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耶弗他和以法莲人
1 以法莲人聚集,到了北方,对耶弗他说:“你去与亚扪人争战,为什么没有招我们同去呢?我们必用火烧你和你的房屋。”
2 耶弗他对他们说:“我和我的民与亚扪人大大争战;我招你们来,你们竟没有来救我脱离他们的手。
3 我见你们不来救我,我就拚命前去攻击亚扪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我手中。你们今日为什么上我这里来攻打我呢?”
4 于是,耶弗他招聚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争战。基列人击杀以法莲人,是因他们说:“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玛拿西中间,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
5 基列人把守约旦河的渡口,不容以法莲人过去。以法莲逃走的人若说:“容我过去。”基列人就问他说:“你是以法莲人不是?”他若说:“不是。”
6 就对他说:“你说示播列。”以法莲人因为咬不真字音,便说“西播列”。基列人就将他拿住,杀在约旦河的渡口。那时,以法莲人被杀的有四万二千人。
7 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师六年。基列人耶弗他死了,葬在基列的一座城里。
以比赞、以伦、押顿
8 耶弗他以后,有伯利恒人以比赞作以色列的士师。
9 他有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女儿都嫁出去了。他给众子从外乡娶了三十个媳妇。他作以色列的士师七年。
10 以比赞死了,葬在伯利恒。
11 以比赞之后,有西布伦人以伦作以色列的士师十年。
12 西布伦人以伦死了,葬在西布伦地的亚雅仑。
13 以伦之后,有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
14 他有四十个儿子,三十个孙子,骑着七十匹驴驹。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八年。
15 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死了,葬在以法莲地的比拉顿,在亚玛力人的山地。
提要:1以法莲人与耶弗他争执,他们被基列人视作示播列而杀死. 7耶弗他的死. 8以比赞有三十个儿子和三十个女儿,11以伦作以色列的士师 13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他有四十个儿子三十个孙子.

耶弗他和以法莲人

士12:1 以法莲人聚集,到了北方,对耶弗他说:“你去与亚扪人争战,为什么没有招我们同去呢?我们必用火烧你和你的房屋。”
【本会注释】
  到了北方。“北方”的希伯来单词为saphonah.就是撒分,基列在以法莲的东部和东北部,因此,大多数圣经翻译者将撒分作为此地的专有名词。它是位于约旦河谷基列这边的一个小镇,离疏割不远(书13:27)。
  你去与……。是指耶弗他行军攻打亚扪人。

  没有招我们。此处和士8:1-3中以法莲支派都表现得极为不快,他们在遭受外来欺压的时候,总是漫不经心,当其它支派主动发起进攻并赢得胜利时,他们又表现出傲慢自大。基甸曾安抚他们并忽视了他们的粗野,但耶弗他没有用这样的温和脾气来迁就他们。以法莲人以以色列各支派的领导者自居,因此他们对此愤愤不平。骄傲之心促使他们充满了怨恨,因他们在得胜的荣耀上无份。而且,他们还否认基列人单独行动的正确性,更不用说选择一个管理者了。


士12:2 耶弗他对他们说:“我和我的民与亚扪人大大争战;我招你们来,你们竟没有来救我脱离他们的手。

【本会注释】

  我招你们来。在前面的记载中,没有提到在西部迦南呼求各支派帮助赶逐压迫者,讲述者仅在这里提及。


士12:3 我见你们不来救我,我就拚命前去攻击亚扪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我手中。你们今日为什么上我这里来攻打我呢?”

【本会注释】

  今日为什么?。以法莲人有可能比亚扪人还有罪恶感。很难评价耶弗他的回答是否是安抚的语气,但至少以法莲人似乎对他的理由并不满意,所以接着内战爆发了。


士12:4 于是耶弗他招聚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争战。基列人击杀以法莲人,是因他们说:“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玛拿西中间,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

【本会注释】
  招聚基列人。可能包括约旦河东所有的以色列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烽火和军号向约旦河东所有的村庄传出集结的号令。
  是因他们说。以法莲人不顾耶弗他有理有节的回答,他们似乎因难以忍受的奚落而陷入与耶弗他的冲突之中。

  以法莲逃亡的人。我们不知道嘲弄他们的所有细节,似乎是强烈的嫉妒,在约旦河东的玛拿西人和其余的玛拿西人,以及他们的近亲住在巴勒斯坦西部的以法莲人之间产生了,并且矛盾冲突一触即发。河东的玛拿西人曾冷落他们的宗族和亲戚,并把他们扔在拈阄之地,他们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游牧的流便和迦得支派当中,与他们混居。因为宗族的这一分裂,以法莲人就嘲笑他们。称他们为逃亡的人,即住在西部的部族、亲戚的残渣和低下的阶层。


士12:5 基列人把守约但河的渡口,不容以法莲人过去。以法莲逃走的人若说:“容我过去。”基列人就问他说:“你是以法莲人不是?”他若说:“不是”,

【本会注释】
  约旦河的渡口。以法莲人只有经过这个渡口越过约旦河才能迅速地回到他们自己的地。
  以法莲逃走的人。在希伯来原文中,这句话与前面以法莲人嘲笑基列人的话“以法莲逃亡的人”是完全一样的,现在以法莲人成了逃亡的人。

  你是以法莲人不是?。有大量的商贸运输来往于约旦河渡口。对来往人员询问是为区别逃走的人和过往旅行者和商人。那些不久前还对自己的支派引以为豪的人,此时为了保全性命就竭力否认与以法莲支派有任何关系。


士12:6 就对他说:“你说‘示播列’。”;以法莲人因为咬不真字音,便说“西播列”。基列人就将他拿住,杀在约但河的渡口。那时以法莲人被杀的有四万二千人。

【本会注释】

  示播列。这可能是随意编造的一个名词,因为这个字的前面字母为“示”shin. 约旦河东的希伯来人其它发音都没问题,唯独词首字母是sh的,如“示播列”他们的发音为“示”音,而迦南的希伯来人发这个音较柔和,他们发“西”的音,如“西播列”。这是经过若干年所形成的不同方言之一。


