:

NIV 英可3:15 and to have authority to drive out demons.

和合本可3:16 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

拼音版可3:16 Zhè shí èr gèrén yǒu Xīmén, Yēsū yòu gei tā qǐmíng jiào Bǐdé.

吕振中可3:16 他设立了那十二个人∶给西门起名叫彼得;

新译本可3:16 他选立的十二个人是:西门(耶稣给他起名叫彼得),

现代译可3:16 耶稣所拣选的十二个人是:西门(耶稣又给他取名彼得),

当代译可3:16 西门(耶稣给他改名为彼得)、

思高本可3:16 他选定了这十二人:西满,给他起名叫伯多禄,

文理本可3:16 有若西门、耶稣名之曰彼得、

修订本可3:16 他设立的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

KJV 英可3:16 And Simon he surnamed Peter;

NIV 英可3:16 These are the twelve he appointed: Simon (to whom he gave the name Peter);

和合本可3:17 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又给这两个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

拼音版可3:17 Hái yǒu Xībìtaì de érzi Yǎgè, hé Yǎgè de xiōngdi Yuēhàn. yòu gei zhè liǎng gèrén qǐmíng jiào Bànníqí, jiù shì léi zǐ de yìsi.

吕振中可3:17 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他给他们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

新译本可3:17 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弟弟约翰(耶稣给他们二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

现代译可3:17 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弟弟约翰(耶稣又给他们取名半尼其,意思是「性如暴雷的人」),

当代译可3:17 雅各和约翰(他们是西庇太的儿子,耶稣给他们改名为半尼其,就是“雷霆之子”的意思)、

思高本可3:17 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和雅各伯的弟弟若望,并为他们起名叫「波纳尔革」,就是「雷霆之子」,

文理本可3:17 西庇太之子雅各、与其弟约翰、此二人者、名之曰半尼其、即雷子也、

修订本可3:17 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弟弟约翰-耶稣又给他们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的儿子-

KJV 英可3:17 And James the son of Zebedee, and John the brother of James; and he surnamed them Boanerges, which is, The sons of thunder:

NIV 英可3:17 James son of Zebedee and his brother John (to them he gave the name Boanerges, which means Sons of Thunder);

和合本可3:18 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并奋锐党的西门,

拼音版可3:18 Yòu yǒu Andéliè, Féilì, Bāduōluómǎi, Mǎtaì, Duōmǎ, Yàlèféi de érzi Yǎgè, hé Dátaì, bìng Fènruìdǎng de Xīmén.

吕振中可3:18 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以及热心派的人西门、

新译本可3:18 安得烈、腓力、巴多罗迈、马太、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达太、激进派的西门,

现代译可3:18 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达太,激进党的西门,

当代译可3:18 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雅各(亚勒腓的儿子)、达太、西门(他是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

思高本可3:18 安德肋、斐理伯、巴尔多禄茂、玛窦、多默、阿尔斐的儿子雅各伯,达陡和热诚者西满,

文理本可3:18 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亚勒腓之子雅各、又达太、与加那尼人西门、

修订本可3:18 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达太和激进党的西门,

KJV 英可3:18 And Andrew, and Philip, and Bartholomew, and Matthew, and Thomas, and James the son of Alphaeus, and Thaddaeus, and Simon the Canaanite,

NIV 英可3:18 Andrew, Philip, Bartholomew, Matthew, Thomas, James son of Alphaeus, Thaddaeus, Simon the Zealot

和合本可3:19 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拼音版可3:19 Hái yǒu maì Yēsū de Jiālǜe rén Yóudà.

吕振中可3:19 和加略人犹大,也就是那把耶稣送官的。

新译本可3:19 以及加略人犹大,就是出卖耶稣的那个人。

现代译可3:19 和后来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当代译可3:19 加略人犹大(后来出卖耶稣的)。

思高本可3:19 并犹达斯依斯加略,他是负卖耶稣者。

文理本可3:19 并加略人犹大、即卖师者、○

修订本可3:19 还有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KJV 英可3:19 And Judas Iscariot, which also betrayed him: and they went into an house.

NIV 英可3:19 and Judas Iscariot, who betrayed him.

和合本可3:20 耶稣进了一个屋子,众人又聚集,甚至他连饭也顾不得吃。

拼音版可3:20 Yēsū jìn le yī ge wūzi, zhòngrén yòu jùjí, shènzhì tā lián chī fàn ye gù bùdé chī.

