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说:‘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说:

2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

3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

4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

5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6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

7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 神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

8你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使者说:‘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说:

9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你却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称是犹太人所说的毁谤话,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乃是撒但一会的人。

10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叫你们被试炼,你们必受患难十日。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

11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12你要写信给别迦摩教会的使者说:‘那有两刃利剑的说:

13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当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中间、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杀之时,你还坚守我的名,没有弃绝我的道。

14然而,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因为在你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教导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

15你那里也有人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

16所以你当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临到你那里,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

17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

18你要写信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使者说:‘那眼目如火焰、脚像光明铜的 神之子说:

19我知道你的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又知道你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

20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容让那自称是先知的妇人耶洗别教导我的仆人,引诱他们行奸淫,吃祭偶像之物。

21我曾给她悔改的机会,她却不肯悔改她的淫行。

22看哪,我要叫她病卧在床。那些与她行淫的人,若不悔改所行的,我也要叫他们同受大患难。

23我又要杀死她的党类(注:“党类”原文作“儿女”),叫众教会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并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你们各人。

24至于你们推雅推喇其余的人,就是一切不从那教训,不晓得他们素常所说撒但深奥之理的人,我告诉你们:我不将别的担子放在你们身上;

25但你们已经有的,总要持守,直等到我来。

26那得胜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赐给他权柄制伏列国:

27他必用铁杖辖管他们(注:“辖管”原文作“牧”),将他们如同窑户的瓦器打得粉碎。像我从我父领受的权柄一样。

28我又要把晨星赐给他。

29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提要:约翰奉命写信给各教会的使者,即传道人的信息,指出他们的优点和缺欠。1.写给以弗所教会。8.写给示每拿教会。12.写给别迦摩教会。18.写给推雅推喇教会。


1.“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说:‘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说:

【本会注释】

以弗所教会。有人认为“以弗所”意为“理想的。” 在约翰的时代,以弗所是罗马亚细亚行省的主要城市,后来还成为她的首府(见《SDA圣经注释》卷七第 88页;第622页插图《约翰的著作》;参启1:4;2:12注释)。该城位于从叙利亚穿越小亚细亚的大道西端,是爱琴海的一个重要港口,因此它也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基督教在以弗所的传播似乎始于约公元52年。保罗在第二次传道行程回耶路撒冷和安提阿时曾在以弗所作短暂的停留。他的朋友亚基拉和百居拉就留在了那里。还有一位来自亚历山大的犹太籍基督徒亚波罗。他的基督教信仰似乎还停留在五旬节以前的阶段。他们三位一同开展布道工作,直到保罗一、二年以后回到以弗所(见徒 18:19-19:7)。这一次使徒保罗在以弗所留了三年左右(见《SDA圣经注释》卷六第30页),在所记录的传道行程中时间超在任何其他地方。这似乎表明他在那里的工作颇有成效。他的传记作者路加宣称:“一切住在亚细亚的,无论是犹太人,是希腊人,都听见主的道”(徒 19:10)。 因此可以断定,在那段时间里,至少在亚细亚还建立起其他的一些教会(见西 4:13, 15, 16)。保罗第一次被囚罗马释放以后,似乎在公元64年又访问了以弗所,并把提摩太留下来负责(见提前 1:3)。

此后以弗所教会的历史留下了空白,直到约三十年后它出现在《启示录》中。但教会传统认为公元68年犹太与罗马爆发战争时,耶路撒冷的基督教总部解散了。之后耶稣所爱的门徒约翰就成为以弗所教会的领袖(见《SDA圣经注释》卷七第716页)。 在写《启示录》的时候,以弗所一定已成为基督教的中心之一。所以基督让约翰传达的第一封信自然就写给了以弗所。它在整个基督教界的中心地位,使她的属灵状况成为整个使徒时期教会(约公元 31年–100年;见本章补充注释)的代表。这个时代完全可以称为纯洁的使徒时代,在上帝的眼中是非常“理想”的。

使者。见启 1:20注释。

拿着。该词原文比 启 1:16 的“拿着”语气更重。

七星。见启 1:16, 20注释。从特殊的意义上说,地上教会的领袖都是受基督的保护和掌管的。他们在从事所指定的工作时,始终受到上帝能力和恩典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基督对每一个教会的自我介绍都出自约翰在 启1:11-18中所见的种种画面。

七个金灯台中间。参 启 1:12 注释。

行走。这里比 启1:13 更加生动地描写了基督与祂教会的关系。在 启 1:13中,约翰只说基督在“灯台中间行走。”使徒时期的各个教会曾得到基督的看顾,关注和服务,整个基督教会在以后的各个历史阶段中也是如此。这就应验了祂“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 28:20)的应许。


2. 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

【本会注释】

我知道。基督对七教会中的每一个都说“我知道你的行为。”发出警诫的,是那一位对每个教会的问题都非常熟悉的主。因此祂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

。采用单数形式是因为基督在对“使者”(第1节)说话。他代表了每一个教友或教会。基督与人的关系建立在两个层面上,一是教会团体中,二是个人与祂的直接联系。

行为。指品德表现。耶稣基督知道教会全部的生活和行为。

劳碌。因劳累而困倦。基督似乎在说:“我知道你所做的,也知道你为此而付出的辛劳和忍耐。”

忍耐。“坚持,”“坚忍。”

不能容忍。现在和过去一样,教会很容易以和睦为名“容忍”内部的邪道和罪行。基督的传道人经常对会众所怀藏的罪恶保持沉默,而不敢站出来捍卫真理(参赛 30:10;提后 4:3)。主赞扬以弗所教会不论在道理和生活上都能辨别是非,坚决抵制谬道。

恶人。就是下面将要详细讨论的假使徒。错误的道理迟早会在错误的行为上表现出来。人的行为是他思想和信念的必然结果(见箴 4:23;太 12:34;约壹 3:3)。

试验。 “测试,” “考验。” 以弗所教会认真审查了假使徒的言论和教训。伊纳爵在二世纪初曾写到以弗所基督徒们是怎样积极抵制异端的(见《给以弗所人的信》9:1)。

约翰在他的一封书信中曾就“敌基督者”的来到警告过信徒,劝勉他们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上帝的不是”(约壹 4:1–3)。若干年前,保罗曾对以弗所的众长老说,将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他们中间“说悖谬的话”(徒 20:29, 30)。这些话已经应验了。他还劝帖撒罗尼迦信徒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帖前 5:21)。 彼得曾详细讲论过“假先知”和“假教师”(见彼后 2)。参提前 1:20;提后 4:14, 15。虽然开始时不大容易辨认他们教训微妙的错谬之处,但可以凭着“果子” 认出这些教师的面目来(见太 7:15–20)。

如今也是如此,因为那些教导和实行谬道的人,在生活上不可能真正有“圣灵所结的果子”(见加 5:22, 23)。上帝应许那些在属灵上事物敏感的真基督徒,只要他们愿意,就能够发现每一个假教师非基督化的精神和动机(见约壹 4:1 ;启 3:18 注释)。

使徒。第一世纪末,对教会危害最严重的异端是基督幻影说和处于萌芽阶段的诺斯替主义。关于这类危害使徒时期教会的异端,见《SDA圣经注释》卷五第912,913页,卷六52-59页)。早期教会的传统说法特别提到一位名叫塞林图斯的诺斯替底派人士曾到过以弗所,给约翰和他的会众制造麻烦(见伊里奈乌斯的 《反对异端》3:3:4)。 以弗所教会在这段时期与假先知的斗争似乎也发生在一般的教会。


3. 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

【本会注释】

能忍耐。见第2节注释。以弗所教会不“容忍恶人” (见第 2 节注释),却不可避免地忍受了假教师所制造的麻烦,以及犹太人和外邦人中狂热分子的迫害。

为我的名。见徒 3:16 的注释。跟从基督的人因基督的名而为人所知。他们被称为基督徒。他们对这名的忠诚,和对所承认之主的忠心,使他们受到了罗马当局的迫害(见《SDA圣经注释》卷七720页),并在那些决心破坏他们信仰之人的手中受苦。

劳苦。有的文本没有这个词。

乏倦。 参该词用于七十士译本赛 40:31 ;约 4:6。


4.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

【本会注释】

起初的爱心。可能包括全心全意地爱上帝,爱真理全,弟兄姊妹的彼此相爱,和对一般同胞的爱(见太 5:43, 44;22:34–40 注释)。假教师所挑起的教义争端可能导致了分裂的精神。尽管有许多人竭力阻止假道的蔓延,教会中仍有一部分信徒可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假道的影响。谬道在教会里既找到了栖身之所,就妨碍了真理的使者——圣灵的工作(约 16:13)。圣灵的工作就是把真理的原则转化为改变品格的活泼能力(见约16:8–11;加 5:22, 23;弗 4:30等)。此外,当那些亲自与耶稣交往过的人一个地一个地离世后,他们的见证止息了。基督即将再来的前景暗淡了(见启 1:1注释),信心和献身之火减弱了。关于教会离开起初纯正信仰和行为的其他方面,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834,835页。


5. 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那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本会注释】

若不悔改。伊纳爵在给以弗所人书信的序言中,说这个教会确实听从了呼召,“回想”、“悔改”,并“行起初所行的事”(又见伊纳爵《给以弗所人的信》1:1;11:2)。

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见启 1:12 注释。教会将被剥夺她作为基督代表的地位。她已经“坠落”了, 但上帝仍凭着祂的怜悯耐心地为她提供“悔改”的机会(参彼后 3:9)。


6. 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

【本会注释】

尼哥拉一党人. 危害以弗所和别迦摩等地教会的异端派别之一(见第 15 节)。伊里奈乌斯认为尼哥拉党人是诺斯替教派的一支:“主的门徒约翰宣讲了这一信仰 (基督的神性),并藉着《福音书》设法消除塞林图斯在信徒中散布的谬道。在以前很长一段时期里,这种谬道由那些称为尼哥拉党的人所传播。他们属于所谓的“知识派”。约翰希望说服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只有一位上帝,藉着祂的道创造了万有”(伊里奈乌斯《反对异端》 3:11: 1;《前尼西亚教父文集》卷一 426页)。有历史证据表明,大约一个世纪之后,确实有过一个叫作尼哥拉党的诺斯替派分支。一些教父提到过这一教派(见伊里奈乌斯的《反对异端》 1. 26. 3;希波吕托斯的《驳斥所有的异端》 7:24),认为它的创始人是七执事之一,安提阿人尼哥拉(参 徒 6:5)。 我们不知道有关执事尼哥拉的传统说法是否属实。但这个教派很可能就是约翰所提到的。至少在第二世纪,这一教派的信徒主张肉身的行为不影响灵魂的纯洁,因而与得救无关。


7.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上帝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

【本会注释】

众教会。从特殊的意义上说,给以弗所教会的应许也属于使徒时代由以弗所教会所代表的“众教会。” 虽然这个应许特别适合于他们,但也适用于各世代的信徒(见 启 1:11 注释)。

凡有耳的。就是听从所赐劝勉的人(见启 1:3 注释;参赛 6:9, 10 ;太 11:15 注释)。这句话伴随着给七教会中每一个教会的应许。

。原文暗示听的人会按理解去做(参徒 9:4 注释)。 听见上帝的话,却不照着去生活,就毫无意义的(见太 19:21–27 注释)。

得胜。原文动词形式暗示“持续的胜利” 。在《启示录》中,“得胜”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话题。《启示录》 的诸多应许对于上帝各世代受逼迫的儿女来说特别宝贵。但上文(第 2–6 节)暗示这里的胜利是特指战胜那些诱惑信徒追求世俗知识的假使徒和假教师。胜利的奖赏是吃生命树的果子,这是多么合适啊!

乐园。见路 23:43 注释。伊甸园曾是地上的“乐园。” 伊甸圆在地上恢复之后(见 《先祖与先知》 第62页;《善恶之争》第646, 648页),地球将再度成为“乐园。”

关于给以弗所教会的信息适用于历史上某一特定时期,见本章补充注释。关于该信息应用于约翰时代的以弗所教会,见启 1:11 注释。

。就象在伊甸园中(创 2:9)。树的位置表明了它在上帝完美世界的计划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生命树。见创 2:9;启 22:2 注释。


8. 你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使者,说:‘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说:

【本会注释】

示每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该词源于muron。这是阿拉伯一种名叫Balsamodendron myrrha 的树里提取出来的芳香性树脂,用于尸体的防腐,药用的油膏,以及熏香。见太 2:11 的注释。但近来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该词源于示每拿城所敬拜的安那托尼亚女神撒摩娜(Samorna,见《SDA圣经注释》卷七第93页)。 关于示每拿古城,见《SDA圣经注释》卷七第91页;622页插图《约翰的著作》。没有资料表明示每拿教会是在何时、由何人建立的。圣经中也没有在别的地方提到这个教会。

从历史上看,示每拿教会所指的时期约从第1 世纪末 (约 公元 100 年)到公元 313 年左右。这一年,君士坦丁对基督教会表示支持(参本章补充注释;见第10注释)。 有人认为君士坦丁名义上皈依基督教是在公元 323 年或 325 年。严格地说来,《启示录》第 2 章、第 3 章的预言实际上并不是时间预言。设定这些年代只是为了大体上把预言和历史联系起来。

使者。见启 1:20 注释。

首先的,末后的。见启 1:8, 17 注释。

死过。见启 1:18;2:1 注释。 对一个正为信仰而面临逼迫与死亡的教会来说,强调在基督里的生命是特别有意义的。


9. 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你却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称是犹太人所说的毁谤话,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乃是撒但一会的人。

【本会注释】

你的。见第 2 节注释。

患难。这个时期的教会在罗马各任皇帝手下断断续续地遭受逼迫。在图拉真(公元 98 年–117 年), 哈德良 (公元 117 年–138 年),和马可.奥勒利乌斯(公元 161 年–180 年)执政期间,对基督教的逼迫是零星而局部的。第一次全国性有组织地逼迫基督教是在德西乌斯(公元 249 年–251 年)和瓦莱里安(公元 253 年–259 年)执政期间。在戴克里先 (公元 284 年–305 年)以及他的几位继位者统治时期(公元 305 年–313 年),政治上的血腥迫害达到了高潮。示每拿教会所代表的这段历史时期,完全可以被称为“殉道时期。” 在这几个世纪里,成千上万没有留下名字的殉道者“至死忠心。”他们的爱心和献身精神流芳百世(见 第 8 节注释)

贫穷。参可 12:42 注释。示每拿教会无疑没有附近的以弗所教会那么大,那么兴旺。以弗所的基督徒离开了他们“起初的爱心,” 但对于示每拿的信徒,却没有这样的责备。基督提醒他们说,他们在属灵上是“富足”的(见雅 2:5 注释)。

