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 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

2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

3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

4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

5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 神,他又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注:原文作“质”)。

6所以,我们时常坦然无惧,并且晓得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

7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

8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

9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

10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

11我们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劝人。但我们在 神面前是显明的,盼望在你们的良心里也是显明的。

12我们不是向你们再举荐自己,乃是叫你们因我们有可夸之处,好对那凭外貌不凭内心夸口的人,有言可答。

13我们若果颠狂,是为 神;若果谨守,是为你们。

14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

15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16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外貌(注:原文作“肉体”,本节同)认人了。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

17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18一切都是出于 神,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

19这就是 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

20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 神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 神和好。

5:21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 神的义。

提要

1因着对不朽之荣耀的确信、9期望,以及对大审判的期望,他竭力保持良好的意识;12不是以此自夸,14而是作为一个已经从基督得到生命的人,努力作为一个新人只向基督而生活,18并借着他和好的职分,也使他人在基督里与上帝和好。


林后5:1 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上帝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

【本会注释】

我们原知道。是指凭着信心,而不是凭着经验。“因为”一词使得第5章成为第4章主题的延续(译者注:英文钦定本中句首有“因为”,“for”一词)。保罗在这里解释了第4章中所提到的希望的理由就是在基督第二次降临时复活的确据。复活是通往永恒世界的门户,因此成为保罗热切盼望的目标。耶稣关于他所教训的真理也表达了同样的肯定(参约3:11;4:22)。

我们这地上的帐篷。直译为“我们地上的帐篷”。关于“地上的帐篷”,保罗还说到“住在身内”时“与主相离”(第6节),并且“叹息”直到他“地上的帐篷”被拆毁(第1节),而拥有“天上的房屋”(第2节)。对于制作帐篷的人(见徒18:3),将身体与帐篷相比较是很自然的。帐篷和身体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二者的原材料都是来于地上,在本质上也都是暂时的,并且都易于被毁坏。帐篷是暂时居住的地方,随时都可能被拆卸搬迁。根据约1:14,按着直译,当基督道成肉身之时,取了人的样式,就像是“帐篷似的”住在我们中间(见该处注释)。彼得也类似的将人的身体比喻为帐篷(见彼后1:13,14)。

必得。保罗如此坚定确信那复活的美好盼望(林前15:20),因此当他讲到那将来的“房屋”就好像是已经拥有了一样。他的目光坚定在那些事上,尽管还是“不(能)见”的(林后4:18)。他天上“房屋”的真实性不亚于地上“房屋”的真实性。希伯来书第11章中有名的信心英雄同样接受上帝的应许,并按着仿佛已经成为现实的那样去做。保罗有天上“房屋”的资格和权利,并且毫不犹豫地宣称是他的。

上帝所造。保罗将“上帝所造”的房屋也称作是“天上的房屋”(第2节),“不是人手所造”而是“永存的”(第1节)。他把拥有这一房屋称作是“穿上”它(第2节),当“与主同住”时就是“离开身体”(第8节)。有些人认为这“房屋”就是约14:2的“住处”。但是如果照着字面意思指的是天上的住处,那么地上的房屋也当是指字面上的地上的房屋。然而这显然不是作者的意思。多数圣经注释家一致认为保罗这里是指“灵性的身体”,就是在信徒复活之时蒙赐予的身体(见林前15:35-54)。他称他的“地上的房屋”为“帐篷”,天上的“家”为“房屋”。一个是暂时的居所,一个是永存的。复活圣徒的身体将要与他们的复活之主相似(路24:36-43;腓3:21)。


林后5:2 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象穿上衣服;

【本会注释】

我们……叹息。将来的生活对于保罗是如此真实,以致于他焦急的渴望那将要替换现在的生活的。他知道那荣耀的身体正等候着他,他叹息着,热切渴望拥有它(罗7:24;8:23-25)。

好像穿上衣服。希腊语ependuo,“穿上”。保罗现在把房屋的形象与衣服融合而谈。由于他对复活和上帝应许的绝对相信,将来的生活看来要无比优于这地上的。保罗会乐于改变他这必死的身体成为那将来不朽的身体,且不经历死亡,也就是他所描述的“赤身”(第3节)。那些“在耶稣里睡了的”人和那些“活着还存留的”都要在同一时间,即复活之日,转变成那不死的身体(帖前4:14-17;参林前15:51-54;提后4:6-8)。保罗更是想不经历死亡而改变身体。

从天上来的。见第1节注释。


林后5:3 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

【本会注释】

穿上。也就是或者穿上那属地的,必死的身体,或者穿上那天上的,不死的身体。

赤身了。既不是指“地上的房屋”(第1节),也不是指“从天上来的房屋”(第2节)。如果可能,保罗选择不经历死亡而转变身体。他乐于加入有福的以诺和以利亚的行列,就是那不经历死亡而进入天家的人(创5:24;王下2:11)。如果这种中间状态,就是他有那既非属地也非属天的身体,在上帝面前所提供的非实质的祝福景况,那么保罗将不会那么渴望逃避之(林后5:2-4)。如果这种祝福是可能的,那么使徒何必还要如此热切向往受那另一身体的拖累呢?即使它是一个属天的身体。见第4节注释。


林后5:4 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

【本会注释】

叹息。见林后5:2注释;参罗8:20-23。

劳苦。保罗深知这必死帐篷的脆弱,就是早晚都会被拆毁(见林后4:7-12)。他渴望能够脱离目前生活的虚弱和苦难。他最近在以弗所的经历和为哥林多教会的担忧已经几乎超出了人所能忍受的限度(见林后1:8,9;2:13;11:23-28注释)。

脱下。也就是指没有穿着必死的或不死的身体。

被生命吞灭了。显然,从第4节可以看出,直到“穿上”那“从天上来的房屋”(第2节),这必死的才转变为不死的。保罗这里并没有任何证据是支持那没有圣经根据的教训,就是说当人死亡时,即“赤身”时,他就进入了一种不朽的存在状态(见林前15:51-54;帖前4:15-17;提后4:6-8注释)。


林后5:5 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上帝,他又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原文作质)。

【本会注释】

培植。希腊语katergazomai,“执行”,“完成”,“达到”,“准备”。正是福音的工作使我们有资格接受“生命”(见弗2:10;彼前5:10)。

此。也就是指必死的转变为不死的。基督徒是世界上最能得到满足的人,也是从世界最少得到满足的。他就像是一个旅行者──对于客栈只是满足与客栈本身,但是永远都向往家的方向。他渴望永远的现实,而不是地上暂时的事。肉体的思想只满足于眼睛所能见的;基督徒的思想则满足与那看不见的(见林后4:18)。对于义和永恒世界的热切渴望──优于现实世界那无价值的小玩意──就是基督徒成熟和真正改变的证据(见太5:48注释)。

凭据。见林后1:22注释。


林后5:6 所以,我们时常坦然无惧,并且晓得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

【本会注释】

时常坦然无惧。关于复活的确定性,在保罗的思想中从来没有一点疑惑(见14节注释)。

。或作“地上的房屋”(见第1节注释)。

与主相离。就是指,不是在主显现的那一刻,还没有“穿上”“从天上来的房屋”(第2节),还不能“面对面”见主(林前13:12;参约三14)。见第8节注释。


林后5:7 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

【本会注释】

行事为人。是指在现在的生活中,作为基督徒而生活(罗6:4;8:1,4;13:13;林前7:17;加5:16;弗2:2,10)。

凭着信心。保罗对复活的相信(第6,8节)有其相信的根据(见林后4:18注释)。在现今生活中使徒凭着信心行事为人,就如在那将来的生活中将凭着眼见生活。

眼见。希腊语eidos,“外在的表现”,“形式”,“形状”。Eidos是指那些看得见的事物,而不是看见的能力(参路9:29,“面貌”;约5:37)。我们没有看见主就相信。我们作为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在于我们相信那看不见的,直到我们真正面对面见主的时候。这里有两个世界,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如果没有罪恶的进入就只是一个世界。当一个人受到眼前物质的影响时,就是凭着眼见行事为人,但是当他在永恒事物的影响下时就是凭着信心行事为人。未重生之人所做的决定,其坚决的行动,都是依据外在的表现。但是基督徒根据那只有信心的眼睛才能看见的事物,因而对于永恒世界的现实之信心是如此坚定,以致他凭着信心而思想行事(见太6:24-34;林后4:18注释)。那些凭着眼见而不是凭着信心行事为人的,对于上帝的应许和看不见的事实就因此表现出怀疑。凭着信心,此时此刻上帝的国度就变成活生生的事实。“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上帝的话来的”(见罗10:17注释)。见来11:1,6,13,27,39注释。


林后5:8 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

【本会注释】

离开身体。就是离开当前世界的生活。

与主同住。6-8节从表面上看,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基督徒的灵魂在死的那一刻就立即“与主同住”,而保罗热切渴望与主同住(第2节),欢迎死亡到来。但是在第3,4节中,保罗把死描述成是“赤身”的状态,或“脱下”。如果根本可能的话,他希望避免这种中间状态,而热切渴望“穿上”他那“从天上来的房屋”。换句话说,他希望不经历死亡就转变身体(见2-4节注释)。在别处(见林前15:51-54;帖前4:15-17;提后4:6-8等),保罗确信,人们在死时并没有个别地“穿上”不朽,而是在义人复活时同时穿上的。