吕振中可3:20 耶稣进了屋子,有一群人又聚拢来,以致他们他连吃饭都不能。

新译本可3:20 耶稣进了屋子,群众又聚了来,以致他们连饭都不能吃,

现代译可3:20 耶稣回到家里;一大卫人又聚拢来,以致他和门徒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

当代译可3:20 耶稣回家,刚刚进门,群众又纷纷涌至,使耶稣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了。

思高本可3:20 耶稣到了家,群众又聚集了来,以致他们连饭都不能吃。

文理本可3:20 耶稣入室、众复集、致弗能食、

修订本可3:20 耶稣进了屋子,众人又聚集,甚至他连饭也顾不得吃。

KJV 英可3:20 And the multitude cometh together again, so that they could not so much as eat bread.

NIV 英可3:20 Then Jesus entered a house, and again a crowd gathered, so that he and his disciples were not even able to eat.

和合本可3:21 耶稣的亲属听见,就出来要拉住他,因为他们说他癫狂了。

拼音版可3:21 Yēsū de qīnshǔ tīngjian, jiù chūlai yào lā zhù tā, yīnwei tāmen shuō tā diān kuáng le.

吕振中可3:21 跟耶稣接近的亲友听见了,就出来要抓住他;他们直说他疯癫了。

新译本可3:21 那些和他在一起的人听见了,就出来抓住他,因为他们说他癫狂了。

现代译可3:21 耶稣家里的人知道了这种情形,出来要阻止他,因为有人说:「他发疯了!」

当代译可3:21 他的亲属听见这个消息,就来干涉,因为有人传说“他疯了!”

思高本可3:21 他的人听说了,便出来要抓住他,因为他们说:「他疯了!」

文理本可3:21 其亲属闻而出、欲执之、曰、彼狂矣、

修订本可3:21 耶稣的家人听见,就出来要拉住他,因为他们说他癫狂了。

KJV 英可3:21 And when his friends heard of it, they went out to lay hold on him: for they said, He is beside himself.

NIV 英可3:21 When his family heard about this, they went to take charge of him, for they said, "He is out of his mind."

和合本可3:22 从耶路撒冷下来的文士说:“他是被别西卜附着。”又说:“他是靠着鬼王赶鬼。”

拼音版可3:22 Cóng Yēlùsǎleng xià lái de Wénshì shuō, tā shì beì Biéxībǔ fùzhuó. yòu shuō, tā shì kào zhe guǐ wáng gǎn guǐ.

吕振中可3:22 从耶路撒冷下来的经学士也说∶「他有别西卜附着,他是靠着鬼王赶鬼的。」

新译本可3:22 从耶路撒冷下来的经学家说:“他有别西卜附在身上!”又说:“他靠着鬼王赶鬼。”

现代译可3:22 有些从耶路撒冷下来的经学教师说:「他被别西卜附身!他是倚仗鬼王赶鬼的!」

当代译可3:22 从耶路撒冷专程赶来的律法教师却说:“他没疯,只是给鬼王别西卜操纵着。”又说:“其实他是靠鬼王来赶鬼的。”

思高本可3:22 从耶路撒冷下来的经师们说:「他附有贝耳则步。」又说:「他赖魔王驱魔。」

文理本可3:22 自耶路撒冷而来之士子、曰、彼有别西卜、又曰、彼藉鬼王逐鬼耳、

修订本可3:22 从耶路撒冷下来的文士说:"他是被别西卜附身的",又说:"他是靠着鬼王赶鬼的。"

KJV 英可3:22 And the scribes which came down from Jerusalem said, He hath Beelzebub, and by the prince of the devils casteth he out devils.

NIV 英可3:22 And the teachers of the law who came down from Jerusalem said, "He is possessed by Beelzebub! By the prince of demons he is driving out demons."

和合本可3:23 耶稣叫他们来,用比喻对他们说:“撒但怎能赶出撒但呢?

拼音版可3:23 Yēsū jiào tāmen lái, yòng bǐyù duì tāmen shuō, Sādàn zen néng gǎn chū Sādàn ne.

吕振中可3:23 耶稣就叫他们来,用比喻对他们说∶「撒但(即∶魔鬼的别名)怎能赶撒但(即∶魔鬼的别名)呢?

新译本可3:23 耶稣把他们叫来,用比喻对他们说:“撒但怎能赶逐撒但呢?

现代译可3:23 耶稣把这些人叫到跟前来,用比喻对他们说:「撒但怎能驱逐撒但呢?

当代译可3:23 耶稣叫他们来,用比喻解释说:“撒但怎能驱逐撒但呢?

