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1 西缅支派的签,10 西布伦支派的签,17 以萨迦支派的签,24 亚设支派的签,32 拿弗他利支派的签,40 但支派的签。49 以色列人将地给约书亚为业。
1 为西缅支派的人,按着宗族,拈出第二阄。他们所得的地业是在犹大人地业中间。
【本会注释】
在犹大和约瑟的子孙分得产业以后,约书亚曾下令将剩下的土地分成七份(书18:4-6)。但如果想要让每一个支派都得到满意的一份,土地显然是不够了。土地的地形也不太可能均分成七份。既然犹大支派得到这么大的一份,也许有人提出要他们与其他支派分享。接着抽签就轮到西缅支派。起初以色列人可能认为分给犹大的土地已经够大的了。但如果以色列人占领上帝应许给他们“从埃及河直到幼发拉底大河之地”(创15:18;申11:24)的所有土地,犹大支派就能保住他们的全部份额。然而以色列人疏忽和满足于现状。他们的边界就得按照他们的信心而定。如果我们凭着信心尝试为上帝做更大的事,我们就能从祂那里获得更多。这些事“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10:11)。
从西缅的签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帝如何引导土地的分配。由于西缅和利未对示剑人的屠杀(创34章),雅各在他的临终预言中说要使他们散居在以色列人中间(创49:7)。上面已经提到利未人没有自己的土地,只是散居在各支派的城镇中。西缅支派则要居住在犹大的境内。这个支派还得进一步分散。到了罗波安的时代南北分裂之际,虽然他们归属北方十个支派,但因其土地在犹大王国,故还是得不到他们的份。从此他们就分散在以色列人中。经文中很少提到西缅支派。他们中间没有出过士师,先知或其他重要人物。这一支派一定被犹大支派同化了。他们的特征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消失了(见创49:7)。
2 他们所得为业之地就是:别是巴(或名示巴)、摩拉大、
【本会注释】
他们所得为业之地。作者列举了分给西缅支派的十七座城,其中十三座主要在南地,另外四座在设非拉,但南地和设非拉的界线不是很清楚。作者没有为这个支派划出明确的界限,因为他们没有分得足够多的领土,而只是在本属犹大的区域中获得了一些城镇和周围的地区。这些城镇中有许多是与犹大支派共同拥有的。所以有时属这个支派,有时属那个支派。
别是巴(或名示巴)。代上4:28在列举西缅的城市时没有提示巴。亚伯拉罕的别是巴(“誓约的井”)就是这里的别是巴,在希伯仑西南约43.6公里处。后来到了以色列君主时代,别是巴城在西巴丘(Tell es-Seba )以东5公里,距希伯仑有39.7公里处。
在2-6节的十三座城,和第7节的四座城中,只有别是巴的位置得到了确认。
3 哈萨书亚、巴拉、以森、
4 伊利多拉、比土力、何珥玛、
5 洗革拉、伯玛加博、哈萨苏撒、
【本会注释】
洗革拉。可能是库威夫丘(Tell el-Khuweilfeh ),在迦萨东南,别是巴和底壁之间。这座城虽然给了西缅支派,但要么他们没有占领,要么后来失去了。因为大卫在逃避扫罗的时候,非利士王亚吉把这座城送给了大卫(撒上27:6)。
伯玛加博,哈萨苏撒。哈萨苏撒可能就是萨拉苏森(Sbalat Abū Sûsein )。这两座城可能位于通往埃及的南北大道上。其名字暗示它们可能是喜克索斯或后来的所罗门存放战车和马匹的地方(王上10:26)。前者意为“车城”,后者意为“马村”。
6 伯利巴勿、沙鲁险,共十三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本会注释】
沙鲁险。在巴勒斯坦到埃及的主要通道上。就是现在的法拉丘(Tell el-Fâr`ah ),有喜克索斯人,埃及人和罗马人堡垒的重要遗迹,位于迦萨以南约24公里处。
7 又有亚因、利门、以帖、亚珊,共四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8 并有这些城邑四围一切的村庄,直到巴拉比珥,就是南地的拉玛。这是西缅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9 西缅人的地业是从犹大人地业中得来的;因为犹大人的分过多,所以西缅人在他们的地业中得了地业。
【本会注释】
当时他们认为太多了。但如果他们凭着信心展望将来,就会觉得这并没有超过他们在上帝的祝福下所需要的。但以色列人这时开始忘记上帝对于他们的计划,安于现状了。上帝暂时允许了作出调整。但即使计划改变了,他们仍有权利去扩展领土,直到重新觉得需要得到这一切。当我们忘记上帝对我们的计划时,我们的眼光就会变得狭窄和自私。我们成就的少是因为我们尝试的少。我们尝试的少是因为我们太容易依靠自己的血肉之躯,而不依靠上帝大能的膀臂。
10 为西布伦人,按着宗族,拈出第三阄。他们地业的境界是到撒立;
【本会注释】
第三签。这些支派被召上来,要么是按照上帝藉着雅各的所定的顺序,要么按抽签这样定的。虽然西布伦比以萨迦小,但按照雅各的祝福(创49章)和摩西的预言(申33章),他排在以萨迦前面。这种优先权也体现在土地的分配上。根据雅各的预言,希布伦必“住在海口”,“成为停船的海口”(创49:13)。约瑟弗斯说(《上古史》VI.I.22),他们的领土从基尼烈海延伸到迦密和地中海。但根据《约书亚记》的描述,他们的边界不大可能延伸到地中海。
既然玛拿西支派与亚设支派接壤(见书17:10),西布伦的疆界就不太可能延伸到地中海。也许西布伦是经亚设地界,或从包括迦密山北部海湾地区在内的走廊而通往大海的。预言说西布伦的子孙将住在海边,可能是通过他们与亚设支派的协调来实现的。这样,西布伦支派就很容易来到港口,接触到富庶的市场。据说在他们的境内有一条古代的贸易通道,叫做“海洋大道”。
到撒立。与七十士译本相同。但梵底冈抄本为“伊思戴克科拉”( Esedek Gola )。叙利亚译本为“亚实突”,但不可能是非利士的亚实突。有些手稿为撒都德(Shadud),意为“废墟”。在埃斯德赖隆平原北边、拿撒勒西南7.2公里处有一大片废墟,叫做撒都德废丘(Tell Shadûd)。
11 往西上到玛拉拉,达到大巴设,又达到约念前的河;
【本会注释】
往西。或“向大海。”
上到玛拉拉,达到大巴设。玛拉拉和大巴设的位置都没有确定。
12 又从撒立往东转向日出之地,到吉斯绿他泊的境界,又通到大比拉,上到雅非亚;
【本会注释】
吉斯绿他泊。直译是“他泊的两边”。据信是现在的伊克撒勒(Iksâl)。这是他泊西面一个多石的高地,是巴勒斯坦的一座名山。有人认为他泊就是后来主登山变像的地方。
雅非亚。据认为是拿撒勒西南2.8公里处的雅法(Yâfā)。
13 从那里往东,接连到迦特希弗,至以特加汛,通到临门,临门延到尼亚;
【本会注释】
迦特希弗(Gath-hepher)。意为“希弗的酒榨”,约拿的家乡(王下14:25)。现为祖拉遗迹(Khirbet ez-Zurrâ`),据说附近有约拿的坟墓,位于拿撒勒以东4.4公里处,在通往提比哩亚的路上。
临门延到尼亚。有人认为尼亚就是现在的鲁马纳(Rummâneh ),在拿撒勒以北,但这个位置似乎太靠西了。
14 又绕过尼亚的北边,转到哈拿顿,通到伊弗他伊勒谷。
【本会注释】
又绕过尼亚的北边。描写北部的边界是从尼亚开始的。
伊弗他伊勒。就是现在的米利干河(Wadi el-Melek) ,靠近加利利的伯利恒。这是北部边界的终点。
15 还有加他、拿哈拉、伸仑、以大拉、伯利恒,共十二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本会注释】
加他。这里没有说清楚加他和所提到的其他城市是属于西布伦,或只是边界城市。加他可能是米吉多西南的夸提纳遗迹(Khirbet Qoteina) 。拿哈拉可能是靠近基训溪的纳尔丘(Tell en-Nahl )。伸仑是约书亚所杀国王之一的都城。这里的伯利恒不是犹大地的伯利恒,而是在拿撒勒西北11.2公里处,现名拜特拉姆(Beit Lahm )。
十二座城。只提到五座城,还有七座没有提。如果把西布伦边界的城市都列出来,那是不止十二座的。有些边界城市并不属于西布伦支派。有一些根本不是城市的名字,所以实际的数字加起来还是十二座。从下一节可以看出,十二座城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提到了,但很难确定是哪一些。从书21:34,35可以看出,属于西布伦的城市并没有全部记下来。那里说加珥他和丁拿就给了利未支派。
16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西布伦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17 为以萨迦人,按着宗族,拈出第四阄。
18 他们的境界是到耶斯列、基苏律、书念、
【本会注释】
耶斯列。 直译是“上帝播种”。这是耶斯列谷南端的一座城市。谷底呈三角形,长约24公里,朝着约旦河谷。北边是拿撒勒的山脉,包括他泊山;南边是撒玛利亚的山脉,包括基利波山。山顶有一个隘口,基训溪从这里穿过一直流到亚克湾。耶斯列城现名泽林(Zer`în),在基利波山的西北坡,俯视着下面的平原和约旦河渡口。
基苏律。被认为是第12节的吉斯绿他泊。
书念。就是现在的索伦(Sôlem),在南北走向的从拿撒勒到耶路撒冷的道路东边。位于耶斯列以北5.6公里处。这两座城在耶斯列谷西端的两边。
19 哈弗连、示按、亚拿哈拉、
【本会注释】
作者没有描述以萨迦的全部边界,而只是记下一些主要的城市,其原因是以萨迦的边界十分明显,位于玛拿西和西布伦之间。这里所提到的大多数城市都无从知悉。
20 拉璧、基善、亚别、
21 利篾、隐干宁、隐哈大、伯帕薛;
【本会注释】
隐干宁。直译是“花园之泉”。可能就是耶户追赶逃跑的亚哈谢时所前往的“园亭”(王下9:27)。也许就是现在的杰宁(Jenîn ),位于平原的低端,离基利波山坡约9.6公里,在米吉多经撒玛利亚通往耶路撒冷的路上。
22 又达到他泊、沙哈洗玛、伯示麦,直通到约但河为止,共十六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本会注释】
又达到。根据所提到的地名,可能指北方的边界。
他泊。该城可能得名于他泊山,据认为坐落在他泊山的高原上。可能就是现在的代泊里亚(Debûriyeh )村,在通往拿撒勒的山脉西部。
沙哈洗玛。位置未能确定,但可能像伯示麦一样,在以萨迦朝约旦河的北部边界上,也许稍偏向东北。
伯示麦。“太阳之殿”。不要与犹大的伯示麦(15:10节)和拿弗他利(19:38节)的伯示麦混淆。它就是现在的阿贝迪亚(el-`Abeidiyeh )。同名城市之多表明太阳崇拜的普遍。
十六座城。包括他泊,否则就只有十五座了。所以他泊在这里是一坐城而不是一座山。这里的土地并不多,但却是全国最肥沃的。以萨迦支派十分强大。在西奈山点名时,他们的成年男性有54,400人(民1:28,29)。后来到了什亭的平原,他们增加到64,300人(民26:25),仅次于犹大和但支派。
23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以萨迦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24 为亚设支派,按着宗族,拈出第五阄。
【本会注释】
这个支派得到了西布伦以西和以北地中海沿岸的肥沃土地。不知作者在描述亚设支派产业的时候,是列举边界的城市,还是只提到一些主要的城市。因为其中大部分城市都不为人知。边界可能从领土位于海岸的中心点开始,通往南界,再向东到西布伦,穿过东部的一系列的城镇和山谷到北边的西顿,再向南返回起点。
25 他们的境界是黑甲、哈利、比田、押煞、
【本会注释】
黑甲。这座城后来给了利未支派(21:31节)。可能是现在的哈巴丘(Tell el-Harbaj)在阿卡(Acre)以南18.4里处。
押煞。曾在书11:1节和12:20中提到过。位置不详。但可能在黑甲附近。
26 亚拉米勒、亚末、米沙勒;往西达到迦密,又到希曷立纳,
【本会注释】
亚拉米勒。这个名字可能保存在现代的米里克干河(Wadi el-Melek)中,从东北流入基训溪。
迦密。地点已经确定,使我们能够确定亚设领土的南界。
希曷立纳。有人说这是一座城,有人说是一个海岬,还有人说这是一条河(见书13:3)。现在流入迦密以南大海的泽卡河(Nahr ez-Zerka )比较符合所描写的特征,因为作者在列举地名时指出了方向(见17:10节)。这条河在多珥以南不远处流入大海。有人认为希曷立纳是这里的一座城。也有人认为这座城在迦密山上。