犹太人。这里的犹太人可能不是指肉身意义上的。就象如今的基督徒有时被称为以色列人一样。参 罗 2:28, 29;9:6, 7;加 3:28, 29;彼前 2:9。该词在这里无疑指那些自称事奉上帝,实际上却事奉撒但的人。

这个称谓有其历史的背景。据《使徒行传》记载,早期教会所遭遇的许多患难,都缘于犹太人对他们的诽谤(见徒 13:45;14:2, 19;17:5, 13;18:5, 6, 12;21:27)。这种情况显然也存在于示每拿。据说在第 2 世纪,示每拿主教波利卡普的殉道就是犹太人造成的。在这段时期,德尔图良(Tertullian)称犹太会堂为“逼迫之源”(《前尼西亚教父文集》卷三 第 643 页)。

毁谤话。说上帝或人的“坏话”。

不是。他们是伪善者。

撒但一会的人。参另一个类似的称呼“毒蛇的种类”(太 3:7)。犹太会堂作为犹太人社会生活的中心(见《SDA圣经注释》卷五56-58页),无疑是聚谋反对基督教的地方。“撒但”意为“控告者,”或“作对者”(见亚 3:1;启 12:10 注释)。当时这些犹太活动中心实际上就是“控告者的会堂。”


10. 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叫你们被试炼,你们必受患难十日。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

【本会注释】

不用怕。见雅 1:2 注释;参约 16:33。

被试炼。撒但将逼迫他们,要使他们放弃信仰。上帝允许逼迫临到,是为了增强他们的信心,证实他们的信心。尽管撒但向教会发怒,上帝的手必定成就祂的旨意。见雅 1:2 ;启 2:9 注释。

罗马皇帝图拉真 (公元 98 –117 年)制定了第一个针对基督教的罗马官方政策。当时小普林尼任小亚细亚比推尼和本都的行政长官。图拉真在写给他的著名的95封书信里,规定了处理尚属非法的宗教团体基督教徒的程序。他命令罗马官员不要去搜捕基督徒。但是如果他们因其他罪名被带到官员面前,并被证实是基督徒的话,就处以死刑,除非他们放弃信仰。这个规定虽然没有全面执行,却一直延续到公元 313 年君士坦丁颁布宗教宽容令之时。

所以在两百年时间里,基督徒随时都有可能因他们的信仰被捕和处死。他们的命运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异教或犹太邻居们的态度。这些人可以放过他们,也可以向当局告发。这种情形称为“默许的逼迫。” 皇帝们没有主动迫害基督徒,却允许他的代表和地方当局在认为合适时对基督徒采取措施。这个政策使基督徒的命运落在地方官员的手中。尤其在饥荒,地震,风暴和其它灾难发时,基督徒自然就成为攻击的对象。他们的异教邻居认为是因为基督教徒拒绝敬拜诸神,所以诸神的忿怒就临到整个国家。

但有时罗马政府会对教会发动猛烈的逼迫(见第 9 节注释)。一些有头脑的罗马人看到基督教在帝国境内不断地发展,影响力逐渐扩大,与罗马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就意识到有朝一日基督教将摧毁罗马的生活方式。所以迫害基督教会的,往往是罗马皇帝中的佼佼者,而那些平庸之徒一般却不去骚扰基督徒。

第一次有组织地对基督教会发动全面逼迫的是德西乌斯皇帝。他于公元 250 年颁布法令,宣布用拷打,死刑和没收财产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对基督教进行逼迫。这条法令的颁布是因为三年前在庆祝罗马建国一千年时,人们发现与昔日的荣耀相比,帝国显得特别衰落,于是基督教成了替罪羊。可能是为了拯救帝国,人们决定铲除基督教。这项政策在公元 251年德西乌斯去世后中止,但不久以后,又由瓦莱里安皇帝重新执行。他死以后,这项政策再度中止,直到戴克里先统治时教会遭遇了另一场大危机(见下面“十日”的注释)。

必受患难。或“即将遭受患难。” 示每拿教会显然已成为了犹太人诽谤的主要目标,但是教友们暂时还没有受到最猛烈的逼迫。不过那里的基督徒无疑知道其他地方所发生的逼迫,也知道逼迫将很快临到自己。这一点可以从“怕”的原文动词形式上看出来。该形式表明他们已经开始惧怕了。基督安慰她们,向他们保证,尽管他们面临着逼迫,但他们不必害怕。见太 5:10–12注释。

十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按照解释时间预言一日等于一年的原则(见但 7:25 注释),把“十日”解释为十年,指罗马迫害基督教最严厉的时期(公元 303–313 年),从戴克里先皇帝开始,延续到他的助手和继位者加莱里乌斯皇帝治下。罗马当局企图用烧毁圣经,摧毁教堂,拘禁教会领袖等手段,来达到消灭基督教的目的。这些统治者们认为,基督教会的力量和影响在整个帝国内已十分强大。如果不立时铲除,罗马的生活方式将不复存在,帝国本身也将瓦解。所以他们制定了消灭基督教的政策。戴克里先第一个针对基督教的法令于公元 313 年颁发,宣布在帝国范围内禁止基督教的活动。

逼迫从军队里开始,蔓延到整个帝国。罗马当局的恐怖政策主要针对教牧人员。他们认为只要消灭了牧人,羊群就会分散。教会历史学家狄奥多莱(《教会史》1. 6)描写了逼迫结束几年以后在尼西亚公会议上(公元 325 年)主教们的会聚:有的被剜掉了双目;有的被扯掉了双臂;有的带着形形色色的可怕残躯来的。当然还有很多人未能熬过那段时间。公元313年,也就是这场逼迫开始后的十年,君士坦丁与他的同僚李锡尼颁布了一道法令,允许基督徒和其他所有的人享有信仰的自由。

还有的解经家认为“十日”不一定指预言的时期。他们提出:“你将要受的苦,”“魔鬼,”“监里,”及“死”显然都要按字面来解释的,所以“十日”自然也要按字面来解释。如果是这样,“十”可能就代表一个大约数,就象在圣经其他地方那样(见传 7:19;赛 5:10;但 1:20;摩 6:9;该 2:16;亚 8:23;太 25:1, 28;路 15:8等;参《密西拿》“父老篇” 5:1–9)。 “十日”作为一个大约数,可能指一个短暂的逼迫时期,如示每拿教会在使徒时代无疑所遭受的。将“十日”按字面意义应用在第一世纪的示每拿教会上,再按象征意义应用在示每拿教会所代表的教会历史时期上(见启 1:11;2:1, 8注释;参《SDA圣经注释》卷七;本章补充注释),这完全符合预言解释的正确原则(见申 18:15 解释)。

至死。原文含有“直到和包括死亡”的意思。

忠心。原文动词暗示“继续忠心”。示每拿证明是一个忠心的教会。

生命的。 “冠冕”就是“生命。” 这个冠冕象征着战胜魔鬼和他制造的“患难”。参提后4:8。

冠冕。“花冠”或“胜利的花环”。原指在希腊体育竞赛中奖给胜利者的花环。在这里象征赐给战胜撒但者的奖赏。


11.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本会注释】

凡有耳的。见第 7 节注释。

得胜的。见第 7 节注释。这里可能强调经历了第 10 节所提到的“患难而取得胜利。

第二次死的害。与第一次的死不同。第一次的死是今生生命的暂时结束;不论“善恶” (徒 24:15)都将复活。第二次死是最后消灭罪恶和罪人,不再有复活(见启 20:14 注释;参启 21:8)。


12. “你要写信给别迦摩教会的使者,说:‘那有两刃利剑的,说:

【本会注释】

别迦摩。别迦摩最后一任国王阿塔罗斯三世于公元前133年把该城连同王国赠送给罗马(见《SDA圣经注释》卷七第25页)。此后它就成了罗马亚细亚行省的首府,达两个世纪之久。从公元前三世纪初起,别迦摩就是希腊文化活动的一个中心。虽然到了约翰的时代,以弗所开始超过了它而成了亚细亚的主要城市,但别迦摩仍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两座城市长期以来一直竞争主要城市的荣誉。关于别迦摩古城,详见《SDA圣经注释》卷七第93页;和622页插图。

“别迦摩”一词的含义不明,可能有“堡垒,”“卫城”之意。别迦摩时期教会的特征是地位提高了。她从一个受禁止、被逼迫的教派,上升为一个普遍信仰,大权在握的宗教(见第 13 节注释)。

使者。见启 1:20 注释。

两刃利剑。就象耶稣给以弗所和示每拿教会的书信开头所作的自我介绍一样,“两刃利剑”也来自启 1:16 对得了荣耀之基督的描述(见该节和启 2:1 注释)。


13. 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当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中间、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杀之时,你还坚守我的名,没有弃绝我的道。

【本会注释】

撒但座位之处。有的文本在本节“你的居所”前面还有“你的行为”。参第二节注释。别迦摩在公元前 29 年第一个敬拜尚健在的罗马皇帝。该城兴建了一座庙宇,来供奉女神“罗马”(Roma,帝国精神的化身)和皇帝奥古斯都。约翰在写《启示录》的时候,基督徒正为拒绝敬拜图密善皇帝(公元 81 –96年 )而遭受迫害。图密善要人尊他为“主和神。” 别迦摩也是小亚细亚的宗教都市。它是希腊(希腊—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和皇帝崇拜的中心。城里异教的寺庙林立,称之为“有撒但座位之处”十分合适(见《SDA圣经注释》卷七95页)。

别迦摩教会时期可以从公元 313 年君士坦丁支持基督教,或者从他公元323年或 325年在名义上悔改信主算起,直到公元 538 年(见本章补充注释)。在这段时间里,罗马教在西欧取得了宗教上的、甚至一定程度的政治上的领导地位(见《但以理书》第七章补充注释)。撒但在教会内部安置了他的“座位。” 罗马教是异教和基督教微妙的混合。这段时期可以被称为“普及时期。”

见证人。殉道者以死来见证自己的信仰。“忠心的见证人”原文与 启 1:5 对基督的称呼“那诚实做见证的” 是一样的。

安提帕。这是常见的希腊名字。由希腊词语anti(“代替”)和pateμr(“父”) 的缩写形式pas ?组成( 路 3:1;24:18 注释;见约瑟弗斯《犹太古代史》 1.3.10)。这个名字反映了父亲的愿望,希望儿子将来能在世界上代替他。一些解经家认为安提帕是别迦摩教会一名刚殉身基督徒的名字。他的殉道可能就是因为拒绝敬拜罗马皇帝。如果是这样,这位忠心殉道者的经历和榜样就可以视为后世成千上万无名殉道者的代表。虽然这个名字有可能寓指教会历史的别迦摩时期中,但这种解释缺乏明显的圣经根据。

我的名。见第 3 节注释。

我的道. 就是信仰我。参《希伯来书》第 11 章所列信心英雄的经历。


14. 然而,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因为在你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教导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

【本会注释】

。关于采用单数形式的意义,见 第 2 节注释。

巴兰。见 民 22–24章。运用巴兰的典故,暗示别迦摩有人想藉着倡导基督徒所不该做的事情而分裂和破坏教会(见下面“祭偶像之物”注释;参 徒 15:29 注释)。巴兰所关心的是满足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上帝子民的福利。

绊脚石。陷阱的触发器。“将绊脚石放在”别人面前,就是要诱捕他。见太 5:29 的注释。

祭偶像之物。这里所提到的两点是耶路撒冷会议所明令禁止的(见 徒 15:29 ;罗 14:1;林前 8:1 注释)。巴兰造成了以色列人“与摩押女子行起淫乱” ,给摩押的神献祭,并且“吃” 祭拜假神之物 (民 25:1, 2,;31:16)。

这两样罪造成了异教与真宗教的混合。从基督教的历史来看,这段话很适合于别迦摩所代表的教会时期。这段时期是从公元 313 年君士坦丁宣布基督教合法之后,以及他十多年或二十年后名义上信奉基督教时开始的。君士坦丁的策略就是将异教和基督教尽可能地混合在一起,刻意把帝国境内的各种因素联合起来,达到巩固帝国的目的。他对教会的偏爱或支配,使教会落入了伴随着兴旺与名声的种种诱惑之中。在君士坦丁及其继位者的优惠政策下,教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政教合一的组织,丧失了她原有的属灵性质。


15. 你那里也有人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

【本会注释】

见第 6 节注释。


16. 所以,你当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临到你那里,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

【本会注释】

悔改。这个严肃的警告反映了别迦摩教会面临严重的属灵危机。

我口中的剑。见 启 1:16 注释;参 启 2:12。“剑”象征对不“悔改”的惩罚。


17.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著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

【本会注释】

凡有耳的的,就应当听。见 第 7 节注释。

得胜的。见 第 7 节注释。

隐藏的吗哪。见 出 16:14–36。有人认为这是指亚伦放在约柜罐子里的吗哪(出 16:33;来 9:4)。 一种犹太人的古老说法宣称,当弥赛亚降临的时候,“吗哪将再次从天而降。在那些日子,他们将吃吗哪”(《巴录二书》 29:8;2 ;查尔斯 《旧约次经与伪经》 卷 二第 498 页)。 鉴于 约 6:31–34的教导,这里的吗哪似乎象征基督徒今生在基督里的属灵生命,以及来世的永生(见 约 6:32, 33 注释)。

白石。人们曾用各种古代的风俗来解释这里赏赐白石的做法,但都不很满意。一种比较普遍的古代惯例就是陪审员用白石和黑石来代表无罪或有罪。唯一能够肯定的是,约翰这里无疑在指某种授予特别礼物或荣誉的仪式。

新名。在圣经中,一个人的名字往往代表他的品格,所以新名代表新的品格。新名不是旧名的模仿,而是代替,与旧名完全不同。这里应许基督徒将有一个“新名,”就是按照上帝的品格塑造的新品格(参 赛 62:2;65:15;启 3:12)。

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属灵重生的经验,品格的改变,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一个没有重生的人,是不可能准确完整地解释这种经验的(参 约 3:5–8)。


18. “你要写信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使者,说:‘那眼目如火焰、脚像光明铜的上帝之子说:

【本会注释】

推雅推喇。这个名字的来源和含义不明。可能是因为 19 节所提到了该教会的“勤劳”,有人认为“推雅推喇”意为“劳动的芳香。” 古代推雅推喇的名望虽然不及其他六座城市,但它仍以其繁荣的各种行业和工艺而著称,而其中最出色的要算是布匹的染色了(参 徒 16:14)。推雅推喇的基督徒无疑大都是当地的工匠。关于推雅推喇古城,详见《SDA圣经注释》卷七96页;622页插图)。

