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看哪,受欺压的流泪,且无人安慰;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

2因此,我赞叹那早已死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

3并且我以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见过日光之下恶事的,比这两等人更强。

4我又见人为一切的劳碌和各样灵巧的工作,就被邻舍嫉妒。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5愚昧人抱着手,吃自己的肉。

6满了一把,得享安静,强如满了两把,劳碌捕风。

7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有一件虚空的事:

8有人孤单无二,无子无兄,竟劳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钱财为足。他说:“我劳劳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乐,到底是为谁呢?”这也是虚空,是极重的劳苦。

9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

10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

11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

12有人攻胜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敌挡他;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

13贫穷而有智慧的少年人,胜过年老不肯纳谏的愚昧王。

14这人是从监牢中出来作王;在他国中,生来原是贫穷的。

15我见日光之下一切行动的活人,都随从那第二位,就是起来代替老王的少年人。

16他所治理的众人,就是他的百姓,多得无数。在他后来的人,尚且不喜悦他。这真是虚空,也是捕风。

提要:1 虚空感的加深──因为欺压,4 因为嫉妒,5 因为懒惰,7 因为妄想,9 因为孤独,13 因为任性。


1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看哪,受欺压的流泪,且无人安慰;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

【本会注释】

我又转念。即“我重新考虑”,“我又看见”。

欺压。`ashuqim(“压迫”,“折磨”,“亏待”)。相关的阿拉伯语词语含义为“粗糙”,或“不公正”。所罗门在这里指的是整个历史上穷人和弱者的命运(见伯35:9;摩3:9;参撒上12:4)。

眼泪。被压迫者的眼泪会触动上帝的心(诗39:12;56:9;赛38:5)。相反,伪善的眼泪是得罪祂的(玛2:13)。

安慰。人的心在悲伤痛苦的时候,渴望得到别人的体贴和安慰。如果没有人安慰,他们的痛苦就会加深(见诗69:20;哀1:2)。

势力。原文指体力,如参孙的力量(士16:5,6,15),但也泛指各种能力和效率(箴24:5)。这里指所强者虐待无防御能力的弱者。


2 因此,我赞叹那早已死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

【本会注释】

我赞叹。或“我祝贺”。

胜过那还活着的。参伯3:13和基督谈到犹大时的话(太26:24)。在某些恶劣的环境下,从某种角度来看,死亡比活下去可能更好一些。所罗门在这里是出于这样的立场。它代表一种心情,是因几千年的罪恶的历史而造成的。现在人们比以前更觉人生的空虚。


3 并且我以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见过日光之下恶事的,比这两等人更强。

【本会注释】

这是悲观主义的看法,是出于魔鬼的,必须以信赖上帝,坚定地依靠主耶稣来应付(太11:28)。参保罗坚定信念(罗5:1)。


4 我又见人为一切的劳碌和各样灵巧的工作就被邻舍嫉妒。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本会注释】

劳碌。即“麻烦”,“辛劳”。

各样灵巧的工作。还可以指“成功的工作”或“有益的工作”。

嫉妒。竞争越剧烈,嫉妒就越严重。这个原理既适用于个人关系,也适用于劳动条件,商业竞争和国际问题。

捕风。寓指世间的成功无法带来幸福的保证。


5 愚昧人抱着手,吃自己的肉。

【本会注释】

抱着手。即“抱着双手”。原文指懒惰(见箴6:10;24:33)。

吃自己的肉。犹太解经家认为这指一个精神麻木的人坐下吃饭,只顾今生的宴乐。他们引用出16:8和赛22:13来支持这种解释。也许更合理的解释是懒惰的愚昧人将极其贫困,累及家人。


6 满了一把,得享安静,强如满了两把,劳碌捕风。

【本会注释】

满了一把,得享安静。直译是“手中满了安静”。原文暗示杯状的手。“安静”无疑指内心的平安。该词在传6:5里是“安息”,意为幸福;在传9:17中亦为“安静”,意为温柔(见赛30:15)。

满了两把,劳碌。积极活动,匆忙奔走,每天做大量的工作,为了得到最大的收获。但充实幸福的人生并不取决于今生物质的丰富。


7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有一件虚空的事:

【本会注释】

所罗门讲到另一种生活现象——贪婪。


8 有人孤单无二,无子无兄,竟劳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钱财为足。他说:“我劳劳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乐,到底是为谁呢?”这也是虚空,是极重的劳苦。

【本会注释】

孤单无二。孤单一人,没有朋友或亲人,也没有继承人继续他的工作。

无子,无兄。这是令人感伤的孤独场面,使人失去了工作的动力。供养亲人是一项高尚而又令人满意的工作。为所爱的人担负责任是发展品格的有效途径。没有这样的动机,人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心中善行的泉水会干涸。

息。即“停止”,源于动词“切断”。这个孤独者不对他人负责,继续辛劳,热心攒财,而这种热心本应用在更高尚的目标上的。

以钱财为足。他财富积攒得越多,欲望就越强烈。他贪财之心永不满足(箴27:20)。几乎不会有人以钱财为足。

刻苦自己。(nephesh,参诗16:10注释)。这个贪婪的人从来不问为什么自己不停地工作。他因欲望而盲目,专心积攒财富,永远得不到满足。基督徒的美德乃是勤劳而上帝手下完全的满足(罗12:11;弗4:28;提前6:8;来13:5)。基督徒不应该懒惰(箴12:24;传10:18)。