或者以这种方法来表述:在林后5:2-4保罗已经宣布那“生命”,显然就是指不死的生命,是在复活“穿上”那“从天上来的房屋”之时才来到的(见第4节注释),而不是“赤身的”,或“脱下”,就是死的状态。在第8节他表达了“离开身体”“与主同住”的愿望,但是显然“离开身体”并不意味着没有实体(“赤身”,或“脱下”),因为2-4节他已经清楚的陈述他不愿意这种中间状态,并尽可能要避免之。要有“生命”(第4节),并且要“与主同住”(第8节),因此就需要拥有“天上来的房屋”(第2节)。仔细详细考究保罗的叙述,就可以清楚地断然地排除人像一个无实体(“赤身”或“脱下”)的灵一样在死亡和复活之间的中间状态中“与主同住”的可能性。比较罗8:22,23;见腓1:21-23注释。

圣经声明死亡不过是睡觉,在第一次复活时信徒都要被叫醒(约11:11-14,25,26;林前15:20,51-54;帖前4:14-17;5:10)。直到那时活着的和复活的圣徒都将要与主同住(见帖前4:16-18注释)。二者谁都没有先于另一者(参来11:39,40)。


林后5:9 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

【本会注释】

因此。就是鉴于保罗对复活和将来生活的信心(6-8节)。

立了志向。希腊语philotimeomai,“被爱慕荣誉之心所促动”,“为……认真奋斗”(参罗15:20;帖前4:11)。尽管有那打倒他的试炼(参林后4:7-18),但也有那一直激励保罗向前的动机,就是那给予他自己和他的信徒的复活的荣耀景象,不经历死亡的转变。保罗站在“基督台前”之时,他个人的奋斗要蒙悦纳(5:10)。他立了志向,不是为了在上帝面前赚取功劳,也不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罪恶,更不是为基督所赐的义添加什么,而是为了在救赎同胞的工作中与基督合作(林前15:9,10;西1:29)。同样他立了志向,使他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能返照基督,因为他知道这是在主面前蒙悦纳被接受的。忠心和不忠心信徒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为了得上帝的嘉许,另一个是为了得人的嘉许。那些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基督而生活的人,不会将他的时间花费在安逸和赋闲之事上,或追求属世的快乐上(加1:10)。

据说古时的炼金者,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坩埚中融化的金属,直到他能看见自己的脸从其中反射出来。这样他就知道这金是纯净的。基督也是如此,他期待在我们身上返照他的形象(参伯23:10)。与基督相像是我们的特权,正如经上所说他“不求自己的喜悦”(罗15:3;参来11:5)。我们所做的是因为正确的或因为上帝的要求才做,与因为为基督的缘故做成它会得到喜乐才去做,这二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出于责任感而去做正确的事是值得称赞的,而出于对主的满腔热爱去做的又是更值得赞赏的。正是基督的爱激励保罗过了他所过的生活(林后5:14)。遵守上帝命令的担子,会因为爱的推动而变得轻省(见太22:28-30注释;参罗8:1-4)。诚心取悦上帝的心愿能够使基督徒准确无误的察觉何者出于恶,何者出于善(见罗8:5-8注释)。

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见第6,8节注释。

得主的喜悦。保罗最关心的不是他是否继续存活,或他地上的劳苦是否结束。他所关心的就只是无论可能发生什么,他的生命应当得蒙上帝的悦纳(见提后4:6-8;见太25:21;路19:17注释)。


林后5:10 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

【本会注释】

因为我们众人。“因为”一词就连接了这一节和前面的内容。预料到在审判大日将要被召站在上帝面前,也是保罗如此诚挚寻求得主喜悦的一个原因之一。作为基督的使者,保罗决心忠诚无私的履行所托付与他的信赖。对于那些认为那日实在严肃的人,必定永远殷勤认真地寻求以上帝为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得他的喜悦。

末后的审判对于辨明上帝的品格和公义是必要的(诗51:4;罗2:5;3:26)。在现今世界的状况中,最好的人常多受最多的折磨,而最坏的人却飞黄腾达(诗37:35-39;参启6:9-11)。上帝的品格决定了在末日必要使行善的得赏,作恶的遭报。这种事态现在并不存在,因此必须有这么一天,今时的错误要被归正。为了使基督向黑暗之君及其随从夸胜,这也是必要的(赛45:23;罗14:10,11;腓2:10;《善》第四十二章),并且基督要将那用他自己的宝血所赎买的归于自己(来2:11-13;参约14:1-3)。

显露。希腊语phaneroo,“显扬”,“使被看见”,“使被知晓”,“公开展示”,“公开”。在哥林多后书这个词出现了九次。在那大日,人们不只是在审判台前露个面,并且都要以他们本来的样式显露出来。他们生活中的秘密都要赤裸敞开(传12:14;罗2:16;林前4:5)。所有的都会有个公正的听讼(参犹15)。没有人会在不在场或被人代理的情况下受审(罗14:12;参雅2:12,13)。

。希腊语bēma,“加高了的讲台”,是罗马正式审讯的执行处。基督将是最终的审判官(太11:27;约5:22-27;徒17:31;彼前4:5)。他是尤其适合于这项任务的。他是世界的创造主,也是救赎主。一想到我们的救主将要成为我们的审判官,不禁肃然起敬。他曾取了那些将要到他台前受审之人的本性,那些人的命运他将要给予决定。他凡事受过试探,与他们一样(来2:14-17;4:15)。他站在人的位置上。在基督里神圣的智慧与人的经历相联合。他的理解力与洞察力是无限的(来4:13)。在基督身上,上帝的公义与完美人性很好的合为一。在“审判众人”的角色中,父上帝与基督合为一(来12:23,24),并且蒙启示的约翰看见了千禧年结束时,父上帝在“白色的大宝座”上(启20:11,12)。

按着。人的行为将要与那伟大的行为标准,上帝的律法相比较(传12:13,14;罗2:12,13;雅1:25;2:10-12)。在末后大审判时,义的标准不是模糊的,因此那时再呼吁神圣的怜悯就太晚了,不能使人逃脱公义的审判(加6:7;启22:12)。

本身所行的。也就是现今的生活(见第6节)。显然,这时的宽容时期限于人在现今世界存活的时间,在身体死亡时就终止了(第1节)。

受报。希腊语komizo,“受到报酬”,“关注”,“实施”。或善或恶,人的行为都被记录在天上(传12:13,14;参弗6:8;西3:25;提前6:19)。


劝人与上帝和好的职分

林后5:11 我们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劝人。但我们在上帝面前是显明的,盼望在你们的良心里也是显明的。

【本会注释】

可畏的。希腊语phobos,在圣经中别处常被译为“害怕”。这种“害怕”与失丧的罪人有一天所将要经历的恐怖是全然不同的。虔诚的敬畏是智慧的开端(诗111:10;箴9:10)。与以赛亚在上帝面前所感受的深深敬意是同义的(赛6:5),是基于对上帝的品格、威权和伟大的认识,以及感到自己的不配。这是真虔诚的根源和主要推动力,它防止了自负(见箴26:12),威慑了罪恶(代下19:7;伯1:1,8;28:28;箴8:13;徒5:5)。它能够使我们脱离所有其他的恐惧(箴14:26,27;19:23)。那敬畏上帝的人就能脱离所有的忧虑。对主的敬畏就是对可爱之天父的尊敬崇拜和顺服敬爱(诗103:11;参诗111:10)。见诗19:9注释。

劝人。见20节注释。

我们……是显明的。我们是什么样的,上帝都清楚,正如希腊语中所暗含的,自始自终上帝都是清楚的。上帝充分理解保罗要取悦于他的崇高目的,此外更重要的是,保罗相信哥林多信徒现在也因此被说服了。也许他们当中有些人,不是很多,已经被试探怀疑他的美好信心,他渴望他们能够认清事实,呼吁他们以自己的良心来审断。作为基督的使者,他的真正品格(20节)现在在他们众人面前应该是显明的。


林后5:12 我们不是向你们再举荐自己,乃是叫你们因我们有可夸之处,好对那凭外貌不凭内心夸口的人,有言可答。

【本会注释】

我们不是向你们再举荐……。综观给哥林多教会的两封书信,保罗已经辩护并显明了他的职分,不是为了抬高自己,而是为了赢得哥林多信徒对他自己作为上帝的信使和他所传的信息的信任。他在他们中间的传道曾是带着能力的(林前2:4;林前15:1,2)。他是他们的属灵父亲(林前4:15)及属灵事情方面的领袖(1:1)。他的职分是属“属灵”的,而不是“字句”的;是关乎内心的改变,而不是外在的表现(林后3:6)。他举荐的基础是他所宣告的明了纯净的真理(4:1,2),以及为真理的缘故保罗所曾忍受的牺牲和患难(林后4:8-10;11:21-30)。所有这些都可能被哥林多人解释为夸口。毫无疑问,对于保罗在前书中所作的这些声明,许多已经作了这种解释,因此这里用了“再”字(参林后3:1)。他现在直截了当的向他们宣告,他信上所说的一切都不是自夸。他的目的是回复那些诋毁他使命之人的恶毒的评论。

。希腊语aphorme,“实施的基础”,“出发点”,“动机”(译者注:英文译为“有机会”,“occasion”)。保罗现在列出了促使他为自己的职分辩护的目的。哥林多人当时正在从事与福音敌人的属灵战争,这些人是在教会中企图谋取领导权的,企图通过侮辱保罗以抬高自己的。他们曾经带着以推荐信的形式的信任状来到哥林多,这些信大概是从犹太的弟兄那来的。他们把保罗描述成是一个自作主张想一步登天的人,并且说他们自己是有使徒的权威授权的(见林后3:1注释)。不仅如此,他们声称自己是领袖,是“基督的仆人”(林后11:22,23)。保罗指着他们说是“行事诡诈”的“假使徒”(林后11:13)。显然,相当一部分哥林多信徒已经被这些人欺骗,就是那些密谋策划要取得哥林多教会领导权的人。保罗声明,他为自己的职分辩护的唯一的目的就是向教会提供正确的信息及恰当的答复,好使那些假使徒无言可答。

