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

2倘若我叫你们忧愁,除了我叫那忧愁的人以外,谁能叫我快乐呢?

3我曾把这事写给你们,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

4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地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地疼爱你们。

5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但叫我忧愁,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

6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

7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

8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

9为此我先前也写信给你们,要试验你们,看你们凡事顺从不顺从。

10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赦免的,

11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晓得他的诡计。

12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也给我开了门。

13那时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不安,便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

14感谢 神!常率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藉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15因为我们在 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

16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

17我们不像那许多人,为利混乱 神的道,乃是由于诚实、由于 神,在 神面前凭着基督讲道。

提要

1表明了他不能到他们那里去的缘由后,6他要求他们原谅并安慰那个被逐出教会的人,10正如他自己也因着那人真正的悔改赦免了他,12又说明为什么离开特罗亚前往马其顿,14以及上帝所赐予的在各地成功传福音的快乐。


林后2:1 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

【本会注释】

。在希腊语中不能清楚的分清“再”字是和名词“忧愁”还是动词“到”相连。第1节的后半部分直译为,“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没有忧愁”。如果“再”和“忧愁”相连,意思就是“我不愿访问你们使你们再次忧愁”。根据这种解释,保罗已经使哥林多教会有了一次忧愁的访问经历,就是徒18:1-18中记载的最初的访问。如果“再”和“到”相连,意思就是,“我不愿再次的访问成为你们的忧愁”。根据这个解释保罗的初次访问未曾使哥林多人忧愁。

支持先前已经有两次访问这一观点的,认为第二次访问就是使他们“忧愁”的那次访问,林后12:14;13:1常被引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然而,这一段的希腊文结构并不是结论性的(见该处注释)。如果认为先前只有一次访问的,那么就要注意到无论是路加还是保罗都没有提及或清楚的表明之前有第二次的访问。没有什么使他们忧愁的──就是这里所说的──关于徒18:1-8所记载的访问;而徒19:8,10;20:31则强烈表明在以弗所的事工没有中断过──而这是唯一有可能的机会──第二次访问哥林多。如果有这么一次访问,那么在《使徒行传》或《哥林多前后书》中至少都应该有简明而不含糊的记载,才会比较符合逻辑。林后1:19保罗说到他第一次访问哥林多,似乎他之前未曾去过。在林后1:15中他提及曾经“计划”的一次访问──但是似乎又推迟了──为了使他们“再得益处”。

在林后2:1-4中保罗继续1:15开始的话题,解释他没有直接从以弗所前往哥林多的决定。哥林多人可能曾想象过保罗是要寻求辖制他们(见林后1:24注释),而保罗却一直在为他们的罪恶和对他的冷漠哀伤。他唯一思想的就是每个哥林多人和哥林多教会的利益。

忧愁。希腊语lupe,“哀痛”,“痛苦”,“悲伤”。


林后2:2 倘若我叫你们忧愁,除了我叫那忧愁的人以外,谁能叫我快乐呢?

【本会注释】

叫……忧愁。希腊语lupeo,“使……忧愁”,“引起……伤心”。保罗为教会中猖獗的罪恶忧愁,而他前一封责备的信无疑使教会中那些虔诚的心灵伤心,同样也使其他人恼怒(参林后10:9,10)。在这种情况下,再次的访问无论对于他还是他们都是叫人忧愁的。所有关心的人都会因此忧伤。但是如果他的信首先能够达到他所预期要达到的结果,那么再次的访问对于彼此都是快乐的。


林后2:3 我曾把这事写给你们,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

【本会注释】

我……写给……。保罗这里可能指《哥林多前书》,尽管也可能指林前5:9中所提及的信。有些论据大意是说这里的上下文(林后2:3,4)和7:8-12中的上下文排除了是指《哥林多前书》的可能性,这种论据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见822页;林前3-6章)。

把这事写给你们。希腊语touto auto,可以翻译为“正是这事”,可是也可能指“正是这原因”。保罗以责备和训诫写了前一封书信,希望能发挥使他们改过自新的效果(见第2节注释)。

应该……快乐的。最令保罗快乐的就是看到众男女经历重生并在基督里成长。他的快乐依赖于他们健康的属灵状况。当他们软弱不前时,保罗是无法快乐的。福音执事的工作就是分赐喜乐而不是忧愁。基督渴望将他自己的喜乐在他门徒的内心和生活中得到反应(约17:13)。

你们众人。保罗相信那能给他带来快乐的,也必定能给他们带来快乐。


林后2:4 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的疼爱你们。

【本会注释】

痛苦。希腊语sunoche,“悲痛”,“苦闷”,直译为“紧缩在一起”,也就是紧张状态。是说内心受到极大的压力,因着这种压力而产生忧伤。

我……写信。见第3节注释。

多多地流泪。保罗曾严厉地责备教训他们,不是出于怒气而是出于忧伤。当基督渴望他的子民悔改时也流泪了(太23:37,38)。要得回那犯错的人,责备不可出于刺耳或傲慢的态度,却要带着极大的温柔和同情。在危险、迫害和死亡面前,保罗有无限的勇敢,但是当他不得不责备那些在基督里的弟兄时,却流泪了(见徒20:31;腓3:18)。

成功地处理犯罪的人,不是通过苦毒的谴责、嘲笑或挖苦讽刺达到的,也不是将他们的罪恶公之于众。这些尖利的武器所不能完成的,借着“多多地流泪”这充满感情的关爱就可以完成了。教会成员陷入罪恶之中的不幸景况,唤醒了每个真正跟随基督之人的难过痛苦。神圣的关心和基督般的爱心使教会团结在一起,并能阻止那些遵守纪律的人发生观点分歧。

福音的执事需要那些不遮掩罪恶或不为罪恶寻找借口的人,也需要那些在该责备罪恶时不会畏缩不前的人(参结9:4)。正是那些被基督之爱激励,敢于处理教会中罪恶之事的人才是福音的执事(林后5:14)。在特殊意义上讲,他们就是那些修补“破口”和重修“路径与人居住的”人(赛58:12;见来13:7,17)。放过罪恶从来都不是爱的示范。有时候爱必须要严厉。教会中的爱不是意味着对于那些顽固分子的同情和长期的容忍,这是要以教会的完整和其他成员的安全为代价的。认为爱总是要屈就,那就把爱等同于软弱,没有主动性,没有效力和士气。福音执事对于他子民的爱不只是带着温柔情感的感情,同时也意味着对他们属灵生命健康、快乐成长的持续关注,对他们的罪恶的忧伤,以及在驱散羊群之敌人面前所表现出的强有力的领导才干,和坚强不屈的勇气。保罗作为永远福音的执事,为了别人的得救已经准备好要经受任何可能的艰难,即使是牺牲他的性命。他的爱没有什么软弱或是娇气。无论是耶稣还是保罗都没有为爱注入多愁善感的病态之情。二者都不断展示了高贵的气度,及在战胜魔鬼时不凡的造诣和能力,无论魔鬼是以怎样的伪装来攻击教会。见太5:43,44注释。

知道……疼爱。保罗写信的目的不是要引起他们的忧愁,而是要表达那真诚的爱,这爱在使徒和他们所有人之间的关系中起着导向性作用(见林后5:14注释)。如果他们起初就能认识到他所说的都是出于爱,那么他们就能更得益处。


赦免犯过失的人

林后2:5 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但叫我忧愁,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

