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

2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3忧愁强如喜笑,因为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

4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

5听智慧人的责备,强如听愚昧人的歌唱。

6愚昧人的笑声,好像锅下烧荆棘的爆声,这也是虚空。

7勒索使智慧人变为愚妄,贿赂能败坏人的慧心。

8事情的终局,强如事情的起头;存心忍耐的,胜过居心骄傲的。

9你不要心里急躁恼怒,因为恼怒存在愚昧人的怀中。

10不要说:“先前的日子强过如今的日子,是什么缘故呢?”你这样问,不是出于智慧。

11智慧和产业并好,而且见天日的人得智慧更为有益。

12因为智慧护庇人,好像银钱护庇人一样。惟独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这就是知识的益处。

13你要察看 神的作为,因 神使为曲的,谁能变为直呢?

14遇亨通的日子,你当喜乐;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想。因为 神使这两样并列,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后有什么事。

15有义人行义,反致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这都是我在虚度之日中所见过的。

16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

17不要行恶过分,也不要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

18你持守这个为美,那个也不要松手;因为敬畏 神的人,必从这两样出来。

19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个官长更有能力。

20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

21人所说的一切话,你不要放在心上,恐怕听见你的仆人咒诅你。

22因为你心里知道,自己也曾屡次咒诅别人。

23我曾用智慧试验这一切事,我说“要得智慧”,智慧却离我远。

24万事之理,离我甚远,而且最深,谁能测透呢?

25我转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寻求智慧和万事的理由,又要知道邪恶为愚昧,愚昧为狂妄。

26我得知有等妇人,比死还苦,她的心是网罗,手是锁链。凡蒙 神喜悦的人,必能躲避她;有罪的人,却被她缠住了。

27-28传道者说:“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个正直人;但众女子中,没有找到一个。我将这事一一比较,要寻求其理,我心仍要寻找,却未曾找到。

29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 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

提要:1 克服虚空的良方是美名,2 屈尊, 7 忍耐,11 和智慧。23 智慧之难得。


1 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

【本会注释】

名誉。参箴22:1。以品格为基础的名誉乃是无价之宝。

“从我这里偷窃我的名誉的,

掠夺我的却不会使他富足,

然而确实也使我贫穷。”

得救者最美好的的奖赏之一是“新名”。那是承诺给一切胜过世界之人的(启2:17)。

美好的膏油。“美好”也可译为“珍贵”,原文与“名誉”的“誉”字相同。 “膏油”,在创28:18;35:14;出25:6;29:2中为“油”;在箴27:9,16;传9:8;10:1节中为“膏油”(见歌1:3)。香油在东方是很值钱的,因为那里没有优质的香皂(见得3:3;撒下12:20)。在希伯来语中,“名”(shem),和“油”或者“香料”(shemen)在读音上相似。

死的日子。这是一个平行句:过高尚的生活,获得美好名声的人,不必惧怕死亡。他刚出生的时候,他的人生摆放在他眼前。他不知道人生的陷阱,失望,悲伤和挫折。一艘轮船启航出港的时候,不大会预测到航行中的危险。等到她渡过重洋,平安返港口的时候,就受到热烈的欢迎。

生的日子。一个人的出生是短暂的“七十年”的开始(诗90:9,10),而死亡则可能是永恒新天地的的前奏(路20:36;林前15:51-55),也是安息(启14:13)、和至高的满足(启7:16)的前奏,与眼前的痛苦形成鲜明的对照(林后4:17)


2 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本会注释】

遭丧。犹太人哀悼的时间是七天(创50:10)。哀悼的人陪伴和安慰悲伤的人(可5:38;约11:19,31)。

宴乐。婚宴也是持续七天(创29:27)。哀悼期一样,是与别人分享的(罗12:15;参加6:2)。

众人。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地考虑到,有朝一日他要迎见自己的创造主。他一生都不可忘记为迎见创造主的庄严时刻做准备。


3 忧愁强如喜笑;因为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

【本会注释】

忧愁。轻浮不会造就人的品格。有一句希腊格言:“受苦就是学习”(见来2:10;12:1-11)。

心。悲痛往往是化装的福气,能软化人心。苦难的火焰能净化人的动机,使人同情于他人。


4 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

【本会注释】

智慧人的心放在人生的正事上,领悟其中的道德和属灵教训。愚昧人的心则专注于人生轻浮的一面,追求声色之乐,对来世漠不关心。


5 听智慧人的责备,强如听愚昧人的歌唱。

【本会注释】

责备。第5节展开了第4节的观点。耶和华的“责备”是对祂子民的保护。

愚昧人的歌唱。无疑包括娱乐场所中庸俗下流的歌曲(见摩6:5),以及愚昧人所说的蠢话。


6 愚昧人的笑声,好像锅下烧荆棘的爆声;这也是虚空。

【本会注释】

笑声。愚昧人容易爆发出吵闹而无意义的笑声(见伯20:5)。有人认为这是指愚昧人没有价值的掌声。它没有意义,也不含什么责任。

爆声。东方往往缺乏优质的燃料,于是人们小心收集干叶和树枝,用来烧饭取暖。荆棘,树枝和干柴烧得快,声音大,但发出的热量不够烧饭取暖(见诗58:9;118:12;参赛9:18)。


7 勒索使智慧人变为愚妄;贿赂能败坏人的慧心。

【本会注释】

勒索。在结22:12节译为“夺取”。指利用强迫的手段乘机损人利己。

愚妄。即道德。智慧人如果养成犯罪的习惯,压迫人,欺诈人,他的道德就败坏了,必定受到他人的蔑视。

贿赂。接受贿赂会使一个人的判断扭曲失效(见出23:8;申16:19;箴15:27)。“心”代表理智,也代表一个人的道德(何4:11)。


8 事情的终局强如事情的起头;存心忍耐的,胜过居心骄傲的。

【本会注释】

事情。该词原文更多地译成“话语”。人很少能预先知道一句的后果。

存心忍耐的。“忍耐”的词根是“恒久”。所以“存心忍耐的”,就是有“耐久的心”。参“性情暴躁的”(箴14:29)。在新约圣经中有类似的话:“恒久忍耐”(来6:15)和“你们也当忍耐”(雅5:8),直译是有“耐久的心”。

居心骄傲。或“存心自高”(见诗138:6;赛5:15;10:33;参耶13:1-15)。


9 你不要心里急躁恼怒,因为恼怒存在愚昧人的怀中。

【本会注释】

急噪。或“焦躁”,“气馁”,“烦恼”。人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见雅1:19)。

恼怒。见弗4:26,31;多1:7。

存。恼怒的言行往往导致很大的伤害,让人很难忘记,以致多年耿耿于怀(见箴14:33)。


10 不要说:先前的日子强过如今的日子,是什么缘故呢?你这样问,不是出于智慧。

【本会注释】

没有经过造就的人往往觉得今不如昔,结果变得暴躁易怒。老年人也容易产生这样的态度,忘记了过去的困难和自己的短处。以色列人在旷野里常常怀念在埃及的日子。约伯也表现出类似的弱点(伯29:2)。参拉3:12和该2:3里老年人的态度和诗人的态度(诗77:5-9)。


11 智慧和产业并好,而且见天日的人得智慧更为有益。

【本会注释】

有人认为,这句话意为智慧是最好的遗产;其他人则认为,这是指遗产若智慧地加以利用,就能带来双重的福气。


12 因为智慧护庇人,好像银钱护庇人一样。惟独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这就是知识的益处。

【本会注释】

护庇。即“保护”。前半句可直译为“智慧在荫下,银钱在荫下”。智慧和银钱都能提供护庇和帮助,尽管方式不同。人有钱又有智慧就拥有双重的护庇。“荫”喻指危险中的庇护所(诗17:8;91:1;赛32:2)。财富有时能救人的命(箴13:8),智慧则可能救一座城(传9:15)。财富不能购买永远的拯救(诗49:6,7),带给心灵真正的平安(路12:15)。真智慧则能使人与上帝建立正确的关系(诗111:10;参伯28:28)。雅3:17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真智慧。

知识的益处。“益处”在《传道书》中共出现12次。这里意为知识胜过金钱。

保全智慧人的生命。智慧在危急的时候能救人的命,而财富则可能造成富人的死亡。智慧会使人克制缩短人寿命的过度纵欲;财富则可能使人过度纵欲,造成疾病乃至于死亡。但这里指的不单是肉身的生命。最高意义的智慧会引导人实行真正的虔诚(箴3:13-18;8:35)。属灵范畴里真正的保全生命,能导致永生(约5:21;6:63)。


13 你要察看上帝的作为;因上帝使为曲的,谁能变为直呢?

