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

2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

3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

4耶稣说:“母亲(注: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5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6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

7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

8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

9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

10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11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12这事以后,耶稣与他的母亲、弟兄和门徒都下迦百农去,在那里住了不多几日。

13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14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

15耶稣就拿绳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

16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17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18因此犹太人问他说:“你既做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呢?”

19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20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吗?”

21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

22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23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

24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

25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

提要:1 基督变水为酒,12 下迦百农去,复又上耶路撒冷,14 在那里赶出做买卖的,洁净圣殿。19 耶稣预言他的死和复活。23 许多人因他的神迹信了他,但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


在迦拿的婚筵

约2:1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

【本会注释】

第三日。[迦拿的婚筵,约2:1-12。见“早期的传道及受洗到第一次逾越节”;“主耶稣的传道生涯”;关于神迹见第208-213页。]“第三日”是一个常见的希伯来和希腊习语,意思是“第二天”或,像我们常说的,“后天”(参见路13:32;见卷一第181,182页;卷五第248-250页),在这它指的是约1:43-51节所记载事情发生之后的第二天。耶稣离开了伯大尼地区(见约1:28节注释),约1:43节提到的那天剩余的光阴,第二天一整天,以及第三天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旅途中度过。第二章继续了第一章的叙述,中间没有断裂。如果基督的受洗发生在大约住棚节的时候(见太3:13节注释),那么现在的时间大概就是十二月份。此时离耶稣离开拿撒勒差不多已经两个多月了(见《历》第十五章)。

娶亲的筵席。希腊文词语gamos,“一场婚礼”,“婚筵”。这些一般在新郎家举行,通常持续数天(见《历》第十五章;太25:1-13)。

迦拿。从拜占庭时代开始,一般传统认为迦拿就是拿撒勒东北5.6公里的Kefr Kennā,但现在人们却认为是拿撒勒以北13公里的Khirbet Qânā(见加利利早期的传道)。迦拿的意思是“芦苇之地”。在靠近Khirbet Qânā的沼泽中生长有大量的芦苇,这个地方从罗马时代起就曾发现过陶器的碎片。此外,Qânā这个名字和迦拿在古代的名字之间有更加密切的对应。

拿但业就是迦拿人(约21:2)。那个大臣一年后也是在这里找到耶稣的(约4:43-54)。

耶稣的母亲。约翰在提到马利亚时从不直接称呼她的名字(见约2:12;6:42;19:25)。这个时候约瑟很可能已经去世了(见路2:51节注释)。关于作为耶稣母亲的马利亚见太1:23;路1:27,28节注释。


约2:2 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

【本会注释】

耶稣……也被请。即,邀请。很明显,他已经得到了消息并在此时返回加利利准备出席这场婚礼(《历》第十五章)。

他的门徒。他们一共五个人──约翰,安得烈,彼得,腓力和拿但业(见约1:40-45)。他们也许是婚礼两个家庭的朋友或亲戚。否则当他们作为耶稣的随从出现在迦拿时也不会收到邀请。他们的出席证明了那时耶稣已经开始了他作为教师的工作。见约1:37,40节注释。


约2:3 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

【本会注释】

酒用尽了。马利亚负责协助婚筵上的一切事宜(见《历》第十五章),她感到有责任去补足酒席所用之物的缺乏以避免那随之而来的尴尬。

马利亚遇到困难去找耶稣,她的信心是值得赞赏的。作为一个孝顺、有责任感的儿子耶稣总是注意到他母亲的需要和愿望,并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马利亚是否期望耶稣行一个神迹──就是他先前从没有行过的(见第11节)──从福音书的记载(参见《历》第十五章)来看已经不能明确了。很可能耶稣和他门徒的出席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约2:4 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本会注释】

母亲(原文作:妇人)。“妇人”在东方对女性是一个常用的、表示恭敬的尊称(约19:26;参见《历》第十五章)。他曾吩咐百姓要尊敬他们的父母(出20:12;参见《祖知》第三十二章),他自己就是这一原则活的例证。三十多年耶稣一直是个顺从,殷勤,对母亲充满爱的儿子(见路2:51,52节注释;参见《历》第十五章)。

我与你有什么相干。直译是“这与你我有何相干呢?”这句话暗示眼下提出来的事情已经超出了他应管的范围(见士11:12;撒下16:10;王上17:18;王下3:13;代下35:21;太8:29;可1:24;路8:28;等等)。从马利亚对仆人的吩咐(见约2:5)中就可以看出她没有将耶稣的回答当作是拒绝。耶稣将会在自己合适的时间以自己合适的方式满足筵席的需要,如此马利亚就心满意足了。耶稣早年在拿撒勒的家庭生活中一直都尊重他母亲的权威;事实上他后来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儿子,在各个方面都为他的母亲着想(见约19:26,27)。但现在他不是一个私人的个体,马利亚也没有完全了解她对耶稣所有之权威的界限何在。她也许觉得,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她有权利在耶稣的使命中指教他(见太12:46-50节注释)。因此,耶稣在这些清楚简洁但又不失敬意的话语中向她表明他作为人子之于她和他作为上帝儿子之于她之间关系的区别(《历》第十五章)。他对自己母亲的爱并没有改变,但他现在每天必须在他天父的指示之下工作(见《历》第二十一章;见路2:49节注释)。

就像马利亚对耶稣,今天的父母经常发现自己很难放松直到最终放弃他们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权柄,而那样对子女获得实际生活经验以及学习如何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却是有益的。如果这一权利的交接发生的自然而又没有摩擦,那是父母的明智,子女的幸运。

我的时候。比较约7:6,8,30;8:20节;等等。很明显,马利亚希望耶稣在这个场合宣布自己就是弥赛亚(见《历》第十五章),但作这样一个声明的时候还没有到(见可1:25节注释)。他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有定时(《历》第四十九章;见路2:49节注释)。耶稣不到他传道工作的最后一刻是不会公开宣布自己弥赛亚之身份的(见太21:1,2节注释),也正是因为这种宣告他被人钉在十字架上(太26:63-65;路23:2;约19:7;见太27:63-66节注释)。直到被出卖的那夜耶稣才说,“我的时候快到了”(太26:18;参见约12:23;13:1;17:1)。


约2:5 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本会注释】

用人。希腊文词语diakonoi,“执事”这个词就是由此而来。很明显,用人们指望着马利亚能够提供更多的酒,至少“管筵席的”都不知道酒的缺乏(见《历》第十五章)。


约2:6 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

【本会注释】

石缸。可能当时的人们更喜欢用石缸而不是其他的陶器瓦器作为清洁之用的盛水的容器(参见米示孥Kelim 10. 1,《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52页;《他勒目》之宋西诺版Shabbath96a,第459页)。毫无疑问,这些盛在缸内的水是为参加婚礼的宾客礼仪之用而预备的。