【本会注释】

叫人忧愁。保罗这里所指的是林前5:1中淫乱的人或是指那些反对他之人的头目,意见有所不同。两种见解所提出的理由都不能叫人折服。然而,因为这里没有特别的经文指那些反对之人的头目,就如那些指淫乱之人的经文,本注释假定保罗是指后者。在前书中表明这种道德的沦落已经成为哥林多教会最为严重的问题。由于公然的容忍这个罪犯和坚决不肯有效地处理这个问题,情形已经极度恶化了。这一段(林后2:5-11)显示教会目前已经遵着保罗的指示开除了那个犯罪的人。这种做法显然已经导致那人真诚的悔改了。保罗这里劝勉他们如何得回那人,让他重新回到教会。

保罗处理犯错误之人的方法为我们今天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当一个人不思悔改的时候保罗向他是坚定又严厉的,一旦他悔改了,保罗就极其温柔的对待他。保罗现在致力于减轻悔罪之人的内疚感和被定罪的重担,并使他重新得到弟兄姐妹的关爱。保罗从来没有提及犯罪之人的名字,只是小心的说“这样一个人”(第7节,译者注:英文译文such a one)。没有必要反复讲说一个人的罪,这样会伤害他。直到今天他的名字也只有上帝知道。这是基督徒处理类似问题时的精神和方法(见约8:10,11;见太18:1-35注释)。这和那些将犯罪之人的名字公之于众并以不必要的伤害和侮辱压倒他们的做法是多么的不同啊!只要有真心的悔改,就当将处理告一段落,不要再提及犯罪之事,而是全心全意地接受被饶恕的人。

不但叫我忧愁。保罗所采取的严厉措施中不带有任何个人的动机。他乃是对于所临到教会的痛苦和困惑感到忧愁。

有几分。这一节的后半部分可以更清晰的分解为,“但是一定程度上你们所有人──免得我[向那些悔改的犯罪之人]过于严历”。对保罗的进攻没有像对教会的进攻那么严重。

说得太重。希腊语epibareo,“将重担压于……”。现在问题已经解决了,保罗有意避免夸大犯罪之事而伤害犯罪的人。


林后2:6 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

【本会注释】

够了。教会已经达到了惩戒的目的;犯罪之人也已经悔改了,现在正是使他重树信心和恢复与弟兄之间关系的时候。基督教的惩戒是爱的工作,而不是施行报复。目的不是为了报仇,而是为了得回。务必持守上帝的命令,维持教会的秩序,但是无论在哪里,只要可能都要引导罪人悔改。对于那些潜在犯罪之人必须成为警告,而对于反复犯罪之人则要起到威慑的作用。

责罚。或作“处罚”,暗含着应受审判之意。

众人的。也就是大多数人。在这件事情中教会遵从保罗的建议,但是这一决定并不是没有异议的。在少数不同意的人中,毫无疑问包括那些倾向于在道德上放纵自己的人,犹太化派系的人,还有一些人怨恨保罗干预这件事的人,向他的权威挑战,或者反对这么严厉的惩罚。补救的管教方法──较比惩罚的管教方法──更需要耐心和谅解。在这件事情中,整个教会都负有责任(见林前12:20-27)。保罗本可以视那些少数持不同见解之人的反对为对他个人的攻击,以回应他们怀有恶意和报复之心的误解和批评,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林后2:7 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

【本会注释】

倒不如。一个外科医生打开一个切口并完成了他的目的,就要缝合伤口以使病人痊愈恢复健康。哥林多犯罪的人已被大多数教友开除出教会。但是现在他已经悔改了,而进一步的教训则成为报复和惩罚性的,有可能使其灰心而不能忠于新的心志。

安慰他。赦免是不够的。教会要接受一个回头的弟兄就像是上帝接纳一个悔改的罪人重得他的眷爱一样。所犯的罪要被赦免并忘却。以仁慈对待每一个真心悔改的人是教会的责任(见路15:7;弗4:32注释)。

沉沦。或作“覆没”,就像是溺水。常常以洪水比喻过分的悲伤或灾难(见诗69:1;124:2-5;赛8:7,8)。我们常说被悲伤压倒或被哀痛淹没。保罗真正的关心悔改者的心灵。教会中务必没有继续弃绝或轻视犯罪之人的迹象,否则他必悲伤过度以致被赶回罪恶之中。


林后2:8 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

【本会注释】

显出坚定不移的……。希腊语kuroo,“认可”,“确认”,“重申”(参加3:15)。这是一个法律的术语用于协议的确认。这里是指教会通过宣布或投票以认可或确认(见太18:18注释)。教会当以一个共同的团体行动,废止先前的举动,恢复犯罪悔改之人在教会中的会籍。在教会方面,已经以正式的行动执行了惩戒,那么恢复会籍也当公开化,合法化。这样在以后就不会产生有关他恢复会籍的有效性的疑问。


林后2:9 为此我先前也写信给你们,要试验你们,看你们凡事顺从不顺从。

【本会注释】

……写信……。见第3节注释。

试验。保罗在前封书信中指教他们有关对犯罪之人的处理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要试验他们的顺服与忠诚。到现在事情证明他们是忠实的。他们如实的处理了教会中的罪恶,达到了试验的要求。然而,这个试验更多是顺服基督的权威而不是顺服保罗的权威。他们以保罗为使徒来服从他,就是耶稣基督的直接代表,主指着这些代表说:“听从你们的,就是听从我”(路10:16)。


林后2:10 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赦免的;

【本会注释】

你们赦免谁。因为哥林多教会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他们忠于原则,现在保罗就在所提出的信任投票上和他们联合一致。他充分认识到,在基督的带领下教会处理其自己的问题时的权威,(见太16:19;18:17,18;约20:23)。基督已经将权柄授予作为一个整体的教会,就像是在圣灵的直接引导和带领下。

不同的学者都注意到,这是新约圣经中记载的唯一特殊的例子,论到教会行使保留或赦免罪恶的权威,而且在这里运用这一权柄的是保罗而不是彼得。这权柄是基督给全体使徒的,作为基督教会的代表(见约20:23)。

在基督面前。没有任何根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使徒或教会有权柄免除人在上帝面前对罪恶应付的责任。除了上帝没有人能这样做(见可2:7-11)。如果人真心悔改了,上帝根据他的应许就已经赦免他了(耶31:34;约一1:9)。保罗投票赦免只是承认上帝已经赦免他了(见太16:19注释)。上帝已授权他在地上的代表确告每一个悔改之人必蒙上天的赦免。


林后2:11 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晓得他的诡计。

【本会注释】

免得撒但。保罗曾指教哥林多人将犯罪的人“交给撒但”(林前5:4,5),为着他最终的得救。但是如果教会不能赦免并得回悔改的罪人,撒但就仍然要占上风。撒但不只是在诱使人犯罪上得势,还使我们不能得回那悔改的人。

诡计。或作“设计”。撒但不断寻找机会伤害、毁灭人的心灵。他的诡计就是对准教会及那些渴望跟随基督的人进行攻击。他时常能成功的阻止各人完善美好的计划和努力,甚至是教会的计划和努力。蒙救赎之人迷路了,心灵就会受苦害,或趋于绝望,并引发伤害教会的愤怒和分裂。

撒但的计划在那些轻率又被误导的信徒身上实现,就是以完美为借口的尖酸刻薄,批评挑剔的精神,而对人类命运的漠不关心;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倒不行那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公义,怜悯和信实(太23:23)。因此上帝的形象就被丑化歪曲,他的动机被侮辱,因而教会的形象严重受到破坏。

基督徒不只是简单地对付一个在判断和行为方面出了某种错误的犯罪的弟兄(见太4:1注释),而是对付一个有位格的仇敌。那在旷野试探我们主的正是一个有位格的仇敌(太4:1-11)。保罗曾受“撒但的差役”的攻击(林后12:7),保罗从自身经历中认识了他必要面对的那种仇敌。他认出了魔鬼的面孔。他精深的属灵洞察力揭穿了撒但的伪装,借着上帝的话语,圣灵的宝剑,他战胜了恶者(弗6:16,17;约一2:14)。“要穿戴上帝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弗6:11),遵从这样的劝勉我们就能战胜我们的敌人。比较《善》第三十一章。


