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设立庇护所
1 耶和华晓谕约书亚说:
2 “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要照着我藉摩西所晓谕你们的,为自己设立逃城。
3 使那无心而误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这些城可以作你们逃避报血仇人的地方。
4 那杀人的要逃到这些城中的一座城,站在城门口,将他的事情说给城内的长老们听。他们就把他收进城里,给他地方,使他住在他们中间。
5 若是报血仇的追了他来,长老不可将他交在报血仇的手里,因为他是素无仇恨、无心杀了人的。
6 他要住在那城里,站在会众面前听审判,等到那时的大祭司死了,杀人的才可以回到本城本家,就是他所逃出来的那城。”
7 于是,以色列人在拿弗他利山地,分定加利利的基低斯;在以法莲山地,分定示剑;在犹大山地,分定基列亚巴(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
8 又在约旦河外耶利哥东,从流便支派中,在旷野的平原设立比悉;从迦得支派中,设立基列的拉末;从玛拿西支派中,设立巴珊的哥兰。
9 这都是为以色列众人和在他们中间寄居的外人所分定的地邑,使误杀人的都可以逃到那里,不死在报血仇人的手中,等他站在会众面前听审判。

提要:1 耶和华下令,7 要以色列人设立六座逃城。


1 耶和华晓谕约书亚说:

2 “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要照着我藉摩西所晓谕你们的,为自己设立逃城,

【本会注释】

  逃城。“逃”的原文qalat意为“收缩”,“吸引”,“接纳”,“接受”,因此有了“避难”的意思。在希伯来文中,七十士译本和叙利亚译本中,“逃城”前面均有冠词,说明是特指上帝所说过的。关于逃城的法律已在《民数记》35章和《申命记》19章中详细说明。对人生命的尊重是基督教的伟大原则之一,而在异教和无神的信仰中却认识不到这一点。上帝很早就设法让祂的子民明白,在任何情况下结束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其严肃性在于人是按上帝的形象造的,因此与上帝有亲缘关系。洪水以后,上帝特地强调“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流,因为上帝造人是按自己的形象造的”(创9:6;见出21:12,14)。上帝应许一个地方让误杀人者可以逃避(出21:13),但这不是为谋杀者预备的。上帝要调整古代报私仇的风俗,也就是由被杀者的近亲或子嗣来惩罚凶手的做法。在周围各国中,只有以色列人尊重人的生命权利。现在上帝要进一步就祂的怜悯和公义教导他们。祂按照人理解祂真理的速度来引导他们。这条原则体现在上帝通过摩西所赐的希伯来人法律中。它适应人类的状况,但始终着意于人们在开始还不能理解的完美状态。所以上帝暂时容忍了奴隶制度,一夫多妻和自由离婚,并制定法律规范这些做法,尽管这些行为不是上帝所设立和认可的。

  由近亲来保护兄弟的性命,这种观念在希伯来人心中根深蒂固。他觉得有责任为兄弟报血仇。为了制约或根除这种观念,上帝对它进行合理的规范,以避免冤枉没有真正犯罪的人。

  我藉摩西所晓谕的。由摩西说出并由他作记录,所以约书亚才能了解这些信息(出21:13;民35:9-34;申19:1-13)。在写《约书亚记》时,摩西五经就可能以我们现在的形式存在了。


3 使那无心而误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这些城可以作你们逃避报血仇人的地方

【本会注释】

  无心而误杀人的。民35:22-25和申19:4,5对此进行了说明。一般是指非预谋的行为而导致人死亡的。蓄谋杀人的,即使逃到逃城,查出来以后也要马上受到惩罚。上帝宣布,这样的人就是逃到祂的祭坛也要被带走处死(出21:14)。

  报血仇人(go'el)。该词在其他地方还译成 “救赎主”,“亲属”和“近亲”。在伯19:25;赛47:4;48:17;54:5中该词是指上帝。对于希伯来人来说,对上帝的这种称呼会使他们想起自己作为亲属救赎的权利(见民35:12)。逃城本身就是预表基督所提供的避难所(《先祖与先知》516页)。


4 那杀人的要逃到这些城中的一座城,站在城门口,将他的事情说给城内的长老们听。他们就把他收进城里,给他地方,使他住在他们中间。

【本会注释】

  逃到。杀人者要赶紧逃跑。要采取一切措施使他不致耽搁。通往逃城的道路必须修好。在十字路口必须有指向逃城的标志。如果报血仇的人追上,就会要他的命。逃命的人必须及时赶到逃城。从以色列全境到逃城都不会超过半天的路程(见《先祖与先知》515-517页)。

  古代关于逃城的计划形象地说明了基督徒的状况。罪人必须毫不迟延地逃到避难所基督耶稣那里(来6:18)。知道方向的人应该在沿途立下路标。这些向导承担着重大的责任。稍有疏忽就可能为逃命的罪人指错方向。

