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伯沙撒王在位第三年,有异象现与我但以理,是在先前所见的异象之后。

2我见了异象的时候,我以为在以拦省书珊城中(注:“城”或作“宫”),我见异象又如在乌莱河边。

3我举目观看,见有双角的公绵羊站在河边,两角都高,这角高过那角,更高的是后长的。

4我见那公绵羊往西、往北、往南骶触,兽在它面前都站立不住,也没有能救护脱离它手的,但它任意而行,自高自大。

5我正思想的时候,见有一只公山羊从西而来,遍行全地,脚不沾尘。这山羊两眼当中有一非常的角。

6它往我所看见站在河边有双角的公绵羊那里去,大发忿怒,向它直闯。

7我见公山羊就近公绵羊,向它发烈怒、骶触它,折断它的两角。绵羊在它面前站立不住,它将绵羊触倒在地,用脚践踏,没有能救绵羊脱离它手的。

8这山羊极其自高自大,正强盛的时候,那大角折断了,又在角根上向天的四方(注:“方”原文作“风”)长出四个非常的角来。

9四角之中,有一角长出一个小角,向南、向东、向荣美之地,渐渐成为强大。

10它渐渐强大,高及天象,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用脚践踏。

11并且它自高自大,以为高及天象之君,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毁坏君的圣所。

12因罪过的缘故,有军旅和常献的燔祭交付它。它将真理抛在地上,任意而行,无不顺利。

13我听见有一位圣者说话,又有一位圣者问那说话的圣者说:“这除掉常献的燔祭和施行毁坏的罪过,将圣所与军旅践踏的异象(注:“军旅”或作“以色列的军”),要到几时才应验呢?”

14他对我说:“到二千三百日,圣所就必洁净。”

15我但以理见了这异象,愿意明白其中的意思,忽有一位形状像人的站在我面前。

16我又听见乌莱河两岸中有人声呼叫说:“加百列啊,要使此人明白这异象。”

17他便来到我所站的地方。他一来,我就惊慌俯伏在地,他对我说:“人子啊,你要明白,因为这是关乎末后的异象。”

18他与我说话的时候,我面伏在地沉睡,他就摸我,扶我站起来,

19说:“我要指示你恼怒临完必有的事,因为这是关乎末后的定期。

20你所看见双角的公绵羊,就是玛代和波斯王。

21那公山羊就是希腊王(注:“希腊”原文作“雅完”。下同),两眼当中的大角,就是头一王。

22至于那折断了的角,在其根上又长出四角,这四角就是四国,必从这国里兴起来,只是权势都不及他。

23这四国末时,犯法的人罪恶满盈,必有一王兴起,面貌凶恶,能用双关的诈语。

24他的权柄必大,却不是因自己的能力,他必行非常的毁灭。事情顺利,任意而行,又必毁灭有能力的和圣民。

25他用权术成就手中的诡计,心里自高自大,在人坦然无备的时候,毁灭多人。又要站起来攻击万君之君,至终却非因人手而灭亡。

26所说二千三百日的异象是真的,但你要将这异象封住,因为关乎后来许多的日子。”

27于是,我但以理昏迷不醒,病了数日,然后起来办理王的事务。我因这异象惊奇,却无人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提要:1 但以理公绵羊与公山羊的异象。13 二千三百日的祭祀。15 加百列安慰但以理,并解释异象。


1 伯沙撒王在位第三年,有异象现与我但以理,是在先前所见的异象之后。

【本会注释】

第三年。关于伯沙撒的统治,见第5章补充注释。从本章起,作者恢复使用希伯来语(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749页),直到《但以理书》结束。

在先前。无疑指第7章的异象。


2 我见了异象的时候,我以为在以拦省书珊城(或作:宫)中;我见异象又如在乌莱河边。

【本会注释】

我以为在以拦省书珊城。先知但以理究竟是身在书珊,还是异象中在书珊,学者们有过不少的争论。根据上下文,他不一定亲身在场。“我见了异象”可以被理解为异象中一系列事件的引言,不一定真在场。其他在异象中、而不是在现实中身心分离的例子有以西结“访问”耶路撒冷(见结8:3节注释)和约翰到旷野里去(启17:3)。还有怀爱伦的经历(见《早期著作》第32,39页)。另一方面,我们也无法证明但以理当时不在书珊。不难想象,他有时可能因公务或其他原因前往以拦原来的都城。如果我们把伯沙撒元年确定为公元前553年,那么见这个异象的时侯,以拦可能依然是巴比伦的一个省。但它在居鲁士攻取巴比伦之前就已落入他的手中。约瑟弗斯说先知在见异象时身在书珊(《上古史》x.11.7)。

城(或作:宫)。希伯来语为birah。“城堡”或“卫城”。在原文中该词与书珊是同位语。故可译为“书珊城”,或“首都书珊”(英文RSV版)。根据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的记载,波斯国王后来把书珊作为冬宫。其他季节他们则住在巴比伦或伊克巴他拿。关于书珊,详见斯1:2注释。

乌莱河。楔型文献泥版中的Ulai河,即古典时期希腊作家笔下的幼拉乌斯河。该河从南或东南穿越书珊,流入卡隆河。


3 我举目观看,见有双角的公绵羊站在河边,两角都高。这角高过那角,更高的是后长的。

【本会注释】

双角的公绵羊。天使后来解释这个表号象征玛代和波斯的国王(第20节)。

高过那角。虽然波斯兴起的时间比玛代晚,但当居鲁士于公元前553或550年打败了玛代的阿斯提亚格斯时,波斯就成了主导的力量。然而玛代人并没有被当作低等的或被征服的民族,而是被视为同盟。见但2:39注释。


4 我见那公绵羊往西、往北、往南祗触。兽在他面前都站立不住,也没有能救护脱离他手的;但他任意而行,自高自大。

【本会注释】

往西、往北、往南抵触。居鲁士于公元前547年征服吕底亚,于公元前539年征服巴比伦。冈比西斯于525年向南推进到埃及和努比亚。大利乌·希斯塔斯普于公元前513年北上攻打西徐亚人(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54-59页)。

玛代波斯帝国的领土比在她以前的巴比伦帝国要大得多。波斯军队的征战十分成功,以至在亚哈随鲁的日子(斯1:1)波斯帝国从印度一直延伸到埃塞俄比亚,即当时已知世界的最东面和最南面。波斯君主常用头衔是“万王之王”或“万国之王”。

自高自大。英文KJV版为“强大起来”。


5 我正思想的时候,见有一只公山羊从西而来,遍行全地,脚不沾尘。这山羊两眼当中有一非常的角。

【本会注释】

山羊。代表希腊(第21节),就是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见但7:6注释)。

从西。希腊位于波斯帝国的西面。

脚不沾尘。象征亚历山大征战的惊人速度和干净利落(见但7:6注释)。

非常的角。根据第21节(另见但11:3,4相应的预言),这个非常的角象征第一位伟大的希腊国王,就是亚历山大大帝(见但7:6注释)。


6 他往我所看见、站在河边有双角的公绵羊那里去,大发忿怒,向他直闯。

7 我见公山羊就近公绵羊,向他发烈怒,祗触他,折断他的两角。绵羊在他面前站立不住;他将绵羊触倒在地,用脚践踏,没有能救绵羊脱离他手的。

【本会注释】

发烈怒。希伯来语为marar。象征波斯完全被亚历山大所征服。波斯帝国的权势被彻底摧毁了。国土被夺走,军队被分割驱散,城市被洗劫,首都波斯波利斯被火焚烧,其废墟仍然见证着古代的辉煌。


8 这山羊极其自高自大,正强盛的时候,那大角折断了,又在角根上向天的四方(原文作风)长出四个非常的角来。

【本会注释】

极其自高自大。 或“非常强大”(见第4,9节注释)。

正强盛的时候。预言指出亚历山大将在他的帝国处在权势的颠峰时夭折。这位大君正值三十二岁的英年时死于一场热病,无疑也是由于他自己的不节制。见但7:6注释。

四个非常的角。关于亚历山大帝国分成的四个希腊王国,见但7:6;11:3,4注释。


9 四角之中有一角长出一个小角,向南、向东、向荣美之地,渐渐成为强大。

【本会注释】

四角之中有一角。原文的性有些乱。四角(hem)是阳性的,表明其先行词是“风”(第8节)而不是“角”。因为“风”既可以是阳性的也可以是阴性的,而“角”只能是阴性的。在另一方面,“一角”('achath)是阴性的,暗示着其先行词是“角”。当然,'Achath 也可以指“风”,因为“风”最常用的是阴性。但作者不大可能在紧密联系的上下文中对同一个名词使用两种不同的词性。要达到语法上的一致,要么将'achath 换成阳性,从而使整个句子明确地指“风”,要么把“四角”换成阴性,这样就使含义变得模棱两可,因为“风”或“角”都可以是其先行词。若干希伯来文本将“四角”写成阴性。如果这些文本是正确的话,那么本节的意义仍然是含糊的。

把第9节的“小角”解释为罗马的注释家,难以令人满意地解释罗马是怎么从亚历山大帝国所分出来的国家中兴起的。如果“四角”指的是“风”的话,所有的难题都消失了。于是这节经文只是说从四方中的一方兴起另一个强权。罗马是从西方来的。天使在解释异象的表号时,说罗马是“这四国末时”兴起的(第23节),就是四角所代表的“四国”。但是第23节只是说小角什么时候兴起,并没有说在什么地方兴起。而第9节只涉及其地理位置。

务要记住先知在这里只是按照眼前出现的景象,如实地记录预言的表号,尚未作任何解释。对异象中这一画面的解释是在第23节。解释异象的表号时所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只解释那些具有解释价值的画面。正如比喻一样,有些情节只是为表达寓意作铺垫,本身不一定具有任何含义。至于哪些画面具有解释价值,只有圣灵的启示才能确定。既然圣灵在这里所指的是这角所代表的势力崛起的时间(第23节),没有涉及其产生的地点,我们就没有理由强调“它们之中有一个”这句话。

由于《但以理书》第8章的异象是与《但以理书》第2章和第7章的预言线索密切平行的,而且在那两条线索中,接续希腊的势力是罗马(见但2:40;7:7注释),本章第8节 “小角”的势力自然就可以推定为指罗马。罗马准确地应验了异象的各个细节,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解释。

一个小角。这个小角既代表异教和罗马,也代表罗马教。但以理首先看到的是异教阶段的罗马帝国与犹太人和早期的基督徒作战,然后又看到教皇掌权的罗马与真教会作战,持续到今日,并延至将来。关于预言的这种双重应用,见本章第13节和第23节的注释。

向南。埃及长期以来一直是罗马非正式的保护国。其命运在公元前168年就已掌握在罗马手中。当时罗马命令想要进攻托勒密王朝的安条克四世退出埃及。埃及在很多年时间里依然由托勒密王朝统治,担任罗马东扩政策的爪牙,直到在公元前30年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向东。塞琉古帝国最西部的领土早在公元前190年就已落入罗马手中。她于公元前65年或不久以后最终成为罗马的行省。

向荣美之地。希伯来语为sebi。“装饰”,“荣耀”之意。这里指耶路撒冷或巴勒斯坦。参但11:16,41。巴勒斯坦于公元前63年并入罗马帝国。

渐渐成为强大。希伯来语的yether的基本含义是“剩余物”。有时如在本节中是指“非常”,“有余”。该词还译为“超众”(创49:3),“足足”(诗31:23),“无量极大”(赛56:12)。但8:8“极其”的原文是me'od。这是表示“极其”的常用词。在《旧约》中,me'od 单独出现22次,意为“极其”(创13:13;15:1等),以重叠的形式出现9次。yether(但8:9)的程度无疑超过me'od 。罗马超过希腊必须由历史来证实,而不是根据这些词汇。


10 他渐渐强大,高及天象,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用脚践踏。

【本会注释】

天象。但以理仍然在描述他在异象中看到的情景。天使后来提供了解释(第24节),所以我们不至于对这里所描写的内容茫然无知。“天象”和“星宿”显然代表“有能力的和圣民”(第24节)。

用脚践踏。指罗马在数世纪中残暴地迫害上帝的子民。在异教时代尼禄,德西乌斯和戴克理先等暴君统治的时候,以及后来在教皇的时代,罗马总是毫不犹豫地残酷惩处她所定罪的人。


11 并且他自高自大,以为高及天象之君;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毁坏君的圣所。

【本会注释】

天象之君。第25节提到这个势力站起来攻击万君之君。这指的是在罗马政权下被钉十字架的基督。见但9:25;11:22注释。

除掉。希伯来语mimmennu,也可译为“从他”,即从“天象之君”。本节原文较难翻译。迪奥多蒂翁的希腊语译本大不相同:“直到军长拯救了被掳的;因他的缘故,祭物被破坏,他兴旺了;圣所将会荒芜。”我们无法确定这段译文在多大程度上表达了但以理的原意。英文KJV版RSV版所依据的马所拉文本,就整体而言似乎译得比较自然。