极重的劳苦。或“一件坏事”,“一项倒霉的任务”。


9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

【本会注释】

两人同心协力往往取得不止双倍的收获。“果效”的原文常用来表示工资。可指仆人(创30:28,32,33)和士兵(结29:18,19)的酬劳,以及牲口的租金(亚8:10)。


10 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

【本会注释】

跌倒。原文可指摔倒,死亡,落入他人手中,或事业上的失败。最后一个意义适用于本节,指一个人面临逆境时,他的同伴来搭救他。古代的旅程因设施落后和抢劫而充满危险。在一个人可能遇险的地方,二人同行会安全些。合作很重要,孤立则很危险。参门徒的差遣(路10:1)。共同享受事业成功的喜乐乃是最大的福气(徒13:2;14:27)。


11 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

【本会注释】

第10节讲到了困难中的帮助和支持。这里则讲到舒适问题。所罗门想到白天酷热之后夜间的寒冷,以及百姓的贫寒。他们的被褥往往就是自己的外衣(见出22:26,27)。


12 有人攻胜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敌挡他;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

【本会注释】

有人功胜孤身一人。这里强调帮助和保护的福气。格言“团结就是力量”表达了相同的真理。

三股合成的绳子。三股绳子如果分开,其中的一股就很容易拉断。但如果拧在一起,绳子就难以拉断。

有的注释家对这一节无限引申,认为是暗示三位一体。他们引用拉撒路和他的两个姐妹马利亚和马大的情谊,和基督选择三个门徒陪祂去客西马尼园的例子。这样的假设是应当避免的。


13 贫穷而有智慧的少年人胜过年老不肯纳谏的愚昧王。

【本会注释】

少年人。译为“青年人” 可能更好。该希伯来语词曾用来指十七岁的约瑟(创37:30)。还用于其他许多章节(王上12:8,10,14;代下10:8,10,14)。

愚昧。即“可是愚昧”。

纳谏。该词词根意为“建议”、“开导”、“商议”、“警告”。这个国王在年老时非常固执,自行其是,顽固地拒绝一切建议,从而给自己,他的百姓和国家带来危害。

14 这人是从监牢中出来作王,在他国中,生来原是贫穷的。

从监牢中出来。可能寓指环境的拘束。年轻人可能克服了面前不利的条件。如果他聪明可教,就会取得人生的成功,甚至得到国家最高地位(见王上11:26-28)。

贫穷。一个不聪明的国王如果不关心自己臣民的利益,就会被罢免,遭受大苦难,甚至丧命。


15 我见日光之下一切行动的活人都随从那第二位,就是起来代替老王的少年人。

【本会注释】

我见。一个过渡词。

第二位。可能指热情转向了接替被罢免者的新执政者。


16 他所治理的众人就是他的百姓,多得无数;在他后来的人尚且不喜悦他。这真是虚空,也是捕风。

【本会注释】

就是他的百姓。有文本为“在他们前面”,原文意为“他所领导的”(撒上18:16;代下1:10)。

多得无数。继续描述15节所述众人的热情。前半句“他所治理的众人”有助于该词的理解。

不喜悦他。今日的公众的喝彩可能在明天变为公众的谴责。约瑟在埃及的经历就说明世俗之见的无常(出1:8)。

一、卷名

该卷名希伯来原文意为“传道者”。作者在传1:12中用到自己身上。该词可以指会议的召集人或正式发言人。希伯来文圣经中该词采用阴性,并在7:27中与阴性动词搭配,这表明在《传道书》中,这词不仅指所罗门,而且指通过他说话的上帝智慧。在寓意上,智慧对人说话。所以“传道者”既表示传递上帝智慧的代言人,又表示人格化了的智慧。

“智慧人的言语,好象刺棍;会中之师的言语,又象钉稳的钉子”(传12:11)。在传12:9中说:“传道者因有智慧,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在王上4:32,33中,“讲论”词用了三次。这不但是指书面的文字,而且指在专门召集的大会上所发表的演辞。圣灵要人知道所罗门的训诲是赐给“大会”的,也就是各时代各处上帝的教会(见诗22:25;诗49:1-4)。

本卷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卷名,可以断定是译自原文,意思也相近:希伯来原文来自动词“召集大会”,其名词形式意为“集会”。希腊语“集会”的动词词根意为“召集”,名词形式意为“教会”。英语中“教士”(ecclesiastic),“教士的”(ecclesiastical)等词均由希腊语“教会”(ekkle-sia)派生而来。


二、作者

从很早的时候起,人们就普遍认为所罗门王是《传道书》的作者(见《先知与君王》85页)。希伯来圣经中所说“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已足以证明所罗门的作者身份(传1:1)。马丁路德在他的《桌边谈话》中第一个对所罗门的作者身份表示怀疑。