。也就是以某人或某事为骄傲(见林后1:14注释,该处同根的名词译为“夸”)。译者注:本节中英文译为“荣耀”,“glory”;林后1:14英文译为“喜乐的”,“rejoicing”。

外貌。直译为“脸面”,“脸色”,因此也就是“外表”。这些自以为是的假使徒并不是像他们所假装的,所表现的那样。他们或许有“荐信”,但是他们内心并没有圣灵的凭据,就是那悔改归正并成圣之男女内心所有的证据(见林后3:1-3注释)。对那些以外表审判人的人来说(见撒上16:7),这些假领袖给人的印象要超过保罗所给人的(见林后10:10)。有些哥林多人还被诱导嘲笑保罗个人的缺陷──他肉体上的缺点和他不佳的视力(林后10:1,17,12;12:8-10;加4:13-15;见怀爱伦关于林后12:7-9EGW的补充材料)。此外,保罗承认自己是“言语粗俗”的(林后11:6)。声称具有至高职分之权威的这些假使徒,显然是基于他们与年长使徒亲密的个人关系和对希伯来正统“字句”的严格附从(见林后3:1-3注释)。他们所夸口的纯粹是基于外在的价值。他们似乎忘却了那些保罗所选择要夸口的──如果他必须夸口的话──更崇高的,属灵的品质(参加6:14)。


林后5:13 我们若果颠狂,是为上帝;若果谨守,是为你们。

【本会注释】

癫狂。希腊语,“摔出原位”,因此就是“疯了”或作“精神病的”。也被定义为“令人惊讶的”,“使人吃惊的”。根据上下文,这里应是前一种定义。保罗的敌对者们显然曾指控保罗为心志疯狂的人,可能是基于他们对他的神奇转变,他的异象(林后12:1-4;加1:12),他对上帝火般的热情,他显然招致的几乎必然的殉难(林后12:10)以及他那带有革命性征的教训。几年之后,非斯都也同样指控他(徒26:24),那曾是耶稣的朋友的,也曾敌对耶稣(见可3:21注释;参太12:24)。

是为上帝。保罗生活和服务中被他的敌对者所指控为心志疯狂的那些方面,事实上正是他献身于主的证据。

谨守。希腊语existēmi,“思想清醒的”,“思维正常的”,“癫狂”的反义词。清醒适度的行为表现是为了信徒的得救和利益。保罗并不在乎这些指控。如果他的敌人果真以为他是精神病人,那又何妨呢?他的思想中只有一个目标──上帝的尊贵和荣耀以及同胞的得救。

是为你们。保罗是为别人而生活竟忘了自己的人,正如他从未停歇的劳苦和频频的患难所证实的。


林后5:14 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

【本会注释】

。希腊语agapē(见太5:43,44;林前13:1注释)。

基督的。毫无疑问,保罗指的是基督对他的爱,而不是他对基督的爱(见罗5:5;8:35,39;林后13:14;弗3:19;参《证》第四册,457页;《证》第七册,139页;《助》第七章)。尽管除了基督的爱没有什么足以有力量掌管人生,但我们对他的爱也是重要的,这是确实的。但基督对我们的爱永远是主导因素──“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约一4:19;参约3:16)。

激励。希腊语sunecho,“团结一起”,“紧紧把握”,“催促”,“激动”,“控制”。那选择由基督之爱引导人生的人,将不至于偏离责任的道路,无论偏左还是偏右,却会像保罗一样在主的工作上努力向前,大胆无畏,并且心意专一(见徒20:24;林后4:7-11)。是基督的爱保守信徒在狭小的窄路上安然无恙(见太7:13,14注释)。

我们想。或,“我们已经决定,”“我们深信。”在14,15节中保罗有关献身的声称,毫无疑问表达了有关他转变之时的决定(见徒9:6;26:19)。从那时起,基督赎罪的伟大真理就一直是他生命中的激励和控制因素。

既……就……。希腊语ei … ara。上下文证据(参10页)表明省略ei。如果照此省略,ara应该被译为“因此”,“从而”,“所以”。

一人……替众人死。基督的代死,他代替罪人受死的事实,没有给任何疑问留下余地,就如“既”字所暗示的(见赛53:4;太20:28注释)。基督取了亚当的地位,就做了人类的头,并且作为人类的代表死在十字架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死了就是全人类都和他一同死了。因为他代表所有的人,所以他的死就是代替所有的人死(彼前3:18;约一2:2;4:10;见罗5:12,18,19注释)。在他里面,所有人都死了,他完全偿还了律法的要求(约3:16;罗6:23)。他的死足以为所有罪恶的刑罚付上赎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全盘拯救,因为每个罪人自己必须接受救赎主的赎罪,以使其在他个人身上生效(见约1:9-12;3:16-19注释)。另一方面,把“众人”限定为想像上的被选上的少数,而把剩余的人类排除在有权使用十字架的救赎恩典之外使其注定灭亡(见约3:16-21;弗1:4-6),乃是没有圣经根据的。

基督的死不只是为罪提供了挽回祭,从而拯救悔改的罪人脱离第二次的死亡(见启20:5,14),也使他们的堕落的、未重生的本性死去了,又使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见罗6:3,4;参加2:19,20;腓3:10;西3:3注释)。


林后5:15 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本会注释】

那些活着的人。保罗着手深化基督之死的重要性(见14节注释)。他讲述了这样一些人的经历,他们“受洗归入(基督的)死”,并且已经复活,“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罗6:4;参弗2:5-7)。从法律角度来说,他们的罪债被勾销,在上帝面前他们是公义的。从属灵角度说,借着神圣的恩典他们能够过上帝所悦纳的生活,从此时此刻直到永生。这里所要强调的是,从自我到上帝完全的再定位。新生命就见证了圣灵有改变人心的能力。无论生活中的小事还是大事,内心最热烈的情感和最充沛的精力都献给了基督。这生命带来圣灵的果子(加5:22,23)并返照了照上帝旨意而行之人的内心的快乐(诗1:2;119:97)。对上帝和身边之人的爱,成为生命中的主导动机,而上帝的荣耀是所有思想和行动的目标。这样的生活对罪恶就会越来越敏感,对自己的需要越来越清楚,并越来越依靠基督的恩典。


林后5:16 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外貌(原文作肉体;本节同)认人了。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

【本会注释】

我们……认人。也就是我们评价。在希腊语中,“我们”一词是强调表示的。保罗使他自己与其他人形成了对比,很可能就是与他在哥林多教会的反对者们形成了对比,那些人强调“律法”的字句,而且过分注重外表(见林后3:1-3;4:18注释)。

凭着外貌。保罗拒绝根据外在的表现来评价一个人。诸如人们所要考虑的国籍,祖籍,教育,文化,财富,地位和人的称赞,并不是保罗所要用以审断人的标准(参林前1:26;林后1:17)。“新造的人”(林后5:17)才有价值。保罗现在是以基督的观点来评价人,根据他们的品格和对属灵事物的态度(见太5:19;7:20-27;12:46-50)。这一判断人的新标准是基督之死和荣耀复活的另一结果。成熟的基督徒,看每一个人都是要被拯救并恢复上帝形象的罪人,因此成为天国的候选人。外在的表现丝毫没有价值,重要的是心灵(见撒上16:7;林后4:18注释)。根据这样的观点,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可能是极穷的人,而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可能是全然无知的(见太6:19-34;林前1:21-23;西2:8注释)。

认过基督。在悔改之前,保罗显然是纯粹以人的观点来认识基督──当他是一个被人轻视的拿撒勒人,一个出生卑微没有受过正统教育的人,一个贫民,一个曾被弃绝并且被钉十字架的冒名顶替的人。数个世纪以来,无以计数的体贴肉体的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今天也充满了,对基督本人主义的评价。有学问的人说他是个伟大的教师,哲学家看他是一个真理智慧的哲人,社会学家称其为伟大的社会改革家,心理学家视他为研究人性的高深学者,神学家以他为世界伟大宗教奠基人中的开山始祖。但是对于这些人来说,耶稣至多是一个世界上的伟人中最伟大,最具智慧,最好的一个人。学术界几费周折重新对人类耶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予以定义,但是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深入研究他的神性和作为拯救人类脱离罪恶的救主之角色。如果像读其他书籍一样来读圣经,那么所看到的基督就只不过是一个和其他人一样的人。根据耶稣生活的已知事件,对他形成崇高的概念,从他的教训建立一个美好的道德体系,但是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福音真理,这是可能的。属血气的人无法认识他的神人两性,既是上帝之子也是人子(太16:17)。唯有属灵的洞察力才能够洞悉属灵的事(林前2:14)。在基督耶稣里新造的人(林后5:17)不会将历史中的基督最小化,而是能够超越人们对他的那种概念,将这个卑微人物彰显为主上帝。他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他的思想被圣灵光照。“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林前12:3)。

如今。也就是自从他悔改以后,当他的观点发生改变时。在此之前,他是以狭隘的犹太主义眼光看待基督和其他人的。作为扫罗,保罗在基督身上看不到能够使他“羡慕”救赎主的“佳形美容”(赛53:2)。其无可避免的结果就是恨恶作为弥赛亚的基督和他的随从者(徒8:3;9:1)。

