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我们岂是又举荐自己吗?岂像别人,用人的荐信给你们或用你们的荐信给人吗?

2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写在我们的心里,被众人所知道、所念诵的。

3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藉着我们修成的。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神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

4我们因基督,所以在 神面前才有这样的信心。

5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什么事,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 神。

6他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注:“精意”或作“圣灵”)。

7那用字刻在石头上属死的职事,尚且有荣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荣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脸;这荣光原是渐渐退去的,

8何况那属灵的职事,岂不更有荣光吗?

9若是定罪的职事有荣光,那称义的职事,荣光就越发大了。

10那从前有荣光的,因这极大的荣光就算不得有荣光了。

11若那废掉的有荣光,这长存的就更有荣光了。

12我们既有这样的盼望,就大胆讲说,

13不像摩西将帕子蒙在脸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

14但他们的心地刚硬,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还没有揭去;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

15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帕子还在他们心上。

16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

17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

18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提要

1免得那些假教师指责他自夸,保罗在这里以哥林多信徒的信心及恩典为他福音执事的最好荐信。6 于是进入律法的执事和福音的执事之对比,12 他证明他的职事更为美好,就像生命和自由的福音比定罪的律法更荣耀。


新约的执事

林后3:1 我们岂是又举荐自己吗?岂象别人用人的荐信给你们或用你们的荐信给人吗?

【本会注释】

举荐我们自己。在林后2:17中,保罗将他自己及同工和那些到哥林多败坏上帝之道的假师傅进行了对比。这就很有可能使得保罗清晰的陈述被曲解并引起非议。难道保罗是举荐他自己吗?难道他是为自己及同工夸口吗?他提到自己的时候岂不常常是口出狂言吗?(林前2:6;3:10;4:1;9:15)?也许那些假师傅向哥林多信徒介绍自己的时候拿着耶路撒冷教会的荐信,似乎表现得他们很优秀又有正规身份并有使徒做后台。这样就会显得他们的身份比保罗及其同工更优越(参徒13:1-3;加2:7,9)。见林后5:12注释。

荐信。直译为“统一战线”,意思是被举荐的人和写荐信的人是统一战线的。荐信是为了确认那些不断更换工作地点又不被当地人认识之人的身份,免得教会被假师傅所攻击。圣经中也经常提到介绍信(徒18:27;西4:10)。但是也有假荐信,就像有假使徒一样。很明显,送到哥林多教会的荐信有些被真诚的接受了。显然保罗作为基督的执事没有携带荐信,现在哥林多那些批评家就诋毁保罗作为使徒的身份并质疑他的权威。


林后3:2 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写在我们的心里,被众人所知道所念诵的。

【本会注释】

我们的荐信。保罗在这里象征性地使用了“荐信”这个词。保罗不需要文字的介绍信,因为他所引领归主的人就是他使徒身份的充分证明。他不需要文字材料证明他的使徒权威。荐信这一比喻表明两方面意义,一是哥林多信徒有上帝的话和律法写在他们的心版上,二是他们就是写在保罗内心的活的荐信。第一方面证明他们是真基督徒,第二方面证明保罗是真使徒。他们就是他作“使徒”的“印证”(林前9:2)。

我们的心里。原文有证据可以被引用(参第10页)支持读作“你们的心里”。


林后3:3 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藉着我们修成的。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上帝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

【本会注释】

明显。直译为“使明白”,“显露的”。这世界需要更多明显的基督徒。基督化生活的语言乃是打算供全人类使用的一种语言。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明白什么是基督教,认识其伟大真理,学习爱并且遵守上帝的律法。

基督的信。每一个信徒和每一个教会都应该是一封耶稣写给世人的信。写信的人就是基督。信纸就是每个信徒的心灵,信的内容就是上帝的律法,基督品格的副本。在这个例子中执笔人就是保罗。

基督用他的指头在石版上写下了十条诫命(出24:12;31:18;申9:10-11;参《祖知》第三十二章)。他启示人写下圣经(提后3:16;彼后1:20-21),因此他也是圣经的作者。如果人类愿意,就能在律法中、在圣经中及那些信他的人中看见并发现基督。

籍着我们修成。基督以保罗为信的执笔人或秘书。保罗并没有创始或口授写在他所引领归主之人心上的信。他只是上帝在写成这些活信中的一个工具。当今教会上帝话语的忠实执行者组成了这个世代上帝的执笔人。

不是用墨写的。以前古代的信通常以炭黑为墨水,用芦苇笔写在纸莎草纸上(见约二12)。保罗给教会的信无疑就是这样写的。但是当要写在人心这块版,也就是思想这块版上时,就需要一个更持久的媒介,这个媒介就是永生上帝的灵。生活中哪里有圣灵在工作,哪里就有上帝的真理和律法彰显在圣洁、顺服和成圣中。顺服上帝的旨意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保罗这里提到的信不仅影响到理智,还包括意志和情感(诗1:2;119:16)。

使徒的敌人,就是那些犹太化分子,没有像保罗一样在哥林多信徒的心上写下这样的信。他们的服务仅局限于律法的字句。他们仅仅在乎其外在形式,而律法的精意从来没有铭刻在他们心上。犹太人的律法主义所不能完成的──因为那些行这事的人缺乏信心(来4:2)──现在福音正在完成。拘守犹太教的字句并不能将真理的原则灌输到人的内心。犹太人的宗教行为是机械式的,局限于形式──缺乏精义。

石版。或作“石板”。在西奈山上帝将律法写在两块石版上,保罗把这两块石版与人肉体的心版作了对比;将上帝的律法写在石版上没有错,但是若仅仅是写在石版上,而没有将其转化到人的心版上,那么实际上,都是死的字句。只有当真理被应用到解决人生问题的时候,它才有活生生的、积极的效力。保罗在这里就已经提前提出了在6-11节中所要讲到的新约。关于新约的经验在以下一些经文中有所提及,如耶31:31-33;结11:19-20;36:26-27;来8:8-10。

只有上帝有能力触及人的内心并将他的律法写在其上。对于上帝来说,将律法写在石版上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因为石版没有意志去抵抗。一旦将律法写在心版上,那就不再是死的字句了。纸和石版都是暂时的,而写在心版上和写在生活中的律法却不是暂时的。

摩西带着两块石版从西奈山下来,这就是他曾经和上帝同在的一个看得见的证据,并证明他是上帝所指定的代言人。尽管保罗的凭证并不是有形的,却不乏其真实性,因为那同样神圣的律法已经由圣灵写在他的内心及他所带领的信徒的内心。保罗不需要别的证书,他的生活及他所带到基督面前的人的生活就足以证明他是上帝所委任的。


林后3:4 我们因基督,所以在上帝面前才有这样的信心。

【本会注释】

这样的信心。保罗的那些拘泥字句的批评者们曾把他的信心和充足曲解为自夸和自满。相反的,这信心是他的意识长期在基督的引导及影响下的结果(参5:14)。因此,一切的荣耀和赞美当属基督,而不是他。愚蠢、徒然的自信是一种恶习,而在上帝里的信心是基督徒的伟大美德(林前13:13;加5:22,23)。前者将使命的所有成功归功于自己,而后者则谦卑地归功于上帝。


林后3:5 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什么事;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上帝。

【本会注释】

能承担。希腊语hikanos,“能胜任的”、“足以承担的”。在第5节的后半句用其名词形式“sufficiency”,意为“足够的资力”,在第六节这一单词则用“made…able”,意为“使…能够”(译者注:此句为针对英文版的注释,该词在英文中为形容词sufficient)。保罗尽其所能地履行上帝所委任于他的使命,并毫不犹豫的表达其能够成功完成使命的信心。但是作为一个得力的器皿,将这一切都归功与上帝。

什么事。意思是说他的这一职任能够达到任何目的结局。尽管他对自己工人身份的评价或许有所不妥,但没有人能够否认他为天国所做的工作确实是硕果累累。天国的教训已经刻划在他所带领的信徒心上及其生活上,且是不可涂抹的。