【本会注释】

察看。直译为“知道”。

上帝的作为。就是天意引导人生的方式(见伯9:12;11:10;12:14)。

曲的。可能指人生的不同经历,痛苦,困难,艰辛和磨练。亚伯拉罕有“十字架”要背(创15:2,3),哈拿(撒上1:5)和保罗(林后12:7)也有。我们务必认识到一切都在上帝的掌管之中,并凭着信心前进(罗11:36;林后4:18;来2:10),决不怀疑上帝的智慧和良善(伯9:12;11:10;12:14)。


14 遇亨通的日子你当喜乐;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想;因为上帝使这两样并列,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后有什么事。

【本会注释】

你当喜乐。人在顺利的时候,应当高兴和感恩。参上帝的子民在以斯帖时代的经历(斯8:16,17)。

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想。即使事不如愿,也不必埋怨烦躁。怀疑上帝,灰心丧气乃是一种罪。

使。上帝会使事务保持平衡。逆境与成功是并列的。完全没有挂虑和试炼的生活,对人并没有好处(见伯1:21;2:10)。人应当思考日常生活上所发生的事(箴4:26)。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物质的占有(路12:15;比较太6:33,34)。

查不出身后有什么事。人不能预见未来,也无法完全控制自己所处的环境。所以人的本分就是相信上帝并顺从祂的旨意,确信在祂手里万事会互相效力,给人带来好处(罗8:28;参创42:36)。


15 有义人行义,反致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这都是我在虚度之日中所见过的。

【本会注释】

灭亡。希伯来人一般认为上帝会赐给义人长寿(出20:12;申4:40;箴3:1,2,13-16;4:10;参诗91:16)。新约圣经描述义人在地上生活的另一面(太5:10-12;约17:15;提后3:12)。

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 约伯曾发过同样的抱怨(伯12:6;21:7;参诗37:7)。义人亚伯年轻时就身亡,恶人该隐则得以长寿。这种违背常规的现象,在历史上一直在困扰着义人们的心。希伯来人认为恶人的生命应该缩短(诗37:9,10;55:23;58:3-9)。当然最后的清算是在基督复临的时候(太16:27;参启20:12-15)。

我在虚度之日。即“我飞逝之日”(见传1:2)。

所见过的。 即“所见过的一切事”。


16 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

【本会注释】

行义过分。这是对依赖外表形式和言语的律法主义的指责。真宗教体现个人与圣洁的上帝(利19:2;弗3:14)以及救主基督耶稣(弗3:17-19)的关系。

过于自逞智慧。所罗门曾论述智慧的价值;现在他警告人不要抱着使自己怀疑上帝引导的态度。使徒保罗也发出过相同的劝告(罗9:20-23)。

败亡。原文采用反身动词,从而强调行为决定命运。比喻中的法利赛人就是因自以为义和世俗智慧而毁了自己的一个例子(路18:9-14)。


17 不要行恶过分,也不要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

【本会注释】

行恶过分。不要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到了圣灵无法引导他们真实悔改的地步。不要忽视或低估上帝(诗10:11;参玛1:2,6;2:17;3:8,13)。

愚昧。故意犯罪的人,自欺欺人地以为上帝不会介意他的行为,结果他们作恶成习。他们在属灵的盲目中认为上帝根本就不存在(诗14:1)。

不到期。行恶过分往往导致过早死亡,就像洪水以前的人类(伯22:16),以及后来的恶人(诗55:23;箴10:27)。


18 你持守这个为美,那个也不要松手;因为敬畏上帝的人,必从这两样出来。

【本会注释】

持守。劝诫人不要行为过度或草率。适度乃是人生的最佳原则;极端往往是危险的。

敬畏上帝。只有敬畏上帝,才能走过人生的道路,实现其真正的目标(尼5:9;伯28:28;诗111:10;赛33:6)。


19 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个官长更有能力。

【本会注释】

智慧使……更有能力。真有智慧的人藉着上头来的智慧取得人生的胜利。“更有能力”的原文还被译为“胜了”,“压制”或“得胜”(士3:10;6:2;诗9:19;参箴24:5)。

城中。与古代村庄处理地方事务的的长老议会相似。在印度农村也有类似的村议会,称为panch(“五人会”),指五名选举出来的年老,对村庄的公共生活实施管理。

十个官长。该词在创42:6中为“治理”;在传10:5中为“掌权的”;在但5:29节中亦有同义。


20 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

【本会注释】

不犯罪的。见王上8:46;箴20:9;罗3:23;约壹1:8。

义人,世上实在没有。上帝的儿女有时也会犯严重的错误,就像亚伯拉罕和大卫一样。但是他们能借着基督大能的恩典胜过罪恶(见约壹3:6;5:4)。

不犯罪的。见王上8:46;箴20:9;罗3:23;约壹1:8。


21 人所说的一切话,你不要放在心上,恐怕听见你的仆人咒诅你。

【本会注释】

人所说的一切话。就是说别人的话。关注他人的心思不利于取得成功。

仆人咒诅你。过分亲密往往导致不尊重。但基督徒更应关心上帝的看法,而不是人的看法(林前4:3,4)。

22 因为你心里知道,自己也曾屡次咒诅别人。

咒诅。直译是“轻浮”,“浅薄”,“藐视”,“羞辱”。本节指“说毁谤的话”,或“说藐视的话”。


23 我曾用智慧试验这一切事;我说,要得智慧,智慧却离我远。

【本会注释】

离我远。参伯28:12-28。


24 万事之理,离我甚远,而且最深,谁能测透呢?

【本会注释】

最深。参伯11:7-9;罗11:33。


25 我转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寻求智慧和万事的理由;又要知道邪恶为愚昧,愚昧为狂妄。

【本会注释】

我转念,一心要知道。强调自己诚心寻求智慧。

理由。该词在传9:10中被译为“谋算”。在代下26:15中译为“机器”,在传7:29中为“巧计”。


26 我得知有等妇人比死还苦:她的心是网罗,手是锁链。凡蒙上帝喜悦的人必能躲避她;有罪的人却被她缠住了。

【本会注释】

有等妇人。见箴7:5-23。

锁链。如大利拉捆绑参孙的锁链(士16:8)。“网罗”,“锁链”喻指十分放肆的女人(见箴5:22;22:14)。

蒙上帝喜悦。直译是“在上帝面前为善”。


27 ,28 传道者说:“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个正直人,但众女子中,没有找到一个。”我将这事一一比较,要寻求其理,我心仍要寻找,却未曾找到。

【本会注释】

一千。通常用为大约数(见出20:6;34:7;诗105:8)。所罗门在这里说,完美的人实属罕见。

女子。所罗门不是说没有完美的女人,而是说完美的女人要比男人少。他娶过上千个妃嫔,其中有许多外邦人。她们无疑都心怀嫉妒,喜好争吵——这一类家庭常是如此,肯定给所罗门带来无休止的烦恼。他似乎把这些苦恼归咎于女人,而不是卷入如此复杂婚姻的自己(见创3:12)。

一一。参耶5:1-5。


29 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上帝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

【本会注释】

正直。指品德的正直。

巧计。在代下26:15中译为“机器”,即作战的器械,如投石器,其动词词根意为“思考”,“设计”,“发明”(见摩6:5)。人既从原先道德正直的状态中堕落,就变得善于发明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尽管本身未必罪恶,却会陷人于不道德之中。

