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哈随鲁和末底改的功绩
1亚哈随鲁王使旱地和海岛的人民都进贡。
2他以权柄能力所行的,并他抬举末底改使他高升的事,岂不都写在玛代和波斯王的历史上吗?
3犹大人末底改作亚哈随鲁王的宰相,在犹大人中为大,得他众弟兄的喜悦,为本族的人求好处,向他们说和平的话。
亚哈随鲁和末底改的功绩
1亚哈随鲁王使旱地和海岛的人民都进贡。
2他以权柄能力所行的,并他抬举末底改使他高升的事,岂不都写在玛代和波斯王的历史上吗?
3犹大人末底改作亚哈随鲁王的宰相,在犹大人中为大,得他众弟兄的喜悦,为本族的人求好处,向他们说和平的话。
提要: 1 亚哈随鲁的显耀。3 末底改的晋升。
1亚哈随鲁王使旱地和海岛的人民都进贡
【本会注释】
旱地……的人民都进贡。大利乌希斯塔斯普是第一个统一征税的波斯君主,但薛西斯(亚哈随鲁)则以广征税款而著称(见但11:2),而且税率经常调整。从灾难性的希腊远征回来以后,薛西斯急需提高税款。
海岛。或“海岸”,即地中海和爱琴海沿岸省分。这些地区久已为波斯部队所占领,甚至在希腊战败之后也照样,所以包括在薛西斯征税的范围里。他可能还要向爱琴海岛屿征税,尽管不一定能收得到。
2 他以权柄能力所行的,并他抬举末底改使他高升的事,岂不都写在玛代和波斯王的历史上吗?
【本会注释】
玛代和波斯王。《以斯帖记》的作者熟悉两个伊朗帝国的紧密关系。他说有一本书记录了两者的历史。这里按年代把玛代放在波斯前面,因为玛代人的历史早于波斯人,所以放在“历史”的前面部分。
斯10:3 犹大人末底改作亚哈随鲁王的宰相,在犹大人中为大,得他众弟兄的喜悦,为本族的人求好处,向他们说和平的话。
宰相。即首相。
他们。可能指全体犹太人。
一、卷名
本卷取名于故事的女主人公。她的希伯来原名叫哈大沙(见斯2:7),也许是她要嫁给玛代波斯帝国的王亚哈随鲁(公元前486-465)时改名为以斯帖(见《先知和君王》598页)。她的希伯来名字哈大沙意思是“爱神木”,而以斯帖也许是一个波斯名字,意思是“星辰”。末底改把他的堂妹哈大沙收养为女儿,他将她改为波斯名字以斯帖,嘱咐她不要公开自己的国籍(见斯2:10)。
《以斯帖记》是一个戏剧性的故事,告诉我们上帝怎样使用一个美艳绝伦而勇敢的青年女子,在面临种族灭绝的危险时刻拯救了她的同胞。就象在路得的故事里一样,我们看见在上帝拯救祂子民的大计划中妇女的重要地位。路得是一个外邦人,她决定与以色列人在一起,接受他们的上帝为她的神,而以斯帖则是一个犹太人。在上帝的安排下,她成了当时最强大国家的皇后。她知道她义父对他所说之话的实质和重要性:“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么?”(斯4:14)经过祈祷以后,她勇敢地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拯救散布在当时世界各地的上帝子民。以斯帖的故事告诉读者们上帝可能把机会赐给最软弱的人。我们也许得了“位分”,“是为现今的机会”。
二、作者
我们不知道《以斯帖记》为何人所写。从作者在民族危急关头对犹太人存亡的关心程度来看,他可能是一位犹太人。他说末底改是便雅悯人(斯2:5),可能他自己就是这一支派的人。他只提到“散居在王国各省”的犹太人,而没有提到耶路撒冷和犹太人(斯3:8),说明他特别关注前者,自己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员。书中有许多波斯词语,作者对波斯的风格习惯又十分了解,表明他是波斯本土的居民,而非外省人士。最近从书珊发掘出来的文物证实作者很熟悉王宫和波斯宫廷的规则。根据这些考古发现,一些学者认为作者是当时或稍后的宫廷人员,至少是一位低级官员,或直接从宫廷官员处得到有关资料。
