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 神、

2各样洗礼、按手之礼、死人复活,以及永远审判各等教训。 来

3 神若许我们,我们必如此行。

4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

5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

6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 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

7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 神得福;

8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9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是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近乎得救。

10因为 神并非不公义,竟忘记你们所做的工和你们为他名所显的爱心,就是先前伺候圣徒,如今还是伺候。

11我们愿你们各人都显出这样的殷勤,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

12并且不懈怠,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13当初 神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因为没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着起誓的,就指着自己起誓,说:

14“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

15这样,亚伯拉罕既恒久忍耐,就得了所应许的。

16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并且以起誓为实据,了结各样的争论。

17照样, 神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为证。

18藉这两件不更改的事, 神决不能说谎,好叫我们这逃往避难所、持定摆在我们前头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励。

19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

20作先锋的耶稣,既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就为我们进入幔内。

提要:1 作者劝勉信徒不要在信仰上退步,11 而要坚定,12 殷勤,忍耐等候上帝,13 因为上帝的应许是非常可靠的。


1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上帝、

【本会注释】

所以。作者继续他从第5章开始的劝勉。他的读者本应吃干粮,却仍在吃奶为生。他们还是小孩子,并满足于保持这种状态。他希望他们对上帝的事有更深的了解,不再满足于他们目前的成就。

开端。指基督道理的基本原则。第1节的后半部分和第2节列举了这些原理。

完全。或“成熟。”

根基。立下良好的根基是对的,但不在上面建造,就永远盖不成房子。作者的意思是要超越基本的原则。他认为大家在基本的原则上已经打下良好的基础。超越并不等于放弃。超越的意思就像建造房屋的人在开始建造时要超越根基那样。

作者列举了建造基督教的六项基本原则。他只是提到,但没有论述,因为他认为前面已经说得很多了。

懊悔。metanoia,“心灵的改变”(见林后7:9注释)。这是基本原则中的第一项。真正悔改的人会评估自己过去的行为,用道德的天平进行衡量,抛弃一切不良的动机和行为,靠着上帝的恩典,将原来属肉体的心换成基督的心志。他因心意更新而改变(罗12:2)。悔改主要不是情绪上的经验,而是一种影响心灵和生活的深刻过程,以成就“新造的人”,“旧事以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

死行。可能指犯罪意义上的“死”。罪人“死在罪恶过犯之中”(弗2:1)。他知道在成为基督徒之前必须放弃这些行为。参来9:14。

信靠上帝。这是第二项基本原则。悔改意味着脱离死行,信靠却是面对上帝。悔改呈现基督徒心意消极的一面,信靠则呈现积极的一面。旧的必须放弃,新的必须接受。懊悔死行表现了心灵的彻底改变;有一种新的属灵态度使信徒放弃死行,归向上帝。

悔改和信靠列在福音基本原则的前面。如果一个人彻底悔改,转离过去的生活,放弃死行,信靠上帝,他就有了稳固的根基,在苦难的日子来到时不至失败。


2 各样洗礼、按手之礼、死人复活,以及永远审判各等教训。

【本会注释】

各样洗礼。baptismoi(单数是baptimos)。这不是表达基督徒洗礼的常用词baptisma(参太3:6注释)。Baptismos只出现在本节以及可7:4,8和来9:10中。有文本在西2:12中也出现该词。在可7:4,8和来9:10中,该词指犹太礼仪中许多洗濯之举。但这不可能是该词在这里的主要意思,因为这些洗濯的规则不可能被视为基督教的一个基本要道。作者想到的可能是基督徒的洗礼,但用baptismoi来表达洗礼的最基本方面。

有些人认为baptismoi是指基督教会中的两种洗礼:水的洗礼和圣灵的洗礼。关于这两种洗礼,施洗约翰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祂却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可1:8)。耶稣在复活以后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徒1:5;参约3:5;徒11:16;林前12:13)。但如果作者心里想的主要是基督教这两种洗礼的话,他就会用baptismata,而不用baptismoi,尤其是因为baptismoi出现在这封书信的后面,显然是指仪文上的洗濯(来9:10)。所以把baptismoi解释为基督教洗礼的最基本方面似乎更为可取。

按手之礼。这是所列的是第四个基本道理。在旧约时代,按手代表祝福和任职(见创48:9-14;民8:10,11;申34:9)。新约时代沿袭了这个礼仪。特别有意义的是使徒在施洗后的按手,以此来象征信徒领受圣灵(见徒8:17,18;19:6)。由于作者在上面刚提到“各样洗礼”,他心里所想的很可能就是这种按手。关于圣职任命时的按手,见徒6:6;提前4:14。

死人复活。关于这个道理的重要性,见林前15注释。

永远审判。审判的道理在《旧约》(参诗9:3-8,15,16;但7:9,10;参犹14,15)和《新约》(见太12:41,42;25:31-46;路11:31,32;林后5:10)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这六项原则对于犹太籍的基督徒来说并不困难,因为它们都已经在《旧约》中阐明。这些基督徒所面对的危险是满足于犹太教带给他们的道理,不愿意全心全意地接受基督教的原则。


3 上帝若许我们,我们必如此行。

【本会注释】

上帝若许我们。参徒18:21;林前4:19注释;参林前16:7。

我们必如此行。有文本为 “让我们行。”作者鼓励读者暂时超越(第1节)福音的基本原则,希望并相信他们已经充分明白。他说离开这些基本原则,意思就象一个孩子随着学业的进步而离开初级课本一样。但实际上没有一个孩子,甚至连聪明的科学家会抛弃字母表。他总会使用26个字母。这些基本的原则也是如此,不应抛弃,而应作为建造的基础。作者说的是从初级真理进到更深的真理。


4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份,

【本会注释】

光照。或“启发”(见弗1:18注释)。

尝过。geuomai(见来2:9注释)。这里似乎指“体验”。参诗34:8。

天恩。就是救恩或圣灵的特别恩赐(罗5:15;林前12)。

于圣灵有份。指他们领受了圣灵的沛降,或在悔改时获得上帝的能力(约3:5),或藉着某种特别恩赐的赐予(林前12章)。


5 并尝过上帝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

【本会注释】

尝过。geuomai(见第4节注释)。不止是肤浅的认识。它表示研究,思考和接受。

来世。可能指将来的世代。福音时代及其奇迹只是那个时代的预尝或保证。

权能。dunameis(见徒1:8注释),这里可能指“异能”,如来2:4。在使徒时代的初期,曾发生许多奇迹,被囚的获得释放,患病的得到医治,甚至还有死人复活(徒3:6-9;5:15,16;6:8;8:6;12:7;20:9-12)。体验这些权能就是与这些权能有分,要么是得到医治或接受其他异能,要么是施行这些异能,或亲眼看见。这些人见过上帝大能的运行。这种奇迹是人所无法施行的。

列举出这些不同的资历是要说明他们有真实的经验。他们在自己和别人的生活中看见了上帝的大能。交托给他们的既然多,向他们所要的也就多。


6 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上帝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祂。

【本会注释】

若是离弃。或“已经离弃。”离弃的程度按所享有的特权来判断。这里暗示一种大背道。

就不能。4-6节讲述背离上帝之人的命运,讨论那些有过深刻基督徒经验却离弃真道的人有没有恢复的可能。他们能不能回到基督徒团体,重得怜悯?这段经文曾使许多人困惑和灰心。它似乎教导说:离弃真道的人的无可救药的。

在各种观点中,有两种是值得考虑的。一,这里所说的背道乃是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见太12:31,32注释),因为这是唯一无可救药的背道。二,如果正确理解这段经文,就可知道这里所说背道的无可救药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见来6:6注释)。大多数注释者接受前一种观点,但后一种观点也有价值,并有原文的依据。