一、卷名

该卷名希伯来原文意为“传道者”。作者在传1:12中用到自己身上。该词可以指会议的召集人或正式发言人。希伯来文圣经中该词采用阴性,并在7:27中与阴性动词搭配,这表明在《传道书》中,这词不仅指所罗门,而且指通过他说话的上帝智慧。在寓意上,智慧对人说话。所以“传道者”既表示传递上帝智慧的代言人,又表示人格化了的智慧。

“智慧人的言语,好象刺棍;会中之师的言语,又象钉稳的钉子”(传12:11)。在传12:9中说:“传道者因有智慧,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在王上4:32,33中,“讲论”词用了三次。这不但是指书面的文字,而且指在专门召集的大会上所发表的演辞。圣灵要人知道所罗门的训诲是赐给“大会”的,也就是各时代各处上帝的教会(见诗22:25;诗49:1-4)。

本卷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卷名,可以断定是译自原文,意思也相近:希伯来原文来自动词“召集大会”,其名词形式意为“集会”。希腊语“集会”的动词词根意为“召集”,名词形式意为“教会”。英语中“教士”(ecclesiastic),“教士的”(ecclesiastical)等词均由希腊语“教会”(ekkle-sia)派生而来。


二、作者

从很早的时候起,人们就普遍认为所罗门王是《传道书》的作者(见《先知与君王》85页)。希伯来圣经中所说“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已足以证明所罗门的作者身份(传1:1)。马丁路德在他的《桌边谈话》中第一个对所罗门的作者身份表示怀疑。

从古到马丁路德,所有讲论过《传道书》的作者,均认为《箴言》、《传道书》和《雅歌》是一位作者所写。但是我们已经指出,它们的文体有差异。不过《传道书》和《箴言》,《雅歌》在文体上的差异,我们很容易看出是由于题材不同,以及所罗门在晚年人生观更趋成熟。《雅歌》可能写于所罗门早年爱主的时代,《箴言》迟一些,《传道书》写于晚年。

如果象大多数现代作家那样,放弃对所罗门作者身份的信念,就完全弄不清楚《传道书》系何人所写了。要确定任何其他的人作为作者都是没有理由的。如果那样想,传1:1中的传道者必是一位有着所罗门王的“心志能力”的文学人物了(见路1:17)。

要确定《传道书》准确的写作时间是不可能的。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作品。可是,所罗门王死于公元前931/930年。如果说他是作者,那么写《传道书》一定是稍早于那一年。

《传道书》在希伯来正典中的位置可能帮助我们大致弄清楚该卷列入正典的年代。首先,《传道书》包括在五卷“杂卷”之内──即《雅歌》,《路得记》,《耶利米哀歌》,《传道书》,《以斯帖记》。其次,《传道书》位于希伯来正典的最后五卷之中──即《传道书》,《以斯帖记》,《但以理书》,《以斯拉尼希米记》和《历代志》。按这两种排列,《传道书》均列于《以斯帖记》之前,由此可见这两卷书大约在同一时候列入正典之中(见本注释卷一36-38页)。这卷《传道书》在列入正典之前完全有可能已流行了数百年。


三、历史背景

本卷圣经里已清楚说明其历史背景。在头十一节的序言之后,所罗门扼要地说“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传1:12)。希伯来文中“我在”是完成时,说明这是所罗门在年老时召集的大会上所说的话。他仍为一国之君,所说的是他个人的经验,其中历史谈得不多,因为听众对此肯定是很熟悉的,他主要谈了自己对幸福的追求。


四、主题

虽然所罗门在希伯来的列王中,无论从智慧还是从属世的荣华上说,都是无与伦比的,但是他说这一切优越性都不能带来真正持久的幸福。人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呢?只有同创造主合作,认识上帝创造他的旨意。

传道者回顾了人世幸福的漂浮不定之后,转而探究世界上所充满的不幸。“智慧人”并没有为这个充满痛苦的世界设想一个“福利国家”,作为解决社会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的办法。最后作为总结,传道者提出了一系列实际的建议。就个人而论,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帮助贫穷和受苦的人。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把我们的心和情感献给上帝,顺服祂,为最后的审判作好准备。传道者就这样提供了有关人生,人存在的目的及其责任和命运的正确哲理。

所罗门设法用自己的经历引导别人走上信靠上帝的道路。他述说了世界上的暴行,不公正以及种种动摇人对创造主信心的事情,但是报应的日子一定会按时来到。不公正的事虽然猖獗一时,但往往有惩戒性的措施予以应付,所以人类的责任和最后幸福在于有决心去面对生活,抓住机会予以充分的利用。上帝会照管着我们的明天。

在《传道书》中,上帝的子民不是作为一个被造的民族,而是在传道者召集之下的一次个人集会。在大会上所讲论的是个人作为一个团体成员,要直接亲自对上帝负责的种种问题。,《传道书》就这样适时地把对象从肉身的以色列人转到属灵的以色列人身上。以色列王所罗门的名字是“平安”的意思,可是他一直到晚年都还没有得到这种平安。犹太人很适宜地把他的讲章编排在旧约的最后部分。上帝在古时与祂子民交往所体现的哲理,在此达到了高潮。

当所罗门忘记了上帝所惠赐与他的智慧,荣耀和能力的泉源时,天然的倾向就占了理智的上风。对上帝和祂引导的信靠,不知不觉地让位给日益增长的自信和追随自己所选择的道路。随着理智逐渐屈服于天然的倾向,他的道德观念迟纯了,良心麻木了,见解扭曲了。对上帝的疑惑和不信压在他的心头,削弱了他道德的原则,败坏了他的生活,最后使他完全地背道了。多年以来,他一直担心自己摆脱不了愚忘的行为,至终完全灭亡(见《先知与君王》51-77页)。

但他到了人生快要结束的时候,良心终于醒悟,开始认识到愚行的真面目,象上帝看他那样看待自己是一个“年老不肯纳谏的愚昧王”(传4:13)。他必死的时候快要到了。他反省自己浪费了的人生,发现并没有什么快乐(12:1)。他的身体和心灵均因放纵而衰弱(传12:2-5;《先知与君王》77页)。他怀着真诚的悔意,设法从原路返回。他深深自责,又倦又渴,从地上的破池塘转向生命的泉源取饮。

他虽然已经重得上帝的悦纳,但他往年所耗费了的精力和体力却无法奇迹般地恢复了(见《服务真诠》169页)。“因着罪,整个人体组织扰乱了,心智败坏了,思维能力腐化了”(《服务真诠》451页)。所罗门的悔改“无法阻止他播撒的罪恶所带来的后果”(《教育论》49页)。他绝没有希望躲避罪恶毁灭性的后果(《先知与君王》78页)。但所罗门多少还是恢复了一点他在追求愚妄时漠然抛弃的智慧。他通过痛苦的经历“领略到从属世的事物中寻求最高的乐趣,这样的人生实在是空虚”(《先知与君王》76页)。他逐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可恶,设法发出警告的声音,挽救别人避开他自己所走过的痛苦经历,从而尽可能地抵制他的愚妄所带来的有害影响(《先知与君王》80-82,85页)。

于是在圣灵的感动下,所罗门为后代的人记录了他浪费光阴的历史,以及其中的警戒(《先知与君王》79页)。《传道书》是“他愚妄和悔改的记录”,描述了“那些导致他白白浪费天国最宝贵礼物的错误”(《先知与君王》80页),里面“充满了警告”(《先知与君王》82页)和许多被圣灵用来作为后世警戒,而不是作为仿效榜样的事例。它生动地描写了他如何追求享乐,名望,财富和权力;但是贯穿于他不幸故事的一条线索乃是他对自己败坏的思维过程所属作坦率的剖析。他曾以这种思维过程认定自己违命的行径是有理的。《传道书》中叙述和推论他早年背道行为的部分并不代表圣灵的意思。但是这些部分也是在圣灵的感动下,记述了那段时期他的真实思想和行为(见《先知与君王》79页),从而对邪恶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警告的效应。例如在传2:17;传4:2;传7:1,28等处所表现出来玩世不恭的态度,决不能作为基督徒的楷模(见传1:17;传2:1,3,12)。决不能对这些段落断章取义去发挥圣灵从来没有意思让它们去发挥的所谓真理。

