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原来前约有礼拜的条例和属世界的圣幕。

2因为有预备的帐幕,头一层叫作圣所,里面有灯台、桌子和陈设饼。

3第二幔子后又有一层帐幕,叫作至圣所,

4有金香炉(注:“炉”或作“坛”),有包金的约柜,柜里有盛吗哪的金罐和亚伦发过芽的杖并两块约版。

5柜上面有荣耀基路伯的影罩着施恩座(注:“施恩”原文作“蔽罪”)。这几件我现在不能一一细说。

6这些物件既如此预备齐了,众祭司就常进头一层帐幕,行拜 神的礼。

7至于第二层帐幕,惟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独自进去,没有不带着血为自己和百姓的过错献上。

8圣灵用此指明,头一层帐幕仍存的时候,进入至圣所的路还未显明。

9那头一层帐幕作现今的一个表样,所献的礼物和祭物,就着良心说,都不能叫礼拜的人得以完全。

10这些事,连那饮食和诸般洗濯的规矩,都不过是属肉体的条例,命定到振兴的时候为止。

11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乎这世界的。

12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

13若山羊和公牛的血,并母牛犊的灰,洒在不洁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圣,身体洁净,

14何况基督藉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 神,他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注:原文作“良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侍奉那永生 神吗?

15为此,他作了新约的中保,既然受死赎了人在前约之时所犯的罪过,便叫蒙召之人得着所应许永远的产业。

16凡有遗命,必须等到留遗命的人死了(注:“遗命”原文与“约”字同)。

17因为人死了,遗命才有效力;若留遗命的尚在,那遗命还有用处吗?

18所以,前约也不是不用血立的。

19因为摩西当日照着律法将各样诫命传给众百姓,就拿朱红色绒和牛膝草,把牛犊、山羊的血和水洒在书上,又洒在众百姓身上,说:

20“这血就是 神与你们立约的凭据。”

21他又照样把血洒在帐幕和各样器皿上。

22按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

23照着天上样式做的物件,必须用这些祭物去洁净;但那天上的本物自然当用更美的祭物去洁净。

24因为基督并不是进了人手所造的圣所(这不过是真圣所的影像),乃是进了天堂,如今为我们显在 神面前;

25也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像那大祭司每年带着牛羊的血进入圣所(注:“牛羊的血”原文作“不是自己的血”)。

26如果这样,他从创世以来,就必多次受苦了。但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

27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28像这样,基督既然一次被献,担当了多人的罪,将来要向那等候他的人第二次显现,并与罪无关,乃是为拯救他们。

提要:1 描述律法的仪式和流血献祭,11 远不如基督之血和牺牲的尊贵完美。


1 原来前约有礼拜的条例和属世界的圣幕。

【本会注释】

前约。“约”是外加的,但也是正确的,如来8:13一样(见该节注释)。指与以色列人在西奈所立的约(见来8:7注释;参结16:60注释)。

。前约有条例,说明新约也是有条例的。作者已介绍了基督作大祭司的服务(来5:5,6;6:19,20;7:22-25;8:1,2)。现在他进一步阐述这个服务。

礼拜。是latreia(见罗9:4;12:1注释)。

条例。dikaiōmata,“规章,”“要求,”“命令。”

属世界的圣幕。就是地上的圣所。与新约的圣所进行对比。那“就是真帐幕,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帐幕”(来8:2)。


2 因为有预备的帐幕,头一层叫作圣所,里面有灯台、桌子,和陈设饼。

【本会注释】

帐幕。skēnē,“帐篷,”“棚,”“住处。”

头一层。就是“头一层帐幕。”这里指出一个帐幕的头一层与第二层(第3节)。全年只能进入头一层圣所。第二层是至圣所,只有赎罪日才能进去。

圣所。hagia。有文本为ta hagia(见来8:2注释),也有文本为hagia hagiōn(见来9:3注释)。但是学者一般均认为hagia比较可取。关于hagia,有一个语法问题需要解决。如果它采取无重音形式可以是:一,阴性单数形式,使之成为修饰skēnē(“帐幕”)形容词,译为“叫作圣所”。二,中性复数形式,译为“圣”,或“圣所”。这两种形式的拼法相同。在有重音的时候,其阴性单数形式的重音在第二个音节,而中性复数形式的重音则在第一个音节。最早的手稿是没有重音的,所以不能据此确定这里是哪一个形式。后来的文稿有了重音,均支持中性复数形式。钦定本所依据的希腊文本重音在第一个音节,所以视hagia为中性词。尼斯勒的希腊文本也是如此。实际上很少有文本支持单数形式。惟有拉丁文武加大译本和最近的希腊文本在这一点上是明确的。

这一切确实不能作为排除单数形式的证据,因为加上重音的抄经员并不受圣灵所默示。他们把重音放在他们认为依照上下文合适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中性复数形式似乎比较自然。但即使不能否认单数形式的可能性,这种形式也是不大可能的。所以Hagia的复数形式似乎是指圣所的第一层(参第3节,圣所的第二层似乎也是这样称呼的)。见来8:2注释

灯台。指古代圣幕的摆设,而不是当时圣殿的摆设(参第3节注释)。关于灯台,见出25:31-40。

桌子。见出25:23-30。

陈设饼。见利24:5-9。


3 第二幔子后又有一层帐幕,叫作至圣所,

【本会注释】

第二幔子。就是分隔开圣所和至圣所的幔子,被称作“第二”是因为“幔子”(katapetasma)一词也用来指圣所门口的帘幕(见来6:19注释)。

。meta“后面,”“那一边”。

帐幕。参第2节。

至圣所。hagia hagiōn。这里的hagia遇到了与第2节同样的问题,即它是单数还是复数(见该节注释)。故该词组可译为“圣中之圣”或“至圣所”。


4 有金香炉(“炉”或作“坛”),有包金的约柜,柜里有盛吗哪的金罐和亚伦发过芽的杖,并两块约版;

【本会注释】

香炉。thumiatērion,直译是“烧香的地方(或“器皿”),”所以要么指香炉,要么指香坛。关于后者的例子,见约瑟弗斯《犹太战争史》卷五5. 5 (216页);《犹太古代史》卷三6. 8;8. 3 (147;198页);参《希罗多德》2. 162。在希伯来语中可能是指香坛。香坛是圣所最重要的物件。作者似乎不可能遗漏,特别是他在列举两层圣所中物件的时候。

但译为“香坛”会引起一个问题,因为这里似乎说香坛是在至圣所里,而在古时的会幕中它是放在圣所的第一层(出30:6)。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没有说香坛是在第二层;而只是说至圣所里“有”香坛。“有”可译为“包含,”但不一定这样译。

这里所指出香坛与至圣所的关系可能是,它的功能与至圣所密切相关。每日在这坛上所献的香直达至圣所的施恩座。上帝在两个基路伯之间显示祂的临格。当香与敬拜者的祈祷一同上升时,它就充满了圣所和至圣所。分隔圣所和至圣所的幔子没有达到天花板,而是有一段距离。因而虽然普通祭司只能进入圣所献香,香却能达到至圣所。王上6:22说所罗门圣殿的香坛在“内殿前”,就是与至圣所有关,或属于至圣所。

。称为约柜是因为里面有“两块约版,”上帝亲自把十诫写在上面的。申4:13宣布十诫为上帝吩咐祂的子民要守的约。

。见出25:10-16。

金罐。见出16:33,34。“金”字源于七十士译本的出16:33。希伯来原文只是“罐”。

亚伦的杖。见民17:1-11。这里似乎说罐和杖放在约柜里。《旧约》说这些物件是在“耶和华面前,”或“在法柜前”(出16:33,34;民17:10)。这不一定是矛盾的,因为后面的说法也可以表示约柜里的一个位置。王上8:9所说“约柜里惟有两块石版,就是摩西所放的”可以暗示约柜里曾经放过别的物件,如这里提到的物件(见该节注释)。

有人设法解决这个矛盾,就把“柜里有”说成是“叫作至圣所的帐幕”(来9:3)。这种解释虽然在语法上成立,但一般的结构却不支持这种关系。况且“约版”包括在“柜里有”的物件中,证明它是指约柜而不是指至圣所。

约版。见出25:16;32:15,16;申9:9;见上面“约”的注释。


5 柜上面有荣耀基路伯的影罩着施恩座(“施恩”原文作“蔽罪”)。这几件我现在不能一一细说。

【本会注释】

荣耀。这样称呼基路伯可能是因为基路伯之间所显现的上帝荣耀(见出25:22;民7:89;撒上4:4;诗80:1)。

基路伯。译自希伯来词kerubim,复数形式。关于基路伯,见出25:18-20。

施恩座。hilastērion(见罗3:25注释)。

现在不能一一细说。作者不想细说,因为这不是他现在的目的。


6 这些物件既如此预备齐了,众祭司就常进头一层帐幕,行拜上帝的礼。

【本会注释】

预备齐了。“布置好了”。指帐幕已经支搭和布置停当。

进。原文动词是现在时,指习惯性反复性动作(参第9节注释)。

头一层帐幕。就是圣所的第一部分(见第2节注释)。

行拜上帝的礼。所行的礼包括每天在圣所烧香并收拾灯(出27:20,21;30:7,8),每周在桌子上摆陈设饼(利24:5-9)。而且每当受膏的祭司或者全会众犯了罪时,就要献一头公牛为祭。祭司要取公牛的血,带进头一层帐幕,将指头蘸在血里,在幔子前弹血七次,并将一些血抹在上帝面前馨香之坛的四角(利4:5-7,16-18)。


7 至于第二层帐幕,惟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独自进去,没有不带着血为自己和百姓的过错献上。

【本会注释】

第二层。只有大祭司可以进入第二层帐幕,并且他只能在每年的赎罪日进去(利16:2,24;23:27)。

没有不带着血。大祭司进入至圣所,首先要带一只公牛犊的血,作为他自己和他本家的赎罪祭(利16:3,4,11-14)。当他第二次进去时,带的是归与耶和华的山羊的血,藉此洁净圣所和百姓(利16:15-17)。

。huper,在本节中可译为“为……赎罪”(见利16:30)。

过错。agnoemata,“出于无知犯的罪”(参利4:2,13)。认为在赎罪日没有赦罪的规定是没有根据的。


8 圣灵用此指明,头一层帐幕仍存的时候,进入至圣所的路还未显明。

【本会注释】

圣灵。圣灵是真理的神圣诠释者(见约14:26注释)。

指明。参彼前1:11。

头一层帐幕。有人认为这是指地上圣所的第一层,其依据在本章第2,6节中该词也是这样使用的。由于第6-8节是紧密相连的,持这种看法的人主张,如果“头一层帐幕”在第8节中的意思与第6节不同,就会削弱这段经文的语气和逻辑性。

也有人认为这里的“头一层帐幕”是指摩西的整个帐幕,与天上的帐幕形成对比(来8:2)。他们宣称保罗的目的是要将两个约的圣所进行对比(来9:1);而第8节则教导说,在地上的侍奉结束之前,天上的侍奉是不能开始的。

这两种看法都与保罗的主题一致,那就是在地上帐幕的崇祀结束之前,基督在“更全备的帐幕”(第11节)里的服务是不能开始的。

仍存。原文不一定指建筑物依然存在,而是指其功能依然有效。关于“头一层帐幕”仍存的意义,见第9节注释。“仍存”可理解为“仍在占在所指定的位置”或“仍保留其上帝所定的地位”。