27 转向日出之地,到伯大衮,达到细步纶;往北到伊弗他伊勒谷,到伯以墨和尼业,也通到迦步勒的左边;
【本会注释】
伯大衮。从边界希曷立纳往东到了伯大衮。伯大衮的位置不详。但这个名字说明了大衮崇拜的普遍性。大衮是非利士人的神,是古老的迦南神明。
伊弗他伊勒。见第14节注释。
迦步勒的左边。有些译者认为是“迦步勒的北边”。也有些认为是“北边的迦步勒”。这里的迦步勒城不要与王上9:11-13的迦步勒混淆。那是所罗门送给希兰的。如果本节是在描述东部的边界,那么迦步勒就成了亚设领土的东北角。边界从这里转向西顿了。约瑟弗斯说,在他的时代有一个靠海的乔波洛(Choboulo),是在托勒密(Ptolemaïs)附近(《战争史》 iii.c.4)。
28 又到义伯仑、利合、哈们、加拿,直到西顿大城;
哈们。有人认为哈们是现在的乌姆阿瓦密德(Ummel-`Awāmîd) ,在亚革悉,也就是现在的锡伯(ez-Zîb )以北7英里处,位于阿卡以北8公里的海岸上。也有人认为哈们是离乌姆阿瓦密德3/4英里处的一个村庄。
加拿。推罗东南的一座城,就是现在的卡那(Qânah)。
29 转到拉玛和坚固城推罗;又转到何萨,靠近亚革悉一带地方,直通到海;
【本会注释】
转到。即“边界转到”。
拉玛。位置不详,但有人认为是现在的拉密(Rameh),位于推罗东南偏南40.3公里处。
坚固城推罗。直译是“坚固岩石上的城邑”。但那座岩石上的名城要到二百年以后才建成,所以这里要么指大陆的推罗,要么指亚设境内的其它山寨。
靠近亚革悉。直译是“亚悉革地区”。说明刚才所描述的边界在亚悉革地区的海边结束。亚悉革据认为是现在位于阿卡以北14公里处的锡伯(ez-Zîb)。
30 又有乌玛、亚弗、利合,共二十二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本会注释】
亚弗。见书13:4注释。一座位于北部边界的城市。
二十二座城。不包括迦密山和伊弗他伊勒谷,一共提到二十四个地方。所以其中至少有两座边城不属于亚设。
31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亚设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32 为拿弗他利人,按着宗族,拈出第六阄。
【本会注释】
拿弗他利人。拿弗他利是拉结使女辟拉的小儿子,排在他的哥哥但前面,就象西布伦排在以萨迦前面一样。上帝评价人并不根据他的身份,而是根据他的品格。
33 他们的境界是从希利弗从撒拿音的橡树,从亚大米尼吉和雅比聂,直到拉共,通到约但河;
【本会注释】
希利弗。位置不详。但士4:11提到撒拿音的橡树靠近基低斯。基尼人希百的妻子雅亿在这里杀死了西西拉(士4:21)。“撒拿音”源于希伯来文动词sa`an,意为“流浪”,说明这是一个流浪者和牧民支搭帐篷的地方。希百也许就是这样的牧人。
亚大米尼吉。KJV版为亚大米,尼吉。
约旦河。关于边界的描述从原哈勒湖以北的上约旦河谷开始。东部的边界就是约旦河,包括哈勒湖和基尼烈海。接着叙述南部的边界。
34 又转向西到亚斯纳他泊,从那里通到户割,南边到西布伦,西边到亚设,又向日出之地,达到约但河那里的犹大。
【本会注释】
亚斯纳他泊。直译是“他泊的耳朵”,被认定为他泊山附近的乌姆杰贝尔(Umm Jebeil) 。西布伦和亚设在他泊山外构成了拿弗他利南部和西部的边界。
约旦河那里的犹大。犹大支派的领土不与拿弗他利靠近。那么拿弗他利怎么会和约旦河东的犹大接壤吗?有人解释说在约旦河东基尼烈海附近有一些支搭着帐篷的村庄叫做哈倭特睚珥(士10:3-5)。睚珥是迦勒的父亲希斯仑的孙子,是从一个玛拿西支派的继母而出的,但他的爷爷是犹大族(见代上2:21-23)。根据摩西的律法,以色列人的产业随父系继承,所以睚珥的土地属玛拿西支派,而属犹大指派。所以说与哈倭特睚珥相邻的拿弗他利“向日出之地,达到约旦河那里的犹大”。
还有一种解释可能更加合理:以萨迦的领土沿约旦河西岸延伸到便雅悯和犹大。于是以萨迦拥有了约旦河西,就象迦得拥有约旦河东(书13:27)。
35 坚固的城就是:西丁、侧耳、哈末、拉甲、基尼烈、
【本会注释】
坚固的城。35-39节列出16座城,其中侧耳,亚大玛,以得来与和琏的位置无法确定。
西丁。意为“旁边”。 就是《塔木德》所提到的基法哈特亚,意为“赫人的村庄”,现名哈丁(Hattîn) ,位于太巴列(Tiderias)西北6.6公里处。
哈末。意为“温暖”。据认为是太巴列稍南的的一个村庄,里面有温泉,可能是现在的哈曼塔巴里亚(Hammâm Tabarîyeh)。
拉甲。可能源于动词“击打”。有人认为是在后来的太巴列以北的2.4公里处。其地名是符合的,所以至少是在它附近。
基尼烈。意为“里拉琴”。是基尼烈海(加利利海)西北岸边的一座坚固城。琴状的革尼撒勒或加利利湖因此而得名。
36 亚大玛、拉玛、夏琐、
【本会注释】
夏琐。见书11:1注释。
37 基低斯、以得来、隐夏琐、
【本会注释】
基低斯。通常叫做基低斯-拿弗他利,以别于其它的基低斯。位于原哈勒湖西北7公里处,是巴拉的家乡(士4:6,9),也是他和底波拉召集部队与西西拉作战的地方。
38 以利稳、密大伊勒、和琏、伯亚纳、伯示麦,共十九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本会注释】
密大伊勒。意为“上帝的塔”,位于哈勒湖区的西部,可能是靠近基低斯的梅大伊(Khirbet Mejdel)遗迹。
伯示麦。意为“太阳的殿”。许多城镇都以此为名,说明早期迦南居民普遍的太阳崇拜。这座城坐落在拿弗他利北部。
39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拿弗他利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40 为但支派,按着宗族,拈出第七阄。
【本会注释】
在出埃及时的历次人口普查中,但支派是仅次于犹大的人口最多的支派(见民第1和第26章)。尽管但支派的地位很重要,在出埃及的过程中担任后卫,却是最后分得土地的。他抽签所得的土地在迦南南部,其东面是犹大支派,西面是迦南人,北面是以法莲支派,南面是西缅支派。
作者没有描述但支派的边界,只是提到了它的城镇。其中有一些原来是分给犹大支派的,但犹大的份额太大,就分一些给但支派和西缅支派。
41 他们地业的境界是琐拉、以实陶、伊珥示麦、
【本会注释】
琐拉。可能在耶路撒冷以西23.6公里的撒拉干河(Wadi es-Sarar)。是参孙的父亲玛挪亚的故乡(士13:2,25)。参孙出生在这里,后来埋葬在琐拉和以实陶中间(士16:31)。琐拉,以实陶,也许还有伊珥示麦起初都分给了犹大支派(书15:10,33)。伊珥示麦可能就是伯示麦,因为前者意为“太阳城”,后者意为“太阳的殿”。
42 沙拉宾、亚雅仑、伊提拉、
【本会注释】
沙拉宾。在士1:35中称为沙宾。可能是现在的塞比特(Selbît ),位于巴勒斯坦中部,耶路撒冷和利达之间。此地原属亚摩利人。他们不许但支派的人占领。后来希伯来人攻占了它(王上4:9)。
亚雅仑。可能谓语亚雅仑谷。亚摩利人曾拒绝交出。这个山谷从耶路撒冷延伸到地中海,穿过设非拉丘陵直到利达。
43 以伦、亭拿他、以革伦、
【本会注释】
亭拿他。原先是分给犹大的(书15:57)。显然就是士15:1-5中参孙娶妻的亭拿。这座城市至少在一段时间里是受非利士人控制的。不知但支派的人有没有实际控制它。该城最有可能是现在的巴塔什丘(Tell el-Batashi),位于伯示麦西北偏西7.2公里处,与犹大接壤。
以革伦。这是非利士人五座重要城市中最北边的一个,位于从地中海到犹大山地的中途(见书13:3)。据认为离阿科(`Akir) 只有数里之遥,还保留着古老的名字。
44 伊利提基、基比顿、巴拉、
【本会注释】
基比顿。意为“丘”,或“高地”。就是现在的梅拉丘(Tell el-Melât ),在约帕(雅法)以东11.5公里处。但支派的人要么没有占领该城,要么被非利士人夺走了(王上15:27;16:15)。这是一座利未人的城镇(书21:23)。
45 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临门、
【本会注释】
迦特临门。一座利未人的城镇(书21:24;代上6:69),可能就是约帕东北7公里的雅利什丘(Tell-ej-Jerîsheh)。
46 美耶昆、拉昆,并约帕对面的地界。
【本会注释】
约帕。意为“美丽”。现名雅法(Jaffa),与现代的以色列港口特拉维夫相邻。本节没有说迦弗属于但支派,只是说地界在约帕对面,并没有包括约帕。
47 但人的地界越过原得的地界;因为但人上去攻取利善,用刀击杀城中的人,得了那城,住在其中,以他们先祖但的名将利善改名为但。
【本会注释】
但人的地界越过原得的地界。因为他们强大的邻居亚摩利人把他们逼进山区,不让他们住在平原(士1:34)。他们只好去寻找没有这种劲敌的土地。所以但支派不肯占领上帝分给他们的土地。如果他们愿意与上帝的计划合作,祂本来会赐给他们完全的胜利。但他们自己去选择疆域。据说就是因为这种态度,《启示录》第7章没有把但支派列在其中。
利善。黎巴嫩山脚约旦河源头附近的一座城市,在《士师记》中叫做拉亿。那是它被但人攻占以前的名字。但支派派出去侦察北方土地的五个探子发现了这座城,就回报说,那地甚好,安全又平静,离西顿也远,与别城没有来往。但支派马上就派出六百名勇士夺取了该城,并把它改名为但(见士第18章)。
因为攻取利善发生在约书亚死后,有人据此认为《约书亚书》不是约书亚写的,而是晚得多的时候写的。但显然这一小段攻取利善的记载,是后人在上帝的引导下补充的,以完成但支派领土的记录。
48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但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49 以色列人按着境界分完了地业,就在他们中间将地给嫩的儿子约书亚为业,
【本会注释】
约书亚是最后分得土地的。从这个程序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领袖人格的高尚。他没有利用职务的便利以权谋私。他抵制了领袖们经常遭遇的试探,即牺牲弱势群体来中饱私囊。约书亚虽然在百姓中德高望重,却把自己的事放在最后。他把民族的利益放在个人的私利之上。约书亚为一切担任国家或教会公职的人树立了榜样。圣经还提到约书亚未经百姓的同意,绝不将土地占为己有。圣经说以色列人把地给了约书亚。他们爱戴自己的领袖。怪不得在约书亚和与他同工的长老有生之年,以色列人都专心侍奉耶和华(书24:31;士2:7)。这种无私的服务会引发爱心,反过来会激励人顺从。没有学会无私服务的人无权担任领导职位。不求自己的喜悦(罗15:3)的基督,乃是无私服务的伟大榜样。
50 是照耶和华的吩咐,将约书亚所求的城,就是以法莲山地的亭拿西拉城,给了他。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
【本会注释】
亭拿西拉。直译是“剩下的部分”。约书亚没有挑选最好的土地,只在自己的支派中会幕的所在地示罗附近选了一个地方。
51 这就是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长,在示罗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拈阄所分的地业。这样,他们把地分完了。
【本会注释】
分配土地的工作是在上帝面前,受祂的指导公开进行的。这样,所有的百姓都知道这不是出于人的独断专行。这种认识有助于消除一切牢骚。虽然如此,还是出现一些不满情绪(书17:14-18)。这个教训也是给我们的。生活中的一切重要问题都要带到“会幕门口”,以承认上帝在人生凡事上的权威。
一、卷名
本卷卷名来自摩西的继承人,以法莲支派嫩的儿子约书亚。他原名何西阿(申32:44;民13:8,16),意思是“救主”或“救恩”。据民13:16记载,摩西在他的原名前加上“耶和华(亚卫)”的缩略形式,将他改名为约书亚,意思是“耶和华的救恩”。“约书亚”是“耶和书亚”的缩略形式,常见于希伯来语旧约圣经。在七十士希腊译本中,他被称为“嫩的儿子耶稣”,在新约圣经中他与耶稣同名(徒7:45;来4:8)。在美国标准本圣经中,新旧约均用约书亚。
