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流便的后裔

1以色列的长子原是流便,因他污秽了父亲的床,他长子的名分就归了约瑟──只是按家谱他不算长子。

2犹大胜过一切弟兄,君王也是从他而出,长子的名分却归约瑟。

3以色列长子流便的儿子是哈诺、法路、希斯伦、迦米。

4约珥的儿子是示玛雅,示玛雅的儿子是歌革,歌革的儿子是示每,

5示每的儿子是米迦,米迦的儿子是利亚雅,利亚雅的儿子是巴力,

6巴力的儿子是备拉。这备拉作流便支派的首领,被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掳去。

7他的弟兄照着宗族,按着家谱作族长的是耶利、撒迦利雅、比拉。

8比拉是亚撒的儿子,亚撒是示玛的儿子,示玛是约珥的儿子。约珥所住的地方是从亚罗珥直到尼波和巴力免,

9又向东延到幼发拉底河这边的旷野,因为他们在基列地牲畜增多。

10扫罗年间,他们与夏甲人争战,夏甲人倒在他们手下,他们就在基列东边的全地,住在夏甲人的帐棚里。

迦得的后裔

11迦得的子孙在流便对面,住在巴珊地,延到撒迦。

12他们中间有作族长的约珥,有作副族长的沙番,还有雅乃和住在巴珊的沙法。

13他们族弟兄是米迦勒、米书兰、示巴、约赖、雅干、细亚、希伯,共七人。

14这都是亚比孩的儿子。亚比孩是户利的儿子,户利是耶罗亚的儿子,耶罗亚是基列的儿子,基列是米迦勒的儿子,米迦勒是耶示筛的儿子,耶示筛是耶哈多的儿子,耶哈多是布斯的儿子。

15还有古尼的孙子、押比叠的儿子亚希。这都是作族长的。

16他们住在基列与巴珊和巴珊的乡村,并沙仑的郊野,直到四围的交界。

17这些人在犹大王约坦并在以色列王耶罗波安年间,都载入家谱。

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军人

18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能拿盾牌和刀剑、拉弓射箭、出征善战的勇士,共有四万四千七百六十名。

19他们与夏甲人、伊突人、拿非施人、挪答人争战。

20他们得了 神的帮助,夏甲人和跟随夏甲的人都交在他们手中。因为他们在阵上呼求 神,倚赖 神, 神就应允他们。

21他们掳掠了夏甲人的牲畜,有骆驼五万、羊二十五万、驴二千,又有人十万。

22敌人被杀仆倒的甚多,因为这争战是出乎 神。他们就住在敌人的地上,直到被掳的时候。

玛拿西半支派

23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住在那地,从巴珊延到巴力黑们、示尼珥与黑门山。

24他们的族长是以弗、以示、以列、亚斯列、耶利米、何达威雅、雅叠,都是大能的勇士,是有名的人,也是作族长的。

两个半支派的人叛逆 神

25他们得罪了他们列祖的 神,随从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这民就是 神在他们面前所除灭的。

26故此,以色列的 神激动亚述王普勒和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的心,他们就把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掳到哈腊、哈博、哈拉与哥散河边,直到今日还在那里。

提要:1 记录流便(他丧失了长子继承权)的家系,直到被掳。9 他们征服夏甲人并占领其地。11 迦得的族长和住地。18 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数和征战。23 玛拿西半支派的住地和族长。25 他们因罪而被掳。


1 以色列的长子原是流便;因他污秽了父亲的床,他长子的名分就归了约瑟。只是按家谱他不算长子。

【本会注释】

流便。第五章记录住在约旦河东的支派: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3-10节记录流便的家谱。流便是利亚的长子。利亚也是犹大和西缅的母亲(创35:23)。他们的家谱前面已经叙述。

约瑟。雅各的长子流便本应享有长子权。但因他自己的罪而丧失了(创35:22;49:4)。于是双份的产业就转给了约瑟的子孙(创48:21,22)。

不算长子。作为长子,流便本应排在家谱的首位。但这个名份转给了犹大。


2 犹大胜过一切弟兄,君王也是从他而出;长子的名分却归约瑟。

【本会注释】

犹大胜过一切弟兄。见创49:8-12向犹大宣布的特殊福气。尽管约瑟接受了双份的产业,但雅各儿子的主要福分却给了犹大。

君王。指大卫的王系(见撒上13:14;弥5:2)。


3 以色列长子流便的儿子是哈诺、法路、希斯伦、迦米。

【本会注释】

这些名字还记录在创46:9;出6:14和民26:5-7。在犹大的后裔当中,也有希斯仑和迦米等名字(代上2:7,9;4:1)。


4 约珥的儿子是示玛雅;示玛雅的儿子是歌革;歌革的儿子是示每;

4-6节记录约珥的家谱,直到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年间(公元前745-727年)。这里只记了八代,所以这份家谱一定有许多省略。

5 示每的儿子是米迦;米迦的儿子是利亚雅;利亚雅的儿子是巴力;

6 巴力的儿子是备拉。这备拉作流便支派的首领,被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掳去。

【本会注释】

提革拉毗尼色。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在比加年间进攻以色列(王下15:29)。


7 他的弟兄照着宗族,按着家谱作族长的是耶利、撒迦利雅、比拉。

8 比拉是亚撒的儿子;亚撒是示玛的儿子;示玛是约珥的儿子;约珥所住的地方是从亚罗珥直到尼波和巴力免,

【本会注释】

亚罗珥。位于亚嫩河北岸。见民32:34注释)。

尼波。位于死海北端东侧(民32:38;申34:1)。

巴力免。在米底巴西南面6.4公里。米沙在著名的摩押碑石上提到上面这三座城市(见本书卷二864,865页)。


9 又向东延到伯拉河这边的旷野,因为他们在基列地牲畜增多。

【本会注释】

随着流便支派人口的增长,他们向东扩展,直到约旦河东岸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大旷野。


10 扫罗年间,他们与夏甲人争战,夏甲人倒在他们手下,他们就在基列东边的全地,住在夏甲人的帐棚里。

【本会注释】

扫罗年间。见第18-22节。

夏甲人。系亚兰人部族,在亚述王西拿基立碑铭上称为Hagarânu(夏甲拉努),住在叙利亚。诗83:6说他们靠近摩押。


11 迦得的子孙在流便对面,住在巴珊地,延到撒迦。

【本会注释】

迦得的子孙。11-17节记录利亚的使女悉帕的长子迦得的兴旺(创35:26)。

在流便对面。即在约旦河东,与流便支派接壤。参书13:24-28。

巴珊。古时噩的领土(民21:33-35;申3:1-12)。“巴珊全地”原来是赐给玛拿西的(申3:13;书13:30)。迦得得到了基列(书13:24,25)。巴珊位于基列北边(见第16节)。但睚珥的城镇是属于两个地区的(见书13:30,31;士10:3,4;申3:14)。


12 他们中间有作族长的约珥,有作副族长的沙番,还有雅乃和住在巴珊的沙法。

13 他们族弟兄是米迦勒、米书兰、示巴、约赖、雅干、细亚、希伯,共七人。

【本会注释】

创46:16也列出迦得的七个儿子,但与这里不同。这些名字可能是在约旦河东岸定居时期各个族长的名字。


14 这都是亚比孩的儿子。亚比孩是户利的儿子;户利是耶罗亚的儿子;耶罗亚是基列的儿子;基列是米迦勒的儿子;米迦勒是耶示筛的儿子;耶示筛是耶哈多的儿子;耶哈多是布斯的儿子。

【本会注释】

13节所提到的家族是亚比孩的子孙。亚比孩的家系可以追溯到布斯(Buz)。布斯(见创22:21)是拿鹤的儿子。伯32:2说以利户是布西人。


15 还有古尼的孙子、押比叠的儿子亚希。这都是作族长的。

16 他们住在基列与巴珊和巴珊的乡村,并沙仑的郊野,直到四围的交界。

17 这些人在犹大王约坦并在以色列王耶罗波安年间,都载入家谱。

【本会注释】

约坦。犹大国王,约从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731年。

耶罗波安。以色列国王,从公元前793年到公元前753年。耶罗波安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国王。他收复了以色列的领土,“从哈马口直到亚拉巴海”(王下14:25)。“载入家谱”暗示他对约旦河东的支派进行过普查。在耶罗波安以后的混乱时期,约坦可能占领了约旦河对岸的以色列领土,因为他“与亚扪人的王打仗胜了他们”(代下27:5)。


18 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能拿盾牌和刀剑、拉弓射箭、出征善战的勇士共有四万四千七百六十名。

【本会注释】

44,760的准确数字显然是根据正式的普查。出埃及以后的第二年(民1:21,25,35),流便支派有46,500名战士;迦得支派有45,650名;玛拿西支派有32,200名。到了约书亚年间,这些支派的战士分别是43,730名,40,500名和52,700名(民26:7,18,34)。


19 他们与夏甲人、伊突人、拿非施人、挪答人争战。

【本会注释】

夏甲人。见第10的注释。


20 他们得了上帝的帮助,夏甲人和跟随夏甲的人都交在他们手中;因为他们在阵上呼求上帝,倚赖上帝,上帝就应允他们。

21 他们掳掠了夏甲人的牲畜,有骆驼五万,羊二十五万,驴二千;又有人十万。

22 敌人被杀仆倒的甚多,因为这争战是出乎上帝。他们就住在敌人的地上,直到被掳的时候。

【本会注释】

夏甲人完全丧失了他们的领土。以色列人占领了这个地区,直到他们在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年间被掳(见第6,26节)。


23 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住在那地。从巴珊延到巴力黑们、示尼珥与黑门山。

24 他们的族长是以弗、以示、以列、亚斯列、耶利米、何达威雅、雅叠,都是大能的勇士,是有名的人,也是作族长的。

【本会注释】

关于这些英雄或“有名的人”,没有更加详细的资料。


25 他们得罪了他们列祖的上帝,随从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这民就是上帝在他们面前所除灭的。

【本会注释】

《历代志》的作者不断指出犯罪的悲惨结果,希望让以色列人认识到犯罪的危险和顺从的福气。


26 故此,以色列的上帝激动亚述王普勒和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的心,他们就把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掳到哈腊、哈博、哈拉与歌散河边,直到今日还在那里。

【本会注释】

普勒。现在发现的巴比伦文献,确定普鲁或普勒是提革拉毗列色的巴比伦名字。在托勒密法典里,提革拉毗列色的名字是Poros,是巴比伦的普鲁和圣经中普勒的希腊语变体(见本书卷二61,156,157,159页)。根据本节希伯来语动词的单数形式:“他把他们掳走了”,意味着只有一位国王,而不是两位。可以把希伯来语“和”译为“也就是”。即“以色列的上帝激动亚述王普勒,也就是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的心,他就把他们掳走了”。这种译法符合古代文献的确切证据。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与普勒是同一位国王。

流便人。征服和驱逐北方十个支派是分阶段进行的。这里描写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驱逐约旦河东岸的各支派。这位亚述王还入侵了北方支派的领土,并将百姓掳走(王下15:29)。撒缦以色最后进攻撒玛利亚的时候(王下18:9),只留下少数人(见代下30:6注释)。

到哈腊,哈博。王下17:6也提到这些地名。公元前722年撒玛利亚沦陷以后,以色列人被掳到这些地方。据认为哈博是喀布尔河的另一个名称。该河流入幼发拉底河。喀布尔谷是亚伯拉罕前往迦南时的临时的所处(见创11:31注释)。

