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大卫和众首领分派亚萨、希幔并耶杜顿的子孙弹琴、鼓瑟、敲钹、唱歌(注:原文作“说预言”。本章同)。他们供职的人数记在下面:

2亚萨的儿子撒刻、约瑟、尼探雅、亚萨利拉都归亚萨指教,遵王的旨意唱歌。

3耶杜顿的儿子基大利、西利、耶筛亚、哈沙比雅、玛他提雅、示每,共六人,都归他们父亲耶杜顿指教,弹琴、唱歌、称谢颂赞耶和华。

4希幔的儿子布基雅、玛探雅、乌薛、细布业、耶利摩、哈拿尼雅、哈拿尼、以利亚他、基大利提、罗幔提以谢、约施比加沙、玛罗提、何提、玛哈秀,

5这都是希幔的儿子,吹角颂赞。希幔奉 神之命作王的先见。 神赐给希幔十四个儿子、三个女儿,

6都归他们父亲指教,在耶和华的殿唱歌、敲钹、弹琴、鼓瑟,办 神殿的事务。亚萨、耶杜顿、希幔都是王所命定的。

7他们和他们的弟兄学习颂赞耶和华,善于歌唱的,共有二百八十八人。

8这些人无论大小,为师的为徒的,都一同掣签分了班次。

9掣签的时候,第一掣出来的是亚萨的儿子约瑟。第二是基大利,他和他弟兄并儿子共十二人。

10第三是撒刻,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1第四是伊洗利,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2第五是尼探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3第六是布基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4第七是耶萨利拉,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5第八是耶筛亚,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6第九是玛探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7第十是示每,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8第十一是亚萨烈,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9第十二是哈沙比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0第十三是书巴业,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1第十四是玛他提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2第十五是耶利摩,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3第十六是哈拿尼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4第十七是约施比加沙,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5第十八是哈拿尼,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6第十九是玛罗提,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7第二十是以利亚他,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8第二十一是何提,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9第二十二是基大利提,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30第二十三是玛哈秀,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31第二十四是罗幔提以谢,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提要:1 圣乐人员的人数和职责。8 掣签分成二十四个班次。


1 大卫和众首领分派亚萨、希幔,并耶杜顿的子孙弹琴、鼓瑟、敲钹、唱歌(原文作说预言;本章同)。他们供职的人数记在下面:

【本会注释】

二十五章列出了二十四班歌手。他们是圣殿崇祀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

众首领。即代上24:6所提到的圣殿崇祀的首领。

分派。他们安排亚萨,希幔和耶杜顿的一些子孙组成的三批乐师参加圣殿的崇祀。

弹琴(说预言)。参撒上10:5。这里说乐师们在公众礼拜中履行神圣的职责,是受到上帝圣灵的感动。所以说是“说预言”(见代上25:3)。


2 亚萨的儿子撒刻、约瑟、尼探雅、亚萨利拉都归亚萨指教,遵王的旨意唱歌。

【本会注释】

归亚萨指教。即受亚萨指导。

王的旨意。大卫十分重视音乐,知道它在崇拜中应能起到的重要作用。他亲自过问唱诗奏乐的工作,就庄严的崇拜仪式做出安排(见代下23:18)。


3 耶杜顿的儿子基大利、西利、耶筛亚、哈沙比雅、玛他提雅、示每共六人,都归他们父亲耶杜顿指教,弹琴,唱歌,称谢,颂赞耶和华。

【本会注释】

六人。KJV版缺示每。参9-31节的名单,和第9节的注释。在七十士译本里,示每列在第四。

弹琴,唱歌,称谢,颂赞耶和华。见第1节注释。


4 希幔的儿子布基雅、玛探雅、乌薛、细布业、耶利摩、哈拿尼雅、哈拿尼、以利亚他、基大利提、罗幔提以谢、约施比加沙、玛罗提、何提、玛哈秀;

5 这都是希幔的儿子,吹角颂赞。希幔奉上帝之命作王的先见。上帝赐给希幔十四个儿子,三个女儿,

吹角颂赞。这是著名的希伯来语比喻。指提升某人,增加他的权力(见撒上2:10;诗89:17;92:10)。这里似乎指上帝以赐给希幔十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的方式抬举他。

希幔奉上帝之命作王的先见。王的先见还有迦得(代上21:9),耶杜顿(代下35:15)和亚萨(代下29:30)。


6 都归他们父亲指教,在耶和华的殿唱歌、敲钹、弹琴、鼓瑟,办上帝殿的事务。亚萨、耶杜顿、希幔都是王所命定的。

7 他们和他们的弟兄学习颂赞耶和华;善于歌唱的共有二百八十八人。

二百八十八人。系24 乘以12。2-4节所列出的亚萨,耶杜顿和希幔的二十四个“子孙”一定是乐师的领队,每人领导十一名乐师。这二十四名领队可能带领乐队为合唱队伴奏。