至圣所。ta hagia,“圣(所)”,见来8:2;9:24,25注释。本节的ta hagia是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的”(来9:11),就 是天上的圣所(参第24,25节)。

钦定本的译者确实将ta hagia译为“至圣所”(中文同),但这不一定说明他们想到的就是天上圣所中的至圣所。我们不知道他们对圣所的细节有何见解。他们想到的显然是天上的圣所,或耶稣所进入的“天堂”(第24节),因为这至圣之所相当于地上圣所中的至圣所。但要记住本段经文的解释不是取决英文,而是取决于希腊原文,要仔细观察语法和句法。


9 那头一层帐幕作现今的一个表样,所献的礼物和祭物,就着良心说,都不能叫礼拜的人得以完全。

【本会注释】

那头一层帐幕。第9节的解释取决于“头一层帐幕”的定义(见第8节注释)。

。该词是外加的。鉴于本节剩下部分和第10节的原文都是现在时态(见下面“现今”注释)。

现今。保罗可能出于策略,认同地上圣所的崇祀仍在运作,尽管基督作为更美之约的中保(来8:6),已经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来1:3;9:11,12)。圣殿的崇祀仍在进行(来8:4)。许多犹太籍的基督徒显然都参与了(见《使徒行述》189页)。这些犹太籍的信徒是逐渐明白仪文制度的表号已经在基督身上应验的,因而这个制度也就结束了。耶路撒冷会议已决定不必要求外邦人受割礼和遵守摩西的律法(见徒15章;参《使徒行述》188-200页),但没有记录该会议对于犹太籍的基督徒作出任何规定。显然要他们根据自己的良心去决定是否要遵守某些仪文律法仪式的问题(参罗14:1,5注释)。因为圣殿中的崇祀仍在继续,许多犹太籍基督徒依然顺从摩西律法的仪式和仪文,作者似乎觉得可以说这个制度仍在运作。他的目的是要说明一个更好的制度已经开始运行了。

表样。parabolē,“比喻”(见《SDA圣经注释》卷五第203,204页;参卷三第1111页)。

所献的。直译是“正在献上的”(见上面“现今”注释)。

礼物和祭物。泛指旧约制度下的各种供献。

不能叫礼拜的人得以完全。(见上面“现今”注释)。作者已经说到古老制度的不足之处(见来7:18,19注释)。

良心。suneidēsis(见罗2:15注释)。敬拜的人可以履行一切外表的要求,但仍得不到心灵的平安和蒙上帝悦纳的保证。他只有亲自相信基督,才能得到这种平安。但是很少有人获得这更高的经验。大多数犹太人都依赖小心遵行众多的规条,而求上帝的悦纳。


10 这些事,连那饮食和诸般洗濯的规矩,都不过是属肉体的条例,命定到振兴的时候为止。

【本会注释】

这些事。这几个字是外加的,与第9节原文的时态保持一致。

饮食。这里指犹太仪文律法中各种素祭和奠祭(出29:40,41;利2:1-15;23:13,18,37;民6:15等)

诸般洗濯。见可7:3,4,8;参出29:4;利11:25;民8:7等。有些“洗濯”除了属灵含意之外,还有卫生和个人清洁方面的教育意义。但犹太人在原来的条例上加了上帝所没有吩咐的许多规条。“洗濯”就这样在宗教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过。强调旧约制度的表面性。

属肉体的条例。与“礼物和祭物”并列(第9节),或与第10节中的“饮食”和“诸般洗濯”并列。“条例”实际上是“规矩”(参第1节注释)。“属肉体的”在本节显然与“属灵的”形成对照。属肉体的条例不能带来属灵的满足;实行这些条例并不能使人得到良心方面的完全(第9节)。

命定到。epikeimai,直译是“躺卧,”“必须,”“应该。”

振兴的时候。直译为“修直的时候。”说明旧约制度是暂时的。它的条例预表弥赛亚的工作,其有效期到弥赛亚来临为止。由于旧制度的弊端,从旧制度到新制度的转变在本节称为“振兴”(见弗2:15注释)。


11 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乎这世界的;

【本会注释】

但基督。现在提出基督大祭司的工作,说明它远比地上大祭司的侍奉优越。

已经来到。paraginomai,或“在场,”“显现。”本节说明基督正在就任天上圣所的大祭司。

将来美事。有文本为“已经来到的美事”。这两种说法都与上下文符合。“将来美事”说明保罗写信时是处在一个过渡期,新的还没有完全取代旧的。犹太籍的基督徒尤其是这样(见第9节注释)。“已经来到的美事”则说明耶稣被立为天上的大祭司时,新约的美事已经来到。

经过。dia,该介词的意思是根据上下文来确定的。这里的上下文并不支持穿越具体事物的观念。有些注释家则接受这种观念,把这里的“帐幕”理解为苍天。耶稣穿越苍天而前往天堂。但是并没有足够的理由证明这里的“帐幕”与来8:2的帐幕有不同的意思(见该节注释)。况且苍天是“属乎这世界的”。“经过”只是dia的许多意思之一。它通常的意思是“使用”,这很符合上下文。因而本节经文可译为:“但基督已经显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使用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只一次进入圣所”。地上的祭司供职,要使用人手所造的帐幕;基督的供职,要使用更大更全备的帐幕。

还有一个观点值得一提。大多数希腊和拉丁的教父都认为这里的“帐幕”是指基督的身体或祂的人性。他们把dia理解为“凭借”,并教导说基督藉着道成肉身为祂大祭司的工作作好了预备。作者曾强调这个事实(见来5:7-9注释)。赞成这种观点的人指出,耶稣曾说到自己身体的殿(约2:21);约1:14中的“住”直译是“支搭帐篷”(skēnaō,其名词形式是skēnē,在来9:11中译为“帐幕”)。他们还指出有其他经文说人的身体是“帐棚”(林后5:1,4)或“殿”(林前6:19)。这种观点的主要障碍是不很符合上下文。它对“帐幕”的解释违背了作者对该词的一贯用法。所以给“帐幕”一个上下文中已有的定义比较可靠,特别是因为这样解释不会有任何困难。

更大、更全备。没有什么地上的建筑能代表上帝所居住天上圣殿的伟大和荣耀(见《先祖与先知》357页)。

帐幕。见来8:2注释;参来9:24注释。

不是人手所造。地上的大祭司在人手所造的殿里供职。大祭司基督则在上帝所支搭远为优越的帐幕里供职(来8:2)。

这世界的。这里可能指看得见的受造之物(参罗8:19注释)。


12 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

【本会注释】

山羊和牛犊的血。关于山羊和公牛在赎罪日的赎罪祭中所起的作用,见利16:5-9,11-16。

自己的血。进一步证明基督的服务的优越性。前面已经说明它的优越性了,因为它是在“更大、更全备的帐幕”里履行的(第11节)。现在用在崇祀中用上帝儿子自己的血,与只用牛羊的血形成对比,来证明基督服务的优越性。关于基督之血的意义,见罗3:25注释。

只一次。ephapax,(参罗6:10注释)。基督在天上的圣所中履行祂大祭司的职责,不必屡次献祭(来9:24-26)。

圣所。ta hagia(见来8:2;9:8注释)。基督在髑髅地献上“自己的血”,升到天上之后,进入“幔内”(见来6:19注释;参《希伯来书》第10章补充注释)。

成了。显然指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赎,如13-17中所述。有文本在“成了”之前外加“为我们”,虽然对于理解原文并不需要,但却符合实际,因为赎价是为救赎我们而付的。

永远。与祭司制度的暂时性规定形成对比。

赎罪。lutrōsēs,“救赎,”“拯救。”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本节和路1:68;2:38中。其相关的名词lutron(“赎价”)出现在太20:28(见该节注释)中。Lutrōtēs,意为“救赎者”,出现在徒7:35中(见该节注释)。apolutrōsis,意为“救赎”,出现在罗3:24(见该节注释)。


13 若山羊和公牛的血,并母牛犊的灰,洒在不洁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圣,身体洁净,

【本会注释】

公牛的血。见第12节注释。

母牛犊的灰。关于母牛犊灰的洁净效果,见民19注释。

洒在不洁的人身上。见民19:18。

成圣。hagiazō,“奉献,”“圣化,”“净化。”Hagiazō在本节似乎与在七十士译本的民6:11(“成为圣洁”)中一样,有“净化”之意。

身体洁净。与良心的净化形成对比(第14节)。祭司礼仪的缺欠在于它们只是外表性的,只提供仪文的洁净,却没有提供真正属灵的安息(见来3:11注释)。见来7:11,19注释。


14 何况基督藉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上帝,祂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原文作“良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侍奉那永生上帝吗?

【本会注释】

何况……岂不更。强调基督奉献的优越性。

藉着永远的灵。原文没有冠词,暗示这里可能不是指圣灵,而是指基督自己的永远神性。基督虽为亘古常在者,却为人类献上自己的生命(启13:8)。

自己。基督舍弃自己的生命作自愿的牺牲。祂有权舍去自己的生命,也有权取回来(约10:18)。

祂的血。与牛羊的血形成对比(参第12节注释)。

洗净。katharizō,“洁净”。参katharizō在徒10:15;15:9;林后7:1;弗5:26;多2:14;雅4:8和约壹1:7,9中的用法。该动词采用时将来时,无疑是鉴于这封书信的读者还没有完全进入新约之下的经验(来8:10-12;见来9:9注释)。在旧制度下,他们只得到仪文的洁净,但现在他们能在基督里得到心灵的平安。

良心。见第9节注释。

死行。见来6:1注释。

侍奉。洁净的目的是侍奉。人得蒙救赎都是为了侍奉。洗净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预备人呈献蒙上帝悦纳的侍奉(见罗12:1注释)。

永生上帝。这是《旧约》和《新约》对上帝常用的称呼(见申5:26;书3:10;来3:12等)。在本节选择该称呼似乎是因为提到了死行。侍奉永生上帝的人结出生命的公义果实。


15 为此,祂作了新约的中保,既然受死赎了人在前约之时所犯的罪过,便叫蒙召之人得着所应许永远的产业。

【本会注释】

为此。就是因为基督宝血洗净良心的功效。

新约的中保。作者已介绍基督为“更美之约的中保”(见来8:6注释)。关于“新约”,见来8:8-12注释。关于“约”,见来9:16注释。

既然受死。指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参来2:14注释)。

赎了。upolutrōsis(见罗3:24注释)。

前约之时。(见来7:22;9:16注释)。在献祭制度下,赦罪是以将来上帝羔羊的流血为基础的。牛羊的血本身没有能力赦罪。它只是象征基督为世人的罪而死。如果耶稣不舍命,在前约下所发生的赦免就不会生效。

蒙召。见罗8:28,30注释。

得着。得着产业有赖于基督的牺牲。如果基督不献上自己的生命,旧约之下的人就徒然盼望了。

产业。见加3:18注释。


16 凡有遗命必须等到留遗命(“遗命”原文与“约”字同)的人死了;

【本会注释】

遗命。diathēkē。“遗嘱”或“约”(见来7:22;加3:15注释)。该词在来9:15-18中一语双关。第15节中所提到的“产业”可能暗示遗嘱的观念;“既然受死”直译是“已经死亡”,可能使人想起基督的死给我们留下了遗产,而且这遗产是通过一个遗嘱给我们的。

必须。只要立遗嘱的人还活着,遗嘱就没有效力。立遗嘱的人必须死亡,遗嘱才生效。


17 因为人死了,遗命才有效力,若留遗命的尚在,那遗命还有用处吗?