士12:7 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师六年。基列人耶弗他死了,葬在基列的一座城里。

【本会注释】
  六年。耶弗他是所有士师中治理时间最短的一位士师。也许是他卷入了与其他以色列支派的争战的缘故。

以比赞、以伦、押顿

士12:8 耶弗他以后,有伯利恒人以比赞作以色列的士师。
【本会注释】
  以比赞。我们不知道这个名字的意思。该名在圣经中仅此一处出现。
  伯利恒。它有可能就是犹大的伯利恒,也可能是西布伦支派的伯利恒,在拿撒勒东北七英里(11.2公里)的地方(见书19:15,16)。

  以比赞在这里与另外两个士师以伦和押顿一起提到。在士10:1-5中讲到的陀拉和睚珥是一组没有记录治理事迹的士师,只给了关于他们的最简短的资料:名字,居住地,统治多长时期,埋葬地点。三个士师(睚珥,以比赞和押顿)的例子中,附加了他们儿女的数量和拥有的财富。


士12:9 他有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女儿都嫁出去了。他给众子从外乡娶了三十个媳妇。他作以色列的士师七年。

【本会注释】

  都嫁出去了。以比赞有一个明确的方针,就是通过联姻的方法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将三十个女儿嫁给其他支派的三十个男子,也从其他支派为儿子娶三十个媳妇回来。所记载的这个信息资料显示,以比赞是一个影响力广泛的伟人。另外,他活着看到他六十个儿女的嫁娶,这说明尽管他治理以色列仅七年时间,但他却健康而又长寿。或许他是通过以联姻方式与其他支派建立友好关系的政策,使得他在人生的最后七年得到了士师的地位。很明显,在他治理期间是和平安宁的时期。


士12:10 以比赞死了,葬在伯利恒。

士12:11 以比赞之后,有西布伦人以伦,作以色列的士师十年。
【本会注释】

  以伦。该名意思是“一棵笃蓐香树”。东方人常以树名来起名。在创46:14和民26:26 此名作为西布伦一个家族的名字出现。


士12:12 西布伦人以伦死了,葬在西布伦地的亚雅仑。

士12:13 以伦之后,有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
【本会注释】
  押顿。字面意思是“仆人”。
  希列。表示“赞美”之意。这是首次出现此名,该名后来在犹太人中非常有名。在圣经中只有这里出现。后来的希列是一个犹太人学派的领袖,被认为是在基督前早一点的时期,最伟大的犹太拉比。

  比拉顿人。据十五节记载,比拉顿在以法莲地,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押顿属于以法莲支派。在代上8:23中,一个叫押顿的是便雅悯支派的人,但因为这个名字非常普遍,所以成为士师的这个押顿一定是以法莲人(见代上27:14)。通常认为比拉顿城镇在示剑南部,现在的Far`athā,以西七英里(11.2公里)的地方。


士12:14 他有四十个儿子,三十个孙子,骑着七十匹驴驹。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八年。

【本会注释】
  四十个儿子。这里只提到家庭中的男性成员,但毫无疑问,押顿也有许多女儿。他家庭的巨大规模通过他的财富和高位再一次得到应证。同时也证实了在有能力供养众多妻妾的家庭中,一夫多妻制的普遍性。

  孙子。有些翻译为“侄子”是从出自古代英语对孙子的叫法,现在已弃用。故此译为“孙子”更准确。


士12:15 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死了,葬在以法莲地的比拉顿,在亚玛力人的山地。

【本会注释】
  亚玛力人的山地。亚玛力人的家在犹大南方的南地,然而,这个地名表明他们曾一度向北进发侵入到以法莲这一地区,使得这一地区就以他们的名来称谓。或许他们在那里已被击败,或许他们当中少量的人早期被允许住在那个地区。

一、卷名

  约书亚逝世以后治理以色列人的官长称为士师,《士师记》因此而得名。摩西在下达有关以色列人定居迦南后政权的指示时,曾命令:“你要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的各城里,……设立审判官(士师)和官长。”(申16:18)所以在摩西和约书亚去世,不能再行使立法和执法职权后,就有士师设立,构成最高行政机构。士师记记载了约书亚去世后开始的历史,在这段时期中统治以色列人的是士师。

  士师的职权超过摩西律法所规定审判官的民事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由上帝所直接选召,从事伟大事工的(士3:15;士4:16;士6:12等)。他们负责挣脱外国的奴役,而不单是担任民事的官长。事实上,他们之所以蒙召施行大事,是因为普遍的背道和逼迫所造成的无政府状态,已使得普通的程序变得全无用处。士师中最杰出的人物乃是民族英雄,而不是民众或宗教的向导,称他们为将军或指挥官也许更恰当一些,因为他们的功绩主要是军事方面的。不过,每一位士师在“拯救”了百姓之后,就在其余生统治他们。所以在写书之时,“士师”的称呼似乎是最合适的。几世纪以后在迦太基,政治领袖也被称为“士师”。他们的种族和语言体系与希伯来人是一样的。

 

二、作者

  我们不知道《士师记》是谁写的。根据古代犹太传统说法,该书为撒母耳所著(见《塔木德》)。这显然只是一种猜测。这种说法虽然与许多事实相符,但其他的因素却与之相左。《士师记》的作者很喜欢说:“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17:6;士21:25;参士18:1;士19:1)。有人认为这暗示作者可能赞成君主制,因为他似乎在说:“这些事情本是不可容忍的,只是当时没有国王在以色列中维持秩序,各人才得以任意而行。”因为撒母耳是反对在以色列设王的,所以一些人认为上述的话不可能是他所写。

  本书内证指出《士师记》大约写作的时期。“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表明该书写于扫罗担任国王以后。另一方面也有证据表明它写于大卫作王之前,至少是在他作王的初期。士1:12中说耶布斯人还没有被赶出耶路撒冷,而是住在便雅悯人中间“直到今日”。圣经历史指出,耶布斯人住在耶路撒冷,至少在锡安在保障里,直到大卫在希伯仑统治七年后夺取耶路撒冷(撒下5:6-9;代上11:4-9)。所以士师记可能写于大卫夺取耶路撒冷以前的头七年作王时期内。