作者可能是以斯拉。他在亚达薛西一世7年率领犹太人回耶路撒冷(公元前457年)。他在犹太人法律方面是有学问的权威(拉7:1-14),可能当过王室的官员和国王的法律顾问(见《先知和君王》607页)。亚达薛西显然在任何情况下都很信任他(见拉7:25-28)。哈曼之危机可能发生在公元前474年或473年间,比以斯拉前往耶路撒冷早十六、七年。所以他一定十分熟悉故事的细节。作为一名热忱的爱国者(拉7:27,28),忠诚的祭司(拉7:1-5),虔诚的改革家(拉9:1-10:14),“敏捷的文士”(拉7:6)和精明能干的领袖(拉7:6,10,21,25,26),以斯拉一定对这次危机很感兴趣。事情发生时他还是一个青年人。他有充分的资格写这卷书。另外作者也有可能是尼希米。
根据本卷书的后记(斯10:1-3),亚哈随鲁(薛西斯)在写书时已死,因为“他以权柄能力所行的。……岂不都写在玛代和波斯王的历史上吗?”如果是这样,以斯帖书写于公元前465年以后。那一年亚哈随鲁被他的大臣阿尔达班暗杀。我们还可能了解到写书时波斯帝国仍在统治着世界。所以《以斯帖记》定写于公元前331年波斯覆灭以前。不过,故事中的许多细节,其中有不少已为考古所证实,表明著作年代就在事情发生以后不久。作者也许认识故事中的一、二个人物。
有人认为作者是末底改。他在提升为帝国的宰相以前曾当过低级的宫廷官员(斯2:11,19,21-23;斯3:2-5;斯4:1,2,6;斯5:13;斯8:1,2,7-10,15;斯9:3,4,20,31;斯10:3)。这一点可以解释《以斯帖记》的作者为什么如此熟悉王宫和宫廷的习惯和规则。此外,末底改是圣经中唯一所提到十分熟悉并接触过有关法令文本的人。所以末底改有可能是《以斯帖记》的作者。
在柏林博物馆保存着一块楔形字板,提到一位名叫末底改的高级官员,于薛西斯的时代在书珊宫廷里担任有影响的顾问。圣经和其他材料没有记载在薛西斯时代的书珊,还有第二个人担任此一职务。
根据亚哈随鲁的命令,以斯帖和末底改把奉王的名所写,并盖有王印章的法令,送往全国各地,解释国王的政策改变的原因,并授权犹太人自卫(斯8:9-14;参斯9:31,32)。有人认为《以斯帖记》可能原来包括在以斯帖和末底改发给犹太人的信函中,这种结论很难证实。不过末底改完全有可能写《以斯帖记》作为其中特别提到之文件的补充。至于书中以第三人称提末底改与他是否作者这一问题并无关系。
综上所述,《以斯帖记》的作者无法确定。只能确定的是:作者是住在书珊城的犹太人,生活在书中所叙事件的时代。
三、历史背景
大利乌一世(希斯塔斯普大帝)死于公元前486年。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王位统治直到他死于公元前486年,然后由他儿子亚达薛西继位。所以圣经中的亚哈随鲁就是历史上的薛西斯。七十子译本把亚哈随鲁和亚达薛西混淆起来。《以斯拉记》和《以斯帖记》中的亚哈随鲁和但9:1中玛代王大利乌的父亲亚哈随鲁不是同一个人。
在大利乌希斯塔斯普统治的后期和他儿子及继位者薛西斯(亚哈随鲁)统治的前期,波斯帝国达到了鼎盛。据《以斯帖记》1:1载,亚哈随鲁的领土从印度的西北疆向西延伸到埃塞俄比亚的北疆。自东至西3000英里,南北有500-1500英里。面积约2,000,000平方英里。书珊是帝国的首都之一,其他首都还有埃克伯特纳和波斯波利斯。波斯人是印欧民族的一个分支,实际上是这个大民族中第一个统治世界的。关于《以斯帖记》中的事件发生时波斯历史的详情,见本卷59-61页。
从圣经历史的观点来看,(波斯帝国的第一位国王)古列统治时期(公元前553-530年)的重大事件就是他登基那一年,即公元前536年下令让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见本注释96,97页)重建圣殿(拉5:13)。根据他的诏令,所罗巴伯率领五万左右的犹太人回到犹大开始重建圣殿(拉1:5,6;拉3:1-10)。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由于发生了种种困难和阻碍,工程停了下来(见拉4:1-5,24;参该1:1-4)。就犹太人而言,古列的儿子和继位者冈比斯(530-522)的统治并不重要,因为他似乎对犹太人的利益不大关心。但大利乌希斯塔斯普登上王位以后不久,就发布了一道诏令重申古列原来的诏令(见拉4:24;拉6:1),结果所罗巴伯的圣殿于公元前515年完工(见拉6:1,15)。
