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高六十肘,宽六肘,立在巴比伦省杜拉平原。

2尼布甲尼撒王差人将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召了来,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

3于是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聚集了来,要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就站在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像前。

4那时,传令的大声呼叫说:“各方、各国、各族(注:原文作“舌”。下同)的人哪,有令传与你们:

5你们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当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6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

7因此各方、各国、各族的人民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8那时,有几个迦勒底人进前来控告犹大人。

9他们对尼布甲尼撒王说:“愿王万岁!

10王啊,你曾降旨说,凡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声音的都当俯伏敬拜金像;

11凡不俯伏敬拜的,必扔在烈火的窑中。

12现在有几个犹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伦省事务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王啊,这些人不理你,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13当时,尼布甲尼撒冲冲大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带过来,他们就把那些人带到王面前。

14尼布甲尼撒问他们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你们不事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吗?

15你们再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却还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

16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

17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 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

18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 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19当时,尼布甲尼撒怒气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变了脸色,吩咐人把窑烧热,比寻常更加七倍。

20又吩咐他军中的几个壮士,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

21这三人穿着裤子、内袍、外衣和别的衣服,被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

22因为王命紧急,窑又甚热,那抬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人都被火焰烧死。

23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这三个人都被捆着落在烈火的窑中。

24那时,尼布甲尼撒王惊奇,急忙起来,对谋士说:“我捆起来扔在火里的不是三个人吗?”他们回答王说:“王啊,是。”

25王说:“看哪,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

26于是,尼布甲尼撒就近烈火窑门说:“至高 神的仆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出来,上这里来吧!”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就从火中出来了。

27那些总督、钦差、巡抚和王的谋士,一同聚集看这三个人,见火无力伤他们的身体,头发也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并没有火燎的气味。

28尼布甲尼撒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 神是应当称颂的!他差遣使者救护倚靠他的仆人,他们不遵王命,舍去己身,在他们 神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别神。

29现在我降旨,无论何方、何国、何族的人,谤渎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之 神的,必被凌迟,他的房屋必成粪堆,因为没有别神能这样施行拯救。”

30那时,王在巴比伦省高升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

提要: 1 尼布甲尼撒在杜拉平原为金像开光。8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被指控不拜金像。13 他们在受危险之中作了美好的见证。19 上帝拯救他们脱离火窑。26 尼布甲尼撒因看见神迹而称颂上帝。


1 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高六十肘,宽六肘,立在巴比伦省杜拉平原。

【本会注释】

尼布甲尼撒。本章的事件没有标明时间,只提到当时国王的名字。七十士译本和狄奥多蒂翁希腊译本将这些事件定为尼布甲尼撒第十八年。有些学者认为这是错误的。他们推测翻译者可能认为巨像是为纪念最后攻陷耶路撒冷而立的。但耶路撒冷的毁灭不在尼布甲尼撒第十八年,而是在第十九年(王下25:8-10)。英文KJV版旁注所标的公元前580年,是依据厄谢尔的年表(见《SDA圣经注释》卷一第179,195页),没有充分的历史依据。有些注释家甚至把时间定在但4章尼布甲尼撒发疯以后。如下文所示,这种看法是站不住脚的。

可以肯定,本章的事件发生在《但以理书》第二章的事件之后,因为但3:12,30提到了但2:49。此外,对照一下尼布甲尼撒分别在但3:28,29和但4:34-37中的称颂,可以看出国王是以后发疯的。世俗史书对这一事件年代的确定没有任何帮助,因为当时圣经以外的文献没有提到这件事。但一份公元前570/569年的宫廷年鉴排除了该年和前后几年发生这件事的可能性。这份年鉴列举了当年所有国家的高级官员。没有提到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由于《但以理书》第3章的事件导致了这三位希伯来人的晋升,而且不可能晋升以后马上就撤职,至少不太可能三个人同时被撤职,《但以理书》第3章的事件一定与宫廷年鉴相隔很长的一段时间。

《但以理书》第2章的梦对《但以理书》第3章事件的影响(见《先知与君王》第504,505页),证明《但以理书》第3章的事件不可能发生在尼布甲尼撒在位的后期。有人提出是公元前594/593年,理由是该年相当于西底家第四年。西底家在那一年上巴比伦去(耶51:59),可能是为了回应尼布甲尼撒的召唤。尼布甲尼撒吩咐所有的总督,钦差和“各省的官员”(但3:2)都到巴比伦来崇拜他所立的巨像。西底家性格软弱,没有坚定的宗教立场,不可能像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那样拒绝顺从国王的命令。但把这个事件的时间定在西底家的时代只是一种推测。详见《成圣的人生》第27页。

本章为什么没有提到但以理,这个问题也无法解答。不知道他是生病了,还是去执行另一项重要的任务了。有人推测国王因拒绝了梦的信息而感到羞耻,就安排但以理为他去做一项重要的事情。但有一点是我们可以肯定的:如果但以理也受到这样的考验,他一定会象他的三个朋友那样忠贞不屈。

金像。在《但以理书》第2章的像中,尼布甲尼撒的国家被比作金头(第38节)。王对这个表号不满意,就设计出了一个从头到脚都是金子做的像,希望以此来象征其帝国永久和普世的荣耀,不可能被质地较次的国度所取代。

六十肘。金像的尺寸表明在巴比伦所使用的是六十进制。这一点得到了楔形文献的证实。六十进制是巴比伦人所发明的。与十进制相比,它具有某些优势。如60可以被12个因数除,而100只能被9个因数除。这种体制在某些度量中仍在使用,如秒,分和小时。因此,巴比伦人自然会以六十进制的尺寸来建造金像。提到这一细节赋予故事以真实的巴比伦色彩。

有评论家指出,金像60 x 6肘(约103x 10英尺)的尺寸证明它是虚构的,因为人体的长宽比例是不到5比1。但我们并不知道金像的外形。也许人像本身不到30x6肘(约52x10英尺),安放在30多肘的底座上,底座和像合在一起达到六十肘高。现代的自由女神像总高度是305英尺,但一半以上是底座。人体部分从脚跟到头顶只有111英尺。J·A·蒙哥马利注意到在一份从阿勒颇附近的尼拉伯出土的公元前七世纪的亚兰语碑文中,亚兰语selem (“像”)用来指一个部分雕刻的石柱,只有顶部用半身人像的浮雕来装饰。因此selem(“像”)不限于指人像等,还可能包括底座。

历史上类似的巨像有不少。保萨尼阿斯描述阿米克利亚的阿波罗是一个细长的柱子,上面有人形的头,手臂和脚。上埃及的底比斯古城所谓的门农神像是用石头建成的。它实际上是国王阿孟霍特普三世的像。上述两座像的废墟还在,其中一个高达65英尺(19.8米)。古代与巴比伦金像最相似的,可能就是罗得岛上的赫利俄斯巨像。它是用德米特里一世于公元前305年围攻该岛不成而丢弃的武器建成的。巨像的建造化了十二年。它是框架外面包上金属,高达七十肘,比尼布甲尼撒的金像还高十肘。大约在公元225年,一场地震摧毁了这个巨像。此后它在废墟中躺卧了将近九百年,直到萨拉森人把它当作废金属卖掉了。买了它的犹太人将它打碎,可能重新制作成兵器。

杜拉平原。幼发拉底河的一条支流名叫杜拉河(Nahr Dūra),在希拉以南5英里(8公里)处流入幼发拉底河。附近的山也叫杜拉。根据现今伊拉克居民的一个传说,但3章中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基尔库克,现为伊拉克油田的中心。这个传说可能源于燃烧的气体曾从附近好几个地方的裂缝中冒出,以及这里发现了大量石油和沥青等易燃物质。当然该传说应予以放弃。这件事发生在巴比伦附近。杜拉是“在巴比伦省”。


2 尼布甲尼撒王差人将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召了来,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

【本会注释】

总督。亚兰语为'achashdarpan。以前被认为源于波斯语。这种看法现在放弃了,因为楔形文献表明该词以satarpanu 的形式早在撒珥根二世的时代(公元前722-705年)就已使用。有人提出它源于户利语。波斯人显然是从西方引进这一官衔的。因此这个官衔在尼布甲尼撒的时代完全适用。详见斯3:12注释。

在波斯时期,这个官衔是指帝国最大行政区域的首长。

钦差。亚兰语为segan 。也有“长官”之意。该词源于阿卡德语shaknu,意思相同。这些官员管理着行省下面的分省。

巡抚。亚兰语为pechah,与signin 同义(见上面“钦差”的注释)。

臬司。亚兰语'adargazar(“法官”)迄今只在波斯中期以andarzaghar 的形式出现,意为“谋士”。它没有出现在较早的文献中,并不证明它在波斯时期之前不存在。因为几乎每次新发掘的碑文都会发现人们以为以前不存在的词汇。

藩司。亚兰语为gedabar 。其起源尚未确定。

谋士。亚兰语为dethabar。 意为“法官”。在楔形文献中有该词的同源词databari 。

法官。亚兰语为tiphtay。“法官”或“警官”。从埃利潘蒂尼出土的亚兰语草纸文献中就有该词,意思也一样(关于这些草纸文献,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79-83页)。

官员。亚兰语为shilton。“苏丹”的称号就是由此而来的。该词指所有重要的低级官员。


3 于是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聚集了来,要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就站在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像前。

【本会注释】

所有这些头衔的重复,符合闪族的语言特点,和下面四次列举乐器一样(第5,7,10,15节),在原来的七十士译本中没有的,可能因为这样的重复不符合古典时代的风格。但后来的迪奥多蒂翁希腊译文却保留了这种重复。


4 那时传令的大声呼叫说:“各方、各国、各族(原文作舌:下同)的人哪,有令传与你们:

【本会注释】

传令的。亚兰语为karoz,通常认为源于希腊语(参希腊语的kerux)。多年以前,评论家以此作为《但以理书》起源较晚的证据之一。但H·H·谢德尔已证明该词源于伊朗语(《伊朗的贡献》I,哈勒,1930年,第56页)。


5 你们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当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本会注释】

。关于希伯来乐器的概述,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29-42页。但这里所描写的是巴比伦乐队。其中有些乐器与古希伯来的乐器并不相同。

笛。亚兰语为mashroqi。与叙利亚语和曼底安语相同。

琵琶。亚兰语为qithros。通常认为Qithros源于希腊语kitharis 或kithara(“齐特琴”)。迄今尚无碑文证明它源于阿卡德语或伊朗语。然而在巴比伦的文献中出现某些希腊外来词并不奇怪。我们从尼布甲尼撒时代的楔形文献中得知,在众多雇来从事王室建筑工程的外国人中,就有爱奥尼亚人和吕底亚人。这些工匠可能将某些以前巴比伦所没有的乐器引了进来。巴比伦人接受了这些乐器时,自然也就接受了它们的希腊名称了。所以有些乐器还保留着希腊的名称。

。是亚兰语sabbeka'的误拼(在第7,10,15节中为’sabbeka'),可能是因为它们的发音相似。英文KJV版译为萨克布号,指早期的滑动长号。sabbeka' 是带有四根琴弦的三角形乐器,音色明亮。尽管该词在希腊语中为sambukē ,在拉丁语中为sambuca,却不是如利兹巴尔斯基所说的源于西方。斯特拉波说该词有“蛮族”起源(《地理学》x.3.17),证实了希腊人和罗马人是从腓尼基人那里引进这些乐器及其名称的。

瑟。亚兰语为pesanterin。七十士译本译为psalterion。英译“索尔特里琴”是从希腊语经过拉丁语而来的。psalterion 是一种三角形的弦乐器,其共振板在琴弦的上方。

。亚兰语为sumponeyah。在希腊语中为sumphonia,是音乐术语和乐器(一种风笛)的名称。在《但以理书》以外的文献中首次提到这种乐器的,是波利比奥斯的著作(xxvi.10;xxxi.4)。他说sumphonia 这种乐器在国王安条克四世的故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种乐器早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就出现在埃犹克的赫人浮雕上。埃犹克在安纳托利亚高原(土耳其)中部博阿兹科伊以北约20英里处。该浮雕似乎表明,风笛和后来一样,是用狗皮做的。

敬拜……金像。迄今还没有提到拜金像的事。尼布甲尼撒邀请巴比伦全国主要官员到杜拉平原聚合,只说参加金像的开光之礼(第2节),但当时崇尚拜偶像的人无疑已知道立金像的目的了。崇拜金像是表示服从国王的权势,同时也表示承认巴比伦帝国的神明高于一切地方性神明。


6 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

【本会注释】

凡不俯伏。王和他的谋士显然已料到有人拒绝敬拜,于是就用最严厉的惩罚来威胁拒绝遵命的人。除了宗教信仰禁止他们跪拜任何偶像的犹太人以外(出20:5),所有的古代民族都不反对偶像崇拜。所以拒绝拜尼布甲尼撒的金像就被视为与尼布甲尼撒及其政权为敌。我们不知道王是否预料到他将使他忠实的犹太臣仆处在为难的境地。他可能让但以理出差,免得他尴尬(见第1节注释)。国王从与但以理的接触中,一定已知道忠心的犹太人将拒绝崇拜金像,而且不能够把这种拒绝解释为不效忠他。