 

三、历史背景

  虽然我们无法准确地说出《士师记》所记载的各处事件在近东历史中发生的准确时间,但是我们大体上可以确定《士师记》所包括的历史时期是公元前1400-B.C.1050年。准确的日期只有在确定出埃及的年代后才能确定。可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历史资料可以互相矛盾的学说中断定是非。关于这一点,详见《SDA圣经注释》卷一188-196页,卷二124-126页。

  亚玛拿泥版和其他碑文表明当地的迦南人在以色列人进入之前已住在那里好多世纪了。他们有悠久的文明,在米索不大米和埃及大帝国的影响之下有了相当大的发展。百姓在一些小君主的统治之下,这些君主又归属于法老。尽管这样,他们自己又不断地互相残杀,习于争战。然而在共同的威胁面前,他们或多或少地在一个领袖之下联合起来。在山上,他们有城堡防守,在平原,他们有铁车可战,正如考古学家所发掘的当时文明的遗迹所表明的。希伯来人进入以后,艺术和建筑似乎很快地衰落下去,但在属灵真理方面,从而在道德和人生哲学方面,希伯来人对于当地的居民有着很大的优势。迦南人在近东以经商著称(后来希伯来语中的“迦南人”意指“商人”)。他们在农业方面也很发达。

  以色列人对上帝缺乏必要的信心,未能把迦南人都赶走。经过头几年的战争以后,他们在迦南人旁边住了下来,在这段时期中,希伯来人没有形成一个牢固统一的民族,有时两三个支派结成暂时的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士师记第五章底波拉的歌表明,即使是大难临头,也无法把所有的支派都联合起来。支派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士8:1-3;士12:1-6;士20:1-48),这部分是由于迦南人一系列的城堡把全地分隔开来,使以色列人之间缺乏交流所致。

  希伯来人本来以游牧为主,不久以后,他们向原来迦南的居民学习了农作方法。迦南的宗教是以确保土地肥沃的仪式为中心的。有许多庆典是尊崇农神,为他们所赐的丰收,许多希伯来人在接受农作方法的同时,也接受了与这些方法联系在一起的宗教。

 

四、主题

  本卷书记载了希伯来人从约书亚逝世直到君主制产生的撒母耳时代这段时期中的各个史实。从特殊的意义上讲,约书亚是蒙拣选实行和完成摩西所开创的工作。约书亚逝世以后。以色列人在缺乏摩西权威性指示和约书亚实际管理的情况下,开始独立地管理和试图巩固他们新得来的家乡。

  在此以前,希伯来人一直处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之下。他们经历了第一次被奴役,然后是长期地在旷野流浪,最后还经历了征战和艰险。约书亚书主要是他们的自传,记录了征战的最后几个阶段。士师记记载了以色列人往后的历史,描述了他们在由一个游牧民族,向定居的农业民族转化的过程中所应付的挑战。

  我们一打开《士师记》,就会处身于一种强烈的战争的气氛下,进入备战的环境之中。各支派在约书亚的率领之下进行联合的军事行动过后,开始分散了开来。他们召开了军事会议,然后,从约旦河流域上来的各支派前去攻占本要他们去征服的地区。我们可以听到兵嚣的铿锵声,一仗接着一仗。铁车沿着河谷飞驶;山边挤满了武装的人员。有战牛和胜利的歌声传出。那些狠狠打击以色列敌人的人成了英雄。希伯来人虽然攻占了山区,却未能把迦南人从平原赶走。

  战争的喧声消散以后,迦南人仍然占领着从东到西的一系列堡垒。从希烈山经亚雅仑,沙宾,比录,基列耶琳至耶路撒冷。另一系列的堡垒从地中海经多珥,夏罗设,米吉多,他纳,以伯莲至约旦河,把北面的以萨迦,西布伦,亚设和拿弗他利支派同中部迦南的各个支派分隔开来。坚固的堡垒仍在迦南人手中,阻隔了通往约旦河的富绕的耶斯列各。上述两堡垒横断于迦南地,使以色列各支派实际上无法交流和统一。由于这些未攻占的城堡把他们彼此隔开,他们在遭到进攻时只能十分困难地结成部分的同盟对付敌人,守住他们在敌人中所夺取的土地。

  敌对民族的不断进犯给希伯来人带来了战争和奴役。北有米索不大米人,南有摩押人,东有米甸和亚摩扪人,西南有非利士人。由于背道和拜偶象削弱了忠于信仰给他们带来的民族团结的纽带,希伯来人无法抵抗外来的杀戳。但是,奴役之苦导致了悔改,使百姓重新敬拜上帝。上帝为怜悯他们,就会兴起一位拯救者或“士师”打摔奴役之轭,治理百姓至死。这就是本卷书的题材。

  《士师记》的作者所揭示的主题是:百姓的罪和背离真宗教招惹了上帝的不悦。为使他们转离罪恶,上帝允许苦难临到他们。只有当他们真正悔改并归回上帝,苦难才得离开。他们真心悔改以后,上帝就兴起人来或安排环境,使他们得到解救。士师记对这段历史的编排是要说明以下重要的论点:公义会使一个民族兴旺;罪恶会给一个民族带来耻辱;恶伴侣会毁掉良好的动机和教养;道德的堕落会导致民族的衰弱;有关选民以色列人的事务受上帝旨意的直接照看;民族的罪会招惹上帝的惩罚;上帝惩罚是为了教育人,而不是出于报复的心理;如果真心悔改,惩罚就会撤消;拯救的来到决非单靠人力,而是来自受上帝的灵所感劝的力量和热情。士师记的作者告诉我们,上帝的这些管理原则说明了为什么在这段历史时期中会有背道和奴役,悔改和拯救交替进行。

  《士师记》的作者在叙史时所仔细阐明的这些论点,把《士师记》从单纯的历史记录提高到历史的神圣哲理的地位。这位受灵感的作者所关心的不只是历史本身,而是从历史中所阐发的教训,即使是粗读士师记,也会看出作者是要说明上帝的手出现在以色列民在新家乡所遇到的一切事情之中。结果掌握在上帝的手中,祂引导以色列人的经历,使他们从经验中体验到他们唯一的幸福和安全在于事奉祂。

