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办理属 神的事,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注:或作“要为罪献上礼物和祭物”)。

2他能体谅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为他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

3故此,他理当为百姓和自己献祭赎罪。

4这大祭司的尊荣,没有人自取,惟要蒙 神所召,像亚伦一样。

5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荣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他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

6就如经上又有一处说:“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

7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

8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

9他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

10并蒙 神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称他为大祭司。

11论到麦基洗德,我们有好些话,并且难以解明,因为你们听不进去。

12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 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乾粮的人。

13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

14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

提要:1 我们救主担任祭司的权威和尊荣。11 责备人疏忽这方面认识。


1 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办理属上帝的事,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或作“要为罪献上礼物和祭物”)。

【本会注释】

从人间挑选的。修饰 “大祭司”。作者在这里讨论人间的大祭司。然后(第5-10节)讨论基督作大祭司。

大祭司。这里指出担任大祭司的必要资格(第1-4节),说明基督有这些资格(第5-10节)。

奉派。kathisetēmi,“任命,”“委任。”这是上帝委任的(见第4节)。

替人。大祭司的工作是为了人类,作人与上帝之间的中保。

属上帝的事。见来2:17注释。

为要献上。这无疑是大祭司最重要的职任。

礼物。dōra,在七十士译本中特指“素祭”(希伯来词语minchoth,单数形式是minchah,见利2:1注释),但在创4:4中,该词用来指亚伯的供物。

赎罪。礼物和祭物都与百姓的罪有关。仪文制度的目的就是告诉人上帝憎恨罪,以及祂处理罪恶的计划。

祭。thusiai,在七十士译本中一般指流血的祭物,但不是没有例外。在创4:5中,thusiai用来指该隐不流血的祭物。不知是否要对dōra和thusiai进行区别。这两个词用在一起可能泛指犹太教仪文制度所涉及的所有供物和祭物。


2 他能体谅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为他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

【本会注释】

他能。因为他自己也有软弱的人性。

体谅。metriopatheō,“缓解人的情绪,”“温和地对待,”“温柔地探索。”

愚蒙。agnoeō,“不知道”,“不明白,”“无知,”“作错,”“出于无知的犯罪。”最后一种意思似乎特别适合于本节。要温柔地对待那些因无知而犯罪的人,因为他们犯罪不是故意的。他们需要启发和鼓励。他们是在无意中犯罪的人,不应与明知故犯的人同样对待。

失迷。或“被诱入歧途的人,”“受骗的人。”

被软弱所困。大祭司和他的百姓经受一样的磨难,对肉体的软弱和试探有亲身的体验,使他能体谅别人的软弱和失败,并劝勉和帮助那些受试探的人。参来2:17;4:15注释。


3 故此,他理当为百姓和自己献祭赎罪。

【本会注释】

故此。由于他自己也被软弱所困,他和他的百姓同样有犯罪的倾向。古时的仪文制度要求他为自己的罪献祭。

理当。opheilō。基于仪文律法的要求(见利16:6;参来4:3)。要求大祭司为自己的罪献祭,这使他能同情百姓。他自己既犯了同样的或可能更严重的错误时,他怎么能责备别人呢?他需要保持谦卑的态度,以深切的同情看待那些失败的人。当一个人想到自己的软弱时,就不会无情地责备别人了。参加6:1。

为百姓。可能指赎罪日。那时大祭司要“为以色列人赎罪”(利16:34)。

和自己。见上面“理当”注释。


4 这大祭司的尊荣,没有人自取。惟要蒙上帝所召,象亚伦一样。

【本会注释】

尊荣。timē,“荣誉,”“尊敬,”“尊位,”“职位。”这里用“职位”或“尊位”的意思比较合适。大祭司的职位乃是一个尊位。

上帝所召。大祭司的职位是上帝所任命的。是上帝拣选亚伦担任这个职位(出28:1)。本节暗示亚伦家族的继承人也是上帝所任命的。在以色列的历史中,曾有许多不配的人担任祭司,但作者在这里并没有考虑这一点。他的目的是要指出上帝的任命乃是真正大祭司的一个重要资格,说明基督既符合其他要求,也符合这个要求(来5:5-10)。


5 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荣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祂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

【本会注释】

如此,基督也不是。5-10节说明基督符合1-4节所列大祭司的资格,那就是:一,大祭司必须具有人性(第1-3节);二,有必须由上帝所任命(第4节)。

自取荣耀。基督并没有擅取大祭司职务的尊荣。任命祂的乃是上帝。参约8:54。

你是我的儿子。见来1:5注释。这段引文是要证明基督的崇高职位是祂的父所任命的。见徒13:32,33注释。


6 就如经上又有一处说:“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

【本会注释】

又有一处说。就是第5节中说话的上帝说。

麦基洗德。Melchisedek,源于希伯来语Malki-edeqs。“Melchizedek”(创14:18)的拼法来自希伯来语。关于麦基洗德的身份,见来7:2注释。

等次。taxis,“继任,”“顺序,”“职位,”“性质,”“品质,”“岗位,”“等级。”在这里“继任”或“次序”的意思似乎并不适合,因为麦基洗德并没有继任者的家系。比较合适的定义是“品质”“性质”或“方式。”这句话可译为:“按照麦基洗德的性质。”在诗110:4中,“等次”的希伯来语是dibrah,意为“方式”说明这里所指的并不是继任。

永远。与因为会死亡而暂时任职的地上大祭司不同。

为祭司。引自诗110:4,证明上帝任命祂的儿子担任祭司。下面几章充分论述了基督的祭司职任(来7-10)。


7 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就因祂的虔诚蒙了应允。

【本会注释】

基督。见第5节注释。这里的语法结构有点复杂。句子的主要动词是“学了”(第8节),主题思想是基督“学了顺从”。

在肉体的时候。就是祂在地上生活的时候(见约1:14注释)。

大声哀哭,流泪。似乎特指基督在客西马尼园的经历。虽然福音书作者没有提到救主在极其痛苦时流泪,但这是很容易想像得到的。有人认为作者是指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经历。见太26:36-44;27:46;可14:32-41;15:34;路22:39-44;23:46。