故在研究《传道书》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把所罗门原来所采用复杂而又扭曲了的思维方式,同他悔改后比较清晰的见地区别开来。所罗门究竟是指早年错误的思维方式,还是指悔改以后冷静的反思,可以从上下文中看得出来。他往往用“我见”,“我心里议论说”,“我说”等词语来描述他以前扭曲了的思维和态度(见传1:13-2:26),而用“我知道”,“我所见”等来引出他由经验而得的冷静的结论(传3:10-14;传5:13,18)。此外,玩世不恭,游移不定的语气一般指的是以前的思想(见传1:18;传2:11,14-20;传4:23;传6:12;传7:1-3,27,28;传9:11),而反映他以后生活中深思熟虑之判断的结论性话语,则是带着肯定的语气(见传5:1,10;传9:11;传11:1;传12:1),其中所阐明的原则(见传6:7;传8:11;传11:9;传12:7,13,14)在圣经其他地方可以得到证实。

必须注意,所罗门有时用“智慧”指属世的智慧(传1:18;传7:12等),有时指真智慧(传7:19;传8:1;传10:1等)。他追求享乐和愚行,原是想享受一切罪中之乐,同时又保持自己无与伦比的智慧和清晰的判断力(传2:3)。他在愚妄之中自以为聪明(传2:9),可是他根本没有认识到他那致命的自欺。就这样过去了许多年。后来他象浪子一样(路15:17)醒悟过来,变得更为忧伤但也更聪明了(传7:23)。罪的欺骗性就是这样,就象夏娃在后悔和痛苦的失望中所发现的那样(见创3:5-7)。


五、纲要

(一)前言: 人生的空虚 传1:1-11

1、一代一代过去,似乎都是徒然传1:1-4

2、自然的循环似乎没有止境也没有目的 传1:5-8

3、有没有“新”的事物, 有没有生存的大目标传1:9-11

(二)所罗门追求幸福 传1:12-2:26

1、知识越多,失望忧伤也就越多 传1:12-18

2、娱乐,享受和物质财富都是空虚 传2:1-11

3、智慧人死亡,愚昧人无异 传2:12-17

4、智慧人不满足于他劳碌的成果 传2:18-23

5、满足只有从上帝而来 传2:24-26

(三)万事的定时 传3:1-4:8

1、各种人类活动的定时 传3:1-15

2、上帝审判的定时 传3:16-22

3、人间不公正事情的定时 传4:1-8

(四)四个理想 传4:9-5:9

1、友谊的价值 传4:9-12

2、智慧的价值 传4:13-16

3、敬畏的价值 传5:1-7

4、公义的价值 传5:8,9

(五)人生之愚妄 传5:10-6:12

1、追求物质之愚妄 传5:10-12

2、痛苦难以始料 传5:13-17

3、徒然的劳碌 传5:18-6:12

(六)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标 传7:1-22

1、声誉和品格的形成 传7:1-10

2、理解上帝作为的智慧 传7:11-14

3、对人生中肯的看法 传7:15-18

4、没有人是完全的 传7:19-22

(七)寻求智慧 传7:23-12:7

1、追求之失望 传7:23-29

2、解决其矛盾 传8:1-15

3、上帝不可思议的作为 传8:16-9:6

4、人生变迁之中的满足 传9:7-10:6

5、一切行为都会有报应 传10:7-11:10

6、人生的结束 传12:1-7

(八)结语:上帝对人类的期望 传12:8-14

和合本传7:1 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

拼音版传7:1 Míng yù jiàng rú meihǎo de gāo yóu. rén sǐ de rìzi, shēng guo rén shēng de rìzi.

吕振中传7:1 好名誉强于好膏油;死的日子胜过生的日子。

新译本传7:1 美名优于美好的膏油,死亡的日子胜过诞生的日子。

现代译传7:1 好名誉胜过珍贵的香水;死的日子胜过出生的日子。

当代译传7:1 美好的名声比馨香的膏油更宝贵,人死之日比出生之时更有意义。

思高本传7:1 良好的声誉胜於名贵的香液;死日胜於生日。

文理本传7:1 令名愈于宝膏、死日愈于生日、

修订本传7:1 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 人死去的日子胜过他出生的日子。

KJV 英传7:1 A good name is better than precious ointment; and the day of death than the day of one's birth.

NIV 英传7:1 A good name is better than fine perfume, and the day of death better than the day of birth.

和合本传7:2 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拼音版传7:2 Wǎng zāo sāng de jiā qù, jiàng rú wǎng yàn lè de jiāqù, yīnwei sǐ shì zhòngrén de jiéjú. huó rén ye bìjiāng zhè shì fàng zaì xīn shang.

吕振中传7:2 往有丧事的家去,比往宴饮的家去好;因为死是一切人的终局;活人必须将这事放在心上。

新译本传7:2 往服丧之家,比往宴乐之家还好,因为死是人人的结局,活人要把这事放在心上。

现代译传7:2 到有丧事的家去胜过到有宴会的家去;因为活着的人应该常常提醒自己,死亡在等着每一个人。

当代译传7:2 参加丧礼比参加宴会更好,因为这是每个人的结局,并且惟有死亡才能激发人认真地去思想生命的意义。

思高本传7:2 往居丧的家去,胜於往宴会的家去,因为丧事是人人的结局,活人应将此事放在心上。

文理本传7:2 入居丧之家、愈于入筵宴之家、盖死为众人之终、生者必心藏之、

修订本传7:2 往丧家去, 强如往宴乐的家, 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 活人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KJV 英传7:2 It is better to go to the house of mourning, than to go to the house of feasting: for that is the end of all men; and the living will lay it to his heart.

NIV 英传7:2 It is better to go to a house of mourning than to go to a house of feasting, for death is the destiny of every man; the living should take this to heart.

和合本传7:3 忧愁强如喜笑,因为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

拼音版传7:3 Yōuchóu jiàng rú xǐ xiào, yīnwei miàn daì chóuróng, zhōng bì shǐ xīn xǐlè.

吕振中传7:3 愁苦比喜笑好,因为由于愁容、心就好些。

新译本传7:3 忧愁胜于嬉笑,因为面带愁容,能使内心得着好处。

现代译传7:3 忧愁胜过欢乐;面上虽带着愁容,却使心智更加敏锐。

当代译传7:3 哀伤胜过欢笑,因为哀伤磨炼心灵,使之得益。

思高本传7:3 悲哀胜於欢笑,因为愁容能使心灵舒畅。

文理本传7:3 忧戚愈于嬉笑、盖面有忧、致心正焉、

修订本传7:3 忧愁强如喜笑, 因为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

KJV 英传7:3 Sorrow is better than laughter: for by the sadness of the countenance the heart is made better.

NIV 英传7:3 Sorrow is better than laughter, because a sad face is good for the heart.

和合本传7:4 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

拼音版传7:4 Zhìhuì rén de xīn, zaì zāo sāngzhī jiā. yúmeì rén de xīn, zaì kuaìlè zhī jiā.

吕振中传7:4 智慧人的心在于有丧事的家;愚顽人的心在于快乐的家。

新译本传7:4 智慧人的心在服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欢乐之家。

现代译传7:4 愚蠢人只想欢乐;明智人知道寿命有限。

当代译传7:4 智慧人的心能忧万事,愚昧人的心只顾作乐。

思高本传7:4 智者的心是在居丧的家中,愚人的心是在欢笑的家中。

文理本传7:4 智者心在居丧之家、愚者心在欢乐之家、

修订本传7:4 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 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

KJV 英传7:4 The heart of the wise is in the house of mourning; but the heart of fools is in the house of mirth.

