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德慕,是犹太人的官。

2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 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 神同在,无人能行。”

3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 神的国。”

4尼哥德慕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5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 神的国。

6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7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

8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9尼哥德慕问他说:“怎能有这事呢?”

10耶稣回答说:“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还不明白这事吗?

11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你们却不领受我们的见证。

12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

13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

14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

15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注:或作“叫一切信的人在他里面得永生”)。

16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17因为 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注:或作“审判世人 ”。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18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 神独生子的名。

19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

20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

21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 神而行。”

22这事以后,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太地,在那里居住施洗。

23约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也施洗,因为那里水多,众人都去受洗。

24那时约翰还没有下在监里 。

25约翰的门徒和一个犹太人辩论洁净的礼,

26就来见约翰说:“拉比,从前同你在约旦河外、你所见证的那位,现在施洗,众人都往他那里去了。”

27约翰说:“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什么。

28我曾说‘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你们自己可以给我作见证。

29娶新妇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故此我这喜乐满足了。

30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31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乎地,他所说的也是属乎地。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

32他将所见所闻的见证出来,只是没有人领受他的见证。

33那领受他见证的,就印上印,证明 神是真的。

34神所差来的,就说 神的话,因为 神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

35父爱子,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

36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注:原文作“不得见永生 ”), 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提要:1 基督教导尼哥底母重生的必要性。14 因基督的死而得的信。16 上帝对世人的大爱。18 不信的人被定罪。23 约翰的洗礼、见证、和教训都是有关于基督的。


耶稣与尼哥底母谈重生

约3:1 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

【本会注释】

尼哥底母。[与尼哥底母的对话,约3:1-21。见“从公元28年第一次逾越节开始的犹太传道时期”;“主耶稣的传道生涯”。]这是一个希腊名字,意思是“人民的征服者”。新约时代许多犹太人都取了希腊名。门徒中的安得烈,腓力,低土马,亚勒腓都是这样的名字。尼哥底母是个富有的法利赛人,是国家议会──公会──的一员。

章节之间的划分使得第3章的叙述和第2章临近结束之处的关系模糊不清。尼哥底母的访问好像是在举例说明了约2:25节的陈述,即,耶稣“知道人心里所存的”(见3节注释)。耶稣却在这个领袖身上看到了一颗真诚寻求真理的心,一位他能“交托”那有关自己使命之更清晰更完全真理的人,而这些是他不能向大多数人讲说的(约2:24)。尼哥底母是约2:24,25节中所列之原则的一个例外。耶稣在自己公众传道一开始的时候就结交了这位朋友,而他的影响也成功地挫败了那些领袖的许多阴谋,使得主的工作没有过早的结束(见约7:50,51;参见约19:39;《历》第十七、五十章)。

官。即,犹太公会的一员(见第67页)。

犹太人。见约1:19节注释。


约3:2 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上帝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上帝同在,无人能行。”

【本会注释】

来见耶稣。这次访问发生在橄榄山上(《历》第十七章;参见第685,686页),可能发生在约2:13-17节所记载的第一次洁净圣殿之后不久。尼哥底母目睹了那令人震惊的一幕(《历》第十七章),毫无疑问他也听说并亲眼见到过一些耶稣所行的神迹(约2:23)。他必然也和其他犹太人一样期待着一个强权的弥赛亚,可以将他们从罗马的锁链中拯救出来(见路4:19节注释),并且当耶稣向他解释他国的属灵性质时,他也必定是困惑不解的。尼哥底母天性谨慎,直到耶稣钉十字架之后,他才承认自己是这个卑微的拿撒勒人的门徒(约19:39;参见《历》第十七章)。此时真理的种子落到了肥沃的土壤里,最终必将结出丰盛的果实来。

夜里。尼哥底母意识到了领袖们普遍对耶稣所存的态度,他觉得如果让人们知道他那么重视耶稣,以至于会私下去拜访他,那么就对他的名声和职位有碍,他认为那样做是不明智的。这种谨慎也使他后来在打消领袖们逮捕耶稣的努力上更加容易一些。

拉比。见约1:38节注释。

我们知道。尼哥底母对那明显表现在耶稣言语行为上的神圣赞许感到满意。其他的领袖们也用平等的机会来观察并思想耶稣权柄的性质(见约2:18-20),并且他们和尼哥底母一样都知道那证据所指出的结论,但他们心中的骄傲和悖逆却阻碍他们像尼哥底母那样承认这一明显的事实。他是约2:23节中“信”了的“许多人”中的一个。

师傅。希腊文词语didaskalos(见约1:38节注释),一个表示尊敬的称谓。尼哥底母本人就是一个“以色列人的先生[didaskalos]”(约3:10),但他仍然愿意承认耶稣──这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没有得到官方许可施教之人──与他拥有平等的称谓。这次访问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在自己的心中意识到耶稣绝不仅仅是一个教师。然而他的骄傲最初却阻止他显露自己心中最隐秘的思想,即,耶稣可能就是弥赛亚。但当他的反应和那些国中其他领袖比起来的时候,他热诚寻求真理的渴望就胜过了他的骄傲,这一点才是令人感到惊讶的。

由上帝那里。这些话在希腊文中是着重强调的。尼哥底母用这些话承认了耶稣所行神迹具有的权柄远超过了人间的权柄。

无人。那些神迹(见约2:23)所提供的神圣权能的证据是不容人反驳的。在后来的场合中耶稣指示犹太人的领袖注意他神迹的重要性,好证明他神圣的使命(见约5:36;10:38;参见《历》第四十四章;卷五第209页)。

你所行的。这个人称代词“你”是着重强调的。耶稣行的神迹与其他人所行的不同;这些神迹证明了它们的真实。

若没有上帝同在。这些神迹证明了上帝神圣的赞许和认可。尼哥底母顺着这些证据得出了符合逻辑的结论。


约3:3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

【本会注释】

实实在在地。见约1:51节注释。耶稣轻视人们的恭维并指出,尼哥底母寻求私下里来见他,他对他这种含蓄寻求真理的答复就隐藏在这一事实中。

重。希腊文词语anōthen,在约翰福音其他地方的意思是“从上头[天上]来”(约3:31;19:11等)。这个词有两方面的意义,但耶稣这里的意思是什么还不清楚。很明显,尼哥底母明白这个词“再”(第4节)的意思,但耶稣很可能指的是“从上头”,本章后面使用的正是anōthen的这个意思(第31节)。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耶稣这里提到的“生”是指第二次“生”,但却不是像“再”这种翻译所暗示的是对第一次“生”的重复。

根据犹太人的神学观点,作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几乎就是必定进天国的一种保证了(约8:33)。非犹太人如果要想得救,就必须获得儿子的名分,变成亚伯拉罕的子孙。如果尼哥底母听耶稣强调说非犹太人要想“见上帝的国”就必须“重生”,他不会感到太惊讶,但他听到的是,一个敬虔慎重的犹太人也可能被划在救恩之外,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相当新奇的观点了。两年半之后(约8:39)耶稣清楚明白地宣称,是不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取决于他在道德上是否与先祖的相似而非肉体血脉上的关系。比较保罗关于这同一问题的教训(罗2:28,29;9:6,7;10:12,13;加3:9,28,29等)。转变和出生同样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见约1:13;罗6:3-6;林后5:17;参见弗4:22-24;西3:9-11)。

见。即“进”(第5节)。

上帝的国。耶稣这里主要是在说他属灵的国度,他神圣恩典的国(见太4:17;5:2节注释)。


约3:4 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本会注释】

岂能……进。尼哥底母知道耶稣不是在说肉体上的重生,但他的反应却没有显示出他实际就是这样想的。他只是简单地承认那是不可能的。但那个二选一的结论对于他来说却同样是难以置信的──让他,一个虔诚的犹太人,承认自己需要耶稣所说的那种经验。他面临一种两难的境地,既不能接受第一种选择又不愿接受另一种。


约3:5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上帝的国。

【本会注释】

实实在在地。见太5:18;约1:51节注释。

水和圣灵。耶稣现在开始解释“重生(从上头生)”(见约1:12,13节注释)的意思。这里的水指的是洗礼,由爱色尼派对那些改信犹太教的人实施的洗礼(见第63,91页)。此外,数月以来约翰一直给他的犹太同胞在约旦河中施行洗礼(太3:5,6,11)。但因约翰将洗礼当作一种悔改的标志(见太3:6节注释),法利赛人自以为义就拒绝受洗(路7:30)。毫无疑问尼哥底母听说过约翰的事或许也听过他关于用水(约1:26)和圣灵(第33节)施洗的讲论。尼哥底母料想,自己生来就是犹太人,又那么敬虔,必能进入上帝的国,但耶稣声明,若非藉着圣灵的力量将生命做一彻底的改变,谁也不能进上帝的国。见罗6:3-6节注释。

“从水和圣灵”生的就是“重生”,即,“从上头生的”(见3节注释)。那些从上头生的有上帝做他们的父,他们也能代表他的品格(见约一3:1-3;参见约8:39,44)。从今以后,靠着基督的恩典,他们就立志不在律法下面(罗6:12-16)并且不再犯罪(约一3:9;5:18)。


约3:6 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本会注释】

从肉身生的。即,人肉身自然的生产(见约1:13)。自然界所有活物繁殖中“各从其类”(创1:21)的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灵界。在新约中“肉身”和“灵”的意思恰恰相反,分别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完全不同的事物。将这里和罗6:12-18节作一比较。


约3:7 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

约3:8 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本会注释】

风。希腊文词语pneuma,“灵”,“气息”,“风”。这里明显用的是第三种意思。

凡……也是如此。重生就像风一样,是不可见的。有人争论说因为肉眼看不见重生所以它就是人们的想象虚构之物,如果真是这样,那风也是人们虚构出来的了。判断每一件事都要根据它所产生的结果。


约3:9 尼哥底母问他说:“怎能有这事呢?”

约3:10 耶稣回答说:“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还不明白这事吗?