给推雅推喇的信息特别适合于中世纪黑暗时期和中世纪后期真教会的状况(见本章补充注释)。

在黑暗时期,早期的趋势发展成为主流。普通的基督徒手中没有圣经,由遗传取而代之。行为被视为得救的手段。世俗的教阶制混淆了耶稣基督神圣真祭司的工作。参 《但以理书》第 7 章补充注释。对于那些抵制大背道的人来说,那是一段大艰难的日子。推雅推喇教会时期完全可以被称为“逆境时期” 。逼迫使真理的火炬摇曳不定,几近熄灭。宗教改革的属灵信息从根本上来说,是对福音伟大真理的恢复。它宣称人得救只能凭着信基督。基督徒信仰与行为的唯一标准乃是圣经。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来到大祭司耶稣基督的面前,不用任何人作为中保。

使者. 见 启 1:20 注释。

那眼目如火焰、脚像光明铜。见 启 1:14, 15 注释。

上帝之子。见 路 1:35 ;约 1:14 注释。与给其它教会的信对耶稣的称呼一样,这个称呼也来自 启 1:13 对获得荣耀之基督的描述(见 启 2:1 注释)。原文在这里使用了定冠词,表明信息的来源是三一真神中的第二位(参启 1:13 注释)。


19. 我知道你的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又知道你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

【本会注释】

你的。关于这个单数代词的特殊含义,参第 2 节的注释。

行为。参第 2 节注释。

爱心。(见 太 5:43, 44 注释)。“爱心、信心、勤劳、忍耐” 都是推雅推喇教会的“行为”。爱心和信心是外表勤劳和忍耐的内心基础。

勤劳。见罗 12:7 注释。

信心。罗 3:3 的注释。

耐心。启 1:9 注释。

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在七封信中,只有给推雅推喇的信表扬了它的进步。虽然推雅推喇教会经历了许多艰难,但教会依然在属灵上成长。以弗所教会的经历与之相反(第 4, 5 节)。


20.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容让那自称是先知的妇人耶洗别教导我的仆人,引诱他们行奸淫,吃祭偶像之物。

【本会注释】

容让。 “允许”。教会的错误不仅在于许多人公开背道,还在于没有努力制止罪恶。

耶洗别。关于历史上的耶洗别,见王上 16:31;18:13;19:1, 2;21:5–16, 23–25;王下 9:30–37。象耶洗别在以色列中倡导巴力崇拜一样(王上 21:25),在约翰的时代也有一些假先知起来,企图把推雅推喇教会引入歧途。这个信息表明,推雅推喇的背道甚至比别迦摩(启 2:14) 更加公开,更加猖獗。耶洗别的比喻用于推雅推喇时期的基督教会,代表了导致中世纪大背道的黑暗势力(见《但以理书》第 7 章补充注释;见 启 2:18 注释;参 启 17 注释)。

行奸淫,吃祭偶像之物。见 启 2:14 的注释;参 王下 9:22。这无疑首先是指一世纪的推雅推喇教会。若用于推雅推喇教会所代表的教会历史时期,这就代表异教与基督教的混合(见 结 16:15 ;启 17:1 注释)。 君士坦丁及其继位者们加快了这一过程。中世纪的基督教会大量吸收了异教的礼仪和习俗。


21. 我曾给她悔改的机会,她却不肯悔改她的淫行。

【本会注释】

我曾给她悔改的机会。上帝曾长期为这位女先知保留赦罪之恩,她却不肯悔改。

她却不肯悔改她的淫行。 她不是没有得到足够的亮光,也不是故意忽略亮光,而是蓄意顽梗叛逆。


22. 看哪,我要叫她病卧在床。那些与她行淫的人,若不悔改所行的,我也要叫他们同受大患难。

【本会注释】

叫她卧病在床。对伪女先知的惩罚与她所犯的罪相当。这一词语似乎出于闪米特语 (参 出 21:18;《犹滴书》8:3, 七十士译本; 太. 9:2直译为 “一个卧病在床的瘫子“)。见 启 17:16,;17;:18注释。

与她同行淫的人。不知道这些人是谁。参 启 17:1, 2注释。

若不悔改。恩典的门还没有完全关闭。上帝绝不让自己与罪人隔绝。是罪人自己与上帝隔绝。

所行的。从上帝对祂教会说话的立场上看,耶洗别及其情人们的罪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她的罪,因为她是领导教会的女先知。


23. 我又要杀死她的党类(原文作儿女),叫众教会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并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你们各人。

【本会注释】

我又要杀死。约翰可能想到了七十士译本的结 33:27:“那些在洞里的,我要杀死他们。” 希伯来原文是“遭瘟疫而死。” 或许这就是约翰在本节的“死”的意思吧。

她的党类(原文作儿女)。耶洗别长期淫乱,甚至生下了儿女。这可能比喻她有了忠实的追随者。惩罚不仅要落到母亲身上,也要落到那些被她的邪恶品格所污染的儿女身上。参亚哈儿女们的灭亡(王下 10:7)。

肺腑。肾脏。古人认为肾脏是人意志及情感的所在(参 诗 7:9 注释)。

心肠。头脑,指人的智力。基督能看透人的思想和情感。基督的审判是公义的,因为祂了解和鉴察人心的秘密。 见 诗 7:9;耶 11:20;见 撒上 16:7 注释。


24. 至于你们推雅推喇其余的人,就是一切不从那教训、不晓得他们素常所说撒但深奥之理的人,我告诉你们,我不将别的担子放在你们身上。

【本会注释】

其余的人。即推雅推喇教会中忠实的信徒。在历史上,这是指中世纪那些努力坚持使徒教会纯正信仰的基督教小团体。这样的团体在罗马教会内部和外面都有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欧洲大陆的瓦典西人和英国威克里夫的追随者们。这两批人所拥有的亮光,虽然都不及后来宗教改革运动所宣扬的福音真理,但给“推雅推喇其余的人”的信息用在他们身上却是很合适的。他们只要忠于他们所有的亮光就够了。上帝不将别的担子放在他们身上。

那教训。就是耶洗别的教训(见 第 20 节注释)。

深奥之理。意思是“深奥的事情。” 背道者自称他们的教训(即“他们素常所说”)是“深奥之理”。基督则将之贬称为“撒但深奥之理。” 诺斯替教派声称,只有他们明白“深奥之理”(见《SDA圣经注释》卷六54-58页)。

我不将别的担子放在你们身上。 忠于已经持有的亮光就够了。


25. 但你们已经有的,总要持守,直等到我来。

【本会注释】

基督快来乃是“所盼望的福”(参 多 2:13) 。这个盼望一直在患难中支持着基督徒。基督并没有暗示祂一定会在一世纪推雅推喇教会信徒话着的时候再来,或在推雅推喇教会所代表的教会历史时期中再来。见 启 1:1 注释。


26. 那得胜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赐给他权柄制伏列国;

【本会注释】

那得胜。见第 7 节注释。

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原文是“持守我行为到底的,” 就是反映基督品德的行为。同那些与耶洗别勾结之人“所行的”(参 第 22 节注释)完全不同。

我要赐给他权柄制服列国。 参 启 20:4 注释。


27. 祂必用铁杖辖管((辖管:原文作牧))他们,将他们如同窑户的瓦器打得粉碎,像我从我父领受的权柄一样。

【本会注释】

。源于诗 2:9 的希伯来语 shebet 。可以指牧人的杖(诗 23:4),国王的权杖 (诗 45:6),或惩戒的刑杖 (诗 125:3)。本节的“杖”既指王权的象征,也指惩罚的工具。

辖管。直译为 “牧养”(见 太 2:6 的注释)。 这句话引自 诗 2:9。有关基督用“铁杖”管辖列国的时间,背景和性质,见 启 19:15注释。伪经《所罗们诗篇》 17:6 表明犹太人视 诗 2:9 为有关弥赛亚的预言:“祂(大卫的子孙弥赛亚])将把罪人赶出继承之地。祂将摧毁罪人的骄傲,象打碎窑匠的瓦器一样。祂必用铁杖把他们打得粉碎”(查尔斯的 《旧约次经及伪经》 649页)。赎民将基督同享永生权柄,一起掌权,所以说他们是与祂同工的(见启 12:5;;20:4 注释)。

窑户的瓦器. 见 耶 19:1, 10, 11。

打得粉碎. 这里的权柄使恶人遭到毁灭。关于这一权柄的性质,见启 20:4注释。

像我从我父领受的权柄一样。见 太 11:27;28:18;约 3:35;5:22, 27;徒 17:31;《SDA圣经注释》卷五919页。


28. 我又要把晨星赐给他。

【本会注释】

晨星.就是基督自己(见 启 22:16 注释;参 彼后 1:19)。


29.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本会注释】

见 第 7 节的注释。

第二章 补充注释

把给七教会的信息应用到教会历史中七个相继的时期(见启 2:1 注释),自然需要采纳一系列的年代,把这些信息与相关的历史时期联系起来。但在确定这些年代的时候需要谨记:一,七教会的预言与严格意义上的时间预言不同,因为预言本身并没有提供年代。它主要涉及教会在相继的历史时期中的经历,与但 7:25 中1260日的预言,但 8:14 中2300日预言,和但 9:25 中的70 个 7 的预言等大不相同。二,主要的历史时期是无法准确界定的。因此所采用的年代最多只能作为大概的标志,而不是精确的界限。两个时期的过渡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但我们仍需选定一个大概的年代,把七教会的信息同相应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有人提出了与下面不同的年代,用不同的名称来描述各个时期。但这些年代和名称的差别不会对七教会信息本身的解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1. 以弗所 人们普遍认同它代表使徒时期的教会,从公元 31 年基督升天的时候算起(见《SDA圣经注释》卷五 257–260页),直到公元 100 年左右为止。

2. 示每拿 关于将公元 100 年作为这一时期的开始,参上面“以弗所”的解释。给第二个和第三个教会的信息表明,从示每拿到别迦摩的过渡是教会从受逼迫到受欢迎的过程。第一位所谓信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统治时期(公元 306年–337年), 代表着这一过渡时期。在他于公元 313 年颁布著名的米兰敕令之前,基督教被视为非法宗教,多次遭受当局的猛烈逼迫(见《SDA圣经注释》卷六 47, 61页;卷 七18, 19页)。米兰敕令宣布,帝国境内一切宗教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并且归还被没收的基督教资产。同年,君士坦丁宣布豁免基督教神职人员参加政府和军队服务的义务,免征他们的财产税。公元 313 年,或者他名义上信奉基督教的公元 332 或 325 年,均可作为教会从士每拿时期过渡到别迦摩时期的大体时间。

3. 别迦摩 关于教会过渡到别迦摩时期,见前面对“士每拿”的注释。灵感之笔称别迦摩时期为妥协,背道和世俗化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罗马教会开始加强其权力和权威。到别迦摩时期结束时,罗马帝国已经失势,教皇制已日臻完善,准备执掌西方基督教界的统治大权(见《但以理书》第七章补充注释)。

以下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可以作为这段时期结束的标志。例如公元 476年最后一位西罗马皇帝的废黜。公元 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成为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日尔曼族统治者。他把对其他日耳曼民族的征服同教会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公元 538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于公元 533年颁布的法令完全生效。该法令赋予罗马教皇在东西基督教界的无上权威。

历史学家们通常把格列高利教皇(公元 590年–604年)的任职作为从古代到中世纪的过渡。他担任教皇,也可看作另一个此类界限的标志。格列高利被视为中世纪第一大主教。他在很多方面大胆扮演了西方皇帝的角色。他的统治为后来教皇享有绝对权威的主张奠定了基础。

公元 756 年标志着教皇控制领土的开始,以及法国所谓的“教皇长子”地位的确立(参《SDA圣经注释》卷四 837页)。那一年,法国的丕平征服了意大利北部威胁教皇统治的伦巴底人,并把他们的领土送给教皇。这一个举动通常被称为“丕平捐赠”。它标志着教皇国的开始,。教皇君临在这块领地,实施绝对的统治达一千多年。

然而538年作为一千二百六十年(见但 7:25 注释)预言的起点,说明它比较适合作为别迦摩时期的终点。见《SDA圣经注释》卷七18–22页。

4. 推雅推喇 关于538年作为推雅推喇时期开始的理由,见上面“别迦摩”的注释。推雅推喇时期的特点是教皇掌握了至高的权力。一千二百六十年的预言在圣经预言中的重要性(见 但 7:25 ;启 12:6 注释),说明把1798年作为推雅推喇时期的结束比较合适。但鉴于宗教改革运动对教皇霸权的沉重打击,也可把1517年作为推雅推喇时期的结束(见《SDA圣经注释》卷四 837页; 卷 七 50页)。有人认为 1870年教皇国的丧失,和教皇自称为“梵蒂冈之囚” 也可以使这一年成为推雅推喇时期的结束。但1870年与一千二百六十年的预言,以及与《启示录》第 2 、第 3 章所描绘剩下的教会历史都衔接不上。

5. 撒狄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会符合“撒狄”的特征,因此可以认定它是从1517年或1798年开始的(见以上“推雅推喇”注释)。那些认为1798年是推雅推喇教会时期的结束和撒狄教会时期开始的人,还认为1833年是撒狄教会的结束。依据下面“非拉铁非”注释所提出的理由,有人认为以1755年作为撒狄时期的结束比较妥当。

6. 非拉铁非 灵感之笔称非拉铁非为复临大觉醒时期的教会。人们提出了它不同的开始时间。有人认为是1833年。那一年自然界出现了我们主所预言的重大征兆(见太 24:33 注释),且与威廉米勒耳所发起复临运动的早期信息密切相关。有人认为1798年是但 11:35 “末了”的开始(见该节注释),这也有一定的道理。还有人认为是1755年,因为这一年通常被认为是第 6 印中第一个兆头出现的年代(见 启 6:12 注释)。他们认为这个年代与非拉铁非教会作为复临大觉醒时期教会的特征相符。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解经家们普遍认同1844年是非拉铁非时期的结束,和老底嘉时期的开始(见 但 8:14 注释)。

7. 老底嘉 关于1844作为这一时期的开始,见上面“非拉铁非”的注释。老底嘉时期作为七教会中的最后一个教会,要延续到世界的末日。

一、卷名

从伊里奈乌(约130-202)起,好几位教父的著作,以及现存最早的希腊文抄本,都称该卷书为《约翰的启示录》。后来中世纪的抄本则称之为“神学家和传道者约翰启示录”和“神学家圣约翰启示录”。在希腊原文中,“启示”有“揭示”的意思,在宗教文学中,特别指揭示未来的事。启示文学是两约之间和基督教初期的典型的犹太文学形式,早期教会某些作家也采用这些形式(见下面“主题”部分)。


二、作者

《启示录》的作者多次的自称为“约翰”(启1:1,4,9;启21:2;启22:8)。这个名字在希伯来语中为“约哈难”,是一个常用名,在旧约后期的作品、后典以及约瑟弗斯的著作中多次出现。这说明作者是一个犹太人。

