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此后,我看见另有一位有大权柄的天使从天降下,地就因他的荣耀发光。

2他大声喊着说:“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注:或作“牢狱”。下同),并各样污秽可憎之雀鸟的巢穴。

3因为列国都被她邪淫大怒的酒倾倒了。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地上的客商因她奢华太过就发了财。”

4我又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免得与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灾殃;

5因她的罪恶滔天,她的不义, 神已经想起来了。

6她怎样待人,也要怎样待她,按她所行的加倍地报应她,用她调酒的杯加倍地调给她喝。

7她怎样荣耀自己,怎样奢华,也当叫她照样痛苦悲哀,因她心里说:‘我坐了皇后的位,并不是寡妇,决不至于悲哀。’

8所以在一天之内,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就是死亡、悲哀、饥荒。她又要被火烧尽了,因为审判她的主 神大有能力。

18:9地上的君王,素来与她行淫,一同奢华的,看见烧她的烟,就必为她哭泣哀号。

18:10因怕她的痛苦,就远远地站着说:哀哉!哀哉!巴比伦大城,坚固的城啊!一时之间你的刑罚就来到了。

18:11地上的客商也都为她哭泣悲哀,因为没有人再买他们的货物了;

18:12这货物就是金、银、宝石、珍珠、细麻布、紫色料、绸子、朱红色料、各样香木、各样象牙的器皿,各样极宝贵的木头和铜、铁、汉白玉的器皿,

18:13并肉桂、豆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细面、麦子、牛、羊、车、马和奴仆、人口。

18:14巴比伦哪,你所贪爱的果子离开了你!你一切的珍馐美味和华美的物件也从你中间毁灭,决不能再见了!

18:15贩卖这些货物、藉着她发了财的客商,因怕她的痛苦,就远远地站着哭泣悲哀,说:

18:16‘哀哉!哀哉!这大城啊!素常穿着细麻、紫色、朱红色的衣服,又用金子、宝石和珍珠为妆饰。

18:17一时之间,这么大的富厚就归于无有了。’凡船主和坐船往各处去的并众水手,连所有靠海为业的,都远远地站着,

18:18看见烧她的烟,就喊着说:‘有何城能比这大城呢?’

18:19他们又把尘土撒在头上,哭泣悲哀,喊着说:‘哀哉!哀哉!这大城啊!凡有船在海中的,都因她的珍宝成了富足,她在一时之间就成了荒场!

18:20天哪,众圣徒、众使徒、众先知啊!你们都要因她欢喜,因为 神已经在她身上伸了你们的冤!’”

18:21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举起一块石头,好像大磨石,扔在海里,说:“巴比伦大城也必这样猛力地被扔下去,决不能再见了!

18:22弹琴、作乐、吹笛、吹号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见。各行手艺人,在你中间决不能再遇见。推磨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见。

18:23灯光在你中间决不能再照耀。新郎和新妇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见。你的客商原来是地上的尊贵人,万国也被你的邪术迷惑了。

18:24先知和圣徒并地上一切被杀之人的血,都在这城里看见了。”

提要:2 巴比伦倾倒了。4 吩咐上帝的子民从里面出来。9 地上的君王 11 和客商为她哀哭。20 圣徒因上帝对巴比伦的惩罚而高兴。


1. 此后,我看见另有一位有大权柄的天使从天降下,地就因他的荣耀发光。

【本会注释】

此后。 这是指启 17 章 和 18 章的内容向约翰启示的顺序,不一定是指这些事件本身发生的顺序。约翰没有说 启 18 章的事件全都发生在 启 17 章的事件之后。见 启 4:1 注释。

另有一位…天使。 即不是 启 17 章的那位天使。他与 启 14:9–11 的第三位天使一起宣扬上帝给世人的最后信息(《早期著作》 第 277 页)。他的信息重复了 启 14:8 第二位天使的信息(《善恶之争》 第603页)。

从天。 这里描写天使从上帝面前带着特殊的使命出来。约翰看见他降到地上。

权柄。“权威”(见 启 17:13 注释)。这位天使从宇宙的宝殿里出来,奉差遣传扬上帝最后慈怜的信息,并警告住在地上的居民那即将临到”大巴比伦”的厄运。

荣耀。见 约 1:14;罗 3:23 注释。这个“荣耀”可以视为代表上帝的品格(参 出 33:18,19;34:6,7),这里特别指祂表现在救赎计划中的品格。

发光。 或“蒙光照。” 虽然撒但尽力要把大地笼罩在黑暗中,上帝现在却让它闪耀出救人真理的荣光(见 约 1:4,5,9 注释)。


2. 他大声喊著说: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或作:牢狱;下同),并各样污秽可憎之雀鸟的巢穴。

【本会注释】

大声喊着说。 要让所有的人都听到。启 18 章的信息要在第三位天使大声呼喊的时候宣扬出来(《善恶之争》 第603,604,614,615,653页),因此需要认真研究。

巴比伦大城。 见 启 14:8;17:5 注释。

倾倒了。 见 启 14:8 注释。她属灵上的倾倒正在得到证实,现在她将受到惩罚。参 赛 13:21,22;21:9;耶 51:8。

鬼魔。 或“魔鬼” (见 可 1:23 注释)。“巴比伦大城”现在完全被魔鬼所占据(见 启 17:5,6,14 注释。参 太 12:43–45 注释)。从特殊的意义上说,这里也许是指现代的招魂术(见 启 13:13;启 13:13,14 注释;参 《早期著作》第 273,274 页;《善恶之争》 第558,588,624页)。

污秽之灵。 或“污鬼”(见 可 1:23 注释)。

污秽可憎之雀鸟。 这里用一个又一个的表号形象地描写巴比伦的极端堕落与背道。就文体而言,启 18 章反映了古希伯来的诗歌体裁 (见《SDA圣经注释》 卷 三,第 23 页)。


3. 因为列国都被她邪淫大怒的酒倾倒了。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地上的客商因她奢华太过就发了财。

【本会注释】

列国。 见 启 17:2 注释。

大怒的酒。 见 启 14:8 注释。

地上的君王。 见 启 16:14;17:2,10,12 注释。

行淫。 见 启 17:2 注释。

客商。直译为,“旅途上的人,” 因此引申为“旅客”或“商人。” 启 18 章高度形象化的语言使人无法确定这些”客商”是真实的还是象征性的。两种可能性都存在。如果是象征性的,这些“客商”就代表推销“大巴比伦”教义和政策的人(参 赛 47:11–15)。这是她巴比伦向世人展销,迷惑他们的商品(见 启 18:11 注释)。

奢华。“挥霍,”“奢侈”(参 第 7 节注释)。

太过。 希腊文为 dunamis,“能力”。这里可能指“影响力。”参 启 5:12 注释。


4. 我又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免得与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灾殃;

【本会注释】

又听见。 原文暗示是另一位天使的声音。

从那城出来。 快要到最后的时刻了,但显然仍有不少上帝的子民还没有听到出离奥秘之巴比伦的呼召。参上帝在古时叫祂子民逃离巴比伦的呼召(见 赛 48:20;耶 50:8;51:6,45)。正如古时上帝的子民从巴比伦出来要回到耶路撒冷,照样,今日上帝呼召祂的子民从奥秘之巴比伦出来,是要让他们配进新耶路撒冷。可以想象,上帝的一切真子民都将听到祂的声音,接受祂的呼召(见 太 7:21–27 注释;参 约10:4,5)。 这“声音”是 启 14:8 第二位天使信息的重复(见 《善恶之争》 第390,603页;《早期著作》第 277 页)。发出这一呼吁的直接原因在本节的最后部分。

免得与祂一同。 这是赶紧离开奥秘之巴比伦的两个原因之一。凡与巴比伦同流合污的人显然要分担罪责(参 耶 51:6)。

有罪。从广义上说,这是指她引诱人所犯的一切罪。但从特殊的意义上说,这是指 启 17:2–6 所说的罪(见 第 6 节)。 启 18 章列出了巴比伦在上帝审判台前所受的五项指控:一. 骄傲自大,二. 物质主义和穷奢极欲,三. 淫乱,四. 迷惑人,五. 逼迫人(见 第 2,3,5,7,23,24 节)。

受她所受的灾殃。 就是按照 启 17:1 (见 启 16:19;17:1,17 注释)的判决即将执行在她身上的惩罚。启 16:19;17:16;18:8,21简述了这些“灾殃”的性质。启 18 章大都用高度形象化的语言间接描述了这些“灾殃”。最后七大灾的头五个主要降在与巴比伦合作的地上统治者和居民身上(启 17:1,2,8,12),但对巴比伦这个地上背道的联合宗教组织,则要在第七灾时予以惩罚(见 启 16:19;17:1,5,16 注释)。第六灾是为这一刑罚作准备。


5. 因她的罪恶滔天;她的不义上帝已经想起来了。

【本会注释】

她的罪恶。 见 启 18:4 注释;参 耶 50:14。

。直译是“粘在一起,”“紧紧地拴在一起。”巴比伦的罪孽堆积如山,高达上天。

。 如同高山直冲云霄,“大巴比伦”的罪孽 (见 启 17:6 注释)也达到上帝面前,需要予以严惩(启 16:19;参 创 11:4,5;18:20,21;拉 9:6;耶 51:9;但 5:26,27;拿 1:2)。这里也许是引喻巴别塔(创 11:4)。

她的不义。 指她的罪行及其后果,特别是 启 17 章和 18 章所指控她的罪行(见 启 17:6;18:6,7 注释)。

上帝已经想起来了。 上帝已经仁至义尽了。祂即将执行对奥秘之巴比伦的惩罚(见 启 16:19 注释)。就上帝而言,“想起来”通常指祂着手对人赏善罚恶(见 创 8:1;出 2:24;诗 105:42等)。


6. 她怎样待人,也要怎样待她,按她所行的加倍的报应她;用她调酒的杯加倍的调给她喝。

【本会注释】

她怎样待人。 直译为“根据她的行为。” 报应与行为相当。惩罚与罪行相配。参 赛 47:3;耶 50:15,29;51:24。

待她。 直译为“尽量地给她。” 这个妓女就是背道“大巴比伦”组织(见 启 14:8;17:5 注释),将为她的罪行受到彻底的报应。上天将以绝对的公正对待她,不偏留任何的惩罚。启 17:16,17简短列举了对巴比伦的报应。其详细的描写见 启 18 章。参 耶 51:6。

她所行的。 她怎样待人,上帝也将怎样待她。

加倍地报应她。 参 赛 40:2;耶 16:18;17:18。

。 见 启 14:10;17:4 注释。

调给。 直译为,“混合。” 她曾经将邪恶的酒调给别人喝,现在上帝用同一个杯,将可怕的酒调给她,迫使她喝下去(启 14:8;17:4;参 耶 50:15,29)。


7. 她怎样荣耀自己,怎样奢华,也当叫她照样痛苦悲哀,因她心里说:我坐了皇后的位,并不是寡妇,决不至于悲哀。

【本会注释】

怎样。 惩罚必与罪行相当。她的痛苦和悲哀将与她以前的自夸和放荡成正比。

荣耀自己,怎样奢华。 直译为“这么多的东西荣耀了她,使她放荡。” 物质的丰富增添了她的骄傲和放荡。傲慢自负使她坚信自己能实现最终消灭上帝的余民,统一天下的阴谋。她为自己的富有,名望和权力而骄傲。参 赛 47:6–10;结 28:2,4,5,16。

痛苦。 见 启 17:16;18:4 注释。

悲哀。 这是 使她“痛苦” 的“灾殃”的结果(第 4 节)。参 “君王”和”客商”的哀歌(第 9,11 节)。

她心里说。 就是在恩典时期结束之前,及以后的第六灾期间(见 启 17:1 注释),当第 4 节的天使发出警告时候。 极端的自负使她坚信自己统治世界的阴谋必能得逞。欺骗他人必然会导致欺骗自己。她灌醉了别人,也灌醉了自己(见 启 17:2,6 注释)。

我坐了皇后的位。 注意这里的现在时态(见 上面 “她心里说”的注释)。圣经把真教会比作“贞洁的童女”(见 林后 11:2 注释),基督的新妇(见 弗 5:23–32 注释;参 启 12:1;19:7,8 注释)。这个大淫妇在地上居民面前冒充基督的新妇,以基督的名义统治他们。但她是个假“皇后”(参 赛 47:6–10),是从来没有合法丈夫的妓女,却夸耀自己的魅力。地上的”君王”和”尊贵人”不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吗(启 18:9,23)?他们不都对她俯首帖耳,甘愿做执行她奸计的工具吗(见 启 17:2 注释)?

并不是寡妇。 如果是”寡妇”,她就没有合法身份,来要求地上居民的效忠。参 赛 47:8,10。

决不至于悲哀。 她最不希望看到的事将要临到她(见 赛 47:11 注释)。


8. 所以在一天之内,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就是死亡、悲哀、饥荒。她又要被火烧尽了,因为审判她的主上帝大有能力。

【本会注释】

所以。 就是因为她狂傲的自夸,自高,过度的放荡,肆无忌惮地贪恋权力和高位,并胆敢公然违抗上帝所昭示的旨意。

在一天之内。 有人认为这是预言性时间,故代表一年。也有人认为天使在这里要么是强调”灾殃”临到奥秘之巴比伦的突然性或意外性, 特别是鉴于她虚假的安全感(第 7 节),要么是指一段不确定的时间。由于这件事又被说成是”一时之间”(第 10,17,19 节),第二种解释似乎更好一些(见 启 17:12 注释;参 耶 50:29,31)。另外”天” 和”时” 的希腊文形式(启 18:10)表明了它们指的是一个时间点,而不是一个时期段,强调其突然性和意外性。参 赛 47:9,11;50:31;51:8。

她的灾殃。 见 第 4 节的注释。

死亡。 首先列出“她的灾殃” 的最终结果(见 第 21 节注释)。

悲哀。 见 第 7 节注释。

饥荒。 在第四灾时那些支持巴比伦的人所遭受的(参 第 1,2 节)饥荒(启 16:8,9)乃是真实性的。但这里所提到在第七灾惩罚巴比伦组织时所发生的饥荒(第 18,19 节)无疑是象征性的,就像奥秘之巴比伦的象征性一样,与全章富于诗意和形象化语言的风格保持一致。

她又要被火烧尽了。 这位象征性的女人巴比伦当然会被象征性的火”烧尽”(参 弗 6:16;彼前4:12;见 启 17:16 注释)。启 18:21 用完全不同的比喻描写她的命运。关于这里所预言的事件, 见 《善恶之争》 第653–657页。

火。 参 耶 50:32;51:24,25,37。

审判。 有古卷作”已经审判了。”对巴比伦的判决十分明确。所以天使说到它,仿佛是已经执行过的。见 启 16:19;17:1,17;19:2 注释。她所遭遇的并不是意外,而是上帝深思熟虑的行动。