NIV 英传7:4 The heart of the wise is in the house of mourning, but the heart of fools is in the house of pleasure.

和合本传7:5 听智慧人的责备,强如听愚昧人的歌唱。

拼音版传7:5 Tīng zhìhuì rén de zébeì, jiàng rú tīng yúmeì rén de gē chàng.

吕振中传7:5 听智慧人的叱责,比听愚顽人的歌曲好。

新译本传7:5 听智慧人的斥责,胜过听愚昧人的歌唱。

现代译传7:5 明智人的责备胜过愚蠢人的赞扬。

当代译传7:5 智慧人的斥责,总比愚昧人的歌声来得有益;

思高本传7:5 听智者斥责,胜过听愚人歌唱。

文理本传7:5 聆智者之谴责、愈于听愚者之讴歌、

修订本传7:5 听智慧人的责备, 强如听愚昧人歌唱;

KJV 英传7:5 It is better to hear the rebuke of the wise, than for a man to hear the song of fools.

NIV 英传7:5 It is better to heed a wise man's rebuke than to listen to the song of fools.

和合本传7:6 愚昧人的笑声,好像锅下烧荆棘的爆声,这也是虚空。

拼音版传7:6 Yúmeì rén de xiào shēng, hǎoxiàng guō xià shāo jīngjí de bào shēng, zhè ye shì xū kòng.

吕振中传7:6 锅底下荆棘的爆裂声怎么样,愚顽人的笑声也怎么样∶这也是虚空。

新译本传7:6 愚昧人的笑声,就像锅底下荆棘的爆声一样。这也是虚空。

现代译传7:6 愚蠢人的笑声无异荆棘在火中爆炸的声音。这也是空虚。

当代译传7:6 因为愚昧人的笑声像荆棘在锅底下烧得劈啪作响,只是一片虚空。

思高本传7:6 愚人的欢笑,就像斧底荆棘的爆炸声,但这也是空虚。

文理本传7:6 愚者之笑、犹釜底焚荆棘之声、斯亦虚空、

修订本传7:6 因为愚昧人的笑声, 好像锅子下面烧荆棘的爆声, 这也是虚空。

KJV 英传7:6 For as the crackling of thorns under a pot, so is the laughter of the fool: this also is vanity.

NIV 英传7:6 Like the crackling of thorns under the pot, so is the laughter of fools. This too is meaningless.

和合本传7:7 勒索使智慧人变为愚妄,贿赂能败坏人的慧心。

拼音版传7:7 Lèsuǒ shǐ zhìhuì rén biàn wèi yú wàng. huìlù néng baìhuaì rén de huì xīn.

吕振中传7:7 勒索之利使智慧人变为狂妄;贿赂礼能毁灭人的心。

新译本传7:7 勒索会使智慧人变为愚妄,贿赂能败坏人心。

现代译传7:7 明智人欺诈别人的时候,他的行为像愚蠢人。接受贿赂的人损坏自己的品格。

当代译传7:7 欺压的事使智慧人心迷意乱,贿赂可以败坏心灵。

思高本传7:7 实在,压榨使智者昏愚,贿赂能败坏人心。

文理本传7:7 智者勒索、则成为愚、贿赂败人明哲、

修订本传7:7 勒索使智慧人变为愚妄, 贿赂能败坏人的心。

KJV 英传7:7 Surely oppression maketh a wise man mad; and a gift destroyeth the heart.

NIV 英传7:7 Extortion turns a wise man into a fool, and a bribe corrupts the heart.

和合本传7:8 事情的终局,强如事情的起头;存心忍耐的,胜过居心骄傲的。

拼音版传7:8 Shìqing de zhōng jú, jiàng rú shìqing de qǐtóu. cún xīn rennaì de, shèng guo jū xīn jiāoào de.

吕振中传7:8 事情的结局、比事情的起头好;心(原文∶灵)忍耐的,比心(原文∶灵)骄傲的好。

新译本传7:8 事情的结局胜于开端,存心忍耐的,胜过居心骄傲的。

现代译传7:8 事情的终局胜过开端。忍耐胜过傲慢。

当代译传7:8 事情的结局比它的开端来得明白;忍耐到底胜过轻率从事。

思高本传7:8 事情的结局胜过事情的开端;居心宽容,胜过存心傲慢。

文理本传7:8 事之终愈于事之始、心忍愈于心骄、

修订本传7:8 事情的终局强如它的起头; 存心忍耐的,胜过居心骄傲的。

KJV 英传7:8 Better is the end of a thing than the beginning thereof: and the patient in spirit is better than the proud in spirit.

NIV 英传7:8 The end of a matter is better than its beginning, and patience is better than pride.

和合本传7:9 你不要心里急躁恼怒,因为恼怒存在愚昧人的怀中。

拼音版传7:9 Nǐ búyào xīnli jízào nǎonù, yīnwei nǎonù cún zaì yúmeì rén de huái zhōng.

吕振中传7:9 你不要心(原文∶灵)里急躁而恼怒,因为恼怒是存在愚顽人心怀中的。

新译本传7:9 你心里不要轻易动怒,因为恼怒留在愚昧人的胸怀中。

现代译传7:9 不要轻易发怒;胸中怀恨是愚蠢。

当代译传7:9 不要轻易发怒,因为怒气深藏在愚顽人的怀中。

思高本传7:9 你心 不要轻易动怒,因为愤怒只停留在愚人胸中。

文理本传7:9 心勿遽怒、盖怒乃愚者所怀、

修订本传7:9 你的心不要急躁恼怒, 因为恼怒存在愚昧人的怀中。

KJV 英传7:9 Be not hasty in thy spirit to be angry: for anger resteth in the bosom of fools.

NIV 英传7:9 Do not be quickly provoked in your spirit, for anger resides in the lap of fools.

和合本传7:10 不要说:“先前的日子强过如今的日子,是什么缘故呢?”你这样问,不是出于智慧。

拼音版传7:10 Búyào shuō, xiānqián de rìzi jiàng guo rújīn de rìzi, shì shénme yuángù ne. nǐ zhèyàng wèn, bú shì chūyú zhìhuì.

吕振中传7:10 你不要说∶「为什么先前的日子比如今这些日子好呢?」因为你问到这事、并不是出于智慧。

新译本传7:10 你不要说:“为什么从前的日子胜过现在的呢?”你这样问,不是出于智慧。

现代译传7:10 不要问:「为甚麽往昔的日子比现在的好?」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问题。

当代译传7:10 不要问:为甚麽今天不如昨天;因为智慧人决不会这样发问。

思高本传7:10 你不要问:「为什麽昔日胜於今日?」因为这样的诘问,不是出於智慧。

文理本传7:10 勿谓今不如古何耶、询此、乃不智也、

修订本传7:10 不要说: 为什么先前的日子强过现今的日子呢? 你这样问不是出于智慧。

KJV 英传7:10 Say not thou, What is the cause that the former days were better than these? for thou dost not enquire wisely concerning this.

NIV 英传7:10 Do not say, "Why were the old days better than these?" For it is not wise to ask such questions.

和合本传7:11 智慧和产业并好,而且见天日的人得智慧更为有益。

拼音版传7:11 Zhìhuì hé chǎnyè bìng hǎo. érqie jiàn tiān rì de rén, dé zhìhuì gèng wèi yǒu yì.

吕振中传7:11 智慧附加产业是好的,对那得见天日的人都有益处。

新译本传7:11 智慧与产业都是好的,对得见天日的人是有益的。

现代译传7:11 有生命的人应该有智慧。有智慧加上家业更好。

当代译传7:11 对在日光之下的每一个人来说,有智慧又有产业,实在是好得无比的事。

思高本传7:11 智慧与家产都好,对看见天日的人都有益,

文理本传7:11 智之美同于业、有益于凡睹日光者、

修订本传7:11 智慧加上产业是美好的, 对见天日的人都有益处。

KJV 英传7:11 Wisdom is good with an inheritance: and by it there is profit to them that see the sun.