许多证据表明约翰是作者的真名,而不象许多犹太人和早期基督教启示文学那样采用假名。首先,《启示录》的作者自称为约翰,并不想确立自己在教会中的什么地位。有许多犹太人和基督教的启示文学,托名于希伯来的先祖与先知,以及基督教的使徒。如果《启示录》也是托名的,那么作者就会特地称自己为使徒。可是作者只说自己是“你们的弟兄”约翰(启1:9;参彼得对保罗的称呼,彼后3:15),表明他说的是真名。作者的名字显然为众教会所熟悉,只要提到名字就足以证明他的身份,证实他所记异象的可靠性。

再则,在预言的恩赐十分活跃的时候,似乎没有托名的习惯,在另一方面,据我们所知,在两约之间的时期,犹太人中没有公认的先知,宗教作家为了使自己的著作得到广泛的认可,就觉得需要托名于古代有名的人物。当时显然没有真先知替上帝说话,象旧约时代那样。但是随着基督教的诞生,预言的恩赐又活跃起来了。第一世纪的教会不需要托名的做法。基督徒们坚信他们的使徒和先知是直接为上帝说话的。但到了第二世纪,基督徒中间先知的功能败坏了声誉,乃至于最后消失以后,托名于各位使徒的作品开始出现。根据以上的事实,可以确认,出于第一世纪的《启示录》不是托名之作,而是真名为约翰的人所著。

这一位约翰是谁呢?新约中有好几位约翰。有施洗约翰,西庇太的儿子约翰,有大祭司亚拿的亲戚约翰,称为马可的约翰。《启示录》的作者显然不会是施先约翰,因为他在耶稣被钉以前已经去世了,也不会是亚拿的亲戚约翰,因为没有迹象表明他已成为一名基督徒。同样也没有什么证据证明约翰马可是《启示录》的作者。因为《马可福音》的风格,用语和文体和《启示录》大不相同。也没有证据表明早期教会有什么人真的曾把《启示录》与马可联系起来。

通过排除法,剩下考虑的只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的兄弟约翰了。他不仅是十二门徒之一,而且是列在耶稣最亲密的人中。早期基督教的传统说法几乎一致认为《启示录》为使徒约翰所著。事实上,三世纪中叶以前的每一位基督教作者,凡是有作品流传下来并提到《启示录》的,都认为《启示录》是使徒约翰所写的。这些作者包括罗马的殉道者查士丁(约100-165年;《与特里风谈话录》81),里昂的伊里奈乌斯(约130-202;《反异端论》20,11),迦太基的德尔图良(约160-240,《驳斥异端》36),罗马的希波律图(死于约235年,《论基督和敌基督》36),亚历山大的克莱门特(死于约220;《谁是得救的富人?》42页)。上述见证说明早期教会普遍坚信使徒约翰是《启示录》的作者。此外,还有若干早期基督教传说把约翰的晚年同以弗所联系在一起。所以伊里奈乌斯(同上卷三3,4)说他在年轻时见过上了年纪的士每拿的波利卡普,他“与许多见过基督的人谈过话”,包括约翰。约翰定居在以弗所直到图拉真的时代(98-117年)。波利卡普(130-约200年)是以弗所的监督,系他家第八位担任基督教监督的人。他见证说,约翰“曾依傍在主怀中,……他安息在以弗所”(《致维克多及罗马教会论守逾越节问题》ANF卷八774页)。上述说法与约翰写信给以弗所及亚细亚其他教会的事实是一致的(启1:4,11)。

在这段时期唯一与使徒约翰为《启示录》作者的看法相左的见证来自早期基督教的教父巴比亚斯(死于约163年)。巴比亚斯的著作已失传,所剩下的只是其他以后的作者引言中的残篇。有两段与约翰的死有关。一份文稿来自七、八世纪,似乎是赛德的菲利普(五世纪所著《编年史》的节录,其中说:“巴比亚斯在他的第二卷书中说,圣约翰和他的兄弟雅各是被犹太人杀害的。”(R.H.查尔斯《启示录》注释卷一46页)。还有一份乔治亚斯?哈马图拉斯《编年史》的文稿(约860年)称:“希拉波立监督巴比亚斯在《耶稣言论二书》中为此作见证,说约翰和他兄弟雅各是被犹太人杀害的,明显应验了基督对于他们的预言”(希腊语见H.B.斯威特《约翰启示录》175页)。

初一看来,上述引文似乎说明,一位生活在一世纪末,二世纪初以弗所附近的基督教负责人,见证约翰和他兄弟雅各很早就被犹太人杀害了,所以无法在尼罗和图密善时代写《启示录》。学者们一般都认为《启示录》写于这段时期。但再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引文有几个问题。第一份来自牛津文稿的引文称约翰为“神学家”,说明中世纪的抄录者已对文字进行了修改,因为现存八世纪以前的圣经抄本不采用这个称呼,巴比亚斯也不可能用它。第二份乔论亚斯?哈马图拉斯的引文只见之于作者的一份文稿,作者的其他文稿只说约翰是安然去世,却显然没有引用巴比亚斯的话。所以很难了解巴比亚斯关于约翰的死说了些什么。如果他确实写过约翰象雅各一样被犹太人杀害的话,也决不意味着他们是在同时或在相近的时间里死的。《启示录》本身说明在写作的时候犹太人仍在给基督徒制造麻烦,如果约翰真的为道殉身了,那也是犹太人的阴谋所造成的结果。

巴比亚斯的第三处引文由教会历史学家尤西比乌所记录(340年):“我毫不犹疑地接受我从众长老那里听来并牢记在心的解释,因为我深信其真实性。……但是如果有什么从众长老以后的人来,我就要查考众长老所说过的话:安得烈、彼得、腓力、多马、雅各、约翰、马太和主的其他门徒说过什么话呢?阿里斯钦和长老约翰以及主的门徒们说什么呢?因为我认为书中的资料对我的帮助没有亲耳听到的话那么大”(《教会史》卷三39.3,4 Loeb版卷一291,293页)。

上面这段话引起许多猜测。尤西比乌的解释是,在第一世纪末亚西亚有两个约翰:使徒约翰和长老约翰。尤西比乌认为后一个约翰是巴比亚斯所认识的,他是《启示录》的作者,而使徒约翰则是约翰福音的作者。

但是巴比亚斯的话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正如德国新约学者泽安(《新约导言》二版卷二451-453页)所指出的:巴比亚斯的话并没有真的对使徒和长老加以区别。巴比亚斯所说要“查考众长老所说过的话”,而后马上列出使徒的名字;他提到“长老约翰”时,随即称他为“主的门徒”之一。他所提到两组人的真正区别在于动词“说过”和“说”。这暗示着第一组人是在巴比亚斯的时代之前活着并作见证的耶稣门徒,第二组人在巴比亚斯时代仍然活着,可以向他们请教。如果我们接受伊里奈乌的见证,那么使徒约翰就包括在上述两组名单之内,因而可以设想提到两次。

尤西比乌试图从巴比亚斯的话中得出两个约翰的结论,可以理解为他是受了亚历山大主教戴奥尼西乌斯著作的影响(公元265年,见《教会史》卷七24,25)。戴奥尼西乌斯为了对付那些按字面解释千禧年的基督徒,就写了一篇《论应许》的文章,设法用学术论据证明《启示录》不是使徒约翰所写,而是另一位同名人所写的。戴奥尼西乌斯是第一位怀疑《启示录》不是使徒所著的基督教教父,他的论据仍被那些赞同他观点的学者视为经典。

戴奥尼西乌斯的批评主要针对《约翰福音》和《启示录》在语言上的明显差异。两本书所用的词汇有显著不同;一些在一卷书中特别常用的词在另一卷中却不常见。以下的例子特别引人注目:kosmos(世界)在《约翰福音》中出现79次,在《启示录》中只有3次;aletheia(真理)在《约翰福音》里出现25次,在《启示录》里没有出现;phos(光)在《约翰福音》里出现22次,在《启示录》里出现3次;agapao(爱)在《约翰福音》里出现37次,在《启示录》里出现4次;pisteuo(相信)在《约翰福音》里出现100次,在《启示录》里没有出现;alla(但是)在《约翰福音》里出现100次,在《启示录》只出现13次;enopion(在……以前)在《约翰福音》里只出现一次,在《启示录》里有36次;emos(我的)在《约翰福音》里出现42次,在《启示录》里只有一次。称基督为“羔羊”,在《约翰福音》里用了ammos一词,在《启示录》里用了arnion一词,两个词的意思都是“羔羊”。“耶路撒冷”一词在《约翰福音》里拼为 Hierosoluma,在《启示录》中拼为 Hierousalem。

戴奥尼西乌斯还指出,《约翰福音》中的希腊语准确而地道,《启示录》的希腊语中有些篇章不合常规,无法用准确的希腊语法和句法来解释。这些批评意见大大影响了东部教会对《启示录》是否为使徒所著,从而对其正典地位的看法。尤西比乌不仅详细记录了戴奥尼西乌斯的论据,而且设法用上面所引巴比亚斯的话进一步予以证实。同样,有关《启示录》的正典地位,他写道:“在约翰的著作中,除了《约翰福音》以外,他的第一封书信已为人所接受。古代和现代都没有人争论。但是其他两封信就有争议。至于《启示录》,到目前为止,持两种不同意见的人很多”(《教会史》卷三24.17,18.Loeb版卷一255,257页)。

虽然戴奥尼西乌斯所提出有两个约翰的证据似乎很有力,但在作出判断之前还得考虑其他几个事实。戴奥尼西乌斯和尤西比乌的观点主要依据两点──前者是《约翰福音》和《启示录》的语言差异,后者是巴比亚斯模棱两可的引语。虽然无法证明巴比亚斯不是指两位不同的约翰,但即使用他的见证作为否认《启示录》为约翰所写的证据,他的话仍要与众多教父的见证相矛盾。在这方面特别重要的是伊里奈乌斯的话,因为他与约翰和巴比亚斯同时代的人波利卡普有过个人的接触。他似乎只知道一位使徒约翰,明说就是这位约翰写了《启示录》。由此可见,我们可以相当有把握地下结论说,巴比亚斯模棱两可的话不能用作存在两位约翰的有力证据。

《约翰福音》和《启示录》语言上的差异是明显的。虽然两卷书题材和风格明显存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用词的差异,但在使用alla,enopion和emos这一类词时一般不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不管题材和文学形式怎样,同一位作者通常会下意识地使用或不使用这一类的词。鉴于《约翰福音》和《启示录》在用这些词时存在那么大的差别,初看来,似乎很难把它们看为同一位作者的著作。

但这一事实并不一定意味着约翰不是这两卷书的作者。两部书的写作环境有可能造成这样的差异。在《启示录》中,约翰宣称自己见到异象时是“为上帝的道,并为给耶稣作见证。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启1:9)。既然被流放,他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写作能力写成《启示录》。怪不得《启示录》的语言不那么标准。闪米特语的表达方式有时会透过希腊语表现出来。这种情况很符合我们所了解的《启示录》的写作环境。此外,先知显然是边见异象边记录下来,为了异象的完整性,他可能故意不作校订(见10:4)。

在另一方面,早期基督教传说《约翰福音》是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下写成的。公元170年左右写于罗马的穆拉托里残篇──离约翰的门徒波利卡普访问罗马仅几十年──记载:

“《约翰福音》是门徒之一约翰所写。门徒和监督们鼓励他,他就对他们说:‘你们和我一同禁食三天。我们中间不论谁看到什么都要互相告诉。’那天夜里,使徒安得烈得蒙指示,要约翰完全用自己的名义写,而其他的人都参与修订。”

这个故事显然有虚构成份,例如约翰写《约翰福音》时安得烈等使徒在场,但里面可能还有一点真实性,暗示约翰在写福音书时有人帮助。十世纪的一份文稿中保留着一段据说是巴比亚斯的话,里面也有这样的意思:

“《约翰福音》显然写于《启示录》之后,是约翰写给亚细亚各教会的。巴比亚斯是约翰所爱的门徒,那时在教会中担任希拉波立监督,在约翰的口授下写了约翰福音。他在最后五卷书中详细叙述……”

上面两段引文的细节虽然无法证实,但是却强烈地暗示了在第二世纪人们普遍认为约翰是在其他人的帮助之下写《约翰福音》的。从这个很早的传说看来,《约翰福音》结尾的话,“为这些事作见证,并且记载这些事的,就是这门徒,我们也知道他的见证是真的”(启21:24),似乎是约翰的助手们证实这份记录真实性的宣誓书。如果这种再创作的证据是确实的,那就不准解释《启示录》和《约翰福音》语言和文学上的差异了。因为《启示录》是他一个人在拔摩岛上写成的,而《约翰福音》则是在以弗所一位或数位同道帮助下写的。

除了上面的证据之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启示录》和《约翰福音》在文学上的一些相似之处,暗示它们出于同一位作者,《启示录》讲到“生命的水”(启21:6;启22:17)。《约翰福音》讲到“活水”(启4:10;启7:38)。《启示录》邀请说:“口渴的人也当来”(启22:17)。《约翰福音》宣布:“人若渴了,可以……来”(约7:37)。opsis(脸,外貌,面貌)一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约翰的著作中(约7:24;约11:49;启1:16)。下面这些词语也是这样:terein ton logon(遵守我的道;约8:51,52,55;约14:23,24;约15:20;约17:6;约壹2:5;启3:8,10;启22:7,9),onoma auto(他的名字,约1:6;启1:1;启22:8)。除了直接引用《旧约》的表号之外,只有《启示录》和《约翰福音》把基督比作羔羊(约1:29,36;启5:6;以及其他28处)。所以虽然有着反对约翰为《启示录》作者的证据,我们必须承认,传统看法视使徒约翰为《启示录》作者的论据是合理而又有力的。本注释采纳传统的观点,请参阅《使徒行述》578-585页。


三、历史背景

现代学者对于《启示录》的写作年代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在较早的尼禄(公元54-68年)或苇斯巴芗(公元69-79年)时代,有人认为是较晚的图密善(公元81-96年)统治的后期。

一般说来,那些认为《启示录》写于较早年代的学者,把给七教会的书信中所提到的迫害说成是基督徒在尼禄(64年)治下,可能接着在苇斯巴芗治下所受的苦,尽管不清楚苇斯巴芗迫害教会的程度如何。他们认为《启示录》所描绘的混乱世界反映了从尼禄后期到苇斯巴芗前期搅挠着罗马城的种种动乱。他们说那只受了死伤又医好的兽,以及那“先前有,如今没有,将要从无底坑上来的”兽(启17:8)代表尼禄,他死以后,人们传说有朝一日他还会东山再起。同样,他们把666(启13:18)这个数字看作是尼禄皇帝的记号(用希伯来辅音字母拼写:Nrwn Qsr加起来总值是666)。这些证据使得一些杰出的学者把《启示录》的著作年代定在一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