  城门口。通常有法官或长老坐在城门口处理案件(见得4:1;撒下15:2)。

  把他收进城里。在听了逃亡者的叙述并认为他的案件需要公正的审判以后,长老所采取的下一个步骤,就是让他接受他们的保护。以后还要进行更加详细的听证来裁决案件。


5 若是报血仇的追了他来,长老不可将他交在报血仇的手里;因为他是素无仇恨,无心杀了人的。

6 他要住在那城里,站在会众面前听审判,等到那时的大祭司死了,杀人的才可以回到本城本家,就是他所逃出来的那城。

【本会注释】

  会众。可能指的是杀人者本城的会众,而不是逃城的会众(见民35:24,25)。如果被证实有罪,就要把他交给报血仇的人;如果证明是误杀,就要让他住到逃城直到大祭司去世。

  大祭司死了。赎罪的崇祀集中在圣所中和祭司身上。逃亡的年限取决于举行仪式的环境。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事件,好让报仇的人知道自己合法复仇的权利已经结束了。


7 于是,以色列人在拿弗他利山地分定加利利的基低斯;在以法莲山地分定示剑;在犹大山地分定基列亚巴(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

【本会注释】

  他们分定。直译是“他们使之成圣”,即把这些城分别出来作为神圣的用途。这些都是利未支派的城邑,是服侍上帝的人居住的。他们轮班在上帝面前侍奉。这就使逃亡者有机会学习,并与在圣工上受过专门训练的利未人进行交流。因此当利未人和祭司教导他有关耶和华的道时,这里同时就成真正福惠的泉源(见申17:8-13;21:5;33:9,10)。

  这些逃城都分布在平原或河谷为人所熟悉的地方。它们彼此的距离合宜,对于各个支派都很方便。三座在约旦河西,三座在约旦河东,北部,中部和南部各一座。焦急逃命的人必须获得一切便利。在他筋疲力尽之际,不应该让他在最后的路程中爬山。这些逃城必须是大家所熟悉的,通往那里的道路也必须是良好的。以色列的母亲必须教导孩子记住这六座逃城,以便将来在必要时知道往哪里逃。

  这里给我们的教训是:如今也有一个罪人的避难所,就是耶稣。道路是敞开的,沿途都有标记,很容易逃往那里。“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拯救灵性痛悔的人”(诗34:18;参诗85:9;145:18)。我们可以住在避难所里直等到愤怒过去。

  基低斯。来自希伯来语“qadash ”,意为“圣洁的”,其强调形式意为“使圣洁”。其名词形式qodesh 意为“圣洁”。关于该城的位置,见书19:37。

  示剑(shekem )。意为“肩膀”,喻指“政权”。“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示剑)上”(赛9:6)。示剑在以法莲支派境内,位于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之间,就是现在耶路撒冷以北偏东48.8公里处的巴拉他丘(Tell Balâtah)。

  希伯仑。源于动词chabar ,意为“联合”,“结盟”。因此chebron 的意思就是“友谊”,“联盟”。关于它的位置,见书14:15注释。


8 又在约但河外耶利哥东,从流便支派中,在旷野的平原,设立比悉;从迦得支派中设立基列的拉末;从玛拿西支派中设立巴珊的哥兰

【本会注释】

  比悉。源于动词basar,意为“约束”,“包围”,因此有“防卫”的意思。其名词意为“设防的城”,即“要塞”。比悉的位置不详。有些人认为是现在米底巴西北的乌姆阿玛德(Umm el-`Amad) 。

  拉末。源于ra'am,意思是“高举”。Ra'moth(拉末)是复数名词,意思是“高地”,喻指“高不可及的东西”。其大致的位置见书13:26注释(拉末米斯巴)。

  哥兰。源于gôlan “环绕”。据认为在基尼烈海(加利利湖)东边,可能是现在的萨亨约伦(Sahen el-Jōlân)。


9 这都是为以色列众人和在他们中间寄居的外人所分定的地邑,使误杀人的都可以逃到那里,不死在报血仇人的手中,等他站在会众面前听审判。

【本会注释】

  上帝为外人作出安排,好让他们分享以色列人的属灵权利。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曾有一大群闲杂人跟着他们。在基遍人寻求和平时,以色列人就与他们讲和了。当喇合表达了信心时,上帝就接纳了她。在所有的时代都是这样。上帝不偏待人。凡到祂那里去的人,祂绝不丢弃(约6:37)。有一扇大门敞开着,欢迎一切谦卑忍耐的人进来。