在当时在犹太人中,流行着在某些情况下不可能悔改的观念。例如他们教导说,犯罪放纵,相信将来会悔改的人情况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说:我要犯罪,再悔改,再犯罪,再悔改,就不会给他悔改的机会了。(如果一个人说):我要犯罪,而赎罪日会为我赎罪,赎罪日就不能为他赎罪了”(《密西拿》Yoma 8. 9,苏西诺版《塔木德》第423页)。他们还教导说,引多人犯罪的人是不可能悔改的:“凡使多人行义的,罪就不藉着他发生;凡使多人犯罪的,他们就不能给他悔改的能力”(《 密西拿》Aboth 5. 18, 苏西诺版《塔木德》,第71页)。《西拉书》中的一段话也很有意思:“不要说:‘我犯了罪,那又会有什么事临到我呢?’因为耶和华有恒久的忍耐。不要指望赦免,这会使你罪上加罪。也不要说:‘祂有大怜悯,会赦免我众多的罪’;因为祂既有怜恤也有忿怒。祂的义怒常降在不虔不敬的人身上。要归向祂,不要耽搁,也不要一天一天拖延;因为祂的忿怒会突然来临,在复仇的时候你将灭亡”( 《西拉书》5:4-7; 查尔斯《旧约次经和伪经》卷一第332页)。

从新懊悔。就是生出悔意。这里不是说一个人想要回归上帝,却发现不可能悔改了,而是说指一个人不愿意回到他堕落前的状态。关于悔改的意义,见第1节注释。

因为。这段经文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原文只是“钉十字架”的分词形式。“因为”是外加的,为要说明该分词与句子其余部分的关系。但也可以外加其它的词。原文分词的结构可以表示时间,原因,条件或目的。有些注释家认为这里是表示时间。故这句话应译为:“当他们继续把上帝的儿子钉十字架的时候,就不可能从新懊悔了。”用分词表示时间是常见的。如果采用这种解释,这段经文就是教导说,离弃道理的人如果继续不悔改,就无法得到恢复。

如果把分词理解为原因,这段经文就当视为涉及不可饶恕的罪,因为只有犯这种罪的人才无法从新懊悔。这种罪一般表现为持续抗拒上帝的呼召和圣灵的恳劝。它的特点是心地刚硬,直到不再回应上帝的声音。因此,得罪圣灵的人是不懊悔,不为罪感到悲哀,不希望转离罪恶,良心也不自责的。如果一个人真希望行义,他就可以确信自己仍有希望。

这应该成为灰心的人安慰的泉源,但决不要因此而疏忽大意。上帝愿意安慰忧伤的人,但祂也警告祂的子民不要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重钉十字架。anastauroō。在圣经以外的著作中,anastauroō只是指“钉十字架,”但在本文中是指“重钉十字架”。这层意思特别重要,因为本书信的收信人是犹太籍的基督徒。他们的民族已第一次将上帝的儿子钉十字架(徒3:14,15)。如果这些基督徒拒绝他们的救主,故态复萌,那就好比将祂重钉十字架。

明明地羞辱祂。或“把祂举起来受辱。”(见上面“因为”注释)。


7 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上帝得福;

【本会注释】

吃过屡次下的雨水。这是一幅土地接受天上的雨水,生产出果蔬和粮食的画面,比喻人心接受天上的甘霖,从而结出果子来荣耀上帝。

耕种。“耕耘”。

从上帝得福。就是丰收。


8 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本会注释】

荆棘和蒺藜。上帝曾赐福给希伯来籍的基督徒,希望他们结出果子。他们既得到上帝所赐的一切福气,道路上有上帝的光照,如果仍不结出果子,或离弃真理,那么唯一的结局就是与上帝分离而灭亡。

近于咒诅。参创3:17,18。作者没有说希伯来籍的基督徒已经处于来6:4-6所描述的绝望状态。但如果他们不结果子,这种状态就“近了”。他们得到了及时的警告,叫他们不要采取导致被弃绝的行径(参来2:1-3;10:26-29)。

焚烧。参申29:23。


9 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是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近乎得救。

【本会注释】

亲爱的。这是《希伯来书》中唯一一次采用这个亲切的称呼。

强过这些。作者曾尖锐地警告和劝诫他的读者。现在他安慰他们,深信他们无意拒绝上帝的呼召。但他们需要告诫。他们有不留意所听到的道理而流失的危险(来2:1-3)。他们有重犯古代以色列人未能进迦南之错误的危险(来4:1)。他们的进步或成长并不令人满意。他们在应该长大成人时却仍为婴孩(来5:11-14)。他在这里告诉他们失败的真实危险。他为了缓和语气,就说他深信他们的行为强过这些。但他给人的印象是:他们的情况是严重的。他们必须知道这一点,免得失去永生。

近乎得救。或“属于得救。”作者在这里并没有说这些事是什么,但是根据他上面所写的,读者不会不明白。


10 因为上帝并非不公义,竟忘记你们所作的工和你们为祂名所显的爱心,就是先前伺候圣徒,如今还是伺候。

【本会注释】

上帝并非不公义。这里提出上帝的公义和公正。

竟忘记你们所作的工。上帝不会忘记任何一个仁慈的行为,不论它多么微小,全都记录下来了,在审判的日子予以考虑。连一杯凉水也不会忘记(太10:42);悲伤或同情的泪水都得到纪念并记录下来(参诗56:8)。

为祂名。就是“为了祂”。“名”经常代表该人(参诗7:17注释)。

伺候圣徒。这种事情似乎不值得一提,因为有那么多远为重要的事需要关注。苦难中的救助,夜间留宿,为远行的人提供饮食,好客和仁慈——这一切都记录在上帝的册子上。上帝不会忘记这种仁慈的行为(参太10:42;25:31-40)。


11 我们愿你们各人都显出这样的殷勤,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

【本会注释】

。epithumeō,“渴望。”

殷勤。spoudē(见罗12:8注释)。

满足的指望。参西2:2。受信的信徒曾热心招待圣徒。他们需要继续这样的服务,但是他们在有关得救的事上也要这样殷勤。

一直到底。有开始是好的;有完成就更好。开始不论多么好,不坚持到底就没有用处。上帝的应许是“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腓1:6)。太多是人有始无终。


12 并且不懈怠,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本会注释】

懈怠。nōthroi,“懒惰,”“闲懒。”该词在来5:11中与“听”(nōthroi)连用,译为“听不进去。”懒惰与殷勤是相反的。对于许多人来说,宗教是一件随便的事,只在空闲时予以关注。在他们的计划中,宗教并不列在首位,而是几近末位。对他们而言,其他事情都能优先,惟独上帝的可以放在一边。这种情况需要颠倒过来。

效法。“学习。”

信心。《希伯来书》11章将详细论述这一重要品质(见该章注释)。

忍耐。makrothumia,“坚定,”“耐久”。

承受应许的人。参来4:1。


13 当初上帝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因为没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着起誓的,就指着自己起誓,说:

【本会注释】

上帝应许亚伯拉罕。这里把亚伯拉罕作为恒久忍耐“得了应许”(第15节)的榜样。

没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着起誓的。见第16节注释。

指着自己起誓。见创22:16,17。


14 “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

【本会注释】

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这是强调动作的希伯来习语。

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见上面“论福,我必赐福给你”的注释。


15 这样,亚伯拉罕既恒久忍耐,就得了所应许的。

【本会注释】

恒久忍耐。见第12节注释。这里把亚伯拉罕作为让他人学习的榜样。

就得了所应许的。指以撒的出生。这个应许之子是多子多孙的保证,尤其是藉着他,那个子孙“基督”(加3:16)将成为临到万国家的福气。


16 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并且以起誓为实据,了结各样的争论。

【本会注释】

比自己大的。人们一般都指着上帝起誓。但是上帝没有比自己更大的可以指着起誓,就指着自己起誓(第13节)。

实据。bebaiōsis,这里用作司法术语,意为“合法担保”或“保证。”誓言有其积极的效果,就是提供合法担保;但也有消极的效果,就是结束争论。


17 照样,上帝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祂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为证。

【本会注释】

为那承受应许的人。不仅为亚伯拉罕,也为所有的后嗣,包括亚伯拉罕的属灵后裔(加3:29)。

愿意……显明。上帝不必起誓。祂的话语相当于祂的誓言。祂把自己摆在人的水准上,愿意为祂应许的真实性起誓,真是一件奇妙的事。

祂的旨意是不更改的。或“祂的勉言是不会改变的。”