常献的燔祭。希伯来语tamid(常)在《旧约》共出现103次,既当作形容词,也用作副词。用来表达各种概念,如时常巡查(结39:14),长期供养(撒下9:7-13),经常的痛苦(诗38:17),常常盼望(诗71:14),时常激怒(赛65:3)等。该词经常用在与圣所的崇祀有关的场合,描写常规仪式的各种内容,如应放在陈设饼桌子上的“常设的饼”(民4:7),应常常点着的灯(出27:20),坛上应常常烧着的火(利6:13),每日常献的燔祭(民28:3,6),早晚应献的香(出30:7,8)。该词本身没有“每日”的意思,而只是“持续”或“照常”之意。在该词出现的103次中,只有民4:16和《但以理书》中的五次(但8:11,12,13;11:31;12:11)在英译本中译为“每日的”。“每日的”的概念显然不是该词的本义,而是一种引申义。

在本节中tamid 带有定冠词,所以被用作定语。该词单独出现,没有被修饰词,所以既能理解为充当名词“持续”,也能在后面加一个名词。在《塔木德》中,当tamid 象本节一样单独使用时,是指每日的祭祀。译文加上“燔祭”,显然认为每日的燔祭是这个预言的主题。

关于本节中tamid (常)的含义,学者们主要有三种看法:

一.认为“常”专门指耶路撒冷圣殿的祭祀。有些持这种观点的解经家认为,“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是指公元前168-165年或167-164年(见但11:14注释)安条克四世中断圣殿的崇事约三年时间。其他人则将此解释为公元70年圣殿被罗马人烧毁。

二.认为“常”代表“异教”,与“那行毁坏可憎的”相对应(但11:31),或代表罗马教。两者都是逼迫的势力。“常”是指撒但藉着异教长期反对基督的工作;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设立“那行毁坏可憎的”,代表取代异教罗马的罗马教。这就是帖后2:7和启13:2所描写的事件。

三.认为“常”是指基督在天上圣所中长期从事祭司的工作(来7:25;约壹2:1),以及福音时代对基督的真正敬拜;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指罗马教用可见教会的强制统一来代替在基督里所有信徒的自愿联合;用看得见的元首教皇的权威,来代替教会看不见的领袖基督的权柄:用教阶制度来代替所有的信徒直接亲近基督;用教会所规定靠行为得救的制度来代替因信基督而来的救恩。尤其是用告解和弥撒来代替我们的大祭司基督在天庭的中保工作。这种体制完全使人的注意力转离基督,剥夺他们从祂的服务中获益的权利。

第三种看法认为小角既代表罗马帝国,也代表罗马教(见第9,13节注释),所以有关小角活动的预言也可兼指异教的罗马和罗马教。故“常”也可以指地上的圣殿及其崇事。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可以指圣殿于公元70年被罗马军队烧毁,结果献祭的崇事就结束了。“那行毁坏可憎的”的这方面活动正是基督在有关未来事件的预言中所指的(见但11:31注释;参太24:15-20;路21:20)。

在这三种观点中,涉及安条克四世的看法必须排除,因为无论是预言的时间,还是其他细节,都与安条克不符(见但9:25注释)。

第二种和第三种解释在复临运动内部均有人积极倡导。一些虔诚研究圣经的人认为“常”是指异教。而其他同样虔诚的圣经学者则认为“常”是指我们主祭司的工作。也许这段圣经要到将来更美好的日子才能得到最终的答案。和其他难解的经文一样,我们的得救并不取决于对但8:11的充分理解。

关于第二种和第三种观点在历史上的发展,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60-64页。

圣所。希伯来语为makon(“地点”)。参“到了耶路撒冷耶和华殿的地方”(拉2:68)。在本节中原来可能指耶路撒冷的毁灭(见但9:26)。


12 因罪过的缘故,有军旅和常献的燔祭交付他。他将真理抛在地上,任意而行,无不顺利。

【本会注释】

军旅。希伯来语为saba'。有时指“服兵役”或强迫劳动(见伯 7:1;10:17;14:14;赛40:2)。“军旅”可能代表受这个势力影响的群众。这个势力将强大起来,“却不是因自己的能力”(但8:24)。另见但10:1注释。

将真理抛在地上。罗马教在真理中搀杂了遗传,用迷信使真理模糊不清。


13 我听见有一位圣者说话,又有一位圣者问那说话的圣者说:“这除掉常献的燔祭和施行毁坏的罪过,将圣所与军旅(或作:以色列的军)践踏的异象,要到几时才应验呢?”

【本会注释】

到几时?原文中这个问题十分扼要,直译是“异象、常献的、践踏圣所和军旅,施行毁坏的罪过,要到几时”。

常献的燔祭。见第11节注释。

施行毁坏的罪过。表示异教和罗马教的假宗教体系与上帝的宗教为敌(见第9,11节注释)。

圣所。见第14节注释。

军旅。见第10节注释。


14 他对我说:“到二千三百日,圣所就必洁净。”

【本会注释】

对我。七十士译本,迪奥多蒂翁译本和叙利亚译本均为“对他”。

。希伯来语为`ereb boqer,直译是“晚上早晨”,类似于对创造周的描写:“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一日”(创1:5)等。七十士译本在“晚上早晨”之后有“日”。

为了使这个时期大致相当于安条克四世毁坏圣殿的三年时间,有人挖空心思地称“二千三百个晚上早晨”只代表一千一百五十个整日。基尔曾就此发表精辟的看法:“希伯来语的读者不可能把二千三百日理解为只包括晚上和早晨的二千三百个半天,或一千一百五十个整天。因为在创造时晚上和早晨所构成的不是半天而是一整天”。爱德华·杨在引用了上述的话语后说:“因此我们必须将这句话理解为二千三百日”(《但以理的预言》,第174页)。

注释家们曾试图在历史中寻找与二千三百日相吻合的事件,却没有成功。正如赖特所说的,“把这段时期,不论是二千三百日还是一千一百五十日,与《马加比书》或约瑟弗斯的著作中任何准确的历史时期协调起来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德赖弗教授所说的话证明是对的。他说:‘我们似乎不可能找到两个相隔二千三百日(等于六年零四个月)的事件符合这段描写’”(查尔斯·H·H·赖特《但以理及其预言》,1906年,第186,187页)。唯一能解释这些“日子”的方法,就是按照一日顶一年的原则从预言性的意义上予以理解。

本节所涉及的时间是具体而明确的。但第八章没有说明它的起点。第9章则特别指出了其起点(见第25节注释)。可以证明那是公元前457年。从该年起,经过二千三百个预言日,即2300年(见但7:25注释),就到了公元1844年。关于但9:24-27解释但8:13,14异象提供解释,并由此确定二千三百日或二千三百年之起点的内证,见但9:21注释。关于公元前457年这一年代的正确性,见但9:25注释。

关于一份七十士译本后来的版本误以“二千四百”代替二千三百,《SDA圣经注释》本卷第58页)。

圣所。由于2300年把我们远远地推入了基督教纪元,圣所就不可能指公元70年被烧毁的耶路撒冷圣殿。新约的圣所显然是天上的圣所,“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来8:2;《善恶之争》第411-417页)。基督是这个圣所的大祭司(来8:1)。约翰预见到一个特别关注 “上帝的殿和祭坛,并在殿中礼拜的人”(启11:1)的时候。《启示录》的作者所用的表号与但8:11-13极其相似。

洁净。源于希伯来词sadaq(“正直”,“公义”)。这种动词的形式(niphal),《旧约》中只出现在本节,暗示一种特殊的含义。文字和翻译专家提出了好几种含义,如“摆正”,“放在正确的位置”,“纠正”,“宣布为正确”,“称义”,“辩护”。“就必洁净”的译法源于七十士译本,其动词形式为katharisthēsetai。我们不知道七十士译本是译自希伯来词sadaq,还是译自采用另一个希伯来词语的抄本。那个词可能是tahar,在希伯来语中通常表示“洁净”。武加大拉丁译本译为mundabitur,也是“洁净”之意。见但9:24注释。

为了确定这里所指的与天上圣所有关的什么事件,我们不妨观察一下地上圣所的崇事。因为地上圣所的祭司是在履行“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来8:5)。旷野的会幕和后来圣殿的崇事包括了两大部分,每日的崇事和一年一度的崇事。每日的崇事预表基督作为我们的大祭司每日的服务。一年一度的赎罪日预表基督在末日所从事的一项工作。关于崇事的这两个内容,见利1:16注释;另见《善恶之争》第418-432页。但8:14的预言宣布了这项特殊工作开始的时间。天上圣所的洁净包括最后审判的全部工作,从查案阶段开始到执行阶段结束,其结果是罪恶从宇宙中永久消除。

最后审判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全宇宙的所有生灵面前见证上帝的美德。撒但对上帝政权的诬告必须被证明是毫无依据的。要证明上帝选择一些人进入其未来的国度、不让另一些人进去是完全公正的。上帝最后的作为将使人承认说:“你的道途义哉、奇哉”(启15:3)。“你这样判断是公义的”(启16:5)。“你的判断义哉、诚哉”(启16:7)。撒但自己也将不得不承认上帝的公义(见《善恶之争》第670,671页)。“义”或“公义”的原文是dikaios,和希伯来语中源于sadaq的saddiq同义。sadaq在但8:14中译为“就必洁净”。所以希伯来语sadaq 可能还具有另外的意思。就是当1844年开始的“他施行审判的时候”(启14:7)达到高潮时,上帝的美德将得到完全的证实。见《圣经翻译中的难题》,第174-177页。


15 我但以理见了这异象,愿意明白其中的意思。忽有一位形状象人的站在我面前。

【本会注释】

但以理不理解他所见之异像的意义。传达预言信息的人往往自己需要研究信息的含义(彼前1:10-12)。先知有责任忠实地传达他的所见所闻(见启1:11)。


16 我又听见乌莱河两岸中有人声呼叫说:“加百列啊,要使此人明白这异象。”

【本会注释】

在《旧约》中,加百列的名字只出现在本节和但9:21中。《新约》记载了这位天使显现宣布施洗约翰的诞生(路1:11-20),然后向马利亚宣布弥赛亚的诞生(路1:26-33)。这位天使说自己是“站在上帝面前的加百列”(路1:19)。加百列接替了撒但所失去的职位(见《历代愿望》第693页;参《历代愿望》第99页)。加百列还向约翰传达预言的信息(启1:1;参《历代愿望》第99页)。见路1:19注释。


17 他便来到我所站的地方。他一来,我就惊慌俯伏在地;他对我说:“人子啊,你要明白,因为这是关乎末后的异象。”

【本会注释】

末后。这个异象要延伸到耶稣复临时那破坏势力的毁灭(帖后2:8)。

在解释异象的表号时,务要记住异象所表现的最后事件将在世界历史的结束时应验。任何把异象的应验说成是在较早的时候,如在马加比时代的解释(见但8:25注释),都不符合天使的具体说明,应被视为错误的和误导性的。


18 他与我说话的时候,我面伏在地沉睡;他就摸我,扶我站起来,

19 说:“我要指示你恼怒临完必有的事,因为这是关乎末后的定期。

【本会注释】

恼怒临完。见第17节注释。


20 你所看见双角的公绵羊,就是玛代和波斯王。

【本会注释】

公绵羊。见第3,4节注释。


21 那公山羊就是希腊王(希腊:原文作雅完;下同);两眼当中的大角就是头一王。

【本会注释】

公。希伯来语是sa`ir(“多毛的”或“毛发蓬乱的”)。Sa`ir 也可用来指公山羊(创37:31;利4:23等)。有关解释见但8:5注释。

大角。预表希腊马其顿世界帝国的“头一王”亚历山大大帝。这个帝国注定要取代波斯帝国(见本章第5-8节;但7:6注释)。


22 至于那折断了的角,在其根上又长出四角,这四角就是四国,必从这国里兴起来,只是权势都不及他。

【本会注释】

参第8节;但11:4。关于从亚历山大的帝国分出来的各希腊王国,见但7:6注释。异象中这些画面的准确应验使我们确信,接下来的事件也会如所预言的实现。


23 这四国末时,犯法的人罪恶满盈,必有一王兴起,面貌凶恶,能用双关的诈语。

【本会注释】

末时。即亚历山大帝国所分出来的王国存在了一段时期之后。罗马帝国逐渐崛起。她在马其顿帝国分出来的各国衰落以后取得了霸权。这个预言既指异教的罗马,也指罗马教。在应用上似乎混合在一起。某些特征两者都适合,某些特征则专门适用于其中之一(见但8:11注释)。罗马教实际上是罗马帝国的延续。这是早已确认的的历史事实:

“蛮族和阿里乌派所留下的所有罗马因素……都置于罗马主教的保护之下。他在皇帝消失以后成了那里的主要人物。……罗马教就是这样悄悄地取代罗马世界帝国的地位,成为这个帝国的延续。帝国并没有灭亡,只是经历了一场变化。……这不只是‘精辟的评论,’而是对历史现实的承认,也是对该教会的性质最恰当最实际的描述。她仍管辖着列国。……她是政治的杰作,拥有世界帝国权威,因为她是罗马帝国的延续。自称为‘王’和‘大祭司’的教皇是凯撒的继承者”(阿道尔夫·哈纳克,《什么是基督教?》,纽约,普特南出版社,1903年,第269,270页)。