烈火的窑。虽然古代的文献很少有这种死刑的实例,但也有一些记载。一份公元前二千年的文献,曾记录用这种惩罚来警告仆人。值得注意的是,但以理用来表示“窑”的词('attun),也出现在巴比伦楔形文献中(ut?num)。第二个实例来自尼布甲尼撒的女婿尼甲沙鲁苏尔。在一份王室碑文中,他宣称曾“将敌人和悖逆者烧死”。参耶29:22。

烈火的窑可能是一个砖窑。由于当时所有的建筑都是用砖砌的,而且许多砖都是烧过的,所以古代巴比伦一带有许多砖窑。考古发掘证明,古代的砖窑与现在那里大量存在的砖窑很像。这些窑通常是用砖建成的,呈圆锥形。未烧的砖摆放在窑的内壁。壁的一侧有一个开口,可以放入燃料。燃料是由原油和糠秕混合而成的,能产生巨大的热量。观看的人可以从开口处看到被烧的砖热得发白。


7 因此各方、各国、各族的人民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8 那时,有几个迦勒底人进前来控告犹大人。

【本会注释】

有几个迦勒底人。显然指术士兼科学家,星占家兼天文学家阶层的成员,而不是指与犹太民族相对的迦勒底民族(见但1:4注释)。他们控告主要不是出于民族敌意,而是出于职业嫉妒。控告者和这三位忠实的犹太人属于同一阶层。

控告。亚兰语为'akalu qarsehon。这是一个富有色彩的词汇。直译是“蚕食”或“侵蚀”。故喻指“诽谤”,“中伤”或“指控”。这个亚兰语词汇在阿卡德语,乌加利语和其他闪族语言中也有,意思相似。


9 他们对尼布甲尼撒王说:“愿王万岁!

【本会注释】

见但2:4注释。


10 王啊,你曾降旨说,凡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声音的都当俯伏敬拜金像。

11 凡不俯伏敬拜的,必扔在烈火的窑中。

12 现在有几个犹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伦省事务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王啊,这些人不理你,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本会注释】

王所派。显然是指上一章最后所记载的晋升(但2:49)。提到这些犹太人的崇高职务是为了强调他们的悖逆所带来的危险性,并提醒国王注意到他们对他忘恩负义的严重性。在另一方面,这些迦勒底人强调这些犹太人被国王提拔到高位上,也说明他们的指控是出于妒忌。他们的话语暗示国王缺乏政治远见,竟把这么高的职位任命给外国战俘。这些战俘自然不会效忠巴比伦国王及其神明。他们暗示国王本应预见到这一点。


13 当时,尼布甲尼撒冲冲大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带过来,他们就把那些人带到王面前。

14 尼布甲尼撒问他们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你们不事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吗?

【本会注释】

尼布甲尼撒的第一个问题是根据迦勒底人指控的前半部分提出来的。大家都知道这些犹太官员是不拜巴比伦偶像的。国王自己曾承认这些人所事奉的上帝是“万神之神、万王之主”(但2:47),故以前一直没有正当的理由来指控他们谋反。现在他们既疏忽,藐视和大胆拒绝服从国王拜金像的命令,国王容忍这些违规者很有可能被理解为会导致挑衅和叛逆。所以尼布甲尼撒发怒了。


15 你们再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却还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

【本会注释】

有何神?这这段话不一定被视为直接亵渎犹太人的上帝,但依然是怀着傲慢的精神和自持强大的优越感对耶和华发出的挑战。有人把这段话与亚述王西拿基立所说的话相比较:“不要听你所依靠的上帝欺哄你”(赛37:10)。但尼布甲尼撒的情况有所不同。西拿基立把自己的神高举在犹太人的耶和华上帝之上,但尼布甲尼撒只是宣称任何神都无法救人脱离烈火的窑。他在这段话中只是间接地把犹太人的上帝与他自己的神明相比。他很了解自己的神明在这些事上是无能为力的。


16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

【本会注释】

。源于亚兰语chashach(“需要”)。有人把他们的回答解释为傲慢,并指出殉道者对于逼迫者的类似反映。但J·A·蒙哥马利证明“回答”一词应按照一种法律意义来解释。对照同源词和其他语言,表明该词应理解为“辩护”或“辩解”。这些被告没有否认所指控的事实。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辩护。他们的案子掌握在他们的上帝手中(见第17节)。他们的回答表明他们完全顺服上帝的旨意,不管审判的结果如何。从下面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这次能否活下来(第18节)。如果他们知道自己会得救,他们的回答就有属灵骄傲之嫌。事实上他们的态度只是表明,他们坚信自己的行动是有充分理由的,不需要辩护或进一步的解释。


17 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上帝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

【本会注释】

即便如此。这句话有不同的解释。古代和现代的版本对其准确含义均没有充分肯定。主要有两种译法:一,英文KJV、RV、ASV、RSV等版本与汉译相同。二,现代注释家把这一句译为“如果我们所事奉的上帝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并脱离你的手,王啊,他必拯救(我们);即或不然”等等。后一种译法与三位犹太被告在其他地方所表达的信仰不一致。前一种译法似乎正确反映了这些伟人对上帝的全能和无限智慧的坚定信心。只要对他们和祂的圣名与事业的荣耀最有利,上帝就能救他们,。“即便如此”字不应理解为怀疑上帝拯救的能力,而应理解为不知道上帝会不会拯救。

七十士译本没有“即便如此”,而将整句(第16-18节)译为一个肯定的宣言:“王啊,我们不必就这条命令回答你。因为在天上的上帝是我们唯一的主,是我们所敬畏的。祂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脱离你的手。王啊,祂必拯救我们;这样就必向你表明我们既不事奉你的偶像,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学者们一般赞同马所拉文本(见第16节注释)。


18 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19 当时,尼布甲尼撒怒气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变了脸色,吩咐人把窑烧热,比寻常更加七倍;

【本会注释】

更加七倍。亚兰语为chadshib`ah。这是一个相当奇怪的结构。但从埃利潘蒂尼发现的一封公元前五世纪的书信中也使用了这种形式。有些语法学家认为这是一个亚兰习语的缩写。蒙哥马利等人则认为“它可能来自对乘法表的背诵”。窑中温度的增加可能借助于加入特别多的糠秕和原油。原油可以从美索不达米亚的许多露天油井中被获得。这里自古就大量产油。当地的砖窑现在仍以原油为燃料(见第6节注释)。这条异常的命令可能不是为了加重惩罚。窑中温度的增加并不会增加受害者的苦楚。王只是想阻止任何可能的干涉(见本节怀爱伦注释)。


20 又吩咐他军中的几个壮士,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

【本会注释】

选择壮士可能是为了防止神明的干涉。


21 这三人穿着裤子、内袍、外衣,和别的衣服,被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

【本会注释】

裤子。“裤子”和“内袍”的亚兰语原文尚未完全理解。

外衣。亚兰语为karbelah。根据楔形文献,该词源于阿卡德语。在楔形文献中,该词为karballatu(“帽子”)。在大流士一世的纳克什鲁斯坦碑文中,该词指头盔。但在后期巴比伦文献中,它表示“帽子”。提到各种用易燃材料做成的衣物,无疑与以下的的神迹有关(见第27节)。


22 因为王命紧急,窑又甚热,那抬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人都被火焰烧死。

23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这三个人都被捆着落在烈火的窑中。

【本会注释】

在第23节之后,《但以理书》最古老的译本(七十士译本和迪奥多蒂翁译本)有一段长达68节的次经,称为《三少年歌》。这首歌有三个部分:一,亚撒利雅(亚伯尼歌)的祈祷,包括认罪和恳求(第24-45节);二,一段散文插叙,描写烈火之热和耶和华的天使下降冷却火焰(第46-50节);三,三位的祝颂(第51-91节)。这段次经虽然被哲罗姆认定是伪造的,却进入了天主教的正典。关于这首歌是源于基督教,还是源于犹太教,学者尚有争论。有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大约是公元前100年的作品。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744页。


24 那时,尼布甲尼撒王惊奇,急忙起来,对谋士说:“我捆起来扔在火里的不是三个人吗?”他们回答王说:“王啊,是。”

【本会注释】

国王显然走到了执行死刑的地方,无疑想确认他的命令是否得到充分的执行。他可能坐着观看受害者被仍进火里。


25 王说:“看哪,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象神子。”

【本会注释】

好像神子。关于尼布甲尼撒因烈火的窑中出现了第四位而惊叹的话,注释家们有不同的解释。犹太教学者一直认为这只是一位天使。七十士译本译为“好像上帝的使者”,反映了这种观点。早期基督教解经家(希波吕托斯,克里索斯托等)则认为这第四位是上帝的第二个位格。中译文也反映了这种见解。大多数保守的基督徒都同意这种观点。但现代的注释家普遍放弃了这种观点,故有些现代译本译为“好像诸神之子”。

这是亚兰语语法和解释的问题。亚兰语的'elahin(“诸神”)是'elah(“神”)的复数形式。有时'elahin 用来指异教的神明(但2:11,47;5:4,23)。但除了本节以外,还有两处用'elahin 指但以理的真神(但5:11,14;见英文RSV版脚注)。因此如果我们能确定尼布甲尼撒把该词当作专有名词的话,将'elahin 译为“神”就是正确的。从语法上说,“好像神子”和“好像诸神之子” 这两种译法都是正确的。

本文说明尼布甲尼撒承认以色列至高上帝的卓越(见但3:26,28,29;4:2)。国王不是指一般的神明,而是特指上帝。所以保守的注释家喜欢用这句话在语言学上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见《先知与君王》第509页;《圣经翻译问题》,第170-173页)。


26 于是,尼布甲尼撒就近烈火窑门,说:“至高上帝的仆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出来,上这里来吧!”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就从火中出来了。

【本会注释】

尼布甲尼撒虽然承认三位希伯来人的上帝是“至高的上帝”,但不一定说明他已经放弃了多神的观念。他认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上帝不是独一的真神,而只是至高的上帝,众神之首,正如希腊人称的宙斯为“最高之神”一样。该词在腓尼基语中和后来的帕米迈拉碑文中也是这个意思。


27 那些总督、钦差、巡抚,和王的谋士一同聚集看这三个人,见火无力伤他们的身体,头发也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并没有火燎的气味。

【本会注释】

那些总督。关于这里所提到的官员,见第2节注释。

衣裳。见第21节注释。


28 尼布甲尼撒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他差遣使者救护倚靠他的仆人,他们不遵王命,舍去己身,在他们上帝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别神。

【本会注释】

这三个人得救的奇迹给国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变了他过去对希伯来人之上帝的错误观念(第15节)。尼布甲尼撒现在赞美这位上帝的大能,公开宣布这位上帝拯救了敬拜祂的人,并下旨处死任何不敬重这位上帝的人(第29节)。他的表白证明他对上帝的认识有了进步(见但2:47;《SDA圣经注释》本卷第751页)。


29 现在我降旨,无论何方、何国、何族的人,谤渎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之上帝的,必被凌迟,他的房屋必成粪堆,因为没有别神能这样施行拯救。”

【本会注释】

我降旨。通过这种不寻常的方式,许多本来永远也不会听说希伯来人之上帝的人,将被吸引到祂面前。但当尼布甲尼撒企图用武力强迫人敬重希伯来人的上帝时,他是越权了(《先知与君王》第511页)。

凌迟。关于这里所警告的惩罚,见但2:5注释。


30 那时王在巴比伦省,高升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

【本会注释】

高升了。该动词的原意是“使……兴旺”。没有说明是如何晋升的。这三位伟人可能得到金钱,或在巴比伦省的行政事务中得到更大的影响力和权力,或获得更高的官衔。这三位希伯来伟人在死亡面前表现出忠诚,证明他们拥有高贵的品质,足能胜任他们可以被赋予比以前更加重大的责任。

一、卷名

本卷以它的主要人物但以理命名,旧约中还有其他的经卷是以其主要人物名命名的。如《约书亚书》,《撒母耳记》,《以斯帖记》,《约伯记》等,这样的卷名不一定说明该人就是作者,但有时作者就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如《但以理书》。


二、作者

犹太人和基督徒的传统上都认为《但以理书》写于公元前六世纪,作者是但以理。这种传统说法的理由有下面几个:

1,书内的说法:先知但以理在许多段落中是以第一人称说话的(但8:1-7,13-19,27;但9:2-22;但10:2-5等)。他说他亲自奉上帝之命保存该书(但12:4)。有些部分他以第三人称提到自己,这并不奇怪,因为古代的作品是经常有这样的写法(见拉7:28注释)。