一、卷名

  本卷卷名来自摩西的继承人,以法莲支派嫩的儿子约书亚。他原名何西阿(申32:44;民13:8,16),意思是“救主”或“救恩”。据民13:16记载,摩西在他的原名前加上“耶和华(亚卫)”的缩略形式,将他改名为约书亚,意思是“耶和华的救恩”。“约书亚”是“耶和书亚”的缩略形式,常见于希伯来语旧约圣经。在七十士希腊译本中,他被称为“嫩的儿子耶稣”,在新约圣经中他与耶稣同名(徒7:45;来4:8)。在美国标准本圣经中,新旧约均用约书亚。

  基督和犹太人都承认旧约圣经的三分法:律法书,先知书和诗篇即圣文集(路24:44)。在希伯来语圣经中,《约书亚书》为第二部分,即先知书的第一卷。先知书的作者是先知。在希伯来语圣经中先知书分为两部分:前先知书和后先知书。前先知书有《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后先知书即我们所知道的预言书。《约书亚书》位于先知书之首,但其内容与犹太人称为律法书的五经有密切的联系。

 

二、作者

  《约书亚书》是否约书亚所著,解经家和考证家意见不一。考证家认为《约书亚书》不是一位作者所写文学作品,而是由好几份文稿组合而成。然而书中连贯的叙述表现出十分确凿的内在统一性,所以一般人不会赞同上面的看法。否认约书亚为作者的人提出,书中有些人名和事件要在约书亚时代以后很久才出现。他们说,书中多处有“直到今日”,表明该书写作大大迟于约书亚时代。可是,这些经文至少有一部分可以作出相反的解释。书6:25中讲到喇合“住在以色列中,直到今日”,没有理由证明这不是约书亚所写。它显然写于喇合的生前,不可能象现代考证家所推测的那么晚。

  他们提到的12处经文中,除了书15:63有一点可能性以外,没有一处可以确定是约书亚时代以后写的。书15:63说:“耶布斯人却在耶路撒冷与犹太人同住,直到今日。”据士1:21,约书亚死后(士1:1),住在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没有被赶出去,而是被允许被留下来“直到今日。但这种情况既有可能发生在约书亚生前,也有可能发生在约书亚死后。

  还有一个比较难解的问题也许就是书19:47所载,但人攻占利善的记载。经与士18:27-29相对照,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攻占利善发生在约书亚时代以后很久,可是没有确据可以证实这一点。

  人们还提出了一些反对的意见,如一些后世才出现的地名,象迦步勒(书19:27;参王上9:13),约帖(书15:38;参王下14:17)等。所以许多虔诚的人认为《约书亚书》是在约书亚时代以后,列王统治以色列以前某一位受灵感的人所著。可是约书亚6:25又不可能写于书19:47所暗示的时间这么晚,或者象前面提到的地名所暗示的那么晚,那么,问题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

  这卷书以第三人称写,一点也不会排除约书亚作为其作者的可能性。摩西也是用第三人称准确地记录了在他领导下所发生的所有事件,直到他死为止。约书亚作为摩西的主要助手,很有可能仿效他的样子。一些表面上矛盾之处可以理解为该卷书在传抄的过程中,特别是到了列王的时代,曾作过一些微小的改动,用当代的地名代替古代较陌生的地名。正如我们为明确起见称新阿姆斯特丹为纽约一样。还有可能增加一点解释性词句,如“直到今日”,但这些改动决不会动摇约书亚在圣灵引导下写《约书亚书》的可靠性。

  一般认为书24:29-33中关于约书亚逝世的记载,就象以利亚撒一样,是由别人写的。但这一点并不影响本书的灵感性和作者身份。今日的书也常常附有别人所撰写的作者小传。直至现代以前,犹太人和基督徒基本上都认为约书亚为《约书亚书》的作者。犹太《塔木德》经特别肯定这一点,还说大祭司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为本书加了结语(书24:29-32),而本章33节是非尼哈所加。

 

三、历史背景

  在肯定约书亚为本书作者,出埃及发生在公元前1445年的前提下,《约书亚书》显然写于公元前十四世纪初。其中有一部分可能写于公元前十五世纪末。上面所提的有一些小补充,可能为以后的抄录者所为,但决不会迟于列王时代的早期。当时以色列人正进入约旦河西亚摩利地,根据创15:16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占领该地。亚摩利人已经恶贯满盈了。

  现代的出土文物给我们提供了约书亚时代巴勒斯坦和周围国家的许多信息。多世纪以来,巴勒斯坦一直断断续续地受埃及的影响或控制。死于公元前1450年左右的图特摩斯三世曾对巴勒斯坦发动十七次远征,去镇压针对埃及的大暴动。军事行动继续了18年。此后又有几次较小的行动, 建立起一些新的堡垒。每年有些时候,士兵和物资沿着海边的道路不断地运输。这条路在圣经中称为“非利土地的道路”(出13:17)。如果说以色列人出埃及是在公元前1445年,那么上述事件就发生在出埃及前不久(见本卷125页,及本注释卷一《出埃及记》)。