8 这些人无论大小,为师的、为徒的,都一同掣签分了班次。

【本会注释】

掣签确定二十四班乐师各班奏乐的顺序。


9 掣签的时候,第一掣出来的是亚萨的儿子约瑟。第二是基大利;他和他弟兄并儿子共十二人。

【本会注释】

所列名字的顺序暗示着一种抽签的模式。有人假定有三个瓮,一个瓮藏着亚萨子孙的名字,第二个瓮藏着耶杜顿子孙的名字,第三个藏着希幔子孙的名字。还有一个瓮,里面藏着这三个主要家族的名字,以决定哪个家族先抽签。第一个抽出来的是亚萨,所以接下去的名字都是亚萨的子孙,直到抽完。第二个轮到耶杜顿的子孙,接下去所抽的,除了第六个之外,都是耶杜顿的子孙,直到抽完。亚萨的子孙全部抽完以后,就在耶杜顿和希幔的子孙之间选择,一直到耶杜顿的子孙选完,至第十四班。从第十五班开始都是希幔的子孙。这种假设虽然得出了上述的结果,但没有证据证明使用了这种方法。


10 第三是撒刻;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1 第四是伊洗利;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2 第五是尼探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3 第六是布基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4 第七是耶萨利拉;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5 第八是耶筛亚;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6 第九是玛探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7 第十是示每;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本会注释】

示每。据第9节的解法,这个示每就是KJV版第3节遗漏的名字。


18 第十一是亚萨烈;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19 第十二是哈沙比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0 第十三是书巴业;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1 第十四是玛他提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2 第十五是耶利摩;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3 第十六是哈拿尼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4 第十七是约施比加沙;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5 第十八是哈拿尼;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6 第十九是玛罗提;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7 第二十是以利亚他;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8 第二十一是何提;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29 第二十二是基大利提;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30 第二十三是玛哈秀;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31 第二十四是罗幔提以谢;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一、卷名

象《列王记》一样,《历代志》上和下原来合为一卷。希伯来原文的意思是“当时代的事件”,系保存在东方宫廷中记录当时事件的日志(见王下14:18,28;15:6,21,31;代上27:24;尼12:23;参帖6:1,2)。七十士译本将它分为两卷,所采用的卷名意思是“补遗第一卷”和“补遗第二卷”。希腊文译者采用这样的卷名,表明他们把《历代志》看作是《撒母耳记》和《列王记》的补充,提供了以前的史书中所省略的细节。英文本的译名来自哲罗姆拉丁译本,体现了希伯来原文的意思。一些武加大版本采用了复数形式,英文译者承袭了这一做法。

一份马所拉学者在希伯来原文卷末的注释指出:历代志上、下原为一卷,并说明代上27:25是处在中间的一节。此外,约瑟弗斯,奥里金,哲罗姆以及塔木德经都把《历代志》看为一卷。武加大译本仿照七十士译本把本书分为两卷。其他文本及现代希伯来文本的圣经也都效仿了此种分法。


二、作者

仔细研究《历代志》、《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希伯来原文,可以发现它们的语言、文体和观点十分接近。这些相似性表明它们可能出自同一位作者。一些人注意到,《历代志》最后一部分并没有说完,而由《以斯拉记》头几节继续完成。这表明原来两卷并不分开(代下36:22,23;参拉1:1-3)。《历代志下》36章和《以斯拉记》第一章的叙述是连续性的。也许是后来把它分成两卷时,才在《以斯拉书》的开头几节重复《历代志下》的最后几节。也有人认为在《历代志》的末尾处加上《以斯拉记》的头几节是为了使该卷书不至于以耶路撒冷的毁灭结束。早期犹太作家一般都认为《历代志》为以斯拉所作。

许多迹象表明,《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有着密切的联系。古时这两卷书不象现在那样分开。塔木德经和基督教教父奥里金、哲罗姆都把它们看成一卷。《历代志》、《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似乎出自同一支手笔,故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是一个人所作。作品的笔调和风格与公元前五世纪后半叶在耶路撒冷圣殿供职的祭司相符,所以很有可能作者是祭司兼文士以斯拉(见尼12:26)。以斯拉(拉7:1-21)和尼希米(尼2:1;5:14)都提到以斯拉活动时期的亚达薛西王。这显然是指亚达薛西一世(公元前465-423)。如果以斯拉是《历代志》、《以斯拉记》、《尼希米记》的作者,《历代志》上、下的著作年代该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后半叶。

卷内的证据也证明该书的写作年代(至少是成书年代)是在公元前400年左右的波斯时代。其中的货币单位是“达里克”,据认为这是大流士一世(B.C 522-480)时所采用的硬币。大卫的家谱延续到所罗巴伯以后好几代(代上3:19-24)。所罗巴伯是在居鲁士统治时(B.C.539-530,拉1:1,2;参2:2)回到犹大的。但也有可能这些名字是以后补上的(见代上3:19注)。根据希伯来国王的一般年限,一代约为23年。依此算法,所罗巴伯以后六代应延至公元前400年左右。我们既已推定《历代志》原与《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合在一起,就可根据这几卷书的内证确定《历代志》的年代。《尼希米记》12:10,11,22,23中提供的祭司表延至约拿单或约哈雅和押杜亚。据埃利潘蒂尼草纸载,约拿单至少早在公元前410年就担任大祭司,因而可以证明公元前五世纪末,或公元前400年左右为《历代志》的成书年代。