歌散。美索不达米亚的一个城邑。亚述人称之为Guzanu(歌散努)。位于喀布尔河的上游,大约在尼尼微和哈兰中间,如今称为Tell Halâf(泰勒哈拉夫)。

一、卷名

象《列王记》一样,《历代志》上和下原来合为一卷。希伯来原文的意思是“当时代的事件”,系保存在东方宫廷中记录当时事件的日志(见王下14:18,28;15:6,21,31;代上27:24;尼12:23;参帖6:1,2)。七十士译本将它分为两卷,所采用的卷名意思是“补遗第一卷”和“补遗第二卷”。希腊文译者采用这样的卷名,表明他们把《历代志》看作是《撒母耳记》和《列王记》的补充,提供了以前的史书中所省略的细节。英文本的译名来自哲罗姆拉丁译本,体现了希伯来原文的意思。一些武加大版本采用了复数形式,英文译者承袭了这一做法。

一份马所拉学者在希伯来原文卷末的注释指出:历代志上、下原为一卷,并说明代上27:25是处在中间的一节。此外,约瑟弗斯,奥里金,哲罗姆以及塔木德经都把《历代志》看为一卷。武加大译本仿照七十士译本把本书分为两卷。其他文本及现代希伯来文本的圣经也都效仿了此种分法。


二、作者

仔细研究《历代志》、《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希伯来原文,可以发现它们的语言、文体和观点十分接近。这些相似性表明它们可能出自同一位作者。一些人注意到,《历代志》最后一部分并没有说完,而由《以斯拉记》头几节继续完成。这表明原来两卷并不分开(代下36:22,23;参拉1:1-3)。《历代志下》36章和《以斯拉记》第一章的叙述是连续性的。也许是后来把它分成两卷时,才在《以斯拉书》的开头几节重复《历代志下》的最后几节。也有人认为在《历代志》的末尾处加上《以斯拉记》的头几节是为了使该卷书不至于以耶路撒冷的毁灭结束。早期犹太作家一般都认为《历代志》为以斯拉所作。

许多迹象表明,《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有着密切的联系。古时这两卷书不象现在那样分开。塔木德经和基督教教父奥里金、哲罗姆都把它们看成一卷。《历代志》、《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似乎出自同一支手笔,故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是一个人所作。作品的笔调和风格与公元前五世纪后半叶在耶路撒冷圣殿供职的祭司相符,所以很有可能作者是祭司兼文士以斯拉(见尼12:26)。以斯拉(拉7:1-21)和尼希米(尼2:1;5:14)都提到以斯拉活动时期的亚达薛西王。这显然是指亚达薛西一世(公元前465-423)。如果以斯拉是《历代志》、《以斯拉记》、《尼希米记》的作者,《历代志》上、下的著作年代该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后半叶。

卷内的证据也证明该书的写作年代(至少是成书年代)是在公元前400年左右的波斯时代。其中的货币单位是“达里克”,据认为这是大流士一世(B.C 522-480)时所采用的硬币。大卫的家谱延续到所罗巴伯以后好几代(代上3:19-24)。所罗巴伯是在居鲁士统治时(B.C.539-530,拉1:1,2;参2:2)回到犹大的。但也有可能这些名字是以后补上的(见代上3:19注)。根据希伯来国王的一般年限,一代约为23年。依此算法,所罗巴伯以后六代应延至公元前400年左右。我们既已推定《历代志》原与《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合在一起,就可根据这几卷书的内证确定《历代志》的年代。《尼希米记》12:10,11,22,23中提供的祭司表延至约拿单或约哈雅和押杜亚。据埃利潘蒂尼草纸载,约拿单至少早在公元前410年就担任大祭司,因而可以证明公元前五世纪末,或公元前400年左右为《历代志》的成书年代。

《历代志》的作者一再提到一部希伯来的通史《犹大和以色列诸王记》(见代下16:11;25:26;28:26;参35:27;36:8)。该书似乎是《列王记》中多次提到的两部书的最后合集:《以色列诸王记》(王上15:31;王上16:5,4,20,27;王上22:39;王下10:34;王下14:28;王下15:21,26)和《犹大列王记》(王上14:29;王上15:7,23;王下8:23;王下12:19;王下15:6,36;王下16:19)。该书似乎包括了列王的全部记录,因为其中记载了他们“所行的事,自始至终”(见代下16:11;代下25:26;代下28:26;代下35:27)。此外,《历代志》的作者还多次提到一些范围较小的历史著作,这些著作是专人或专题性的,其中有《大卫王记》(代上27:24)、《先见撒母耳的书》、《先知拿单并先见迦得的书》(代上29:29)、《示罗人亚希雅的预言书》、《先见易多论尼八儿子耶罗波恩的默示书》(代下9:29)、《先知示玛雅和先见易多的史记》(代下12:15)、《先知易多的传》(代下13:22)、《哈拿尼的儿子耶户的书》(代下20:34)、《列王的传》(代下24:27)、先知以赛亚所著《乌西雅……的事》(代下26:22)、《以赛亚的默示书》(代下32:32)、《何赛的书》(代下33:19)。

上面所列著作表明曾有大量的原始材料,在以斯拉和尼希米的时代可以获得。如果《马加比下》2:13的记载是可靠的话,那么,尼希米曾建立了一个图书馆“收集了列王,诸先知和大卫的言行的书信,以及有关列王圣礼的书信”。


三、历史背景

《历代志》基本上是上帝的子民从创世到波斯时期的简史,侧重于大卫和他在犹大国继承者的历史。如果《历代志》,《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原为一卷,作者是亚达薛西一世时回到犹太的以斯拉,那么《历代志》的历史背景,就其成书的时代而言,应与《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一致。但是《历代志》并不叙述其成书的历史,其中只有一些次要的家谱延伸到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历史由《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叙述。关于这段时期的历史背景见本注释《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序言。关于《历代志》所述主要的历史时期,可见《撒母耳记》和《列王记》的序言。


四、主题

《历代志》一开始就是从亚当到大卫的古代族谱。创造的历史,伊甸园,人类的堕落,诸位先祖,洪水,以后的诸位先祖,以色列人在埃及,出埃及,士师时期,扫罗的统治,这一切均被略去了。作者对于摩西五经及《约书亚书》,《士师记》等没有什么补充的材料,只是提供了一系列族谱,偶然加一些传记方面或历史方面的注释(代上4:9,10,38-43;代上5:9,10,16-26;代上6:31,32,48,49,54-81;代上7:21-24;代上9:7-34)。作者先是追溯亚当到雅各的家谱,接着述写十二支派,侧重于大卫的支派犹大和祭司的支派利未,然后从所有以色列人讲到犹大和便雅悯支派的南部王国,以及耶路撒冷城。以上引言性材料占了《历代志上》的前九章。

本书的第二也是其主要部分一开始简要地叙述了扫罗之死(代上10章),然后是大卫的历史(代上11-29 章)以及他在犹大的继承人直到西底家,耶路撒冷的毁灭和被掳到巴比伦(代下1-36章)。原著的第三部分似乎记录了从被掳之地归回,重建耶路撒冷作为复兴的犹大社区中宗教的中心(《以斯拉尼希米记》)。

本卷书比较侧重以色列的黄金时代──大卫统治时期,但大卫的许多事情略去了,如他在希伯仑作王,在赫人乌利亚的事上犯罪,押沙龙的叛变等事。

所罗门的统治讲得比较简单(代下1-9章),但要比以后的任何继位者详细。与建造圣殿有关的事件占了大部分有关所罗门的记载(2-7章)。

《列王记》中有关这段时期的许多事件在《历代志》中都没有记载。如亚多尼雅阴谋叛乱,所罗门的受膏(王上1,2章),他娶法老的女儿为妻,在邱坛献祭(王上3:1,2),断争孩子之案(王上3:16-28),他的诸臣,智慧和箴言(王上4章),他的王宫(王上7:1-12);他拜外邦的神(王上11章),他的敌手。与建造圣殿有关的有些事略去了,有些讲得比较简单,有些采用与《列王记》一样的语言,有些则采用全新的说法。

其余的历史记录侧重于犹大而不是以色列。以色列只是偶然提到。没有提到任何以色列王的年代。除了一处例外(代下13:1),均没有依据同时代的以色列王来叙述犹大的王。《历代志》几乎完全略去以色列的历史。叙述犹大的历史也主要是从宗教的角度,而把政治,军事和个人的事件放在从属于具有属灵意义之事件的位置上。记史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上帝在选民经历之中的旨意,证明由于犯罪的结果,一个民族是如何衰落的,甚至是举行神圣仪式的圣殿也会摧毁。《历代志》把好的国王──至少在他们部分统治时期中为善的──如约沙法,约阿施,希西家,约西亚放在突出地位,并强调了统治者从事宗教改革,恢复圣殿崇拜的那些事件。

所以很明显,《历代志》不是对《列王记》单纯历史方面的补充。它是一部独立的著作,有它自己的宗旨和观点。犹太人从巴比伦被掳之地返回以后,重建了耶路撒冷,恢复了圣殿的崇祀。这些热心的犹太人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无疑殷切地希望这些崇祀永远不再间断。他们相信在上帝的祝福下,以色列从今以后会昌盛起来,荣上加荣。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时机,用过去的历史提醒百姓,以便让以色列人能够享受上帝应许赐给他们的光荣特权。

所以《历代志》的作者补充了有关圣殿及其崇祀,以及宗教节日的材料。但是他更关心的是生命不是仪式,是众人的心而不是圣殿。以色列人应当按照上帝的圣律法塑造自己的生活,时常注意顺从的赏赐和犯罪的刑罚。所以他重新对公义予以强调,更加充分地体现虔诚与兴旺,违命与败落之间的密切联系。

作者对列王统治的阐述是要让读者明白:顺从上帝的法则就会带来平安和繁荣,犯罪作恶就会导致毁灭和败落。他以最直接的方式指出每一次明显的灾难和成功都是天意的作用,是上帝在赏善罚恶。如“扫罗死了,因为他干犯耶和华”(代上10:12),“大卫日见强盛,因为万军之耶和华与他同在”(11:9),“上帝不喜悦这数点百姓的事,便降灾给以色列人”(21:7),“犹太人得胜,是因为依靠耶和华他们列祖的上帝”(代下13:18;代下16:7;代下17:3,5;代下22:17;代下25:20;代下28:6;代下32:25;代下33:10;代下36:15-17)。

在《历代志》中,以色列是一个背道的国家,行在邪恶和死亡的道路上。犹大国在义王的统治时兴旺发达,而在背弃上帝的国王统治时则受罪的处罚。

对于同样事件的处理,《列王记》和《历代志》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列王记》中没有记载罗波安好的地方,而在《历代志》中则记载了他好的地方,用来与耶罗波安的恶作对比(代下11:13-17)。后来罗波安“离弃耶和华的律法”。《历代志》解释示撒前来进攻耶路撒冷是因为“王和民得罪了耶和华”(代下12:1,2)。

在《列王记》中只是记载亚比央“行他父亲所行的一切恶,他的心不……顺服耶和华”(王上15:3),再也没有说别的什么。但《历代志》也讲到他一些好的地方。说他与耶罗波安作战是因为其违背上帝,在以色列设立虚假的祭司制度。《历代志》说他取得了对北方以色列国的伟大胜利,是因为他依靠上帝(代下13:4-18)。至于亚撒,《历代志》记载了他大败古实王谢拉。这件事《列王记》则没有提到。《历代志》还进一步记载了许多以色列人看见上帝与犹太人同在,就归降他们,还记载了一次大型的宗教集会,在会上与上帝重新立约(代下14:9-15;代下15:1-15)。