  本书还有一个次要的题旨是:以色列人的苦难,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受了他们外邦邻居的坏影响。有人可能要问:既然当地拜偶象的居民是引诱以色列人落入试探的因素,上帝为什么不把迦南人和亚摩利人都赶出去,从而防止祂百姓背道呢?作者显然在本卷书的一个地方解答了这个问题(士3:1-4)。他在这里说明上帝知道苦难在塑造品格中的价值。所以上帝把迦南人留了下来,试验以色列人是否会事奉祂。

  作者还进一步阐明了在上帝的引导和祝福下,一批弱小的部族竟能在一个陌生而充满敌意的土地上长期定居下来;他们的英雄是怎样名扬四海的,他们如何在各种势力和影响之中忠于上帝,不被其他民族所同化。

  《士师记》很明显地分成五个部分。开头部分是历史总序(1:1-2:5),叙述了约书亚把土地分给各个支派后,部分征服该地的经过。各支派只进攻分给他们的那一块土地。如果遇到强大的抵抗,有时他们就联合起来。尽管以色列人作出了努力,他们只是部分地占领了划给他们的土地。作者的叙述表明百姓的失败是由于他们对上帝缺乏信心和忠诚。这样,他告诉读者以色列人所遭苦难,以及迦南人被允许留在该地的原因。以色列人和余下迦南人的关系构成了以后各章的历史背景,解释了为什么需要士师的原因。

  第二个序言(2:6-3:6)概述了历史,其目的是要表明约书亚逝世以后以色列人不断地背道。他们陷入拜偶象的罪,招致了上帝的惩罚。当他们悔改以后,上帝就接二连三地差遣士师拯救他们。

  作者在阐明了他的主题以后,就记录了在十二位士师(士3:7-16:31)之下各支派的历史。这是一部不断重演的犯罪的历史,也是上帝的恩典不断地以新的方式施行拯救的历史。在十二位士师之中,六位的事迹讲得比较详细,六位只是简要地提到。亚比米勒篡权的插曲在士师记中详细记载,为的是警告百姓拣选一位不遵行上帝旨意之君王的危险(见申17:15)。

  《士师记》最后有二个附录,描述了士师初期的两件事。第一件(17,18章)讲的是米迦拜偶像以及但人把他的偶像放在北方的圣所中,直到亚利死的日子。第二个插曲记载了便雅悯人在基比亚的丑行,以及其他支派对这个支派的报应。他们因支持犯罪的基比亚人,几遭灭绝。《士师记》最后记载了大家为他们想办法使他们不致灭绝。

 

五、纲要

(一)历史总序:开头的情况 士1:1-2:25

  1、各支派努力巩固他们在巴勒斯坦所分之地 士1:1-36

    1) 犹太人和基尼人  士1:1-20

    2) 便雅悯人  士1:21

    3) 玛拿西和以法莲人士1:22-29

    4) 西布伦人  士1:30

    5) 亚设人  士1:31,32

    6) 拿弗他利人士1:33

    7) 但人在南方的士1:34-36

  2、他们失败的原因 士2:1-5

(二)主题序言:作者总结并解释当时希伯来的历史 士2:6-3:6

  1、与约书亚书有联系的历史开头语  士2:2-10

  2、作者对他将开始叙述之历史的解释  士2:11-3:6

(三)士师的故事  士3:7-16:31

  1、俄陀聂推翻北方侵略者的压迫(米索不大米人)士3:7-11

  2、以笏把百姓从东南面的侵略者(摩押人)手里救出来 士3:12-30

  3、珊迦 士3:31

  4、底波拉和巴拉推翻北方迦南人的压迫  士4:1-5:31

  5、基甸  士6:1-8:32

    1) 击退东面的米甸人  士6:1-8:21

    2) 基甸以后的事  士8:22-32

  6、基甸的儿子亚比米勒篡权  士8:33-9:57

  7、陀拉  士10:1,2

  8、睚珥  士10:3-5

  9、耶弗他  士10:6-12:7

    1) 粉碎东面来的亚摩利人的入侵  士10:6-11:33

    2) 牺牲自己的女儿  士11:34-40

    3) 耶弗他作士师期间支派间的冲突  士12:1-7

  10、以比赞  士12:8-10

  11、以伦  士12:11,12

  12、押顿  士12:13-15

  13、参孙出生及以后的事 士13:1-16:31

(四)两个附录:士师统治时期发生的两件事  士17:1-21:25

  1、米迦拜偶象的起因以及他的偶象置于但人(北方的)圣所的经过  士17:1-18:31

    1) 造偶象  士17:1-6

    2) 背道的利未人当祭司  士17:7-13

    3) 在但人移民过程中,偶象转到了但(拉亿)士18:1-31

  2、便雅悯人的恶行及其可怕后果  士19:1-21:25

    1) 基比亚的便雅悯人凌辱利未人的妾至死  士19:1-28

    2) 其他支派惩罚便雅悯人  士19:29-20:48

    3) 设法避开各支派所发的誓言,使便雅悯支派不至灭绝  士21:1-25

和合本士12:1 以法莲人聚集,到了北方,对耶弗他说:“你去与亚扪人争战,为什么没有招我们同去呢?我们必用火烧你和你的房屋。”

拼音版士12:1 Yǐfǎlián rén jùjí, dào le bei fāng, duì Yēfútā shuō, nǐ qù yǔ Yàmén rén zhēng zhàn, wèishénme méiyǒu zhāo wǒmen tóng qù ne. wǒmen bì yòng huǒshào nǐ hé nǐde fángwū.