大有能力。 就是完全有能力执行祂对巴比伦的旨意(参 启 17:17)。


9. 地上的君王,素来与她行淫、一同奢华的,看见烧她的烟,就必为她哭泣哀号。

【本会注释】

地上的君王。 见 启 16:14,16;17:2,12–14 注释。

行淫。 见 启 17:2 注释。

奢华。 见 第7 节注释。

烧她的烟。 参 赛 13:19;耶 50:32;见 启 14:10,11;17:16;18:6 注释。

为她哭泣。 放声痛哭。看到了迫近的厄运,地上的”君王”和”客商” (第 11 节)无奈地为原先傲慢无比,现在葬身火海的巴比伦的死唱起了挽歌。第 9–20 节以东方的诗体形象地描写了大淫妇不可避免的厄运,加强了其戏剧性的效果。启 18 章的呼吁主要是情感性的,但也因其逻辑性而更具说服力。凡响应上帝呼召逃避将来忿怒的人(第 4 节),都将躲过巴比伦她的毁灭。

本章的表号几乎全部出自《旧约》。这一点可以通过与许多《旧约》经文的对照来证实(见 本章补充注释)。仔细研究这些旧约经文的历史背景,有助于解开本章高度象征性的语言。在 启 17:16中,地上的君王(参 第 12 节注释)用火烧巴比伦。本节说他们为这一行动的后果哀哭。也许他们悲哀地意识到,自己最终也难逃巴比伦的厄运(参 赛 47:13–15)。

哀号。直译为,在悲痛中“捶(自己的)胸,” “割(自己的)身体。”


10. 因怕她的痛苦,就远远地站著说:哀哉!哀哉!巴比伦大城,坚固的城啊,一时之间你的刑罚就来到了。

【本会注释】

远远地。 他们无疑刚刚意识到,自己因与巴比伦合作(见第 3 节)而卷入她的“罪”,因此要分受她的“灾殃”(第 4 节)。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命运已经不可逆转地与她绑在了一起。他们没有听从上帝“从那城出来”的呼吁(第 4 节),所以很快将遭遇她的厄运。参 结 27:33,35。

哀哉,哀哉。 他们曾指望与他们的情妇——奥秘之巴比伦永远“得权柄” (见 启 17:12 注释)。她曾向他们保证她将永远坐在“皇后”的宝座上。他们只要与她通力合作,也将享受无尽的统治权(见 启 17:2 注释)。现在他们意识到这一谋算的虚妄,但为时已晚,只能发出悲叹。

巴比伦。 见 启 17:5,18 注释。

大城。 见 启 14:8;17:5,18;18:7 注释。原文用强调的语气称赞奥秘之巴比伦昔日的伟大与权势。她主张的虚妄如今暴露无遗,因为”审判她的主大有能力”(第 8 节)。

一时之间。 见 启 17:12;18:8 注释。

刑罚。 krisis,“惩罚的举动,”或“惩罚的执行,”与 krima(“判决”) 相对应(见 启 17:1 注释)。启 17 章主要涉及对巴比伦的判决。启 18 章则涉及判决的执行。


11. 地上的客商也都为她哭泣悲哀,因为没有人再买他们的货物了;

【本会注释】

客商。 根据一种解释,这些“客商”是地上的商界巨子,以金钱和物质支持大巴比伦的奢侈,荣耀和伟业 (见 第 7,12–15 节注释)。根据另一种解释,这些“客商”是象征性的,代表推销巴比伦属灵商品的人。他们向地上的君王和百姓兜售巴比伦的教义(见 启 16:13,14;17:2,4 注释;见 下面“商品”的注释)。 启 18:23说这些“客商”是“地上的尊贵人。”参 赛 23:2,8,17,18;47:13,15。

哭泣悲哀。 见 第 9 节注释。

没有人…买。 地上的君王和百姓觉醒了,不再与巴比伦来往。参 赛 23:14;结 26:15–18。

货物。 gomos,船或牲畜所载的“货物。” 根据第一种解释,这是真正的商品。根据第二种象征性的解释,这是指奥秘之巴比伦的教义和政策,又称为她的“酒”(见 启 17:2 注释)。鉴于启 18 章的高度象征性(见 第 9 节注释),后一种解释(见 上面”客商”的注释)比较合适。随着巴比伦的毁灭,以她的名义出售和分发的,败坏和迷惑世人的货物断了货源。


12. 这货物就是金、银、宝石、珍珠、细麻布、紫色料、绸子、朱红色料、各样香木、各样象牙的器皿、各样极宝贵的木头,和铜、铁、汉白玉的器皿,

【本会注释】

金。要把 12,13节所提到的28种商品分出来,探索其中寓意是没有价值的。启 18 章形象化的诗歌特征表明了这份货单的目的。如果按照第11节中第一种解释,那是为了强调巴比伦庞大的商业利益。如果按照第二种解释,那是为了强调她包罗万象的腐败教义和策略(见 启 16:13,14;17:2,4 注释)。结 27:3–25,33也有一份类似的货单。

香木。 指用来制香的芳香性木材。

。 见 出 25:3 注释。


13. 并肉桂、豆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细面、麦子、牛、羊、车、马,和奴仆、人口。

【本会注释】

香料。 从印度的一种芬芳植物中提炼而成。

香膏。 muron,”没药”(见 太 2:11 的注释)。

乳香。 见 太 2:11 注释。

酒。 有古卷无“酒”字。

牛。 kteμneμ,泛指家畜。本节可能单指牛。

车。 rhedai,源于高卢语或凯尔特语,是由以后成为加拉太人的小亚细亚高卢人引进来的。rhedai 指四轮的旅行车。在《启示录》中使用该字,说明作者曾在小亚细亚住过,熟悉该地区的词汇。

奴仆。 直译为”身体” (参 罗 8:11;等等)。 作为一种商品,当然是指”奴隶。”

人口。 希腊文为“灵魂。”(见 诗 16:10;太 10:28 注释)。 参“人十万”(代上 5:21),直译为“十万灵魂”;”他们用人口…兑换你的货物” (结 27:13),直译为,”他们用人的灵魂…兑换你的货物。” 有人认为这里的”灵魂”是指人的属灵特性。


14. 巴比伦哪,你所贪爱的果子离开了你;你一切的珍馐美味,和华美的物件也从你中间毁灭,决不能再见了。

【本会注释】

你所贪爱的。 直译为”你灵魂所想望的。”“灵魂”常常相当于人称代词(见 诗 16:10;太 10:28;启 18:13 注释)。

果子。 apoμra,指“水果”或“水果成熟的季节”,即晚夏或初秋。这里可能寓指大淫妇期盼充分享受其情欲果子的时候(见 启 17:4,6;18:7 注释)。

珍馐美味和华美的物件。 指一切增进她的奢侈和放荡的物品(见 第 7 节注释)。

决不能再见了。 第 21–23 节中用类似的语言六次重复了巴比伦最后的厄运。正如 启 17:8,11 所说,巴比伦已经归于”沉沦”,不可能东山再起了。参 耶 51:26;结 26:21;27:36;28:19。


15. 贩卖这些货物、藉著她发了财的客商,因怕她的痛苦,就远远的站着哭泣悲哀,说:

【本会注释】

这些货物。 见 第 12,13 注释。

借着她发了财的。 与巴比伦合伙是互利的(参 结 27:33)。

客商。见 第 11 注释。

远远地站着。 见 第 10 节注释。

哭泣悲哀。 见 第 9 节注释。


16. 哀哉!哀哉!这大城啊,素常穿著细麻、紫色、朱红色的衣服,又用金子、宝石,和珍珠为妆饰。

【本会注释】

哀哉,哀哉。 见 第 10 节注释。

这大城啊。见 第 10 节注释。

穿着。 见 启 17:4 注释。

细麻。 参 启 19:8 注释。

紫色,朱红色。 见 启 17:4 注释。

为妆饰。 见 启 17:4 注释。


17. 一时之间,这麽大的富厚就归于无有了。凡船主和坐船往各处去的,并众水手,连所有靠海为业的,都远远地站着,

【本会注释】

一时之间。 见 启 17:12;18:8 注释。

这么大的富厚。 或”所有这些财富”(见 第 7,11–14 节注释)。

就归于无有了。 直译为”变为荒凉了”(见 启 17:16 注释)。

船主。 原文指负责驾船的人员,不管他是否实际操作,而不是指船的主人(参 徒 27:11)。约翰以高度象征性的语言(见 启 18:9 注释)描写”客商”及其交易的画面(第 11–15 节注释)。

坐船往各处去的。 可能是经商。可以被看作”船主”的同位语,译为“凡船主即坐船往各处去的,”描述船长将他的船从一个港口开到另一个港口进行贸易。

靠海为业的。 直译为”在海上工作的,” 就是靠海为生的,与在陆地上工作的人相对,包括造船,打渔,采珍珠,收集能提炼紫色染料的贝壳等职业(见 路 16:19)。参 结 26:17;27:26–32 注释。

远远地站着。 见 第 10 节注释。


18. 看见烧她的烟,就喊着说:有何城能比这大城呢?”

【本会注释】

烧她的烟。 见 第 9 节的注释。

喊着说。 或作,”大声喊叫,” 或,”持续地叫喊。” 当 第 17 节提到的那些人不停第大声喊叫时,其情景真可谓象造巴别塔时的吵闹了。

有何城能比。 古巴比伦是独一无二的(见 卷 4,第 794–799 页)。参 结 27:32。

这大城。 见 启 14:8;17:5,18;18:10 注释。


19. 他们又把尘土撒在头上,哭泣悲哀,喊著说:哀哉!哀哉!这大城啊。凡有船在海中的,都因她的珍宝成了富足!她在一时之间就成了荒场!

【本会注释】

把尘土撒在头上。 表示极端羞辱或悲痛。这里指的是后者(见 第 9 节注释)。参 结 27:30;见 书 7:6 注释。

哭泣悲哀。 见 第 9 节注释。

喊着说。 见 第 18 节注释。

哀哉,哀哉。 见 第 10 节注释。

凡有船在海中的。见 第 17 节注释。

都因她的珍宝。 直译为”因她的奢华。” 巴比伦的奢侈使供应她喜爱之物的商人发了财。

成了富足。 见 第 15 节注释。

一时之间。见 启 17:12;18:8 注释。

成了荒场。 见 启 17:16 注释。参 赛 13:19–22;47:11;耶 50:13,40;51:26,29;结 26:17,19。


20. 天哪,众圣徒、众使徒、众先知啊,你们都要因她欢喜,因为上帝已经在她身上伸了你们的冤。

【本会注释】

天哪。 天上的居民首先为基督和祂教会的胜利而欢呼。

众圣徒、众使徒。 “众使徒” 是指新约时代的领袖们。”众圣徒”是指一般的信徒。

众先知。 泛指先知,但在本节更有可能指旧约时代的先知(见 弗 2:20 注释)。

欢喜。 或作”继续欢欣。”巴比伦荒凉的结局给全宇宙所有的义者带来胜利和喜乐。战胜巴比伦的凯歌记录在 启 19:1–6中。启 19: 7–9 则提到庆祝上帝子民得救的欢宴。

伸了你们的冤。 意为”执行你们的判决。”巴比伦曾宣判上帝的子民死刑(见 启 13:15;见 启 17:6 注释)。但现在她要遭受她曾强加于他们的厄运。参 哈曼的下场(帖 7:10)。关于上帝执行对巴比伦之判决的方式, 见 启 17:1,16,17 注释。这件事发生在第七灾之时(启 16:19;参 启 19:2)。


21. 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举起一块石头,好像大磨石,扔在海里,说:巴比伦大城也必这样猛力的被扔下去,决不能再见了。

【本会注释】

一位大力的天使。 直译为“一位强壮的天使。”

大磨石。 指古时用牲口拉的磨,不是人手所推的小磨。

扔在海里。 参耶利米对古代巴比伦结局的说明(耶 51:63,64;见 赛 13:19;启 14:8 注释)。关于圣经对大水表号的解释, 见 赛 8:7,8;耶 50:9;51:27,42;结 26:3,4。

猛力的。 希腊古典作者常用该词描述战争和洪水所带来的冲击。在 徒 14:5,该词的一个同源词被译成“攻击。” 大磨石被猛推到海洋深处。巴比伦就这样永远消失 (见 启 18:14 注释),“归于沉沦”了 (启 17:8)。 参 耶 51:42,64;结 26:3,19;27:32,34。

决不能再见了。 见 第 14 节注释。约翰对古巴比伦荒凉状况的描写(第 21–23节),对于当时代的人来说,印象是很深刻的。因为就在那个时代,这座命运多舛的城市最终变为无人居住的荒场(见 赛 13:19 注释)。


22. 弹琴、作乐、吹笛、吹号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见;各行手艺人在你中间决不能再遇见;推磨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见;

【本会注释】

弹琴。指演奏里尔琴。这是一种弦乐器,有一个木制的音箱,样子与竖琴相似(见《SDA圣经注释》卷 三, 第 34–37 页)。

吹笛。 见 《SDA圣经注释》卷 三, 第 37,38 页。

声音。 第 22,23 节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巴比伦的荒凉景况(见 第 19 节注释)。 参 赛 24:8;结 26:13。

决不能再听见。 不再有寻欢作乐。见 启 18:14 注释;参 结 26:13。

手艺人。 各种工匠全都走了。生产也停止了。


23. 灯光在你中间决不能再照耀;新郎和新妇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见。你的客商原来是地上的尊贵人;万国也被你的邪术迷惑了。

【本会注释】

灯光。 见 启 1:12 注释。用夜晚漆黑一团形象地描述一切生命的消失。

新郎。 所有社会和家庭生活都停止了(参 耶 25:10)。

你的客商。 见 第 11 节注释。

地上的尊贵人。 参 赛 23:8;结 26:17;27:8;启 6:15。

邪术。 就是 巴比伦争取地上居民效忠的欺骗手段。见 启 13:14;16:14;19:20;见 启 17:2 注释;参 赛 47:9,12,13。


24. 先知和圣徒,并地上一切被杀之人的血,都在这城里看见了。

【本会注释】

先知。 见 第 20 节注释。

一切被杀之人。 有史以来,奥秘之巴比伦一贯代表背道的宗教 (见 启 14:8;17:5,13 注释)。但是启 13 章至 18 章主要涉及末世背道的大同盟。所以一般说来,”一切被杀之人”包括历代所有的殉道者,但这里无疑主要是指那些在善恶之争的最后战役中舍生的圣徒,或许还包括那些巴比伦想要杀害,但因上帝的干预而未能得逞的圣徒(见 启 17:6 注释;参 赛 47:6;耶 51:47–49)。

。 见 启 16:6;17:6 注释。


第十八章 补充注释

奥秘之巴比伦在 启 14 章到 19 章中扮演了主要角色,特别是在 启 17 章和 18 章。鉴于《启示录》的描述主要依据《旧约》中的历史记录(见《SDA圣经注释》卷七 第 725 页),特别是古代幼法拉底河畔的巴比伦是奥秘之巴比伦的预表(见 启 14:8;17:5 的注释),参阅《旧约》的相关经文,至少有助于部分理解奥秘之巴比伦含义。