祷告。deēseis,“请求,”“恳求,”“祈祷,”源于动词deomai(“要求,”“求恩”)。 这句话是指耶稣因祷告恳求,蒙了应允而学了顺从。顺从是通过经验而学的,而不是随着经验而来的。

恳求。hiketēriai,指恳求者手里拿着的橄榄枝。该词依据这个习俗表示恳切祈求。

能救。圣父能救圣子免死,这使得考验更为严峻。上帝儿子的人性在与天父分离的恐惧面前畏缩了。虽然祂愿意独自满经过深水,但祂恳求免喝那杯,假如有另一条道路的话。但不存在其他的道路,于是祂喝了那杯。

免死。可能暗示基督要经历死亡,但上帝要救祂,让祂复活。

因祂的虔诚。apo tēs eulabeias,或“因祂的忧虑”。关于eulabeia究竟是指虔诚还是忧虑,注释家们有不同的意见。如果是指忧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祂蒙了应允脱离了祂的忧虑。”但圣经对eulabeia及其相关词的用法支倾向于理解为“虔诚”或“敬畏”。例如eulabeia在来12:28中译为“虔诚敬畏”。参形容词eulabēs在路2:25;徒2:5;8:2的用法,以及动词eulabeomai在徒23:10;来11:7中的用法。

蒙了应允。这句话有些难解,因为基督并没有免死,这里却说基督“蒙了应允”。如果按上面的解释理解“免死”,这句话就不难接受了。如果“免死”理解为基督不愿意经历死亡,下面解释就比较合适:这里并不是说基督恳求免死,而是求那能救祂免死的天父;同观福音书清楚地记载基督祷告说:“倘若可行,便叫那时候过去”(可14:35)。《马太福音》记载祂祷告说:“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太26:42)。这些话只能理解为如果可能并符合上帝旨意的话,基督希望免死。

如果基督在祷告中贸然要求免死,那就得承认祂的要求被拒绝了。但基督并没有这样求。当祂加添了顺服的话“愿你的意旨成全”时,祂就为天父按自己的美意去作扫清了道路,并保证自己会接受天父的决定。因为基督的意思就是天父的意思。无论天父怎样决定,都是基督的决定。基督就这样蒙了应允;每一个达到上帝面前顺从祂旨意的祷告也这样蒙了应允。

基督徒不要以为自己的祷告没有蒙应允。每一个恳切的祈祷都已蒙垂听,即使回答并不那么理想。回答既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但上帝的回答往往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而是“等候”。顺从上帝的旨意乃是有效祈祷的大诀窍。


8 祂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

【本会注释】

祂虽然为儿子。这是指基督的神性。基督虽然取了人性,仍具有神性。这两种本性在祂身上神秘地结合在一起(见约1:14注释)。复活时特别宣布祂是上帝的儿子(见罗1:4注释),但祂在复活之前就已经是上帝的儿子(见路1:35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祂虽为神圣之主,仍“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

学了。manthanō,“学习,”“开始明白,”“开始理解。”基督来要体验顺从的意义,所以祂必须受苦和受死。祂“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8)。祂来到这个世上,是要遵行上帝的旨意(来10:9),祂不能偏离这个目标。遵行祂父的旨意使祂处于不断的斗争中,但祂没有一次屈服试探。祂既亲身经历了人类顺从上帝旨意所涉及的一切情况,就能“搭救”那些受试探要离开顺从之路的人(来2:18)。

有时人们会问,基督既是完全的,并且时时刻刻都是完全的,为什么还说祂需要学习顺从呢?以下两点可以帮助解答这个问题:一,基督在地上的生命是和别人一样逐渐发育的。祂的“智慧和身量,并上帝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见路2:52注释)。祂与别人一样通过观察和经验学习。二,基督虽然在道成肉身之前是无所不知的上帝,但祂并没有从经验上了解人寻求顺从上帝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基督藉着成为人,并象人那样面对生活的种种试探,而获得了这方面的知识。这样,祂就满足了担任大祭司的一个重要资格,被任命者必须属于人类的家庭(见来5:1-3注释)。


9 祂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祂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

【本会注释】

既得以完全。teleioō(见来2:10注释)。说明已经达到了一个目标,完成了一项任务。基督藉着人性完成了祂所开始的工作。祂证明自己顺从至死,达到完全的地步。祂现在有资格担任大祭司了(见来5:1-3注释)。

凡顺从祂的人。顺从与救恩的计划有直接的关系。但救恩不是靠顺从赚来的。顺从是信心的结果。关于信心与行为的关系,见罗3:31注释。

根源。aitios,“原因,”“来源”,“作者”。 祂成为得救的根源,是因为祂执行了创世以前就已经制定的有关祂道成肉身,生,死,复活和得荣耀的计划。见徒4:12。


10 并蒙上帝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称祂为大祭司。

【本会注释】

麦基洗德的等次。见第6节注释。

称。prosagoreuō,“问候,”“致敬,”“提名,”“叫作。”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这里。“称”的常用词是kaleō,在第4节中用出现过。Prosagoreuō指基督被上帝正式任命为大祭司。

大祭司。基督教界一般都了解基督是“除去世人罪孽的”“上帝的羔羊”(约1:29)。他们知道基督是被钉十字架的主,为拯救我们而舍己。但并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知道基督作为大祭司用自己的血在天上的圣所中服务。然而如果没有这种服务,救恩的计划就无效。上帝在埃及设立逾越节时曾吩咐以色列人不单要宰杀羊羔,还要将羊羔的血涂在门框上(见出12:7-13)。照样在原型中,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的血(林前5:7)不仅要流出来,而且要由我们的大祭司在天上为我们供奉,作为上帝拯救我们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


11 论到麦基洗德,我们有好些话,并且难以解明,因为你们听不进去。

【本会注释】

论到麦基洗德。或“论到他。”原文既可理解为指作者讲了好多话的麦基洗德(见来第7章),也可理解为照着麦基洗德的方式作大祭司的基督。

难以解明。作者意识到他话题的困难之处,以及教会在这方面需要属灵的悟性。他显然很了解自己的读者,否则他就不敢这样对他们说了。

听不进去。或“听得迟钝。”这种状况使作者很难阐明他的主题。他的困难在于主题和迟钝的听众两个方面。学生的局限就是老师的局限。


12 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上帝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