洁净。即,进餐前后礼节性的洗手(见可7:2-5节注释)或者是指婚筵上准备食物以及吃饭时用的各种不同的器皿。

犹太人。很明显这卷书约翰是为非犹太人写的。如果是给犹太人写的,就不需要这里的解释了。

两三桶。一“桶”(见第50页)的容积大概有22升或像有人认为的那样,约有39升。原文是两三桶,如果我们取较少的数量,每缸两桶,那么每个水缸的容积就是44升或78升,六个水缸就是264升或468升。可见当时参加婚礼的人数非常众多。


约2:7 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

【本会注释】

把缸倒满了水。所有人能自己办到的事都要人自己去做(见第209页)。神能即将施展,但人该尽的努力必须与之联合。上帝绝不会为人做人自己能做的事,如果那样就会造成人灵性的软弱。像摩西(见出4:2),那个寡妇(王下4:2),以及耶稣自己的门徒(太15:34),如果我们想要上帝增加他的赐福,我们必须首先充分利用自己手边的资源。

直到缸口。仆人们后来可能证明说,那倒进缸里的不是别的,只是清水而已。


约2:8 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

【本会注释】

管筵席的。直译是“三张斜靠沙发椅的管理者”。在正式的社交场合,宾客参加筵席一般都是斜倚在长沙发椅上,三条沙发椅放在一张矮桌的三面,桌子剩下的一面留给仆人上酒上菜。这种桌子和沙发椅的布置方式叫做triklinion(见可2:15节注释)。


约2:9 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

【本会注释】

管筵席的。希腊文词语architriklinos,在第8节中翻译为了“管筵席的”。

酒。这些都是“纯净的葡萄汁”(见《历》第十五章)。耶稣一定会严格按照先前启示给圣经作者们的原则行事(见箴20:1;23:29-32;参见林前3:16,17;6:19)。见太26:27节注释。

舀水。这水在水缸里时好像仍旧是水,因为这里说仆人舀出来的依然是水。可能这水是在从缸里舀出来送到管筵席的人那里去的过程中变成酒的。比较可6:41节。

叫新郎来。在东方,新郎或他的家庭要承担婚筵的全部费用。


约2:10 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本会注释】

人都是。“管筵席的”对这一违反习俗的事情感到很诧异并担心宾客有可能会因为这件事而责怪他。他叫新郎来就是要让新郎知道目前出现这样的事不是他的责任。

喝足了。当人把酒“喝足了”的时候,他们的感觉就迟钝了,也就不辨酒的好坏了。

好酒。这酒是任何管筵席的人从来都没有尝过的(《历》第十五章)。宾客们显然也注意到了这酒的甘美品质,此时他们好像还没有“喝足”──因为他们也询问这酒的来历(《历》第十五章)。对于那些耐心等待的人,天国总是在最后才提供最好的东西。


约2:11 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本会注释】

头一件。头一件神迹发生在呼召第一批门徒大约一个星期之后(见第1节)。第二件记载的神迹也发生在迦拿,那是大约一年之后耶稣再次访问迦拿的时候(见约4:43-54)。

神迹。希腊文词语sēmeia,“标记”(见第208页)。

他的荣耀。即,他神圣品格和能力的证据(见第209页;见约1:14节注释)。

他的门徒就信。这个神迹为早期的门徒提供了那运行在基督身上之神能的明显的证据,坚固他们以防止不信和犹太领袖的嫌憎,并给他们第一次机会来验证他们新近建立起来的信心。同样的,这也荣耀了马利亚对耶稣的信赖。通过一个很实际的事情展现出耶稣对人类福祉深深的关怀。


约2:12 这事以后,耶稣与他的母亲、弟兄、和门徒都下迦百农去,在那里住了不多几日。

【本会注释】

这事以后。希腊文短语meta touto,这是约翰使用的一个过渡性短语(见约11:7,11;19:28),用以表明时间上的严格顺序,他并没有特别提出两件事中间的时间间隔。

下迦百农去。从加利利山地的迦拿出发,到加利利湖边低于地中海海平面209米的迦百农,从字面上说的确是“下”迦百农去(见太4:13节注释)。这次访问迦百农的目的没有记述。

他的……弟兄。见太12:46节注释。

不多几日。可能在公元27-28年的晚冬。


洁净圣殿

约2:13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本会注释】

犹太人的逾越节。[第一个逾越节: 第一次洁净圣殿,约2:13-25.参见太21:12-17节注释。见“从公元28年的第一次逾越节开始的犹大传道时期”;“基督服务的持续时间”,“加利利传道时期的开始”,“主耶稣的传道生涯”]公元28年的逾越节是耶稣传道的开始(见第193,247页)。如果本卷书约翰是为犹太人写的,那他直接提说“逾越节”就行了。关于逾越节的筵席见出12:3-15;利23:5;申16:1,2。

上耶路撒冷去。见路10:30;19:28节注释。


约2:14 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

【本会注释】

殿。希腊文词语hieron,这是指圣殿连它的院子,门廊,以及附属建筑,并不是第20节中提到的naos(见太4:5节注释)──圣殿的主体建筑。在约2:21节中耶稣用naos比作他的身体。这里所描述的不圣洁的买卖的场所指的是外院或外邦人的院子。

卖……的。这是耶稣头次洁净圣殿,他的第一次具有国家性重要意义的行动。如此他就宣告了他管理圣殿事物的权利以及自己作为弥赛亚的身份。第二次洁净圣殿发生在三年之后,在他第四次过逾越节的时候(见第193,247页;见基督服务的持续时间;见太21:12-17节注释),提醒众人他当年的宣告依然鲜明有效。

兑换银钱的人。或庄家(见路19:23节注释)。


约2:15 耶稣就拿绳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

【本会注释】

鞭子。耶稣并没有真的用鞭子打人。这鞭子是他权威的象征,鞭子在空中飞舞能够使大家注意他所讲的话。在第二次洁净圣殿时就没有再提到过鞭子。

绳子。希腊文词语schoinia,“用灯心草编成的绳子”。


约2:16 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本会注释】

我父的殿。圣殿是上帝在人间的居所(见出25:8)。犹太人多次指责耶稣称上帝是自己的父(见约5:17,18;8:18,19,38,39;10:30-33)。虽然他们也称上帝是他们的父(约8:41),但他们显然意识到耶稣是在一种更高的意义上说这句话。他们注意到耶稣在这些话中声明了自己至高无上的神性。耶稣第二次洁净圣殿时说这殿是“我的殿”(太21:13),并且在犹太领袖最后拒绝他的请求之后的那一天,当他再提到圣殿时他将其称为,“你们的家”(太23:38)。

买卖的地方。即,市场,一个办理普通商业事务的地方。耶稣第二次洁净圣殿时称它为“贼窝”(太21:13)。今天,那些诚心诚意设法使他们天父的殿成为“祷告的殿”(太21:13)的人,要避免将其当成一个用于日常思想,言语或行为的地方。他们应当带着敬畏和尊重进入他的殿,意识到这是他神圣同在的地方,他们应使自己的心思意念在祷告和赞美中提拔起来(见约4:23,24;参见诗96:9)。


约2:17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本会注释】

他的门徒就想起。可能在当时一刹那间就想起来了(参见第22节)。

焦急。希腊文词语zēlos,“热心”,“热情”,“愤慨”,“嫉妒”。这里是引用诗69:9节(见该处注释)。耶稣极度渴望他父的殿能够专用于它当初建造被献时的目的(见出25:8,9;太21:13节注释)。

如同火烧。即,“将我焚烧”。对上帝的忠诚就像烈火一般燃烧着耶稣,同样,我们也该如此。


约2:18 因此犹太人问他说:“你既做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呢?”