保罗的忧愁和安慰

林后2:12 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也给我开了门。

【本会注释】

到了特罗亚。12,13节显露出保罗对哥林多信徒深厚的个人感情,及对他们切身利益的一如既往的关注。显然,他曾派提多前往哥林多做和睦的工作,并获得有关教会情况的详尽报告,以及他们如何对待他那封责备的信(参《述》第三十一章)。似乎他们曾一致决定到特罗亚会面,但是很显然,提多由于受阻没能如期赴约。当保罗想象着他对哥林多教会最坏的担忧已成现实时,他几乎被忧虑压倒了。这个思想的束缚使得他不能在特罗亚很好的工作。有关特罗亚城市及保罗从前在那里的访问见徒16:8-11注释。在保罗从哥林多返回,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再次访问了特罗亚(徒20:6-12),第一次在罗马被囚获释后也访问了特罗亚(见提后4:13注释)。

基督的福音。就是从基督而得的福音。保罗离开以弗所后,紧接着打算付出一定时间在特罗亚传讲福音。

。显然,保罗在特罗亚的传讲已经有所回应。门的比喻代表机会,在林前16:9也出现过(见启3:8注释)。上帝神圣的眷顾为保罗开了很多扇门,包括从死里逃脱的门(见林后1:8-11)。无论在光明中、黑暗中,还是阳光普照、风雨肆虐,保罗都能看到上帝的手。甚至他能够看到上帝的手将他“肉体”中的“刺”转变成好的意图(参林后12:7)。因着上帝的眷顾,基督徒在他的道路上必要警觉──警醒守候,耐心等待,敏捷服从并感恩喜乐。


林后2:13 那时,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不安,便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

【本会注释】

不安。保罗的忧虑直到他在马其顿遇到提多后才有所解除。他的忧虑如此深重以致他不能停留在特罗亚传讲,尽管那里的前景很是光明。这就是保罗对他信徒的强烈的个人感情之明证。没有其他有关保罗转离一个“开了门”的地方的记载。并不是大多数成功为上帝做工的工人都会受深厚情绪的搅扰以致他一段时间内不能继续他的工作的。基督的工作在哥林多所遇到的危机使得保罗内心不安,致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做其他工作。

往马其顿去。马其顿在前往哥林多的路上,保罗希望在那里比在特罗亚能够尽早会见提多。


林后2:14 感谢上帝!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藉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本会注释】

感谢上帝。当保罗在马其顿遇见提多时,那无法抑制的忧虑即刻转为无限的快乐。在这里保罗开始长篇展示他自己生活中所表率的福音事工,及其所彰显的属灵的能力和他的动机。这是直到林后7:4这一段的主题。对于基督的一个真正的使者如此真诚热烈的内心经历的刻画,在圣经中的其他章节是找不到的(见林后5:20)。

率领……夸胜。希腊语thriambeuo,“凯旋”,也就是庆祝胜利或率领一个凯旋的队伍,在西2:15保罗用这个动词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在纸莎草文献中也总是这样使用。这里可以翻译为“率领……夸胜”。夸胜的并不是保罗和他的同工们,反之,他们作为主耶稣基督的俘掳在走遍世界传讲福音,效法主基督战胜黑暗权势榜样生活时,却是在凯旋队伍中被主耶稣基督率领着的(西2:15)。

Thriambeuo与thriambos相关,是在庆祝伟大的军事胜利时所唱的赞歌。著名的“罗马凯旋”是罗马参议院授予成功的将军的,为庆祝一些杰出的军事胜利或战役。凯旋而归的将军在帝王都市的城门口受到政府官员的欢迎,夸胜的队伍就在这里起行。首先来到的是现任参议员,在他们前面的是为数众多的长官。在现任参议员之后来的是号兵,宣告得胜者入场。然后出现的是一长串满载着战利品的马车。高价、稀有或是极美之物尽都展现供人观看。同时也有白色的公牛母牛献为祭牲。持香者到处挥舞手中的香,空气中香气弥漫。从俘虏地掳掠的狮子、老虎、大象及其他珍禽异兽也会出现在庆祝现场。在这些后面出现的是被俘获的国王、王子或将军,及大量带着手铐脚镣的下级俘虏。然后就是伟大的征服者自己,站立在辉煌的双轮战车上。他的头上带着桂冠或是金冠冕。一手拿着象征胜利的桂树枝,一手拿着他的权杖。在他后面的就是众多跟随他打仗的──官员、马兵、步兵──每个人都手持饰以桂树大枝的矛。庆祝队伍在拥挤的街头游行,沿着神圣之路,经过凯旋门到达卡匹托尔山(见《保罗在罗马》,Paul at Rome)。游行队伍在那里停下,有些俘虏被残忍的处死,有些被扔进监狱等待在罗马大圆形剧场执行死刑,或被释放。作为祭牲的动物献给罗马诸神,庆祝胜利的宴会就开始了。

保罗想象着基督就是那伟大的征服者,率领得胜的队伍凯旋而归。保罗、他的同工以及所有他们为基督赢回的人都在上帝的胜利大军之中。保罗没有说自己是上帝军队得胜的指挥官,却将荣耀都归于上帝。因为保罗也作为神圣恩典的战利品在凯旋队伍之中,这与保罗一贯的态度和感受是相一致的(见林前4:9,10;林后4:10;11:23;西1:24)。这里他强调了上帝成功的使用他作为福音布道者。上帝正率领他和他的同工胜利前进。福音在各处都获得了像在哥林多所获得的那样的胜利和成功。所有真正的基督徒都是上帝的仆人(见罗6:16),是救赎主与罪恶成功作战的战利品。看到保罗如何作为一个被俘获者捆锁在基督的战车上,就可以明白基督能为堕落之人所做的。上帝一直带领他在世上出入,作为他得胜之能力和无以匹敌之恩典的典范。最盛大的得胜就是借着基督的能力战胜罪恶。征服道德和灵性敌人的胜利远比在战场上战胜敌军重大辉煌(参箴16:32)。

香气。是指持香者在队伍经过的路途中所散发出的香气。路边的祭坛所发的香气袅袅上升,香炉和殿宇中的香气随风飘荡。整座城市都弥漫着祭牲的烟云,和鲜花与薰香的芳香。保罗想象自己就是基督所率领的凯旋队伍中的持香者。

认识。在希腊语中这个词和“香气”一词是并列的。因此认识基督就是保罗所说的香气。借着保罗及其同工的服务,借着在信徒生活中所显扬的基督的义,这种属灵的香气就显扬在各处,在哥林多教会,事实上也遍及亚该亚。

在各处。也就是指保罗所到之处。基督钉十字架后不到35年,福音就已经广泛传遍了地中海世界(见徒19:10,26,27;罗1:8;15:18,19)。


林后2:15 因为我们在上帝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

【本会注释】

馨香之气。Euōdia来自“美好”和“气味”两个单词。Euōdia运用于上帝所悦纳的人或物(见弗5:2;腓4:18)。在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中用于指会幕中的香气(见出29:18;利1:9;2:2等)。

保罗仍然在思想罗马凯旋队伍所经过的街头上弥漫的香气中,但是比喻有了轻微的改变。林后2:14中的香气代表对上帝的认识,借着人间的代表传播。15节中保罗和他的同工就构成了基督之香气。基督是首要的媒介,从上头来的对上帝的认识借他得以传播;保罗和他的同工是次要的媒介。他们与基督结为一体,就是那住在他们中间(加2:20)并借着他们将属灵的香气显扬的那一位。