【本会注释】

工夫。或“所化的时间。”

本该作师傅。他们不是新信徒,否则就不该这样说了。但他们显然没有象他们本来有特权作到的那样,取得迅速而长足的进步。

圣言。logia(见徒7:38;罗3:2注释)。

开端。stoicheia,“(学习的)原理,”“基本原理”(见加4:3;西2:8注释)。

另教导你们。他们曾受过教,但是他们忘记了所学的教训,需要重新受教。今日也有这种情况。人们都把时间化在次要的事上,没有利用自己的机会。他们需要重新学习基督教的基本原理。这是一种可悲的状况。

奶……干粮。比喻福音的基本原理和高级原理。关于这个比喻,见林前3:1,2注释。上帝希望大家都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此后不再作小孩子,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见弗4:14注释)。


13 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

【本会注释】

不熟练。apeiros,“不熟悉,”“不熟练。”一个熟练的人不一定完全不知道仁义的道理,但他的认识是有限,属灵的发育迟缓。人怎样需要在某一个行业上熟练起来,上帝也希望我们在运用圣道方面熟练而富有经验。

仁义的道理。无疑泛指“福音”。

婴孩。比喻发育不全(参弗4:14注释)。


14 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

【本会注释】

长大成人。teleioi,“成熟”(见太5:48注释)。

干粮。见第12节注释。作者预备他的读者接受有关基督真地位的高级教训。他想激发读者对他即将传播的信息产生更大的兴趣。他认为时候已到,他们应该更前进一步,摆脱他们婴儿的习性,长大成人。

心窍。aisthētēria,直译是“感官,”指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这句话可译为:“练好本领就能辨别是非。”

习练。gumnazō,“训练,”“练习。”英语的“gymnasium”(健身房)就来自这个词根(参彼后2:14注释)。hexis,“练习,”“实践。”

一、卷名

在最早的希腊文抄本中,卷名即为《希伯来书》。由于这卷圣经是向基督徒解释圣所及其崇祀的意义,而这些见解对于早期的希伯来籍即犹太籍基督徒有着特别的意义,所以这个卷名是特别合适的。

二、作者

自古以来,关于《希伯来书》的作者问题一直有不同意见。许多人认为是保罗所著,其他的人则强烈地反对。古代教父之一奥利金细阅了该书后下结论说:“谁写了这封书信,实际上只有上帝知道。”(尤西比乌《教会史》卷六25,14章;Loeb 版卷二79页)。其他教父则认为巴拿巴,亚波罗,克乐门特或路加是作者。

正因为《希伯来书》的作者不明确,罗马帝国西部的许多早期基督徒对该书的正典地位持保留态度。事实上直到四世纪后半叶《希伯来书》才在西部得到普遍的接受。在以后的世纪里,人们不再为《希伯来书》的作者问题而争论,大多数基督徒接受它为保罗的著作,直到近代学者们又重新提出这个问题讨论。到1885年,修订版圣经还注明《希伯来书》为保罗所著。但现代很少有解经家持这种看法了。

不同意保罗为《希伯来书》作者的观点主要是以该书的文体和内容为依据的。一个作者所采用的词汇和文体虽然可能因题材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这种差异主要是与所写题材有关的专门术语方面的。而他的一般用语,尤其是他不知不觉为表达自己的意见所选用的措辞,比如说介词,副词,特别是作者用的连接语,在大多数学者看来,要比技术性的用语更能表现出他的风格。

与一般所公认的保罗书信相对比,《希伯来书》有着显著的不同,特别是作者用来连接分句的短连词。另一显著的差异就是对《旧约》引文的处理。一般所公认的保罗书信在引用旧约圣经时采用一套多少有点标准化的词语,而希伯来书采用的则是另一套。在一般书信中,使徒引用《旧约》的材料是比较自由的。有时他引用七十士译本,有时他自己译自希伯来文本,有时则比较笼统地引用《旧约》经句的意思。相比之下,《希伯来书》的《旧约》引文几乎是完全采用七十士译本。

从更加广泛的观点来看,《希伯来书》的总的文体也与其他保罗书信显著地不同。其他书信的篇章段落往往充满热情和生气,表明作者思潮澎湃,甚至不考虑到对文字进行仔细推敲,而《希伯来书》则体现出组织严密的论据,在新约圣经中达到修辞上最高的水平。早期教会的作者已经注意到这种文体上的显著差异。这些作者是以古希腊共同语为母语的。亚历山大的克莱门特(死于约公元215年,尤西比乌《教会史》卷六14章2-3)认为《希伯来书》原先是保罗用希伯来语所写的,后来路加把它译成希腊语。在《希伯来书》中有一些希腊文的用语是不可能从其他文字翻译过来的。从这点来看,克莱门特的说法应予以排除。但他的见解中有意义的一点是认识到《希伯来书》的希腊语与保罗所用的希腊语似乎是不一样的。早期教会杰出的学者之一奥利金(死于约公元254年)同样认为《希伯来书》的文体与保罗的文体难以协调。他下结论说:“见解是使徒的,文体和文字则是另一位人的,他追忆了使徒的教训或者说记录了他老师的话。”(尤西比乌《教会史》卷二十五,十三;Loeb版卷二77,79页)。

属于三世纪的切斯特比提圣经抄本的发现,提供了一些推定证据,有利于证实《希伯来书》为保罗所著。抄本中有保罗的书信。《希伯来书》列在《罗马书》和《哥林多前书》之间。虽然这还不足以证实《希伯来书》为保罗所著,但是它却有力地暗示,在教会历史的初期许多人认为《希伯来书》是保罗著作的一部分。

本注释认为,否认《希伯来书》为保罗所著尽管有许多理由,但这些理由还不足以推翻认为保罗是作者的传统看法。关于《希伯来书》和其他已知的保罗书信在语气和文体上的差异,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其他的书信是写给特别的教会团体或个人的,为要应付特别的问题。如果这样的解释还不充分的话,我们还可以推定保罗曾讲过几次有关基督担任祭司之题目的道理,这些讲道被速记了下来,最后的文字形式带有抄录者强烈的个人色彩,这是常有的事。可以看出,保罗可能从来没有机会编集这些讲章──他不停地奔波,他的旅程不久以后因殉身而中止。

一般认为《希伯来书》写于耶路撒冷陷落以前。公元70年以前,教会领袖人数不多。在这些领袖中谁能发表象《希伯来书》中这样深刻的见地?最有可能的就是保罗。如果说这是早期教会另一位不知名的作者所著,那就会引起一个新的问题:一个拥有如此的神学见解和逻辑能力,写出《希伯来书》这样著作的基督徒,在教会领袖人数不多,有关工人的记录如此充分的时代,怎么会默默无闻呢?

