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耶稣又对门徒说:“有一个财主的管家,别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费主人的财物。

2主人叫他来,对他说:‘我听见你这事怎么样呢?把你所经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

3那管家心里说:‘主人辞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将来做什么?锄地呢?无力;讨饭呢?怕羞。

4我知道怎么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后,接我到他们家里去。’

5于是把欠他主人债的,一个一个地叫了来,问头一个说:‘你欠我主人多少?’

6他说:‘一百篓(注:每篓约五十斤)油。’管家说:‘拿你的账,快坐下,写五十。’

7又问一个说:‘你欠多少?’他说:‘一百石麦子。’管家说:‘拿你的账,写八十。’

8主人就夸奖这不义的管家做事聪明,因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

9我又告诉你们:要藉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

10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

11倘若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

12倘若你们在别人的东西上不忠心,谁还把你们自己的东西给你们呢?”

13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 神,又事奉玛门。”

14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他们听见这一切话,就嗤笑耶稣。

15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是在人面前自称为义的,你们的心, 神却知道;因为人所尊贵的,是 神看为可憎恶的。

16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从此 神国的福音传开了,人人努力要进去。

17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容易。

18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奸淫;娶被休之妻的也是犯奸淫。

19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

20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

21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且狗来舔他的疮。

22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

23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

24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

25亚伯拉罕说:‘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

26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

27财主说:‘我祖啊!既是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

28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

29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

30他说:‘我祖亚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的,他们必要悔改。’

31亚伯拉罕说:‘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

提要:1 不义管家的比喻。14 基督责备法利赛人的贪婪和虚伪。19 守财奴和乞丐拉撒路。


不义的管家

路16:1 耶稣又对门徒说:“有一个财主的管家,别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费主人的财物。

【本会注释】

耶稣又……说。[不义的管家,路16:1-18。主耶稣的比喻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7页。]关于第16章中比喻和教训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背景经上没有给出特别的信息。然而,本章的开场白却强烈地暗示着它是紧接着第15章的事件,可能两章的比喻和教训就是在同一场合发出的。此时距耶稣使命的结束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时间大概是公元31年的一月或二月,地点是比哩亚,就是约旦河外的那片地区(见对路15:1的注释)。

对门徒。就像先前许多情况一样(见对太5:1,2的注释),即便其他人在场,耶稣也是先把他的教训说给门徒听。就像在路第15章中一样(见第2节),此时此刻法利赛人也在场(路16:14),最终耶稣也直接向他们说话了(第15节;见对第9节的注释)。税吏也站在听众当中,这个比喻对他们有特别的意义。他们中的许多人无疑都很“富有”。

一个财主。像比哩亚传道过程中的许多比喻一样(见对太19:1,2;路9:51的注释),这个比喻也只有路加记载过。这个比喻以及后面那个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都是涉及到如何运用当前的机会来预备将来的生活(路16:25-31),特别是如何运用今生物质上的东西。本章的第一个比喻特别是对门徒说的,而第二个比喻主要是为了法利赛人的益处说的。第一个比喻说明了一条对于聪明管家很重要的原则──谨慎、殷勤地运用当前的机会。第二个比喻是从反面角度来考虑管家资格的问题,就像那个朋友半夜呼求(路11:5-10)以及不义的官(路18:1-8)的比喻一样。

耶稣在第一个比喻中呼吁人们把思想从当前的事物转向永恒的事物上(《路》第二十六章)。在税吏之中前不久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路》第二十六章),当在场的税吏听着耶稣讲述这个故事时他们的心中可能会受到特别的震撼。

解经家通常发现这个比喻很难解释,特别是因为经上似乎是在赞许那个不义的管家(见第8节)。这些困难是由于他们过于注重比喻中所有的细节,就像前面一个比喻用那个“富人”代表上帝时他们所认为的那样。但这个比喻却不作寓言式阐释。在解释比喻上有一条基本原则,即,不应该试图去在所有的细节中都找出特别的意义来。关于解释比喻的原则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4页。耶稣用这个比喻来表明一个特别的真理,就是他在第8-14节中所指出的。

管家。一个家庭或一份产业的管事者。就像上下文所表明的,这个“管家”是个自由人,而不是像有些“管家”那样,是作奴隶的。如果他是个奴隶,他就不用担心自己被解除管家职位后的生计了,因为他还会有另一个主人。此外,如果是个奴隶,他不可能自由实现他对自己所定的计划(第4节)。

浪费。根据希腊文,这个管家仍旧在浪费他主人的财物。实际上,他被指控一直在有计划地掠夺他的主人(见《路》第二十六章),这样的控告足以让他立即被解除职务而不会等到他有机会去交代他所经管的事(第2节)。这里提到的“浪费”可能部分是由于他的无能或轻忽,尽管他的精明(第4-8节)暗示着他有足够的聪明去照顾好他主人的利益。


路16:2 主人叫他来,对他说:‘我听见你这事怎么样呢?把你所经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

【本会注释】

这事怎么样呢。这个分句还可以被翻译为,“我听见你这事怎么样呢?”或“为什么我听见你这事呢?”

交代明白。他要去把账目理清并把所记录的交给他的主人,他的主人好去查看以便决定那些对他的控告是否是真的。


路16:3 那管家心里说:‘主人辞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将来做什么?锄地呢?无力;讨饭呢?怕羞。

【本会注释】

心里说。当这个管家清理账目准备要交给他的主人时,他的心里反复思量着这件事。

无力。或“我不够强壮”。


路16:4 我知道怎么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后,接我到他们家里去。’

【本会注释】

我知道。很明显,这个管家自知有罪并且知道他不能撇清他自己了。如果他过去所经管的事是诚实的话,那么他此时不可能采取这么狡猾的手段去应对他所被控告的。很显然,他过去就是依靠他的精明过活的,现在他要采取一种更加聪明的计谋来使他将来还能过一种轻松的生活。当这个管家还有权利这样做的时候,他要利用当前的权利去为无定的将来作好准备。

在我不作管家之后。这里作“无论什么时候我不再作管家”更好一些。

他们。这个管家想到了那些“欠他主人债的”(第5节)。他现在要让他们都欠下他的人情。


路16:5 于是把欠他主人债的,一个一个的叫了来,问头一个说:‘你欠我主人多少?’

【本会注释】

一个一个地叫了来。或,“把欠他主人债的,一个一个地叫了来”(英文RSV版)。这个管家有计划地、殷勤地实行了他的计谋。他过去若是像他现在增进自己利益这样去增进他主人的利益,他就会是一个成功的管家,而不是现在这样失败的了。同样作为一个管家,约瑟在波提乏家中所展现的那些品格上的特质使他深得主人的器重(见创39:1-6)。约瑟努力促进他主人的利益,好像那些事是他自己的一样,由此他也被提升掌管波提乏的全家。

你欠……多少。看起来,由于这个管家的无能或渎职,他对先前办理的事务要么记录不完整,要么根本就没有记录。如果是这样,他就可以很容易地与那些购买他主人货物的人串通来欺骗他的主人,并使他和那些买货的人得利,当然这是以他主人的损失为代价的。


路16:6 他说:‘一百篓(每篓约五十斤)油。’管家说:‘拿你的账,快坐下,写五十。’

【本会注释】

篓。希腊文batoi,来自于希伯来文bath,但是容积不同,前者的容积大约是10.4 加仑或39.4升(见本册注释原文第50页)。因此一百“篓”大约等于1,040加仑(39.4千升),相当大的一笔债务。

油。很显然这是指橄榄油,巴勒斯坦和周围地区常用的一种油。

账。直译是,“书写之物”,或“文件”,这里的意思是起初办理事务的“合同”,或“备忘录”。

快。很显然,这个管家要和许多人处理业务,如果他想自己的计谋成功,他就必须立即实行不能迟延。


路16:7 又问一个说:‘你欠多少?’他说:‘一百石麦子。’管家说:‘拿你的账,写八十。’

【本会注释】

石。希腊文koroi,来自于希伯来文的kor,但却不是一个容积,前者的容积大约等于14.92蒲式耳或525升(见本册注释原文第50页)。因此一百“石”大约等于1,492蒲式耳或525千升,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债务。


路16:8 主人就夸奖这不义的管家做事聪明;因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

【本会注释】

主人就夸奖。这些话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路加自己编辑性的评论,而是耶稣比喻的一部分。说这些评论性话语的人就是第1节中的“财主”。耶稣会这样去夸奖一个不义的管家施用计谋欺骗他的主人,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见《路》第二十六章)。耶稣对这个管家的评价在这几个字中就显明了,“不义的管家”。然而,就像这个评价构成了比喻的高潮一样,很显然,耶稣也在这财主对他管家的评价中发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可以拿来教导他的门徒和听众。叙述本身就显明了这件事。那个财主并没有原谅他管家的不义;这个管家正是因为不义的行为才得以逃脱他的责任的。但是这个狡猾的家伙用来使他渎职的生涯到达一个顶峰的技巧却是很令人惊奇的,他带着很明确的目标如此彻底地实现了他的计划,以至于那个财主不禁感叹他管家的“聪明”和“勤勉”了。

作事聪明。即,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结交一批在将来的岁月中能够为他付出的朋友。“聪明(副词)”这个词来自于希腊文的phronimōs,它的形容词形式phronimos(见太7:24;10:16)来自于名词phrēn,“思想”。我们可以说,那管家“运用了他的头脑”。他运用前瞻的思想聪明老练地为自己的将来作了谋划。他的“智慧”或“聪明”主要体现在,他勤勉地善用了当前还存在的机会。如果这个管家在最终处理他主人债户的问题时还像他先前办事时那样拖拖拉拉,他这个狡猾的计谋就不可能成功了。

今世之子。直译是,“这个时代的孩子”,这是从时代和事件的角度来考虑世人的。这里提到那些为今生而活的人是要与那些为来生而活的人,“光明之子”作对比。

世事。即,在当前的世代里,这是他们唯一感兴趣并为之生活的“世代”(见对太23:36的注释)。

更加聪明。只为今生生活的人在追求今生所提供的事物时经常表现出比基督徒更大的热情,换句话说就是,选择侍奉上帝的基督徒在为上帝提供给他们的东西上所做的准备还不如世人。人类的一个弱点就是,更多地花心思去考虑我们如何服侍自己,而不是考虑如何侍奉上帝并彼此服侍(见《路》第二十六章)。基督徒的确是以“热心”著称的,但是他的热心应该“按着真知识”(罗10:2)。为了达到品格上的卓越和高尚,一个人必须明白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见对太6:24-34的注释)。

光明之子。比较约12:36;弗5:8;帖前5:5各节。耶稣还用这样类似的表达,“上帝的儿子”(太5:9;路20:36;约11:52),“本国的子民”(太8:12;13:38),“你们天父的儿子”(太5:45),来指那些接受他的教训并把天国放在自己生活中第一位的人(见对太6:33的注释)。


路16:9 我又告诉你们,要藉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

【本会注释】

结交朋友。这里耶稣转向了当时在场(见第14节)的法利赛人(见《路》第二十六章),他们作为犹太人的国家领袖在某种特殊的意义上就是上帝赐与他选民之真理与福分的管家(见本注释第四册第26-28页)。以色列的领袖作为上天的管家浪费了天庭托付给他们的“财物”,他们不久就要奉命将他们所经管的“交代明白”。