不再这样认他了。就是指未转变之前他所持守的未重生的观点。保罗现在是以个人的经历来认识,不只是根据道听途说。保罗在哥林多的反对者根据自己与耶路撒冷使徒甚至可能是与耶稣的关系,声称有更大的权威和特权。但是强调“凭着外貌”认识基督,导致人们夸大那些肉眼所见的暂时的关于他的事情,而降级或者忽略了他的生活和教训中所外在及内含的更高的属灵真理。


林后5:17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本会注释】

在基督里。保罗特别喜欢的关于什么是基督徒的定义。当他成为基督徒,就是受洗“归入耶稣基督”(罗6:3),从此以后,他的新生命是以基督为中心而生活(约15:3-7)。他与基督联合,完全服从于他的生活、能力、影响和话语。保罗的整个生活都在一个新的属灵氛围中运行,没有任何例外。

只有“在基督里”,罪人才能蒙上帝悦纳(腓3:9)并维持新生命的生存(约15:4,5;加2:20)。生活中的喜乐哀伤、胜利和患难都是“在基督里”的(罗14:17;腓3:9,10)。就连死的毒勾都被夺去了,因为那“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是有福的(启14:13)。基督教将人的每一个经验和责任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关系,就是“在基督里”一词所指定的关系。

造的人。希腊语ktisis,“创造,”“被造物”,“创造物”。当一个人被基督之爱激励时,就不再是为自己而是为上帝而活,看一个人也不再是凭着外貌,而是凭着心灵,认识基督也是根据心灵而不是根据肉体,他必须被造成一个新人。要将一个失丧的罪人转变成一个“新造的人”,也需要同样的创造之能,就是起初带来生命的能力(约3:3,5;罗6:5,6;弗2:10;西3:9,10)。这是出于超自然的运行,完全与常规的人类经验无关。

这种新的本性不是像一些人所假想的是继承了人的优良道德品质的产物,只是需要发扬和进深。有成千上万的所谓道德伟人,并不声称自己是基督徒,他们并不是“新”造的人。新的品性不只是想要做或决定做得好的产物,不只是思想中赞成某些教条,也不是把一系列的观点或感受改变成另一套,甚至也不只是从罪而生的哀痛;而是超自然能力介入人所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人向罪死而获得新生。因此我们就成为新造,像基督的样式,被收纳为上帝的儿女,并走上新的道路(见结36:26,27;约1:12,13;3:3-7;5:24;弗1:19;2:1,10;4:24;多3:5;雅1:18)。这样我们就与上帝的神圣性情有份,并有权拥有永生(彼后1:14;约一5:11,12)。初信的信徒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全成长、成熟的基督徒;他最初在属灵上是缺乏经验的,稚嫩而不成熟的。但是作为上帝的一个儿子,他确实有特权、有机会长成基督完全的身量(见太5:48;弗4:14-16;彼后3:18注释)。

变成新的了。见罗6:4-6注释。原文证据支持(参第10页)省略“凡事都”,17节的后一个从句因此可以读作“他们变成新的了”。


林后5:18 一切都是出于上帝;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

【本会注释】

一切。也就是特指林后17节中所说的“新”的东西,因此也指新的职分(林后3:6;4:1)和品性的新的洞察力(林后5:16)。上帝是所有这一切的源泉。

和好。希腊语katallage,“交换”,“和好”,“重蒙眷爱”。罗5:11的“和好”也是同一个希腊词(见该处注释)(译者注:该希腊词在本节中英文译为“reconciliation”,和好,罗5:11译为“atonement”,赎罪)。在新约圣经中表示重新得回上帝的喜悦(见罗5:1,10;西1:20)。与上帝和好这一概念就暗含了过去上帝和人之间是伙伴关系,而现在存在的是彼此分离的状态(罗8:7),上帝主动采取措施终结这一状态,因此人类又能够享受和上帝的伙伴关系。

和好并不涉及上帝这一方的改变,因为上帝永不改变(玛3:6;雅1:17;参来13:8)。不是上帝需要与人和好,而是人需要与上帝和好(见林后5:18-20;弗2:16;西1:20-21)。在上帝这一方从来没有什么敌意。人有时候认为上帝是一个很严厉的法官,是愤恨罪人的,是一个难以和解、无怜悯却乐于刑罚的。这样的描述是误解了上帝并公然侮辱了他。基督不是为了平息上帝而不得不钉十字架,却是为了证明上帝的爱。上帝并没有要求他的儿子受死,而是出于无限大爱的心怀赐下了他(约3:16;约一4:9;见罗3:25注释)。另一方面,上帝不会否认他自己的品性,而将律法置之一旁,改变违背者的结局,他的律法就是他品性的表达。上帝一向恨恶罪恶。从公平来说,他不会同样对待良善和邪恶。赎罪并没有改变律法,改变的是由违背律法产生的憎恨。和好通过代人履行律法的要求而移除憎恨。


林后5:19 这就是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

【本会注释】

就是。在现代英语里,意思是“即”,“就是说。”

上帝在基督里。希腊文中第一个子句更清楚的译法是:“上帝在基督里[或“藉着基督”]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人们必须认识到尽管是圣子死在了十字架上,但是他是作为“上帝的羔羊”而死的(约1:29)。

叫世人与……和好。罪的进入使人与上帝为仇,基督到这世界来的目的就是要得回人对上帝的感情和忠诚。

不将……归到。或作“不算账”,“不将……计算到”。过犯是记录在那里的,控告那些犯罪的人,但是神圣的怜悯和公义发明了一个方法来处理罪犯,使他们就像是无罪的一样。罪就是债(太6:12),罪人在某一天是一定要交帐的(参太25:19)。但是上帝不再把罪归到那些已经通过基督与他和好的人(诗32:2)。

过犯。见太6:14注释。

将……托付了我们。这是上帝之爱和他愿意赦免的进一步的见证。和好的信息仿佛已经存留在那接受之人的思想心灵中,为要分享与他人。

道理。见约1:1注释。


林后5:20 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象上帝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上帝和好。

【本会注释】

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希腊语presbeuo,直译为“年长的”,因此就是“作为年长的”,“作为使者”。这一词刻画了使者以高贵、老练著称的特征,因此被授予权利。基督的使者变成这样乃是由于先于别人献身与基督和他的事业(见徒14:23注释)。他们因忠诚(林前4:1,2;提前1:12)和热心,个人对福音伟大真理的认识和经验,以及他们在学习、祈祷、得人、建造教会上的殷勤而超群出众。没有比成为基督和天国的使者有更高尊荣和美名的。

就好像上帝。那讲说“和好的道理”的正是基督的使者(19节)。上帝通过他的使者向人说话,就如上帝通过基督叫世人与自己和好。有关上帝对罪人的关注的讨论,见赛1:18;耶44:4;结33:11;何11:8。

替基督。直译为“为基督”,也就是代表基督。基督的使者决不是取代基督,只是藉以使和好之事生效的人。他决不是祭司式的中保,因为“在上帝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提前2:5)。在基督里已经提供了和好。传道人只是作为向他人传讲“和好的道理”(林后5:19)的媒介,并不是其创造者和施与者。他带领男女到上帝面前,在上帝那里经历他们个人与上帝的和好。他的工作就是使人相信上帝已经在基督里叫人与自己和好。每一个信徒因此都有权接近,并直接与上帝相交(罗5:1;弗2:13,16-18;3:12;来4:14-16)。

求你们与……和好。上帝是和好职分的创造者、施与者,人是接受者。人不能通过对过去罪恶的哀伤而达到与上帝和好,也不能通过辛苦的履行服侍,或是通过实践某些成文的礼节与上帝和好。他们接受和好的唯一可能,就是通过悔改他们的罪恶并接受上帝神圣的怜悯。


林后5:21 上帝使那无罪(无罪:原文作不知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

【本会注释】

使(基督)……成为罪。也就是上帝看待他就像是一个罪人,而实际上他并不是(见《历》第一章)。21节中所陈述的真理是圣经所有经文中最为高深和最具意义的。这一节总括了救赎的计划,宣布基督是全然无罪的,他作为祭牲的替代性,以及借着他人类得以脱离罪恶。见约3:16注释。

不知罪。耶稣如何能够来到这世界成为人并且“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罪”(来4:15),这是深不可测的奥秘。他从来没有犯罪,无论是在言语上,思想上,或行为上。在他一生的整个生活过程中,在每一个方面他都始终远离罪恶。在世界上,他过了圣洁无暇、纯洁的生活,即使在意识中也总是与他父的旨意相和谐的(约8:46;14:30;15:10;来7:26;见约一附注;见路2:52注释)。基督,无罪的那一位,他以温暖的爱心取了有罪的人性,并经历了那困扰我们的试探,丝毫没有被试探胜过。他“将自己与罪人视同一体(《历》第十一章)。当他在十字架上,就是他为之来到世界上的那个时刻(约8:20;12:23,27;13:1;17:1;18:37),他“被献,担当了多人的罪孽”(来9:28)并且成为“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

世上罪人的罪恶都归到了他身上,所有的罪都像是他自己的(赛53:3-6;彼前2:22-24)。“他被列在罪犯之中”(可15:28)。基督变得与罪恶同为一体,他是在事实真正意义上承受罪恶,并感受与上帝隔绝的可怕。

上帝的义。见罗5:19注释。正如我们的罪归到基督身上,就像是他的罪,那么他的义就归于我们,就像是我们自己的义。

一、卷名

写于大约公元3世纪,现存最古的抄本中就有“哥林多后书”这一简短的卷名。“保罗达哥林多人后书”这一较长的卷名是以后才有的。至于这封信是不是致哥林多教会的第二封信,为什么用“后书”这样的称呼,见下文“历史背景”项。原来的书信显然没有卷名。