凭自己。意为出于自己,由于自己。在他的使命工作中,保罗否认将任何成功归于自己。


林后3:6 他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或作:圣灵)是叫人活。

【本会注释】

叫我们能承担。在6-18节中,保罗首先提出“属灵的职事”(第8节)的优越性,即他所说的胜过“属死的职事”,这一现在—过时的犹太人体系,由他的反对者犹太化分子所倡导。他利用这一对比来比较新约和摩西时代的“荣耀”,从而暴露他的反对者犹太化分子们只是律法字句的解说者,而非律法精意的解释者。他指明犹太人的祭司职任只是字句的职事,从而与基督的传道人作为“属灵的”职事形成了对比。作为律法的“字句”的职事只是执行一个条例和规条的系统。其目的是要获得对外部规条的遵守。而上帝使保罗作为他所有显明的旨意的“属灵的”职事。根据律法字句他已经受了严格的训练(徒22:3;腓3:4-6),但是属灵的生命在耶稣基督里已经使他自由,将他从那严格的系统中释放出来(罗8:2)。他已经放弃了“字句的”职事,以“属灵的”代之(罗8:1-2;林后5:17)。

这种类型的职事足以将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使其成为上帝的儿女,而那一职事却不能(弗3:7)。这一职事有圣灵的工作,而那一职事没有。“属灵的”职事能够使人知罪,但“属死的”职事却不能(约16:8,9,13;弗3:7;提前1:11-16)。

“字句的”职事,即宗教的形式,和那“属灵的”(见约4:23,24注释)职事,并不互相排斥(见可2:21-22;7:6-9注释)。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字句的”职事常常曲解那已经向摩西和众先知启示了的真福音(《历》第二、三章)。

新约。直译为“新的誓约”(见太26:28注释)。保罗将新旧约进行对比,一个是属灵的,一个是属字句的。在旧约下,犹太人只重视律法的表面,几乎变成了拜偶像的,这就堵住了“圣灵”。犹太人选择在律法字句下生活。他们对律法、规条及仪式的遵守都是形式及表面上的。基督徒的献身与顺服的特点不应该是任何详细的规条和要求,及机械式的方法,而应该是上帝圣灵的同在与能力。

不是凭着字句。在圣经中将“字句”与“精意”相对比是使徒保罗独有的(见罗2:27-29;7:6注释)。一个是外表的,一个是内在的。犹太教徒和基督徒都处于强调“字句”而排斥“精意”的危险之中。旧约和新约一样都由圣灵默示的启示构成(提后3:15-17)。上帝的本意是叫犹太人即有“字句”,又有“精意”──上帝已启示的旨意和某些规定形式转变为一个活生生的经验的记录(见约4:23-24注释)。对于基督徒也是一样。正统的教条、神学理论及崇拜仪式都没有能力救人脱离罪恶。

写在摩西书上的律法的“字句”因为是从上帝而来,所以是美好的。但是上帝的旨意是让“字句”也就是被记下的律法,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达到将“属灵”的律法确立在犹太人的内心,这是更高的目的。然而,总的来说,以色列人没有将“字句”的律法转化成“属灵”的律法,也就是因信弥赛亚提供的赎罪而从罪中脱离,个人得救的活生生的宗教经验。只是在字句上遵守,律法就是叫人死。唯有律法的“精义”才能给人以生命,无论是犹太教徒还是基督徒。基督徒的实践生活很容易就堕落到只有“敬虔的外貌”,而没有“敬虔的实意”(提后3:5),因此“字句”就是叫那些只依靠其为得救途径的人死。

在保罗时代,犹太教远远失去了“属灵”的真信仰,宗教上的遵守就只在乎“字句”,成了一个没有生命的宗教(见可2:21,22;约1:17注释)。另一方面,基督教还很年轻富有朝气,但尽管数世纪后它也要走向堕落(见但7章附注)。因此保罗写信时,以犹太教为遵守“字句”的,而基督教因脱离了犹太化的影响,被称为“属灵的”。

有人认为保罗在这里是摈弃了旧约和摩西的十条诫命,这是毫无事实根据的。给外邦教会写信时,保罗对基督教徒反复强调旧约和摩西十诫(见罗8:1-4;提后3:15-17注释;参太5:17-19注释)。基督和使徒们只有旧约圣经,没有别的圣经经文(见约5:39注释)。希伯来书11章是忠信之人的荟萃之地,还有许许多多旧约时代的信徒,他们的生活中经历了圣灵的苏醒人心的工作,正如新约时代的信徒。

每一个教会,每一教条都既有“字句”,又有“精意”。耶稣基督的福音也是如此。在任何教会若没有圣灵复苏之能的工作,福音都不可避免地成为死的字句。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只满足于“字句”,却全然没有属灵的生活。上帝所要的不只是正确的行为,正确的行为应当是与上帝之间正常关系及美好道德和属灵生命的结果及证据。基督徒的生活降低到只是顺服一系列的条例,就是依赖“字句”的侍奉与职事,而不是依靠永生上帝。无论犹太教还是基督教,正确的行为及宗教仪式只是作为达到目标的一个手段。如果以其本身为目标,那么它们马上就变成了真信仰生活的一个阻碍。

上帝的律法──十诫,也是如此。在字句上表面的遵守,以此努力换取救恩是错误的。因爱上帝及同胞而自发的遵守诫命,只有如此在上帝眼中才有价值(见太19:16-30注释)。我们的主在登山宝训中强调,只遵守律法的“字句”,而不遵守其“精意”的,是不符合他的义的标准的(见太5:17-22注释)。与某些现代释经学相反的是,律法的“精意”并没有废掉字句。例如,根据第六条诫命,耶稣吩咐门徒不可向弟兄“动怒”(太5:22),但是他没有因此允许人犯诫命杀人。第六条诫命的“精意”明显的不是代替其“字句”,而是使其“为大为尊”(见赛42:21注释)。每一条诫命都可以这样解释,同样包括第四条(见赛58:13;可2:28注释)。

那字句是叫人死。“字句”是好的,但没有能力救罪人脱离死的判决。事实上,字句定了人的死罪。起初上帝制定律法是叫人活(罗7:10,11),因此被称为“圣洁、公义、良善”的(12节)。但是遵者得生,违者则死。因此律法定了罪人要死。因为“犯罪的,他必死亡”(结18:4,20)。“罪的工价就是死”(罗6:23),但福音是为了赦罪,且给人生命(8:1-3)。律法宣判了犯诫命者的死刑,但福音救赎了罪人且让人再次得生命(诗51)。

叫人活。意为“给以生命”。“属灵的”职事给以超自然的能力。在基督里,生命的恩典代替了律法所定的死亡判决(约一5:11,12)。对一个悔改归主之人的良心来说,上帝之义的标准变成了顺从并得生的机会。但是对于一个未重生之人的良心来说,上帝的律法就定了他的死罪。


林后3:7 那用字刻在石头上属死的职事尚且有荣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荣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脸;这荣光原是渐渐退去的,

【本会注释】

死的职事:。是指犹太人的宗教系统,因为过于曲解以至于没有生命,不能叫实行的人得生命。保罗在第9节称其为“定罪的职事”。7-18节是根据在出34:29-35中记录的摩西的经历。保罗在这里阐明了“属灵的”职事更大的荣耀,其目的在于驳斥哥林多的敌对者,即犹太化分子(见林后11:22注释),他们的职事就是“字句的”,而非“属灵的”。

用字刻在石头上。:直译为“用字刻”,意在强调这字是要予以保留从而发挥永久的效力这一思想。这里明显的是指十条诫命所刻的那两块石板(出31:18)。比较太4:4,7,10基督的话“经上记着说”,意为“经上持久记着说”。保罗这里指的是第二次写在石版上的律法经文(出34:1-7,28-35)。

摩西面上。见出34:29-35注释.