《列王记》只提到约沙法是一位好国王,简要地记载了他的统治(王上22:42-50)。《历代志》则详细记录了约沙法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祈祷上帝,上帝使他取得伟大胜利,敌军自相残杀的事(代下20:1-30)。

约兰的邪恶统治《列王记》只是简单地提到(王下8:16-24),《历代志》则记录了他因犯罪而受到上帝的严厉处罚(代下21:8-19)。

《列王记》简单提到亚哈谢死在耶户手中(王下9:27,28);《历代志》则详细记载他听从坏的计谋,“以致败坏”,他被杀“是出乎上帝”(代下22:4-9)。

《列王记》说到约阿施死于臣仆之手(王下12:20,21)。《历代志》则补充了以下重要的细节:

1.耶何耶大去世以后,百姓“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上帝的殿,去事奉亚舍拉和偶象,因他们这罪,就有忿怒临到犹大和耶路撒冷”;

2.遵照王的命令,耶何耶大的儿子被杀,因为他胆敢指出他们干犯上帝,必不得亨通。他们离弃上帝,上帝也必离弃他们;

3.结果犹大大队的军兵被交在一小支亚兰军兵手中,是因为犹大人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的上帝;

4.约阿施正卧在床上疗养战伤,就被他的臣仆所杀(代下24:17-25)。

《列王记》记载亚玛谢打败以东人,却败在以色列王约阿施手下(王下14:7-14),《历代志》则补充了一个重要的细节:亚玛谢打了胜仗回来以后,“就把西珥的神像带回来,立为自己的神,在他面前叩拜烧香,因此,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亚玛谢发作”,因他的行为定意要灭他(代下25:14-16)。

《列王记》简要地记载了乌西雅的统治,提到他长大麻疯,但没有说明原因(王下15:1-7),《历代志》则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乌西雅的统治(代下26:1-23),清楚地说明他长大麻疯的原因,即:在他强盛的时候“就心高气傲,以致行事邪僻,干犯耶和华他的上帝,进耶和华的殿,要在香坛上烧香”。他这样犯罪,受到祭司们的责备,立即得了大麻疯,“因为耶和华降灾与他”。

《列王记》简单记载了义王约坦的统治(王下15:32-38)。《历代志》则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他怎样战胜亚扪人,结果亚扪人向他进贡,以及他怎样“在耶和华他上帝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渐强盛(代下27:5,6)。

据《列王记》记载,亚哈斯受到以色列王和亚兰王的进攻,但显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因为他得到提革拉毗列色的帮助,提革拉毗列色(亚述王)就去攻取大马色,杀了其国王(王下16:1-9),但据《历代志》记载,因为亚哈斯拜偶像,上帝就“将他交在亚兰王手里,亚兰王打败他,掳了他许多的民”,他又被“交在以色列王的手里,以色列王向他大行杀戮”,掳走“妇人带儿女共有二十万,又掠了许多的财物”,他们求助于提革拉毗列色,他“却没有帮助他,反倒欺侮他”,因为他“在犹大放肆,大大干犯耶和华,所以耶和华使犹大卑微”(代下28:3-20)。

《列王记》较多地记录了义王希西家的统治(王下18-20章),《历代志》则十分详细地记载了希西家的义行,他如何洁净圣殿,恢复圣殿的崇祀,邀请全体以色列人前来耶路撒冷参加盛大的逾越节,北方的亚设,玛拿西和西布伦支派有人前来。《历代志》讲到逾越节的礼节之后,众人不仅在犹大和便雅悯,而且在以法莲,玛拿西地捣毁偶像,柱像和丘坛,恢复各种祭祀,供献和祭司工作(代下29-31章)。

《列王记》详细描写玛拿西的罪(王下21:1-18),《历代志》不仅提到他犯罪,还讲到他被亚述王用铁钩钩住,用铜链锁住带往巴比伦,他在苦难之中“就恳求耶和华他的上帝,且……极其自卑”。上帝垂听了他的祈祷,允许他回到耶路撒冷,在那里他除掉外邦的神“重修耶和华的祭坛,在坛上献平安祭,感谢祭,吩咐犹太人事奉以色列的上帝”(代下33:11-16)。

关于亚扪,《列王记》只说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与他父亲玛拿西所行的一样”(王下21:20),《历代志》则补充他“不在耶和华面前象他父亲玛拿西自卑”(代下33:23)。

《列王记》较详细地叙述了约西亚恢复耶和华的崇拜,采取措施进行全面的改革,最后讲到他怎样死在埃及王尼哥手中(王下22,王下23:1-30)。《历代志》对于他恢复和改革的工作写得更加详细。在写到他与尼哥作战的事时,补充了以下细节:尼哥曾设法劝说约西亚不要与他作战,约西亚却“不听上帝藉尼哥之口所说的话”,所以死于这次战斗之中(代下34,35章)。

《列王记》用一定的篇幅记录了犹大最后四位恶王的统治,以及耶路撒冷的陷落(王下23:30-37;王下24:1-20;王下25:1-30),只是简单讲到“耶和华的怒气在耶路撒冷和犹大发作,以致将人民从自己面前赶出”(王下24:20)。《历代志》对最后四位国王的记载虽然很简单,却特别讲到犹大亡国的原因,从祭司和百姓“大大犯罪,效法外邦人行一切可憎的事,污秽耶和华在耶路撒冷分别为圣的殿”,嬉笑上帝的使者,藐视他的先知,“以致耶和华的忿怒向他的百姓发作,无法可救”(代下36:1-16)。

《历代志》的作者在全书中突出了先知和他们的工作。关于一些著名的先知,还补充了旧约圣经其他地方没有提到的材料。其中所讲到的一些先知,在圣经别处没有提到。书中讲到这些上帝的使者在危急的关头发出警告和规劝。示玛雅告诉罗波安,示撒入侵是因为百姓离弃了上帝(代下12:5);亚撒利雅对亚撒进行劝勉(代下15:1-8);哈拿尼责备亚撒向亚兰人求助(代下16:7-10);耶户责备约沙法与亚哈联合(代下19:2);雅哈悉在约沙法与摩押,亚扪及西珥山人作战时鼓励他(代下20:14-17);以利以谢责备约沙法与亚哈谢联合(代下20:37);撒迦利亚在约阿施的时代告诉百姓,因为违命,他们必不得亨通(代下24:20);俄德在亚哈斯和比加的时代劝戒以色列人(代下28:9-11)。

从上面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历代志》不仅仅是历史,而更是一份宗教讲章。作者不单在叙述事实,而更是在阐明真道。他对某一事件的记载若有与《列王记》不同,那不是因为两份记录有矛盾,而是侧重点不一样。《历代志》的作者表现出施教的意向。他说出他必须说的话,因为其中含有教训和警告。他完成这部著作是在犹大亡国,被掳,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的崇祀得恢复之后。

毫无疑问他殷切希望不再亡国,但是亡国的危险又确实存在。罪恶一再表现出来(拉9:1-15;代下10:1-19;尼5:1-13;尼13:3-11,15-30),上帝的忿怒有可能再次临到祂的百姓身上。作者千方百计想避免这一点。可以断定,撰写《历代志──以斯拉记──尼希米记》这部伟大著作的目的在于防止犹大第二次背道和败落。

历代的解经家对于《历代志》中出现的一些大数目常感不解。例如代上22:14说大卫奉献金子十万他连得,银子一百万他连得,让他儿子所罗门建造圣殿。在这个数目上还要加上他和其他以色列贵族另外的大笔奉献(代上29:3-7)。按现代的价值计算,十万他连得金子折合三十亿美元,这笔数目很难想象是真实的,因为古时候全世界所有的黄金加起来也不值三十亿美元。因此,现代学者宣称《历代志》的作者夸大事实,他的资料并不准确。这种见解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近代的发现证明了历代志作者叙史的可靠性,所以,要解决历代志某些庞大数字之迷,我们必须另找答案。

根据书上所列家谱,《历代志》著于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至少是在那时成书的,即尼希米的时代。这可能是旧约圣经中最后成书的,因为它列于希伯来圣经之末。在编写过程中,采用了先知和其他受灵感的作者所写的正式著作《先知拿单并先见迦得的书》、《大卫王记》等。这些著作是采用被掳前的希伯来文字写的,而《历代志》则是用被掳后通行的亚兰方形文字写的。这种文字,根据犹太传统说法,系以斯拉引进,略经改动,一直作为希伯来文字用到现在。

在任何的已知的希伯来圣经文稿中,数目均全部书写出来,没有用数词。然而数词在古希伯来文字中是有使用的,就象在腓尼基,亚兰,纳巴泰,帕尔米拉,埃及和巴比伦的文字中一样。古希伯来语原始文字材料的缺乏造成我们对希伯来圣经作者数词运用的情况了解不充分。当马可•利兹巴斯基在1898年出版的他的《北闪米特碑文识读手册》时,他说希伯来人显然不用数词而把数字表示出来。他的这种看法依据的是西罗亚铭文和摩押石碑,里面的数字是书写出来的。这两份是唯一已知的含有数字的当时希伯来文字,其中摩押石碑甚至还算不上真正的希伯来文字。尽管摩押的语言文字与希伯来文相差甚微。

然而在过去五十年里,有几份被掳巴比伦以前的希伯来文字发掘了出来,其中有出自撒玛利亚和拉吉,以及泰勒盖齐尔(Tell Qasile) 的陶片,其中含有数字,一些全部书写出来,还有一些用数词表示。在过去五十年里,从埃利潘蒂尼发现的亚兰文草纸文献表明当时广泛使用一些全部书写出来的数字以及数词。

在上述文稿中代表十以下数字的数词是把竖线自右至左三条一组排列,最后一竖一般比其他的要长。10用一个牙月形的符号表示;20是把两个10合起来。还有一个符号表示“百”。在埃利潘尼的草纸中“千”用'lph表示(在巴勒斯坦的希伯来文稿中没有“千”这个数字)。有时在lph前面加上几竖表示几千。但是在这些文稿中,前面的竖也可代表希伯来文的连词waw(“和”),有时不大容易断定这一竖表示连词“和”还是指“一”千。

现有的材料虽然还不足以提供确凿的事例证明数字被误解了,但可以证明古代的文稿是容易引起误解的,这些文稿中有时用数词,有时又把数字全部书写出来。如果《历代志》的作者在编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文稿有时用数词表数,有时又把数字全部写出来,那就可能会对这些数字产生误解。例如某一份文稿中的符号,就有可能被理解为十万(100千),而作者的原意是“百(和)千”(1100)。

也有人可能要问,《历代志》的作者写出这么大的数字是不是真的要人从字面上理解。住在近东地区的人一般都知道“千千”这样的讲法只表示一个很大的数目。那些这样运用数字的人看到其他不熟悉这样用法的人,从字面上去理解,就会感到十分奇怪。《历代志》里所用的“无数的铜铁”(代上22:15)和“人多得不可胜数”(代下12:3)也应按作者原意这样解释,而不要从字面上理解。如果按照现代历史学家的做法,从严格的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历代志》中的数字,也许是一个错误,有违于作者的原意。