为证。mesiteuō,“调解,”“担保,”“保证。”上帝用一句起誓的话为证记载在创22:16-18里。


18 藉这两件不更改的事,上帝决不能说谎,好叫我们这逃往避难所、持定摆在我们前头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励。

【本会注释】

两件不更改的事。就是上帝的应许和祂的誓言。上帝的话本身是不改变的。没有任何誓言能增加上帝话语的分量,使之更加确定。上帝用誓言来证实祂的话语,完全是为了我们的缘故。人是用誓言来确认自己话语的,于是上帝也屈尊这么作,为要帮助我们坚固信心。这个誓言无疑对生活在基督面前的人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他们心中起了疑惑,就应想到上帝不仅发出应许,而且用誓言来确认。所以祂一定会遵守诺言。誓言就是这样帮助坚固了他们的信心。

逃往避难所。这个比喻可能来自古代的惯例。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有危险时,就逃往会幕作为避难之所(见出21:13,14;王上2:28-34)。

持定。或“抓住。”应与“勉励”连在一起。

摆在我们前头。得救的指望摆在所有的人前头;大家都可以把握它。

指望。见罗5:4;8:24;12:12注释。

大得勉励。或“得到很大的鼓励。”


19 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

【本会注释】

。在比喻上的一个改变。锚使船只在暴风中稳定,使它不漂到礁石上。锚有滑脱的时候。但“指望”的锚却不是这样。在圣经中,关于锚的比喻只在这里出现过。

通入。就是进入的指望。

。katapetasma,“帘,”“幕。”该词在《新约》中出现六次。三次指耶稣钉十字架时圣殿中撕裂的幔子(太27:51;可15:38;路23:45)。其他三次出现在《希伯来书》中(来6:19;9:3;10:20)。Katapetasma在七十士译本中指圣所时描述:一,把圣所和至圣所隔开的幔子(出26:31,33);二,会幕门口的门帘(出26:37;36:37;民3:26);三,院子的门帘(出38:18)。会幕门口的门帘和将圣所与至圣所隔开的内幔都被称为katapetasma,说明来9:3的“第二幔子[katapetasma]”是是里面的幔子。问那么作者在来6:19所说我们有指望通入幔内,指的是哪个幔子呢?

一些非复临派的圣经学者教导说,基督在升天之后立即进入天上的至圣所开始祂的工作。他们认为这里的katapetasma是指的把至圣所和圣所隔开的幔子。他们注意到“通入幔内”译自希腊语esōteron tou katapetasmatos。这个短语在七十士译本中出现四次(出26:33;利16:2,12,15),都是指至圣所。但如果这里的“幔内”是指将圣所与至圣所分开的幔子,不一定就意味基督升天后即开始在至圣所中从事中保的工作(见下面第一点)。

下面是“幔内”的三种解释,均符合安息日复临信徒有关圣所的观点。

一,“幔”是指把圣所与至圣所分开的幔子。但保罗说的是基督在就任大祭司时进入至圣所,将它连同圣所的其余部分一同奉献。在但9:24中提到了这次奉献(见该节注释)。地上的圣所建立以后的抹油中预表了这一奉献(出40章;参出30:26-29)。

二,在来6:19中,保罗没有给“幔”下定义。他要人注意的不是幔子,而是“幔内”(或“幔后”),就是我们的大祭司基督服务的地方。换一句话说,保罗并不是用“幔”(katapetasma)对天上圣所的结构作技术性的讨论,而是一种修辞的手法,描述那把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上的和天上的事物分开的东西。所以“幔内”只是指上帝的临格。根据这种观点,所指望的就是进到基督已经亲自前往的上帝面前(第20节;参来9:24)。

三,保罗在《希伯来书》的其他地方特别提到把圣所与至圣所分开的幔子为“第二幔子”(来9:3)。所以当他只说“幔子”时(来6:19),一定是指会幕门口的帘子。况且地上圣所的崇祀所预表的是天上的圣所及其崇祀的程序,所以当基督升到天上时,祂就“进入” 第一层圣所,开始祂天上服务的第一个阶段(见《善恶之争》420页)。

。esōteros,“里面,”“后面。”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本节和徒16:24,那里指保罗和西拉被下到内监。Esōteros七十士译本里较为常见(见出26:33;利16:2,12,15等)。


20 作先锋的耶稣,既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就为我们进入幔内。

【本会注释】

先锋。prodromos,“走(或“跑”)在前面。”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本节。它在七十士译本中曾出现两次,一次在民13:20,另一次在赛28:4,表示初熟的(prodromoi)无花果。该词用在耶稣身上似乎表示祂已先到了上帝面前;我们也要跟从祂去。这种观念与来2:10的archēgos(见该词注释)相似。

永远的大祭司。见来5:6注释。作者巧妙地回到了他在5:11至6:19暂时放下的主题。第7章详细论述这个主题。

一、卷名

在最早的希腊文抄本中,卷名即为《希伯来书》。由于这卷圣经是向基督徒解释圣所及其崇祀的意义,而这些见解对于早期的希伯来籍即犹太籍基督徒有着特别的意义,所以这个卷名是特别合适的。

二、作者

自古以来,关于《希伯来书》的作者问题一直有不同意见。许多人认为是保罗所著,其他的人则强烈地反对。古代教父之一奥利金细阅了该书后下结论说:“谁写了这封书信,实际上只有上帝知道。”(尤西比乌《教会史》卷六25,14章;Loeb 版卷二79页)。其他教父则认为巴拿巴,亚波罗,克乐门特或路加是作者。

正因为《希伯来书》的作者不明确,罗马帝国西部的许多早期基督徒对该书的正典地位持保留态度。事实上直到四世纪后半叶《希伯来书》才在西部得到普遍的接受。在以后的世纪里,人们不再为《希伯来书》的作者问题而争论,大多数基督徒接受它为保罗的著作,直到近代学者们又重新提出这个问题讨论。到1885年,修订版圣经还注明《希伯来书》为保罗所著。但现代很少有解经家持这种看法了。

不同意保罗为《希伯来书》作者的观点主要是以该书的文体和内容为依据的。一个作者所采用的词汇和文体虽然可能因题材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这种差异主要是与所写题材有关的专门术语方面的。而他的一般用语,尤其是他不知不觉为表达自己的意见所选用的措辞,比如说介词,副词,特别是作者用的连接语,在大多数学者看来,要比技术性的用语更能表现出他的风格。

与一般所公认的保罗书信相对比,《希伯来书》有着显著的不同,特别是作者用来连接分句的短连词。另一显著的差异就是对《旧约》引文的处理。一般所公认的保罗书信在引用旧约圣经时采用一套多少有点标准化的词语,而希伯来书采用的则是另一套。在一般书信中,使徒引用《旧约》的材料是比较自由的。有时他引用七十士译本,有时他自己译自希伯来文本,有时则比较笼统地引用《旧约》经句的意思。相比之下,《希伯来书》的《旧约》引文几乎是完全采用七十士译本。

从更加广泛的观点来看,《希伯来书》的总的文体也与其他保罗书信显著地不同。其他书信的篇章段落往往充满热情和生气,表明作者思潮澎湃,甚至不考虑到对文字进行仔细推敲,而《希伯来书》则体现出组织严密的论据,在新约圣经中达到修辞上最高的水平。早期教会的作者已经注意到这种文体上的显著差异。这些作者是以古希腊共同语为母语的。亚历山大的克莱门特(死于约公元215年,尤西比乌《教会史》卷六14章2-3)认为《希伯来书》原先是保罗用希伯来语所写的,后来路加把它译成希腊语。在《希伯来书》中有一些希腊文的用语是不可能从其他文字翻译过来的。从这点来看,克莱门特的说法应予以排除。但他的见解中有意义的一点是认识到《希伯来书》的希腊语与保罗所用的希腊语似乎是不一样的。早期教会杰出的学者之一奥利金(死于约公元254年)同样认为《希伯来书》的文体与保罗的文体难以协调。他下结论说:“见解是使徒的,文体和文字则是另一位人的,他追忆了使徒的教训或者说记录了他老师的话。”(尤西比乌《教会史》卷二十五,十三;Loeb版卷二77,79页)。