  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埃及人的势力开始衰落。但埃及和迦南各国的战争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425-1412年左右图特摩斯四世的时代。一个新的敌人──赫人开始威胁埃及的宿敌米甸人。公元前1400年前不久,图特摩斯四世因为新的共同敌人而与米甸人讲和,结束了他们之间长期的宿怨。到了他的继位者阿孟霍特普三世(约公元前1412-1375),埃及的势力开始由盛转衰,但他的统治仍然是稳妥而无人可比的。埃及在享受着她以往胜利所带来的财富。她的军事势力快要结束了。正如特勒•埃尔-阿马尔纳信函所透露的(这是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附属国王们写给阿孟霍特普三世和他的继承人伊赫纳顿[约B.C.1387-1366]的信函)。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当时内外交困,埃及的援助又无法马上得到。最近从耶利哥城外的坟墓里发掘的阿孟霍持三世甲虫形护符,被一些学者看作证明耶利哥是在他统治时期陷落的证据,当时巴勒斯坦的状况有利于以色列人的征服,因为他们无须应付埃及帝国的势力。

  约书亚1:4所提到的赫人约在这时兴起,但他们在巴勒斯坦没有势力(见本卷30,31页)。这就有利于抑制北面米甸人的势力。亚述国也处于周期性的衰弱之中。喀西特人统治着巴比伦,可是由于他们地位的不稳定,他们也千方百计地要与埃及友好。他们害怕米甸人,受到亚述人的压力,还有在米索不大米不断地争夺霸权。非利士人移民的浪潮还没有冲到巴勒斯坦,在沿海地区建立起他们的势力(见本卷27页)。所以在这动荡的政治局面中,没有什么外来的势力能够来援助迦南的各国。

  当时迦南分裂成许多小王国和一个自治区──基遍,及其独立的市镇基非拉,比录和基列耶。约旦河东是西宏和噩王国。土地已经耕作,居民住在城里,但在城外种地,经营橄榄园和葡萄园。他们通晓文学,正如底壁的前名基列西弗“书之城”所证明的(书15:15)。迦南人拥有马匹和车辆(书11:4;书17:18),但在宗教和道德上十分堕落,差不多每一样迷信和不道德的事他们都参予。

  本书所跨年度较短,可惜尚无历史和考古资料可以用已知的史实来佐证《约书亚书》和任何一部分纪载。根据书4:19,正月初十(亚笔月)日,百姓“从约旦河里上来”。所以过约旦河是在当年春天(又见书3:15)。如果以色列人是在公元前1445年出埃及的(如证据所显示的),那么过约旦河就是公元前1404年春天。

  第二个问题是,征服迦南究竟化了多少时间?答案在书11:19、书14:7,10,11、书23:1、书24:29中。书11:18中只是说约书亚争战了“许多年日”。据14:7,10,11所记,迦勒在加低斯巴尼亚奉派侦察迦南地时是40岁,从那时起45年时间过去了,按书11:23和书14:5所载,此时已完成了征服迦南。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迦南的每一块地方都受以色列人控制,因为上帝应许只能逐步占领,以免土地荒芜(出23:29,30)。由于侦察迦南发生在出埃及的第二年(申2:14),流浪于旷野38年,占领迦南就化了六、七年时间(45-38=7)。约瑟弗斯则认为征服只化了五年时间。现代有些学者同意这一点(见本卷125,126页)。

  第三个问题是:约书亚执政究竟有多久?换句话说,《约书亚书》包括多少时间?23:1只是含糊地说“多日”,此后约书亚年纪老迈,就召集国民(2节)。据24:29记载,约书亚死时110岁。这里和其他地方均没有再提到这个年岁。约瑟弗斯(《犹太古事史》卷五1.29)把约书亚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出埃及以前45年,与摩西一起40年,独自作领袖25年。后来的作者,象提奥非勒斯,克来门特和尤西比乌说是27年而不是25年,因为他们把征服迦南推算为七年时间(这只须把约书亚在埃及的时间向前推算两年就是),丝毫不影响书24:29记载的准确性。

 

四、主题

  统观《约书亚书》,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出《约书亚书》是摩西五经的续编,是书中所提事件的目击者所撰写。本卷书的伟大主题是,约书亚是上帝所拣选实行祂旨意的人。在约书亚的英明领导下,耶和华的应许得到应验(书21:43-45)。

  约书亚书是旧约圣经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不要将它与摩西五经分开,因为《约书亚书》是五经的续集和总结。《约书亚书》与摩西五经的关系,就象《使徒行传》与四福音的关系一样。四福音记载了基督教的创立者耶稣基督的工作,正如五经主要记载了上帝的代表,当时以色列的立法者摩西的工作(见申18:18)。只要人愿意继续受圣灵的引导,早期的教会就会兴旺发达;只要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完全依靠上帝,对迦南的征服就会不断取得进展。上帝始终是以人为器皿开展工作。这些人经过多年的训练具备了领袖的资格,可是他们也认识到自己的不配。他们如果依靠自己的智慧而不完全依靠上帝,就会犯下许多错误,就象在艾城和对待基遍人的事上。后果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推迟了上帝的工作。但当人深为自卑,表现出对付罪恶的勇气时,他们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五、纲要