荣光。见罗3:23注释。在林后3:7-18比较了那长存的荣光和退去的荣光,更大的荣光和较小的荣光,新约和旧约。二者中的“荣光”指的是基督临格的荣光。在新约,基督以其真实的人来到这世界为人所见(见约1:14注释),充分彰显了上帝的荣光,这荣光是长存的(见来7章)。在摩西律法的崇祀中,基督只在籍着仪文律法中的表象得见,然而这荣光仍是基督荣光的反射。救赎主隐藏在表象、表征、仪文及礼节的幔子之后,但是这幔子在那伟大的实体出现后就废去了(见来10:19,20)。

退去。一些肤浅的读者从这句话中得出上帝的律法“要渐渐退去”了这样的结论。然而这一节经文清楚的说明,那“渐渐退去”的是摩西面上反射的“荣光”。那荣光在几小时,最多几天后就退去了,但是上帝的律法“用字刻在石头上”,依然发挥效力。要渐渐退去的乃是摩西的职事和犹太教体系,并不是上帝的律法(见太5:17-18注释)。石版上没有荣光反射,当然也不存在退去的问题。

摩西面上短暂的荣光是由于在西奈山上他与上帝的关系。向那见这荣光的人证明摩西曾在圣洁的上帝面前侍奉,这一无言的证据表面他是上帝的代言人,百姓有义务遵守其训令。那荣光用以证明律法的神圣来源及效力。

正如摩西面上反射了上帝的荣光,仪文律法及地上圣所的崇祀也反射了基督的临格。上帝的旨意是让旧约时代的人能够领悟,并经历在表象中所反射的预表基督救赎的荣光。但是直到基督降临人才得见那表象所示的荣光(见约1:14注释),也不再需要那较小的从表象中反射的荣光。旧约时代罪人因着相信基督──就是那位要来的,所得到的救恩,与在基督时代的人一样确切。

正因此保罗说这些仪文和条例的职事是“属死的职事”。犹太人在献祭的制度上看不到基督,就因自己的罪而死。这制度本身不能自行救任何人脱离罪的工价──死。因为在保罗时代的多数犹太人,包括现在迫害哥林多教会的犹太化分子,都认为献祭对于得救非常重要,保罗恰到好处的将这整个制度归纳为“属死的职事”。它是没有生命的。犹太人和外邦人一样必须在基督里找到生命,因为只有在他里面才有救恩(徒4:12)。基督是整个旧约时代以色列人的救主,也是我们今天的救主,这是一样真实的(见徒15:11怀著补充材料)。

犹太民族没有从象征基督的仪文制度中看见并相信他,是希伯来历史从西奈山到基督整个历程的特点。因此,“属死的职事”的表述恰当的归纳了犹太民族全体的整个时期,当然尽管有很多明显的例外。以色列人的盲目最终导致他们拒绝耶稣为弥赛亚并将他们的救主钉十字架。保罗宣称,随着基督所显示的更大之荣光的到来,仪文制度所反应的荣光随后退去了,因此再没有借口留下这样的制度之下。基督的到来及圣灵的丰盛充足地提供了一个能够给予生命的职事。


林后3:8 何况那属灵的职事岂不更有荣光吗?

【本会注释】

属灵的职事。救灵的职分就是给予生命的职分,可以被认为是:(1)“和好的职分”(参林后5:18),也就是使人与上帝和好的职分;(2)“属灵的职事”(参林后3:8);(3)“传道的职事”(徒6:4);(4)“称义的职事”(林后3:9),就是教人学会如何成义的职事(见罗8:3,4注释)。论据是从小到大的。这一段中展示了一系列的对比,字句和精义,退去的荣光和长存的荣光,定罪和称义,摩西和基督。每个例子中的后者,都无限胜过前者(见来3:1-6)。


林后3:9 若是定罪的职事有荣光,那称义的职事荣光就越发大了。

【本会注释】

定罪的职事。就是“属死的职事”(见第7节注释)。作为一种赎罪的手段,基督的血胜过牛羊的血,所以在荣耀这方面,“称义的职事”胜过“定罪的职事”。二者的区别是无法比拟的。


林后3:10 那从前有荣光的,因这极大的荣光就算不得有荣光了;

【本会注释】

算不得有荣光。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来说。祭祀制度的中心职分,其荣光是伟大的,但是较比基督之工作的荣光就算不得什么了。因此前者就失其荣耀,全然失色了。当阳光普照时,月亮和星星的光辉就退去了。公义的日头基督也是这样。基督的道成肉身、生活、苦难、死亡和复活的超凡荣耀,以及他所表露的上帝的爱和品格──他的圣洁、公义、良善和怜悯──使得曾合其时的祭祀制度完全不适当了。


林后3:11 若那废掉的有荣光,这长存的就更有荣光了。

【本会注释】

废掉的。保罗所看到的摩西脸上退去的荣光是表明摩西制度的逝去,“死的职事”的逝去。使徒的职分结束了摩西的职分,因其已经达到了目的。就如当一件衣服做好后,为衣服所预备的式样就没有用了。当基督已经回到天上管理“天上的本物”时,犹太化分子却仍是把他们的目光集中在“照着天上样式做的物件”上(来9:23)。保罗寻求将人的注意力从那不能给予生命的“字句”职事转移到能够给予生命的“属灵”的职事上。犹太制度不只是在引人得救上变得没有用处,而且是危险的,因为它现在可能将人的注意从基督身上转离,尽管其最初的目的是将人引向基督。

除了犹太制度现在已经变得陈旧之外,即使那制度依然有效,犹太人也已经大大的歪曲了上帝起初的计划和目的,这是真实的。这就使得这个制度更加显得陈旧,令人厌恶(参太23:38;《历》第六十三章)。现在,随着基督的到来,更没有什么可以使这旧的职事永垂不朽了,而那正是反对保罗的犹太化分子们所努力要做的。比较罗9:30-33。

更有荣光。就如太阳光使得星星不被人所见,“属灵”的职事也超过并取代了“字句”的职事。


林后3:12 我们既有这样的盼望,就大胆讲说,

【本会注释】

既有。7-11节保罗已经比较了摩西和使徒的职分。现在他将这两种职分在犹太人(13-16节)和基督徒(17,18节)眼中的不同结果展现出来。犹太人依然是盲目的硬着心肠的。对于基督徒,“属灵”的职分所带来的是自由和品格的改变。

这样的盼望。就是指“属灵”的职事的无限荣耀和果效(参多2:13)。

大胆。直译为“开朗”,“率直”,“勇敢”。这同一个希腊词在徒4:13翻译为“胆量”,并在其他地方也常常这样翻译。这个词有率直的,坦率的,勇敢的意思。犹太人曾经不敢看摩西脸上的神圣荣光,在西奈山神圣荣光彰显时瑟瑟发抖。摩西确实是上帝的代言人,但是却要遮上那证明他职分的脸上的神圣荣光。相反的,保罗更为荣耀的职分却不需要遮掩。他能够宣讲福音的真理而毫无保留。


林后3:13 不象摩西将帕子蒙在脸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

【本会注释】

不像摩西。见出34:29-35。保罗用帕子的例子是要说明以色列人属灵的盲目(林后3:14-16)。按着保罗所说的,退去的荣光是指随着主耶稣基督这伟大本体的来到而结束的影儿和仪文。保罗说,正是由于“帕子”,以色列人不能看到那退去的短暂的荣光,不理解其意义。他们毫无头脑地认为影儿和仪文是永远不变的。他们将这些作为最终的目的。他们不明白这象征性的制度本质上只是暂时的,非永恒的,而是预示那将要来的基督的荣耀。

可以确信的是,摩西没有故意掩饰真理,寻求欺骗以色列人。他预言了有关弥赛亚并向往他来到时的荣耀时期(见申18:15)。帕子就象征犹太人的不信(见来3:18,19;4:1,2;参《祖知》第二十八章)以及他们拒绝认识基督的献祭职分。


林后3:14 但他们的心地刚硬,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还没有揭去。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

【本会注释】

刚硬。希腊语pōroō,“变得愚蠢”,“变得愚笨”,“失去理解能力”。在可6:52;8:17中pōroō被译为“愚顽”。这种灵性状态就使其永远成为不信。

直到今日。保罗被任命为新约的执事,但是这一职分在他那个时代对于犹太人来说还不如摩西的职分更为有果效。难道是因为保罗只是作为他们“字句”的职事吗?断乎不是!而是因为在他们的思想意念中仍然存在同样的“帕子”。除掉“帕子”是他们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保罗从“属灵”的职事转变为“字句”的职事,就如那些批评他的人所说的。

这帕子。是指在属灵上同样不能认识摩西职分的伟大属灵真理和属灵目的(译者注:英文中译为“这同样的帕子”,“the same vail”)。约1500年后,犹太人的领悟仍像当初在西奈山时一样的迟钝。保罗时代犹太人的不信与摩西时代人的不信是一样的。

旧约。当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旧约圣经的旧约,因为当时还没有新约圣经。有关新约圣经中对旧约圣经的普遍定义见路24:44注释。保罗可能指摩西五经,或者指陈述立约条款的那部分。帕子不再是遮在摩西脸上的,而是遮在摩西所写的书上。不管是摩西所写的还是所说的,人的思想意念依然是愚顽刚硬的。犹太人没有废除律法。他们依旧按规矩诵读律法并瞻仰摩西。但事实上他们并不相信他,如果他们相信摩西,他们也会相信基督的(约5:46,47)。对于他们来说,摩西的荣光存在于律法的“字句”和律法中所写的仪式的表面形式上。弥赛亚的性质和工作对于他们仍然是难解之谜。