《启示录》对奥秘之巴比伦的描述大都源于 赛 13;14;47;耶 25;50;51;结 26–28。关于这些经文对理解本章主题所起的作用, 见 赛 47:1;耶 25:12;50:1;结 26:13 注释。在下面的对照表中,左栏是《启示录》有关奥秘之巴比伦的一系列话题,右栏是《旧约》对古巴比伦的重要描述。请注意第 五 项是例外。

奥秘之巴比伦

《启示录》中的奥秘之巴比伦

《旧约》中的相似经文

她的身份与品格

1. 名字的意思。

“在她额上有名写着说,奥秘哉,大巴比伦。” (17:5;参 17:7;见 14:8;17:5)。“有何城能比这大城呢?” (18:18;参 14:8;16:19;17:5, 18;18:2, 10, 16, 21;见 17:18 的注释)

1. “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创 11:9;参 10:9, 10;11:1-9;见 11:4-9 注释)。

“大巴比伦” (但 4:30;参 赛13:19;14:4)。

“形状强横,过于它的同类”(但 7:20)。

 参 赛 23:8;结 26:17;27:32。

2. 背道的组织。

“大淫妇”

“行淫”“女人”

“世上的淫妇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17:1, 2, 3, 5;参 14:8;17:6, 17:7, 18;18:4;19:2)。

2. “列国的主母” (赛 47:5)。 “巴比伦人…与她行淫玷污她。她被玷污”(结 23:17;参 赛23:15;结 16:15, 38, 44;23:2, 3; 鸿 3:4)。

3. 品格完全败坏。

“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并各样污秽可憎之雀鸟的巢穴。”(18:2;参14:8)。

“她的罪恶滔天”(18:5)。

3. “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赛 21:9 参 耶 51:8)。

“巴比伦…得罪了耶和华” 耶 50:14;参 (50:24, 29, 31, 32;51:6)。

“她受的审判通于上天,达到穹苍” (耶 51:9)。

“咆哮的兽满了房屋”(赛 13:21)。

4. 奢侈和骄傲的特征。

“她怎样荣耀自己,怎样奢华”“素常穿着细麻,紫色,朱红色的衣服,又用金子,宝石,和珍珠为妆饰” (18:7, 16;参17:4)。

4. “巴比伦素来为列国的荣耀,为迦勒底人所矜夸的华美”(赛 13:19)。

“柔弱娇嫩”“专好宴乐,安然居住”(赛47:1, 8)。

“多有财宝的” (耶 51:13)。   比较 结 27:7, 16, 25;28:2, 5, 13, 17。

5. 她的对手。

“圣城耶路撒冷”(21:10)。

5. “耶和华…必再拣选耶路撒冷” (亚 2:12)。

“那时,人必称耶路撒冷为耶和华的宝座”(耶 3:17)。

她的野心和目标

6. 统治天下。

“她心里说,我坐了皇后的位,并不是寡妇,决不至于悲哀”(18:7)。

她“管辖地上众王的大城”并且“与羔羊争战”(17:18, 14;参 12:17;13:7;18:6;19:19)。

6. “你自己说,我必永为主母”“你心中说,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没有别的,我必不至寡居,也不遭丧子之事”(赛 47:7, 8;参 第 10 节)。

“巴比伦王…欺压人的”“在怒气中辖制列国”(赛 14:4, 6)。

7. 消灭圣徒。

“我又看见那女人喝醉了圣徒的血,和为耶稣作见证之人的血”(17:6)。

“先知和圣徒,并地上一切被杀之人的血,都在这城里看见了”(18:24)。

7. “巴比伦…使以色列被杀的人仆倒”(耶 51:49)。

“尼布甲尼撒将他(以色列)的骨头折断”(耶 50:17)。“你毫不怜悯他们”(赛 47:6)。 比较 拉 5:12;赛 14:4, 6;耶 50:11;51:25;但 7:21, 25;8:24。

她的同伙

8. 魔鬼的灵。“巴比伦…成了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18:2)。

“三个污秽的灵”“鬼魔的灵”(16:13, 14)。

8. “巴比伦王”“路锡甫”(赛 14:4, 12;见 结 28:12)。

9. 地上有权柄的人。

“朱红色的兽” (17:3;参 19:19, 20)。

“先前有,如今没有,以后再有的兽”“就是第八位”“(当它)从无底坑里是上来(之后)”(17:8, 11)。

“七头”“七座上”“七王”(17:9, 10;见 第 17 章的附注)。

9. “像狮子,有鹰的翅膀”(但 7:4)。比较 但 7:7, 19.

“你这行毁灭的山哪(巴比伦)我与你反对…使你成为烧毁的山。(耶 51:25;见 赛 2:2 注释)。

10. 万国。“那十角,就是十王…” “一时之间,要和兽同得权柄”(17:12;参 第 3, 7, 16 节)。

“地上的君王”(16:14;参 17:2;18:3, 9)。 “他们同心合意”(17:13, 17)。

10. “十角”(但 7:7;参 v. 24)。 比较但 2:43. 见 启 17:12 的注释。

1. 其他背道的宗教组织。 “淫妇”(17:5)。 “假先知”(19:20;20:10)。

“那受刀伤还活着的兽”的“兽像”(13:14)。

11. 见 第 2 点。

12. 地上的领袖们。

“你的客商和地上的尊贵人”(18:23;参 第 3, 11, 15 节)。

“凡船主,和坐船往各处去的,并众水手,连所有靠海为业的”(18:17;参 第 19 节)。

12. “观天象的,看星宿的,在月朔说预言的”“与你(巴比伦)贸易的”(赛 47:13, 15)。

“推罗…的商家是王子,他的买卖人,是世上的尊贵人”(赛 23:8)。

“一切泛海的船只和水手”“荡桨的”“水手,掌舵的 …并你中间的战士和人民”(结 27:9, 26, 27)。

13. 地上的居民.

“万民”(14:8;18:3)。

“住在地上的人”(17:2;参 第 18 节,17:8)。

3. “地上的万国”(赛 23:17;参耶 51:49)。

她的策略

14. 普世的政教联合。“骑在朱红色的兽上”“女人所坐的七座山”(17:3, 7, 9)。

“地上的君王,素来与她行淫一同奢华的”(18:9;参 17:2, 4;18:3)。

“他们一时之间,要和兽同得权柄与王一样。他们同心合意,将自己的能力权柄给那兽”(17:12, 13)。

14. “推罗…仍得利息,(原文作雇价下同)与地上的万国交易。(原文作行淫)”(赛 23:17)。见 第 2 点。

15. 她的策略和教义。

“手拿金杯,杯中盛满了可憎之物,就是她淫乱的污秽”(17:4)。

“叫万民喝邪淫大怒之酒”(14:8;参 17:2;18:3)。

“用淫行败坏世界”(19:2)。

 

15. “巴比伦素来是耶和华手中的金杯,使天下沉醉。万国喝了她的酒就颠狂了”(耶 51:7)。

16. 出于撒但的奇迹和迷惑:“鬼魔的灵,施行奇事” (16:14;参 13:13, 14;19:20)。

“万国也被你的邪术迷惑了”(18:23)。

“大奇事”(13:13, 14)。

“货物”(18:11)。

16. “你(巴比伦)多行邪术,广施符咒” (赛 47:9;参 47:12, 13)。

除了少许例外,启 18:12, 13 中的清单都是 结 27 的重复。

17. 绝对控制人心。“坐在众水上” “就是多民多人多国多方” (17:1, 15)。

“凡住在地上… 的,见先前有,如今没有,以后再有的兽,就必希奇”(17:8;参 13:13, 14)。

17. “住在众水之上”(耶 51:13;参结 28:2)。

“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在他面前战兢恐惧”(但 5:19)。

18. 上帝审判巴比伦。“成了。”“上帝也想起巴比伦大城来,要把那盛自己烈怒的酒杯递给他”(16:17, 19;参18:5)。

“大淫妇所要受的刑罚”(17:1;参19:2)。

“审判她的主上帝大有能力” (18:8)。

18. “我已将那使人东倒西歪的杯,就是我忿怒的爵,从你(以色列)手中接过来。你必不至再喝。

我必将这杯,递在苦待你的人手中 ”(赛 51:22, 23)。

“我必刑罚巴比伦王和那国民…因他们的罪孽”“你们(巴比伦)一定要喝。… 你们能尽免刑罚吗?… 耶和华必从高天吼叫,从圣所发声”(耶 25:12, 28-30;参 耶 50:18, 31)。

“上帝已经数算你国的年日到此完毕。… 就是你被称在天平里,显出你的亏欠”(但 5:26, 27)。

19. 她的同伙反过来攻击她。“因为上帝使诸王同心合意,遵行他的旨意,把自己的国给那兽,直等到上帝的话都应验了”(17:17)。

“他们同心合意,将自己的能力权柄给那兽”(17:13)。

“到普天下众王那里,叫他们在上帝全能者的大日聚集争战”(16:14)。

“他们与羔羊争战,羔羊必胜过他们”(17:14)。

“那十角,与兽,必恨这淫妇,使她冷落赤身。又要吃她的肉,用火将她烧尽”(17:16;参 18:19;19:20)。

“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就是死亡,悲哀,饥荒,她又要被火烧尽了” (18:8)。

19. “我也必使我向那地所说的话,就是记在这书上的话,是耶利米向这些国民说的预言,都临到那地” (耶 25:13)。

“在各国中吹角,使列国预备攻击巴比伦…因耶和华向巴比伦所定的旨意成立了”(耶 51:27, 29)。

“因我必激动联合的大国从北方上来攻击巴比伦,他们要摆阵攻击她” (耶 50:9)。

“有许多国的民聚集哄嚷的声音。这是万军之耶和华点齐军队,预备打仗” (赛 13:4)。

“我也必使火在他的城邑中着起来”(耶 50:32)。

“巴比伦的勇士止息争战…巴比伦的住处有火着起”(耶 51:30)。”

20. 她的彻底毁灭。“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举起一块石头,好像大磨石,扔在海里,说,巴比伦大城,也必这样猛力的被扔下去,决不能再见了” (18:21)。

“裂为三段” (16:19;参 13:2, 4, 11, 15;16:13;19:20)。

“弹琴,作乐,吹笛,吹号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见。各行手艺人在你中间决不能再遇见。推磨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见”(18:22, 23)。

“一天之内,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一时之间”(18:8, 10;参 18:17, 19)。

20. “海水涨起,漫过巴比伦。她被许多海浪遮盖”“把一块石头拴在书上,扔在伯拉河中。说,巴比伦因耶和华所要降与她的灾祸,必如此沉下去,不再兴起”(耶 51:42, 63, 64;参 结 26:3, 19;27:32, 34)。

 

“哪知丧子,寡居,这两件事,在一日转眼之间必临到你”“祸患要临到你(巴比伦)身,你不知何时发现。灾害落在你身上,你也不能除掉。所不知道的毁灭,也必忽然临到你身” (赛 47:9 11, 15;参 耶 50:32;51:8, 13, 26, 29)。

“你的国分裂”(但 5:28;参 亚 10:3;11:8)。

“巴比伦被攻取”“使她的地荒凉,无人居住”“必无人居住,要全然荒凉”“无人在其中寄居”(耶 50:2, 3, 13, 40)。

“我必使你唱歌的声音止息,人也不再听见你弹琴的声音”(结 26:13;参 26:3, 19, 21;27:32, 34, 36;28:19)。

21. 她的惩罚与她的罪行相当。“她怎样待人,也要怎样待她,按她所行的加倍地报应她。用她调酒的杯,加倍地调给她喝。

她怎样荣耀自己,怎样奢华,也当叫她照样痛苦悲哀”(18:6, 7)。

21. “我也必照他们的行为,按他们手所作的报应他们”(耶 25:14)。

“我必…报复巴比伦人和迦勒底居民在锡安所行的诸恶”(耶 51:24)。

“她怎样待人,也要怎样待她”“照着她所作的报应她。她怎样待人,也要怎样待她”(耶 50:15, 29)。

22. 她的同伙为她哀哭。“地上的君王,素来与她行淫一同奢华的,看见烧她的烟,就必为她哭泣哀号。

因怕她的痛苦,就远远地站着说,哀哉,哀哉” (18:9, 10)。

“地上的客商”“因怕她的痛苦,就远远地站着哭泣悲哀,说,哀哉,哀哉,这大城阿,素常穿着细麻,紫色,朱红色的衣服,又用金子,宝石,和珍珠为妆饰”“他们又把尘土撒在头上,哭泣悲哀,喊着说,哀哉,哀哉”“看见烧她的烟,就喊着说,有何城能比这大城呢?”(18:11, 15, 16, 19, 18)。

22. “要为她(巴比伦)哀号”(耶 51:8)。

“让那些观天象的,看星宿的,在月朔说预言的,都站起来,救你脱离所要临到你的事。他们要像碎秸被火焚烧,不能救自己脱离火焰之力,这火并非可烤的炭火,也不是可以坐在其前的火。你所劳神的事,都要这样与你无益。从幼年与你贸易的,也都各奔各乡,无人救你”(赛 47:13-15)。

“凡经过巴比伦的要受惊骇,又因她所遭的灾殃嗤笑”(耶 50:13)。

比较 结 26:16, 17;27:29-32, 36;28:19。

23. 她的同伙也毁灭了。“列国的城也都倒塌了”(16:19)。

“兽…要归于沉沦”(17:8;参 第 11 节)。

“那兽被擒拿…假先知,也与兽同被擒拿。他们两个就活活地被扔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 (19:20;参 20:10)。

23. “因为我必聚集万国与耶路撒冷争战(亚 14:2;参 珥 3:2)。

“耶和华与列国相争”“从地这边直到地那边都有耶和华所杀戮的”(耶 25:31, 33)。

“她(巴比伦)全地被杀的人也必在巴比伦仆倒”(耶 51:49)。

24. 战胜巴比伦的凯歌。“他 …向淫妇讨流仆人血的罪,给他们伸冤。(19:2;参 18:10)。

“天哪,众圣徒众使徒众先知阿,你们都要因她欢喜”(18:20)。

24. “这是耶和华报仇的时候,他必向巴比伦施行报应”“因耶和华使巴比伦变为荒场”(耶 51:6, 55;参 赛 47:3;耶 50:15)。

“那时,天地和其中所有的,必因巴比伦欢呼,因为行毁灭的要从北方来到她那里”(耶 51:48;参 赛 44:23;49:13)。

上帝给祂子民的警告

25. 从巴比伦出来。“另有一位有大权柄的天使从天降下。地就因他的荣耀发光。他大声喊着说”(18:1, 2)。

 

“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免得与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灾殃”(18:4)。

 

25. “与巴比伦人同住的锡安民哪,应当逃脱”(亚 2:7)。

“你们要从巴比伦中逃奔,各救自己的性命。不要陷在她的罪孽中一同灭亡”“我的民哪,你们要从其中出去。各人拯救自己,躲避耶和华的烈怒”(耶 51:6, 45;参 赛48:20;52:11;耶 50:8;51:9)。

 