基督和犹太人都承认旧约圣经的三分法:律法书,先知书和诗篇即圣文集(路24:44)。在希伯来语圣经中,《约书亚书》为第二部分,即先知书的第一卷。先知书的作者是先知。在希伯来语圣经中先知书分为两部分:前先知书和后先知书。前先知书有《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后先知书即我们所知道的预言书。《约书亚书》位于先知书之首,但其内容与犹太人称为律法书的五经有密切的联系。
二、作者
《约书亚书》是否约书亚所著,解经家和考证家意见不一。考证家认为《约书亚书》不是一位作者所写文学作品,而是由好几份文稿组合而成。然而书中连贯的叙述表现出十分确凿的内在统一性,所以一般人不会赞同上面的看法。否认约书亚为作者的人提出,书中有些人名和事件要在约书亚时代以后很久才出现。他们说,书中多处有“直到今日”,表明该书写作大大迟于约书亚时代。可是,这些经文至少有一部分可以作出相反的解释。书6:25中讲到喇合“住在以色列中,直到今日”,没有理由证明这不是约书亚所写。它显然写于喇合的生前,不可能象现代考证家所推测的那么晚。
他们提到的12处经文中,除了书15:63有一点可能性以外,没有一处可以确定是约书亚时代以后写的。书15:63说:“耶布斯人却在耶路撒冷与犹太人同住,直到今日。”据士1:21,约书亚死后(士1:1),住在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没有被赶出去,而是被允许被留下来“直到今日。但这种情况既有可能发生在约书亚生前,也有可能发生在约书亚死后。
还有一个比较难解的问题也许就是书19:47所载,但人攻占利善的记载。经与士18:27-29相对照,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攻占利善发生在约书亚时代以后很久,可是没有确据可以证实这一点。
人们还提出了一些反对的意见,如一些后世才出现的地名,象迦步勒(书19:27;参王上9:13),约帖(书15:38;参王下14:17)等。所以许多虔诚的人认为《约书亚书》是在约书亚时代以后,列王统治以色列以前某一位受灵感的人所著。可是约书亚6:25又不可能写于书19:47所暗示的时间这么晚,或者象前面提到的地名所暗示的那么晚,那么,问题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
这卷书以第三人称写,一点也不会排除约书亚作为其作者的可能性。摩西也是用第三人称准确地记录了在他领导下所发生的所有事件,直到他死为止。约书亚作为摩西的主要助手,很有可能仿效他的样子。一些表面上矛盾之处可以理解为该卷书在传抄的过程中,特别是到了列王的时代,曾作过一些微小的改动,用当代的地名代替古代较陌生的地名。正如我们为明确起见称新阿姆斯特丹为纽约一样。还有可能增加一点解释性词句,如“直到今日”,但这些改动决不会动摇约书亚在圣灵引导下写《约书亚书》的可靠性。
一般认为书24:29-33中关于约书亚逝世的记载,就象以利亚撒一样,是由别人写的。但这一点并不影响本书的灵感性和作者身份。今日的书也常常附有别人所撰写的作者小传。直至现代以前,犹太人和基督徒基本上都认为约书亚为《约书亚书》的作者。犹太《塔木德》经特别肯定这一点,还说大祭司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为本书加了结语(书24:29-32),而本章33节是非尼哈所加。
三、历史背景
在肯定约书亚为本书作者,出埃及发生在公元前1445年的前提下,《约书亚书》显然写于公元前十四世纪初。其中有一部分可能写于公元前十五世纪末。上面所提的有一些小补充,可能为以后的抄录者所为,但决不会迟于列王时代的早期。当时以色列人正进入约旦河西亚摩利地,根据创15:16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占领该地。亚摩利人已经恶贯满盈了。
现代的出土文物给我们提供了约书亚时代巴勒斯坦和周围国家的许多信息。多世纪以来,巴勒斯坦一直断断续续地受埃及的影响或控制。死于公元前1450年左右的图特摩斯三世曾对巴勒斯坦发动十七次远征,去镇压针对埃及的大暴动。军事行动继续了18年。此后又有几次较小的行动, 建立起一些新的堡垒。每年有些时候,士兵和物资沿着海边的道路不断地运输。这条路在圣经中称为“非利土地的道路”(出13:17)。如果说以色列人出埃及是在公元前1445年,那么上述事件就发生在出埃及前不久(见本卷125页,及本注释卷一《出埃及记》)。
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埃及人的势力开始衰落。但埃及和迦南各国的战争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425-1412年左右图特摩斯四世的时代。一个新的敌人──赫人开始威胁埃及的宿敌米甸人。公元前1400年前不久,图特摩斯四世因为新的共同敌人而与米甸人讲和,结束了他们之间长期的宿怨。到了他的继位者阿孟霍特普三世(约公元前1412-1375),埃及的势力开始由盛转衰,但他的统治仍然是稳妥而无人可比的。埃及在享受着她以往胜利所带来的财富。她的军事势力快要结束了。正如特勒•埃尔-阿马尔纳信函所透露的(这是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附属国王们写给阿孟霍特普三世和他的继承人伊赫纳顿[约B.C.1387-1366]的信函)。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当时内外交困,埃及的援助又无法马上得到。最近从耶利哥城外的坟墓里发掘的阿孟霍持三世甲虫形护符,被一些学者看作证明耶利哥是在他统治时期陷落的证据,当时巴勒斯坦的状况有利于以色列人的征服,因为他们无须应付埃及帝国的势力。
约书亚1:4所提到的赫人约在这时兴起,但他们在巴勒斯坦没有势力(见本卷30,31页)。这就有利于抑制北面米甸人的势力。亚述国也处于周期性的衰弱之中。喀西特人统治着巴比伦,可是由于他们地位的不稳定,他们也千方百计地要与埃及友好。他们害怕米甸人,受到亚述人的压力,还有在米索不大米不断地争夺霸权。非利士人移民的浪潮还没有冲到巴勒斯坦,在沿海地区建立起他们的势力(见本卷27页)。所以在这动荡的政治局面中,没有什么外来的势力能够来援助迦南的各国。
当时迦南分裂成许多小王国和一个自治区──基遍,及其独立的市镇基非拉,比录和基列耶。约旦河东是西宏和噩王国。土地已经耕作,居民住在城里,但在城外种地,经营橄榄园和葡萄园。他们通晓文学,正如底壁的前名基列西弗“书之城”所证明的(书15:15)。迦南人拥有马匹和车辆(书11:4;书17:18),但在宗教和道德上十分堕落,差不多每一样迷信和不道德的事他们都参予。
本书所跨年度较短,可惜尚无历史和考古资料可以用已知的史实来佐证《约书亚书》和任何一部分纪载。根据书4:19,正月初十(亚笔月)日,百姓“从约旦河里上来”。所以过约旦河是在当年春天(又见书3:15)。如果以色列人是在公元前1445年出埃及的(如证据所显示的),那么过约旦河就是公元前1404年春天。
第二个问题是,征服迦南究竟化了多少时间?答案在书11:19、书14:7,10,11、书23:1、书24:29中。书11:18中只是说约书亚争战了“许多年日”。据14:7,10,11所记,迦勒在加低斯巴尼亚奉派侦察迦南地时是40岁,从那时起45年时间过去了,按书11:23和书14:5所载,此时已完成了征服迦南。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迦南的每一块地方都受以色列人控制,因为上帝应许只能逐步占领,以免土地荒芜(出23:29,30)。由于侦察迦南发生在出埃及的第二年(申2:14),流浪于旷野38年,占领迦南就化了六、七年时间(45-38=7)。约瑟弗斯则认为征服只化了五年时间。现代有些学者同意这一点(见本卷125,126页)。
第三个问题是:约书亚执政究竟有多久?换句话说,《约书亚书》包括多少时间?23:1只是含糊地说“多日”,此后约书亚年纪老迈,就召集国民(2节)。据24:29记载,约书亚死时110岁。这里和其他地方均没有再提到这个年岁。约瑟弗斯(《犹太古事史》卷五1.29)把约书亚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出埃及以前45年,与摩西一起40年,独自作领袖25年。后来的作者,象提奥非勒斯,克来门特和尤西比乌说是27年而不是25年,因为他们把征服迦南推算为七年时间(这只须把约书亚在埃及的时间向前推算两年就是),丝毫不影响书24:29记载的准确性。
四、主题
统观《约书亚书》,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出《约书亚书》是摩西五经的续编,是书中所提事件的目击者所撰写。本卷书的伟大主题是,约书亚是上帝所拣选实行祂旨意的人。在约书亚的英明领导下,耶和华的应许得到应验(书21:43-45)。
约书亚书是旧约圣经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不要将它与摩西五经分开,因为《约书亚书》是五经的续集和总结。《约书亚书》与摩西五经的关系,就象《使徒行传》与四福音的关系一样。四福音记载了基督教的创立者耶稣基督的工作,正如五经主要记载了上帝的代表,当时以色列的立法者摩西的工作(见申18:18)。只要人愿意继续受圣灵的引导,早期的教会就会兴旺发达;只要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完全依靠上帝,对迦南的征服就会不断取得进展。上帝始终是以人为器皿开展工作。这些人经过多年的训练具备了领袖的资格,可是他们也认识到自己的不配。他们如果依靠自己的智慧而不完全依靠上帝,就会犯下许多错误,就象在艾城和对待基遍人的事上。后果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推迟了上帝的工作。但当人深为自卑,表现出对付罪恶的勇气时,他们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五、纲要
(一)征服迦南 书1:1-12:24
1、过约旦河 书1:1-4:24
1) 上帝给约书亚的责任 书1:1-9
2) 准备过约旦河 书1:10-18
a.宣布过河 书1:10,11
b.提醒两个半支派 书1:12-18
3) 派遣探子 书2:1-24
4)过约旦河 书3:1-4:24
a.过河前的指示 书3:1-13
b.约旦河水分开, 百姓过去 书3:14-17
c.立过河的纪念碑 书4:1-24
2、攻克耶利哥 书5:1-6:27
1) 准备攻取耶利哥 书5:1-15
a.迦南人因风声而胆寒 书5:1
b.百姓受害割礼 书5:2-9
c.守逾越节 书5:10-12
d.约书亚见异象 书5:13-15
2) 包围和攻克耶利哥 书6:1-21
3) 喇合得救 书6:22-27
3、夺取艾城 书7:1-8:35
1) 初次战败和撤退 书7:1-5
2) 约书亚自卑和主的指示 书7:6-15
3) 亚干的罪 书7:16-26
4) 最后攻克艾城 书8:1-29
5) 宣布祝福和咒诅的话 书8:30-35
4、与基遍人立约 书9:1-27
5、迦南人合盟 书10:1-27
1) 围攻基遍 书10:1-5
2) 约书亚击败迦南王 书10:6-27
6、约书亚的征战 书10:28-12:24
1) 征服北部 书10:28-43
2) 征服南部 书11:1-15
3) 全部征服 书11:16-12:24
(二)分地 书13:1-22:34
1、按支派分地 书13:1-19:51
2、设立逃城 书20:1-9
3、分给利未人的城 书21:1-45
4、分到约旦河东的支派 书22:1-34
1) 他们回自己的家 书22:1-9
2) 他们的祭坛 书22:10-20
3) 他们为祭坛辩护 书22:21-34
(三)约书亚的遗嘱 书23:1-24:33
1、向以色列会众致辞 书23:1-24:28
2、约书亚之死 书24:29-32
3、以利亚撒之死 书24:33
和合本书19:1 为西缅支派的人,按着宗族,拈出第二阄。他们所得的地业是在犹大人地业中间。
拼音版书19:1 Wèi Xīmiǎn zhīpaì de rén, àn zhe zōngzú, niān chū dì èr jiū. tāmen suǒ dé de dì yè shì zaì Yóudà rén dì yè zhōngjiān.