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只有发现旧约圣经中有关基督的预言,及其中所描述的仪文和形式,才能够揭去他们读那些经文时的“帕子”。但是犹太人拒绝承认耶稣是弥赛亚,因此帕子依然不能除掉。


林后3:15 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帕子还在他们心上。

【本会注释】

直到今日。指摩西之后的1500年,和基督死后约30年。

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圣经的前五卷书是摩西所著,因此常被称为“摩西的律法”。这些书在当时的会堂里是常规要诵读的(徒15:5,21;见卷五,96,97页)。

在他们心上。不是指他们的智力方面,而是指意志方面。他们能相信,但是他们拒绝这样去做(见何4:6注释)。作为一个民族,在犹太人的整个历史中他们是顽固刚硬的。对于摩西书上所写的,他们只明白那些他们所愿意相信的(见卷六,33页)。他们全然信服摩西律法的“字句”无与伦比,但对其“精意”他们却闭上眼睛。圣所的崇祀和牺牲就是指上帝的羔羊和他的中保工作。如诗篇22,24篇及110篇所指的,比大卫更伟大的那一位就是基督。以赛亚的预言也能够指引他们明白弥赛亚在作王统治之前所必要受的苦难。他们确实在寻找弥赛亚,但是他们期望弥赛亚拯救他们脱离敌军而不是罪恶(见路4:19注释)。今天同样的顽固不信常常向人隐藏了真理。我们需要敞开心怀走入圣经,乐意放弃成见,并认识接受真理,不管真理是怎样的。


林后3:16 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

【本会注释】

心几时。希腊语也可翻译为“他几时”。“心”指15节中所指的人,而“他”指在会堂中听读摩西律法的每一个犹太人。属灵视觉的障碍在于个人自己,而不是上帝。保罗并没有教导说以色列整个民族将集体得救(见罗9:6-8;见林后11:26注释)。

归向。希腊语epistrepho,“归向”,“转向”,正如新约圣经所常出现的(见太13:15;路22:32;徒3:19等)这里指“回转”。当一个人真正回转过来,就能认识旧约和新约都是为基督作见证(路24:27;约5:39;15:26,27;16:13,14)。就像新约时代那些不信的犹太人,当今一些基督徒他们的悟性被帕子遮住了,看不到旧约不只是仪文和礼节这一点。

帕子。当摩西再次到耶和华面前时就揭去帕子(出34:34),那真正回转的人他们属灵的盲目与不信也将从思想意念中除去。当犹太人在圣灵的领导下认识基督时,帕子就除去了,就是那使他们看不清永远的约因而使他们行事乖僻的帕子。那时他们就能明白犹太制度的真正意义,并且认识到在基督自己和他的工作中,基督乃是构成祭祀制度和整个摩西律法的真正中心。

只有当人们在旧约或新约圣经中发现基督时,他们才能正确地读懂圣经的信息。只有当人们使自己完全顺从上帝的旨意时,他们才准备好理解他的话并正确地解释它(见太7:21-27的注释)。


林后3:17 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

【本会注释】

那灵。直译为“这灵”。保罗这里不是要指明神性中的第二与第三位,而是指出他们在目的和行动上的一致。从下个从句“主就是那灵”中可以明显看出并不是指神性的位格。新约圣经中圣灵被定义为既是上帝的灵也是基督的灵(罗8:9)。保罗这里意思是说:(1)基督的居住是通过圣灵的居住,也等同于圣灵的居住(约14:16-20;参加2:20)。(2)圣灵的职分就是智慧、真理、和基督的义(约16:10-14)。(3)圣灵作为基督的代理实施救赎的工作,并使其满有生命力和果效(约7:37-39)。(4)基督的友谊就是圣灵的友谊(约14:17,18)。

……灵在哪里。属灵的职事意味着从字句的职事中解放出来,而字句本身意味着束缚。“顺着圣灵而行”就是享受基督徒的自由(见加5:13-16;参约6:63)。刻在石板上的“字句”的职事及其本身没有任何能力叫罪人转回并给以自由。只有子才能叫人“真自由”(约8:36)。

属灵的自由乃是新生命的自由,它总是可以随意而自然地表达出来,这仅仅是因为当一个人重生后,他的最高愿望就是上帝的旨意能够在他身上有效的得到实现。上帝的律法写在心版上(见林后3:3)叫人从所有外在形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选择行义,并不是由于律法的“字句”禁止他行恶,而是因为那刻在他心版上的律法的“精义”引导他选择义行。内在的圣灵如此掌管他的意志与情感,以致他所思想的是义的,并能自由随从真理,就是那在耶稣里面的真理。他承认律法是良善的,并且“按着……里面的意思,……喜欢上帝的律”(罗7:22;参诗1:2)。

在基督里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允许我们随己意而行,除非人愿意在所有事上遵从基督。这是必须有所控制的。因为内在的越少,就越需要施加外在的。可以安全地信赖那在基督耶稣里重生的人,待之以完全的自由,因为他不会为自私的目的而滥用之。


林后3:18 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象从镜子里反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本会注释】

敞着脸。基督徒有特权能够注目那完全的荣光,不像那些以色列人,心思意念中还依然蒙着帕子,使他们不能看见主的荣光。只有摩西一人脸上没有蒙着帕子在西奈山接受从上帝来的启示。今天所有人都可以像摩西那样有效地接近上帝,并与他保持密切的交通(参来4:16)。

从镜子里返照。希腊语katoptrizo,“反射”,或作“注目一个映像”。有些翻译家和注释家更倾向于第一种定义,另一些人则选择第二种。从上下文看更适合于第二种,因为“变成”主的形状,逻辑上应该是“注目”他的结果,而不是返射他的结果。我们的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从基督那里吸收亮光并反射给别人,这也是对的。就如在西奈山摩西的脸反射了上帝的荣耀,我们的生活更当反射主的荣光,就是救主脸上的光辉,照耀这个迷失的世界。

变成。直译为“正变成”。救赎计划的目的就是在人类身上恢复上帝的形象(罗8:29;约一3:2),这是因着思慕基督而产生的转变(罗12:2;加4:19)。思想基督的形象在道德和属灵品质上都会起作用,就如出现在上帝面前这一事确实作用在摩西的脸上。最谦卑的基督徒不断注目基督作为他的救赎主,这就能在他自己的生活中反射基督的荣光。如果他切实的不断的这样做,在他个人的基督徒经历上,就必“荣上加荣”(见彼后1:5-7)。

荣上加荣。这种转变是不断前进的。从一个荣耀进升到另一个荣耀。我们属灵上与基督的同化是通过他的荣光及反射像他一样的荣光的结果。

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直译是:“如同从主,[那]灵。”从基督而来的属灵的转变只有借着圣灵的运行才能发生,圣灵进入人的内心,使人的本性得到重生、圣化和荣耀,并使其与基督完美的生活相像。

一、卷名

写于大约公元3世纪,现存最古的抄本中就有“哥林多后书”这一简短的卷名。“保罗达哥林多人后书”这一较长的卷名是以后才有的。至于这封信是不是致哥林多教会的第二封信,为什么用“后书”这样的称呼,见下文“历史背景”项。原来的书信显然没有卷名。


二、作者

内证和外证都证明保罗是书信的作者。外证可以追溯到使徒以后的那个时代。早期教父常引用和提到这封书信,这充分证明了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距这封书信写作约35年以后(公元95年),罗马的克莱门特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中谈到了保罗所述及的同样状况(克莱门特致哥林多前书46章)。哥林多教会显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许多老的问题依然存在。士每拿主教波利卡普于公元155年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信中,引用了林后8:21(6章)。里昂的主教伊里奈乌于公元180年写的文章《反异端论》中,引用和注释了林后12:2-4保罗关于到第三层天中的欢乐。亚历山大的克莱门特(公元200年)引用《哥林多后书》不少于20次(《杂记》卷一1.2章,卷二19:20章等)。所谓拉丁神学之父,迦太基的德尔图良曾经多次引用《哥林多后书》(《驳马西昂》5:11,12;《论肉身复活》40,43,44章;Scorpiace 13章)。