【本会注释】

遗命。或“遗嘱”(见第16节注释)。

。进一步强调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遗嘱必须等到立遗嘱的人死后才生效。


18 所以,前约也不是不用血立的;

【本会注释】

前约。见第16节注释。作者说的是与以色列人在西奈所立的约(见来8:7注释)。

。egkainizo,“开创,”“奉献。”该词在《新约》里只出现在本节和来10:20中,在该节作者说到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


19 因为摩西当日照着律法将各样诫命传给众百姓,就拿朱红色绒和牛膝草,把牛犊山羊的血和水洒在书上,又洒在众百姓身上,说

【本会注释】

摩西当日。关于这里所描述的事件,见出24:3-8注释。

山羊。出24:3-8中没有提到山羊,只提到平安祭的祭牲(见出24:5)。

水,朱红色绒和牛膝草。出24:3-8没有提到这些物品。在利14;民19中提到了它们在其他场合的使用。在《出埃及记》中没有任何与《希伯来书》作者所补充的细节不一致的记录。

。出24:3-8没有提到洒在书上,但这与那里所描述的仪式并不矛盾。


20 “这血就是上帝与你们立约的凭据。”

【本会注释】

这里的措词与出24:8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是一样的(见《马太福音》第3章补充注释,注2)。这句话的希伯来语与基督在设立圣餐礼斟酒时所说的话非常相似(太26:28)。


21 他又照样把血洒在帐幕和各样器皿上。

【本会注释】

把血洒在。《旧约》的记录并没有提到这一点,只提到了抹油(出40:9-11)。约瑟弗斯在描述奉献帐幕时说到把血洒在帐幕和属于帐幕的器皿上(《犹太古代史》iii. 8. 6 [206])。《希伯来书》的作者确认了这个传统。


22 按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

【本会注释】

按着律法。就是摩西的律法(参来7:12,19注释)。

凡物。存在某些例外。有些东西是用火或水洁净的,不用任何血(民19;31:23,24)。

洁净。katharizō(见第14节注释)。

若不流血。见利17:11。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用面而不用血赎罪(利5:11-13)。但《利未记》的仪式通常都要求流血赎罪。

赦免。aphesis,“宽恕”(见太26:28注释)。在《新约》中,该词后面几乎都是“罪”字。Aphesis不带宾语只出现在本节与可3:29,但显然应该理解为后面有“罪”字。赦罪要求流血的规定所蕴涵的伟大真理是:人类的得救总有一天需要由上帝的儿子受死。参太26:28。每一只祭牲都指出那最高的牺牲——“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


23 照着天上样式作的物件必须用这些祭物去洁净;但那天上的本物自然当用更美的祭物去洁净。

【本会注释】

照着。根据22节中所提出的普遍原则。

样式。hupodeigmata(见来8:5注释)。旷野的帐幕及其陈设代表着天上的本物,预表我们的大祭司将为罪而作的工作。

用这些。就是用18-22节所提到的物件。

洁净。katharizō(见14节注释)。

天上的本物。“物”是外加的。原文只有复数的冠词和复数的形容词。但其中性性质表明加上“物”是适当的。作者正在将天上的本物与他所提到的地上物件进行比较。该词可泛指与基督在天上的侍奉有关的任何事物。这句话所强调的不是洁净的动作,而是需要用更美的祭物,就是基督的血来洁净。

天上既是清洁的地方,为什么还需要洁净?用基督的血洁净什么东西?对此注释家们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不可能理解作者的意图。有人认为洁净就是平息上帝的忿怒。这种观点必须予以拒绝,因为它表现出对上帝本性和赎罪的误解(见罗5:10注释)。

难点可能在于试图把作者的比较引申得太远。他的要点是很清楚的,就是说明基督的牺牲远比牛羊的牺牲优越。用山羊和牛犊的血洁净的“物”(来9:22)与地上的帐幕,即旧约的圣所(第1节)有关。基督的血与在“真帐幕”(来8:2),即新约圣所(来9:11,15)里的侍奉有关。前者提供仪文上的洁净,后者提供的道德上的洁净(见第13,14节注释)。

基督已经“为我们显在上帝面前”(第24节)。“祂是长远活着,替”我们“祈求”(来7:25)。我们需要有人为我们显在上帝面前,因为我们已经犯了罪。基督“显现,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来9:26)。现在祂正为罪人提供祂赎罪的功劳。罪人的良心因此而得到了洁净(第14节)。本节的“洁净”是katharizō,参本章23节;约壹1:9。耶稣就这样作真帐幕的执事,为我们显在上帝面前,替我们祈求,祂在执行一项洁净的工作,洁净悔改之人的罪。

但基督也在作一项洁净天上圣所的特别工作,相当于地上圣所的大祭司在赎罪日所作的工作(见利16章注释)。关于基督的这项特别工作,先知但以理说:“到二千三百日,圣所就必洁净(七十士译本为katharizō)”(但8:14)。根据一日顶一年的原则,这个时期的终点是公元1844年(见但8:14注释)。那时按天上样式建造地上圣殿早已消失了。因此这里所指的(但8:14)必然是新约的圣所,“就是真帐幕,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来8:2)。见但8:14注释。

更美的祭物。原文用复数形式来代表基督的一次性献祭,可能是因为这一次的献祭取代了旧约制度下众多的献祭。


24 因为基督并不是进了人手所造的圣所(这不过是真圣所的影像),乃是进了天堂,如今为我们显在上帝面前;

【本会注释】

人手所造。见第11节注释。

圣所。hagia(见来8:2;9:8,25注释)。

影像。antitupa,“副本,”“代表。”英语中的“antitype”(原型)源于该词,通常表示用模型所代表的事物。该词既可以指原型也可指副本,在《新约》其他地方中只出现过一次(彼前3:21)。

天堂。在本节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第11节)。“天上的殿就是万王之王的居所,在那里‘事奉祂的有千千,在祂面前侍立的有万万,’那殿充满了上帝永恒宝座的荣光,并有光明的撒拉弗侍立,用翅膀遮脸敬拜,——这殿的伟大和荣耀,是任何地上的建筑所不能代表的”(《先祖与先知》357页)。

如今。作者强调基督已经行使大祭司的职权。他呼吁读者不要再依赖旧约制度,并充分利用新约所提供的光荣特权(参第9节注释)。

为我们。祂为我们祈求(来7:25)。“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见约壹2:1注释)。

上帝面前。与地上圣所的大祭司不同(见第8节注释)。地上的大祭司只能一年一度来到上帝显现的荣耀之前(见创3:24注释)。


25 也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象那大祭司每年带着牛羊的血(“牛羊的血”原文作“不是自己的血”)进入圣所,

【本会注释】

多次。基督一次性将自己献上并进入“天堂”(第24节)。

将自己献上。参“自己的血”(见第12节注释)。

像那大祭司。见第7节注释。

牛羊的血。即不是他自己的血。大祭司的进入与耶稣不同,耶稣是“用自己的血”进入的(第12节)。

圣所。ta hagia(见来8:2;9:8注释)。在本节可特指至圣所,或如来8:2那样泛指整个圣所。


26 如果这样,祂从创世以来,就必多次受苦了。但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

【本会注释】

如果这样。如果耶稣的奉献只有暂时的功效,像地上大祭司的奉献那样。

多次受苦。那就需要祂多次道成肉身和受死了。

这末世。与来1:2的“末世”同义,参该节注释。

显现。就是祂的第一次降临。

一次。hapax,“一次性。”

把自己献为祭。见第14节注释。

好除掉罪。基督来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祂是“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见赛53:6;彼前2:24;参但9:24;来9:23。


27 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本会注释】

按着。27和28节是插入的。来10:1继续第26节的论述。

定命。apokeimai,“储藏,”“积蓄,”“保存。”参该词在路19:20;西1:5;提后4:8中的用法。提到基督一次性的死,显然暗示人人都有一死。因为亚当的罪,死就临到了众人(罗5:12)。

都有一死。按着定命,在审判之前,人人都有一死。这与他们如果遭遇不利的审判再次死亡并不矛盾(启20:15)。

死后且有审判。死亡不是人类的最后结局。总有一天人人都要来到基督的审判台前(见林后5:10注释)。本节提到这个事实似乎说明与基督工作的平行。祂的第一次降临不是最后的。


28 象这样,基督既然一次被献,担当了多人的罪,将来要向那等候他的人第二次显现,并与罪无关,乃是为拯救他们。

【本会注释】

既然一次被献。圣经说到基督舍己(加1:4),献身(来9:14),和天父献出自己的儿子(约3:16)。但圣经也说到基督是被不法之人的手带走,钉在十字架上杀害的(徒2:23)。

担当了罪。见来9:26注释;参林后5:21注释。

多人的。或“众人的”(见罗5:15注释)。

等候。apekdechomai,“殷切等待”(见罗8:19注释)。

显现。horaō,参该词在路24:34;徒7:2;提前3:16中的用法。

第二次。第一次是祂道成肉身。这是《新约》中唯一一处用“第二次”修饰基督带着能力和大荣耀再来。

与罪无关。与“担当了多人的罪”形成对照。基督第一次降临时担当了世人的罪(参约壹2:2)。祂“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林后5:21)。但祂除罪的工作要在祂第二次降临之前全部完成。

乃是为拯救。为了拯救他们。

一、卷名

在最早的希腊文抄本中,卷名即为《希伯来书》。由于这卷圣经是向基督徒解释圣所及其崇祀的意义,而这些见解对于早期的希伯来籍即犹太籍基督徒有着特别的意义,所以这个卷名是特别合适的。

二、作者

自古以来,关于《希伯来书》的作者问题一直有不同意见。许多人认为是保罗所著,其他的人则强烈地反对。古代教父之一奥利金细阅了该书后下结论说:“谁写了这封书信,实际上只有上帝知道。”(尤西比乌《教会史》卷六25,14章;Loeb 版卷二79页)。其他教父则认为巴拿巴,亚波罗,克乐门特或路加是作者。

正因为《希伯来书》的作者不明确,罗马帝国西部的许多早期基督徒对该书的正典地位持保留态度。事实上直到四世纪后半叶《希伯来书》才在西部得到普遍的接受。在以后的世纪里,人们不再为《希伯来书》的作者问题而争论,大多数基督徒接受它为保罗的著作,直到近代学者们又重新提出这个问题讨论。到1885年,修订版圣经还注明《希伯来书》为保罗所著。但现代很少有解经家持这种看法了。

不同意保罗为《希伯来书》作者的观点主要是以该书的文体和内容为依据的。一个作者所采用的词汇和文体虽然可能因题材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这种差异主要是与所写题材有关的专门术语方面的。而他的一般用语,尤其是他不知不觉为表达自己的意见所选用的措辞,比如说介词,副词,特别是作者用的连接语,在大多数学者看来,要比技术性的用语更能表现出他的风格。

与一般所公认的保罗书信相对比,《希伯来书》有着显著的不同,特别是作者用来连接分句的短连词。另一显著的差异就是对《旧约》引文的处理。一般所公认的保罗书信在引用旧约圣经时采用一套多少有点标准化的词语,而希伯来书采用的则是另一套。在一般书信中,使徒引用《旧约》的材料是比较自由的。有时他引用七十士译本,有时他自己译自希伯来文本,有时则比较笼统地引用《旧约》经句的意思。相比之下,《希伯来书》的《旧约》引文几乎是完全采用七十士译本。