吕振中士12:1 以法莲人应召而集,向着撒分前进,对耶弗他说∶『你过去和亚扪人交战,为什么没有招我们和你同去呢?我们要用火烧你和你的房屋。」

新译本士12:1 以法莲人聚集起来,过河到了撒分,对耶弗他说:“你过去攻打亚扪人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召我们与你同去呢?我们要用火烧掉你和你的房屋。”

现代译士12:1 以法莲人准备作战;他们渡过约旦河,来到撒分,对耶弗他说:「你为甚麽越过边界去打亚扪人而没有召我们同去呢?我们要把你和你的房子烧掉!」

当代译士12:1 后来,以法莲人在撒分动员大军,知会耶弗他说:“你们为甚麽不招我们一起去对抗亚扪人呢?我们要来焚烧你的房舍,把你烧死。”

思高本士12:1 厄弗辣因人集合起来,过河到了匝丰,对依弗大说:「当你去攻打阿孟子民时,为什麽没有召我们与你同去?我们要用火把你的房屋同你一起烧掉。」

文理本士12:1 以法莲人集而北往、谓耶弗他曰、尔与亚扪族战、而不招我偕往、曷故、我必以火毁尔、及尔第宅、

修订本士12:1 以法莲人被召来,渡河来到撒分。他们对耶弗他说:"你去与亚扪人争战,为什么没有召我们同去呢?我们必用火将你和你的家烧了。"

KJV 英士12:1 And the men of Ephraim gathered themselves together, and went northward, and said unto Jephthah, Wherefore passedst thou over to fight against the children of Ammon, and didst not call us to go with thee? we will burn thine house upon thee with fire.

NIV 英士12:1 The men of Ephraim called out their forces, crossed over to Zaphon and said to Jephthah, "Why did you go to fight the Ammonites without calling us to go with you? We're going to burn down your house over your head."

和合本士12:2 耶弗他对他们说:“我和我的民与亚扪人大大争战;我招你们来,你们竟没有来救我脱离他们的手。

拼音版士12:2 Yēfútā duì tāmen shuō, wǒ hé wǒde mín yǔ Yàmén rén dàdà zhēng zhàn. wǒ zhāo nǐmen lái, nǐmen jìng méiyǒu lái jiù wǒ tuōlí tāmende shǒu.

吕振中士12:2 耶弗他对他们说∶『我和我人民跟亚扪人争斗得很厉害;我曾经向你们呼救,你们竟没有拯救我脱离他们的手。

新译本士12:2 耶弗他对他们说:“我和我的人民跟亚扪人激烈争战的时候,我曾经呼求你们,你们却没有来救我们脱离他们的手。

现代译士12:2 耶弗他对他们说:「我和我的同胞跟亚扪人激战;我曾求你们支援,你们不肯伸援手来救我们。

当代译士12:2 耶弗他反驳他们:“我招你们,你们却不肯来;我们危急的时候,你们又不来支援,

思高本士12:2 依弗大回答他们说:「我与我的人民同阿孟子民激战的时候,我曾向你们求救,但你们没有来救我们脱离他们的手。

文理本士12:2 耶弗他曰、我暨我民、与亚扪族大战、我曾招尔、尔不救我脱于其手、

修订本士12:2 耶弗他对他们说:"我和我的百姓与亚扪人有极大的冲突;我曾召你们来,你们却没有来救我脱离他们的手。

KJV 英士12:2 And Jephthah said unto them, I and my people were at great strife with the children of Ammon; and when I called you, ye delivered me not out of their hands.

NIV 英士12:2 Jephthah answered, "I and my people were engaged in a great struggle with the Ammonites, and although I called, you didn't save me out of their hands.

和合本士12:3 我见你们不来救我,我就拚命前去攻击亚扪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我手中。你们今日为什么上我这里来攻打我呢?”

拼音版士12:3 Wǒ jiàn nǐmen bù lái jiù wǒ, wǒ jiù pīn méng qián qù gōngjī Yàmén rén, Yēhéhuá jiāng tāmen jiāo zaì wǒ shǒu zhōng. nǐmen jīnrì wèishénme shàng wǒ zhèlǐ lái gōngdǎ wǒ ne.

吕振中士12:3 我见你们没有拯救我,我就冒险拚命,过去攻击亚扪人;永恒主居然将他们交在我手掌中;你们今日为什么上我这里来攻打我呢?」

新译本士12:3 我见你们不来拯救我,我就拚命上去攻击亚扪人,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我的手里。你们今日为什么上我这里来攻打我呢?”

现代译士12:3 我看你们不来,就冒生命的危险越过边界去打亚扪人。上主使我打了胜仗。现在你们为甚麽上来打我呢?」

当代译士12:3 因此我只好冒死独力迎战。幸而得到主的帮助,战胜了敌人。事情就是这样,你们还有甚麽藉口来跟我争战呢?”

思高本士12:3 我见你们没人来援助,我就拼命猛攻阿孟子民,上主遂将他们交在我手中;那麽,你们为什麽今天上来攻击我?」

文理本士12:3 我见尔不我救、遂冒死往攻亚扪族、而耶和华付之于我手、今日尔来攻我、曷故、

修订本士12:3 我见你们不来救我,就拚了命前去攻打亚扪人,耶和华就将他们交在我手中。你们今日为什么上我这里来攻打我呢?"

KJV 英士12:3 And when I saw that ye delivered me not, I put my life in my hands, and passed over against the children of Ammon, and the LORD delivered them into my hand: wherefore then are ye come up unto me this day, to fight against me?

NIV 英士12:3 When I saw that you wouldn't help, I took my life in my hands and crossed over to fight the Ammonites, and the LORD gave me the victory over them. Now why have you come up today to fight me?"

和合本士12:4 于是,耶弗他招聚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争战。基列人击杀以法莲人,是因他们说:“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玛拿西中间,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

拼音版士12:4 Yúshì Yēfútā zhāo jù Jīliè rén, yǔ Yǐfǎlián rén zhēng zhàn. Jīliè rén jī shā Yǐfǎlián rén, shì yīn tāmen shuō, nǐmen Jīliè rén zaì Yǐfǎlián, Mǎnáxī zhōngjiān, bú guō shì Yǐfǎlián taó wáng de rén.