吕振中书19:1 第二阄是给西缅、给西缅人支派、按家族拈出的;他们的产业是在犹大人的产业中间。
新译本书19:1 为西缅,就是为西缅支派,按着家族抽出第二签;他们的产业是在犹大人的产业中间。
现代译书19:1 第二签是分配给西缅支族各家的土地。他们的土地伸入犹大支族的境内,
当代译书19:1 西缅族按家族得到第二签,所得的产业是从犹大族的产业中分出来的。其中有:
思高本书19:1 西默盎,西默盎支派子孙,按照家族得了第二签,他们的土地是在犹大子孙的产业内。
文理本书19:1 次掣签、乃西缅支派、循其室家得业、其境在犹大人业中、
修订本书19:1 第二签是西缅,是西缅支派的人按着宗族抽出的,他们所得的地业是在犹大人地业的中间。
KJV 英书19:1 And the second lot came forth to Simeon, even for the tribe of the children of Simeon according to their families: and their inheritance was within the inheritance of the children of Judah.
NIV 英书19:1 The second lot came out for the tribe of Simeon, clan by clan. Their inheritance lay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Judah.
和合本书19:2 他们所得为业之地,就是别是巴(或名“示巴”)、摩拉大、
拼音版书19:2 Tāmen suǒ dé wèi yè zhī dì jiù shì, Bièshìbā ( huò míng Shìbā ), mó là dà,
吕振中书19:2 他们所得的产业是别是巴、示玛(传统∶示巴)、摩拉大、
新译本书19:2 他们所得的产业有别是巴、示巴、摩拉大、
现代译书19:2 有别是巴、示巴、摩拉大、
当代译书19:2 别示巴、摩拉大、
思高本书19:2 他们分得的产业:是贝尔舍巴、舍玛、摩拉达、
文理本书19:2 所得之业、乃别是巴、或名示巴、及摩拉大、
修订本书19:2 他们所得为业之地是:别是巴,或名示巴,摩拉大、
KJV 英书19:2 And they had in their inheritance Beersheba, and Sheba, and Moladah,
NIV 英书19:2 It included: Beersheba (or Sheba), Moladah,
和合本书19:3 哈萨书亚、巴拉、以森、
拼音版书19:3 Hāsàshūyà, Bālā, yǐ sēn,
吕振中书19:3 哈萨书亚、巴拉、以森、
新译本书19:3 哈萨.书亚、巴拉、以森、
现代译书19:3 哈萨书亚、巴拉、以森、
当代译书19:3 哈萨书亚、巴拉、以森、
思高本书19:3 哈匝尔叔阿耳、巴拉、厄会、
文理本书19:3 哈萨书亚、巴拉、以森、
修订本书19:3 哈萨.书亚、巴拉、以森、
KJV 英书19:3 And Hazarshual, and Balah, and Azem,
NIV 英书19:3 Hazar Shual, Balah, Ezem,
和合本书19:4 伊利多拉、比土力、何珥玛、
拼音版书19:4 Yī lì duō là, bǐ tǔ lì, Héermǎ,
吕振中书19:4 伊利多拉、比土力、何珥玛、
新译本书19:4 伊利多拉、比土力、何珥玛、
现代译书19:4 伊利多拉、比土力、何珥玛、
当代译书19:4 伊利多拉、比土力、何珥玛、
思高本书19:4 厄尔托拉得、贝突耳、曷尔玛、
文理本书19:4 伊利多拉、比土力、何珥玛、
修订本书19:4 伊勒多腊、比土力、何珥玛、
KJV 英书19:4 And Eltolad, and Bethul, and Hormah,
NIV 英书19:4 Eltolad, Bethul, Hormah,
和合本书19:5 洗革拉、伯玛加博、哈萨苏撒、
拼音版书19:5 Xǐ gé là, bǎi mǎ jiā bó, hā sà sū sǎ,
吕振中书19:5 洗革拉、伯玛加博、哈萨苏撒、
新译本书19:5 洗革拉、伯.玛加博、哈萨.苏撒、
现代译书19:5 洗革拉、伯玛加博、哈萨苏撒、
当代译书19:5 洗革拉、伯玛加博、哈萨苏撒、
思高本书19:5 漆刻拉格、贝特玛尔加波特、哈匝尔稣撒、
文理本书19:5 洗革拉、伯玛加博、哈萨苏撒、
修订本书19:5 洗革拉、伯.玛加博、哈萨.苏撒、
KJV 英书19:5 And Ziklag, and Bethmarcaboth, and Hazarsusah,
NIV 英书19:5 Ziklag, Beth Marcaboth, Hazar Susah,
和合本书19:6 伯利巴勿、沙鲁险,共十三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拼音版书19:6 Bǎi/bó Lìbā wù, shā lǔ xiǎn, gōng shí sān zuò chéng, hái yǒu shǔ chéng de cūnzhuāng.
吕振中书19:6 伯利巴勿、沙鲁险∶十三座城,和属这些城的村庄;
新译本书19:6 伯.利巴勿、沙鲁险,共十三座城,还有属于这些城的村庄;
现代译书19:6 伯利巴勿,和沙鲁险,共十叁座城,以及附近的村庄。
当代译书19:6 伯利巴勿、沙鲁险,共十叁座城以及附近的乡村,
思高本书19:6 贝特肋巴敖特和沙鲁 :共计十叁座城和所属村镇;
文理本书19:6 伯利巴勿、沙鲁险、共十三邑、与其乡里、
修订本书19:6 伯.利巴勿、沙鲁险,共十三座城,还有所属的村庄;
KJV 英书19:6 And Bethlebaoth, and Sharuhen; thirteen cities and their villages:
NIV 英书19:6 Beth Lebaoth and Sharuhen--thirteen towns and their villages;
和合本书19:7 又有亚因、利门、以帖、亚珊,共四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拼音版书19:7 Yòu yǒu yà yīn, lì mén, Yǐtie, yà shān, gōng sì zuò chéng, hái yǒu shǔ chéng de cūnzhuāng.
吕振中书19:7 又有亚因、利门、以帖、亚珊∶四座城,和属这些城的村庄;
新译本书19:7 又有亚因、利门、以帖、亚珊,共四座城,还有属于这些城的村庄;
现代译书19:7 此外有亚因、利门、以帖,和亚珊四座城,以及附近的村庄。
当代译书19:7 还有亚因、利门、以帖、亚珊四座城以及附近的乡村和周围所有的村镇,直到巴拉比珥,即南边的拉玛。这些都是西缅族按家族所得的产业。
思高本书19:7 阿殷、黎孟、厄特尔和阿商:共计四座城和所属村镇;
文理本书19:7 亚因、利门、以帖、亚珊、共四邑、与其乡里、
修订本书19:7 又有亚因、利门、以帖、亚珊,共四座城,还有所属的村庄;
KJV 英书19:7 Ain, Remmon, and Ether, and Ashan; four cities and their villages:
NIV 英书19:7 Ain, Rimmon, Ether and Ashan--four towns and their villages--
和合本书19:8 并有这些城邑四围一切的村庄,直到巴拉比珥,就是南地的拉玛。这是西缅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拼音版书19:8 Bìng yǒu zhèxie chéngyì sìwéi yīqiè de cūnzhuāng, zhídào Bālā Bǐer, jiù shì nán dì de Lāmǎ. zhè shì Xīmiǎn zhīpaì àn zhe zōngzú suǒ dé de dì yè.
吕振中书19:8 以及这些城四围所有的村庄,直到巴拉比珥、南地的拉玛∶这是西缅人支派按家族所得的产业。
新译本书19:8 以及这些城周围所有的村庄,直到巴拉.比珥,就是南地的拉玛。这就是西缅支派按着家族所得的产业。
现代译书19:8 这些城市周围的所有村镇,一直到南边的巴拉比珥(就是拉玛),都包括在内。以上的土地是西缅支族各家所分得的产业。
当代译书19:8 还有亚因、利门、以帖、亚珊四座城以及附近的乡村和周围所有的村镇,直到巴拉比珥,即南边的拉玛。这些都是西缅族按家族所得的产业。
思高本书19:8 尚有这些城市四周所有的村镇,直到巴阿拉特贝尔即乃革布的辣玛:以上是西默盎支派子孙,按照家族分得的产业。
文理本书19:8 及上诸邑四周乡里、延至巴拉比珥、即南方拉玛、此乃西缅支派之业、循其室家、
修订本书19:8 以及这些城镇周围一切的村庄,直到巴拉.比珥,就是尼革夫的拉玛。这是西缅支派的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KJV 英书19:8 And all the villages that were round about these cities to Baalathbeer, Ramath of the south. This i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ribe of the children of Simeon according to their families.
NIV 英书19:8 and all the villages around these towns as far as Baalath Beer (Ramah in the Negev). This wa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ribe of the Simeonites, clan by clan.
和合本书19:9 西缅人的地业是从犹大人地业中得来的,因为犹大人的份过多,所以西缅人在他们的地业中得了地业。
拼音版书19:9 Xīmiǎn rén de dì yè shì cóng Yóudà rén dì yè zhōng dé lái de. yīnwei Yóudà rén de fēn guō duō, suǒyǐ Xīmiǎn rén zaì tāmende dì yè zhōng dé le dì yè.
吕振中书19:9 西缅人的产业是从犹大人分得的地得来的;因为犹大人的业分过多,西缅人在犹大人的产业中便得了产业。
新译本书19:9 西缅人的产业是从犹大人的地业中得来的;因为犹大人的分过大,所以西缅人在犹大人的产业中得了他们的产业。
现代译书19:9 因为犹大支族分配到的土地比所需要的大,其中一部份就分给西缅支族。
当代译书19:9 西缅族的产业是从犹大族所得的产业中拨出来的,因为犹大族所分得的地区过於广大,所以要拨出一部分来分给西缅族。
思高本书19:9 西默盎子孙的产业,取自犹大子孙的土地,是因为犹大子孙分得的地区,过於广大,因此西默盎子孙在他们的境内,分得了产业。
文理本书19:9 因犹大人之业不可胜用、故西缅人得业、在于其中、○
修订本书19:9 西缅人的地业取自犹大人的土地,因为犹大人所得的份过多,所以西缅人从犹大人的地业中取了地业。
KJV 英书19:9 Out of the portion of the children of Judah wa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children of Simeon: for the part of the children of Judah was too much for them: therefore the children of Simeon had their inheritance within the inheritance of them.
NIV 英书19:9 The inheritance of the Simeonites was taken from the share of Judah, because Judah's portion was more than they needed. So the Simeonites received their inheritance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Judah.
和合本书19:10 为西布伦人,按着宗族,拈出第三阄。他们地业的境界是到撒立。
拼音版书19:10 Wèi Xībùlún rén, àn zhe zōngzú, niān chū dì sān jiū. tāmen dì yè de jìngjiè shì dào sā/3 lì.
吕振中书19:10 第三阄是给西布伦人按家族拈上的;他们的产业的境界是到撒立;
新译本书19:10 为西布伦人,按着家族抽出第三签;他们产业的境界去到撒立;
现代译书19:10 第叁签是分配给西布伦支族各家的土地。他们的土地延伸到撒立。
当代译书19:10 西布伦按家族得了第叁签,他们分得的土地远至撒立,
思高本书19:10 则步隆子孙,按照家族,得了第叁签,他们领域的界限直达沙杜得。
文理本书19:10 三掣签、乃西布伦裔、循其室家得业、其境极于撒立、
修订本书19:10 第三签是西布伦人按着宗族抽到的。他们地业的边界延伸到撒立。
KJV 英书19:10 And the third lot came up for the children of Zebulun according to their families: and the border of their inheritance was unto Sarid:
NIV 英书19:10 The third lot came up for Zebulun, clan by clan: The boundary of their inheritance went as far as Sarid.
和合本书19:11 往西上到玛拉拉,达到大巴设,又达到约念前的河。
拼音版书19:11 Wǎng xī shàng dào Mǎlā là, dádào dà bā shè, yòu dádào Yuēniàn qián de hé.