NIV 英传7:11 Wisdom, like an inheritance, is a good thing and benefits those who see the sun.

和合本传7:12 因为智慧护庇人,好像银钱护庇人一样。惟独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这就是知识的益处。

拼音版传7:12 Yīnwei zhìhuì hù bì rén, hǎoxiàng yínqián hù bì rén yíyàng. wéidú zhìhuì néng bǎoquán zhìhuì rén de shēngmìng, zhè jiù shì zhīshi de yìchu.

吕振中传7:12 因为人在智慧之阴庇下,像在银钱之阴庇下一样;但智慧能使得智慧的人晓得怎样生活∶这便是认识智慧的益处。

新译本传7:12 因为受智慧的庇护,如同受银子的庇护。唯有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这就是知识的益处。

现代译传7:12 智慧给你的安全不下於金钱所能给的。智慧使你稳妥;这便是知识的好处。

当代译传7:12 智慧像金钱一样,是一种保障;然而,知识的功用却在乎它能增添智慧,并藉此保存智者的生命。

思高本传7:12 因为受智慧的荫庇与受金钱的荫庇无异;但认识智慧的好处,是在於智慧赋与有智慧者生命。

文理本传7:12 智为护庇、金钱亦然、惟智能保人之生命、其益尤著、

修订本传7:12 因为智慧庇护人, 好像金钱庇护人一样; 智慧能保全智慧者的生命, 这就是知识的益处。

KJV 英传7:12 For wisdom is a defence, and money is a defence: but the excellency of knowledge is, that wisdom giveth life to them that have it.

NIV 英传7:12 Wisdom is a shelter as money is a shelter, but the advantage of knowledge is this: that wisdom preserves the life of its possessor.

和合本传7:13 你要察看 神的作为,因 神使为曲的,谁能变为直呢?

拼音版传7:13 Nǐ yào chákàn shén de zuòwéi, yīnwei shén shǐ wèi qū de, shuí néng biàn wèi zhí ne.

吕振中传7:13 你要察看上帝的作为∶他所使弯曲的、谁能使它变直呢?

新译本传7:13 要观察 神的作为,因为他所屈曲的,谁能弄直呢?

现代译传7:13 要观察上帝的作为。他造成弯曲的,谁能使它变直?

当代译传7:13 你应当去体会上帝的作为,因为他所弯曲的,有哪一个可以使它变直呢?

思高本传7:13 你应观察天主的作为:他所弯曲的,谁能使之正直?

文理本传7:13 当考上帝之作为、彼所曲者、孰能直之、

修订本传7:13 你要观看上帝的作为, 谁能使他所弯曲的变直呢?

KJV 英传7:13 Consider the work of God: for who can make that straight, which he hath made crooked?

NIV 英传7:13 Consider what God has done: Who can straighten what he has made crooked?

和合本传7:14 遇亨通的日子,你当喜乐;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想。因为 神使这两样并列,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后有什么事。

拼音版传7:14 Yù hēng tōng de rìzi, nǐ dāng xǐlè. zāo huànnàn de rìzi, nǐ dāng sīxiǎng. yīnwei shén shǐ zhè liǎngyàng bìng liè, wéi de shì jiào rén chá bù chū shēn hòu yǒu shénme shì.

吕振中传7:14 在境遇好的日子你要喜乐;在境遇不好的日子你要用心看;因为上帝这样安排,也那样安排,是要叫人查不出身后的任何事。

新译本传7:14 在亨通的日子,应当享福;遭遇患难的时候,就当省察。 神使这两样并存,为了叫人查不出未来的事。

现代译传7:14 事事顺利的时候,你要欢乐;患难的时候,不要忘记喜乐和患难都出於上帝;将来要发生的事谁能预知呢〔或译:你不能说他是错的〕?

当代译传7:14 在顺境时,应当快乐;在逆境时,却要思想。因为无论顺境逆境,都是上帝的安排,他这样做,是要叫人不能预知将来的事。

思高本传7:14 幸福之日,你应欢乐,不幸之日,你应思虑:幸与不幸,都是天主所为;其目的是叫人不能察觉自己将来的事。

文理本传7:14 亨通之日宜喜乐、患难之日宜思维、上帝使二者互至、俾人不得料其后、○

修订本传7:14 顺利时要喜乐;患难时当思考。上帝使这两样都发生,因此,人不知将会发生什么事。

KJV 英传7:14 In the day of prosperity be joyful, but in the day of adversity consider: God also hath set the one over against the other, to the end that man should find nothing after him.

NIV 英传7:14 When times are good, be happy; but when times are bad, consider: God has made the one as well as the other. Therefore, a man cannot discover anything about his future.

和合本传7:15 有义人行义,反致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这都是我在虚度之日中所见过的。

拼音版传7:15 Yǒu yì rén xíng yì, fǎn zhì mièwáng. yǒu è rén xíng è, dǎo xiǎng cháng shòu. zhè dōu shì wǒ zaì xū duó zhī rì zhōng suǒ jiàn guō de.

吕振中传7:15 在我虚幻的日子里、我都见过以下的事∶有义人在行义,反而早死;有恶人在行恶,倒享长寿。

新译本传7:15 在我虚空的日子里,我见过这两件事:有义人行义反而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

现代译传7:15 在空虚的人生中我观察了许多事。好人行善,反而早死,坏人作恶,倒享长寿。

当代译传7:15 在这浑噩的一生中,我发现正直的人为正义而死,坏人作恶却得享长寿。

思高本传7:15 在我虚度的岁月内,我见了许多事:义人在正义中夭亡,恶人在邪恶中反而长寿。

文理本传7:15 有义人行义而陨没、有恶人行恶而长久、我于虚空之日、皆见之矣、

修订本传7:15 在虚度的日子里,我见过各样的事情,义人在他的义中灭亡,恶人在他的恶中倒享长寿。

KJV 英传7:15 All things have I seen in the days of my vanity: there is a just man that perisheth in his righteousness, and there is a wicked man that prolongeth his life in his wickedness.

NIV 英传7:15 In this meaningless life of mine I have seen both of these: a righteous man perishing in his righteousness, and a wicked man living long in his wickedness.

和合本传7:16 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

拼音版传7:16 Búyào xíng yì guo fèn. ye búyào guòyú zì cheng zhìhuì. hébì zì qǔ baì wáng ne.

吕振中传7:16 你行义不要过度;显智慧不要过分;为什么要自取败亡呢?

新译本传7:16 不要过分公义,也不要太过有智慧,何必自取灭亡呢?

现代译传7:16 你用不着行善过度,也不要自作聪明,何必自取败亡呢?

当代译传7:16 为人之道不要过分正直,也不要过於锋芒毕露,为甚麽要自取毁灭呢?

思高本传7:16 不要过於正义,也不要自作聪明,免得自趋灭亡。

文理本传7:16 勿过于义、勿过于智、何为自取败亡耶、

修订本传7:16 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

KJV 英传7:16 Be not righteous over much; neither make thyself over wise: why shouldest thou destroy thyself ?

NIV 英传7:16 Do not be overrighteous, neither be overwise--why destroy yourself?

和合本传7:17 不要行恶过分,也不要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

拼音版传7:17 Búyào xíng è guo fèn. ye búyào wéirén yúmeì. hébì bù dào qī ér sǐ ne.

吕振中传7:17 你不要一味行恶;不要做愚昧人;为什么要到末时呢?

新译本传7:17 不要过分作恶,也不要作愚昧人,何必时候未到就死?

现代译传7:17 可是,也不要太坏太狂妄,何必早死呢?

当代译传7:17 不要恶行滔天,也不要作愚昧人;为甚麽要自寻死路,招致灭亡呢?

思高本传7:17 不要作恶无度,也不要糊涂太甚,免得你死非其时。

文理本传7:17 勿作极恶、勿为愚昧、何为未及期而死耶、

修订本传7:17 不要行恶过分,也不要为人愚昧,何必未到期而死呢?

KJV 英传7:17 Be not over much wicked, neither be thou foolish: why shouldest thou die before thy time?