这种推测表面上看是依据历史事件,实际上则是依据对《启示录》某些语句的解释,但是这种解释是主观的,并不为过去许多有才华的学者所接受,本注释也不接受。本注释认为《启示录》的应用超出暂时和局部的范围。任何有关《启示录》写作年代的证据都必须至少首先以其他的证据和推定为依据。

早期基督教的作家几乎一致认为《启示录》写于图密善统治时期。伊里奈乌斯据称曾通过波利卡普与约翰有个人的联系。他说,《启示录》“问世并不久,差不多是在我们这一时代里,在图密善统治的末期”(《教会史》卷五30.3)。维克多利努(死于约303年)说:“约翰说这些话时,他正在拔摩岛上,被图密善皇帝判处在矿井作工。在那里他见了启示录的异象。”(《启示录注解》,《前尼西亚教父著作》卷七353)。尤西比乌(《教会史》卷三20.8,9)记载约翰被图密善流放到拔摩岛上。当他的继位者内尔瓦释放那些被图密善不公正地放逐的人时(公元96-98),使徒回到了以弗所。

根据这些早期基督徒的见证,本注释认为《启示录》写于图密善统治时代,公元96年左右。

这里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罗马帝国在图密善统治时与基督徒有关系的一些情况。在这个皇帝统治之下,皇帝崇拜的问题首次成为基督徒所面临的严重问题。特别是在罗马亚细亚行省,就是七教会的书信首先传达的地方。

皇帝崇拜在近东地带甚至亚历山大大帝以前就已流行。亚历山大被神化了。他的继位者也被神化了。当罗马人征服东方以后,他们的将军和总督往往被奉为神明。特别是在亚细亚行省,罗马人为数众多,常为罗马女神──帝国精神的化身──建造庙宇。女神崇拜和皇帝崇拜结合在一起。公元前195年,在士每拿盖起了一个庙宇。公元前29年,奥古斯都批准在以弗所建造一所神庙用来崇拜罗马女神和裘里斯?凯撒,在别迦摩建造一所神庙用来崇拜罗马女神和他自己。这是第一次对活着的皇帝进行崇拜。奥古斯都并不倡导对他的崇拜,但考虑到当地人民的愿望,他无疑认为从政治角度来看,这种崇拜是一个聪明的措施。慢慢地在这些礼拜中,罗马女神的崇拜变得次要了,而皇帝的崇拜则显得突出了。皇帝的崇拜并不代替当地神明的崇拜,而是加进去作为维护帝国统一的一种手段。皇帝崇拜的仪式与爱国仪式常常不容易区分。虽然元老院曾正式神化一些死去的皇帝,但活着皇帝的崇拜在罗马并不倡导。

盖尤斯?卡利古拉(公元37-41年)是第一个倡导崇拜他自己的皇帝。他迫害不肯拜他的犹太人,如果当时基督徒影响更大而引起他注意的话,他无疑也会把怒气迁向基督徒。他的继位者们对这个问题较为宽容,没有迫害不服从者。

下一个发旨崇拜自己的皇帝就是图密善(公元81-96年)。当时基督教尚未得到罗马政府法律上的承认,但即使是这样的宗教,只要不触犯法律,罗马人就不会加以迫害。基督教恰恰抵触了这一点。图密善热衷于在百姓心中确立他为神的主张,就强迫百姓崇拜他。苏埃托尼乌斯记载他以各地长官的名义发了一封通函,开头是“我们的主和神如此吩咐”(图密善卷八2.Loeb版苏埃托尼乌斯卷二367页)。

罗马历史学家狄奥一段有趣的文字似乎对这次迫害有所揭露(《罗马史》卷六十七14.1-3;Loeb版卷八349页):

“同一年(公元95年),图密善杀害了执政官弗拉维乌斯?克莱门特和其他许多的人,并殃及他妻子弗拉维娅?图密提拉,尽管克莱门特是皇帝的表兄弟,图密提拉也是皇帝的亲戚。指控他们的罪名是不信神,许多其他皈依犹太人信仰方式的人就是根据这个罪名处罚的。有的被处死,其他的人至少被剥夺财产。图密维拉只是被流放到潘达提里亚。”

咋一看来,这段文字似乎记录了犹太人所受的迫害(根据犹太历史学家H.格雷茨所记,图密善的表兄弟皈依了犹太教,见《犹太人的历史》卷二,387-389页)。学者们推测弗拉维乌斯?克莱门特和他的妻子实际上是为信仰基督教而受惩罚。从一位不很熟悉基督教的异教历史学家的立场上看,用“犹太人的信仰方式”来描述基督教比较合乎逻辑,所谓“不信神”就是指基督徒不肯崇拜皇帝。尤西比乌(《教会史》卷三18.4)显然没有弄清楚图密提拉和克莱门特的关系,说图密善流放了克莱门特的外甥女,名叫弗拉维娅?图密提拉,因为她是基督徒。两处所指的可能是一个人,说明迫害甚至波及皇室成员。

这种因拒绝拜皇帝神像而引起的迫害无疑成了约翰被流放到拔摩岛,从而撰写《启示录》的直接原因。除了约翰之外,十二个门徒中的其他人显然都已离世。而他则被流放在拔摩海岛之上。基督教已进入了第二代。大部分认识主的人现在都在坟墓里。教会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剧烈的外部威胁,需要耶稣基督新的启示。所以赐给约翰的异象满足了当时代的特殊需要。通过这些异象,天国向受苦的教会敞开了,那些不肯屈服于皇帝淫威的基督徒们,再次得到保证:他们的主现在升到天上,站在上帝的宝座旁,其威严和能力要远远胜过任何要他们敬拜的地上君王。


四、主题

本卷一开始就宣布自己是一种启示(启1:1),要揭示以耶稣基督的胜利告终的将来奥秘。两个多世纪以来,启示文学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犹太宗教文学形式。事实上,已知最早的启示作品《但以理书》写于公元前六世纪被掳巴比伦的时期。400年以后,马加比战争再次给犹太人带来政治独立以后,人民中期待建立新犹太王国的弥赛亚理想十分强烈,导致了一批启示文学的诞生,这些文学作品或多或少地采用了《但以理书》的文学形式和表号。以后的一个世纪中,罗马人的征服粉碎了犹太人企图通过哈斯蒙王朝建立弥赛亚国度的希望,结果犹太人对弥赛亚的指望反而更加强烈了。他们期待着有一位弥赛亚兴起推翻罗马人。在公元前一世纪和公元一世纪,这样的盼望继续为更多的启示文学提供了创作动机。

怪不得上帝在新约圣经中放进一部启示文学,展示了基督教对导致和开创弥赛亚国度种种事件的看法。因为新约圣经即使不是全部,也是绝大部分由犹太人所写的,写作的对象是一个宗教背景主要为犹太教的教会。上帝在藉着先知所赐给人类的信息中,用人类的语言和祂原来传信的对象所熟悉的文学形式表达了祂的旨意。

虽然启示文学是一种预言,但是在几个重要方面同圣经的其他预言,如《以赛亚书》、《以西结书》、《耶利米书》以及小先知书的预言不一样,从而形成了启示文学的特征。这些特征中最重要的有:

1、启示文学的更大范围。预言大部分是涉及与以色列历史有关的国内和国际问题,以及她本可享有的荣耀。启示文学则以更大的宇宙为舞台,其中心题旨是以上帝和基督为一方,以撒但为另一方的大斗争。

2、启示文学以异象和异梦为依据。启示文学的作者记录了他“被圣灵感动”时看见的异梦和异象。他常常被带到遥远的地方,看见庄严宏伟的场面。这种场面无法用人的语言进行准确的描述。在那里他与天使交谈。虽然这样的经历在其他先知身上也常有,但在启示文学中特别突出。实际上,它们构成了《但以理书》启示文学部分内容以及《启示录》的全部内容。

3、启示文学使用表号。一般说来,预言中的表号都是来自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如窖匠和泥土(耶18:1-10);轭(耶27:2)和砖(结1:1,2)。而启示文学中的表号几乎都是实际生活中从未见过的生物,如多头的兽,飞在空中的天使,说话行事带有智能的动物。同样,在一般的预言中,时间出现得较少,而且一般是一年算一年(见耶29:10),但在《但以理书》和《启示录》中,时间经常出现,而且通常是一日顶一年。

4、启示文学的语体。许多预言都是诗体,而启示文学(包括正典以外的启示文学)几乎都采用散文体,只是偶然插进诗体,尤其是遇到颂赞诗歌时(见启4:11;启5:9,10;启11:17,18;启15:3,4;启18:2-24;启19:1,2,6-8)。

从上面四点来看,要正确地解释启示文学,就必须考虑到它典型的文学结构和神学侧重点。其信息的中心是善恶大斗争的题目,特别是这个世界灾难性的结局和新世界的建立。所有这一切都是用高度象征性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这些语言往往不大容易准确地解释。文学的语言有时无法表现天上事物的细节。在有些方面,启示文学的象征性语言与比喻相似,解释时要采用同样的方法。

《启示录》是耶稣基督的启示,为要在地上造就一班子民反映祂无瑕疵的品格,引导祂的教会经过历史的变迁直到祂永恒的旨意实现。为了达到启示的目的,《启示录》比圣经中任何一卷都更加充分的揭示那分隔可见世界和不可见世界的帷幕,“我们可以从前后上下以及正面反面看出,在有关人类的利益,权力和情感的一切事务中,都有那完全慈爱之主的能力在默默耐心地实行着合乎祂旨意的计划”(《教育论》173页)。

《启示录》由四个部分,或者说由四条预言的线索组成:1、七教会(启1-3章);2、七印(启4-8:1);3、七号筒(启8:2-11章)4、善恶之争最后的事件(启12-22章)。

鉴于这卷书的语言常常是高度寓意化的,我们必须弄清受灵感作者的目的,以及这卷书传达给原来读者的本意。否则要解释其中的表号和信息,就可能只反映出个人的见解。原来的读者是讲希腊语的基督徒。他们不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把《旧约》的正典看作是上帝所启示的话(见徒24:14;提后3:16,17)。他们希望根据古代的启示来解释新的启示。所以以下的见解和原则有助于本卷书的解释。

“《启示录》乃是圣经各卷的综合和总结。”在特殊的意义上说,“它也是《但以理书》的补编”(《使徒行述》585页)。《但以理书》中的许多封闭的内容在《启示录》中都揭开了,所以两卷书应该一起研究。《启示录》引证或间接引证了旧约圣经三十九卷中的二十八卷。根据一位权威人士的统计,《启示录》有505处明引或暗引了旧约圣经,其中325处引自先知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特别是《但以理书》。在小先知书中,引用撒迦利亚,约珥,阿摩斯和何西阿的著作最多。在五经中引用《出埃及记》最多。在诗歌中引用《诗篇》最多。《启示录》的一些内容还可以从新约圣经的《马太福音》、《路加福音》、《哥林多前后书》、《以弗所书》、《歌罗西书》和《帖撒罗尼迦前书》中找到类似说法。关于约翰如何借用旧约圣经的语言和表号,请看耶25:11;50:1;结26:13。从他引用的情况来看,他是直接从希伯来语旧约中翻译,但有时受了七十士译本和一个稍后的希腊译本的影响。

要了解这些《旧约》的引文在《启示录》中的意义,首先得弄清这些引文的历史背景。要研究约翰引用这些内容时的上文和下文,弄清它们原来的意思,特别是人名、地名,以及事物和大小事件。由于《启示录》中的许多表号在当时的犹太启示文学中是常见的,所以这些文学有时对弄清这些表号的意思有帮助。熟悉当时罗马帝国历史的人还会发现,约翰的语言常常描述了罗马帝国以及在它统治下教会的经历。所以,研究罗马当时的历史会有助于弄清一些本来不大清楚的段落。最后,考虑到当时的文化背景,还得注意当时的思想表达的方式。

在确定约翰所见一连串异象的意义时,必须记住:《启示录》的赐下是为了引导、安慰和坚固教会,不仅是约翰的时代,而且包括全部新约时期,直到世界的末日(见《使徒行述》581,585页)。《启示录》揭示教会的历史,提出了重要的教训,不仅仅为使徒时代的教会,而且为今后世代的基督徒,以及那些生活在世界历史末叶的人,使他们能够知道所面临的危险和斗争(见《使徒行述》583,584页)。例如七教会的名称就代表各个不同时期的教会。以弗所教会成了使徒时代整个教会的表号,但传给这个教会的信息记录下来是为了鼓励各个世代的信徒(《使徒行述》578,585页)。

由此可见,以弗所教会的特征和给这个教会的勉言特别适合于该教会的需要。同样,它也适合于使徒时代整个基督教会的需要,所以简而言之,它代表教会那段时期的历史经验。把它记录下来是为了启发和鼓舞各个时代的信徒,因为同样的原则适用于相似的环境。由此类推,给其他教会的信息也是这样。

由于四条主要预言线索的重心都放在地球历史的最后几幕,《启示录》的信息对于今日的教会有着特别的意义。

圣经的预言有时可能不止应验一次,所以有些预言会有近期的应验和远期的应验两次,此外有一些原则在所有的时候都是适用的。“必须记住,上帝的应许和警告都是有条件的。”(《怀氏文稿》1883年4号)