三、历史背景

在使徒时代的教会中争论最大的问题就是仪文律法以及基督徒是否需要遵守它的问题。耶路撒冷会议解除了外邦基督徒守仪文律法的义务,可是巴勒斯坦广大的犹太籍基督徒还没有在心理上为进入这种自由作好准备。他们无疑觉得自己身为犹太人必须遵守仪文律法。他们没有认识到对于全人类来说,遵守仪文律法的义务已因着耶稣基督而结束了。这种局面在教会内部造成不健康的紧张状况,因为一大批人遵从的宗教生活的周密制度,另一批人则不予重视。

保罗和他的同工对摩西的法律和仪式有必要的认识,故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在救恩的计划中将之放在适当的位置上。保罗知道仪文律法是暂时的,已经废除了(见西2:16,17)。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犹太籍基督教会,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将要大难临头了。犹太籍的基督徒仍然守节期献祭象以前一样,仍然热心于仪文律法(徒15:)。他们对于基督在天上圣所的工作只有一点模糊认识,不大了解祂的职任,不知道自己所献的祭在髑髅地的伟大牺牲面前是毫无用处的。成千上万“为律法热心”(徒21:20)的犹太籍基督徒将要面临城市和圣殿被毁灭的危机。这件事看来在《希伯来书》写作以后不久就发生了。

现在是让犹太籍的基督徒张开眼睛看见天上现实的时候了。地上的圣殿快要被毁灭了,他们信心的锚应当抛在坚不可摧的地方。如果他们的思想转向天上的大祭司和圣所,转向比公牛和山羊更美好的祭物,地上的圣殿被摧毁以后,他们就不会灰心。但如果他们没有这样的盼望,看不见天上的圣所,在他们看见自己所信赖的东西毁灭以后,就会困惑不解。犹太籍的基督徒必须明白这些真理,不但为了他们自己,而且为了各省外邦的教会,因为在与罗马人的战争之后,耶路撒冷的信徒将会散到各地信徒中间去。

《希伯来书》似乎就是在这危险的时刻面世的。它含有所需要的帮助,有关圣所问题的亮光;有关基督作大祭司的工作;有关“比亚伯的血所说的更美”的血(来12:24);有关为上帝的子民所存留的安息(来4:9);有关那美好的盼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来6:19)。

四、主题

《希伯来书》主要是把上帝在旧约时代用来向祂选民启示救恩计划的表号同基督钉十字架以后为罪人服务的实际进行比较和对照。古代以色列人在表号性制度下的经历,被提出来作为基督徒的教训和鉴戒。保罗设法通过表号性的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下以色列人的经历,让人更加充分地理解基督在天上的工作。下面这份分析材料说明保罗对地上和天上的圣所和祭司工作所作的比较和对照,概括了使徒阐述这个主题的方式。

地上和天上圣所和祭司工作的比较

地上的

天上的

一、摩西与基督作为上帝选民之领袖的比较

1.“上帝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晓谕列祖”

就在这末世藉着祂儿子晓谕我们。”(来1:1,2)

2.“摩西在上帝的全家尽忠”(来3:2)

“你们应当思想我们所认为使者,为大祭司的耶稣,祂为那设立祂的尽忠。”(来3:1,2)

3.“比摩西

更配多得荣耀”(来3:3)

4.“比房屋……”

更尊荣”(来3:3)

5.“摩西为仆人,在上帝的全家诚然尽忠,为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

但基督为儿子治理上帝的家”(来3:5,6)

二、旧约与新约

6.“前约”,我与他们列祖“所立的约”“我的约”来(来8:7,9)

“新约,不象”我与他们列祖“所立约”,“更美之约”“永约”(来8:8,9,6;来13:20)

7.“因为他们不恒心守我的约,我也不理他们,”“指责祂的百姓,”“以前约为旧了,但那渐旧渐衰的,就必快归无有了。”(8:9,8,13)

“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另立新约,……这是主说的。”“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之约”(来8:8,10)

8.“那前约若没有瑕疵,

就无处寻求后约了。”(来8:7)

三、地上的圣所与天上的圣所

9.“前约有…属世界的圣幕,因因为有预备的帐幕”,“作各样的物件,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来9:1,2;来8:5)

“圣所,就是真帐幕…,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来8:2)

10.“基督并不是进了人手所造的圣所(这不过是真圣所的影象)

乃是进了天堂,如今为我们显在上帝面前”(来9:24)

四、地上的祭司职任和天上的祭司的职任

11.“祂若在地上,必不得为祭司,因为已经有照律法献礼物的祭司。他们所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象,”“那些成为祭司的,数目本来多,”(来8:4,5;来7:23)

“祭司的职任既已更改,”“耶稣既照看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如今耶稣所得的职任是更美的,正如祂作更美之约的中保,这约原是凭更美之应许立的”(来7:12;来6:20;来8:6)

12.“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办理属上帝的事”(来5:1)

“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荣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祂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 来(5:5)

13.“至于那些祭司,原不是起誓立的(他们生来就是)

只有耶稣是起誓立的,……既是起誓立的,耶稣就作了更美之约的中保”。(来7:21,22)

14.“律法本是立软弱的人为祭司

但在律法以后起誓的话,是立儿子为大祭司,乃是成全到永远的。”(来7:28)

15.“那些成为祭司的,数目本来多,是因为有死阻隔不能长久

这位既是永远长存的,祂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来7:23,24)

16.“在这里收十分之一的,都是必死的人

但在那里收十分之一的”(来7:8)

17.“倘若藉着这职任能得完全

又何用另外兴起一位祭司,照麦基洗德的等次,不照亚伦的等次呢?”(来7:19)

18.“律法本是立…伪祭司”,“有照律法献礼物的祭司”,“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来7:28;来8:4;来10:1)