一、卷名

从伊里奈乌(约130-202)起,好几位教父的著作,以及现存最早的希腊文抄本,都称该卷书为《约翰的启示录》。后来中世纪的抄本则称之为“神学家和传道者约翰启示录”和“神学家圣约翰启示录”。在希腊原文中,“启示”有“揭示”的意思,在宗教文学中,特别指揭示未来的事。启示文学是两约之间和基督教初期的典型的犹太文学形式,早期教会某些作家也采用这些形式(见下面“主题”部分)。


二、作者

《启示录》的作者多次的自称为“约翰”(启1:1,4,9;启21:2;启22:8)。这个名字在希伯来语中为“约哈难”,是一个常用名,在旧约后期的作品、后典以及约瑟弗斯的著作中多次出现。这说明作者是一个犹太人。

许多证据表明约翰是作者的真名,而不象许多犹太人和早期基督教启示文学那样采用假名。首先,《启示录》的作者自称为约翰,并不想确立自己在教会中的什么地位。有许多犹太人和基督教的启示文学,托名于希伯来的先祖与先知,以及基督教的使徒。如果《启示录》也是托名的,那么作者就会特地称自己为使徒。可是作者只说自己是“你们的弟兄”约翰(启1:9;参彼得对保罗的称呼,彼后3:15),表明他说的是真名。作者的名字显然为众教会所熟悉,只要提到名字就足以证明他的身份,证实他所记异象的可靠性。

再则,在预言的恩赐十分活跃的时候,似乎没有托名的习惯,在另一方面,据我们所知,在两约之间的时期,犹太人中没有公认的先知,宗教作家为了使自己的著作得到广泛的认可,就觉得需要托名于古代有名的人物。当时显然没有真先知替上帝说话,象旧约时代那样。但是随着基督教的诞生,预言的恩赐又活跃起来了。第一世纪的教会不需要托名的做法。基督徒们坚信他们的使徒和先知是直接为上帝说话的。但到了第二世纪,基督徒中间先知的功能败坏了声誉,乃至于最后消失以后,托名于各位使徒的作品开始出现。根据以上的事实,可以确认,出于第一世纪的《启示录》不是托名之作,而是真名为约翰的人所著。

这一位约翰是谁呢?新约中有好几位约翰。有施洗约翰,西庇太的儿子约翰,有大祭司亚拿的亲戚约翰,称为马可的约翰。《启示录》的作者显然不会是施先约翰,因为他在耶稣被钉以前已经去世了,也不会是亚拿的亲戚约翰,因为没有迹象表明他已成为一名基督徒。同样也没有什么证据证明约翰马可是《启示录》的作者。因为《马可福音》的风格,用语和文体和《启示录》大不相同。也没有证据表明早期教会有什么人真的曾把《启示录》与马可联系起来。

通过排除法,剩下考虑的只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的兄弟约翰了。他不仅是十二门徒之一,而且是列在耶稣最亲密的人中。早期基督教的传统说法几乎一致认为《启示录》为使徒约翰所著。事实上,三世纪中叶以前的每一位基督教作者,凡是有作品流传下来并提到《启示录》的,都认为《启示录》是使徒约翰所写的。这些作者包括罗马的殉道者查士丁(约100-165年;《与特里风谈话录》81),里昂的伊里奈乌斯(约130-202;《反异端论》20,11),迦太基的德尔图良(约160-240,《驳斥异端》36),罗马的希波律图(死于约235年,《论基督和敌基督》36),亚历山大的克莱门特(死于约220;《谁是得救的富人?》42页)。上述见证说明早期教会普遍坚信使徒约翰是《启示录》的作者。此外,还有若干早期基督教传说把约翰的晚年同以弗所联系在一起。所以伊里奈乌斯(同上卷三3,4)说他在年轻时见过上了年纪的士每拿的波利卡普,他“与许多见过基督的人谈过话”,包括约翰。约翰定居在以弗所直到图拉真的时代(98-117年)。波利卡普(130-约200年)是以弗所的监督,系他家第八位担任基督教监督的人。他见证说,约翰“曾依傍在主怀中,……他安息在以弗所”(《致维克多及罗马教会论守逾越节问题》ANF卷八774页)。上述说法与约翰写信给以弗所及亚细亚其他教会的事实是一致的(启1:4,11)。

在这段时期唯一与使徒约翰为《启示录》作者的看法相左的见证来自早期基督教的教父巴比亚斯(死于约163年)。巴比亚斯的著作已失传,所剩下的只是其他以后的作者引言中的残篇。有两段与约翰的死有关。一份文稿来自七、八世纪,似乎是赛德的菲利普(五世纪所著《编年史》的节录,其中说:“巴比亚斯在他的第二卷书中说,圣约翰和他的兄弟雅各是被犹太人杀害的。”(R.H.查尔斯《启示录》注释卷一46页)。还有一份乔治亚斯?哈马图拉斯《编年史》的文稿(约860年)称:“希拉波立监督巴比亚斯在《耶稣言论二书》中为此作见证,说约翰和他兄弟雅各是被犹太人杀害的,明显应验了基督对于他们的预言”(希腊语见H.B.斯威特《约翰启示录》175页)。

初一看来,上述引文似乎说明,一位生活在一世纪末,二世纪初以弗所附近的基督教负责人,见证约翰和他兄弟雅各很早就被犹太人杀害了,所以无法在尼罗和图密善时代写《启示录》。学者们一般都认为《启示录》写于这段时期。但再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引文有几个问题。第一份来自牛津文稿的引文称约翰为“神学家”,说明中世纪的抄录者已对文字进行了修改,因为现存八世纪以前的圣经抄本不采用这个称呼,巴比亚斯也不可能用它。第二份乔论亚斯?哈马图拉斯的引文只见之于作者的一份文稿,作者的其他文稿只说约翰是安然去世,却显然没有引用巴比亚斯的话。所以很难了解巴比亚斯关于约翰的死说了些什么。如果他确实写过约翰象雅各一样被犹太人杀害的话,也决不意味着他们是在同时或在相近的时间里死的。《启示录》本身说明在写作的时候犹太人仍在给基督徒制造麻烦,如果约翰真的为道殉身了,那也是犹太人的阴谋所造成的结果。

巴比亚斯的第三处引文由教会历史学家尤西比乌所记录(340年):“我毫不犹疑地接受我从众长老那里听来并牢记在心的解释,因为我深信其真实性。……但是如果有什么从众长老以后的人来,我就要查考众长老所说过的话:安得烈、彼得、腓力、多马、雅各、约翰、马太和主的其他门徒说过什么话呢?阿里斯钦和长老约翰以及主的门徒们说什么呢?因为我认为书中的资料对我的帮助没有亲耳听到的话那么大”(《教会史》卷三39.3,4 Loeb版卷一291,293页)。

上面这段话引起许多猜测。尤西比乌的解释是,在第一世纪末亚西亚有两个约翰:使徒约翰和长老约翰。尤西比乌认为后一个约翰是巴比亚斯所认识的,他是《启示录》的作者,而使徒约翰则是约翰福音的作者。

但是巴比亚斯的话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正如德国新约学者泽安(《新约导言》二版卷二451-453页)所指出的:巴比亚斯的话并没有真的对使徒和长老加以区别。巴比亚斯所说要“查考众长老所说过的话”,而后马上列出使徒的名字;他提到“长老约翰”时,随即称他为“主的门徒”之一。他所提到两组人的真正区别在于动词“说过”和“说”。这暗示着第一组人是在巴比亚斯的时代之前活着并作见证的耶稣门徒,第二组人在巴比亚斯时代仍然活着,可以向他们请教。如果我们接受伊里奈乌的见证,那么使徒约翰就包括在上述两组名单之内,因而可以设想提到两次。

尤西比乌试图从巴比亚斯的话中得出两个约翰的结论,可以理解为他是受了亚历山大主教戴奥尼西乌斯著作的影响(公元265年,见《教会史》卷七24,25)。戴奥尼西乌斯为了对付那些按字面解释千禧年的基督徒,就写了一篇《论应许》的文章,设法用学术论据证明《启示录》不是使徒约翰所写,而是另一位同名人所写的。戴奥尼西乌斯是第一位怀疑《启示录》不是使徒所著的基督教教父,他的论据仍被那些赞同他观点的学者视为经典。

戴奥尼西乌斯的批评主要针对《约翰福音》和《启示录》在语言上的明显差异。两本书所用的词汇有显著不同;一些在一卷书中特别常用的词在另一卷中却不常见。以下的例子特别引人注目:kosmos(世界)在《约翰福音》中出现79次,在《启示录》中只有3次;aletheia(真理)在《约翰福音》里出现25次,在《启示录》里没有出现;phos(光)在《约翰福音》里出现22次,在《启示录》里出现3次;agapao(爱)在《约翰福音》里出现37次,在《启示录》里出现4次;pisteuo(相信)在《约翰福音》里出现100次,在《启示录》里没有出现;alla(但是)在《约翰福音》里出现100次,在《启示录》只出现13次;enopion(在……以前)在《约翰福音》里只出现一次,在《启示录》里有36次;emos(我的)在《约翰福音》里出现42次,在《启示录》里只有一次。称基督为“羔羊”,在《约翰福音》里用了ammos一词,在《启示录》里用了arnion一词,两个词的意思都是“羔羊”。“耶路撒冷”一词在《约翰福音》里拼为 Hierosoluma,在《启示录》中拼为 Hierousalem。

戴奥尼西乌斯还指出,《约翰福音》中的希腊语准确而地道,《启示录》的希腊语中有些篇章不合常规,无法用准确的希腊语法和句法来解释。这些批评意见大大影响了东部教会对《启示录》是否为使徒所著,从而对其正典地位的看法。尤西比乌不仅详细记录了戴奥尼西乌斯的论据,而且设法用上面所引巴比亚斯的话进一步予以证实。同样,有关《启示录》的正典地位,他写道:“在约翰的著作中,除了《约翰福音》以外,他的第一封书信已为人所接受。古代和现代都没有人争论。但是其他两封信就有争议。至于《启示录》,到目前为止,持两种不同意见的人很多”(《教会史》卷三24.17,18.Loeb版卷一255,257页)。

虽然戴奥尼西乌斯所提出有两个约翰的证据似乎很有力,但在作出判断之前还得考虑其他几个事实。戴奥尼西乌斯和尤西比乌的观点主要依据两点──前者是《约翰福音》和《启示录》的语言差异,后者是巴比亚斯模棱两可的引语。虽然无法证明巴比亚斯不是指两位不同的约翰,但即使用他的见证作为否认《启示录》为约翰所写的证据,他的话仍要与众多教父的见证相矛盾。在这方面特别重要的是伊里奈乌斯的话,因为他与约翰和巴比亚斯同时代的人波利卡普有过个人的接触。他似乎只知道一位使徒约翰,明说就是这位约翰写了《启示录》。由此可见,我们可以相当有把握地下结论说,巴比亚斯模棱两可的话不能用作存在两位约翰的有力证据。

《约翰福音》和《启示录》语言上的差异是明显的。虽然两卷书题材和风格明显存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用词的差异,但在使用alla,enopion和emos这一类词时一般不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不管题材和文学形式怎样,同一位作者通常会下意识地使用或不使用这一类的词。鉴于《约翰福音》和《启示录》在用这些词时存在那么大的差别,初看来,似乎很难把它们看为同一位作者的著作。

但这一事实并不一定意味着约翰不是这两卷书的作者。两部书的写作环境有可能造成这样的差异。在《启示录》中,约翰宣称自己见到异象时是“为上帝的道,并为给耶稣作见证。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启1:9)。既然被流放,他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写作能力写成《启示录》。怪不得《启示录》的语言不那么标准。闪米特语的表达方式有时会透过希腊语表现出来。这种情况很符合我们所了解的《启示录》的写作环境。此外,先知显然是边见异象边记录下来,为了异象的完整性,他可能故意不作校订(见10:4)。

在另一方面,早期基督教传说《约翰福音》是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下写成的。公元170年左右写于罗马的穆拉托里残篇──离约翰的门徒波利卡普访问罗马仅几十年──记载:

“《约翰福音》是门徒之一约翰所写。门徒和监督们鼓励他,他就对他们说:‘你们和我一同禁食三天。我们中间不论谁看到什么都要互相告诉。’那天夜里,使徒安得烈得蒙指示,要约翰完全用自己的名义写,而其他的人都参与修订。”

这个故事显然有虚构成份,例如约翰写《约翰福音》时安得烈等使徒在场,但里面可能还有一点真实性,暗示约翰在写福音书时有人帮助。十世纪的一份文稿中保留着一段据说是巴比亚斯的话,里面也有这样的意思:

“《约翰福音》显然写于《启示录》之后,是约翰写给亚细亚各教会的。巴比亚斯是约翰所爱的门徒,那时在教会中担任希拉波立监督,在约翰的口授下写了约翰福音。他在最后五卷书中详细叙述……”

上面两段引文的细节虽然无法证实,但是却强烈地暗示了在第二世纪人们普遍认为约翰是在其他人的帮助之下写《约翰福音》的。从这个很早的传说看来,《约翰福音》结尾的话,“为这些事作见证,并且记载这些事的,就是这门徒,我们也知道他的见证是真的”(启21:24),似乎是约翰的助手们证实这份记录真实性的宣誓书。如果这种再创作的证据是确实的,那就不准解释《启示录》和《约翰福音》语言和文学上的差异了。因为《启示录》是他一个人在拔摩岛上写成的,而《约翰福音》则是在以弗所一位或数位同道帮助下写的。

除了上面的证据之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启示录》和《约翰福音》在文学上的一些相似之处,暗示它们出于同一位作者,《启示录》讲到“生命的水”(启21:6;启22:17)。《约翰福音》讲到“活水”(启4:10;启7:38)。《启示录》邀请说:“口渴的人也当来”(启22:17)。《约翰福音》宣布:“人若渴了,可以……来”(约7:37)。opsis(脸,外貌,面貌)一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约翰的著作中(约7:24;约11:49;启1:16)。下面这些词语也是这样:terein ton logon(遵守我的道;约8:51,52,55;约14:23,24;约15:20;约17:6;约壹2:5;启3:8,10;启22:7,9),onoma auto(他的名字,约1:6;启1:1;启22:8)。除了直接引用《旧约》的表号之外,只有《启示录》和《约翰福音》把基督比作羔羊(约1:29,36;启5:6;以及其他28处)。所以虽然有着反对约翰为《启示录》作者的证据,我们必须承认,传统看法视使徒约翰为《启示录》作者的论据是合理而又有力的。本注释采纳传统的观点,请参阅《使徒行述》578-585页。


三、历史背景

现代学者对于《启示录》的写作年代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在较早的尼禄(公元54-68年)或苇斯巴芗(公元69-79年)时代,有人认为是较晚的图密善(公元81-96年)统治的后期。

一般说来,那些认为《启示录》写于较早年代的学者,把给七教会的书信中所提到的迫害说成是基督徒在尼禄(64年)治下,可能接着在苇斯巴芗治下所受的苦,尽管不清楚苇斯巴芗迫害教会的程度如何。他们认为《启示录》所描绘的混乱世界反映了从尼禄后期到苇斯巴芗前期搅挠着罗马城的种种动乱。他们说那只受了死伤又医好的兽,以及那“先前有,如今没有,将要从无底坑上来的”兽(启17:8)代表尼禄,他死以后,人们传说有朝一日他还会东山再起。同样,他们把666(启13:18)这个数字看作是尼禄皇帝的记号(用希伯来辅音字母拼写:Nrwn Qsr加起来总值是666)。这些证据使得一些杰出的学者把《启示录》的著作年代定在一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