《历代志》的作者一再提到一部希伯来的通史《犹大和以色列诸王记》(见代下16:11;25:26;28:26;参35:27;36:8)。该书似乎是《列王记》中多次提到的两部书的最后合集:《以色列诸王记》(王上15:31;王上16:5,4,20,27;王上22:39;王下10:34;王下14:28;王下15:21,26)和《犹大列王记》(王上14:29;王上15:7,23;王下8:23;王下12:19;王下15:6,36;王下16:19)。该书似乎包括了列王的全部记录,因为其中记载了他们“所行的事,自始至终”(见代下16:11;代下25:26;代下28:26;代下35:27)。此外,《历代志》的作者还多次提到一些范围较小的历史著作,这些著作是专人或专题性的,其中有《大卫王记》(代上27:24)、《先见撒母耳的书》、《先知拿单并先见迦得的书》(代上29:29)、《示罗人亚希雅的预言书》、《先见易多论尼八儿子耶罗波恩的默示书》(代下9:29)、《先知示玛雅和先见易多的史记》(代下12:15)、《先知易多的传》(代下13:22)、《哈拿尼的儿子耶户的书》(代下20:34)、《列王的传》(代下24:27)、先知以赛亚所著《乌西雅……的事》(代下26:22)、《以赛亚的默示书》(代下32:32)、《何赛的书》(代下33:19)。

上面所列著作表明曾有大量的原始材料,在以斯拉和尼希米的时代可以获得。如果《马加比下》2:13的记载是可靠的话,那么,尼希米曾建立了一个图书馆“收集了列王,诸先知和大卫的言行的书信,以及有关列王圣礼的书信”。


三、历史背景

《历代志》基本上是上帝的子民从创世到波斯时期的简史,侧重于大卫和他在犹大国继承者的历史。如果《历代志》,《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原为一卷,作者是亚达薛西一世时回到犹太的以斯拉,那么《历代志》的历史背景,就其成书的时代而言,应与《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一致。但是《历代志》并不叙述其成书的历史,其中只有一些次要的家谱延伸到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历史由《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叙述。关于这段时期的历史背景见本注释《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序言。关于《历代志》所述主要的历史时期,可见《撒母耳记》和《列王记》的序言。


四、主题

《历代志》一开始就是从亚当到大卫的古代族谱。创造的历史,伊甸园,人类的堕落,诸位先祖,洪水,以后的诸位先祖,以色列人在埃及,出埃及,士师时期,扫罗的统治,这一切均被略去了。作者对于摩西五经及《约书亚书》,《士师记》等没有什么补充的材料,只是提供了一系列族谱,偶然加一些传记方面或历史方面的注释(代上4:9,10,38-43;代上5:9,10,16-26;代上6:31,32,48,49,54-81;代上7:21-24;代上9:7-34)。作者先是追溯亚当到雅各的家谱,接着述写十二支派,侧重于大卫的支派犹大和祭司的支派利未,然后从所有以色列人讲到犹大和便雅悯支派的南部王国,以及耶路撒冷城。以上引言性材料占了《历代志上》的前九章。

本书的第二也是其主要部分一开始简要地叙述了扫罗之死(代上10章),然后是大卫的历史(代上11-29 章)以及他在犹大的继承人直到西底家,耶路撒冷的毁灭和被掳到巴比伦(代下1-36章)。原著的第三部分似乎记录了从被掳之地归回,重建耶路撒冷作为复兴的犹大社区中宗教的中心(《以斯拉尼希米记》)。

本卷书比较侧重以色列的黄金时代──大卫统治时期,但大卫的许多事情略去了,如他在希伯仑作王,在赫人乌利亚的事上犯罪,押沙龙的叛变等事。

所罗门的统治讲得比较简单(代下1-9章),但要比以后的任何继位者详细。与建造圣殿有关的事件占了大部分有关所罗门的记载(2-7章)。

《列王记》中有关这段时期的许多事件在《历代志》中都没有记载。如亚多尼雅阴谋叛乱,所罗门的受膏(王上1,2章),他娶法老的女儿为妻,在邱坛献祭(王上3:1,2),断争孩子之案(王上3:16-28),他的诸臣,智慧和箴言(王上4章),他的王宫(王上7:1-12);他拜外邦的神(王上11章),他的敌手。与建造圣殿有关的有些事略去了,有些讲得比较简单,有些采用与《列王记》一样的语言,有些则采用全新的说法。

其余的历史记录侧重于犹大而不是以色列。以色列只是偶然提到。没有提到任何以色列王的年代。除了一处例外(代下13:1),均没有依据同时代的以色列王来叙述犹大的王。《历代志》几乎完全略去以色列的历史。叙述犹大的历史也主要是从宗教的角度,而把政治,军事和个人的事件放在从属于具有属灵意义之事件的位置上。记史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上帝在选民经历之中的旨意,证明由于犯罪的结果,一个民族是如何衰落的,甚至是举行神圣仪式的圣殿也会摧毁。《历代志》把好的国王──至少在他们部分统治时期中为善的──如约沙法,约阿施,希西家,约西亚放在突出地位,并强调了统治者从事宗教改革,恢复圣殿崇拜的那些事件。