(一)征服迦南 书1:1-12:24

  1、过约旦河 书1:1-4:24

    1) 上帝给约书亚的责任 书1:1-9

    2) 准备过约旦河 书1:10-18

     a.宣布过河 书1:10,11

     b.提醒两个半支派 书1:12-18

    3) 派遣探子 书2:1-24

    4)过约旦河 书3:1-4:24

     a.过河前的指示 书3:1-13

     b.约旦河水分开, 百姓过去 书3:14-17

     c.立过河的纪念碑 书4:1-24

  2、攻克耶利哥 书5:1-6:27

    1) 准备攻取耶利哥 书5:1-15

     a.迦南人因风声而胆寒 书5:1

     b.百姓受害割礼 书5:2-9

     c.守逾越节 书5:10-12

     d.约书亚见异象 书5:13-15

    2) 包围和攻克耶利哥 书6:1-21

    3) 喇合得救 书6:22-27

  3、夺取艾城 书7:1-8:35

    1) 初次战败和撤退 书7:1-5

    2) 约书亚自卑和主的指示 书7:6-15

    3) 亚干的罪 书7:16-26

    4) 最后攻克艾城 书8:1-29

    5) 宣布祝福和咒诅的话 书8:30-35

  4、与基遍人立约 书9:1-27

  5、迦南人合盟 书10:1-27

    1) 围攻基遍 书10:1-5

    2) 约书亚击败迦南王 书10:6-27

  6、约书亚的征战 书10:28-12:24

    1) 征服北部 书10:28-43

    2) 征服南部 书11:1-15

    3) 全部征服 书11:16-12:24

(二)分地 书13:1-22:34

  1、按支派分地 书13:1-19:51

  2、设立逃城 书20:1-9

  3、分给利未人的城 书21:1-45

  4、分到约旦河东的支派 书22:1-34

    1) 他们回自己的家 书22:1-9

    2) 他们的祭坛 书22:10-20

    3) 他们为祭坛辩护 书22:21-34

(三)约书亚的遗嘱 书23:1-24:33

  1、向以色列会众致辞 书23:1-24:28

  2、约书亚之死 书24:29-32

  3、以利亚撒之死 书24:33

和合本书20:1 耶和华晓谕约书亚说:

拼音版书20:1 Yēhéhuá xiǎoyù Yuēshūyà shuō,

吕振中书20:1 永恒主告诉约书亚说∶

新译本书20:1 耶和华对约书亚说:

现代译书20:1 上主吩咐约书亚

当代译书20:1 上帝对约书亚说:

思高本书20:1 上主训示若苏厄说:「

文理本书20:1 耶和华谕约书亚曰、

修订本书20:1 耶和华吩咐约书亚说:

KJV 英书20:1 The LORD also spake unto Joshua, saying,

NIV 英书20:1 Then the LORD said to Joshua:

和合本书20:2 “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要照着我借摩西所晓谕你们的,为自己设立逃城。

拼音版书20:2 Nǐ fēnfu Yǐsèliè rén shuō, nǐmen yào zhào zhe wǒ jiè Móxī suǒ xiǎoyù nǐmen de, wèi zìjǐ shèlì taó chéng,

吕振中书20:2 「你要告诉以色列人说∶『你们要照我由摩西经手所告诉你们的为自己设立逃罪城,

新译本书20:2 “你要告诉以色列人:‘你们要照着我借着摩西命令你们的,为自己设立避难城,

现代译书20:2 对以色列人民说:「你们要照着我叫摩西传达给你们的命令,指定一些城作为庇护城。

当代译书20:2 “你吩咐以色列人,依照我以前藉摩西所吩咐你们的,指定一些城镇作为逃城。

思高本书20:2 你应告诉以色列子民说:他们应照我藉梅瑟向你们所提及的,指定一些避难城,

文理本书20:2 告以色列人云、当遵我藉摩西所命尔者、简立逃城、

修订本书20:2 "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要照我藉摩西所吩咐你们的,为自己设立逃城,

KJV 英书20:2 Speak to the children of Israel, saying, Appoint out for you cities of refuge, whereof I spake unto you by the hand of Moses:

NIV 英书20:2 "Tell the Israelites to designate the cities of refuge, as I instructed you through Moses,

和合本书20:3 使那无心而误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这些城可以作你们逃避报血仇人的地方。

拼音版书20:3 Shǐ nà wú xīn ér wù shārén de, keyǐ taó dào nàli. zhèxie chéng keyǐ zuò nǐmen taóbì bào xuè chóurén de dìfang.