这种推测表面上看是依据历史事件,实际上则是依据对《启示录》某些语句的解释,但是这种解释是主观的,并不为过去许多有才华的学者所接受,本注释也不接受。本注释认为《启示录》的应用超出暂时和局部的范围。任何有关《启示录》写作年代的证据都必须至少首先以其他的证据和推定为依据。

早期基督教的作家几乎一致认为《启示录》写于图密善统治时期。伊里奈乌斯据称曾通过波利卡普与约翰有个人的联系。他说,《启示录》“问世并不久,差不多是在我们这一时代里,在图密善统治的末期”(《教会史》卷五30.3)。维克多利努(死于约303年)说:“约翰说这些话时,他正在拔摩岛上,被图密善皇帝判处在矿井作工。在那里他见了启示录的异象。”(《启示录注解》,《前尼西亚教父著作》卷七353)。尤西比乌(《教会史》卷三20.8,9)记载约翰被图密善流放到拔摩岛上。当他的继位者内尔瓦释放那些被图密善不公正地放逐的人时(公元96-98),使徒回到了以弗所。

根据这些早期基督徒的见证,本注释认为《启示录》写于图密善统治时代,公元96年左右。

这里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罗马帝国在图密善统治时与基督徒有关系的一些情况。在这个皇帝统治之下,皇帝崇拜的问题首次成为基督徒所面临的严重问题。特别是在罗马亚细亚行省,就是七教会的书信首先传达的地方。

皇帝崇拜在近东地带甚至亚历山大大帝以前就已流行。亚历山大被神化了。他的继位者也被神化了。当罗马人征服东方以后,他们的将军和总督往往被奉为神明。特别是在亚细亚行省,罗马人为数众多,常为罗马女神──帝国精神的化身──建造庙宇。女神崇拜和皇帝崇拜结合在一起。公元前195年,在士每拿盖起了一个庙宇。公元前29年,奥古斯都批准在以弗所建造一所神庙用来崇拜罗马女神和裘里斯?凯撒,在别迦摩建造一所神庙用来崇拜罗马女神和他自己。这是第一次对活着的皇帝进行崇拜。奥古斯都并不倡导对他的崇拜,但考虑到当地人民的愿望,他无疑认为从政治角度来看,这种崇拜是一个聪明的措施。慢慢地在这些礼拜中,罗马女神的崇拜变得次要了,而皇帝的崇拜则显得突出了。皇帝的崇拜并不代替当地神明的崇拜,而是加进去作为维护帝国统一的一种手段。皇帝崇拜的仪式与爱国仪式常常不容易区分。虽然元老院曾正式神化一些死去的皇帝,但活着皇帝的崇拜在罗马并不倡导。

盖尤斯?卡利古拉(公元37-41年)是第一个倡导崇拜他自己的皇帝。他迫害不肯拜他的犹太人,如果当时基督徒影响更大而引起他注意的话,他无疑也会把怒气迁向基督徒。他的继位者们对这个问题较为宽容,没有迫害不服从者。

下一个发旨崇拜自己的皇帝就是图密善(公元81-96年)。当时基督教尚未得到罗马政府法律上的承认,但即使是这样的宗教,只要不触犯法律,罗马人就不会加以迫害。基督教恰恰抵触了这一点。图密善热衷于在百姓心中确立他为神的主张,就强迫百姓崇拜他。苏埃托尼乌斯记载他以各地长官的名义发了一封通函,开头是“我们的主和神如此吩咐”(图密善卷八2.Loeb版苏埃托尼乌斯卷二367页)。

罗马历史学家狄奥一段有趣的文字似乎对这次迫害有所揭露(《罗马史》卷六十七14.1-3;Loeb版卷八349页):

“同一年(公元95年),图密善杀害了执政官弗拉维乌斯?克莱门特和其他许多的人,并殃及他妻子弗拉维娅?图密提拉,尽管克莱门特是皇帝的表兄弟,图密提拉也是皇帝的亲戚。指控他们的罪名是不信神,许多其他皈依犹太人信仰方式的人就是根据这个罪名处罚的。有的被处死,其他的人至少被剥夺财产。图密维拉只是被流放到潘达提里亚。”

咋一看来,这段文字似乎记录了犹太人所受的迫害(根据犹太历史学家H.格雷茨所记,图密善的表兄弟皈依了犹太教,见《犹太人的历史》卷二,387-389页)。学者们推测弗拉维乌斯?克莱门特和他的妻子实际上是为信仰基督教而受惩罚。从一位不很熟悉基督教的异教历史学家的立场上看,用“犹太人的信仰方式”来描述基督教比较合乎逻辑,所谓“不信神”就是指基督徒不肯崇拜皇帝。尤西比乌(《教会史》卷三18.4)显然没有弄清楚图密提拉和克莱门特的关系,说图密善流放了克莱门特的外甥女,名叫弗拉维娅?图密提拉,因为她是基督徒。两处所指的可能是一个人,说明迫害甚至波及皇室成员。

这种因拒绝拜皇帝神像而引起的迫害无疑成了约翰被流放到拔摩岛,从而撰写《启示录》的直接原因。除了约翰之外,十二个门徒中的其他人显然都已离世。而他则被流放在拔摩海岛之上。基督教已进入了第二代。大部分认识主的人现在都在坟墓里。教会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剧烈的外部威胁,需要耶稣基督新的启示。所以赐给约翰的异象满足了当时代的特殊需要。通过这些异象,天国向受苦的教会敞开了,那些不肯屈服于皇帝淫威的基督徒们,再次得到保证:他们的主现在升到天上,站在上帝的宝座旁,其威严和能力要远远胜过任何要他们敬拜的地上君王。


四、主题

本卷一开始就宣布自己是一种启示(启1:1),要揭示以耶稣基督的胜利告终的将来奥秘。两个多世纪以来,启示文学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犹太宗教文学形式。事实上,已知最早的启示作品《但以理书》写于公元前六世纪被掳巴比伦的时期。400年以后,马加比战争再次给犹太人带来政治独立以后,人民中期待建立新犹太王国的弥赛亚理想十分强烈,导致了一批启示文学的诞生,这些文学作品或多或少地采用了《但以理书》的文学形式和表号。以后的一个世纪中,罗马人的征服粉碎了犹太人企图通过哈斯蒙王朝建立弥赛亚国度的希望,结果犹太人对弥赛亚的指望反而更加强烈了。他们期待着有一位弥赛亚兴起推翻罗马人。在公元前一世纪和公元一世纪,这样的盼望继续为更多的启示文学提供了创作动机。

怪不得上帝在新约圣经中放进一部启示文学,展示了基督教对导致和开创弥赛亚国度种种事件的看法。因为新约圣经即使不是全部,也是绝大部分由犹太人所写的,写作的对象是一个宗教背景主要为犹太教的教会。上帝在藉着先知所赐给人类的信息中,用人类的语言和祂原来传信的对象所熟悉的文学形式表达了祂的旨意。

虽然启示文学是一种预言,但是在几个重要方面同圣经的其他预言,如《以赛亚书》、《以西结书》、《耶利米书》以及小先知书的预言不一样,从而形成了启示文学的特征。这些特征中最重要的有:

1、启示文学的更大范围。预言大部分是涉及与以色列历史有关的国内和国际问题,以及她本可享有的荣耀。启示文学则以更大的宇宙为舞台,其中心题旨是以上帝和基督为一方,以撒但为另一方的大斗争。

2、启示文学以异象和异梦为依据。启示文学的作者记录了他“被圣灵感动”时看见的异梦和异象。他常常被带到遥远的地方,看见庄严宏伟的场面。这种场面无法用人的语言进行准确的描述。在那里他与天使交谈。虽然这样的经历在其他先知身上也常有,但在启示文学中特别突出。实际上,它们构成了《但以理书》启示文学部分内容以及《启示录》的全部内容。

3、启示文学使用表号。一般说来,预言中的表号都是来自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如窖匠和泥土(耶18:1-10);轭(耶27:2)和砖(结1:1,2)。而启示文学中的表号几乎都是实际生活中从未见过的生物,如多头的兽,飞在空中的天使,说话行事带有智能的动物。同样,在一般的预言中,时间出现得较少,而且一般是一年算一年(见耶29:10),但在《但以理书》和《启示录》中,时间经常出现,而且通常是一日顶一年。

4、启示文学的语体。许多预言都是诗体,而启示文学(包括正典以外的启示文学)几乎都采用散文体,只是偶然插进诗体,尤其是遇到颂赞诗歌时(见启4:11;启5:9,10;启11:17,18;启15:3,4;启18:2-24;启19:1,2,6-8)。

从上面四点来看,要正确地解释启示文学,就必须考虑到它典型的文学结构和神学侧重点。其信息的中心是善恶大斗争的题目,特别是这个世界灾难性的结局和新世界的建立。所有这一切都是用高度象征性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这些语言往往不大容易准确地解释。文学的语言有时无法表现天上事物的细节。在有些方面,启示文学的象征性语言与比喻相似,解释时要采用同样的方法。

《启示录》是耶稣基督的启示,为要在地上造就一班子民反映祂无瑕疵的品格,引导祂的教会经过历史的变迁直到祂永恒的旨意实现。为了达到启示的目的,《启示录》比圣经中任何一卷都更加充分的揭示那分隔可见世界和不可见世界的帷幕,“我们可以从前后上下以及正面反面看出,在有关人类的利益,权力和情感的一切事务中,都有那完全慈爱之主的能力在默默耐心地实行着合乎祂旨意的计划”(《教育论》173页)。

《启示录》由四个部分,或者说由四条预言的线索组成:1、七教会(启1-3章);2、七印(启4-8:1);3、七号筒(启8:2-11章)4、善恶之争最后的事件(启12-22章)。

鉴于这卷书的语言常常是高度寓意化的,我们必须弄清受灵感作者的目的,以及这卷书传达给原来读者的本意。否则要解释其中的表号和信息,就可能只反映出个人的见解。原来的读者是讲希腊语的基督徒。他们不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把《旧约》的正典看作是上帝所启示的话(见徒24:14;提后3:16,17)。他们希望根据古代的启示来解释新的启示。所以以下的见解和原则有助于本卷书的解释。

“《启示录》乃是圣经各卷的综合和总结。”在特殊的意义上说,“它也是《但以理书》的补编”(《使徒行述》585页)。《但以理书》中的许多封闭的内容在《启示录》中都揭开了,所以两卷书应该一起研究。《启示录》引证或间接引证了旧约圣经三十九卷中的二十八卷。根据一位权威人士的统计,《启示录》有505处明引或暗引了旧约圣经,其中325处引自先知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特别是《但以理书》。在小先知书中,引用撒迦利亚,约珥,阿摩斯和何西阿的著作最多。在五经中引用《出埃及记》最多。在诗歌中引用《诗篇》最多。《启示录》的一些内容还可以从新约圣经的《马太福音》、《路加福音》、《哥林多前后书》、《以弗所书》、《歌罗西书》和《帖撒罗尼迦前书》中找到类似说法。关于约翰如何借用旧约圣经的语言和表号,请看耶25:11;50:1;结26:13。从他引用的情况来看,他是直接从希伯来语旧约中翻译,但有时受了七十士译本和一个稍后的希腊译本的影响。

要了解这些《旧约》的引文在《启示录》中的意义,首先得弄清这些引文的历史背景。要研究约翰引用这些内容时的上文和下文,弄清它们原来的意思,特别是人名、地名,以及事物和大小事件。由于《启示录》中的许多表号在当时的犹太启示文学中是常见的,所以这些文学有时对弄清这些表号的意思有帮助。熟悉当时罗马帝国历史的人还会发现,约翰的语言常常描述了罗马帝国以及在它统治下教会的经历。所以,研究罗马当时的历史会有助于弄清一些本来不大清楚的段落。最后,考虑到当时的文化背景,还得注意当时的思想表达的方式。

在确定约翰所见一连串异象的意义时,必须记住:《启示录》的赐下是为了引导、安慰和坚固教会,不仅是约翰的时代,而且包括全部新约时期,直到世界的末日(见《使徒行述》581,585页)。《启示录》揭示教会的历史,提出了重要的教训,不仅仅为使徒时代的教会,而且为今后世代的基督徒,以及那些生活在世界历史末叶的人,使他们能够知道所面临的危险和斗争(见《使徒行述》583,584页)。例如七教会的名称就代表各个不同时期的教会。以弗所教会成了使徒时代整个教会的表号,但传给这个教会的信息记录下来是为了鼓励各个世代的信徒(《使徒行述》578,585页)。

由此可见,以弗所教会的特征和给这个教会的勉言特别适合于该教会的需要。同样,它也适合于使徒时代整个基督教会的需要,所以简而言之,它代表教会那段时期的历史经验。把它记录下来是为了启发和鼓舞各个时代的信徒,因为同样的原则适用于相似的环境。由此类推,给其他教会的信息也是这样。

由于四条主要预言线索的重心都放在地球历史的最后几幕,《启示录》的信息对于今日的教会有着特别的意义。

圣经的预言有时可能不止应验一次,所以有些预言会有近期的应验和远期的应验两次,此外有一些原则在所有的时候都是适用的。“必须记住,上帝的应许和警告都是有条件的。”(《怀氏文稿》1883年4号)

有些预言原定较早应验,由于教会未能珍惜自己的特权和机会而推迟了。


五、纲要

(一)前言 启1:1-3

(二)给七教会的信 启1:4-3:22

1、问候 启1:4-8

2、序言 基督的形象 启1:9-20

3、致以弗所 启2:1-7

4、致士每拿 启2:8-11

5、致别迦摩 启2:12-17

6、致推雅推喇 启2:18-29

7、致撒狄 启3:1-6

8、致非拉铁非 启3:7-13

9、致老底嘉 启3:14-22

(三)上帝的宝座和带有七印的书 启4:1-8:1

1、天上的宝座 启4:1-11

2、羔羊的胜利 启5:1-14

3、头六个印 启6:1-17

1)第一印:白马 启6:1,2

2)第二印:红马 启6:3,4

3)第三印:黑马 启6:5,6

4)第四印:灰马 启6:7,8

5)第五印:殉道者的呼声 启6:9-11

6)第六印:上帝愤怒的日子 启6:12-17

4、十四万四千人盖印 启7:1-8

5、无数的人群 启7:9-17

6、第七印:斗争结束 启8:1

(四)上帝的审判:七号筒 启8:2-11:19

1、序言 启8:2-6

2、头六个号筒 启8:7-9:21

1)第一号筒:火,雹子,血 启8:7

2)第二号筒:烧着的山 启8:8,9

3)第三号筒:落下的星 启8:10,11

4)第四号筒:太阳,月亮和星星被击打 启8:12,13

5)第五号筒:蝗灾 启9:1-12

6)第六号筒:伯拉大河的使者 启9:13-21

3、拿着小书卷的天使 启10:1-11

4、测量圣殿 启11:1,2

5、两个见证人 启11:3-14

6、第七号筒:上帝的胜利 启11:15-19

(五)最后的一场斗争 启12:1-20:15

1、撒但与余民争战 启12:1-13:14

1)斗争的背景 启12:1-16

2)撒但宣战 启12:17

3)豹状兽 启13:1-10

4)两角兽 启13:11-14

2、最后一场斗争的内容 启13:15-14:20

1)撒但给上帝子民的最后通谍:兽像和兽的印记 启13:15-18

2)十四万四千人胜过兽、兽像和兽的印记 启14:1-5

3)上帝给地上居民的最后通谍:三位天使的信息 启14:6-12

4)拒绝上帝最后呼吁之人的下场 启14:13-20

3、最后的七灾:上帝对恶人的判决 启15:1-17:18

1)对上帝公义的肯定 启15:1-4

2)为上帝的愤怒作准备 启15:5-16:1

3)最后的七灾 启16:2-21

4)大巴比伦的罪状 启17:1-18

4、罪恶的消灭 启18:1-20:15

1)对上帝慈怜的肯定:最后呼吁离开巴比伦 启18:1-4

2)敌对宗教组织的结局:巴比伦的败落 启18:5-24

3)基督加冕为万王之王 启19:1-10

4)基督再来,征服世界 启19:11-21

5)一千年,罪恶和罪人的消灭 启20:1-15

(六)新世界和其中的居民 启21:1-22:5

1、新耶路撒冷 启21:1-27

2、生命河和生命树 启22:1,2

3、圣徒永远作王 启22:3-5

(七)结语:勉励和邀请 启22:6-21

1、接受这卷书和其中的信息 启22:6-10

2、呼吁为基督再来作准备 启22:11-21

和合本启18:1 此后,我看见另有一位有大权柄的天使从天降下,地就因他的荣耀发光。

拼音版启18:1 Cǐ hòu, wǒ kànjian Lìng yǒu yī wèi yǒu dà quánbǐng de tiānshǐ cóng tiān jiàng xià. dì jiù yīn tāde róngyào fāguāng.