所以很明显,《历代志》不是对《列王记》单纯历史方面的补充。它是一部独立的著作,有它自己的宗旨和观点。犹太人从巴比伦被掳之地返回以后,重建了耶路撒冷,恢复了圣殿的崇祀。这些热心的犹太人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无疑殷切地希望这些崇祀永远不再间断。他们相信在上帝的祝福下,以色列从今以后会昌盛起来,荣上加荣。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时机,用过去的历史提醒百姓,以便让以色列人能够享受上帝应许赐给他们的光荣特权。

所以《历代志》的作者补充了有关圣殿及其崇祀,以及宗教节日的材料。但是他更关心的是生命不是仪式,是众人的心而不是圣殿。以色列人应当按照上帝的圣律法塑造自己的生活,时常注意顺从的赏赐和犯罪的刑罚。所以他重新对公义予以强调,更加充分地体现虔诚与兴旺,违命与败落之间的密切联系。

作者对列王统治的阐述是要让读者明白:顺从上帝的法则就会带来平安和繁荣,犯罪作恶就会导致毁灭和败落。他以最直接的方式指出每一次明显的灾难和成功都是天意的作用,是上帝在赏善罚恶。如“扫罗死了,因为他干犯耶和华”(代上10:12),“大卫日见强盛,因为万军之耶和华与他同在”(11:9),“上帝不喜悦这数点百姓的事,便降灾给以色列人”(21:7),“犹太人得胜,是因为依靠耶和华他们列祖的上帝”(代下13:18;代下16:7;代下17:3,5;代下22:17;代下25:20;代下28:6;代下32:25;代下33:10;代下36:15-17)。

在《历代志》中,以色列是一个背道的国家,行在邪恶和死亡的道路上。犹大国在义王的统治时兴旺发达,而在背弃上帝的国王统治时则受罪的处罚。

对于同样事件的处理,《列王记》和《历代志》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列王记》中没有记载罗波安好的地方,而在《历代志》中则记载了他好的地方,用来与耶罗波安的恶作对比(代下11:13-17)。后来罗波安“离弃耶和华的律法”。《历代志》解释示撒前来进攻耶路撒冷是因为“王和民得罪了耶和华”(代下12:1,2)。

在《列王记》中只是记载亚比央“行他父亲所行的一切恶,他的心不……顺服耶和华”(王上15:3),再也没有说别的什么。但《历代志》也讲到他一些好的地方。说他与耶罗波安作战是因为其违背上帝,在以色列设立虚假的祭司制度。《历代志》说他取得了对北方以色列国的伟大胜利,是因为他依靠上帝(代下13:4-18)。至于亚撒,《历代志》记载了他大败古实王谢拉。这件事《列王记》则没有提到。《历代志》还进一步记载了许多以色列人看见上帝与犹太人同在,就归降他们,还记载了一次大型的宗教集会,在会上与上帝重新立约(代下14:9-15;代下15:1-15)。

《列王记》只提到约沙法是一位好国王,简要地记载了他的统治(王上22:42-50)。《历代志》则详细记录了约沙法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祈祷上帝,上帝使他取得伟大胜利,敌军自相残杀的事(代下20:1-30)。

约兰的邪恶统治《列王记》只是简单地提到(王下8:16-24),《历代志》则记录了他因犯罪而受到上帝的严厉处罚(代下21:8-19)。

《列王记》简单提到亚哈谢死在耶户手中(王下9:27,28);《历代志》则详细记载他听从坏的计谋,“以致败坏”,他被杀“是出乎上帝”(代下22:4-9)。

《列王记》说到约阿施死于臣仆之手(王下12:20,21)。《历代志》则补充了以下重要的细节:

1.耶何耶大去世以后,百姓“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上帝的殿,去事奉亚舍拉和偶象,因他们这罪,就有忿怒临到犹大和耶路撒冷”;

2.遵照王的命令,耶何耶大的儿子被杀,因为他胆敢指出他们干犯上帝,必不得亨通。他们离弃上帝,上帝也必离弃他们;

3.结果犹大大队的军兵被交在一小支亚兰军兵手中,是因为犹大人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的上帝;

4.约阿施正卧在床上疗养战伤,就被他的臣仆所杀(代下24:17-25)。

《列王记》记载亚玛谢打败以东人,却败在以色列王约阿施手下(王下14:7-14),《历代志》则补充了一个重要的细节:亚玛谢打了胜仗回来以后,“就把西珥的神像带回来,立为自己的神,在他面前叩拜烧香,因此,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亚玛谢发作”,因他的行为定意要灭他(代下25:14-16)。

《列王记》简要地记载了乌西雅的统治,提到他长大麻疯,但没有说明原因(王下15:1-7),《历代志》则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乌西雅的统治(代下26:1-23),清楚地说明他长大麻疯的原因,即:在他强盛的时候“就心高气傲,以致行事邪僻,干犯耶和华他的上帝,进耶和华的殿,要在香坛上烧香”。他这样犯罪,受到祭司们的责备,立即得了大麻疯,“因为耶和华降灾与他”。