耶稣的意思并不是说天国是可以用钱去买的。他直接关注的真理是我们可以从我们永恒福利的角度去善加利用当前的机会。我们是上帝交托我们手上今生物质财富的管家,上帝把这些托付给我们好使我们学习忠实管家的原则。我们今生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别人的”,即,都是上帝的;这些都不是我们“自己的”(路16:12;见林前6:19)。我们要利用托付给我们的物质上的财物,借着把它们用在我们的同胞身上(见箴19:17;太19:21;25:31-46;路12:33)以及福音的推广上(见林前9:13;林后9:6,7),去推进我们天父的事业。

不义的钱财。见对太6:24的注释。这个短语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对“钱财”的轻蔑,好像我们把“钱”说成“臭钱”一样。“藉”着金钱结交朋友的意思是,“使用”金钱结交朋友。

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原文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倾向于这里作“到了它(钱财)无用的时候”。“到了你无用的时候”这种翻译的意思可能是“到了你死的时候”。但是经上并没有像这种翻译所表示的那样教导说人在死时就要被接到“永恒的住处中去”,而是要等到我们的主回来的时候(见约14:3)。“到了它无用的时候”,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了财富[不义的玛门]无用的时候”。当那管家快要失去收入来源的时候(路16:3)他就开始思量将来的事了(第4节)。这个比喻的关键点并不在于管家的失职或他的死亡,而是他解决个人收入丧失这个问题的办法。因此上下文以及经文的普遍要旨都支持“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这种读法。“它”的先行词是“钱财”,“他们”的先行词是“朋友”。


路16:10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

【本会注释】

最小的。这里是在暗示玛门(或,钱财)是“最小的”,或“小的”。这里必须再次指出,耶稣并没有称赞那管家不义的行为(见对第8节的注释),否则门徒或其他在场的听众就要抓住这个比喻当作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不义的借口了。耶稣在此清楚地陈明了一个伟大的真理,即,凡是愿意成为他门徒的人必须具有诚实和殷勤的特质。根据米大示(Rabbah,关于出3:1节,第49页),上帝不会给人一件大事,除非他已经在一件小事上试验了他,之后他才会提拔他去处理大事。米大示还给出了一个例子,据说是上帝对大卫所说的话:“你已经在你的羊群上证明是忠心的,所以,来,照顾我的羊”。

在大事上也忠心。他将受到提拔(见对太25:21的注释)。


路16:11 倘若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

【本会注释】

真实的钱财。即,属灵的“钱财”(见雅2:5)。比较基督的教训,“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约6:27)。耶稣在比哩亚传道的开端时曾警告人们要防备为自己积财而在“上帝面前却不富足”(路12:21)的情况。


路16:12 倘若你们在别人的东西上不忠心,谁还把你们自己的东西给你们呢?

【本会注释】

别人的。人在今生所要学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他财产中所有的金钱和物质的东西,都不是凭着他自己的智慧或技巧得来的,而是从上帝那里暂时借来的。主曾经严肃地警告以色列人要防备这一致命的欺骗并提醒他们,是上帝赐给人“得货财的力量”(见对申8:18的注释)。

在很大程度上,以色列的失败正是因为他们没有从这一原则所发的教训中得益(见本注释第四册第32,33页)。有一条永远的真理,什么时候人不尊荣上帝,不认为生活中的美物是从他那施恩的手中而来的,“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并且“他们无知的心就昏暗了”(罗1:21)。我们只是上帝的管家而已。

你们自己的。耶稣这里指永生以及伴随着永生的福分和喜乐是我们的。我们是“上帝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罗8:17)。当基督在荣耀中登基为王时他要向所有的人发出信实慷慨的邀请,邀请他们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他们“所预备的国”(太25:34)。


路16:13 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玛门。”

【本会注释】

一个仆人不能。见对太6:24的注释。除了“仆人”这个词,还有一个词也适合这里的上下文,就是上面比喻中用来指代“仆人”的词,管家──耶稣这里的陈述和太6:24节中是一样的。我们应当记得,耶稣在他比哩亚传道的过程中重复了他前面所讲过的大部分的教训(《历》第五十三章)。像许多批评者所假设的那样,路加和马太在他们的福音叙述中都把这段教训放错了位置,但是,这种假设是没有根据的。


律法和上帝的国

路16:14 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他们听见这一切话,就嗤笑耶稣。

【本会注释】

法利赛人。见本册注释原文第51,52页。

贪爱钱财的。希腊文philarguroi,直译是“贪爱钱财的人”。新约中这个词只在这里和提后3:2节中出现过。有些吹毛求疵的评论者认为,路加这里所描述的不是法利赛人,而是撒都该人,根据是,撒都该人是犹太社会中最富有的阶层。但是耶稣并非在讨论他们所拥有的财富。阻挡人进入天国的障碍并不是人拥有财富,而是过分热爱金钱或者误用金钱。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贫穷的”人若要变得贪婪,也没有什么能阻挡他。耶稣在其他地方也坦率地指责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见对太23:14的注释)。按照法利赛人的人生哲学,金钱是上天神圣赐福的证据。但相比之下,耶稣不仅没有这些财富(见对太8:20的注释),他一点也不羡慕这些东西(见对太6:24-34的注释)。在这里以及其他许多方面耶稣和法利赛人的原则是完全不能调和的。

听见这一切话。下面这些话(第14-31节)和第1-13节所呈现出的内容显然是在同一个场合发出的。

嗤笑耶稣。或“嗤笑他”。法利赛人显然意识到了耶稣的话正是对着他们讲的(见第9-13节;见对第9节的注释)。当前从15:1节开始的叙述,看起来是耶稣在一个场合中发出之教训的记载(见对路15:1;16:1,14的注释)。如果是这样,那么法利赛人从一开始就在现场(见路15:2),如此说来,耶稣迷羊的比喻,失钱的比喻,以及浪子的比喻全都是说给他们的,为要证明他对“税吏和罪人”的关怀是正确的(见路15:1-3)。


路16:15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是在人面前自称为义的,你们的心,上帝却知道;因为人所尊贵的,是上帝看为可憎恶的。

【本会注释】

自称为义。比较那个想用“谁是我的邻舍呢?”这个问题来试图“显明自己有理”的“律法师”(路10:25-29)。法利赛人在哄骗百姓相信他们所说的财富是对义的一种报赏这种理论上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胜利。他们极力地为自己辩护,至少那些今生有一定财富的人便在这种理论中找到了满足。

你们的心,上帝却知道。见撒上16:7;代上28:9节。法利赛人的问题是,他们是一群假冒为善的人(见对太6:2;7:5的注释),他们的“义”不过是一种粉饰(见赛64:6;太23:13-33)。

可憎恶的。希腊文bdelugma,“一个腐败的东西”,“一个可憎的东西”。比较bdelugma启17:4,5;21:27节中的用法。


路16:16 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从此上帝国的福音传开了,人人努力要进去。

【本会注释】

律法和先知。即,旧约中权威的典籍(见太5:17;7:12;22:40;路24:27,44;徒13:15;28:23;见对路24:44的注释)。

到约翰为止。即,施洗约翰。“直到(到……为止)”约翰将“上帝的国”传开,旧约中的神圣经典都是领人走向救恩的主要指导(见罗3:1,2)。“直到”这个词(希腊文是mechri)决不是在暗示──像有些主要的福音反对者希望我们相信的那样──当约翰开始传道的时候,“律法和先知”,旧约的经文,就在任何程度上失去了它们的价值或能力。耶稣这里的意思是,在约翰的工作之前,人们只有“律法和先知”。福音来了,不是要代替或废除摩西和众先知所写的(见对太5:17-19的注释)。福音并不是要取代旧约,而是要在其上加增。当mechri(也翻译为“到”)用在像太28:15节和罗5:14节这样的经文中时,它的意思就更加明显了。

整个新约中没有一处地方以任何方式小看旧约。与此恰恰相反,相信新约的人正是在旧约中找到了他们信仰最坚定的证据;实际上,旧约是第一代新约教会唯一拥有的圣经(见对约5:39的注释)。他们并不像今天有些自称为基督徒的人那样轻视旧约,而是尊重并珍视它。实际上,耶稣正是在这个非常的场合教训说,旧约的典籍也是足够把人引往天上的(见路16:29-31)。那些教导说旧约圣经对于基督徒没有价值或权威的人,正是在与耶稣的教训背道而驰。保罗肯定地说,他的教训“并不外乎众先知和摩西所说将来必成的事”(徒26:22)。保罗在他的教训中经常引用“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见徒28:23)。

耶稣在山上宝训中已经表明他的教训并不是要废除那些旧约中的教训。他着重声明,他不会从旧约中去掉哪怕“一点”或“一画”(见对太5:18的注释)。当他表明,“只是我告诉你们”时(见对太5:22的注释),他在旧约的教训和他的教训之间引申出来的对比并不是要减小前者的价值或重要性,而是要将人们从他那个时代犹太人狭隘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去扩展他们的思想,加强他们的力量。

从此。自从施洗约翰传扬上帝的国,额外的亮光已经照耀在救赎的道路上,无论如何,法利赛人他们的“贪爱钱财”(见第14节)都是没有理由的。他们在旧约中有充足的亮光(见第29-31节),但他们却拒绝那光(见约5:45-47);现在他们又以同样的态度对待那从耶稣的生活和教训中闪耀出来的更大的光(见约1:4;14:6)。

人人。耶稣这里很可能是在指他进入比哩亚后无论到何处都跟随他的广大人群(见对路12:1;14:25;15:1的注释)。人们对他个人以及他的神迹和教训都有巨大的兴趣,尽管有时他们是被错误引导的。

努力。希腊文biazō,“用力”,或“运用力量”。关于路16:16节意义的讨论见对太11:12,13的注释。


路16:17 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容易。

【本会注释】

还容易。关于第17节的评论见对太5:18的注释。

点。希腊文keraia,“一个小角”,“一个顶点”,或“一点”,来自于希腊文词语keras,“一个角”。见对太5:18的注释。

律法。从犹太人的用法来说,“律法”意味着所有上帝启示出来的旨意,特别是摩西的书(见对申31:9;箴3:1的注释)。当用在新约中时,就像这里一样,它会被当成一个一般的术语,用来指代整个旧约部分。马吉安──大约在公元150年从基督教分裂出去的一个教师──在他的书中改变了措辞,将“律法”改为“我的话”,为的就是避免直接提到旧约中的经文以及耶稣对它们的肯定。马吉安认为他自己是保罗坚定的跟随者,但是却觉得用不着什么犹太人的东西,好比说旧约。他是基督徒中第一批认为旧约没有什么价值或对基督教的信徒没有什么意义的人之一。

落空。希腊文词语piptō,“跌倒”。


路16:18 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奸淫;娶被休之妻的也是犯奸淫。”

【本会注释】

休妻。见对太5:27-32的注释;参太19:9;林前7:10,11。奸淫仍旧是奸淫,哪怕是男人给它披上了合法化的外衣。福音记载的现代批评者声称,路16:14-18节中将耶稣在不同场合所讲的一些不相关的教训写在了一起。但是他们没有看到将整章贯穿为一篇系统的、完整的讲道的潜在线索。根据第15节,法利赛人和他们的教训在上帝面前是可憎恶的。然而,这种状况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真光;他们始终都有“律法和先知”(第16节),并且最近他们还有福音。耶稣在第17节中肯定了他的教训和那些旧约中的教训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第18节中,他给出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事实。在山上讲道中,耶稣已经使用过这些相同的例子了,以此证明他的教训并不会取消那些旧约中的教训(见对太5:17-19,27-32的注释)。


财主和拉撒路

路16:19 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

【本会注释】

一个财主。[财主和拉撒路,路16:19-31。主耶稣的比喻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7页。]关于这个比喻发生的一些背景见对第1,14节的注释。尽管这个比喻也是对门徒(路16:1),“税吏和罪人”(路15:1),以及大部分听众(见对路12:1;14:25;15:1的注释)说的,但它显然是特别向法利赛人说的(见路15:2;16:14)。