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初,雅典人支援住在小亚细亚西岸的希腊人争取摆脱波斯人统治的斗争。为了应付对于他权力的挑战,大利乌率军侵入希腊以惩罚雅典人。在马拉松的海滩上雅典人以一支弱小的军队向波斯的大军应战,给予入侵者以决定性的打击,迫使大利乌立即撤回亚洲(公元前490年)。他准备再次入侵希腊,却于公元前486年去世了。他的儿子薛西斯一世,即亚哈随鲁(公元前486-465年)再次入侵希腊,却在萨拉米斯惨遭大败(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从此永远返回亚洲,留下他的将军马多尼奥斯负责。次年,马多尼奥斯在普拉蒂亚战败,结果波斯军队就撤出欧洲,再也不回来了。
薛西斯第三年举行盛宴似乎就在他离开书珊进行灾难性的远征希腊之前。他下诏“招聚美貌的处女”(斯2:3)无疑是在他出征(公元前482/481)以前。要全面贯彻这个诏书肯定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薛西斯(亚哈随鲁)回到书珊以后不久,以斯帖被带到他面前立为皇后。
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屡次败在小亚细亚西岸雅典舰队的手下,加上幅员辽阔的帝国别处发生的动乱,可能造成了国王赞同哈曼灭绝犹太人计划的心境。这个计划如果实施,就标志着古列和大利乌统治时期对犹太人友好宽厚的政策完全的改变。由于以斯帖的勇气,犹太人得到了明显的拯救,为他们重得国王恩宠,为若干年后以斯拉和尼希米的工作,特别是为薛西斯的儿子和继承者亚达薛西一世在公元前457年发布那重要的诏书预备了道路(亚达薛西一世:公元前465-423年)。
以斯帖记的年代:
事件 | 章节 | 年 | 月 | 日 | 公元前(以斯帖记中的年代与帕克和杜伯斯坦的巴比伦年表相结合) |
大宴会 | 1:3 | 3 | 483.4.14-482.4.2 | ||
征召以斯帖 | 2.12 | 6 | 10 | ? | 479.1.1-479.1.30 |
以斯帖为王后 | 2:16 | 7 | 10 | 479.12.22-478.1.19 | |
哈曼抽签 | 3:7 | 12 | 1 | 474.4.5-474.5.3 | |
哈曼的法令 | 3:12 | 12[注] | 1 | 474.4.17 | |
末底改的法令 | 8:9 | 12[注] | 3 | 474.6.25 | |
普耳 | 3:13 | 12[注] | 12 | 473.3.6 | |
8:12 | |||||
9:1,17-19 |
注:有人认为这件事发生在薛西斯13年,说哈曼花数月时间抽签决定向国王提出请求的好日子,而不是决定杀犹太人的好日子。不过,哈曼似乎不大可能等那么久时间才实行他的邪恶计划。
四、主题
犹太人的国家生活因被掳巴比伦而中断。在一段时间里犹太人历史的溪流消失了,在地下淌流,到它重新出现时,其整个性质都改变了。犹太人与其说是一个国家还不如说是一个民族和教会。如果按照一般人为历史所下的定义,圣经并没有记载被掳期间和被掳以后犹太人的历史,不过这个时代的精神却很好地体现在但以理和以斯帖的记录中。从古以来,《以斯帖记》就是犹太人每年五个节日中在每个会堂中宣读的五卷圣经之一。一年一度这种宣读的顺序,似乎决定了《以斯帖记》在希伯来正典中的位置。五卷圣经的顺序是:《雅歌》,《路得记》,《耶利米哀歌》,《传道书》和《以斯帖记》。《以斯帖记》排在第五,因为这卷书是在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日──普珥节宣读的(见斯3:7;9:26注)。