NIV 英传7:17 Do not be overwicked, and do not be a fool--why die before your time?

和合本传7:18 你持守这个为美,那个也不要松手;因为敬畏 神的人,必从这两样出来。

拼音版传7:18 Nǐ chí shǒu zhège wèi mei. nàge ye búyào sōng shǒu. yīnwei jìngwèi shén de rén, bì cóng zhè liǎngyàng chūlai.

吕振中传7:18 顶好要掌握着这个;那个也不要松手;因为敬畏上帝的人必须把两样都掌握得对。

新译本传7:18 持守这个是好的,那个也不要放松,因为敬畏 神的人,都必避免这两个极端。

现代译传7:18 两个极端都应该避免,只是敬畏上帝的人所做的一切都会顺利。

当代译传7:18 要紧握正义,也不可放弃智慧,凡敬畏上帝的,必两者俱得。

思高本传7:18 你的手最好把持这个,也不要放弃那个,因为敬畏天主的人,二者兼顾并重。

文理本传7:18 有事可为、持此为美、彼亦勿舍、寅畏上帝者、必脱于诸难、○

修订本传7:18 你持守这个,那个也不要松手才好。敬畏上帝的人,这一切都能兼得。

KJV 英传7:18 It is good that thou shouldest take hold of this; yea, also from this withdraw not thine hand: for he that feareth God shall come forth of them all.

NIV 英传7:18 It is good to grasp the one and not let go of the other. The man who fears God will avoid all extremes.

和合本传7:19 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个官长更有能力。

拼音版传7:19 Zhìhuì shǐ yǒu zhìhuì de rén, bǐ chéng zhōng shí ge guān zhǎng gèng yǒu nénglì.

吕振中传7:19 智慧使智慧人有能力,比城中十个谘议员更有权势。

新译本传7:19 智慧使智慧人比城中十个官长更有能力。

现代译传7:19 智慧给人的帮助远胜过十个长官对城市的贡献。

当代译传7:19 智慧能充实聪明人的力量,比城里有十个统治者还要强大。

思高本传7:19 智慧使智者的权势,胜过本城十个有权势的人。

文理本传7:19 智慧使哲人有能、愈于邑中十有司、

修订本传7:19 智慧使拥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个官长更有能力。

KJV 英传7:19 Wisdom strengtheneth the wise more than ten mighty men which are in the city.

NIV 英传7:19 Wisdom makes one wise man more powerful than ten rulers in a city.

和合本传7:20 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

拼音版传7:20 Shícháng xíng shàn ér bù fàn zuì de yì rén, shìshang shízaì méiyǒu.

吕振中传7:20 地上实在没有一个义人、时常行善而未尝犯罪的。

新译本传7:20 世上实在没有一个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

现代译传7:20 世上没有人能够时时行善而从来没有犯过错误。

当代译传7:20 诚然,在地上无法找到一个一生行善、从没有犯罪的义人。

思高本传7:20 世上没有一个只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

文理本传7:20 义者恒行善、而绝未干罪、世无其人、

修订本传7:20 其实世上没有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

KJV 英传7:20 For there is not a just man upon earth, that doeth good, and sinneth not.

NIV 英传7:20 There is not a righteous man on earth who does what is right and never sins.

和合本传7:21 人所说的一切话,你不要放在心上,恐怕听见你的仆人咒诅你。

拼音版传7:21 Rén suǒ shuō de yīqiè huà, nǐ búyào fàng zaì xīn shang, kǒngpà tīngjian nǐde púrén zhòuzǔ nǐ.

吕振中传7:21 人所说的话、你不要都放在心上,恐怕你听见你仆人在咒骂你;

新译本传7:21 人所说的一切话,都不要放在心上,因你可能听见仆人咒骂你。

现代译传7:21 不要把别人的话都放在心上;你也许会听见仆人侮辱你。

当代译传7:21 别人所说的每一句话,你不要斤斤计较,就是奴婢咒诅你,也不要计较,因为你也曾多次咒骂他人。

思高本传7:21 你不要倾心去听人说的一切 话,免得你听到你的仆人诅咒你;

文理本传7:21 人所言者、勿悉听之、免闻尔仆之诅、

修订本传7:21 人所说的话,你不要都放在心上,免得听见你的仆人诅咒你。

KJV 英传7:21 Also take no heed unto all words that are spoken; lest thou hear thy servant curse thee:

NIV 英传7:21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every word people say, or you may hear your servant cursing you--

和合本传7:22 因为你心里知道,自己也曾屡次咒诅别人。

拼音版传7:22 Yīnwei nǐ xīnli zhīdào, zìjǐ ye céng lǚcì zhòuzǔ biérén.

吕振中传7:22 因为你心里也知道、许多次你自己也咒骂过别人。

新译本传7:22 其实你心里明白,自己也曾多次咒骂别人。

现代译传7:22 可是,别忘记你也曾屡次侮辱别人。

当代译传7:22 别人所说的每一句话,你不要斤斤计较,就是奴婢咒诅你,也不要计较,因为你也曾多次咒骂他人。

思高本传7:22 因为你心 知道,你许多次也诅咒过别人。

文理本传7:22 盖尔屡诅人、尔心自知之、○

修订本传7:22 因为你心里知道,自己也曾屡次诅咒别人。

KJV 英传7:22 For oftentimes also thine own heart knoweth that thou thyself likewise hast cursed others.

NIV 英传7:22 for you know in your heart that many times you yourself have cursed others.

和合本传7:23 我曾用智慧试验这一切事,我说“要得智慧”,智慧却离我远。

拼音版传7:23 Wǒ céng yòng zhìhuì shìyàn zhè yīqiè shì. wǒ shuō, yào dé zhìhuì, zhìhuì què lí wǒ yuǎn.

吕振中传7:23 这一切我都用智慧试验过;我说∶「我可有智慧了」;事实上还差得远呢。

新译本传7:23 这一切我都用智慧试验过。我说:“我要得智慧”,智慧却远离我。

现代译传7:23 我曾用我的智慧试验过这一切事。我决心求取智慧,智慧却离我很远。

当代译传7:23 这一切我都用智慧去试验过,我因此而以为自己将会变得聪明了;谁知智慧仍离我甚远!

思高本传7:23 这一切我都用智慧追究过;我宣称我将成个智者,然而智慧仍离我很远。

文理本传7:23 凡此诸事、我尝以智验之、自谓我将得智、惟智远我、

修订本传7:23 我曾用智慧试验这一切事,我说:"要得智慧。"智慧却离我远。

KJV 英传7:23 All this have I proved by wisdom: I said, I will be wise; but it was far from me.

NIV 英传7:23 All this I tested by wisdom and I said, "I am determined to be wise"--but this was beyond me.

和合本传7:24 万事之理,离我甚远,而且最深,谁能测透呢?

拼音版传7:24 Wàn shì zhī lǐ lí wǒ shén yuǎn, érqie zuì shēn, shuí néng cè tòu ne.

吕振中传7:24 现在的事实离我很远,又很深,真深!谁能查出呢?

新译本传7:24 那离得远又极深奥的,谁能找到呢?

现代译传7:24 谁能探测生命的意义呢?它太深奥,太难以领悟了。

当代译传7:24 看,智慧原是这麽遥远和奥妙,有哪一个能找得到呢?

思高本传7:24 所有的事,既深远,又玄奥,谁能穷究?

文理本传7:24 凡所有者、其理玄远深邃、孰能测之、

修订本传7:24 万事之理遥不可及,太深奥,谁能测透呢?

KJV 英传7:24 That which is far off, and exceeding deep, who can find it out?

NIV 英传7:24 Whatever wisdom may be, it is far off and most profound--who can discover it?

和合本传7:25 我转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寻求智慧和万事的理由,又要知道邪恶为愚昧,愚昧为狂妄。

拼音版传7:25 Wǒ zhuǎn niàn, yī xīn yào zhīdào, yào kǎochá, yào xúnqiú zhìhuì, hé wàn shì de lǐ yóu. yòu yào zhīdào xiéè wèi yúmeì, yúmeì wèi kuáng wàng.