有些预言原定较早应验,由于教会未能珍惜自己的特权和机会而推迟了。


五、纲要

(一)前言 启1:1-3

(二)给七教会的信 启1:4-3:22

1、问候 启1:4-8

2、序言 基督的形象 启1:9-20

3、致以弗所 启2:1-7

4、致士每拿 启2:8-11

5、致别迦摩 启2:12-17

6、致推雅推喇 启2:18-29

7、致撒狄 启3:1-6

8、致非拉铁非 启3:7-13

9、致老底嘉 启3:14-22

(三)上帝的宝座和带有七印的书 启4:1-8:1

1、天上的宝座 启4:1-11

2、羔羊的胜利 启5:1-14

3、头六个印 启6:1-17

1)第一印:白马 启6:1,2

2)第二印:红马 启6:3,4

3)第三印:黑马 启6:5,6

4)第四印:灰马 启6:7,8

5)第五印:殉道者的呼声 启6:9-11

6)第六印:上帝愤怒的日子 启6:12-17

4、十四万四千人盖印 启7:1-8

5、无数的人群 启7:9-17

6、第七印:斗争结束 启8:1

(四)上帝的审判:七号筒 启8:2-11:19

1、序言 启8:2-6

2、头六个号筒 启8:7-9:21

1)第一号筒:火,雹子,血 启8:7

2)第二号筒:烧着的山 启8:8,9

3)第三号筒:落下的星 启8:10,11

4)第四号筒:太阳,月亮和星星被击打 启8:12,13

5)第五号筒:蝗灾 启9:1-12

6)第六号筒:伯拉大河的使者 启9:13-21

3、拿着小书卷的天使 启10:1-11

4、测量圣殿 启11:1,2

5、两个见证人 启11:3-14

6、第七号筒:上帝的胜利 启11:15-19

(五)最后的一场斗争 启12:1-20:15

1、撒但与余民争战 启12:1-13:14

1)斗争的背景 启12:1-16

2)撒但宣战 启12:17

3)豹状兽 启13:1-10

4)两角兽 启13:11-14

2、最后一场斗争的内容 启13:15-14:20

1)撒但给上帝子民的最后通谍:兽像和兽的印记 启13:15-18

2)十四万四千人胜过兽、兽像和兽的印记 启14:1-5

3)上帝给地上居民的最后通谍:三位天使的信息 启14:6-12

4)拒绝上帝最后呼吁之人的下场 启14:13-20

3、最后的七灾:上帝对恶人的判决 启15:1-17:18

1)对上帝公义的肯定 启15:1-4

2)为上帝的愤怒作准备 启15:5-16:1

3)最后的七灾 启16:2-21

4)大巴比伦的罪状 启17:1-18

4、罪恶的消灭 启18:1-20:15

1)对上帝慈怜的肯定:最后呼吁离开巴比伦 启18:1-4

2)敌对宗教组织的结局:巴比伦的败落 启18:5-24

3)基督加冕为万王之王 启19:1-10

4)基督再来,征服世界 启19:11-21

5)一千年,罪恶和罪人的消灭 启20:1-15

(六)新世界和其中的居民 启21:1-22:5

1、新耶路撒冷 启21:1-27

2、生命河和生命树 启22:1,2

3、圣徒永远作王 启22:3-5

(七)结语:勉励和邀请 启22:6-21

1、接受这卷书和其中的信息 启22:6-10

2、呼吁为基督再来作准备 启22:11-21

和合本启2:1 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说:‘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说:

拼音版启2:1 Nǐ yào xie xìn gei Yǐfúsuǒ jiàohuì de shǐzhe, shuō, nà yòushǒu ná zhe qī xīng, zaì qī gè jīn dēngtái zhōngjiān xíng zǒu de, shuō,

吕振中启2:1 「你要写信给在以弗所的教会的使者(与『天使』一词同字)说∶「『那把七颗星握住在右手中、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走来走去的、这么说

新译本启2:1 “你要写信给在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说:‘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这样说:

现代译启2:1 「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天使,说:『那位右手拿着七颗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这样说:

当代译启2:1 你要写信给以弗所城教会的领袖,告诉他那位右手拿着七星,又往来於七个金灯台当中的主,有话要对他说:

思高本启2:1 你给厄弗所教会的天使写:「那右手握着七颗星,而在那七盏金灯台当中行走的这样说:

文理本启2:1 当书达以弗所会之使者云、右手执七星、行于七金灯台间者曰、

修订本启2:1 "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说:'那右手拿着七颗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这样说:

KJV 英启2:1 Unto the angel of the church of Ephesus write; These things saith he that holdeth the seven stars in his right hand, who walketh in the midst of the seven golden candlesticks;

NIV 英启2:1 "To the angel of the church in Ephesus write: These are the words of him who holds the seven stars in his right hand and walks among the seven golden lampstands:

和合本启2:2 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

拼音版启2:2 Wǒ zhīdào nǐde xíngwéi, laólù, rennaì, ye zhīdào nǐ bùnéng róng ren e rén, nǐ ye céng shìyàn nà zìchēng wéi shǐtú què bú shì shǐtú de, kàn chū tāmen shì jiǎ de lái.

吕振中启2:2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的劳苦和坚忍,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那说自己是使徒、其实不是的、你曾试验过,看出他们是假的。

新译本启2:2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的劳苦、你的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经试验那些自称是使徒,而其实不是使徒的人,看出他们是假的。

现代译启2:2 我知道你的一切:你怎样辛勤工作,怎样忍耐;我也知道你不容忍坏人,曾考验过那些自称是使徒而其实不是使徒的人,认出他们是假冒的。

当代译启2:2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劳碌、坚忍、嫉恶如仇,曾验出那些假冒的使徒,揭穿他们的假面具。

思高本启2:2 我知道你的作为、你的苦劳和你的坚忍;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并且你也曾查验出那些自称为宗徒而实非宗徒的人,发现他们是撒谎的人;

文理本启2:2 我知尔诸行、勤劳忍耐、彼恶者尔不能容、自谓使徒而非然者、尔曾试之、知其伪矣、

修订本启2:2 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容忍恶人。你也曾察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

KJV 英启2:2 I know thy works, and thy labour, and thy patience, and how thou canst not bear them which are evil: and thou hast tried them which say they are apostles, and are not, and hast found them liars:

NIV 英启2:2 I know your deeds, your hard work and your perseverance. I know that you cannot tolerate wicked men, that you have tested those who claim to be apostles but are not, and have found them false.

和合本启2:3 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

拼音版启2:3 Nǐ ye néng rennaì, céng wéi wǒde míng laókǔ, bìng bù fá juàn.

吕振中启2:3 你知道你有坚忍,曾为我的名担受(与上『容忍』一词同字)一切,也不劳累。

新译本启2:3 你有忍耐,曾为我的名的缘故忍受一切,并不困倦。

现代译启2:3 你有耐心,曾为我的缘故经历患难,从不退缩。

当代译启2:3 你又有一颗坚毅的心,甚至为我的缘故忍受诸般痛苦,仍不气馁。

思高本启2:3 也知道你有坚忍,为了我的名字受了苦,而毫不厌倦。

文理本启2:3 尔有忍耐、尝因我名、容忍而不倦、

修订本启2:3 你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而不困倦。

KJV 英启2:3 And hast borne, and hast patience, and for my name's sake hast laboured, and hast not fainted.

NIV 英启2:3 You have persevered and have endured hardships for my name, and have not grown weary.

和合本启2:4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

拼音版启2:4 Ránér yǒu yī jiàn shì wǒ yào zébeì nǐ, jiù shì nǐ bǎ qǐchū de aì xīn lí qì le.

吕振中启2:4 但我有一件要责备你的,就是你已经撇弃了你先前的爱心。

新译本启2:4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已经离弃了你起初的爱。

现代译启2:4 但是,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已经失去了当初对我的爱心。

当代译启2:4 可惜有一件事我不得不责备你,就是你现在对我的爱,已经大不如前了。

思高本启2:4 可是,我有反对你的一条,就是你抛弃了你起初的爱德,

文理本启2:4 然我有所责尔者、以尔初时之爱已弃之矣、

修订本启2:4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抛弃了。

KJV 英启2:4 Nevertheless I have somewhat against thee, because thou hast left thy first love.

NIV 英启2:4 Yet I hold this against you: You have forsaken your first love.

和合本启2:5 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拼音版启2:5 Suǒyǐ yīngdāng huí xiǎng nǐ shì cóng nàli zhuìluò de, bìng yào huǐgǎi, xíng qǐchū suǒ xíng de shì. nǐ ruò bú huǐgǎi, wǒ jiù líndào nǐ nàli, bǎ nǐde dēngtái cóng yuán chù nuó qù.

吕振中启2:5 所以要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来悔改,行先前所行的。不然,我就临到你;你若不悔改,我就移动你的灯台离开其位置。

新译本启2:5 所以,你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且要悔改,作起初所作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要来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移去。

现代译启2:5 你想一想,你已经堕落到甚麽程度了!你要悔改,恢复当初爱心的行为。如果你不悔改,我要来,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拿走。

当代译启2:5 你必须深深反省,看看究竟在甚麽地方出了毛病;并且要悔改,照起初所行的去行。否则,我就要到你那里去,将你的灯台从原处移去;

思高本启2:5 所以你该回想你是从那里跌下的,你该悔改,行先前所行的事:若你不悔改,我就要临於你,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文理本启2:5 故当忆尔何自而陨、且改悔、行尔初行、否则我将至、迁尔灯台、离乎其所、

修订本启2:5 所以你要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且要悔改,做起初所做的工作。你若不悔改,我要到你那里去,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KJV 英启2:5 Remember therefore from whence thou art fallen, and repent, and do the first works; or else I will come unto thee quickly, and will remove thy candlestick out of his place, except thou repent.

NIV 英启2:5 Remember the height from which you have fallen! Repent and do the things you did at first. If you do not repent, I will come to you and remove your lampstand from its place.

和合本启2:6 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

拼音版启2:6 Ránér nǐ hái yǒu yī ge ke qǔ de shì, jiù shì nǐ hèn e Nígēlā yī dǎng rén de xíngwéi, zhè ye shì wǒ suǒ hèn wù de.

吕振中启2:6 但是你有这一件∶你恨恶尼哥拉派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

新译本启2:6 不过你有这一个优点,就是你恨恶尼哥拉党的作为,那也是我所恨恶的。

现代译启2:6 不过,你有一个优点:就是你跟我一样恨恶尼哥拉派的所作所为。

当代译启2:6 然而你还有一点可取之处,就是你跟我一样,痛恨尼哥拉党人的错误行为。

思高本启2:6 不过你有一条:就是你恼恨了尼苛劳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恼恨的。

文理本启2:6 然尔尚有可取者、以尔恶尼哥拉党之行、我亦恶之、

修订本启2:6 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派的行为,这种行为也是我所恨恶的。

KJV 英启2:6 But this thou hast, that thou hatest the deeds of the Nicolaitanes, which I also hate.

NIV 英启2:6 But you have this in your favor: You hate the practices of the Nicolaitans, which I also hate.

和合本启2:7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 神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

拼音版启2:7 Shènglíng xiàng zhòng jiàohuì suǒ shuō de huà, fán yǒu er de, jiù yīngdāng tīng. déshèng de, wǒ bì jiàng shén lè yuán zhòng shēngmìng shù de guǒzi cìgei tā chī.

吕振中启2:7 有耳的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得胜的我必将上帝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

新译本启2:7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定把 神乐园里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

现代译启2:7 『圣灵向各教会所说的话,有耳朵可听的,都听吧!『至於那得胜的人,我要赐他权利,可以吃上帝园中那生命树的果子。』」

当代译启2:7 圣灵向各教会所说的话,有耳可听的就要留心。胜利的,我必将上帝的乐园中生命树上的果子,赐给他们享用。’

思高本启2:7 有耳朵的,应听圣神向各教会说的话:胜利的,我要把天主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实,赐给他吃。 」

文理本启2:7 有耳者、宜听圣神所语诸会者、获胜者、我将以维生之树食之、即在上帝乐园者也、○

修订本启2:7 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得胜的,我必将上帝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

KJV 英启2:7 He that hath an ear, let him hear what the Spirit saith unto the churches; To him that overcometh will I give to eat of the tree of life, which is in the midst of the paradise of God.

NIV 英启2:7 He who has an ear, let him hear what the Spirit says to the churches. To him who overcomes, I will give the right to eat from the tree of life, which is in the paradise of God.

和合本启2:8 你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使者说:‘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说:

拼音版启2:8 Nǐ yào xie xìn gei Shìmeiná jiàohuì de shǐzhe shuō, nà shǒuxiān de, mòhòu de, sǐ guò yòu huó de shuō,

吕振中启2:8 「你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使者(与『天使』一词同字)说∶「『那首先的、末后的、曾经死又活过来的、这么说∶

新译本启2:8 “你要写信给在士每拿教会的使者,说:‘那首先的、末后的、曾经死去而又活过来的,这样说:

现代译启2:8 「你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天使,说:『那位开始和终结、死而复活的,这样说:

当代译启2:8 你要写信给士每拿城教会的领袖,告诉他那位首先的、末后的、死而复活的主说:

思高本启2:8 你给斯米那教会的天使写:「那身为元始和终末,曾死过而复生的这样说:

文理本启2:8 当书达士每拿会之使者云、为始为终、既死而生者曰、

修订本启2:8 "你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使者,说:'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了的这样说:

KJV 英启2:8 And unto the angel of the church in Smyrna write; These things saith the first and the last, which was dead, and is alive;

NIV 英启2:8 "To the angel of the church in Smyrna write: These are the words of him who is the First and the Last, who died and came to life again.

和合本启2:9 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你却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称是犹太人所说的毁谤话,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乃是撒但一会的人。

拼音版启2:9 Wǒ zhīdào nǐde huànnàn, nǐde pínqióng, ( nǐ què shì fùzú de ) ye zhīdào nà zìchēng shì Yóutaìrén suǒ shuō de huǐ bàng huà, qíshí tāmen bú shì Yóutaìrén, nǎi shì Sādàn yī huì de rén.

吕振中启2:9 我知道你的苦难和穷困;其实你是富足的。我知道那说自己是犹太人、其实不是、乃是撒但(即∶魔鬼的别名)集团(与『会堂』一词同字)的人、毁谤的话。

新译本启2:9 我知道你的患难和贫穷,但你却是富足的。我也知道那些自称是犹太人所说毁谤的话,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而是撒但的党徒。

现代译启2:9 我知道你的患难和贫穷;但实际上你是富足的!我知道你受那些自称为犹太人的人所毁谤;其实他们并不是犹太人,而是撒但的党羽!

当代译启2:9 ‘我知道你遭受的苦难和物质上的贫乏,可是用属灵的眼光来看,你却是富足的。我也知道那些自称为犹太人,而其实是撒但的党羽的人对你的诽谤。

思高本启2:9 我知道你的困苦和贫穷,其实你是富足的;也知道你由那些自称为犹太人的人受的诽谤,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而是撒殚的会众。

文理本启2:9 我知尔之患难贫乏、而实富有、且知自谓犹太人者之谤讟、然非犹太人、乃撒但之党、

修订本启2:9 我知道你的患难和贫穷-其实你却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称是犹太人的所说毁谤的话,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而是撒但会堂的人。

KJV 英启2:9 I know thy works, and tribulation, and poverty, (but thou art rich) and I know the blasphemy of them which say they are Jews, and are not, but are the synagogue of Satan.

NIV 英启2:9 I know your afflictions and your poverty--yet you are rich! I know the slander of those who say they are Jews and are not, but are a synagogue of Satan.

和合本启2:10 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叫你们被试炼,你们必受患难十日。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

拼音版启2:10 Nǐ jiāngyào shòu de kǔ nǐ búyòng pà. móguǐ yào nǐmen zhōngjiān jǐ gèrén xià zaì jiānlǐ, jiào nǐmen beì shìliàn. nǐmen bì shòu huànnàn shí rì. nǐ wù yào zhì sǐ zhōngxīn, wǒ jiù cìgei nǐ nà shēngmìng de guānmiǎn.