吕振中士12:4 于是耶弗他把所有基列所有的人集合了来,跟以法莲人交战;基列的人击打了以法莲人、是因为以法莲人曾说∶『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与玛拿西之间、不过是以法莲中的逃亡人罢了。』

新译本士12:4 于是耶弗他召集了基列所有的人,与以法莲人争战;基列人击杀了以法莲人,因为以法莲人曾经说过:“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和玛拿西中间,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罢了。”

现代译士12:4 於是耶弗他召集基列所有的居民,跟以法莲人作战,打败了他们。(以法莲人说过:「你们这些住在以法莲和玛拿西境内的基列人不过是以法莲的逃兵。」)

当代译士12:4 以法莲人嘲笑基列人是从以法莲逃出来的亡命之徒,是依傍在以法莲和玛拿西之间的人,因此激起了耶弗他的义愤,於是他便号召基列人起来攻打他们。

思高本士12:4 於是依弗大召集基肋阿得所有的人同厄弗辣因作战;基肋阿得人击溃了厄弗辣因人。[因为厄弗辣因人曾说过:你基肋阿得人是从厄弗辣因跑出来的,散居在厄弗辣因人中,在默纳协人中。]

文理本士12:4 耶弗他乃集基列人、与以法莲人战、而击杀之、因以法莲人曰、尔基列人、在以法莲玛拿西间、乃以法莲之逋逃者也、

修订本士12:4 于是耶弗他召集基列所有的人,要与以法莲人争战。基列人击杀以法莲人,因以法莲人曾说:"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和玛拿西中,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而已。"

KJV 英士12:4 Then Jephthah gathered together all the men of Gilead, and fought with Ephraim: and the men of Gilead smote Ephraim, because they said, Ye Gileadites are fugitives of Ephraim among the Ephraimites, and among the Manassites.

NIV 英士12:4 Jephthah then called together the men of Gilead and fought against Ephraim. The Gileadites struck them down because the Ephraimites had said, "You Gileadites are renegades from Ephraim and Manasseh."

和合本士12:5 基列人把守约旦河的渡口,不容以法莲人过去。以法莲逃走的人若说:“容我过去。”基列人就问他说:“你是以法莲人不是?”他若说:“不是。”

拼音版士12:5 Jīliè rén bǎshǒu Yuēdànhé de dùkǒu, bùróng Yǐfǎlián rén guō qù. Yǐfǎlián taó zǒu de rén ruò shuō, róng wǒ guō qù. Jīliè rén jiù wèn tā shuō, nǐ shì Yǐfǎlián rén bú shì. tā ruò shuō, bú shì,

吕振中士12:5 基列人把守着约但河各渡口,不容以法莲人过去。以法莲逃亡的人若说∶「容我过去」,基列的人就问他们说∶「你是不是以法莲人?」他们若说不是,

新译本士12:5 基列人占领约旦河的各渡口,不容以法莲人过去。如果以法莲逃亡的人说:“让我过去吧。”基列人就问他:“你是以法莲人吗?”如果他说:“不是。”

现代译士12:5 基列人占领了约旦河上的几个渡口,防止以法莲人逃脱。如果有以法莲人的逃兵要渡河,基列人就问他:「你是以法莲人吗?」如果那人回答:「不是!」

当代译士12:5 他首先占据了在以法莲对面的约旦河渡口,看见有以法莲人企图渡河便喝问他说:“你是以法莲人吗?”如果他否认,

思高本士12:5 基肋阿得人为了反击厄弗辣因人,先占据了约但河渡口;逃跑的厄弗辣因人说:「容我过去罢! 」基肋阿得人就问:「你是厄弗辣因人吗?」如果说:「不是。」

文理本士12:5 基列人据约但津、以御以法莲人、以法莲人逃遁者、有言请许我济、基列人则问之曰、尔为以法莲人否、如其言否、

修订本士12:5 基列人把守约旦河的渡口,不许以法莲人过去。逃跑的以法莲人若说:"让我过河。"基列人就问他说:"你是不是以法莲人?"他若说:"不是",

KJV 英士12:5 And the Gileadites took the passages of Jordan before the Ephraimites: and it was so, that when those Ephraimites which were escaped said, Let me go over; that the men of Gilead said unto him, Art thou an Ephraimite? If he said, Nay;

NIV 英士12:5 The Gileadites captured the fords of the Jordan leading to Ephraim, and whenever a survivor of Ephraim said, "Let me cross over," the men of Gilead asked him, "Are you an Ephraimite?" If he replied, "No,"

和合本士12:6 就对他说:“你说示播列。”以法莲人因为咬不真字音,便说“西播列”。基列人就将他拿住,杀在约旦河的渡口。那时,以法莲人被杀的有四万二千人。

拼音版士12:6 Jiù duì tā shuō, nǐ shuō shì bō liè.. Yǐfǎlián rén yīnwei yǎo bù zhēn zì yīn, biàn shuō xī bō liè. Jīliè rén jiù jiāng tā ná zhù, shā zaì Yuēdànhé de dùkǒu. nàshí Yǐfǎlián rén beì shā de yǒu sì wàn èr qiā rén.

吕振中士12:6 基列人就对他说∶「你说示播列」;以法莲人因为发不出准确的字音来,便说「西播列」;基列人就把他抓住,在约但河渡口宰杀了。那时以法莲人之中倒毙了四万二千人。

新译本士12:6 基列人就对他说:“请说‘示播列’。”以法莲人因为发不出准确的字音,就说成“西播列”;基列人就把他捉住,在约旦河的渡口那里杀了;那时以法莲人死了四万二千人。

现代译士12:6 他们就要他说「示播列」,因为以法莲人发音不正确,一定会说成「西播列」;这样,基列人就抓住他,在约旦河渡口杀他。那时,以法莲人有四万两千人被杀。

当代译士12:6 他们就叫他说“西播列”,如果听见他发音不准确,把“示播列”说成“西播列”,便把他当场处死。有四万二千名以法莲人就是这样被杀灭的。

思高本士12:6 基肋阿得人就对他说:「你说『史波肋特! 』」如果他不能照样说出,而说成「新波肋特,」就捉住他,在约但渡口杀了;在这种情形下,厄弗辣因人就死了四万二千。

文理本士12:6 则曰、试言示播列、其人音不相符、而言西播列、则执之、杀于约但津旁、当时以法莲人陨没者、四万二千人、○

修订本士12:6 基列人就对他说:"你说'示播列'。"以法莲人因为发音不准,就会说成"西播列"。基列人就捉住他,在约旦河的渡口把他杀了。那时,以法莲人被杀的有四万二千人。

KJV 英士12:6 Then said they unto him, Say now Shibboleth: and he said Sibboleth: for he could not frame to pronounce it right. Then they took him, and slew him at the passages of Jordan: and there fell at that time of the Ephraimites forty and two thousand.