思高本可3:23 耶稣遂把他们叫来,用比喻向他们说:「撒殚怎能驱逐撒殚呢?

文理本可3:23 耶稣呼之来、以喻谓之曰、撒但安能逐撒但乎、

修订本可3:23 耶稣叫他们来,用比喻对他们说:"撒但怎能赶出撒但呢?

KJV 英可3:23 And he called them unto him, and said unto them in parables, How can Satan cast out Satan?

NIV 英可3:23 So Jesus called them and spoke to them in parables: "How can Satan drive out Satan?

和合本可3:24 若一国自相纷争,那国就站立不住;

拼音版可3:24 Re/ruò yī guó zìxiāngfēnzhēng, nà guó jiù zhàn lì bu zhù.

吕振中可3:24 一国若自相分争,那国就不能站立;

新译本可3:24 一国若自相纷争,那国就站立不住;

现代译可3:24 一个国家自相纷争,那国家必然站立不住。

当代译可3:24 一个国家内部分裂,就必灭亡。

思高本可3:24 一国若自相纷争,那国就不能存立;

文理本可3:24 夫国自相分争、其国弗能立、

修订本可3:24 一国若自相纷争,那国就立不住;

KJV 英可3:24 And if a kingdom be divided against itself, that kingdom cannot stand.

NIV 英可3:24 If a kingdom is divided against itself, that kingdom cannot stand.

和合本可3:25 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

拼音版可3:25 Ruò yī jiā zìxiāngfēnzhēng, nà jiā jiù zhàn lì bu zhù.

吕振中可3:25 一家若自相分争,那家也不能站立。

新译本可3:25 一家若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

现代译可3:25 一个家庭自相纷争,那家庭也必然破碎。

当代译可3:25 要是一家人互相勾心斗角,这个家庭也必破裂。

思高本可3:25 一家若自相纷争,那家也将不能存立。

文理本可3:25 家自相分争、其家弗能立、

修订本可3:25 一家若自相纷争,那家就立不住。

KJV 英可3:25 And if a house be divided against itself, that house cannot stand.

NIV 英可3:25 If a house is divided against itself, that house cannot stand.

和合本可3:26 若撒但自相攻打纷争,他就站立不住,必要灭亡。

拼音版可3:26 Ruò Sādàn zì xiāng gōngdǎ fèn zhēng, tā jiù zhàn lì bu zhù, bìyào mièwáng.

吕振中可3:26 撒但(即∶魔鬼的别名)若起来攻击自己、而分争,他也不能站立,乃要灭绝。

新译本可3:26 如果撒但自相攻打纷争,不但站立不住,而且还要灭亡。

现代译可3:26 这样看来,假如撒但的国度自相纷争,它就站立不住,终必灭亡。

当代译可3:26 同样,假如撒但自相攻伐,他的势力一定不能稳固。

思高本可3:26 撒殚若起来自相攻击纷争,也就不能存立,必要灭亡。

文理本可3:26 若撒但分裂、起而自攻、亦弗能立、终必灭耳、

修订本可3:26 撒但若自相攻打纷争,他就立不住,必定灭亡。

KJV 英可3:26 And if Satan rise up against himself, and be divided, he cannot stand, but hath an end.

NIV 英可3:26 And if Satan opposes himself and is divided, he cannot stand; his end has come.

和合本可3:27 没有人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

拼音版可3:27 Méiyǒu rén néng jìn zhuàngshì jiā lǐ qiǎngduó tāde jiāju. bì xiān kún zhù nà zhuàngshì, cái keyǐ qiǎngduó tāde jiā.

吕振中可3:27 没有人能进强壮者的家,去抢夺他的家具,除非先把那强壮者捆住了,然后才能抢夺他的家。

新译本可3:27 谁都不能进入壮汉的家,抢夺他的财物,除非先把壮汉捆绑起来,才可以抢劫他的家。

现代译可3:27 「没有人能够进武士的家,夺取他的财物;他必须先把这个武士绑起来才能够洗劫他的家。

当代译可3:27 比如说,若有人要闯进一个孔武有力的人家里抢括,首先要把那壮士制服。

思高本可3:27 决没有人能进入壮士的家,抢劫他的家俱的,除非先把那壮士捆起来,然後抢劫他的家。

文理本可3:27 未有能入勇士之室、劫其器用者、必先缚勇士、而后劫其室也、

修订本可3:27 没有人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东西;除非先绑住那壮士,否则无法抢夺他的家。

KJV 英可3:27 No man can enter into a strong man's house, and spoil his goods, except he will first bind the strong man; and then he will spoil his house.