属于三世纪的切斯特比提圣经抄本的发现,提供了一些推定证据,有利于证实《希伯来书》为保罗所著。抄本中有保罗的书信。《希伯来书》列在《罗马书》和《哥林多前书》之间。虽然这还不足以证实《希伯来书》为保罗所著,但是它却有力地暗示,在教会历史的初期许多人认为《希伯来书》是保罗著作的一部分。

本注释认为,否认《希伯来书》为保罗所著尽管有许多理由,但这些理由还不足以推翻认为保罗是作者的传统看法。关于《希伯来书》和其他已知的保罗书信在语气和文体上的差异,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其他的书信是写给特别的教会团体或个人的,为要应付特别的问题。如果这样的解释还不充分的话,我们还可以推定保罗曾讲过几次有关基督担任祭司之题目的道理,这些讲道被速记了下来,最后的文字形式带有抄录者强烈的个人色彩,这是常有的事。可以看出,保罗可能从来没有机会编集这些讲章──他不停地奔波,他的旅程不久以后因殉身而中止。

一般认为《希伯来书》写于耶路撒冷陷落以前。公元70年以前,教会领袖人数不多。在这些领袖中谁能发表象《希伯来书》中这样深刻的见地?最有可能的就是保罗。如果说这是早期教会另一位不知名的作者所著,那就会引起一个新的问题:一个拥有如此的神学见解和逻辑能力,写出《希伯来书》这样著作的基督徒,在教会领袖人数不多,有关工人的记录如此充分的时代,怎么会默默无闻呢?

三、历史背景

在使徒时代的教会中争论最大的问题就是仪文律法以及基督徒是否需要遵守它的问题。耶路撒冷会议解除了外邦基督徒守仪文律法的义务,可是巴勒斯坦广大的犹太籍基督徒还没有在心理上为进入这种自由作好准备。他们无疑觉得自己身为犹太人必须遵守仪文律法。他们没有认识到对于全人类来说,遵守仪文律法的义务已因着耶稣基督而结束了。这种局面在教会内部造成不健康的紧张状况,因为一大批人遵从的宗教生活的周密制度,另一批人则不予重视。

保罗和他的同工对摩西的法律和仪式有必要的认识,故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在救恩的计划中将之放在适当的位置上。保罗知道仪文律法是暂时的,已经废除了(见西2:16,17)。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犹太籍基督教会,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将要大难临头了。犹太籍的基督徒仍然守节期献祭象以前一样,仍然热心于仪文律法(徒15:)。他们对于基督在天上圣所的工作只有一点模糊认识,不大了解祂的职任,不知道自己所献的祭在髑髅地的伟大牺牲面前是毫无用处的。成千上万“为律法热心”(徒21:20)的犹太籍基督徒将要面临城市和圣殿被毁灭的危机。这件事看来在《希伯来书》写作以后不久就发生了。

现在是让犹太籍的基督徒张开眼睛看见天上现实的时候了。地上的圣殿快要被毁灭了,他们信心的锚应当抛在坚不可摧的地方。如果他们的思想转向天上的大祭司和圣所,转向比公牛和山羊更美好的祭物,地上的圣殿被摧毁以后,他们就不会灰心。但如果他们没有这样的盼望,看不见天上的圣所,在他们看见自己所信赖的东西毁灭以后,就会困惑不解。犹太籍的基督徒必须明白这些真理,不但为了他们自己,而且为了各省外邦的教会,因为在与罗马人的战争之后,耶路撒冷的信徒将会散到各地信徒中间去。

《希伯来书》似乎就是在这危险的时刻面世的。它含有所需要的帮助,有关圣所问题的亮光;有关基督作大祭司的工作;有关“比亚伯的血所说的更美”的血(来12:24);有关为上帝的子民所存留的安息(来4:9);有关那美好的盼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来6:19)。

四、主题

《希伯来书》主要是把上帝在旧约时代用来向祂选民启示救恩计划的表号同基督钉十字架以后为罪人服务的实际进行比较和对照。古代以色列人在表号性制度下的经历,被提出来作为基督徒的教训和鉴戒。保罗设法通过表号性的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下以色列人的经历,让人更加充分地理解基督在天上的工作。下面这份分析材料说明保罗对地上和天上的圣所和祭司工作所作的比较和对照,概括了使徒阐述这个主题的方式。

地上和天上圣所和祭司工作的比较

地上的

天上的

一、摩西与基督作为上帝选民之领袖的比较

1.“上帝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晓谕列祖”

就在这末世藉着祂儿子晓谕我们。”(来1:1,2)

2.“摩西在上帝的全家尽忠”(来3:2)

“你们应当思想我们所认为使者,为大祭司的耶稣,祂为那设立祂的尽忠。”(来3:1,2)

3.“比摩西

更配多得荣耀”(来3:3)

4.“比房屋……”

更尊荣”(来3:3)

5.“摩西为仆人,在上帝的全家诚然尽忠,为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

但基督为儿子治理上帝的家”(来3:5,6)

二、旧约与新约

6.“前约”,我与他们列祖“所立的约”“我的约”来(来8:7,9)

“新约,不象”我与他们列祖“所立约”,“更美之约”“永约”(来8:8,9,6;来13:20)

7.“因为他们不恒心守我的约,我也不理他们,”“指责祂的百姓,”“以前约为旧了,但那渐旧渐衰的,就必快归无有了。”(8:9,8,13)

“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另立新约,……这是主说的。”“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之约”(来8:8,10)

8.“那前约若没有瑕疵,

就无处寻求后约了。”(来8:7)

三、地上的圣所与天上的圣所

9.“前约有…属世界的圣幕,因因为有预备的帐幕”,“作各样的物件,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来9:1,2;来8:5)

“圣所,就是真帐幕…,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来8:2)

10.“基督并不是进了人手所造的圣所(这不过是真圣所的影象)

乃是进了天堂,如今为我们显在上帝面前”(来9:24)

四、地上的祭司职任和天上的祭司的职任

11.“祂若在地上,必不得为祭司,因为已经有照律法献礼物的祭司。他们所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象,”“那些成为祭司的,数目本来多,”(来8:4,5;来7:23)

“祭司的职任既已更改,”“耶稣既照看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如今耶稣所得的职任是更美的,正如祂作更美之约的中保,这约原是凭更美之应许立的”(来7:12;来6:20;来8:6)

12.“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办理属上帝的事”(来5:1)

“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荣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祂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 来(5:5)

13.“至于那些祭司,原不是起誓立的(他们生来就是)

只有耶稣是起誓立的,……既是起誓立的,耶稣就作了更美之约的中保”。(来7:21,22)

14.“律法本是立软弱的人为祭司

但在律法以后起誓的话,是立儿子为大祭司,乃是成全到永远的。”(来7:28)

15.“那些成为祭司的,数目本来多,是因为有死阻隔不能长久

这位既是永远长存的,祂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来7:23,24)

16.“在这里收十分之一的,都是必死的人

但在那里收十分之一的”(来7:8)

17.“倘若藉着这职任能得完全

又何用另外兴起一位祭司,照麦基洗德的等次,不照亚伦的等次呢?”(来7:19)

18.“律法本是立…伪祭司”,“有照律法献礼物的祭司”,“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来7:28;来8:4;来10:1)

“祭司的职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须更改。 ……生前的条例,因软弱无益,所以废掉了。”(来7:12-18)

19.“律法原来一事无成,

就引进了更美的指望”(来7:19)

五、地上和天上所举行的仪式

20.“凡大祭司,都是为献礼物和祭物设立的

所以这位大祭司也必须有所献的。” 来(8:3)

21.“按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照着天上样式的物件,必须用这些祭物去洁净。

但那天上的本物,自然当用更美的祭物去洁净。” 来(9:22,23)

22.“若山羊和公牛的血……尚且叫成圣,身体洁净,

何况基督……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的心,除去你们的死刑,使你们事奉那永生的上帝吗?” 来9:13,14)