从古到马丁路德,所有讲论过《传道书》的作者,均认为《箴言》、《传道书》和《雅歌》是一位作者所写。但是我们已经指出,它们的文体有差异。不过《传道书》和《箴言》,《雅歌》在文体上的差异,我们很容易看出是由于题材不同,以及所罗门在晚年人生观更趋成熟。《雅歌》可能写于所罗门早年爱主的时代,《箴言》迟一些,《传道书》写于晚年。

如果象大多数现代作家那样,放弃对所罗门作者身份的信念,就完全弄不清楚《传道书》系何人所写了。要确定任何其他的人作为作者都是没有理由的。如果那样想,传1:1中的传道者必是一位有着所罗门王的“心志能力”的文学人物了(见路1:17)。

要确定《传道书》准确的写作时间是不可能的。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作品。可是,所罗门王死于公元前931/930年。如果说他是作者,那么写《传道书》一定是稍早于那一年。

《传道书》在希伯来正典中的位置可能帮助我们大致弄清楚该卷列入正典的年代。首先,《传道书》包括在五卷“杂卷”之内──即《雅歌》,《路得记》,《耶利米哀歌》,《传道书》,《以斯帖记》。其次,《传道书》位于希伯来正典的最后五卷之中──即《传道书》,《以斯帖记》,《但以理书》,《以斯拉尼希米记》和《历代志》。按这两种排列,《传道书》均列于《以斯帖记》之前,由此可见这两卷书大约在同一时候列入正典之中(见本注释卷一36-38页)。这卷《传道书》在列入正典之前完全有可能已流行了数百年。


三、历史背景

本卷圣经里已清楚说明其历史背景。在头十一节的序言之后,所罗门扼要地说“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传1:12)。希伯来文中“我在”是完成时,说明这是所罗门在年老时召集的大会上所说的话。他仍为一国之君,所说的是他个人的经验,其中历史谈得不多,因为听众对此肯定是很熟悉的,他主要谈了自己对幸福的追求。


四、主题

虽然所罗门在希伯来的列王中,无论从智慧还是从属世的荣华上说,都是无与伦比的,但是他说这一切优越性都不能带来真正持久的幸福。人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呢?只有同创造主合作,认识上帝创造他的旨意。

传道者回顾了人世幸福的漂浮不定之后,转而探究世界上所充满的不幸。“智慧人”并没有为这个充满痛苦的世界设想一个“福利国家”,作为解决社会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的办法。最后作为总结,传道者提出了一系列实际的建议。就个人而论,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帮助贫穷和受苦的人。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把我们的心和情感献给上帝,顺服祂,为最后的审判作好准备。传道者就这样提供了有关人生,人存在的目的及其责任和命运的正确哲理。

所罗门设法用自己的经历引导别人走上信靠上帝的道路。他述说了世界上的暴行,不公正以及种种动摇人对创造主信心的事情,但是报应的日子一定会按时来到。不公正的事虽然猖獗一时,但往往有惩戒性的措施予以应付,所以人类的责任和最后幸福在于有决心去面对生活,抓住机会予以充分的利用。上帝会照管着我们的明天。

在《传道书》中,上帝的子民不是作为一个被造的民族,而是在传道者召集之下的一次个人集会。在大会上所讲论的是个人作为一个团体成员,要直接亲自对上帝负责的种种问题。,《传道书》就这样适时地把对象从肉身的以色列人转到属灵的以色列人身上。以色列王所罗门的名字是“平安”的意思,可是他一直到晚年都还没有得到这种平安。犹太人很适宜地把他的讲章编排在旧约的最后部分。上帝在古时与祂子民交往所体现的哲理,在此达到了高潮。

当所罗门忘记了上帝所惠赐与他的智慧,荣耀和能力的泉源时,天然的倾向就占了理智的上风。对上帝和祂引导的信靠,不知不觉地让位给日益增长的自信和追随自己所选择的道路。随着理智逐渐屈服于天然的倾向,他的道德观念迟纯了,良心麻木了,见解扭曲了。对上帝的疑惑和不信压在他的心头,削弱了他道德的原则,败坏了他的生活,最后使他完全地背道了。多年以来,他一直担心自己摆脱不了愚忘的行为,至终完全灭亡(见《先知与君王》51-77页)。

但他到了人生快要结束的时候,良心终于醒悟,开始认识到愚行的真面目,象上帝看他那样看待自己是一个“年老不肯纳谏的愚昧王”(传4:13)。他必死的时候快要到了。他反省自己浪费了的人生,发现并没有什么快乐(12:1)。他的身体和心灵均因放纵而衰弱(传12:2-5;《先知与君王》77页)。他怀着真诚的悔意,设法从原路返回。他深深自责,又倦又渴,从地上的破池塘转向生命的泉源取饮。

他虽然已经重得上帝的悦纳,但他往年所耗费了的精力和体力却无法奇迹般地恢复了(见《服务真诠》169页)。“因着罪,整个人体组织扰乱了,心智败坏了,思维能力腐化了”(《服务真诠》451页)。所罗门的悔改“无法阻止他播撒的罪恶所带来的后果”(《教育论》49页)。他绝没有希望躲避罪恶毁灭性的后果(《先知与君王》78页)。但所罗门多少还是恢复了一点他在追求愚妄时漠然抛弃的智慧。他通过痛苦的经历“领略到从属世的事物中寻求最高的乐趣,这样的人生实在是空虚”(《先知与君王》76页)。他逐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可恶,设法发出警告的声音,挽救别人避开他自己所走过的痛苦经历,从而尽可能地抵制他的愚妄所带来的有害影响(《先知与君王》80-82,85页)。