吕振中传7:25 我心里转来转去(传统∶我转来转去,并且我的心)要知道、要窥探、要寻求智慧和万事的总和,要知道邪恶是愚顽,愚昧是狂妄。

新译本传7:25 我转念,一心去了解、考察并寻觅智慧和事理,又要知道愚蒙是邪恶的,狂妄是愚昧的。

现代译传7:25 我一心一意要知道,要研究,要寻求智慧,来解答我的疑问;我发现邪恶是无知,愚昧是疯狂。

当代译传7:25 我用心思去认识、探究、追寻智慧和事物的原委,也去认识蒙昧所带来的邪恶、狂妄所带来的昏愚。

思高本传7:25 我又专心致力於认识、考察事物,寻求智慧和事理,得知邪恶就是昏愚,昏愚就是狂妄。

文理本传7:25 我转而决志究察智慧、与万事之原由、欲知恶之为愚、愚之为妄、

修订本传7:25 我转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寻求智慧和万事的来由,要知道邪恶为愚昧,愚昧为狂妄。

KJV 英传7:25 I applied mine heart to know, and to search, and to seek out wisdom, and the reason of things, and to know the wickedness of folly, even of foolishness and madness:

NIV 英传7:25 So I turned my mind to understand, to investigate and to search out wisdom and the scheme of things and to understand the stupidity of wickedness and the madness of folly.

和合本传7:26 我得知有等妇人,比死还苦,她的心是网罗,手是锁链。凡蒙 神喜悦的人,必能躲避她;有罪的人,却被她缠住了。

拼音版传7:26 Wǒ dé zhī yǒu deng fùrén, bǐ sǐ hái kǔ, tāde xīn shì wǎngluó, shǒu shì suǒ liàn. fán méng shén xǐyuè de rén, bì néng duǒbì tā.

吕振中传7:26 我查出一宗比死还苦的事∶就是有一种妇人是网罗;她的心是网子,她的手是锁鍊∶那使上帝喜悦的人能躲避她;爱犯罪的人却被她缠住了。

新译本传7:26 我发现一个比死亡更恶毒的妇人,她有如罗网,心如陷阱,手如锁炼。蒙 神喜悦的人得以摆脱她,罪人却被她缠住。

现代译传7:26 我发现有些女人比死亡可怕:她的爱情像陷阱,像罗网;她拥抱你的手臂像一条锁着。蒙上帝喜悦的人得以逃脱她的手,但她要抓住罪人。

当代译传7:26 我发现了一件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有一妇人,她心里布满陷阱和罗网,她的手像锁链;敬畏上帝的人们会远离她,罪人却会被她俘掳。

思高本传7:26 我发觉女人比死亡还苦,她一身是罗网:她的心是陷阱,她的手是锁链;凡博天主欢心的,必逃避她;但罪人却被她缠住。

文理本传7:26 察知有妇、心为罟擭、手为绳索、较死尤苦、上帝所悦者、得以避之、惟罪人为其所陷、

修订本传7:26 我发现有一种妇人比死还苦毒:她本身是陷阱,她的心是罗网,手是锁链。凡蒙上帝喜爱的人必能躲开她;有罪的人却被她缠住了。

KJV 英传7:26 And I find more bitter than death the woman, whose heart is snares and nets, and her hands as bands: whoso pleaseth God shall escape from her; but the sinner shall be taken by her.

NIV 英传7:26 I find more bitter than death the woman who is a snare, whose heart is a trap and whose hands are chains. The man who pleases God will escape her, but the sinner she will ensnare.

和合本传7:27 传道者说,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个正直人。但众女子中,没有找到一个。

拼音版传7:27 Yǒu zuì de rén, què beì tā chán zhù le. Chuán dào zhe shuō, kàn nǎ, yī qiā nánzǐ zhōng, wǒ zhǎo dào yī ge zhèngzhí rén. dàn zhòng nǚzi zhōng, méiyǒu zhǎo dào yī ge. wǒ jiāng zhè shì yī yī bǐjiào, yào xúnqiú jī/qí lǐ, wǒ xīn réng yà xúnzhǎo, què wèicéng zhǎo dào.

吕振中传7:27 传道人说(仿传12∶8参七十子及平民希腊文译本调整字母位置翻译的)∶看哪,这一点我查出了;我一一地计算,要寻得一个总和∶

新译本传7:27 传道者说:“看哪!我发现了这件事,我一再揣摩,要找出事情的道理。

现代译传7:27 传道者说:这是我寻求答案时,一点一点发现出来的。

当代译传7:27 我把所有经验过的事情综合和比较,虽然尚在寻索中,还未得着结论,却发现一件事情:就是在一千个男子中还可以找到一个正直的人,但在女人当中却连一个也找不到。

思高本传7:27 训道者说:看,这是我所发现的,一一加以比较,好探知事物的原理,

文理本传7:27 传道者曰、我既一一察之、究其理之所以、则有得焉、

修订本传7:27 传道者说:"你看,我考察一件又一件,为要寻求万事的来由,这是我所寻得的:

KJV 英传7:27 Behold, this have I found, saith the preacher, counting one by one, to find out the account:

NIV 英传7:27 "Look," says the Teacher, "this is what I have discovered: "Adding one thing to another to discover the scheme of things--

和合本传7:28 我将这事一一比较,要寻求其理,我心仍要寻找,却未曾找到。

拼音版传7:28

吕振中传7:28 就是我心里屡次寻找着,而未曾找到的∶在一千人中我找到了一个正直的男人,但女人呢,在一千人之中、我却找不到一个正直的。

新译本传7:28 我的心仍在寻觅,却还找不到,就是在一千个男人中,我找到一个正直人,但在所有的女人中,连一个也找不到。

现代译传7:28 我想找出其他答案,但找不到。在千名男子中,我可以找到一个可敬佩的,但在女子中,一个也找不到。

当代译传7:28 我把所有经验过的事情综合和比较,虽然尚在寻索中,还未得着结论,却发现一件事情:就是在一千个男子中还可以找到一个正直的人,但在女人当中却连一个也找不到。

思高本传7:28 对此我的心还在追求,但尚未找到:在一千男人中,我发现了一个;在所有的女人中,却没有发现一个。

文理本传7:28 我心所求、犹未遇者、千男之中、我得其一、众女之中、不得其一、

修订本传7:28 我继续寻找,却未找到;一千当中,我找到一个男的,但在这一切当中,却找不到一个女的。

KJV 英传7:28 Which yet my soul seeketh, but I find not: one man among a thousand have I found; but a woman among all those have I not found.

NIV 英传7:28 while I was still searching but not finding--I found one upright man among a thousand, but not one upright woman among them all.

和合本传7:29 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 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

拼音版传7:29 Wǒ suǒ zhǎo dào de, zhǐyǒu yī jiàn, jiù shì shén zào rén yuán shì zhèngzhí, dàn tāmen xún chū xǔduō qiǎojì.

吕振中传7:29 看哪,只有这一件我查出了∶上帝造人原是正直的,但人却想法子制作许多巧设的事物来。

新译本传7:29 我所明白的,只有这件事: 神造人原是正直的,他们却找出许多巧计。”

现代译传7:29 我所学到的只有一件:上帝造人原是很单纯的,但是他们把自己弄成这麽复杂。

当代译传7:29 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个事实:上帝造人本来是正直的,他们却用尽心思,想出各种诡计来。

思高本传7:29 我发现的只有这一件事:天主造人原很正直,但人却发明了许多诡计。

文理本传7:29 我察而知、上帝造人、本为正直、而人所谋、机巧百出、

修订本传7:29 你看,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上帝造的人是正直的,但他们却寻出许多诡计。"

KJV 英传7:29 Lo, this only have I found, that God hath made man upright; but they have sought out many inventions.

NIV 英传7:29 This only have I found: God made mankind upright, but men have gone in search of many schemes."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