NIV 英士12:6 they said, "All right, say 'Shibboleth.'" If he said, "Sibboleth," because he could not pronounce the word correctly, they seized him and killed him at the fords of the Jordan. Forty-two thousand Ephraimites were killed at that time.

和合本士12:7 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师六年。基列人耶弗他死了,葬在基列的一座城里。

拼音版士12:7 Yēfútā zuò Yǐsèliè de shì shī liù nián. Jīliè rén Yēfútā sǐ le, zàng zaì Jīliè de yī zuò chéng lǐ.

吕振中士12:7 耶弗他作了士师六年来拯救以色列。基列人耶弗他死了,埋葬在基列、他本城(传统∶基列的城[复数]里)里。

新译本士12:7 耶弗他治理以色列人共六年;基列人耶弗他死了以后,埋葬在基列的一座城里。

现代译士12:7 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师六年。他死了,葬在家乡〔希伯来文是:诸城邑〕基列。

当代译士12:7 耶弗他任以色列的士师六年,死后下葬在基列的一个城里。

思高本士12:7 依弗大作以色列的民长共计六年;以後基肋阿得人依弗大死了,埋葬在基肋阿得本城。

文理本士12:7 基列人耶弗他、为以色列士师、凡历六年、卒而葬于基列之一邑、○

修订本士12:7 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师六年。基列人耶弗他死了,葬在基列的城里。

KJV 英士12:7 And Jephthah judged Israel six years. Then died Jephthah the Gileadite, and was buried in one of the cities of Gilead.

NIV 英士12:7 Jephthah led Israel six years. Then Jephthah the Gileadite died, and was buried in a town in Gilead.

和合本士12:8 耶弗他以后,有伯利恒人以比赞作以色列的士师。

拼音版士12:8 Yēfútā yǐhòu, yǒu Bólìhéng rén yǐ bǐ zàn zuò Yǐsèliè de shì shī.

吕振中士12:8 耶弗他以后、有伯利恒人以比赞作了士师来拯救以色列。

新译本士12:8 耶弗他之后,有伯利恒人以比赞治理以色列人。

现代译士12:8 耶弗他死后,有伯利恒人以比赞作以色列的士师。

当代译士12:8 接续他作士师的是伯利恒人以比赞。

思高本士12:8 在他以後,有贝特肋 人依贝赞作以色列民长。

文理本士12:8 厥后、伯利恒人以比赞为以色列士师、

修订本士12:8 耶弗他以后,有伯利恒人以比赞作以色列的士师。

KJV 英士12:8 And after him Ibzan of Bethlehem judged Israel.

NIV 英士12:8 After him, Ibzan of Bethlehem led Israel.

和合本士12:9 他有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女儿都嫁出去了。他给众子从外乡娶了三十个媳妇。他作以色列的士师七年。

拼音版士12:9 Tā yǒu sān shí gè érzi, sān shí gè nǚér. nǚér dōu jià chū qù le. tā gei zhòng zǐ cóng waì xiāng qǔ le sān shí gè xífù. tā zuò Yǐsèliè de shì shī qī nián.

吕振中士12:9 他有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女儿都嫁出去;他又从外边娶进了三十个女子来给他儿子们为妻。他作士师七年来拯救以色列。

新译本士12:9 他有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女儿都嫁到外面去,又给他的儿子从外面娶了三十个女子作妻子。他治理以色列人共七年。

现代译士12:9 他有叁十个儿子,叁十个女儿。他把女儿嫁给别的宗族,从别的宗族娶了叁十个媳妇。以比赞作以色列的士师七年。

当代译士12:9 他共有叁十个儿子和叁十个女儿,他从外乡给儿子们娶来叁十个媳妇,又把女儿都嫁了出去。他任以色列的士师七年,死后下葬在伯利恒。

思高本士12:9 他有叁十个儿子,叁十个女儿;女儿们都嫁到外乡;为自己的叁十个儿子,从外乡娶了叁十房媳妇。他作以色列民长七年。

文理本士12:9 有子三十、女三十、皆出嫁、为子娶媳三十、

修订本士12:9 他有三十个儿子。他把三十个女儿都嫁出去了,也为他的儿子从外面娶了三十个媳妇。他作以色列的士师七年。

KJV 英士12:9 And he had thirty sons, and thirty daughters, whom he sent abroad, and took in thirty daughters from abroad for his sons. And he judged Israel seven years.

NIV 英士12:9 He had thirty sons and thirty daughters. He gave his daughters away in marriage to those outside his clan, and for his sons he brought in thirty young women as wives from outside his clan. Ibzan led Israel seven years.

和合本士12:10 以比赞死了,葬在伯利恒。

拼音版士12:10 Yǐ bǐ zàn sǐ le, zàng zaì Bólìhéng.

吕振中士12:10 以比赞死了,埋葬在伯利恒。

新译本士12:10 以比赞死了,就埋葬在伯利恒。

现代译士12:10 他死了,葬在伯利恒。

当代译士12:10 他共有叁十个儿子和叁十个女儿,他从外乡给儿子们娶来叁十个媳妇,又把女儿都嫁了出去。他任以色列的士师七年,死后下葬在伯利恒。

思高本士12:10 依贝赞死後,葬在贝特肋 。

文理本士12:10 彼为以色列士师、凡历七年、卒而葬之于伯利恒、○

修订本士12:10 以比赞死了,葬在伯利恒。

KJV 英士12:10 Then died Ibzan, and was buried at Bethlehem.