得救的。直译为“被拯救的”。那些被拯救的人是被基督的恩典所拯救;那些灭亡的人要为自己的心灵失丧负责。

回到罗马凯旋队伍的比喻。在游行队伍中有些人是去往他们执行死刑的路上,其他人是要获释的或庆祝胜利的。在他们前行的路上,这两类人都闻到了香气。对于一类人想起的是死亡,而对于另一类人则是生命。福音也是这样。对于那些接受的人,就成为美好将来的保证,对于拒绝的人,就成为死亡的警告。将福音传讲与人并不是叫他仍旧停留在找到他时的那个境况中。乃是将他引向永生,或叫他刚硬以致弃绝生命(见16节注释)。或是顺从、或是悖逆,或是排斥、或是和谐;福音并不改变,“在得救的人”总是“上帝的大能”(罗1:16),但是对于拒绝的人就因此定罪(见太7:21-27;可16:16;约3:17-21注释)。对于那些拒绝的人,那来到世上要成为人生命中的房角石的基督就变成了“绊脚的石头”(彼前2:8)。


林后2:16 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

【本会注释】

在这等人。基督对于那拒绝或接受的人就是死或生。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只有他是生命的源泉。一旦面对实际上在基督里的真理,没有人能够逃脱不做选择。关于福音的这种定意拯救的果效和反面定罪的果效之间的比较,在新约圣经中常常提到(见约3:19;15:22;林前1:18,23,24)。对于种在好土上的树木,太阳是给予生命;但是对于被拔起丢在地表面的树,就是使其腐烂毁坏。阳光使蜡融化,却使泥土坚硬。区别在于物质本身。人类的心田也是如此,有些是温和的,有些却是刚硬的,取决与他们个人对福音的反应。

谁能当得起呢。这个问题是带有修辞色彩的。保罗感受到所交付与他的拯救人类之工作责任的严肃性。这种责任感对于保罗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是这种责任感使他如此关心哥林多事态的境况(见13节注释)。这种关爱源于对这个任务重要性及灵魂价值的深刻认识。那真正相信上帝话语之真实性的福音传道人,尤其是那些从事末日将近之工作的人,对于失丧之男女不可能无动于衷。

福音的传道人要对他如何生活,对他所传讲的及他忠实宣讲的信息负责。做上帝使者的责任远超过任何其他职业。只有基督使者的生活成为他所传讲之信息的典范,只有他与他所代表的那位保持不断的联系,他才能不负众望成为“当得起这事”的人。


林后2:17 我们不象那许多人,为利混乱上帝的道;乃是由于诚实,由于上帝,在上帝面前凭着基督讲道。

【本会注释】

许多人。直译为“多数人,”就是那些反对保罗的人。显然,哥林多教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得出这样的结论:“多数人”是不会错的。对于他们唯一重要的问题是,哪一方占上风?

混乱……。直译为“零售商”,“小贩”,“贩卖者”,“精明的经销商”。因此这个词常被翻译为带有贬义色彩的词。常被用在这些方面,例如,卖葡萄酒的小贩,或葡萄酒经销商,他们常常在酒中掺入水或其他劣质混合物,以谋取更多利润。也常被用于知识分子。柏拉图用它指哲学家们,他们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在真正的哲学中掺杂劣质思想的那些人。

保罗现在讲说那些在上帝的道中掺与水分或施行欺骗的人。哥林多那“许多人”就像是不诚实的客栈老板或贩卖酒水的人,以人的理论和传统混乱所传讲的福音。根据启17:2,背道的教会使地上的居民喝淫乱的酒,也就是指掺杂了的酒,错误的教义。假师傅们满足于赝品,廉价的替代品,用表面的服从,并企图通过立功之法成义。他们为个人的利益出售上帝的道,买方只需付出很少的个人牺牲。这种叫卖信仰者的方法和教训在圣经中常有提及(赛50:11;林后10:12,13;11:13-15;提后4:3;彼后2:1-18)。

当一个人将上帝的道作为谋生的主要手段时,当他削弱上帝道的良善或严肃性时,当他减弱了作为基督徒的崇高要求时,或者当他传讲他自己,他的聪明或他自身的学识时,他就是混乱上帝之道的人。这样,他就使这道为他出力,而不是他为这道出力。

诚实。成功的福音传道人晓得是上帝差派了他,也晓得上帝看得见他,晓得基督的灵在他里面。真正的传道者没有自己的个人追求,没有一切的奸诈和伪善,没有一切肮脏的动机,也没有对名望声誉的渴求。他必以基督为中心,传扬上帝的道。

一、卷名

写于大约公元3世纪,现存最古的抄本中就有“哥林多后书”这一简短的卷名。“保罗达哥林多人后书”这一较长的卷名是以后才有的。至于这封信是不是致哥林多教会的第二封信,为什么用“后书”这样的称呼,见下文“历史背景”项。原来的书信显然没有卷名。


二、作者

内证和外证都证明保罗是书信的作者。外证可以追溯到使徒以后的那个时代。早期教父常引用和提到这封书信,这充分证明了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距这封书信写作约35年以后(公元95年),罗马的克莱门特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中谈到了保罗所述及的同样状况(克莱门特致哥林多前书46章)。哥林多教会显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许多老的问题依然存在。士每拿主教波利卡普于公元155年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信中,引用了林后8:21(6章)。里昂的主教伊里奈乌于公元180年写的文章《反异端论》中,引用和注释了林后12:2-4保罗关于到第三层天中的欢乐。亚历山大的克莱门特(公元200年)引用《哥林多后书》不少于20次(《杂记》卷一1.2章,卷二19:20章等)。所谓拉丁神学之父,迦太基的德尔图良曾经多次引用《哥林多后书》(《驳马西昂》5:11,12;《论肉身复活》40,43,44章;Scorpiace 13章)。

内证准确无误地指证保罗为作者。书信的文体符合保罗的风格。书信多次提到保罗自己,提到他在哥林多的经历和他致哥林多的前一封信。许多圣经学者认为这封书信最清楚,最完整地表现了保罗的气质,个性和风格。记在这封书信中的经验非常自然而真实。


三、历史背景

保罗至少去过哥林多三次,写了三封,也许是四封信。第一次访问哥林多是在他的第二次传道行程中,约于公元51年(徒18:11),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半,建立和组织了教会。以后他经常派代表继续与哥林多教会保持联系(林后12:17)。在林前5:9中提到了他写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一封信。这封信据说已失传。他第三次外出传道时在以弗所工作了两年多快要结束时,写了这封哥林多前书(16:8)。

一般认为,哥林多前书和后书相隔几个星期。前书发自以弗所,后书发自马其顿。保罗原想留在以弗所待到五旬节,再经马其顿前往哥林多(徒19:21)。可是他比原来的打算早一些离开以弗所。这大部分是因为群众的暴乱差点要了他的命(徒19:24-41)。他在以弗所时所遭遇的迫害使他负担极重。他称反对真理的人为“野兽”(林前15:32),说自己“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没有了”(林后1:8)。保罗就是在这种状况下离开以弗所前往马其顿的。

他来到了特罗亚,以便从这个港口出发前往马其顿。他在特罗亚等候提多回来,以便了解哥林多教会对他前一封信的反应。可是提多没有在他预计的时间里回来。保罗心情焦虑,挂念着哥林多教会,以致无法利用敞开的门户在特罗亚传福音(林后2:13)。他赶往马其顿,在腓立比遇见提多,听到了提多带来的的关于哥林多教会的好消息,便放了心,满心高兴。