仔细研究《历代志》的人会注意到作者很重视家谱和统计数字。书中多次出现名单──圣殿和王宫的官员,政府官员,军官等,其中有:

代上11:26-47 大卫军中的勇士

代上12:1-14  到洗革拉归大卫之勇士

代上14:4-7  大卫的众子

代上15:5-24  抬约柜的利未人

代上18:15-17 大卫主要的政府官员

代上23:6-24  大卫的利未人官员

代上24:1-31  亚伦子孙的24个班次

代上25:1-31  24班唱诗者

代上26:1-32  圣殿的警卫和官员

代上27:1-34  官长和管府库的

代下11:5-10  罗波安的设防城

代下17:7-18  约沙法的利未人和官长

代下23:1   耶何耶大的官长

代下28:12   以法莲的族长

代下29:12-14 利未人的首领

代下31:12-15 供献的管理人

代下34:12   修殿的督工

代下35:9   利未人的族长

在《以斯拉和尼希米记》中也有类似的统计项目:

斯1:9-11  从巴比伦归回的器皿

斯2:2-65  从巴比伦回来的人数

斯2:66,67  马、骡、骆驼数

斯4:9,10  亚斯那巴所迁移安置在撒玛利亚的人

斯7:1-6   以斯拉的家谱

斯8:1-14  与以斯拉一同回来的人

斯8:16-19  与以斯拉一同归来的利未人

斯8:20   与以斯拉一同归来的尼提宁人

斯8:26,27  奉献的金银

斯10:18-44 娶外邦妻子的人

尼3:1-32  造城墙的人

尼7:6-73  与所罗巴伯一同归回的人

尼8:4    与以斯拉站在一起的人

尼8:7    宣读律法书的人

尼10:1-27  签名的人

尼11:3-24  住在耶路撒冷的人

尼12:1-42  祭司和利未人

在《历代志》,《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出现众多的家谱和统计。

这些材料表明这三部书可能出自一个人,若是这样的话,作者很有可能是“祭司和文士”以斯拉(见拉7:6,10-12;尼8:1,4,9,13;尼12:26,36)。


五、《历代志》纲要

(一)家谱 代上1-9:44

A、从亚当到以色列和以东 代上1:1-2:2

1. 从亚当到挪亚的众先祖 代上1:1-4

2. 挪亚的后代 代上1:4-54

a. 雅弗的后代 代上1:5-7

b. 含的后代 代上1:8-16

c. 闪的后代 代上1:17-54

(1)从闪到亚伯拉罕 代上1:17-27

(2)亚伯拉罕的后代 代上1:28-2:2

(a)以实玛利的儿子 代上1:28-31

(b)亚伯拉罕从基士拉所生的儿子 代上1:32,33

(c)以撒的后代 代上1:34-2:2

1)以扫的后代 代上1:34-54

2)以色列的儿子 代上2:1,2

B、以色列的后代 代上2:3-7:40

1. 犹大的后代 代上2:3-4:23

a. 从犹大到耶西 代上2:3-12

b. 耶西的儿孙 代上2:13-17

c. 迦勒的儿子 代上2:18-20

d. 希斯仑的后代 代上2:21-41

e. 迦勒的后代 代上2:42-55

f. 大卫的后代 代上3:1-24

(1)大卫的众子 代上3:1-9

(2)从所罗门到西底家的王系 代上3:10-16

(3)耶哥尼雅的儿子 代上3:17-24

g. 犹大支派 代上4:1-23

(1)犹大的儿子 代上4:1

(2)朔巴的后代 代上4:2-4

(3)亚施户的后代 代上4:5-7

(4)哥斯的儿子 代上4:8

(5)雅比斯和他的祈祷 代上4:9,10

(6)基绿的儿子 代上4:11,12

(7)基纳斯的儿子 代上4:13-15

(8)迦勒的众子和其他人 代上4:15-20

(9)示拉的儿子 代上4:21-23

2. 西缅的后代 代上4:24-43

a. 西缅的儿子 代上4:24-27

b. 西缅人的住地 代上4:28-33

c. 西缅人的迁移 代上4:34-43

(1)西缅人中的族长 代上4:34-38

(2)在基多取胜 代上4:39-43

3. 流便的后代 代上5:1-10

4. 迦得的后代 代上5:11-17

5. 流便,迦得,玛拿西族所打胜仗 代上5:18-22

6. 玛拿西半支派所居之地 代上5:23-26

7. 利未的后代 代上6:1-81

a. 亚伦一族自利未到被掳到巴比伦 代上6:1-15

b. 利未的三支 代上6:16-48

c. 亚伦后代中任祭司的 代上6:49-53

d. 利未人的城 代上6:54-81

8. 以萨迦之后裔 代上7:1-5

9. 便雅悯的后裔 代上7:6-12

10. 拿弗他利的儿子 代上7:13

11. 玛拿西的后代 代上7:14-19

12. 以法莲的后代 代上7:20-29

13. 亚设的后代 代上7:30-40

C、便雅悯之家谱 代上8:1-40

1. 住在耶路撒冷的各代族长 代上8:1-28

2. 基遍的各家以及扫罗的王室 代上8:29-40

D、耶路撒冷居民的家谱 代上9:1-34

E、基遍的居民;扫罗的先人和后代 代上9:35-44

(二)耶路撒冷诸王的历史 代上10:1-代下36:23

A、扫罗之死 代上10:1-14

1. 扫罗在基利波山上被杀 代上10:1-7

2. 非利士人战胜扫罗 代上10:8-10

3. 扫罗被葬在雅比 代上10:11,12

4. 扫罗之死是犯罪的结果 代上10:13.14

B、大卫 代上11:1-29:30

1. 在希伯伦受膏 代上11:1-3

2. 攻取耶路撒冷 代上11:4-9

3. 大卫之诸勇士 代上11:10-12:40

4. 约柜从基列耶琳运来 代上13:1-14

5. 大卫的宫殿和家 代上14:1-7

6. 大卫战胜非利士人 代上14:8-17

7. 约柜运到耶路撒冷 代上15:1-16

8. 大卫造圣殿的目的 代上17:1-27

9. 大卫的征战 代上18:1-20:8

10. 大卫点数百姓 代上21:1-30

11. 大卫准备让所罗门继位 代上22:1-29:25

a. 物质上的准备 代上22:1-5

b. 给所罗门的指示 代上22:6-19

c. 首次立所罗门为王 代上23:1

d. 利未人的班次 代上23:2-32

e. 祭司的班次 代上24:1-19

f. 其他利未人的班次 代上24:20-31

g. 唱诗者之班次 代上25:1-31

h. 警卫和其他官员之班次 代上26:1-32

i. 首领和官员 代上27:1-34

j. 关于造殿的最后指示 代上28:1-21

k. 给圣殿的奉献 代上29:1-21

l. 第二次立所罗门为王 代上29:22-25

12. 大卫逝世 代上29:26-30

C、所罗门 代下1:1-9:31

1. 所罗门在基遍献祭 代下1:1-6

2. 所罗门选择智慧 代下1:7-12

3. 所罗门的战车和财富 代下1:13-17

4. 圣殿 代下2:1-7:22

a. 所罗门为造圣殿作准备 代下2:1-18

b. 造殿的地点和日期 代下3:1,2

c. 廊子和圣所 代下3:3-7

d. 至圣所 代下3:8-14

e. 殿前的铜柱子 代下3:15-17

f. 铜器和金器 代下4:1-22

g. 圣殿完工 代下5:1

h. 献殿 代下5:2-7:22

(1)约柜运进圣殿 代下5:2-10

(2)上帝荣光的显示 代下5:11-14

(3)所罗门奉献的祈祷 代下6:1-42

(4)有火从天上降下 代下7:1-3

(5)献祭和守节 代下7:4-11

(6)上帝给所罗门的信息 代下7:12-22

5. 所罗门的公共建设工程 代下8:1-6

6. 所罗门的仆人和官员 代下8:7-10

7. 法老女儿的宫 代下8:11

8. 献祭和任命祭司 代下8:12-16

9. 所罗门的船舶 代下8:17,18

10. 示巴女王来访 代下9:1-12

11. 所罗门的金子和荣华 代下9:13-28

12. 所罗门统治的结束 代下9:29-31

D、犹大诸王 代下10:1-36:21

1. 罗波安 代下10:1-12:6

a. 十个支派叛变 代下10:1-11:4

b. 加强犹大防御 代下11:5-12

c. 以色列的祭司和利未人归顺罗波安 代下11:13-17

d. 罗波安的家庭 代下11:18-23

e. 示撒入侵 代下12:1-12

f. 罗波安统治的结束 代下12:13-16

2. 亚比雅 代下13:1-22

a. 亚比雅与耶罗波安作战 代下13:1-20

b. 亚比雅的家庭和传记 代下13:21,22

3. 亚撒 代下14:1-16:14

a. 反对拜偶像的努力 代下14:1-5

b. 巩固国家的措施 代下14:6-8

c. 战胜古实王谢拉 代下14:9-15

d. 亚撒利亚的预言 代下15:1-7

e. 亚撒的改革工作 代下15:8-19

f. 与巴沙作战 代下16:1-6

g. 哈拿尼责备亚撒而被囚 代下16:7-10

h. 亚撒统治的结束 代下16:11-14

4. 约沙法 代下17:1-21:3

a. 约沙法的善行和兴旺 代下17:1-12

b. 他的首领和军队 代下17:13-19

c. 与亚哈联合同亚兰作战 代下18:1-34

d. 耶户斥责约沙法 代下19:1-3

e. 对士师和祭司的指示 代下19:4-11

f. 打败亚扪,摩押和西珥人 代下20:1-30

g. 约沙法统治的总结 代下20:31-21:3

5. 约兰 代下21:4-20

a. 约兰杀众兄弟 代下21:4

b. 约兰的恶行,以东和立拿人叛变 代下21:5-11

c. 约兰因罪遭上帝刑罚 代下21:12-20

6. 亚哈谢 代下22:1-9

7. 亚他利雅 代下22:10-23:21

a. 篡位 代下22:10-12

b. 耶何耶大推翻亚他利雅立约阿施 代下23:1-21

8. 约阿施 代下24:1-27

a. 修理圣殿 代下24:1-14

b. 耶何耶大死,全国背道 代下24:15-22

c. 亚兰人入侵,约阿施被杀 代下24:23-27

9. 亚玛谢 代下25:1-28

a. 良好的开端 代下25:1-4

b. 胜以东人 代下25:5-13

c. 亚玛谢大败以色列王约阿施 代下25:14-24

d. 亚玛谢统治的结束 代下25:25-28

10. 乌西雅 代下26:1-23

a. 乌西雅的善行 代下26:1-5

b. 乌西雅的军功 代下26:6-15

c. 乌西雅的僭越和长大麻疯 代下26:16-23

11. 约坦 代下27:1-9

12. 亚哈斯 代下28:1-27

a. 亚哈斯之恶 代下28:1-4

b. 亚哈斯被交在亚兰和以色列人手中 代下28:5-8

c. 以色列人追犹大战俘代下28:9-15

d. 亚哈斯向亚述人求助 代下28:16-21

e. 助长拜偶像之风关闭圣殿 代下28:22-27

13. 希西家 代下29:1-32:33

a. 希西家洁净和恢复圣殿 代下29:1-36

b. 邀请以色列人和犹太人过逾越节 代下30:1-12

c. 庆祝逾越节 代下30:13-27

d. 希西家的宗教改革 代下31:1-21

e. 西拿基立入侵 代下32:1-23

f. 希西家之病、骄傲、兴旺及死 代下32:24-33

14. 玛拿西 代下33:1-20

a. 玛拿西助长偶像崇拜 代下33:1-10

b. 被俘和悔改 代下33:11-20

15. 亚扪 代下33:21-25

16. 约西亚 代下34:1-35:27

a. 宗教改革 代下34:1-7

b. 修理圣殿 代下34:8-13

c. 发现律法书 代下34:14-19

d. 户勒大的预言 代下34:20-28

e. 宣读律法,重新立约 代下34:29-33

f. 守逾越节 代下35:1-19

g. 约西亚被杀 代下35:20-27

17. 约哈斯 代下36:1-4

18. 约雅敬 代下36:5-8

19. 约雅斤 代下36:9,10

20. 西底家和犹大亡国 代下36:11-23

a. 犯罪叛逆 代下36:11-13

b. 官长和百姓之罪 代下36:14-16

c. 被掳往巴比伦 代下36:17-21

E、结尾 居鲁士结束犹大人的被掳生活 代下36:22,23

和合本代上5:1 以色列的长子原是流便,因他污秽了父亲的床,他长子的名分就归了约瑟──只是按家谱他不算长子。

拼音版代上5:1 Yǐsèliè de zhǎngzǐ yuán shì Liúbiàn. yīn tā wūhuì le fùqin de chuáng, tā zhǎngzǐ de míngfèn jiù guī le Yūesè. zhǐshì àn jiāpǔ tā bù suàn zhǎngzǐ.