从更加广泛的观点来看,《希伯来书》的总的文体也与其他保罗书信显著地不同。其他书信的篇章段落往往充满热情和生气,表明作者思潮澎湃,甚至不考虑到对文字进行仔细推敲,而《希伯来书》则体现出组织严密的论据,在新约圣经中达到修辞上最高的水平。早期教会的作者已经注意到这种文体上的显著差异。这些作者是以古希腊共同语为母语的。亚历山大的克莱门特(死于约公元215年,尤西比乌《教会史》卷六14章2-3)认为《希伯来书》原先是保罗用希伯来语所写的,后来路加把它译成希腊语。在《希伯来书》中有一些希腊文的用语是不可能从其他文字翻译过来的。从这点来看,克莱门特的说法应予以排除。但他的见解中有意义的一点是认识到《希伯来书》的希腊语与保罗所用的希腊语似乎是不一样的。早期教会杰出的学者之一奥利金(死于约公元254年)同样认为《希伯来书》的文体与保罗的文体难以协调。他下结论说:“见解是使徒的,文体和文字则是另一位人的,他追忆了使徒的教训或者说记录了他老师的话。”(尤西比乌《教会史》卷二十五,十三;Loeb版卷二77,79页)。

属于三世纪的切斯特比提圣经抄本的发现,提供了一些推定证据,有利于证实《希伯来书》为保罗所著。抄本中有保罗的书信。《希伯来书》列在《罗马书》和《哥林多前书》之间。虽然这还不足以证实《希伯来书》为保罗所著,但是它却有力地暗示,在教会历史的初期许多人认为《希伯来书》是保罗著作的一部分。

本注释认为,否认《希伯来书》为保罗所著尽管有许多理由,但这些理由还不足以推翻认为保罗是作者的传统看法。关于《希伯来书》和其他已知的保罗书信在语气和文体上的差异,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其他的书信是写给特别的教会团体或个人的,为要应付特别的问题。如果这样的解释还不充分的话,我们还可以推定保罗曾讲过几次有关基督担任祭司之题目的道理,这些讲道被速记了下来,最后的文字形式带有抄录者强烈的个人色彩,这是常有的事。可以看出,保罗可能从来没有机会编集这些讲章──他不停地奔波,他的旅程不久以后因殉身而中止。

一般认为《希伯来书》写于耶路撒冷陷落以前。公元70年以前,教会领袖人数不多。在这些领袖中谁能发表象《希伯来书》中这样深刻的见地?最有可能的就是保罗。如果说这是早期教会另一位不知名的作者所著,那就会引起一个新的问题:一个拥有如此的神学见解和逻辑能力,写出《希伯来书》这样著作的基督徒,在教会领袖人数不多,有关工人的记录如此充分的时代,怎么会默默无闻呢?

三、历史背景

在使徒时代的教会中争论最大的问题就是仪文律法以及基督徒是否需要遵守它的问题。耶路撒冷会议解除了外邦基督徒守仪文律法的义务,可是巴勒斯坦广大的犹太籍基督徒还没有在心理上为进入这种自由作好准备。他们无疑觉得自己身为犹太人必须遵守仪文律法。他们没有认识到对于全人类来说,遵守仪文律法的义务已因着耶稣基督而结束了。这种局面在教会内部造成不健康的紧张状况,因为一大批人遵从的宗教生活的周密制度,另一批人则不予重视。

保罗和他的同工对摩西的法律和仪式有必要的认识,故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在救恩的计划中将之放在适当的位置上。保罗知道仪文律法是暂时的,已经废除了(见西2:16,17)。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犹太籍基督教会,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将要大难临头了。犹太籍的基督徒仍然守节期献祭象以前一样,仍然热心于仪文律法(徒15:)。他们对于基督在天上圣所的工作只有一点模糊认识,不大了解祂的职任,不知道自己所献的祭在髑髅地的伟大牺牲面前是毫无用处的。成千上万“为律法热心”(徒21:20)的犹太籍基督徒将要面临城市和圣殿被毁灭的危机。这件事看来在《希伯来书》写作以后不久就发生了。

现在是让犹太籍的基督徒张开眼睛看见天上现实的时候了。地上的圣殿快要被毁灭了,他们信心的锚应当抛在坚不可摧的地方。如果他们的思想转向天上的大祭司和圣所,转向比公牛和山羊更美好的祭物,地上的圣殿被摧毁以后,他们就不会灰心。但如果他们没有这样的盼望,看不见天上的圣所,在他们看见自己所信赖的东西毁灭以后,就会困惑不解。犹太籍的基督徒必须明白这些真理,不但为了他们自己,而且为了各省外邦的教会,因为在与罗马人的战争之后,耶路撒冷的信徒将会散到各地信徒中间去。

《希伯来书》似乎就是在这危险的时刻面世的。它含有所需要的帮助,有关圣所问题的亮光;有关基督作大祭司的工作;有关“比亚伯的血所说的更美”的血(来12:24);有关为上帝的子民所存留的安息(来4:9);有关那美好的盼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来6:19)。

四、主题

《希伯来书》主要是把上帝在旧约时代用来向祂选民启示救恩计划的表号同基督钉十字架以后为罪人服务的实际进行比较和对照。古代以色列人在表号性制度下的经历,被提出来作为基督徒的教训和鉴戒。保罗设法通过表号性的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下以色列人的经历,让人更加充分地理解基督在天上的工作。下面这份分析材料说明保罗对地上和天上的圣所和祭司工作所作的比较和对照,概括了使徒阐述这个主题的方式。

地上和天上圣所和祭司工作的比较

地上的

天上的

一、摩西与基督作为上帝选民之领袖的比较

1.“上帝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晓谕列祖”

就在这末世藉着祂儿子晓谕我们。”(来1:1,2)

2.“摩西在上帝的全家尽忠”(来3:2)

“你们应当思想我们所认为使者,为大祭司的耶稣,祂为那设立祂的尽忠。”(来3:1,2)

3.“比摩西

更配多得荣耀”(来3:3)

4.“比房屋……”

更尊荣”(来3:3)

5.“摩西为仆人,在上帝的全家诚然尽忠,为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

但基督为儿子治理上帝的家”(来3:5,6)

二、旧约与新约

6.“前约”,我与他们列祖“所立的约”“我的约”来(来8:7,9)

“新约,不象”我与他们列祖“所立约”,“更美之约”“永约”(来8:8,9,6;来13:20)

7.“因为他们不恒心守我的约,我也不理他们,”“指责祂的百姓,”“以前约为旧了,但那渐旧渐衰的,就必快归无有了。”(8:9,8,13)

“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另立新约,……这是主说的。”“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之约”(来8:8,10)

8.“那前约若没有瑕疵,

就无处寻求后约了。”(来8:7)

三、地上的圣所与天上的圣所

9.“前约有…属世界的圣幕,因因为有预备的帐幕”,“作各样的物件,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来9:1,2;来8:5)

“圣所,就是真帐幕…,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来8:2)

10.“基督并不是进了人手所造的圣所(这不过是真圣所的影象)

乃是进了天堂,如今为我们显在上帝面前”(来9:24)

四、地上的祭司职任和天上的祭司的职任

11.“祂若在地上,必不得为祭司,因为已经有照律法献礼物的祭司。他们所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象,”“那些成为祭司的,数目本来多,”(来8:4,5;来7:23)

“祭司的职任既已更改,”“耶稣既照看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如今耶稣所得的职任是更美的,正如祂作更美之约的中保,这约原是凭更美之应许立的”(来7:12;来6:20;来8:6)

12.“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办理属上帝的事”(来5:1)

“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荣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祂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 来(5:5)

13.“至于那些祭司,原不是起誓立的(他们生来就是)

只有耶稣是起誓立的,……既是起誓立的,耶稣就作了更美之约的中保”。(来7:21,22)

14.“律法本是立软弱的人为祭司

但在律法以后起誓的话,是立儿子为大祭司,乃是成全到永远的。”(来7:28)

15.“那些成为祭司的,数目本来多,是因为有死阻隔不能长久

这位既是永远长存的,祂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来7:23,24)

16.“在这里收十分之一的,都是必死的人

但在那里收十分之一的”(来7:8)

17.“倘若藉着这职任能得完全

又何用另外兴起一位祭司,照麦基洗德的等次,不照亚伦的等次呢?”(来7:19)

18.“律法本是立…伪祭司”,“有照律法献礼物的祭司”,“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来7:28;来8:4;来10:1)

“祭司的职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须更改。 ……生前的条例,因软弱无益,所以废掉了。”(来7:12-18)

19.“律法原来一事无成,

就引进了更美的指望”(来7:19)

五、地上和天上所举行的仪式

20.“凡大祭司,都是为献礼物和祭物设立的

所以这位大祭司也必须有所献的。” 来(8:3)

21.“按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照着天上样式的物件,必须用这些祭物去洁净。

但那天上的本物,自然当用更美的祭物去洁净。” 来(9:22,23)

22.“若山羊和公牛的血……尚且叫成圣,身体洁净,

何况基督……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的心,除去你们的死刑,使你们事奉那永生的上帝吗?” 来9:13,14)

23.“众祭司就常进头一层的帐幕,行拜上帝的礼,至于第二层帐幕,唯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独自进去,…圣灵用此指明:头一层帐幕仍存的时候,进入至圣所的路还未显明。那头一层帐幕作现世的一个表样,…命定到振兴的时候为止。”(来9:6-10)

“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属于这世界的,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是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来9:11,12)

24.“象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须……献祭。”“象那大祭司每年带着牛羊的血进入圣所”“凡祭司天天站着事奉,屡献上一样的祭物。”(来7:27;来9:25;来10:11)

“祂不象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须…献祭,因为祂只一次将自己献上,就把这事成全了。”“但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上帝的右边坐下了。”(来7:27;来9:26;来10:12)

25.“原来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带入圣所作赎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烧在营外。

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来13:11-13)

26.“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不是本物的真象,总不能藉着每年常献一样的祭物,叫那近前来的人得完全。若不然,献祭的事岂不早已止住了吗?因为礼拜的人,良心既被洁净,就不再觉得有罪了。…因为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这祭物永不能除罪”“所献的礼物和祭物,就着良说,都不能叫礼拜的人得以完全。”(来10:1-4,11;来9:9)

“祂一次献祭,便叫那得成圣的人永远完全。”(来10:14)

27.“燔祭和赎罪祭是你不喜欢的。”(来10:6)

“所以基督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祭物和礼物是祢不愿意的。祢曾给我预备了身体。……那时我说,上帝啊,我来了,为要照祢的旨意行’”(来10:5-7)

28.“祂是除去在先的

为要立定在后的。我们凭着这旨意,就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祂的身体,就得以成圣。”(10:14)

六、我们的特权和责任

29.“你们原不是来到那能措摸的山,此山有火焰,……

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上帝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你们总要谨慎,不可弃绝那向你们说话的”(来12:18-25)

30.“祂的声音震动了地

但如今祂应许说,再一次我不单要震动地,还要震动天……使那不被震动的常存。”(来12:26,27)

31.“上帝在古时藉着众先知…晓喻列祖,

就在这末世藉着祂儿子晓谕我们”(来1:1,2)

32.“象传给他们一样”

“有福音传给我们。”(来4:2)

33.“你们的祖宗试探我,……所以我厌那世代的人,说:他们心里常常迷糊”(3:9,10)

“不可硬着心,……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来3:8-12)