2,作者对历史的熟悉。只有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精通巴比伦事务的人,才能提供书中的一些历史事实。这些历史事实在公元前六世纪以后为人所淡忘,因为没有其他的古代文献将之记录下来。最近的考古又重新发现了这些事实。

3,耶稣基督的见证。耶稣基督曾引用《但以理书》的一段话,指出但以理是作者(太24:5)。对于每一个基督徒来说,这应该是有说服力的证据。

本卷圣书很明显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6章)主要叙史,第二部分(7-12章)主要是预言,但全书在文学上是一个整体,其理由如下:

1、书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我们可以根据圣殿的器皿怎样被掳到巴比伦的记载,了解伯沙撒在宴会上使用这些器皿的来历(但5:3;参但1:1,2)。但3:12中重述原先在2:49中描述的尼布甲尼撒的政治措施。在但9:12中提到了原来所见到的一个异象(见但8:15,16)。

2、历史部分有一个预言(第二章)同后半部分预言的主题有密切关系。第七章中对第二章中的一个题目作进一步的展开。历史部分和预言部分的联系是非常明显的。历史部分(1-6章)记载了上帝对于巴比伦国家的做法,以及这个国家在上帝计划中所起的作用。这段记载是要说明上帝对于所有国家的做法(见《教育论》175-177页)。象巴比伦一样,本书预言部分所形象展示的一个个世界帝国都得到一个机会,来认识上帝的旨意,并与之配合。每一个国家都要根据其实行上帝旨意的忠实程度来衡量。所以,预言部分所展示列国的兴衰可以根据历史部分所阐述的原则来理解,就象巴比伦的情况一样。这一事实把本书的两个部分结合成一个整体,为理解每个相继兴起的世界帝国所起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3、本卷书充分表现了文字上的统一性。大部分学派的代表均承认这一点。写作方式,总的思路,以及两种语言所采用的词语,在全书各个部分都是一致的。因此说本书某些部分是一个作者所写,其他部分是另一个作者所写,这是没有根据的。

在第一个库姆兰洞穴中所发现的数百个文稿残卷中,有三个是《但以理书》的,已由D.巴赛勒米和J.T.米利克发表在《犹大沙漠发现之一:库姆兰一号洞穴》(牛津出版社1955年,150-152页)。残片是由两个抄写人员年写,属于一份或两份书卷。其中1、2章由一人所抄,第三章由另一人所抄。

残片包括以下章节:但1:10-17;但2:2-6;但3:22-30。与马所拉文本相对照,有16处差异,但没有一处影响整段的意思,16处中有9处系拼法上的不同,各只涉及一个字母,其中有2处似乎是拼写错误;其他七处在马所拉文本中亦有不同拼法。增加了4处,二个是连同and(和),一个if(如果)前面的小品词that;有两个词各增加一个三音字母。有一个三音字母马所拉文本中有,而残片中则没有。有两个动词词尾似乎是抄写上的错误。以上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无足轻重,在翻译时一般不予理会。这有力地证明了现在所拥有的《但以理书》希伯来文本从实质上来说至少同基督的时代是一样的。

更有趣的是第二章的残片有一段中希伯来文转变为亚兰文,在最后一个希伯来词语和第一个亚兰文词语之间留下一个空白,使两种语言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分界处。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残片和马所拉文本一样,不含有后典中的《三童歌》。


三、历史背景

《但以理书》包括:

1、记录但以理及其朋友生平的某些历史事件。他们是被掳往巴比伦替政府工作的犹太人。

2、记录经由但以理解释的尼布甲尼撒王所作的一个预言梦,并记录了先知自己所见的几个异象,虽然这卷书是被掳巴比伦期间或稍后写成的,但其宗旨不是提供犹太人被掳的历史,也不是但以理的传记。本卷书叙述了先知兼政治家但以理及其朋友最重要的经验,并按特定的目的编排。

首先,但以理简要介绍了他为巴比伦王但任公职的原因(第一章)。但以理和其他王室成员是公元前605年最早一批被掳往巴比伦的。当时尼布甲尼撒正发动第一次对叙利亚的远征。但以理等人被挑选出来受训担任公职。他在巴比伦的头十九年就是犹大王国属于巴比伦的最后十九年。犹大最后几任国王不智的反巴比伦政策给犹太民族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灾难。

但以理是在约雅敬在位时被掳的。约雅敬对巴比伦忠实了几年以后,采纳了犹大亲埃及派的策略,发动了叛乱,结果国家遭到了军事入侵,公民失去了自由被囚掳。他的儿子和继位者约雅斤只做了三个月的国王,巴比伦的军队就卷土重来镇压叛乱。约雅斤和成千犹大的上层公民于公元前597年被掳。他的继承者西底家表面上似乎忠于巴比伦。但是他既软弱又优柔寡断,经不起埃及和他主要顾问中反巴比伦势力的长期劝说。结果尼布甲尼撒恼于巴勒斯坦的一再叛乱,决定消灭犹大王国。巴比伦军队蹂躏犹大达二年半之久,占领和摧毁了许多城市,包括耶路撒冷及其圣殿和王宫,于公元前586年掳走了大部分犹大的居民。

但以理在这多事之秋留在巴比伦。他一定眼见巴比伦的军队数次出发去进犯他的故乡,看见他们带着犹大的俘虏凯旋归来,其中有年青的约雅斤王和他的家室(王下24:10-16),后来还有盲目的西底家王(王下25:7)。在这些年间,但以理也一定注意到被掳的犹太人中间的政治动乱,导致尼布甲尼撒烧死了一些主要的煽动者。因这次动乱,耶利米写信给被掳的同胞,劝勉他们在巴比伦过平静的生活(耶29章)。

在所有这些年间,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安静并忠诚地尽自己的责任,做国家的忠臣和百姓。他们经过学术训练以后成为迦勒底人精英集团的成员,担任国王的顾问。于是但以理有了极好的机会向尼布甲尼撒解释有关将来这国的梦(但2章)。结果但以理被委以很高的职务,并似乎当了多年。这个职务使他有机会使国王熟悉天上之上帝的能力。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所事奉的就是这一位上帝。但以理担任这个官职究竟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但他似乎在公元前570年以前就不再担任了。有一份当时代的《宫廷和国家年鉴》是用楔形文字写的,列出了那个时候在尼布甲尼撒政府中任职的主要官员。关于尼布甲尼撒的统治时期,没有其他的宫廷和国家年鉴保存下来。事实上,当时代圣经以外的文献中,但以理的名字根本没有提到。

在上述这些文稿中没有但以理的名字是不奇怪的,因为我们不知道但以理担任公职有多久时间。《但以理书》记载了尼布甲尼撒统治时期的4件事情:

1、在尼布甲尼撒做王的头三年,包括他登基那一年在内,犹太的王室贵族接受教育(第一章)。

2、在尼布甲尼撒做王第二年,为他解梦(第二章)。

3、在没有注明的某一年中,杜拉平原上奉献金像,导致但以理三个朋友的一场经历(第三章)。

4、但以理为尼布甲尼撒解梦,宣布他将发疯7年。解梦的时间可能在王执政的最后几年(第四章)。

我们无从得知尼布甲尼撒发疯期间但以理的活动。我们也不知道在王恢复正常重登宝座以后但以理做了什么,也不知道他在以后的各位王,即阿梅马杜克(圣经里的以未米罗达),尼甲沙鲁苏尔,拉巴什马杜克和拿波尼杜执政期间是否担任公职。不过他得以眼见在那些谋杀了前任登上王位的国王们统治之下,尼布甲尼撒的强大帝国衰弱和腐败下来。他一定怀着异常的兴趣注意到东方波斯的居鲁士王慧星般地兴起,因为在预言中曾经提到一个名叫居鲁士的人将作为以色列的解放者(赛44:28;赛45:1)。在公元前553年(可能在这一年居鲁士成为玛代帝国的主宰),但以理可能看见拿波尼杜任命他的儿子伯沙撒统治巴比伦,拿波尼杜自己则出去征服阿拉伯的特马。在伯沙撒王头三年但以理见了几个伟大的异象(但7,8章)。过去他只是解释异梦而已,现在则成了历史上的大先知之一。

在公元前539年巴比伦陷落之夜,巴比伦人再次要求但以理出来工作──解释伯沙撒宴会厅上表示厄运的文字。波斯人成了巴比伦及其帝国的主人以后,新的统治者们利用了过去政治家的才能和经验。但以理再次成为国君的首席顾问。可以推定他把以赛亚的预言给王看(见《先知与君王》557页)。这些预言影响了波斯统治者签署法令结束对犹太人的流放,让他们回家重建圣殿。在但以理担任公职的后一段时间里,邪恶的同事们企图谋害他的性命,但是上帝施行奇迹进行干预,拯救了祂的仆人(但六章)。但以理在晚年,先是在玛代人大流士治下(但9章),后是在居鲁士治下(但10-12章),又见了一些重要异象。

在研究《但以理书》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两点:

第一,但以理的历史真实性。自从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波菲利(233-约304年)对但以理的历史真实性首次提出重大的疑问以来,《但以理书》一直受到批评家的攻击,起先是偶然性的,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成了持续性的,结果,今天大部分的基督教学者认为《但以理书》是公元前二世纪马加比起义时期一位不知名作家的作品。

这些学者提出两条主要的理由来证明《但以理书》是写于以后的年代:

1、他们认为有一些预言指的是安条克四世(约公元前175-163)。在他们看来,大部分的预言,至少是那些已经准确应验了的预言,是在事情发生以后写的,故他们声称但以理的预言是在安条克四世统治的时代以后写的。

2、根据他们的观点,《但以理书》的历史部分记录的有些事件与他们所了解的史实有出入。他们据此推定作者无论从时间或地点方面与实际的事件相去甚远,无法准确了解发生在400年以前公元前7世纪和6世纪的情况。

凡是相信古代受圣灵感动的先知,能准确预言将来史实的人,是不会介意上面第一条理由的。第二条理由需要认真考虑,因为他们声称《但以理书》在史实、年代和观点上有误。为此,下面简单讨论一下《但以理书》的历史可信度。

但以理所描述的某些事件今天的确无法用手头古代的材料来证实。例如尼布甲尼撒的发疯,现有古代的文献中没有一份提到此事。这位新巴比伦帝国最伟大的君王暂时性的失去理智没有被记录下来,这并不奇怪。因为当时王室挡案只记录一些可嘉的事迹的事(见但4:36注释)。又如谜一般的玛代王大流士。他在历史上的真正地位没有得到圣经以外任何一份可靠材料的证实。他的身份只是在希腊作家的著作和残存的楔形文字材料中得到暗示。

其他所谓的历史疑难问题在一百年以前曾令保守的《但以理书》注释者为难。但随着考古学提供越来越多的历史知识,这些问题都已得到解决,现把其中较为重要的罗列如下:

1、所谓但1:1和耶25:1在年代上不符。学者们一般都认为《耶利米书》是可靠的历史材料。耶利米说约雅敬第四年就是尼布甲尼撒三年,但以理则说尼布甲尼撒王第一次进攻耶路撒冷是在约雅敬第三年,显然暗示尼布甲尼撒三年就是约雅敬三年。在当时代的文献被发现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古代的国王有几种计年的方法,解经家们觉得很难解释这种表面上不一致的现象,他们假定尼布甲尼撒和他父亲尼波布拉色联合执政,或者假定但以理和耶利米计年的方法不同,耶利米用犹太历,但以理用巴比伦历,从而设法解决这个难题。这两种解释都已经过时。

后来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巴比伦王和当时的犹太王一样,是按照“登记年”的体制来计年的。巴比伦王登基的那一年并不算入他在位的年份,而只算是他的“登基年”,而他在位第一年,指的是他执政的完整一年,从第二年元旦起。届时,他在一个宗教仪式中握住巴比伦神彼勒的手。

据约瑟弗斯(引用贝罗索斯)和一份巴比伦史书记载,尼布甲尼撒在父亲去世、登上王位那一年出征巴勒斯坦。这样,但以理和耶利米就完全一致了。耶利米称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一年即约雅敬第三年,但以理则是在尼布甲尼撒登基那一年,即约雅敬第三年被掳的。

2、巴比伦的伟大创建者尼布甲尼撒。据希腊历史学家记载,尼布甲尼撒在古代历史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未提到他是伟大的新巴比伦王国的创建者。凡读过古代希腊史书的人都知道这个荣誉通常归于塞米拉斯女王。她在巴比伦历史上被赋与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过去一百年里所出土的当时代楔形文字记录完全改变了古典作家的说法,与《但以理书》的记载相符合。《但以理书》称尼布甲尼撒为“这大巴比伦”(但4:30)的创建者或重建者。楔形文字表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尼布甲尼撒重建了宫殿、庙宇、城市的殿塔,添建了新的建筑和工事,成为新巴比伦的创建者。