NIV 英可3:27 In fact, no one can enter a strong man's house and carry off his possessions unless he first ties up the strong man. Then he can rob his house.

和合本可3:28 我实在告诉你们: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

拼音版可3:28 Wǒ shízaì gàosu nǐmen, shìrén yīqiè de zuì, hé yīqiè xièdú de huà, dōu ke dé shèmiǎn.

吕振中可3:28 「我实在告诉你们,人类的一切罪过、和所说一切毁谤(同词∶谤渎)的话、都可以得赦免;

新译本可3:28 我实在告诉你们,世人的一切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以得到赦免;

现代译可3:28 「我实在告诉你们,人所犯一切的罪和所说一切毁谤的话〔或译:一切毁谤上帝的话〕都可以得到饶恕;

当代译可3:28 我确实地告诉你们,一切的罪和亵渎的话,都可以赦免;

思高本可3:28 我实在告诉你们:世人的一切罪恶,连所说的任何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

文理本可3:28 我诚语汝、世人之诸罪、及凡所出亵渎之言、皆将得赦、

修订本可3:28 我实在告诉你们,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以得到赦免;

KJV 英可3:28 Verily I say unto you, All sins shall be forgiven unto the sons of men, and blasphemies wherewith soever they shall blaspheme:

NIV 英可3:28 I tell you the truth, all the sins and blasphemies of men will be forgiven them.

和合本可3:29 凡亵渎圣灵的,却永不得赦免,乃要担当永远的罪。”

拼音版可3:29 Fán xièdú Shènglíng de, què yǒng bùdé shèmiǎn, nǎi yào dāndāng yǒngyuǎn de zuì.

吕振中可3:29 惟独谤渎圣灵的、无论什么人、永远也不能得赦免,乃要担受永世罪过的罪责。」

新译本可3:29 但亵渎圣灵的,就永世不得赦免,他还要担当罪恶到永远。”

现代译可3:29 但是那亵渎圣灵的人就永远得不到赦免,因为他所犯的是永远的罪。」

当代译可3:29 惟有亵渎圣灵的,就绝对得不到赦免,却要永远担罪。”

思高本可3:29 但谁若亵渎了圣神,永远不得赦免,而是永久罪恶的犯人。」

文理本可3:29 惟亵渎圣神者、终不得赦、乃干永罪、

修订本可3:29 凡亵渎圣灵的,却永不得赦免,而要担当永远的罪。"

KJV 英可3:29 But he that shall blaspheme against the Holy Ghost hath never forgiveness, but is in danger of eternal damnation:

NIV 英可3:29 But whoever blasphemes against the Holy Spirit will never be forgiven; he is guilty of an eternal sin."

和合本可3:30 这话是因为他们说:“他是被污鬼附着的。”

拼音版可3:30 Zhè huà shì yīnwei tāmen shuō, tā shì beì wūguǐ fùzhuó de.

吕振中可3:30 他说这话,是因为他们常说他有污灵附着。

新译本可3:30 耶稣说这话,是因为他们说他有污灵附在身上。

现代译可3:30 (耶稣说这话是因为有人说:「他是污灵附身的。」)

当代译可3:30 因为他们诬告耶稣被鬼操纵,他才这样说。

思高本可3:30 耶稣说这话,是因为他们说:「他附有邪魔。」

文理本可3:30 斯言也、因人谓其有邪鬼也、○

修订本可3:30 因为他们说:"他是被污灵附身的。"

KJV 英可3:30 Because they said, He hath an unclean spirit.

NIV 英可3:30 He said this because they were saying, "He has an evil spirit."

和合本可3:31 当下,耶稣的母亲和弟兄来,站在外边,打发人去叫他。

拼音版可3:31 Dāngxià Yēsū de mǔqin, hé dìxiōng, lái zhàn zaì waìbiān, dǎfa rén qù jiào tā.

吕振中可3:31 耶稣的母亲和弟兄来站在外边,差人见他去叫他。

新译本可3:31 耶稣的母亲和弟弟来了,站在外面,传话给他,叫他出来。

现代译可3:31 这时候,耶稣的母亲和兄弟来了;他们站在外面,托人传话告诉耶稣,说他们要见他。

当代译可3:31 这时候,耶稣的母亲和弟弟在屋外托人叫他。

思高本可3:31 耶稣的母亲和他的兄弟们来了,站在外边,派人到他跟前去叫他。

文理本可3:31 耶稣之母及其兄弟至、立于外、遣人呼之、

修订本可3:31 那时,耶稣的母亲和他兄弟来,站在外边,打发人去叫他。

KJV 英可3:31 There came then his brethren and his mother, and, standing without, sent unto him, calling him.