耶稣在这个比喻中继续他在不义的管家那个比喻中(路16:1-12)所发出的教训,即,当今生活中机会的使用决定着将来的命运(见对第1,4,9,11,12节的注释)。前一个比喻特别是向门徒发出的(见对第1节的注释),但在第9节,耶稣从门徒转到了在场的法利赛人身上(见对第9节的注释)。法利赛人不肯接受耶稣关于管家的教训并且嗤笑他(见第14节)。之后耶稣指出,他们愿意得人的尊重,但上帝却像读一本书一样看透他们的心灵(见对第15节的注释)。他们有充足的亮光;他们长久地享受着“律法和先知”的教诲,自从约翰的传道开始,那加增的福音亮光也是他们的(见对第16节的注释)。耶稣在第17,18节中肯定了“律法”中发出的原则是不变的──上帝是不改变的──并且给出了这崇高真理的一个例子。之后他给出了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说明人的命运是由今生如何运用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和机会来决定的(见《路》第二十一章)。一开始,那个“财主”代表了所有错用今生机会的人,并且,在一种集体的意义上,他也代表了犹太人这个民族,它就像那个财主一样,犯了致命的错误(见《路》第二十一章)。这个比喻由两幅场景组成,一个代表今生(第19-22节),另一个代表来生(第23-31节)。不义管家的比喻从正面肯定的角度处理了问题,即,从一个人确实是为将来作了准备这个角度来阐述。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从反面的角度处理了同一个问题,即,从一个人没有为自己的将来作准备这个角度。那个财主错误地认为救恩是基于作为亚伯拉罕后裔的身份,而不是基于品格(参结第18章)。

和其他比喻一样,财主和拉撒路比喻的解释也必须和上下文以及经文的要旨相一致。解释比喻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每个比喻都被设计来教训一条基本的真理,比喻的细节不一定必须有其重要性,它们有的只是故事中为说明真理而设计的“道具”而已。换句话说,不一定非要给一个比喻的所有细节其字面意义都强加上属灵真理,除非上下文显明其确实是有这层意义的。从这条之中引申出另一条原则──把一个比喻的细节当作原理来教训是不明智的。一个比喻中,只有在上下文中清楚发出的以及被经文的普遍要旨所肯定的基本教训,和上下文自身解释的细节连在一起,才能够被正当地认为是基础的原理。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4页。有人认为耶稣的这个比喻是教训说,人无论好坏,在他们死的时候都得了报赏,这种想法把上述两条原则都违背了。

就像上下文中所表明的那样(见对上面的注释),这个比喻定意是来教训──人将来的命运是由他如何利用今生的机会所决定的。耶稣并不是在讨论人死后的状态或者报应发出的时间;他只是在清晰地描绘出今生以及来生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此外,把这个比喻的教训解释为人在死时立刻得到报应显然违反了耶稣自己的声明,“人子要在他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见对太16:27;25:31-41的注释;参林前15:51-55;帖前4:16,17;启22:12;等等)。解释比喻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象征性的表达和叙述一定要按照经文字面上陈述所指的相关真理来理解。即便是那些试图给这个比喻强加上与紧邻的上下文以及基督教训普遍原则相违背之解释的人也都承认,这个比喻中的许多细节是象征性的(见对第22-26节的注释)。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耶稣不象圣经在其他地方那样,尤其是用他自己实在的话来清楚地表明真理,却引入一个比喻来举例说明呢”?答案在于,他是为了适应听众们的水平层次。听众中的许多人都相信在死和复活之间存在着一种有意识的状态(见《路》第二十一章),当然,这种观念在旧约经文中是找不到丝毫的支持和理由的。这种旧约中从未出现过的错误观念在被掳归回后的犹太文学中颇为盛行(见本册注释原文第83-102页),并且和其他许多遗传的观念一样,成为了耶稣时代犹太教信仰的一部分(见对可7:7-13的注释)。耶稣在这个比喻中使用一种流行的观念只是为了使听众深刻明白他试图种植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教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对于前一个比喻中那个不义的管家(路16:1-12),耶稣并没有评价或赞许他的行为,尽管他的行为过程构成了故事的主要部分(见对第8节的注释)。

即便是现代的国际评经注释关于第22节也这样说,“普遍的原则仍得到保留,即,死后的福与祸都是由死前的行为决定的;但是这幅景象的细节是从犹太人的观念中引出的,好像是在说明灵魂在地狱里的状况[见对箴15:11的注释],但决不能被理解为是在肯定那些观念”。

有时人们被呼吁要注意一个事实,即,耶稣并没有声明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是一个比喻,至少从路加的叙述来说显然是这样(尽管一个古代手稿[D]的确称它是一个比喻),而其他地方的比喻一般都带有说明性的短语(太13:3,24,33,44,45,47)。但应该被指出的是,尽管耶稣经常在他开始陈述一个比喻之前声明这是一个比喻或在特别的情况中说天国好像一个人或一件事,但他并非总是这样做(例如,见路15:8,11;16:1)。旧约中的一些比喻也是这种情况,比如说士9:8-15节和王下14:9节中的那些比喻,尽管这些比喻没有被清楚地说明它们是比喻,但也没有人从字面上去相信它们。这种争论的谬误显然是因为只看到了一点引用的参考。

耶稣显然是想让法利赛人在这个“财主”身上看到他们自己,在这个“财主”不幸的经历中去想象一下他们自己的可怕命运(见对第14节的注释)。将这里“财主”和前面那个比喻中的财主(第1节)作一比较。希腊文词语plousios,“富足”,是由武加大译本中拉丁文的词语dives翻译过来的,这就使得一个传统流行起来,即,人们都把自己的名字取作Dives(戴维斯)。还有许多个名字以其他不同的版本出现,可能是人们觉得,如果比喻中的穷人都可以取这个名字,富人同样也可以。

紫色。希腊文porphura,“一种紫色的织物”,或“一件由紫色布料制成的衣服”;这里很可能是指染上了尊贵紫色的贵重外衣,“袍子”,或“外衣”(希腊文himation;见对太5:40的注释)。紫色是皇家尊贵的颜色。起初,porphura是指地中海中一种常见的贝壳类水生动物,或者指与其类似的动物,后来用它指由其染色的布料或这种布料作的衣服(见可15:17,20;徒16:14;启17:4;等等)。这种染料可以调出三种色度,分别是,紫色,深红,蓝色。

细麻布。希腊文bussos,“亚麻”,或“亚麻布”,以亚麻为材料制作的布;这里可能是指里衣,“衣服”,或“束腰上衣”(希腊文chitōn;见对太5:40的注释),这是由埃及的亚麻制成的。起初,bussos只是用来指亚麻的,后来开始用于指以亚麻为原料制作的布匹。就像“紫色”是皇家尊贵的颜色一样,“细(亚)麻布”也是一种奢侈的布料(见启18:12;19:8,14)。


路16:20 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

【本会注释】

讨饭的。希腊文词语ptōchos,来自于动词ptassō,“蹲着”,“蜷缩着”,“弯着腰走路或像乞丐那样蹲着”。有的时候ptōchos的意思只是“贫穷”,或被用作一个名词,“穷人”(见对太5:3的注释)。

拉撒路。希腊文Lazaros,它来自于一个常见的希伯来人的名字'El`azar(以利亚撒,见对出6:23的注释),意思是,“上帝帮助”。这个名字很适合比喻中那个叫此名之人的属灵状况。这是福音记述中,唯一一次耶稣在比喻中给出了一个有具体性格特征的名字,这次之所以必须给出一个名字是因为比喻中对话的需要(见路16:23-31)。尽管几周前耶稣的确使伯大尼的拉撒路从死里复活(见约11:1-46),但比喻中的这个人和耶稣所行最大神迹的那个对象之间却没有任何的关系。

放在财主门口。那个财主有好多次机会可以帮助拉撒路,但他却没有那么做。的确,他并没有虐待这个受苦的人,就是那个他认为一定是因为上帝的惩罚才受痛苦的人。他的态度和该隐说“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创4:9)时所表现出的态度类似。他和拉撒路的关系并不涉及什么错误行为的犯罪,而是缺少了仁慈的行为。他不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而是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他生活中的责任。他对律法中“第二”大诫命──要求爱自己的同胞(见对太5:43;22:39;25:35-44的注释)──的真义毫无所知。就像犹太民族一样,这个财主没有做实际的好事,为此他要担罪,因为他这样行肯定就是在作恶了。所有天庭赋予他的优势都被用到他自己的享乐和满足上了(见《路》第二十三章)。

浑身生疮。或,“溃烂”。拉撒路被“放”在门口,这个事实表明他已经毫无力气去自己挪动了。


路16:21 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且狗来舔他的疮。

【本会注释】

要……充饥。这是他出现在财主家门口的原因。他处于非常的需要之中,而那个财主有能力满足他的需要。故事中一点也没有暗示拉撒路因为他的贫穷和痛苦而埋怨指责上帝。很显然,他就像约伯一样,用自己的忍耐和坚毅承受了这一切。

掉下来的零碎。原文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倾向于这里作“掉下来的[东西]”;即,桌子上的碎渣(见对可7:28的注释)。很明显,那个财主从未伸出手来给过拉撒路哪怕一点吃的。

舔他的疮。我们完全不清楚这样是会减轻他的痛苦还是加重他的痛苦,但似乎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是这样,这可以说是这个贫穷的受苦者悲惨身世的顶点了。很显然,拉撒路无法阻止这些半疯状态的食腐动物(见对太7:6;15:26的注释)去舔他的疮。


路16:22 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

【本会注释】

被天使带去。比较太24:31节。关于解释路16:25-31节的指导原则,见对第19节的注释。我们应该记得,这个比喻的目的是为了将今生的机会以及如何利用它们与来生的回报作一比较。人的命运在他死的时候就注定了,人如果愿意享受来生的权利他就必须使用好今生。

亚伯拉罕的怀里。这是一个典型的希伯来习语,意思是,“天国”。他勒目(Kiddushim72a;第369页)中提到“亚伯拉罕的膝盖”是有福死人的安息之处。耶稣在另一个场合说到,天国是一个有“许多人”“从东从西”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一同坐席”的地方(见对太8:11;路14:15的注释)。

关于耶稣“在父怀里”见对约1:18的注释。关于在筵席上斜倚着“侧身挨近”某人的“怀里”见对约13:23的注释。亚伯拉罕是犹太人的祖先(见约8:39,56),他们实际上是指望从他那里──而不是从上帝那里──获得救恩(见对路16:24的注释)。他们把亚伯拉罕想象成是在欢迎他的子孙进入天国,同样,现在的人认为彼得在天堂门口欢迎着基督徒。

并且埋葬了。那些认为这段叙述是真实的、而不是一个比喻的人应该注意到,如果那个财主是在真实地、具体地遭受痛苦的话,那么拉撒路也就是真实地、具体地在天国了。然而,拉撒路和财主的身体都归回了他们从之所出的尘土(见创2:7;3:19;传12:7)。


路16:23 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的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

【本会注释】

阴间。希腊文hadēs,“坟墓”,或“死亡”(见对太11:23的注释)。Hadēs是复活前无论好坏所有人的住处。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拉撒路也在那里。