犯法的人。希腊语译本为“罪恶”,可能是通过改动马所拉文本的标点而译自希伯来语。

罪恶满盈。可能是指列国,特别是犹太人恶贯满盈(见创15:16;《教育论》第173-177页)。

面貌凶恶。可能引自申28:49-55。

双关的诈语。希伯来语为chidoth(“谜”)。在民12:8;士14:12;结17:2中译为“谜语”。在王上10:1中译为“难解的话”。有人认为这里是指“模棱两可的话”或“搞两面派”。

兴起。即掌权。


24 他的权柄必大,却不是因自己的能力;他必行非常的毁灭,事情顺利,任意而行;又必毁灭有能力的和圣民。

【本会注释】

不是因自己的能力。参“有军旅……交付它”(第12节)。有人认为这是指罗马教削弱世俗的权力,使之服从于她;政府的刀剑为了她宗教的目的而挥舞。

行非常的毁灭。这个势力把那些反对其亵渎主张的人迫害至死。若不是耶和华出面干涉,她将会将“圣民”完全灭绝。


25 他用权术成就手中的诡计,心里自高自大,在人坦然无备的时候,毁灭多人;又要站起来攻击万君之君,至终却非因人手而灭亡。

【本会注释】

诡计。或“欺骗”。这个势力所采用的方法就是极端的狡诈和谎言。

在人坦然无备的时候。许多人在自以为安全的时候,不知不觉地灭亡了。

万君之君。显然就是第11节的“天象之君”,即基督。基督被罗马巡抚判处死刑。罗马人动手把祂钉在了十字架上。罗马的长矛刺穿了祂的肋旁。

非因人手。暗示耶和华最终将亲自毁灭这个势力(见但2:34)。这个势力所代表的宗教体制将一直延续到基督再来时非因人手而灭亡(见帖后2:8)。

一些注释家曾认为但8章“小角”的势力是指安条克四世(见但11:14注释)。但仔细研究预言后会发现,这个逼迫犹太人的塞琉古国王在细节上与预言并不吻合。公山羊的四角(但8:8)既代表四个王国(第22节),人们自然会以为小角也是一个王国。但安条克只是一个塞琉古帝国的国王,也就是一个角的部分,不可能再代表另一只角。小角向南,向东,向巴勒斯坦荣美之地渐渐成为强大(第9节)。而安条克向埃及进军则是以被罗马人羞辱而告终。他在巴勒斯坦的胜利十分短暂。他向东的扩张因他的死而中断。他所推行希腊化的政策彻底失败了。他的诡计也没有给他带来明显的优势(第12节)。

此外安条克不是在希腊王国的末时(第23节),而是在大约中期崛起的。他的权柄绝不是外来的(第22节);他的诡计和策略大都失败而没有成功(第25节);他没有起来攻击犹太的“万君之君”(第25节);他将真理抛在地上(第12节)只是暂时的,而且完全没有成功,反而促使犹太人维护自己的信仰而反对希腊化。虽然安条克说话狂傲,迫害上帝的子民,短暂地亵渎了圣殿,并在某些其他方面与预言的描述相似,但他显然不符合预言的许多细节。另见第14节;但9:25;11:31注释。


26 所说二千三百日的异象是真的,但你要将这异象封住,因为关乎后来许多的日子。”

【本会注释】

二千三百日。显然指第14节的时间预言(见该节注释)。目前天使并没有详述二千三百日的异象,而只是强调其真实性。

你要将……封住。参但12:4的类似指示(见该节注释)。

关乎许多的日子。本章异象的许多细节要到遥远的将来才应验。


27 于是我但以理昏迷不醒,病了数日,然后起来办理王的事务。我因这异象惊奇,却无人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本会注释】

我但以理昏迷不醒。但以理无疑深深关注向所他显示的事件。加百列并没有预言结局马上会到来。他告诉先知,最后的结局还要等到遥远的将来。

无人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详细的信息将在下面提供(见但9:23注释)。

一、卷名

本卷以它的主要人物但以理命名,旧约中还有其他的经卷是以其主要人物名命名的。如《约书亚书》,《撒母耳记》,《以斯帖记》,《约伯记》等,这样的卷名不一定说明该人就是作者,但有时作者就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如《但以理书》。


二、作者

犹太人和基督徒的传统上都认为《但以理书》写于公元前六世纪,作者是但以理。这种传统说法的理由有下面几个:

1,书内的说法:先知但以理在许多段落中是以第一人称说话的(但8:1-7,13-19,27;但9:2-22;但10:2-5等)。他说他亲自奉上帝之命保存该书(但12:4)。有些部分他以第三人称提到自己,这并不奇怪,因为古代的作品是经常有这样的写法(见拉7:28注释)。

2,作者对历史的熟悉。只有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精通巴比伦事务的人,才能提供书中的一些历史事实。这些历史事实在公元前六世纪以后为人所淡忘,因为没有其他的古代文献将之记录下来。最近的考古又重新发现了这些事实。

3,耶稣基督的见证。耶稣基督曾引用《但以理书》的一段话,指出但以理是作者(太24:5)。对于每一个基督徒来说,这应该是有说服力的证据。

本卷圣书很明显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6章)主要叙史,第二部分(7-12章)主要是预言,但全书在文学上是一个整体,其理由如下:

1、书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我们可以根据圣殿的器皿怎样被掳到巴比伦的记载,了解伯沙撒在宴会上使用这些器皿的来历(但5:3;参但1:1,2)。但3:12中重述原先在2:49中描述的尼布甲尼撒的政治措施。在但9:12中提到了原来所见到的一个异象(见但8:15,16)。

2、历史部分有一个预言(第二章)同后半部分预言的主题有密切关系。第七章中对第二章中的一个题目作进一步的展开。历史部分和预言部分的联系是非常明显的。历史部分(1-6章)记载了上帝对于巴比伦国家的做法,以及这个国家在上帝计划中所起的作用。这段记载是要说明上帝对于所有国家的做法(见《教育论》175-177页)。象巴比伦一样,本书预言部分所形象展示的一个个世界帝国都得到一个机会,来认识上帝的旨意,并与之配合。每一个国家都要根据其实行上帝旨意的忠实程度来衡量。所以,预言部分所展示列国的兴衰可以根据历史部分所阐述的原则来理解,就象巴比伦的情况一样。这一事实把本书的两个部分结合成一个整体,为理解每个相继兴起的世界帝国所起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3、本卷书充分表现了文字上的统一性。大部分学派的代表均承认这一点。写作方式,总的思路,以及两种语言所采用的词语,在全书各个部分都是一致的。因此说本书某些部分是一个作者所写,其他部分是另一个作者所写,这是没有根据的。

在第一个库姆兰洞穴中所发现的数百个文稿残卷中,有三个是《但以理书》的,已由D.巴赛勒米和J.T.米利克发表在《犹大沙漠发现之一:库姆兰一号洞穴》(牛津出版社1955年,150-152页)。残片是由两个抄写人员年写,属于一份或两份书卷。其中1、2章由一人所抄,第三章由另一人所抄。

残片包括以下章节:但1:10-17;但2:2-6;但3:22-30。与马所拉文本相对照,有16处差异,但没有一处影响整段的意思,16处中有9处系拼法上的不同,各只涉及一个字母,其中有2处似乎是拼写错误;其他七处在马所拉文本中亦有不同拼法。增加了4处,二个是连同and(和),一个if(如果)前面的小品词that;有两个词各增加一个三音字母。有一个三音字母马所拉文本中有,而残片中则没有。有两个动词词尾似乎是抄写上的错误。以上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无足轻重,在翻译时一般不予理会。这有力地证明了现在所拥有的《但以理书》希伯来文本从实质上来说至少同基督的时代是一样的。

更有趣的是第二章的残片有一段中希伯来文转变为亚兰文,在最后一个希伯来词语和第一个亚兰文词语之间留下一个空白,使两种语言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分界处。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残片和马所拉文本一样,不含有后典中的《三童歌》。


三、历史背景

《但以理书》包括:

1、记录但以理及其朋友生平的某些历史事件。他们是被掳往巴比伦替政府工作的犹太人。

2、记录经由但以理解释的尼布甲尼撒王所作的一个预言梦,并记录了先知自己所见的几个异象,虽然这卷书是被掳巴比伦期间或稍后写成的,但其宗旨不是提供犹太人被掳的历史,也不是但以理的传记。本卷书叙述了先知兼政治家但以理及其朋友最重要的经验,并按特定的目的编排。

首先,但以理简要介绍了他为巴比伦王但任公职的原因(第一章)。但以理和其他王室成员是公元前605年最早一批被掳往巴比伦的。当时尼布甲尼撒正发动第一次对叙利亚的远征。但以理等人被挑选出来受训担任公职。他在巴比伦的头十九年就是犹大王国属于巴比伦的最后十九年。犹大最后几任国王不智的反巴比伦政策给犹太民族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灾难。

但以理是在约雅敬在位时被掳的。约雅敬对巴比伦忠实了几年以后,采纳了犹大亲埃及派的策略,发动了叛乱,结果国家遭到了军事入侵,公民失去了自由被囚掳。他的儿子和继位者约雅斤只做了三个月的国王,巴比伦的军队就卷土重来镇压叛乱。约雅斤和成千犹大的上层公民于公元前597年被掳。他的继承者西底家表面上似乎忠于巴比伦。但是他既软弱又优柔寡断,经不起埃及和他主要顾问中反巴比伦势力的长期劝说。结果尼布甲尼撒恼于巴勒斯坦的一再叛乱,决定消灭犹大王国。巴比伦军队蹂躏犹大达二年半之久,占领和摧毁了许多城市,包括耶路撒冷及其圣殿和王宫,于公元前586年掳走了大部分犹大的居民。

但以理在这多事之秋留在巴比伦。他一定眼见巴比伦的军队数次出发去进犯他的故乡,看见他们带着犹大的俘虏凯旋归来,其中有年青的约雅斤王和他的家室(王下24:10-16),后来还有盲目的西底家王(王下25:7)。在这些年间,但以理也一定注意到被掳的犹太人中间的政治动乱,导致尼布甲尼撒烧死了一些主要的煽动者。因这次动乱,耶利米写信给被掳的同胞,劝勉他们在巴比伦过平静的生活(耶29章)。

在所有这些年间,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安静并忠诚地尽自己的责任,做国家的忠臣和百姓。他们经过学术训练以后成为迦勒底人精英集团的成员,担任国王的顾问。于是但以理有了极好的机会向尼布甲尼撒解释有关将来这国的梦(但2章)。结果但以理被委以很高的职务,并似乎当了多年。这个职务使他有机会使国王熟悉天上之上帝的能力。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所事奉的就是这一位上帝。但以理担任这个官职究竟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但他似乎在公元前570年以前就不再担任了。有一份当时代的《宫廷和国家年鉴》是用楔形文字写的,列出了那个时候在尼布甲尼撒政府中任职的主要官员。关于尼布甲尼撒的统治时期,没有其他的宫廷和国家年鉴保存下来。事实上,当时代圣经以外的文献中,但以理的名字根本没有提到。

在上述这些文稿中没有但以理的名字是不奇怪的,因为我们不知道但以理担任公职有多久时间。《但以理书》记载了尼布甲尼撒统治时期的4件事情:

1、在尼布甲尼撒做王的头三年,包括他登基那一年在内,犹太的王室贵族接受教育(第一章)。

2、在尼布甲尼撒做王第二年,为他解梦(第二章)。

3、在没有注明的某一年中,杜拉平原上奉献金像,导致但以理三个朋友的一场经历(第三章)。

4、但以理为尼布甲尼撒解梦,宣布他将发疯7年。解梦的时间可能在王执政的最后几年(第四章)。

我们无从得知尼布甲尼撒发疯期间但以理的活动。我们也不知道在王恢复正常重登宝座以后但以理做了什么,也不知道他在以后的各位王,即阿梅马杜克(圣经里的以未米罗达),尼甲沙鲁苏尔,拉巴什马杜克和拿波尼杜执政期间是否担任公职。不过他得以眼见在那些谋杀了前任登上王位的国王们统治之下,尼布甲尼撒的强大帝国衰弱和腐败下来。他一定怀着异常的兴趣注意到东方波斯的居鲁士王慧星般地兴起,因为在预言中曾经提到一个名叫居鲁士的人将作为以色列的解放者(赛44:28;赛45:1)。在公元前553年(可能在这一年居鲁士成为玛代帝国的主宰),但以理可能看见拿波尼杜任命他的儿子伯沙撒统治巴比伦,拿波尼杜自己则出去征服阿拉伯的特马。在伯沙撒王头三年但以理见了几个伟大的异象(但7,8章)。过去他只是解释异梦而已,现在则成了历史上的大先知之一。

在公元前539年巴比伦陷落之夜,巴比伦人再次要求但以理出来工作──解释伯沙撒宴会厅上表示厄运的文字。波斯人成了巴比伦及其帝国的主人以后,新的统治者们利用了过去政治家的才能和经验。但以理再次成为国君的首席顾问。可以推定他把以赛亚的预言给王看(见《先知与君王》557页)。这些预言影响了波斯统治者签署法令结束对犹太人的流放,让他们回家重建圣殿。在但以理担任公职的后一段时间里,邪恶的同事们企图谋害他的性命,但是上帝施行奇迹进行干预,拯救了祂的仆人(但六章)。但以理在晚年,先是在玛代人大流士治下(但9章),后是在居鲁士治下(但10-12章),又见了一些重要异象。