吕振中启2:10 别怕你所要受的苦了。看吧,魔鬼将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丢在监里,叫你们被试验;你们就有苦难十日。你要忠信至死,我就将生命的华冠赐给你。

新译本启2:10 你不要怕你将要受的苦。看哪!魔鬼将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叫你们受试炼,你们要受患难十天。你要忠心至死,我就把那生命的冠冕赐给你。

现代译启2:10 不要怕你将要遇到的苦难。看哪!魔鬼要考验你们,把你们当中的一些人投在监狱里;你们要受十天的苦难。你要忠心至死,我就赐给你生命的华冠。

当代译启2:10 虽然你还要遭受苦难,但不要害怕。尽管魔鬼要将你部分的人抓去坐牢,磨炼你们,使你们抵受十天的迫害;但你务要忠心於我,至死不渝,我就必把生命的冠冕赐给你。

思高本启2:10 不要怕你要受的苦!看,魔鬼要把你们中的一些人投在监 ,叫你们受试探;你们要遭受困难十天之久。你应当忠信至死,我必要赐给你生命的华冠。

文理本启2:10 勿惧尔所将受之苦、魔将投尔中数人于狱以试之、尔将受难十日、宜忠信至死、我则赐尔以维生之冕、

修订本启2:10 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看哪!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使你们受考验,你们要遭受苦难十日。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

KJV 英启2:10 Fear none of those things which thou shalt suffer: behold, the devil shall cast some of you into prison, that ye may be tried; and ye shall have tribulation ten days: be thou faithful unto death, and I will give thee a crown of life.

NIV 英启2:10 Do not be afraid of what you are about to suffer. I tell you, the devil will put some of you in prison to test you, and you will suffer persecution for ten days. Be faithful, even to the point of death,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crown of life.

和合本启2:11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拼音版启2:11 Shènglíng xiàng zhòng jiàohuì suǒ shuō de huà, fán yǒu er de, jiù yīngdāng tīng. déshèng de, bì bú shòu dì èr cì sǐ de haì.

吕振中启2:11 有耳的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得胜的决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新译本启2:11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决不会受第二次死的害。’

现代译启2:11 『圣灵向各教会所说的话,有耳朵可听的,都听吧!『那得胜的人绝不会受第二次死亡的灾害。』」

当代译启2:11 圣灵向各教会所说的话,有耳可听的就要留心。胜利的,必不会遭受第二次死亡的祸害。’

思高本启2:11 有耳朵的,应听圣神向各教会说的话:胜利的必不受第二次死亡的害。」

文理本启2:11 有耳者、宜听圣神所语诸会者、获胜者不见伤于二次之死、○

修订本启2:11 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KJV 英启2:11 He that hath an ear, let him hear what the Spirit saith unto the churches; He that overcometh shall not be hurt of the second death.

NIV 英启2:11 He who has an ear, let him hear what the Spirit says to the churches. He who overcomes will not be hurt at all by the second death.

和合本启2:12 你要写信给别迦摩教会的使者说:‘那有两刃利剑的说:

拼音版启2:12 Nǐ yào xie xìn gei Biéjiāmó jiàohuì de shǐzhe, shuō, nà yǒu liǎng rèn lì jiàn de shuō,

吕振中启2:12 「你要写信给于别迦摩教会的使者(与『天使』一词同字)说∶「『那执有双刃利剑的这么说∶

新译本启2:12 “你要写信给在别迦摩教会的使者,说:‘那有一把两刃利剑的,这样说:

现代译启2:12 「你要写信给别迦摩教会的天使,说:『那位有双刃利剑的,这样说:

当代译启2:12 你要写信给在别迦摩城教会的领袖,告诉他那位有两刃利剑的主说:

思高本启2:12 你给培尔加摩教会的天使写:「那持有双刃利剑的这样说:

文理本启2:12 当书达别迦摩会之使者云、其有双锋利剑者曰、

修订本启2:12 "你要写信给别迦摩教会的使者,说:'那有两刃利剑的这样说:

KJV 英启2:12 And to the angel of the church in Pergamos write; These things saith he which hath the sharp sword with two edges;

NIV 英启2:12 "To the angel of the church in Pergamum write: These are the words of him who has the sharp, double-edged sword.

和合本启2:13 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当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中间、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杀之时,你还坚守我的名,没有弃绝我的道。

拼音版启2:13 Wǒ zhīdào nǐde jū suǒ, jiù shì yǒu Sādàn zuòwei zhī chù. dàng wǒ zhōngxīn de jiànzhèng rén Antípà zaì nǐmen zhōngjiān, Sādàn suǒ zhù de dìfang beì shā zhī shí, nǐ hái jiānshǒu wǒde míng, méiyǒu qìjué wǒde dào.

吕振中启2:13 我知道你居住的地方,嘿,撒但(即∶魔鬼的别名)座位的地方;你执守着我的名,甚至当我那忠信者、那为舍生作证的安提帕、在你们那里、在撒但(即∶魔鬼的别名)居住的地方、被杀的日子、你也没有否认你对我的信仰。

新译本启2:13 我知道你居住的地方,就是撒但王座所在的地方。当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那里,就是在撒但居住的地方被杀的那些日子,你还持守我的名,没有否认对我的信仰。

现代译启2:13 我知道你的住处就是撒但称王的地方。你对我忠诚,甚至当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撒但的地盘被杀害时,你也没有放弃对我的信心。

当代译启2:13 ‘我知道你的住处,就是撒但称王的地方。当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这撒但盘踞之处殉道的时候,你仍然坚守我的名,没有放弃我的道。

思高本启2:13 我知道你居住的地方,在那里有撒殚的宝座;当我忠信的见证安提帕在你们中间,即在撒殚居住的地方被杀的时日,你仍坚持了我的名字,从未否认对我的信仰。

文理本启2:13 我知尔居所、乃撒但之座所在、昔我忠信之证者安提帕、见杀于尔中、即撒但之所居、尔则持我名、亦未尝拒我道、

修订本启2:13 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当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中间,在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杀之时,你还坚守我的名,没有否认对我的信仰。

KJV 英启2:13 I know thy works, and where thou dwellest, even where Satan's seat is: and thou holdest fast my name, and hast not denied my faith, even in those days wherein Antipas was my faithful martyr, who was slain among you, where Satan dwelleth.

NIV 英启2:13 I know where you live--where Satan has his throne. Yet you remain true to my name. You did not renounce your faith in me, even in the days of Antipas, my faithful witness, who was put to death in your city--where Satan lives.

和合本启2:14 然而,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因为在你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教导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

拼音版启2:14 Ránér yǒu jǐ jiàn shì wǒ yào zébeì nǐ, yīnwei zaì nǐ nàli, yǒu rén fú cóng Bālán de jiàoxun. zhè Bālán céng jiàodǎo bā lè jiāng bàn jiǎo shí fàng zaì Yǐsèliè rén miànqián, jiào tāmen chī jì ǒuxiàng zhī wù, xíng jiānyín de shì.

吕振中启2:14 不过我有一点要责备你的,就是你有执守巴兰教训的人在你那里。这巴兰教导了巴勒将绊跌物丢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并行邪淫、变节去拜偶像。

新译本启2:14 然而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因为在你那里有些人持守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经教导巴勒把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们吃祭过偶像的食物,并且行淫乱。

现代译启2:14 但是,有些事我要责备你:你们当中有人随从巴兰的教训;这巴兰引诱巴勒,教唆以色列人犯罪,吃祭过偶像的食物,又犯淫乱的行为。

当代译启2:14 不过我也有几件事要责备你,在你教会中竟然有人追随巴兰。这巴兰从前教唆巴勒,使以色列人失足陷在罪恶中。他怂恿以色列人吃拜祭假神的食物和犯淫乱之罪。

思高本启2:14 可是,我有反对你的几条,就是:在你们那里,你容忍了一些坚持巴郎教训的人;巴郎曾教巴拉克在以色列子民前安放了绊脚石,叫他们吃祭肉,行邪淫;

文理本启2:14 然我有数端责尔、因尔处有持巴兰之训者、昔巴兰训巴勒投踬石于以色列民前、使食祭像之物并行淫、

修订本启2:14 然而,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在你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教唆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使他们吃祭过偶像之物,并且犯淫乱。

KJV 英启2:14 But I have a few things against thee, because thou hast there them that hold the doctrine of Balaam, who taught Balac to cast a stumblingblock before the children of Israel, to eat things sacrificed unto idols, and to commit fornication.

NIV 英启2:14 Nevertheless, I have a few things against you: You have people there who hold to the teaching of Balaam, who taught Balak to entice the Israelites to sin by eating food sacrificed to idols and by committing sexual immorality.

和合本启2:15 你那里也有人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

拼音版启2:15 Nǐ nàli ye yǒu rén zhàoyàng fú cóng le ní gē lā yī dǎng rén de jiàoxun.

吕振中启2:15 照样地、连你也有执守尼哥拉派教训的人。

新译本启2:15 同样,你也有些人持守尼哥拉党的教训。

现代译启2:15 同样,你们当中有人随从了尼哥拉派的教训。

当代译启2:15 在你们当中也有附从尼哥拉党教训的人。

思高本启2:15 同样,你也容忍了一些坚持尼苛劳党人教训的人。

文理本启2:15 又有持尼哥拉党之教者、亦若是、

修订本启2:15 同样,你那里也有人服从了尼哥拉派的教训。

KJV 英启2:15 So hast thou also them that hold the doctrine of the Nicolaitanes, which thing I hate.

NIV 英启2:15 Likewise you also have those who hold to the teaching of the Nicolaitans.

和合本启2:16 所以你当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临到你那里,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

拼音版启2:16 Suǒyǐ nǐ dāng huǐgǎi. ruò bú huǐgǎi, wǒ jiù kuaì líndào nǐ nàli, yòng wǒ kǒu zhōng de jiàn, gōngjī tāmen.

吕振中启2:16 故此你要悔改;不然,我就迅速临到你,用我口中的剑同他们争战。

新译本启2:16 所以,你应当悔改;如果不悔改,我就很快地来到你们那里,用我口中的剑跟他们作战。

现代译启2:16 所以,你要悔改,若不悔改,我马上就来,用我口中的剑攻击这些人。

当代译启2:16 因此,你要悔改,否则我必快快来到,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

思高本启2:16 所以你应当悔改,不然,我就要迅速临於你,用我口中的利剑攻击他们。

文理本启2:16 故当改悔、不然、我速就尔、以口中之剑与之战矣、

修订本启2:16 所以,你当悔改;若不悔改,我很快就到你那里来,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

KJV 英启2:16 Repent; or else I will come unto thee quickly, and will fight against them with the sword of my mouth.

NIV 英启2:16 Repent therefore! Otherwise, I will soon come to you and will fight against them with the sword of my mouth.

和合本启2:17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

拼音版启2:17 Shènglíng xiàng zhòng jiàohuì suǒ shuō de huà, fán yǒu er de jiù yīngdāng tīng. déshèng de, wǒ bì jiāng nà yǐncáng de Mǎnǎ cìgei tā. bìng cì tā yī kuaì bái shí, shí shàng xie zhe xīn míng. chúle nà lǐngshòu de yǐwaì. méiyǒu rén néng rènshi.

吕振中启2:17 有耳的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得胜的、我必将隐藏的吗哪赐给他,也赐给他一块白石子;石子上写着新的名,除了领受者之外、没有人认识的。』

新译本启2:17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定把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且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的名字,这名字除了那领受的人以外,是没有人能知道的。’

现代译启2:17 『圣灵向各教会所说的话,有耳朵可听的,都听吧!『至於那得胜的人,我要赐下那隐藏着的吗哪。我也要给他一块白石头,上面写着新的名字;这名字,除了接受的人,别人都不认得。』」

当代译启2:17 圣灵向各教会所说的话,有耳可听的就要留心。胜利的,我必将“隐藏的吗哪”赐给他。我也要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刻着一个新名字;除了那领受的人以外,没有人能够知道。’

思高本启2:17 有耳朵的,应听圣神向各教会说的话:胜利的,我要赐给他隐藏的「玛纳 」,也要赐给他一块刻有新名号的白石,除领受的人外,谁也不认得这名号。」

文理本启2:17 有耳者、宜听圣神所语诸会者、获胜者、我则赐以所藏之玛那、且赐之白石、上书新名、受者而外、无识之者、○

修订本启2:17 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的名字,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认识。'"

KJV 英启2:17 He that hath an ear, let him hear what the Spirit saith unto the churches; To him that overcometh will I give to eat of the hidden manna, and will give him a white stone, and in the stone a new name written, which no man knoweth saving he that receiveth it.

NIV 英启2:17 He who has an ear, let him hear what the Spirit says to the churches. To him who overcomes, I will give some of the hidden manna. I will also give him a white stone with a new name written on it, known only to him who receives it.

和合本启2:18 你要写信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使者说:‘那眼目如火焰、脚像光明铜的 神之子说:

拼音版启2:18 Nǐ yào xie xìn gei Tuīyǎtuīlǎ jiàohuì de shǐzhe, shuō, nà yǎnmù rú huǒyàn, jiǎo xiàng guāngmíng tóng de shén zhī zǐ, shuō,

吕振中启2:18 「你要写信给推雅推喇的教会的使者(与『天使』一词同字)说∶「上帝的儿子、眼睛像火焰、脚仿佛明亮之铜的这么说∶

新译本启2:18 “你要写信给在推雅推拉教会的使者,说:‘ 神的儿子,那眼睛像火焰、两脚像光铜的,这样说:

现代译启2:18 「你要写信给推雅推喇教会的天使,说:『上帝的儿子,那位眼睛像火焰一样闪耀、脚像擦亮了的铜那样明亮的,这样说:

当代译启2:18 你要写信给在推雅推喇城教会的领袖,告诉他那位目光如炬,双脚像闪亮精铜的上帝的儿子说:

思高本启2:18 你给提雅提辣教会的天使写:「那位眼睛有如火 ,双脚有如光铜的天主子这样说:

文理本启2:18 当书达推雅推喇会之使者云、上帝子目如火焰、足似明铜者曰、

修订本启2:18 "你要写信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使者,说:'上帝的儿子,那位眼睛如火焰、双脚像发亮的铜的这样说:

KJV 英启2:18 And unto the angel of the church in Thyatira write; These things saith the Son of God, who hath his eyes like unto a flame of fire, and his feet are like fine brass;

NIV 英启2:18 "To the angel of the church in Thyatira write: These are the words of the Son of God, whose eyes are like blazing fire and whose feet are like burnished bronze.

和合本启2:19 我知道你的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又知道你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

拼音版启2:19 Wǒ zhīdào nǐde xíngwéi, aì xīn, xìnxīn, qín laó, rennaì. yòu zhīdào nǐ mòhòu suǒ xíng de shàn shì, bǐ qǐchū suǒ xíng de gèng duō.