内证准确无误地指证保罗为作者。书信的文体符合保罗的风格。书信多次提到保罗自己,提到他在哥林多的经历和他致哥林多的前一封信。许多圣经学者认为这封书信最清楚,最完整地表现了保罗的气质,个性和风格。记在这封书信中的经验非常自然而真实。


三、历史背景

保罗至少去过哥林多三次,写了三封,也许是四封信。第一次访问哥林多是在他的第二次传道行程中,约于公元51年(徒18:11),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半,建立和组织了教会。以后他经常派代表继续与哥林多教会保持联系(林后12:17)。在林前5:9中提到了他写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一封信。这封信据说已失传。他第三次外出传道时在以弗所工作了两年多快要结束时,写了这封哥林多前书(16:8)。

一般认为,哥林多前书和后书相隔几个星期。前书发自以弗所,后书发自马其顿。保罗原想留在以弗所待到五旬节,再经马其顿前往哥林多(徒19:21)。可是他比原来的打算早一些离开以弗所。这大部分是因为群众的暴乱差点要了他的命(徒19:24-41)。他在以弗所时所遭遇的迫害使他负担极重。他称反对真理的人为“野兽”(林前15:32),说自己“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没有了”(林后1:8)。保罗就是在这种状况下离开以弗所前往马其顿的。

他来到了特罗亚,以便从这个港口出发前往马其顿。他在特罗亚等候提多回来,以便了解哥林多教会对他前一封信的反应。可是提多没有在他预计的时间里回来。保罗心情焦虑,挂念着哥林多教会,以致无法利用敞开的门户在特罗亚传福音(林后2:13)。他赶往马其顿,在腓立比遇见提多,听到了提多带来的的关于哥林多教会的好消息,便放了心,满心高兴。

有人认为保罗曾回到哥林多作第二次的访问。他谈到了前一次令人失望的访问(见林后2:1;林后12:14;1林后3:1,2)。也许是这一次访问进一步了解了哥林多令人难受的消息以后,他写了一封责备和规劝的信(《哥林多前书》),并派提多去为他计划中的下一次访问作准备(林后8:6;林后13:1,2;参《使徒行述》301页)。

在林后2:4中保罗提到写前一封信时“心里难过痛苦”,结果使哥林多信徒“忧愁”(林后7:8)。许多学者认为保罗在这些章节和其他章节所提到的不大可能指《哥林多前书》,因为他们主张上述说法与《哥林多前书》的精神和风格不符。于是他们说在新约的两封致哥林多书信之间一定还有一封信。从这点出发,一些人认为该信已失传,另一些人认为这就是《哥林多后书》10-13章。双方都提出了似乎有理的理由,可是都缺乏客观的证据。本注释认为《哥林多后书》所提到的正是《哥林多前书》(参《使徒行述》324页)。据林后2:13;林后7:5;林后8:1;林后9:2,4,显然保罗是在马其顿写了这第二封书信,时间大约在公元57年。

保罗的书信和访问至少暂时达到了目的。根据罗16:23,保罗得到了该教会一位主要成员的热情接待。在《加拉太书》和《罗马书》中进一步证实了哥林多教会所发生的变化。这两封信是他在哥林多期间写的,透露出他在特罗亚时哥林多的教会曾严重影响他的热心,现在却已从不安,忧虑和焦急中恢复过来(林后2:13;参林后7:6,13,14)。此外,哥林多教会为耶路撒冷圣徒的募捐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结论(罗15:26)。

保罗写了《哥林多后书》,又访问了哥林多以后,关于哥林多教会,我们只有零星的资料。然而,公元95年左右罗马的克莱门特写给哥林多的一封信,透露出至少有一部分旧恶习又死灰复燃了。克莱门特确实赞扬了该教会在许多方面值得效仿的行为,可他也责备了它结党纷争的精神。这是我们手头有关使徒时代哥林多教会最后一点资料。


四、主题

提多从哥林多带来鼓舞人心的消息,促使保罗写这封信。信的前面部分讲到哥林多教会如何接受他的前一封信,回顾了上一次所讨论的若干问题。遵照保罗的指示,教会已经开除了乱伦的人(林前5:1-5;参林后2:6)。现在他指示如何得回犯错的人。

信中强调了马其顿和希腊各教会为穷人募集的捐款。保罗很关心这个计划,因它会使外邦和犹太的基督徒团结在一起。外邦的信徒通过这个计划会看到犹太基督徒为把福音传给他们而作出的牺牲,而犹太信徒也会看到,这些奉献无声而有力的见证了弟兄相爱的精神。然而哥林多教会在这件募捐的工作上疏忽了,远远落后于马其顿的各教会,也许是因为专注于份争和不良行为的结果。在这封信保罗发出最后的呼吁,要求他们立即行动起来。

哥林多教会的大部分信徒,似乎都接受了保罗和他同工的劝告。他们伸开双臂接待了提多。这个教会几乎从开始就分了派。一些人拥护一位领袖,一些人拥护另一位领袖。由这种分派而造成的麻烦已经减轻了,可是,类似于加拉太所存在的那一派主张犹太化的人似乎仍在公开而恶毒地反对。他们的目的就是推翻保罗的工作、权威和使徒的身分。反对派指控保罗反复无常,没有如约前来哥林多。他们说他缺乏使徒的权威。他们说他是胆小鬼,企图在远方用书信来控制教会。他们说他不敢亲自前来。

《哥林多后书》的前九章主要是感谢和称赞,后四章则比较严肃地替自己辩护。有人说前几章是写给接受保罗规劝和责备的多数人,后几章是写给那些反对他在教会中恢复和睦精神的少数人。保罗千方百计地证实自己的权威,为自己在他们中间的做法辩解。为了证实自己的使徒身份,他谈到了自己从主所领受的启示和异象,他为主耶稣所受无比的苦楚,以及盖在他工作成果上上帝悦纳的印章。保罗在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中讲到某些假使徒,也许就是教会中的少数成员时所用言辞之厉,至今仍有其影响力,这是在他给其他教会的书信中所没有的。

这封信的内容与《哥林多前书》大不一样。前书较为客观和实际。后书则较主观带有个人风格。前书的语气镇定而谨慎,后书则反映了保罗急于盼待哥林多的消息,提多来到后给他带来的宽慰和欢乐,以及他有效地处理教会中问题的坚定宗旨。前书反映了哥林多教会的情况,后书表现了使徒对教会的热情。虽然后书的主要目的不是谈论教义,象《罗马书》和《加拉太书》那样,但它仍阐明了一些重要的教会真理。


五、纲要

(一)序言 林后1:1-11

1、问候 林后1:1,2

2、苦难中的感恩 林后1:3-11

(二)与哥林多教会近来的关系 林后1:12-7:16

1、解释改变行程的原因 林后1:12-2:4

2、劝勉把犯错的人挽回归主 林后2:5-11

3、焦急地盼待哥林多的消息,得到消息后的快乐 林后2:12-17

4、使徒的证书 林后3:1-18

1)保罗作为真使徒的证书 林后3:1-6

2)使徒任务的光荣 林后3:7-18

5、使徒在传道工作中得到上帝大能的支持 林后4:1-5:6

1)忍耐的力量:上帝恩典的明证 林后4:1-18

2)永恒的生死观 林后5:1-10

6、调解的使命 林后5:11-6:10

1)使徒作为基督的使者 林后5:11-21

2)自律对于使徒的重要性 林后6:1-10

7、劝哥林多人与作恶的人分开 林后6:11-7:1

8、保罗因哥林多人的热情反应而高兴 林后7:2-16

(三)为犹大贪困的基督徒募捐 林后8:1-9:15

1、慷慨的典范──马其顿教会 林后8:1-6

2、耶稣基督的榜样 林后8:7-15

3、推荐提多在哥林多收捐款 林后8:16-24

4、呼吁哥林多人尽自己的本分 林后9:1-15

1)呼吁完成捐款的任务 林后9:1-5

2)呼吁慷慨奉献 林后9:6-15

(四)保罗对自己使徒身份的辩护,对未悔改之人的呼吁 林后10:1-13:10

1、对那些贬低保罗使徒身份之人的答复 林后10:1-12

2、哥林多属于他的工作范围 林后10:13-18

3、真假使徒的识别标志 林后11:1-12:18

1)假使徒的狡猾 林后11:1-6

2)保罗不靠哥林多人供养 林后11:7-15

3)他所遭遇的危险和贪困 林后11:16-33

4)保罗领受上帝的启示 林后12:4-5

5)保罗因“肉中的刺”之自卑 林后12:6-10

6)保罗没有让信徒花销而使自己得利 林后12:11-18

4、对于未悔改之人的最后呼吁 林后12:19-13:10

(五)结语 林后13:11-14

和合本林后3:1 我们岂是又举荐自己吗。岂像别人,用人的荐信给你们,或用你们的荐信给人吗。

拼音版林后3:1 Wǒmen qǐ shì yòu jǔ jiàn zìjǐ ma. qǐ xiàng biérén, yòng rén de jiàn xìn gei nǐmen, huò yòng nǐmen de jiàn xìn gei rén ma.