【本会注释】

以色列人的先生。直译是“以色列的教师”。尼哥底母被那些他要教导别人的事情弄得迷惑了。


约3:11 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你们却不领受我们的见证。

【本会注释】

实实在在地。见太5:18;约1:51节注释。

我们所说。耶稣的话突然间使用了复数形式,也许他在陈述一项对于他和尼哥底母来说都是确实的普遍的原则。从尼哥底母所说的话(第9节)就可以证实,作为“以色列人的先生”(第10节),他知道的并不是很多。他的陈述和问题显示了他对这件事的无知。他关于救恩的知识纯粹是神学意义上的,并且完全是基于一种错误的理论。如果尼哥底母经历过重生,他就不仅自己明白也可以向别人殷勤地宣讲了。也有人认为耶稣这里所说的“我们”是指上帝(神格)里的几位成员。

你们却不领受。如果尼哥底母坚持错误理解耶稣所说的话那他也就成了约1:11节中提到的那些悖谬的人,就是那些“不接待(接受)他”的人。


约3:12 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

【本会注释】

地上的事。这里“地上的事”和“天上的事”之间的区别并不完全清晰。耶稣所说“地上的事”可能是指救赎计划的基本原则,比如说像重生。而“天上的事”也许是指只有以色列的先生才有可能知道的关于上帝更深的奥秘。尼哥底母最基本的问题还没有弄清楚,根本还没准备好探讨更深意义的真理(参见林前3:1,2;来5:12-14)。


约3:13 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

【本会注释】

没有人。人除非曾经就在天上(参见第11节)否则他便没有权柄提说“天上的事”。人理解天上的奥秘只有通过启示,绝不是靠着自己的推测和猜想。

升过天。即,从来没有人到过天上了解过“天上的事”(第12节)。惟有那从天降下、仍旧在天(过去一直在天上)的人子,惟有他能将这一切显示给我们。这里没有提到基督复活之后的升天。

从天降下。将这里和约6:33,38,41,42,50,51,58各节作一比较;见约1:14节注释。

人子。耶稣对自己的称呼,用在这里表示他仍在说话。见可2:10节注释。

仍旧在天的。原文的证据(第146页)显示这句话缺失了。如果加上,它的意思就是指耶稣在天上的永存,他永恒的居所。当然,这个短语也可能是一个后来的抄写员加上去的,当耶稣再次“在天”的时候这个短语就这样固定下来。


约3:14 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

【本会注释】

蛇。见民21:6-9节注释。

也……照样。以色列人在旷野,最真诚的出于信心的仰望给他们带来了医治。而对髑髅地无限牺牲的信心“也”必为被罪蹂躏的人带来医治。耶稣最后一天在圣殿中教训人时宣称,“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12:32)。在约翰的表达中,“举起来”的意思始终就是指钉十字架(见约8:28;12:34等)。耶稣在此向尼哥底母所启示的伟大深邃的真理,福音书在对他早期传道工作的记录中,再也没有列举其他的实例。当尼哥底母看到耶稣被挂在十字架上时,摩西在旷野举蛇的景象就要清晰地活现在他的心中,他也会记起耶稣所讲自己要被“举起来”的话。耶稣被钉使得门徒的希望破灭,却使尼哥底母深深信服了他作为上帝儿子的神性(《历》第八十章)。在其他三卷对观福音书中,只有马太福音(20:19节)记录了耶稣曾预言他要钉十字架而死。

必。或,“这个必须的”。耶稣每次将这个词用在自己身上(见约9:4;10:16;12:34;参见约20:9),都是在强调那为完成救赎计划而使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神圣必要性。见路2:49节注释。

大多数评论者都认为第15节末尾和第16节开端耶稣的话中含有作者约翰的评注。


约3:15 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或作:叫一切信的人在他里面得永生)。”

【本会注释】

信。见约1:12;3:16节。


约3:16 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本会注释】

上帝爱……甚至。英文单词“love(爱)”不足以表现希腊文词语agapē(爱)和agapaō(去爱)(见太5:43节注释)所表达的那种深切的关怀。爱是创造主对被造之物所有的一种超绝的品质。爱是上帝政权中的决定性力量。“上帝就是爱”(约一4:8)。

约翰说自己是“耶稣所爱的那门徒”(约21:7;参见约13:23;19:26;20:2;21:20),即,耶稣所深爱的。原因很简单,约翰比其他门徒更能顺服耶稣完美生活的影响,最终比其他门徒更能理解并反照他生命的完全与荣美(见第891,892页)。约翰比其他的门徒更能欣赏那神圣之爱的长阔高深,而且更好地向他的同胞传讲这爱。他在本节中就努力将这爱表达出来──“上帝爱世人,甚至……”。在约一3:1节中他再次宣称,“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言语无法表达那恒久不变之爱的深度,约翰只是简单地邀请人们来“看”。天父神圣无穷之爱的最高表现就是赐下他的独生爱子(约3:16)。“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15:13)。

世人。希腊文词语kosmos,指被造的世界,一个有机的实体(见太4:8节注释)。上帝的爱将所有的人包含在内,但只有那些对它有反应的人才会直接受益(见约1:12节注释)。爱需要互动才能变得更加完全。但很明显,上帝的爱不仅给予那些接受的人,同样也包括那些拒绝的人。那些丧亡的人没有一个可以埋怨说上帝不爱他们。坚持说上帝不顾一些人自己的选择而预先命定他们的灭亡就是在说上帝恨他们。这样做就是在指责上帝是不公的,并要将那些人灭亡的责任归到上帝头上。见罗5:8;林后5:19;见17-20节注释。

赐给。爱只有在行动中才显得真实。上帝对罪人的爱使他为他们的得救付出了他的所有(见罗5:8)。爱的实质就是为人舍己;爱的对立面就是自私自利。

他的独生子。直译是“他唯一的儿子”(见第1章的补充注释;见路1:35;约1:14节注释)。

一切。上帝的爱是无穷无尽的。他救赎的恩典是给所有人的。这其中只有一个条件──相信基督并且愿意与他合作。见约1:12节注释。引领人悔改的正是上帝的恩慈(罗2:4)。正是他爱的阳光融化人刚硬的心灵,将那失丧的领回,使罪人成为圣徒。

信。见约1:12节注释。

灭亡。希腊文词语apollumi,“完全毁灭”,“根除”,“消失,无有”。“罪的工价乃是死”(罗6:23)。“永生”的对立面不是永久的痛苦,而是永远的灭亡,永远的死。罪本身之中就包含了死亡的因素。死亡随罪而来,不是简单的因为上帝要这样,而是因为罪人自己选择与那生命的源头──上帝──隔绝。

永生。希腊文词语zōē aiōnios。在约翰福音中,形容词aiōnios(永恒的)只和zōē(生命)连用(约3:15,16,36;4:14,36;5:24,39;6:27,40,47,54,68;10:28; 12:25,50;17:2,3)。关于zōē的意思见约1:4节注释;aiōnios,见太25:41节注释。约翰福音3:16节希腊文直译是“能够保持拥有永远的生命”。“永恒的生命”就是能够持续到永远的生命,即,没有尽头的生命。这只有通过与生命之源不间断的联系才能实现。

在约一5:11节中作者强调了上帝赐给“我们永生” [zōēn aiōnion]这一事实。只有当上帝将那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礼物──就是他独生的儿子──赐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的永生才有指望。能够欢呼自己现在拥有上帝所赐的礼物──“永生”,并且“这永生也是在他儿子里面”(约一5:11;参见约3:2)对于真诚的基督徒来说无疑是一项特权。“人有了上帝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上帝的儿子就没有生命”(约一5:12)。拥有永生是以凭借信心让基督住在心里为条件的。相信的人就有永生,并且是已经“出死入生了”(见约5:24,25;6:54;8:51节注释)。


约3:17 因为上帝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审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本会注释】

上帝差。等同于“上帝……给”(约3:16;参见太15:24;可9:37;路4:18,43)。约翰这里不是在讨论被差来的一位和那差他的人之间的神学关系,而是这种差遣的目的和意义(见太1:23节注释)。耶稣被差遣并不是意味着差他之人的地位高于他。基督在万古以先“与上帝同等”(《布》第十八章;见约1:1节注释)。

他的儿子。见路1:35;约1:14节注释。

降世。即,道成了肉身(见约1:14节注释)。

定世人的罪(或作:审判世人;下同)。约翰解释说(第18,19节),那些不信子的人“罪已经定了”,这只是因为他们拒绝相信。上帝差遣他的儿子来到世间是要拯救其中的人。如果因为救主的到来而有人被定罪这不能归责于上帝。定罪并非源于那真光的来到(见约1:4-9节注释),而是因为人们喜爱黑暗,故意转离那光。犹太人认为弥赛亚要作为审判者来到,定那些不信之人的罪(见路4:19节注释),他们还认为天使要因丧亡之人的毁灭而欢喜雀跃(见约15:7节注释)。但基督来不是要定这世界的罪──虽然这是理所应当的──而是要拯救它(参见《历》第一章)。

因他。见太1:21;路19:10节注释。上帝希望每个人都因他儿子为救赎计划所付上的伟大牺牲而得救。但上帝的心意必须经由每个个体意志的确定,好使这救恩对于他成为印象深刻真实有效的。救恩只是为那些相信并接受基督的人预备的(见约1:12;3:16节注释)。


约3:18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上帝独生子的名。

【本会注释】

罪已经定了。那些信基督的人就因他们对他的信而称义,而那些不信的人同样也因他们的不信而被定罪。有些人拒绝基督决不是天父的旨意,那些执意如此做的人就定了自己的罪。正是因为缺乏信心才被定罪。“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罗14:23)。救主来到世间的目的决不是为要定人的罪,但对那些不信他的人他的到来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定罪。上帝已经预先决定那些信的人将要得救,而那些不信的人将要失丧,但他却给每个人自由,让他们自己选择是信还是不信。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信的和不信的,每一个圣徒和罪人的案子的确在救赎计划初立时就决定了,但是上帝却给每一个个体以权利,让他们去选择到底是做圣徒还是做罪人。这就是圣经的预定论。在最后的审判中,每个人都要单独定案,就像过去的世代中他们被集体定案一样。见约3:19;5:29;弗1:3-12节注释。

名。见约1:12节注释。

独生。见约1:14节注释。

上帝……子。见第1章的补充注释;见路1:35节注释。


约3:19 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

【本会注释】

定……罪。希腊文词语krisis,指审判的过程,而不是krima,最后的判决或审判的结果。

光来到。见约1:4,5,9节注释。约翰在这里解释了罪责是如何临到人身上的。那并不是因为上帝定意要使一些人丧亡(见18节注释),而是因为有些人喜爱黑暗过于喜爱光明。定罪的判决并不是专制武断的,而是由律法而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罪的工价乃是死”(罗6:23)。每个人的命运都取决于他自己对光的反应。人若处于蒙昧无知的状态就不给他们定罪(诗87:4,6;结3:18-21;18:2-32;33:12-20;路23:34;约15:22;罗7:7,9;提前1:13),但当真理的光照耀到他们心里的时候“他们的罪无可推诿了”(约15:22)。不愿放弃自己恶行的人就是喜欢黑暗,如此他们就看不见光(林后4:4)。另一方面,耶稣却应许那些选择跟从他的人“不在黑暗里走”(约8:12),并且无人能将他们从他手中“夺”去(约10:28)。