二、作者

内证和外证都证明保罗是书信的作者。外证可以追溯到使徒以后的那个时代。早期教父常引用和提到这封书信,这充分证明了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距这封书信写作约35年以后(公元95年),罗马的克莱门特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中谈到了保罗所述及的同样状况(克莱门特致哥林多前书46章)。哥林多教会显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许多老的问题依然存在。士每拿主教波利卡普于公元155年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信中,引用了林后8:21(6章)。里昂的主教伊里奈乌于公元180年写的文章《反异端论》中,引用和注释了林后12:2-4保罗关于到第三层天中的欢乐。亚历山大的克莱门特(公元200年)引用《哥林多后书》不少于20次(《杂记》卷一1.2章,卷二19:20章等)。所谓拉丁神学之父,迦太基的德尔图良曾经多次引用《哥林多后书》(《驳马西昂》5:11,12;《论肉身复活》40,43,44章;Scorpiace 13章)。

内证准确无误地指证保罗为作者。书信的文体符合保罗的风格。书信多次提到保罗自己,提到他在哥林多的经历和他致哥林多的前一封信。许多圣经学者认为这封书信最清楚,最完整地表现了保罗的气质,个性和风格。记在这封书信中的经验非常自然而真实。


三、历史背景

保罗至少去过哥林多三次,写了三封,也许是四封信。第一次访问哥林多是在他的第二次传道行程中,约于公元51年(徒18:11),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半,建立和组织了教会。以后他经常派代表继续与哥林多教会保持联系(林后12:17)。在林前5:9中提到了他写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一封信。这封信据说已失传。他第三次外出传道时在以弗所工作了两年多快要结束时,写了这封哥林多前书(16:8)。

一般认为,哥林多前书和后书相隔几个星期。前书发自以弗所,后书发自马其顿。保罗原想留在以弗所待到五旬节,再经马其顿前往哥林多(徒19:21)。可是他比原来的打算早一些离开以弗所。这大部分是因为群众的暴乱差点要了他的命(徒19:24-41)。他在以弗所时所遭遇的迫害使他负担极重。他称反对真理的人为“野兽”(林前15:32),说自己“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没有了”(林后1:8)。保罗就是在这种状况下离开以弗所前往马其顿的。

他来到了特罗亚,以便从这个港口出发前往马其顿。他在特罗亚等候提多回来,以便了解哥林多教会对他前一封信的反应。可是提多没有在他预计的时间里回来。保罗心情焦虑,挂念着哥林多教会,以致无法利用敞开的门户在特罗亚传福音(林后2:13)。他赶往马其顿,在腓立比遇见提多,听到了提多带来的的关于哥林多教会的好消息,便放了心,满心高兴。

有人认为保罗曾回到哥林多作第二次的访问。他谈到了前一次令人失望的访问(见林后2:1;林后12:14;1林后3:1,2)。也许是这一次访问进一步了解了哥林多令人难受的消息以后,他写了一封责备和规劝的信(《哥林多前书》),并派提多去为他计划中的下一次访问作准备(林后8:6;林后13:1,2;参《使徒行述》301页)。

在林后2:4中保罗提到写前一封信时“心里难过痛苦”,结果使哥林多信徒“忧愁”(林后7:8)。许多学者认为保罗在这些章节和其他章节所提到的不大可能指《哥林多前书》,因为他们主张上述说法与《哥林多前书》的精神和风格不符。于是他们说在新约的两封致哥林多书信之间一定还有一封信。从这点出发,一些人认为该信已失传,另一些人认为这就是《哥林多后书》10-13章。双方都提出了似乎有理的理由,可是都缺乏客观的证据。本注释认为《哥林多后书》所提到的正是《哥林多前书》(参《使徒行述》324页)。据林后2:13;林后7:5;林后8:1;林后9:2,4,显然保罗是在马其顿写了这第二封书信,时间大约在公元57年。

保罗的书信和访问至少暂时达到了目的。根据罗16:23,保罗得到了该教会一位主要成员的热情接待。在《加拉太书》和《罗马书》中进一步证实了哥林多教会所发生的变化。这两封信是他在哥林多期间写的,透露出他在特罗亚时哥林多的教会曾严重影响他的热心,现在却已从不安,忧虑和焦急中恢复过来(林后2:13;参林后7:6,13,14)。此外,哥林多教会为耶路撒冷圣徒的募捐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结论(罗15:26)。

保罗写了《哥林多后书》,又访问了哥林多以后,关于哥林多教会,我们只有零星的资料。然而,公元95年左右罗马的克莱门特写给哥林多的一封信,透露出至少有一部分旧恶习又死灰复燃了。克莱门特确实赞扬了该教会在许多方面值得效仿的行为,可他也责备了它结党纷争的精神。这是我们手头有关使徒时代哥林多教会最后一点资料。


四、主题

提多从哥林多带来鼓舞人心的消息,促使保罗写这封信。信的前面部分讲到哥林多教会如何接受他的前一封信,回顾了上一次所讨论的若干问题。遵照保罗的指示,教会已经开除了乱伦的人(林前5:1-5;参林后2:6)。现在他指示如何得回犯错的人。

信中强调了马其顿和希腊各教会为穷人募集的捐款。保罗很关心这个计划,因它会使外邦和犹太的基督徒团结在一起。外邦的信徒通过这个计划会看到犹太基督徒为把福音传给他们而作出的牺牲,而犹太信徒也会看到,这些奉献无声而有力的见证了弟兄相爱的精神。然而哥林多教会在这件募捐的工作上疏忽了,远远落后于马其顿的各教会,也许是因为专注于份争和不良行为的结果。在这封信保罗发出最后的呼吁,要求他们立即行动起来。

哥林多教会的大部分信徒,似乎都接受了保罗和他同工的劝告。他们伸开双臂接待了提多。这个教会几乎从开始就分了派。一些人拥护一位领袖,一些人拥护另一位领袖。由这种分派而造成的麻烦已经减轻了,可是,类似于加拉太所存在的那一派主张犹太化的人似乎仍在公开而恶毒地反对。他们的目的就是推翻保罗的工作、权威和使徒的身分。反对派指控保罗反复无常,没有如约前来哥林多。他们说他缺乏使徒的权威。他们说他是胆小鬼,企图在远方用书信来控制教会。他们说他不敢亲自前来。

《哥林多后书》的前九章主要是感谢和称赞,后四章则比较严肃地替自己辩护。有人说前几章是写给接受保罗规劝和责备的多数人,后几章是写给那些反对他在教会中恢复和睦精神的少数人。保罗千方百计地证实自己的权威,为自己在他们中间的做法辩解。为了证实自己的使徒身份,他谈到了自己从主所领受的启示和异象,他为主耶稣所受无比的苦楚,以及盖在他工作成果上上帝悦纳的印章。保罗在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中讲到某些假使徒,也许就是教会中的少数成员时所用言辞之厉,至今仍有其影响力,这是在他给其他教会的书信中所没有的。

这封信的内容与《哥林多前书》大不一样。前书较为客观和实际。后书则较主观带有个人风格。前书的语气镇定而谨慎,后书则反映了保罗急于盼待哥林多的消息,提多来到后给他带来的宽慰和欢乐,以及他有效地处理教会中问题的坚定宗旨。前书反映了哥林多教会的情况,后书表现了使徒对教会的热情。虽然后书的主要目的不是谈论教义,象《罗马书》和《加拉太书》那样,但它仍阐明了一些重要的教会真理。


五、纲要

(一)序言 林后1:1-11

1、问候 林后1:1,2

2、苦难中的感恩 林后1:3-11

(二)与哥林多教会近来的关系 林后1:12-7:16

1、解释改变行程的原因 林后1:12-2:4

2、劝勉把犯错的人挽回归主 林后2:5-11

3、焦急地盼待哥林多的消息,得到消息后的快乐 林后2:12-17

4、使徒的证书 林后3:1-18

1)保罗作为真使徒的证书 林后3:1-6

2)使徒任务的光荣 林后3:7-18

5、使徒在传道工作中得到上帝大能的支持 林后4:1-5:6

1)忍耐的力量:上帝恩典的明证 林后4:1-18

2)永恒的生死观 林后5:1-10

6、调解的使命 林后5:11-6:10

1)使徒作为基督的使者 林后5:11-21

2)自律对于使徒的重要性 林后6:1-10

7、劝哥林多人与作恶的人分开 林后6:11-7:1

8、保罗因哥林多人的热情反应而高兴 林后7:2-16

(三)为犹大贪困的基督徒募捐 林后8:1-9:15

1、慷慨的典范──马其顿教会 林后8:1-6

2、耶稣基督的榜样 林后8:7-15

3、推荐提多在哥林多收捐款 林后8:16-24

4、呼吁哥林多人尽自己的本分 林后9:1-15

1)呼吁完成捐款的任务 林后9:1-5

2)呼吁慷慨奉献 林后9:6-15

(四)保罗对自己使徒身份的辩护,对未悔改之人的呼吁 林后10:1-13:10

1、对那些贬低保罗使徒身份之人的答复 林后10:1-12

2、哥林多属于他的工作范围 林后10:13-18

3、真假使徒的识别标志 林后11:1-12:18

1)假使徒的狡猾 林后11:1-6

2)保罗不靠哥林多人供养 林后11:7-15

3)他所遭遇的危险和贪困 林后11:16-33

4)保罗领受上帝的启示 林后12:4-5

5)保罗因“肉中的刺”之自卑 林后12:6-10

6)保罗没有让信徒花销而使自己得利 林后12:11-18

4、对于未悔改之人的最后呼吁 林后12:19-13:10

(五)结语 林后13:11-14

和合本林后5:1 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 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

拼音版林后5:1 Wǒmen yuán zhīdào, wǒmen zhè dì shang de zhàngpéng ruò chāihuǐ le, bì dé shén suǒ zào, bú shì rén shǒu suǒ zào, zaì tiān shang yǒng cún de fángwū.