在研究《但以理书》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两点:

第一,但以理的历史真实性。自从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波菲利(233-约304年)对但以理的历史真实性首次提出重大的疑问以来,《但以理书》一直受到批评家的攻击,起先是偶然性的,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成了持续性的,结果,今天大部分的基督教学者认为《但以理书》是公元前二世纪马加比起义时期一位不知名作家的作品。

这些学者提出两条主要的理由来证明《但以理书》是写于以后的年代:

1、他们认为有一些预言指的是安条克四世(约公元前175-163)。在他们看来,大部分的预言,至少是那些已经准确应验了的预言,是在事情发生以后写的,故他们声称但以理的预言是在安条克四世统治的时代以后写的。

2、根据他们的观点,《但以理书》的历史部分记录的有些事件与他们所了解的史实有出入。他们据此推定作者无论从时间或地点方面与实际的事件相去甚远,无法准确了解发生在400年以前公元前7世纪和6世纪的情况。

凡是相信古代受圣灵感动的先知,能准确预言将来史实的人,是不会介意上面第一条理由的。第二条理由需要认真考虑,因为他们声称《但以理书》在史实、年代和观点上有误。为此,下面简单讨论一下《但以理书》的历史可信度。

但以理所描述的某些事件今天的确无法用手头古代的材料来证实。例如尼布甲尼撒的发疯,现有古代的文献中没有一份提到此事。这位新巴比伦帝国最伟大的君王暂时性的失去理智没有被记录下来,这并不奇怪。因为当时王室挡案只记录一些可嘉的事迹的事(见但4:36注释)。又如谜一般的玛代王大流士。他在历史上的真正地位没有得到圣经以外任何一份可靠材料的证实。他的身份只是在希腊作家的著作和残存的楔形文字材料中得到暗示。

其他所谓的历史疑难问题在一百年以前曾令保守的《但以理书》注释者为难。但随着考古学提供越来越多的历史知识,这些问题都已得到解决,现把其中较为重要的罗列如下:

1、所谓但1:1和耶25:1在年代上不符。学者们一般都认为《耶利米书》是可靠的历史材料。耶利米说约雅敬第四年就是尼布甲尼撒三年,但以理则说尼布甲尼撒王第一次进攻耶路撒冷是在约雅敬第三年,显然暗示尼布甲尼撒三年就是约雅敬三年。在当时代的文献被发现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古代的国王有几种计年的方法,解经家们觉得很难解释这种表面上不一致的现象,他们假定尼布甲尼撒和他父亲尼波布拉色联合执政,或者假定但以理和耶利米计年的方法不同,耶利米用犹太历,但以理用巴比伦历,从而设法解决这个难题。这两种解释都已经过时。

后来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巴比伦王和当时的犹太王一样,是按照“登记年”的体制来计年的。巴比伦王登基的那一年并不算入他在位的年份,而只算是他的“登基年”,而他在位第一年,指的是他执政的完整一年,从第二年元旦起。届时,他在一个宗教仪式中握住巴比伦神彼勒的手。

据约瑟弗斯(引用贝罗索斯)和一份巴比伦史书记载,尼布甲尼撒在父亲去世、登上王位那一年出征巴勒斯坦。这样,但以理和耶利米就完全一致了。耶利米称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一年即约雅敬第三年,但以理则是在尼布甲尼撒登基那一年,即约雅敬第三年被掳的。

2、巴比伦的伟大创建者尼布甲尼撒。据希腊历史学家记载,尼布甲尼撒在古代历史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未提到他是伟大的新巴比伦王国的创建者。凡读过古代希腊史书的人都知道这个荣誉通常归于塞米拉斯女王。她在巴比伦历史上被赋与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过去一百年里所出土的当时代楔形文字记录完全改变了古典作家的说法,与《但以理书》的记载相符合。《但以理书》称尼布甲尼撒为“这大巴比伦”(但4:30)的创建者或重建者。楔形文字表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尼布甲尼撒重建了宫殿、庙宇、城市的殿塔,添建了新的建筑和工事,成为新巴比伦的创建者。

这种资料只能出自新巴比伦王国时代的作者。因为在希腊时代,这些情况已完全被人遗忘。《但以理书》提供这样的资料,让那些认为《但以理书》不是写于公元前6世纪,而是公元前2世纪的考据派学者们大惑不解。他们这种困惑的典型的例子是哈佛大学P.H.法伊弗的一段话:“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但以理是怎么才了解到新巴比伦是尼布甲尼撒所创建的……,如出土文物所证实的那样”(《旧约概论》,纽约1941年,758,759页)。

3、巴比伦王伯沙撒。关于现代东方学者发现伯沙撒身份的奇妙故事,见但以理第五章补充注释。圣经以外的其他古代文献没有提到伯沙撒的名字,而总是提到拿波尼度为波斯征服以前最后一个巴比伦王。这件事常被用来作为反对《但以理书》历史可信度的最有力理由之一。可是过去一百年来的发现在这方面驳倒了但以理的一切批评者,非常清楚地证实了但以理关于伯沙撒历史记载的可靠性。

第二,《但以理书》的文字像《以斯拉记》一样,一部分是用希伯来文,一部分是用亚兰文写的。有人解释说,《以斯拉记》使用两种文字可能是作者在叙史时直接采用亚兰文献,而其他地方则用他的母语希伯来文写。这种解释不适于《但以理书》。《但以理书》的亚兰文是从但2:4至第7章最后一节。

下面列举学者们关于这个问题所提供的一部分解释。在有些解释后面的括号里说明这种解释的不合理处:

1、作者为讲亚兰文的人写历史,讲希伯来语的学者写预言。(但是第二章和第七章的亚兰文就是两个大预言,说明这种看法不对)

2、两种文字说明有两位作者。(这种观点不可能正确,因为全书有十分明显的一致性,即使是许多激进的批评家也这样认为)

3、原来是用一种文字写的,或全用亚兰文,或者用希伯来文,后来有一部分译成其他文字。(这种观点没有解释为什么只翻译部分而不翻译全文的问题)

4、原书有两种文本,一个用希伯来文写,另一个用亚兰文写,以便让各等人阅读。在马加比时代的逼迫中,有一部分内容损失,于是就把两种文本不加任何改动地拼凑起来。(这种看法缺乏事实证据,推测性较强)

5、作者到了叙述迦勒底人“用亚兰的言语对王说”时改用亚兰文(但2:4),接着一直用亚兰文写。当他再次提笔时(但8:1),就恢复使用希伯来文。

最后一种看法显然是正确的,因为《但以理书》的各个部分是在不同的时间里写的。作为一个受过训练的政府官员,但以理能用不同的语言讲和写。他可能用希伯来语记叙一些史实和异象,另一些则用亚兰文写。根据这种推测,第一章是用希伯来语写,时间可能是居鲁士元年。3-6章的叙史是用亚兰文,写于不同的时间。预言大部分用希伯来语写(但8-12章)。但第七章的异象是用亚兰文写的。记述将来国度的尼布甲尼撒之梦,先是用希伯来语写,到了引用迦勒底人的话时开始用亚兰文写(但2:4),一直到这段叙述结束。

到了晚年,但以理把他的著作集成一书。他可能认为没有必要翻译某些部分以求全书在文字上的统一。他知道读者一般都懂两种文字。当时的其他著作也有这种情况。

必须进一步指出,《但以理书》中有两种文字,不能证明该书写于较晚的时候。那些把《但以理书》的写作推到公元前二世纪的人,也会遇到一个问题:一个马加比时代的希伯来作者怎么能让书的一部分用希伯来语写,而另一部分用亚兰文写呢?

的确,《但以理书》亚兰语部分的拼写特点与公元前3-4世纪西亚的亚兰语十分接近。这似乎是由于语言的现代化之故,大部分希伯来圣经经卷均有这个特点。拼写不能证明写作的时期,正如最新版本的英文圣经不能证明其写作时间是在二十世纪一样。拼写方面的特点最多只能说明最新版本问世的年代。

在死海古卷中有几份抄写于公元前二世纪的《但以理书》残片,其中至少有两份保存了但以理二章中从希伯来语转为亚兰文的部分,清楚地说明但以理在当时就是双语的。


四、主题

《但以理书》可以被称为历史和预言手册。预言就是历史的预见。历史是预言的应验。预言部分能使上帝的子民用永恒的眼光看待暂时的事物,在适当的时机采取有效的行动,为最后的危机作好准备,为相信预言的应验提供坚实的基础。

纲要中所体现《但以理书》中四条主要的预言线索,以世界历史为背景,叙述了上帝子民从但以理的时代到世界末日的经历。“幔子业已掀开,使人们从世人的利益、权势和情感所引起之千变万化的冲突的上面、幕后或其中,都可以看到那位大有慈悲之主的许多媒介,正在默然忍耐地实现祂自己旨意的训令”(《先知与君王》500页)。四条预言线索中的每一条都在“天上的上帝”另一个“永不败坏”之国时达到高潮(但2:44)。那时人子将接受永远的权柄(但7:13,14)。“攻击万君之君”的必“非因人手而灭亡。”(但8:25),上帝的子民将从压迫者手中永远得到解放(但12:1)。所以,《但以理书》提供了一座上帝所建造的桥梁,从今世的边缘通往永恒的无边之岸。像但以理那样忠心爱上帝并事奉祂的人,可以凭着信心跨过这座桥梁,从苦难动荡的今生走到平安稳妥的永生。

《但以理书》的历史部分以最动人的方式表达了历史的真哲学(见《教育论》174-184页)。这一部分成为预言部分的序言。《但以理书》提供了上帝如何对待巴比伦国的详细记录,使我们能够明白本书预言部分所讲述其他国家兴衰的意义。如果我们不明白巴比伦在上帝计划中所起作用,所体现的历史哲学,就无法充分理解在预言异象的屏幕中巴比伦以后其他国家所起的作用。

在《但以理书》的历史部份,我们看见当时的上帝仆人但以理与外邦世界的天才尼布甲尼撒面面相对,使这位国王有机会认识历史的主宰、但以理的上帝并与祂合作。尼布甲尼撒不仅是当时最强国家的君主,也是非常智慧,具有天赋之判断力的人。事实上,他是异教世界最重要的人物,“列国中大有权势的人”(结31:11)。根据上帝的计划,他登上权位发挥特殊的作用。上帝论到他说:“现在我将这些地都交给我仆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手”(耶27:6)。当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以后,他们是处在一只强有力但是不残忍的手下(按照当时的标准)。但以理在尼布甲尼撒宫廷的任务就是保证让王的意志服从上帝的旨意,以便实现上帝的目的。在戏剧性的历史关头,上帝让这两个人物碰到一起。见《SDA圣经注释》本卷569页,《以西结书》序言。

《但以理书》的前4章叙述了上帝怎样使尼布甲尼撒效忠于祂。首先,上帝需要一个人在巴比伦的宫廷中适当地阐明上天的原则和政策。于是祂拣选但以理作为自己的使者派给尼布甲尼撒。上帝怎样使当俘虏的但以理得蒙尼布甲尼撒的嘉纳,使尼布甲尼撒先是信任但以理,然后信任但以理的上帝,今日祂照样利用人来实现祂在地上的旨意。上帝能够使用但以理,是因为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有优秀品格的人,把为上帝而活作为人生主要目的的人。

但以理“立志”(但1:8)在生活上符合上帝所表显的一切旨意。首先,上帝使他在巴比伦的官员眼前“蒙恩惠,受怜悯”(但1:9)。这就为下一步作好了准备,那就是证明但以理和他的朋友身体特别好(但1:12-15)。接着他表显出超人的智慧。“上帝在各样文字学问上赐给他聪明知识”(但1:17节),结果与他们最接近的竞争者相比,“胜过十倍”(但1:20节)。就这样,但以理在德、智、体各方面都明显地超过了他的同伴,赢得了尼布甲尼撒的信任和尊重。

这些事情为尼布甲尼撒认识但以理的上帝预备了道路。一系列戏剧性的事件──第二章的梦,从火窖中奇异地得救(第三章)和第四章的梦──向王充分表现了但以理之上帝的知识,权能和权威。第二章的故事证明人类知识的有限,导致尼布甲尼撒向但以理承认:“你们上帝诚然是万神之神,万王之主,又是显明奥秘事的”(但2:47)。他由衷地承认上帝的智慧不仅超过人的智慧,而且超过他自己诸神的智慧。金像和火窖的事件使尼布甲尼撒承认天上的上帝“救护依靠祂的仆人”(但3:28)。他的结论是,在他的国家里任何人都不得“谤渎”希伯来的上帝,“因为没有别神能这样施行拯救”(但3:29)。尼布甲尼撒现在认识到天上的上帝不仅智慧而且有能力,不仅无所不知而且无所不能。第三件事──他所矜夸的智慧和能力被暂时地剥夺──使王深刻认识到,“至高者”不仅有智慧有能力,而且运用这种智慧和能力管理人间的事务(但4:32)。祂有智慧,有能力又有权威。值得注意的是,尼布甲尼撒恢复理智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赞美尊崇敬拜天上的王”,承认象他那样多年“行动骄傲的,祂能降为卑。”(但4:37)