吕振中书19:11 他们的界线往西而上、到玛拉拉,和大巴设接触,又和约念东面的河接触;
新译本书19:11 他们的疆界再向西上到玛拉拉,直达大巴设,再去到约念前面的河;
现代译书19:11 西边的地界从撒立往西到玛拉拉,接大巴设和约念东边的河。
当代译书19:11 从这里西上,经过玛拉拉、大巴设来到约念东边的小河;
思高本书19:11 由此西上,直达玛尔阿拉,路经达巴舍特和约刻乃罕前面的小河,
文理本书19:11 转西、上至玛拉拉、达于大巴设、延及约念相对之溪、
修订本书19:11 他们的地界往西,上到玛拉拉,达到大巴设,又达到约念前面的河。
KJV 英书19:11 And their border went up toward the sea, and Maralah, and reached to Dabbasheth, and reached to the river that is before Jokneam;
NIV 英书19:11 Going west it ran to Maralah, touched Dabbesheth, and extended to the ravine near Jokneam.
和合本书19:12 又从撒立往东转向日出之地,到吉斯绿他泊的境界,又通到大比拉,上到雅非亚。
拼音版书19:12 Yòu cóng sǎ lì wǎng dōng zhuǎn xiàng rì chū zhī dì, dào jí sī lǜ tā pō de jìngjiè, yòu tōng dào dà Bǐlā, shàng dào yǎ fēi yà.
吕振中书19:12 又从撒立往东转、对着日出的方向,到吉斯绿他泊的境界,又出到他比拉,上雅非亚;
新译本书19:12 又从撒立向东转到日出的方向,去到吉斯绿.他泊的境界,又伸展到他比拉,上到雅非亚;
现代译书19:12 东边的地界从撒立往东到吉斯绿他泊的边界,再到大比拉,又往上到雅非亚,
当代译书19:12 再从撒立向东转到吉斯绿他泊的边界,经大比拉、直上雅非亚。
思高本书19:12 再由沙杜得向东转向日出之地,直到基斯罗特大博尔,经多贝辣特,直上至雅非亚;
文理本书19:12 自撒立转东、向日出之所、至吉斯绿他泊界、延及大比拉、上至雅非亚、
修订本书19:12 又从撒立往东转到向日出的方向,经过吉斯绿.他泊的边界,到大比拉,又上到雅非亚。
KJV 英书19:12 And turned from Sarid eastward toward the sunrising unto the border of Chislothtabor, and then goeth out to Daberath, and goeth up to Japhia,
NIV 英书19:12 It turned east from Sarid toward the sunrise to the territory of Kisloth Tabor and went on to Daberath and up to Japhia.
和合本书19:13 从那里往东,接连到迦特希弗,至以特加汛,通到临门,临门延到尼亚。
拼音版书19:13 Cóng nàli wǎng dōng, jiē lián dào Jiātè Xīfú, zhì yǐ tè jiā Xùn, tōng dào lín mén, lín mén yán dào ní yà.
吕振中书19:13 又从那里往东、日出的方向,经过迦特希弗、以特加汛,出临门,折向尼亚;
新译本书19:13 又从那里往东面日出的方向,经过迦特.希弗,到以特.加汛、临门,再伸展到尼亚;
现代译书19:13 再从那里往东到迦特希弗和以特加汛,转往临门的尼亚。
当代译书19:13 又折往东面,经迦特希弗、以迦特汛出临门直到尼亚,
思高本书19:13 由此折东,经加特赫费尔,至依塔卡亲,出黎孟直到乃阿;
文理本书19:13 自此而东、至迦特希弗、及以特加汛、出临门、至尼亚、
修订本书19:13 又从那里往东,经过迦特.希弗,到以特.加汛,通到临门,延伸到尼亚。
KJV 英书19:13 And from thence passeth on along on the east to Gittahhepher, to Ittahkazin, and goeth out to Remmonmethoar to Neah;
NIV 英书19:13 Then it continued eastward to Gath Hepher and Eth Kazin; it came out at Rimmon and turned toward Neah.
和合本书19:14 又绕过尼亚的北边,转到哈拿顿,通到伊弗他伊勒谷。
拼音版书19:14 Yòu rǎo guō ní yà de beibiān, zhuǎn dào hā ná dùn, tōng dào yī Fú tā yī lè yù.
吕振中书19:14 那界线又在北边绕过尼亚、转到哈拿顿,其终点是伊弗他伊勒平谷∶
新译本书19:14 又绕过尼亚的北面,到哈拿顿,直通到伊弗他.伊勒谷;
现代译书19:14 北边的地界从那里转向哈拿顿,一直到伊弗他伊勒谷。
当代译书19:14 北上转向哈拿顿,直达伊弗他伊勒山谷;
思高本书19:14 再由此北上,转向哈纳通,直达依费塔赫耳山谷。
文理本书19:14 沿此而北、至哈拿顿、极于伊弗他伊勒谷、
修订本书19:14 这地界在北边绕过尼亚,到哈拿顿,直通到伊弗他.伊勒谷,
KJV 英书19:14 And the border compasseth it on the north side to Hannathon: and the outgoings thereof are in the valley of Jiphthahel:
NIV 英书19:14 There the boundary went around on the north to Hannathon and ended at the Valley of Iphtah El.
和合本书19:15 还有加他、拿哈拉、伸仑、以大拉、伯利恒,共有十二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拼音版书19:15 Hái yǒu jiā tā, Náha là, Shēnlún, yǐ dà là, Bólìhéng, gōng shí èr zuò chéng, hái yǒu shǔ chéng de cūnzhuāng.
吕振中书19:15 还有加他、拿哈拉、伸崙、以大拉、伯利恒∶十二座城、和属这些城的村庄∶
新译本书19:15 还有加他、拿哈拉、伸仑、以大拉、伯利恒,共有十二座城,还有属于这些城的村庄。
现代译书19:15 他们的土地包括加他、拿哈拉、伸仑、以大拉、伯利恒等十二座城,以及附近的村庄。
当代译书19:15 还有加他、拿哈拉、伸仑、以大拉、伯利恒,共十二座城以及附近的乡村;
思高本书19:15 境内有....卡塔特、纳哈拉耳、史默龙、依德阿拉和贝特肋 :共计十二座城和所属村镇。
文理本书19:15 又有加他、拿哈拉、伸仑、以大拉、伯利恒、共十二邑、与其乡里、
修订本书19:15 包括加他、拿哈拉、伸仑、以大拉、伯利恒,共十二座城,还有所属的村庄。
KJV 英书19:15 And Kattath, and Nahallal, and Shimron, and Idalah, and Bethlehem: twelve cities with their villages.
NIV 英书19:15 Included were Kattath, Nahalal, Shimron, Idalah and Bethlehem. There were twelve towns and their villages.
和合本书19:16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西布伦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拼音版书19:16 Zhèxie chéng bìng shǔ chéng de cūnzhuāng jiù shì Xībùlún rén àn zhe zōngzú suǒ dé de dì yè.
吕振中书19:16 这些城和属这些城的村庄、是西布伦人、按家族所得的产业。
新译本书19:16 这些城和属于这些城的村庄,就是西布伦人按着家族所得的产业。
现代译书19:16 这些城镇和村庄都在西布伦支族各家所分得的土地之内。
当代译书19:16 以上这些城镇和乡村都归西布伦族作产业。
思高本书19:16 这些城和村镇是则步隆子孙按照家族,分得的产业。
文理本书19:16 以上诸邑、与其乡里、乃西布伦裔之业、循其室家、○
修订本书19:16 这些城镇和所属的村庄是西布伦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KJV 英书19:16 This i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children of Zebulun according to their families, these cities with their villages.
NIV 英书19:16 These towns and their villages were the inheritance of Zebulun, clan by clan.
和合本书19:17 为以萨迦人,按着宗族,拈出第四阄。
拼音版书19:17 Wèi Yǐsàjiā rén, àn zhe zōngzú, niān chū dì sì jiū.
吕振中书19:17 第四阄是给以萨迦人按家族拈出的。
新译本书19:17 为以萨迦,就是为以萨迦人,按着家族抽出第四签。
现代译书19:17 第四签是分配给以萨迦支族各家的土地。
当代译书19:17 以萨迦族按家族得了第四签,
思高本书19:17 依撒加尔,即依撒加尔子孙,按照家族,得了第四签。
文理本书19:17 四掣签、乃以萨迦裔、循其室家得业、
修订本书19:17 第四签是以萨迦,是以萨迦人按着宗族抽出的。
KJV 英书19:17 And the fourth lot came out to Issachar, for the children of Issachar according to their families.
NIV 英书19:17 The fourth lot came out for Issachar, clan by clan.
和合本书19:18 他们的境界是到耶斯列、基苏律、书念、
拼音版书19:18 Tāmende jìngjiè shì dào yé sī liè, jī sū lǜ, shū niàn,
吕振中书19:18 他们的地界有耶斯列、基苏律、书念、
新译本书19:18 他们的境界包括耶斯列、基苏律、书念、
现代译书19:18 他们的土地包括耶斯列、基苏律、书念、
当代译书19:18 他们的领域有耶斯列、基苏律、书念、
思高本书19:18 他们的领域是:依次勒耳、革稣罗特、叔能、
文理本书19:18 其界内、有耶斯列、基苏律、书念、
修订本书19:18 他们的地界是到耶斯列、基苏律、书念、
KJV 英书19:18 And their border was toward Jezreel, and Chesulloth, and Shunem,
NIV 英书19:18 Their territory included: Jezreel, Kesulloth, Shunem,
和合本书19:19 哈弗连、示按、亚拿哈拉、
拼音版书19:19 Hā Fú lián, shì àn, Yàná hā là,
吕振中书19:19 哈弗连、示按、亚拿哈拉、
新译本书19:19 哈弗连、示按、亚拿哈拉、
现代译书19:19 哈弗连、示按、亚拿哈拉、
当代译书19:19 哈弗连、示按、亚拿哈拉、
思高本书19:19 哈法辣殷、史雍、阿纳哈辣特、
文理本书19:19 哈弗连、示按、亚拿哈拉、
修订本书19:19 哈弗连、示按、亚拿哈拉、
KJV 英书19:19 And Haphraim, and Shihon, and Anaharath,
NIV 英书19:19 Hapharaim, Shion, Anaharath,
和合本书19:20 拉璧、基善、亚别、
拼音版书19:20 Lā bì, Jīshàn, yà bié,
吕振中书19:20 拉璧、基善、亚别、
新译本书19:20 拉璧、基善、亚别、
现代译书19:20 拉璧、基善、亚别、
当代译书19:20 拉璧、基善、亚别、
思高本书19:20 多贝辣特、克史雍、厄贝兹、
文理本书19:20 拉璧、基善、亚别、
修订本书19:20 拉璧、基善、亚别、
KJV 英书19:20 And Rabbith, and Kishion, and Abez,
NIV 英书19:20 Rabbith, Kishion, Ebez,
和合本书19:21 利篾、隐干宁、隐哈大、伯帕薛,
拼音版书19:21 Lì miè, yǐn gān níng, yǐn Hādà, bǎi pà xuē.
吕振中书19:21 利篾、隐干宁、隐哈大、伯帕薛;
新译本书19:21 利蔑、隐.干宁、隐.哈大、伯.帕薛,
现代译书19:21 利篾、隐干宁、隐哈大,和伯帕薛。
当代译书19:21 利蔑、隐干宁、隐哈大、伯帕薛,
思高本书19:21 勒默特、恩加宁、恩哈达、贝特帕责兹。
文理本书19:21 利蔑、隐干宁、隐哈大、伯帕薛、
修订本书19:21 利篾、隐.干宁、隐.哈大、伯.帕薛。
KJV 英书19:21 And Remeth, and Engannim, and Enhaddah, and Bethpazzez;
NIV 英书19:21 Remeth, En Gannim, En Haddah and Beth Pazzez.
和合本书19:22 又达到他泊、沙哈洗玛、伯示麦,直通到约旦河为止,共十六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拼音版书19:22 Yòu dádào tā pō, shā hā xǐ mǎ, Bǎishìmaì, zhí tōng dào Yuēdànhé wéizhǐ, gōng shí liù zuò chéng, hái yǒu shǔ chéng de cūnzhuāng.