这种资料只能出自新巴比伦王国时代的作者。因为在希腊时代,这些情况已完全被人遗忘。《但以理书》提供这样的资料,让那些认为《但以理书》不是写于公元前6世纪,而是公元前2世纪的考据派学者们大惑不解。他们这种困惑的典型的例子是哈佛大学P.H.法伊弗的一段话:“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但以理是怎么才了解到新巴比伦是尼布甲尼撒所创建的……,如出土文物所证实的那样”(《旧约概论》,纽约1941年,758,759页)。

3、巴比伦王伯沙撒。关于现代东方学者发现伯沙撒身份的奇妙故事,见但以理第五章补充注释。圣经以外的其他古代文献没有提到伯沙撒的名字,而总是提到拿波尼度为波斯征服以前最后一个巴比伦王。这件事常被用来作为反对《但以理书》历史可信度的最有力理由之一。可是过去一百年来的发现在这方面驳倒了但以理的一切批评者,非常清楚地证实了但以理关于伯沙撒历史记载的可靠性。

第二,《但以理书》的文字像《以斯拉记》一样,一部分是用希伯来文,一部分是用亚兰文写的。有人解释说,《以斯拉记》使用两种文字可能是作者在叙史时直接采用亚兰文献,而其他地方则用他的母语希伯来文写。这种解释不适于《但以理书》。《但以理书》的亚兰文是从但2:4至第7章最后一节。

下面列举学者们关于这个问题所提供的一部分解释。在有些解释后面的括号里说明这种解释的不合理处:

1、作者为讲亚兰文的人写历史,讲希伯来语的学者写预言。(但是第二章和第七章的亚兰文就是两个大预言,说明这种看法不对)

2、两种文字说明有两位作者。(这种观点不可能正确,因为全书有十分明显的一致性,即使是许多激进的批评家也这样认为)

3、原来是用一种文字写的,或全用亚兰文,或者用希伯来文,后来有一部分译成其他文字。(这种观点没有解释为什么只翻译部分而不翻译全文的问题)

4、原书有两种文本,一个用希伯来文写,另一个用亚兰文写,以便让各等人阅读。在马加比时代的逼迫中,有一部分内容损失,于是就把两种文本不加任何改动地拼凑起来。(这种看法缺乏事实证据,推测性较强)

5、作者到了叙述迦勒底人“用亚兰的言语对王说”时改用亚兰文(但2:4),接着一直用亚兰文写。当他再次提笔时(但8:1),就恢复使用希伯来文。

最后一种看法显然是正确的,因为《但以理书》的各个部分是在不同的时间里写的。作为一个受过训练的政府官员,但以理能用不同的语言讲和写。他可能用希伯来语记叙一些史实和异象,另一些则用亚兰文写。根据这种推测,第一章是用希伯来语写,时间可能是居鲁士元年。3-6章的叙史是用亚兰文,写于不同的时间。预言大部分用希伯来语写(但8-12章)。但第七章的异象是用亚兰文写的。记述将来国度的尼布甲尼撒之梦,先是用希伯来语写,到了引用迦勒底人的话时开始用亚兰文写(但2:4),一直到这段叙述结束。

到了晚年,但以理把他的著作集成一书。他可能认为没有必要翻译某些部分以求全书在文字上的统一。他知道读者一般都懂两种文字。当时的其他著作也有这种情况。

必须进一步指出,《但以理书》中有两种文字,不能证明该书写于较晚的时候。那些把《但以理书》的写作推到公元前二世纪的人,也会遇到一个问题:一个马加比时代的希伯来作者怎么能让书的一部分用希伯来语写,而另一部分用亚兰文写呢?

的确,《但以理书》亚兰语部分的拼写特点与公元前3-4世纪西亚的亚兰语十分接近。这似乎是由于语言的现代化之故,大部分希伯来圣经经卷均有这个特点。拼写不能证明写作的时期,正如最新版本的英文圣经不能证明其写作时间是在二十世纪一样。拼写方面的特点最多只能说明最新版本问世的年代。

在死海古卷中有几份抄写于公元前二世纪的《但以理书》残片,其中至少有两份保存了但以理二章中从希伯来语转为亚兰文的部分,清楚地说明但以理在当时就是双语的。


四、主题

《但以理书》可以被称为历史和预言手册。预言就是历史的预见。历史是预言的应验。预言部分能使上帝的子民用永恒的眼光看待暂时的事物,在适当的时机采取有效的行动,为最后的危机作好准备,为相信预言的应验提供坚实的基础。

纲要中所体现《但以理书》中四条主要的预言线索,以世界历史为背景,叙述了上帝子民从但以理的时代到世界末日的经历。“幔子业已掀开,使人们从世人的利益、权势和情感所引起之千变万化的冲突的上面、幕后或其中,都可以看到那位大有慈悲之主的许多媒介,正在默然忍耐地实现祂自己旨意的训令”(《先知与君王》500页)。四条预言线索中的每一条都在“天上的上帝”另一个“永不败坏”之国时达到高潮(但2:44)。那时人子将接受永远的权柄(但7:13,14)。“攻击万君之君”的必“非因人手而灭亡。”(但8:25),上帝的子民将从压迫者手中永远得到解放(但12:1)。所以,《但以理书》提供了一座上帝所建造的桥梁,从今世的边缘通往永恒的无边之岸。像但以理那样忠心爱上帝并事奉祂的人,可以凭着信心跨过这座桥梁,从苦难动荡的今生走到平安稳妥的永生。

《但以理书》的历史部分以最动人的方式表达了历史的真哲学(见《教育论》174-184页)。这一部分成为预言部分的序言。《但以理书》提供了上帝如何对待巴比伦国的详细记录,使我们能够明白本书预言部分所讲述其他国家兴衰的意义。如果我们不明白巴比伦在上帝计划中所起作用,所体现的历史哲学,就无法充分理解在预言异象的屏幕中巴比伦以后其他国家所起的作用。

在《但以理书》的历史部份,我们看见当时的上帝仆人但以理与外邦世界的天才尼布甲尼撒面面相对,使这位国王有机会认识历史的主宰、但以理的上帝并与祂合作。尼布甲尼撒不仅是当时最强国家的君主,也是非常智慧,具有天赋之判断力的人。事实上,他是异教世界最重要的人物,“列国中大有权势的人”(结31:11)。根据上帝的计划,他登上权位发挥特殊的作用。上帝论到他说:“现在我将这些地都交给我仆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手”(耶27:6)。当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以后,他们是处在一只强有力但是不残忍的手下(按照当时的标准)。但以理在尼布甲尼撒宫廷的任务就是保证让王的意志服从上帝的旨意,以便实现上帝的目的。在戏剧性的历史关头,上帝让这两个人物碰到一起。见《SDA圣经注释》本卷569页,《以西结书》序言。

《但以理书》的前4章叙述了上帝怎样使尼布甲尼撒效忠于祂。首先,上帝需要一个人在巴比伦的宫廷中适当地阐明上天的原则和政策。于是祂拣选但以理作为自己的使者派给尼布甲尼撒。上帝怎样使当俘虏的但以理得蒙尼布甲尼撒的嘉纳,使尼布甲尼撒先是信任但以理,然后信任但以理的上帝,今日祂照样利用人来实现祂在地上的旨意。上帝能够使用但以理,是因为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有优秀品格的人,把为上帝而活作为人生主要目的的人。

但以理“立志”(但1:8)在生活上符合上帝所表显的一切旨意。首先,上帝使他在巴比伦的官员眼前“蒙恩惠,受怜悯”(但1:9)。这就为下一步作好了准备,那就是证明但以理和他的朋友身体特别好(但1:12-15)。接着他表显出超人的智慧。“上帝在各样文字学问上赐给他聪明知识”(但1:17节),结果与他们最接近的竞争者相比,“胜过十倍”(但1:20节)。就这样,但以理在德、智、体各方面都明显地超过了他的同伴,赢得了尼布甲尼撒的信任和尊重。

这些事情为尼布甲尼撒认识但以理的上帝预备了道路。一系列戏剧性的事件──第二章的梦,从火窖中奇异地得救(第三章)和第四章的梦──向王充分表现了但以理之上帝的知识,权能和权威。第二章的故事证明人类知识的有限,导致尼布甲尼撒向但以理承认:“你们上帝诚然是万神之神,万王之主,又是显明奥秘事的”(但2:47)。他由衷地承认上帝的智慧不仅超过人的智慧,而且超过他自己诸神的智慧。金像和火窖的事件使尼布甲尼撒承认天上的上帝“救护依靠祂的仆人”(但3:28)。他的结论是,在他的国家里任何人都不得“谤渎”希伯来的上帝,“因为没有别神能这样施行拯救”(但3:29)。尼布甲尼撒现在认识到天上的上帝不仅智慧而且有能力,不仅无所不知而且无所不能。第三件事──他所矜夸的智慧和能力被暂时地剥夺──使王深刻认识到,“至高者”不仅有智慧有能力,而且运用这种智慧和能力管理人间的事务(但4:32)。祂有智慧,有能力又有权威。值得注意的是,尼布甲尼撒恢复理智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赞美尊崇敬拜天上的王”,承认象他那样多年“行动骄傲的,祂能降为卑。”(但4:37)

可是尼布甲尼撒个人通过多年时间所获得的教训基本上没有给他的继位者们带来好处。巴比伦最后一位国王伯沙撒虽然明知尼布甲尼撒的事(但5:22),仍公然侮辱天上的上帝(但5:23)。巴比伦非但没有配合上帝的计划,反而“成为傲慢而残暴的压迫者”(《教育论》176页),拒绝接受上天的原则,结果造成了自己的灭亡(《教育论》177页)。这个国家被放在天平上显示了亏久(但5:25-28),于是世界的统治权转到了波斯人手里。

上帝通过把但以理从狮子坑中救出来,向波斯帝国的统治者显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权威(但6:20-23;《先知与君王》557页),象过去对巴比伦的统治者一样。玛代人大流士在一份敕令中承认“活上帝”的权柄“永存无极”(但6:26),甚至“决不更改”的“玛代和波斯人的例”,也不得不服从“在人国中掌权”的“至高者”的旨意(但4:32)。但以理蒙救脱离狮坑所表现出来上帝能力奇妙的见证,给居鲁士留下良好的印象(《先知与君王》557页)。有关他在恢复耶路撒冷和圣殿中所起作用的预言(赛44:26;赛45:13)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心就大受感动,立志要完成上天所交派与他的使命”(《先知与君王》557页)。

《但以理书》就是这样体现出一些原则。按照这些原则,上帝的智慧、能力和权威通过各国的历史表显出来,以最后实现祂的旨意。“上帝高举巴比伦,为要使它能成全祂的旨意”(《教育论》175页)。它有一段考验的时期,可是它“失败了,于是它的荣耀消失了,权势离去了,领土被别人所占领”(《教育论》177页)。

《但以理书》的四个异象都同从但以理的时代起直到上帝建立永恒的国度,地上善与恶的斗争有关系。由于撒但要利用地上的大国尽力阻碍上帝的计划,毁灭上帝的子民,这些异象就介绍了那些撒但活动最猖獗的国家。

第一个异象主要涉及政治上的变动(第二章),其主要目的是告诉尼布甲尼撒,他作为巴比伦的统治者所起的作用,以及“将来必有的事”(但2:29)。

第二个异象是第一个异象的补充(第七章),侧重上帝的子民在第一个异象所提到的势力统治之下的经历,预报了圣徒最后的胜利和上帝对圣徒之仇敌的审判(但7:14,18,26,27)。

第三个异象(第八、九章)补充了第二个异象,主要讲撒但消灭宗教和上帝子民的企图。

第四个异象(但10-12章)总结了前面的异象,更加详细地叙述异象的内容。它扩大了第二个和第三个异象的主题,侧重在“本国之民日后必遭遇的事,因为这异象关乎后来许多的日子”(但10:14),“是指着大争战”(但10:1)。但11:2-39所述的史纲要延续到“后来的日子”(但10:14)和“末了”(但11:40)。

《但以理书》的预言与《启示录》的预言有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的程度上《启示录》阐述了与但以理一样的题目,不过侧重于作为上帝选民的基督教会所起的作用。所以在《但以理书》中不太清楚的细节往往通过与《启示录》对照就明朗了。但以理奉命封闭关于末日的预言直到末时(《善恶的斗争》356页)。但通过殷勤的研究,其中含义的“知识就必增长”(但12:4)。虽然《但以理书》中有关末日的那一部分预言是封闭的(但12:4;《使徒行述》585页),约翰却奉命“不可封了这书上的预言,因为日期近了”(启22:10)。所以,为了更清楚地理解《但以理书》中不大易解的部分,我们应当仔细研究《启示录》,以求驱散阴影。