34.“我就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他们不能进入安息是因为不信的缘故。”“那先前听见福音的,因为不信从,不得进去,……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上帝就不再提别的日子了”(来3:11-19;来4:6-8)

“这样看来,必另有一个安息日的安息为上帝的子民存留。”“有必进安息的人”。“我们……就当畏惧,免得我们中间,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主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4:9,6,1,11)

35.“那藉着天使所传的话既是确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该受的报应。

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来2:2,3)

36.“那些弃绝在地上警戒他们的,尚且不能逃罪,

何况我们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呢?”(来12:25)

37.”人干犯摩西律法,凭二三个证人,尚且不得怜恤而死,

何况人践踏上帝的儿子,…又亵慢施恩的圣灵,你们想,他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 ”(来10:28,29)

38.“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证据,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

因为上帝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来11:2,39,40)

39.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

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耶稣。”“我们既然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就当持定所承认的道。…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12:1,2;来4:14,16)


五、纲要

(一)耶稣基督的崇高地位和权威 来1:1-2:18

1. 祂与天父同等 来1:1-3

2. 祂比天使地位更高 来1:4-14

3. 接受基督里所提供之救恩的重要性来2:1-4

4. 基督道成肉身的目的 来2:5-14

1)要改变人类的命运 来2:5-8

2)因道成肉身而成就救恩 来2:9-18

(二)为上帝子民所存留的“安息” 来3:1-4:16

1. 我们的使者和大祭司基督的忠心来3:1-6

2. 古以色列人不能进入上帝的“安息” 来3:7-19

1)劝我们要忠心 来3:7-15

2)以色列人失败的原因是不信 来3:16-19

3. 劝我们藉着信靠基督而进入上帝的“安息” 来4:1-16

1)“安息”的应许仍然有效的证据来4:1-11

2)劝诫人就近基督去得到这“安息” 来4:12-16

(三)基督担任大祭司的崇高地位 来5:1-8:13

1. 天父任命基督为大祭司 来5:1-10

1)大祭司的作用 来5:1-3

2)基督的任命 来5:4-6

3)基督准备担任大祭司 来5:7-10

2. 劝人接受基督为大祭司 来5:11-6:20

1)许多人难以明白基督担任大祭司的工作来5:11-14

2)作者相信会逐步明白的 来6:1-12

3)基督徒盼望的可靠性 来6:13-20

3. 基督按照麦基洗德的等次担任大祭司来7:1-28

1)麦基洗德的崇高地位 来7:1-4

2)麦基洗德的祭司职务先于且高于亚伦的祭司职务来7:5-11

3)基督的祭司职务代替了亚伦的祭司职务来7:12-24

4)基督祭司职务的功效和永久性来7:25-28

4. 基督担任天上圣所的大祭司 来8:1-5

5. 新约,基督担任新约的大祭司 来8:6-13

(四)基督大祭司的工作 来9:1-10:22

1. 描述地上的圣所及其崇祀 来9:1-7

2. 地上圣所的预表意义 来9:8-14

3. 基督担任新约的中保 来9:15-28

1)旧约的生效和圣所的奉献都是藉着血来9:15-22

2)基督的血使新约生效 来9:23-28

4. 基督的牺牲比牛羊的祭牲更美好来10:1-22

1)献牛羊的无效性 来10:1-4

2)基督牺牲的有效性和永久性 来10:5-18

3)劝人接受基督作祭司的工作 来10:19-22

(五)劝人忠心,过敬虔的生活 来10:23-13:17

1. 展望审判和基督再来 来10:23-34

2. 回顾古代圣徒的忠心榜样 来11:1-12:2

3. 不顾试炼和迫害 来12:3-13

4. 不顾试探 来12:14-29

5. 有关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况 来13:1-17

(六)使徒的祝福和个人的问候 来13:18-25

和合本来9:1 原来前约有礼拜的条例和属世界的圣幕。

拼音版来9:1 Yuánlái qián yuē yǒu lǐbaì de tiaólì, hé shǔ shìjiè de shèng mù.

吕振中来9:1 那先前的固然也有事奉礼之律例和圣幕、是属物质的(或译∶装饰齐备的)。

新译本来9:1 前约也有它敬拜的规例,和属世界的圣所。

现代译来9:1 头一个约有礼拜的规例和人造的礼拜场所。

当代译来9:1 原来在旧约里也有崇拜的礼仪和地上的圣幕。

思高本来9:1 第一个盟约固然也有行敬礼的规程,和属於世界的圣殿,

文理本来9:1 夫前约有崇事之仪、与斯世之圣所、

修订本来9:1 原来连第一个约都有敬拜的礼仪和属世界的圣幕。

KJV 英来9:1 Then verily the first covenant had also ordinances of divine service, and a worldly sanctuary.

NIV 英来9:1 Now the first covenant had regulations for worship and also an earthly sanctuary.

和合本来9:2 因为有预备的帐幕,头一层叫作圣所,里面有灯台、桌子和陈设饼。

拼音版来9:2 Yīnwei yǒu yùbeì de zhàngmù, tóu yī céng jiào zuò shèng suǒ. lǐmiàn yǒu dēngtái, zhuōzi, hé chénshèbǐng.

吕振中来9:2 因为有帐幕装备齐全∶第一间、那叫做圣所的、里面有灯台、桌子和陈设饼。

新译本来9:2 因为有一个支搭好了的会幕,第一进叫作圣所,里面有灯台、桌子和陈设饼。

现代译来9:2 那个造成了的圣幕,外部叫做圣所,里面有灯台、桌子,和供饼。

当代译来9:2 建成后的圣幕共分两层,外面的一层称为圣所,摆设了灯台和桌子,桌上放着圣饼。

思高本来9:2 因为有支搭好了的帐幕,前边的帐幕称为圣所, 面设有灯台、桌子和供饼;

文理本来9:2 盖设有一幕、其前者称圣所、内有灯台与几、及陈设饼、

修订本来9:2 因为那预备好了的帐幕,第一层叫圣所,里面有灯台、供桌和供饼。

KJV 英来9:2 For there was a tabernacle made; the first, wherein was the candlestick, and the table, and the shewbread; which is called the sanctuary.

NIV 英来9:2 A tabernacle was set up. In its first room were the lampstand, the table and the consecrated bread; this was called the Holy Place.

和合本来9:3 第二幔子后又有一层帐幕,叫作至圣所,

拼音版来9:3 Dì èr mànzǐ hòu, yòu yǒu yī céng zhàngmù, jiào zuò zhì shèng suǒ.

吕振中来9:3 第二幔子后面又有帐幕、那叫做至圣所的、

新译本来9:3 在第二层幔子后面还有一个会幕,叫作至圣所,

现代译来9:3 第二层幔子后面的圣幕叫做至圣所,

当代译来9:3 在第二层幕幔的后边是至圣所,

思高本来9:3 在第二层帐幔後边,还有一个帐幕,称为至圣所,

文理本来9:3 二幔之后、其幕称至圣所、

修订本来9:3 第二层幔子后又有一层帐幕,叫至圣所,

KJV 英来9:3 And after the second veil, the tabernacle which is called the Holiest of all;

NIV 英来9:3 Behind the second curtain was a room called the Most Holy Place,

和合本来9:4 有金香炉(“炉”或作“坛”),有包金的约柜,柜里有盛吗哪的金罐和亚伦发过芽的杖并两块约版。

拼音版来9:4 Yǒu jīn xiāng lú, ( lú huò zuò tán ) yǒu bāo jīn de yuē guì, guì lǐ yǒu chéng mǎnǎ de jīn guàn, hé Yàlún fā guo yá de zhàng, bìng liǎng kuaì yuē bǎn.

吕振中来9:4 有金香坛(或译∶金香炉)和四面包金的约柜;柜里有盛吗哪的金罐和亚伦发过芽的杖、和两块约版;

新译本来9:4 里面有金香坛,有全部包金的约柜,柜里有盛着吗哪的金罐、亚伦那发过芽的杖和两块约板。

现代译来9:4 里面有烧香用的金香坛和整个用金包裹着的约柜,柜里放着盛吗哪的金罐,又有亚伦那根发过芽的杖和两块写着十诫的石版。

当代译来9:4 里面有纯金的香坛和包金的约柜,约柜里珍藏着盛吗哪的金罐,亚伦那根发过芽的手杖和两块刻有十诫的石版;

思高本来9:4 面设有金香坛和周围包金的约柜,柜内有盛「玛纳」的金罐,和亚郎开花的棍杖及约版。

文理本来9:4 有焚香之金鼎、与遍包以金之约匮、内有贮玛那之金樽、亚伦萌芽之杖、与约版二、

修订本来9:4 有金香坛和四周包金的约柜,柜里有盛吗哪的金罐、亚伦那根发过芽的杖和两块约版;

KJV 英来9:4 Which had the golden censer, and the ark of the covenant overlaid round about with gold, wherein was the golden pot that had manna, and Aaron's rod that budded, and the tables of the covenant;

NIV 英来9:4 which had the golden altar of incense and the gold-covered ark of the covenant. This ark contained the gold jar of manna, Aaron's staff that had budded, and the stone tablets of the covenant.

和合本来9:5 柜上面有荣耀基路伯的影罩着施恩座(“施恩”原文作“蔽罪”)。这几件我现在不能一一细说。

拼音版来9:5 Guì shàngmian yǒu róngyào Jīlùbǎi de yǐng shaó zhe shī ēn zuò. ( shī ēn yuánwén zuò bì zuì ) zhè jǐ jiàn wǒ xiànzaì bùnéng yī yī xì shuō.

吕振中来9:5 柜上面有上帝『荣现』之象徵、基路伯、覆荫着除罪盖的座。关于这几件、如今不能一一分细说。

新译本来9:5 柜的上面有荣耀的基路伯罩着施恩座,关于这一切,现在不能一一细说了。

现代译来9:5 约柜上面有基路伯,象征着上帝的临在;基路伯的翅膀覆盖着赦罪的座位。关於这些事现在不能一一说明。

当代译来9:5 柜上面还有基路伯天使的塑像,高展翅膀盖着柜上的施恩座;至於其他细节,现在就不一一细说了。

思高本来9:5 柜上有天主荣耀的「革鲁宾」,遮着赎罪盖:关於这一切,现今不必一一细讲。

文理本来9:5 匮上有荣华之基路伯、覆翼赎罪所、此数者姑弗详言、

修订本来9:5 柜上面有荣耀的基路伯罩着施恩座。有关这一切我现在不能一一细说。

KJV 英来9:5 And over it the cherubims of glory shadowing the mercyseat; of which we cannot now speak particularly.

NIV 英来9:5 Above the ark were the cherubim of the Glory, overshadowing the atonement cover. But we cannot discuss these things in detail now.

和合本来9:6 这些物件既如此预备齐了,众祭司就常进头一层帐幕,行拜 神的礼。

拼音版来9:6 Zhèxie wùjiàn jì rúcǐ yùbeì qì le, zhòng jìsī jiù cháng jìn tóu yī céng zhàngmù, xíng baì shén de lǐ.