吕振中启18:1 这些事以后、我看见另有一位天使从天上降下来,掌有大权;地由于他的光辉而蒙了照亮。

新译本启18:1 这些事以后,我看见有另一位掌大权柄的天使,从天上降下来,他的荣光照亮了大地。

现代译启18:1 这以后,我看见另一个天使从天上下来。他掌握大权;他的光辉照耀大地。

当代译启18:1 事后,我又看见另一位执掌大权的天使,从天降到地上。他的荣光照亮了整个大地。

思高本启18:1 这些事以後,我看见另一位天使从天降下,掌有大权,下地被他的光荣照亮了。

文理本启18:1 此后、我见一使自天而降、秉大权、其荣光耀于世、

修订本启18:1 此后,我看见另一位有大权柄的天使从天降下,地由于他的荣耀而发光。

KJV 英启18:1 And after these things I saw another angel come down from heaven, having great power; and the earth was lightened with his glory.

NIV 英启18:1 After this I saw another angel coming down from heaven. He had great authority, and the earth was illuminated by his splendor.

和合本启18:2 他大声喊着说:“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或作“牢狱”。下同),并各样污秽可憎之雀鸟的巢穴。

拼音版启18:2 Tā dàshēng hǎn zhe shuō, Bābǐlún dà chéng qīng dǎo le, chéng le guǐ mó de zhù chù, hé gèyàng wūhuì zhī líng de chaó xué, ( huò zuò laó yù xià tóng ) bìng gèyàng wūhuì ke zēng zhī què niǎo de chaó xué.

吕振中启18:2 他用强有力的声音喊着说∶「巴比伦倾覆了!倾覆了!成了鬼魔居住的所在,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各样污秽可恨之鸟的巢穴了。

新译本启18:2 他用强有力的声音呼喊说:“倾倒了!大巴比伦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处,各样污灵的监狱,一切污秽可憎之雀鸟的牢笼,

现代译启18:2 他大声呼喊:「倒塌了!大巴比伦倒塌了!她成为邪魔的窝,邪灵的穴,污秽可憎的鸟类的巢。

当代译启18:2 他用强而有力的声音喊着说:“大巴比伦城倾覆了!倾覆了!她窝藏着各样鬼怪邪灵和各种不洁可憎的雀鸟!

思高本启18:2 他用强大的声音喊说:「伟大的巴比伦陷落了!陷落了!她变成了邪魔的住所,一切不洁之神的牢狱,一切不洁和可憎飞禽的巢穴,【以及一切不洁和可憎走兽的圈槛,】

文理本启18:2 大声呼曰、倾矣乎、倾矣乎、大巴比伦也、成为群魔之居所、及凡邪鬼、与污鸟可憎者之囹圄、

修订本启18:2 他以强而有力的声音喊着说: "倾覆了!大巴比伦倾覆了! 她成了鬼魔的住处, 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 各样污秽之鸟的窝, 各样污秽可憎之兽的出没处。

KJV 英启18:2 And he cried mightily with a strong voice, saying, Babylon the great is fallen, is fallen, and is become the habitation of devils, and the hold of every foul spirit, and a cage of every unclean and hateful bird.

NIV 英启18:2 With a mighty voice he shouted: "Fallen! Fallen is Babylon the Great! She has become a home for demons and a haunt for every evil spirit, a haunt for every unclean and detestable bird.

和合本启18:3 因为列国都被她邪淫大怒的酒倾倒了。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地上的客商因她奢华太过就发了财。”

拼音版启18:3 Yīnwei liè guó dōu beì tā xié yín dà nù de jiǔ qīng dǎo le. dì shàng de jūnwáng yǔ tā xíng yín, dì shàng de kè shāng, yīn tā shēhuá taì guò jiù fā le cái.

吕振中启18:3 因为列国都喝了她猛烈淫乱之酒了(有古卷作∶『因为万国都因她淫乱之热情的酒而倾覆了』或译∶『都因她淫乱而受上帝震怒之酒而倾覆了』)地上的君王同她行淫;由于她荒淫的资权、地上的商人都得了财富了。」

新译本启18:3 因为各国都喝她淫乱烈怒的酒醉了;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世上的商人因她奢华挥霍就发了财。”

现代译启18:3 因为列国都喝了这大淫妇淫乱的烈酒,地上诸王跟她行过淫,世上的商人从她的淫荡发了大财。」

当代译启18:3 列国都被她荒淫的烈酒灌醉了。地上的君王曾经与她通奸;商人亦因她穷奢极侈的生活而发了财。”

思高本启18:3 因为万民都喝了她荒淫的烈酒,地上的诸王都同她行过邪淫,地上的商人,也因她的放荡奢侈,而发了财。 」

文理本启18:3 盖万邦因其淫乱干怒之酒而倾、世上诸王与之行淫、诸商因其奢华之甚而致富、○

修订本启18:3 因为列国都喝了她淫乱大怒的酒; 地上的君王和她行淫; 地上的商人因她极度奢华而发了财。"

KJV 英启18:3 For all nations have drunk of the wine of the wrath of her fornication, and the kings of the earth have committed fornication with her, and the merchants of the earth are waxed rich through the abundance of her delicacies.

NIV 英启18:3 For all the nations have drunk the maddening wine of her adulteries. The kings of the earth committed adultery with her, and the merchants of the earth grew rich from her excessive luxuries."

和合本启18:4 我又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免得与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灾殃;

拼音版启18:4 Wǒ yòu tīngjian cóng tiān shàng yǒu shēngyīn shuō, wǒde mín nǎ, nǐmen yào cóng nà chéng chūlai, miǎndé yǔ tā yītóng yǒu zuì, shòu tā suǒ shòu de zāiyāng.

吕振中启18:4 于是我听见另有声音从天上说∶「我的子民哪,从那城出来哦,免得一同有分于她的罪,也免得受她所受的灾殃。

新译本启18:4 我听见另一个声音从天上来,说:“出来吧!我的子民,要从那城出来,免得在她的罪上有分,受她所受的灾难;

现代译启18:4 我又听见另一个声音从天上来,说:出来吧,我的子民!从那城出来吧!不然,你们会分沾她的罪行,分受她的灾难!

当代译启18:4 我又听见天上有另一个声音说:“我的子民啊,离开这城,切不可与她同流合污,以免和她一同受刑罚。

思高本启18:4 我又听到了另一个声音从天上说:「我的百姓,你们从她中间出来罢!免得你们分沾她的罪恶,也免得遭受她的灾祸,

文理本启18:4 我又闻有声自天曰、我民乎、宜出乎彼、免与其罪、而受其灾、

修订本启18:4 我又听见另一个声音从天上说: "我的民哪,从那城出来吧! 免得和她在罪上有份, 受她所受的灾殃;

KJV 英启18:4 And I heard another voice from heaven, saying, Come out of her, my people, that ye be not partakers of her sins, and that ye receive not of her plagues.

NIV 英启18:4 Then I heard another voice from heaven say: "Come out of her, my people, so that you will not share in her sins, so that you will not receive any of her plagues;

和合本启18:5 因她的罪恶滔天,她的不义, 神已经想起来了。

拼音版启18:5 Yīn tāde zuìè tāo tiān tāde bú yì shén yǐjing xiǎngqǐ lái le.

吕振中启18:5 因为她的罪已累累连天了,她所作不对的事、上帝都记得。

新译本启18:5 因为她的罪恶滔天, 神已经想起她的不义来。

现代译启18:5 因为她罪恶滔天,上帝记得她邪恶的行为。

当代译启18:5 她已经罪恶滔天;上帝也把她的一切罪行,记得一清二楚。

思高本启18:5 因为她的罪恶已堆积得直达上天,使天主想起了她的不义。

文理本启18:5 盖厥罪滔天、上帝忆其不义、

修订本启18:5 因她的罪恶滔天, 上帝已经记得她的不义。

KJV 英启18:5 For her sins have reached unto heaven, and God hath remembered her iniquities.

NIV 英启18:5 for her sins are piled up to heaven, and God has remembered her crimes.

和合本启18:6 她怎样待人,也要怎样待她,按她所行的加倍地报应她,用她调酒的杯加倍地调给她喝。

拼音版启18:6 Tā zenyàng daì rén, ye yào zenyàng daì tā, àn tā suǒ xíng de jiābeì de bàoyìng tā. yòng tā tiaó jiǔ de bēi, jiābeì de tiaó gei tā hē.

吕振中启18:6 她怎样待人,你们也要怎样待她,按她所行的加一倍;在她调酒的杯中、加强调给她。

新译本启18:6 她怎样待人,你们也要怎样待她;照着她所作的,加倍报应她;用她调酒的杯,加倍调给她。

现代译启18:6 她怎样待你们,就怎样待她,照她所做的加倍报应她。她怎样调酒给你们,就用双倍浓烈的酒倒满她的杯!

当代译启18:6 她所作的孽,必定会报还己身,并且要得加倍的报应;她调甚麽酒给别人喝,别人也要加倍地调给她喝。

思高本启18:6 她怎样虐待了人,你们也该怎样虐待她,并按照她所行的,要加倍报复她;她用什麽杯斟给人,你们也要用什麽杯加倍斟给她;

文理本启18:6 彼之加诸人者、亦加诸彼、依其所行而倍之、于其所调之杯、亦倍调予之、

修订本启18:6 她怎样待人,也要怎样待她, 按她所行的加倍地报应她; 用她调酒的杯加倍调给她喝。

KJV 英启18:6 Reward her even as she rewarded you, and double unto her double according to her works: in the cup which she hath filled fill to her double.

NIV 英启18:6 Give back to her as she has given; pay her back double for what she has done. Mix her a double portion from her own cup.

和合本启18:7 她怎样荣耀自己,怎样奢华,也当叫她照样痛苦悲哀,因她心里说:‘我坐了皇后的位,并不是寡妇,决不至于悲哀。’

拼音版启18:7 Tā zenyàng róngyào zìjǐ, zenyàng shēhuá, ye dāng jiào tā zhàoyàng tòngkǔ bēiāi. yīn tā xīnli shuō, wǒ zuò le huáng hòu de wèi, bìng bú shì guǎfu, jué búzhìyú bēiāi.

吕振中启18:7 她荣耀自己、荒淫无度、多么多,你们给她苦痛哀恸也要多么多。因为她心里说∶「我坐着做皇后,我不是寡妇,决不会见哀恸」;

新译本启18:7 她怎样炫耀自己,怎样奢华挥霍,你们也要怎样给她痛苦悲哀。因为她心里常常说:‘我坐著作女王,我不是寡妇,决不会看见悲哀。’

现代译启18:7 她怎样奢侈,炫耀自己,就怎样折磨她,叫她受尽痛苦。因为她不断地对自己说:我是坐在宝座上的王后,我不是寡妇,我绝不会有悲愁!

当代译启18:7 她自炫自耀和荒淫无度到甚麽程度,也要得着同等的痛苦和悲哀为报。她曾对自己夸口说:‘我稳坐如皇后,我不是无依的寡妇,所以我必不会尝到哀伤的滋味。’

思高本启18:7 她以前怎样自夸自耀,奢侈享乐,你们也就怎样加给她痛苦与哀伤;因为她心 说过:「我坐着当皇后,而不是寡妇,必见不到哀伤。 」

文理本启18:7 彼昔自荣与奢华若何、使之痛苦悲哀亦若何、盖彼自谓我位后、非嫠也、决不至悲哀也、

修订本启18:7 她怎样荣耀自己,怎样奢华, 也要使她照样痛苦悲哀。 因她心里说: '我坐了皇后的位, 并不是寡妇, 绝不至于悲哀。'

KJV 英启18:7 How much she hath glorified herself, and lived deliciously, so much torment and sorrow give her: for she saith in her heart, I sit a queen, and am no widow, and shall see no sorrow.

NIV 英启18:7 Give her as much torture and grief as the glory and luxury she gave herself. In her heart she boasts, 'I sit as queen; I am not a widow, and I will never mourn.'

和合本启18:8 所以在一天之内,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就是死亡、悲哀、饥荒。她又要被火烧尽了,因为审判她的主 神大有能力。

拼音版启18:8 Suǒyǐ zaì yī tiān zhī neì, tāde zāiyāng yào yī qí lái dào, jiù shì sǐwáng, bēiāi, jīhuāng, tā yòu yào beì huǒshào jìn le. yīnwei shenpàn tāde zhǔ shén dà yǒu nénglì.

吕振中启18:8 故此在一天之内、她的灾殃、死亡、哀恸、饥荒、就必来到;她也必在火中被烧掉;因为审判她、的主上帝大有力量。」

新译本启18:8 因此,在一日之内她的灾难必然来到,就是死亡、悲哀和饥荒;她还要在火中被烧掉,因为审判她的主 神是大有能力的。

现代译启18:8 正因为这样,在同一天里,灾难要临到她:有悲愁、饥荒、死亡!她要在火中被焚烧,因为审判她的主上帝大有能力!