吕振中启2:19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的爱心、信心、服务、和坚忍;也知道你末后所行的比先前的还多。

新译本启2:19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的爱心、信心、服侍和忍耐,也知道你后来所作的比先前的还要多。

现代译启2:19 我知道你的一切;我知道你的爱心、信心、事奉,和耐心。我知道你现在所做的比先前还要多。

当代译启2:19 ‘我知道你的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坚忍,又知道你比起初更有进步。

思高本启2:19 我知道你的作为、你的爱德、信德、服务和坚忍,也知道你末後的作为比先前的更多。

文理本启2:19 我知尔诸行、与爱与信、役事、忍耐、且尔后之所为、较胜于前、

修订本启2:19 我知道你的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又知道你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

KJV 英启2:19 I know thy works, and charity, and service, and faith, and thy patience, and thy works; and the last to be more than the first.

NIV 英启2:19 I know your deeds, your love and faith, your service and perseverance, and that you are now doing more than you did at first.

和合本启2:20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容让那自称是先知的妇人耶洗别教导我的仆人,引诱他们行奸淫,吃祭偶像之物。

拼音版启2:20 Ránér yǒu yī jiàn shì wǒ yào zébeì nǐ, jiù shì nǐ róng ràng nà zìchēng shì xiānzhī de fùrén Yēxǐbié jiàodǎo wǒde púrén, yǐnyòu tāmen xíng jiānyín, chī jì ǒuxiàng zhī wù.

吕振中启2:20 不过我有一件要责备你的,就是你容让那妇人耶洗别;她说自己是神言人,又教导又迷惑我的仆人们去行邪淫、变节拜偶像、吃祭偶像之物。

新译本启2:20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容让那自称是先知的妇人耶洗别,教导和引诱我的众仆人行淫乱,吃祭过偶像的食物。

现代译启2:20 但是,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你容忍了那自称是先知的女人耶洗碧。她教唆并勾引我的仆人行淫,吃祭过偶像的食物。

当代译启2:20 可是我有一件事要责备你,就是你容许那自称是先知的妇人耶洗别教导我的众仆人,引诱他们去行淫乱,并吃拜祭过假神的食物。

思高本启2:20 可是我有反对你的一条,就是你曾容许那自称为先知的妇人依则贝耳教训我的仆人,并引诱他们行邪淫,吃祭肉。

文理本启2:20 然我有所责尔者、以尔容自称先知之妇耶洗别、彼诲我诸仆、诱之行淫、且食祭像之物、

修订本启2:20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容忍那自称是先知的妇人耶洗别教唆我的仆人,引诱他们犯淫乱,吃祭过偶像之物。

KJV 英启2:20 Notwithstanding I have a few things against thee, because thou sufferest that woman Jezebel, which calleth herself a prophetess, to teach and to seduce my servants to commit fornication, and to eat things sacrificed unto idols.

NIV 英启2:20 Nevertheless, I have this against you: You tolerate that woman Jezebel, who calls herself a prophetess. By her teaching she misleads my servants into sexual immorality and the eating of food sacrificed to idols.

和合本启2:21 我曾给她悔改的机会,她却不肯悔改她的淫行。

拼音版启2:21 Wǒ céng gei tā huǐgǎi de jīhuì, tā què bú ken huǐgǎi tāde yín xíng.

吕振中启2:21 我给了她时间、让她悔改;她又不愿意改悔她的淫乱。

新译本启2:21 我曾给她时间,让她悔改,她却不肯为她的淫行悔改。

现代译启2:21 我曾经给她时间,让她悔改,她却不肯离弃她的淫行。

当代译启2:21 我曾给她悔改的机会,她却执迷不悟,不肯为自己的淫行痛改前非,

思高本启2:21 我原给了她悔改的时间,可是她不肯悔改自己的淫行。

文理本启2:21 我予以改悔之机、然彼终不改其淫行、

修订本启2:21 我曾给她悔改的机会,她却不肯悔改她的淫行。

KJV 英启2:21 And I gave her space to repent of her fornication; and she repented not.

NIV 英启2:21 I have given her time to repent of her immorality, but she is unwilling.

和合本启2:22 看哪,我要叫她病卧在床。那些与她行淫的人,若不悔改所行的,我也要叫他们同受大患难。

拼音版启2:22 Kàn nǎ, wǒ yào jiào tā bìng wò zaì chuáng, nàxiē yǔ tā xíng yín de rén, ruò bú huǐgǎi suǒ xíng de, wǒ ye yào jiào tāmen tóng shòu dà huànnàn.

吕振中启2:22 看吧,我必将她丢在病床上(有古卷作∶在炉子里);那些同她行淫的人若不改悔她的行为,我也必将他们丢在大苦难中。

新译本启2:22 看哪,我要把她抛在大患难的床上;那些跟她行淫乱的人,如果不为她的行为悔改,我也要把他们抛在大患难中。

现代译启2:22 看吧,我要使她病倒在床上;那些跟她行淫的人,除非他们悔改,不再跟她行淫,我就要使他们跟她同受大苦难。

当代译启2:22 所以我必叫她缠绵病榻。那些与她有染的人,若不悔改,也必遭受极大的苦难。

思高本启2:22 看,我要把她投在病床上,并且把那些与她行邪淫的人,若他们对她的恶行不予以悔改,也投到重大的困苦中,

文理本启2:22 我将投之于床、与之行淫者、若不改其所为、我亦投之于大难、

修订本启2:22 看吧,我要使她病倒在床上。那些与她犯奸淫的人若不悔改他们的行为,我也要使他们同受大患难。

KJV 英启2:22 Behold, I will cast her into a bed, and them that commit adultery with her into great tribulation, except they repent of their deeds.

NIV 英启2:22 So I will cast her on a bed of suffering, and I will make those who commit adultery with her suffer intensely, unless they repent of her ways.

和合本启2:23 我又要杀死她的党类(“党类”原文作“儿女”),叫众教会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并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你们各人。

拼音版启2:23 Wǒ yòu yào shā sǐ tāde dǎng leì ( dǎng leì yuánwén zuò érnǚ ), jiào zhòng jiàohuì zhīdào, wǒ shì nà chákàn rén feì fǔ xīncháng de. bìng yào zhào nǐmen de xíngwéi bàoyìng nǐmen gèrén.

吕振中启2:23 我必以死亡(或译∶瘟疫)击杀她的儿女;众教会就知道我是探索透人肺腑肾肠的;我必照你们的行为将各人所应得的报给你们。

新译本启2:23 我必以死亡击杀她的儿女;众教会就都知道我是察验人肺腑心肠的,我要照着你们的行为报应你们各人。

现代译启2:23 我也要击杀跟从她的人,各教会就会知道,我洞悉人的思想和意念。我要按照你们每一个人所做的,个别地报应你们。

当代译启2:23 我要击杀她的儿女,使众教会都知道我是明察秋毫,赏罚分明的。

思高本启2:23 并将她的子女置於死地;这样各教会都知道我是洞察人心和肺腑的主,并且我要按照你们的行为,报应你们每一个人。

文理本启2:23 且毙其子女、俾诸会知我乃察人心肠者、依尔曹所行而施之也、

修订本启2:23 我又要杀死她的儿女,众教会就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我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各人。

KJV 英启2:23 And I will kill her children with death; and all the churches shall know that I am he which searcheth the reins and hearts: and I will give unto every one of you according to your works.

NIV 英启2:23 I will strike her children dead. Then all the churches will know that I am he who searches hearts and minds, and I will repay each of you according to your deeds.

和合本启2:24 至于你们推雅推喇其余的人,就是一切不从那教训,不晓得他们素常所说撒但深奥之理的人,我告诉你们:我不将别的担子放在你们身上;

拼音版启2:24 Zhìyú nǐmen Tuīyǎtuīlǎ qíyú de rén, jiù shì yīqiè bù cóng nà jiàoxun, bú xiǎodé tāmen sùcháng suǒ shuō Sādàn shēn ào zhī lǐ de rén. wǒ gàosu nǐmen, wǒ bù jiāng biéde dànzi fàng zaì nǐmen shēnshang.

吕振中启2:24 至于你们其余在推雅推喇的人、凡不执守这教训、就是不明白他们之所谓撒但(即∶魔鬼的别名)之『深奥』的人呢、我告诉你们,我必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

新译本启2:24 至于你们其余在推雅推拉的人,就是不跟从那教训,不认识所谓撒但深奥的事的人,我告诉你们,我不会把别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

现代译启2:24 『然而,你们在推雅推喇其馀的人没有跟从邪说,没有学习所谓撒但的奥秘。我告诉你们,我不会再把其他的重担加给你们。

当代译启2:24 至於其他未曾听从那些邪说,并未接受撒但玄奥道理的人,我告诉你们,我不会将重担放在你们身上;

思高本启2:24 至於你们其馀的提雅提辣人,凡不随从这种教训,不认识那所谓「撒殚奥义」的人,我对你们说:我不再把别的重担加在你们身上,

文理本启2:24 惟我语尔、在推雅推喇之余众、凡未受此训、亦不识所谓撒但之深邃者、我不以他任委诸尔、

修订本启2:24 至于你们其余的推雅推喇人,就是一切不随从这教训,不明白他们所谓撒但深奥之理的人,我告诉你们,我不会再把别的担子放在你们身上。

KJV 英启2:24 But unto you I say, and unto the rest in Thyatira, as many as have not this doctrine, and which have not known the depths of Satan, as they speak; I will put upon you none other burden.

NIV 英启2:24 Now I say to the rest of you in Thyatira, to you who do not hold to her teaching and have not learned Satan's so-called deep secrets (I will not impose any other burden on you):

和合本启2:25 但你们已经有的,总要持守,直等到我来。

拼音版启2:25 Dàn nǐmen yǐjing yǒude, zǒng yào chí shǒu, zhí deng dào wǒ lái.

吕振中启2:25 不过你们所已有的,你们总要执守、直到我来。

新译本启2:25 不过,你们要持守已经得着的,直到我来。

现代译启2:25 但是,你们要持守你们已经有了的,直到我来。

当代译启2:25 但你们要坚定不移、持守着你们已经有的,直到我再来的那日。

思高本启2:25 可是你们应该坚持已有的,直到我来。

文理本启2:25 惟当守尔所有、以待我来、

修订本启2:25 你们只要持守那已经有的,直到我来。

KJV 英启2:25 But that which ye have already hold fast till I come.

NIV 英启2:25 Only hold on to what you have until I come.

和合本启2:26 那得胜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赐给他权柄制伏列国:

拼音版启2:26 Nà déshèng yòu zūnshǒu wǒ mìnglìng dàodǐ de, wǒ yào cìgei tā quánbǐng zhìfú liè guó.

吕振中启2:26 得胜的、和那遵守到底我所吩咐行的、我必赐给他权柄管理列国,正如我从我父受了权柄一样;

新译本启2:26 得胜的,又遵守我的旨意到底的,我必把统治列国的权柄赐给他,

现代译启2:26 至於那得胜、能够继续遵行我命令到最后的人,我要赐给他权柄,跟我父亲所给我的一样;我要赐给他权柄来统治万国,

当代译启2:26 凡胜利的,又始终遵守着我命令的人,我要赐他权力统治列国,

思高本启2:26 胜利的,并且到最末坚守我事业的人,我必赐给他治理万民的权柄--

文理本启2:26 获胜者与终守我行者、我将赐之权以制列邦、

修订本启2:26 那得胜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 我要赐给他权柄制伏列国;

KJV 英启2:26 And he that overcometh, and keepeth my works unto the end, to him will I give power over the nations:

NIV 英启2:26 To him who overcomes and does my will to the end, I will give authority over the nations--

和合本启2:27 他必用铁杖辖管他们(“辖管”原文作“牧”),将他们如同窑户的瓦器打得粉碎。像我从我父领受的权柄一样。

拼音版启2:27 Tā bì yòng tie zhàng xiá guǎn tāmen ( xiá guǎn yuánwén zuò mù ), jiāng tāmen rútóng yáo hù de wǎ qì dǎ de fensuì. xiàng wǒ cóng wǒ fù lǐngshòu de quánbǐng yíyàng.

吕振中启2:27 得胜的必用鉄杖管辖列国,使他们像陶器被打碎。

新译本启2:27 他必用铁杖治理他们,好像打碎陶器一样粉碎他们,(“我必把……粉碎他们”引自诗2:8~9)

现代译启2:27 用铁杖治理它们,像击碎陶器一样粉碎它们。

当代译启2:27 就像我从我父那里得着的权柄一样,要用铁杖严厉地管辖列国,将他们像打陶器般打得粉碎,

思高本启2:27 他将用铁杖管辖他们,有如打碎瓦器--

文理本启2:27 将牧以铁杖、如碎陶人之器、犹我亦承受于我父然、

修订本启2:27 他必用铁杖管辖他们, 如同打碎陶器,

KJV 英启2:27 And he shall rule them with a rod of iron; as the vessels of a potter shall they be broken to shivers: even as I received of my Father.

NIV 英启2:27 'He will rule them with an iron scepter; he will dash them to pieces like pottery'--just as I have received authority from my Father.

和合本启2:28 我又要把晨星赐给他。

拼音版启2:28 Wǒ yòu yào bǎ chénxīng cìgei tā.

吕振中启2:28 我也必将启明星赐给得胜的人。

新译本启2:28 好像我从父领受了权柄一样;我还要把晨星赐给他。

现代译启2:28 我也要把晨星赐给得胜的人。

当代译启2:28 我又要把晨星赐给他。

思高本启2:28 正如我由我父所领受的权柄一样;我还要赐给他那颗晨星。

文理本启2:28 我又以晨星赐之、

修订本启2:28 像我也从我父领受了权柄一样。我又要把晨星赐给他。

KJV 英启2:28 And I will give him the morning star.

NIV 英启2:28 I will also give him the morning star.

和合本启2:29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拼音版启2:29 Shènglíng xiàng zhòng jiàohuì suǒ shuō de huà, fán yǒu er de jiù yīngdāng tīng.

吕振中启2:29 有耳的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新译本启2:29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有耳的就应当听。’”

现代译启2:29 『圣灵向各教会所说的话,有耳朵可听的,都听吧!』」

当代译启2:29 圣灵向各教会所说的话,有耳可听的就要留心。’”

思高本启2:29 有耳朵的,应听圣神向各教会说的话。」

文理本启2:29 有耳者、宜听圣神所语诸会者、

修订本启2:29 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KJV 英启2:29 He that hath an ear, let him hear what the Spirit saith unto the churches.

NIV 英启2:29 He who has an ear, let him hear what the Spirit says to the churches.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