吕振中来9:6 这些物件既这样装备齐了,第一间帐幕、祭司们不断地进去,行尽事奉之礼。

新译本来9:6 这一切对象都这样预备好了,祭司就常常进入第一进会幕,执行敬拜的事。

现代译来9:6 这些物件是这样安排的。祭司们每天到圣幕的外层举行礼拜仪式;

当代译来9:6 这些东西都齐备了,祭司们就经常进入圣所崇拜。

思高本来9:6 这一切既如此安置了,司祭们就常进前边的帐幕去行敬礼;

文理本来9:6 凡此既备、诸祭司恒入前幕、行崇奉之事、

修订本来9:6 这些物件既如此预备齐了,众祭司就不断地进第一层帐幕行拜上帝的礼。

KJV 英来9:6 Now when these things were thus ordained, the priests went always into the first tabernacle, accomplishing the service of God.

NIV 英来9:6 When everything had been arranged like this, the priests entered regularly into the outer room to carry on their ministry.

和合本来9:7 至于第二层帐幕,惟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独自进去,没有不带着血为自己和百姓的过错献上。

拼音版来9:7 Zhìyú dì èr céng zhàngmù, wéiyǒu Dàjìsī yī nián yī cì dúzì jìn qù, méiyǒu bú daì zhe xie, wèi zìjǐ hé bǎixìng de guò cuò xiànshang.

吕振中来9:7 至于第二间呢、惟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独自地进去,没有不带着血、替自己和人民的过失而供献的。

新译本来9:7 至于第二进会幕,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独自进去,并且非带着血不可,好为自己和人民的愚妄把血献上。

现代译来9:7 只有大祭司进到圣幕的内层,但每年也只有一次,每次都得带着血进去,为自己和人民因无知而犯的罪献给上帝。

当代译来9:7 可是,有资格进入至圣所的,只有大祭司一人,而且只限每年一次;同时,每次还要端着血独自进去,为他自己和以色列人的过犯献祭。

思高本来9:7 至於後边的帐幕,惟独大司祭一年一次进去,常带上血,去为自己和为人民的过犯奉献。

文理本来9:7 其内幕、惟大祭司岁一入之、无不以血为己及民之愆而献焉、

修订本来9:7 至于第二层帐幕,惟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独自进去,没有一次不带着血,为自己献上,也为百姓无意所犯的过错献上。

KJV 英来9:7 But into the second went the high priest alone once every year, not without blood, which he offered for himself, and for the errors of the people:

NIV 英来9:7 But only the high priest entered the inner room, and that only once a year, and never without blood, which he offered for himself and for the sins the people had committed in ignorance.

和合本来9:8 圣灵用此指明,头一层帐幕仍存的时候,进入至圣所的路还未显明。

拼音版来9:8 Shènglíng yòng cǐ zhǐ míng, tóu yī céng zhàngmù réng cún de shíhou, jìnrù zhì shèng suǒ de lù hái wèi xiǎnmíng.

吕振中来9:8 圣灵以此指明∶尽先前帐幕还有地位时,进入天上圣所的路总还没有显明出来。

新译本来9:8 圣灵借着这事表明,当第一进会幕存在的时候,进入至圣所的路,还没有显明出来。

现代译来9:8 圣灵藉着这些安排来指明,只要外层的圣幕还在的时候,那通往至圣所的路就不开放。

当代译来9:8 圣灵藉着这些指出,头一层的圣幕仍存在的时候,进入至圣所的路,对於普通人来说,仍然是关闭的。

思高本来9:8 圣神藉此指明:几时前边的帐幕还存在,到天上圣殿的道路就还没有打开。

文理本来9:8 圣神明示前幕尚存时、圣所之路犹未显也、

修订本来9:8 圣灵藉此指明,第一层帐幕仍存在的时候,进入至圣所的路还没有显示。

KJV 英来9:8 The Holy Ghost this signifying, that the way into the holiest of all was not yet made manifest, while as the first tabernacle was yet standing:

NIV 英来9:8 The Holy Spirit was showing by this that the way into the Most Holy Place had not yet been disclosed as long as the first tabernacle was still standing.

和合本来9:9 那头一层帐幕作现今的一个表样,所献的礼物和祭物,就着良心说,都不能叫礼拜的人得以完全。

拼音版来9:9 Nà tóu yī céng zhàngmù zuò xiànjīn de yī ge biǎoyàng, suǒ xiànshang de lǐwù hé jìwù, jiù zhe liángxīn shuō, dōu bùnéng jiào lǐbaì de rén déyǐ wánquán.

吕振中来9:9 [那种帐幕原是表样、象徵这现世时期的];按这制度,所供献的礼物和祭物都不能使礼拜的人良知上完全洁净,

新译本来9:9 这第一进会幕是现今的时代的预表,其实所献的礼物和祭品,都不能使敬拜的人在良心上得到完全。

现代译来9:9 外层的圣幕预表着此时此刻。这就是说献给上帝的礼物和祭品都不能使敬拜的人内心完全。

当代译来9:9 这事给现代人一个表徵,说明所献的供物和祭物,都不能使人的良心觉得完全,

思高本来9:9 以上所述是现今时期的预表,表示所奉献的供物和牺牲,不能使行敬礼的人,在良心上得到成全,

文理本来9:9 斯乃今时之表式、其所献之礼与祭、不能使崇事者依良心而得完全、

修订本来9:9 那第一层帐幕是现今时代的一个预表,表示所献的礼物和祭物都不能使敬拜的人在良心上得以完全。

KJV 英来9:9 Which was a figure for the time then present, in which were offered both gifts and sacrifices, that could not make him that did the service perfect, as pertaining to the conscience;

NIV 英来9:9 This is an illustration for the present time, indicating that the gifts and sacrifices being offered were not able to clear the conscience of the worshiper.

和合本来9:10 这些事,连那饮食和诸般洗濯的规矩,都不过是属肉体的条例,命定到振兴的时候为止。

拼音版来9:10 Zhèxie shì lián nà yǐnshí hé zhū bān xǐzhuó de guīju, dōu bú guò shì shǔ ròutǐ de tiaólì, méngdéng dào zhènxīng de shíhou wéizhǐ.

吕振中来9:10 只是关于饮食和几样不同的洗濯、不过是属肉身的律例、制定着改正时期为止罢了。

新译本来9:10 这些只是关于饮食和各样洁净的礼仪,是在“更新的时候”来到之前,为肉体立的规例。

现代译来9:10 这些只牵涉到饮食和不同的洁净仪式罢了,是属於外表的规例;它们的功效只到上帝改革一切的时候为止。

当代译来9:10 因为这些不过是外表的条例,只关於饮食、洗濯等规矩,等那革新的日子一到,便不再发生功用了。

思高本来9:10 因为这一切都是属於外表礼节的规程,只着重食品、饮料和各样的洗礼,立定为等待改良的时期。

文理本来9:10 夫礼也祭也、以及饮食盥濯、仅为形躯之仪、其设立也、乃待振兴之时耳、○

修订本来9:10 这些事只不过是有关饮食和各种洁净的规矩,是属肉体的条例,它的功效是直到新次序的时期来到为止。

KJV 英来9:10 Which stood only in meats and drinks, and divers washings, and carnal ordinances, imposed on them until the time of reformation.

NIV 英来9:10 They are only a matter of food and drink and various ceremonial washings--external regulations applying until the time of the new order.

和合本来9:11 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乎这世界的。

拼音版来9:11 Dàn xiànzaì Jīdū yǐjing lái dào, zuò le jiānglái mei shì de Dàjìsī, jīngguò nà gèng dà gèng quánbeì de zhàngmù, bú shì rén shǒu suǒ zào ye bú shì shǔ hū zhè shìjiè de.

吕振中来9:11 但基督来到了、做一位已实现的(有古卷作∶将来)美事之大祭司、却通过那较大较完全的帐幕、不是人手造的、就是说、不属于这被创造之世的、进入天上的圣所,

新译本来9:11 但基督已经来了,作了已经实现的美好事物的大祭司;他经过更大、更完备的会幕(不是人手所做的,也就是不属于这被造的世界的)。

现代译来9:11 但是基督已经来了;他作大祭司,实现了〔有些古卷是:将要实现〕那些美事。他的圣幕更大,更完全,不是人手所造的;就是说,不是这被造的世界的一部份。

当代译来9:11 现在基督已经以新约大祭司的身分出现,进入了那更伟大、更完全、非人手盖造、也不属於这个世界的圣幕。

思高本来9:11 可是基督一到,就作了未来鸿恩的大司祭, 经过了那更大、更齐全的,不是人手所造,不属於受造世界的帐幕,

文理本来9:11 基督至矣、为将来佳事之大祭司、由于愈大愈全之幕、非手所造、不属斯世、

修订本来9:11 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已实现的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于这世界的;

KJV 英来9:11 But Christ being come an high priest of good things to come, by a greater and more perfect tabernacle, not made with hands, that is to say, not of this building;

NIV 英来9:11 When Christ came as high priest of the good things that are already here, he went through the greater and more perfect tabernacle that is not man-made, that is to say, not a part of this creation.

和合本来9:12 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

拼音版来9:12 Bìngqie búyòng shānyáng hé niúdú de xie, nǎi yòng zìjǐ de xie, zhǐ yī cì jìnrù shèng suǒ, chéng le yǒngyuǎn shú zuì de shì.

吕振中来9:12 也没有藉着山羊和牛犊的血,乃藉着自己的血、尽一次地进去,就立得了永世的赎放。

新译本来9:12 他不是用山羊和牛犊的血,而是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了至圣所,就得到了永远的救赎。

现代译来9:12 当基督通过了圣幕,一举而竟全功地进到至圣所的时候,他并没有用山羊和小牛的血作祭物,却用他自己的血为我们取得了永恒的救赎。

当代译来9:12 他只要进入至圣所一次,便完成了永远有效的赎罪工作,为人类带来永远的救赎。他为人类献上的,是自己的血,而不是山羊血或牛犊血。

思高本来9:12 不是带着公山羊和牛犊的血,而是带着自己的血,一 次而为永远进入了天上的圣殿,获得了永远的救赎。

文理本来9:12 且非以羊与犊之血、乃以己血、一入圣所、遂成永赎焉、

修订本来9:12 他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而是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至圣所就获得了永远的赎罪。

KJV 英来9:12 Neither by the blood of goats and calves, but by his own blood he entered in once into the holy place, having obtained eternal redemption for us.

NIV 英来9:12 He did not enter by means of the blood of goats and calves; but he entered the Most Holy Place once for all by his own blood, having obtained eternal redemption.

和合本来9:13 若山羊和公牛的血,并母牛犊的灰,洒在不洁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圣,身体洁净,

拼音版来9:13 Ruò shānyáng hé gōngniú de xie, bìng mǔ niúdú de huī sǎ zaì bù jié de rénshēn shang, shàngqie jiào rén chéng shèng, shēntǐ jiéjìng.

吕振中来9:13 若山羊和公牛的血、跟母牛犊的灰、洒在被俗污沾染的人身上、尚且能使他们成圣别(或译∶圣洁)、以致肉身洁净,

新译本来9:13 如果山羊和公牛的血,以及母牛犊的灰,洒在不洁的人身上,尚且可以使他们成为圣洁,身体洁净,

现代译来9:13 如果把山羊和公牛的血,和焚烧了的母牛的灰,洒在那些在礼仪上不洁净的人身上,能够清除他们的污秽,使他们净化,

当代译来9:13 如果把山羊血、公羊血和母牛犊的灰洒在“污秽的人”身上,就可以使人肉身洁净成为圣洁,

思高本来9:13 假如公山羊和牛犊的血,以及母牛的灰烬, 在那些受玷污的人身上,可净化他们得到肉身的洁净,

文理本来9:13 若牛羊之血、与牝犊之灰、洒于不洁者、尚能圣之、致形躯得洁、

修订本来9:13 若山羊和公牛的血,以及母牛犊的灰,洒在不洁的人身上,尚且使人成圣,身体洁净,

KJV 英来9:13 For if the blood of bulls and of goats, and the ashes of an heifer sprinkling the unclean, sanctifieth to the purifying of the flesh:

NIV 英来9:13 The blood of goats and bulls and the ashes of a heifer sprinkled on those who are ceremonially unclean sanctify them so that they are outwardly clean.