“祭司的职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须更改。 ……生前的条例,因软弱无益,所以废掉了。”(来7:12-18)

19.“律法原来一事无成,

就引进了更美的指望”(来7:19)

五、地上和天上所举行的仪式

20.“凡大祭司,都是为献礼物和祭物设立的

所以这位大祭司也必须有所献的。” 来(8:3)

21.“按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照着天上样式的物件,必须用这些祭物去洁净。

但那天上的本物,自然当用更美的祭物去洁净。” 来(9:22,23)

22.“若山羊和公牛的血……尚且叫成圣,身体洁净,

何况基督……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的心,除去你们的死刑,使你们事奉那永生的上帝吗?” 来9:13,14)

23.“众祭司就常进头一层的帐幕,行拜上帝的礼,至于第二层帐幕,唯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独自进去,…圣灵用此指明:头一层帐幕仍存的时候,进入至圣所的路还未显明。那头一层帐幕作现世的一个表样,…命定到振兴的时候为止。”(来9:6-10)

“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属于这世界的,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是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来9:11,12)

24.“象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须……献祭。”“象那大祭司每年带着牛羊的血进入圣所”“凡祭司天天站着事奉,屡献上一样的祭物。”(来7:27;来9:25;来10:11)

“祂不象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须…献祭,因为祂只一次将自己献上,就把这事成全了。”“但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上帝的右边坐下了。”(来7:27;来9:26;来10:12)

25.“原来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带入圣所作赎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烧在营外。

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来13:11-13)

26.“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不是本物的真象,总不能藉着每年常献一样的祭物,叫那近前来的人得完全。若不然,献祭的事岂不早已止住了吗?因为礼拜的人,良心既被洁净,就不再觉得有罪了。…因为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这祭物永不能除罪”“所献的礼物和祭物,就着良说,都不能叫礼拜的人得以完全。”(来10:1-4,11;来9:9)

“祂一次献祭,便叫那得成圣的人永远完全。”(来10:14)

27.“燔祭和赎罪祭是你不喜欢的。”(来10:6)

“所以基督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祭物和礼物是祢不愿意的。祢曾给我预备了身体。……那时我说,上帝啊,我来了,为要照祢的旨意行’”(来10:5-7)

28.“祂是除去在先的

为要立定在后的。我们凭着这旨意,就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祂的身体,就得以成圣。”(10:14)

六、我们的特权和责任

29.“你们原不是来到那能措摸的山,此山有火焰,……

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上帝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你们总要谨慎,不可弃绝那向你们说话的”(来12:18-25)

30.“祂的声音震动了地

但如今祂应许说,再一次我不单要震动地,还要震动天……使那不被震动的常存。”(来12:26,27)

31.“上帝在古时藉着众先知…晓喻列祖,

就在这末世藉着祂儿子晓谕我们”(来1:1,2)

32.“象传给他们一样”

“有福音传给我们。”(来4:2)

33.“你们的祖宗试探我,……所以我厌那世代的人,说:他们心里常常迷糊”(3:9,10)

“不可硬着心,……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来3:8-12)

34.“我就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他们不能进入安息是因为不信的缘故。”“那先前听见福音的,因为不信从,不得进去,……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上帝就不再提别的日子了”(来3:11-19;来4:6-8)

“这样看来,必另有一个安息日的安息为上帝的子民存留。”“有必进安息的人”。“我们……就当畏惧,免得我们中间,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主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4:9,6,1,11)

35.“那藉着天使所传的话既是确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该受的报应。

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来2:2,3)

36.“那些弃绝在地上警戒他们的,尚且不能逃罪,

何况我们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呢?”(来12:25)

37.”人干犯摩西律法,凭二三个证人,尚且不得怜恤而死,

何况人践踏上帝的儿子,…又亵慢施恩的圣灵,你们想,他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 ”(来10:28,29)

38.“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证据,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

因为上帝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来11:2,39,40)

39.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

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耶稣。”“我们既然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就当持定所承认的道。…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12:1,2;来4:14,16)


五、纲要

(一)耶稣基督的崇高地位和权威 来1:1-2:18

1. 祂与天父同等 来1:1-3

2. 祂比天使地位更高 来1:4-14

3. 接受基督里所提供之救恩的重要性来2:1-4

4. 基督道成肉身的目的 来2:5-14

1)要改变人类的命运 来2:5-8

2)因道成肉身而成就救恩 来2:9-18

(二)为上帝子民所存留的“安息” 来3:1-4:16

1. 我们的使者和大祭司基督的忠心来3:1-6

2. 古以色列人不能进入上帝的“安息” 来3:7-19

1)劝我们要忠心 来3:7-15

2)以色列人失败的原因是不信 来3:16-19

3. 劝我们藉着信靠基督而进入上帝的“安息” 来4:1-16

1)“安息”的应许仍然有效的证据来4:1-11

2)劝诫人就近基督去得到这“安息” 来4:12-16

(三)基督担任大祭司的崇高地位 来5:1-8:13

1. 天父任命基督为大祭司 来5:1-10

1)大祭司的作用 来5:1-3

2)基督的任命 来5:4-6

3)基督准备担任大祭司 来5:7-10

2. 劝人接受基督为大祭司 来5:11-6:20

1)许多人难以明白基督担任大祭司的工作来5:11-14

2)作者相信会逐步明白的 来6:1-12

3)基督徒盼望的可靠性 来6:13-20

3. 基督按照麦基洗德的等次担任大祭司来7:1-28

1)麦基洗德的崇高地位 来7:1-4

2)麦基洗德的祭司职务先于且高于亚伦的祭司职务来7:5-11

3)基督的祭司职务代替了亚伦的祭司职务来7:12-24

4)基督祭司职务的功效和永久性来7:25-28

4. 基督担任天上圣所的大祭司 来8:1-5

5. 新约,基督担任新约的大祭司 来8:6-13

(四)基督大祭司的工作 来9:1-10:22

1. 描述地上的圣所及其崇祀 来9:1-7

2. 地上圣所的预表意义 来9:8-14

3. 基督担任新约的中保 来9:15-28

1)旧约的生效和圣所的奉献都是藉着血来9:15-22

2)基督的血使新约生效 来9:23-28

4. 基督的牺牲比牛羊的祭牲更美好来10:1-22

1)献牛羊的无效性 来10:1-4

2)基督牺牲的有效性和永久性 来10:5-18

3)劝人接受基督作祭司的工作 来10:19-22

(五)劝人忠心,过敬虔的生活 来10:23-13:17

1. 展望审判和基督再来 来10:23-34

2. 回顾古代圣徒的忠心榜样 来11:1-12:2

3. 不顾试炼和迫害 来12:3-13

4. 不顾试探 来12:14-29

5. 有关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况 来13:1-17

(六)使徒的祝福和个人的问候 来13:18-25

 
 