吕振中书19:22 界线又和他泊、沙哈洗玛、伯示麦接触;其终点是到约但河∶以上有十六座城,还有属这些城的村庄;
新译本书19:22 又达到他泊、沙哈洗玛、伯.示麦,直通到约旦河,共十六座城,还有属于这些城的村庄。
现代译书19:22 他们的地界延伸到他泊、沙哈洗玛、伯示麦,一直到约旦河,一共有十六座城,以及附近的村庄。
当代译书19:22 又到他泊、沙哈洗玛、伯示麦,直到约旦河,共有十六座城,还有附近的乡村。
思高本书19:22 边界上还有大博尔、沙哈漆玛、贝特舍默士、直达约但河:共计十六座城和所属村镇。
文理本书19:22 延至他泊、沙哈洗玛、伯示麦、极于约但、共十六邑、与其乡里、
修订本书19:22 这地界达到他泊、沙哈洗玛、伯.示麦,他们的地界直通到约旦河为止,共十六座城,还有所属的村庄。
KJV 英书19:22 And the coast reacheth to Tabor, and Shahazimah, and Bethshemesh; and the outgoings of their border were at Jordan: sixteen cities with their villages.
NIV 英书19:22 The boundary touched Tabor, Shahazumah and Beth Shemesh, and ended at the Jordan. There were sixteen towns and their villages.
和合本书19:23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以萨迦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拼音版书19:23 Zhèxie chéng bìng shǔ chéng de cūnzhuāng jiù shì Yǐsàjiā zhīpaì àn zhe zōngzú suǒ dé de dì yè.
吕振中书19:23 这些城和属这些城的村庄、是以萨迦人支派、按家族所得的产业。
新译本书19:23 这些城和属于这些城的村庄,就是以萨迦支派按着家族所得的产业。
现代译书19:23 这些城镇和村庄都在以萨迦支族各家所分得的产业之内。
当代译书19:23 这些城镇和乡村都是以萨迦族的产业。
思高本书19:23 这些城和所属村镇,是依撒加尔支派子孙,按照家族分得的产业。
文理本书19:23 以上诸邑、与其乡里、乃以萨迦支派之业、循其室家、○
修订本书19:23 这些城镇和所属的村庄是以萨迦支派的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KJV 英书19:23 This i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ribe of the children of Issachar according to their families, the cities and their villages.
NIV 英书19:23 These towns and their villages were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ribe of Issachar, clan by clan.
和合本书19:24 为亚设支派,按着宗族,拈出第五阄。
拼音版书19:24 Wèi Yàshè zhīpaì, àn zhe zōngzú, niān chū dì wǔ jiū.
吕振中书19:24 第五阄乃是给亚设人支派、按家族拈出的。
新译本书19:24 为亚设支派,按着家族抽出第五签。
现代译书19:24 第五签是分配给亚设支族各家的土地。
当代译书19:24 亚设族按家族得了第五签,
思高本书19:24 阿协尔支派子孙,按照家族,得了第五签。
文理本书19:24 五掣签、乃亚设支派、循其室家得业、
修订本书19:24 第五签是亚设支派的人按着宗族抽出的。
KJV 英书19:24 And the fifth lot came out for the tribe of the children of Asher according to their families.
NIV 英书19:24 The fifth lot came out for the tribe of Asher, clan by clan.
和合本书19:25 他们的境界是黑甲、哈利、比田、押煞、
拼音版书19:25 Tāmende jìngjiè shì hēi jiǎ, hā lì, bǐ tián, Yēshā,
吕振中书19:25 他们的地界是黑甲、哈利、比田、押煞、
新译本书19:25 他们的境界包括黑甲、哈利、比田、押煞、
现代译书19:25 他们的土地包括黑甲、哈利、比田、押煞、
当代译书19:25 他们得到的地域是黑甲、哈利、比田、押煞、
思高本书19:25 他们得的领域是:赫尔卡特、哈里、贝腾、阿革沙弗、
文理本书19:25 其界内、有黑甲、哈利、比田、押煞、
修订本书19:25 他们的地界是黑甲、哈利、比田、押煞、
KJV 英书19:25 And their border was Helkath, and Hali, and Beten, and Achshaph,
NIV 英书19:25 Their territory included: Helkath, Hali, Beten, Acshaph,
和合本书19:26 亚拉米勒、亚末、米沙勒,往西达到迦密,又到希曷立纳,
拼音版书19:26 Yàlà mǐ lè, yà mò, Mǐshā lè. wǎng xī dádào Jiāmì, yòu dào xī hé lì nà,
吕振中书19:26 亚拉米勒、亚末、米沙勒;那界线往西和迦密接触,又和希曷立纳接触;
新译本书19:26 亚拉米勒、亚末、米沙勒,向西直达迦密和希曷.立纳;
现代译书19:26 亚拉米勒、亚末,和米沙勒。西边的地界延伸到迦密和希曷立纳,
当代译书19:26 亚拉米勒、亚末和米沙勒、西至迦密和希曷立纳,
思高本书19:26 阿拉默肋客、阿玛得、米沙尔;西至加尔默耳和里贝纳特河,
文理本书19:26 亚拉米勒、亚末、米沙勒、西至迦密及希曷立纳、
修订本书19:26 亚拉米勒、亚末、米沙勒,往西达到迦密,又到希曷.立纳,
KJV 英书19:26 And Alammelech, and Amad, and Misheal; and reacheth to Carmel westward, and to Shihorlibnath;
NIV 英书19:26 Allammelech, Amad and Mishal. On the west the boundary touched Carmel and Shihor Libnath.
和合本书19:27 转向日出之地,到伯大衮,达到细步纶,往北到伊弗他伊勒谷,到伯以墨和尼业,也通到迦步勒的左边。
拼音版书19:27 Zhuǎn xiàng rì chū zhī dì, dào bǎi dà gún, dádào xì bù lún wǎng bei dào yī gōng tā yī lè yù, dào bǎi yǐ mò hé ní yè, ye tōng dào jiā bù lè de zuǒbiān.
吕振中书19:27 又对着日出的方向转到伯大衮,和细步纶接触,往北又和伊弗他伊勒接触,就在伯以墨和尼业那里,左边又出到迦步勒,
新译本书19:27 又转往日出的方向,到伯.大衮,延伸到细步纶,向北去到伊弗他.伊勒谷、伯.以墨和尼业,又伸展到迦布勒的左边,
现代译书19:27 东边到伯大衮,接细步纶和伊弗他伊勒谷,到北边的伯以墨和尼业,再往北到迦步勒、
当代译书19:27 然后转向东面,到伯大衮与细步纶(即西布伦)和北方的伊弗他伊勒山谷相接,再经伯以墨和尼业直到迦步勒的北部,
思高本书19:27 然後转向东方,直达贝特达贡与则布隆和北方的依费塔赫耳山谷相接;再经贝特厄默克和乃耶耳,至加步耳北部;
文理本书19:27 转往日出之所、至伯大衮、及细布伦、转北至伊弗他伊勒谷、及伯以墨、尼业、达于迦步勒之左、
修订本书19:27 又转到向日出方向的伯.大衮,达到细步纶;又往北到伊弗他.伊勒谷,到伯.以墨和尼业,也通到迦步勒的左边,
KJV 英书19:27 And turneth toward the sunrising to Bethdagon, and reacheth to Zebulun, and to the valley of Jiphthahel toward the north side of Bethemek, and Neiel, and goeth out to Cabul on the left hand,
NIV 英书19:27 It then turned east toward Beth Dagon, touched Zebulun and the Valley of Iphtah El, and went north to Beth Emek and Neiel, passing Cabul on the left.
和合本书19:28 又到义伯仑、利合、哈们、加拿,直到西顿大城,
拼音版书19:28 Yòu dào yì bǎi lún,Lìhé, hā men, Jiāná, zhídào Xīdùn dà chéng.
吕振中书19:28 和义伯崙、利合、哈们、加拿,直到大西顿;
新译本书19:28 到义伯仑、利合、哈们、加拿,直到西顿大城;
现代译书19:28 义伯仑、利合、哈们、加拿,一直到西顿。
当代译书19:28 再经义伯仑、利合、哈们、加拿直到西顿大城。
思高本书19:28 再经阿贝冬、勒曷布、哈孟、卡纳、直达漆冬大城,
文理本书19:28 又至义伯仑、利合、哈们、加拿、及西顿大邑、
修订本书19:28 又到义伯仑、利合、哈们、加拿,直到西顿大城。
KJV 英书19:28 And Hebron, and Rehob, and Hammon, and Kanah, even unto great Zidon;
NIV 英书19:28 It went to Abdon, Rehob, Hammon and Kanah, as far as Greater Sidon.
和合本书19:29 转到拉玛和坚固城推罗,又转到何萨,靠近亚革悉一带地方,直通到海。
拼音版书19:29 Zhuǎn dào Lāmǎ hé jiāngù chéng taì er. yòu zhuǎn dào hé sà, kàojìn yà gé xī yī daì dìfang, zhí tōng dào hǎi.
吕振中书19:29 界线又转到拉玛,又到堡垒城推罗;再转到何萨、其终点是海。有玛黑拉亚革悉、
新译本书19:29 又转到拉玛,直到设防的城推罗;再转到何萨,直通到海岸靠近亚革悉的地区;
现代译书19:29 再从这里转向拉玛,到了设防城泰尔,然后转向何萨,一直到地中海。他们的土地包括玛黑拉、亚革悉、
当代译书19:29 再转拉玛,直到设防的推罗城;再到何萨和亚革悉附近一带地方,直达地中海。
思高本书19:29 由此转向辣玛直至左尔坚城,再转向辣玛,直达於海。此外尚有玛哈肋布、阿革齐布、
文理本书19:29 转至拉玛、及推罗坚城、又转至何萨、极于海、在亚革悉境、
修订本书19:29 这地界转到拉玛,直到坚固的推罗城。这地界又转到何萨,靠近亚革悉一带的地方,直通到海为止。
KJV 英书19:29 And then the coast turneth to Ramah, and to the strong city Tyre; and the coast turneth to Hosah; and the outgoings thereof are at the sea from the coast to Achzib:
NIV 英书19:29 The boundary then turned back toward Ramah and went to the fortified city of Tyre, turned toward Hosah and came out at the sea in the region of Aczib,
和合本书19:30 又有乌玛、亚弗、利合,共二十二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拼音版书19:30 Yòu yǒu wū mǎ, Yàfú,Lìhé, gōng èr shí èr zuò chéng, hái yǒu shǔ chéng de cūnzhuāng.
吕振中书19:30 亚柯、亚弗、利合、二十二座城,还有属这些城的村庄∶
新译本书19:30 又有乌玛、亚弗、利合,共二十二座城,还有属于这些城的村庄。
现代译书19:30 乌玛、亚弗、利合等二十二座城,以及附近的村庄。
当代译书19:30 此外,还有乌玛、亚弗和利合,共二十二座城和附近的乡村。
思高本书19:30 阿苛、阿费克和勒曷布:共计二十二座城和所属村镇。
文理本书19:30 又有乌玛、亚弗、利合、共二十二邑、与其乡里、
修订本书19:30 又有乌玛、亚弗、利合,共二十二座城,还有所属的村庄。
KJV 英书19:30 Ummah also, and Aphek, and Rehob: twenty and two cities with their villages.
NIV 英书19:30 Ummah, Aphek and Rehob. There were twenty-two towns and their villages.
和合本书19:31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亚设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拼音版书19:31 Zhèxie chéng bìng shǔ chéng de cūnzhuāng jiù shì Yàshè zhīpaì àn zhe zōngzú suǒ dé de dì yè.
吕振中书19:31 这些城和属这些城的村庄、是亚设人支派、按家族所得的产业。
新译本书19:31 这些城和属于这些城的村庄,就是亚设支派按着家族所得的产业。
现代译书19:31 这些城镇和村庄都在亚设支族各家所分得的土地之内。
当代译书19:31 上面这些城镇和乡村都是亚设族的产业。
思高本书19:31 这些城和村镇,是阿协尔子孙,按照家族分得的产业。
文理本书19:31 以上诸邑、与其乡里、乃亚设支派之业、循其室家、○
修订本书19:31 这些城镇和所属的村庄是亚设支派的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KJV 英书19:31 This i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ribe of the children of Asher according to their families, these cities with their villages.
NIV 英书19:31 These towns and their villages were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ribe of Asher, clan by clan.