吕振中林后5:1 我们知道这地上的帐篷式房屋若拆毁了,我们就可以从上帝得到建筑物,非人手所造的、永世的在天上的房屋。

新译本林后5:1 我们知道,如果我们在地上的帐棚拆毁了,我们必得着从 神而来的居所。那不是人手所造的,而是天上永存的房屋。

现代译林后5:1 我们知道,如果我们所住的这地上的帐棚拆去了,上帝会给我们天上的住宅,是他亲自建造,永远存在的。

当代译林后5:1 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这身体的躯壳,就好像是在地上搭的帐棚一样。一旦毁坏了,上帝就在天上为我们另外预备一座不是人手建造,永远存在的“房屋”,就是复活后不朽的身体。

思高本林后5:1 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我们这地上帐棚式的寓所拆毁了,我们必由天主获得一所房舍,一所非人手所造,而永远在天上的寓所。

文理本林后5:1 我知在地之幕若坏、则有由于上帝之室、非手所造、悠久于天、

修订本林后5:1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篷若拆毁了,我们将有上帝所造的居所,不是人手所造的,而是在天上永存的。

KJV 英林后5:1 For we know that if our earthly house of this tabernacle were dissolved, we have a building of God, an house not made with hands, eternal in the heavens.

NIV 英林后5:1 Now we know that if the earthly tent we live in is destroyed, we have a building from God, an eternal house in heaven, not built by human hands.

和合本林后5:2 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

拼音版林后5:2 wǒmen zaì zhè zhàngpéng lǐ tànxī, shēn xiǎng dé nà cóng tiān shang lái de fángwū, hǎoxiàng chuān shàngyī fu.

吕振中林后5:2 我们在这帐篷里呻吟叹息,切慕我们属天的住所、多给我们穿上一件;

新译本林后5:2 我们现今在这帐棚里面叹息,渴望迁到那天上的住处,好像换上新的衣服;

现代译林后5:2 我们现在叹息着,切切地盼望住进那天上的住宅,好像穿上衣服;

当代译林后5:2 我们在这所地上的“帐棚”里叹息,希望早日迁进那在天上的房屋,好像更换衣服一样。

思高本林后5:2 诚然,我们在此叹息,因为我们切望套上那属天上的住所,

文理本林后5:2 我处此则叹息、深慕自天之室以被体、

修订本林后5:2 我们在这帐篷里叹息,渴望得到那从天上来的居所,好像穿上衣服;

KJV 英林后5:2 For in this we groan, earnestly desiring to be clothed upon with our house which is from heaven:

NIV 英林后5:2 Meanwhile we groan, longing to be clothed with our heavenly dwelling,

和合本林后5:3 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

拼音版林后5:3 Tǎngruò chuān shang, beì yùjiàn de shíhou jiù búzhìyú chì shēn le.

吕振中林后5:3 如果真地穿上,就不至于赤着身子了。

新译本林后5:3 如果穿上了,就不会赤身出现了。

现代译林后5:3 穿上了,我们就不至於赤身露体。

当代译林后5:3 一旦穿上新衣之后,就不会是未有形体的灵,好像赤裸的一样了。

思高本林后5:3 只要我们还穿着衣服,不是赤裸的。

文理本林后5:3 傥得被之、不至裸裎矣、

修订本林后5:3 倘若脱下也不至于赤身了。

KJV 英林后5:3 If so be that being clothed we shall not be found naked.

NIV 英林后5:3 because when we are clothed, we will not be found naked.

和合本林后5:4 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

拼音版林后5:4 Wǒmen zaì zhè zhàngpéng lǐ, tànxī laókǔ, bìng fēi yuànyì tuō xià zhège, nǎi shì yuànyì chuān shang nàge, hǎo jiào zhè bì sǐ de beì shēngmìng tūn miè le.

吕振中林后5:4 我们在这帐篷里的人呻吟叹息,背负重担,并非意愿脱下,乃是愿意多穿上一件,好叫这能死的给生命所吞灭。

新译本林后5:4 我们这些在帐棚里面的人,劳苦叹息,是由于不愿意脱去这个,却愿意穿上那个,使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

现代译林后5:4 我们住在这地上的帐棚里,像是背负重担叹息着;这并不是说要脱下地上的身体,而是要穿上属天的身体,好使那必朽的被生命取代。

当代译林后5:4 我们在这地上“帐棚”里,虽然觉得担子难当而叹息,仍不愿意脱去这个躯壳,只是切望能穿上那个永存的新的身体,让那永远的生命,吞掉这必死的身体。

思高本林后5:4 我们在这帐棚 的人,苦恼叹息,是由於我们不愿脱去衣服,而就套上另一层,为使这有死的为生命所吸收。

文理本林后5:4 我尚处此幕、负重而叹息、非欲脱此、乃欲衣彼、致属死者见灭于生耳、

修订本林后5:4 其实,我们在这帐篷里的人劳苦叹息,并不是愿意脱下地上的帐篷,而是愿意穿上天上的居所,好使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

KJV 英林后5:4 For we that are in this tabernacle do groan, being burdened: not for that we would be unclothed, but clothed upon, that mortality might be swallowed up of life.

NIV 英林后5:4 For while we are in this tent, we groan and are burdened, because we do not wish to be unclothed but to be clothed with our heavenly dwelling, so that what is mortal may be swallowed up by life.

和合本林后5:5 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 神,他又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原文作质)。

拼音版林后5:5 Wèicǐ péi zhí wǒmen de jiù shì shén, tā yòu cìgei wǒmen Shènglíng zuò píngjù. ( yuánwén zuò zhì ).

吕振中林后5:5 那造就我们以应此变化的乃是上帝;他先将圣灵做质定赐给我们。

新译本林后5:5 那在我们身上完成了工作,使我们达成这目标的,就是 神。他已经把圣灵赐给我们作凭据。

现代译林后5:5 上帝亲自准备我们来适应这变化;他把圣灵赐给我们,作为担保。

当代译林后5:5 这是上帝给我们的安排,他又赐圣灵给我们作这事的保证。

思高本林后5:5 但那安排我们如此的,是天主,是 给我们赐下了圣神作抵押。

文理本林后5:5 备我得此者上帝也、且赐圣神为质、

修订本林后5:5 那为我们安排这事的是上帝,他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

KJV 英林后5:5 Now he that hath wrought us for the selfsame thing is God, who also hath given unto us the earnest of the Spirit.

NIV 英林后5:5 Now it is God who has made us for this very purpose and has given us the Spirit as a deposit, guaranteeing what is to come.

和合本林后5:6 所以我们时常坦然无惧,并且晓得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

拼音版林后5:6 Suǒyǐ wǒmen shícháng tǎnrán wú jù, bìngqie xiǎodé wǒmen zhù zaì shēn neì, biàn yǔ zhǔ xiāng lí.

吕振中林后5:6 所以我们时常放胆无惧,晓得住在身内、便是出外离开了主;

新译本林后5:6 我们既然一向都是坦然无惧的,又知道住在身内就是与主分开

现代译林后5:6 所以,我们常有充分的勇气。我们知道,只要还住在这身体里,我们便远离了主为我们预备的住处。

当代译林后5:6 我们知道一天还在这尘世上生活,住在肉身躯壳之内,就是与主和天上的房屋隔离。所以,我们满有信心地盼望能换上那天上的身体。

思高本林后5:6 所以不论怎样,我们时常放心大胆,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几时住在这肉身内,就是与主远离,──

文理本林后5:6 是故我常坦然、知居于身、则离乎主、

修订本林后5:6 所以,我们总是勇敢的,并且知道,只要我们住在这身体内就是离开了主。

KJV 英林后5:6 Therefore we are always confident, knowing that, whilst we are at home in the body, we are absent from the Lord:

NIV 英林后5:6 Therefore we are always confident and know that as long as we are at home in the body we are away from the Lord.

和合本林后5:7 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

拼音版林后5:7 Yīn wǒmen xíngshì wéirén, shì píng zhe xìnxīn, bú shì píng zhe yǎn jiàn.

吕振中林后5:7 [因为我们是凭着信仰而行,不是凭着眼见];

新译本林后5:7 (因为我们行事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

现代译林后5:7 因为我们活着是凭信心,而不是凭眼见。

当代译林后5:7 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对上帝确实的信心,不是凭着眼见。

思高本林后5:7 因为我们现今只是凭信德往来,并非凭目睹──

文理本林后5:7 盖我由信而行、非凭目睹、

修订本林后5:7 因为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

KJV 英林后5:7 (For we walk by faith, not by sight:)

NIV 英林后5:7 We live by faith, not by sight.

和合本林后5:8 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

拼音版林后5:8 Wǒmen tǎnrán wú jù, shì gèng yuànyì líkāi shēntǐ yǔ zhǔ tóng zhù.