可是尼布甲尼撒个人通过多年时间所获得的教训基本上没有给他的继位者们带来好处。巴比伦最后一位国王伯沙撒虽然明知尼布甲尼撒的事(但5:22),仍公然侮辱天上的上帝(但5:23)。巴比伦非但没有配合上帝的计划,反而“成为傲慢而残暴的压迫者”(《教育论》176页),拒绝接受上天的原则,结果造成了自己的灭亡(《教育论》177页)。这个国家被放在天平上显示了亏久(但5:25-28),于是世界的统治权转到了波斯人手里。

上帝通过把但以理从狮子坑中救出来,向波斯帝国的统治者显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权威(但6:20-23;《先知与君王》557页),象过去对巴比伦的统治者一样。玛代人大流士在一份敕令中承认“活上帝”的权柄“永存无极”(但6:26),甚至“决不更改”的“玛代和波斯人的例”,也不得不服从“在人国中掌权”的“至高者”的旨意(但4:32)。但以理蒙救脱离狮坑所表现出来上帝能力奇妙的见证,给居鲁士留下良好的印象(《先知与君王》557页)。有关他在恢复耶路撒冷和圣殿中所起作用的预言(赛44:26;赛45:13)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心就大受感动,立志要完成上天所交派与他的使命”(《先知与君王》557页)。

《但以理书》就是这样体现出一些原则。按照这些原则,上帝的智慧、能力和权威通过各国的历史表显出来,以最后实现祂的旨意。“上帝高举巴比伦,为要使它能成全祂的旨意”(《教育论》175页)。它有一段考验的时期,可是它“失败了,于是它的荣耀消失了,权势离去了,领土被别人所占领”(《教育论》177页)。

《但以理书》的四个异象都同从但以理的时代起直到上帝建立永恒的国度,地上善与恶的斗争有关系。由于撒但要利用地上的大国尽力阻碍上帝的计划,毁灭上帝的子民,这些异象就介绍了那些撒但活动最猖獗的国家。

第一个异象主要涉及政治上的变动(第二章),其主要目的是告诉尼布甲尼撒,他作为巴比伦的统治者所起的作用,以及“将来必有的事”(但2:29)。

第二个异象是第一个异象的补充(第七章),侧重上帝的子民在第一个异象所提到的势力统治之下的经历,预报了圣徒最后的胜利和上帝对圣徒之仇敌的审判(但7:14,18,26,27)。

第三个异象(第八、九章)补充了第二个异象,主要讲撒但消灭宗教和上帝子民的企图。

第四个异象(但10-12章)总结了前面的异象,更加详细地叙述异象的内容。它扩大了第二个和第三个异象的主题,侧重在“本国之民日后必遭遇的事,因为这异象关乎后来许多的日子”(但10:14),“是指着大争战”(但10:1)。但11:2-39所述的史纲要延续到“后来的日子”(但10:14)和“末了”(但11:40)。

《但以理书》的预言与《启示录》的预言有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的程度上《启示录》阐述了与但以理一样的题目,不过侧重于作为上帝选民的基督教会所起的作用。所以在《但以理书》中不太清楚的细节往往通过与《启示录》对照就明朗了。但以理奉命封闭关于末日的预言直到末时(《善恶的斗争》356页)。但通过殷勤的研究,其中含义的“知识就必增长”(但12:4)。虽然《但以理书》中有关末日的那一部分预言是封闭的(但12:4;《使徒行述》585页),约翰却奉命“不可封了这书上的预言,因为日期近了”(启22:10)。所以,为了更清楚地理解《但以理书》中不大易解的部分,我们应当仔细研究《启示录》,以求驱散阴影。


五、纲要

(一)历史部分 但1:1-6:28

A、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受教育 但1:1-21

1、第一批从犹大带往巴比伦的俘虏 但1:1-2

2、但以理和他的朋友被挑选出来接受训练为国王服务 但1:3-7

3、但以理获准遵守自己的律法 但1:8-16

4、教育的成功,被接受为王服务 但1:17-21

B、尼布甲尼撒的大像之梦 但2:1-49

1、尼布甲尼撒因梦而烦乱 但2:1-11

2、下令处死哲士,后又撤消命令 但2:12-16

3、但以理得到启示,表示感恩 但2:17-23

4、但以理向国王述梦 但2:24-35

5、但以理解梦 但2:36-45

6、尼布甲尼撒承认上帝的伟大 但2:46-49

C、但以理的朋友们在火窖中得救 但3:1-30

1、尼布甲尼撒立金象,要人敬拜 但3:1-7

2、三位忠心的希伯来人拒绝敬拜 但3:8-18

3、上帝在火窖里施行拯救 但3:19-25

4、尼布甲尼撒的承认和敕令,三位希伯来人得到提升 但3:26-30

D、尼布甲尼撒的第二个梦,降卑和恢复 但4:1-37

1、尼布甲尼撒承认上帝的知识和能力 但4:1-9

2、述梦 但4:10-18

3、但以理解释梦 但4:19-27

4、尼布甲尼撒的降卑和恢复 但4:28-36

5、尼布甲尼撒赞美天上的上帝 但4:37

E、伯沙撒的宴会和王国的灭亡 但5:1-31

1、伯沙撒亵渎圣殿的器皿 但5:1-4

2、墙上神秘的字 但5:5-12

3、但以理解释这些字 但5:13-18

4、但以理接受荣誉,巴比伦亡国 但5:29-31

F、但以理从狮坑中得救 但6:1-28

1、但以理的提升和受到同事妒忌 但6:1-5

2、大利乌下令限制祷告 但6:6-9

3、但以理违令被判罪 但6:10-17

4、但以理得救,控告者受惩罚 但6:18-24

5、公开承认但以理之上帝的伟大 但6:25-28

(二)预言部分 但7:1─12:13

A、但以理的第二个预言信息 但7:1-28

1、4个兽和小角 但7:1-8

2、人子的审判和永远作王 但7:9-14

3、天使解释异象 但7:15-27

4、但以理的感受 但7:28

B、但以理第三个预言信息 但8:1─9:27

1、公绵羊,公山羊和角 但8:1-8

2、小角及其恶行 但8:9-12

3、有关圣所洁净的定时性预言 但8:13-14

4、加百列解释异象的第一部分 但8:15-26

5、但以理见异象后生病 但8:27

6、但以理祈求复兴,承认他百姓的罪 但9:1-19

7、加百列解释异象的剩下部分 但9:20-27

C、但以理第四个预言信息 但10:1-12:13

1、但以理禁食 但10:1-3

2、“有一人”的出现,以及对但以理的影响 但10:4-10

3、那个“人”对但以理开头的谈话 但10:11-11:1

4、有关将来事件的异象 但11:2-12:3

5、“奇异的事”应验的时间,对但以理个人的应许 但12:4-13

和合本但8:1 伯沙撒王在位第三年,有异象现与我但以理,是在先前所见的异象之后。

拼音版但8:1 Bǎi shā sǎ wáng zaì wèi dì sān nián, yǒu yìxiàng xiàn yǔ wǒ Dànyǐlǐ, shì zaì xiānqián suǒ jiàn de yìxiàng zhī hòu.

吕振中但8:1 伯沙撒王掌国政之第三年,有异象现与我但以理看见,是在先前现与我看见的之后。

新译本但8:1 伯沙撒王在位第三年,在先前显给我的异象之后,再有一个异象向我但以理显现。

现代译但8:1 伯沙撒在位的第叁年,我看见第二个异象。

当代译但8:1 伯沙撒王在位第叁年,我又看见另外一个异象:

思高本但8:1 贝尔沙匝王在位第叁年,在以前显现给我的异象之後,又有异象显现给我达尼尔。

文理本但8:1 伯沙撒王三年、我但以理于前见异象后、复见异象、

修订本但8:1 伯沙撒王在位第三年,有异象向我-但以理显现,是在先前所见的异象之后。

KJV 英但8:1 In the third year of the reign of king Belshazzar a vision appeared unto me, even unto me Daniel, after that which appeared unto me at the first.

NIV 英但8:1 In the third year of King Belshazzar's reign, I, Daniel, had a vision, after the one that had already appeared to me.

和合本但8:2 我见了异象的时候,我以为在以拦省书珊城中(“城”或作“宫”),我见异象又如在乌莱河边。

拼音版但8:2 Wǒ jiàn le yìxiàng de shíhou, wǒ yǐwéi zaì Yǐlán sheng Shūshān chéng ( huò zuò gōng ) zhōng. wǒ jiàn yìxiàng yòu rú zaì wū lái hé bian.

吕振中但8:2 我在异象中观看着;见了异象的时候,好像是在书珊宫堡,在以拦省。我在异象中观看着,又好像在乌莱河边(或点窜作∶乌莱城门)。

新译本但8:2 我在异象中观看,看见自己在以拦省书珊城堡里;我在异象中继续观看,看见自己在乌莱河的岸边。

现代译但8:2 在异象中,我忽然发现自己在以拦省的书珊城里。我站在乌莱河边,

当代译但8:2 我发现自己站在以拦省的首都书珊城。又好像站在乌莱河畔。

思高本但8:2 我观看这异象;我观看时,恍惚见我在厄蓝省的稣撒禁城;在神视中,我恍惚见我在乌来河畔。

文理本但8:2 其时、我恍若在以拦州、书珊宫、我于异象中、在乌莱河滨、

修订本但8:2 我在异象中观看,见自己在以拦省书珊的城堡中;我在异象中又见自己在乌莱河边。

KJV 英但8:2 And I saw in a vision; and it came to pass, when I saw, that I was at Shushan in the palace, which is in the province of Elam; and I saw in a vision, and I was by the river of Ulai.

NIV 英但8:2 In my vision I saw myself in the citadel of Susa in the province of Elam; in the vision I was beside the Ulai Canal.

和合本但8:3 我举目观看,见有双角的公绵羊站在河边,两角都高,这角高过那角,更高的是后长的。

拼音版但8:3 Wǒ jǔmù guānkàn, jiàn yǒu shuāng jiǎo de gōng miányáng zhàn zaì hé bian, liǎng jiǎo dōu gāo. zhè jiǎo gāo guō nà jiǎo, gēng gāo de shì hòu zhǎng de.

吕振中但8:3 我举目观看,见有一只公绵羊、站在河前边;它有两个角;这两个角都很高;这个角高过那个角;那较高的是后来长起来的。

新译本但8:3 我举目观看,看见一只公绵羊,站在河边;牠有两个角,两角都很高,但高低不一;那较高的角是较迟长出来的。

现代译但8:3 看见一只公绵羊,长着两个长角,站在那里,两个角长短不一样,比较长的那个角是新长出来的。

当代译但8:3 我向四周张望,看见一头公绵羊站在河边,两角很长,其中一角比另一角更长。

思高本但8:3 我举目仰视,看见有一只公绵羊站在河畔,它有两只角,这两只角都很高,但一只角却高於另一只角,且那较高的是较晚长出来的。

文理本但8:3 我举目而观、见牡绵羊一、立于河滨、有二角、二角俱高、此高于彼、高者后出、

修订本但8:3 我举目观看,看哪,有一只公绵羊站在河边,它有两只角,这两角都高,一角高过另一角,后长出来的比较高。

KJV 英但8:3 Then I lifted up mine eyes, and saw, and, behold, there stood before the river a ram which had two horns: and the two horns were high; but one was higher than the other, and the higher came up last.

NIV 英但8:3 I looked up, and there before me was a ram with two horns, standing beside the canal, and the horns were long. One of the horns was longer than the other but grew up later.

和合本但8:4 我见那公绵羊往西、往北、往南骶触,兽在它面前都站立不住,也没有能救护脱离它手的,但它任意而行,自高自大。

拼音版但8:4 Wǒ jiàn nà gōng miányáng wǎng xī, wǎng bei, wǎng nán dǐ chù. shòu zaì tā miànqián dōu zhàn lì bù zhù, ye méiyǒu néng jiù hù tuōlí tā shǒu de. dàn tā rènyì ér xíng, zì gāo zì dà.

吕振中但8:4 我看见那公绵羊往西、往北、往南进行抵触;任何兽在它面前都站立不住;也没有人能援救人脱离它的手∶它迳自任意而行,扩大自己的势力。

新译本但8:4 我看见那公绵羊向西、向北、向南撞去,没有走兽能在牠面前站立得住,也没有能拯救脱离牠手的;牠任意而行,狂妄自大。

现代译但8:4 我看见公绵羊用角向西方、北方、南方撞去;任何动物都不能抵挡它,也不能逃脱它的威力。它高兴怎样就怎样,越来越猖狂。

当代译但8:4 这公绵羊用头向西、北和南叁方抵撞,没有任何野兽敌得过它,也没有一人能逃得过它的侵害。它随心所欲,自高自大,任意横行。

思高本但8:4 我见那只公绵羊向西、向北、向南 撞,走兽中没有能抵御它,能摆脱它势力的;它任意行事,自高自大。

文理本但8:4 我见其羊、向西向北向南而触、凡兽莫能御之、亦莫能施拯救于其手、彼乃随意而行、自为强大、

修订本但8:4 我见那公绵羊向西、向北、向南抵撞,没有任何兽在它面前站立得住,没有能逃脱它手的;它任意而行,自高自大。

KJV 英但8:4 I saw the ram pushing westward, and northward, and southward; so that no beasts might stand before him, neither was there any that could deliver out of his hand; but he did according to his will, and became great.