和合本书19:32 为拿弗他利人,按着宗族,拈出第六阄。
拼音版书19:32 Wèi Náfútālì rén, àn zhe zōngzú, niān chū dì liù jiū.
吕振中书19:32 给拿弗他利人拈出了第六阄,乃是给拿弗他利人、按家族拈的。
新译本书19:32 为拿弗他利人抽出第六签,就是拿弗他利人按着家族所得的产业。
现代译书19:32 第六签是分配给拿弗他利支族各家的土地。
当代译书19:32 拿弗他利族按家族得第六签,
思高本书19:32 纳斐塔里,即纳斐塔里支派子孙,按照家族,得了第六签。
文理本书19:32 六掣签、乃拿弗他利裔、循其室家得业、
修订本书19:32 第六签是拿弗他利人,是拿弗他利人按着宗族抽出的。
KJV 英书19:32 The sixth lot came out to the children of Naphtali, even for the children of Naphtali according to their families.
NIV 英书19:32 The sixth lot came out for Naphtali, clan by clan:
和合本书19:33 他们的境界是从希利弗,从撒拿音的橡树,从亚大米尼吉和雅比聂,直到拉共,通到约旦河。
拼音版书19:33 Tāmende jìngjiè shì cóng xī lì Fú cóng sǎ ná yīn de xiàngshù, cóng Yàdà mǐ ní jí hé Yǎbǐniè, zhídào là gōng, tōng dào Yuēdànhé.
吕振中书19:33 他们的境界是从希利弗、从撒拿音的笃耨香树那里、和亚大米尼吉、和雅比聂、直到拉共;其终点是约但河。
新译本书19:33 他们的疆界,是从希利弗,从撒拿音的橡树林,从亚大米.尼吉和雅比聂起,去到拉共,直通到约旦河;
现代译书19:33 他们的地界从希利弗到撒拿音的橡树那里,再到亚大米尼吉和雅比聂,延伸到拉共,一直到约旦河。
当代译书19:33 他们的边界从希利弗、撒拿音的橡树、亚大米尼吉和雅比聂开始,来到拉共,再通到约但河。
思高本书19:33 他们的边界,是起自赫肋弗和匝纳宁橡树,经阿达米乃刻布和雅贝乃耳,直到拉孔,迄於约但河。
文理本书19:33 其界自希利弗、及撒拿音橡树、亚大米尼吉、雅比聂、至拉共、极于约但、
修订本书19:33 他们的地界是从希利弗,从撒拿音的橡树、亚大米.尼吉和雅比聂,直到拉共,直通到约旦河为止。
KJV 英书19:33 And their coast was from Heleph, from Allon to Zaanannim, and Adami, Nekeb, and Jabneel, unto Lakum; and the outgoings thereof were at Jordan:
NIV 英书19:33 Their boundary went from Heleph and the large tree in Zaanannim, passing Adami Nekeb and Jabneel to Lakkum and ending at the Jordan.
和合本书19:34 又转向西到亚斯纳他泊,从那里通到户割,南边到西布伦,西边到亚设,又向日出之地,达到约旦河那里的犹大。
拼音版书19:34 Yòu zhuǎn xiàng xī dào yà sī nà tā pō, cóng nàli tōng dào hù gē, nánbiān dào Xībùlún, xībiān dào Yàshè, yòu xiàng rì chū zhī dì, dádào Yuēdànhé nàli de Yóudà.
吕振中书19:34 那界线又向西转到亚斯纳他泊,从那里出到户割,南边和西布伦接触,西边和亚设接触,日出的方向、则和约但河犹大接触。
新译本书19:34 又向西转到亚斯纳.他泊,从那里伸展到户割,南边达到西布伦,西边达到亚设,东边达到约旦河那里的犹大。
现代译书19:34 地界从这里转西,到亚斯纳他泊,再到户割,南到西布伦,西到亚设,东到约旦河〔希伯来文是:约旦河的犹大〕。
当代译书19:34 又西转到亚斯纳他泊,从那里到户割,再到南面的西布伦,西边到亚设,东至约但河的犹大;
思高本书19:34 西方边界,由阿次诺特大博尔,直达胡科克,南接则步隆,西接阿协尔。东方以约但河为界。
文理本书19:34 转西至亚斯纳他泊、由此而往户割、南至西布伦、西至亚设、东至犹大、在约但滨、日出之所、
修订本书19:34 这地界往西转到亚斯纳.他泊,从那里通到户割,南边达到西布伦,西边达到亚设,向日出的方向达到约旦河的犹大。
KJV 英书19:34 And then the coast turneth westward to Aznothtabor, and goeth out from thence to Hukkok, and reacheth to Zebulun on the south side, and reacheth to Asher on the west side, and to Judah upon Jordan toward the sunrising.
NIV 英书19:34 The boundary ran west through Aznoth Tabor and came out at Hukkok. It touched Zebulun on the south, Asher on the west and the Jordan on the east.
和合本书19:35 坚固的城,就是西丁、侧耳、哈末、拉甲、基尼烈、
拼音版书19:35 Jiāngù de chéng jiù shì, xī dīng, zhāi er, hā mò, là jiǎ, Jīníliè,
吕振中书19:35 堡垒城有西丁、侧耳、哈末、拉甲、基尼烈、
新译本书19:35 设防的城有西丁、侧耳、哈末、拉甲、基尼烈、
现代译书19:35 设防的城有西丁、侧耳、哈末、拉甲、基尼烈、
当代译书19:35 又包括下面的设防城:西丁、侧耳、哈末、拉甲、基尼烈、
思高本书19:35 设防的城市有漆丁、责尔、哈玛特、辣卡特、基乃勒特、
文理本书19:35 其坚城、乃西丁、侧珥、哈末、拉甲、基尼烈、
修订本书19:35 坚固的城有西丁、侧耳、哈末、拉甲、基尼烈、
KJV 英书19:35 And the fenced cities are Ziddim, Zer, and Hammath, Rakkath, and Chinnereth,
NIV 英书19:35 The fortified cities were Ziddim, Zer, Hammath, Rakkath, Kinnereth,
和合本书19:36 亚大玛、拉玛、夏琐、
拼音版书19:36 Yàdà mǎ, Lāmǎ, Xiàsuǒ,
吕振中书19:36 亚大玛、拉玛、夏琐、
新译本书19:36 亚大玛、拉玛、夏琐、
现代译书19:36 亚大玛、拉玛、夏琐、
当代译书19:36 亚大玛、拉玛、夏琐、
思高本书19:36 阿达玛、辣玛、哈祚尔、
文理本书19:36 亚大玛、拉玛、夏琐、
修订本书19:36 亚大玛、拉玛、夏琐、
KJV 英书19:36 And Adamah, and Ramah, and Hazor,
NIV 英书19:36 Adamah, Ramah, Hazor,
和合本书19:37 基低斯、以得来、隐夏琐、
拼音版书19:37 Jīdīsī, Yǐdélái, yǐn Xiàsuǒ,
吕振中书19:37 基低斯、以得来、隐夏琐、
新译本书19:37 基低斯、以得来、隐.夏琐、
现代译书19:37 基低斯、以得来、隐夏琐、
当代译书19:37 基低斯、以得来、隐夏琐、
思高本书19:37 卡德士、厄德勒、恩哈祚尔、
文理本书19:37 基低斯、以得来、隐夏琐、
修订本书19:37 基低斯、以得来、隐.夏琐、
KJV 英书19:37 And Kedesh, and Edrei, and Enhazor,
NIV 英书19:37 Kedesh, Edrei, En Hazor,
和合本书19:38 以利稳、密大伊勒、和琏、伯亚纳、伯示麦,共十九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拼音版书19:38 Yǐlì wen, mì dà yī lè, hé liǎn, bǎi Yànà, Bǎishìmaì, gōng shí jiǔ zuò chéng, hái you shǔ chéng de cūnzhuāng.
吕振中书19:38 以利稳、密大伊勒、和琏、伯亚纳、伯示麦∶十九座城、和属这些城的村庄∶
新译本书19:38 以利稳、密大.伊勒、和琏、伯.亚纳、伯.示麦,共十九座城,还有属于这些城的村庄。
现代译书19:38 以利稳、密大伊勒、和琏、伯亚纳,和伯示麦,共十九座城,以及附近的村庄。
当代译书19:38 以利隐、密大伊勒、和琏、伯亚纳、伯示麦,共十九座城和附近的乡村。
思高本书19:38 依郎、米革达肋耳、曷楞、贝特阿纳特和贝特舍默士:共计十九座城和所属村镇。
文理本书19:38 以利稳、密大伊勒、和琏、伯亚纳、伯示麦、共十九邑、与其乡里、
修订本书19:38 以利稳、密大.伊勒、和琏、伯.亚纳、伯.示麦,共十九座城,还有所属的村庄。
KJV 英书19:38 And Iron, and Migdalel, Horem, and Bethanath, and Bethshemesh; nineteen cities with their villages.
NIV 英书19:38 Iron, Migdal El, Horem, Beth Anath and Beth Shemesh. There were nineteen towns and their villages.
和合本书19:39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拿弗他利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拼音版书19:39 Zhèxie chéng bìng shǔ chéng de cūnzhuāng jiù shì Náfútālì zhīpaì àn zhe zōngzú suǒ dé de dì yè.
吕振中书19:39 这些城和属这些城的村庄、是拿弗他利人支派、按家族所得的产业。
新译本书19:39 这些城和属于这些城的村庄,就是拿弗他利支派按着家族所得的产业。
现代译书19:39 这些城镇和村庄都在拿弗他利支族各家所分得的土地之内。
当代译书19:39 上面这些城镇和乡村都是拿弗他利族的产业。
思高本书19:39 这些城和村镇,是纳斐塔里支派子孙,按照家族分得的产业。
文理本书19:39 以上诸邑、与其乡里、乃拿弗他利支派之业、循其室家、○
修订本书19:39 这些城镇和所属的村庄是拿弗他利支派的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KJV 英书19:39 This i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ribe of the children of Naphtali according to their families, the cities and their villages.
NIV 英书19:39 These towns and their villages were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ribe of Naphtali, clan by clan.
和合本书19:40 为但支派,按着宗族,拈出第七阄。
拼音版书19:40 Wèi dàn zhīpaì, àn zhe zōngzú, niān chū dì qī jiū.
吕振中书19:40 给但人的支派、按家族拈出了第七阄。
新译本书19:40 为但支派,按着家族抽出第七签。
现代译书19:40 第七签是分配给但支族各家的土地。
当代译书19:40 但族按家族得第七签,
思高本书19:40 丹支派子孙,按照家族,得了第七签。
文理本书19:40 七掣签、乃但之支派、循其室家得业、
修订本书19:40 但支派,按着宗族,抽到第七签。
KJV 英书19:40 And the seventh lot came out for the tribe of the children of Dan according to their families.
NIV 英书19:40 The seventh lot came out for the tribe of Dan, clan by clan.