和合本来5:1 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办理属 神的事,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或作“要为罪献上礼物和祭物”)。

拼音版来5:1 Fán cóng rénjiān tiānxuǎn de Dàjìsī, shì fèng paì tì rén biàn lǐ shǔ shén de shì, wèi yào xiànshang lǐwù, hé shú zuì jì. ( huò zuò yào wèi zuì xiànshang lǐwù hé jìwù )

吕振中来5:1 凡大祭司从人中间选取了出来、而被设立、替人办理关于上帝的事,要替罪供献礼物和祭物,

新译本来5:1 每一个大祭司都是从人间选出来,奉派替人办理与 神有关的事,为的是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的祭物。

现代译来5:1 每一个大祭司都是从民间选出来的;他的任务是替人民事奉上帝,为他们的罪献上礼物和祭品。

当代译来5:1 从人间选出来的大祭司,他们所接受的任务,就是办理上帝与人之间的事,为人的罪向上帝献上赎罪的供品和祭物。

思高本来5:1 事实上,每位大司祭是由人间所选拔,奉派为人行关於天主的事,为奉献供物和牺牲,以赎罪过,

文理本来5:1 凡由人间所选之大祭司、乃为人而立、以司上帝之事、俾其为罪献祭与礼、

修订本来5:1 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都是奉派替人办理属上帝的事,要为罪献上礼物和祭物。

KJV 英来5:1 For every high priest taken from among men is ordained for men in things pertaining to God, that he may offer both gifts and sacrifices for sins:

NIV 英来5:1 Every high priest is selected from among men and is appointed to represent them in matters related to God, to offer gifts and sacrifices for sins.

和合本来5:2 他能体谅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为他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

拼音版来5:2 Tā néng tǐliang nà yú méng de, hé shī mí de rén, yīnwei tā zìjǐ ye shì beì ruǎnfuò suǒ kùn.

吕振中来5:2 都能体谅愚蒙而失迷的人,因为他自己也挂着软弱。

新译本来5:2 他能够温和地对待那些无知和迷误的人,因为他自己也被软弱所困。

现代译来5:2 大祭司自己在许多地方是软弱的,因此他能够温和地对待那些无知和犯错误的人。

当代译来5:2 他们懂得同情愚昧和迷失的人,因为他们自己也有弱点,

思高本来5:2 好能同情无知和迷途的人,因为他自己也为弱点所纠缠。

文理本来5:2 己既囿于荏弱、故亦容忍愚昧迷罔之人、

修订本来5:2 他能体谅无知和迷失的人,因为他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

KJV 英来5:2 Who can have compassion on the ignorant, and on them that are out of the way; for that he himself also is compassed with infirmity.

NIV 英来5:2 He is able to deal gently with those who are ignorant and are going astray, since he himself is subject to weakness.

和合本来5:3 故此,他理当为百姓和自己献祭赎罪。

拼音版来5:3 Gùcǐ tā lǐ dāng wèi bǎixìng hé zìjǐ xiànjì shú zuì.

吕振中来5:3 因这缘故,他怎样为人民为罪献祭,他应该怎样为自己献祭。

新译本来5:3 因此,他怎样为人民的罪献祭,也应该怎样为自己的罪献祭。

现代译来5:3 并且,因为他自己的软弱,他不但必须为人民的罪献祭,也必须为自己的罪献祭。

当代译来5:3 所以,他不但要为众人的罪献祭,也要为自己的罪献祭。

思高本来5:3 因此 怎样为人民奉献赎罪祭,也当怎样为自己奉献。

文理本来5:3 故当为罪献祭、为民亦为己也、

修订本来5:3 因此他理当为百姓和自己的罪献祭。

KJV 英来5:3 And by reason hereof he ought, as for the people, so also for himself, to offer for sins.

NIV 英来5:3 This is why he has to offer sacrifices for his own sins, as well as for the sins of the people.

和合本来5:4 这大祭司的尊荣,没有人自取,惟要蒙 神所召,像亚伦一样。

拼音版来5:4 Zhè Dàjìsī de zūnróng, méiyǒu rén zì qǔ, wéi yào méng shén suǒ zhào, xiàng Yàlún yíyàng.

吕振中来5:4 这尊荣、没有人能自取,乃是蒙上帝召者所受的,像亚伦一样。

新译本来5:4 没有人可以自己取得这大祭司的尊荣,只有像亚伦一样,蒙 神选召的才可以。

现代译来5:4 没有人为自己取得作大祭司的尊贵地位。惟有上帝选召的人才能够作大祭司,像亚伦一样。

当代译来5:4 不过无论是谁,都不能立自己作大祭司,擅取这荣耀。因为凡作大祭司的都像亚伦一样,是由上帝呼召的。

思高本来5:4 谁也不得自己擅取这尊位,而应蒙天主召选,有如亚巴郎一样。

文理本来5:4 且无人自取此尊、惟蒙召于上帝、如亚伦者、

修订本来5:4 没有人可擅自取得大祭司的尊荣,惟有蒙上帝所选召的才可以,像亚伦一样。

KJV 英来5:4 And no man taketh this honour unto himself, but he that is called of God, as was Aaron.

NIV 英来5:4 No one takes this honor upon himself; he must be called by God, just as Aaron was.

和合本来5:5 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荣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他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

拼音版来5:5 Rúcǐ, Jīdū ye bú shì zì qǔ róngyào zuò Dàjìsī, nǎi shì zaìhu xiàng tā shuō, nǐ shì wǒde érzi, wǒ jīnrì shēng nǐ. de nà yī wèi.