吕振中代上5:1 以色列的长子如便的儿子[如便固然是长子,只因他沾污了他父亲的铺盖,他长子的名分就归了以色列的儿子约瑟的子孙;不过在家谱之登记上约瑟是不按着长子名分而登记的。

新译本代上5:1 以色列的长子流本的儿子如下(流本虽然是长子,但是因为他玷污了他父亲的床,他长子的名分就归给以色列的儿子约瑟的儿子,所以按着家谱他不算是长子。

现代译代上5:1 以下是雅各长子吕便的后代。(吕便跟他父亲的妾有染、因此失去了长子的权利。这些权利归给了约瑟。

当代译代上5:1 以色列的长子原是吕便,但因为他跟父亲其中一个妾侍通奸,所以,他长子的名分就给了约瑟;然而,在家谱的记录上,约瑟的名分却不是长子。

思高本代上5:1 以色列的长子勒乌本的子孙:─他虽是长子,但因他玷 污了父亲的床榻,他长子的权利已转给了以色列的儿子若瑟的两个儿子,不 过後者在谱系上并没有列为长子;

文理本代上5:1 流便为以色列长子、因污其父之榻、故长子之业、归于以色列子约瑟之子、惟谱系不依此记载、

修订本代上5:1 以色列的长子吕便的后裔。吕便玷污了父亲的床,他长子的名分就归了以色列的儿子约瑟的后裔;因此,家谱就不按出生顺序登录。

KJV 英代上5:1 Now the sons of Reuben the firstborn of Israel, (for he was the firstborn; but, forasmuch as he defiled his father's bed, his birthright was given unto the sons of Joseph the son of Israel: and the genealogy is not to be reckoned after the birthright.

NIV 英代上5:1 The sons of Reuben the firstborn of Israel (he was the firstborn, but when he defiled his father's marriage bed, his rights as firstborn were given to the sons of Joseph son of Israel; so he could not be listed in the genealogical record in accordance with his birthright,

和合本代上5:2 犹大胜过一切弟兄,君王也是从他而出,长子的名分却归约瑟。

拼音版代上5:2 Yóudà shēng guò yīqiè dìxiōng, jūnwáng ye shì cóng tā ér chū. zhǎngzǐ de míngfèn què guī Yūesè.

吕振中代上5:2 犹大也是如此∶犹大在弟兄中固然是英勇有力,并且也有人君由他而出,但长子的名分仍然归于约瑟]

新译本代上5:2 犹大在自己的兄弟中是最强盛的,领袖也是从他而出,但是长子的名分却归约瑟):

现代译代上5:2 犹大支族最强大、从它产生了一个领袖、统治所有支族。)

当代译代上5:2 犹大虽然比众兄弟强,君王也从他的家而出,但长子的名分却是属於约瑟的。

思高本代上5:2 长子的权利虽归若瑟,但兄弟中犹大最 为强盛,因为领袖由他而生。

文理本代上5:2 犹大超越诸昆弟、君王由彼而出、第长子之业归约瑟、

修订本代上5:2 虽然犹大比他兄弟强盛,君王也从他而出,然而长子的名分却归约瑟。

KJV 英代上5:2 For Judah prevailed above his brethren, and of him came the chief ruler; but the birthright was Joseph's:)

NIV 英代上5:2 and though Judah was the strongest of his brothers and a ruler came from him, the rights of the firstborn belonged to Joseph)--

和合本代上5:3 以色列长子流便的儿子是哈诺、法路、希斯伦、迦米。

拼音版代上5:3 Yǐsèliè zhǎngzǐ Liúbiàn de érzi shì Hānuò, Fǎlù, Xīsīlún, Jiāmǐ.

吕振中代上5:3 以色列的长子如便的儿子是哈诺、法路、希斯伦、迦米。

新译本代上5:3 以色列的长子流本的儿子是哈诺、法路、希斯伦和迦米。

现代译代上5:3 雅各的长子吕便有四个儿子—哈诺、法路、希斯仑、迦米。

当代译代上5:3 以色列长子吕便的儿子是哈诺、法路、希斯伦和迦米。

思高本代上5:3 以色列的长子勒乌本的儿子:哈诺客、帕路、赫兹龙和加尔米。

文理本代上5:3 以色列长子流便之子、哈诺、法路、希斯仑、迦米、

修订本代上5:3 以色列长子吕便的后裔如下:哈诺、法路、希斯伦和迦米。

KJV 英代上5:3 The sons, I say, of Reuben the firstborn of Israel were, Hanoch, and Pallu, Hezron, and Carmi.

NIV 英代上5:3 the sons of Reuben the firstborn of Israel: Hanoch, Pallu, Hezron and Carmi.

和合本代上5:4 约珥的儿子是示玛雅,示玛雅的儿子是歌革,歌革的儿子是示每,

拼音版代上5:4 Yuē Er de érzi shì Shìmǎyǎ. Shìmǎyǎ de érzi shì gē gé. gē gé de érzi shì Shìmei.

吕振中代上5:4 约珥的子孙如下∶约珥的儿子是示玛雅,示玛雅的儿子是歌革,歌革的儿子是示每,

新译本代上5:4 约珥的子孙如下:约珥的儿子是示玛雅,示玛雅的儿子是歌革,歌革的儿子是示每,

现代译代上5:4 以下是约珥按父系传下的后代:

当代译代上5:4 约珥的儿子是示玛雅,示玛雅的儿子是歌革,歌革的儿子是示每,

思高本代上5:4 约厄耳的子孙:约厄耳的儿子舍玛雅,舍玛雅的儿子 哥格,哥格的儿子史米,

文理本代上5:4 约珥子示玛雅、示玛雅子歌革、歌革子示每、

修订本代上5:4 约珥的后裔:他的儿子示玛雅,他的儿子歌革,他的儿子示每,

KJV 英代上5:4 The sons of Joel; Shemaiah his son, Gog his son, Shimei his son,

NIV 英代上5:4 The descendants of Joel: Shemaiah his son, Gog his son, Shimei his son,

和合本代上5:5 示每的儿子是米迦,米迦的儿子是利亚雅,利亚雅的儿子是巴力,

拼音版代上5:5 Shìmei de érzi shì Mǐjiā. Mǐjiā de érzi shì Lìyà yǎ. Lìyà yǎ de érzi shì bā lì.

吕振中代上5:5 示每的儿子是米迦,米迦的儿子是利亚雅,利亚雅的儿子是巴力,

新译本代上5:5 示每的儿子是米迦,米迦的儿子是利.亚雅,利.亚雅的儿子是巴力,

现代译代上5:5 示玛雅、歌革、示每、米迦、利亚雅、巴力、备拉。

当代译代上5:5 示每的儿子是米迦,米迦的儿子是利亚雅,利亚雅的儿子是巴力,

思高本代上5:5 史米的儿子米加,米加的儿子勒阿雅,勒阿雅的 儿子巴耳,

文理本代上5:5 示每子米迦、米迦子利亚雅、利亚雅子巴力、

修订本代上5:5 他的儿子米迦,他的儿子利亚雅,他的儿子巴力,

KJV 英代上5:5 Micah his son, Reaia his son, Baal his son,

NIV 英代上5:5 Micah his son, Reaiah his son, Baal his son,

和合本代上5:6 巴力的儿子是备拉。这备拉作流便支派的首领,被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掳去。

拼音版代上5:6 Bā lì de érzi shì beì là. zhè beì là zuò Liúbiàn zhīpaì de shǒulǐng, beì Yàshù wáng tí gé là pí ní shǎi lǔ qù.

吕振中代上5:6 巴力的儿子是备拉;这备拉做如便人的首领,被亚述王提革拉毘尼色掳了去过流亡的生活。

新译本代上5:6 巴力的儿子是备.拉;备.拉被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掳去,他是流本支派的首领。

现代译代上5:6 备拉是吕便支族的首领,被亚述皇帝提革拉比列色俘掳过去。

当代译代上5:6 巴力的儿子是备拉,备拉是吕便族的领袖,曾经被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掳去。

思高本代上5:6 巴耳的儿子贝厄辣;他为亚述王提革拉特丕肋色尔掳去;他是 勒乌本人的族长。

文理本代上5:6 巴力子备拉、乃流便族牧伯、为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所虏、

修订本代上5:6 他的儿子备拉;这备拉作吕便支派的领袖,被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掳去。

KJV 英代上5:6 Beerah his son, whom Tilgathpilneser king of Assyria carried away captive: he was prince of the Reubenites.

NIV 英代上5:6 and Beerah his son, whom Tiglath-Pileser king of Assyria took into exile. Beerah was a leader of the Reubenites.

和合本代上5:7 他的弟兄照着宗族,按着家谱作族长的是耶利、撒迦利雅、比拉。

拼音版代上5:7 Tāde dìxiōng zhào zhe zōngzú, àn zhe jiāpǔ zuò zúzhǎng de shì Yélì, sǎ jiā lì yǎ, Bǐlā.