NIV 英可3:31 Then Jesus' mother and brothers arrived. Standing outside, they sent someone in to call him.

和合本可3:32 有许多人在耶稣周围坐着,他们就告诉他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在外边找你。”

拼音版可3:32 Yǒu xǔduō rén zaì Yēsū zhōuwéi zuò zhe. tāmen jiù gàosu tā shuō, kàn nǎ, nǐ mǔqin, hé nǐ dìxiōng, zaì waìbiān zhǎo nǐ.

吕振中可3:32 有一群人在耶稣周围坐着;有人对他说∶「你看,你母亲、你弟兄、在外边找你呢。」

新译本可3:32 有许多人正围坐在耶稣身边,他们告诉他:“你看,你的母亲和弟弟(有些抄本在此有“妹妹”一词)在外面找你。”

现代译可3:32 有一群人围坐在耶稣身边;他们告诉他:「喂,你的母亲和兄弟在外面,要找你呢!」

当代译可3:32 坐在耶稣身旁的人就说:“你母亲和弟弟在外面要找你呀。”

思高本可3:32 那时,群众正围着他坐着,有人给他说:「看,你的母亲和你的兄弟在外边找你。」

文理本可3:32 众环坐、谓之曰、尔母及兄弟在外觅尔、

修订本可3:32 有许多人在耶稣周围坐着,他们就告诉他说:"看哪!你母亲、你兄弟和你姊妹在外边找你。"

KJV 英可3:32 And the multitude sat about him, and they said unto him, Behold, thy mother and thy brethren without seek for thee.

NIV 英可3:32 A crowd was sitting around him, and they told him, "Your mother and brothers are outside looking for you."

和合本可3:33 耶稣回答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

拼音版可3:33 Yēsū huídá shuō, shuí shì wǒde mǔqin, shuí shì wǒde dìxiōng.

吕振中可3:33 耶稣回答他们说∶「谁是我母亲我弟兄阿?」

新译本可3:33 耶稣回答他们:“谁是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呢?”

现代译可3:33 耶稣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兄弟?」

当代译可3:33 “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兄弟?”

思高本可3:33 耶稣回答他们说:「谁是我的母亲和我的兄弟?」

文理本可3:33 耶稣曰、孰为我母我兄弟乎、

修订本可3:33 耶稣回答他们:"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兄弟?"

KJV 英可3:33 And he answered them, saying, Who is my mother, or my brethren?

NIV 英可3:33 "Who are my mother and my brothers?" he asked.

和合本可3:34 就四面观看那周围坐着的人,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

拼音版可3:34 Jiù sìmiàn guānkàn nà zhōuwéi zuò zhe de rén, shuō, kàn nǎ, wǒde mǔqin, wǒde dìxiōng.

吕振中可3:34 就周围看他四围坐着的人说∶「你看,我的母亲,我的弟兄!

新译本可3:34 于是四面观看那些围坐的人,说:“你们看,我的母亲!我的弟兄!

现代译可3:34 他环视坐在他周围的人,说:「你们看,这些人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兄弟!

当代译可3:34 他望着周围坐着的人说:“这些人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兄弟!

思高本可3:34 遂环视他周围坐着的人说:「看,我的母亲和我的兄弟!

文理本可3:34 遂四顾环坐者曰、试视我母我兄弟、

修订本可3:34 就环视那周围坐着的人,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兄弟!

KJV 英可3:34 And he looked round about on them which sat about him, and said, Behold my mother and my brethren!

NIV 英可3:34 Then he looked at those seated in a circle around him and said, "Here are my mother and my brothers!

和合本可3:35 凡遵行 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拼音版可3:35 Fán zūnxíng shén zhǐyì de rén, jiù shì wǒde dìxiōng jiemeì hé mǔqin le.

吕振中可3:35 凡实行上帝旨意的、才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

新译本可3:35 凡遵行 神旨意的,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亲了。”

现代译可3:35 凡实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

当代译可3:35 遵行我天父旨意的,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了。”

思高本可3:35 因为谁奉行天主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

文理本可3:35 盖凡行上帝旨者、即我兄弟姊妹及母也、

修订本可3:35 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

KJV 英可3:35 For whosoever shall do the will of God, the same is my brother, and my sister, and mother.

NIV 英可3:35 Whoever does God's will is my brother and sister and mother."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