吕振中来5:5 照样,基督受职为大祭司、他没有荣耀自己,乃是向他宣说者荣耀他,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了你」。

新译本来5:5 照样,基督也没有自己争取作大祭司的尊荣,而是曾经对他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了你”的 神荣耀了他;

现代译来5:5 同样,基督没有为自己争取作大祭司的尊贵地位;相反地,上帝对他说:你是我的儿子;今天我作你的父亲。

当代译来5:5 同样,基督也没有争取作大祭司的荣耀,乃是任命他的上帝给他的。上帝对他说:“你是我的儿子,今天我成为你的父。”

思高本来5:5 照样,基督也没有自取做大司祭的光荣,而是向他说过:『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了你』的那位光荣了他;

文理本来5:5 如是、基督之为大祭司、亦非自荣、乃上帝语之曰、尔乃我子、今日生尔、

修订本来5:5 同样,基督也没有自取作大祭司的荣耀,而是在乎向他说话的那一位,他说: "你是我的儿子, 我今日生了你。"

KJV 英来5:5 So also Christ glorified not himself to be made an high priest; but he that said unto him, Thou art my Son, to day have I begotten thee.

NIV 英来5:5 So Christ also did not take upon himself the glory of becoming a high priest. But God said to him, "You are my Son; today I have become your Father."

和合本来5:6 就如经上又有一处说:“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

拼音版来5:6 Jiù rú jīng shang yòu yǒu yī chù shuō, nǐ shì zhào zhe Maìjīxǐdé de dengcì yǒngyuǎn wéi jìsī.

吕振中来5:6 就是在别处、上帝(希腊文作∶他)也这样说∶「你永远做祭司,照麦基洗德的等次」。

新译本来5:6 就像他在另一处说:“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体系,永远作祭司的。”

现代译来5:6 他又在另一处说:你要依照麦基洗德一系永远作祭司。

当代译来5:6 旧约圣经另一处又说:“你照着麦基洗德的地位,永远作祭司。”

思高本来5:6 又如在另一处说:『你照默基瑟德的品位,永做司祭。 』

文理本来5:6 于他书亦云、尔依麦基洗德之班、永为祭司、

修订本来5:6 就如又有一处说: "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体系 永远为祭司。"

KJV 英来5:6 As he saith also in another place, Thou art a priest for ever after the order of Melchisedec.

NIV 英来5:6 And he says in another place, "You are a priest forever, in the order of Melchizedek."

和合本来5:7 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

拼音版来5:7 Jīdū zaì ròutǐ de shíhou, jì dàshēng āikū, liú leì dǎogào kenqiú nà néng jiù tā miǎn sǐ de zhǔ, jiù yīn tāde qiánchéng, méng le yīngyún.

吕振中来5:7 基督(希腊文作∶他)在他肉身的日子、既用壮烈的哭声和眼泪、向那能救他脱死的献祈求和恳请,就因了虔敬而蒙垂听;

新译本来5:7 基督在世的时候,曾经流泪大声祷告恳求那位能救他脱离死亡的 神;因着他的敬虔,就蒙了应允。

现代译来5:7 耶稣在世的时候,曾经向那位能救他脱离死亡的上帝大声祷告,流泪祈求。因为他谦虚虔诚,上帝听了他的祈求。

当代译来5:7 基督在世为人的时候,曾经声泪俱下,祈求那位能救他脱离死亡的上帝,因着他的虔诚,便蒙了应允。

思高本来5:7 当 还在血肉之身时,以大声哀号和眼泪,向那能救 脱离死亡的天主,献上了祈祷和恳求,就因 的虔敬而获得了俯允。

文理本来5:7 彼在世时、大呼涕泣、以其祈祷吁恳、献于能救之出死者、且因其寅畏而得升闻、

修订本来5:7 基督在他肉身的日子,曾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上帝,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

KJV 英来5:7 Who in the days of his flesh, when he had offered up prayers and supplications with strong crying and tears unto him that was able to save him from death, and was heard in that he feared;

NIV 英来5:7 During the days of Jesus' life on earth, he offered up prayers and petitions with loud cries and tears to the one who could save him from death, and he was heard because of his reverent submission.

和合本来5:8 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

拼音版来5:8 Tā suīrán wéi érzi, háishì yīn suǒ shòu de kǔnàn xué le shùncóng.

吕振中来5:8 虽是儿子,还因所受的苦而学了听从;

新译本来5:8 他虽然是儿子,还是因着所受的苦难学会了顺从。

现代译来5:8 虽然他是上帝的儿子,仍然从他所受的苦难学习顺服。

当代译来5:8 基督虽然是上帝的儿子,却仍在苦难中学会服从。

思高本来5:8 虽然是天主子,却由所受的苦难,学习了服从,

文理本来5:8 彼虽为子、犹因所历之苦、而学顺服、

修订本来5:8 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

KJV 英来5:8 Though he were a Son, yet learned he obedience by the things which he suffered;

NIV 英来5:8 Although he was a son, he learned obedience from what he suffered

和合本来5:9 他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

拼音版来5:9 Tā jì déyǐ wánquán, jiù wèi fán shùncóng de rén, chéng le yǒngyuǎn déjiù de gēnyuán.

吕振中来5:9 既成了完全胜任的,便对一切听从他的人成了永世拯救的本原,

新译本来5:9 他既然顺从到底,就成了所有顺从他的人得到永远救恩的根源;

现代译来5:9 既然上帝使他达到完全的地步,他就成为所有服从他的人永远得救的根源。

当代译来5:9 他既然达到了完美的地步,上帝就立他作大祭司,与麦基洗德的地位同等,使他成为永恒救恩的源头,让所有服从他的人都得到拯救。

思高本来5:9 且在达到完成之後,为一切服从 的人,成了永远救恩的根源,

文理本来5:9 及其完全、则为凡顺服之者永救之原、

修订本来5:9 既然他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

KJV 英来5:9 And being made perfect, he became the author of eternal salvation unto all them that obey him;

NIV 英来5:9 and, once made perfect, he became the source of eternal salvation for all who obey him

和合本来5:10 并蒙 神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称他为大祭司。

拼音版来5:10 Bìng méng shén zhào zhe Maìjīxǐdé de dengcì chēng tā wéi Dàjìsī.