和合本来9:14 何况基督藉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 神,他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原文作“良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侍奉那永生 神吗?

拼音版来9:14 Hékuàng Jīdū jiè zhe yǒngyuǎn de líng, jiāng zìjǐ wú xiá wú cī xiàn gei shén, tāde xie qǐbù gèng néng xǐ jìng nǐmen de xīn. ( yuánwén zuò liángxīn ) chú qù nǐmen de sǐ xíng, shǐ nǐmen shìfèng nà yǒngshēng shén ma.

吕振中来9:14 何况基督的血呢?基督藉着永恒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地献与上帝,他、的血岂不更能洁净我们的良知,除去属死的行为,使我们能事奉永活的上帝么?

新译本来9:14 何况基督的血呢?他借着永远的灵,把自己无瑕无疵的献给 神,他的血不是更能洁净我们的良心脱离死行,使我们可以事奉永活的 神吗?

现代译来9:14 那麽,基督的血所能成就的岂不是更多吗?藉着那永恒的灵,他把自己当作完整的祭物献给上帝。他的血要净化我们〔有些古卷是:你们〕的良心,除掉我们的腐败行为,使我们得以事奉永活的上帝。

当代译来9:14 那麽,基督藉着他永生的灵,把自己无瑕无疵地献给了上帝,难道他的宝血不是更能洗净你们的良心,使你们脱离死行,转而服事永活的上帝吗?

思高本来9:14 何况基督的血呢? 藉着永生的神,已把自 己毫无瑕疵的奉献於天主, 的血岂不更能洁净我们的良心,除去死亡的行为,好去事奉生活的天主?

文理本来9:14 况基督由永生之神、献己于上帝、无有瑕疵、其血岂不尤能洁尔良、去死行以事维生之上帝乎、

修订本来9:14 何况基督的血,他藉着永远的灵把自己无瑕疵地献给上帝,更能洗净我们的良心,除去致死的行为,好事奉那位永生的上帝。

KJV 英来9:14 How much more shall the blood of Christ, who through the eternal Spirit offered himself without spot to God, purge your conscience from dead works to serve the living God?

NIV 英来9:14 How much more, then, will the blood of Christ, who through the eternal Spirit offered himself unblemished to God, cleanse our consciences from acts that lead to death, so that we may serve the living God!

和合本来9:15 为此,他作了新约的中保,既然受死赎了人在前约之时所犯的罪过,便叫蒙召之人得着所应许永远的产业。

拼音版来9:15 Wèicǐ tā zuò le xīnyuē de zhōngbǎo. jìrán shòu sǐ shú le rén zaì qián yuē zhī shí suǒ fàn de zuì guo, biàn jiào méng zhào zhī rén dé zhaó suǒ yīngxǔ yǒngyuǎn de chǎnyè.

吕振中来9:15 故此基督做了一个新的约的中保,蒙召的人就可以得到应许的永世基业;因为已经有了受死的事、来赎赦前约之下犯法的罪了。

新译本来9:15 因此,他作了新约的中保,借着他的死,使人在前约之下的过犯得到救赎,就叫那些蒙召的人,得着永远基业的应许。

现代译来9:15 因此,基督成为这新的约的中间人,为要使上帝所呼召的人能够领受他所应许永恒的福泽。这事的成就是藉着死;这死释放了他们在头一个约下所犯的罪过。

当代译来9:15 为此,他作了新约的中间人,藉着死而补赎了人在旧约(规例律法)之下所犯的罪;而且使那些被上帝选召的人,可以获得他所应允的永恒的基业。

思高本来9:15 为此, 作了新约的中保以 的死亡补赎了在先前的盟约之下所有的罪过,好叫那些蒙召的人,获得所应许的永远的产业。

文理本来9:15 是以彼为新约之中保、以死而赎前约下之罪愆、俾蒙召者得所许之永业、

修订本来9:15 为此,基督作了新约的中保;因为他的死,赎了人在第一个约之时所犯的罪过,使蒙召的人能得着所应许永远的产业。

KJV 英来9:15 And for this cause he is the mediator of the new testament, that by means of death, for the redemption of the transgressions that were under the first testament, they which are called might receive the promise of eternal inheritance.

NIV 英来9:15 For this reason Christ is the mediator of a new covenant, that those who are called may receive the promised eternal inheritance--now that he has died as a ransom to set them free from the sins committed under the first covenant.

和合本来9:16 凡有遗命,必须等到留遗命的人死了(“遗命”原文与“约”字同)。

拼音版来9:16 Fán yǒu yí méng, bìxū deng dào liú yí méng de rén sǐ le. ( yí méng yuánwén yǔ yuē zì tóng )

吕振中来9:16 哪里有遗嘱(与『约』字同字),哪里立遗嘱(与『约』字同字)者的死就必须提证出来。

新译本来9:16 凡有遗嘱(“遗嘱”或译:“约”,与17节同),必须证实立遗嘱的人死了;

现代译来9:16 凡遗嘱必须证明立遗嘱的人已经死了;

当代译来9:16 凡是遗嘱,必须等到立遗嘱的人死了以后,才能生效。

思高本来9:16 凡是遗嘱,必须提供立遗嘱者的死亡,

文理本来9:16 凡有遗命、必待命之者死、

修订本来9:16 凡有遗嘱,必须证实立遗嘱的人已经死了。

KJV 英来9:16 For where a testament is, there must also of necessity be the death of the testator.

NIV 英来9:16 In the case of a will, it is necessary to prove the death of the one who made it,

和合本来9:17 因为人死了,遗命才有效力;若留遗命的尚在,那遗命还有用处吗?

拼音版来9:17 Yīnwei rén sǐ le, yí méng cái yǒuxiào lì, ruò liú yí méng de shàng zaì, nà yí méng hái yǒu yòng chù ma.

吕振中来9:17 有了死了,遗嘱(与『约』字同字)才算确定;立遗嘱(与『约』字同字)者还活着时,遗嘱(与『约』字同字)总是无效力的。

新译本来9:17 因为人死了,遗嘱才能确立,立遗嘱的人还活着的时候,遗嘱决不生效。

现代译来9:17 因为立遗嘱的人还活着,遗嘱就没有功效,只有在他死后,遗嘱才能生效。

当代译来9:17 如果他依然健在,所立的遗嘱是不生效的。

思高本来9:17 因为有了死亡,遗嘱才能生效,几时立遗嘱者还活着,总不得生效。

文理本来9:17 既死、则遗命坚矣、命之者尚在、遗命有庸乎、

修订本来9:17 因为人死了,遗嘱才有效力;立遗嘱的人尚在,遗嘱就不能生效。

KJV 英来9:17 For a testament is of force after men are dead: otherwise it is of no strength at all while the testator liveth.

NIV 英来9:17 because a will is in force only when somebody has died; it never takes effect while the one who made it is living.

和合本来9:18 所以,前约也不是不用血立的。

拼音版来9:18 Suǒyǐ qián yuē ye bú shì búyòng xie lì de.

吕振中来9:18 所以就是先前的约也不是没有用血开创的。

新译本来9:18 因此,前约并不是没有用血立的:

现代译来9:18 所以,连头一个约也是用血订立才生效的。

当代译来9:18 这就是旧约也要用血去立的理由。

思高本来9:18 因此,连先前的盟约也得用血开创。

文理本来9:18 故前约之立、非不以血也、

修订本来9:18 所以,第一个约也是用血立的。

KJV 英来9:18 Whereupon neither the first testament was dedicated without blood.

NIV 英来9:18 This is why even the first covenant was not put into effect without blood.

和合本来9:19 因为摩西当日照着律法将各样诫命传给众百姓,就拿朱红色绒和牛膝草,把牛犊、山羊的血和水洒在书上,又洒在众百姓身上,说:

拼音版来9:19 Yīnwei Móxī dāng rì zhào zhe lǜfǎ, jiāng gèyàng jièméng chuán gei zhòng bǎixìng, jiù ná zhūhóngsē róng hé niúxī cǎo, bǎ niúdú shānyáng de xie hé shuǐ, sǎ zaì shū shang, yòu sǎ zaì zhòng bǎixìng shēnshang, shuō,

吕振中来9:19 当时各条诫命既由摩西按照律法向众民宣讲了,他就拿牛犊山羊的血,用水和朱红绒跟牛膝草、洒在那书卷上,并且洒在众民身上,

新译本来9:19 当日摩西按照律法,向所有人民宣布了各样的诫命,就拿牛犊(好些抄本在此有“和山羊”)的血和水,用朱红色的羊毛与牛膝草,洒在律法书上和人民身上,

现代译来9:19 当初,摩西按照法律先把所有的诫命传给人民,然后拿小牛和山羊的血,掺洒水,用深红色的绒和牛膝草蘸上,洒在法律书上和所有的人民身上。

当代译来9:19 当摩西依照律法向犹太人颁布上帝的诫命之后,就用红色的羊毛和牛膝草,蘸了水和牛犊山羊的血,洒在律法书和百姓的身上,

思高本来9:19 当日梅瑟向全民众按法律宣读了一切诫命之後,就用朱红线和牛膝草,蘸上牛犊和公山羊的血和水, 在约书和全民众身上,说:

文理本来9:19 盖摩西既依律言诸诫于民、则取犊与羊之血、并水、与绛绵、牛膝草、洒于其书、以及诸民、

修订本来9:19 因为摩西当日照着律法将各样诫命传给众百姓,就拿朱红色绒和牛膝草,把牛犊、山羊的血和水洒在书上,又洒在众百姓身上,

KJV 英来9:19 For when Moses had spoken every precept to all the people according to the law, he took the blood of calves and of goats, with water, and scarlet wool, and hyssop, and sprinkled both the book, and all the people,

NIV 英来9:19 When Moses had proclaimed every commandment of the law to all the people, he took the blood of calves, together with water, scarlet wool and branches of hyssop, and sprinkled the scroll and all the people.

和合本来9:20 “这血就是 神与你们立约的凭据。”

拼音版来9:20 Zhè xie jiù shì shén yǔ nǐmen lì yuē de píngjù.

吕振中来9:20 说∶「这就是上帝向你们立诫命的约之血」。

新译本来9:20 说:“这就是 神规定你们立约的血。”

现代译来9:20 他说:「这血印证了上帝命令你们遵守的约。」

当代译来9:20 说:“这血是上帝用来与你们立约的。”

思高本来9:20 『这是天主向你们所命定的盟约的血。』

文理本来9:20 曰、此乃上帝所命尔约之血、

修订本来9:20 说:"这血就是上帝与你们立约的凭据。"

KJV 英来9:20 Saying, This is the blood of the testament which God hath enjoined unto you.

NIV 英来9:20 He said, "This is the blood of the covenant, which God has commanded you to keep."

和合本来9:21 他又照样把血洒在帐幕和各样器皿上。

拼音版来9:21 Tā yòu zhàoyàng bǎ xie sǎ zaì zhàngmù, hé gèyàng qìmǐn shang.