从文字上说,《以斯帖记》既是史诗,又是叙事诗。它描述了上帝子民历史中威胁他们生存的一次危机。上帝藉着一位女子施行拯救。她本来与她堂兄兼养父末底改一起过着安静的生活,后来成为世界帝国的王后。《以斯帖记》告诉我们:以斯帖具有明晰的判断力、非凡的自制和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末底改的提问:“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斯4:14)激发了年青的王后采取勇敢的行动。她严肃地下定决心,说出了一句充满勇气,激动人心的话,来回答当前的问题:“我若死就死吧!”在危急的时刻,当王杖向她伸出来时,她没有立即把恶人揭露出来,而是以惊人的克制和心计把国王和哈曼引入最有利于达到她目的的局面之中。就是小说也编不出导致哈曼被暴露出来送了命的一系列惊人而戏剧性的巧合。每当普珥节,即“抽签节”,犹太人总是纪念上帝对哈曼邪恶计划的处置,这个计划按所抽的“签”本来是可能成功的(斯3:7)。
以斯帖记的宗教特色和道德教训可以归纳如下:
1.虽然全书没有出现上帝的名,但是祂的旨意却随处体现出来。不信上帝的人写不出这样的书。信的人读了以后信心一定会得到加强。作者把拯救表现为对上帝存活泼信心的结果。
2.《以斯帖记》提供了犹太人重要的节日──普珥节来历的记录。犹太人每年欢庆这个节日。
3.全书体现了一个重要的道德教训:哈曼得势的日子很快就过去。这说明属世的权势和繁荣都是暂时的。上帝使骄傲的人降卑,使信靠祂的人提升。
4.上帝的旨意显著地体现出来。上帝的大能是与人的努力相结合的。人只是工具,施行拯救的是上帝。
五、纲要
(一)以斯帖被立为波斯王后斯1:1-2:20
1、180天的官宴 斯1:1-4
2、七天的民宴 斯1:5-9
3、瓦实提拒绝到亚哈随鲁面前斯1:10-12
4、瓦实提被废 斯1:13-22
5、征选新王后 斯2:1-4
6、以斯帖进宫 斯2:5-11
7、被立为王后 斯2:12-20
(二)哈曼阴谋灭绝犹太人 斯2:21-3:15
1、宫廷官员末底改救了亚哈随鲁的命斯2:21-23
2、哈曼被提升,他不喜欢末底改斯3:1-5
3、哈曼密谋惩罚末底改的民族斯3:6-11
4、哈曼所发灭绝犹太人的命令斯3:12-15
(三)以斯帖维护她同胞的利益斯4:1-5:8
1、因哈曼的命令,犹太人惊恐而禁食斯4:1-3
2、末底改向以斯帖求助斯4:4-14
3、以斯帖接受任务 斯4:15-17
4、以斯帖设宴招待国王和哈曼斯5:1-8
(四)哈曼的败落斯5:9-7:10
1、哈曼密谋绞死末底改斯5:9-14
2、亚哈随鲁想起末底改忠心的服务斯6:1-3
3、哈曼被迫抬举末底改斯6:4-11
4、哈曼得到阴谋会失败的警告斯6:12-14
5、以斯帖向亚哈随鲁指控哈曼斯7:1-8
6、哈曼被处死 斯7:9,10
(五)犹太人胜他们的仇敌 斯8:1-10:3
1、取消哈曼的法令 斯8:1-14
2、末底改被提升,犹太人重得恩宠 斯8:15-17
3、犹太人得拯救欢喜快乐 斯9:1-19
4、宣布普珥节 斯9:20-32
5、末底改被任为波斯宰相 斯10:1-3
和合本斯10:1 亚哈随鲁王使旱地和海岛的人民都进贡。
拼音版斯10:1 Yàhāsuílǔ wáng shǐ hàndì, hé hǎidǎo de rénmín dōu jìn gòng.
吕振中斯10:1 他那有权柄的作为和他的才能、以及末底改的尊大地位,就是王怎样尊他为大的事∶其详确的叙述、不是都写在玛代波斯诸王记上么?
新译本斯10:1 亚哈随鲁王使陆地和众海岛的居民都向他进贡。
现代译斯10:1 亚哈随鲁王强徵王国沿海地带以及内陆地区的人民服劳役。
当代译斯10:1 亚哈随鲁王的威望不但使内陆的人民慑服,连众海岛的人民也来进贡。
思高本斯10:1 薛西斯王向陆地及各海岛的居民徵税。
文理本斯10:1 亚哈随鲁王使平陆海岛、咸纳贡税、
修订本斯10:1 亚哈随鲁王向国中和海岛的人征税。
KJV 英斯10:1 And the king Ahasuerus laid a tribute upon the land, and upon the isles of the sea.