于是在圣灵的感动下,所罗门为后代的人记录了他浪费光阴的历史,以及其中的警戒(《先知与君王》79页)。《传道书》是“他愚妄和悔改的记录”,描述了“那些导致他白白浪费天国最宝贵礼物的错误”(《先知与君王》80页),里面“充满了警告”(《先知与君王》82页)和许多被圣灵用来作为后世警戒,而不是作为仿效榜样的事例。它生动地描写了他如何追求享乐,名望,财富和权力;但是贯穿于他不幸故事的一条线索乃是他对自己败坏的思维过程所属作坦率的剖析。他曾以这种思维过程认定自己违命的行径是有理的。《传道书》中叙述和推论他早年背道行为的部分并不代表圣灵的意思。但是这些部分也是在圣灵的感动下,记述了那段时期他的真实思想和行为(见《先知与君王》79页),从而对邪恶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警告的效应。例如在传2:17;传4:2;传7:1,28等处所表现出来玩世不恭的态度,决不能作为基督徒的楷模(见传1:17;传2:1,3,12)。决不能对这些段落断章取义去发挥圣灵从来没有意思让它们去发挥的所谓真理。

故在研究《传道书》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把所罗门原来所采用复杂而又扭曲了的思维方式,同他悔改后比较清晰的见地区别开来。所罗门究竟是指早年错误的思维方式,还是指悔改以后冷静的反思,可以从上下文中看得出来。他往往用“我见”,“我心里议论说”,“我说”等词语来描述他以前扭曲了的思维和态度(见传1:13-2:26),而用“我知道”,“我所见”等来引出他由经验而得的冷静的结论(传3:10-14;传5:13,18)。此外,玩世不恭,游移不定的语气一般指的是以前的思想(见传1:18;传2:11,14-20;传4:23;传6:12;传7:1-3,27,28;传9:11),而反映他以后生活中深思熟虑之判断的结论性话语,则是带着肯定的语气(见传5:1,10;传9:11;传11:1;传12:1),其中所阐明的原则(见传6:7;传8:11;传11:9;传12:7,13,14)在圣经其他地方可以得到证实。

必须注意,所罗门有时用“智慧”指属世的智慧(传1:18;传7:12等),有时指真智慧(传7:19;传8:1;传10:1等)。他追求享乐和愚行,原是想享受一切罪中之乐,同时又保持自己无与伦比的智慧和清晰的判断力(传2:3)。他在愚妄之中自以为聪明(传2:9),可是他根本没有认识到他那致命的自欺。就这样过去了许多年。后来他象浪子一样(路15:17)醒悟过来,变得更为忧伤但也更聪明了(传7:23)。罪的欺骗性就是这样,就象夏娃在后悔和痛苦的失望中所发现的那样(见创3:5-7)。


五、纲要

(一)前言: 人生的空虚 传1:1-11

1、一代一代过去,似乎都是徒然传1:1-4

2、自然的循环似乎没有止境也没有目的 传1:5-8

3、有没有“新”的事物, 有没有生存的大目标传1:9-11

(二)所罗门追求幸福 传1:12-2:26

1、知识越多,失望忧伤也就越多 传1:12-18

2、娱乐,享受和物质财富都是空虚 传2:1-11

3、智慧人死亡,愚昧人无异 传2:12-17

4、智慧人不满足于他劳碌的成果 传2:18-23

5、满足只有从上帝而来 传2:24-26

(三)万事的定时 传3:1-4:8

1、各种人类活动的定时 传3:1-15

2、上帝审判的定时 传3:16-22

3、人间不公正事情的定时 传4:1-8

(四)四个理想 传4:9-5:9

1、友谊的价值 传4:9-12

2、智慧的价值 传4:13-16

3、敬畏的价值 传5:1-7

4、公义的价值 传5:8,9

(五)人生之愚妄 传5:10-6:12

1、追求物质之愚妄 传5:10-12

2、痛苦难以始料 传5:13-17

3、徒然的劳碌 传5:18-6:12

(六)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标 传7:1-22

1、声誉和品格的形成 传7:1-10

2、理解上帝作为的智慧 传7:11-14

3、对人生中肯的看法 传7:15-18

4、没有人是完全的 传7:19-22

(七)寻求智慧 传7:23-12:7

1、追求之失望 传7:23-29

2、解决其矛盾 传8:1-15

3、上帝不可思议的作为 传8:16-9:6

4、人生变迁之中的满足 传9:7-10:6

5、一切行为都会有报应 传10:7-11:10

6、人生的结束 传12:1-7

(八)结语:上帝对人类的期望 传12:8-14

和合本传4:1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看哪,受欺压的流泪,且无人安慰;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

拼音版传4:1 Wǒ yòu zhuǎn niàn, jiàn rì guāng zhī Xiàsuǒ xíng de yīqiè qīyē. kàn nǎ, shòu qīyē de liú leì, qie wú rén ānwèi. qīyē tāmende yǒu shìlì, ye wú rén ānwèi tāmen.