【本会注释】

犹太人。约翰对国家宗教领袖的专称。

神迹。希腊文词语sēmeion(见第208页;见赛7:14;太12:38,39节注释)。领袖们要求耶稣拿出凭据来证明他有权干涉圣殿的事务。耶稣的行为对他们的权威是一个直接的挑战,这是他们所不能忽视的(参见约1:19,25)。但是这些批评者想看“神迹”的要求,像往常一样,没有得到什么答复(见太12:38,39;路23:8节注释)。


约2:19 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本会注释】

拆毁这殿。这里用于表示殿的词语是naos,是指圣所本身(见第14节注释)。耶稣在这些话中第一次暗示那在他人生道路临近终了时等待着他的命运。犹太人已经在密谋要杀害他了(见《历》第十六章)。在对他的审判中他们歪曲这项声明,控告他意图拆毁圣殿,并自我辩护说他们这样做是要实现基督的预言(参见可14:58;见太26:61节注释)。

字面上的圣殿和基督的身体之间的类比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圣所以及后来的圣殿都是上帝在地上的居所(见出25:8,9节注释)。在施恩座上方有舍吉拿显现,就是上帝神圣同在的荣耀象征(见创3:24;出25:17节注释)。但就像约翰已经指出的那样(见约1:14节注释),这同样神圣的荣耀也居住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体内。比较林前3:16节。

三日。见第248-250页。

建立起来。耶稣是指他的复活(见约10:18节注释)。但犹太人因为不明白这项声明的含义,就认为耶稣是在说字面上的圣殿建筑。他们到最后还是不明白耶稣所说的话,见太27:63,64节。


约2:20 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吗?”

【本会注释】

四十六年。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42,243页。如果照着字面理解圣殿的话,耶稣显而易见的比喻显然是一个无稽之谈。犹太人坚决不肯去理解耶稣的言下之意,也不肯看他外表之下究竟本质如何(见约7:15,20,33-36;见约5:17,18;8:52-59;9:29节注释)。这种对耶稣生命和教训的肤浅理解就是典型的犹太主义精神,而且持续至今。


约2:21 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

【本会注释】

但耶稣这话。见约2:19,20;参见林前3:16,17节。


约2:22 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本会注释】

到……以后。即,这预言应验之后(参见太17:9)。门徒们只有从耶稣传道工作全局角度出发才能理解一些他的话和行为中所蕴涵的深层次意义。耶稣复活之后,圣灵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明白了他言语和行为的意义(见约14:26;15:26;16:13)。

圣经。约翰好像特别记住了一些圣经上的章节,可能是第17节中引用的诗16:10节或69:9节。他可能是在一个普遍的意义上提到了所有旧约中关于弥赛亚的预言,门徒们在耶稣复活之后对这些预言的意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参见路24:25-27,44;约12:16节注释)。

所说的。即,第19节记载的耶稣所说的话。


耶稣洞察人心

约2:23 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

【本会注释】

逾越节。见第13节注释。

许多人……就信了。这是公众对耶稣信息之反应的第一个记录。约翰在不同场合再三地提到“好些人信了耶稣”(见约4:39;11:45;12:42;见约1:12节注释)。这标志着犹太地传道的开始,这一过程持续了数月之久,最终在公元29年的逾越节时结束(见路加福音第4章的补充注释;“主耶稣的传道生涯”;见太4:12节注释)。

神迹。这是犹太地传道期间唯一的有关神迹的记载。唯一提到的一个具体的神迹发生在这一传道时期将近结束的时候,治好毕士大池边躺着的那人(约5:1-9)。


约2:24 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

【本会注释】

将自己交托。或,“将自己放心交付”给那些承认是信他的人(第23节)。他知道现在这些急切向他欢呼的人,就像两年后加利利人那样,转离再也不跟从他了(参见约6:66)。他知道人心易变,也知道有多少可共富贵而不可共患难的归依者之草率和虚伪(见约6:64)。见约7:2-9节注释。


约2:25 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

【本会注释】

人心里所存的。耶稣经常读懂人的心思,好给他们证据证明他的神性(见可2:8节注释)。

一、卷名

从基督教最早的世纪开始,第四卷福音书就一直被称为《约翰福音》。“约翰”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主是仁慈的”。该名还见于路1:13。


二、作者

《约翰福音》因着作者自己所清楚的理由,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匿名的。作者故意不直接提自己的名字。他没有说自己是最早跟从耶稣的两个门徒之一(见约1:37,参《历代愿望》138页),而且很明显地谦称自己为“那门徒”(见约21:33),“耶稣所爱的那门徒”(约21:20),“为这些事作见证,并且记载这些事的……这门徒”(约21:24)。从很早的时候起,基督教的传统说法就指出蒙爱的约翰不仅是《约翰福音》材料的提供者,而且也是该书实际上的作者。

在十二位门徒中,约翰特别被称为“耶稣所爱的那门徒”(约21:20)。在他的心中,个人忠诚和热忱献身的火焰燃烧得比其他门徒更加纯洁,更加明亮。他与耶稣之间的友谊比其他的门徒更深(《历代愿望》292页)。正如只有基督能够全面地彰显天父,完全的了解天父。照样,约翰也特别胜任在福音书中彰显有关基督的崇高真理。

约翰和他的兄弟起先到基督面前来的时候,他们得了“雷子”的绰号。他们骄傲,独断,贪求荣誉,冲动,一受伤害就生气。他们常常怀着报复的念头,一有机会就表现出来(《历代愿望》540,541页)。这些的确是严重的缺点。约翰被拣选为门徒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吸引人的高尚品格。但是耶稣在他不良的外表下看见一颗热忱,真诚可爱的心。大教师指望他成为积极工作的使徒。起先他学得比较慢,后来他负起基督的轭,结果他整个人生和品格都改变了。

当约翰注视这位全然可爱的耶稣时,就渴望变得象祂。他比其他门徒更加年轻(《历代愿望》292页)。他怀着青年人纯朴的信任和英雄崇拜的心理向耶稣敞开了心扉。他时常接近耶稣的身边,更多地受到主完美生命的影响,结果就比别的门徒更加充分地反映主的生命。他有一颗好学而易于受教的心。在公义日头纯洁的光中,他的缺点一个一个地暴露出来。他谦卑地接受基督完美的生活对他含蓄的责备,以及基督的训言和劝勉对他明明的责备。当他让自己的生命接受基督的感化时,上帝的慈爱和恩典就改变了他。