吕振中来5:10 蒙上帝称呼为大祭司,照麦基洗德的等次。

新译本来5:10 而且蒙 神照着麦基洗德的体系,称他为大祭司。

现代译来5:10 上帝宣布他依照麦基洗德一系作大祭司。

当代译来5:10 他既然达到了完美的地步,上帝就立他作大祭司,与麦基洗德的地位同等,使他成为永恒救恩的源头,让所有服从他的人都得到拯救。

思高本来5:10 遂蒙天主宣称为按照默基瑟德品位的大司祭。

文理本来5:10 上帝称之为大祭司、依麦基洗德之班焉、○

修订本来5:10 并蒙上帝照着麦基洗德的体系宣称他为大祭司。

KJV 英来5:10 Called of God an high priest after the order of Melchisedec.

NIV 英来5:10 and was designated by God to be high priest in the order of Melchizedek.

和合本来5:11 论到麦基洗德,我们有好些话,并且难以解明,因为你们听不进去。

拼音版来5:11 Lùn dào Maìjīxǐdé, wǒmen yǒu hǎoxiē huà, bìngqie nányǐ jie míng, yīnwei nǐmen tīng bu jìn qù.

吕振中来5:11 论到这一点,我们有许多话要说、是难以解明的;因为你们已是听觉迟钝了。

新译本来5:11 论到这些事,我们有很多话要说,可是很难解释;因为你们已经迟钝了,听不进去。

现代译来5:11 关於这事,还有许多可说的,但是不容易对你们解释,因为你们的理解力迟钝。

当代译来5:11 关於这方面的事,我们还有很多的话要说,但因你们的领悟力那麽迟钝,实在很难向你们解释。

思高本来5:11 关於这事我们还有许多话要说,但是难以说明,因为你们听不入耳。

文理本来5:11 论及斯人、我有多辞、难以剖析、以尔钝于听闻也、

修订本来5:11 论到这事,我们有好些话要说,可是很难解释,因为你们听不进去。

KJV 英来5:11 Of whom we have many things to say, and hard to be uttered, seeing ye are dull of hearing.

NIV 英来5:11 We have much to say about this, but it is hard to explain because you are slow to learn.

和合本来5:12 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 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

拼音版来5:12 Kàn nǐmen xuéxí de gōngfu, ben gāi zuò shīfu, shuí zhī hái dé yǒu rén jiāng shén shèng yán xiǎoxué de kāiduān, Lìng jiàodǎo nǐmen. bìngqie chéng le nà bìxū chī nǎi, bùnéng chī gān liáng de rén.

吕振中来5:12 以时间论,你们本该做教师了,如今竟再需要人将上帝神谕开端之要纲教给你们,而你们却成了需要奶子而不能吃硬食物的了!

新译本来5:12 到这个时候,你们应该已经作老师了;可是你们还需要有人再把 神道理的初步教导你们。你们成了只能吃奶而不能吃干粮的人!

现代译来5:12 你们早就应该为人师表了,可是你们竟还需要别人用上帝信息的第一课来教你们。你们还需要吃奶,不能吃乾饭。

当代译来5:12 到了今天,你们早该作别人的教师了,但可惜你们却还需要别人向你们传授基本的道理,就像还不能吃饭,只能吃奶的一样。

思高本来5:12 按时间说,你们本应做导师了,可是你们还需要有人来教导你们天主道理的初级教材;并且成了必须吃奶,而不能吃硬食的人。

文理本来5:12 盖以时而论、尔当为师、然尚需人以上帝圣诏小学之始、教导尔曹、且为需乳不需粒食者、

修订本来5:12 按时间说,你们早该作教师了,谁知还需要有人再将上帝圣言基础的要道教导你们;你们成了那需要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

KJV 英来5:12 For when for the time ye ought to be teachers, ye have need that one teach you again which be the first principles of the oracles of God; and are become such as have need of milk, and not of strong meat.

NIV 英来5:12 In fact, though by this time you ought to be teachers, you need someone to teach you the elementary truths of God's word all over again. You need milk, not solid food!

和合本来5:13 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

拼音版来5:13 Fán zhǐ néng chī nǎi de, dōu bù shúliàn rényì de dàolǐ. yīnwei tā shì yīnghái.

吕振中来5:13 凡只能用奶子的、对正义之道都没有经验,因为还是婴孩。

新译本来5:13 凡是吃奶的,还是个婴孩,对公义的道理没有经历;

现代译来5:13 凡是吃奶的都是婴儿,还不会辨别是非。

当代译来5:13 只会吃奶的,都是婴孩,对仁义的道理还不熟习。

思高本来5:13 凡吃奶的,因为还是个婴孩,还不能了解正义的道理;

文理本来5:13 凡食乳者、不悟义理之言、以其为赤子耳、

修订本来5:13 凡只能吃奶的,就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

KJV 英来5:13 For every one that useth milk is unskilful in the word of righteousness: for he is a babe.

NIV 英来5:13 Anyone who lives on milk, being still an infant, is not acquainted with the teaching about righteousness.

和合本来5:14 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

拼音版来5:14 Wéidú zhǎngdà chéng rén de, cáinéng chī gān liáng, tāmende xīnqiào, xí liàn de tōngdá, jiù néng fēnbiàn hǎodǎi le.

吕振中来5:14 惟独完全长大(与『得完全』一词同字)的人才能吃硬食物∶他们的官能已因习用而充份操练、能够辨别好歹了。

新译本来5:14 只有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官能因为操练纯熟,就能分辨是非了。

现代译来5:14 从另一方面说,只有成年人才吃乾饭。他们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能辨别好坏。

当代译来5:14 只有可以吃饭的才是成年人,他们的心思历经锻炼,就能分辨善恶了。

思高本来5:14 唯独成年人 能吃硬食,因为 们的官能因着练习获得了熟练,能以分辨善恶。

文理本来5:14 惟粒食宜于成人、因其习练、而才识明通、能别夫善恶也、

修订本来5:14 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因练习而灵活,能分辨善恶了。

KJV 英来5:14 But strong meat belongeth to them that are of full age, even those who by reason of use have their senses exercised to discern both good and evil.

NIV 英来5:14 But solid food is for the mature, who by constant use have trained themselves to distinguish good from evil.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