吕振中传4:1 我又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看哪,受欺压的流泪,无人安慰!欺压他们的、手里有势力,也无人安慰!

新译本传4:1 我又看见日光之下所发生一切欺压的事:受欺压的流泪,却无人安慰他们;欺压他们的,手里握着权柄,因此无人安慰受欺压的。

现代译传4:1 我又察看这世上一切不公平的事。被欺压的人流泪哭泣,没有人援助他们。他们得不到援助,因为欺压他们的人有权有势。

当代译传4:1 於是,我转向观察在日光之下一切欺凌压迫的事。我看见受压迫的泪流满面,没有人安慰他们;然而,那些恃势凌人的虽然气焰冲天,却也一样没有人关怀他们。

思高本传4:1 我又转目注视在太阳下所行的一切暴行:看,受压迫者眼泪汪流,却无人安慰;压迫人者手中只有权势,却无人加以援助。

文理本传4:1 我转观日下所行之虐、见受虐者流涕、慰藉无人、行虐者有权、受虐者不得慰藉、

修订本传4:1 我转而观看日光之下所发生的一切欺压之事。看哪,受欺压的流泪,无人安慰;欺压他们的有权势,也无人安慰。

KJV 英传4:1 So I returned, and considered all the oppressions that are done under the sun: and behold the tears of such as were oppressed, and they had no comforter; and on the side of their oppressors there was power; but they had no comforter.

NIV 英传4:1 Again I looked and saw all the oppression that was taking place under the sun: I saw the tears of the oppressed--and they have no comforter; power was on the side of their oppressors--and they have no comforter.

和合本传4:2 因此,我赞叹那早已死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

拼音版传4:2 Yīncǐ, wǒ zàn tàn nà zǎo yǐ sǐ de sǐ rén, shēng guo nà hái huó zhe de huó rén.

吕振中传4:2 故此我祝贺那已死了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

新译本传4:2 我赞叹那已死的人,胜过那还活着的人。

现代译传4:2 我羡慕那些已经死了的人,他们比活着的人幸福多了。

当代译传4:2 因此,我为那已死的庆幸,因为死去比活着更好;

思高本传4:2 於是我声称那已死去的人,比现今还活着的人更为有福。

文理本传4:2 故我称已死者、甚于尚生之人、

修订本传4:2 因此,我赞叹那已死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

KJV 英传4:2 Wherefore I praised the dead which are already dead more than the living which are yet alive.

NIV 英传4:2 And I declared that the dead, who had already died, are happier than the living, who are still alive.

和合本传4:3 并且我以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见过日光之下恶事的,比这两等人更强。

拼音版传4:3 Bìngqie wǒ yǐwéi nà wèicéng shēng de, jiù shì wèi jiàn guo rì guāng zhī xià è shì de, bǐ zhè liǎng deng rén gèng jiàng.

吕振中传4:3 我并且以为、那未曾生的、就是那未曾经验过日光之下所发生的坏事的、比这两种人还好。

新译本传4:3 那还没生下来的,就是还没看过日光之下所行的恶事的,比这两种人更有福。

现代译传4:3 但是,那未出生、未看见过这世上所发生不公平的事的,比上述两种人都幸运。

当代译传4:3 不过,比他们更好的是那些不曾在世上存在的,因为他们从没有见过日光之下的恶行!

思高本传4:3 那还没有出世的人,比这两等人更为有福,因为他还没有见到太阳下所行的恶事。

文理本传4:3 且以未生之人、未睹日下所作之恶者、较斯二者为尤愈也、○

修订本传4:3 但那尚未出生,就是未曾见过日光之下所发生之恶事的,比这两种人更幸福。

KJV 英传4:3 Yea, better is he than both they, which hath not yet been, who hath not seen the evil work that is done under the sun.

NIV 英传4:3 But better than both is he who has not yet been, who has not seen the evil that is done under the sun.

和合本传4:4 我又见人为一切的劳碌和各样灵巧的工作,就被邻舍嫉妒。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拼音版传4:4 Wǒ yòu jiàn rén wèi yīqiè de laólù, hé gèyàng língqiǎo de gōngzuò, jiù beì línshè jídù. zhè ye shì xū kōng, ye shì bǔ fēng.

吕振中传4:4 我又看一切劳碌和各样工作上的技巧都是人对邻舍羡慕之表现∶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新译本传4:4 我看见各样的劳碌和各样精巧的工作,都是出于人与人彼此的竞争。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现代译传4:4 我又发现:人劳碌工作,追求功名,是因为羡慕邻人。这也是空虚,也是捕风。

当代译传4:4 人极尽所能、费尽心思地工作,原是出於与人竞争的心。这也是虚空,有如捕风一样。

思高本传4:4 我也看出各种劳苦和一切工作的技巧,都是出於人彼此间的竞争:这也是空虚,也是追风。

文理本传4:4 我见人因劳力、及诸巧工、为邻所嫉、斯亦虚空、乃为捕风、

修订本传4:4 我见人因彼此嫉妒而有一切的劳碌和各样工作的成就,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KJV 英传4:4 Again, I considered all travail, and every right work, that for this a man is envied of his neighbour. This is also vanity and vexation of spirit.