有人认为保罗曾回到哥林多作第二次的访问。他谈到了前一次令人失望的访问(见林后2:1;林后12:14;1林后3:1,2)。也许是这一次访问进一步了解了哥林多令人难受的消息以后,他写了一封责备和规劝的信(《哥林多前书》),并派提多去为他计划中的下一次访问作准备(林后8:6;林后13:1,2;参《使徒行述》301页)。

在林后2:4中保罗提到写前一封信时“心里难过痛苦”,结果使哥林多信徒“忧愁”(林后7:8)。许多学者认为保罗在这些章节和其他章节所提到的不大可能指《哥林多前书》,因为他们主张上述说法与《哥林多前书》的精神和风格不符。于是他们说在新约的两封致哥林多书信之间一定还有一封信。从这点出发,一些人认为该信已失传,另一些人认为这就是《哥林多后书》10-13章。双方都提出了似乎有理的理由,可是都缺乏客观的证据。本注释认为《哥林多后书》所提到的正是《哥林多前书》(参《使徒行述》324页)。据林后2:13;林后7:5;林后8:1;林后9:2,4,显然保罗是在马其顿写了这第二封书信,时间大约在公元57年。

保罗的书信和访问至少暂时达到了目的。根据罗16:23,保罗得到了该教会一位主要成员的热情接待。在《加拉太书》和《罗马书》中进一步证实了哥林多教会所发生的变化。这两封信是他在哥林多期间写的,透露出他在特罗亚时哥林多的教会曾严重影响他的热心,现在却已从不安,忧虑和焦急中恢复过来(林后2:13;参林后7:6,13,14)。此外,哥林多教会为耶路撒冷圣徒的募捐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结论(罗15:26)。

保罗写了《哥林多后书》,又访问了哥林多以后,关于哥林多教会,我们只有零星的资料。然而,公元95年左右罗马的克莱门特写给哥林多的一封信,透露出至少有一部分旧恶习又死灰复燃了。克莱门特确实赞扬了该教会在许多方面值得效仿的行为,可他也责备了它结党纷争的精神。这是我们手头有关使徒时代哥林多教会最后一点资料。


四、主题

提多从哥林多带来鼓舞人心的消息,促使保罗写这封信。信的前面部分讲到哥林多教会如何接受他的前一封信,回顾了上一次所讨论的若干问题。遵照保罗的指示,教会已经开除了乱伦的人(林前5:1-5;参林后2:6)。现在他指示如何得回犯错的人。

信中强调了马其顿和希腊各教会为穷人募集的捐款。保罗很关心这个计划,因它会使外邦和犹太的基督徒团结在一起。外邦的信徒通过这个计划会看到犹太基督徒为把福音传给他们而作出的牺牲,而犹太信徒也会看到,这些奉献无声而有力的见证了弟兄相爱的精神。然而哥林多教会在这件募捐的工作上疏忽了,远远落后于马其顿的各教会,也许是因为专注于份争和不良行为的结果。在这封信保罗发出最后的呼吁,要求他们立即行动起来。

哥林多教会的大部分信徒,似乎都接受了保罗和他同工的劝告。他们伸开双臂接待了提多。这个教会几乎从开始就分了派。一些人拥护一位领袖,一些人拥护另一位领袖。由这种分派而造成的麻烦已经减轻了,可是,类似于加拉太所存在的那一派主张犹太化的人似乎仍在公开而恶毒地反对。他们的目的就是推翻保罗的工作、权威和使徒的身分。反对派指控保罗反复无常,没有如约前来哥林多。他们说他缺乏使徒的权威。他们说他是胆小鬼,企图在远方用书信来控制教会。他们说他不敢亲自前来。

《哥林多后书》的前九章主要是感谢和称赞,后四章则比较严肃地替自己辩护。有人说前几章是写给接受保罗规劝和责备的多数人,后几章是写给那些反对他在教会中恢复和睦精神的少数人。保罗千方百计地证实自己的权威,为自己在他们中间的做法辩解。为了证实自己的使徒身份,他谈到了自己从主所领受的启示和异象,他为主耶稣所受无比的苦楚,以及盖在他工作成果上上帝悦纳的印章。保罗在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中讲到某些假使徒,也许就是教会中的少数成员时所用言辞之厉,至今仍有其影响力,这是在他给其他教会的书信中所没有的。

这封信的内容与《哥林多前书》大不一样。前书较为客观和实际。后书则较主观带有个人风格。前书的语气镇定而谨慎,后书则反映了保罗急于盼待哥林多的消息,提多来到后给他带来的宽慰和欢乐,以及他有效地处理教会中问题的坚定宗旨。前书反映了哥林多教会的情况,后书表现了使徒对教会的热情。虽然后书的主要目的不是谈论教义,象《罗马书》和《加拉太书》那样,但它仍阐明了一些重要的教会真理。


五、纲要

(一)序言 林后1:1-11

1、问候 林后1:1,2

2、苦难中的感恩 林后1:3-11

(二)与哥林多教会近来的关系 林后1:12-7:16

1、解释改变行程的原因 林后1:12-2:4

2、劝勉把犯错的人挽回归主 林后2:5-11

3、焦急地盼待哥林多的消息,得到消息后的快乐 林后2:12-17

4、使徒的证书 林后3:1-18

1)保罗作为真使徒的证书 林后3:1-6

2)使徒任务的光荣 林后3:7-18

5、使徒在传道工作中得到上帝大能的支持 林后4:1-5:6

1)忍耐的力量:上帝恩典的明证 林后4:1-18

2)永恒的生死观 林后5:1-10

6、调解的使命 林后5:11-6:10

1)使徒作为基督的使者 林后5:11-21

2)自律对于使徒的重要性 林后6:1-10

7、劝哥林多人与作恶的人分开 林后6:11-7:1

8、保罗因哥林多人的热情反应而高兴 林后7:2-16

(三)为犹大贪困的基督徒募捐 林后8:1-9:15

1、慷慨的典范──马其顿教会 林后8:1-6

2、耶稣基督的榜样 林后8:7-15

3、推荐提多在哥林多收捐款 林后8:16-24

4、呼吁哥林多人尽自己的本分 林后9:1-15

1)呼吁完成捐款的任务 林后9:1-5

2)呼吁慷慨奉献 林后9:6-15

(四)保罗对自己使徒身份的辩护,对未悔改之人的呼吁 林后10:1-13:10

1、对那些贬低保罗使徒身份之人的答复 林后10:1-12

2、哥林多属于他的工作范围 林后10:13-18

3、真假使徒的识别标志 林后11:1-12:18

1)假使徒的狡猾 林后11:1-6

2)保罗不靠哥林多人供养 林后11:7-15

3)他所遭遇的危险和贪困 林后11:16-33

4)保罗领受上帝的启示 林后12:4-5

5)保罗因“肉中的刺”之自卑 林后12:6-10

6)保罗没有让信徒花销而使自己得利 林后12:11-18

4、对于未悔改之人的最后呼吁 林后12:19-13:10

(五)结语 林后13:11-14

和合本林后2:1 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

拼音版林后2:1 Wǒ zìjǐ déng le zhǔyì, zaì dào nǐmen nàli qù, bìxū dàjiā méiyǒu yōuchóu.

吕振中林后2:1 但是为了我自己呢、我已经决定、不要再让你们忧愁而到你们那里去。

新译本林后2:1 我自己决定了,到你们那里去的时候,不再是忧愁的。

现代译林后2:1 因此,我抱定决心,在下次访问你们的时候不再使你们忧愁。

当代译林后2:1 我已经决定了,要是再到你们那里,必须大家没有忧愁。

思高本林后2:1 所以我拿定了主意,不再带忧苦到你们那里去,

文理本林后2:1 我意已决、不复以忧就尔、

修订本林后2:1 我自己定了主意,下次不再带着悲伤到你们那里去。

KJV 英林后2:1 But I determined this with myself, that I would not come again to you in heaviness.