和合本书19:41 他们地业的境界是琐拉、以实陶、伊珥示麦、
拼音版书19:41 Tāmen dì yè de jìngjiè shì Suǒlà, Yǐshí taó, yī Er shì maì,
吕振中书19:41 他们产业的地界乃是琐拉、以实陶、伊珥示麦、
新译本书19:41 他们产业的境界包括:琐拉、以实陶、伊珥.示麦、
现代译书19:41 他们的土地包括琐拉、以实陶、伊珥示麦、
当代译书19:41 他们的领域包括琐拉、以实陶、伊珥示麦、
思高本书19:41 他们分得的领域是:祚辣、厄市陶耳、依尔舍默士、
文理本书19:41 其界内、有琐拉、以实陶、伊珥示麦、
修订本书19:41 他们地业的边界是琐拉、以实陶、伊珥.示麦、
KJV 英书19:41 And the coast of their inheritance was Zorah, and Eshtaol, and Irshemesh,
NIV 英书19:41 The territory of their inheritance included: Zorah, Eshtaol, Ir Shemesh,
和合本书19:42 沙拉宾、亚雅仑、伊提拉、
拼音版书19:42 Shālā bīn, Yàyǎlún, yī Tílā,
吕振中书19:42 沙拉宾、亚雅崙、伊提拉、
新译本书19:42 色拉宾、亚雅仑、伊提拉、
现代译书19:42 沙拉宾、亚雅仑、伊提拉、
当代译书19:42 沙拉宾、亚雅仑、伊提拉、
思高本书19:42 沙阿拉宾、阿雅隆、依特拉、
文理本书19:42 沙拉宾、亚雅仑、伊提拉、
修订本书19:42 沙拉宾、亚雅仑、伊提拉、
KJV 英书19:42 And Shaalabbin, and Ajalon, and Jethlah,
NIV 英书19:42 Shaalabbin, Aijalon, Ithlah,
和合本书19:43 以伦、亭拿他、以革伦、
拼音版书19:43 Yǐlún, Tíngná tā, Yǐgélún,
吕振中书19:43 以伦、亭拿他、以革伦、
新译本书19:43 以伦、亭拿他、以革伦、
现代译书19:43 以伦、亭拿他、以革伦、
当代译书19:43 以伦、亭拿他、以革伦、
思高本书19:43 厄隆、提默纳、厄刻龙、
文理本书19:43 以伦、亭拿他、以革伦、
修订本书19:43 以伦、亭拿、以革伦、
KJV 英书19:43 And Elon, and Thimnathah, and Ekron,
NIV 英书19:43 Elon, Timnah, Ekron,
和合本书19:44 伊利提基、基比顿、巴拉、
拼音版书19:44 Yī lì tí jī, jī bǐ dùn, Bālā,
吕振中书19:44 伊利提基、基比顿、巴拉、
新译本书19:44 伊利提基、基比顿、巴拉、
现代译书19:44 伊利提基、基比顿、巴拉、
当代译书19:44 伊利提基、基比顿、巴拉、
思高本书19:44 厄耳特刻、基贝通、巴拉特、
文理本书19:44 伊利提基、基比顿、巴拉、
修订本书19:44 伊利提基、基比顿、巴拉、
KJV 英书19:44 And Eltekeh, and Gibbethon, and Baalath,
NIV 英书19:44 Eltekeh, Gibbethon, Baalath,
和合本书19:45 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临门、
拼音版书19:45 Yī hú dé, bǐ ní Bǐlā, Jiātè lín mén,
吕振中书19:45 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临门、
新译本书19:45 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临门、
现代译书19:45 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临门、
当代译书19:45 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临门、
思高本书19:45 耶胡得、贝乃贝辣克、加特黎孟、
文理本书19:45 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临门、
修订本书19:45 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临门、
KJV 英书19:45 And Jehud, and Beneberak, and Gathrimmon,
NIV 英书19:45 Jehud, Bene Berak, Gath Rimmon,
和合本书19:46 美耶昆、拉昆,并约帕对面的地界。
拼音版书19:46 Mei yé kūn, là kūn, bìng Yuēpà duìmiàn de dì jiè.
吕振中书19:46 美耶昆、拉昆,同约帕对面的地界。
新译本书19:46 美.耶昆、拉昆和约帕对面的地区。
现代译书19:46 美耶昆、拉昆,和约帕周围的土地。
当代译书19:46 美耶昆、拉昆和面对约帕的一带。
思高本书19:46 默雅尔孔、辣孔和约培对面的地区。
文理本书19:46 美耶昆、拉昆、与约帕相对之境、
修订本书19:46 美.耶昆、拉昆,以及约帕对面的地界。
KJV 英书19:46 And Mejarkon, and Rakkon, with the border before Japho.
NIV 英书19:46 Me Jarkon and Rakkon, with the area facing Joppa.
和合本书19:47 但人的地界,越过原得的地界,因为但人上去攻取利善,用刀击杀城中的人,得了那城,住在其中,以他们先祖但的名,将利善改名为但。
拼音版书19:47 Dàn rén de dì jiè yuèguò yuán dé de dì jiè. yīnwei dàn rén shàng qù gōng qǔ lì shàn, yòng dāo jī shā chéng zhōng de rén, dé le nà chéng, zhù zaì qízhōng, yǐ tāmen xiān zǔ dàn de míng jiāng lì shàn gǎi míng wèi dàn.
吕振中书19:47 但人的地界太小、容不下他们,但人就上去攻利善(或译∶拉亿),攻取那城,用刀击杀了城中的人,取得那城,住在城中,以他们先祖但的名字、将利善(或译∶拉亿)改称为但∶
新译本书19:47 但人未能控制他们的境界,因此他们就上去攻打利善,夺取那城,用刀击杀了城中的人;他们占领利善,就住在城中,以他们祖先但的名字,把利善改名为但。
现代译书19:47 当但支族的人失去土地的时候,他们去攻打利善,攻取了它,杀了那里的居民,占据那地方。他们住在那里,用他们祖先但的名字,把城名改为但。
当代译书19:47 但族所分得的地方不够他们居住,因此但族再攻取利善城,歼灭城内的居民,并且用他们祖宗的名字,把城改称为但,
思高本书19:47 但是这地区为丹的子孙过於窄狭,因而丹的子孙上去攻占了肋笙,屠杀了城中的人民,据为己有,住在那里,以他们的祖先丹的名字,称肋笙为丹。
文理本书19:47 厥后但人之界开拓、(或作厥后但人失其土地往攻利善云云)因其往攻利善而取之、击之以刃、据而居之、以祖但之名、名利善曰但、
修订本书19:47 当但的子孙失去他们疆土的时候,就上去攻取利善,用刀击杀城中的人,得了那城,住在城中,以他们祖先但的名字将利善改名为但。
KJV 英书19:47 And the coast of the children of Dan went out too little for them: therefore the children of Dan went up to fight against Leshem, and took it, and smote it with the edge of the sword, and possessed it, and dwelt therein, and called Leshem, Dan, after the name of Dan their father.
NIV 英书19:47 (But the Danites had difficulty taking possession of their territory, so they went up and attacked Leshem, took it, put it to the sword and occupied it. They settled in Leshem and named it Dan after their forefather.)
和合本书19:48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但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拼音版书19:48 Zhèxie chéng bìng shǔ chéng de cūnzhuāng jiù shì dàn zhīpaì àn zhe zōngzú suǒ dé de dì yè.
吕振中书19:48 这些城和属这些城的村庄、是但人支派、按家族所得的产业。
新译本书19:48 这些城和属于这些城的村庄,就是但支派按着家族所得的产业。
现代译书19:48 这些城镇和村庄都在但支族各家所分得的土地之内。
当代译书19:48 上面记载的这些城镇和村庄都是但族的产业。
思高本书19:48 这些城和村镇,是丹支派子孙按照家族分得的产业。
文理本书19:48 以上诸邑、与其乡里、乃但支派之业、循其室家、○
修订本书19:48 这些城镇和所属的村庄是但支派的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KJV 英书19:48 This i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ribe of the children of Dan according to their families, these cities with their villages.
NIV 英书19:48 These towns and their villages were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ribe of Dan, clan by clan.
和合本书19:49 以色列人按着境界分完了地业,就在他们中间将地给嫩的儿子约书亚为业,
拼音版书19:49 Yǐsèliè rén àn zhe jìngjiè fēn wán le dì yè, jiù zaì tāmen zhōngjiān jiāng dì gei nèn de érzi Yuēshūyà wèi yè,
吕振中书19:49 以色列人将地按界线分为产业、分完了,就在他们中间将地给了嫩的儿子约书亚为产业。
新译本书19:49 以色列人按着疆界把地分完了之后,就在他们中间把产业分给嫩的儿子约书亚。
现代译书19:49 以色列人民把土地分配好了以后,他们给嫩的儿子约书亚一块地,作为他的产业。
当代译书19:49 以色列各族把地分配完毕以后,就再从他们当中划出土地给约书亚。
思高本书19:49 以色列子民,依照界限分完了产业以後,又在他们中间,分给了农的儿子若苏厄一分产业。
文理本书19:49 依界分地既毕、以色列人乃于其中、以地给嫩之子约书亚为业、
修订本书19:49 以色列人按着疆土完成了地业的分配,就在他们中间把地给嫩的儿子约书亚为业。
KJV 英书19:49 When they had made an end of dividing the land for inheritance by their coasts, the children of Israel gave an inheritance to Joshua the son of Nun among them:
NIV 英书19:49 When they had finished dividing the land into its allotted portions, the Israelites gave Joshua son of Nun an inheritance among them,
和合本书19:50 是照耶和华的吩咐,将约书亚所求的城,就是以法莲山地的亭拿西拉城,给了他。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
拼音版书19:50 Shì zhào Yēhéhuá de fēnfu, jiāng Yuēshūyà suǒ qiú de chéng, jiù shì Yǐfǎlián shān dì de Tíngná Xīlā chéng, gei le tā. tā jiù xiū nà chéng, zhù zaì qízhōng.
吕振中书19:50 他们照永恒主所吩咐的将约书亚所要求的城,以法莲山地的亭拿西拉、给了他,他就修造那城,住在城中。
新译本书19:50 他们照着耶和华所吩咐的,把约书亚所要的城,就是以法莲山地的亭拿.西拉,给了他;约书亚就修建那城,住在城中。
现代译书19:50 他们遵照上主的命令,把他要求的城给他,就是以法莲山区的亭拿西拉。约书亚修建那城,住在那里。
当代译书19:50 以色列人遵从上帝的命令,把约书亚想要的以法莲山地的亭拿西拉城分给他,约书亚修葺那城以后,便住在里面。
思高本书19:50 他们照上主的吩咐,将若苏厄要求的城市,即厄弗辣因山地的提默纳特色辣黑给了他;若苏厄便重建了那城,住在那里。
文理本书19:50 遵耶和华命、以其所求之邑、以法莲山地亭拿西拉与之、遂重建其邑而居焉、
修订本书19:50 他们照着耶和华的指示,把约书亚所要的城,就是以法莲山区的亭拿.西拉给了他。约书亚修建那城,住在城中。
KJV 英书19:50 According to the word of the LORD they gave him the city which he asked, even Timnathserah in mount Ephraim: and he built the city, and dwelt therein.
NIV 英书19:50 as the LORD had commanded. They gave him the town he asked for--Timnath Serah in the hill country of Ephraim. And he built up the town and settled there.
和合本书19:51 这就是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长,在示罗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拈阄所分的地业。这样,他们把地分完了。
拼音版书19:51 Zhè jiù shì jìsī YǐlìYàsā hé nèn de érzi Yuēshūyà, bìng Yǐsèliè gè zhīpaì de zúzhǎng, zaì Shìluó huì mù ménkǒu, Yēhéhuá miànqián, niānjiū suǒ fēn de dì yè. zhèyàng, tāmen bǎ dì fēn wán le.
吕振中书19:51 这些地段就是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跟以色列人各支派父系家属的首领、在示罗会棚出入处、永恒主面前、凭拈阄所分的产业。这样,他们就把分地的事作完了。
新译本书19:51 以上就是以利亚撒祭司和嫩的儿子约书亚,以及以色列人各支派的族长,在示罗会幕的门口,在耶和华面前,借着抽签所分的产业。这样,他们就完成了分地的事。
现代译书19:51 祭司以利亚撒、嫩的儿子约书亚,以及以色列各支族、各家的首领们在示罗,在上主圣幕的门口抽签,求问上主,分配土地。这样,他们完成了分配土地的工作。
当代译书19:51 以上是祭司以利亚撒,约书亚和以色列各族的长老们在示罗会幕门口,上帝的面前抽签所分配的土地。
思高本书19:51 以上是司祭厄肋阿匝尔和农的儿子若苏厄,以及以色列子民各支派的族长,在史罗会幕门口,於上主面前,抽签划分土地的记述;分地的事,就这样完成了。
文理本书19:51 以上所载、乃祭司以利亚撒、与嫩之子约书亚、及以色列支派族长、在示罗会幕门、耶和华前、掣签所分之业、于是分地之事毕焉、
修订本书19:51 这就是以利亚撒祭司和嫩的儿子约书亚,以及以色列人各支派父系的领袖,在示罗会幕的门口,耶和华面前抽签所分的地业。这样, 他们就完成了分地的事。
KJV 英书19:51 These are the inheritances, which Eleazar the priest, and Joshua the son of Nun, and the heads of the fathers of the tribes of the children of Israel, divided for an inheritance by lot in Shiloh before the LORD, at the door of the tabernacle of the congregation. So they made an end of dividing the country.
NIV 英书19:51 These are the territories that Eleazar the priest, Joshua son of Nun and the heads of the tribal clans of Israel assigned by lot at Shiloh in the presence of the LORD at the entrance to the Tent of Meeting. And so they finished dividing the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