NIV 英士12:10 Then Ibzan died, and was buried in Bethlehem.

和合本士12:11 以比赞之后,有西布伦人以伦作以色列的士师十年。

拼音版士12:11 Yǐ bǐ zàn zhī hòu, yǒu Xībùlún rén Yǐlún, zuò Yǐsèliè de shì shī shí nián.

吕振中士12:11 以比赞之后、有西布伦人以伦作了士师十年来拯救以色列。

新译本士12:11 以比赞之后,有西布伦人以伦,治理以色列人共十年。

现代译士12:11 以比赞死后,有西布伦人以伦作以色列的士师十年。

当代译士12:11 下一位士师是西布伦人以伦,他作以色列的士师十年,死后葬在西布伦的亚雅仑。

思高本士12:11 在他以後,有则步隆人厄隆作以色列民长,他作以色列民长十年。

文理本士12:11 厥后、西布伦人以伦为以色列士师、凡历十年、

修订本士12:11 以比赞以后,有西布伦人以伦作以色列的士师,他作以色列的士师十年。

KJV 英士12:11 And after him Elon, a Zebulonite, judged Israel; and he judged Israel ten years.

NIV 英士12:11 After him, Elon the Zebulunite led Israel ten years.

和合本士12:12 西布伦人以伦死了,葬在西布伦地的亚雅仑。

拼音版士12:12 Xībùlún rén Yǐlún sǐ le, zàng zaì Xībùlún dì de Yàyǎlún.

吕振中士12:12 西布伦人死了,埋葬在西布伦地的亚雅崙。

新译本士12:12 西布伦人以伦死了以后,就埋葬在西布伦地的亚雅仑。

现代译士12:12 他死了,葬在西布伦境内的亚雅仑。

当代译士12:12 下一位士师是西布伦人以伦,他作以色列的士师十年,死后葬在西布伦的亚雅仑。

思高本士12:12 则步隆人厄隆死後,埋葬在则步隆的阿雅隆。

文理本士12:12 卒而葬于西布伦之亚雅伦、○

修订本士12:12 西布伦人以伦死了,葬在西布伦地的亚雅仑。

KJV 英士12:12 And Elon the Zebulonite died, and was buried in Aijalon in the country of Zebulun.

NIV 英士12:12 Then Elon died, and was buried in Aijalon in the land of Zebulun.

和合本士12:13 以伦之后,有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

拼音版士12:13 Yǐlún zhī hòu, yǒu Bǐlā dùn rén xī liè de érzi yē dùn zuò Yǐsèliè de shì shī.

吕振中士12:13 以伦之后、有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作了士师来拯救以色列。

新译本士12:13 以伦之后,有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治理以色列人。

现代译士12:13 以伦死后,有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

当代译士12:13 接下来的是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

思高本士12:13 在他以後,有丕辣通人希肋耳的儿子阿贝冬作以色列民长。

文理本士12:13 厥后、比拉顿人希列子押顿为以色列士师、

修订本士12:13 以伦以后,有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

KJV 英士12:13 And after him Abdon the son of Hillel, a Pirathonite, judged Israel.

NIV 英士12:13 After him, Abdon son of Hillel, from Pirathon, led Israel.

和合本士12:14 他有四十个儿子,三十个孙子,骑着七十匹驴驹。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八年。

拼音版士12:14 Tā yǒu sì shí gè érzi, sān shí gè sūnzi, qí zhe qī shí pǐ lü jū. yē dùn zuò Yǐsèliè de shì shī bā nián.

吕振中士12:14 他有四十个儿子、三十个孙子、骑着七十匹驴驹;押顿作了士师八年、来拯救以色列。

新译本士12:14 他有四十个儿子,三十个孙子,骑着七十头驴驹;押顿治理以色列人共八年。

现代译士12:14 他有四十个儿子,叁十个孙子;他们骑七十匹驴。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八年。

当代译士12:14 他有四十个儿子、叁十个孙子,他们骑着七十头驴。押顿任以色列的士师八年,

思高本士12:14 他有四十个儿子,叁十个孙子,骑着七十匹驴驹。他作以色列民长八年。

文理本士12:14 有子四十、孙三十、共乘驴驹七十、彼为以色列士师、凡历八年、

修订本士12:14 他有四十个儿子,三十个孙子,骑着七十匹驴驹。押顿作以色列的士师八年。

KJV 英士12:14 And he had forty sons and thirty nephews, that rode on threescore and ten ass colts: and he judged Israel eight years.

NIV 英士12:14 He had forty sons and thirty grandsons, who rode on seventy donkeys. He led Israel eight years.

和合本士12:15 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死了,葬在以法莲地的比拉顿,在亚玛力人的山地。

拼音版士12:15 Bǐlā dùn rén xī liè de érzi yē dùn sǐ le, zàng zaì Yǐfǎlián dì de Bǐlā dùn, zaì Yàmǎlì rén de shān dì.

吕振中士12:15 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死了,埋葬在以法莲地的比拉顿,在亚玛力人的山地。

新译本士12:15 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死了,埋葬在以法莲地,就是在亚玛力人的山地。

现代译士12:15 他死了,葬在亚玛力人山区境内,以法莲山区的比拉顿。

当代译士12:15 死后下葬在以法莲的比拉顿,也就是亚玛力人的山区里。

思高本士12:15 丕辣通人希肋耳的儿子阿贝冬死後,埋葬在厄弗辣因的丕辣通,即在阿玛肋克山地内。

文理本士12:15 卒而葬于以法莲地之境比拉顿、在亚玛力之山地、

修订本士12:15 比拉顿人希列的儿子押顿死了,葬在以法莲地的比拉顿,就在亚玛力人的山区。

KJV 英士12:15 And Abdon the son of Hillel the Pirathonite died, and was buried in Pirathon in the land of Ephraim, in the mount of the Amalekites.

NIV 英士12:15 Then Abdon son of Hillel died, and was buried at Pirathon in Ephraim, in the hill country of the Amalekites.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