五、纲要

(一)历史部分 但1:1-6:28

A、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受教育 但1:1-21

1、第一批从犹大带往巴比伦的俘虏 但1:1-2

2、但以理和他的朋友被挑选出来接受训练为国王服务 但1:3-7

3、但以理获准遵守自己的律法 但1:8-16

4、教育的成功,被接受为王服务 但1:17-21

B、尼布甲尼撒的大像之梦 但2:1-49

1、尼布甲尼撒因梦而烦乱 但2:1-11

2、下令处死哲士,后又撤消命令 但2:12-16

3、但以理得到启示,表示感恩 但2:17-23

4、但以理向国王述梦 但2:24-35

5、但以理解梦 但2:36-45

6、尼布甲尼撒承认上帝的伟大 但2:46-49

C、但以理的朋友们在火窖中得救 但3:1-30

1、尼布甲尼撒立金象,要人敬拜 但3:1-7

2、三位忠心的希伯来人拒绝敬拜 但3:8-18

3、上帝在火窖里施行拯救 但3:19-25

4、尼布甲尼撒的承认和敕令,三位希伯来人得到提升 但3:26-30

D、尼布甲尼撒的第二个梦,降卑和恢复 但4:1-37

1、尼布甲尼撒承认上帝的知识和能力 但4:1-9

2、述梦 但4:10-18

3、但以理解释梦 但4:19-27

4、尼布甲尼撒的降卑和恢复 但4:28-36

5、尼布甲尼撒赞美天上的上帝 但4:37

E、伯沙撒的宴会和王国的灭亡 但5:1-31

1、伯沙撒亵渎圣殿的器皿 但5:1-4

2、墙上神秘的字 但5:5-12

3、但以理解释这些字 但5:13-18

4、但以理接受荣誉,巴比伦亡国 但5:29-31

F、但以理从狮坑中得救 但6:1-28

1、但以理的提升和受到同事妒忌 但6:1-5

2、大利乌下令限制祷告 但6:6-9

3、但以理违令被判罪 但6:10-17

4、但以理得救,控告者受惩罚 但6:18-24

5、公开承认但以理之上帝的伟大 但6:25-28

(二)预言部分 但7:1─12:13

A、但以理的第二个预言信息 但7:1-28

1、4个兽和小角 但7:1-8

2、人子的审判和永远作王 但7:9-14

3、天使解释异象 但7:15-27

4、但以理的感受 但7:28

B、但以理第三个预言信息 但8:1─9:27

1、公绵羊,公山羊和角 但8:1-8

2、小角及其恶行 但8:9-12

3、有关圣所洁净的定时性预言 但8:13-14

4、加百列解释异象的第一部分 但8:15-26

5、但以理见异象后生病 但8:27

6、但以理祈求复兴,承认他百姓的罪 但9:1-19

7、加百列解释异象的剩下部分 但9:20-27

C、但以理第四个预言信息 但10:1-12:13

1、但以理禁食 但10:1-3

2、“有一人”的出现,以及对但以理的影响 但10:4-10

3、那个“人”对但以理开头的谈话 但10:11-11:1

4、有关将来事件的异象 但11:2-12:3

5、“奇异的事”应验的时间,对但以理个人的应许 但12:4-13

和合本但3:1 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高六十肘,宽六肘,立在巴比伦省杜拉平原。

拼音版但3:1 Ní bù Jiǎní sǎ wáng zào le yī gè jīn xiàng, gāo liù shí zhǒu, kuān liù zhǒu, lì zaì Bābǐlún sheng dù lā píngyuán.

吕振中但3:1 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高六十肘(一肘约等于一才半),宽六肘;立在巴比伦省杜拉平原上。

新译本但3:1 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座金像,高二十七公尺,宽三公尺,竖立在巴比伦省的杜拉平原上。

现代译但3:1 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座金像,高二十七公尺,宽叁公尺,立在巴比伦省的杜拉平原。

当代译但3:1 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尊高二十七公尺、宽叁公尺的金像,立在巴比伦省的杜拉平原。

思高本但3:1 拿步高王制造了一尊高六十肘,宽六肘的金像,立在巴比伦省的杜辣平原上。

文理本但3:1 尼布甲尼撒王制金像、高六十肘、广六肘、立于巴比伦州杜拉平原、

修订本但3:1 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高六十肘,宽六肘,立在巴比伦省的杜拉平原。

KJV 英但3:1 Nebuchadnezzar the king made an image of gold, whose height was threescore cubits, and the breadth thereof six cubits: he set it up in the plain of Dura, in the province of Babylon.

NIV 英但3:1 King Nebuchadnezzar made an image of gold, ninety feet high and nine feet wide, and set it up on the plain of Dura in the province of Babylon.

和合本但3:2 尼布甲尼撒王差人将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召了来,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

拼音版但3:2 Ní bù Jiǎní sǎ wáng chāi rén jiāng zǒng dū, qīn chāi, xúnfǔ, niè sī, fān sī, móu shì, fǎ guān, hé gè sheng de guān yuán dōu zhào le lái, wèi Níbùjiǎnísǎ wáng suǒ lì de xiàng xíng kāi guāng zhī lǐ.

吕振中但3:2 尼布甲尼撒王差遣人将总督、钦差、巡抚、参谋、财务、司法、审判官、和各省官员、都召集了来,来赴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的开光礼。

新译本但3:2 尼布甲尼撒王派人召集总督、总监、省长、参谋、财政大臣、法官、裁判官和各省所有的官员,要他们参加尼布甲尼撒王为所立的像举行的揭幕典礼。

现代译但3:2 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包括总督、省长、副省长、参谋、财政大臣、法官、地方官,和各省所有其他的官员,要他们参加尼布甲尼撒王所立这座金像的揭幕典礼。

当代译但3:2 他召集全国各地的总督、行政首长、省长、谋士、府库官、审判官、司法官和各省的官员,一同来参加这像的开光礼。

思高本但3:2 拿步高王就派人召集总督、省长、知县、参谋、司库、法官、警官和各省官长,前来参与拿步高立像的开光典礼。

文理本但3:2 遣使召诸方伯、大臣牧伯、刑官库司、议士士师、及诸州牧咸至、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之像、行敬奉之礼、

修订本但3:2 尼布甲尼撒王差人将总督、钦差、省长、参谋、财务、法官、地方官和各省的官员都召了来,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礼。

KJV 英但3:2 Then Nebuchadnezzar the king sent to gather together the princes, the governors, and the captains, the judges, the treasurers, the counsellors, the sheriffs, and all the rulers of the provinces, to come to the dedication of the image which Nebuchadnezzar the king had set up.

NIV 英但3:2 He then summoned the satraps, prefects, governors, advisers, treasurers, judges, magistrates and all the other provincial officials to come to the dedication of the image he had set up.

和合本但3:3 于是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聚集了来,要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就站在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像前。

拼音版但3:3 Yúshì zǒng dū, qīn chāi, xúnfǔ, niè sī, fān sī, móu shì, fǎ guān, hé gè sheng de guān yuán dōu jùjí le lái, yào wèi Níbùjiǎnísǎ wáng suǒ lì de xiàng xíng kāi guāng zhī lǐ, jiù zhàn zaì Níbùjiǎnísǎ suǒ lì de xiàng qián.

吕振中但3:3 于是总督、钦差、巡抚、参谋、财务、司法、审判官、和各省官员、都聚集了来,要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礼;大家都站在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前面。

新译本但3:3 于是总督、总监、省长、参谋、财政大臣、法官、裁判官和省内所有其他的官员,都聚集起来,参加尼布甲尼撒王为所立的像举行的揭幕典礼;他们都站在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像前。

现代译但3:3 大臣和百官都聚集来参加典礼;当他们站在金像前面时,

当代译但3:3 於是全国的显要都齐集一处,站在这尊宏伟的金像面前。

思高本但3:3 於是总督、省长、知县、参谋、司库、法官、警官和各省官长都聚集前来,参与拿步高王立像的开光典礼,都站在拿步高立的像前。

文理本但3:3 于是方伯、大臣牧伯、刑官库司、议士士师、及诸州牧咸集、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之像、行敬奉之礼、俱立于像前、

修订本但3:3 于是总督、钦差、省长、参谋、财务、法官、地方官和各省的官员都聚集,站在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像前,要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礼。

KJV 英但3:3 Then the princes, the governors, and captains, the judges, the treasurers, the counsellors, the sheriffs, and all the rulers of the provinces, were gathered together unto the dedication of the image that Nebuchadnezzar the king had set up; and they stood before the image that Nebuchadnezzar had set up.

NIV 英但3:3 So the satraps, prefects, governors, advisers, treasurers, judges, magistrates and all the other provincial officials assembled for the dedication of the image that King Nebuchadnezzar had set up, and they stood before it.

和合本但3:4 那时传令的大声呼叫说,各方,各国,各族的人哪(族原文作舌下同),有令传与你们,

拼音版但3:4 Nàshi zhuàn líng de dàshēng hūjiào shuō, gè fāng, gè guó, gè zú ( yuánwén zuò shé xià tóng ) de rén nǎ, yǒu líng zhuàn yǔ nǐmen,

吕振中但3:4 那时传令官使劲地喊着说∶「各族之民、列国之民、各种方言的人哪,现在有命令传与你们∶

新译本但3:4 那时,传令官大声呼叫说:“各国、各族、说各种语言的人哪!这是传给你们的命令:

现代译但3:4 传令官大声宣布:「各国、各族、说各种语言的人哪,

当代译但3:4 传令官大声宣布说:“各国各族的人民,这是王所颁布的命令:

思高本但3:4 传令官高声呼喊说:「各民族、各邦国、各异语人民!这是给你们下的令:

文理本但3:4 遒人大声呼曰、诸民诸国、诸方言者、今命尔曹、

修订本但3:4 那时传令的大声呼叫说:"各方、各国、各族的人哪,有命令传给你们:

KJV 英但3:4 Then an herald cried aloud, To you it is commanded, O people, nations, and languages,

NIV 英但3:4 Then the herald loudly proclaimed, "This is what you are commanded to do, O peoples, nations and men of every language:

和合本但3:5 你们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当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拼音版但3:5 Nǐmen yī tīngjian jiǎo, dí, pí pa, qín, sè, shēng, hé gèyàng lè qì de shēngyīn, jiù dāng fǔfú jìngbaì Níbùjiǎnísǎ wáng suǒ lì de jīn xiàng.

吕振中但3:5 你们一听见号角、箫笛、琵琶、琴、瑟、风笛、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当俯伏、向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下拜;

新译本但3:5 你们一听见角、笛、琵琶、弦琴、竖琴、风笛和各种乐器的声音,就要俯伏,向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下拜。

现代译但3:5 你们一听见号角、箫、七弦琴、筝、竖琴,和所有其他乐器的声音,都要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当代译但3:5 “你们一听见乐声奏起,就要俯伏在地敬拜尼布甲尼撒王的金像。

思高本但3:5 你们几时听到角、笙、琴、瑟、筝、箫及各种乐器齐奏,就当俯伏朝拜拿步高王立的金像。

文理本但3:5 尔于何时、闻角箫琵琶琴瑟笙、及各乐器之音、即当伏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之金像、

修订本但3:5 你们一听见角、号、琴、瑟、三角琴、鼓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当俯伏,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KJV 英但3:5 That at what time ye hear the sound of the cornet, flute, harp, sackbut, psaltery, dulcimer, and all kinds of musick, ye fall down and worship the golden image that Nebuchadnezzar the king hath set up:

NIV 英但3:5 As soon as you hear the sound of the horn, flute, zither, lyre, harp, pipes and all kinds of music, you must fall down and worship the image of gold that King Nebuchadnezzar has set up.

和合本但3:6 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

拼音版但3:6 Fán bù fǔfú jìngbaì de, bì lìshí rēng zaì lièhuǒ de yáo zhōng.

吕振中但3:6 凡不俯伏下拜的、就必须即刻被扔在烈火燃烧着的窑中。」

新译本但3:6 凡不俯伏下拜的,就必立刻扔在烈火的窑中。”

现代译但3:6 谁不俯伏敬拜,就要立刻被扔进烈火燃烧着的火焰里。」

当代译但3:6 任何人胆敢违抗,必立刻抛进火炉里。”

思高本但3:6 凡不俯伏朝拜的,应当立刻投在烈火窑中。」

文理本但3:6 凡不伏拜者、即时投于烈火之炉、

修订本但3:6 凡不俯伏下拜的,必立刻扔在烈火的窑中。"

KJV 英但3:6 And whoso falleth not down and worshippeth shall the same hour be cast into the midst of a burning fiery furnace.

NIV 英但3:6 Whoever does not fall down and worship will immediately be thrown into a blazing furnace."

和合本但3:7 因此各方、各国、各族的人民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拼音版但3:7 Yīncǐ gè fāng, gè guó, gè zú de rénmín yī tīngjian jiǎo, dí, pí pa, qín, sè, hé gèyàng lè qì de shēngyīn, jiù dōu fǔfú jìngbaì Níbùjiǎnísǎ wáng suǒ lì de jīn xiàng.