吕振中林后3:1 我们哪是再开始推荐自己呢?难道我们还像有些人需要人的荐书给你们,或是你们的荐书给人么?

新译本林后3:1 难道我们又在自我推荐吗?难道我们像有些人,要拿荐信给你们,或向你们拿荐信吗?

现代译林后3:1 我们又在高抬自己了吗?难道我们也像某些人需要给你们或向你们要推荐书吗?

当代译林后3:1 难道我们现在是举荐自己,称赞自己吗?我们并不像某些人一样,喜欢拿着荐书去见你们,或拿着你们的荐书去见别人,藉以褒扬自己!

思高本林后3:1 我们岂又开始举荐我们自己吗?或是,难道我们也应像某些人一般,需要给你们递上荐书,或由你们写荐书吗?。

文理本林后3:1 我岂复自荐乎、岂如他人需荐书与尔、抑取于尔乎、

修订本林后3:1 难道我们又开始推荐自己吗?难道我们像某些人那样要用人的推荐信介绍给你们,或用你们的推荐信给人吗?

KJV 英林后3:1 Do we begin again to commend ourselves? or need we, as some others, epistles of commendation to you, or letters of commendation from you?

NIV 英林后3:1 Are we beginning to commend ourselves again? Or do we need, like some people,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to you or from you?

和合本林后3:2 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写在我们的心里,被众人所知道所念诵的。

拼音版林后3:2 Nǐmen jiù shì wǒmen de jiàn xìn, xie zaì wǒmen xīnli, beì zhòngrén suǒ zhīdào suǒ niàn sòng de.

吕振中林后3:2 你们、就是我们的书信,写在我们心上,给众人所知道所诵读的。

新译本林后3:2 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写在我们的心里,是众人所认识所诵读的,

现代译林后3:2 你们就是我们的推荐书,写在我们心里,给大家知道,给大家诵读。

当代译林后3:2 我们并不需要这种荐信,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书,并且是写在心坎上的,这是众所周知的。

思高本林后3:2 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书,是写在我们心上,为众人所共知共读的,

文理本林后3:2 尔即我书、铭于吾心、众所知而读者、

修订本林后3:2 你们就是我们的推荐信,写在我们心里,被众人所知道、所诵读的,

KJV 英林后3:2 Ye are our epistle written in our hearts, known and read of all men:

NIV 英林后3:2 You yourselves are our letter, written on our hearts, known and read by everybody.

和合本林后3:3 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藉着我们修成的。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 神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

拼音版林后3:3 Nǐmen míngxiǎn shì Jīdū de xìn, jiè zhe wǒmen xiū chéng de. bú shì yòng mò xie de, nǎi shì yòng yǒngshēng shén de líng xie de. bú shì xie zaì shí bǎn shàng, nǎi shì xie zaì xīn bǎn shàng.

吕振中林后3:3 而你们也显明了你们就是基督的书信,由我们做仆役递送的;不是用墨写,乃是用永活上帝的灵;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肉质的心版上。

新译本林后3:3 显明你们自己是基督的书信,是借着我们写成的,不是用墨,而是用永活 神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而是写在心版上。

现代译林后3:3 很明显地,基督自己写了这封信,由我们传送。这封信不是用墨汁写在石版上的,而是用永生上帝的灵写在人心里的。

当代译林后3:3 你们信主以后,生命有所改变的事实,人人都知道这是我们工作的果效。这样你们就成了基督发出、而由我们代笔修成的一封荐信。这信不是用人的笔墨写成的,乃是永生上帝的圣灵亲自在你们身上写成的;这也不是刻在石版上的,而是刻在人的心版上的。

思高本林后3:3 因为明显地,你们就是我们供职所写的基督的书信: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以生活的天主圣神;不是写在石版上,而是在血肉的心版上。

文理本林后3:3 显为基督之书、由我著作、非书以墨、乃以维生上帝之神、非于石版、乃于心版、

修订本林后3:3 而你们显明自己是基督的书信,藉着我们写成的。不是用墨写的,而是用永生上帝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而是写在心版上的。

KJV 英林后3:3 Forasmuch as ye are manifestly declared to be the epistle of Christ ministered by us, written not with ink, but with the Spirit of the living God; not in tables of stone, but in fleshy tables of the heart.

NIV 英林后3:3 You show that you are a letter from Christ, the result of our ministry, written not with ink but with the Spirit of the living God, not on tablets of stone but on tablets of human hearts.

和合本林后3:4 我们因基督所以在 神面前才有这样的信心,

拼音版林后3:4 Wǒmen yīn Jīdū suǒyǐ zaì shén miànqián cái yǒu zhèyàng de xìnxīn,

吕振中林后3:4 我们藉着基督对上帝有这样的深信,

新译本林后3:4 我们在 神面前,借着基督才有这样的信心。

现代译林后3:4 我们这样说,因为我们藉着基督对上帝有这样的信心。

当代译林后3:4 我们靠着基督,在上帝面前才有足够的信心这样讲。

思高本林后3:4 我们藉着基督在天主前才敢这样自信,

文理本林后3:4 我侪由基督、对越上帝而具此信、

修订本林后3:4 我们藉着基督才对上帝有这样的信心。

KJV 英林后3:4 And such trust have we through Christ to God-ward:

NIV 英林后3:4 Such confidence as this is ours through Christ before God.

和合本林后3:5 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什么事,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 神。

拼音版林后3:5 Bīng4 bú shì wǒmen píng zìjǐ néng chéng dān shénme shì, wǒmen suǒ néng chéng dān de, nǎi shì chūyú shén.

吕振中林后3:5 并不是说我们凭着自己能彀以什么事为出于自己。我们之所以能彀的、乃是出于上帝;

新译本林后3:5 我们不敢以为自己有资格作什么,我们所能够作的是出于 神。

现代译林后3:5 这不是说,我们凭着自己的才干做这工作;我们的才干是从上帝来的。

当代译林后3:5 靠着我们自己,甚麽都无能为力,我们今日若有甚麽成就,功劳全归上帝。

思高本林后3:5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凭自己能够承担什麽事,好似出於自己一般;而是说:我们所以够资格,是出於天主,

文理本林后3:5 非言自能有所揆度、我之能由上帝而已、

修订本林后3:5 并不是我们凭自己配做什么事,我们之所以配做是出于上帝;

KJV 英林后3:5 Not that we are sufficient of ourselves to think any thing as of ourselves; but our sufficiency is of God;

NIV 英林后3:5 Not that we are competent in ourselves to claim anything for ourselves, but our competence comes from God.

和合本林后3:6 他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精意或作圣灵)。

拼音版林后3:6 Tā jiào wǒmen néng chéngdāng zhè xīnyuē de zhíshì. bú shì píng zhe zì jù, nǎi shì píng zhe jīng yì. yīnwei nà zì jù shì jiào rén sǐ, jīng yì shì jiào rén huó. ( jīng yì huò zuò Shènglíng ).

吕振中林后3:6 他使我们能彀做新的约之仆役∶不是文字上的约,乃是灵的约;因为文字能害死人,灵却能使人活。

新译本林后3:6 他使我们有资格作新约的仆役,这新约不是从仪文来的,而是从圣灵来的;因为仪文会使人死,而圣灵却使人活。

现代译林后3:6 他使我们有才干作新约的仆人;这约不是字面上的法律,而是圣灵的约。字面上的法律带来死亡,但是圣灵赐生命。

当代译林后3:6 他使我们能够作他的仆人,为他宣扬他与世人所立的新约。这新约不是用条文立成的,而是圣灵亲自立成的。因为条文不能有甚麽贡献,反而使人绝望死亡,但圣灵却使人永活!