NIV 英但8:4 I watched the ram as he charged toward the west and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No animal could stand against him, and none could rescue from his power. He did as he pleased and became great.

和合本但8:5 我正思想的时候,见有一只公山羊从西而来,遍行全地,脚不沾尘。这山羊两眼当中有一非常的角。

拼音版但8:5 Wǒ zhēng sīxiǎng de shíhou, jiàn yǒu yī zhī gōng shānyáng cóng xī ér lái, biàn xíng quán dì, jiǎo bú zhān chén. zhè shānyáng liǎng yǎn dāngzhōng yǒu yī fēicháng de jiǎo.

吕振中但8:5 我正辨别的时候,忽见有一只公山羊从西边来,走遍了全地,脚又不触着地;这只山羊有个奇特的角在两眼之间。

新译本但8:5 我正在思考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公山羊从西而来,走遍全地,快得脚不沾尘;这山羊两眼之间有一个显眼的角。

现代译但8:5 我正在想究竟那是甚麽意思,忽然一只公山羊从西方奔驰过来,快得脚不着地。它两眼之间长着一个引人注目的角。

当代译但8:5 我正疑惑的时候,忽然在西面出现了一只公山羊,它的行动敏捷,以致掠过大地时,连地面也不用触及;在公山羊的双眼中间有一只很大的角。

思高本但8:5 我定睛注视之时,看见有一只公山羊由西而来,跑遍天下而脚不着地;这只公山羊在两眼之间,有一只显着的角。

文理本但8:5 我思维时、见牡山羊一、自西而来、遍行天下、足不履地、两目间有一卓荦之角、

修订本但8:5 我正思想的时候,看哪,有一只公山羊从西而来,遍行全地,脚不着地。这山羊两眼当中有一只显眼的角。

KJV 英但8:5 And as I was considering, behold, an he goat came from the west on the face of the whole earth, and touched not the ground: and the goat had a notable horn between his eyes.

NIV 英但8:5 As I was thinking about this, suddenly a goat with a prominent horn between his eyes came from the west, crossing the whole earth without touching the ground.

和合本但8:6 它往我所看见站在河边有双角的公绵羊那里去,大发忿怒,向它直闯。

拼音版但8:6 Tā wǎng wǒ suǒ kànjian, zhàn zaì hé bian yǒu shuāng jiǎo de gōng miányáng nàli qù, dà fā fèn nù, xiàng tā zhí chuǎng.

吕振中但8:6 它到我所看见站在河前边的、那有双角的公绵羊那里、去大发烈怒,向它直闯。

新译本但8:6 牠走到我先前所看见站在河边、那有两个角的公绵羊那里去,忿怒地向公绵羊猛力冲去。

现代译但8:6 它向我先前看见那只站在河边的公绵羊猛冲过去。

当代译但8:6 它满腔怒火,向有双角的公绵羊猛力撞去。

思高本但8:6 它来到我所见立在河畔而有两只角的公绵羊那里,就愤怒地猛力向它冲去。

文理本但8:6 诣我所见立于河滨、二角之牡绵羊、奋怒疾趋、而力触之、

修订本但8:6 它往我先前所见、站在河边、有双角的公绵羊那里,以猛烈的怒气向它直闯。

KJV 英但8:6 And he came to the ram that had two horns, which I had seen standing before the river, and ran unto him in the fury of his power.

NIV 英但8:6 He came toward the two-horned ram I had seen standing beside the canal and charged at him in great rage.

和合本但8:7 我见公山羊就近公绵羊,向它发烈怒,抵触它,折断它的两角。绵羊在它面前站立不住。它将绵羊触倒在地,用脚践踏,没有能救绵羊脱离它手的。

拼音版但8:7 Wǒ jiàn gōng shānyáng jiù jìn gōng miányáng, xiàng tā fā liè nù, dǐ chù tā, zhé duàn tā de liǎng jiǎo. miányáng zaì tā miànqián shān lì bù zhù. tā jiāng miányáng chù dǎo zaì dì, yòng jiǎo jiàntà, méiyǒu néng jiù miányáng tuōlí tā shǒu de.

吕振中但8:7 我见公山羊走近公绵羊,愤激恼怒它,抵触它,折断它的两角;绵羊在它面前站立不住;它将绵羊触倒在地上,用脚践踏它;没有能援救绵羊脱离它的手的。

新译本但8:7 我看见公山羊走近公绵羊,向牠发怒,撞击牠,折断牠的两个角;公绵羊在牠面前站立不住,牠把公绵羊撞倒在地上,又用脚践踏牠,没有能拯救公绵羊脱离牠手的。

现代译但8:7 我看见它攻击公绵羊,猛烈地撞击它,折断了它的两个角。公绵羊无力抵抗,被摔在地上,受践踏,没有人能救它。

当代译但8:7 它向公绵羊咄咄紧逼,怒气冲天,终於把它撞倒,并且折断了它的双角。公绵羊无力反抗,被公山羊摔倒在地上用脚践踏,没有人能拯救它。

思高本但8:7 我见它走近公绵羊前愤怒地 撞它,将它的双角撞断,那公绵羊就再无力抵抗,公山羊把它击倒在地,用脚践踏,竟没有谁能救公绵羊摆脱它的势力。

文理本但8:7 我见其既近、盛怒而触之、折其二角、牡绵羊无力抵御、乃仆之于地、而蹂躏之、无能拯牡绵羊而脱之、

修订本但8:7 我见公山羊靠近公绵羊,向它发怒,攻击它,折断它的两角。公绵羊在公山羊面前站立不住;它把公绵羊撞倒在地,用脚践踏,没有能救公绵羊脱离它手的。

KJV 英但8:7 And I saw him come close unto the ram, and he was moved with choler against him, and smote the ram, and brake his two horns: and there was no power in the ram to stand before him, but he cast him down to the ground, and stamped upon him: and there was none that could deliver the ram out of his hand.

NIV 英但8:7 I saw him attack the ram furiously, striking the ram and shattering his two horns. The ram was powerless to stand against him; the goat knocked him to the ground and trampled on him, and none could rescue the ram from his power.

和合本但8:8 这山羊极其自高自大,正强盛的时候,那大角折断了,又在角根上向天的四方(“方”原文作“风”)长出四个非常的角来。

拼音版但8:8 Zhè shānyáng jíqí zì gāo zì dà, zhēng qiángshèng de shíhou, nà dà jiǎo zhé duàn le, yòu zaì jiǎo gēn shang xiàng tiān de sìfāng ( fāng yuánwén zuò fēng ) zhǎng chū sì gè fēicháng de jiǎo lái.

吕振中但8:8 这公山羊扩大自己的势力、扩大至极;正强盛时、那大角折断了;又在角根上向天之四方(原文∶风)长起另(同词∶奇特)四个角来。

新译本但8:8 这公山羊非常狂妄自大;但在牠强盛的时候,那大角被折断了;在大角原来的地方,有四个显眼的角向天的四方长出来。

现代译但8:8 那公山羊越来越狂傲;但当它的权力达到颠峰的时候,它的角断了。在原来的地方另长出四个引人注目的角,各指着不同的方向。

当代译但8:8 於是,公山羊气焰更加嚣张了。正当它得意忘形的时候,它的角突然折断了,另外长出四个各朝不同方向的突角来。

思高本但8:8 後来这公山羊长的极其强大;正当它极强大的时候,它那只高大的角被折断了,代替这角而生出来的是四只卓绝的角,向着天下四方:

文理本但8:8 牡山羊自大特甚、其强壮时、巨角断折、有四卓荦之角代出、向天四方、

修订本但8:8 这公山羊长得极其高大,正强壮的时候,那大角折断了,从角的下面向天的四方长出四只显眼的角来。

KJV 英但8:8 Therefore the he goat waxed very great: and when he was strong, the great horn was broken; and for it came up four notable ones toward the four winds of heaven.

NIV 英但8:8 The goat became very great, but at the height of his power his large horn was broken off, and in its place four prominent horns grew up toward the four winds of heaven.

和合本但8:9 四角之中,有一角长出一个小角,向南、向东、向荣美之地,渐渐成为强大。

拼音版但8:9 Sì jiǎo zhī zhōng yǒu yī jiǎo zhǎng chū yī gè xiǎo jiǎo, xiàng nán, xiàng dōng, xiàng róng mei zhī dì, jiànjiàn chéngwéi qiáng dà.

吕振中但8:9 从四个角之中的一个又长出另一个角来,是小的(传统∶从细小之中),向南、向东、向华美之地渐渐成了非常强大。

新译本但8:9 从这四个角中的一个角,又长出一个小角来,这小角向南、向东和向荣美之地,不断强大起来。

现代译但8:9 从这四个角当中的一角又长出一个小角;这小角向南方、东方,和应许之地扩张势力。

当代译但8:9 四个角中的一角又长出一个小角,它逐渐强壮起来,向东向南袭击,并伸展到以色列荣美之地。

思高本但8:9 其中之一又生出一小角来,长得极其高大,向南、向东,亦向着光华之地。

文理本但8:9 其一又生小角、渐成极大、向南向东、亦向荣美之地、

修订本但8:9 从四角中的一角又长出另一只小角,向南、向东、向佳美之地,日渐壮大。

KJV 英但8:9 And out of one of them came forth a little horn, which waxed exceeding great, toward the south, and toward the east, and toward the pleasant land.

NIV 英但8:9 Out of one of them came another horn, which started small but grew in power to the south and to the east and toward the Beautiful Land.

和合本但8:10 它渐渐强大,高及天象,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用脚践踏。

拼音版但8:10 Tā jiànjiàn qiáng dà, gāo jí tiān xiàng, jiāng xiē tiān xiàng hé xīng xiǔ pāo luō zaì dì, yòng jiǎo jiàntà.

吕振中但8:10 它渐渐强大、高及天象,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地上,用脚践踏。

新译本但8:10 牠渐渐长大,高及天象,把一些天象和星星摔落在地上,用脚践踏。

现代译但8:10 它的力量强大到能够攻击天军和星辰,把一些天军和星辰摔倒在地上,并践踏它们。

当代译但8:10 它逐渐强盛,升至天军的高处,星群都被它摔到地上用脚践踏。

思高本但8:10 这角逐渐增高,直达天上的万象,且把一些天象和星宿打落在地,加以蹂躏。

文理本但8:10 渐即高大、及于天象、天象星宿、有被掷于地者、加以蹂躏、

修订本但8:10 它渐壮大,高及诸天万象,把一些天象和星辰摔落在地,用脚践踏。

KJV 英但8:10 And it waxed great, even to the host of heaven; and it cast down some of the host and of the stars to the ground, and stamped upon them.

NIV 英但8:10 It grew until it reached the host of the heavens, and it threw some of the starry host down to the earth and trampled on them.

和合本但8:11 并且它自高自大,以为高及天象之君,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毁坏君的圣所。

拼音版但8:11 Bìngqie tā zì gāo zì dà, yǐwéi gāo jí tiān xiàng zhī jūn. chúdiào cháng xiàn gei jūn de Fánjì, huǐhuaì jūn de shèng suǒ.

吕振中但8:11 (经文有残缺,意难确定)它迳自扩大势力,甚至自以为是天象之君,竟把不断献与天象之君的燔祭除掉,把天象之君的圣建筑物抛弃。

新译本但8:11 牠狂妄自大,要高及天象之君;牠除掉献给天象之君的常献祭,又拆毁他的圣所。

现代译但8:11 它甚至公然对抗天军的统帅,阻止人每天向他献祭,并且毁坏了圣殿。

当代译但8:11 它甚至向天军的元帅挑战,废除献给他的祭,并毁坏他的殿。

思高本但8:11 他又自高自大,直达天象之君,取消了他的日常祭,破坏了他的圣所,且加以劫掠;

文理本但8:11 彼乃自大、而敌天象之君、去其日献之祭、倾其圣所、

修订本但8:11 它自高自大,自以为高及万象之君,它除掉经常献给君的祭,毁坏君的圣所。

KJV 英但8:11 Yea, he magnified himself even to the prince of the host, and by him the daily sacrifice was taken away, and the place of his sanctuary was cast down.

NIV 英但8:11 It set itself up to be as great as the Prince of the host; it took away the daily sacrifice from him, and the place of his sanctuary was brought low.

和合本但8:12 因罪过的缘故,有军旅和常献的燔祭交付它。它将真理抛在地上,任意而行,无不顺利。

拼音版但8:12 Yīn zuì guō de yuángù, yǒu jūn lǚ hé cháng xiàn de Fánjì jiāofù tā. tā jiāng zhēnlǐ pāo zaì dì shang, rènyì ér xíng, wú bù shùnlì.