举目。财主的身体现在在hades(坟墓)中,是没有生命的,他无法看见东西了(见对第24节的注释)。

痛苦。希腊文basanoi,与动词basanizō有关,用于表示人由于疾病(太8:6)或海浪的颠簸(太14:24)而遭受的剧烈痛苦,或者是门徒因“摇橹”而受的苦(可6:48)。这个词同时还用于表示情感上的痛苦(彼后2:8),以及邪灵不得不与耶稣面对面时惧怕的“苦”(太8:29;可5:7;路8:28)。Basanos(单数是basanoi)看起来是表示急性的痛苦或惊惧。

人死后到一个地方去遭受“痛苦”的观念与圣经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圣经中关于这个问题只教导说“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传9:5;见对诗146:4的注释)。耶稣自己将死亡比作睡觉(见约11:11,14)。从这个比喻中推论说耶稣是在教导恶人死后被带到一个地方去忍受“痛苦”,这完全违背了他在其他场合对这个问题清晰的教训以及对圣经整体的教训。罪人将来是要在geenna的“地狱”中经历痛苦(译者注:指罪人最后的结局,并不是说罪人要受永远的刑罚)(见对太5:22的注释),而不是在hadēs中。因此,当耶稣说那财主在hadēs的“火焰里,极其痛苦”(路16:24)时,他的话显然是象征性的,从字面实义上去解释他的话是没有根据的。解释比喻所涉及到的原则见对第19节的注释。

望见亚伯拉罕。天堂和地狱之间的距离近在人能够通话的范围之内,让那些天堂里的人眼见自己的朋友或所爱的人在地狱里受折磨却不能减轻他们的痛苦,让那些地狱里的人眼巴巴地看着义人在天堂享福,这一切可能是真的吗?但是,如果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个比喻的教训(见对第19节的注释),这一切就是真的了。不过,那些认为这个比喻是照字面意思的人却马上要说,“亚伯拉罕的怀里”只是一个比喻而已,也就是说,圣徒们实际上并不是照着字面意思所说的都安歇在他的“怀里”的。并且他们还会说,这里所描述的天堂和地狱之间的临近纯粹也是象征性的。但是当他们承认比喻中这些以及其他部分明显是象征性的而不是出于字面原本意义的时候,他们却不承认整个比喻是象征性的。如果他们不愿承认整个比喻是象征性的话,他们就不得不承认他们关于这个比喻的一部分是否是象征性的决定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罢了,他们对比喻的解释并不是基于清楚确定的以及一贯的原则。

拉撒路在他怀里。见对第22节的注释。原文引用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倾向于这里作“拉撒路歇息在他的怀里”。


路16:24 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

【本会注释】

我祖亚伯拉罕哪。很明显,根据这个比喻,亚伯拉罕被描述成了掌管hadēs的人(见对第23节的注释)。那个财主向亚伯拉罕发出呼吁,好像他是上帝一样。这个受苦的人是先祖的一个后裔,他向他呼吁好像一个儿子向他的父亲呼吁。

打发拉撒路。很显然,这个财主认为只要他一招呼或呼吁,拉撒路就会被放到hadēs里来,在某种意义上,重新构成他们在世的那种关系。

蘸。希腊文词语baptō(见对太3:6的注释)。

指头尖。有些人想在这个比喻中找到证据来支持他们的一种错误教条──灵魂不死,灵魂可以脱离开肉体独立存在──但他们在这找到的只有尴尬而已。脱离开肉体的精神能有“指头”吗?拉撒路的身体在坟墓中,因此,他的指头也在坟墓中。一个脱离肉体的灵魂将一个指头蘸在水中,再去触摸另一个脱离肉体之灵魂本就不存在的舌头,这完全是不可想象的。很明显,耶稣是用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来表明一个特定的关于今生和来世的真理(见对第19节的注释),他并没有想让人们从字面上去理解他的话。对于这个比喻中在hades里遭受折磨的财主来说,他“痛苦”的这一点点减轻应该会得到慷慨的应允。这个财主渴望一滴清凉的水,就像拉撒路原先渴望从他的桌子上得一点点零碎(见对第21节的注释)。如果这个财主有“目”(第23节)有“舌头”(第24节)并且拉撒路有“指头”(第24节),那么人无论好坏死时就要带着身体的一部分当作真实的存在体遭受报应这种教训就成立了!然而,从比喻本身可以清楚看出,他们并没有在死时立即得到报应,他们的尸体在坟墓里,那里也没有像火一样的东西(见对第22节的注释)。

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恶人遭受地狱里火焰的痛苦不是在他们死的时候,而是在耶稣公开返回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千禧年之后),关于这一点的证据,见对第19节的注释。关于“永火”见对太5:22的注释。


路16:25 亚伯拉罕说:‘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

【本会注释】

儿。希腊文词语teknon(见对路15:31的注释)。

享过。他曾经享受过他那个时代人能够盼望到的所有美物,他并没有为将来的生活作预备。太6:33节中的原则倒过来正好用在他的身上──他先求“这些东西”并且希望上帝后来还能把天国加给他。比较那个无知财主的经历(见对路12:16-21的注释)以及耶稣关于积存财宝在天上的教训(见对太6:19-21的注释)。这个财主已经得到了他想获得的所有的回报(见对太6:2的注释)。他在天上的记录显示他是一个道德腐败的人。应该指出的是,他之所以受刑罚并不是因为拥有财富(见对第19节的注释),而是因为滥用了财富。他把金钱滥用在自己身上,而没有把它们用于侍奉上帝和自己的同胞(参太19:21,22;25:25-30)。富有并不是罪,亚伯拉罕也相当的富有(见创13:2)。比喻中的财主只是忘记了他要为他使用这些财富的方式交账。

拉撒路也受过苦。就像财主并非因为富有才受到刑罚一样,拉撒路在天国受报赏也不只是因为他在世的贫穷。决定命运的,不是物质上拥有的东西,而是道德品格。


路16:26 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

【本会注释】

不但这样。亚伯拉罕对那恳求之人的回答包含了两个部分。首先(第25节)亚伯拉罕实事求是地声明答应他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其次(第26节)他指出将来生活的安排使得他的要求不可能实现。

深渊。希腊文chasma,“深渊”,或“裂开的缝隙”,来自于chainō,“打哈欠”。“深渊”代表了财主和拉撒路道德品格之间的差别(见《路》第二十一章)。深渊被“限定”强调了死后品格不能再改变这个事实。到那时再想改变品格就太晚了(见赛26:10)。那限制财主到“亚伯拉罕怀里”享福的深渊是在今生形成的,是由于他忽略了善用那时提供给他去养成正直良善品格的机会(见《路》第二十一章)。


路16:27 财主说:‘我祖啊!既是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

【本会注释】

既是这样,求你。财主这里暗示他生前没有得到一个公平的警告,让他可以防备这在死时等待着他的厄运。

打发拉撒路。他自己不能去与他还活着的亲戚交通,同时“亚伯拉罕”也不会允许拉撒路去这样作。


路16:28 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

路16:29 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

【本会注释】

摩西和先知。即,旧约圣经。在耶稣的日子,这是一个对旧约典籍的常用表达(见对第16节的注释)。耶稣反复指出,涉及到信心和教训的时候,旧约圣经具有最高的价值,并且这里,他把它推荐给他的听众当作走向救恩的安全、可靠的向导(见太5:17-19;路24:25,27,44;约5:39,45-47)。

他们……可以听从。根据耶稣这里给出的教训──尽管这个教训表面上是由亚伯拉罕对那个财主说的──在他生活的年代,旧约圣经足以把人引向救恩,并且百姓在今生的生活中涉及到来生的问题时,旧约圣经也是一个权威信息的来源。关于等待人的厄运,对于选择像那个财主一样生活的人,包括财主在内,他们都拥有足够的警告。就算加给他们额外的亮光他们也会拒绝的(见对第31节的注释)。


路16:30 他说:‘我祖亚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的,他们必要悔改。’

【本会注释】

我祖亚伯拉罕哪,不是的。那个财主抗议亚伯拉罕的决定,这是在暗示他比亚伯拉罕更明白。很显然,他没有发现旧约圣经中确实的证据,并且怀疑他的五个弟兄也看不见。今天那些怀着轻视的态度把旧约圣经中庄严的信息弃置一边的人也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这个比喻中财主的命运,他尽管有“律法和先知”,仍旧没有从中获得什么益处。

若有一个……到他们那里。去。即,如果任何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就像第19节所的注释的,这个财主不仅代表了那些没有善用今生的机会去形成好的品格以及造福同胞的个体,他还代表了犹太人这个民族,他们作为共同的实体,也在走同样的道路(见本注释第四册第30-33页)。

这个财主要求额外的证据,就好像那些文士和法利赛人反复要求“一个神迹”。但是耶稣的生活、教训并工作已为那些动机纯正的人提供了充足的证据(参对太15:21;16:1的注释)。然而,耶稣为他们提供的证据却不是他们想要的。


路16:31 亚伯拉罕说:‘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

【本会注释】

若不听从。见对第30节的注释。不被经文中永恒真理之朴素话语感动的人,再大的神迹也很难打动他。讲述这个比喻不到几星期之后,耶稣就使一个名叫拉撒路的人从死里复活,好像是在回应那些犹太领袖要求看比他们先前神迹更大的神迹之挑战似的。但是那个非常的神迹却导致了国家的领袖去加紧他们谋害耶稣性命的计谋(见对约11:47-54的注释)。不仅如此,他们觉得必须把拉撒路除掉,来巩固他们自己摇摇欲坠的地位(见约12:9,10;《历》第六十四章)。犹太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注解了耶稣这里所表述的真理,那些拒绝旧约的人同样会拒绝“更大的”亮光,哪怕是那“从死里复活的”人所作的见证。

听劝。即,悔改(见第30节)。

就是有一个……复活。几周之后,我们的主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了(见对约11:1的注释),好像是借着财主的比喻来回应他那些尖刻的批评者的要求。但是,好像耶稣一样,就算“先祖亚伯拉罕”警告了财主,大多数犹太人仍是拒绝相信。实际上,正是那个非常的神迹促使他们比过去更加坚定地要谋害耶稣的性命(约11:47-54)。

一、卷名

最早的文本只注明“路加著”,后来的文本才以“路加福音”或“路加圣福音”为卷名。


二、作者

基督教古代的传统说法一致指出路加为《路加福音》的作者。尤西比乌(卒于约340年)在《教会史》中特别指出路加为《路加福音》的作者(卷三4.6)。再早100年,德尔图良(卒于约230年)说保罗是路加的“启发者”,鼓励他并向他提供许多资料,让他收入作品之中。公元185年左右,伊里奈乌写道:保罗的学生路加,把保罗传给他的福音写进书中。写于二世纪末的著名的穆拉托里残篇,与伊里奈乌的看法一致,说《路加福音》是保罗的同伴医生路加所著。早年的传统说法一致认为路加是《路加福音》的著者。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别人所写。

《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可以被看作一部书的上下集。这部书可以起名为“基督教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使徒行传》的序言清楚地指出两卷书为共同的作者所著。两本书的文体和措辞一致,而且是写给同一个人的──提阿非罗──的。作者在《使徒行传》的一些部分用了第一人称“我们”,表明他是保罗的亲密伙伴,特别是在他传道的后几年。作者似乎从特罗亚起就陪伴保罗开始在希腊传福音(徒16:10-18),他陪保罗最后一次上巴勒斯坦(徒20:5-21:18),陪他前往罗马(徒27:1-28:16)。在罗4:14和门23-24节中,路加作为保罗的同工,向受信人问好。保罗在最后一次被囚罗马快要完毕时,写信给提摩太说:“独有路加在我这里。”(提后4:11)使徒的其他同伴都被派出去工作或者抛弃了他。在他乌云密布的最后日子里,有“亲爱的医生”路加的温柔而又称职的服侍,令他深感欣慰。很清楚,这个人就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作者。