NIV 英传4:4 And I saw that all labor and all achievement spring from man's envy of his neighbor. This too is meaningless, a chasing after the wind.

和合本传4:5 愚昧人抱着手,吃自己的肉。

拼音版传4:5 Yúmeì rén bào zhe shǒu, chī zìjǐ de ròu.

吕振中传4:5 愚顽人抱着手,吃自己的肉。

新译本传4:5 愚昧人抱着手,吃自己的肉。

现代译传4:5 有人说:「愚蠢人游手好闲,让自己饿死。」

当代译传4:5 那抱着双手不作工的,到头来只得吃自己的肉。

思高本传4:5 愚人交臂叉手,是自食己肉。

文理本传4:5 愚者敛手、而食厥肉、

修订本传4:5 愚昧人抱着双臂, 自食其肉。

KJV 英传4:5 The fool foldeth his hands together, and eateth his own flesh.

NIV 英传4:5 The fool folds his hands and ruins himself.

和合本传4:6 满了一把,得享安静,强如满了两把,劳碌捕风。

拼音版传4:6 Mǎn le yī bǎ, dé xiǎng ānjìng, jiàng rú mǎn le liǎng bǎ, laólù bǔ fēng.

吕振中传4:6 满了一把、安安静静地享受,胜过满了两捧,而劳碌,而捕风。

新译本传4:6 一掌盛满安宁,胜过两手抓满劳碌捕风。

现代译传4:6 不过,拿一小把而心安理得,远胜过双手捧满却劳碌,捕风。

当代译传4:6 人辛勤工作,却徒劳无功,倒不如安然憩息。

思高本传4:6 捧一把安逸,胜过两把劳苦和追风。

文理本传4:6 得一握而安恬、愈于得两握、而劳力捕风焉、○

修订本传4:6 一掌满满而得享安静, 胜过两掌满满而劳碌捕风。

KJV 英传4:6 Better is an handful with quietness, than both the hands full with travail and vexation of spirit.

NIV 英传4:6 Better one handful with tranquillity than two handfuls with toil and chasing after the wind.

和合本传4:7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有一件虚空的事:

拼音版传4:7 Wǒ yòu zhuǎn niàn, jiàn rì guāng zhī xià yǒu yī jiàn xū kōng de shì.

吕振中传4:7 我又看日光之下有一件虚空的事∶

新译本传4:7 我又看到日光之下有一件虚空的事。

现代译传4:7 我又看见太阳底下一些空虚的事:

当代译传4:7 我再寻索,发现在日光之下还有其他虚空的事:

思高本传4:7 我又转睛,看见在太阳下有件空虚的事:

文理本传4:7 我转观日下之虚空、

修订本传4:7 我转而观看日光之下有一件虚空的事:

KJV 英传4:7 Then I returned, and I saw vanity under the sun.

NIV 英传4:7 Again I saw something meaningless under the sun:

和合本传4:8 有人孤单无二,无子无兄,竟劳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钱财为足。他说:“我劳劳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乐,到底是为谁呢?”这也是虚空,是极重的劳苦。

拼音版传4:8 Yǒu rén gū dān wú èr, wú zǐ, wú xiōng, jìng laólù bù xī, yǎnmù ye bù yǐ qiáncái wéi zú. ( tā shuō ) wǒ laó laólù lù, kè kǔ zìjǐ, bù xiǎng fú lè, dàodǐ shì wéi shuí ne. zhè ye shì xū kōng, shì jí zhòng de laókǔ.

吕振中传4:8 有人孤单无二∶没有儿子也没有弟兄,他的一切劳碌永无了结,他的眼目也从未以财富为足,以玫他从未自问∶我劳劳碌碌、薄于自奉,而不享乐,到底为的是谁?这也是虚空,是极吃力的劳苦。

新译本传4:8 有人孤单无依,没有儿子,没有兄弟,仍劳碌不休,眼目也不以自己的财富为足。他问:“我劳劳碌碌,刻薄自己不去享受,是为谁呢?”这也是虚空,是劳苦的担子。

现代译传4:8 有人孑然一身,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却整天劳碌,从来不满足於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他辛辛苦苦,不敢享受,到底是为谁呢?这也是空虚,也是不幸。

当代译传4:8 有一个独身汉,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却终身劳碌,虽然家道丰裕,却仍不得满足。他也从不反躬自问:“我究竟是在为哪一个劳碌,以致让工作剥夺了我的一切享受呢?”这是虚空,也是愁烦的重担。

思高本传4:8 有个孤独无伴的人,既没有儿子,又没有兄弟,却时常劳苦不息,他的眼总是贪得无厌,从来不问:「我辛辛苦苦,节制享乐,究竟是为谁?」这也是空虚和大不幸。

文理本传4:8 有人孤独无侣、无子嗣、无昆弟、而劳力不息、货财不餍于目、自谓为谁劳力、不享福祉、斯亦虚空、乃苦任也、

修订本传4:8 有人孤单无双,无子无兄弟,竟劳碌不息,眼目也不以财富为满足。他说:"我劳碌,自己却不享福,到底是为了谁呢?"这也是虚空,是极沉重的担子。

KJV 英传4:8 There is one alone, and there is not a second; yea, he hath neither child nor brother: yet is there no end of all his labour; neither is his eye satisfied with riches; neither saith he, For whom do I labour, and bereave my soul of good? This is also vanity, yea, it is a sore travail.