《列王记》简单记载了义王约坦的统治(王下15:32-38)。《历代志》则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他怎样战胜亚扪人,结果亚扪人向他进贡,以及他怎样“在耶和华他上帝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渐强盛(代下27:5,6)。

据《列王记》记载,亚哈斯受到以色列王和亚兰王的进攻,但显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因为他得到提革拉毗列色的帮助,提革拉毗列色(亚述王)就去攻取大马色,杀了其国王(王下16:1-9),但据《历代志》记载,因为亚哈斯拜偶像,上帝就“将他交在亚兰王手里,亚兰王打败他,掳了他许多的民”,他又被“交在以色列王的手里,以色列王向他大行杀戮”,掳走“妇人带儿女共有二十万,又掠了许多的财物”,他们求助于提革拉毗列色,他“却没有帮助他,反倒欺侮他”,因为他“在犹大放肆,大大干犯耶和华,所以耶和华使犹大卑微”(代下28:3-20)。

《列王记》较多地记录了义王希西家的统治(王下18-20章),《历代志》则十分详细地记载了希西家的义行,他如何洁净圣殿,恢复圣殿的崇祀,邀请全体以色列人前来耶路撒冷参加盛大的逾越节,北方的亚设,玛拿西和西布伦支派有人前来。《历代志》讲到逾越节的礼节之后,众人不仅在犹大和便雅悯,而且在以法莲,玛拿西地捣毁偶像,柱像和丘坛,恢复各种祭祀,供献和祭司工作(代下29-31章)。

《列王记》详细描写玛拿西的罪(王下21:1-18),《历代志》不仅提到他犯罪,还讲到他被亚述王用铁钩钩住,用铜链锁住带往巴比伦,他在苦难之中“就恳求耶和华他的上帝,且……极其自卑”。上帝垂听了他的祈祷,允许他回到耶路撒冷,在那里他除掉外邦的神“重修耶和华的祭坛,在坛上献平安祭,感谢祭,吩咐犹太人事奉以色列的上帝”(代下33:11-16)。

关于亚扪,《列王记》只说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与他父亲玛拿西所行的一样”(王下21:20),《历代志》则补充他“不在耶和华面前象他父亲玛拿西自卑”(代下33:23)。

《列王记》较详细地叙述了约西亚恢复耶和华的崇拜,采取措施进行全面的改革,最后讲到他怎样死在埃及王尼哥手中(王下22,王下23:1-30)。《历代志》对于他恢复和改革的工作写得更加详细。在写到他与尼哥作战的事时,补充了以下细节:尼哥曾设法劝说约西亚不要与他作战,约西亚却“不听上帝藉尼哥之口所说的话”,所以死于这次战斗之中(代下34,35章)。

《列王记》用一定的篇幅记录了犹大最后四位恶王的统治,以及耶路撒冷的陷落(王下23:30-37;王下24:1-20;王下25:1-30),只是简单讲到“耶和华的怒气在耶路撒冷和犹大发作,以致将人民从自己面前赶出”(王下24:20)。《历代志》对最后四位国王的记载虽然很简单,却特别讲到犹大亡国的原因,从祭司和百姓“大大犯罪,效法外邦人行一切可憎的事,污秽耶和华在耶路撒冷分别为圣的殿”,嬉笑上帝的使者,藐视他的先知,“以致耶和华的忿怒向他的百姓发作,无法可救”(代下36:1-16)。

《历代志》的作者在全书中突出了先知和他们的工作。关于一些著名的先知,还补充了旧约圣经其他地方没有提到的材料。其中所讲到的一些先知,在圣经别处没有提到。书中讲到这些上帝的使者在危急的关头发出警告和规劝。示玛雅告诉罗波安,示撒入侵是因为百姓离弃了上帝(代下12:5);亚撒利雅对亚撒进行劝勉(代下15:1-8);哈拿尼责备亚撒向亚兰人求助(代下16:7-10);耶户责备约沙法与亚哈联合(代下19:2);雅哈悉在约沙法与摩押,亚扪及西珥山人作战时鼓励他(代下20:14-17);以利以谢责备约沙法与亚哈谢联合(代下20:37);撒迦利亚在约阿施的时代告诉百姓,因为违命,他们必不得亨通(代下24:20);俄德在亚哈斯和比加的时代劝戒以色列人(代下28:9-11)。

从上面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历代志》不仅仅是历史,而更是一份宗教讲章。作者不单在叙述事实,而更是在阐明真道。他对某一事件的记载若有与《列王记》不同,那不是因为两份记录有矛盾,而是侧重点不一样。《历代志》的作者表现出施教的意向。他说出他必须说的话,因为其中含有教训和警告。他完成这部著作是在犹大亡国,被掳,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的崇祀得恢复之后。

毫无疑问他殷切希望不再亡国,但是亡国的危险又确实存在。罪恶一再表现出来(拉9:1-15;代下10:1-19;尼5:1-13;尼13:3-11,15-30),上帝的忿怒有可能再次临到祂的百姓身上。作者千方百计想避免这一点。可以断定,撰写《历代志──以斯拉记──尼希米记》这部伟大著作的目的在于防止犹大第二次背道和败落。