西4:11-14似乎暗示路加不是犹太人而是外邦人,因为他不列在奉割礼的人中,而列在其他已知的外邦人中。《路加福音》一般被认为是新约中文学性最强的著作之一,在许多方面酷似希腊大作家的风格,尤其是《路加福音》的序言(路1:1-4)。

尤西比乌说路加“是安提阿人,职业是医生”。他被认为是安提阿本地的人,有人认为写作的地点是在安提阿,也有人认为是罗马。路加和保罗是两位著作最多的新约作家。我们不知道路加死的地点和方式,但有传说他是在希腊殉道,被钉死在一棵活的橄榄树上的。

保守的学者一般认为,《路加福音》写作的年代不迟于公元63年,理由如下:《路加福音》显然写在《使徒行传》以前(见徒1:1)。《使徒行传》的突然结束一般认为可以表明该书写于保罗第一次被囚于罗马期间(61-63年),也许是刚到罗马不久。最简单的解释是当时他已经没有更多的事可以写了。如果在写《使徒行传》的时候,保罗已经受审,被释放,再次被捕,被定死罪并被处决,就决不会把这些事件省略。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原稿中曾记载这些事件,以后又遗失了。根据上述事实,可以断定《使徒行传》写于公元63年左右,《路加福音》更早一些(见徒1:1)──至于早多少却很难说。


三、历史背景

见《马太福音》。


四、主题

马太把耶稣表现为大教师,神圣真理的倡导者。马可把耶稣表现为活动家,强调祂显示神能的奇迹,以证明祂的弥赛亚身份。路加把耶稣同人类的需要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祂人性的一面,把祂描述为人类的朋友。约翰则表现耶稣为上帝的圣子。

《马太福音》被认为主要是针对犹太人出身的读者写的,《马可福音》的对象是拉丁背景的人。《路加福音》则被认为特地是为希腊读者写的。他的措词表明他是写给当时有教养的人。他自己显然是一位文化知识颇高的人,熟悉当时的文体。这一点可以从《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序言中、从他根据不同官员的任期来确定事件发生的时间、从他采用和提到他所依据的材料来源上可以看出来。

《马太福音》主要是为犹太人写的,所以其中耶稣的家谱从他们国家的奠基人开始。《路加福音》是为全人类写的,所以耶稣的家谱就追溯到全人类的始祖亚当。路加比其他福音书作者更多地记录表明耶稣关心并服事外邦人的事件。他比别人更多提到罗马的百夫长,而且总是以肯定的语气。路加的世界观还可以从他记录保罗对外邦人的恳劝中看出来(见徒14:15-17;徒17:22-31)。在他的著作中没有一丝犹太人的排外倾向,这种倾向在《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偶然还可以看出。

书中屡屡出现医学术语,进一步证明《路加福音》为路加所著(路4:38;路5:12;路8:43)。这些术语表明作者是一位医生(见西4:14)。


五、纲要

下面的纲要仅概括耶稣生平和传道工作的主要阶段。

(一)婴儿期,童年和青年 路1:1-2:52

(二)为传道工作做准备,公元27年秋天 路3:1-4:13

(三)在加利利传道,从公元29年逾越节至公元30年逾越节 路4:14-9:17

1、早期在加利利传道 路4:14-41

2、第一次在加利利的传道的行程 路4:42-5:16

3、在迦百农一带传道 路5:17-6:16

4、福山宝训 路6:17-49

5、第二次在加利利的传道行程 路7:1-8:56

6、第三次在加利利的传道行程 路9:1-17

(四)不再公开传道,公元30年春天到秋天 路9:18-50

(五)在毗利亚传道,公元30年秋天至31年春 路9:51-19:27

1、在撒玛利亚和毗利亚传道 路9:51-10:24

2、用比喻讲道 路10:25-18:14

3、最后一次前往耶路撒冷 路18:15-19:27

(六)在耶路撒冷的最后工作,公元31年逾越节 路19:28-23:56

1、与文士和法利赛人冲突 路19:28-21:4

2、橄榄山上的谈话 路21:5-38

3、耶稣被捕和受审 路22:1-23:25

4、耶稣的被钉和埋葬 路23:26-56

(七)复活,复活后的显现 路24:1-53

和合本路16:1 耶稣又对门徒说:“有一个财主的管家,别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费主人的财物。

拼音版路16:1 Yēsū yòu duì méntǔ shuō, yǒu yī gè cáizhǔ de guǎnjia. biérén xiàng tā zhǔrén gào tā làngfeì zhǔrén de cáiwù.

吕振中路16:1 耶稣也对门徒说∶「一个财主有一个管家;有人向他进谗言,说这个人挥霍主人的资财。

新译本路16:1 耶稣又对门徒说:“有一个财主的管家,有人在他主人面前告他浪费主人的财物。

现代译路16:1 耶稣对他的门徒说:「某财主有一个管家;有人向他告状,说这管家浪费主人的财物。

当代译路16:1 耶稣对门徒说:“有一个财主,雇了一个管家。有人告诉他这管家不忠实。

思高本路16:1 耶稣又对门徒们说:「曾有一个富翁,他有一个管家;有人在主人前告发这人挥霍了主人的财物。

文理本路16:1 耶稣又谓其徒曰、富人某、有一家宰、或以其耗主之业诉于厥主、

修订本路16:1 耶稣又对门徒说:"某财主有一个管家,有人向主人告管家浪费他的财物。

KJV 英路16:1 And he said also unto his disciples, There was a certain rich man, which had a steward; and the same was accused unto him that he had wasted his goods.

NIV 英路16:1 Jesus told his disciples: "There was a rich man whose manager was accused of wasting his possessions.

和合本路16:2 主人叫他来,对他说:‘我听见你这事怎么样呢?把你所经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

拼音版路16:2 Zhǔrén jiào tā lái, duì tā shuō, wǒ tīngjian nǐ zhè shì zenmeyàng ne. bǎ nǐ suǒ jīngguǎn de jiāo daì míngbai. yīn nǐ bùnéng zaì zuò wǒde guǎnjia.

吕振中路16:2 主人就叫管家来,对他说∶『我所听见关于你的这件事、怎么样阿?把你的管家职事交代明白吧;你不能再作管家了。』

新译本路16:2 主人把他叫来,对他说:‘我听见关于你的是怎么一回事呢?把你管理的账目交代清楚,因为你不能再作管家了。’

现代译路16:2 主人就把管家叫来,对他说:『我听到的是怎麽一回事呢?把你经管的帐簿交出来吧,你不能再担任管家的职务了。』

当代译路16:2 财主便把管家召来,对他说:‘我听说你亏空了款项,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快些把你的帐目交代清楚,以后你再不能当管家了。’

思高本路16:2 主人便把他叫来,向他说:我怎麽听说你有这样的事?把你管理家务的账目交出来,因为你不能再作管家了。

文理本路16:2 主呼之曰、我闻言及尔者何耶、陈述尔职、盖尔不得仍为家宰也、

修订本路16:2 主人叫他来,对他说:'我听到了,你做的是什么事?把你所经管的交代清楚,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了。'

KJV 英路16:2 And he called him, and said unto him, How is it that I hear this of thee? give an account of thy stewardship; for thou mayest be no longer steward.

NIV 英路16:2 So he called him in and asked him, 'What is this I hear about you? Give an account of your management, because you cannot be manager any longer.'

和合本路16:3 那管家心里说:‘主人辞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将来做什么?锄地呢?无力;讨饭呢?怕羞。

拼音版路16:3 Nà guǎnjia xīnli shuō, zhǔrén cí wǒ, búyòng wǒ zaì zuò guǎnjia, wǒ jiānglái zuò shénme. chú dì ne, wúlì. tǎofàn ne, pàxiū.

吕振中路16:3 那管家心里说∶『我主人要把管家职事给我撒了,我要作什么?锄地呢、无力;叫化呢,怕羞!

新译本路16:3 那管家心里说:‘主人不要我再作管家了,我作什么才好呢?锄地吧,没有力气!讨饭吧,怕羞!

现代译路16:3 那个管家心里想:『主人要辞退我了,今后我去做甚麽呢?锄地吗?没有力气;讨饭吗?怕难为情。

当代译路16:3 管家私下盘算:‘如果我给辞退了,以后怎办呢?锄地我没有力,讨饭我又害羞......

思高本路16:3 那管家自言自语道:主人要撒去我管家的职务,我可做什麽呢?掘地罢,我没有气力;讨饭罢,我又害羞。

文理本路16:3 家宰意谓、主夺我职、我将何为乎、锄无力、乞则耻、

修订本路16:3 那管家心里说:'主人辞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将来做什么呢?锄地嘛,没有力气;讨饭嘛,怕羞。

KJV 英路16:3 Then the steward said within himself, What shall I do? for my lord taketh away from me the stewardship: I cannot dig; to beg I am ashamed.

NIV 英路16:3 "The manager said to himself, 'What shall I do now? My master is taking away my job. I'm not strong enough to dig, and I'm ashamed to beg--

和合本路16:4 我知道怎么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后,接我到他们家里去。’

拼音版路16:4 Wǒ zhīdào zenme xíng, hǎo jiào rén zaì wǒ bú zuò guǎnjia zhī hòu, jiē wǒ dào tāmen jiā lǐ qù.

吕振中路16:4 我知道要怎么作了,好叫人们、在我被黜了管家职事以后、可以接纳我到他们家里去。』

新译本路16:4 我知道要怎么作了,好使人在我离开管家的职务以后,接我到他们家里去。’

现代译路16:4 对了,我晓得怎麽做,好使我在失业的时候有朋友肯接我到他们家里住。』

当代译路16:4 啊!有了!好,就这麽办!就算给辞退了,也有朋友照应我。’

思高本路16:4 我知道我要做什麽,好叫人们,在我被撒去管家职务之後,收留我在他的家中。

文理本路16:4 我知所为矣、黜职时、令人接我入其家、

修订本路16:4 我知道怎么做,好叫人们在我不作管家之后,接我到他们家里去。'

KJV 英路16:4 I am resolved what to do, that, when I am put out of the stewardship, they may receive me into their houses.

NIV 英路16:4 I know what I'll do so that, when I lose my job here, people will welcome me into their houses.'

和合本路16:5 于是把欠他主人债的,一个一个地叫了来,问头一个说:‘你欠我主人多少?’

拼音版路16:5 Yúshì bǎ qiàn zhǔrén zhaì de, yī gè yī gè de jiào le lái, wèn tóu yī gè shuō, nǐ qiàn wǒ zhǔrén duōshào.

吕振中路16:5 于是把他主人的每一个欠债的叫来,对头一个说∶『你欠我主人多少?』

新译本路16:5 于是把欠他主人债的人,一个一个地叫来,问头一个说:‘你欠我主人多少?’

现代译路16:5 「於是他把主人的债户一一叫了来。他对头一个说:『你欠我主人多少?』

当代译路16:5 主意既定,他便召齐所有亏欠他主人的债户来,先对一个说:‘你欠了我主人多少东西?’

思高本路16:5 於是,他把主人的债户一一叫来,给第一个说:你欠我主人多少?

文理本路16:5 遂于负主债者、一一呼之来、谓先至者曰、尔负我主几何、

修订本路16:5 于是他把欠他主人债的,一个一个地叫了来,问头一个说:'你欠我主人多少?'

KJV 英路16:5 So he called every one of his lord's debtors unto him, and said unto the first, How much owest thou unto my lord?

NIV 英路16:5 "So he called in each one of his master's debtors. He asked the first, 'How much do you owe my master?'