吕振中但3:7 因此到时候各族之民一听见号角、箫笛、琵琶、琴、瑟、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各族之民、列国之民、各种方言的人就都俯伏、向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下拜。

新译本但3:7 因此,各国、各族和说各种语言的人,一听见角、笛、琵琶、弦琴、竖琴和各种乐器的声音,就都俯伏,向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下拜。

现代译但3:7 因此,当乐器一响,各国、各族、说各种语言的人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所立的金像。

当代译但3:7 随即乐队开始奏乐,在场的人都俯伏在地,向那像下拜。

思高本但3:7 因此,当在场的人听见角、笙、琴、瑟、筝、箫及各种乐器齐奏时,各民族、各邦国、各异语人民都俯伏朝拜了拿步高王所立的金像。

文理本但3:7 诸民闻角箫琵琶琴瑟、及各乐器之音时、诸民诸国、诸方言者、遂伏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之金像、

修订本但3:7 因此百姓一听见角、号、琴、瑟、三角琴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各方、各国、各族的人就都俯伏,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KJV 英但3:7 Therefore at that time, when all the people heard the sound of the cornet, flute, harp, sackbut, psaltery, and all kinds of musick, all the people, the nations, and the languages, fell down and worshipped the golden image that Nebuchadnezzar the king had set up.

NIV 英但3:7 Therefore, as soon as they heard the sound of the horn, flute, zither, lyre, harp and all kinds of music, all the peoples, nations and men of every language fell down and worshiped the image of gold that King Nebuchadnezzar had set up.

和合本但3:8 那时,有几个迦勒底人进前来控告犹大人。

拼音版但3:8 Nàshí, yǒu jǐ gè Jiālèdǐ rén jìn qián lái kònggào Yóudà rén.

吕振中但3:8 那时就有几个迦勒底人进前来、诬?控告了这几个犹大人。

新译本但3:8 那时,有几个迦勒底人前来,诬蔑控告犹大人。

现代译但3:8 那时,有些巴比伦人乘机指控犹太人。

当代译但3:8 当时,有几个迦勒底人走到王面前,控告一些不肯向金像下拜的犹大人说:

思高本但3:8 当时,有几个加色丁人前来控告犹太人,

文理本但3:8 时、有迦勒底数人、进前控犹大人、

修订本但3:8 在那时,有几个迦勒底人进前来控告犹大人。

KJV 英但3:8 Wherefore at that time certain Chaldeans came near, and accused the Jews.

NIV 英但3:8 At this time some astrologers came forward and denounced the Jews.

和合本但3:9 他们对尼布甲尼撒王说:“愿王万岁!

拼音版但3:9 Tāmen duì Níbùjiǎnísǎ wáng shuō, yuàn wáng wàn suì.

吕振中但3:9 他们应时对尼布甲尼撒王说∶「王阿,愿王万岁!

新译本但3:9 他们对尼布甲尼撒王说:“愿王万岁!

现代译但3:9 他们对尼布甲尼撒王说:「陛下万岁!

当代译但3:9 “陛下御旨规定:当乐队奏响音乐时任何人若不俯伏敬拜金像,就必要处死。

思高本但3:9 对拿步高王启奏说:「大王万岁!

文理本但3:9 奏尼布甲尼撒王曰、愿王万岁、

修订本但3:9 他们对尼布甲尼撒王说:"愿王万岁!

KJV 英但3:9 They spake and said to the king Nebuchadnezzar, O king, live for ever.

NIV 英但3:9 They said to King Nebuchadnezzar, "O king, live forever!

和合本但3:10 王啊,你曾降旨说,凡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声音的都当俯伏敬拜金像;

拼音版但3:10 Wáng a, nǐ céng jiàng zhǐ shuō, fán tīngjian jiǎo, dí, pí pa, qín, sè, shēng, hé gèyàng lè qì shēngyīn de dōu dāng fǔfú jìngbaì jīn xiàng.

吕振中但3:10 王阿,你曾下了谕旨说;每一个人听见号角、箫笛、琵琶、琴、瑟、风笛、和各样乐器声音的、都当俯伏、向金像下拜;

新译本但3:10 王啊,你曾下令,凡听见角、笛、琵琶、弦琴、竖琴、风笛和各种乐器声音的人,都要俯伏,向金像下拜。

现代译但3:10 陛下曾经下令,当乐器一响,所有的人都要俯伏敬拜金像;

当代译但3:10 “陛下御旨规定:当乐队奏响音乐时任何人若不俯伏敬拜金像,就必要处死。

思高本但3:10 大王!你发出了谕令,要所有听见角、笙、琴、瑟、筝、箫及各种乐器齐奏的人,都应立刻俯伏朝拜金像,

文理本但3:10 王欤、尔曾颁诏、凡闻角箫琵琶琴瑟笙、及各乐器之音、当伏拜金像、

修订本但3:10 你,王啊,你曾降旨,凡听见角、号、琴、瑟、三角琴、鼓和各样乐器声音的,都当俯伏拜这金像。

KJV 英但3:10 Thou, O king, hast made a decree, that every man that shall hear the sound of the cornet, flute, harp, sackbut, psaltery, and dulcimer, and all kinds of musick, shall fall down and worship the golden image:

NIV 英但3:10 You have issued a decree, O king, that everyone who hears the sound of the horn, flute, zither, lyre, harp, pipes and all kinds of music must fall down and worship the image of gold,

和合本但3:11 凡不俯伏敬拜的,必扔在烈火的窑中。

拼音版但3:11 Fán bú fǔfú jìngbaì de, bì rēng zaì lièhuǒ de yáo zhōng.

吕振中但3:11 凡不俯伏下拜的就必须被扔在烈火燃烧着的窑中。

新译本但3:11 凡不俯伏下拜的,就必被扔在烈火的窑中。

现代译但3:11 谁不俯伏敬拜,谁就要被扔进烈火燃烧的火焰里。

当代译但3:11 “陛下御旨规定:当乐队奏响音乐时任何人若不俯伏敬拜金像,就必要处死。

思高本但3:11 谁不俯伏朝拜,就应立即把他投入烈火窑中。

文理本但3:11 凡不伏拜者、必投于烈火之炉、

修订本但3:11 凡不俯伏下拜的,必扔在烈火的窑中。

KJV 英但3:11 And whoso falleth not down and worshippeth, that he should be cast into the midst of a burning fiery furnace.

NIV 英但3:11 and that whoever does not fall down and worship will be thrown into a blazing furnace.

和合本但3:12 现在有几个犹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伦省事务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王啊,这些人不理你,不事奉你的 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拼音版但3:12 Xiànzaì yǒu jǐ gè Yóudà rén, jiù shì wáng suǒ paì guǎnlǐ Bābǐlún sheng shì wù de shā dé 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wáng a, zhèxie rén bù lǐ nǐ, bú shìfèng nǐde shén, ye bù jìngbaì nǐ suǒ lì de jīn xiàng.

吕振中但3:12 现在有几个犹大人、就是王所派去管理巴比伦省政务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王阿,这些人不尊重你,不事奉你的神,也不向你所立的金像下拜。」

新译本但3:12 但有几个犹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伦省政务的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王啊!这些人不理会你的命令,不事奉你的神,也不向你所立的金像下拜。”

现代译但3:12 陛下所指派管理巴比伦省政务的几个犹太人—沙得拉、米沙、亚伯尼歌却违背了陛下的命令。他们不敬拜王的神明,也不向王所立的金像下拜。」

当代译但3:12 可是现在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这几个陛下委派管理巴比伦事务的犹太人竟然违抗圣旨,不肯拜陛下所立的金像。”

思高本但3:12 然而有几个你所委任管理巴比伦省政务的犹太人,即沙得辣客、默沙客和阿贝得乃哥,大王!他们不尊重你的谕令,不恭敬你的神,也不朝拜你所立的金像。」

文理本但3:12 有犹大数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乃王所立、以理巴比伦州事者、王欤、斯人不尊重尔、不事尔神、不拜尔所立之金像、

修订本但3:12 现在有几个犹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伦省事务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王啊,这些人不理你的谕旨,不事奉你的神明,也不拜你所立的金像。"

KJV 英但3:12 There are certain Jews whom thou hast set over the affairs of the province of Babylon,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these men, O king, have not regarded thee: they serve not thy gods, nor worship the golden image which thou hast set up.

NIV 英但3:12 But there are some Jews whom you have set over the affairs of the province of Babylon--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who pay no attention to you, O king. They neither serve your gods nor worship the image of gold you have set up."

和合本但3:13 当时,尼布甲尼撒冲冲大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带过来,他们就把那些人带到王面前。

拼音版但3:13 Dāngshí, Níbùjiǎnísǎ chōng chōng dà nù, fēnfu rén bǎ shā dé 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daì guō lái, tāmen jiù bǎ nàxiē rén daì dào wáng miànqián.

吕振中但3:13 那时尼布甲尼撒大发烈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带来;人就把那些人带到了王面前。

新译本但3:13 当时尼布甲尼撒勃然大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带来;他们就被带到王面前。

现代译但3:13 王听见这事,就大发雷霆,下令把这叁个人带到他面前来。

当代译但3:13 尼布甲尼撒王勃然大怒,立即命令人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带来,

思高本但3:13 拿步高勃然大怒,遂下令传沙得辣客、默沙客和阿贝得乃哥来;这几个人就被带到君王前,

文理本但3:13 尼布甲尼撒怒、忿甚、命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至、遂携之至于王前、

修订本但3:13 当时,尼布甲尼撒大发烈怒,命令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带过来;他们就把这几个人带到王面前。

KJV 英但3:13 Then Nebuchadnezzar in his rage and fury commanded to bring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Then they brought these men before the king.

NIV 英但3:13 Furious with rage, Nebuchadnezzar summoned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So these men were brought before the king,

和合本但3:14 尼布甲尼撒问他们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你们不事奉我的 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吗?

拼音版但3:14 Ní bù Jiǎní sǎ wèn tāmen shuō, shā dé là,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nǐmen bú shìfèng wǒde shén, ye bù jìngbaì wǒ suǒ lì de jīn xiàng, shì gùyì de ma.

吕振中但3:14 尼布甲尼撒应时问他们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阿,你们不事奉我的神,不向我所立的金像下拜,是真(或译∶坚决)的么?

新译本但3:14 尼布甲尼撒问他们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啊!你们真的不事奉我的神,也不向我所立的金像下拜吗?

现代译但3:14 王对他们说:「沙得拉、米沙、亚伯尼歌,你们真的不敬拜我的神明,不向我立的金像下拜吗?

当代译但3:14 质问他们:“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你们真的拒绝跪拜我的神,又不肯敬拜我所立的金像吗?

思高本但3:14 拿步高便对他们说:「沙得辣客、默沙客、阿贝得乃哥!你们是真存心不恭敬我的神,不朝拜我立的金像吗?

文理本但3:14 尼布甲尼撒谓之曰、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尔曹不事我神、不拜我所立之金像、乃故意乎、

修订本但3:14 尼布甲尼撒对他们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你们不事奉我的神明,不拜我所立的金像,是真的吗?

KJV 英但3:14 Nebuchadnezzar spake and said unto them, Is it true, O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do not ye serve my gods, nor worship the golden image which I have set up?

NIV 英但3:14 and Nebuchadnezzar said to them, "Is it true,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that you do not serve my gods or worship the image of gold I have set up?

和合本但3:15 你们再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却还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

拼音版但3:15 Nǐmen zaì tīngjian jiǎo, dí, pí pa, qín, sè, shēng, hé gèyàng lè qì de shēngyīn, ruò fǔfú jìngbaì wǒ suǒ zào de xiàng, què hái keyǐ. ruò bù jìngbaì, bì lìshí rēng zaì lièhuǒ de yáo zhōng, yǒu hé shén néng jiù nǐmen tuōlí wǒ shǒu ne.

吕振中但3:15 如今你们若准备得好,什么时候你们听见号角、箫笛、琵琶、琴、瑟、风笛、和各样乐器的声音,若俯伏向我所造的像下拜,却还可以;若不下拜,就就必须要须立刻被扔在烈火燃烧着的窑中;试问有什么样的神能解救你们脱离我的手呢?」

新译本但3:15 现在,如果你们想清楚,一听见角、笛、琵琶、弦琴、竖琴、风笛和各种乐器的声音,就俯伏向我所做的像下拜,那还可以。如果你们不下拜,就必立刻扔在烈火的窑中。哪里有神能救你们脱离我的手呢?”

现代译但3:15 现在,你们一听到号角、箫、七弦琴、筝、竖琴,和所有其他乐器的声音,就要向金像俯伏敬拜;不拜的人立刻要被扔进烈火燃烧着的窑里。你们以为会有神明来救你们脱离我的掌握吗?」

当代译但3:15 我再给你们一次机会,音乐奏响时,你们若俯伏敬拜这像,我就饶了你们;不然,就必立即将你们抛进烈火的炉里。看看那时还有甚麽神能够拯救你们?”