NIV 英林后2:1 So I made up my mind that I would not make another painful visit to you.

和合本林后2:2 倘若我叫你们忧愁,除了我叫那忧愁的人以外,谁能叫我快乐呢。

拼音版林后2:2 Tǎngruò wǒ jiào nǐmen yōuchóu, chúle wǒ jiào nà yōuchóu de rén yǐwaì, shuí néng jiào wǒ kuaìlè ne.

吕振中林后2:2 因为我若让你们忧愁,谁能使我快乐呢?不是那因我而成为忧愁的你们是谁呢?

新译本林后2:2 如果我使你们忧愁,除了那因我而忧愁的人以外,谁能使我快乐呢?

现代译林后2:2 如果我使你们忧愁,有谁能够使我快乐呢?只有因我而引起忧愁的你们能使我快乐。

当代译林后2:2 若我令你们这群惟一能使我快乐的人难过,还有谁能令我快乐呢?

思高本林后2:2 因为如果我使你们忧苦,那麽,除了那由我而受忧苦的人外,又有谁可使我欢乐呢?

文理本林后2:2 我若令尔忧、则我所令忧者而外、孰令我乐乎、

修订本林后2:2 我若使你们悲伤,除了因我而使他悲伤的那人以外,谁能使我喜乐呢?

KJV 英林后2:2 For if I make you sorry, who is he then that maketh me glad, but the same which is made sorry by me?

NIV 英林后2:2 For if I grieve you, who is left to make me glad but you whom I have grieved?

和合本林后2:3 我曾把这事写给你们,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

拼音版林后2:3 Wǒ céng bǎ zhè shì xie gei nǐmen, kǒngpà wǒ dào de shíhou, yīnggāi jiào wǒ kuaìlè de nàxiē rén, fǎn dào jiào wǒ yōuchóu. wǒ ye shēnxìn, nǐmen zhòngrén dōu yǐ wǒde kuaìlè wéi zìjǐ de kuaìlè.

吕振中林后2:3 而我所写的正是要避免我来到时、该叫我喜欢的人反而让我忧愁;我深信你们众人,我准知道我的喜乐就是你们自己的喜乐。

新译本林后2:3 我写了这样的信,免得我来的时候,应该使我快乐的人反而使我忧愁;我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喜乐为你们的喜乐。

现代译林后2:3 所以,我写了那封信给你们,为要避免我到你们那里去的时候,那些应该使我快乐的人反而使我忧愁。我也确信,我的喜乐就是你们大家的喜乐。

当代译林后2:3 为此,我曾经写信给你们,让你们好好预备等着我来,免得那个本该令我快乐的人,到时反而增添我的愁苦。我也深信你们会以我的快乐为你们的快乐的。

思高本林后2:3 为此我写了那样的信,正是为避免我来到的时候,那本该叫我喜乐的,反而叫我忧苦,因为我相信你们众人都我的喜乐为你们众人的喜乐。

文理本林后2:3 昔特书此、恐我来时、当使我乐者、反令我忧、盖我深信尔众以我之乐为乐也、

修订本林后2:3 我曾把这事写给你们,免得我到的时候,那该令我喜乐的人反倒令我悲伤。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喜乐为自己的喜乐。

KJV 英林后2:3 And I wrote this same unto you, lest, when I came, I should have sorrow from them of whom I ought to rejoice; having confidence in you all, that my joy is the joy of you all.

NIV 英林后2:3 I wrote as I did so that when I came I should not be distressed by those who ought to make me rejoice. I had confidence in all of you, that you would all share my joy.

和合本林后2:4 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的疼爱你们。

拼音版林后2:4 Wǒ xiānqián xīnli nánguò tòngkǔ, duō duō de liú leì, xie xìn gei nǐmen. bú shì jiào nǐmen yōuchóu, nǎi shì jiào nǐmen zhīdào wǒ géwaì de téngaì nǐmen.

吕振中林后2:4 我因了大苦难和心里的困苦、流许多眼泪地写信给你们,不是要让你们忧愁,乃是要叫你们知道我是怎样格外地疼爱你们。

新译本林后2:4 我从前心里痛苦难过,流着眼泪写信给你们,并不是要使你们忧愁,而是要你们知道我是多么爱你们。

现代译林后2:4 我在忧伤痛苦中流着许多眼泪给你们写信,不是要使你们忧愁,而是要你们都知道我多麽爱你们!

当代译林后2:4 我写前一封信给你们的时候,难过得肝肠寸断,涕泪交流!不过,我并非尖酸苛刻,故意使你们难受,而是想你们也明白我是多麽地疼爱你们,这正是爱之深,责之切!

思高本林后2:4 我在万般的痛心忧苦中,流着许多泪给你们写了信,并不是为叫你们忧苦,而是为叫你们认清我对你们所有的爱,多麽卓绝。

文理本林后2:4 昔我哀痛迫切、不胜涕泣、以书遗尔、非令尔忧、乃使尔知我爱尔甚也、○

修订本林后2:4 我先前忧心忡忡、眼泪汪汪地给你们写了信,并非要使你们悲伤,而是要你们知道我格外疼爱你们。

KJV 英林后2:4 For out of much affliction and anguish of heart I wrote unto you with many tears; not that ye should be grieved, but that ye might know the love which I have more abundantly unto you.

NIV 英林后2:4 For I wrote you out of great distress and anguish of heart and with many tears, not to grieve you but to let you know the depth of my love for you.

和合本林后2:5 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但叫我忧愁,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

拼音版林后2:5 Ruò yǒu jiào rén yōuchóu de, tā búdàn jiào wǒ yōuchóu, ye shì jiào nǐmen zhòngrén yǒu jǐ fēn yōuchóu, wǒ shuō jǐ fēn, kǒngpà shuō dé taì zhòng.

吕振中林后2:5 但若有让人忧愁的,他不单让我忧愁,也让你们众人、至少一部分人忧愁,免得我说的太重。

新译本林后2:5 如果有人使人忧愁,他不是使我忧愁,而是使你们众人都有一点忧愁;我只说有一点,是避免说得过分。

现代译林后2:5 那麽,如果有人使别人忧愁,他不是使我,而是使你们大家忧愁,至少使你们当中的某些人忧愁。我这样说,是因为我不愿意使这样的人太难堪。

当代译林后2:5 那个令人痛心的人,他不单令我难过,也是使你们大家都难堪伤痛。我这样形容他,或许是有点过分吧!

思高本林后2:5 如果有人使人忧苦,他不是使我忧苦,而是使你们众人,至少使一部份,免得我说得过火。

文理本林后2:5 傥有使之忧者、非第使我忧、亦略使尔众忧、曰略者、不欲深责之也、

修订本林后2:5 如果有人使人悲伤,他不但使我悲伤,也是使你们众人有些悲伤。我说有些,恐怕说得太重了。

KJV 英林后2:5 But if any have caused grief, he hath not grieved me, but in part: that I may not overcharge you all.

NIV 英林后2:5 If anyone has caused grief, he has not so much grieved me as he has grieved all of you, to some extent--not to put it too severely.

和合本林后2:6 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

拼音版林后2:6 Zhèyàng de rén, shòu le zhòngrén de zé fá, ye jiù gòu le.