和合本路16:6 他说:‘一百篓(每篓约五十斤)油。’管家说:‘拿你的账,快坐下,写五十。’

拼音版路16:6 Tā shuō, yī bǎi lǒu yóu. mei lǒu yuē wǔ shí jīn guǎnjia shuō, ná nǐde zhàng kuaì zuò xià xie wǔ shí.

吕振中路16:6 他说∶『一百篓(希腊文∶『罢特』;约等于三十六点三七公升)油。』他对他说∶『把你的帐单接过去,赶快坐下去写五十。』

新译本路16:6 他说:‘四千公升油。’管家说:‘拿你的欠单去,快坐下写二千。’

现代译路16:6 他回答:『一百桶橄榄油。』管家说:『这是你的帐,快坐下来,改写五十。』

当代译路16:6 ‘一百桶油。’“‘这是你的欠单,快坐下改写作五十桶吧!’

思高本路16:6 那人说:一百桶油。管家向他说:拿你的账单,坐下快写作五十。

文理本路16:6 曰、油百斗、曰、取券亟坐、书五十、

修订本路16:6 他说:'一百篓油。'管家对他说:'拿你的账,快坐下,写五十。'

KJV 英路16:6 And he said, An hundred measures of oil. And he said unto him, Take thy bill, and sit down quickly, and write fifty.

NIV 英路16:6 "'Eight hundred gallons of olive oil,' he replied. "The manager told him, 'Take your bill, sit down quickly, and make it four hundred.'

和合本路16:7 又问一个说:‘你欠多少?’他说:‘一百石麦子。’管家说:‘拿你的账,写八十。’

拼音版路16:7 Yòu wèn yī gè shuō, nǐ qiàn duōshào. tā shuō, yī bǎi dàn maìzi. guǎnjia shuō, ná nǐde zhàng xie bā shí.

吕振中路16:7 然后对另一个说∶『你、欠多少?』他说∶『一百石(希腊文∶『柯珥』,即是『贺梅珥』;约等于三十六点三七公升)麦子。』他对他说∶『把你的帐单接过去,写八十。』

新译本路16:7 又问一个说:‘你欠多少?’他说:‘四万公升麦子。’管家说:‘拿你的欠单去,写三万。’

现代译路16:7 他又问另一个说:『你呢,你欠多少?』他回答:『一百石麦子。』管家说:『这是你的帐,改写八十。』

当代译路16:7 ‘你欠多少?’管家又问另一个债户。“‘一百石麦子。’‘这是你的欠单,改写八十石吧。’

思高本路16:7 随後,又给另一个说:你欠多少?那人说:一百石麦子。管家向他说:拿你的账单写作八十。

文理本路16:7 又谓其他曰、尔负几何、曰、麦百斛、曰、取券书八十、

修订本路16:7 他问另一个说:'你欠多少?'他说:'一百石麦子。'管家对他说:'拿你的账,写八十。'

KJV 英路16:7 Then said he to another, And how much owest thou? And he said, An hundred measures of wheat. And he said unto him, Take thy bill, and write fourscore.

NIV 英路16:7 "Then he asked the second, 'And how much do you owe?' "'A thousand bushels of wheat,' he replied. "He told him, 'Take your bill and make it eight hundred.'

和合本路16:8 主人就夸奖这不义的管家做事聪明,因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

拼音版路16:8 Zhǔrén jiù kuājiǎng zhè bú yì de guǎnjia zuò shì cōngming. yīnwei jīnshì zhī zǐ, zaì shìshì zhī shàng, jiàobǐ guāngmíng zhī zǐ, gèngjiā cōngming.

吕振中路16:8 主人就称赞这不义的管家作事精明。因为对付自己的世代,今世之子竟比亮光之子更精明了。

新译本路16:8 主人就夸奖这不义的管家作事机警;因为在应付自己的世事上,今世之子比光明之子更精明。

现代译路16:8 「主人夸奖这个不诚实的管家的机警行为。因为在应付世事方面,俗世的人竟比光明的人更加精明。」

当代译路16:8 最后,连主人也不得不佩服这个不忠的管家手段高明。事实上,属世界的人在这方面的确比光明的儿女来得乖巧。

思高本路16:8 主人遂称赞这个不义的管家,办事精明;这些今世之子应付自己的世代,比光明之子更为精明。

文理本路16:8 其主乃誉不义之家宰、以其所行之智也、盖斯世之子于其世事、较光明之子尤智也、

修订本路16:8 主人就夸奖这不义的管家做事精明,因为今世之子应付自己的世代比光明之子更加精明。

KJV 英路16:8 And the lord commended the unjust steward, because he had done wisely: for the children of this world are in their generation wiser than the children of light.

NIV 英路16:8 "The master commended the dishonest manager because he had acted shrewdly. For the people of this world are more shrewd in dealing with their own kind than are the people of the light.

和合本路16:9 我又告诉你们: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

拼音版路16:9 Wǒ yòu gàosu nǐmen, yào jiè zhe nà bú yì de qiáncái, jiéjiāo péngyou. dào le qiáncái wúyòng de shíhou, tāmen keyǐ jiē nǐmen dào yǒng cún de zhàngmù lǐ qù.

吕振中路16:9 我告诉你们,要用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你们便可以被接纳到永世的帐幕里去。

新译本路16:9 我告诉你们,要用不义的钱财去结交朋友,好叫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恒的帐棚里。

现代译路16:9 耶稣接着又说:「我告诉你们,要用现世的金钱结交朋友,这样,金钱用完的时候,你可以被接到永久的家乡去。

当代译路16:9 我告诉你们,要善用今世的钱财,广结人缘。这样,当金钱失去价值时,朋友就会永远接待你们。

思高本路16:9 我告诉你们:要用不义的钱财交结朋友,为在你们匮乏的时候,好叫他们收留你们到永远的帐幕 。

文理本路16:9 我语汝、以不义之财结友、迨匮时、则彼接尔入永宅矣、

修订本路16:9 我又告诉你们,要藉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远的住处去。

KJV 英路16:9 And I say unto you, Make to yourselves friends of the mammon of unrighteousness; that, when ye fail, they may receive you into everlasting habitations.

NIV 英路16:9 I tell you, use worldly wealth to gain friends for yourselves, so that when it is gone, you will be welcomed into eternal dwellings.

和合本路16:10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

拼音版路16:10 Rén zaì zuì xiǎo de shì shàng zhōngxīn, zaì dà shì shàng ye zhōngxīn. zaì zuì xiǎo de shì shàng bú yì, zaì dà shì shàng ye bú yì.

吕振中路16:10 在最小的上头可靠的,在多的上头也必可靠;在最小的上头不义的,在多的上头也必不义。

新译本路16:10 在最小的事上忠心的,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的,在大事上也不义。

现代译路16:10 一个人在小事上靠得住,在大事上也靠得住;一个人在小事上不诚实,在大事上也不诚实。

当代译路16:10 一个人在小事上忠实,在大事上也就会忠实;在小事上靠不住,在大事上更靠不住。

思高本路16:10 小事上忠信的,在大事上也忠信;在小事上不义的,在大事上也不义。

文理本路16:10 忠于小者、亦忠于大、不义于小者、亦不义于大、

修订本路16:10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

KJV 英路16:10 He that is faithful in that which is least is faithful also in much: and he that is unjust in the least is unjust also in much.

NIV 英路16:10 "Whoever can be trusted with very little can also be trusted with much, and whoever is dishonest with very little will also be dishonest with much.

和合本路16:11 倘若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

拼音版路16:11 Tǎngruò nǐmen zaì bú yì de qiáncái shàng bù zhōngxīn, shuí hái bǎ nà zhēn shí de qiáncái tuōfù nǐmen ne.

吕振中路16:11 所以你们若在不义的财钱上显为不可靠,谁还把那真的信托你们呢?

新译本路16:11 如果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真实的钱财托付给你们呢?

现代译路16:11 如果你们在处理现世的财物上靠不住,谁又会把那真实的财富付托你们呢?

当代译路16:11 如果你们不能忠实地处理今世的钱财,谁会把真实的财富交托你们呢?

思高本路16:11 那麽,如果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信,谁还把真实的钱财委托给你们呢?

文理本路16:11 若尔于不义之财不忠、孰以真者托尔耶、

修订本路16:11 若是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

KJV 英路16:11 If therefore ye have not been faithful in the unrighteous mammon, who will commit to your trust the true riches?

NIV 英路16:11 So if you have not been trustworthy in handling worldly wealth, who will trust you with true riches?

和合本路16:12 倘若你们在别人的东西上不忠心,谁还把你们自己的东西给你们呢?”

拼音版路16:12 Tǎngruò nǐmen zaì biérén de dōngxi shàng bù zhōngxīn, shuí hái bǎ nǐmen zìjǐ de dōngxi gei nǐmen ne.

吕振中路16:12 你们若在别人的事物上显为不可靠,谁还把你们自己的给你们呢?

新译本路16:12 如果你们在别人的东西上不忠心,谁还把你们自己的东西交给你们呢?

现代译路16:12 如果你们对属於别人的东西靠不住,谁会把你们自己的东西给你们呢?

当代译路16:12 如果你们不忠实地处理别人的产业,谁又肯把你们名下的产业交给你们呢?

思高本路16:12 如果你们在别人的财物上不忠信,谁还把属於你们的交给你们呢?

文理本路16:12 若尔于属人者不忠、孰以属尔者予尔耶、

修订本路16:12 如果你们在别人的东西上不忠心,谁还把你们自己的东西给你们呢?

KJV 英路16:12 And if ye have not been faithful in that which is another man's, who shall give you that which is your own?

NIV 英路16:12 And if you have not been trustworthy with someone else's property, who will give you property of your own?

和合本路16:13 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 神,又事奉玛门。”

拼音版路16:13 Yī gè púrén bùnéng shìfèng liǎng gè zhǔ. bú shì wù zhège aì nàge, jiù shì zhòng zhège qīng nàge. nǐmen bùnéng yòu shìfèng shén, yòu shìfèng mǎmén.

吕振中路16:13 一个家仆不能做两个主的仆人,因为他不是会厌恶这一个而爱那一个,就是会依付这一个而不顾那一个。你们不能又做上帝的仆人,又做钱财的仆人。」

新译本路16:13 “一个家仆不能服事两个主人;他若不是恨这个爱那个,就是忠于这个轻视那个。你们不能服事 神,又服事金钱。”

现代译路16:13 「没有仆人能够侍候两个主人。他要不是厌恶这个,喜爱那个,就是看重这个,轻视那个。你们不可能同时作上帝的仆人,又作金钱的奴隶。」

当代译路16:13 一个仆人,不能同时服事两个主人;不是厚此,就是薄彼,不是尊重这位,就是鄙视那个。所以,你不能同时敬拜上帝又崇尚金钱。”

思高本路16:13 没有一个家仆能事奉两个主人的:他或是要恨这一个而爱那一个,或是要依附这一个而轻忽那一个:你们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钱财。」

文理本路16:13 一仆不能事二主、或恶此爱彼、或重此轻彼、尔不能事上帝、兼事货财也、○

修订本路16:13 一个仆人不能服侍两个主;他不是恨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服侍上帝,又服侍玛门。"

KJV 英路16:13 No servant can serve two masters: for either he will hate the one, and love the other; or else he will hold to the one, and despise the other. Ye cannot serve God and mammon.

NIV 英路16:13 "No servant can serve two masters. Either he will hate the one and love the other, or he will be devoted to the one and despise the other. You cannot serve both God and Money."