NIV 英传4:8 There was a man all alone; he had neither son nor brother. There was no end to his toil, yet his eyes were not content with his wealth. "For whom am I toiling," he asked, "and why am I depriving myself of enjoyment?" This too is meaningless--a miserable business!

和合本传4:9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

拼音版传4:9 Liǎng gèrén zǒng bǐ yī gèrén hǎo, yīnwei èr rén laólù tóng dé meihǎo de guǒ xiào.

吕振中传4:9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

新译本传4:9 二人胜过一人,因为他们一起的劳碌有美好的酬报。

现代译传4:9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两个人合作效果更好。

当代译传4:9 两个人合作总比一个人独干为好;因为两个人合力得来的成果,总比一个人为大。

思高本传4:9 两人胜过一人,因为两人工作,酬报优厚:

文理本传4:9 两人胜于一人、盖同劳必获嘉赉、

修订本传4:9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他们劳碌同得美好的报偿。

KJV 英传4:9 Two are better than one; because they have a good reward for their labour.

NIV 英传4:9 Two are better than one, because they have a good return for their work:

和合本传4:10 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

拼音版传4:10 Ruò shì diēdǎo, zhè rén keyǐ fú qǐ tāde tóngbàn. ruò shì gū shēn diēdǎo, méiyǒu biérén fú qǐ tā lái. zhè rén jiù yǒu huò le.

吕振中传4:10 因为他们若跌倒了,这一人可以把他的同伴扶起来;若是这一人跌倒,没有别人把他扶起来,这人就有祸了。ミ

新译本传4:10 如果一个跌倒,另一个可以把他的同伴扶起来。但一人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把他扶起来,他就悲惨了。

现代译传4:10 一个人跌倒,另一个人可以扶他起来。如果孤独一个人,跌倒了没有人扶他起来,他就倒霉了。

当代译传4:10 况且,不论谁跌倒,总有同伴相扶;若只是单独一人,跌倒了,又有谁来扶助呢?

思高本传4:10 若一个跌倒了,另一个可扶起自己的同伴。哀哉孤独者! 他若跌倒了,没有另一人扶起他来。

文理本传4:10 苟有倾跌、可相扶持、惟孤身而倾跌、无扶持者、祸哉其人、

修订本传4:10 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倘若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

KJV 英传4:10 For if they fall, the one will lift up his fellow: but woe to him that is alone when he falleth; for he hath not another to help him up.

NIV 英传4:10 If one falls down, his friend can help him up. But pity the man who falls and has no one to help him up!

和合本传4:11 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

拼音版传4:11 Zaìzhe, èr rén tóng shuì, jiù dōu nuǎnhuo. yī rén dú shuì, zen néng nuǎnhuo ne.

吕振中传4:11 再者,若有二人同睡,他们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

新译本传4:11 还有,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

现代译传4:11 两个人同睡彼此都暖和,一个人独睡怎能得温暖呢?

当代译传4:11 还有,两个人同睡总会温暖一些,一个人独睡又怎能如此呢?

思高本传4:11 又如两人同眠,都感温暖;若孤独一人,怎能暖和?

文理本传4:11 二人同寝则暖、独寝焉得温乎、

修订本传4:11 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

KJV 英传4:11 Again, if two lie together, then they have heat: but how can one be warm alone?

NIV 英传4:11 Also, if two lie down together, they will keep warm. But how can one keep warm alone?

和合本传4:12 有人攻胜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敌挡他;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

拼音版传4:12 Yǒu rén gōng shēng gū shēn yī rén, ruò yǒu èr rén biàn néng dídǎng tā. sān gǔ hé chéng de shéngzi, bùróng yì zhé duàn.

吕振中传4:12 谁有人能攻胜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敌挡他。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

新译本传4:12 有人能制伏孤身一人,如果有二人就挡得住他。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扯断。

现代译传4:12 两个人合力可抵抗一人的袭击,单独抵抗就无把握。叁股合成的绳子是不容易拉断的。

当代译传4:12 独力不能胜过的事,两人并肩就足以抗拒。叁条线搓成的绳子不容易扯断。

思高本传4:12 若一人抵不住一人,两人就能抵住。──叁股绳,不易断。

文理本传4:12 一人为敌所败、二人可抵御之、三合之绳、不易断也、○

修订本传4:12 若遇敌攻击,孤身难挡,二人就能抵挡他;三股合成的绳子不易折断。

KJV 英传4:12 And if one prevail against him, two shall withstand him; and a threefold cord is not quickly broken.

NIV 英传4:12 Though one may be overpowered, two can defend themselves. A cord of three strands is not quickly broken.

和合本传4:13 贫穷而有智慧的少年人,胜过年老不肯纳谏的愚昧王。

拼音版传4:13 Pínqióng ér yǒu zhìhuì de shàonián rén, shēng guo nián lǎo bù ken nà jiàn de yúmeì wáng.