约翰的童年住在加利利海北岸的渔村伯赛大。他的父亲似乎有一点财产和社会地位。他母亲加入一班热心的妇女,在耶稣和十二位门徒奔波于加利利和巴勒斯坦及其它地方时为他们服务。约翰是耶稣最亲密的三个门徒之一,曾与他一同分享祂传道工作中最奥妙的经历。基督在十字架上时,把自己的母亲交给了约翰。传说多年以后,她与约翰一同前往以弗所。约翰在那里管理基督教团体的事务。在复活的清晨,约翰是第一个前往坟墓的门徒,第一个领会主已复活的光荣事实(约20:8)。从此以后,他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宣扬被钉、复活、并要再来的救主,为他所看见、所听见、所体验的“生命之道”作见证(约壹1:1-2)。


三、历史背景

见《马太福音》。


四、主题

《约翰福音》的写作年代接近一世纪的末叶,有三大危险威胁着基督教会的生存和纯洁性。最严重的是虔诚的减退;第二是异端,尤其是否认基督道成肉身,导致放荡行为的诺替斯主义;第三是逼迫。

自从同观福音问世以后(指马太,马可和路加福音),约三十年时间过去了。年迈的约翰成了十二使徒中唯一存活者(见《使徒行述》542页)。他甚想以一种新的方式重述基督的生平,以应付威胁着将要毁灭教会的邪恶势力。人们需要一幅基督的生动画面,来巩固他们对于福音伟大真理的信心,比如我们的救主道成肉身、真正的神性和人性、完美的生活、为人赎罪而死、荣耀的复活、应许要再来等。“凡向祂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象祂洁净一样”(约壹3:3)。只有当基督的生平和传道工作生动保存在人心中时,祂恩典改变人心的能力,才能发挥效果。所以约翰宣称他的记录写下来“是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救。”(约20:31)。他坦率地承认自己本来可以多说一些(约20:30),但他只写他所认为最适合于证实福音伟大基本真理的事件。他从自己所坚信的信念出发,相信这也能说服其他的人(参约壹1:1-3)。

《约翰福音》曾被人指责有诺替斯主义的倾向。基督教诺替斯派所主张的观点是,在实质上,善与恶分别就是灵与物质。那些心中存有天国光芒的人被说成是这个物质世界的囚徒。得救在于懂得怎样脱离物质的界限而进入属灵的界限。诺替斯派否认基督真地成为肉身,认为人所说看见的基督的人形,只是一种幻影。他们认为具有神性的基督在受洗时进入人性的耶稣身上,在祂被钉死于十架之前离开。

约翰无疑要用对耶稣生平的记录,在一定的程度上来应付上述有关罪与得救的错误观念。约在三十年以前,保罗曾对歌罗西教会讲到暗藏的危险,就是当时刚刚兴起的诺替斯主义诱人的迷信(西2:8;参徒20:29,30);而现在约翰所应付的是一种威胁着教会生存的、日益猖厥和流行的哲学。

根据圣灵所启发的理智,约翰没有直接抨击诺替斯主义,而只限于正面阐述真理。值得注意的是,他似乎故意避免使用一些希腊名词,如“知识”,“信心”和“智慧”,因为这些是诺替斯派的主要用语。他一开始就用明白无误的语言阐明基督的真正神性和祂道成肉身的事实。他所选择的事实显然是为了阐明基督生平和传道工作中最能体现这些基本真理的方面。

除了少数的例外──迦拿的婚筵,访问叙加,医好大臣之子,给五千人吃饱,关于生命之粮的讲道──约翰主要叙述发生在犹大并与犹太国领袖有关的事件,而且有时相当详细。在这方面约翰福音是同观福音的补充,因为同观福音主要叙述耶稣在加利利的传道工作,略去了大部分发生在犹大的事件。

《约翰福音》在其它方面也与同观福音不一样。其中有大段在耶路撒冷圣殿里的讲话。还有几章用来记叙主在被钉前夜对门徒的训言。在另一方面,约翰根本不提受洗,登山变像,客西马尼园这些重要事件,也没有举出一个医治被鬼所附的例子。他所选择的神迹主要是为了证明祂的神能,证明祂是上帝的儿子。他没有重述同观福音里的神迹。他的目的主要不在传记和历史方面,而是神学方面,不过仍有许多历史和传记方面的内容。同观福音用归纳法说明耶稣是弥赛亚,约翰在第一章就公开宣布耶稣为弥赛亚并且提出证据。同观福音和《约翰福音》其他显著的差异在基督生平的年代。如果我们只看同观福音,我们也许会下结论说耶稣传道的时间不超过一年,而《约翰福音》所记耶稣传道至少是两年半,并且暗示整整有二年半时间。《约翰福音》和同观福音在阐述最后一个逾越节与主被钉十架时也有差异。

《约翰福音》的主要用词是“道”(希腊语 Logos,约1:1),但其专门词义仅在第一章使用。Logos 作为一个术语似乎是斯多亚派开始使用的。他们用这个词表示神的智慧作为宇宙中综合的力量。一位犹太学者在他的旧约圣经注释中用了 Logos 1300多次。常有人说约翰采用的是 Logos 的哲学意义,其实约翰所用的 Logos 完全属于基督教的范畴。他表现耶稣道成肉身,体现了上帝成就救恩的智慧,体现了上帝的品格和智慧,体现了上帝改变人心的大能。约翰一再指出耶稣降世,生动地表达了天父的心思、意念和品格,26次引用基督的话,论到天父是“那差我来的”等,或者用一个同义的动词来表达基督是天父所差来的。他表现耶稣为全人类的创造主和救赎主,是生命和光明的泉源。他还强调相信有关耶稣之真理的重要性,使用“信”及其同义词达100多次。《约翰福音》尽管在观点上是新的,且明显是属于基督教的,但它879节中有427节或明或暗地反映了旧约圣经的内容。


五、纲要

以下纲要仅包括耶稣生平和传道工作的主要阶段。

(一)前言 上帝道成肉身 约1:1-18

(二)早期传道 从公元27年受洗至公元28年逾越节 约1:19-2:12

(三)在犹大传道 从28年逾越节至29年逾越节 约2:13-5:47

1、第一个逾越节 约2:13-3:21

2、在犹大传道 约3:22-36

3、暂时离开犹大地 约4:1-54

4、第二个逾越节 约5:1-47

(四)在加利利传道,29年逾越节至30年逾越节 约6:1-7:1

(五)传道工作,从30年逾越至31年逾越节 约7:2-11:57

1、在住棚节,公元30年 约7:2-10:21

2、在修殿节,公元30-31年冬季 约10:22-42

3、拉撒路复活 约11:1-57

(六)在耶路撒冷的最后工作,公元31年逾越节 约12:1-19:42

1、逾越节前一周的事件 约12:1-11

2、被犹太领袖所拒绝 约12:12-50

3、最后的晚餐 约13:1-30

4、离别的勉言 约13:31-16:33

5、耶稣的代祷 约17:1-26

6、客西马尼园 约18:1-12

7、受审 约18:13-19:16

8、被钉和埋葬 约19:17-42

(七)复活,复活后显现 约20:1-29;约21:1-23

(八)结语 约20:30,31;约21:24,25

和合本约2:1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

拼音版约2:1 Dì sān rì, zaì Jiālìlì de Jiāná yǒu qǔqīn de yánxí. Yēsū de mǔqin zaì nàli.