和合本路16:14 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他们听见这一切话,就嗤笑耶稣。

拼音版路16:14 Fǎlìsaìrén shì tān aì qiáncái de, tāmen tīngjian zhè yīqiè huà, jiù chīxiào Yēsū.

吕振中路16:14 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他们听见这一切话,就嗤笑耶稣。

新译本路16:14 贪财的法利赛人听见这些话,就嗤笑耶稣。

现代译路16:14 那些爱钱的法利赛人听见这些话,就讥笑耶稣。

当代译路16:14 唯利是图的法利赛人一面听一面嗤笑他,

思高本路16:14 爱财的法利塞人听了这一切话,便嗤笑耶稣。

文理本路16:14 法利赛人乃好利者、闻而哂之、

修订本路16:14 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他们听见这一切话,就嘲笑耶稣。

KJV 英路16:14 And the Pharisees also, who were covetous, heard all these things: and they derided him.

NIV 英路16:14 The Pharisees, who loved money, heard all this and were sneering at Jesus.

和合本路16:15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是在人面前自称为义的,你们的心, 神却知道;因为人所尊贵的,是 神看为可憎恶的。

拼音版路16:15 Yēsū duì tāmen shuō, nǐmen shì zaì rén miànqián zìchēng wéi yì de. nǐmen de xīn, shén què zhīdào. yīnwei rén suǒ zūnguì de shì shén kàn wéi ke zēngwù de.

吕振中路16:15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在人面前自以为义,上帝却知道你们的心∶因为在人中间高贵的、在上帝面前却是可憎。

新译本路16:15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在人面前自称为义, 神却知道你们的心;因为人所高举的, 神却看作是可憎恶的。

现代译路16:15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在人面前俨然正人君子,但是上帝洞察你们的内心;因为人所看重的,在上帝眼中却是可憎恶的。

当代译路16:15 耶稣就斥责他们:“你们在人面前装模作样,假仁假义;上帝看透你们的心。世人虽然欣赏你们的虚伪的表现,上帝却非常厌恶。

思高本路16:15 耶稣向他们说:「你们在人前自充义人,但是,天主知道你们的心,因为在人前是崇高的事,在天主前却是可憎的。

文理本路16:15 耶稣谓之曰、尔于人前自义、然上帝知尔心、盖人所崇者、上帝所恶也、

修订本路16:15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是在人面前自称为义的,你们的心,上帝却知道;因为人以为尊贵的,是上帝看为可憎恶的。

KJV 英路16:15 And he said unto them, Ye are they which justify yourselves before men; but God knoweth your hearts: for that which is highly esteemed among men is abomination in the sight of God.

NIV 英路16:15 He said to them, "You are the ones who justify yourselves in the eyes of men, but God knows your hearts. What is highly valued among men is detestable in God's sight.

和合本路16:16 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从此 神国的福音传开了,人人努力要进去。

拼音版路16:16 Lǜfǎ hé xiānzhī, dào Yuēhàn wéizhǐ. cóngcǐ shén guó de fúyin chuán kāi le, rénrén nǔlì yào jìn qù.

吕振中路16:16 「律法和神言人到约翰为止;从此上帝国的福音就传开了,人人用力挤着要进入。

新译本路16:16 律法和先知到约翰就结束了。从此, 神的国的福音就传开了,人人都要努力进去。

现代译路16:16 「摩西的法律和先知们的书的效用到施洗者约翰为止;从此,上帝国的福音被传开了,人人都想挤进去。

当代译路16:16 约翰还未出来传讲上帝国的福音以前,律法书和先知书是你们的准则。他来了。福音之门大开,人人要努力进来。

思高本路16:16 法律及先知到若翰为止,从此天主国的喜讯便传扬开来,人人都应奋勉进入。

文理本路16:16 律与先知、至约翰而已、自是上帝国之福音宣布、人人奋力以入之、

修订本路16:16 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从此上帝国的福音传开了,人人努力要进去。

KJV 英路16:16 The law and the prophets were until John: since that time the kingdom of God is preached, and every man presseth into it.

NIV 英路16:16 "The Law and the Prophets were proclaimed until John. Since that time, the good news of the kingdom of God is being preached, and everyone is forcing his way into it.

和合本路16:17 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容易。

拼音版路16:17 Tiāndì feì qù, jiàobǐ lǜfǎ de yídiǎn yī huà luò kōng hái róngyi.

吕振中路16:17 然而天地之过去,比律法一钩之废堕还容易呢!

新译本路16:17 天地过去,要比律法的一点一画失效还容易呢。

现代译路16:17 可是,天地消失要比法律的一笔一画被涂抹还容易呢!

当代译路16:17 不过,律法并没有因此被废;废除天地,比删除律法的一点一划还要容易!

思高本路16:17 然而天地过去,比法律的一笔一画失落,还要容易。

文理本路16:17 然天地之逝、较律一画之陨尤易也、

修订本路16:17 天地废去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要容易。

KJV 英路16:17 And it is easier for heaven and earth to pass, than one tittle of the law to fail.

NIV 英路16:17 It is easier for heaven and earth to disappear than for the least stroke of a pen to drop out of the Law.

和合本路16:18 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奸淫;娶被休之妻的也是犯奸淫。

拼音版路16:18 Fán xiū qī Lìng qǔ de, jiù shì fàn jiānyín. qǔ beì xiū zhī qī de, ye shì fàn jiānyín.

吕振中路16:18 「凡离弃妻子、同别人结婚的、是犯奸淫;同男人所离弃的人结婚的、也是犯奸淫。

新译本路16:18 凡休妻另娶的,就犯了奸淫;娶被丈夫所休的,也是犯了奸淫。

现代译路16:18 「任何人休弃自己的妻子去跟别的女人结合就是犯奸淫;娶了被休弃的女人也是犯奸淫。」

当代译路16:18 离婚另娶,就是犯奸淫,与离了婚的女子结婚,也是如此。”

思高本路16:18 凡休妻而另娶的,是犯奸淫;那娶人所休的妻子的,也是犯奸淫。」

文理本路16:18 凡出妻而他娶者淫也、娶所出者、亦淫也、○

修订本路16:18 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奸淫;娶被丈夫休了的妇人的,也是犯奸淫。"

KJV 英路16:18 Whosoever putteth away his wife, and marrieth another, committeth adultery: and whosoever marrieth her that is put away from her husband committeth adultery.

NIV 英路16:18 "Anyone who divorces his wife and marries another woman commits adultery, and the man who marries a divorced woman commits adultery.

和合本路16:19 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

拼音版路16:19 Yǒu yī gè cáizhǔ, chuān zhe zǐse paó hé xìmábù yīfu, tiāntiān shēhuá yàn lè.

吕振中路16:19 「有一个财主素常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

新译本路16:19 “有一个财主,身穿紫色袍和细麻衣,天天奢华宴乐。

现代译路16:19 「从前有一个财主,每天穿着华丽的衣服,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

当代译路16:19 耶稣又设了个比喻:“有个财主,衣饰华丽,生活奢侈。

思高本路16:19 「有一个富家人,身穿紫红袍及细麻衣,天天奢华地宴乐。

文理本路16:19 有富者衣紫袍枲布、日事华靡宴乐、

修订本路16:19 "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

KJV 英路16:19 There was a certain rich man, which was clothed in purple and fine linen, and fared sumptuously every day:

NIV 英路16:19 "There was a rich man who was dressed in purple and fine linen and lived in luxury every day.

和合本路16:20 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

拼音版路16:20 Yòu yǒu yī gè tǎofàn de, míng jiào Lāsalù, húnshēn shēng chuāng, beì rén fàng zaì cáizhǔ ménkǒu,

吕振中路16:20 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躺在他的大门口,生着疮;

新译本路16:20 又有一个乞丐,名叫拉撒路,满身是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

现代译路16:20 同时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他浑身生疮,常常被带到财主家的门口,

当代译路16:20 在他门前躺了一个满身长了脓疮,名叫拉撒路的乞丐,

思高本路16:20 另有一个乞丐,名叫拉匝禄,满身疮痍,躺卧在他的大门前。

文理本路16:20 又有乞者、名拉撒路、通体生疡、置于富者之门、

修订本路16:20 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长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

KJV 英路16:20 And there was a certain beggar named Lazarus, which was laid at his gate, full of sores,

NIV 英路16:20 At his gate was laid a beggar named Lazarus, covered with sores

和合本路16:21 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且狗来舔他的疮。

拼音版路16:21 Yào dé cáizhǔ zhuōzi shàng diào xià lái de língsuì chōngjī. bìngqie gǒu lái tiǎn tāde chuāng.

吕振中路16:21 巴不得从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东西以得吃饱。不但如此,连狗还来才他的疮呢!

新译本路16:21 想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且有狗来舔他的疮。

现代译路16:21 希望捡些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东西充饥,连狗也来舔他的疮。

当代译路16:21 等着吃他抛弃的食物碎屑来充饥。狗常来舐他的疮。

思高本路16:21 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 ,但只有狗来舐他的疮痍。

文理本路16:21 欲食富者几下遗屑、犬来舐其疡、

修订本路16:21 想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碎食充饥,甚至还有狗来舔他的疮。

KJV 英路16:21 And desiring to be fed with the crumbs which fell from the rich man's table: moreover the dogs came and licked his sores.

NIV 英路16:21 and longing to eat what fell from the rich man's table. Even the dogs came and licked his sores.

和合本路16:22 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

拼音版路16:22 Hòulái nà tǎofàn de sǐ, beì tiānshǐ fàng zaì Yàbólāhǎn de huái lǐ. cáizhǔ ye sǐ le, bìngqie máizàng le.

吕振中路16:22 那讨饭的死了;他被天使带走,到亚伯拉罕怀里。那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

新译本路16:22 后来乞丐死了,被天使送到亚伯拉罕的怀里。那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

现代译路16:22 「后来这穷人死了,天使把他带到亚伯拉罕身边,在天上享受盛筵;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

当代译路16:22 后来,拉撒路死了,天使便带他到亚伯拉罕的怀中。不久,财主也死了,被人埋葬了。

思高本路16:22 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亚巴郎的怀抱 。那个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

文理本路16:22 乞者死、天使携至亚伯拉罕之怀、富者亦死而葬、

修订本路16:22 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

KJV 英路16:22 And it came to pass, that the beggar died, and was carried by the angels into Abraham's bosom: the rich man also died, and was buried;

NIV 英路16:22 "The time came when the beggar died and the angels carried him to Abraham's side. The rich man also died and was buried.

和合本路16:23 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

拼音版路16:23 Tā zaì yīnjiān shòu tòngkǔ, jǔmù yuǎn yuǎn de wàng jiàn Yàbólāhǎn, yòu wàng jiàn Lāsalù zaì tā huái lǐ.

吕振中路16:23 他在阴间、一直在痛苦中;一举目竟望见亚伯拉罕在远处,拉撒路在亚伯拉罕怀里呢。

新译本路16:23 财主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望见亚伯拉罕,和他怀里的拉撒路,

现代译路16:23 财主在阴间痛苦极了;他抬头瞧见亚伯拉罕在遥远的地方,又看见拉撒路在他身边,

当代译路16:23 他在阴间身受痛苦的时候,抬头看见拉撒路在亚伯拉罕的怀里,

思高本路16:23 他在阴间,在痛苦中举目一望,远远看见亚巴郎及他怀抱中的拉匝禄,

文理本路16:23 阴间痛苦之际、举目遥见亚伯拉罕、有拉撒路在其怀、

修订本路16:23 他在阴间受苦,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

KJV 英路16:23 And in hell he lift up his eyes, being in torments, and seeth Abraham afar off, and Lazarus in his bosom.