约3:20 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

【本会注释】

恨光。只有恨恶真理之光的人才会被那恶者弄瞎眼睛(见第19节注释)。他躲避光的原因和贼躲避警察的原因是一样的。


约3:21 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上帝而行。

【本会注释】

行真理。即,诚恳地渴望真理的原则在自己生命中变得更加切实有效。比如保罗,他承认自己里面“没有良善”(罗7:18),所有自己得胜生活的荣耀都属于上帝,是上帝通过耶稣基督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罗8:1-4;林前15:57;加2:20)。见太5:48节注释。


耶稣和施洗约翰

约3:22 这事以后,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太地,在那里居住,施洗。

【本会注释】

这事以后。[犹太的传道时期,约3:22-36。见“从公开传道到退隐时期”;“基督服务的持续时间”;“加利利传道时期的开始”;“主耶稣的传道生涯”。]希腊文meta tauta,一个普通的转折性的短语(见约5:1;6:1;7:1)。约2:13至3:21节记载的“这事”发生在公元28年逾越节或稍晚一些的时候。

门徒。约翰,安得烈,彼得,腓力,和拿但业(见约1:40-45)。

到了犹太地。约2:13至3:21节所记载的事发生在耶路撒冷或离它不远的地方。从耶路撒冷开始,耶稣将他传道的范围延伸到犹太地的乡村和城镇,从公元28年(见“基督服务的持续时间”,“加利利传道时期的开始”,“主耶稣的传道生涯”;见路加福音第4章的补充注释)四月到十二月他一共在这些地方操劳了八个月之久。除了约3:22-36节简短的叙述,福音书对我们主这段时期的传道的细节没有做任何记载。

耶稣在耶路撒冷和犹太地打开了他公开传道的局面,为的是给犹太领袖们一个机会来目睹他神圣使命的证据,接受他为弥赛亚,并引导整个国家向前完成所交托给它的神圣工作(《历》第二十三章;本注释第四册原文第26-30页)。但是除了表面上的成功之外,犹太地早期的传道工作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结果(见《历》第十九、二十五章)。事实上,发生在五旬节的真实悔改比基督在世一生传道时还要多(见徒2:1-4,14,41节的怀爱伦补充注释)。耶稣巨大的声望(约3:26)激起了约翰门徒们的妒忌,此时他们也正在这一地区宣讲并施洗。对于这件事,耶稣大概十二月的时候就暂时退往加利利去了(约4:1-3)。公元29年逾越节耶稣回到耶路撒冷,此时他在犹太地的早期传道将近正式结束,此后将他努力的重心转向了加利利(见路加福音第4章的补充注释;“加利利传道时期的开始”;见太4:12;路4:16节注释)。

居住,施洗。这两个希腊文动词表示一种持续的、有一段时间的传道。耶稣借受洗来表达他对自己那位先锋所做传道工作的赞许,但他自己却将后来实际的施洗工作交给了他的门徒(约4:2)。就像施洗约翰一样,耶稣无疑也要找一处“水多”(约3:23)的地方。关于洗礼本身的仪式见太3:6节注释。


约3:23 约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也施洗;因为那里水多,众人都去受洗。

【本会注释】

约翰……也施洗。施洗约翰的传道工作至少持续到了耶稣暂时从犹太地撤出的时候,大约在当年的十二月。从那时起被捕一直关押到次年的逾越节(见路加福音第4章的补充注释;“加利利传道时期的开始”;见路3:19,20节注释)。

靠近撒冷的哀嫩。这些古代地点的位置不详。根据W. F.阿尔布莱特,这个地方最有可能是那布勒斯和示剑东南6.5公里处现代的Sâlim,它附近有个村庄叫作`Ainûn(W. F. 阿尔布莱特,“新约的背景和它的末世论”,在Studies in Honor of C. H. Dodd的第159页)。这些村庄在Wâdī Fār`ah河源头的附近,这里有很多的溪流。后来传统的观点认为这个地点在西西提(伯珊)东南几公里的地方,离约旦河不远,但如果是这里约翰就没有必要再强调“水多”了。这种描述只有在一个相对缺少丰富水源的地方才有意义,因为只有那样才会出现这个问题──哪里有足够的水来施行洗礼呢。见“耶稣传道时期的巴勒斯坦”。

水多。这里提到的洗礼是全身浸入水中的浸水礼,只有这种形式的礼节才需要“水多”。见太3:6;罗6:3-6节注释。


约3:24 (那时约翰还没有下在监里。)

【本会注释】

下在监里。约翰下在监里约有一年之久,从公元29年的逾越节到次年的这个时候(见路3:19,20节注释)。


约3:25 约翰的门徒和一个犹太人辩论洁净的礼,

【本会注释】

辩论。尽管犹太人因为惧怕百姓(太21:26)而不敢公开地攻击施洗约翰,但他们仍旧选择一些较为隐晦的手段来阻碍他的工作。洗礼作为悔改和从罪中得以洁净的一种标志在约翰的传道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可1:4;路3:3)。犹太人为那些归依上帝的外邦人(见3-5节注释)实施改变信仰礼节性洁净的洗礼。但约翰却要求犹太人也接受这种仪式作为悔改和从罪中生活转回的标记。事实上,爱色尼派所施行的洗礼和约翰所施行的在意义上几乎差不多(见第63,91页),但因为他们人数很少,难以在国家生活和人们的思想上形成重要的影响。

犹太人。原文重要的证据(第146页)显示这里应作,“一个犹太人”。

洁净的。即,礼节性的洗濯。


约3:26 就来见约翰,说:“拉比,从前同你在约但河外、你所见证的那位,现在施洗,众人都往他那里去了。”

【本会注释】

拉比。见约1:38节注释。

从前同你……的那位。见约1:29-36节。

施洗。见约4:2节注释。

众人都往他那里去了。当约翰的宣讲受到民众的欢迎和拥护时文士和祭司就开始嫉妒他(见约1:19-25节注释)。但这里有一位教师,他比约翰更受百姓拥护。约翰的门徒憎恨耶稣的成功并为他们的老师感到不平(参见可9:38)。他们感觉约翰的施洗具有自己的特色(见25节注释),耶稣和其他人既然没有与约翰和他们联合就无权以约翰的方式和目的为民众施洗。


约3:27 约翰说:“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什么。

【本会注释】

人就不能得什么。约翰承认自己的成功来自于天上,并且他坚定自己的信念,那随耶稣的工作而来的更大的胜利同样也是来自于天上。两者的情况都是以上帝为始,那人有什么权利来质询上帝的作为呢?约翰对自己神圣的使命充满信心,并从一开始就预言那将要来的一位比他更大(约1:26,27)。他为什么要对自己预言的应验生气呢?

约翰完全谦卑和无私的顺服是基督真门徒的特色。约翰之所以能说出“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30)这样的话,正是因为他清楚地明白自己和弥赛亚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由于接触那神圣之爱而得的改变(见《历》第十八章)。骄傲和嫉妒想要破坏他的理智和情感平衡,结果也是枉然。


约3:28 我曾说:‘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你们自己可以给我作见证。

【本会注释】

给我作见证。约翰的门徒早就知道他们师傅对基督所怀有的态度。

我不是基督。见约1:20节。

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见太3:3节注释。


约3:29 娶新妇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故此,我这喜乐满足了。

【本会注释】

娶新妇的就是新郎。上帝和他百姓的关系经常被比作新郎和新娘的关系(见赛54:5;耶2:2;3:20;结16:8;23:4;何2:19,20;林后11:2;弗5:25-27等)。现在耶稣明显成功地赢得以色列的百姓来归自己。

新郎的朋友。“新郎的朋友”是新郎新娘两家之间的介绍人。当他看到自己亲手办理的喜事达到高潮时他心中的喜悦是溢于言表的。约翰已经完成了他呼召以色列人接受他们属灵之主人的特定任务,现在他看到他为之劳力的一位获得了显著的成功,他的心里就喜悦。因此,他自己的“喜乐”就“满足”了。见可2:19节注释。

站着,听见。约翰可能是说,新郎朋友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新郎的愿望并为其实现它们。或者,约翰是指新郎头一次面对面见新娘时,新郎的朋友欣喜于自己任务的圆满完成。同样的,众人被吸引到基督那里去约翰也不会感到难过,事实上,这正是他最大的心愿。


约3:30 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本会注释】

他必兴旺。见第27,29节注释。施洗约翰再没有其他方式的声明了。这几乎是约翰被囚禁之前最后记录下来的话语了。约翰这些话比眼下场合中他没有指明的那些人更加的谦卑,更加顺服和慷慨。他在自己生命和传道工作的早期就被要求退下来,将作工的园地留给他人。确实,世人当中“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太11:11)。


信子的人得永生

约3:31 “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乎地,他所说的也是属乎地。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

【本会注释】

……来的。这是一个犹太人专门指“弥赛亚”的术语(见太11:3;21:9;23:39;路7:19等;见约1:14节注释)。

从天上。希腊文anōthen(见第3节注释)。基督“从天上”来好使人能够“重(从上头)生。”因为基督是“从上头”来的,约翰宣称,耶稣在所有本源属地的“万有之上”是应当的,正确的,且是必须的。

从地上来的。那源于地的其天生就属地。

他所说的也是属乎地。约翰是“属乎地”的,他是作为一个人说话。耶稣是“从天上来的”,他的话也带有“从天上来的”智慧。人们从约翰转向耶稣一点也不奇怪,他们是从较小的一位转向了伟大的一位。

是在万有之上。原文的证据(参见第146页)显示这个表达在本节中没有出现第二次。如果第31节没有这句话,那么第31节和第32节合起来作,“他从天上来,将所见所闻的见证出来”。如果保留“是在万有之上”这句话,那约翰就是在承认基督绝对比他大,比世上任何人都大,也表明他拒绝认为自己是基督的一个对手。


约3:32 他将所见所闻的见证出来,只是没有人领受他的见证。

【本会注释】

所见所闻的。即,基督所看见所听见的天父的意志和品格(见第11-13节注释)。约翰一直提醒读者耶稣对天上之事所作的见证是起源于天父的(见约8:40;15:15等节)。

只是没有人领受。这是一个修辞上的夸张手法,强调那跟从耶稣的广大群众中真正接受他是上帝派来的那位的人是少之又少(参见约1:11;2:24)。事实上,那些接受并相信耶稣见证的人就是约3:33节中所说的(参见约1:11,12)。