吕振中林后5:8 我们放胆无惧,更乐意地出外离身,与主同住。

新译本林后5:8 现在还是坦然无惧,宁愿与身体分开,与主同住。

现代译林后5:8 我们有充分的勇气,情愿离开这地上的身体,跟主一同居住。

当代译林后5:8 我再说,我们是毫不畏惧死亡,甚至乐意离开身体,回到天家与主共聚。

思高本林后5:8 我们放心大胆,是为更情愿出离肉身,与主同住。

文理本林后5:8 是以坦然、宁愿离身与主偕居、

修订本林后5:8 我们勇敢,更情愿离开身体,与主同住。

KJV 英林后5:8 We are confident, I say, and willing rather to be absent from the body, and to be present with the Lord.

NIV 英林后5:8 We are confident, I say, and would prefer to be away from the body and at home with the Lord.

和合本林后5:9 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

拼音版林后5:9 Suǒyǐ wúlùn shì zhù zaì shēn neì, líkāi shēn waì, wǒmen lì le zhì xiàng, yào dé zhǔ de xǐyuè.

吕振中林后5:9 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或是出外离身,我们都怀着大志、要让主喜欢。

新译本林后5:9 因此,我们立定志向,无论住在身内或是与身体分开,都要讨主的喜悦。

现代译林后5:9 更重要的是,无论在这地上的身体里,还是穿上属天的身体,我们都要讨主的喜悦。

当代译林后5:9 为这缘故,我们立定心志,无论是生存住在肉身躯壳之内,或是因死亡而离开了躯体,都以取悦主为目标。

思高本林后5:9 为此我们或住在或出离肉身,常专心以讨主的喜悦为光荣。

文理本林后5:9 故或居或离、惟务为主悦纳、

修订本林后5:9 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或住在身外,我们都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

KJV 英林后5:9 Wherefore we labour, that, whether present or absent, we may be accepted of him.

NIV 英林后5:9 So we make it our goal to please him, whether we are at home in the body or away from it.

和合本林后5:10 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

拼音版林后5:10 Yīnwei wǒmen zhòngrén, bìyào zaì Jīdū tái qián xiǎnlù chūlai, jiào gèrén àn zhe ben shēn suǒ xíng de, huò shàn huò e shòu bào.

吕振中林后5:10 因为我们众人都必须在基督的审判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照他所习行的、或好或坏、得回由身体所作的事。

新译本林后5:10 因为我们众人都必须在基督的审判台前显露出来,使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到报应。

现代译林后5:10 因为我们都必须站在基督面前,受他审判。每一个人会按照在世上的行为,或善或恶,本身接受报应。

当代译林后5:10 总之,我们各人都有一天要站在基督审判的台前,显露善恶的本相。各人要按照自己住在身体之时的所作为受审判,得赏罚。

思高本林后5:10 因为我们众人都应出现在基督的审判台前,为使各人藉着他肉身所行的,或善或恶,领取相当的报应。

文理本林后5:10 盖我众必显于基督座前、各依身之所行、或善或恶而受报、○

修订本林后5:10 因为我们众人必须站在基督审判台前受审,为使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

KJV 英林后5:10 For we must all appear before the judgment seat of Christ; that every one may receive the things done in his body, according to that he hath done, whether it be good or bad.

NIV 英林后5:10 For we must all appear before the judgment seat of Christ, that each one may receive what is due him for the things done while in the body, whether good or bad.

和合本林后5:11 我们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劝人,但我们在 神面前是显明的,盼望在你们的良心里,也是显明的。

拼音版林后5:11 Wǒmen jì zhīdào zhǔ shì ke wèi de, suǒyǐ quàn rén, dàn wǒmen zaì shén miànqián shì xiǎnmíng de, pànwàng zaì nǐmen de liángxīn lǐ, ye shì xiǎnmíng de.

吕振中林后5:11 所以我们既晓得主是可畏惧的,便劝人相信。我们在上帝面前显然无隐;我盼望在你们的良知里也显然无隐。

新译本林后5:11 我们既然知道主是可畏的,就劝勉众人。我们在 神面前是显明的,我盼望在你们的良心里也是显明的。

现代译林后5:11 我们既然晓得怎样敬畏主,就以此劝导人。上帝完全认识我们;我希望你们也从心里认识我。

当代译林后5:11 你们既知道主是威严可畏的,便存着敬虔的心,劝人归信他。上帝清楚知道我们的存心,我盼望你们也能了解我们,

思高本林后5:11 我们既然知道主的可畏,遂尽力使人相信我们;我们在主前是显明的,我也盼望在你们的良心前也是显明的。

文理本林后5:11 我知主之可畏而劝人、我已显于上帝、亦望显于尔心、

修订本林后5:11 既然我们知道主是可畏的,就劝导人;但是上帝是认识我们的,我盼望你们的良心也认识我们。

KJV 英林后5:11 Knowing therefore the terror of the Lord, we persuade men; but we are made manifest unto God; and I trust also are made manifest in your consciences.

NIV 英林后5:11 Since, then, we know what it is to fear the Lord, we try to persuade men. What we are is plain to God, and I hope it is also plain to your conscience.

和合本林后5:12 我们不是向你们再举荐自己,乃是叫你们因我们有可夸之处,好对那凭外貌不凭内心夸口的人,有言可答。

拼音版林后5:12 Wǒmen bú shì xiàng nǐmen zaì jǔ jiàn zìjǐ, nǎi shì jiào nǐmen yīn wǒmen yǒu ke kuā zhī chù, hǎo duì nà píng waìmào bú píng neì xīn kuākǒu de rén, yǒu yán ke dá.

吕振中林后5:12 我们不是再向你们推荐自己,乃是给你们有为我们夸口的机会,好使你们对那凭外貌不凭内心而夸口的人有可对付。

新译本林后5:12 我们不是又再向你们推荐自己,而是给你们机会以我们为乐,使你们可以应付那些只夸外貌不夸内心的人。

现代译林后5:12 我们不是想再向你们推荐自己,而是要你们觉得有理由以我们为荣,好让你们有话回答那些只重外貌、不重品格的人。

当代译林后5:12 不要误会我们又在举荐自己,褒扬自己。我们只想给你们一点资料,能够以我们为荣耀,用来夸口,并且懂得怎样反驳那些只贪图外表虚荣,而不注重内在实质的人。

思高本林后5:12 这并不是我们又向你们举荐自己,而是为给你们一个有为我们夸耀的机会,使你们有以对付那些只凭外貌,而不凭内心夸耀的人们,

文理本林后5:12 我不复自荐、第以因我而夸之故予尔、使可应对夸外貌不夸内心之人、

修订本林后5:12 我们不是向你们再推荐自己,而是要让你们有夸耀我们的机会,使你们好面对那凭外貌、不凭内心夸耀的人。

KJV 英林后5:12 For we commend not ourselves again unto you, but give you occasion to glory on our behalf, that ye may have somewhat to answer them which glory in appearance, and not in heart.

NIV 英林后5:12 We are not trying to commend ourselves to you again, but are giving you an opportunity to take pride in us, so that you can answer those who take pride in what is seen rather than in what is in the heart.

和合本林后5:13 我们若果颠狂,是为 神。若果谨守,是为你们。

拼音版林后5:13 Wǒmen ruò guǒ diān kuáng, shì wèi shén. ruò guǒ jǐn shǒu, shì wèi nǐmen.

吕振中林后5:13 我们如果疯癫,乃是为着上帝;如果神志清明,乃是为着你们。

新译本林后5:13 如果我们疯狂,那是为了 神;如果我们清醒,那是为了你们。

现代译林后5:13 如果我们真的是疯了的话,那是为着上帝的缘故;如果我们神志清醒,那是为着你们。

当代译林后5:13 如果我们真像他们所说的是疯了,那是为了上帝的缘故,如果我们是清醒的,那是为了你们。

思高本林后5:13 因为如果说我们是发狂,那是为了天主;如果说我们是清醒,那是为了你们。

文理本林后5:13 我若狂、乃为上帝、若自制、则为尔曹、

修订本林后5:13 如果我们癫狂,是为上帝;如果我们清醒,是为你们。

KJV 英林后5:13 For whether we be beside ourselves, it is to God: or whether we be sober, it is for your cause.

NIV 英林后5:13 If we are out of our mind, it is for the sake of God; if we are in our right mind, it is for you.

和合本林后5:14 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

拼音版林后5:14 Yuánlái Jīdū de aì jī lì wǒmen. yīn wǒmen xiǎng yī rén jì tì zhòngrén sǐ, zhòngrén jiù dōu sǐ le.

吕振中林后5:14 基督的爱催迫着我们;我们断定∶一个人既替众人死了,众人就都是死了。

新译本林后5:14 原来基督的爱催逼着我们,因为我们断定一个人替众人死了,众人就都死了。

现代译林后5:14 基督的爱支配着我们,因为我们明白,一个人为众人死,也就是说众人都死了。

当代译林后5:14 因为基督的爱大大激励我们的心,而且控制了我们。我们认为基督一人既代替全人类死了,就等於所有人都死了。

思高本林后5:14 因为基督的爱催迫着我们,因我们曾如此断定:既然一个人替众人死了;

文理本林后5:14 盖基督之爱策我矣、窃思一人为众死、则众已死、

修订本林后5:14 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这样断定,一人既替众人死了,众人就都死了。

KJV 英林后5:14 For the love of Christ constraineth us; because we thus judge, that if one died for all, then were all dead:

NIV 英林后5:14 For Christ's love compels us, because we are convinced that one died for all, and therefore all died.

和合本林后5:15 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拼音版林后5:15 Bìngqie tā tì zhòngrén sǐ, shì jiào nàxiē huó zhe de rén, bú zaì wèi zìjǐ huó, nǎi wéi tì tāmen sǐ ér fùhuó de zhǔ huó.