历代的解经家对于《历代志》中出现的一些大数目常感不解。例如代上22:14说大卫奉献金子十万他连得,银子一百万他连得,让他儿子所罗门建造圣殿。在这个数目上还要加上他和其他以色列贵族另外的大笔奉献(代上29:3-7)。按现代的价值计算,十万他连得金子折合三十亿美元,这笔数目很难想象是真实的,因为古时候全世界所有的黄金加起来也不值三十亿美元。因此,现代学者宣称《历代志》的作者夸大事实,他的资料并不准确。这种见解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近代的发现证明了历代志作者叙史的可靠性,所以,要解决历代志某些庞大数字之迷,我们必须另找答案。

根据书上所列家谱,《历代志》著于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至少是在那时成书的,即尼希米的时代。这可能是旧约圣经中最后成书的,因为它列于希伯来圣经之末。在编写过程中,采用了先知和其他受灵感的作者所写的正式著作《先知拿单并先见迦得的书》、《大卫王记》等。这些著作是采用被掳前的希伯来文字写的,而《历代志》则是用被掳后通行的亚兰方形文字写的。这种文字,根据犹太传统说法,系以斯拉引进,略经改动,一直作为希伯来文字用到现在。

在任何的已知的希伯来圣经文稿中,数目均全部书写出来,没有用数词。然而数词在古希伯来文字中是有使用的,就象在腓尼基,亚兰,纳巴泰,帕尔米拉,埃及和巴比伦的文字中一样。古希伯来语原始文字材料的缺乏造成我们对希伯来圣经作者数词运用的情况了解不充分。当马可•利兹巴斯基在1898年出版的他的《北闪米特碑文识读手册》时,他说希伯来人显然不用数词而把数字表示出来。他的这种看法依据的是西罗亚铭文和摩押石碑,里面的数字是书写出来的。这两份是唯一已知的含有数字的当时希伯来文字,其中摩押石碑甚至还算不上真正的希伯来文字。尽管摩押的语言文字与希伯来文相差甚微。

然而在过去五十年里,有几份被掳巴比伦以前的希伯来文字发掘了出来,其中有出自撒玛利亚和拉吉,以及泰勒盖齐尔(Tell Qasile) 的陶片,其中含有数字,一些全部书写出来,还有一些用数词表示。在过去五十年里,从埃利潘蒂尼发现的亚兰文草纸文献表明当时广泛使用一些全部书写出来的数字以及数词。

在上述文稿中代表十以下数字的数词是把竖线自右至左三条一组排列,最后一竖一般比其他的要长。10用一个牙月形的符号表示;20是把两个10合起来。还有一个符号表示“百”。在埃利潘尼的草纸中“千”用'lph表示(在巴勒斯坦的希伯来文稿中没有“千”这个数字)。有时在lph前面加上几竖表示几千。但是在这些文稿中,前面的竖也可代表希伯来文的连词waw(“和”),有时不大容易断定这一竖表示连词“和”还是指“一”千。

现有的材料虽然还不足以提供确凿的事例证明数字被误解了,但可以证明古代的文稿是容易引起误解的,这些文稿中有时用数词,有时又把数字全部书写出来。如果《历代志》的作者在编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文稿有时用数词表数,有时又把数字全部写出来,那就可能会对这些数字产生误解。例如某一份文稿中的符号,就有可能被理解为十万(100千),而作者的原意是“百(和)千”(1100)。

也有人可能要问,《历代志》的作者写出这么大的数字是不是真的要人从字面上理解。住在近东地区的人一般都知道“千千”这样的讲法只表示一个很大的数目。那些这样运用数字的人看到其他不熟悉这样用法的人,从字面上去理解,就会感到十分奇怪。《历代志》里所用的“无数的铜铁”(代上22:15)和“人多得不可胜数”(代下12:3)也应按作者原意这样解释,而不要从字面上理解。如果按照现代历史学家的做法,从严格的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历代志》中的数字,也许是一个错误,有违于作者的原意。

仔细研究《历代志》的人会注意到作者很重视家谱和统计数字。书中多次出现名单──圣殿和王宫的官员,政府官员,军官等,其中有:

代上11:26-47 大卫军中的勇士

代上12:1-14  到洗革拉归大卫之勇士

代上14:4-7  大卫的众子

代上15:5-24  抬约柜的利未人

代上18:15-17 大卫主要的政府官员

代上23:6-24  大卫的利未人官员

代上24:1-31  亚伦子孙的24个班次

代上25:1-31  24班唱诗者

代上26:1-32  圣殿的警卫和官员

代上27:1-34  官长和管府库的

代下11:5-10  罗波安的设防城

代下17:7-18  约沙法的利未人和官长

代下23:1   耶何耶大的官长

代下28:12   以法莲的族长

代下29:12-14 利未人的首领

代下31:12-15 供献的管理人

代下34:12   修殿的督工

代下35:9   利未人的族长

在《以斯拉和尼希米记》中也有类似的统计项目:

斯1:9-11  从巴比伦归回的器皿

斯2:2-65  从巴比伦回来的人数

斯2:66,67  马、骡、骆驼数

斯4:9,10  亚斯那巴所迁移安置在撒玛利亚的人

斯7:1-6   以斯拉的家谱

斯8:1-14  与以斯拉一同回来的人

斯8:16-19  与以斯拉一同归来的利未人

斯8:20   与以斯拉一同归来的尼提宁人

斯8:26,27  奉献的金银

斯10:18-44 娶外邦妻子的人

尼3:1-32  造城墙的人

尼7:6-73  与所罗巴伯一同归回的人

尼8:4    与以斯拉站在一起的人

尼8:7    宣读律法书的人

尼10:1-27  签名的人

尼11:3-24  住在耶路撒冷的人

尼12:1-42  祭司和利未人

在《历代志》,《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出现众多的家谱和统计。

这些材料表明这三部书可能出自一个人,若是这样的话,作者很有可能是“祭司和文士”以斯拉(见拉7:6,10-12;尼8:1,4,9,13;尼12:26,36)。


五、《历代志》纲要

(一)家谱 代上1-9:44

A、从亚当到以色列和以东 代上1:1-2:2

1. 从亚当到挪亚的众先祖 代上1:1-4

2. 挪亚的后代 代上1:4-54

a. 雅弗的后代 代上1:5-7

b. 含的后代 代上1:8-16

c. 闪的后代 代上1:17-54

(1)从闪到亚伯拉罕 代上1:17-27

(2)亚伯拉罕的后代 代上1:28-2:2

(a)以实玛利的儿子 代上1:28-31

(b)亚伯拉罕从基士拉所生的儿子 代上1:32,33

(c)以撒的后代 代上1:34-2:2

1)以扫的后代 代上1:34-54

2)以色列的儿子 代上2:1,2

B、以色列的后代 代上2:3-7:40

1. 犹大的后代 代上2:3-4:23

a. 从犹大到耶西 代上2:3-12

b. 耶西的儿孙 代上2:13-17

c. 迦勒的儿子 代上2:18-20

d. 希斯仑的后代 代上2:21-41

e. 迦勒的后代 代上2:42-55

f. 大卫的后代 代上3:1-24

(1)大卫的众子 代上3:1-9

(2)从所罗门到西底家的王系 代上3:10-16

(3)耶哥尼雅的儿子 代上3:17-24

g. 犹大支派 代上4:1-23

(1)犹大的儿子 代上4:1

(2)朔巴的后代 代上4:2-4

(3)亚施户的后代 代上4:5-7

(4)哥斯的儿子 代上4:8

(5)雅比斯和他的祈祷 代上4:9,10

(6)基绿的儿子 代上4:11,12

(7)基纳斯的儿子 代上4:13-15

(8)迦勒的众子和其他人 代上4:15-20

(9)示拉的儿子 代上4:21-23

2. 西缅的后代 代上4:24-43

a. 西缅的儿子 代上4:24-27

b. 西缅人的住地 代上4:28-33

c. 西缅人的迁移 代上4:34-43

(1)西缅人中的族长 代上4:34-38

(2)在基多取胜 代上4:39-43

3. 流便的后代 代上5:1-10

4. 迦得的后代 代上5:11-17

5. 流便,迦得,玛拿西族所打胜仗 代上5:18-22

6. 玛拿西半支派所居之地 代上5:23-26

7. 利未的后代 代上6:1-81

a. 亚伦一族自利未到被掳到巴比伦 代上6:1-15

b. 利未的三支 代上6:16-48

c. 亚伦后代中任祭司的 代上6:49-53

d. 利未人的城 代上6:54-81

8. 以萨迦之后裔 代上7:1-5

9. 便雅悯的后裔 代上7:6-12

10. 拿弗他利的儿子 代上7:13

11. 玛拿西的后代 代上7:14-19

12. 以法莲的后代 代上7:20-29

13. 亚设的后代 代上7:30-40

C、便雅悯之家谱 代上8:1-40

1. 住在耶路撒冷的各代族长 代上8:1-28

2. 基遍的各家以及扫罗的王室 代上8:29-40

D、耶路撒冷居民的家谱 代上9:1-34

E、基遍的居民;扫罗的先人和后代 代上9:35-44

(二)耶路撒冷诸王的历史 代上10:1-代下36:23

A、扫罗之死 代上10:1-14

1. 扫罗在基利波山上被杀 代上10:1-7

2. 非利士人战胜扫罗 代上10:8-10

3. 扫罗被葬在雅比 代上10:11,12

4. 扫罗之死是犯罪的结果 代上10:13.14

B、大卫 代上11:1-29:30

1. 在希伯伦受膏 代上11:1-3

2. 攻取耶路撒冷 代上11:4-9

3. 大卫之诸勇士 代上11:10-12:40

4. 约柜从基列耶琳运来 代上13:1-14

5. 大卫的宫殿和家 代上14:1-7

6. 大卫战胜非利士人 代上14:8-17

7. 约柜运到耶路撒冷 代上15:1-16

8. 大卫造圣殿的目的 代上17:1-27

9. 大卫的征战 代上18:1-20:8

10. 大卫点数百姓 代上21:1-30