23.“众祭司就常进头一层的帐幕,行拜上帝的礼,至于第二层帐幕,唯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独自进去,…圣灵用此指明:头一层帐幕仍存的时候,进入至圣所的路还未显明。那头一层帐幕作现世的一个表样,…命定到振兴的时候为止。”(来9:6-10)

“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属于这世界的,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是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来9:11,12)

24.“象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须……献祭。”“象那大祭司每年带着牛羊的血进入圣所”“凡祭司天天站着事奉,屡献上一样的祭物。”(来7:27;来9:25;来10:11)

“祂不象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须…献祭,因为祂只一次将自己献上,就把这事成全了。”“但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上帝的右边坐下了。”(来7:27;来9:26;来10:12)

25.“原来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带入圣所作赎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烧在营外。

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来13:11-13)

26.“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不是本物的真象,总不能藉着每年常献一样的祭物,叫那近前来的人得完全。若不然,献祭的事岂不早已止住了吗?因为礼拜的人,良心既被洁净,就不再觉得有罪了。…因为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这祭物永不能除罪”“所献的礼物和祭物,就着良说,都不能叫礼拜的人得以完全。”(来10:1-4,11;来9:9)

“祂一次献祭,便叫那得成圣的人永远完全。”(来10:14)

27.“燔祭和赎罪祭是你不喜欢的。”(来10:6)

“所以基督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祭物和礼物是祢不愿意的。祢曾给我预备了身体。……那时我说,上帝啊,我来了,为要照祢的旨意行’”(来10:5-7)

28.“祂是除去在先的

为要立定在后的。我们凭着这旨意,就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祂的身体,就得以成圣。”(10:14)

六、我们的特权和责任

29.“你们原不是来到那能措摸的山,此山有火焰,……

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上帝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你们总要谨慎,不可弃绝那向你们说话的”(来12:18-25)

30.“祂的声音震动了地

但如今祂应许说,再一次我不单要震动地,还要震动天……使那不被震动的常存。”(来12:26,27)

31.“上帝在古时藉着众先知…晓喻列祖,

就在这末世藉着祂儿子晓谕我们”(来1:1,2)

32.“象传给他们一样”

“有福音传给我们。”(来4:2)

33.“你们的祖宗试探我,……所以我厌那世代的人,说:他们心里常常迷糊”(3:9,10)

“不可硬着心,……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来3:8-12)

34.“我就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他们不能进入安息是因为不信的缘故。”“那先前听见福音的,因为不信从,不得进去,……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上帝就不再提别的日子了”(来3:11-19;来4:6-8)

“这样看来,必另有一个安息日的安息为上帝的子民存留。”“有必进安息的人”。“我们……就当畏惧,免得我们中间,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主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4:9,6,1,11)

35.“那藉着天使所传的话既是确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该受的报应。

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来2:2,3)

36.“那些弃绝在地上警戒他们的,尚且不能逃罪,

何况我们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呢?”(来12:25)

37.”人干犯摩西律法,凭二三个证人,尚且不得怜恤而死,

何况人践踏上帝的儿子,…又亵慢施恩的圣灵,你们想,他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 ”(来10:28,29)

38.“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证据,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

因为上帝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来11:2,39,40)

39.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

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耶稣。”“我们既然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就当持定所承认的道。…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12:1,2;来4:14,16)


五、纲要

(一)耶稣基督的崇高地位和权威 来1:1-2:18

1. 祂与天父同等 来1:1-3

2. 祂比天使地位更高 来1:4-14

3. 接受基督里所提供之救恩的重要性来2:1-4

4. 基督道成肉身的目的 来2:5-14

1)要改变人类的命运 来2:5-8

2)因道成肉身而成就救恩 来2:9-18

(二)为上帝子民所存留的“安息” 来3:1-4:16

1. 我们的使者和大祭司基督的忠心来3:1-6

2. 古以色列人不能进入上帝的“安息” 来3:7-19

1)劝我们要忠心 来3:7-15

2)以色列人失败的原因是不信 来3:16-19

3. 劝我们藉着信靠基督而进入上帝的“安息” 来4:1-16

1)“安息”的应许仍然有效的证据来4:1-11

2)劝诫人就近基督去得到这“安息” 来4:12-16

(三)基督担任大祭司的崇高地位 来5:1-8:13

1. 天父任命基督为大祭司 来5:1-10

1)大祭司的作用 来5:1-3

2)基督的任命 来5:4-6

3)基督准备担任大祭司 来5:7-10

2. 劝人接受基督为大祭司 来5:11-6:20

1)许多人难以明白基督担任大祭司的工作来5:11-14

2)作者相信会逐步明白的 来6:1-12

3)基督徒盼望的可靠性 来6:13-20

3. 基督按照麦基洗德的等次担任大祭司来7:1-28

1)麦基洗德的崇高地位 来7:1-4

2)麦基洗德的祭司职务先于且高于亚伦的祭司职务来7:5-11

3)基督的祭司职务代替了亚伦的祭司职务来7:12-24

4)基督祭司职务的功效和永久性来7:25-28

4. 基督担任天上圣所的大祭司 来8:1-5

5. 新约,基督担任新约的大祭司 来8:6-13

(四)基督大祭司的工作 来9:1-10:22

1. 描述地上的圣所及其崇祀 来9:1-7

2. 地上圣所的预表意义 来9:8-14

3. 基督担任新约的中保 来9:15-28

1)旧约的生效和圣所的奉献都是藉着血来9:15-22

2)基督的血使新约生效 来9:23-28

4. 基督的牺牲比牛羊的祭牲更美好来10:1-22

1)献牛羊的无效性 来10:1-4

2)基督牺牲的有效性和永久性 来10:5-18

3)劝人接受基督作祭司的工作 来10:19-22

(五)劝人忠心,过敬虔的生活 来10:23-13:17

1. 展望审判和基督再来 来10:23-34

2. 回顾古代圣徒的忠心榜样 来11:1-12:2

3. 不顾试炼和迫害 来12:3-13

4. 不顾试探 来12:14-29

5. 有关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况 来13:1-17

(六)使徒的祝福和个人的问候 来13:18-25

和合本来6:1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 神、

拼音版来6:1 Suǒyǐ wǒmen yīngdāng líkāi Jīdū dàolǐ de kāiduān, jiélì jìn dào wánquán de dìbù. bú bì zaì lì gēnjī, jiù rú nà àohuǐ sǐ xíng, xìn kào shén,

吕振中来6:1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开端之道,向前推进到完全长大的程度,不必再立下改悔死行为和信靠上帝等根基∶

新译本来6:1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初步的道理,努力进到成熟的地步,不必在懊悔死行,信靠 神,洗礼,按手礼,死人复活,和永远审判的教训上再立根基。

现代译来6:1 那麽,我们应该把关於基督的初步信息抛在背后,朝着更成熟的信仰前进。我们不要老是在信仰的初步阶段下功夫,如懊悔腐朽的习俗、信上帝、

当代译来6:1 所以我们要离开基督道理的初阶,向着目标竭力迈进,务求到达完美和成熟的地步。不要再从头开始了,就如怎样悔改离开那些导致灭亡的罪行,怎样信靠上帝,

思高本来6:1 因此,让我们搁下论基督的初级教理,而努力向成全的课程迈进;不必再树立基础,就是讲论悔改、死亡的行为、信赖天主、

文理本来6:1 故于基督道之始、我姑舍之、惟完全是务、不复置基、有若改悔死行、信奉上帝、

修订本来6:1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基础,竭力进到成熟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懊悔致死的行为、信靠上帝、

KJV 英来6:1 Therefore leaving the principles of the doctrine of Christ, let us go on unto perfection; not laying again the foundation of repentance from dead works, and of faith toward God,

NIV 英来6:1 Therefore let us leave the elementary teachings about Christ and go on to maturity, not laying again the foundation of repentance from acts that lead to death, and of faith in God,

和合本来6:2 各样洗礼,按手之礼,死人复活,以及永远审判,各等教训。

拼音版来6:2 Gèyàng xǐlǐ, àn shǒu zhī lǐ, sǐ rén fùhuó, yǐjí yǒngyuǎn shenpàn, gè deng jiàoxun.