吕振中林后2:6 这样的人受了多数人的责罚、也足彀了;

新译本林后2:6 这样的人受了许多人的责备,也就够了,

现代译林后2:6 他受大多数人的谴责已经够了。

当代译林后2:6 我也不想再指责他了。众人的遣责已够他受了。

思高本林后2:6 这样的人,受了你们大多数人的谴责,已足够了;

文理本林后2:6 若人受罚于众、已足矣、

修订本林后2:6 这样的人受了大多数人的责备也就够了,

KJV 英林后2:6 Sufficient to such a man is this punishment, which was inflicted of many.

NIV 英林后2:6 The punishment inflicted on him by the majority is sufficient for him.

和合本林后2:7 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

拼音版林后2:7 Dào bù rú shèmiǎn tā, ānwèi tā, miǎndé tā yōuchóu taì guò, shènzhì chénlún le.

吕振中林后2:7 倒不如饶恕劝慰他好,恐怕这样的人被过度的忧愁所吞灭。

新译本林后2:7 倒不如饶恕他,安慰他,免得他因忧愁过度而受不了。

现代译林后2:7 你们应该宽恕他,劝慰他,免得他过份伤心而绝望。

当代译林后2:7 你们现在要饶恕他,安慰他,免得他忧伤过度,就会一蹶不振了。

思高本林后2:7 你们宽恕劝慰他,反倒更好,免得他一时为过度的忧苦所吞噬。

文理本林后2:7 尔宁赦之、慰之、免彼殷忧、而至沈溺、

修订本林后2:7 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过分悲伤,甚至受不了啦!

KJV 英林后2:7 So that contrariwise ye ought rather to forgive him, and comfort him, lest perhaps such a one should be swallowed up with overmuch sorrow.

NIV 英林后2:7 Now instead, you ought to forgive and comfort him, so that he will not be overwhelmed by excessive sorrow.

和合本林后2:8 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

拼音版林后2:8 Suǒyǐ wǒ quàn nǐmen, yào xiàng tā xiǎn chū jiāndéng bú yí de aì xīn lái.

吕振中林后2:8 所以我劝你们要用确实的证据向他表示你们的爱心。

新译本林后2:8 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确实显明你们的爱心。

现代译林后2:8 所以,我要求你们让他知道,你们确实爱他。

当代译林后2:8 我劝你们要重显以前对他的爱心。

思高本林后2:8 为此,我劝告你们对他再建起爱情来。

文理本林后2:8 故劝尔曹、当显其爱于彼焉、

修订本林后2:8 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肯定你们的爱心。

KJV 英林后2:8 Wherefore I beseech you that ye would confirm your love toward him.

NIV 英林后2:8 I urge you, therefore, to reaffirm your love for him.

和合本林后2:9 为此我先前也写信给你们,要试验你们,看你们凡事顺从不顺从。

拼音版林后2:9 Wèicǐ wǒ xiānqián ye xie xìn gei nǐmen, yào shìyàn nǐmen, kàn nǐmen fán shì shùncóng bú shùncóng.

吕振中林后2:9 我先前写信给你们,正是要你们被试验的品德是不是凡事听从的。

新译本林后2:9 为这缘故,我写了那封信,要考验你们是不是凡事都顺从。

现代译林后2:9 我以前给你们写那封信,目的是要知道你们是否经得起考验,是不是愿意一切都服从我。

当代译林后2:9 上一次我写信给你们,是要看看你们是否肯服从,去责备那犯罪的人。

思高本林后2:9 其实,也正是为此我才写了那信,为要考验你们,看你们是否在一切事上都服从命令?

文理本林后2:9 为此我曾遗书、欲知尔曹凡事承顺之征、

修订本林后2:9 为此,我先前也写信给你们,正是要考验你们,看你们是否在一切事上都顺从我。

KJV 英林后2:9 For to this end also did I write, that I might know the proof of you, whether ye be obedient in all things.

NIV 英林后2:9 The reason I wrote you was to see if you would stand the test and be obedient in everything.

和合本林后2:10 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赦免的。

拼音版林后2:10 Nǐmen shèmiǎn shuí, wǒ ye shèmiǎn shuí, wǒ ruò yǒu suǒ shèmiǎn de, shì zaì Jīdū miànqián wèi nǐmen shèmiǎn de.

吕振中林后2:10 你们饶恕谁什么,我也饶恕;我所饶恕的、如果我饶恕过什么、我是为你们的缘故代表基督(或译∶在基督面前)而饶恕的,

新译本林后2:10 你们饶恕谁,我也饶恕谁;我所饶恕了的(如果我饶恕过什么),是为了你们在基督面前饶恕的,

现代译林后2:10 你们宽恕谁,我就宽恕谁。如果我有所宽恕,是代表基督为你们宽恕的,

当代译林后2:10 现在你们饶恕谁,我也饶恕谁。我之所以饶恕,是为了基督和你们的缘故的,

思高本林后2:10 你们宽恕谁什麽,我也宽恕,因为我所宽恕的──如果我曾宽恕过什麽──是为你们的缘故,当着基督的面而宽恕的,

文理本林后2:10 尔所赦者、我亦赦之、我若有所赦、乃缘尔于基督前赦之、

修订本林后2:10 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我若有所赦免,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的缘故赦免的,

KJV 英林后2:10 To whom ye forgive any thing, I forgive also: for if I forgave any thing, to whom I forgave it, for your sakes forgave I it in the person of Christ;

NIV 英林后2:10 If you forgive anyone, I also forgive him. And what I have forgiven--if there was anything to forgive--I have forgiven in the sight of Christ for your sake,

和合本林后2:11 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晓得他的诡计。

拼音版林后2:11 Miǎndé Sādàn chèn zhe jīhuì shèng guò wǒmen. yīn wǒmen bìng fēi bù xiǎodé tāde guǐjì.

吕振中林后2:11 免得我们给撒但(即∶魔鬼的别名)占了便宜去,因为他的心意、我们不是不知道的。

新译本林后2:11 免得撒但有机可乘,因为我们并不是不晓得他的诡计。

现代译林后2:11 免得撒但占了优势,因为我们对撒但的诡计知道得很清楚。

当代译林后2:11 为要防避撒但比我们棋高一着,便乘虚而入;我们也知道他有这般毒计。

思高本林后2:11 免得我们让撒殚占了便宜,因为我们不是不知道 的心意。

文理本林后2:11 免撒但取便于我、盖其诡谋、我侪非不知也、○

修订本林后2:11 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知道他的诡计。

KJV 英林后2:11 Lest Satan should get an advantage of us: for we are not ignorant of his devices.

NIV 英林后2:11 in order that Satan might not outwit us. For we are not unaware of his schemes.

和合本林后2:12 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也给我开了门。

拼音版林后2:12 Wǒ cóng qián wèi Jīdū de fúyin dào le tè luó yà, zhǔ ye gei wǒ kāi le mén.

吕振中林后2:12 从前我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也有个门给我开了、可以为主作工;

新译本林后2:12 从前我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虽然主给我开了门,

现代译林后2:12 我到特罗亚传基督福音的时候,主已经为我开了工作的门。

当代译林后2:12 当我前往特罗亚传扬基督的福音时,主为我打开了工作的门路。

思高本林后2:12 当我为宣讲基督福音来到特洛阿时,虽然给我开了为主工作的大门,

文理本林后2:12 我为基督福音、至特罗亚、由主为辟厥门、

修订本林后2:12 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给我开了门。

KJV 英林后2:12 Furthermore, when I came to Troas to preach Christ's gospel, and a door was opened unto me of the Lord,

NIV 英林后2:12 Now when I went to Troas to preach the gospel of Christ and found that the Lord had opened a door for me,

和合本林后2:13 那时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不安,便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

拼音版林后2:13 Nàshí yīnwei méiyǒu yùjiàn xiōngdi tí duō, wǒ xīnli bù ān, biàn cíbié nàli de rén wǎng Mǎqídùn qù le.