思高本但3:15 现在你们准备好,一听见角、笙、琴、瑟、筝、箫及各种乐器齐奏,就俯伏朝拜我制造的像;若是你们不朝拜,你们就立刻被投入烈火窑中,看有什麽神能由我手中将你们救出?」

文理本但3:15 今尔闻角箫琵琶琴瑟笙、及各乐器之音、愿伏拜我所制之像、则可、若不拜之、必即时投于烈火之炉、何神能拯尔于我手耶、

修订本但3:15 现在,你们若准备好,一听见角、号、琴、瑟、三角琴、鼓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俯伏拜我所造的像;若不下拜,必立刻扔在烈火的窑中,有哪一个神明能救你们脱离我的手呢?"

KJV 英但3:15 Now if ye be ready that at what time ye hear the sound of the cornet, flute, harp, sackbut, psaltery, and dulcimer, and all kinds of musick, ye fall down and worship the image which I have made; well: but if ye worship not, ye shall be cast the same hour into the midst of a burning fiery furnace; and who is that God that shall deliver you out of my hands?

NIV 英但3:15 Now when you hear the sound of the horn, flute, zither, lyre, harp, pipes and all kinds of music, if you are ready to fall down and worship the image I made, very good. But if you do not worship it, you will be thrown immediately into a blazing furnace. Then what god will be able to rescue you from my hand?"

和合本但3:16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

拼音版但3:16 Shā dé 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duì wáng shuō, Níbùjiǎnísǎ a, zhè jiàn shì wǒmen bù bì huídá nǐ.

吕振中但3:16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应时对王说∶「尼布甲尼撒阿,这件事我们无需乎回答你。

新译本但3:16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回答王说:“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无需回答你。

现代译但3:16 沙得拉、米沙、亚伯尼歌回答:「陛下,我们不愿意为自己辩护。

当代译但3:16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回答说:“陛下,臣仆毋须回答你的问题,我们也不忧虑这种遭遇;

思高本但3:16 沙得辣客、默沙客和阿贝得乃哥回答拿步高王说:「关於这事,我们无须回答;

文理本但3:16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曰、尼布甲尼撒欤、斯事、我侪无庸答尔、

修订本但3:16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

KJV 英但3:16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answered and said to the king, O Nebuchadnezzar, we are not careful to answer thee in this matter.

NIV 英但3:16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replied to the king, "O Nebuchadnezzar, we do not need to defend ourselves before you in this matter.

和合本但3:17 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 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

拼音版但3:17 Jí biàn rúcǐ, wǒmen suǒ shìfèng de shén néng jiāng wǒmen cóng lièhuǒ de yáo zhōng jiù chūlai. wáng a, tā ye bì jiù wǒmen tuōlí nǐde shǒu.

吕振中但3:17 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上帝也能将我们从烈火燃烧着的窑中解救出来;王阿,他是一定会解救我们脱离你的手。

新译本但3:17 如果我们被扔在火窑里,我们所事奉的 神必能拯救我们;王啊!他必拯救我们脱离烈火的窑和你的手。(本节或译:“如果我们所事奉的 神能拯救我们,王啊!他必拯救我们脱离烈火的窑和你的手。”)

现代译但3:17 如果我们所敬拜的上帝能救我们脱离炎热的火焰和你的权势,他一定会救我们〔或译:如果我们真不拜你的神明或你所安置的金像,我们所事奉的上帝会救我们脱离炎热的火焰,也会救我们脱离你的权力;他一定会这样做〕。

当代译但3:17 倘若我们真的被抛进烈火的炉里,上帝必能拯救我们脱离险境。

思高本但3:17 如果我们所恭敬的天主肯救我们,大王!他必会救我们脱离火窑和脱离你的手;

文理本但3:17 果尔、我所事之上帝、能拯我于烈火之炉、亦必拯我于尔手、

修订本但3:17 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上帝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

KJV 英但3:17 If it be so, our God whom we serve is able to deliver us from the burning fiery furnace, and he will deliver us out of thine hand, O king.

NIV 英但3:17 If we are thrown into the blazing furnace, the God we serve is able to save us from it, and he will rescue us from your hand, O king.

和合本但3:18 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 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拼音版但3:18 Jíhuò bù rán, wáng a, nǐ dāng zhīdào wǒmen jué bú shìfèng nǐde shén, ye bù jìngbaì nǐ suǒ lì de jīn xiàng.

吕振中但3:18 即或不然,王阿,愿你知道、我们也决不事奉你的神,不向你所立的金像下拜。」

新译本但3:18 即或不然,王啊!你要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向你所立的金像下拜。”

现代译但3:18 陛下啊,即使他不救我们,我们也绝对不拜你的神明,不向你立的金像下拜。」

当代译但3:18 即或不然,陛下也当明白,无论如何,臣仆绝不事奉陛下的神,也不敬拜陛下所立的金像。”

思高本但3:18 如果他不肯,大王!你应当知道,我们仍然不愿意恭敬你的神,也不朝拜你所立的金像。」

文理本但3:18 即不然、王当知我决不事尔神、不拜尔所立之金像、

修订本但3:18 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绝不事奉你的神明,也不拜你所立的金像。"

KJV 英但3:18 But if not, be it known unto thee, O king, that we will not serve thy gods, nor worship the golden image which thou hast set up.

NIV 英但3:18 But even if he does not, we want you to know, O king, that we will not serve your gods or worship the image of gold you have set up."

和合本但3:19 当时,尼布甲尼撒怒气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变了脸色,吩咐人把窑烧热,比寻常更加七倍。

拼音版但3:19 Dāngshí, Níbùjiǎnísǎ nùqì tián xiōng, xiàng shā dé 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biàn le liǎnsè, fēnfu rén bǎ yáo shāo rè, bǐ xún cháng gèngjiā qī beì.

吕振中但3:19 那时尼布甲尼撒烈怒气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变了脸色,应时吩咐人把窑烧热,比平常的、热七倍。

新译本但3:19 当时尼布甲尼撒向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大发烈怒,连脸色也变了,吩咐人把窑烧热,比平常猛烈七倍。

现代译但3:19 尼布甲尼撒王听了,脸色大变,向沙得拉、米沙、亚伯尼歌大发雷霆。於是王命令左右把火焰烧得比平常热七倍,

当代译但3:19 尼布甲尼撒王勃然变色,怒气填胸,就下令将炉火加热,使它的热度比平常高七倍,

思高本但3:19 拿步高一听这话,怒火填胸,立刻对沙得辣客、默沙客和阿贝得乃哥变了脸,下令要人将火窑烧得比往常更热七倍,

文理本但3:19 尼布甲尼撒怒甚、向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变色、命爇其炉、烈较寻常七倍、

修订本但3:19 当时,尼布甲尼撒怒气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变了脸色,命令把窑烧热,比平常热七倍;

KJV 英但3:19 Then was Nebuchadnezzar full of fury, and the form of his visage was changed against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therefore he spake, and commanded that they should heat the furnace one seven times more than it was wont to be heated.

NIV 英但3:19 Then Nebuchadnezzar was furious with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and his attitude toward them changed. He ordered the furnace heated seven times hotter than usual

和合本但3:20 又吩咐他军中的几个壮士,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

拼音版但3:20 Yòu fēnfu tā jūn zhōng de jǐ gè zhuàngshì, jiāng shā dé 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kún qǐlai, rēng zaì lièhuǒ de yáo zhōng.

吕振中但3:20 又吩咐他军队中几个有经验的勇士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捆起来,扔在烈火燃烧着的窑中。

新译本但3:20 又吩咐他军队中几个最精壮的士兵,把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绑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

现代译但3:20 又命令军队里最强壮的兵士把这叁个人绑起来,扔进火焰里。

当代译但3:20 又命令军队中的勇士捆绑他们,将他们抛入火中。

思高本但3:20 又命军中的几个壮士将沙得辣客、默沙客和阿贝得乃哥捆起来,投入烈火窑中。

文理本但3:20 亦命军中壮士数人、缚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投诸烈火之炉、

修订本但3:20 又命令他军中的几个壮士,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

KJV 英但3:20 And he commanded the most mighty men that were in his army to bind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and to cast them into the burning fiery furnace.

NIV 英但3:20 and commanded some of the strongest soldiers in his army to tie up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and throw them into the blazing furnace.

和合本但3:21 这三人穿着裤子、内袍、外衣和别的衣服,被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

拼音版但3:21 Zhè sān rén chuān zhe kùzi, neì paó, waìyī, hé biéde yīfu, beì kún qǐlai rēng zaì lièhuǒ de yáo zhōng.

吕振中但3:21 这三人是穿戴着外衣、裤子、裹头巾、和别的衣服被捆起来,扔在烈火燃烧着的窑中的。

新译本但3:21 于是这三个人穿着外袍、长裤、头巾和身上其他的衣服,被绑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

现代译但3:21 兵士就绑了这叁个人,把他们扔进去。当时这叁人衣着整齐,穿着内衣、外袍,也戴着帽子。

当代译但3:21 勇士们遵命照办,用绳将他们绑紧,丢进炉中,但并没有脱去他们的衣服。

思高本但3:21 这叁个人穿着外氅、长袍、头巾和其他的衣服,被捆起来,投入烈火窑中。

文理本但3:21 三人被缚、仍衣裤袍与亵服、及他衣、投于烈火之炉、

修订本但3:21 这三人穿着内袍、外衣、头巾和其他的衣服,被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

KJV 英但3:21 Then these men were bound in their coats, their hosen, and their hats, and their other garments, and were cast into the midst of the burning fiery furnace.

NIV 英但3:21 So these men, wearing their robes, trousers, turbans and other clothes, were bound and thrown into the blazing furnace.

和合本但3:22 因为王命紧急,窑又甚热,那抬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人都被火焰烧死。

拼音版但3:22 Yīnwei wáng méng jǐn jí, yáo yòu shén rè, nà tái shā Dé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de rén dōu beì huǒyàn shāo sǐ.

吕振中但3:22 因为王的命令紧急,窑又非常的热,以致火焰竟将那些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抬上去的人、都给烧死了。

新译本但3:22 由于王的命令紧急,窑又烧得非常猛烈,那些把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抬起来的人,都被火焰烧死了。

现代译但3:22 由於王的严令,着火烧得非常猛烈,从窑里冒出的火焰竟把执行命令的兵士烧死了。

当代译但3:22 因为王非常愤怒,命令紧迫,炉中热度又过高,以致抬他们的兵士都被火烧死。

思高本但3:22 由於君王的命令急迫,火窑又烧得猛烈,火 反将投掷沙得辣客、默沙客和阿贝得乃哥的那些人烧死了。

文理本但3:22 因王命孔亟、其炉甚热、投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之人、俱为火焰所毙、

修订本但3:22 因为王的命令紧急,窑又非常热,那抬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人都被火焰烧死。

KJV 英但3:22 Therefore because the king's commandment was urgent, and the furnace exceeding hot, the flame of the fire slew those men that took up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NIV 英但3:22 The king's command was so urgent and the furnace so hot that the flames of the fire killed the soldiers who took up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和合本但3:23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这三个人都被捆着落在烈火的窑中。

拼音版但3:23 Shā de là,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zhè sān gèrén dōu beì kún zhe luō zaì lièhuǒ de yáo zhōng.

吕振中但3:23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这三个人落在烈火燃烧着的窑中,都是被捆着的。

新译本但3:23 而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这三个人仍被绑着,落入烈火的窑中。

现代译但3:23 那时,沙得拉、米沙、亚伯尼歌仍然被绑着,落入烈火中。

当代译但3:23 这样,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就被捆着抛落烈焰里。

思高本但3:23 至於沙得辣客、默沙客和阿贝得乃哥叁个人,被捆着落入烈火窑中。

文理本但3:23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三人被缚、堕于烈火之炉、

修订本但3:23 但是这三个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被捆绑着,掉进烈火的窑中。

KJV 英但3:23 And these three men,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fell down bound into the midst of the burning fiery furnace.

NIV 英但3:23 and these three men, firmly tied, fell into the blazing furnace.

和合本但3:24 那时,尼布甲尼撒王惊奇,急忙起来,对谋士说:“我捆起来扔在火里的不是三个人吗?”他们回答王说:“王啊,是。”

拼音版但3:24 Nàshí, Níbùjiǎnísǎ wáng jīngqí, jímáng qǐlai, duì móu shì shuō, wǒ kún qǐlai rēng zaì huǒ lǐ de bú shì sān gè tāng ma. tāmen huídá wáng shuō, wáng a, shì.