吕振中但8:12 有军队被遣派,以犯罪行为阻挠不断献之祭;它将真理抛弃地上,任意而行,无不顺利(经文有残缺,意难确定)。

新译本但8:12 因罪过的缘故,圣民(“圣民”和8:10、11的“天象”原文是同一个字)连同常献的祭都交给牠;牠把真理丢在地上,任意而行,凡事顺利。

现代译但8:12 人民在那里犯了罪,每天献不该献的祭,把真理丢弃在地上。这小角的一切作为都很顺利。

当代译但8:12 因为犯过的缘故,天军和燔祭都要交在那角手中,真理要消灭,公义被杜绝,罪恶得以大大昌盛。

思高本但8:12 又在献日常祭处,安放了罪孽,将真理抛弃於地;他如此作了,也成功了。

文理本但8:12 因讨罪而得军、以敌日献之祭、委弃真理于地、随意而行、无不利达、

修订本但8:12 因罪过的缘故,有军队和经常献的祭交给它。它把真理抛在地上,任意而行,无往不利。

KJV 英但8:12 And an host was given him against the daily sacrifice by reason of transgression, and it cast down the truth to the ground; and it practised, and prospered.

NIV 英但8:12 Because of rebellion, the host of the saints and the daily sacrifice were given over to it. It prospered in everything it did, and truth was thrown to the ground.

和合本但8:13 我听见有一位圣者说话,又有一位圣者问那说话的圣者说:“这除掉常献的燔祭和施行毁坏的罪过,将圣所与军旅践踏的异象(“军旅”或作“以色列的军”),要到几时才应验呢?”

拼音版但8:13 Wǒ tīngjian yǒu yī wèi shèng zhe shuōhuà, yòu yǒu yī wèi shèng zhe wèn nà shuōhuà de shèng zhe shuō, zhè chúdiào cháng xiàn de Fánjì hé shīxíng huǐhuaì de zuì guō, jiāng shèng suǒ yǔ jūn lǚ ( huò zuò Yǐsèliè de jūn ) jiàntà de yìxiàng, yào dào jǐshí cái yìngyàn ne.

吕振中但8:13 我听见有一位圣者在说话;又有一位圣者问那说话的圣者,说∶「关于以下这些事的异象要延到几时呢?关于这不断献的燔祭之被除掉和那使地荒凉的罪过行为、以及将圣所和拜神仪节任意践踏的事;要延到几时呢?

新译本但8:13 我听见一位圣者在说话,又有一位圣者问他:“这个关于除掉常献的祭,和引致毁坏的罪过,以及践踏圣所和圣民(“圣民”和8:10、11的“天象”原文是同一个字)的异象,要到几时呢?”

现代译但8:13 接着,我听见一个天使问另一个:「在异象中出现的这些事要继续多久呢?那可憎恶的罪恶取代每天该献的祭要多久呢?天军和圣殿被践踏要到几时呢?」

当代译但8:13 接着我听见有两位圣洁的天使在谈话,其中一位说:“甚麽时候才能恢复往日的献祭呢?甚麽时候毁坏圣殿、践踏天军的债才可偿还?上帝的子民甚麽时候才能获胜呢?”

思高本但8:13 我听见一位圣者在说话,另一位圣者问那说话的说:「关於废除日常祭,招致毁灭的罪孽,圣所和天军遭蹂躏的异象,要延长到何时呢?」

文理本但8:13 我闻一圣者宣言、又有一圣者询之曰、异象所示、论去日献之祭、与行毁灭之罪、且付圣所与军旅、而受足践、其事延至何时、

修订本但8:13 我听见有一位圣者说话,又有一位圣者向那说话的圣者说:"这经常献的祭、带来荒凉的罪过、圣所与军队被践踏的异象,要持续到几时呢?"

KJV 英但8:13 Then I heard one saint speaking, and another saint said unto that certain saint which spake, How long shall be the vision concerning the daily sacrifice, and the transgression of desolation, to give both the sanctuary and the host to be trodden under foot?

NIV 英但8:13 Then I heard a holy one speaking, and another holy one said to him, "How long will it take for the vision to be fulfilled--the vision concerning the daily sacrifice, the rebellion that causes desolation, and the surrender of the sanctuary and of the host that will be trampled underfoot?"

和合本但8:14 他对我说:“到二千三百日,圣所就必洁净。”

拼音版但8:14 Tā duì wǒ shuō, dào èr qiā sān bǎi rì, shèng suǒ jiù bì jiéjìng.

吕振中但8:14 他对他(传统∶我)说∶「要延到二千三百个暮暮朝朝,然后圣所才能正宗化过来。」

新译本但8:14 他对我说:“要到二千三百个晚上和早晨,圣所才得洁净。”

现代译但8:14 我听见那个天使回答:「这些事要继续一千一百五十天〔或译:两千叁百个晚祭和早祭〕。在这期间,圣殿里没有献晚祭和早祭的人。过了这期间,圣殿才会恢复以前的状况。」

当代译但8:14 另一位回答说:“二千叁百日过后,圣所便会复兴过来。”

思高本但8:14 那说话的回答他说:「要延长二千叁百昼夜,以後圣所再要恢复原状。」

文理本但8:14 对曰、迨至二千三百昼夜、圣所乃得洁清、○

修订本但8:14 他对我说:"要到二千三百日,圣所就必洁净。"

KJV 英但8:14 And he said unto me, Unto two thousand and three hundred days; then shall the sanctuary be cleansed.

NIV 英但8:14 He said to me, "It will take 2,300 evenings and mornings; then the sanctuary will be reconsecrated."

和合本但8:15 我但以理见了这异象,愿意明白其中的意思,忽有一位形状像人的站在我面前。

拼音版但8:15 Wǒ Dànyǐlǐ jiàn le zhè yìxiàng, yuànyì míngbai qízhōng de yìsi. hū yǒu yī wèi xíngzhuàng xiàng rén de zhàn zaì wǒ miànqián.

吕振中但8:15 我、但以理、既见了这异象、就想法子要明白它的意义;忽见有一位形状像人的站在我面前。

新译本但8:15 我但以理看见了这异象以后,就想明白它的意义;忽然有一位外貌像人的,站在我面前。

现代译但8:15 我正想了解这异象,忽然有一个人站在我面前。

当代译但8:15 我正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形状像人的天使站在我面前,

思高本但8:15 我达尼尔见了这异象之後,便渴望明了其中的意义;看见有一个外貌像人的立在我面前,

文理本但8:15 我但以理既睹此异象、欲明其义、见有一立于我前者、其貌若人、

修订本但8:15 我-但以理见了这异象,想要明白其中的意思。看哪,有一位形状像人的站在我面前。

KJV 英但8:15 And it came to pass, when I, even I Daniel, had seen the vision, and sought for the meaning, then, behold, there stood before me as the appearance of a man.

NIV 英但8:15 While I, Daniel, was watching the vision and trying to understand it, there before me stood one who looked like a man.

和合本但8:16 我又听见乌莱河两岸中有人声呼叫说:“加百列啊,要使此人明白这异象。”

拼音版但8:16 Wǒ yòu tīngjian wū lái hé liǎng àn zhōng yǒu rén shēng hūjiào shuō, jiā bǎi liè a, yào shǐ cǐ rén míngbai zhè yìxiàng.

吕振中但8:16 我又听见乌莱河两岸之间有人的声音呼叫着说∶「加百列阿,要使这人明白所见的景象。」

新译本但8:16 我又听见从乌莱河两岸之间,有人的声音呼叫着说:“加百列啊!你要使这人明白这异象。”

现代译但8:16 我听见从乌莱河有声音呼喊:「加百列啊,向他解释他所看见的异象。」

当代译但8:16 我听见有人声从乌莱河两岸中发出来,说:“加百列,将这异象向但以理解释吧。”

思高本但8:16 同时我听见在乌来河中间有人的声音呼喊说:「加俾额尔!给这人解说这异象罢!」

文理本但8:16 亦闻乌莱河两岸之间、有人声呼曰、加百列欤、其使斯人知此异象、

修订本但8:16 我听见乌莱河中有人声呼叫说:"加百列啊,要使这人明白这异象。"

KJV 英但8:16 And I heard a man's voice between the banks of Ulai, which called, and said, Gabriel, make this man to understand the vision.

NIV 英但8:16 And I heard a man's voice from the Ulai calling, "Gabriel, tell this man the meaning of the vision."

和合本但8:17 他便来到我所站的地方。他一来,我就惊慌俯伏在地,他对我说:“人子啊,你要明白,因为这是关乎末后的异象。”

拼音版但8:17 Tā biàn lái dào wǒ suǒ zhàn de dìfang. tā yī lái, wǒ jiù jīnghuāng fǔfú zaì dì. tā duì wǒ shuō, Rénzǐ a, nǐ yào míngbai, yīnwei zhè shì guān hū mòhòu de yìxiàng.

吕振中但8:17 他便走近我所站的地方;他一来到,我就惊惶失措,脸伏于地。他对我说∶「人子阿,你要明白这异象是关于末了时期的。」

新译本但8:17 他就来到我所站的地方;他来到的时候,我就害怕,脸伏在地;他对我说:“人子啊,你要明白!这异象是关于末后的时期的。”

现代译但8:17 加百列走到我身边来;我很害怕,就俯伏在地上。他对我说:「必朽的人哪,你要了解这异象。这异象有关历史的终局。」

当代译但8:17 於是加百列便朝我这边走来,当他走近我身边的时候,我浑身发抖、站立不住,脸伏在地。他对我说:“但以理啊,你必须明白,异象中的事情都是在末后的日子才发生的。”

思高本但8:17 他便向我站立的地方走来;我见他来近,就害怕起来,俯伏在地;他对我说:「人子,你要明白!这异象是关於末世时期的。」

文理本但8:17 彼遂近我所立之处、既至、我则惧、面伏于地、彼谓我曰、人子欤、其知此异象、因关乎末期也、

修订本但8:17 他就来到我所站的地方。他一来,我就惊慌,脸伏于地。他对我说:"人子啊,你要明白,因为这是关乎末后时期的异象。"

KJV 英但8:17 So he came near where I stood: and when he came, I was afraid, and fell upon my face: but he said unto me, Understand, O son of man: for at the time of the end shall be the vision.

NIV 英但8:17 As he came near the place where I was standing, I was terrified and fell prostrate. "Son of man," he said to me, "understand that the vision concerns the time of the end."

和合本但8:18 他与我说话的时候,我面伏在地沉睡,他就摸我,扶我站起来,

拼音版但8:18 Tā yǔ wǒ shuōhuà de shíhou, wǒ miàn fú zaì dì chén shuì. tā jiù mó wǒ, fú wǒ zhàn qǐlai,

吕振中但8:18 他同我说话的时候,我昏昏沉睡、脸伏于地;他就摸我,扶我站起来。

新译本但8:18 他和我说话的时候,我沉睡了,脸伏在地;他抚摩我,使我两脚站起来。

现代译但8:18 他说话的时候,我俯伏在地上,失去了知觉。可是他扶我起来,

当代译但8:18 他和我说话的时候,我脸伏在地昏睡过去,他便拍醒我,扶我起来,

思高本但8:18 他与我说话时,我就昏迷过去了,脸伏於地上;他抚摸了我,使我起来,站在原处。

文理本但8:18 彼与我言时、我乃沉睡、面伏于地、彼抚我、使我起立、

修订本但8:18 他对我说话的时候,我正沉睡,脸伏于地。他就摸我,扶我站起来。

KJV 英但8:18 Now as he was speaking with me, I was in a deep sleep on my face toward the ground: but he touched me, and set me upright.

NIV 英但8:18 While he was speaking to me, I was in a deep sleep, with my face to the ground. Then he touched me and raised me to my feet.

和合本但8:19 说:“我要指示你恼怒临完必有的事,因为这是关乎末后的定期。

拼音版但8:19 Shuō, wǒ yào zhǐshì nǐ nǎonù lín wán bì yǒude shì, yīnwei zhè shì guān hū mòhòu de déng qī.

吕振中但8:19 他说∶「我要指示你知道上帝震怒之末期所必有的事,因为这是关于末了之定期的。

新译本但8:19 他说:“看哪!我要告诉你在 神忿怒审判的后期必要发生的事,因为这是有关那末后的定期的。

现代译但8:19 对我说:「我要指示你上帝的忿怒会有甚麽结果;这异象有关那终局的时间。

当代译但8:19 对我说:“我要告诉你末期的可怕事情。

思高本但8:19 他说:「看,我要把在盛怒末期将要发生的事告诉你,因为这事是关於末期的。

文理本但8:19 曰、我以震怒末期、所有之事示尔、盖此异象、乃关末日之定期也、

修订本但8:19 他说:"看哪,我要指示你恼怒结束的时候必成的事,因为这是关乎末后指定的时期。

KJV 英但8:19 And he said, Behold, I will make thee know what shall be in the last end of the indignation: for at the time appointed the end shall be.

NIV 英但8:19 He said: "I am going to tell you what will happen later in the time of wrath, because the vision concerns the appointed time of the end.

和合本但8:20 你所看见双角的公绵羊,就是玛代和波斯王。

拼音版但8:20 Nǐ suǒ kànjian shuāng jiǎo de gōng miányáng, jiù shì Mǎdaì hé Bōsī wáng.