吕振中林后2:13 那时因为没有遇见我的兄弟提多,我的心灵总没有松息;我倒辞别那里的人,出行往马其顿去了。

新译本林后2:13 我心里仍然没有安宁,因为见不到提多弟兄。于是我辞别了那里的人,到马其顿去了。

现代译林后2:13 可是,因为没有遇见我们的弟兄提多,我心里非常焦虑。於是我向当地的人告别,到马其顿去。

当代译林后2:13 我那时因为找不着提多,惴惴不安,便辞别众人,再往马其顿去找他。

思高本林后2:13 但因我没有遇到我的弟兄弟铎,我的心神得不到安宁,遂辞别他们,到马其顿去了。

文理本林后2:13 因不遇兄弟提多、我心弗安、遂别其人、往马其顿、

修订本林后2:13 那时,因为没有遇见我的弟兄提多,我心里不安,就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

KJV 英林后2:13 I had no rest in my spirit, because I found not Titus my brother: but taking my leave of them, I went from thence into Macedonia.

NIV 英林后2:13 I still had no peace of mind, because I did not find my brother Titus there. So I said good-by to them and went on to Macedonia.

和合本林后2:14 感谢 神,常率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藉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拼音版林后2:14 Gǎnxiè shén, cháng shuaì lǐng wǒmen zaì Jīdū lǐ kuā shèng, bìng jiè zhe wǒmen zaì gè chù xiǎn yáng nà yīn rènshi Jīdū ér yǒude xiāngqì.

吕振中林后2:14 感谢上帝时常得胜,带领我们在基督里做俘虏于凯旋的行列中,而藉着我们在各地方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气味。

新译本林后2:14 感谢 神,他常常在基督里,使我们这些作俘虏的,列在凯旋的队伍当中,又借着我们在各地散播香气,就是使人认识基督。

现代译林后2:14 但是,感谢上帝!因为他时常率领我们,使作为基督俘虏的我们〔或译:我们〕得以参加基督凯旋的行列。他又使用我们到处散播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当代译林后2:14 感谢上帝,他常常率领我们靠着基督而战胜一切;又使用我们到处传扬使人认识基督的福音,好像散播芬芳的香气。

思高本林后2:14 感谢天主时常使我们在基督内参与凯旋的行列,并藉我们在各处播扬认识基督的芬芳;

文理本林后2:14 感谢上帝、常于基督中导我而奏凯、且由我随在显扬识彼之臭味、

修订本林后2:14 感谢上帝!他常率领我们在基督里得胜,并藉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KJV 英林后2:14 Now thanks be unto God, which always causeth us to triumph in Christ, and maketh manifest the savour of his knowledge by us in every place.

NIV 英林后2:14 But thanks be to God, who always leads us in triumphal procession in Christ and through us spreads everywhere the fragrance of the knowledge of him.

和合本林后2:15 因为我们在 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

拼音版林后2:15 Yīnwei wǒmen zaì wǎn miànqián, wúlùn zaì déjiù de rénshēn shang, huò mièwáng de rénshēn shang, dōu yǒu Jīdū xīnxiāng zhī qì.

吕振中林后2:15 因为无论在那得救着的人中间(或译∶身上)、或是在那灭亡着的人中间、我们都是基督馨香之气、献与上帝∶

新译本林后2:15 因为无论在得救的人或灭亡的人中间,我们都是基督的馨香,是献给 神的。

现代译林后2:15 我们好比基督献给上帝的馨香之气,散播在那些得救和失丧的人身上。

当代译林后2:15 我们在信与不信的人当中,都是上帝所要散发的基督的香气。

思高本林后2:15 因为我们就是献与天主的基督的馨香,在得救的人中是,在丧亡的人中也是;

文理本林后2:15 盖于上帝前、我在得救者及沦亡者中、为基督之馨香、

修订本林后2:15 因为无论在得救的人或在灭亡的人当中,我们都是基督馨香之气,是献给上帝的。

KJV 英林后2:15 For we are unto God a sweet savour of Christ, in them that are saved, and in them that perish:

NIV 英林后2:15 For we are to God the aroma of Christ among those who are being saved and those who are perishing.

和合本林后2:16 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

拼音版林后2:16 Zaì zhè deng rén, jiù zuò le sǐ de xiāngqì jiào tā sǐ. zaì nà deng rén, jiù zuò le huó de xiāngqì jiào tā huó. zhè shì shuí néng dàng dé qǐ ne.

吕振中林后2:16 对后一种人呢、就做澈头澈尾死之气味,对前一种人呢、就做澈头澈尾活之气味。要作这些事、谁能彀呢?

新译本林后2:16 对于灭亡的人,这是死亡的气味叫人死;对于得救的人,这却是生命的香气使人活。这些事谁够资格作呢?

现代译林后2:16 对於那些失丧的人,这气味成为致死的臭气;对於那些得救的人,这气味却成为得生命的香气。谁能担当这重大的任务呢?

当代译林后2:16 这香气对於得救的人来说是生命;但对灭亡的人而言,却是死亡。谁能担当这样的重任呢?

思高本林后2:16 但为後者,是由死入死的芬芳;为前者,却是由生入生的芬芳。对这样的工作,谁够资格呢?

文理本林后2:16 于此为由死致死之臭味、于彼为由生致生之臭味、孰堪任此乎、

修订本林后2:16 对灭亡的人,这是死而又死的气味;对得救的人,这是生而又生的气味。这些事谁能当得起呢?

KJV 英林后2:16 To the one we are the savour of death unto death; and to the other the savour of life unto life. And who is sufficient for these things?

NIV 英林后2:16 To the one we are the smell of death; to the other, the fragrance of life. And who is equal to such a task?

和合本林后2:17 我们不像那许多人,为利混乱 神的道。乃是由于诚实,由于 神,在 神面前凭着基督讲道。

拼音版林后2:17 Wǒmen bú xiàng nà xǔduō rén, wèi lì hùnluàn shén de dào. nǎi shì yóuyú chéngshí, yóuyú shén, zaì shén miànqián píng zhe Jīdū jiǎng dào.

吕振中林后2:17 我们不像许多人为利而淆乱上帝之道;我们乃是出于纯洁、乃是出于上帝、在基督里当着上帝面前说话的。

新译本林后2:17 我们不像那许多的人,为了图利而谬讲 神的道。相反地,我们讲话,是出于真诚,出于 神,是在 神面前、在基督里的。

现代译林后2:17 我们不像许许多多的人,把上帝的信息当商品叫卖;因为上帝指派我们,让我们在他面前以基督奴仆的身份诚诚恳恳地宣扬信息。

当代译林后2:17 我们并不是胡作妄为的人,为了谋利而将上帝的话语拿来胡说八道。我们乃是诚诚实实地在上帝面前,靠着基督的权能讲道。

思高本林后2:17 至少我们不像许多人为利而混乱了天主的道理;我们宣讲乃是出於真诚,出於天主,当着天主的面,在基督内。

文理本林后2:17 我非似彼多人混上帝道、乃诚意由上帝、在上帝前基督中而言也、

修订本林后2:17 我们不像许多人,把上帝的道当商品贩卖,而是由于真诚,而是受命于上帝,在上帝面前凭着基督讲道。

KJV 英林后2:17 For we are not as many, which corrupt the word of God: but as of sincerity, but as of God, in the sight of God speak we in Christ.

NIV 英林后2:17 Unlike so many, we do not peddle the word of God for profit. On the contrary, in Christ we speak before God with sincerity, like men sent from God.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