约3:33 那领受他见证的,就印上印,证明上帝是真的。

【本会注释】

领受。见约1:12节注释。一些人表明他们是在上一节所陈述的普遍情况之外。

印上印。一个人将他的私章盖在文件上证明它的真实有效,这样就将自己的见证加在文件本身的内容上。一个人通过接受耶稣是基督就表达出他相信上帝关于他的信息是“真”的。

上帝是真的。即,上帝关于耶稣是基督的信息是真的。这同一条真理用反面的语言来表述,见约一5:10节。


约3:34 上帝所差来的就说上帝的话,因为上帝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

【本会注释】

上帝所差来的。即,基督(见约1:14;3:31节注释)。关于父差遣子来到这世界的意义见第17节注释。耶稣来,不是以他自己的名,也不说他自己的话,而是以他父的名,说他父的话(参见约5:19,30等节)。

没有限量。约翰保守地宣告耶稣的传道如此成功的原因,即,他是“从天上”来的(第31节),作为人子活在世间,他的里面充满了圣灵。约翰不能在同等意义上主张自己也拥有耶稣所拥有的这些品质,因为耶稣远在他之上。约翰“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林前13:9)。耶稣作为神,他不需要被动的获得圣灵,但作为人,他所有的都是从父来的。


约3:35 父爱子,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

【本会注释】

爱子。这里的证明就像耶稣在他受洗时天上来的声音所作的见证一样(见太3:17节注释)。子在来到世界之前与父在永恒的关系上平等地联合在一起(见约1:1节注释)。但这里约翰所说的是父在基督成为肉身的状态下活在世上,作为人类的一员对他儿子的爱。父与子之间永恒无限的爱不会因为道成肉身的缘故而有丝毫的减弱。

将万有交在。即便作为世人中间的一员,耶稣也有充足的权利以天父的名行事。将这里和约5:22,27,26;13:3;17:2,24等节作一比较;见太11:27;28:18节注释。


约3:36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原文作不得见永生),上帝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本会注释】

信……的人。直译是“保持相信的人”。一次得到恩典是不够的,一个人如果想进天国就必须保持不断的得到恩典。一个人在父面前的地位取决于他对子的态度。见约1:12;3:15,16节注释。

不信。希腊文词语apeitheō,字面上的意思和彼前2:7,8节一样──“不顺从。”然而,apeitheō指的是人思想和意志上的不顺从状态,而不是指公然悖逆的行为。比较弗5:6节,该词的名词形式在那译作“悖逆”。思想的状态决定了生命的轨迹。将这里和约3:18节作一比较。

得不着永生。即,不得分享永生(见第16节;见第3节注释)。一个人不能既拒绝基督又想从天父那里获得永生。

上帝的震怒。见罗1:18节注释。关于同一个翻译为“愤怒”且用在基督身上的词见可3:5节注释。“上帝的震怒”是针对所有罪恶的。上帝为人提供了一条道路使人可以逃脱罪恶的捆绑,但如果他们拒绝与罪分离他们就不可避免的同遭厄运并一同被除灭。

一、卷名

从基督教最早的世纪开始,第四卷福音书就一直被称为《约翰福音》。“约翰”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主是仁慈的”。该名还见于路1:13。


二、作者

《约翰福音》因着作者自己所清楚的理由,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匿名的。作者故意不直接提自己的名字。他没有说自己是最早跟从耶稣的两个门徒之一(见约1:37,参《历代愿望》138页),而且很明显地谦称自己为“那门徒”(见约21:33),“耶稣所爱的那门徒”(约21:20),“为这些事作见证,并且记载这些事的……这门徒”(约21:24)。从很早的时候起,基督教的传统说法就指出蒙爱的约翰不仅是《约翰福音》材料的提供者,而且也是该书实际上的作者。

在十二位门徒中,约翰特别被称为“耶稣所爱的那门徒”(约21:20)。在他的心中,个人忠诚和热忱献身的火焰燃烧得比其他门徒更加纯洁,更加明亮。他与耶稣之间的友谊比其他的门徒更深(《历代愿望》292页)。正如只有基督能够全面地彰显天父,完全的了解天父。照样,约翰也特别胜任在福音书中彰显有关基督的崇高真理。

约翰和他的兄弟起先到基督面前来的时候,他们得了“雷子”的绰号。他们骄傲,独断,贪求荣誉,冲动,一受伤害就生气。他们常常怀着报复的念头,一有机会就表现出来(《历代愿望》540,541页)。这些的确是严重的缺点。约翰被拣选为门徒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吸引人的高尚品格。但是耶稣在他不良的外表下看见一颗热忱,真诚可爱的心。大教师指望他成为积极工作的使徒。起先他学得比较慢,后来他负起基督的轭,结果他整个人生和品格都改变了。

当约翰注视这位全然可爱的耶稣时,就渴望变得象祂。他比其他门徒更加年轻(《历代愿望》292页)。他怀着青年人纯朴的信任和英雄崇拜的心理向耶稣敞开了心扉。他时常接近耶稣的身边,更多地受到主完美生命的影响,结果就比别的门徒更加充分地反映主的生命。他有一颗好学而易于受教的心。在公义日头纯洁的光中,他的缺点一个一个地暴露出来。他谦卑地接受基督完美的生活对他含蓄的责备,以及基督的训言和劝勉对他明明的责备。当他让自己的生命接受基督的感化时,上帝的慈爱和恩典就改变了他。

约翰的童年住在加利利海北岸的渔村伯赛大。他的父亲似乎有一点财产和社会地位。他母亲加入一班热心的妇女,在耶稣和十二位门徒奔波于加利利和巴勒斯坦及其它地方时为他们服务。约翰是耶稣最亲密的三个门徒之一,曾与他一同分享祂传道工作中最奥妙的经历。基督在十字架上时,把自己的母亲交给了约翰。传说多年以后,她与约翰一同前往以弗所。约翰在那里管理基督教团体的事务。在复活的清晨,约翰是第一个前往坟墓的门徒,第一个领会主已复活的光荣事实(约20:8)。从此以后,他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宣扬被钉、复活、并要再来的救主,为他所看见、所听见、所体验的“生命之道”作见证(约壹1:1-2)。


三、历史背景

见《马太福音》。


四、主题

《约翰福音》的写作年代接近一世纪的末叶,有三大危险威胁着基督教会的生存和纯洁性。最严重的是虔诚的减退;第二是异端,尤其是否认基督道成肉身,导致放荡行为的诺替斯主义;第三是逼迫。

自从同观福音问世以后(指马太,马可和路加福音),约三十年时间过去了。年迈的约翰成了十二使徒中唯一存活者(见《使徒行述》542页)。他甚想以一种新的方式重述基督的生平,以应付威胁着将要毁灭教会的邪恶势力。人们需要一幅基督的生动画面,来巩固他们对于福音伟大真理的信心,比如我们的救主道成肉身、真正的神性和人性、完美的生活、为人赎罪而死、荣耀的复活、应许要再来等。“凡向祂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象祂洁净一样”(约壹3:3)。只有当基督的生平和传道工作生动保存在人心中时,祂恩典改变人心的能力,才能发挥效果。所以约翰宣称他的记录写下来“是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救。”(约20:31)。他坦率地承认自己本来可以多说一些(约20:30),但他只写他所认为最适合于证实福音伟大基本真理的事件。他从自己所坚信的信念出发,相信这也能说服其他的人(参约壹1:1-3)。

《约翰福音》曾被人指责有诺替斯主义的倾向。基督教诺替斯派所主张的观点是,在实质上,善与恶分别就是灵与物质。那些心中存有天国光芒的人被说成是这个物质世界的囚徒。得救在于懂得怎样脱离物质的界限而进入属灵的界限。诺替斯派否认基督真地成为肉身,认为人所说看见的基督的人形,只是一种幻影。他们认为具有神性的基督在受洗时进入人性的耶稣身上,在祂被钉死于十架之前离开。

约翰无疑要用对耶稣生平的记录,在一定的程度上来应付上述有关罪与得救的错误观念。约在三十年以前,保罗曾对歌罗西教会讲到暗藏的危险,就是当时刚刚兴起的诺替斯主义诱人的迷信(西2:8;参徒20:29,30);而现在约翰所应付的是一种威胁着教会生存的、日益猖厥和流行的哲学。

根据圣灵所启发的理智,约翰没有直接抨击诺替斯主义,而只限于正面阐述真理。值得注意的是,他似乎故意避免使用一些希腊名词,如“知识”,“信心”和“智慧”,因为这些是诺替斯派的主要用语。他一开始就用明白无误的语言阐明基督的真正神性和祂道成肉身的事实。他所选择的事实显然是为了阐明基督生平和传道工作中最能体现这些基本真理的方面。

除了少数的例外──迦拿的婚筵,访问叙加,医好大臣之子,给五千人吃饱,关于生命之粮的讲道──约翰主要叙述发生在犹大并与犹太国领袖有关的事件,而且有时相当详细。在这方面约翰福音是同观福音的补充,因为同观福音主要叙述耶稣在加利利的传道工作,略去了大部分发生在犹大的事件。

《约翰福音》在其它方面也与同观福音不一样。其中有大段在耶路撒冷圣殿里的讲话。还有几章用来记叙主在被钉前夜对门徒的训言。在另一方面,约翰根本不提受洗,登山变像,客西马尼园这些重要事件,也没有举出一个医治被鬼所附的例子。他所选择的神迹主要是为了证明祂的神能,证明祂是上帝的儿子。他没有重述同观福音里的神迹。他的目的主要不在传记和历史方面,而是神学方面,不过仍有许多历史和传记方面的内容。同观福音用归纳法说明耶稣是弥赛亚,约翰在第一章就公开宣布耶稣为弥赛亚并且提出证据。同观福音和《约翰福音》其他显著的差异在基督生平的年代。如果我们只看同观福音,我们也许会下结论说耶稣传道的时间不超过一年,而《约翰福音》所记耶稣传道至少是两年半,并且暗示整整有二年半时间。《约翰福音》和同观福音在阐述最后一个逾越节与主被钉十架时也有差异。

《约翰福音》的主要用词是“道”(希腊语 Logos,约1:1),但其专门词义仅在第一章使用。Logos 作为一个术语似乎是斯多亚派开始使用的。他们用这个词表示神的智慧作为宇宙中综合的力量。一位犹太学者在他的旧约圣经注释中用了 Logos 1300多次。常有人说约翰采用的是 Logos 的哲学意义,其实约翰所用的 Logos 完全属于基督教的范畴。他表现耶稣道成肉身,体现了上帝成就救恩的智慧,体现了上帝的品格和智慧,体现了上帝改变人心的大能。约翰一再指出耶稣降世,生动地表达了天父的心思、意念和品格,26次引用基督的话,论到天父是“那差我来的”等,或者用一个同义的动词来表达基督是天父所差来的。他表现耶稣为全人类的创造主和救赎主,是生命和光明的泉源。他还强调相信有关耶稣之真理的重要性,使用“信”及其同义词达100多次。《约翰福音》尽管在观点上是新的,且明显是属于基督教的,但它879节中有427节或明或暗地反映了旧约圣经的内容。