吕振中书20:3 让杀人的、就是无意中(或译∶错误)不知不觉击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这些城要给你们做逃罪城、让人逃避报血仇的人的手。

新译本书20:3 好使那出于错误、并非蓄意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去;这些城要成为你们逃避报血仇的人的避难所。

现代译书20:3 凡过失杀人的,可以到那里去,逃避寻仇的人。

当代译书20:3 这样,那些无心而误杀了人的便可以逃到那里去,不致被仇人追杀。

思高本书20:3 好使无心误杀人的,能逃到那里去。这些城市作为你们逃避血仇者的地方

文理本书20:3 俾无心而误杀人者、可遁于彼、为尔逃避复仇之所、

修订本书20:3 使那无意中误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这些要作为你们逃避报血仇者的城。

KJV 英书20:3 That the slayer that killeth any person unawares and unwittingly may flee thither: and they shall be your refuge from the avenger of blood.

NIV 英书20:3 so that anyone who kills a person accidentally and unintentionally may flee there and find protection from the avenger of blood.

和合本书20:4 那杀人的要逃到这些城中的一座城,站在城门口,将他的事情说给城内的长老们听。他们就把他收进城里,给他地方,使他住在他们中间。

拼音版书20:4 Nà shārén de yào taó dào zhèxie chéng zhōng de yī zuò chéng, zhàn zaì chéng ménkǒu, jiāng tāde shìqing shuō gei chéng neì de zhǎnglǎo men tīng. tāmen jiù bǎ tā shōu jìn chéng lǐ, gei tā dìfang, shǐ tā zhù zaì tāmen zhōngjiān.

吕振中书20:4 那杀人的要逃到一座这样的城,站在城门口,将他的事情说明给城内的长老们听;他们就把他收进城、到他们那里去,给他地方,让他住在他们中间。

新译本书20:4 那杀人的要逃到这些城中的一座,站在城门口,把自己的事情向城中的众长老述说,长老就要把他接入城中,到他们那里,并要给他地方,使他可以住在他们中间。

现代译书20:4 这样的人可以逃到其中的一座城,到城门口审判的地方,向长老们解释事情的经过。长老们会让他进去,给他地方住,这样,他可以留下来。

当代译书20:4 逃进城的人先要站在城门口,向逃城的长老陈明事情的经过,长老就把他们收容到城里去,给他们地方住。

思高本书20:4 那误杀人的,只要逃往这些城中的一座,立於城门口,将自己的事,报告给这城的长老听;长老就该将他接入城中,给他地方,让他住在他们中间。

文理本书20:4 逃至斯邑者、当立邑门、自诉其事于长老、长老接之入邑、给之以所、使居其中、

修订本书20:4 杀人者要逃到这些城中的一座,站在城门口,把他的事情陈诉给那城的长老听。他们就要接他入城,给他地方,让他住在他们中间。

KJV 英书20:4 And when he that doth flee unto one of those cities shall stand at the entering of the gate of the city, and shall declare his cause in the ears of the elders of that city, they shall take him into the city unto them, and give him a place, that he may dwell among them.

NIV 英书20:4 "When he flees to one of these cities, he is to stand in the entrance of the city gate and state his case before the elders of that city. Then they are to admit him into their city and give him a place to live with them.

和合本书20:5 若是报血仇的追了他来,长老不可将他交在报血仇的手里,因为他是素无仇恨、无心杀了人的。

拼音版书20:5 Ruò shì bào xuè chóu de zhuī le tā lái, zhǎnglǎo bùke jiāng tā jiāo zaì bào xuè chóu de shǒu lǐ. yīnwei tā shì sù wú chóuhèn, wú xīn shā le rén de.

吕振中书20:5 若是报血仇的追赶了来,长老不可将那杀人的送交报血仇者手里,因为他是不知不觉击杀了邻舍的,他素来跟他并没有仇恨。

新译本书20:5 如果报血仇的人追赶他,长老不可把他交在报血仇的人手里,因为他并非蓄意杀人,他以前与他并没有仇恨。

现代译书20:5 如果寻仇的人追到那里,城里的人不可把那个人交出来,却要保护他;因为他是过失杀人的,不是出於仇恨。

当代译书20:5 如果他们的仇人追到,长老们绝对不可以把他们交出来,因为他们杀人原是出於无心,事先也没有跟被杀者结怨。

思高本书20:5 如果报血仇者追来了,长老不可将他交於报血仇者手中,因为他杀人原是出於无心,素无仇恨。

文理本书20:5 若复仇者追之、勿以杀人者付于其手、盖彼误杀其邻、素无仇恨、

修订本书20:5 若是报血仇者追上了他,长老不可把他交在报血仇者的手里,因为他是无意中杀了邻舍的,并非过去彼此之间有仇恨。

KJV 英书20:5 And if the avenger of blood pursue after him, then they shall not deliver the slayer up into his hand; because he smote his neighbour unwittingly, and hated him not beforetime.