吕振中约2:1 第三天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婚事。耶稣的母亲在那里;

新译本约2:1 第三天,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婚筵,耶稣的母亲在那里;

现代译约2:1 过了两天,在加利利的迦拿城有人举行婚礼。耶稣的母亲在那里;

当代译约2:1 两天后,在加利利省迦拿村,有一个婚宴,耶稣的母亲也在那里。

思高本约2:1 第叁天, 在加里肋亚加纳有婚宴,耶稣的母亲在那里;

文理本约2:1 第三日、加利利之迦拿有婚筵、耶稣之母在焉、

修订本约2:1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一个婚宴,耶稣的母亲在那里。

KJV 英约2:1 And the third day there was a marriage in Cana of Galilee; and the mother of Jesus was there:

NIV 英约2:1 On the third day a wedding took place at Cana in Galilee. Jesus' mother was there,

和合本约2:2 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

拼音版约2:2 Yēsū hé tāde méntǔ ye beì qǐng qù fù xí.

吕振中约2:2 耶稣和门徒也被请去赴婚筵。

新译本约2:2 耶稣和门徒也被邀请参加婚筵。

现代译约2:2 耶稣跟他的门徒也接受邀请去参加婚宴。

当代译约2:2 耶稣和门徒也被邀请去赴宴。

思高本约2:2 耶稣和 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婚宴。

文理本约2:2 耶稣与其徒、亦见招赴筵、

修订本约2:2 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宴。

KJV 英约2:2 And both Jesus was called, and his disciples, to the marriage.

NIV 英约2:2 and Jesus and his disciples had also been invited to the wedding.

和合本约2:3 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

拼音版约2:3 Jiǔ yòng jìn le, Yēsū de mǔqin duì tā shuō, tāmen méiyǒu jiǔ le.

吕振中约2:3 酒缺乏的时候、耶稣的母亲对耶稣说∶「他们没有酒了。」

新译本约2:3 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

现代译约2:3 酒喝光了,耶稣的母亲告诉他:「他们没有酒了。」

当代译约2:3 婚宴过了一半,酒便喝完了。耶稣的母亲就对他说:“他们的酒喝光了,怎麽办呢?”

思高本约2:3 酒缺了,耶稣的母亲向 说:「他们没有酒了。」

文理本约2:3 酒罄、耶稣之母语之曰、酒无矣、

修订本约2:3 酒用完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

KJV 英约2:3 And when they wanted wine, the mother of Jesus saith unto him, They have no wine.

NIV 英约2:3 When the wine was gone, Jesus' mother said to him, "They have no more wine."

和合本约2:4 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拼音版约2:4 Yēsū shuō, mǔqin, ( yuánwén zuò "fùrén" ) wǒ yǔ nǐ yǒu shénme xiānggān. wǒde shíhou hái méiyǒu dào.

吕振中约2:4 耶稣对他说∶「妈妈,那与你与我何干呢?我的钟点还没有到阿。」

新译本约2:4 耶稣说:“母亲(“母亲”原文作“妇人”),我跟你有什么关系呢?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现代译约2:4 耶稣说:「妈妈,请你别勉强我做甚麽,我的时刻还没有到呢。」

当代译约2:4 耶稣说:“我现在不能帮助你,因为我显神迹的时候还没有到。”

思高本约2:4 耶稣回答说:「女人,这於我和 有什麽关系?我的时刻尚未来到。」

文理本约2:4 耶稣曰、媪欤、我与尔何与、我时未至也、

修订本约2:4 耶稣说:"母亲,我与你何干呢?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KJV 英约2:4 Jesus saith unto her, Woman, what have I to do with thee? mine hour is not yet come.

NIV 英约2:4 "Dear woman, why do you involve me?" Jesus replied. "My time has not yet come."

和合本约2:5 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拼音版约2:5 Tā mǔqin duì yòng rén shuō, tā gàosu nǐmen shénme, nǐmen jiù zuò shénme.

吕振中约2:5 他母亲对仆役们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总要作什么。」

新译本约2:5 他母亲告诉仆人说:“他吩咐你们什么,就作什么。”

现代译约2:5 耶稣的母亲却吩咐仆人:「他要你们做甚麽,就照他的话去做。」

当代译约2:5 他的母亲却吩咐仆人说:“他叫你们做甚麽,你们就做甚麽。”

思高本约2:5 的母亲给仆役说:「他无论吩咐你们什麽,你们就作什麽。」

文理本约2:5 其母谓诸仆曰、凡彼语尔者、其行之、

修订本约2:5 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吧。"

KJV 英约2:5 His mother saith unto the servants, Whatsoever he saith unto you, do it.

NIV 英约2:5 His mother said to the servants, "Do whatever he tells you."

和合本约2:6 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

拼音版约2:6 Zhào Yóutaìrén jiéjìng de guīju, yǒu liù kǒu gāng bǎi zaì nàli, mei kǒu keyǐ chéng liǎng sān Tǒng shuǐ.

吕振中约2:6 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个石头水缸摆在那里,每一个可以盛两三桶(希腊文作∶『麦退缔』,意即『量器』;约容三九·三九公升)水。

新译本约2:6 在那里有六口石缸,每口可盛两三桶水,是为犹太人行洁净礼用的。

现代译约2:6 在那里有六口石缸,是犹太人行洁净礼的时候用的,每一口石缸可以盛水约一百公升。

当代译约2:6 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在那里摆了六口大石缸,每口可以盛两叁桶水。

思高本约2:6 在那里放着六口石缸,是为犹太人取洁礼用的;每口可容纳两叁桶水。

文理本约2:6 依犹太人之洁礼、设石瓮六、各容水二三桶、

修订本约2:6 照犹太人洁净礼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

KJV 英约2:6 And there were set there six waterpots of stone, after the manner of the purifying of the Jews, containing two or three firkins apiece.

NIV 英约2:6 Nearby stood six stone water jars, the kind used by the Jews for ceremonial washing, each holding from twenty to thirty gallons.

和合本约2:7 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

拼音版约2:7 Yēsū duì yòng rén shuō, bǎ gāng dào mǎn le shuǐ. tāmen jiù dào mǎn le, zhídào gāng kǒu.

吕振中约2:7 耶稣对他们说∶「把水缸装满了水。」他们就给装满了、直到上边。

新译本约2:7 耶稣吩咐仆人:“把缸都倒满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

现代译约2:7 耶稣对仆人说:「把水缸都装满水。」他们就倒水入缸,直到缸口。

当代译约2:7 耶稣吩咐仆人说:“用水把缸倒满!”他们就照着做,把水一直倒到缸口。

思高本约2:7 耶稣向仆役说:「你们把缸灌满水吧!」他们就灌满了,直到缸口。

文理本约2:7 耶稣谓仆曰、以水盈瓮、遂盈之至口、

修订本约2:7 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

KJV 英约2:7 Jesus saith unto them, Fill the waterpots with water. And they filled them up to the brim.