吕振中来9:21 就是帐幕和礼拜用的一切器册,他也照样地用血洒。

新译本来9:21 他照样把血洒在会幕和各样应用的器皿上。

现代译来9:21 同样,摩西也把血洒在圣幕和礼拜及礼仪上所用的各样器皿上面。

当代译来9:21 他又照样把血洒在圣幕和所有献祭的器具上。

思高本来9:21 连帐幕和为敬礼用的一切器皿, 也照样 上了血;

文理本来9:21 又以血洒幕及供事之器、

修订本来9:21 他又照样把血洒在帐幕和敬拜用的各样器皿上。

KJV 英来9:21 Moreover he sprinkled with blood both the tabernacle, and all the vessels of the ministry.

NIV 英来9:21 In the same way, he sprinkled with the blood both the tabernacle and everything used in its ceremonies.

和合本来9:22 按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

拼音版来9:22 `An zhe lǜfǎ, fán wù chàbuduō dōu shì yòng xie jiéjìng de, ruò bù liúxuè, zuì jiù bùdé shèmiǎn le.

吕振中来9:22 其实几乎可以说,按照律法,凡物都是用血洁净的∶没有流血的事,就没有赦免的事。

新译本来9:22 按着律法,几乎所有都是用血洁净的,如果没有流血,就没有赦免。

现代译来9:22 按照法律,几乎各样器皿都是用血洁净的;没有流血,就没有赦罪。

当代译来9:22 根据律法来说,差不多所有的物件都要床上血,好使它洁净;因为若不流血,罪就得不到赦免。

思高本来9:22 并且按照法律,几乎一切都是用血洁净的,若没有流血,就没有赦免。

文理本来9:22 且依律则诸物几皆以血而洁、若无流血、则无赦免、○

修订本来9:22 按着律法,几乎每样东西都是用血洁净的;没有流血,就没有赦罪。

KJV 英来9:22 And almost all things are by the law purged with blood; and without shedding of blood is no remission.

NIV 英来9:22 In fact, the law requires that nearly everything be cleansed with blood, and without the shedding of blood there is no forgiveness.

和合本来9:23 照着天上样式做的物件,必须用这些祭物去洁净;但那天上的本物自然当用更美的祭物去洁净。

拼音版来9:23 Zhào zhe tiān shang yàngshì zuò de wùjiàn, bìxū yòng zhèxie jìwù qù jiéjìng. dàn nà tiān shang de ben wù, zìrán dāng yòng gèng mei de jìwù qù jiéjìng.

吕振中来9:23 这样,天上之事的仿本既然必须用这些礼节来洁净,那天上的本物必须用比这些更好的祭献去洁净了。

新译本来9:23 照着天上样式作的既然必须这样去洁净,天上物体的本身,就应该用更美的祭品去洁净了。

现代译来9:23 这些仿照天上的样式所造的器皿,必须用这方法洁净。但是,天上的器皿必须用更好的祭物去洁净。

当代译来9:23 照着天上本物的样式所造的那些物件,既然要靠祭牲的血来洁净,那天上的本物,当然要用更美好的祭物了。

思高本来9:23 那麽,既然连那些天上事物的模型还必须这样洁净,而那天上的本物,自然更须要用比这些更高贵的牺牲,

文理本来9:23 夫在天诸物之像、须以此而洁、但在天之物、当用愈善之祭洁之、

修订本来9:23 这样,照着天上样式做的物件必须用这些礼仪去洁净,但那天上的一切,自然当用更美的祭物去洁净。

KJV 英来9:23 It was therefore necessary that the patterns of things in the heavens should be purified with these; but the heavenly things themselves with better sacrifices than these.

NIV 英来9:23 It was necessary, then, for the copies of the heavenly things to be purified with these sacrifices, but the heavenly things themselves with better sacrifices than these.

和合本来9:24 因为基督并不是进了人手所造的圣所(这不过是真圣所的影像),乃是进了天堂,如今为我们显在 神面前;

拼音版来9:24 Yīnwei Jīdū bìng bú shì jìn le rén shǒu suǒ zào de shèng suǒ, ( zhè bú guò shì zhēn shèng suǒ de yǐng xiàng ) nǎi shì jìn le tiān táng, rújīn wèi wǒmen xiǎn zaì shén miànqián.

吕振中来9:24 因为基督并不是进了人手造的圣所、真圣所的模型、乃是进了上天本境,如今替我们显在上帝面前的。

新译本来9:24 因为基督不是进了人手所做的圣所(那不过是真圣所的表象),而是进到天上,现在替我们显露在 神的面前。

现代译来9:24 基督并没有进入人手所造的圣所;那不过是真的圣所的副本。他进到天上,替我们站在上帝面前。

当代译来9:24 因为基督并非进入了人手所造的圣所——那只不过是真圣所的象徵罢了,他是进了天堂,为我们的缘故显在上帝的面前。

思高本来9:24 因为基督并非进入了一座人手所造,为实体模型的圣殿,而是进入了上天本境,今後出现在天主面前,为我们转求。

文理本来9:24 盖基督非入手造之圣所、似真圣所之形状者、乃入于天、今于上帝前为我侪而显焉、

修订本来9:24 因为基督并没有进了人手所造的圣所-这不过是真圣所的影像-而是进到天上,如今为我们出现在上帝面前。

KJV 英来9:24 For Christ is not entered into the holy places made with hands, which are the figures of the true; but into heaven itself, now to appear in the presence of God for us:

NIV 英来9:24 For Christ did not enter a man-made sanctuary that was only a copy of the true one; he entered heaven itself, now to appear for us in God's presence.

和合本来9:25 也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像那大祭司每年带着牛羊的血进入圣所(“牛羊的血”原文作“不是自己的血”)。

拼音版来9:25 Ye bú shì duō cì jiāng zìjǐ xiànshang, xiàng nà Dàjìsī mei nián daì zhe niú yáng xie jìnrù shèng suǒ. ( niú yáng de xie yuánwén zuò bú shì zìjǐ de xie )

吕振中来9:25 他也不是必须多次地供献自己、像大祭司每年靠着不是自己的血的、去进入圣所一样。

新译本来9:25 他不必多次把自己献上,好像大祭司每年带着不是自己的血进入至圣所一样。

现代译来9:25 犹太人的大祭司每年带着牲畜的血进到至圣所。但是,基督无须多次献上自己,

当代译来9:25 他在天上不必一次一次地把自己献上,像那些大祭司年年都带着牛羊的血进入至圣所一样。

思高本来9:25 无须再叁奉献自己,好像大司祭每年应带着不是自己的血进入圣殿一样,

文理本来9:25 亦非屡以己献、如彼大祭司、岁以非己之血入圣所、

修订本来9:25 他也无须多次将自己献上,像大祭司每年带着牛羊的血进入至圣所。

KJV 英来9:25 Nor yet that he should offer himself often, as the high priest entereth into the holy place every year with blood of others;

NIV 英来9:25 Nor did he enter heaven to offer himself again and again, the way the high priest enters the Most Holy Place every year with blood that is not his own.

和合本来9:26 如果这样,他从创世以来,就必多次受苦了。但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

拼音版来9:26 Rúguǒ zhèyàng, tā cóng chuàngshì yǐlái, jiù bì duō cì shòu kǔ le. dàn rújīn zaì zhè mòshì xiǎnxiàn yī cì, bǎ zìjǐ xiàn wéi jì, hǎo chúdiào zuì.

吕振中来9:26 假使如此,从世界创立以来,他就必须多次受苦了!其实他在今世的末期、乃是尽一次地显现,藉着自己之奉献为祭、好把罪废掉的。

新译本来9:26 如果这样,他从创世以来,就必须受许多次的苦了。可是现在他在这世代的终结,只显现一次,把自己作为祭品献上,好除掉罪。

现代译来9:26 否则,从创世以来,他就得多次忍受苦难了。基督一次献上而竟全功,在这末世,把自己当作祭物献上,来洁净罪。

当代译来9:26 不然的话,自创世以来他必定要一死而再死,不知受苦多少次了。但在这世代的末期,他只一次把自己献上,便除去了人的罪。

思高本来9:26 否则,从创世以来, 就必须多次受苦受难了;可是现今,在今世的末期,只出现了一次 ,以自己作牺牲,除灭了罪过。

文理本来9:26 若然、则自创世以来彼必屡受苦矣、但今值季世、乃一显著、献己为祭、以除人罪、

修订本来9:26 如果这样,他从创世以来就必须多次受苦了。但如今,他在今世的末期显现,仅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

KJV 英来9:26 For then must he often have suffered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world: but now once in the end of the world hath he appeared to put away sin by the sacrifice of himself.

NIV 英来9:26 Then Christ would have had to suffer many times since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 But now he has appeared once for all at the end of the ages to do away with sin by the sacrifice of himself.

和合本来9:27 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拼音版来9:27 `An zhe déng méng, rénrén dōu yǒu yī sǐ, sǐ hòu qie yǒu shenpàn.

吕振中来9:27 按所保留给人的、只有一次死,死后有审判。

新译本来9:27 按着定命,人人都要死一次,死后还有审判。

现代译来9:27 到了时候,人人必有一死,死后有上帝的审判。

当代译来9:27 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而且死后还有审判;

思高本来9:27 就如规定人只死一次,这以後就是审判;28. 同样,基督也只一次奉献了自己,为除免大众的罪过;将来 要再次显现,与罪过无关,而是要向那些期待 的人施行救恩 。

文理本来9:27 夫存乎人者有一死、死后有鞫、

修订本来9:27 按着命定,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KJV 英来9:27 And as it is appointed unto men once to die, but after this the judgment:

NIV 英来9:27 Just as man is destined to die once, and after that to face judgment,

和合本来9:28 象这样,基督既然一次被献,担当了多人的罪,将来要向那等候他的人第二次显现,并与罪无关,乃是为拯救他们。

拼音版来9:28 Zhèyàng, Jīdū jìrán yī cì beì xiàn, dāndāng le duō rén de zuì, jiānglái yào xiàng nà denghòu tāde rén dì èr cì xiǎnxiàn, bìng yǔ zuì wú guān, nǎi shì wèi zhengjiù tāmen.

吕振中来9:28 基督也这样;基督也是只有一次之被供献、来担当许多人的罪。将来还要显现个第二次、却是与罪无关,是要向切候着他的人施拯救的。

新译本来9:28 照样,基督为了担当许多人的罪,也曾经一次把自己献上;将来他还要再一次显现,不是为担当罪,而是要向那些热切期待他的人成全救恩。

现代译来9:28 同样,基督也一次献上,除掉了许多人的罪。他要再一次显现,不是来对付罪,而是来拯救等候他的人。

当代译来9:28 基督也是这样,曾经一次献上自己,承担了世人的罪;然而,他还要再来,那时不再是为赎罪而来,乃是为了使那些渴望他再来的人得到完全的救恩。

思高本来9:28

文理本来9:28 如是、基督一献己以负众罪、将以无罪复显于望之者、而致拯救、

修订本来9:28 同样,基督既然一次献上,担当了许多人的罪,将来要第二次显现,与罪无关,而是为了拯救热切等候他的人。

KJV 英来9:28 So Christ was once offered to bear the sins of many; and unto them that look for him shall he appear the second time without sin unto salvation.

NIV 英来9:28 so Christ was sacrificed once to take away the sins of many people; and he will appear a second time, not to bear sin, but to bring salvation to those who are waiting for him.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