当代译启18:8 故此在短短一天之内,她受的一切灾殃:瘟疫、哀伤和饥荒,要同时临到她身上。她也要被大火焚烧,因为审判她的主是大有能力的。

思高本启18:8 为此,一日之内,她的灾祸:瘟疫、哀伤和饥荒全都来到;她要被火焚烧,因为惩治她的上主天主,是强而有力的。 」

文理本启18:8 故一日间、诸灾并臻、即死亡、悲哀、饥荒、尽焚以火、盖鞫之之主上帝、乃有能者也、

修订本启18:8 所以在一天之内,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 就是死亡、悲哀、饥荒。 她将被火烧尽, 因为审判她的主上帝大有能力。"

KJV 英启18:8 Therefore shall her plagues come in one day, death, and mourning, and famine; and she shall be utterly burned with fire: for strong is the Lord God who judgeth her.

NIV 英启18:8 Therefore in one day her plagues will overtake her: death, mourning and famine. She will be consumed by fire, for mighty is the Lord God who judges her.

和合本启18:9 地上的君王,素来与她行淫,一同奢华的,看见烧她的烟,就必为她哭泣哀号。

拼音版启18:9 Dì shàng de jūnwáng, sùlái yǔ tā xíng yín yītóng shēhuá de, kànjian shāo tāde yān, jiù bì wèi tā kūqì āi haó.

吕振中启18:9 地上的君王、素来同她行淫、荒淫无度的、看见她被焚烧的烟,就必为她哭泣捶胸。

新译本启18:9 “地上的众王,就是跟她一同行邪淫、骄奢无度的,看见焚烧她的烟的时候,就必为她痛哭捶胸。

现代译启18:9 跟她纵欲行淫的地上诸王一看见那焚烧着她的烟就为她痛哭哀号。

当代译启18:9 那些曾与她通奸享乐的君王,目睹她被焚烧时的烟火,就为她捶胸哀恸;

思高本启18:9 当时那些曾同她行过邪淫,和享过快乐的地上诸王,看到焚烧她的烟,都要为她流泪哀悼。

文理本启18:9 世上诸王、素与行淫而奢华者、见所焚之烟、则为之哭而擗、

修订本启18:9 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一同奢华的,看见烧她的烟,就必为她哭泣哀号;

KJV 英启18:9 And the kings of the earth, who have committed fornication and lived deliciously with her, shall bewail her, and lament for her, when they shall see the smoke of her burning,

NIV 英启18:9 "When the kings of the earth who committed adultery with her and shared her luxury see the smoke of her burning, they will weep and mourn over her.

和合本启18:10 因怕她的痛苦,就远远地站着说:哀哉!哀哉!巴比伦大城,坚固的城啊!一时之间你的刑罚就来到了。

拼音版启18:10 Yīn pà tāde tòngkǔ, jiù yuǎn yuǎn de zhàn zhe shuō, āi zāi, āi zāi, Bābǐlún dà chéng, jiāngù de chéng a, yī shí zhī jiān nǐde xíngfá jiù lái dào le.

吕振中启18:10 因怕她的苦痛、都必在远处站着说∶「有祸阿!有祸阿!大城巴比伦!大有势力的城阿,一时之间你受判罚的时候到了!」

新译本启18:10 他们因为害怕她所受的痛苦,就远远地站着,说:‘有祸了!有祸了!这大城,巴比伦,这坚固的城啊!一时之间你的审判就来到了!’

现代译启18:10 他们怕看到她受折磨,远远地站着,说:「惨啦!惨啦!这大城。雄壮的巴比伦城啊!还不到一个钟头,你已经遭受惩罚了!」

当代译启18:10 但他们惧怕被灾祸殃及,故此,只是袖手旁观,站在远处叹息说:‘可怜,可怜的巴比伦大城啊!你虽然盛极一时,但审判却在霎时间临到。’

思高本启18:10 他们因害怕她受的痛苦,就远远站着说:「可怜,可怜!你这座伟大的城,这座强盛的巴比伦城!在一小时之内,你就受到了惩罚。」

文理本启18:10 因其痛苦而惧、则远立曰、祸哉、祸哉、大巴比伦巩固之邑乎、半时间、尔之鞫至矣、

修订本启18:10 因怕她的痛苦,就远远地站着,说: "祸哉,祸哉,这大城! 坚固的巴比伦城啊! 一时之间,你的审判要来到了。"

KJV 英启18:10 Standing afar off for the fear of her torment, saying, Alas, alas that great city Babylon, that mighty city! for in one hour is thy judgment come.

NIV 英启18:10 Terrified at her torment, they will stand far off and cry: "'Woe! Woe, O great city, O Babylon, city of power! In one hour your doom has come!'

和合本启18:11 地上的客商也都为她哭泣悲哀,因为没有人再买他们的货物了;

拼音版启18:11 Dì shàng de kè shāng ye dōu wèi tā kūqì bēiāi, yīnwei méiyǒu rén zaì mǎi tāmende huò wù le.

吕振中启18:11 地上的商人也都为她哭泣哀恸,因为再没有人买他们的货物了∶

新译本启18:11 “地上的商人也为她悲哀痛哭,因为没有人再买他们的货物:

现代译启18:11 地上的商人也为她悲哀痛哭,因为再也没有人来买他们的货物了。

当代译启18:11 那些殷商巨贾也为她哀伤,因为他们的货物:

思高本启18:11 地上的商人也为她流泪哀伤,因而再没有人来买他们的货物:

文理本启18:11 世上诸商、亦为之哭而哀、因不复见有人购其货也、

修订本启18:11 地上的商人也都为她哭泣悲哀,因为没有人再买他们的货物了;

KJV 英启18:11 And the merchants of the earth shall weep and mourn over her; for no man buyeth their merchandise any more:

NIV 英启18:11 "The merchants of the earth will weep and mourn over her because no one buys their cargoes any more--

和合本启18:12 这货物就是金、银、宝石、珍珠、细麻布、紫色料、绸子、朱红色料、各样香木、各样象牙的器皿,各样极宝贵的木头和铜、铁、汉白玉的器皿,

拼音版启18:12 Zhè huò wù jiù shì jīn, yín, bǎoshí, zhēnzhū, xìmábù, zǐse liào, chóuzi, zhūhóngsē liào, gèyàng xiāng mù, gèyàng xiàng yá de qìmǐn, gèyàng jí bǎoguì de mùtou hé tóng, tie, hàn bái yù de qìmǐn,

吕振中启18:12 没有人买他们的金银宝石、珍珠、细麻布、紫布、丝绸、朱红布等货物、各样香木、各样象牙器皿、顶贵重木制的、铜鉄白石制的各样器皿、

新译本启18:12 就是金、银、宝石、珍珠;细麻布、紫色布、丝绸、朱红色布;各样香木,各样象牙制品,各样极贵重的木器、铜器、铁器、大理石制品;

现代译启18:12 没有人买他们的金、银、宝石、珍珠;也没有人买他们的麻纱、丝绸、高贵的紫色和红色衣料、各种香木、各样象牙制品、贵重的木器、铜器、铁器,和大理石制品;

当代译启18:12 金、银、宝石、珍珠、细麻布、紫布、丝绸、朱红布、各样香木、各种象牙器具,用木材、铜、铁、云石等材料所造的贵重制成品,

思高本启18:12 金银、宝石、珍珠、细麻布、紫红布、绸缎、朱红布等货物,以及各种香木、各种象牙器皿、各种贵重木器、铜、铁、大理石的器皿,

文理本启18:12 斯货也、若金银、宝石、珠玑、枲布、紫料、丝帛、绛料、香松诸木、象牙诸器、及佳木铜铁白石诸器、

修订本启18:12 这货物就是金、银、宝石、珍珠、细麻布、丝绸、紫色和朱红色衣料、各样香木、各样象牙的器皿、各样极宝贵的木头和铜、铁、大理石的器皿,

KJV 英启18:12 The merchandise of gold, and silver, and precious stones, and of pearls, and fine linen, and purple, and silk, and scarlet, and all thyine wood, and all manner vessels of ivory, and all manner vessels of most precious wood, and of brass, and iron, and marble,

NIV 英启18:12 cargoes of gold, silver, precious stones and pearls; fine linen, purple, silk and scarlet cloth; every sort of citron wood, and articles of every kind made of ivory, costly wood, bronze, iron and marble;

和合本启18:13 并肉桂、豆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细面、麦子、牛、羊、车、马和奴仆、人口。

拼音版启18:13 Bìng rònguì, dòu kòu, xiāngliào, xiānggāo, rǔxiāng, jiǔ, yóu, xì miàn, maìzi, niú, yáng, chē, mǎ, hé núpú, rénkǒu.

吕振中启18:13 肉桂、?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细面、麦子、牲口、羊、马、货车、跟奴仆、就是人口──等货色。

新译本启18:13 肉桂、荳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面粉、麦子;牛、羊、马、车、奴仆、人口。

现代译启18:13 也没有人买肉桂、香料、香、香水、乳香、酒、油、面粉、麦子、牛、羊、马、车子、奴隶、人口等。

当代译启18:13 以及肉桂、豆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细面、小麦、牛、羊、马、车、仆婢,甚至人口等,现在都没有人购买了。

思高本启18:13 还有肉桂、香膏、香料、香液、乳香、酒、油、面粉、麦子、牲口、羊群、骏马、车辆、奴隶与人口。

文理本启18:13 亦有肉桂、豆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面、麦、牛、羊、马、车、及人之身与灵也、

修订本启18:13 和肉桂、豆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细面、麦子、牛、羊、马、马车,以及奴隶、人口。

KJV 英启18:13 And cinnamon, and odours, and ointments, and frankincense, and wine, and oil, and fine flour, and wheat, and beasts, and sheep, and horses, and chariots, and slaves, and souls of men.

NIV 英启18:13 cargoes of cinnamon and spice, of incense, myrrh and frankincense, of wine and olive oil, of fine flour and wheat; cattle and sheep; horses and carriages; and bodies and souls of men.

和合本启18:14 巴比伦哪,你所贪爱的果子离开了你!你一切的珍馐美味和华美的物件也从你中间毁灭,决不能再见了!

拼音版启18:14 Bābǐlún nǎ, nǐ suǒ tān aì de guǒzi líkāi le nǐ. nǐ yīqiè de zhēn xiū meiwèi, hé huámei de wùjiàn, ye cóng nǐ zhōngjiān huǐmiè, jué bùnéng zaìjiàn le.

吕振中启18:14 「你心所贪爱的果子已离开了你,你的一切珍馐肥甘、华丽物件、都被毁灭、离开了你,人决不能再见得着了!」

新译本启18:14 你所贪恋的果子离开你了!一切珍馐美味、华丽的美物,都从你那里消失,再也找不到了!

现代译启18:14 这些商人对她说:「你所贪爱的各种美物都不见了;一切的荣华富贵消失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当代译启18:14 他们呼喊说:‘你所心爱渴求的已离你而去了,一切珍馐百味、奢侈华美的东西都不存在,再也看不见了。’

思高本启18:14 商人说:「你心中所爱吃的果品,都远离了你;一切肥美和华丽的物品,都在你前消逝了,再也寻不见了。」

文理本启18:14 尔心所嗜之果已去、尔之珍馐华采皆亡、不复见之、

修订本启18:14 "你所贪爱的果子离开了你; 你一切的珍馐美味和华美的物件 都从你那里毁灭, 绝对见不到了。"

KJV 英启18:14 And the fruits that thy soul lusted after are departed from thee, and all things which were dainty and goodly are departed from thee, and thou shalt find them no more at all.

NIV 英启18:14 "They will say, 'The fruit you longed for is gone from you. All your riches and splendor have vanished, never to be recovered.'

和合本启18:15 贩卖这些货物、藉着她发了财的客商,因怕她的痛苦,就远远地站着哭泣悲哀,说:

拼音版启18:15 Fàn maì zhèxie huò wù, jiè zhe tā fā le cái de kè shāng, yīn pà tāde tòngkǔ, jiù yuǎn yuǎn de zhàn zhe kūqì bēiāi, shuō,

吕振中启18:15 这些物件的商人、从这城得财富的、因怕她的苦痛、都必在远处站着,哭泣哀恸说∶

新译本启18:15 贩卖这些货物,借着她发了财的商人,因为害怕她受的痛苦,就远远地站着,痛哭悲哀,

现代译启18:15 在那城做生意、发了大财的商人,为了怕看到她受折磨,远远地站着。

当代译启18:15 售卖这些货物给她而致富的商人,惟恐被波及,只站在远处观望,为她悲哀哭号说:

思高本启18:15 贩卖这些货物,而由她发财的人,因害怕她受的痛苦,远远站着,流泪哀伤,

文理本启18:15 诸商因之致富者、以其痛苦、惧而远立、哀哭之、

修订本启18:15 贩卖这些货物、藉着她发财的商人,因怕她的痛苦,就远远地站着哭泣悲哀,

KJV 英启18:15 The merchants of these things, which were made rich by her, shall stand afar off for the fear of her torment, weeping and wailing,

NIV 英启18:15 The merchants who sold these things and gained their wealth from her will stand far off, terrified at her torment. They will weep and mourn

和合本启18:16 ‘哀哉!哀哉!这大城啊!素常穿着细麻、紫色、朱红色的衣服,又用金子、宝石和珍珠为妆饰。

拼音版启18:16 Ai zāi, āi zāi, zhè dà chéng a, sùcháng chuān zhe xì má, zǐse, zhūhóngsē de yīfu, yòu yòng jīnzi, bǎoshí, hé zhēnzhū wéi zhuāngshì.

吕振中启18:16 「有祸阿!有祸阿!那大城!那披着细麻、紫袍和朱红袍、用金子、宝石、珍珠、为妆饰的!

新译本启18:16 说:‘有祸了!有祸了!这大城啊!就是一向穿着细麻布、紫色、朱红色的衣服,佩戴着金子、宝石和珍珠装饰的,

现代译启18:16 他们悲哀痛哭,说:「惨啦!惨啦!这大城啊!她一向穿麻纱、高贵的大紫大红的衣服,戴着金子、宝石、珍珠等饰物!

当代译启18:16 ‘可怜,可怜的大城啊!你曾身披紫色和朱红色的细麻布衣袍;又以黄金、宝石、珍珠为装饰;

思高本启18:16 说:「可怜,可怜!这伟大的城!这曾穿戴过细麻、紫红和朱红布衣裳,并以黄金、宝石和珍珠作装饰的城,

文理本启18:16 曰、祸哉、祸哉、大邑乎、素衣枲布紫绛、饰以金珠宝石者乎、

修订本启18:16 说: "祸哉,祸哉,这大城! 她穿着细麻、 紫色、朱红色的衣服, 用金子、宝石、珍珠为妆饰。

KJV 英启18:16 And saying, Alas, alas, that great city, that was clothed in fine linen, and purple, and scarlet, and decked with gold, and precious stones, and pearls!

NIV 英启18:16 and cry out: "'Woe! Woe, O great city, dressed in fine linen, purple and scarlet, and glittering with gold, precious stones and pearls!