五、纲要

以下纲要仅包括耶稣生平和传道工作的主要阶段。

(一)前言 上帝道成肉身 约1:1-18

(二)早期传道 从公元27年受洗至公元28年逾越节 约1:19-2:12

(三)在犹大传道 从28年逾越节至29年逾越节 约2:13-5:47

1、第一个逾越节 约2:13-3:21

2、在犹大传道 约3:22-36

3、暂时离开犹大地 约4:1-54

4、第二个逾越节 约5:1-47

(四)在加利利传道,29年逾越节至30年逾越节 约6:1-7:1

(五)传道工作,从30年逾越至31年逾越节 约7:2-11:57

1、在住棚节,公元30年 约7:2-10:21

2、在修殿节,公元30-31年冬季 约10:22-42

3、拉撒路复活 约11:1-57

(六)在耶路撒冷的最后工作,公元31年逾越节 约12:1-19:42

1、逾越节前一周的事件 约12:1-11

2、被犹太领袖所拒绝 约12:12-50

3、最后的晚餐 约13:1-30

4、离别的勉言 约13:31-16:33

5、耶稣的代祷 约17:1-26

6、客西马尼园 约18:1-12

7、受审 约18:13-19:16

8、被钉和埋葬 约19:17-42

(七)复活,复活后显现 约20:1-29;约21:1-23

(八)结语 约20:30,31;约21:24,25

和合本约3:1 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

拼音版约3:1 Yǒu yī ge Fǎlìsaìrén, míng jiào Nígēdǐmǔ, shì Yóutaìrén de guān.

吕振中约3:1 法利赛派中有一个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议员。

新译本约3:1 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德慕,是犹太人的官长。

现代译约3:1 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德慕,是犹太人的领袖。

当代译约3:1 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德慕,是犹太人的官。

思高本约3:1 有一个法利塞人,名叫尼苛德摩,是个犹太人的首领。

文理本约3:1 有法利赛人尼哥底母者、犹太宰也、

修订本约3:1 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德慕,是犹太人的官。

KJV 英约3:1 There was a man of the Pharisees, named Nicodemus, a ruler of the Jews:

NIV 英约3:1 Now there was a man of the Pharisees named Nicodemus, a member of the Jewish ruling council.

和合本约3:2 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 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 神同在,无人能行。”

拼音版约3:2 Zhè rén yè lǐ lái jiàn Yēsū, shuō, Lābǐ, wǒmen zhīdào nǐ shì yóu shén nàli lái zuò shīfu de. yīnwei nǐ suǒ xíng de shénjī, ruò méiyǒu shén tóng zaì, wú rén néng xíng.

吕振中约3:2 这人夜里来见耶稣,对他说∶「老师(希腊文作∶拉比),我们知道你是从上帝那里来做教师的;因为一个人、若不是上帝与他同在,就不能行你所行的神迹。」

新译本约3:2 他夜间来到耶稣那里,对他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从 神那里来的教师,因为如果没有 神同在,你所行的这些神迹,就没有人能行。”

现代译约3:2 他在晚上来见耶稣,说:「老师,我们知道你是从上帝那里来的教师。你所行的神迹,要不是有上帝同在,没有人能行。」

当代译约3:2 一天晚上,他来找耶稣,说:“老师,我们知道你是上帝差来教导人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如果没有上帝与你同在,是不可能行的。”

思高本约3:2 有一夜,他来到耶稣前,向 说:「辣彼,我们知道你是由天主而来的师傅,因为天主若不同他在一起,谁也不能行你所行的这些神迹。」

文理本约3:2 夜诣耶稣曰、夫子、我侪知尔为师、自上帝而来、盖尔所行之异迹、非上帝与偕、无能行者、

修订本约3:2 这人夜里来见耶稣,对他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上帝那里来作老师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上帝同在,无人能行。"

KJV 英约3:2 The same came to Jesus by night, and said unto him, Rabbi, we know that thou art a teacher come from God: for no man can do these miracles that thou doest, except God be with him.

NIV 英约3:2 He came to Jesus at night and said, "Rabbi, we know you are a teacher who has come from God. For no one could perform the miraculous signs you are doing if God were not with him."

和合本约3:3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 神的国。”

拼音版约3:3 Yēsū huídá shuō, wǒ shí shízaì zaì de gàosu nǐ, rén ruò bù chóng shēng, jiù bùnéng jiàn shén de guó.

吕振中约3:3 耶稣回答他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没有重生(或译∶从上头生),就不能看见上帝的国。」

新译本约3:3 耶稣回答:“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 神的国。”

现代译约3:3 耶稣回答:「我郑重地告诉你,人要是不重生〔或译:人要是不从上帝那里领受新生命〕,就不能看见上帝国的实现。」

当代译约3:3 耶稣回答说:“我确实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看见上帝的国。”

思高本约3:3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人除非由上而生,不能见到天主的国。」

文理本约3:3 耶稣曰、我诚语汝、人非更生、不能见上帝国也、

修订本约3:3 耶稣回答他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

KJV 英约3:3 Jesus answered and said unto him, Verily, verily, I say unto thee, Except a man be born again, he cannot see the kingdom of God.

NIV 英约3:3 In reply Jesus declared, "I tell you the truth, no one can see the kingdom of God unless he is born again."

和合本约3:4 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拼音版约3:4 Ní gē de mǔ shuō, rén yǐjing lǎo le, rúhé néng chóng shēng ne. qǐnéng zaì jìn mǔ fù shēng chūlai ma.

吕振中约3:4 尼哥底母对他说∶「人巳经老了,怎能被生下来呢?难道能第二次进他母腹去生下来么?」

新译本约3:4 尼哥德慕说:“人老了,怎能重生呢?难道他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现代译约3:4 尼哥德慕问:「一个已经老了的人怎麽能重生呢?他能重进母胎再生下来吗?」

当代译约3:4 “人老了,怎能重生呢?难道要再进母腹生一次吗?”

思高本约3:4 尼苛德摩说:「人已年老,怎样能重生呢?难道他还能再入母腹而重生吗?」

文理本约3:4 尼哥底母曰、人既老、奚能生、能再入母胎而生耶、

修订本约3:4 尼哥德慕对他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KJV 英约3:4 Nicodemus saith unto him, How can a man be born when he is old? can he enter the second time into his mother's womb, and be born?

NIV 英约3:4 "How can a man be born when he is old?" Nicodemus asked. "Surely he cannot enter a second time into his mother's womb to be born!"

和合本约3:5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 神的国。

拼音版约3:5 Yēsū shuō, wǒ shí shízaì zaì de gàosu nǐ, rén ruò bú shì cóng shuǐ hé Shènglíng shēng de, jiù bùnéng jìn shén de guó.

吕振中约3:5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由水与灵生的,就不能进上帝的国。

新译本约3:5 耶稣回答:“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 神的国。

现代译约3:5 耶稣回答:「我郑重地告诉你,人要不是从水和圣灵重生,就不能成为上帝国的子民。

当代译约3:5 “我确实地告诉你,人如果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上帝的国。

思高本约3:5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人除非由水和圣神而生,不能进天主的国:

文理本约3:5 耶稣曰、我诚语汝、人非由水与圣神而生、不能入上帝国、

修订本约3:5 耶稣回答:"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上帝的国。

KJV 英约3:5 Jesus answered, Verily, verily, I say unto thee, Except a man be born of water and of the Spirit, he cannot enter into the kingdom of God.

NIV 英约3:5 Jesus answered, "I tell you the truth, no one can enter the kingdom of God unless he is born of water and the Spirit.

和合本约3:6 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拼音版约3:6 Cóng ròushēn shēng de, jiù shì ròushēn. cóng líng shēng de, jiù shì líng.

吕振中约3:6 由肉身生的是肉身,由灵生的是灵。

新译本约3:6 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现代译约3:6 人的肉身是由父母生的,他的灵性是由圣灵生的。

当代译约3:6 从肉体生的还是肉体;从灵生的才是灵;

思高本约3:6 由肉的生的属於肉,由神生的属於神。

文理本约3:6 由肉而生者、肉也、由神而生者、神也、

修订本约3:6 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KJV 英约3:6 That which is born of the flesh is flesh; and that which is born of the Spirit is spirit.

NIV 英约3:6 Flesh gives birth to flesh, but the Spirit gives birth to spirit.

和合本约3:7 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

拼音版约3:7 Wǒ shuō, nǐmen bìxū chóng shēng, nǐ búyào yǐwéi xīqí.

吕振中约3:7 我对你说∶『你们必须重生(或译∶从上头生)』,你不要希奇。

新译本约3:7 你不要因为我对你说‘你们必须重生’而感到希奇。

现代译约3:7 不要因为我说:『你必须重生〔或译:你必须从上帝那里领受新生命〕』而惊奇。

当代译约3:7 所以我说你们一定要重生。你不用惊奇,

思高本约3:7 你不要惊奇,因我给你说了:你们应该由上而生。

文理本约3:7 我语尔必更生、勿以为奇、

修订本约3:7 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惊讶。

KJV 英约3:7 Marvel not that I said unto thee, Ye must be born again.

NIV 英约3:7 You should not be surprised at my saying, 'You must be born again.'

和合本约3:8 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拼音版约3:8 Fēng suí zhe yìsi chuī, nǐ tīngjian fēng de xiǎngshēng, què bù xiǎodé cóng nàli lái, wǎng nàli qù. fán cóng Shènglíng shēng de, ye shì rúcǐ.

吕振中约3:8 风(同词∶灵)随意地吹,你听见它的响声,却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由灵生的、就是这样。」

新译本约3:8 风随意而吹,你听见它的响声,却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这样。”

现代译约3:8 风随意吹动,你听见它的声音,却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都是这样。」

当代译约3:8 就好像你听见刮风的声音,却不知道风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一样,因为没有人知道他怎样把属上帝的生命赐给人。”

思高本约3:8 风随意向那里吹,你听到风的响声,却不知道风从那里来,往那里去:凡由圣神而生的就是这样。」

文理本约3:8 夫风任意而吹、尔闻其声、不知其何来何往、凡由圣神生者、亦若是、

修订本约3:8 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声音,却不知道是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KJV 英约3:8 The wind bloweth where it listeth, and thou hearest the sound thereof, but canst not tell whence it cometh, and whither it goeth: so is every one that is born of the Spirit.

NIV 英约3:8 The wind blows wherever it pleases. You hear its sound, but you cannot tell where it comes from or where it is going. So it is with everyone born of the Spirit."