吕振中传4:13 传 4:13

新译本传4:13 贫穷但有智慧的年轻人,胜过年老不再纳谏的愚昧王。

现代译传4:13 一个人可能出身贫寒而成为君王,也可能从监狱出来而登王座;可是,如果年老的时候愚昧,不肯接受忠言,他就比不上一个寒微而聪明的年轻人。

当代译传4:13 一个贫穷但聪明的小伙子,总比那又老又愚蠢、不懂接纳忠告的皇帝更好。

思高本传4:13 一个贫寒而明智的青年,胜过一个年老昏愚,而总不采纳忠言的君王。

文理本传4:13 贫而有智之少者、愈于愚而拒谏之老王、

修订本传4:13 贫穷而有智慧的年轻人,胜过年老不再纳谏的愚昧王,

KJV 英传4:13 Better is a poor and a wise child than an old and foolish king, who will no more be admonished.

NIV 英传4:13 Better a poor but wise youth than an old but foolish king who no longer knows how to take warning.

和合本传4:14 这人是从监牢中出来作王;在他国中,生来原是贫穷的。

拼音版传4:14 Zhè rén shì cóng jiān laó zhōng chūlai zuò wáng. zaì tā guó zhōng, shēng lái yuán shì pínqióng de.

吕振中传4:14 穷乏而有智慧的少年人胜过年老而愚顽的王。这人即使是从监牢中(有古卷作∶从叛徒之家)出来作王,或者在国中虽则生来穷乏,还是不晓得纳谏。

新译本传4:14 虽然他是从监狱出来,在自己的国中,又是出身贫寒,却起来作王。

现代译传4:14 一个人可能出身贫寒而成为君王,也可能从监狱出来而登王座;可是,如果年老的时候愚昧,不肯接受忠言,他就比不上一个寒微而聪明的年轻人。

当代译传4:14 虽然这小伙子在本国中出生贫寒,只要他一旦脱离囚笼,却也可以一跃成为皇帝。

思高本传4:14 这青年虽在国中出身贫寒,但由狱中出来,执政为王;

文理本传4:14 盖少者在其国生而贫乏、出狱而为王焉、

修订本传4:14 那人从监牢里出来作王,在国中原是出身贫寒。

KJV 英传4:14 For out of prison he cometh to reign; whereas also he that is born in his kingdom becometh poor.

NIV 英传4:14 The youth may have come from prison to the kingship, or he may have been born in poverty within his kingdom.

和合本传4:15 我见日光之下一切行动的活人,都随从那第二位,就是起来代替老王的少年人。

拼音版传4:15 Wǒ jiàn rì guāng zhī xià yīqiè xíngdòng de huó rén, dōu suícóng nà dì èr wèi, jiù shì qǐlai tì lǎo wáng de shàonián rén.

吕振中传4:15 我看见日光之下一切走来走去的活人、连同那位居第二位的少年,就是那要起来代替旧王的,

新译本传4:15 我看见所有在日光之下行走的活人,都随从那取代老王的年轻人。

现代译传4:15 我想起世上所有的人,知道他们当中有一个年轻人要起来替代旧王的统治。

当代译传4:15 我看见在日光之下所有的人都起来拥护这年轻的新领袖,却推翻先前在位的。

思高本传4:15 我看见一切在太阳下行走的活人,都拥护青年人,新继位者,来代替老王。

文理本传4:15 我见日下奔走之众、惟嗣位之少者是从、

修订本传4:15 我见日光之下所有行走的活人,都跟随那年轻人,就是接续作王的那位。

KJV 英传4:15 I considered all the living which walk under the sun, with the second child that shall stand up in his stead.

NIV 英传4:15 I saw that all who lived and walked under the sun followed the youth, the king's successor.

和合本传4:16 他所治理的众人,就是他的百姓,多得无数。在他后来的人,尚且不喜悦他。这真是虚空,也是捕风。

拼音版传4:16 Tā suǒ zhìlǐ de zhòngrén, jiù shì tāde bǎixìng, duō dé wú shǔ. zaì tā hòulái de rén, shàngqie bù xǐyuè tā. zhè shì xū kōng, ye shì bǔ fēng.

吕振中传4:16 所有的人民、他所治理的众人、都数不了,但在他以后的人也不喜欢他。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新译本传4:16 所有的人民,就是他所统治的人民,多得无数;然而后来的人却不喜欢他。这实在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现代译传4:16 一个君王可能统治无数的人民;可是他死后,没有人记念他的功绩。这也是空虚,也是捕风。

当代译传4:16 现在拥护他的人多得无法胜数;可是,日后新一代的人却不满於他。这也是虚空,有如捕风一样。

思高本传4:16 拥护他为领袖的人民,多得无数;但日後,那些後来的人却不喜欢他:这也是空虚,也是追风。

文理本传4:16 其所辖之民众、不可胜数、而后人不之悦、斯亦虚空、乃为捕风、

修订本传4:16 他的百姓,就是他所治理的众人,多得无数;但后来的人还是不喜欢他。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KJV 英传4:16 There is no end of all the people, even of all that have been before them: they also that come after shall not rejoice in him. Surely this also is vanity and vexation of spirit.

NIV 英传4:16 There was no end to all the people who were before them. But those who came later were not pleased with the successor. This too is meaningless, a chasing after the wind.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