NIV 英斯10:1 King Xerxes imposed tribute throughout the empire, to its distant shores.
和合本斯10:2 他以权柄能力所行的,并他抬举末底改使他高升的事,岂不都写在玛代和波斯王的历史上吗?
拼音版斯10:2 Tā yǐ quánbǐng nénglì suǒ xíng de, bìng tā táijǔ Mòdǐgǎi shǐ tā gāo shēng de shì, qǐbù dōu xie zaì Mǎdaì, hé Bōsī wáng de lìshǐ shang ma ?
吕振中斯10:2 犹大人末底改做亚哈随鲁王的宰相;他被犹大人推为尊大,得到众族弟兄的喜悦;他为本族之民求福利,向本种族的众人讲论平安兴隆的事。
新译本斯10:2 他所行有权能的事迹,以及末底改被尊为大的详细经过,不是都写在玛代和波斯王的史记上吗?
现代译斯10:2 他所有的丰功伟绩,以及他提拔末底改的故事,都记载在波斯和米底亚王的官方史录上。
当代译斯10:2 他的丰功伟业和擢升末底改身居高位的事迹,都详尽地记载在玛代和波斯的历史中。
思高本斯10:2 他所行伟大英勇的事迹,以及显耀摩尔德开的详细经过,都记载在玛待和波斯君王的年鉴上。
文理本斯10:2 彼以权力所行、及擢末底改、加以显爵、其事之详、俱载于玛代波斯列王纪、
修订本斯10:2 他以权柄能力所做的一切,以及他使末底改尊大、提升他的事,岂不都写在玛代和波斯王的史籍上吗?
KJV 英斯10:2 And all the acts of his power and of his might, and the declaration of the greatness of Mordecai, whereunto the king advanced him, are they not written in the book of the chronicles of the kings of Media and Persia?
NIV 英斯10:2 And all his acts of power and might, together with a full account of the greatness of Mordecai to which the king had raised him, are they not written in the book of the annals of the kings of Media and Persia?
和合本斯10:3 犹大人末底改作亚哈随鲁王的宰相,在犹大人中为大,得他众弟兄的喜悦,为本族的人求好处,向他们说和平的话。
拼音版斯10:3 Yóudà rén Mòdǐgǎi zuò Yàhāsuílǔ wáng de zǎixiàng, zaì Yóudà rén zhōng wéi dà, dé tā zhòng dìxiōng de xǐyuè, wèi ben zú de rén qiú hǎo chù, xiàng tāmen shuō hépíng de huà.
吕振中斯10:3 乌斯地有一个人名叫约伯;那人纯全又正直、又敬畏上帝,远离坏事。
新译本斯10:3 犹大人末底改的地位仅次于亚哈随鲁王,在犹大人中被尊为大,得民众同胞的爱戴;他为自己的族人求福祉,向他们说平安的话。
现代译斯10:3 犹太人末底改的地位仅次於亚哈随鲁王。他的同胞犹太人都尊敬并喜爱他;因为他为同胞争取福利,也为他们的子子孙孙谋求和平幸福。
当代译斯10:3 末底改这个犹太人获亚哈随鲁王封为宰相,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在犹太人中,他不只地位非常崇高,并且深获同胞们的尊敬;因为他曾竭尽所能地为本族谋求福利,同时忠於职守,处处为全国谋幸福。
思高本斯10:3 犹太人摩尔德开,位仅次於薛西斯王,受犹太人的敬重,受他全体同胞的爱戴;他也努力为他的民族谋幸福,关心他的整个种族的安全。
文理本斯10:3 犹大人末底改、位居亚哈随鲁王之次、在犹大人中为尊、见悦于诸同宗、以和平之言、安抚其族、惟求其民之益焉、
修订本斯10:3 犹太人末底改作亚哈随鲁王的宰相,在犹太人中为大,得许多弟兄的喜悦,为本族的人争取福利,为他所有的后代谋求幸福。
KJV 英斯10:3 For Mordecai the Jew was next unto king Ahasuerus, and great among the Jews, and accepted of the multitude of his brethren, seeking the wealth of his people, and speaking peace to all his seed.
NIV 英斯10:3 Mordecai the Jew was second in rank to King Xerxes, preeminent among the Jews, and held in high esteem by his many fellow Jews, because he worked for the good of his people and spoke up for the welfare of all the J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