吕振中但3:24 那时尼布甲尼撒王忽然惊奇,很紧张地站起来,应时问大臣们说∶「我们捆起来扔在火里的不是三个人么?」他们回答王说∶「王阿,准准是的。」

新译本但3:24 那时尼布甲尼撒王非常惊奇,急忙起来,问他的谋臣说:“我们绑起来扔在火里的,不是三个人吗?”他们回答王说:“王啊!是的。”

现代译但3:24 忽然,尼布甲尼撒惊奇地跳了起来,问他的大臣:「我们不是绑了叁个人,把他们扔进烈火焰里吗?」他们回答:「是的,陛下!」

当代译但3:24 尼布甲尼撒王正在观看的时候,突然从座上跃起,惊奇地问他的谋士:“我们扔进炉中的不是只有叁个人吗?”“是的!陛下。”

思高本但3:24 他们在火 中来回走动,歌颂天主,赞美上主。

文理本但3:24 时、尼布甲尼撒王骇异、急起、谓议士曰、我所缚而投于火者、非三人乎、对曰、王欤、是也、

修订本但3:24 那时,尼布甲尼撒王惊奇,急忙站起来,对谋士说:"我们捆起来扔在火里的不是三个人吗?"他们回答王说:"王啊,是的。"

KJV 英但3:24 Then Nebuchadnezzar the king was astonied, and rose up in haste, and spake, and said unto his counsellors, Did not we cast three men bound into the midst of the fire? They answered and said unto the king, True, O king.

NIV 英但3:24 Then King Nebuchadnezzar leaped to his feet in amazement and asked his advisers, "Weren't there three men that we tied up and threw into the fire?" They replied, "Certainly, O king."

和合本但3:25 王说:“看哪,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 神子。”

拼音版但3:25 Wáng shuō, kàn nǎ, wǒ jiàn yǒu sì gèrén, bìng méiyǒu kúnbǎng, zaì huǒ zhōng yóuxíng, ye méiyǒu shòushāng. nà dì sì gè de xiàngmào hǎoxiàng shén zǐ.

吕振中但3:25 王应时说∶「哎呀,我却见了四个人、并没有被捆绑着,在火中走来走去,也没有受损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呢。」

新译本但3:25 王说:“但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绑着,在火中走来走去,也没有受伤,并且那第四个的样貌好像神子。”

现代译但3:25 王问:「为甚麽我看见四个人在火中走来走去呢?他们都没有被绑住,也没有一点烧灼的样子,并且那第四个人看来好像是神。」

当代译但3:25 “可是,你们看!现在里面有四个人在火中行走!那叁人松了绑,并没有烧伤;此外,另一个人的面貌好像神子。”

思高本但3:25 阿匝黎雅立在火 中,开口这样祈祷说:「

文理本但3:25 王曰、我见四人、不缚不伤、游于火中、其四者之貌、有若神子、

修订本但3:25 王说:"看哪,我看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行走,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明的儿子。"

KJV 英但3:25 He answered and said, Lo, I see four men loose, walking in the midst of the fire, and they have no hurt; and the form of the fourth is like the Son of God.

NIV 英但3:25 He said, "Look! I see four men walking around in the fire, unbound and unharmed, and the fourth looks like a son of the gods."

和合本但3:26 于是,尼布甲尼撒就近烈火窑门说:“至高 神的仆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出来,上这里来吧!”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就从火中出来了。

拼音版但3:26 Yúshì, Níbùjiǎnísǎ jiù jìn lièhuǒ yáo mén, shuō, zhìgāo shén de púrén shā dé 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chūlai, shang zhèlǐ lái ba. shā dé 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jiù cóng huǒ zhōng chūlai le.

吕振中但3:26 于是尼布甲尼撒走近烈火窑门前,说∶「至高上帝的仆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阿,出来,上这里来吧!」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就从火中出来。

新译本但3:26 于是尼布甲尼撒走近烈火的窑口,说:“至高 神的仆人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啊!你们出来,到这里来吧。”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就从火中出来。

现代译但3:26 於是,尼布甲尼撒走近炎热的糊口,大声喊:「沙得拉!米沙!亚伯尼歌!至尊上帝的仆人,请出来吧!」他们立刻从火中出来。

当代译但3:26 尼布甲尼撒王走近火炉的门,大声叫道:“至高上帝的仆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出来吧!请到我这里来吧。”他们便踏出火炉。

思高本但3:26 上主,我们祖先的天主!你是可赞美,可称颂的!你的名应受尊荣,直到永远!

文理本但3:26 尼布甲尼撒近烈火之炉门曰、至上上帝之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欤、其出而前、三人即自火中出、

修订本但3:26 于是尼布甲尼撒靠近烈火窑门,说:"至高上帝的仆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出来,来吧!"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就从火中出来。

KJV 英但3:26 Then Nebuchadnezzar came near to the mouth of the burning fiery furnace, and spake, and said,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ye servants of the most high God, come forth, and come hither. Then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came forth of the midst of the fire.

NIV 英但3:26 Nebuchadnezzar then approached the opening of the blazing furnace and shouted,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servants of the Most High God, come out! Come here!" So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came out of the fire,

和合本但3:27 那些总督、钦差、巡抚和王的谋士,一同聚集看这三个人,见火无力伤他们的身体,头发也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并没有火燎的气味。

拼音版但3:27 Nàxiē zǒng dū, qīn chāi, xúnfǔ, hé wáng de móu shì yītóng jùjí kàn zhè sān gèrén, jiàn huǒ wúlì shāng tāmende shēntǐ, tóufa ye méiyǒu shāo jiāo, yīshang ye méiyǒu biàn shǎi, bìng méiyǒu huǒ liaó/3 de qì wèi.

吕振中但3:27 那些总督、钦差、巡抚、和王的参谋一同聚集了来,看这三个人,见火无力伤他们的身体;他们的头发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身上又没有火烧的气味。

新译本但3:27 那些总督、总监、省长和王的谋臣,都聚拢来看这三个人,见火无力伤他们的身体;他们的头发没有烧焦,衣服没有烧坏,身上也没有火烧的气味。

现代译但3:27 所有的总督、省长、副省长,和其他的官员都聚拢来看这叁个人。他们一点灼伤都没有;头发没有烧焦,衣服没有烧坏,身上也没有烟火的气味。

当代译但3:27 那些总督、首长、领袖、省长等官员上前观看,见火焰没有烧伤他们的身体,头发没有被烧焦,衣服也没有损毁,甚至连火烤过的气味都没有。

思高本但3:27 因为你对我们所行的一切是公义的,你的一切作为是信实的,你的一切道路是正直的,你的一切审判是正确的。

文理本但3:27 方伯大臣牧伯、及王之议士咸集、见此三人、火不能伤其身、首发不焦、衣服不变、火燎之臭、亦未及之、

修订本但3:27 那些总督、钦差、省长和王的谋士一同聚集来看这三个人,见火不能伤他们的身体,头发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都没有火烧过的气味。

KJV 英但3:27 And the princes, governors, and captains, and the king's counsellors, being gathered together, saw these men, upon whose bodies the fire had no power, nor was an hair of their head singed, neither were their coats changed, nor the smell of fire had passed on them.

NIV 英但3:27 and the satraps, prefects, governors and royal advisers crowded around them. They saw that the fire had not harmed their bodies, nor was a hair of their heads singed; their robes were not scorched, and there was no smell of fire on them.

和合本但3:28 尼布甲尼撒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 神是应当称颂的!他差遣使者救护倚靠他的仆人,他们不遵王命,舍去己身,在他们 神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别神。

拼音版但3:28 Ní bù Jiǎní sǎ shuō, shā dé là,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de shén shì yīngdāng chēngsòng de. tā chāiqiǎn shǐzhe jiù hù yǐkào tāde púrén, tāmen bú zūn wáng méng, she qù jǐ shēn, zaì tāmen shén yǐwaì bù ken shìfèng jìngbaì biè shén.

吕振中但3:28 尼布甲尼撒应时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上帝是应当受祝颂的;他差遣他的使者,解救了他的仆人,就是那些信靠他的;他们挫折了王的命令,舍弃自己的身体,除弓拜自己的上帝以外,不肯事奉任何神,不肯向任何神下拜。

新译本但3:28 尼布甲尼撒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 神是应当称颂的,他差遣使者拯救那些倚靠他的仆人;他们违抗王的命令,宁愿舍命,除了自己的 神以外,不肯事奉敬拜任何其他的神。

现代译但3:28 王说:「愿沙得拉、米沙、亚伯尼歌的上帝得到称颂!他差派天使来解救信靠他的仆人。他们宁愿冒生命的危险违抗我的命令,也不肯俯伏敬拜任何神明;他们专一敬拜他们的上帝。

当代译但3:28 尼布甲尼撒王便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差派天使拯救那些信靠他的仆人。他们违背王命,宁肯死也不肯事奉敬拜他们上帝以外的神。

思高本但3:28 在你所加於我们和加於我们祖先的圣城耶路撒冷的一切事上,你执行了公正的审判:由於我们的罪过,你按照真理和正义使这一切事临於我们身上。

文理本但3:28 尼布甲尼撒曰、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之上帝、宜颂美焉、遣其使救赖之之仆、彼背王命、自舍其身、于其上帝外、不事他神、而崇拜之、

修订本但3:28 尼布甲尼撒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他差遣使者救护倚靠他的仆人,他们不遵王的命令,甚至舍身,在他们上帝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别神。

KJV 英但3:28 Then Nebuchadnezzar spake, and said, Blessed be the God of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who hath sent his angel, and delivered his servants that trusted in him, and have changed the king's word, and yielded their bodies, that they might not serve nor worship any god, except their own God.

NIV 英但3:28 Then Nebuchadnezzar said, "Praise be to the God of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who has sent his angel and rescued his servants! They trusted in him and defied the king's command and were willing to give up their lives rather than serve or worship any god except their own God.

和合本但3:29 现在我降旨,无论何方、何国、何族的人,谤渎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之神的,必被凌迟,他的房屋必成粪堆,因为没有别神能这样施行拯救。”

拼音版但3:29 Xiànzaì wǒ jiàng zhǐ, wúlùn hé fāng, hé guó, hé zú de rén, bàngshā dé 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zhī shén de, bì beì líng chí, tāde fángwū bì chéng fèn duī, yīnwei méiyǒu bié shén néng zhèyàng shīxíng zhengjiù.

吕振中但3:29 现在我下谕旨∶任何族民、任何拜国之民、任何方言的人∶凡说了怠慢的话冒渎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之上帝的,就必须被凌迟;他的房屋必须被拆毁;因为没有别的神能这样施救援的。

新译本但3:29 我现在下令:无论各国、各族、说各种语言的人,凡说话得罪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 神的,必被碎尸万段,他的家也必成为废墟,因为没有别的神能这样施行拯救。”

现代译但3:29 「现在我下令:无论哪一国、哪一族、说哪一种语言的人,凡是毁谤沙得拉、米沙、亚伯尼歌的上帝的,都要斩断四肢,他的家要成为废墟;因为没有其他神明能够这样施行拯救。」

当代译但3:29 现在我降旨:不论任何人,若诋毁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上帝,必被肢解,连房屋也必遭拆毁,成为废堆,因为没有别的神能施行这样的拯救。”

思高本但3:29 我们犯罪作恶,离弃了你,在一切事上犯了重罪,没有听从你的诫命,

文理本但3:29 我今颁诏、各民各国、各方言者、凡谤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之上帝、必解其体、使其室为粪场、盖无他神能行拯救若是、

修订本但3:29 现在我降旨,无论何方、何国、何族,凡有人毁谤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上帝,他必被凌迟,他的房屋必成粪堆,因为没有别神能像这样施行拯救。"

KJV 英但3:29 Therefore I make a decree, That every people, nation, and language, which speak any thing amiss against the God of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shall be cut in pieces, and their houses shall be made a dunghill: because there is no other God that can deliver after this sort.

NIV 英但3:29 Therefore I decree that the people of any nation or language who say anything against the God of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be cut into pieces and their houses be turned into piles of rubble, for no other god can save in this way."

和合本但3:30 那时,王在巴比伦省高升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

拼音版但3:30 Nàshí wáng zaì Bābǐlún sheng, gāo shēng le shā dé lā, mǐ shā, Yàbó ní gē.

吕振中但3:30 于时王使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在巴比伦省一直高升发达。

新译本但3:30 于是王在巴比伦省提升了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

现代译但3:30 於是,王提升沙得拉、米沙、亚伯尼歌叁人,在巴比伦省担任更高的职位。

当代译但3:30 后来,王又提升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使他们在巴比伦省中得到高位。

思高本但3:30 也没有遵守,也没有执行你为我们的好处,给我们所吩咐的事。

文理本但3:30 王遂升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于巴比伦州、

修订本但3:30 那时王在巴比伦省使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高升。

KJV 英但3:30 Then the king promoted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in the province of Babylon.

NIV 英但3:30 Then the king promoted Shadrach, Meshach and Abednego in the province of Babylon.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