NIV 英约2:7 Jesus said to the servants, "Fill the jars with water"; so they filled them to the brim.

和合本约2:8 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

拼音版约2:8 Yēsū yòu shuō, xiànzaì keyǐ yǎo chūlai, sòng gei guǎn yánxí de. tāmen jiù sòng le qù.

吕振中约2:8 他又对他们说∶「如今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

新译本约2:8 耶稣又吩咐他们:“现在舀出来,送给筵席的总管!”他们就送去了。

现代译约2:8 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些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

当代译约2:8 “好了,现在可以舀出来,交给负责招待的人。”

思高本约2:8 然後,耶稣给他们说:「现在你们舀出来,送给司席。」他们便送去了。

文理本约2:8 又曰、挹之、授司筵者、遂授之、

修订本约2:8 耶稣又说:"现在舀出来,送给宴会总管。"他们就送了去。

KJV 英约2:8 And he saith unto them, Draw out now, and bear unto the governor of the feast. And they bare it.

NIV 英约2:8 Then he told them, "Now draw some out and take it to the master of the banquet." They did so,

和合本约2:9 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

拼音版约2:9 Guǎn yánxí cháng le nà shuǐ biàn de jiǔ, bìng bù zhīdào shì nàli lái de, zhǐyǒu yǎo shuǐ de yòng rén zhīdào. guǎn yánxí de biàn jiào xīnláng lái.

吕振中约2:9 管筵席的尝出那水已变成了酒,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仆役们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

新译本约2:9 总管尝了那水变的酒,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仆人知道。总管就叫新郎来,

现代译约2:9 管筵席的尝了那已经变成酒的水,不知道这酒是从哪里来的(舀水的仆人却知道),因此叫新郎来,

当代译约2:9 那几个舀水的仆人,虽然知道这酒是怎样来的,却没有告诉筵席管理。筵席管理尝过那从水变的酒,就对新郎说:

思高本约2:9 司席一尝已变成酒的水──并不知是从那里来的,舀水的仆役却知道──司席便叫了新郎来,

文理本约2:9 司筵者尝之、已变酒矣、不知奚自、惟挹水之仆知之、司筵者呼新郎、

修订本约2:9 宴会总管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于是宴会总管叫新郎来,

KJV 英约2:9 When the ruler of the feast had tasted the water that was made wine, and knew not whence it was: (but the servants which drew the water knew;) the governor of the feast called the bridegroom,

NIV 英约2:9 and the master of the banquet tasted the water that had been turned into wine. He did not realize where it had come from, though the servants who had drawn the water knew. Then he called the bridegroom aside

和合本约2:10 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拼音版约2:10 Duì tā shuō, rén dōu shì xiān bǎi shang hǎojiǔ. deng kè hē zú le, cái bǎi shàngcì de. nǐ dào bǎ hàojiǔ liú dào rújīn.

吕振中约2:10 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人有了醉意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现在阿!」

新译本约2:10 对他说:“人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到亲友喝够了,才摆上次等的,你倒把好酒留到现在。”

现代译约2:10 对他说:「别人都是先上好酒,等客人喝够了才上普通的酒,你倒把最好的酒留到现在!」

当代译约2:10 “人家总是先拿好酒款待客人,等到喝够了,才把次等的拿出来;你却把好酒留到现在!”

思高本约2:10 向他说:「人人都先摆上好酒,当客人都喝够了,才摆上次等的;你却把好酒保留到现在。」

文理本约2:10 曰、凡人先设旨酒、至客酣、方进次者、惟尔留旨酒至今矣、

修订本约2:10 对他说:"人家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人喝够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现在!"

KJV 英约2:10 And saith unto him, Every man at the beginning doth set forth good wine; and when men have well drunk, then that which is worse: but thou hast kept the good wine until now.

NIV 英约2:10 and said, "Everyone brings out the choice wine first and then the cheaper wine after the guests have had too much to drink; but you have saved the best till now."

和合本约2:11 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拼音版约2:11 Zhè shì Yēsū suǒ xíng de tóu yī jiàn shénjī, shì zaì Jiālìlì de Jiāná xíng de, xiǎn chū tāde róngyào lái. tāde méntǔ jiù xìn tā le.

吕振中约2:11 耶稣在加加利的迦拿行了这头一件神迹、来显出他的荣耀;他的门徒就信了他。

新译本约2:11 这是耶稣所行的第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他显出了自己的荣耀,他的门徒就信了他。

现代译约2:11 这是耶稣所行的第一个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城行的。这事显示了他的荣耀;他的门徒都信了他。

当代译约2:11 这是耶稣第一次公开行的神迹,是在加利利省迦拿村行的,显出了他的荣耀,门徒从此就更加相信他了。

思高本约2:11 这是耶稣所行的第一个神迹,是在加里肋亚纳匝肋行的; 显示了自己的光荣, 的门徒们就信从了 。

文理本约2:11 此耶稣诸异迹之始、行于加利利之迦拿、而显其荣、其徒信之、○

修订本约2:11 这是耶稣所行的第一个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了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KJV 英约2:11 This beginning of miracles did Jesus in Cana of Galilee, and manifested forth his glory; and his disciples believed on him.

NIV 英约2:11 This, the first of his miraculous signs, Jesus performed at Cana in Galilee. He thus revealed his glory, and his disciples put their faith in him.

和合本约2:12 这事以后,耶稣与他的母亲、弟兄和门徒都下迦百农去,在那里住了不多几日。

拼音版约2:12 Zhè shì yǐhòu, Yēsū yǔ tāde mǔqin dìxiōng hé méntǔ, dōu xià Jiābǎinóng qù. zaì nàli zhù le bù duō jǐ rì.

吕振中约2:12 这事以后,耶稣下到迦百农,他和他母亲和弟兄跟门徒一同去;在那里住了没多少天。

新译本约2:12 这事以后,耶稣和母亲、弟弟、门徒,都下到迦百农去,在那里住了没有几天。

现代译约2:12 这事以后,耶稣跟他的母亲、弟弟,和门徒到迦百农去,在那里住了几天。

当代译约2:12 婚宴完了,耶稣和他的母亲、弟弟、门徒一起到迦百农去住了几天。

思高本约2:12 此後, 和 的母亲、弟兄和门徒下到葛法翁,在那里住了不多几天。

文理本约2:12 厥后、偕其母及兄弟门徒、下至迦百农、居不数日、○

修订本约2:12 这事以后,耶稣与他的母亲、兄弟和门徒都下迦百农去,在那里住了不多几天。

KJV 英约2:12 After this he went down to Capernaum, he, and his mother, and his brethren, and his disciples: and they continued there not many days.

NIV 英约2:12 After this he went down to Capernaum with his mother and brothers and his disciples. There they stayed for a few days.

和合本约2:13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拼音版约2:13 Yóutaìrén de Yúyuèjié jìn le, Yēsū jiù shàng Yēlùsǎleng qù.