和合本约3:9 尼哥底母问他说:“怎能有这事呢?”

拼音版约3:9 Nígēdǐmǔ wèn tā shuō, zen néng yǒu zhè shì ne.

吕振中约3:9 尼哥底母回答他说∶「怎能有这些事呢?」

新译本约3:9 尼哥德慕说:“怎能有这事呢?”

现代译约3:9 尼哥德慕问:「怎麽能有这样的事呢?」

当代译约3:9 “到底这是怎麽一回事呢?”尼哥德慕还是不明白。

思高本约3:9 尼苛德摩问说:「这事怎麽能成就呢?」

文理本约3:9 尼哥底母曰、安有此乎、

修订本约3:9 尼哥德慕问他:"怎么能有这些事呢?"

KJV 英约3:9 Nicodemus answered and said unto him, How can these things be?

NIV 英约3:9 "How can this be?" Nicodemus asked.

和合本约3:10 耶稣回答说:“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还不明白这事吗?

拼音版约3:10 Yēsū huídá shuō, nǐ shì Yǐsèliè rén de xiānsheng, hái bù míngbai zhè shì ma.

吕振中约3:10 耶稣回答他说∶「你是以色列人的教师,还不明白这些事么?

新译本约3:10 耶稣说:“你是以色列人的教师,还不明白这事吗?

现代译约3:10 耶稣回答:「你是以色列的教师,连这事都不明白吗?

当代译约3:10 “你是以色列人的教师,还不明白这事吗?”耶稣说:

思高本约3:10 耶稣回答说:「你是以色列的师傅;连这事你都不知道吗?

文理本约3:10 耶稣曰、尔为以色列之师、犹未知此乎、

修订本约3:10 耶稣回答,对他说:"你是以色列人的老师,还不明白这些事吗?

KJV 英约3:10 Jesus answered and said unto him, Art thou a master of Israel, and knowest not these things?

NIV 英约3:10 "You are Israel's teacher," said Jesus, "and do you not understand these things?

和合本约3:11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你们却不领受我们的见证。

拼音版约3:11 Wǒ shí shízaì zaì de gàosu nǐ, wǒmen suǒ shuō de, shì wǒmen zhīdào de, wǒmen suǒ jiànzhèng de, shì wǒmen jiàn guo de. nǐmen què bù lǐngshòu wǒmen de jiànzhèng.

吕振中约3:11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们讲我们所知道的,见证我们所见过的,而你们不领受我们的见证。

新译本约3:11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我们知道的,才讲论;见过的,就作证,然而你们却不接受我们的见证。

现代译约3:11 我实在告诉你,我们讲论我们所确知的,我们见证我们所见到的;可是你们偏偏不愿意领受我们的见证。

当代译约3:11 “我确实地告诉你,我们知道的,我们才说;亲眼见过的,才会作证,可是你们不肯接受。

思高本约3:11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我们知道的,我们才讲论;我们见过的,我们才作证;而你们却不接受我们的作证。

文理本约3:11 我诚语汝、我侪言所知、证所见、而尔曹不受我证焉、

修订本约3:11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你们却不领受我们的见证。

KJV 英约3:11 Verily, verily, I say unto thee, We speak that we do know, and testify that we have seen; and ye receive not our witness.

NIV 英约3:11 I tell you the truth, we speak of what we know, and we testify to what we have seen, but still you people do not accept our testimony.

和合本约3:12 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

拼音版约3:12 Wǒ duì nǐmen shuō dì shang de shì, nǐ mén shàngqie bú xìn, ruò shuō tiān shang de shì, rúhé néng xìn ne.

吕振中约3:12 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对你们说天上的事,你们怎能信呢?

新译本约3:12 我对你们讲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如果讲天上的事,怎能相信呢?

现代译约3:12 我告诉你们关於这世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我要是告诉你们天上的事,你们又怎麽会信呢?

当代译约3:12 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要是说天上的事,你们怎会信呢?

思高本约3:12 若我给你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 若我给你们说天上的事,你们怎麽会信呢?

文理本约3:12 我言属地者、尔尚弗信、若言属天者、尔讵信乎、

修订本约3:12 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对你们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

KJV 英约3:12 If I have told you earthly things, and ye believe not, how shall ye believe, if I tell you of heavenly things?

NIV 英约3:12 I have spoken to you of earthly things and you do not believe; how then will you believe if I speak of heavenly things?

和合本约3:13 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

拼音版约3:13 Chúle cóng tiān jiàng xià réngjiù zaì tiān de Rénzǐ, méiyǒu rén shēng guo tiān.

吕振中约3:13 除了那从天上降下来的人子(有古卷加∶那原在天上的),没有人升过天。

新译本约3:13 除了那从天上降下来的人子(有些抄本作“除了那从天上降下来仍旧在天上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

现代译约3:13 除了从天上降下来的人子,从来没有人上过天。」

当代译约3:13 没有人比我更清楚天上的事,因为我是从天上来的;除我以外,没有人到过天上。

思高本约3:13 没有人上过天,除了那自天降下而仍在天上的人子。

文理本约3:13 从未有升天者、惟自天而降、即在天之人子耳、

修订本约3:13 除了从天降下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

KJV 英约3:13 And no man hath ascended up to heaven, but he that came down from heaven, even the Son of man which is in heaven.

NIV 英约3:13 No one has ever gone into heaven except the one who came from heaven--the Son of Man.

和合本约3:14 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

拼音版约3:14 Móxī zaì kuàngye zenyàng jǔ shé, Rénzǐ ye bì zhàoyàng beì jǔqǐ lái.

吕振中约3:14 摩西怎样在野地里高举了蛇,人子也必须怎样被高举,

新译本约3:14 摩西在旷野怎样把铜蛇举起,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

现代译约3:14 正好像摩西在旷野举起铜蛇,人子也必须被举起,

当代译约3:14 正如摩西在荒野怎样举起铜蛇,我也要照样被举起来,

思高本约3:14 正如梅瑟曾在旷野 高举了蛇,人子也应照样被举起来,

文理本约3:14 摩西举蛇于野、人子亦必如是见举、

修订本约3:14 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须照样被举起来,

KJV 英约3:14 And as Moses lifted up the serpent in the wilderness, even so must the Son of man be lifted up:

NIV 英约3:14 Just as Moses lifted up the snake in the desert, so the Son of Man must be lifted up,

和合本约3:15 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或作“叫一切信的人在他里面得永生”)。

拼音版约3:15 Jiào yīqiè xìn tāde dōu dé yǒngshēng. ( huò zuò jiào yīqiè xìn de rén zaì tā lǐmiàn dé yǒngshēng )

吕振中约3:15 使一切信他的人都得(或译∶信的人都在他里面[都因他而]得)永生。

新译本约3:15 使所有信他的人都得永生。

现代译约3:15 要使所有信他的人都得到永恒的生命。

当代译约3:15 叫一切相信我的人,都得到永生。

思高本约3:15 使凡信的人,在 内得永生。

文理本约3:15 致凡信之者、于彼而有永生、○

修订本约3:15 要使一切信他的人都得永生。

KJV 英约3:15 That whosoever believeth in him should not perish, but have eternal life.

NIV 英约3:15 that everyone who believes in him may have eternal life.

和合本约3:16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拼音版约3:16 Shén aì shìrén, shènzhì jiāng tāde dú shēng zǐ cìgei tāmen, jiào yīqiè xìn tāde, bú zhì mièwáng, fǎn dé yǒngshēng.

吕振中约3:16 上帝这样地爱世人,甚至赐下独生子,使一切信他的人都不灭亡、而得永生。

新译本约3:16 “ 神爱世人,甚至把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现代译约3:16 上帝那麽爱世人,甚至赐下他的独子,为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至於灭亡,反而得永恒的生命。

当代译约3:16 上帝深深爱世人,甚至连自己的独生子也赐给他们,叫一切相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思高本约3:16 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 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

文理本约3:16 盖上帝爱世、至赐其独生子、俾凡信之者、免沦亡而有永生、

修订本约3:16 "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独一的儿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KJV 英约3:16 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 that he gave his only begotten Son, that whosoever believeth in him should not perish, but have everlasting life.

NIV 英约3:16 "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 that he gave his one and only Son, that whoever believes in him shall not perish but have eternal life.

和合本约3:17 因为 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审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拼音版约3:17 Yīnwei shén chāi tāde érzi jiàng shì, bú shì yào déng shìrén de zuì, ( huò zuò "shenpàn shìrén" xià tóng ) nǎi shì yào jiào shìrén yīn tā déjiù.

吕振中约3:17 因为上帝差遣那儿子到世界上来,不是要定世人的罪(同词∶审判;下同),乃是要叫世人藉着他而得救。

新译本约3:17 因为 神差他的儿子到世上来,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要使世人借着他得救。

现代译约3:17 因为上帝差遣他的儿子到世上来,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要藉着他来拯救世人。

当代译约3:17 上帝差他的儿子到世上来,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要叫他们因他得救。

思高本约3:17 因为天主没有派遣子到世界上来审判世界,而是为叫世界藉着 而获救。

文理本约3:17 因上帝遣子入世、非以鞫世、乃令由之获救、

修订本约3:17 因为上帝差他的儿子到世上来,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要使世人因他得救。

KJV 英约3:17 For God sent not his Son into the world to condemn the world; but that the world through him might be saved.

NIV 英约3:17 For God did not send his Son into the world to condemn the world, but to save the world through him.

和合本约3:18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 神独生子的名。

拼音版约3:18 Xìn tāde rén, bú beì dìng zuì. bú xìn de rén, zuì yǐjing déng le, yīnwei tā bú xìn shén dú shēng zǐ de míng.

吕振中约3:18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巳被定罪;因为他不信上帝独生子的名。

新译本约3:18 信他的,不被定罪;不信的,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 神独生子的名。

现代译约3:18 信儿子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已经被定罪了,因为他不信上帝的独子。

当代译约3:18 凡信他的人,不会被定罪;不信的,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们不相信上帝的儿子。

思高本约3:18 那信从 的,不受审判;那不信的,已受了审判,因为他没有信从天主独生子的名字。

文理本约3:18 信之者不受鞫、不信者已鞫矣、以其未信上帝独生子之名也、

修订本约3:18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已经被定罪了,因为他不信上帝独一儿子的名。

KJV 英约3:18 He that believeth on him is not condemned: but he that believeth not is condemned already, because he hath not believed in the name of the only begotten Son of God.

NIV 英约3:18 Whoever believes in him is not condemned, but whoever does not believe stands condemned already because he has not believed in the name of God's one and only Son.