思高本林后3:6 并且是 使我们能够做新约的仆役:这约并不是在於文字,而是在於神,因为文字人死,神却叫人活。

文理本林后3:6 使我克供新约之役、非恃文、乃恃灵、盖文致死、灵致生也、

修订本林后3:6 他使我们能配作新约的执事,不是文字上的约,而是圣灵的约;因为文字使人死,圣灵能使人活。

KJV 英林后3:6 Who also hath made us able ministers of the new testament; not of the letter, but of the spirit: for the letter killeth, but the spirit giveth life.

NIV 英林后3:6 He has made us competent as ministers of a new covenant--not of the letter but of the Spirit; for the letter kills, but the Spirit gives life.

和合本林后3:7 那用字刻在石头上属死的职事,尚且有荣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荣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脸。这荣光原是渐渐退去的。

拼音版林后3:7 Nà yòng zì kè zaì shítou shang shǔ sǐ de zhí shì, shàngqie yǒu róngguāng, shènzhì Yǐsèliè rén yīn Móxī miàn shàng de róngguāng, bùnéng déngjīng kàn tāde liǎn. zhè róngguāng yuán shì jiànjiàn tuì qù de.

吕振中林后3:7 那属致死职事的制度(与『服役』『战事』一词同字)、用文字刻在石头上的、尚且带着荣光而立,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脸上的荣光[虽那荣光渐渐消逝]、人也不能定睛看他的脸,

新译本林后3:7 如果那以文字刻在石上使人死的律法的工作,尚且带有荣光,以致以色列人因着摩西脸上短暂的荣光,不能注视他的脸,

现代译林后3:7 这法律是用文字刻在石版上的,颁布的时候,上帝的荣耀显现出来。虽然照射在摩西脸上的荣耀渐渐褪色,那光辉还是那麽强烈,以致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他。如果那使人死亡的法律尚且带来荣耀,

当代译林后3:7 那以条文字句立成使人绝望死亡的旧约,因是出於上帝,就有神圣的光彩。那受上帝差派,颁赐立约之石版的摩西,也因此就沾了光彩,虽然只是一时之间的满脸荣光,仍使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他。

思高本林后3:7 如果那以文字刻在石头上而属死的职务,尚且过光荣──甚至以色列子民为了梅瑟面貌上易於消逝的光荣,不能注视 的面貌──

文理本林后3:7 夫致死之役、文镌诸石、尚有其荣、因摩西之荣、以色列人不能注视其面、此荣乃暂耳、

修订本林后3:7 那用字刻在石头上属死的事奉尚且有荣光,以致以色列人因摩西脸上那逐渐褪色的荣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脸,

KJV 英林后3:7 But if the ministration of death, written and engraven in stones, was glorious, so that the children of Israel could not stedfastly behold the face of Moses for the glory of his countenance; which glory was to be done away:

NIV 英林后3:7 Now if the ministry that brought death, which was engraved in letters on stone, came with glory, so that the Israelites could not look steadily at the face of Moses because of its glory, fading though it was,

和合本林后3:8 何况那属灵的职事,岂不更有荣光吗。

拼音版林后3:8 Hékuàng nà shǔlíng de zhí shì, qǐbù gèng yǒu róngguāng ma.

吕振中林后3:8 何况灵的职事岂不更要带着荣光么?

新译本林后3:8 那出于圣灵的工作不是更有荣光吗?

现代译林后3:8 那麽,圣灵的功用岂不更有荣耀吗?

当代译林后3:8 何况现在是圣灵亲自来与我们立约,这种光荣更是无与伦比的。

思高本林后3:8 那麽,属神的职务,岂不更该有光荣吗?

文理本林后3:8 况属灵之役、其荣不更甚哉、

修订本林后3:8 那属圣灵的事奉不是更有荣光吗?

KJV 英林后3:8 How shall not the ministration of the spirit be rather glorious?

NIV 英林后3:8 will not the ministry of the Spirit be even more glorious?

和合本林后3:9 若是定罪的职事有荣光,那称义的职事,荣光就越发大了。

拼音版林后3:9 Ruò shì dìng zuì de zhí shì yǒu róngguāng, nà chēng yì de zhí shì, róngguāng jiù yuèfā dà le.

吕振中林后3:9 引致定罪的职事尚且有荣光,引致称义的职事就越满溢着荣光了。

新译本林后3:9 如果那定人有罪的工作尚且有荣光,那使人称义的工作就更有荣光了!

现代译林后3:9 如果定罪的功用会带来荣耀,那宣布人无罪的功用就带来更大的荣耀了!

当代译林后3:9 既然摩西使人定罪绝望的职务是大有荣耀,我们这使人得以称义的职务,岂不更有荣耀吗?

思高本林后3:9 如果先前定罪的职务有过光荣,那麽,成义的职务更该多麽充满光荣!

文理本林后3:9 若定罪之役为荣、则致义之役益荣矣、

修订本林后3:9 若是那使人定罪的事奉有荣光,那使人称义的事奉的荣光就越发大了。

KJV 英林后3:9 For if the ministration of condemnation be glory, much more doth the ministration of righteousness exceed in glory.

NIV 英林后3:9 If the ministry that condemns men is glorious, how much more glorious is the ministry that brings righteousness!

和合本林后3:10 那从前有荣光的,因这极大的荣光,就算不得有荣光了。

拼音版林后3:10 Nà cóng qián yǒu róngguāng de, yīn zhè jí dà de róngguāng, jiù suàn bùdé yǒu róngguāng le.

吕振中林后3:10 那从前得荣光的、因这超越的荣光、在这一端上就算不得有荣光了。

新译本林后3:10 那从前有荣光的,现在因那超越的荣光,就算不得有荣光;

现代译林后3:10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说,既然现在有了更辉煌的荣耀,从前的光辉就黯然失色了。

当代译林后3:10 从前辉煌一时的旧约,和这新约的荣光一比之下,就黯然失色了。

思高本林后3:10 其实,那先前有过光荣的,因了这更超越的光荣,已算不得光荣了,

文理本林后3:10 昔为荣者不足荣、因有超越之荣故也、

修订本林后3:10 那从前有荣光的,因这更大的荣光,就算不得有荣光了;

KJV 英林后3:10 For even that which was made glorious had no glory in this respect, by reason of the glory that excelleth.

NIV 英林后3:10 For what was glorious has no glory now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urpassing glory.

和合本林后3:11 若那废掉的有荣光,这长存的就更有荣光了。

拼音版林后3:11 Ruò nà feìdiào de yǒu róngguāng, zhè chángcún de jiù yǒu róngguāng le.

吕振中林后3:11 那渐渐消逝的制度若是通过荣光而立,这长存的就越发带着荣光了。

新译本林后3:11 如果那短暂的有荣光,那长存的就更有荣光了。

现代译林后3:11 如果那渐渐褪色的尚且有荣耀,那长存的一定有更大的荣耀。

当代译林后3:11 若那暂时设立的旧约,尚且大显光彩,如今这永远长存的更是荣耀无比了。

思高本林后3:11 因为那易於消逝的曾一度有过光荣,那麽,那常存的更该多麽有光荣!

文理本林后3:11 盖暂存者若荣、则永存者更荣矣、○

修订本林后3:11 若是那逐渐褪色的有荣光,这长存的就更有荣光了。

KJV 英林后3:11 For if that which is done away was glorious, much more that which remaineth is glorious.

NIV 英林后3:11 And if what was fading away came with glory, how much greater is the glory of that which lasts!

和合本林后3:12 我们既有这样的盼望,就大胆讲说,

拼音版林后3:12 Wǒmen jì yǒu zhèyàng de pànwàng, jiù dà dǎn jiǎng shuō,

吕振中林后3:12 所以我们既有这样的盼望,就抱着大胆无惧的精神,

新译本林后3:12 所以,我们既然有这样的盼望,就大大地放胆行事,

现代译林后3:12 因为我们有这样的盼望,我们有无比的勇气。

当代译林后3:12 我们因为有了这极大的盼望,就放胆讲道。

思高本林后3:12 所以,我们既怀有这种希望,所以坦白行事,

文理本林后3:12 我有此望、故侃侃而言、

修订本林后3:12 既然我们有这样的盼望,就大有胆量,

KJV 英林后3:12 Seeing then that we have such hope, we use great plainness of speech:

NIV 英林后3:12 Therefore, since we have such a hope, we are very bold.