吕振中约2:13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新译本约2:13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现代译约2:13 犹太人的逾越节快到了,耶稣上耶路撒冷去。

当代译约2:13 犹太人的逾越节快到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思高本约2:13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便上了耶路撒冷。

文理本约2:13 犹太人逾越节伊迩、耶稣上耶路撒冷、

修订本约2:13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上耶路撒冷去。

KJV 英约2:13 And the Jews' passover was at hand, and Jesus went up to Jerusalem,

NIV 英约2:13 When it was almost time for the Jewish Passover, Jesus went up to Jerusalem.

和合本约2:14 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

拼音版约2:14 Kànjian diàn lǐ yǒu maì niú yáng gēzi de, bìng yǒu duìhuàn yínqián de rén, zuò zaì nàli.

吕振中约2:14 他看见殿院里有卖牛羊鸽子的跟换钱币的坐在那里,

新译本约2:14 他在圣殿的外院里看见有卖牛羊鸽子的,和坐在那里兑换银钱的,

现代译约2:14 在圣殿的外院,他看见有人在贩卖牛、羊、鸽子,又有人坐着兑换银钱。

当代译约2:14 他看见圣殿里面有卖牛、羊和鸽子的人,还有兑换钱币的商人,都在殿里做买卖。

思高本约2:14 在殿院 , 发现了卖牛、羊、鸽子的, 和坐在钱庄上兑换银钱的人,

文理本约2:14 见殿中有鬻牛羊鸽者、并有兑钱者坐焉、

修订本约2:14 他看见圣殿里有卖牛羊和鸽子的,还有兑换银钱的人坐着,

KJV 英约2:14 And found in the temple those that sold oxen and sheep and doves, and the changers of money sitting:

NIV 英约2:14 In the temple courts he found men selling cattle, sheep and doves, and others sitting at tables exchanging money.

和合本约2:15 耶稣就拿绳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

拼音版约2:15 Yēsū jiù ná shéngzi zuò chéng biān zǐ, bǎ niú yáng dōu gǎn chū diàn qù. dào chū duìhuàn yínqián zhī rén de yínqián, tuīfān tāmende zhuōzi.

吕振中约2:15 就拿绳子做鞭子,把羊和牛都赶出殿院去;将兑换银钱的人的钱币倒出来,把桌子翻倒了。

新译本约2:15 就用绳索做了一条鞭子,把众人连牛带羊都从外院赶出去,倒掉兑换银钱的人的钱,推翻他们的桌子;

现代译约2:15 他就拿绳子做了一条鞭子,把牛羊从圣殿里都赶出去,把兑换银钱的桌子推倒,钱币滚落一地。

当代译约2:15 耶稣就用绳做成鞭子,把牛羊赶出去,把钱商的钱都倒掉,推翻他们的桌子,

思高本约2:15 就用绳索做了一条鞭子,把众人连羊带牛,从殿院都赶出去,倾倒了换钱者的银钱,推翻了他们的桌子;

文理本约2:15 遂以绳为鞭、悉逐牛羊出殿、倾兑钱者之金、倒其几、

修订本约2:15 耶稣就拿绳子做成鞭子,把所有的,包括牛羊都赶出圣殿,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

KJV 英约2:15 And when he had made a scourge of small cords, he drove them all out of the temple, and the sheep, and the oxen; and poured out the changers' money, and overthrew the tables;

NIV 英约2:15 So he made a whip out of cords, and drove all from the temple area, both sheep and cattle; he scattered the coins of the money changers and overturned their tables.

和合本约2:16 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拼音版约2:16 Yòu duì maì gēzi de shuō, bǎ zhèxie dōngxi ná qù. búyào jiāng wǒ fù de diàn, dàng zuò mǎimaì de dìfang.

吕振中约2:16 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走,别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房屋了。」

新译本约2:16 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搬出去,不要把我父的殿当作巿场。”

现代译约2:16 他又对卖鸽子的人说:「把这些东西搬走,不要把我父亲的圣殿当作市场!」

当代译约2:16 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出去!不许把我父上帝的殿,当作市场。”

思高本约2:16 给卖鸽子的人说:「把这些东西从这 拿出去,不要使我父的殿宇成为商场。」

文理本约2:16 谓鬻鸽者曰、携之去、勿以我父室为贸易室也、

修订本约2:16 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走!不要把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KJV 英约2:16 And said unto them that sold doves, Take these things hence; make not my Father's house an house of merchandise.

NIV 英约2:16 To those who sold doves he said, "Get these out of here! How dare you turn my Father's house into a market!"

和合本约2:17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拼音版约2:17 Tāde méntǔ jiù xiǎngqǐ jīng shang jì zhe shuō, wǒ wèi nǐde diàn, xīnli jiāojí, rútóng huǒshào.

吕振中约2:17 他的门徒就想起了经上记着说∶「为着你的殿的这种热心就要把我烧灭了!」

新译本约2:17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我为你的殿心中迫切,如同火烧。”

现代译约2:17 他的门徒想起圣经上的话说:「上帝啊,我对你的圣殿大发热心,如火燃烧!」

当代译约2:17 这时候他的门徒不禁想起圣经上的一句话:“为了你的殿,我心里焦急,好像火烧!”

思高本约2:17 的门徒就想起了经上记载的:『我对你殿宇所怀的热忱,把我耗尽。』的话。

文理本约2:17 其徒忆经所载云、为尔室焦灼、几灭没我矣、

修订本约2:17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KJV 英约2:17 And his disciples remembered that it was written, The zeal of thine house hath eaten me up.

NIV 英约2:17 His disciples remembered that it is written: "Zeal for your house will consume me."

和合本约2:18 因此犹太人问他说:“你既做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呢?”

拼音版约2:18 Yīncǐ, Yóutaìrén wèn tā shuō, nǐ jì zuò zhèxie shì, hái xiǎn shénme shénjī gei wǒmen kàn ne.

吕振中约2:18 于是犹太人回答耶稣说∶「你作这些事、能把什么神迹指给我们看呢?」

新译本约2:18 犹太人就问他:“你可以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证明你有权作这些事呢?”

现代译约2:18 那些犹太人就质问他:「你能显甚麽神迹给我们看,好证明你有权做这些事呢?」

当代译约2:18 当时,犹太人的领袖气冲冲地质问他:“你凭甚麽权力把这些人赶出去?你能否显个神迹给我们看看,证明上帝给你这种权力。”

思高本约2:18 犹太人便追问 说:「你给我们显什麽神迹,证明你有权柄作这些事?」

文理本约2:18 犹太人曰、尔既为此、则以何异迹示我、

修订本约2:18 因此犹太领袖问他:"你能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表明你可以做这些事呢?"

KJV 英约2:18 Then answered the Jews and said unto him, What sign shewest thou unto us, seeing that thou doest these things?

NIV 英约2:18 Then the Jews demanded of him, "What miraculous sign can you show us to prove your authority to do all this?"

和合本约2:19 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拼音版约2:19 Yēsū huídá shuō, nǐmen chāihuǐ zhè diàn, wǒ sān rì neì yào zaì jiànlì qǐlai.