吕振中来6:2 如各样洗礼、按手礼、死人复活跟永世处刑、等教训(有古卷作∶教训的根基)。

新译本来6:2 - - -

现代译来6:2 不同的洗礼、按手礼、死人复活、永远的审判等道理。

当代译来6:2 以及各种洗礼、按手礼、死人复活、永远审判等等。

思高本来6:2 及各种的洗礼、覆手、死者复活和永远审判的道理。

文理本来6:2 以及施洗、按手、死者复起、永世之鞫、诸训是也、

修订本来6:2 各样洗礼、按手礼、死人复活,以及永远的审判等的教导。

KJV 英来6:2 Of the doctrine of baptisms, and of laying on of hands, and of resurrection of the dead, and of eternal judgment.

NIV 英来6:2 instruction about baptisms, the laying on of hands,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dead, and eternal judgment.

和合本来6:3 神若许我们,我们必如此行。

拼音版来6:3 Shén ruò xǔ wǒmen, wǒmen bì rúcǐ xíng.

吕振中来6:3 上帝若准许,我们就这样行。

新译本来6:3 只要 神允许,我们就这样作。

现代译来6:3 让我们朝着成熟的信仰前进!上帝若准许,这就是我们所要做的。

当代译来6:3 上帝若许可,我们现在应该离开这些,力求上进。

思高本来6:3 如果天主准许,我们就这样去作。

文理本来6:3 傥上帝许之、我则行此、

修订本来6:3 上帝若准许,我们就这样做。

KJV 英来6:3 And this will we do, if God permit.

NIV 英来6:3 And God permitting, we will do so.

和合本来6:4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

拼音版来6:4 Lún dào nàxiē yǐjing méng le guāng zhào, cháng guo tiān ēn de zīwèi, yòu yú Shènglíng yǒu fèn,

吕振中来6:4 因为人既尽一次蒙了光照,又尝过属天之白白的恩,而有分于圣灵,

新译本来6:4 因为那些曾经蒙了光照,尝过属天的恩赐的滋味,与圣灵有分,

现代译来6:4 至於那些离弃正道的人,怎能使他们重新悔改呢?他们曾经有了上帝的光照,尝到了属天恩赐的滋味,又得到了圣灵。

当代译来6:4 那些曾得过上帝的光照,尝过天赐恩典的滋味,又有分於圣灵,

思高本来6:4 的确,那些曾一次被光照,尝过天上的恩赐,成了有分於圣神,

文理本来6:4 夫人既蒙光照、得承天赉、共与圣神、

修订本来6:4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份、并尝过上帝的话的美味,和来世权能的人,

KJV 英来6:4 For it is impossible for those who were once enlightened, and have tasted of the heavenly gift, and were made partakers of the Holy Ghost,

NIV 英来6:4 It is impossible for those who have once been enlightened, who have tasted the heavenly gift, who have shared in the Holy Spirit,

和合本来6:5 并尝过 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

拼音版来6:5 Bìng cháng guo shén shàn dào de zīwèi, juéwù láishì quánnéng de rén,

吕振中来6:5 尝过上帝之话语多么美好,又尝过来世之能力,

新译本来6:5 并且尝过 神美善的道和来世的权能的人,

现代译来6:5 他们已经体验到上帝的话是佳美的,也感受末世的能力,

当代译来6:5 尝过上帝之道的甘美,也领悟到来世的权能的人,

思高本来6:5 并尝过天主甘美的言语,及未来世代德能的人,

文理本来6:5 且承上帝嘉言、及来世之权能、

修订本来6:5 若再离弃真道,就不可能使他们重新懊悔了;

KJV 英来6:5 And have tasted the good word of God, and the powers of the world to come,

NIV 英来6:5 who have tasted the goodness of the word of God and the powers of the coming age,

和合本来6:6 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 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

拼音版来6:6 Ruò shì lí qì dàolǐ, jiù bùnéng jiào tāmen cóng xīn àohuǐ le. yīnwei tāmen bǎ shén de érzi chóng dìng shízìjià, míng míng de xiūrǔ tā.

吕振中来6:6 若背离了正道,要叫他们再复新而悔改、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已在自己身上把上帝的儿子重钉(或译∶钉上)十字架,使他公然被羞辱了。

新译本来6:6 如果偏离了正道,就不可能再使他们重新悔改了。因为他们亲自把 神的儿子再钉在十字架上,公然羞辱他。

现代译来6:6 竟然还离弃正道;这样的人就不能使他们回头,重新悔改;因为他们再一次把上帝的儿子钉在十字架上,公然羞辱他。

当代译来6:6 他们若是背弃真道,又怎能重新悔改呢?这等於把上帝的儿子重新钉在十字架上,使他再度公开受辱。

思高本来6:6 如果背弃了正道,再叫 们自新悔改,是不可能的,因为 们亲自又把天主子钉在十字架上,公开加以凌辱。

文理本来6:6 后若离弃、则不能使之更新而改悔、因其复钉上帝子于十架、而显辱之也、

修订本来6:6 因为他们亲自把上帝的儿子重钉十字架,公然羞辱他。

KJV 英来6:6 If they shall fall away, to renew them again unto repentance; seeing they crucify to themselves the Son of God afresh, and put him to an open shame.

NIV 英来6:6 if they fall away, to be brought back to repentance, because to their loss they are crucifying the Son of God all over again and subjecting him to public disgrace.

和合本来6:7 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 神得福;

拼音版来6:7 Jiù rú yī kuaì tiándì, chī guo lǚcì xià de yǔ shuǐ, shēng zhǎng caìshū héhū gēngzhòng de rén yòng, jiù cóng shén dé fú.

吕振中来6:7 田地吸收屡次下在地上的雨水,产生着青菜、对地之所为而被耕种的人有了用处,就从上帝享受祝福;

新译本来6:7 这就像一块地,吸收了常常下在它上面的雨水,如果长出对种植的人有用的菜蔬,就从 神那里得福。

现代译来6:7 一块田地经常吸收雨水,生长蔬菜,对耕种的人大有用处,这是上帝所赐的福泽。

当代译来6:7 比方一块经常受到雨水滋润,为耕种的人带来丰收的田地,必蒙上帝的赐福。

思高本来6:7 就如一块田地,时有雨水降於其上,时受润泽:若出产有益於那种植者的蔬菜,就必蒙受天主的祝福;

文理本来6:7 盖地既霑屡降之雨、而生百蔬、适耕者之用、则受祝于上帝、

修订本来6:7 就如一块田地吸收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蔬菜,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上帝得福。

KJV 英来6:7 For the earth which drinketh in the rain that cometh oft upon it, and bringeth forth herbs meet for them by whom it is dressed, receiveth blessing from God:

NIV 英来6:7 Land that drinks in the rain often falling on it and that produces a crop useful to those for whom it is farmed receives the blessing of God.

和合本来6:8 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拼音版来6:8 Ruò zhǎng jīngjí hé lí, bì beì feìqì, jìn yú zhòuzǔ, jiéjú jiù shì fùnshāo.

吕振中来6:8 但若生出荆棘和蒺藜,就不中用,近于受咒诅;其结局乃是被焚烧。

新译本来6:8 但如果这块地长出荆棘和蒺藜来,就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现代译来6:8 可是,如果这块田地长出来的是无用的荆棘和蒺藜,它就有被咒诅的危险,且要被火烧毁。

当代译来6:8 但反过来说,如果这块田地所产的尽是荆棘和蒺藜,它就必定被咒诅而废弃,最后必遭焚毁。

思高本来6:8 但若生出荆棘疾藜来,就必被废弃,必要受诅咒,它的结局就是焚烧。

文理本来6:8 若生棘茨、则见弃、而近于诅、其终则见爇矣、○

修订本来6:8 这块田地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诅咒,结局就是焚烧。

KJV 英来6:8 But that which beareth thorns and briers is rejected, and is nigh unto cursing; whose end is to be burned.

NIV 英来6:8 But land that produces thorns and thistles is worthless and is in danger of being cursed. In the end it will be burned.