NIV 英书20:5 If the avenger of blood pursues him, they must not surrender the one accused, because he killed his neighbor unintentionally and without malice aforethought.

和合本书20:6 他要住在那城里,站在会众面前听审判,等到那时的大祭司死了,杀人的才可以回到本城本家,就是他所逃出来的那城。”

拼音版书20:6 Tā yào zhù zaì nà chéng lǐ, zhàn zaì huì zhòng miànqián tīng shenpàn, deng dào nàshí de Dàjìsī sǐ le, shārén de cái keyǐ huí dào ben chéng ben jiā, jiù shì tā suǒ taó chūlai de nà chéng.

吕振中书20:6 他要住在那城里,等到他站在会众面前听审判,等到当时的大祭司死了,然后那杀人的才可以回到他本城本家、他所逃出的城。』」

新译本书20:6 那杀人的要住在那城里,直到他站在会众面前受审;等到当时的大祭司死了,才可以回到本城本家,回到他逃出来的城那里。’”

现代译书20:6 他可以住在城里,一直到接受公开的审判,等到当时的大祭司死了以后才可以回到他逃离的家乡。」

当代译书20:6 这些杀人者要住在城内,直到接受过公开审讯,或者到在任的大祭司死后,才可离城回乡。”

思高本书20:6 杀人者应住在这城内,直到他在会众前出庭受审,直到现任的大司祭去世之後,方可回到本城本家,即由之逃出城市。」

文理本书20:6 彼居是邑、迨其受鞫于会众前、俟当时之大祭司卒、乃返所逃出之故邑、而归其家、

修订本书20:6 他要住在那城里,直到他站在会众面前受审判;等到当时的大祭司死后,杀人者才可以回到本城本家,就是他所逃出来的那城。'"

KJV 英书20:6 And he shall dwell in that city, until he stand before the congregation for judgment, and until the death of the high priest that shall be in those days: then shall the slayer return, and come unto his own city, and unto his own house, unto the city from whence he fled.

NIV 英书20:6 He is to stay in that city until he has stood trial before the assembly and until the death of the high priest who is serving at that time. Then he may go back to his own home in the town from which he fled."

和合本书20:7 于是,以色列人在拿弗他利山地,分定加利利的基低斯;在以法莲山地,分定示剑;在犹大山地,分定基列亚巴(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

拼音版书20:7 Yúshì, Yǐsèliè rén zaì Náfútālì shān dì fēn déng Jiālìlì de Jīdīsī. zaì Yǐfǎlián shān dì fēn déng Shìjiàn. zaì Yóudà shān dì fēn déng Jīlièyàbā ( Jīlièyàbā jiù shì Xībǎilún ).

吕振中书20:7 于是以色列人在拿弗他利山地把在加利利的基低斯分别出来,在以法莲山把示剑分别出来,在犹大山地把基列亚巴、就是希伯崙、分别出来。

新译本书20:7 于是以色列人在拿弗他利山地,把加利利的基低斯分别出来;在以法莲山地,把示剑分别出来;在犹大山地,把基列.亚巴分别出来,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

现代译书20:7 於是,以色列人在约旦河西岸拿弗他利山区的加利利指定基低斯,在以法莲山区指定示剑,在犹大山区指定希伯仑。

当代译书20:7 於是民众便指定拿弗他利山区加利利境内的基低斯、以法莲山区的示剑和犹大山区的基列亚巴(即希伯仑)作为逃城。

思高本书20:7 以色列人於是在纳斐塔里山区,指定了加里肋亚的刻德士;在厄弗辣因山区指定了舍根;在犹大山区指定了克黎雅特阿尔耳巴,即赫贝龙;

文理本书20:7 遂简立加利利之基低斯、在拿弗他利山地、示剑、在以法莲山地、基列亚巴、即希伯仑、在犹大山地、

修订本书20:7 于是,以色列人划分拿弗他利山区加利利的基低斯、以法莲山区的示剑和犹大山区的基列.亚巴,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

KJV 英书20:7 And they appointed Kedesh in Galilee in mount Naphtali, and Shechem in mount Ephraim, and Kirjatharba, which is Hebron, in the mountain of Judah.

NIV 英书20:7 So they set apart Kedesh in Galilee in the hill country of Naphtali, Shechem in the hill country of Ephraim, and Kiriath Arba (that is, Hebron) in the hill country of Judah.