和合本约3:19 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

拼音版约3:19 Guāng lái dào shì jiān, shìrén yīn zìjǐ de xíngwéi shì e de, bú aì guāng dào aì hēiàn, déng tāmende zuì jiù shì zaì cǐ.

吕振中约3:19 光到了世界上来,人爱黑暗、而不爱光,因为他们的行为邪恶∶这就是被定罪的因由。

新译本约3:19 光来到世上,世人因为自己的行为邪恶,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罪的原因,就在这里。

现代译约3:19 光来到世上,世人因为自己的坏行为,不爱光而爱黑暗;他们被定罪的原因就在这里。

当代译约3:19 真光虽然来到世上,世人却因为自己的行为邪恶,不爱光,反而喜欢黑暗,这就是他们被定罪的理由。

思高本约3:19 审判就在於此:光明来到了世界,世人却爱黑暗甚於光明,因为他们的行为是邪恶的。

文理本约3:19 是鞫也、因光临世、而人爱暗愈于光、以其行恶也、

修订本约3:19 光来到世上,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这就定了他们的罪。

KJV 英约3:19 And this is the condemnation, that light is come into the world, and men loved darkness rather than light, because their deeds were evil.

NIV 英约3:19 This is the verdict: Light has come into the world, but men loved darkness instead of light because their deeds were evil.

和合本约3:20 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

拼音版约3:20 Fán zuò e de biàn hèn guāng, bìng bù lái jiù guāng, kǒngpà tāde xíngwéi shòu zébeì.

吕振中约3:20 凡作坏事的都恨光,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被讦发;

新译本约3:20 凡作恶的都恨光,不来接近光,免得他的恶行暴露出来。

现代译约3:20 做坏事的,都恨光,不接近光,因为怕他的坏行为被揭露出来。

当代译约3:20 作恶的人,一定恨光,而且不肯接近光,因为恐怕他们的罪行被暴露出来,就会受到惩罚。

思高本约3:20 的确,凡作恶的,都憎恶光明,也不来就光明,怕自己的行为彰显出来;

文理本约3:20 盖凡为恶者、恶光、而不就之、恐其所行见责、

修订本约3:20 凡作恶的人都恨恶光,不来接近光,恐怕他的行为被暴露。

KJV 英约3:20 For every one that doeth evil hateth the light, neither cometh to the light, lest his deeds should be reproved.

NIV 英约3:20 Everyone who does evil hates the light, and will not come into the light for fear that his deeds will be exposed.

和合本约3:21 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 神而行。”

拼音版约3:21 Dàn xíng zhēnlǐ de bì lái jiù guāng, yào xiǎnmíng tā suǒ xíng de shì kào shén ér xíng.

吕振中约3:21 但实行『真实』的却来就光,要使他的行为显出是在上帝里面(或译∶是靠着上帝)而行的。」

新译本约3:21 凡行真理的,就来接近光,好显明他所作的都是靠着 神而作的。”

现代译约3:21 但是,那依照真理做事的,却接近光,为要使光显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照着上帝的旨意做的。

当代译约3:21 但遵行真理的人,一定喜欢亲近光,这样,就显出他所作的是靠上帝而作的。”

思高本约3:21 然而履行真理的,却来就光明,为显示出他的行为是在天主内完成的。

文理本约3:21 惟行真理者就光、以彰其行乃遵上帝而行焉、○

修订本约3:21 但实行真理的人就来接近光,为要显明他的行为是靠上帝而行的。"

KJV 英约3:21 But he that doeth truth cometh to the light, that his deeds may be made manifest, that they are wrought in God.

NIV 英约3:21 But whoever lives by the truth comes into the light, so that it may be seen plainly that what he has done has been done through God."

和合本约3:22 这事以后,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太地,在那里居住施洗。

拼音版约3:22 Zhè shì yǐhòu, Yēsū hé méntǔ dào le Yóutaì dì, zaì nàli jūzhù shīxǐ.

吕振中约3:22 这些事以后,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太地,同他们暂时住在那里,施行着洗礼。

新译本约3:22 他必兴旺,我必衰微这事以后,耶稣和门徒来到犹太地,他和他们住在那里,并且施洗。

现代译约3:22 这事以后,耶稣和门徒到犹太地区去。他在那里跟他们住了一些时候,并施洗礼。

当代译约3:22 这事之后,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太,住在那里,给人施洗。

思高本约3:22 此後,耶稣和门徒来到犹太地,同他们一起住在那里施洗。

文理本约3:22 厥后、耶稣与其徒至犹太地、居而施洗、

修订本约3:22 这些事以后,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太地区,在那里他和他们同住,并且施洗。

KJV 英约3:22 After these things came Jesus and his disciples into the land of Judaea; and there he tarried with them, and baptized.

NIV 英约3:22 After this, Jesus and his disciples went out into the Judean countryside, where he spent some time with them, and baptized.

和合本约3:23 约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也施洗,因为那里水多,众人都去受洗。

拼音版约3:23 Yuēhàn zaì kàojìn Sāleng de āi nèn ye shīxǐ, yīnwei nàli shuǐ duō. zhòngrén dōu qù shòuxǐ.

吕振中约3:23 约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也施行着洗礼,因为那里水多,人都去受洗礼;

新译本约3:23 约翰也在靠近撒冷的艾嫩施洗,因为那里水多;众人都去受洗。

现代译约3:23 约翰也在距离撒冷不远的哀嫩施洗;因为那地方水多,人家都去受洗。

当代译约3:23 那时施洗的约翰还没有入狱,他也在靠近撒冷的哀嫩替人施洗。因为那里水多,许多人都到那里受洗。

思高本约3:23 那时若翰也在临近撒林的艾农施洗,因为那里水多,人们常来受洗。

文理本约3:23 约翰亦施洗于近撒冷之哀嫩、以其地多水也、众至而受洗焉、

修订本约3:23 约翰也在靠近撒冷的哀嫩施洗,因为那里水多,众人都去受洗。

KJV 英约3:23 And John also was baptizing in Aenon near to Salim, because there was much water there: and they came, and were baptized.

NIV 英约3:23 Now John also was baptizing at Aenon near Salim, because there was plenty of water, and people were constantly coming to be baptized.

和合本约3:24 那时约翰还没有下在监里。

拼音版约3:24 Nàshí Yuēhàn hái méiyǒu xià zaì jiānlǐ.

吕振中约3:24 [那时约翰还没有下在监里]。

新译本约3:24 那时约翰还没有入狱。

现代译约3:24 (那时约翰还没有被囚禁。)

当代译约3:24 那时施洗的约翰还没有入狱,他也在靠近撒冷的哀嫩替人施洗。因为那里水多,许多人都到那里受洗。

思高本约3:24 那时,若翰尚未被投在监狱 。

文理本约3:24 盖约翰尚未下狱也、

修订本约3:24 那时约翰还没有下在监里。

KJV 英约3:24 For John was not yet cast into prison.

NIV 英约3:24 (This was before John was put in prison.)

和合本约3:25 约翰的门徒和一个犹太人辩论洁净的礼,

拼音版约3:25 Yuēhàn de méntǔ, hé yī ge Yóutaìrén biànlùn jiéjìng de lǐ.

吕振中约3:25 当下约翰门徒中的人同犹太人(有古卷作∶同个犹太人)起了辩论关于洁净的事。

新译本约3:25 约翰的门徒和一个犹太人为洁净礼发生辩论。

现代译约3:25 约翰的几个门徒跟一个犹太人为了洁净礼争辩。

当代译约3:25 有一天,一个犹太人和约翰的门徒为了洁净的礼仪起了争辩,

思高本约3:25 若翰的门徒和一个犹太人,关於取洁礼发生了争辩。

文理本约3:25 其徒与一犹太人辩洁礼、

修订本约3:25 约翰的门徒和一个犹太人辩论洁净的礼仪,

KJV 英约3:25 Then there arose a question between some of John's disciples and the Jews about purifying.

NIV 英约3:25 An argument developed between some of John's disciples and a certain Jew over the matter of ceremonial washing.

和合本约3:26 就来见约翰说:“拉比,从前同你在约旦河外、你所见证的那位,现在施洗,众人都往他那里去了。”

拼音版约3:26 Jiù lái jiàn Yuēhàn shuō, Lābǐ, cóng qián tóng nǐ zaì Yuēdànhé waì, nǐ suǒ jiànzhèng de nà wèi, xiànzaì shīxǐ, zhòngrén dōu wǎng Tānàli qù.

吕振中约3:26 他们来见约翰,对他说∶「老师,从前同你在约但河外、你所见证的那一位,你看,这个人正施行洗礼呢,众人都找他去了。」

新译本约3:26 他们来到约翰那里,对他说:“拉比,你看,从前和你在约旦河东,你为他作见证的那一位,他也在施洗,众人都到他那里去了。”

现代译约3:26 他们去见约翰,对他说:「老师,你看,从前跟你在约旦河对岸、你为他作见证的那一位,现在也在施洗,大家都找他去了!」

当代译约3:26 同时又对约翰的门徒说,耶稣的洗礼是最好的。於是那些门徒对约翰说:“老师,以前在约旦河外,你说他是救主基督的那一位,现在给人施洗,而且人人都到他那里去了!”

思高本约3:26 他们便来到若翰前对他说:「辣彼,曾同你一起在约旦河对岸,你给他作证的那位,看,他也施洗;并且众人都到他那里去了。 」

文理本约3:26 遂诣约翰曰、夫子、昔偕尔于约但外、尔所证者、今施洗、而人皆就之、

修订本约3:26 就来见约翰,对他说:"拉比,从前同你在约旦河的东边,你所见证的那位,你看,他在施洗,众人都到他那里去了。"

KJV 英约3:26 And they came unto John, and said unto him, Rabbi, he that was with thee beyond Jordan, to whom thou barest witness, behold, the same baptizeth, and all men come to him.

NIV 英约3:26 They came to John and said to him, "Rabbi, that man who was with you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Jordan--the one you testified about--well, he is baptizing, and everyone is going to him."

和合本约3:27 约翰说:“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什么。

拼音版约3:27 Yuēhàn shuō, ruò bú shì cóng tiān shang cì de, rén jiù bùnéng dé shénme.

吕振中约3:27 约翰回答说∶「一个人、若不是从天上给了他,他什么也不能得。

新译本约3:27 约翰回答:“除了从天上赐下来给他的,人就不能得到什么。

现代译约3:27 约翰说:「除非上帝有所赏赐,没有人能得到甚麽。

当代译约3:27 约翰回答说:“如果不是上帝所赐的,人就不能得甚麽。

思高本约3:27 若翰回答说:「人不能领受什麽,除非有天上的赏赐。

文理本约3:27 约翰曰、非由天授、人则无所能受、

修订本约3:27 约翰回答说:"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到什么。

KJV 英约3:27 John answered and said, A man can receive nothing, except it be given him from heaven.