吕振中约2:19 耶稣回答他们说∶「你们毁坏这殿堂,我三天以内必使它复起。」

新译本约2:19 耶稣回答:“你们拆毁这殿,我三天之内要把它建造起来。”

现代译约2:19 耶稣说:「你们拆毁这圣殿,叁天之内,我要把它重建起来。」

当代译约2:19 耶稣回答说:“你们若拆毁这座圣殿,叁天之内我能把它重建起来。”

思高本约2:19 耶稣回答他们说:「你们拆毁这座圣殿,叁天之内,我要把它重建起来。」

文理本约2:19 耶稣曰、尔毁此殿、我三日必建之、

修订本约2:19 耶稣回答他们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把它重建。"

KJV 英约2:19 Jesus answered and said unto them, Destroy this temple, and in three days I will raise it up.

NIV 英约2:19 Jesus answered them, "Destroy this temple, and I will raise it again in three days."

和合本约2:20 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吗?”

拼音版约2:20 Yóutaìrén biàn shuō, zhè diàn shì sì shí liù nián cái zàochéng de, nǐ sān rì neì jiù zaì jiànlì qǐlai ma.

吕振中约2:20 于是犹太人说∶「这殿堂乃四十六年才建造成的,你三天以内就要使它复起?」

新译本约2:20 犹太人说:“这殿建了四十六年,你三天之内就能把它建造起来吗?”

现代译约2:20 他们说:「这圣殿建造了四十六年,你能在叁天之内重建它吗?」

当代译约2:20 他们反驳说:“这座圣殿是用了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有甚麽能力叁天就把它重建起来?”

思高本约2:20 犹太人就说:「这座圣殿建筑了四十六年,你在叁天之内就会重建起它来吗?」

文理本约2:20 曰、此殿之建、历四十有六年、尔三日将建之乎、

修订本约2:20 犹太人问:"这殿造了四十六年,你三日内就能重建吗?"

KJV 英约2:20 Then said the Jews, Forty and six years was this temple in building, and wilt thou rear it up in three days?

NIV 英约2:20 The Jews replied, "It has taken forty-six years to build this temple, and you are going to raise it in three days?"

和合本约2:21 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

拼音版约2:21 Dàn Yēsū zhè huà, shì yǐ tāde shēntǐ wéi diàn.

吕振中约2:21 其实耶稣却是指着他身体之殿堂说的。

新译本约2:21 但耶稣所说的殿,就是他的身体。

现代译约2:21 其实,耶稣所说的圣殿是指他自己的身体。

当代译约2:21 他们不明白耶稣是用自己的身体比作圣殿,

思高本约2:21 但耶稣所提的圣所,是指 自己的身体。

文理本约2:21 耶稣之言、乃以身喻殿也、

修订本约2:21 但耶稣所说的殿是指他的身体。

KJV 英约2:21 But he spake of the temple of his body.

NIV 英约2:21 But the temple he had spoken of was his body.

和合本约2:22 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拼音版约2:22 Suǒyǐ dào tā cóng sǐ lǐ fùhuó yǐhòu, méntǔ jiù xiǎngqǐ tā shuō guo zhè huà, biàn xìn le Shèngjīng hé Yēsū suǒ shuō de.

吕振中约2:22 所以他从死人中得才活了起来以后,他门徒就想起了他说过这话,便相信经典和耶稣所说的话。

新译本约2:22 所以当耶稣从死人中复活以后,门徒想起了他说过这话,就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话。

现代译约2:22 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后,他的门徒记起他曾说过这话,就信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当代译约2:22 就连他的门徒也是等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才想起这句话,所以就更加相信圣经和他所传的道了。

思高本约2:22 所以,当 所死者中复活以後, 的门徒就想起了 曾说过这话,便相信了圣经和耶稣说过的话。

文理本约2:22 迨其自死而起、门徒忆其曾有是言、遂信经及耶稣之言焉、○

修订本约2:22 所以他从死人中复活以后,门徒想起他曾说过这事,就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话。

KJV 英约2:22 When therefore he was risen from the dead, his disciples remembered that he had said this unto them; and they believed the scripture, and the word which Jesus had said.

NIV 英约2:22 After he was raised from the dead, his disciples recalled what he had said. Then they believed the Scripture and the words that Jesus had spoken.

和合本约2:23 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

拼音版约2:23 Dāng Yēsū zaì Yēlùsǎleng guò Yúyuèjié de shíhou, yǒu xǔduō rén kànjian tā suǒ xíng de shénjī, jiù xìn le tāde míng.

吕振中约2:23 当逾越节的时候、耶稣在耶路撒冷过节;节期之中,有许多见他所行的神迹,便信了他的名。

新译本约2:23 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

现代译约2:23 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

当代译约2:23 在逾越节期间,许多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都相信他是救主基督。

思高本约2:23 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庆节时,有许多人看见 所行的神迹,便信从了 ;

文理本约2:23 当逾越节、耶稣在耶路撒冷、多有见其所行之异迹、而信其名者、

修订本约2:23 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

KJV 英约2:23 Now when he was in Jerusalem at the passover, in the feast day, many believed in his name, when they saw the miracles which he did.

NIV 英约2:23 Now while he was in Jerusalem at the Passover Feast, many people saw the miraculous signs he was doing and believed in his name.

和合本约2:24 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

拼音版约2:24 Yēsū què bù jiāng zìjǐ jiāo tuō tāmen, yīnwei tā zhīdào wàn rén.

吕振中约2:24 耶稣自己呢、却不将自己信托他们,因为深知万人(或译∶万事),

新译本约2:24 耶稣却不信任他们,因为他知道所有的人,

现代译约2:24 但是耶稣并不信任他们,因为他对所有的人都有深刻的认识。

当代译约2:24 耶稣却不信任他们,因为他能看透人的心,

思高本约2:24 耶稣却不信任他们,因为 认识众人;

文理本约2:24 但耶稣不以己托之、因其知人也、

修订本约2:24 耶稣自己却不信任他们,因为他认识所有的人,

KJV 英约2:24 But Jesus did not commit himself unto them, because he knew all men,

NIV 英约2:24 But Jesus would not entrust himself to them, for he knew all men.

和合本约2:25 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

拼音版约2:25 Ye yòng bu zháo shuí jiànzhèng rén zenyàng. yīn tā zhīdào rén xīnli suǒ cún de.

吕振中约2:25 又因为他不需要什么人给人作见证;他自己深知在人里面的是什么。

新译本约2:25 也不需要谁指证人是怎样的,因为他知道人心里存的是什么。

现代译约2:25 他不需要人告诉他关於人性的事,因为他洞悉人的内心。

当代译约2:25 不用别人告诉他,他也深知人对他存甚麽态度。

思高本约2:25 并不需要谁告诉 ,人是怎样的,因为 认识人心 有什麽。

文理本约2:25 无须人证乎人、自知其内蕴矣、

修订本约2:25 也用不着谁来证明人是怎样的,因为他自己认识人的内心。

KJV 英约2:25 And needed not that any should testify of man: for he knew what was in man.

NIV 英约2:25 He did not need man's testimony about man, for he knew what was in a man.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