和合本来6:9 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是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近乎得救。

拼音版来6:9 Qīnaì de dìxiōng men, wǒmen suī shì zhèyàng shuō, què shēnxìn nǐmen de xíngwéi qiáng guò zhèxie, érqie jìnhu déjiù.

吕振中来6:9 然而亲爱的,关于你们的事、我们虽这样说,却还深信你们有较好的表现、能引致你们之得救。

新译本来6:9 不过,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然这样说,但对于你们,我们却深信你们有更好的表现,结局就是得救。

现代译来6:9 然而,亲爱的朋友们,即使这样说,我们仍然相信你们的景况不错,接近拯救。

当代译来6:9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虽然我们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比这更好,而且也有得救的表现。

思高本来6:9 可是,亲爱的诸位!我们虽这样说,但对你们,我们确信你们将有更好的表现,更近於救恩,

文理本来6:9 爱友乎、我虽言是、然深信尔之行、必愈乎此、而近乎救也、

修订本来6:9 亲爱的,虽然这样说,我们仍深信你们有更好的情况,更接近救恩。

KJV 英来6:9 But, beloved, we are persuaded better things of you, and things that accompany salvation, though we thus speak.

NIV 英来6:9 Even though we speak like this, dear friends, we are confident of better things in your case--things that accompany salvation.

和合本来6:10 因为 神并非不公义,竟忘记你们所做的工和你们为他名所显的爱心,就是先前伺候圣徒,如今还是伺候。

拼音版来6:10 Yīnwei shén bìng fēi bù gōngyì, jìng wàngjì nǐmen suǒ zuò de gōng, hé nǐmen wèi tā míng suǒ xiǎn de aì xīn, jiù shì xiānqián cìhou shèngtú, rújīn háishì cìhou.

吕振中来6:10 因为上帝并不是不公义、以致于忘了你们的工作、和你们向他的名所证显的爱心,就是你们从前用来服事圣徒、如今还用来服事圣徒的、那种爱心。

新译本来6:10 因为 神并不是不公义,以致忘记了你们的工作,和你们为他的名所表现的爱心,就是你们以前服事圣徒,现在还是服事他们。

现代译来6:10 上帝是公道的;他不会忘记你们为他所做的工作和爱心,就是从你们继续不断地帮助其他的信徒所表现出来的。

当代译来6:10 因为上帝并非不公义,以致忘记你们为他所作的工作,所表现的爱心——无论是过去或者现在你们一直都在服事圣徒。

思高本来6:10 因为天主不是不公义的,甚至於忘掉了你们的善工和爱德,即你们为了 的名,在过去和现在,在服事圣徒的事上所表现的爱德。

文理本来6:10 盖上帝非不义、忘尔之工、及向其名所彰之爱、以尔素役事圣徒、今犹役事之、

修订本来6:10 因为上帝并非不公义,竟忘记你们的工作和你们为他的名所显的爱心,就是你们过去和现在伺候圣徒的爱心。

KJV 英来6:10 For God is not unrighteous to forget your work and labour of love, which ye have shewed toward his name, in that ye have ministered to the saints, and do minister.

NIV 英来6:10 God is not unjust; he will not forget your work and the love you have shown him as you have helped his people and continue to help them.

和合本来6:11 我们愿你们各人都显出这样的殷勤,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

拼音版来6:11 Wǒmen yuàn nǐmen gèrén dōu xiǎn chū zhèyàng de yīnqín, shǐ nǐmen yǒu mǎnzū de zhǐwang, yīzhí dàodǐ.

吕振中来6:11 我们切愿你们各人都证显出同样的热切以达到所确信的指望到末了,

新译本来6:11 我们深愿你们各人都表现同样的热诚,一直到底,使你们的盼望可以完全实现,

现代译来6:11 我们最大的愿望是:你们每一个人自始至终热心,好使你们所盼望的一切事都能实现。

当代译来6:11 但愿你们每一个人都表现出这样的殷勤,确证你们的盼望是真实可靠的,又要保持这种得荣耀的盼望一直到底,

思高本来6:11 我们只愿你们每一位表现同样的热心,以达成你们的希望,一直到底。

文理本来6:11 我欲尔各显此殷勤、终怀充实之望、

修订本来6:11 我们盼望你们各人都显出同样的热忱,一直到底,好达成所确信的指望。

KJV 英来6:11 And we desire that every one of you do shew the same diligence to the full assurance of hope unto the end:

NIV 英来6:11 We want each of you to show this same diligence to the very end, in order to make your hope sure.

和合本来6:12 并且不懈怠,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拼音版来6:12 Bìngqie bú xièdaì. zǒng yào xiàofǎ nàxiē píng xìnxīn hé rennaì chéngshòu yīngxǔ de rén.

吕振中来6:12 不至于懈怠,倒能效法那些凭信心与恒忍来承受应许的人。

新译本来6:12 并且不要懒惰,却要效法那些凭着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现代译来6:12 不要懒惰,要仿效那些信而有恒的人,来领受上帝的应许。

当代译来6:12 这样你们就不至懒散,可以效法那些凭信心和用忍耐去领受应许的人。

思高本来6:12 这样,你们不但不会懈怠,而且还会效法那些因信德和耐心而继承恩许的人。

文理本来6:12 致尔勿怠、惟效由信与忍而承所许者、○

修订本来6:12 这样你们才不会懒惰,却成为效法那些藉着信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KJV 英来6:12 That ye be not slothful, but followers of them who through faith and patience inherit the promises.

NIV 英来6:12 We do not want you to become lazy, but to imitate those who through faith and patience inherit what has been promised.

和合本来6:13 当初 神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因为没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着起誓的,就指着自己起誓,说:

拼音版来6:13 Dāng chū shén yīngxǔ Yàbólāhǎn de shíhou, yīnwei méiyǒu bǐ zìjǐ gèng dà keyǐ zhǐ zhe qǐshì de, jiù zhǐ zhe zìjǐ qǐshì shuō,

吕振中来6:13 上帝在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因没有比自己更大的可以指着来起誓,就指着自己来起誓

新译本来6:13 神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因为没有比自己更大的可以指着起誓,他就指着自己起誓,

现代译来6:13 上帝向亚伯拉罕立下应许的时候,他曾发誓。因为没有比他自己大的,他就指着自己的名发誓。

当代译来6:13 当初,上帝给亚伯拉罕许下诺言的时候,因为没有比他更大的可以指着起誓,就指着自己起誓说:

思高本来6:13 当天主应许亚巴郎的时後,因为没有一个比天主大而能指着起誓的,就指着自己起誓,

文理本来6:13 夫上帝许亚伯拉罕时、因无大于己者可指而誓、乃指己而誓、

修订本来6:13 当初上帝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因为没有比自己更大的可以指着起誓,就指着自己起誓,

KJV 英来6:13 For when God made promise to Abraham, because he could swear by no greater, he sware by himself,

NIV 英来6:13 When God made his promise to Abraham, since there was no one greater for him to swear by, he swore by himself,

和合本来6:14 “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

拼音版来6:14 Lùn fú, wǒ bì cì dà fú gei nǐ. lùn zǐsūn, wǒ bì jiào nǐde zǐsūn duō qǐlai.

吕振中来6:14 说∶「我敢保我一定要给你祝福,我一定要使你的子孙增多」。

新译本来6:14 说:“我必定赐福给你,必定使你的后裔繁多。”

现代译来6:14 他说:「我一定要赐福给你,使你多子多孙。」

当代译来6:14 “论福,我必大大赐福与你;论子孙,我必使你子孙昌盛。”

思高本来6:14 说:『我必多多祝福你,使你的後裔繁多。

文理本来6:14 曰、我祝则祝尔、昌则昌尔、

修订本来6:14 说:"我必多多赐福给你;我必使你大大增多。"

KJV 英来6:14 Saying, Surely blessing I will bless thee, and multiplying I will multiply thee.

NIV 英来6:14 saying, "I will surely bless you and give you many descendants."

和合本来6:15 这样,亚伯拉罕既恒久忍耐,就得了所应许的。

拼音版来6:15 Zhèyàng, Yàbólāhǎn jì héng jiǔ rennaì, jiù dé le suǒ yīngxǔ de.