吕振中代上5:7 他的族弟兄、按家族世系登记家谱做族长的是耶利、撒迦利雅、比拉。

新译本代上5:7 他的兄弟按着家族历代的谱系记载作首领的,是耶利、撒迦利雅和比拉。

现代译代上5:7 在吕便支族族谱上所记族长的名字如下:耶利、撒迦利雅、

当代译代上5:7 在他的亲属之中,按着家族登记在家谱上作族长的有耶利、撒迦利雅和比拉。

思高本代上5:7 他的兄弟们按家族历代的谱系,为族长的是耶厄耳、则 加黎雅、

文理本代上5:7 其昆弟按室家谱系为长者、乃耶利、撒迦利雅、

修订本代上5:7 他的弟兄照着宗族,按着家谱作族长的是耶利、撒迦利雅、

KJV 英代上5:7 And his brethren by their families, when the genealogy of their generations was reckoned, were the chief, Jeiel, and Zechariah,

NIV 英代上5:7 Their relatives by clans, listed according to their genealogical records: Jeiel the chief, Zechariah,

和合本代上5:8 比拉是亚撒的儿子,亚撒是示玛的儿子,示玛是约珥的儿子。约珥所住的地方是从亚罗珥直到尼波和巴力免,

拼音版代上5:8 Bǐlā shì Yàsā de érzi. Yàsā shì Shìmǎ de érzi. Shìmǎ shì Yuēerde érzi. Yuēersuǒ zhù de dìfang shì cóng yà luó Er zhídào ní bō hé bā lì miǎn,

吕振中代上5:8 比拉是亚撒的儿子,亚撒是示玛的儿子,示玛是约珥的儿子∶约珥住在亚罗珥、延到尼波和巴力免。

新译本代上5:8 比拉是亚撒的儿子,亚撒是示玛的儿子,示玛是约珥的儿子。约珥住在亚罗珥,远至尼波和巴力.免。

现代译代上5:8 比拉。比拉是亚撒的儿子,示玛的孙子,属於约珥那一宗族。这宗族的人住在亚罗珥,也有的住在亚罗珥北边到尼波和巴力免之间的地区。

当代译代上5:8 比拉是亚撒的儿子,亚撒是示玛的儿子,示玛是约珥的儿子。约珥所住的地方,从亚罗珥直到尼波和巴力免,

思高本代上5:8 阿匝次的儿子贝拉;阿匝次是舍玛的儿子,舍玛是约厄耳的儿子。勒乌本居住在阿洛厄尔,直到乃波和巴耳默红一带,

文理本代上5:8 与约珥曾孙、示玛孙、亚撒子比拉、彼居亚罗珥、延至尼波、及巴力免、

修订本代上5:8 比拉;比拉是亚撒的儿子,亚撒是示玛的儿子,示玛是约珥的儿子;约珥住在亚罗珥,直到尼波和巴力.免。

KJV 英代上5:8 And Bela the son of Azaz, the son of Shema, the son of Joel, who dwelt in Aroer, even unto Nebo and Baalmeon:

NIV 英代上5:8 and Bela son of Azaz, the son of Shema, the son of Joel. They settled in the area from Aroer to Nebo and Baal Meon.

和合本代上5:9 又向东延到伯拉河这边的旷野,因为他们在基列地牲畜增多。

拼音版代上5:9 Yòu xiàng dōng yán dào Bólā hé zhèbiān de kuàngye, yīnwei tāmen zaì Jīliè dì shēngchù zēng duō.

吕振中代上5:9 他也住在东边,延到进旷野伯拉河的这边,因为他们的牲畜在基列地多起来。

新译本代上5:9 他也向东面迁居,直到幼发拉底河这边旷野的边缘,因为他们在基列地的牲畜增多起来。

现代译代上5:9 他们在基列地有成群的牲畜,因此他们占领了东边的旷野,一直延伸到幼发拉底河。

当代译代上5:9 其后因为他们的牲畜在基列地繁殖众多,又向东伸延到幼发拉底河的荒野起点之处。

思高本代上5:9 向东延至幼发拉的河岸旷野边,因为他在基勒阿得地方有大批的牲畜。

文理本代上5:9 又东、至伯拉河西之旷野、盖在基列、其牲畜增多、

修订本代上5:9 他也住在东边,直到幼发拉底河这边的旷野边界,因为他们在基列地牲畜增多。

KJV 英代上5:9 And eastward he inhabited unto the entering in of the wilderness from the river Euphrates: because their cattle were multiplied in the land of Gilead.

NIV 英代上5:9 To the east they occupied the land up to the edge of the desert that extends to the Euphrates River, because their livestock had increased in Gilead.

和合本代上5:10 扫罗年间,他们与夏甲人争战,夏甲人倒在他们手下,他们就在基列东边的全地,住在夏甲人的帐棚里。

拼音版代上5:10 Sǎoluó nián jiān, tāmen yǔ Xiàjiǎ rén zhēng zhàn, Xiàjiǎ rén dǎo zaì tāmen shǒu xià, tāmen jiù zaì Jīliè dōngbiān de quán dì, zhù zaì Xiàjiǎ rén de zhàngpéng lǐ.

吕振中代上5:10 当扫罗在位的日子、他们对夏甲人作战,夏甲人倒毙在他们手下,他们就在基列东边那一面全地住在夏甲人的帐棚里。

新译本代上5:10 扫罗在位的日子,他们与夏甲人作战;夏甲人败在他们手下,他们就在基列东面的全境,住在夏甲人的帐棚里。

现代译代上5:10 在扫罗王时代,吕便支族攻击夏甲人,杀了他们,占领他们在基列东边的土地。

当代译代上5:10 扫罗在位的时候,吕便人与夏甲人争战,夏甲人败在他们手下,於是,他们就占领了基列以东所有的营地。

思高本代上5:10 在撒乌耳时代,他们同哈革尔人作战,哈革尔人失败,勒乌本子孙占领了基肋阿得东部所有的 地域,占有他们的帐幕。

文理本代上5:10 当扫罗时、与夏甲人战、仆之、而居其幕、在基列东之全境、○

修订本代上5:10 扫罗年间,他们与夏甲人争战,夏甲人倒在他们手下,他们就在基列东边的全地,住在夏甲人的帐棚里。

KJV 英代上5:10 And in the days of Saul they made war with the Hagarites, who fell by their hand: and they dwelt in their tents throughout all the east land of Gilead.

NIV 英代上5:10 During Saul's reign they waged war against the Hagrites, who were defeated at their hands; they occupied the dwellings of the Hagrites throughout the entire region east of Gilead.

和合本代上5:11 迦得的子孙在流便对面,住在巴珊地,延到撒迦。

拼音版代上5:11 Jiādé de zǐsūn zaì Liúbiàn duìmiàn, zhù zaì Bāshān dì, yán dào sǎ jiā.

吕振中代上5:11 迦得的子孙在如便人对面住在巴珊地,延到撒迦。

新译本代上5:11 迦得的子孙在流本支派的对面,住在巴珊地,直到撒迦。

现代译代上5:11 迦得支族住在吕便支族北边的巴珊地区,向东伸展到撒迦。

当代译代上5:11 迦得的子孙住在吕便对面的巴珊一带,远至撒迦的地方。

思高本代上5:11 加得的子孙靠近他们,住在巴商地 方直到撒耳加:

文理本代上5:11 迦得子孙、居巴珊地、延至撒迦、与流便人相对、

修订本代上5:11 迦得的后裔在吕便对面,住在巴珊地,延伸到撒迦:

KJV 英代上5:11 And the children of Gad dwelt over against them, in the land of Bashan unto Salcah:

NIV 英代上5:11 The Gadites lived next to them in Bashan, as far as Salecah:

和合本代上5:12 他们中间有作族长的约珥,有作副族长的沙番,还有雅乃和住在巴珊的沙法。

拼音版代上5:12 Tāmen zhōngjiān yǒu zuò zúzhǎng de Yuēer, yǒu zuò fù zúzhǎng de shā pān, hái yǒu yǎ nǎi hé zhù zaì Bāshān de shā fǎ.

吕振中代上5:12 他们中间有作族长约珥,副族长的沙番,还有雅乃和沙法在巴珊。

新译本代上5:12 住在巴珊的有族长约珥,副族长沙番,还有雅乃和沙法。

现代译代上5:12 那宗族最主要的开创人是约珥;第二重要的开创人是沙番;巴珊地区其他宗族的开创人是雅乃和沙法。

当代译代上5:12 约珥是他们的族长,沙番是副族长,此外,还有雅乃、沙法。

思高本代上5:12 约厄耳为首,沙凡为副,其次为雅乃和巴商的沙法特。

文理本代上5:12 约珥为族长、沙番次之、又有雅乃、及居巴珊之沙法、

修订本代上5:12 有作族长的约珥,有作副族长的沙番,还有雅乃和住在巴珊的沙法。

KJV 英代上5:12 Joel the chief, and Shapham the next, and Jaanai, and Shaphat in Bashan.

NIV 英代上5:12 Joel was the chief, Shapham the second, then Janai and Shaphat, in Bashan.

和合本代上5:13 他们族弟兄是米迦勒、米书兰、示巴、约赖、雅干、细亚、希伯,共七人。

拼音版代上5:13 Tāmen zú dìxiōng shì Mǐjiālè, Mǐshūlán, Shìbā, yuē laì, yǎ gān, xì yà, Xībǎi, gōng qī rén.

吕振中代上5:13 按父系家属作他们族弟兄的是米迦勒、米书兰、示巴、约赖、雅干、细亚、希伯、七个人。

新译本代上5:13 他们同家族的兄弟是米迦勒、米书兰、示巴、约赖、雅干、细亚和希伯,共七人。

现代译代上5:13 迦得支族其馀的人属於以下七个宗族:米迦勒、米书兰、示巴、约赖、雅干、细亚、希伯。

当代译代上5:13 他们同族的弟兄有米迦勒、米书兰、示巴、约赖、雅干、细亚和希伯七人。

思高本代上5:13 按家族,他们的兄弟是:米加耳、默叔蓝、舍巴、约赖、雅甘、齐雅和 厄贝尔七人。

文理本代上5:13 其家昆弟七人、乃米迦勒、米书兰、示巴、约赖、雅干、细亚、希伯、

修订本代上5:13 按着家族,他们的弟兄是米迦勒、米书兰、示巴、约赖、雅干、细亚和希伯,共七人。

KJV 英代上5:13 And their brethren of the house of their fathers were, Michael, and Meshullam, and Sheba, and Jorai, and Jachan, and Zia, and Heber, seven.

NIV 英代上5:13 Their relatives, by families, were: Michael, Meshullam, Sheba, Jorai, Jacan, Zia and Eber--seven in all.

和合本代上5:14 这都是亚比孩的儿子。亚比孩是户利的儿子,户利是耶罗亚的儿子,耶罗亚是基列的儿子,基列是米迦勒的儿子,米迦勒是耶示筛的儿子,耶示筛是耶哈多的儿子,耶哈多是布斯的儿子。

拼音版代上5:14 Zhè dōu shì Yàbǐhái de érzi. Yàbǐhái shì hù lì de érzi. hù lì shì yé luó yà de érzi. yé luó yà shì Jīliè de érzi. Jīliè shì Mǐjiālè de érzi. Mǐjiālè shì yé Shìshāi de érzi. yé Shìshāi shì yé hā duō de érzi. yé hā duō shì Bùsī de érzi.