和合本启18:17 一时之间,这么大的富厚就归于无有了。’凡船主和坐船往各处去的并众水手,连所有靠海为业的,都远远地站着,

拼音版启18:17 Yī shí zhī jiàn, zhème dà de fù hòu jiù guīyú wú yǒu le. fán chuán zhǔ, hé zuò chuán wǎng gè chù qù de, bìng zhòng shuǐ shǒu, lián suǒ yǒu kào hǎi wéi yè de, dōu yuǎn yuǎn de zhàn zhe,

吕振中启18:17 一时之间这么大的财富已变为荒凉了!」每一个船长、每一个航行往别处去的,和水手们、以及凡作海业的、都在远处站着,

新译本启18:17 一时之间,这么大的财富竟荡然无存!’“所有船长、旅客、水手,以及凡是靠海谋生的,都远远地站着。

现代译启18:17 还不到一个钟头,这一切财富竟都丧失了!」所有的船长、旅客、水手,和所有靠海谋生的人远远地站着。

当代译启18:17 但在霎时间,你这一切的繁华却化为乌有了。’所有船主、乘客、水手及靠航海为生的人,都在远处驻足观看,

思高本启18:17 在一小时内,这样多的财富,就荡然无存了。」一切船长、一切到处航海的人、船员以及那些靠海谋生的人,都远远站着,

文理本启18:17 盖半时间、如此之巨富、成为荒墟矣、各舟长、与航海者及舟子、并凡恃海为业者、

修订本启18:17 一时之间,这么多的财富就归于无有了。" 所有的船长和到处航海的,水手以及所有靠海为业的,都远远地站着,

KJV 英启18:17 For in one hour so great riches is come to nought. And every shipmaster, and all the company in ships, and sailors, and as many as trade by sea, stood afar off,

NIV 英启18:17 In one hour such great wealth has been brought to ruin!' "Every sea captain, and all who travel by ship, the sailors, and all who earn their living from the sea, will stand far off.

和合本启18:18 看见烧她的烟,就喊着说:‘有何城能比这大城呢?’

拼音版启18:18 Kànjian shāo tāde yān, jiù hǎn zhe shuō, yǒu hé chéng néng bǐ zhè dà chéng ne.

吕振中启18:18 看见她被焚烧的烟就喊着说∶「哪一个城能比得过那大城呢?」

新译本启18:18 他们看见了焚烧她的烟,就喊叫说:‘有哪一座城能与这大城相比呢?’

现代译启18:18 他们看见了那焚烧着她的烟,就喊叫:「有哪一座城可跟这大城相比!」

当代译启18:18 见那冒升的烟,就说:‘世界上有哪一座城能和她相比呢?’

思高本启18:18 看见焚烧她的烟,就呼喊说:「那有一座城可与这座伟大的城相比呢!」

文理本启18:18 见所焚之烟、皆远立、呼曰、孰若此大邑乎、

修订本启18:18 看见烧她的烟,就喊着说:"有哪一个城能跟这大城比呢?"

KJV 英启18:18 And cried when they saw the smoke of her burning, saying, What city is like unto this great city!

NIV 英启18:18 When they see the smoke of her burning, they will exclaim, 'Was there ever a city like this great city?'

和合本启18:19 他们又把尘土撒在头上,哭泣悲哀,喊着说:‘哀哉!哀哉!这大城啊!凡有船在海中的,都因她的珍宝成了富足,她在一时之间就成了荒场!

拼音版启18:19 Tāmen yòu bǎ chéntǔ sǎ zaì tóu shàng, kūqì bēiāi, hǎn zhe shuō, āi zāi, āi zāi, zhè dà chéng a. fán yǒu chuán zaì hǎi zhōng de, dōu yīn tāde zhēn bǎo chéng le fùzú. tā zaì yī shí zhī jiàn jiù biàn chéng le huāng chǎng.

吕振中启18:19 他们把尘土撒在头上,哭泣哀恸喊着说∶「有祸阿!有祸阿!那大城!那城里头凡有船在海中的、由她的珍宝而得财富的、有祸阿!一时之间她已变为荒凉了!

新译本启18:19 他们又把尘土撒在自己头上,痛哭悲哀,喊着说:‘有祸了!有祸了!这大城啊!凡是有船航行海上的,都因这城的财宝发了财;一时之间她竟成了荒场!’

现代译启18:19 他们拿灰尘撒在自己头上,哀哭着说:「惨啦!惨啦!这大城啊!凡有船航行海上的人都靠她发财!还不到一个钟头,她所有的一切竟都丧失了!」

当代译启18:19 他们又把尘土撒在头上,哀伤地哭泣说:‘可怜,可怜的大城呀!所有经营航运的,都因她而致富,可是霎时间她却变为废墟了!’

思高本启18:19 他们在自己的头上撒灰,流泪哀伤,喊说:「可怜,可怜!这座伟大的城!凡在海中有船的人,都因她的富饶而发了大财。她怎麽在一时之内就荡然无存了 。」

文理本启18:19 又以尘蒙首哭而哀、呼曰、祸哉、祸哉、大邑乎、凡有舟于海者、自其丰厚而致富、半时间成为荒墟矣、

修订本启18:19 于是他们把灰尘撒在头上,哭泣悲哀地喊着说: "祸哉,祸哉,这大城! 凡有船在海中的, 都因她的珍宝成了富足。 她在一时之间就成为荒芜。

KJV 英启18:19 And they cast dust on their heads, and cried, weeping and wailing, saying, Alas, alas, that great city, wherein were made rich all that had ships in the sea by reason of her costliness! for in one hour is she made desolate.

NIV 英启18:19 They will throw dust on their heads, and with weeping and mourning cry out: "'Woe! Woe, O great city, where all who had ships on the sea became rich through her wealth! In one hour she has been brought to ruin!

和合本启18:20 天哪,众圣徒、众使徒、众先知啊!你们都要因她欢喜,因为 神已经在她身上伸了你们的冤!’”

拼音版启18:20 Tiān nǎ, zhòng shèngtú zhòng shǐtú zhòng xiānzhī a, nǐmen dōu yào yīn tā huānxǐ. yīnwei shén yǐjing zaì tā shēnshang shēn le nǐmen de yuān.

吕振中启18:20 天哪,圣众使徒和神言人哪,因那城而欢跃吧!因为上帝已为你们申雪而判罚她了。」

新译本启18:20 天哪,你要因她欢喜!众圣徒、众使徒、众先知啊,你们也要因她欢喜!因为 神已经在她身上为你们伸了冤。”

现代译启18:20 天哪,要欢喜!因为她毁灭了!上帝的子民、使徒和先知们哪,要欢喜!因为上帝已经替你们伸冤,惩罚她了!

当代译启18:20 欢欣吧!苍天啊!众圣徒、使徒和先知们啊!为她的结局高兴吧。上帝已经向她施行报应,为你们伸冤了。”

思高本启18:20 上天、圣徒、宗徒和先知们,你们因她的毁灭而欢腾罢!因为天主在她身上给你们伸了冤。

文理本启18:20 天乎、诸圣徒与使徒及先知乎、宜因之而乐、盖上帝以尔之鞫鞫彼也、○

修订本启18:20 天哪,众圣徒、众使徒、众先知啊! 你们都要因她欢喜, 因为上帝已经在她身上为你们伸了冤。"

KJV 英启18:20 Rejoice over her, thou heaven, and ye holy apostles and prophets; for God hath avenged you on her.

NIV 英启18:20 Rejoice over her, O heaven! Rejoice, saints and apostles and prophets! God has judged her for the way she treated you.'"

和合本启18:21 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举起一块石头,好像大磨石,扔在海里,说:“巴比伦大城也必这样猛力地被扔下去,决不能再见了!

拼音版启18:21 Yǒu yī wèi dàlì de tiānshǐ jǔqǐ yī kuaì shítou, hǎoxiàng dà mòshí, rēng zaì hǎi lǐ, shuō, Bābǐlún dà chéng, ye bì zhèyàng meng lì de beì rēng xià qù, bùnéng zaìjiàn le.

吕振中启18:21 有一位大有力量的天使举起一块石头来、像大磨石、丢在海里、说∶「巴比伦大城也必这样砰磅一下被丢下,决不能再看到了!

新译本启18:21 有一位大力的天使,把一块好像大磨石一样的石头,举起来抛在海里,说:“巴比伦大城也必这样被猛力地抛下去,决不能再找到了!

现代译启18:21 接着,有一个强壮的天使举起一块像大磨石那样大的石头,抛到海里去,说:「大城巴比伦也要这样被猛投下去,永远不再出现。

当代译启18:21 这时,有一位大能力的天使,举起一块像大磨石的石头,投进海里,说:“巴比伦大城要沉没,像我猛力投下的大石一样,沉下大海,永远无法追寻。

思高本启18:21 然後,一位强而有力的天使,举起一块大如磨盘的石头,抛在海中说:「伟大的巴比伦城必要这样猛力地被人抛弃,再也找不着她了!

文理本启18:21 有大力之使者、举石如巨磨、投之于海、曰、巴比伦大邑、将如此猛然被投、不复见矣、

修订本启18:21 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举起一块石头,好像大磨石,扔在海里,说: "巴比伦大城 也必这样猛力地被扔下去, 绝对见不到了。

KJV 英启18:21 And a mighty angel took up a stone like a great millstone, and cast it into the sea, saying, Thus with violence shall that great city Babylon be thrown down, and shall be found no more at all.

NIV 英启18:21 Then a mighty angel picked up a boulder the size of a large millstone and threw it into the sea, and said: "With such violence the great city of Babylon will be thrown down, never to be found again.

和合本启18:22 弹琴、作乐、吹笛、吹号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见。各行手艺人,在你中间决不能再遇见。推磨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见。

拼音版启18:22 Tán qín, zuòlè, chuī dí, chuīhào de shēngyīn, zaì nǐmen zhōngjiān jué bùnéng zaì tīngjian. gè xíng shǒu yì rén zaì nǐ zhōngjiān jué bùnéng zaì yùjiàn. tuī mò de shēngyīn zaì nǐmen zhōngjiān jué bùnéng zaì tīngjian.

吕振中启18:22 弹弦琴、作乐、吹箫笛、吹号筒者、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到了;各手工业各手艺人在你中间决不能再看到了;石磨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到了;

新译本启18:22 弹琴、奏乐、吹笛、吹号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到了!各样手艺技工,在你中间决不能再找到了!推磨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到了!

现代译启18:22 你再也听不到琴师乐手的音乐和吹笛吹号的声音。各种手艺的技工再也找不到了;推磨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

当代译启18:22 弹琴作乐,吹笛鸣号的声音,必不再在你那里奏起;各种手工艺都停止,推磨的声音再也听不见,

思高本启18:22 弹琴者、歌唱者、吹笛者和吹号者的声音,在你中间再也听不到了;各种工艺的匠人,在你中间再也找不到了;推磨的响声,在你中间再也听不到了;

文理本启18:22 鼓琴奏乐品箫吹角之声、不复闻于尔间、百工不复见于尔间、磨声不复闻于尔间、

修订本启18:22 弹琴、歌唱、 吹笛、吹号的声音, 在你中间绝对听不见了; 各行手艺的技工 在你中间绝对见不到了; 推磨的声音 在你中间绝对听不见了;

KJV 英启18:22 And the voice of harpers, and musicians, and of pipers, and trumpeters, shall be heard no more at all in thee; and no craftsman, of whatsoever craft he be, shall be found any more in thee; and the sound of a millstone shall be heard no more at all in thee;

NIV 英启18:22 The music of harpists and musicians, flute players and trumpeters, will never be heard in you again. No workman of any trade will ever be found in you again. The sound of a millstone will never be heard in you again.

和合本启18:23 灯光在你中间决不能再照耀。新郎和新妇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见。你的客商原来是地上的尊贵人,万国也被你的邪术迷惑了。

拼音版启18:23 Dēng guāng zaì nǐmen zhōngjiān jué bùnéng zaì zhàoyào. xīnláng hé xīn fù de shēngyīn, zaì nǐmen zhōngjiān jué bùnéng zaì tīngjian. nǐde kè shāng yuánlái shì dì shàng de zūnguì rén. wàn guó ye beì nǐde xiéshù míhuò le.

吕振中启18:23 灯光决不能再照耀于你中间了;新郎新娘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到了;因为你的商人曾经是地上的大人物;因为列国都曾在你的邪术中受了迷惑。」

新译本启18:23 灯的亮光,在你中间决不能再照耀了!新郎新娘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到了!你的商人一向都是地上的大人物,万国都因你的邪术受了迷惑。

现代译启18:23 灯光再也不发亮了;新郎新娘的轻言细语再也听不到了。你的商人都是世上最有势力的人;世上的人也都被你的邪术迷惑了!」

当代译启18:23 所有灯光要熄灭,新婚夫妇欢笑声也要成为绝响。你的商人曾经驰誉世界,万国的人都被你的邪术所愚弄。

思高本启18:23 灯台上的光 ,在你中间再也不发亮了;新郎与新娘的声音,在你中间再也听不到了,因为你的商人都是地上的要人,又因为万民都因你的邪术受了迷惑;

文理本启18:23 灯光不复照于尔间、新郎新妇之声、不复闻于尔间、盖尔诸商素为世之尊者、万国亦以尔巫术而受惑矣、

修订本启18:23 灯台的光 在你中间绝对不再照耀了; 新郎和新娘的声音 在你中间绝对听不见了。 你的商人原来是地上的显要; 万国也被你的邪术迷惑了。

KJV 英启18:23 And the light of a candle shall shine no more at all in thee; and the voice of the bridegroom and of the bride shall be heard no more at all in thee: for thy merchants were the great men of the earth; for by thy sorceries were all nations deceived.

NIV 英启18:23 The light of a lamp will never shine in you again. The voice of bridegroom and bride will never be heard in you again. Your merchants were the world's great men. By your magic spell all the nations were led astray.

和合本启18:24 先知和圣徒并地上一切被杀之人的血,都在这城里看见了。”

拼音版启18:24 Xiānzhī hé shèngtú, bìng dì shàng yīqiè beì shā zhī rén de xie, dōu zaì zhè chéng lǐ kànjian le.

吕振中启18:24 在这里并且见有神言人和圣徒们的血、以及地上一切被屠杀之人的血。

新译本启18:24 先知、圣徒和地上一切被杀的人的血,都在这城里找到了!”

现代译启18:24 巴比伦受惩罚了,因为在这城里发现了先知和上帝子民的血;是的,所有在地上被杀的人的血都在这城里发现了。

当代译启18:24 众先知和圣徒们,其他殉道者都曾在你的城墙内流血牺牲。”

思高本启18:24 且在此城中找到了诸先知、诸圣徒以及一切在地上被杀者的血。」

文理本启18:24 在彼见有诸先知圣徒、及凡世上见杀者之血、

修订本启18:24 先知、圣徒和地上一切被杀的人的血都在这城里找到了。"

KJV 英启18:24 And in her was found the blood of prophets, and of saints, and of all that were slain upon the earth.

NIV 英启18:24 In her was found the blood of prophets and of the saints, and of all who have been killed on the earth."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