和合本书20:8 又在约旦河外耶利哥东,从流便支派中,在旷野的平原设立比悉;从迦得支派中,设立基列的拉末;从玛拿西支派中,设立巴珊的哥兰。

拼音版书20:8 Yòu zaì Yuēdànhé waì Yēlìgē dōng, cóng Liúbiàn zhīpaì zhōng, zaì kuàngye de píngyuán, shèlì bǐ xī. cóng Jiādé zhīpaì zhōng shèlì Jīliè de là mò. cóng Mǎnáxī zhīpaì zhōng shèlì Bāshān de gē lán.

吕振中书20:8 又在约但河外东边耶利哥对面、从如便支派中在旷野在平原设立比悉;从迦得支派中在基列设立拉末;从玛拿西支派中在巴珊设立哥兰。

新译本书20:8 又在约旦河东,耶利哥的东面,从流本支派中,指定在旷野平原上的比悉;从迦得支派中,指定在基列的拉末;从玛拿西支派中,指定在巴珊的哥兰。

现代译书20:8 他们又在约旦河东岸,耶利哥东边的旷野高原,在吕便境内指定比悉,在迦得境内的基列指定拉末,在玛拿西境内的巴珊指定哥兰,作为庇护城。

当代译书20:8 他们又在约旦河耶利哥东面的荒野高原上,指定吕便人境内的比悉,迦得人境内基列的拉末和在玛拿西人的巴珊境内的哥兰,作为逃城。

思高本书20:8 在约但河东岸,耶里哥东面,在旷野高原 ,勒乌本支派内指定了贝责尔;在加得支派内,指定了基肋阿得的辣摩特;在默纳协支派内,指定了巴商的哥蓝。

文理本书20:8 又于约但滨、耶利哥东、简立流便支派平原、在野之比悉、迦得支派基列之拉末、玛拿西支派巴珊之哥兰、

修订本书20:8 他们在约旦河的另一边,就是耶利哥的东边,从吕便支派中,在旷野的平原设立比悉,从迦得支派中设立基列的拉末,从玛拿西支派中设立巴珊的哥兰。

KJV 英书20:8 And on the other side Jordan by Jericho eastward, they assigned Bezer in the wilderness upon the plain out of the tribe of Reuben, and Ramoth in Gilead out of the tribe of Gad, and Golan in Bashan out of the tribe of Manasseh.

NIV 英书20:8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Jordan of Jericho they designated Bezer in the desert on the plateau in the tribe of Reuben, Ramoth in Gilead in the tribe of Gad, and Golan in Bashan in the tribe of Manasseh.

和合本书20:9 这都是为以色列众人和在他们中间寄居的外人所分定的地邑,使误杀人的都可以逃到那里,不死在报血仇人的手中,等他站在会众面前听审判。

拼音版书20:9 Zhè dōu shì wèi Yǐsèliè zhòngrén hé zaì tāmen zhōngjiān jìjū de waìrén suǒ fēn déng de dì yì, shǐ wù shārén de dōu keyǐ taó dào nàli, bù sǐ zaì bào xuè chóurén de shǒu zhōng, deng tā zhàn zaì huì zhòng miànqián tīng shenpàn.

吕振中书20:9 这些城都是给以色列众人、给在他们中间寄居的外侨所指定的城,叫凡无意(或译∶错误)击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不至于死在报血仇的人手中,等到他站在会众面前听审判的时候为止。

新译本书20:9 这些都是为所有的以色列人,和在他们中间寄居的外族人所指定的城,让误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不致死在报血仇的人手里,直到他站在会众面前受审为止。

现代译书20:9 这些庇护城是为所有以色列人和寄居在他们当中的外侨设立的。一个由於过失杀人的,可以在那里找到庇护,躲避寻仇的人。别人不可杀他,除非他已经经过公开的审判。

当代译书20:9 这是以色列人为自己的族人和那些从外地来寄居、误杀了人的,叫他们可以逃到所指定的城镇,在没有接受公开审判以前不致死在报仇的人手里。

思高本书20:9 以上是为所有的以色列人和寄他们中间的外方人指定的城市,使凡误杀人的,能逃往那里去,在他未出庭受会众审判以前,不致死在报血仇者的手 。

文理本书20:9 斯邑既定、凡以色列人、与其中宾旅、误杀人者、可逃于彼、免死于复仇者之手、迨其受鞫于会众前、

修订本书20:9 这都是为以色列众人和在他们中间寄居的外人所指定的城镇,使凡误杀人者可以逃到那里,不至于死在报血仇者的手中,直到他站在会众面前受审判。

KJV 英书20:9 These were the cities appointed for all the children of Israel, and for the stranger that sojourneth among them, that whosoever killeth any person at unawares might flee thither, and not die by the hand of the avenger of blood, until he stood before the congregation.

NIV 英书20:9 Any of the Israelites or any alien living among them who killed someone accidentally could flee to these designated cities and not be killed by the avenger of blood prior to standing trial before the assembly.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