吕振中但8:20 你所看见那有双角的公绵羊、就是玛代和波斯的王。

新译本但8:20 你所看见那有两个角的公绵羊,就是玛代和波斯王。

现代译但8:20 「你所看见那有两个角的公绵羊是指米底亚和波斯帝国。

当代译但8:20 你所见公绵羊的两角就是玛代和波斯的王。

思高本但8:20 你所见具有两角的公绵羊是玛待和波斯君王,

文理本但8:20 尔所见二角之牡绵羊、即玛代波斯二王、

修订本但8:20 你所看见那有双角的公绵羊就是玛代王和波斯王。

KJV 英但8:20 The ram which thou sawest having two horns are the kings of Media and Persia.

NIV 英但8:20 The two-horned ram that you saw represents the kings of Media and Persia.

和合本但8:21 那公山羊就是希腊王(“希腊”原文作“雅完”。下同),两眼当中的大角,就是头一王。

拼音版但8:21 Nà gōng shānyáng jiù shì xī là wáng ( xī là yuánwén zuò Yǎwán xià tóng ). liǎng yǎn dāngzhōng de dà jiǎo jiù shì tóu yī wáng.

吕振中但8:21 那多毛的公山羊就是希腊(原文∶雅完)王;那两眼之间的大角、就是头一个王。

新译本但8:21 那多毛的公山羊就是希腊王;那两眼之间的大角就是第一个王。

现代译但8:21 公山羊是指希腊帝国,它两眼之间那引人注目的角是指第一个王。

当代译但8:21 公山羊就是希腊,在它双眼当中的巨角代表希腊的第一个王,

思高本但8:21 多毛的公山羊是雅汪君王,它两眼之间高大的角是第一位君王,

文理本但8:21 牡山羊即希腊王、其两目间之巨角、乃其元王、

修订本但8:21 那公山羊就是希腊王;两眼当中的大角就是第一个王。

KJV 英但8:21 And the rough goat is the king of Grecia: and the great horn that is between his eyes is the first king.

NIV 英但8:21 The shaggy goat is the king of Greece, and the large horn between his eyes is the first king.

和合本但8:22 至于那折断了的角,在其根上又长出四角,这四角就是四国,必从这国里兴起来,只是权势都不及他。

拼音版但8:22 Zhìyú nà zhé duàn le de jiǎo, zaì jī gēn shang yòu zhǎng chū sì jiǎo, zhè sì jiǎo jiù shì sì guó, bì cóng zhè guó lǐ xīngqǐ lái, zhǐshì dōu bú jí tā.

吕振中但8:22 至于那折断了的角、在其根上又立起四个角来的∶这就是∶有四个国要从他国中立起来,只是没有他那样的权势(经文相同∶却不是出于他自己的权势)。

新译本但8:22 至于代替那折断了的角,在牠原来的地方长出来的四个角,就是四个要从他的国中兴起的王国,只是没有他的权势。

现代译但8:22 至於那角折断以后所长出来的四个角是指这帝国要分裂为四个王国,可是它们的力量比不上第一个帝国。

当代译但8:22 后来这巨角折断了,另有四个小角长出来,这表示希腊必分裂为四,他们各自为政,但都比不上第一个王那样强大。

思高本但8:22 代替被折断的脚而另生出的四只角,是指由他的民族中崛起的四个王国,但没有前一个那样强盛。

文理本但8:22 巨角断折、四角代出、即由其国、将有四国崛兴、惟权不及于彼、

修订本但8:22 至于角折断了,又从角的下面长出四只角,意思就是有四个国要从这国兴起,只是权势都不及它。

KJV 英但8:22 Now that being broken, whereas four stood up for it, four kingdoms shall stand up out of the nation, but not in his power.

NIV 英但8:22 The four horns that replaced the one that was broken off represent four kingdoms that will emerge from his nation but will not have the same power.

和合本但8:23 这四国末时,犯法的人罪恶满盈,必有一王兴起,面貌凶恶,能用双关的诈语。

拼音版但8:23 Zhè sì guó mò shí, fàn fǎ de rén zuìè mǎnyíng, bì yǒu yī wáng xīngqǐ, miànmào xiōngè, néng yòng shuāng guān de zhà yǔ.

吕振中但8:23 这四国执政的末期、罪恶(传统∶犯罪的人)贯满的时候、必有一个王立起来,鉄面无情,惯用双关诈语。

新译本但8:23 “在这四国的后期,犯罪的人恶贯满盈的时候,必有一个面貌凶恶的王兴起,他诡计多端。

现代译但8:23 「当这些国家恶贯满盈的时候,有一个凶恶、诡诈的王要出现。

当代译但8:23 在四王统治的末期,犯法的人罪恶滔天,终致灭亡。这时必有一残暴、说侮慢话、奸诈的王兴起。

思高本但8:23 在他们王国的末期,恶贯满盈之时,要兴起一位面貌凶恶,诡计多端的君王。

文理本但8:23 四国末期、悖逆之人、罪恶贯盈、有一王兴、其貌猛厉、能明秘奥、

修订本但8:23 这四国末期,恶贯满盈的时候,必有一王兴起,面貌凶恶,诡计多端。

KJV 英但8:23 And in the latter time of their kingdom, when the transgressors are come to the full, a king of fierce countenance, and understanding dark sentences, shall stand up.

NIV 英但8:23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ir reign, when rebels have become completely wicked, a stern-faced king, a master of intrigue, will arise.

和合本但8:24 他的权柄必大,却不是因自己的能力,他必行非常的毁灭。事情顺利,任意而行,又必毁灭有能力的和圣民。

拼音版但8:24 Tāde quánbǐng bì dà, què bù shì yīn zìjǐ de nénglì. tā bì xíng fēicháng de huǐmiè, shìqing shùnlì, rènyì ér xíng. yòu bì huǐmiè yǒu nénglì de hé shèng mín.

吕振中但8:24 他的权势必然强盛,却不是出于他自己的权势(经文相同∶只是没有他那样的权势)∶他必行极出奇的毁灭,顺利成功而行;他又必毁灭强盛者和圣者之民。

新译本但8:24 他的权势强大,却不是出于自己的能力;他必造成惊人的毁灭;他任意而行,凡事顺利;他必毁灭有强力的,又毁灭圣民。

现代译但8:24 他的势力越来越大,但不是靠自己的能力。他要造成空前的毁灭;他所做的必定成功。他要消灭强有力的人和上帝的子民。

当代译但8:24 他强大的国力,不是他以自己的力量争取得来。他肆意破坏,而且日渐兴盛,放肆横行,并且毁灭一切强敌和上帝的圣民。

思高本但8:24 他必势力强大,但那力量不是出於自己;他却有惊人的破坏力,他所行的无不成功,要摧毁强有力者和圣民,

文理本但8:24 将执大权、非由己力、彼必施行毁灭、异于寻常、随意而行、无不利达、毁灭有能者、爰及圣民、

修订本但8:24 他的权柄极大,却不是因自己的能力;他要施行惊人的毁灭,无往不利,任意而行,又要毁灭强有力的人和众圣民。

KJV 英但8:24 And his power shall be mighty, but not by his own power: and he shall destroy wonderfully, and shall prosper, and practise, and shall destroy the mighty and the holy people.

NIV 英但8:24 He will become very strong, but not by his own power. He will cause astounding devastation and will succeed in whatever he does. He will destroy the mighty men and the holy people.

和合本但8:25 他用权术成就手中的诡计,心里自高自大,在人坦然无备的时候,毁灭多人。又要站起来攻击万君之君,至终却非因人手而灭亡。

拼音版但8:25 Tā yòng quán shù chéngjiù shǒu zhōng de guǐjì, xīnli zì gāo zì dà, zaì rén tǎnrán wú beì de shíhou, huǐmiè duō rén. yòu yào zhàn qǐlai gōngjī wàn jūn zhī jūn, zhì zhōng què fēi yīn rén shǒu ér mièwáng.

吕振中但8:25 他用权术使手中的诡诈顺利进行;心里计画着扩大自己势力的事;当在安乐自得、坦然无备的时候、毁灭许多人;竟要站立起来攻击万君之君;至终却因非人之手而被破毁。

新译本但8:25 他运用诡计,行骗无往而不利;他心里狂妄自大;他必乘人不备的时候,毁灭许多人;他要起来攻击万君之君,最后却非因人的手被毁灭。

现代译但8:25 因为他狡猾,他的诡计节节成功。他骄傲自大,乘人不备突然出击,消灭许多人。他甚至要公然敌对万王之王,但是他终於会被超人的力量消灭。

当代译但8:25 他利用自己的机智达成欺骗的目的;他心高气傲,乘人没有防备便进行攻击歼灭。他甚至要攻击万君之君,然而,却必注定败亡。这并不是人击败他而是上帝要除灭他。

思高本但8:25 凭自己的机智必攻击圣民,靠自己的权术获得成功;他心中妄自尊大,趁人不备而毁灭许多人民,且起而攻击万君之君,但终於未经人手而自趋崩溃。

文理本但8:25 彼用权术、成其诡谲、中心自大、乘民安居、多行歼灭、且起而抗逆万君之君、然终必见折、非由人手、

修订本但8:25 他用权术使手中的诡计成功;他的心自高自大,趁人无备的时候毁灭多人。他又起来攻击万君之君,至终却非因人的手而遭毁灭。

KJV 英但8:25 And through his policy also he shall cause craft to prosper in his hand; and he shall magnify himself in his heart, and by peace shall destroy many: he shall also stand up against the Prince of princes; but he shall be broken without hand.

NIV 英但8:25 He will cause deceit to prosper, and he will consider himself superior. When they feel secure, he will destroy many and take his stand against the Prince of princes. Yet he will be destroyed, but not by human power.

和合本但8:26 所说二千三百日的异象是真的,但你要将这异象封住,因为关乎后来许多的日子。”

拼音版但8:26 Suǒ shuō èr qiā sān bǎi rì de yìxiàng shì zhēn de, dàn nǐ yào jiāng zhè yìxiàng fēng zhù, yīnwei guān hū hòulái xǔduō de rìzi.

吕振中但8:26 所说暮暮朝朝所见的景象乃是真的;但你要将这异象封住,因为那是关于将来许多年日的。」

新译本但8:26 关于所说二千三百个晚上和早晨的异象是真的,但你要把这异象封住,因为那是关于将来许多的年日的。”

现代译但8:26 有关晚祭和早祭的异象已经向你解释了。这异象一定实现;但你现在要保密,因为它是指遥远的将来说的。」

当代译但8:26 至於你在异象中所听见复兴之前要经过二千叁百日,这数目是千真万确的。你要将这异象隐藏,不可告诉别人,因为这些事是关乎将来的日子的。”

思高本但8:26 关於所说的昼夜数目的异象,是真实的,但你对这异象要保守秘密,因为是关於遥远日期的事而说的。」

文理本但8:26 所示尔昼夜日数之异象乃真、惟当封之、盖关乎多日之后也、

修订本但8:26 所说二千三百日的异象是真的,但你要将这异象封住,因为它关乎未来许多的日子。"

KJV 英但8:26 And the vision of the evening and the morning which was told is true: wherefore shut thou up the vision; for it shall be for many days.

NIV 英但8:26 "The vision of the evenings and mornings that has been given you is true, but seal up the vision, for it concerns the distant future."

和合本但8:27 于是,我但以理昏迷不醒,病了数日,然后起来办理王的事务。我因这异象惊奇,却无人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拼音版但8:27 Yúshì wǒ Dànyǐlǐ hūn mí bù xǐng, bìng le shǔ rì, ránhòu qǐlai bànlǐ wáng de shì wù. wǒ yīn zhè yìxiàng jīngqí, què wú rén néng míngbai qízhōng de yìsi.

吕振中但8:27 于是我但以理精疲力竭,病了几天,然后起来办理王的事务;我因所见的景象而惊骇,全不明白其中的意义。

新译本但8:27 我但以理精疲力竭,病了几天,后来我起来,办理王的事务,但我仍因这异象惊骇不已,不明白它的意思。

现代译但8:27 我—但以理心里烦闷,病了几天。以后我起来,回到工作岗位上,办理王指派给我的工作;但我被这异象烦扰,不明白其中的意义。

当代译但8:27 於是我昏迷不醒,病了几天。醒来之后照常替王办事,但我仍被这梦困扰着,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思高本但8:27 我达尼尔疲惫患病数日,然後 起来处理君王的政务。我对这异象仍惊奇不已,因我不能明白其中的意义。

文理本但8:27 我但以理昏迷、疾病数日、后乃起理王事、我骇诧此异象、无人明其意焉、

修订本但8:27 于是我-但以理昏倒,病了数日,然后起来办理王的事务。我因这异象惊骇不已,但还是不能了解。

KJV 英但8:27 And I Daniel fainted, and was sick certain days; afterward I rose up, and did the king's business; and I was astonished at the vision, but none understood it.

NIV 英但8:27 I, Daniel, was exhausted and lay ill for several days. Then I got up and went about the king's business. I was appalled by the vision; it was beyond understanding.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