吕振中来6:15 照这话、亚伯拉罕既能恒忍等待,就得了所应许的。

新译本来6:15 这样,亚伯拉罕耐心等待,终于获得了所应许的。

现代译来6:15 亚伯拉罕耐心等待,终於得到上帝所应许的。

当代译来6:15 於是,亚伯拉罕经过耐心等待之后,就获得了上帝所应许的福分。

思高本来6:15 这样亚巴郎因耐心等待,而获得了恩许。

文理本来6:15 故亚伯拉罕恒忍、则获所许、

修订本来6:15 这样,亚伯拉罕因恒心等待而得了所应许的。

KJV 英来6:15 And so, after he had patiently endured, he obtained the promise.

NIV 英来6:15 And so after waiting patiently, Abraham received what was promised.

和合本来6:16 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并且以起誓为实据,了结各样的争论。

拼音版来6:16 Rén dōu shì zhǐ zhe bǐ zìjǐ dà de qǐshì. bìngqie yǐ qǐshì wéi shíjù, liǎojié gèyàng de zhēnglùn.

吕振中来6:16 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来起誓;起誓对于他们就了结了一切的争辩,可做确定的保证。

新译本来6:16 因为人起誓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这誓言就了结了他们中间的一切纠纷,作为保证。

现代译来6:16 当人发誓的时候,他指着比自己大的发誓;这誓言做担保结束了人和人当中一切的争执。

当代译来6:16 当人起誓的时候,总是指着比自己更大的起誓,所以只要起誓作保证,就可以了结争论了。

思高本来6:16 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以起誓作担保,了结一切争端。

文理本来6:16 盖人必指大于己者而誓、凡有争辩、则誓以定之、

修订本来6:16 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并且以起誓作保证,了结各样的争论。

KJV 英来6:16 For men verily swear by the greater: and an oath for confirmation is to them an end of all strife.

NIV 英来6:16 Men swear by someone greater than themselves, and the oath confirms what is said and puts an end to all argument.

和合本来6:17 照样, 神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为证。

拼音版来6:17 Zhàoyàng, shén yuànyì wèi nà chéngshòu yīngxǔ de rén, géwaì xiǎnmíng tāde zhǐyì shì bù gēnggǎi de, jiù qǐshì wéi zhèng.

吕振中来6:17 照这样、上帝呢,上帝既定意向那些承受应许的后嗣更充份明他计画之不可更改,也就加上了起誓作保,

新译本来6:17 照样, 神定意向那些承受应许的人,更清楚地表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用起誓作保证。

现代译来6:17 上帝要明明白白地指示那些要领受他应许的人:他永远不会改变自己的计划,於是在应许上面加上誓言。

当代译来6:17 同样地,上帝为要向承受应许的人,显明他的旨意是绝不会更改的,就用誓言向他们保证。

思高本来6:17 为此天主愿意向继承恩许的人,充分显示自己不可更改的旨意,就以起誓来自作担保,

文理本来6:17 上帝欲于将承所许者、益彰其旨之不易、故实之以誓、

修订本来6:17 照样,上帝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更有力地显明他的旨意不可更改,他以起誓作保证。

KJV 英来6:17 Wherein God, willing more abundantly to shew unto the heirs of promise the immutability of his counsel, confirmed it by an oath:

NIV 英来6:17 Because God wanted to make the unchanging nature of his purpose very clear to the heirs of what was promised, he confirmed it with an oath.

和合本来6:18 藉这两件不更改的事, 神决不能说谎,好叫我们这逃往避难所、持定摆在我们前头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励。

拼音版来6:18 Jiè zhè liǎng jiàn bù gēnggǎi de shì, shén jué bùnéng shuōhuǎng, hǎo jiào wǒmen zhè taó wǎng bìnàn suǒ, chí déng bǎi zaì wǒmen qiántou zhǐwang de rén, keyǐ dà de miǎnlì.

吕振中来6:18 好让我们这些逃难的人、藉这两件不可更改的事、就是上帝所不能撒谎的、得强有力的鼓励,去抓住那摆在我们前头的指望。

新译本来6:18 这两件事是不能更改的,因为 神是决不说谎的。因此,我们这些逃进避难所的人,就大得安慰,抓紧那摆在我们面前的盼望。

现代译来6:18 这两件事是不能改变的,因为上帝不会撒谎。因此,我们这些在他里面得到安全的人深受激励,要持守卫那放在我们前面的盼望。

当代译来6:18 上帝是绝不说谎的,既将他永不改变的许诺和誓言给了我们,我们这些寻找避难所,紧握着面前的盼望的人,因此就大大得到鼓励。

思高本来6:18 好叫我们这些寻求避难所的人,因这两种不可更改的事 -- 在这些事上天主决不会撒谎-- 得到一种强有力的鼓励,去抓住那摆在目前的希望。

文理本来6:18 既有二不易之事、上帝固不能诳、我侪既已逃往庇所、持守所置吾前之望、则大得慰藉矣、

修订本来6:18 藉这两件不可更改的事-在这些事上,上帝绝不会说谎-我们这些逃往避难所的人能得到强有力的鼓励,去抓住那摆在我们前头的指望。

KJV 英来6:18 That by two immutable things, in which it was impossible for God to lie, we might have a strong consolation, who have fled for refuge to lay hold upon the hope set before us:

NIV 英来6:18 God did this so that, by two unchangeable things in which it is impossible for God to lie, we who have fled to take hold of the hope offered to us may be greatly encouraged.

和合本来6:19 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

拼音版来6:19 Wǒmen yǒu zhè zhǐwang rútóng línghún de maó, yòu jiāngù yòu laókào, qie tōng rù màn neì.

吕振中来6:19 我们所有的这指望就像灵魂之锚,又稳当又坚固,通入幔后的内圣所;

新译本来6:19 我们有这盼望,就像灵魂的锚,又稳当又坚固,通过幔子直进到里面。

现代译来6:19 我们有这盼望,正像生命之锚,又安全又可靠,通过了天上圣殿的幔子,直到里面的圣所。

当代译来6:19 我们所紧握的盼望就像是我们灵魂的锚一样,既可靠,又牢固,而且一直通过圣幕的幔子,把我们和上帝连在一起。

思高本来6:19 我们拿这希望,当作灵魂的安全而又坚固的锚,深深地抛入帐幔的内部。

文理本来6:19 我有此望、如魂有锚、巩固不移、且入幔内、

修订本来6:19 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进入幔子后面的至圣所。

KJV 英来6:19 Which hope we have as an anchor of the soul, both sure and stedfast, and which entereth into that within the veil;

NIV 英来6:19 We have this hope as an anchor for the soul, firm and secure. It enters the inner sanctuary behind the curtain,

和合本来6:20 作先锋的耶稣,既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就为我们进入幔内。

拼音版来6:20 Zuò xiānfēng de Yēsū, jì zhào zhe Maìjīxǐdé de dengcì, chéng le yǒngyuǎn de Dàjìsī, jiù wèi wǒmen jìnrù màn neì.

吕振中来6:20 那先导者耶稣替我们进了那里,永远做大祭司、照麦基洗德的等次。

新译本来6:20 耶稣已经为我们作先锋进入了幔子里面;他是照着麦基洗德的体系,成了永远的大祭司。

现代译来6:20 为了我们,耶稣已经先到了那里。他已经按照麦基洗德一系永远作大祭司。

当代译来6:20 原来这位作先锋的耶稣,早已成为与麦基洗德同等地位的永恒大祭司,替我们先进入圣幕之内。

思高本来6:20 作前驱的耶稣已为我们进入了那帐幔内部,按照默基瑟德品位做了永远的大司祭。

文理本来6:20 前驱之耶稣、为我侪进入、永立为大祭司、依麦基洗德之班焉、

修订本来6:20 为我们作先锋的耶稣,既照着麦基洗德的体系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已经进入了。

KJV 英来6:20 Whither the forerunner is for us entered, even Jesus, made an high priest for ever after the order of Melchisedec.

NIV 英来6:20 where Jesus, who went before us, has entered on our behalf. He has become a high priest forever, in the order of Melchizedek.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