NIV 英约3:27 To this John replied, "A man can receive only what is given him from heaven.

和合本约3:28 我曾说‘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你们自己可以给我作见证。

拼音版约3:28 Wǒ céng shuō, wǒ bú shì Jīdū, shì fèng chāiqiǎn zaì tā qiánmian de, nǐmen keyǐ gei wǒ zuò jiànzhèng.

吕振中约3:28 你们自己能给我作见证∶我曾说过∶『我不是基督,我乃是奉差遣在那一位前头的』。

新译本约3:28 你们自己可以为我作证:我曾说,我不是基督,不过是奉差遣作他的先锋的。

现代译约3:28 我曾经说过,我不是基督;我不过是奉差遣作他的前驱的。这话你们可以为我作证。

当代译约3:28 我说过,我不是救主基督,你们是知道的,我只是被差来为他预备道路的。

思高本约3:28 你们自己可以给我作证,我曾说过:我不是默西亚,我只是被派遣作 前驱的。

文理本约3:28 尔曹证之、我曾言我非基督、乃奉遣于其前耳、

修订本约3:28 你们自己可以为我作见证,我曾说,我不是基督,只是奉差遣在他前面开路的。

KJV 英约3:28 Ye yourselves bear me witness, that I said, I am not the Christ, but that I am sent before him.

NIV 英约3:28 You yourselves can testify that I said, 'I am not the Christ but am sent ahead of him.'

和合本约3:29 娶新妇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故此我这喜乐满足了。

拼音版约3:29 Qǔ xīn fù de, jiù shì xīnláng. xīnláng de péngyou zhàn zhe tīngjian xīnláng de shēngyīn jiù shèn xǐlè. gùcǐ wǒ zhè xǐlè mǎnzū le.

吕振中约3:29 娶新妇的是新郎;新郎的朋友、那站着听他的、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欢喜快乐;所以我的这喜乐是已得完满了。

新译本约3:29 娶新娘的是新郎。新郎的好友站在那里听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非常喜乐。因此,我这喜乐满溢了!

现代译约3:29 娶新娘的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在旁边听着,他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欢喜快乐。同样,我已经得到了完全的喜乐。

当代译约3:29 娶新娘的是新郎,站在旁边的朋友,只要听见新郎的声音,就会欢喜快乐,照样我现在也满足了。

思高本约3:29 有新娘的是新郎;新郎的朋友,侍立静听,一听得新郎的声音,就非常喜乐:我的喜乐已满足了。

文理本约3:29 娶新妇者、新郎也、新郎之友立而听之、闻其声则喜甚、故我此喜满盈矣、

修订本约3:29 娶新娘的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在一旁听,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欢喜快乐。因此,我这喜乐得以满足了。

KJV 英约3:29 He that hath the bride is the bridegroom: but the friend of the bridegroom, which standeth and heareth him, rejoiceth greatly because of the bridegroom's voice: this my joy therefore is fulfilled.

NIV 英约3:29 The bride belongs to the bridegroom. The friend who attends the bridegroom waits and listens for him, and is full of joy when he hears the bridegroom's voice. That joy is mine, and it is now complete.

和合本约3:30 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拼音版约3:30 Tā bì xīngwàng, wǒ bì shuāiwēi.

吕振中约3:30 那一位必须增旺,我呢、必须衰减。」

新译本约3:30 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现代译约3:30 他一定一天比一天兴旺,而我一天比一天衰微。」

当代译约3:30 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思高本约3:30 应该兴盛,我却应该衰微。

文理本约3:30 彼必兴、我必衰、

修订本约3:30 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KJV 英约3:30 He must increase, but I must decrease.

NIV 英约3:30 He must become greater; I must become less.

和合本约3:31 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乎地,他所说的也是属乎地。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

拼音版约3:31 Cóng tiān shang lái de, shì zaì wàn yǒu zhī shang. cóng dì shang lái de, shì shǔ hū dì, tā suǒ shuō de, ye shì shǔ hū dì cóng tiān shang lái de, shì zaì wàn yǒu zhī shang.

吕振中约3:31 「那从上头来的是在万有之上;那从地上出的是属地的,他讲属地的事。那从天上来的(有古卷加∶是在万有之上。)

新译本约3:31 “那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于地,所讲的也是属于地。那从天上来的,是超越万有之上。

现代译约3:31 那从上面来的,是超越万有。那从地上来的,是属於地;他所说的也是地上的事。那从天上来的,是超越万有。

当代译约3:31 从天上来的,是超越一切。本来在世界的,是属於世界,连他说的话也是属於世界的。那来自天上,在一切之上的,

思高本约3:31 那由上而来的,超越一切。那出於下地的,是属於下地,且讲论下地的事;那由上天而来的,超越万有之上,

文理本约3:31 自上来者在万有上、自地者属地、所言者亦属地、自天来者在万有上、

修订本约3:31 "从上头来的是在万有之上;出于地的是属于地,他所说的也是属于地。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

KJV 英约3:31 He that cometh from above is above all: he that is of the earth is earthly, and speaketh of the earth: he that cometh from heaven is above all.

NIV 英约3:31 "The one who comes from above is above all; the one who is from the earth belongs to the earth, and speaks as one from the earth. The one who comes from heaven is above all.

和合本约3:32 他将所见所闻的见证出来,只是没有人领受他的见证。

拼音版约3:32 Tā jiāng suǒ jiàn suǒ wén de jiànzhèng chūlai, zhǐshì méiyǒu rén lǐngshòu tāde jiànzhèng.

吕振中约3:32 将所见所听过的这件事见证出来,而没有人领受他的见证。

新译本约3:32 他把所见所闻的见证出来,可是没有人接受他的见证。

现代译约3:32 他为所看见所听到的作证,可是没有人接受他的见证。

当代译约3:32 要把所见所闻的讲给人听,只是没有人接受他的见证。

思高本约3:32 对所见所闻的,予以作证,却没有人接受 的见证。

文理本约3:32 其所证者、乃其所见所闻、而无人受其证、

修订本约3:32 他把所见所闻的见证出来,只是没有人领受他的见证。

KJV 英约3:32 And what he hath seen and heard, that he testifieth; and no man receiveth his testimony.

NIV 英约3:32 He testifies to what he has seen and heard, but no one accepts his testimony.

和合本约3:33 那领受他见证的,就印上印,证明 神是真的。

拼音版约3:33 Nà lǐngshòu tā jiànzhèng de, jiù yìn shang yìn, zhèngmíng shén shì zhēn de.

吕振中约3:33 那领受他的见证的、便是盖上了印、承认上帝为真实。

新译本约3:33 那接受他的见证的,就确认 神是真的。

现代译约3:33 那接受他见证的,证明了上帝是信实的。

当代译约3:33 但接受这见证的人,就等於盖上印记,承认和证明上帝是真实的。

思高本约3:33 那接受 见证的人,就证实天主是真实的。

文理本约3:33 受其证者、如已钤印、证上帝为真矣、

修订本约3:33 那领受他见证的,就印证上帝是真实的。

KJV 英约3:33 He that hath received his testimony hath set to his seal that God is true.

NIV 英约3:33 The man who has accepted it has certified that God is truthful.

和合本约3:34 神所差来的,就说 神的话,因为 神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

拼音版约3:34 Shén suǒ chāi lái de, jiù shuō shén de huà. yīnwei shén cì Shènglíng gei tā, shì méiyǒu xiànliàng de.

吕振中约3:34 上帝所差遣的那一位讲上帝的话语;因为上帝赐圣灵、总无限量。

新译本约3:34 神所差来的那一位讲 神的话,因为 神把圣灵无限地赐给他。

现代译约3:34 上帝所差遣的那一位传讲上帝的话,因为上帝无限量地把圣灵赐给他。

当代译约3:34 上帝所差来的,说的是上帝的话,因为上帝无限量地赐圣灵给他。

思高本约3:34 天主所派遣的,讲论天主的话,因为天主把圣神无限量的赏赐了 。

文理本约3:34 上帝所遣者、言上帝之言、盖上帝赐圣神无限量也、

修订本约3:34 上帝所差来的说上帝的话,因为上帝所赐给他的圣灵是没有限量的。

KJV 英约3:34 For he whom God hath sent speaketh the words of God: for God giveth not the Spirit by measure unto him.

NIV 英约3:34 For the one whom God has sent speaks the words of God, for God gives the Spirit without limit.

和合本约3:35 父爱子,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

拼音版约3:35 Fù aì zǐ, yǐ jiāng wàn yǒu jiāo zaì tā shǒu lǐ.

吕振中约3:35 父爱子,巳赐万有在他手里。

新译本约3:35 父爱子,已经把万有交在他手里。

现代译约3:35 父亲爱他的儿子,已经把万有交在他手中。

当代译约3:35 父上帝爱他的儿子,所以已经把一切交在他手里。

思高本约3:35 父爱子,并把一切交在 手中。

文理本约3:35 父爱子、以万有付其手、

修订本约3:35 父爱子,已把万有交在他手里。

KJV 英约3:35 The Father loveth the Son, and hath given all things into his hand.

NIV 英约3:35 The Father loves the Son and has placed everything in his hands.

和合本约3:36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原文作“不得见永生”), 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拼音版约3:36 Xìn zǐ de rén yǒu yǒngshēng. bú xìn zǐ de rén dé bu zhe yǒngshēng, ( yuánwén zuò "bùdé jiàn yǒngshēng" ) shén de zhènnù cháng zaì tā shēnshang.

吕振中约3:36 信子的有永恒的生命;不信从子的必不得见生命,上帝的义怒却停留在他身上。」

新译本约3:36 信子的,有永生;不信从子的,必不得见永生, 神的震怒却常在他身上。”

现代译约3:36 信儿子的,有永恒的生命;不信从儿子的,不会有真生命,而且上帝的惩罚永不离开他。

当代译约3:36 信儿子的人,就有永生;不信的,不单没有永生,上帝的忿怒还常常临到他的身上。”

思高本约3:36 那信从子的,便有永生,那不信从子的,不但不会见到生命,反有天主的义怒常在他身上。

文理本约3:36 信子者有永生、不顺子者弗得生、上帝之怒止其上矣、

修订本约3:36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到永生,而且上帝的愤怒常在他身上。"

KJV 英约3:36 He that believeth on the Son hath everlasting life: and he that believeth not the Son shall not see life; but the wrath of God abideth on him.

NIV 英约3:36 Whoever believes in the Son has eternal life, but whoever rejects the Son will not see life, for God's wrath remains on him."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