吕振中林后5:15 他替众人死,是要叫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要为那替他们死而得才活起来的、活。

新译本林后5:15 他替众人死了,为的是要使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着,却为那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而活。

现代译林后5:15 他为众人死,为要使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而是为那位替他们死而复活的基督活。

当代译林后5:15 他这样为众人而死,目的是要那些还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而活,要为那代替他们死了,又复活的基督而活。

思高本林后5:15 那麽众人就都死了; 替众人死,是为使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生活,而是为替他们死而复活了的那位生活。

文理本林后5:15 且其为众死、使生者不仍为己而生、乃为代之死而起者生也、

修订本林后5:15 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KJV 英林后5:15 And that he died for all, that they which live should not henceforth live unto themselves, but unto him which died for them, and rose again.

NIV 英林后5:15 And he died for all, that those who live should no longer live for themselves but for him who died for them and was raised again.

和合本林后5:16 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外貌(原文作肉体本节同)认人了。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

拼音版林后5:16 Suǒyǐ wǒmen cóng jīn yǐhòu, bù píng zhe waìmào ( yuánwén zuò ròutǐ ben jié tóng ) rèn rén le. suīrán píng zhe waìmào rèn guō Jīdū, rújīn bú zaì zhèyàng rèn tā le.

吕振中林后5:16 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再按人的肉体认识人了;纵使曾按肉体认识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识他了。

新译本林后5:16 所以,从今以后,我们不再按照人的看法认识人;虽然我们曾经按照人的看法认识基督,但现在不再这样了。

现代译林后5:16 所以,我们从此不再根据人的标准来估量人。虽然我们曾经根据人的标准来看基督,现在我们不再这样做了。

当代译林后5:16 从今以后,我们不应再照人的外表,用人的标准来衡量别人了,虽然我们曾一度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基督,把他当作好像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现在却不再这样衡量他了。

思高本林后5:16 所以我们从今以後,不再按人的看法认识谁了;纵使我们曾按人的看法认识过基督,但如今不再这样认识 了。

文理本林后5:16 今而后我侪不以貌识人、虽曾以貌识基督、今不复如此识之、

修订本林后5:16 所以,从今以后,我们不再按照人的看法来认识人,纵使我们曾经按照人的看法认识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识他了。

KJV 英林后5:16 Wherefore henceforth know we no man after the flesh: yea, though we have known Christ after the flesh, yet now henceforth know we him no more.

NIV 英林后5:16 So from now on we regard no one from a worldly point of view. Though we once regarded Christ in this way, we do so no longer.

和合本林后5:17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拼音版林后5:17 Ruò yǒu rén zaì Jīdū lǐ, tā jiù shì xīn zào de rén. jiù shì yǐ guō, dōu biànchéng xīn de le.

吕振中林后5:17 所以人若在基督里,他就是新创造的人∶(或译∶就有个新的创造)旧生活已经过去,新生活开始了!

新译本林后5:17 如果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经过去,你看,都变成新的了!

现代译林后5:17 无论谁,一旦有了基督的生命就是新造的人;旧的已经过去,新的已经来临了。

当代译林后5:17 无论是谁,只要相信基督,与他联合起来,就成为一个新造的人。以往的事,就成为过去,一切都焕然更新了。

思高本林后5:17 所以谁若在基督内,他就是一个新受造物,旧的已成过去,看,都成了新的。

文理本林后5:17 是以在基督中者、乃为新造之人、旧事已逝、诸事更新矣、

修订本林后5:17 所以,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KJV 英林后5:17 Therefore if any man be in Christ, he is a new creature: old things are passed away; behold, all things are become new.

NIV 英林后5:17 Therefore, if anyone is in Christ, he is a new creation; the old has gone, the new has come!

和合本林后5:18 一切都是出于 神,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

拼音版林后5:18 Yīqiè dōu shì chūyú shén, tā jiè zhe Jīdū shǐ wǒmen yǔ tā héhǎo, yòu jiāng quàn rén yǔ tā héhǎo de zhífèn cìgei wǒmen.

吕振中林后5:18 一切都是由于上帝;他藉着基督使我们跟他自己复和,又将复和的职分赐给我们。

新译本林后5:18 这一切都是出于 神,他借着基督使我们与他自己和好,并且把这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

现代译林后5:18 这一切都是上帝的作为;他藉着基督使我们得以跟上帝和好,又给我们传和好福音的职份。

当代译林后5:18 这一切都是上帝奇妙的工作,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如初,又委任我们成为“和平的使者”,传扬这和好的消息,劝人与他和好。

思高本林后5:18 这一切都是出於天主, 曾藉基督使我们与 自己和好,并将这和好的职务赐给了我们:

文理本林后5:18 万事本乎上帝、藉基督使我与之复和、且以复和之职授我侪、

修订本林后5:18 一切都是出于上帝;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使命赐给我们。

KJV 英林后5:18 And all things are of God, who hath reconciled us to himself by Jesus Christ, and hath given to us the ministry of reconciliation;

NIV 英林后5:18 All this is from God, who reconciled us to himself through Christ and gave us the ministry of reconciliation:

和合本林后5:19 这就是 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

拼音版林后5:19 Zhè jiù shì shén zaì Jīdū lǐ jiào shìrén yǔ zìjǐ héhǎo, bù jiāng tāmende guō fàn guī dào tāmen shēnshang. bìngqie jiāng zhè héhǎo de dàolǐ tuōfù le wǒmen.

吕振中林后5:19 这就是说,在基督里、上帝叫世人跟他自己复和,不将他们的过犯算在他们账上,又将这复和之道托付了我们。

新译本林后5:19 就是 神在基督里使世人与他自己和好,不再追究他们的过犯,并且把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

现代译林后5:19 我们所传的信息就是:上帝藉着基督跟人类建立和好的关系〔或译:上帝在基督里与人类建立和好的关系〕。他不追究他们的过犯,并且把他与人和好的信息付托了我们。

当代译林后5:19 也就是说,上帝透过基督,使世人与自己重归於好,不再追究他们的罪行了。他已将传扬这和好道理的责任,托付了我们。

思高本林后5:19 这就是说:天主在基督内使世界与自己和好,不再追究他们的过犯,且将和好的话放在我们的口中。

文理本林后5:19 即上帝于基督中、令世人与己复和、不以其咎归之、而以斯道付我焉、○

修订本林后5:19 这就是:上帝在基督里使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信息托付了我们。

KJV 英林后5:19 To wit, that God was in Christ, reconciling the world unto himself, not imputing their trespasses unto them; and hath committed unto us the word of reconciliation.

NIV 英林后5:19 that God was reconciling the world to himself in Christ, not counting men's sins against them. And he has committed to us the message of reconciliation.

和合本林后5:20 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 神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 神和好。

拼音版林后5:20 Suǒyǐ wǒmen zuò Jīdū de shǐzhe, jiù hǎoxiàng shén jiè wǒmen quàn nǐmen yìbān. wǒmen tì Jīdū qiú nǐmen yǔ shén héhǎo.

吕振中林后5:20 所以我们替基督做大使,仿佛是上帝藉着我们来劝勉。我们替基督求你们,跟上帝复和吧。

新译本林后5:20 因此,我们就是基督的使者, 神借着我们劝告世人。我们代替基督请求你们:跟 神和好吧!

现代译林后5:20 因此,我们作了基督的特使。上帝亲自藉着我们劝勉你们:我们替基督请求你们,让上帝改变你们,使你们得以跟他和好。

当代译林后5:20 所以我们现在是基督的大使了,上帝要藉着我们劝你们,好像基督亲自恳请你们与上帝和好一样。

思高本林后5:20 所以我们是代基督作大使了,好像是天主与着我们来劝勉世人。我们如今代基督请求你们:与天主和好罢!

文理本林后5:20 是以我为基督使、犹上帝托我劝尔、我代基督求尔与上帝复和、

修订本林后5:20 所以,我们作基督的特使,就好像上帝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上帝和好吧!

KJV 英林后5:20 Now then we are ambassadors for Christ, as though God did beseech you by us: we pray you in Christ's stead, be ye reconciled to God.

NIV 英林后5:20 We are therefore Christ's ambassadors, as though God were making his appeal through us. We implore you on Christ's behalf: Be reconciled to God.

和合本林后5:21 神使那无罪的(无罪原文作不知罪),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 神的义。

拼音版林后5:21 Shén shǐ nà wú zuì de ( wú zuì yuánwén zuò bù zhī zuì ), tì wǒmen chéngwéi zuì. hǎo jiào wǒmen zaì tā lǐmiàn chéngwéi shén de yì.

吕振中林后5:21 他叫那不认识罪的替我们成了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之义。

新译本林后5:21 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有罪的,使我们在他里面成为 神的义。

现代译林后5:21 基督是无罪的,可是为了我们,上帝让他担负我们的罪,使我们藉着他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关系。

当代译林后5:21 上帝使那位圣洁无罪的耶稣基督,代替你我成为有罪的,使我们可以在他里面接受上帝的义。

思高本林后5:21 因为 曾使那不认识罪的,替我们成了罪,好叫我们在 内成为天主的正义。

文理本林后5:21 彼无罪者、上帝使之代我而为罪、俾我由彼成上帝之义焉、

修订本林后5:21 上帝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使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

KJV 英林后5:21 For he hath made him to be sin for us, who knew no sin; that we might be made the righteousness of God in him.

NIV 英林后5:21 God made him who had no sin to be sin for us, so that in him we might become the righteousness of God.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