吕振中代上5:14 以上这些人是亚比孩的儿子,亚比孩是户利的儿子,户利是耶罗亚的儿子,耶罗亚是基列的儿子,基列是米迦勒的儿子,米迦勒是耶示筛的儿子,耶示筛是耶哈多的儿子,耶哈多是布斯的儿子,

新译本代上5:14 以上这些人都是亚比孩的儿子。亚比孩是户利的儿子,户利是耶罗亚的儿子,耶罗亚是基列的儿子,基列是米迦勒的儿子,米迦勒是耶示筛的儿子,耶示筛是耶哈多的儿子,耶哈多是布斯的儿子;

现代译代上5:14 他们都是户利的儿子亚比孩的后代。他们的祖先往上推是:亚比孩、户利、耶罗亚、基列、米迦勒、耶示筛、耶哈多、布斯。

当代译代上5:14 他们都是亚比孩的儿子。亚比孩是户利的儿子,户利是耶罗亚的儿子,耶罗亚是基列的儿子,基列是米迦勒的儿子,米迦勒是耶示筛的儿子,耶示筛是耶哈多的儿子,耶哈多是布斯的儿子。

思高本代上5:14 他们都是阿彼海耳的子孙:阿彼海耳是胡黎的儿子,胡黎 是雅洛亚的儿子,雅洛亚是基肋阿得的儿子,基肋阿得是米加耳的儿子,米 加耳是耶史赛的儿子,耶史赛是雅多的儿子,雅多是步次的儿子。

文理本代上5:14 此皆亚比孩子、亚比孩乃户利子、户利乃耶罗亚子、耶罗亚乃基列子、基列乃米迦勒子、米迦勒乃耶示筛子、耶示筛乃耶哈多子、耶哈多乃布斯子、

修订本代上5:14 这些都是亚比孩的儿子;亚比孩是户利的儿子,户利是耶罗亚的儿子,耶罗亚是基列的儿子,基列是米迦勒的儿子,米迦勒是耶示筛的儿子,耶示筛是耶哈多的儿子,耶哈多是布斯的儿子;

KJV 英代上5:14 These are the children of Abihail the son of Huri, the son of Jaroah, the son of Gilead, the son of Michael, the son of Jeshishai, the son of Jahdo, the son of Buz;

NIV 英代上5:14 These were the sons of Abihail son of Huri, the son of Jaroah, the son of Gilead, the son of Michael, the son of Jeshishai, the son of Jahdo, the son of Buz.

和合本代上5:15 还有古尼的孙子、押比叠的儿子亚希。这都是作族长的。

拼音版代上5:15 Hái yǒu gǔ ní de sūnzi, yē bǐ dié de érzi yà xī. zhè dōu shì zuò zúzhǎng de.

吕振中代上5:15 还有亚希是押比叠的儿子,押比叠是古尼的儿子∶按他们父系的家属都是族长。

新译本代上5:15 还有古尼的孙子、押比迭的儿子亚希,是他们家族的首领。

现代译代上5:15 押比叠的儿子、古尼的孙子亚希是这些宗族的族长。

当代译代上5:15 还有古尼的孙子押比叠的儿子亚希,他们都是任族长的。

思高本代上5:15 古尼 的孙子,阿贝狄耳的儿子阿希,是他们一家的族长。

文理本代上5:15 又有古尼孙、押比叠子亚希为族长、

修订本代上5:15 古尼的孙子,押比叠的儿子亚希是他们的族长。

KJV 英代上5:15 Ahi the son of Abdiel, the son of Guni, chief of the house of their fathers.

NIV 英代上5:15 Ahi son of Abdiel, the son of Guni, was head of their family.

和合本代上5:16 他们住在基列与巴珊和巴珊的乡村,并沙仑的郊野,直到四围的交界。

拼音版代上5:16 Tāmen zhù zaì Jīliè yǔ Bāshān hé Bāshān de xiāngcūn, bìng Shālún de jiāo ye, zhídào sìwéi de jiāo jiè.

吕振中代上5:16 他们住在基列、巴珊、和属巴珊的厢镇、跟沙崙的牧场,直到它们的界限。

新译本代上5:16 他们住在基列、巴珊和属于巴珊的村庄,以及沙仑的整个草场,直到四周的边缘。

现代译代上5:16 他们住在巴珊和基列地区,以及沙仑各处的草原。

当代译代上5:16 他们住在基列、巴珊和巴珊附属的乡村以及沙仑的草原一带,直到两地边界的地方。

思高本代上5:16 他们住在基肋阿得、巴商和所属各村镇,以及息黎雍直到边界所有的牧场:

文理本代上5:16 咸居基列、与巴珊及其乡里、并沙仑郊野、至于边境、

修订本代上5:16 他们住在基列、巴珊和所属的乡镇,以及沙仑一切的郊野,直到四围的交界。

KJV 英代上5:16 And they dwelt in Gilead in Bashan, and in her towns, and in all the suburbs of Sharon, upon their borders.

NIV 英代上5:16 The Gadites lived in Gilead, in Bashan and its outlying villages, and on all the pasturelands of Sharon as far as they extended.

和合本代上5:17 这些人在犹大王约坦并在以色列王耶罗波安年间,都载入家谱。

拼音版代上5:17 Zhèxie rén zaì Yóudà wáng Yuētǎn bìng zaì Yǐsèliè wáng Yéluóbōān nián jiān, dōu zaì rù jiāpǔ.

吕振中代上5:17 这些人当犹大王约坦在位的日子、和以色列王耶罗波安执政的年日都曾经登记在家谱上。

新译本代上5:17 以上所有这些人,在犹大王约坦和以色列王耶罗波安在位的日子,都记载在家谱上。

现代译代上5:17 (这些记录是在犹大王约坦和以色列王耶罗波安在位时期编写的。)

当代译代上5:17 在犹大王约坦和以色列王耶罗波安执政的年间,这些人的名字都记录在族谱里。

思高本代上5:17 以上所有的加 得人,是在犹大王约堂与以色列王雅洛贝罕时代所统计的。

文理本代上5:17 当犹大王约坦、以色列王耶罗波安时、俱载入谱系、○

修订本代上5:17 这些人在犹大王约坦和以色列王耶罗波安年间,都载入家谱。

KJV 英代上5:17 All these were reckoned by genealogies in the days of Jotham king of Judah, and in the days of Jeroboam king of Israel.

NIV 英代上5:17 All these were entered in the genealogical records during the reigns of Jotham king of Judah and Jeroboam king of Israel.

和合本代上5:18 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能拿盾牌和刀剑、拉弓射箭、出征善战的勇士,共有四万四千七百六十名。

拼音版代上5:18 Liúbiàn rén, Jiādé rén, hé Mǎnáxī bàn zhīpaì de rén, néng ná dùnpái hé dāo jiàn, là gōng shè jiàn, chū zhēng shàn zhàn de yǒng shì gōng yǒu sì wàn sì qiā qī bǎi liù shí míng.

吕振中代上5:18 如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族派的人、其壮士、能拿盾牌和刀剑、能拉弓射箭、能出征善战的、有四万四千七百六十人。

新译本代上5:18 流本支派、迦得支派和玛拿西半个支派的人,都是勇士;他们拿盾牌和刀剑,能拉弓射箭,又能出征善战的,共有四万四千七百六十人。

现代译代上5:18 吕便、迦得两支族和东玛拿西支族拥有训练精良的军队四万四千七百六十人;他们善用盾牌、刀剑,和弓箭。

当代译代上5:18 吕便族、迦得族和玛拿西族其中一半的人当中,擅用盾牌和刀剑,又擅於拉弓射箭、能征惯战的勇士,共有四万四千七百六十人。

思高本代上5:18 勒乌本、加得和默纳协半支派的子孙,都是英勇的军人;能持盾操刀,善射好战,出征 上阵的人,有四万四千七百六十。

文理本代上5:18 流便人、迦得人、及玛拿西半支派、能出征之武士、执干持刃、挽弓发矢、而善战者、计四万四千七百六十人、

修订本代上5:18 吕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能拿盾牌和刀剑、拉弓、出征善战的勇士共有四万四千七百六十名。

KJV 英代上5:18 The sons of Reuben, and the Gadites, and half the tribe of Manasseh, of valiant men, men able to bear buckler and sword, and to shoot with bow, and skilful in war, were four and forty thousand seven hundred and threescore, that went out to the war.

NIV 英代上5:18 The Reubenites, the Gadites and the half-tribe of Manasseh had 44,760 men ready for military service--able-bodied men who could handle shield and sword, who could use a bow, and who were trained for battle.

和合本代上5:19 他们与夏甲人、伊突人、拿非施人、挪答人争战。

拼音版代上5:19 Tāmen yǔ Xiàjiǎ rén, Yītū rén, Náfēishī rén, nuó dá rén zhēng zhàn.

吕振中代上5:19 他们对夏甲人、伊突人、拿非施人、挪答人作战。

新译本代上5:19 他们与夏甲人、伊突人、拿非施人和挪答人作战。

现代译代上5:19 他们去攻打伊突、拿非施、和挪答的夏甲族人。

当代译代上5:19 他们与夏甲人、伊突人、拿非施人、挪答人打仗,

思高本代上5:19 曾同哈革尔人、耶突尔人、纳菲士人 和诺达布人作过战。

文理本代上5:19 与夏甲人、伊突人、拿非施人、挪答人战、

修订本代上5:19 他们与夏甲人、伊突人、拿非施人、挪答人打仗。

KJV 英代上5:19 And they made war with the Hagarites, with Jetur, and Nephish, and Nodab.

NIV 英代上5:19 They waged war against the Hagrites, Jetur, Naphish and Nodab.

和合本代上5:20 他们得了 神的帮助,夏甲人和跟随夏甲的人都交在他们手中。因为他们在阵上呼求 神,倚赖 神, 神就应允他们。

拼音版代上5:20 Tāmen dé le shén de bāngzhu, Xiàjiǎ rén hé gēnsuí Xiàjiǎ de rén dōu jiāo zaì tāmen shǒu zhōng. yīnwei tāmen zaì zhèn shàng hū qiú shén, yǐ laì shén, shén jiù yīngyún tāmen.

吕振中代上5:20 他们得了上帝的帮助去敌挡敌人,夏甲人和跟随夏甲人的就都交在他们手中,因为他们在战阵上向上帝哀呼;因他们倚靠上帝,上帝就应允了他们所恳求的。

新译本代上5:20 他们得 神的帮助对抗敌人,夏甲人和所有与夏甲人联盟的人,都交在他们手中,因为他们在作战的时候向 神呼求; 神应允了他们,因为他们倚靠他。

现代译代上5:20 他们信靠上帝,向他祈求帮助,上帝垂听他们的祷告,把夏甲人和他们的盟国都交在他们手中。

当代译代上5:20 因为他们信靠上帝,向上帝求助,上帝就帮助他们击败夏甲人和他们的附从。

思高本代上5:20 作战时蒙天主助佑,哈革尔人和所有联军都落在他 们手中,因为他们作战时呼求了天主,依赖了天主,也蒙了垂允。

文理本代上5:20 战时、呼吁上帝、上帝因其恃己、允其所祈而助之、以夏甲人及从之者、悉付其手、

修订本代上5:20 他们在打仗的时候得了上帝的帮助,夏甲人和所有跟随夏甲人的人都交在他们手中;因为他们在阵上呼求上帝,倚赖他,他就应允他们。

KJV 英代上5:20 And they were helped against them, and the Hagarites were delivered into their hand, and all that were with them: for they cried to God in the battle, and he was intreated of them; because they put their trust in him.

NIV 英代上5:20 They were helped in fighting them, and God handed the Hagrites and all their allies over to them, because they cried out to him during the battle. He answered their prayers, because they trusted in him.

和合本代上5:21 他们掳掠了夏甲人的牲畜,有骆驼五万、羊二十五万、驴二千,又有人十万。

拼音版代上5:21 Tāmen lǔlǜe le Xiàjiǎ rén de shēngchù, yǒu luòtuo wǔ wàn, yáng èr shí wǔ wàn, lü èr qiā. yòu yǒu rén shí wàn.