和合本林后3:13 不像摩西将帕子蒙在脸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

拼音版林后3:13 Bú xiàng Móxī jiāng pàzi méng zaì liǎn shang, jiào Yǐsèliè rén bùnéng déngjīng kàn dào nà jiāng feì zhe de jiéjú.

吕振中林后3:13 不像摩西将帕子蒙在脸上,使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渐渐消逝的荣光的结局。

新译本林后3:13 不像摩西那样,把帕子蒙在脸上,使以色列人看不见那短暂的荣光的结局。

现代译林后3:13 我们不像摩西,他必须拿帕子蒙着自己的脸,使以色列人不能看见那光辉渐渐褪色。

当代译林后3:13 不像摩西,一直都蒙着面罩,恐怕以色列人看见那荣光渐渐消逝。

思高本林后3:13 不像梅瑟一般,将帕子蒙在脸上,免得以色列子民看到那易於消逝的光荣的终结;

文理本林后3:13 非如摩西蒙帕于面、使以色列人不得直视暂存者之终、

修订本林后3:13 不像摩西将面纱蒙在脸上,使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逐渐褪色的荣光的结局。

KJV 英林后3:13 And not as Moses, which put a vail over his face, that the children of Israel could not stedfastly look to the end of that which is abolished:

NIV 英林后3:13 We are not like Moses, who would put a veil over his face to keep the Israelites from gazing at it while the radiance was fading away.

和合本林后3:14 但他们的心地刚硬。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还没有揭去。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

拼音版林后3:14 Dàn tāmende xīn dì gāng yìng. zhídào jīnrì sòng dú jiùyuē de shíhou, zhè pàzi hái méiyǒu jiē qù. zhè pàzi zaì Jīdū lǐ yǐjing feì qù le.

吕振中林后3:14 无奈他们的心意却成了顽梗不化的。直到今天的日子,在宣读旧约的时候、同样的帕子还是存在着、没有揭去;因为只有在基督里那才被消灭掉。

新译本林后3:14 但是他们的心思迟钝,因为直到今日,他们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仍然存在,没有揭开,唯有在基督里才能把这帕子废掉。

现代译林后3:14 可是他们的心智被阻塞了。直到今天,当他们诵读旧约诸书的时候,心里还蒙着同样的帕子。因为只有当人跟基督连结的时候,这帕子才被揭去。

当代译林后3:14 以色列人的心地自此也像罩上面纱一般,变成愚昧顽梗。

思高本林后3:14 但是他们的心意陷於迟钝,因为直到今天,在读旧约时,同样的帕子仍然存在,没有揭去,因为只有在基督内 得除去;

文理本林后3:14 惟其心顽、迄今读旧约时、斯帕犹存、夫此帕因基督而废矣、

修订本林后3:14 但他们的心地刚硬,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同样的面纱还没有揭去;因为这面纱在基督里才被废去。

KJV 英林后3:14 But their minds were blinded: for until this day remaineth the same vail untaken away in the reading of the old testament; which vail is done away in Christ.

NIV 英林后3:14 But their minds were made dull, for to this day the same veil remains when the old covenant is read. It has not been removed, because only in Christ is it taken away.

和合本林后3:15 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帕子还在他们心上。

拼音版林后3:15 Ránér zhídào jīnrì, mei fùng sòng dú Móxī shū de shíhou, pàzi hái zaì tāmen xīn shang.

吕振中林后3:15 是的,直到今天,每逢摩西被宣读时候、还有帕子放在人们心上。

新译本林后3:15 可是直到今日,他们每逢诵读摩西的书的时候,这帕子还盖在他们的心上。

现代译林后3:15 甚至在今天,他们每逢诵读摩西法律,那帕子还蒙着他们的心。

当代译林后3:15 时至今日,他们每逢念旧约圣经的时候,仍然不揭去“帕子”,心存成见,以致看不见上帝所立新约的更大的荣光。但我们因认识基督,看见他的荣光,这“帕子”已经揭去了。

思高本林后3:15 而且直到今天,几时读梅瑟时,还有帕子盖在他们的心上;

文理本林后3:15 越至于今读摩西书、帕蒙厥心、

修订本林后3:15 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面纱还在他们心上。

KJV 英林后3:15 But even unto this day, when Moses is read, the vail is upon their heart.

NIV 英林后3:15 Even to this day when Moses is read, a veil covers their hearts.

和合本林后3:16 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

拼音版林后3:16 Dàn tāmende xīn jǐshí guī xiàng zhǔ, pàzi jiù jǐshí chú qù le.

吕振中林后3:16 但一个人几时转向主,帕子几时就除掉。

新译本林后3:16 但他们什么时候归向主,这帕子就什么时候除掉了。

现代译林后3:16 但是,正如圣经所说的:「当摩西转向主的时候,他脸上的帕子就被挪掉了〔或译:无论甚麽时候,当人转向主时,那帕子就被挪掉了〕。」

当代译林后3:16 他们何时回心转意,归向基督,那“帕子”就何时被揭去。

思高本林后3:16 他们几时转向主,帕子就会除掉。

文理本林后3:16 迨其归主、帕则去矣、

修订本林后3:16 但他们的心何时归向主,面纱就何时除去。

KJV 英林后3:16 Nevertheless when it shall turn to the Lord, the vail shall be taken away.

NIV 英林后3:16 But whenever anyone turns to the Lord, the veil is taken away.

和合本林后3:17 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哪里就得以自由。

拼音版林后3:17 Zhǔ jiù shì nà líng. zhǔ de líng zaì nàli, nàli jiù déyǐ zìyóu.

吕振中林后3:17 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哪里就有自由。

新译本林后3:17 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哪里就有自由。

现代译林后3:17 这里所说的「主」就是圣灵。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有自由。

当代译林后3:17 基督就是那启示人的灵,他的灵所到之处,人就能够自由地认识他,不受蒙蔽。

思高本林后3:17 主就是那神;主的神在那里,那里就有自由。

文理本林后3:17 夫主即神也、主神所在、乃得自由、

修订本林后3:17 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哪里就有自由。

KJV 英林后3:17 Now the Lord is that Spirit: and where the Spirit of the Lord is, there is liberty.

NIV 英林后3:17 Now the Lord is the Spirit, and where the Spirit of the Lord is, there is freedom.

和合本林后3:18 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反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拼音版林后3:18 Wǒmen zhòngrén jìrán cháng zhe liǎn, déyǐ kànjian zhǔ de róngguāng, hǎoxiàng cóng jìngzi lǐ fǎn zhào, jiù biànchéng zhǔ de xíngzhuàng, róng shang jiā róng, rútóng cóng zhǔ de líng biànchéng de.

吕振中林后3:18 我们众人、脸上既是揭去了帕子,就如同镜子返照主的荣光,都变了形质,成为同一的像,荣上加荣,正是从主、就是灵、变化成的。

新译本林后3:18 我们众人脸上的帕子既然已经揭开,反映主的荣光(“反映主的荣光”或译:“对着镜子看见主的荣光”),就变成主那样的形象,大有荣光。这是主所作成的,他就是那灵。

现代译林后3:18 我们大家都用没有蒙着帕子的脸反映主的荣耀;那从主—就是圣灵—所发出这荣耀在改变我们,使我们成为他的样式,有更辉煌的荣耀。

当代译林后3:18 我们信主的人,脸上没有蒙着“帕子”,可以敞着脸瞻仰他,好像镜子一样反映着主无上光荣,自己也渐渐变成了主的容貌一般,荣上加荣,这都是主的圣灵所做的奇工。

思高本林后3:18 我们众人以揭开的脸面反映主的光荣的,渐渐地光荣上加光荣,都变成了与主同样的肖像,正如由主,即神在我们内所完成的。

文理本林后3:18 我侪露面、得见主荣、如于镜中反照、则皆化为主像、由荣致荣、如出乎主、即圣神也、

修订本林后3:18 既然我们众人以揭去面纱的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了与主有同样的形像,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KJV 英林后3:18 But we all, with open face beholding as in a glass the glory of the Lord, are changed into the same image from glory to glory, even as by the Spirit of the LORD.

NIV 英林后3:18 And we, who with unveiled faces all reflect the Lord's glory, are being transformed into his likeness with ever-increasing glory, which comes from the Lord, who is the Spirit.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