NIV 英路16:23 In hell, where he was in torment, he looked up and saw Abraham far away, with Lazarus by his side.

和合本路16:24 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

拼音版路16:24 Jiù hǎn zhe shuō, wǒ zǔ Yàbólāhǎn nǎ, keliàn wǒ ba, dǎfa Lāsalù lái, yòng zhítou jiān zhàn diǎn shuǐ, liáng liáng wǒde shétou. yīnwei wǒ zaì zhè huǒyàn lǐ, jíqí tòngkǔ.

吕振中路16:24 他就呼喊说∶『我祖亚伯拉罕哪,怜恤我吧!打发拉撒路用指头尖儿蘸水凉凉我的舌头吧;因为我在这火焰中、极其惨苦阿。』

新译本路16:24 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啊,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吧!因为我在这火焰里非常痛苦。’

现代译路16:24 就呼叫说:『我的祖宗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请打发拉撒路用指尖蘸点水来凉凉我的舌头吧!因为我在这火焰里,非常痛苦!』

当代译路16:24 就叫嚷:‘我的祖宗亚伯拉罕啊!求你可怜我,求你打发拉撒路用指尖蘸点水来润润我的舌头吧。我在这火中实在苦极了。’

思高本路16:24 便喊叫说:父亲亚巴郎! 可怜我罢! 请打发拉匝禄用他的指头尖,蘸点水来凉润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 中极甚惨苦。

文理本路16:24 遂呼曰、我祖亚伯拉罕乎、矜恤我、遣拉撒路以指尖蘸水凉我舌、盖我在此火焰中苦甚、

修订本路16:24 他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请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

KJV 英路16:24 And he cried and said, Father Abraham, have mercy on me, and send Lazarus, that he may dip the tip of his finger in water, and cool my tongue; for I am tormented in this flame.

NIV 英路16:24 So he called to him, 'Father Abraham, have pity on me and send Lazarus to dip the tip of his finger in water and cool my tongue, because I am in agony in this fire.'

和合本路16:25 亚伯拉罕说:‘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

拼音版路16:25 Yàbólāhǎn shuō, ér a, nǐ gāi huí xiǎng nǐ shēng qián xiǎng guō fú, Lāsalù ye shòu guò kǔ. rújīn tā zaì zhèlǐ dé ānwèi, nǐ dào shòu tòngkǔ.

吕振中路16:25 亚伯拉罕说∶『孩子,你该回想你一生受尽了你的美物,而拉撒路也照样受尽了祸患;如今他在这里得慰藉,你倒受惨苦了!

新译本路16:25 亚伯拉罕说:‘孩子,你应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同样拉撒路受过苦,现在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却要受苦了。

现代译路16:25 「可是亚伯拉罕说:『孩子啊,你该记得你生前享尽了福,可是拉撒路从来没有好日子过;现在他在这里得着安慰,你反而在痛苦中。

当代译路16:25 亚伯拉罕说:‘孩子啊!你要想想,你一生穷奢极侈,拉撒路却受尽苦楚;他如今在这里得着安慰,而你却受折磨;

思高本路16:25 亚巴郎说:孩子,你应记得你活着的时候,已享尽了你的福,而拉匝禄同样也受尽了苦。现在,他在这 受安慰,而你应受苦了。

文理本路16:25 亚伯拉罕曰、子乎、当忆尔生时受诸福、拉撒路受诸难、今彼慰、而尔苦焉、

修订本路16:25 亚伯拉罕说:'孩子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同样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却受痛苦。

KJV 英路16:25 But Abraham said, Son, remember that thou in thy lifetime receivedst thy good things, and likewise Lazarus evil things: but now he is comforted, and thou art tormented.

NIV 英路16:25 "But Abraham replied, 'Son, remember that in your lifetime you received your good things, while Lazarus received bad things, but now he is comforted here and you are in agony.

和合本路16:26 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

拼音版路16:26 Búdàn zhèyàng, bìngqie zaì nǐ wǒ zhī jiān, yǒu shēn yuān xiàndéng, yǐzhì rén yào cóng zhèbiān guò dào nǐmen nàbiān, shì bùnéng de, yào cóng nàbiān guò dào wǒmen zhèbiān, ye shì bùnéng de.

吕振中路16:26 况且在一切之中、在我们和你们之间、还有个大空隙立着呢,叫那些想要从这边些边过去到你们那边的、无能为力;人也不能从那边越过来到我们这边。』

新译本路16:26 不但这样,我们与你们之间,有深渊隔开,人想从这边过到你们那里是不可能的,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可能的。’

现代译路16:26 而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隔开,人要从这边到你们那边去是不可能的,要从你们那边到我这边来也不可能。』

当代译路16:26 而且,在你我中间,隔着一道深渊,阻止这边的人到你那边去,也不让你那边的人到这里来。’

思高本路16:26 除此之外,在我们与你们之间,隔着一个巨大的深渊,致使人即便愿意,从这边到你们那边去也不能,从那边到我们这边来也不能。

文理本路16:26 不第此也、尔我间限以巨渊、欲由此过尔不能也、由彼过我、亦不能也、

修订本路16:26 除此之外,在你们和我们之间,有深渊隔开,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可能的;要从那边过到这边也是不可能的。'

KJV 英路16:26 And beside all this, between us and you there is a great gulf fixed: so that they which would pass from hence to you cannot; neither can they pass to us, that would come from thence.

NIV 英路16:26 And besides all this, between us and you a great chasm has been fixed, so that those who want to go from here to you cannot, nor can anyone cross over from there to us.'

和合本路16:27 财主说:‘我祖啊!既是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

拼音版路16:27 Cáizhǔ shuō, wǒ zǔ a, jì shì zhèyàng, qiú nǐ dǎfa Lāsalù dào wǒ fù jiā qù.

吕振中路16:27 财主说∶『我祖阿,既然如此,就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

新译本路16:27 那人说:‘我祖啊,那么求你差遣拉撒路到我家里去,

现代译路16:27 财主说:『祖宗啊,既然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亲家去;

当代译路16:27 财主苦苦哀求:‘我的祖先啊,那麽就求你派拉撒路到我父亲家里去。

思高本路16:27 那人说: 父亲! 那麽就请你打发拉匝禄到我父家去,

文理本路16:27 曰、若是、求祖遣拉撒路往我父家、

修订本路16:27 财主说:'我祖啊,既然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

KJV 英路16:27 Then he said, I pray thee therefore, father, that thou wouldest send him to my father's house:

NIV 英路16:27 "He answered, 'Then I beg you, father, send Lazarus to my father's house,

和合本路16:28 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

拼音版路16:28 Yīnwei wǒ hái yǒu wǔ gè dìxiōng. tā keyǐ duì tāmen zuò jiànzhèng, miǎndé tāmen ye lái dào zhè tòngkǔ de dìfang.

吕振中路16:28 因为我有五个弟兄;他可以郑重警告他们,免得他们也来到这苦痛的地方阿。』

新译本路16:28 因为我有五个兄弟,他可以警告他们,免得他们也到这受苦的地方来。’

现代译路16:28 我有五个兄弟,让他去警告他们,免得他们也到这痛苦的地方来。』

当代译路16:28 及时警告我的五个兄弟,以免他们将来也到这痛苦的地方来。’

思高本路16:28 因为我有五个兄弟,叫他警告他们,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

文理本路16:28 我有兄弟五人、使彼证之、免其亦来此痛苦之处也、

修订本路16:28 因为我还有五个兄弟,他可以警告他们,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

KJV 英路16:28 For I have five brethren; that he may testify unto them, lest they also come into this place of torment.

NIV 英路16:28 for I have five brothers. Let him warn them, so that they will not also come to this place of torment.'

和合本路16:29 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

拼音版路16:29 Yàbólāhǎn shuō, tāmen yǒu Móxī hé xiānzhī de huà, keyǐ tīng cóng.

吕振中路16:29 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神言人,让他们听他们吧。』

新译本路16:29 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可以听从。’

现代译路16:29 「亚伯拉罕说:『你的兄弟有摩西和先知们去警告他们,让你的兄弟去听他们的话吧!』

当代译路16:29 ‘他们大可以听从摩西和众先知的教训呀!’亚伯拉罕说。

思高本路16:29 亚巴郎说:他们自有梅瑟及先知,听从他们好了。

文理本路16:29 亚伯拉罕曰、彼有摩西及诸先知、可听之也、

修订本路16:29 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

KJV 英路16:29 Abraham saith unto him, They have Moses and the prophets; let them hear them.

NIV 英路16:29 "Abraham replied, 'They have Moses and the Prophets; let them listen to them.'

和合本路16:30 他说:‘我祖亚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的,他们必要悔改。’

拼音版路16:30 Tā shuō, wǒ zǔ Yàbólāhǎn nǎ, bú shì de. ruò yǒu yī gè cóng sǐ lǐ fùhuó de, dào tāmen nàli qù de, tāmen bìyào huǐgǎi.

吕振中路16:30 他说∶『我祖亚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人从死人中往他们那里去,他们就会悔改的。』

新译本路16:30 他说:‘不然,我祖亚伯拉罕啊,如果有人从死人中复活,到他们那里去,他们必定会悔改。’

现代译路16:30 财主说:『先祖亚伯拉罕哪,那是不够的。假如有人从死里复活,到他们那里去,他们就会弃邪归正。』

当代译路16:30 ‘我祖亚伯拉罕啊!不行的,因为他们是从不留意先知书和律法书的;但如果有一个死而复活的人去警告他们,他们一定肯悔改的!’

思高本路16:30 他说: 不,父亲亚巴郎! 倘若有人从者中到了他们那里,他们必会悔改。

文理本路16:30 曰、祖亚伯拉罕乎、非也、若有由死而就之者、彼必改悔矣、

修订本路16:30 他说:'不!我祖亚伯拉罕哪,假如有一个人从死人中到他们那里去,他们一定会悔改。'

KJV 英路16:30 And he said, Nay, father Abraham: but if one went unto them from the dead, they will repent.

NIV 英路16:30 "'No, father Abraham,' he said, 'but if someone from the dead goes to them, they will repent.'

和合本路16:31 亚伯拉罕说:‘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

拼音版路16:31 Yàbólāhǎn shuō, ruò bù tīng cóng Móxī hé xiānzhī de huà, jiù shì yòu yī gè cóng sǐ lǐ fùhuó de, tāmen ye shì bù tīng quàn.

吕振中路16:31 亚伯拉罕对他说∶『他们若不听摩西和神言人,就使有一个从死人中复起了,他们还是不确信的。』」

新译本路16:31 亚伯拉罕说:‘如果他们不听从摩西和先知,就算有一个从死人中复活的人,他们也不会接受劝告。’”

现代译路16:31 可是亚伯拉罕说:『如果他们不听摩西和先知们的话,即使有人从死里复活,他们也不会相信的!』」

当代译路16:31 亚伯拉罕说:‘如果他们从不理会摩西和先知的教训,那麽,即使派一个复活的人去警告他们,也是无济於事的!’”

思高本路16:31 亚巴郎给他说:如果他们不听从梅瑟及先知,纵使有人从死者中复活了,他们也必不信服。」

文理本路16:31 曰、不听摩西与先知、即有自死而起者、彼亦不受劝也、

修订本路16:31 亚伯拉罕对他说:'如果他们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人从死人中复活,他们也不会信服的。'"

KJV 英路16:31 And he said unto him, If they hear not Moses and the prophets, neither will they be persuaded, though one rose from the dead.

NIV 英路16:31 "He said to him, 'If they do not listen to Moses and the Prophets, they will not be convinced even if someone rises from the dead.'"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