吕振中代上5:21 他们掳掠了夏甲人的牲畜;骆驼五万只,羊二十五万只,驴二千匹;又掳了人口十万。

新译本代上5:21 他们又掳掠了敌人的牲畜:骆驼五万、羊二十五万、驴二千,以及人口十万。

现代译代上5:21 他们从敌人那里夺走了五万只骆驼,二十五万只羊,两千匹驴,又俘掳了十万人。

当代译代上5:21 他们掳掠夏甲人的牲畜,总计有:骆驼五万、羊二十五万、驴二千和十万人口。

思高本代上5:21 他们掠夺了敌人的牲畜:骆驼五万,羊二十五万,驴二千,人口十万。

文理本代上5:21 虏敌之牲畜、驼五万、绵羊二十五万、驴二千、人十万、

修订本代上5:21 他们掳掠了夏甲人的牲畜,有五万匹骆驼,二十五万只羊,二千匹驴,又有十万人;

KJV 英代上5:21 And they took away their cattle; of their camels fifty thousand, and of sheep two hundred and fifty thousand, and of asses two thousand, and of men an hundred thousand.

NIV 英代上5:21 They seized the livestock of the Hagrites--fifty thousand camels, two hundred fifty thousand sheep and two thousand donkeys. They also took one hundred thousand people captive,

和合本代上5:22 敌人被杀仆倒的甚多,因为这争战是出乎 神。他们就住在敌人的地上,直到被掳的时候。

拼音版代上5:22 Dírén beì shā pú dǎo de shén duō, yīnwei zhè zhēng zhàn shì chū hū shén. tāmen jiù zhù zaì dírén de dì shàng, zhídào beìlǔ de shíhou.

吕振中代上5:22 因为这战争是出于上帝,故此敌人被刺杀而仆倒的很多;他们就取而代之、住在敌人之地、直到流亡的时候。

新译本代上5:22 因为这场战争是出于 神,所以敌人被杀的很多;他们就占领了敌人的地方,直到被掳的时候。

现代译代上5:22 他们杀了许多敌人,因为这场战争是出於上帝的旨意。他们住在那地区,一直到流亡时期。

当代译代上5:22 因为这场战事是出於上帝的,所以敌人伤亡惨重。吕便人就占据了敌人的土地,在他们被掳之前,他们都住在那里。

思高本代上5:22 因有天主助战,敌人伤亡惨重。他们居住在那地方,直到充军的时期。

文理本代上5:22 敌之被杀而仆者甚众、盖此战由于上帝、遂据居其地、至被虏之时、○

修订本代上5:22 被杀仆倒的很多,因为这战争是出乎上帝。他们就住在夏甲人的地上,直到被掳的时候。

KJV 英代上5:22 For there fell down many slain, because the war was of God. And they dwelt in their steads until the captivity.

NIV 英代上5:22 and many others fell slain, because the battle was God's. And they occupied the land until the exile.

和合本代上5:23 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住在那地,从巴珊延到巴力黑们、示尼珥与黑门山。

拼音版代上5:23 Mǎnáxī bàn zhīpaì de rén zhù zaì nà dì. cóng Bāshān yán dào bā lì hēi men, shì ní Er yǔ Hēimén shān.

吕振中代上5:23 玛拿西半族派的人住在那地、从巴珊延到巴力黑们、示尼珥和黑门山,直增多起来。

新译本代上5:23 玛拿西半个支派的人住在那地,从巴珊直到巴力.黑门、示尼珥和黑门山,他们人数众多。

现代译代上5:23 东玛拿西支族定居在巴珊地区,向北到巴力黑门、示尼珥,和黑门山。他们人口增加很快。

当代译代上5:23 玛拿西族其中一半的人居住的地方是从巴珊到巴力黑们、示尼珥和黑门山一带。

思高本代上5:23 默纳协半支派的子孙居住的地方,由巴商直到巴耳赫尔孟、色 尼尔和赫尔孟山;他们人数众多。

文理本代上5:23 玛拿西半支派居于斯土、自巴珊延至巴力黑门、及示尼珥与黑门山、

修订本代上5:23 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住在那地,从巴珊延到巴力.黑门、示尼珥和黑门山,他们人数增多。

KJV 英代上5:23 And the children of the half tribe of Manasseh dwelt in the land: they increased from Bashan unto Baalhermon and Senir, and unto mount Hermon.

NIV 英代上5:23 The people of the half-tribe of Manasseh were numerous; they settled in the land from Bashan to Baal Hermon, that is, to Senir (Mount Hermon).

和合本代上5:24 他们的族长是以弗、以示、以列、亚斯列、耶利米、何达威雅、雅叠,都是大能的勇士,是有名的人,也是作族长的。

拼音版代上5:24 Tāmende zúzhǎng shì Yǐfú, yǐ shì, yǐ liè, yà sī liè, Yēlìmǐ, Hédáwēiyǎ, yǎ dié, dōu shì dà néng de yǒng shì, shì yǒumíng de rén, ye shì zuò zúzhǎng de.

吕振中代上5:24 以下这些人是他们父系家属的族长;以弗(传统∶和以弗)、以示、以列、亚次列、耶利米、何达威雅、雅叠∶都是有力气英勇的人,有名之士,按父系家属作族长的。

新译本代上5:24 以下这些人是他们各家族的族长:以弗、以示、以列、亚斯列、耶利米、何达威雅和雅迭;他们都是英勇的战士,著名的人物,也是各家族的族长。

现代译代上5:24 他们各宗族族长的名字如下:以弗、以示、以列、亚斯列、耶利米、何达威雅、雅叠。这些人都是杰出的军人,是族中有名的领袖。

当代译代上5:24 他们的族长是以弗、以示、以列、亚斯列、耶利米、何达威雅、雅叠,他们都是骁勇之士,是着名的人物和家族的领袖。

思高本代上5:24 他们各家的族长如下:厄斐尔、依史、厄里耳、阿次黎耳、耶勒米雅、曷达委雅和雅狄耳:都是英勇的军人,出 名的人物,家族的首领。

文理本代上5:24 其族长乃以弗、以示、以列、亚斯列、耶利米、何达威雅、雅叠、皆英武有名之族长、○

修订本代上5:24 他们的族长如下:以弗、以示、以利业、亚斯列、耶利米、何达威雅和雅叠;他们都是大能的勇士,有名的人,是作族长的。

KJV 英代上5:24 And these were the heads of the house of their fathers, even Epher, and Ishi, and Eliel, and Azriel, and Jeremiah, and Hodaviah, and Jahdiel, mighty men of valour, famous men, and heads of the house of their fathers.

NIV 英代上5:24 These were the heads of their families: Epher, Ishi, Eliel, Azriel, Jeremiah, Hodaviah and Jahdiel. They were brave warriors, famous men, and heads of their families.

和合本代上5:25 他们得罪了他们列祖的 神,随从那地之民的 神行邪淫;这民就是 神在他们面前所除灭的。

拼音版代上5:25 Tāmen dé zuì le tāmen lièzǔ de shén, suícóng nà ddì zhī mín de shén xíng xié yín. zhè mín jiù shì shén zaì tāmen miànqián suǒ chúmie de.

吕振中代上5:25 但是他们对他们列祖的上帝不忠实,他们变节去服事这地别族之民的神;这民是上帝从他们面前所除灭的。

新译本代上5:25 他们背弃了他们列祖的 神,随从当地民族的神行邪淫; 神曾从他们面前消灭了这些民族。

现代译代上5:25 东岸两支族和半支族的人民不忠於他们祖宗的上帝,离弃了他,去拜那地原住民的神明;上帝曾经从这块土地上把那些原住民赶出去。

当代译代上5:25 可是,他们却背叛了自己祖先所敬拜的上帝,转去服事那地的人民所拜祭的神;而这些人民却是上帝在他们面前所毁灭的。

思高本代上5:25 但是,他们却背叛了自己祖先的天主,而事奉了当地人民的神,这些人民原是天主曾在他们前所消灭的。

文理本代上5:25 斯民干犯其列祖之上帝、徇欲从斯土居民之神、即上帝于其前、所灭诸族之神、

修订本代上5:25 但他们得罪了他们列祖的上帝,随从当地百姓的神明而行淫,这百姓就是上帝在他们面前所除灭的。

KJV 英代上5:25 And they transgressed against the God of their fathers, and went a whoring after the gods of the people of the land, whom God destroyed before them.

NIV 英代上5:25 But they were unfaithful to the God of their fathers and prostituted themselves to the gods of the peoples of the land, whom God had destroyed before them.

和合本代上5:26 故此,以色列的 神激动亚述王普勒和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的心,他们就把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掳到哈腊、哈博、哈拉与哥散河边,直到今日还在那里。

拼音版代上5:26 Gùcǐ, Yǐsèliè de shén jīdòng Yàshù wáng pǔ lè hé Yàshù wáng tí gé là pí ní shǎi de xīn, tāmen jiù bǎ lǚ biàn rén, Jiādé rén, Mǎnáxī bàn zhīpaì de rén lǔ dào hā xī, hā bó, hā là yǔ gē sàn hé biān, zhídào jīnrì hái zaì nàli.

吕振中代上5:26 故此以色列的上帝激动了亚述王普勒的心(原文∶灵)、就是(同词∶和)亚述王提革拉毘尼色的心(原文∶灵),王就使如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族派的人流亡到哈腊、哈博、哈拉、和歌散河边;他们的后裔到今日还在那里。

新译本代上5:26 因此,以色列的 神激动了亚述王普勒,就是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的心,他就把流本支派、迦得支派和玛拿西半个支派的人掳到哈腊、哈博和哈拉,以及歌散河边,他们的后裔直到今日还在那里。

现代译代上5:26 因此上帝使亚述皇帝普勒(又叫提革拉比列色)来侵略他们。普勒皇帝俘掳了吕便、迦得,和东玛拿西支族的人,把他们永久安置在哈腊、哈博、哈拉,和歌散河边。

当代译代上5:26 因此,以色列的上帝就激发亚述王普勒,即提革拉毗尼色的心,叫他们把吕便人、迦得人、玛拿西族其中一半的人掳到哈腊、哈博、哈拉和歌散河边,直到今天他们仍然留在那里。

思高本代上5:26 因此,以色 列的天主激起了亚述王普耳,即亚述王提革拉丕肋色尔的心,将勒乌本人、 加得人和默纳协半支派的人掳走,送到哈拉、哈波尔、哈辣和哥仓河一带; 他们直到今日仍在那里。

文理本代上5:26 以色列之上帝耸动亚述二王、普勒与提革拉毗尼色之心、遂虏流便人、迦得人、及玛拿西半支派、至哈腊、哈博、哈拉、及歌散河滨、迄于今日、

修订本代上5:26 因此,以色列的上帝激发亚述王普勒,就是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的心,他掳掠了吕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把他们带到哈腊、哈博、哈拉与歌散河边,直到今日。

KJV 英代上5:26 And the God of Israel stirred up the spirit of Pul king of Assyria, and the spirit of Tilgathpilneser king of Assyria, and he carried them away, even the Reubenites, and the Gadites, and the half tribe of Manasseh, and brought them unto Halah, and Habor, and Hara, and to the river Gozan, unto this day.

NIV 英代上5:26 So the God of Israel stirred up the spirit of Pul king of Assyria (that is, Tiglath-Pileser king of Assyria), who took the Reubenites, the Gadites and the half-tribe of Manasseh into exile. He took them to Halah, Habor, Hara and the river of Gozan, where they are to this day.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