11. 大卫准备让所罗门继位 代上22:1-29:25

a. 物质上的准备 代上22:1-5

b. 给所罗门的指示 代上22:6-19

c. 首次立所罗门为王 代上23:1

d. 利未人的班次 代上23:2-32

e. 祭司的班次 代上24:1-19

f. 其他利未人的班次 代上24:20-31

g. 唱诗者之班次 代上25:1-31

h. 警卫和其他官员之班次 代上26:1-32

i. 首领和官员 代上27:1-34

j. 关于造殿的最后指示 代上28:1-21

k. 给圣殿的奉献 代上29:1-21

l. 第二次立所罗门为王 代上29:22-25

12. 大卫逝世 代上29:26-30

C、所罗门 代下1:1-9:31

1. 所罗门在基遍献祭 代下1:1-6

2. 所罗门选择智慧 代下1:7-12

3. 所罗门的战车和财富 代下1:13-17

4. 圣殿 代下2:1-7:22

a. 所罗门为造圣殿作准备 代下2:1-18

b. 造殿的地点和日期 代下3:1,2

c. 廊子和圣所 代下3:3-7

d. 至圣所 代下3:8-14

e. 殿前的铜柱子 代下3:15-17

f. 铜器和金器 代下4:1-22

g. 圣殿完工 代下5:1

h. 献殿 代下5:2-7:22

(1)约柜运进圣殿 代下5:2-10

(2)上帝荣光的显示 代下5:11-14

(3)所罗门奉献的祈祷 代下6:1-42

(4)有火从天上降下 代下7:1-3

(5)献祭和守节 代下7:4-11

(6)上帝给所罗门的信息 代下7:12-22

5. 所罗门的公共建设工程 代下8:1-6

6. 所罗门的仆人和官员 代下8:7-10

7. 法老女儿的宫 代下8:11

8. 献祭和任命祭司 代下8:12-16

9. 所罗门的船舶 代下8:17,18

10. 示巴女王来访 代下9:1-12

11. 所罗门的金子和荣华 代下9:13-28

12. 所罗门统治的结束 代下9:29-31

D、犹大诸王 代下10:1-36:21

1. 罗波安 代下10:1-12:6

a. 十个支派叛变 代下10:1-11:4

b. 加强犹大防御 代下11:5-12

c. 以色列的祭司和利未人归顺罗波安 代下11:13-17

d. 罗波安的家庭 代下11:18-23

e. 示撒入侵 代下12:1-12

f. 罗波安统治的结束 代下12:13-16

2. 亚比雅 代下13:1-22

a. 亚比雅与耶罗波安作战 代下13:1-20

b. 亚比雅的家庭和传记 代下13:21,22

3. 亚撒 代下14:1-16:14

a. 反对拜偶像的努力 代下14:1-5

b. 巩固国家的措施 代下14:6-8

c. 战胜古实王谢拉 代下14:9-15

d. 亚撒利亚的预言 代下15:1-7

e. 亚撒的改革工作 代下15:8-19

f. 与巴沙作战 代下16:1-6

g. 哈拿尼责备亚撒而被囚 代下16:7-10

h. 亚撒统治的结束 代下16:11-14

4. 约沙法 代下17:1-21:3

a. 约沙法的善行和兴旺 代下17:1-12

b. 他的首领和军队 代下17:13-19

c. 与亚哈联合同亚兰作战 代下18:1-34

d. 耶户斥责约沙法 代下19:1-3

e. 对士师和祭司的指示 代下19:4-11

f. 打败亚扪,摩押和西珥人 代下20:1-30

g. 约沙法统治的总结 代下20:31-21:3

5. 约兰 代下21:4-20

a. 约兰杀众兄弟 代下21:4

b. 约兰的恶行,以东和立拿人叛变 代下21:5-11

c. 约兰因罪遭上帝刑罚 代下21:12-20

6. 亚哈谢 代下22:1-9

7. 亚他利雅 代下22:10-23:21

a. 篡位 代下22:10-12

b. 耶何耶大推翻亚他利雅立约阿施 代下23:1-21

8. 约阿施 代下24:1-27

a. 修理圣殿 代下24:1-14

b. 耶何耶大死,全国背道 代下24:15-22

c. 亚兰人入侵,约阿施被杀 代下24:23-27

9. 亚玛谢 代下25:1-28

a. 良好的开端 代下25:1-4

b. 胜以东人 代下25:5-13

c. 亚玛谢大败以色列王约阿施 代下25:14-24

d. 亚玛谢统治的结束 代下25:25-28

10. 乌西雅 代下26:1-23

a. 乌西雅的善行 代下26:1-5

b. 乌西雅的军功 代下26:6-15

c. 乌西雅的僭越和长大麻疯 代下26:16-23

11. 约坦 代下27:1-9

12. 亚哈斯 代下28:1-27

a. 亚哈斯之恶 代下28:1-4

b. 亚哈斯被交在亚兰和以色列人手中 代下28:5-8

c. 以色列人追犹大战俘代下28:9-15

d. 亚哈斯向亚述人求助 代下28:16-21

e. 助长拜偶像之风关闭圣殿 代下28:22-27

13. 希西家 代下29:1-32:33

a. 希西家洁净和恢复圣殿 代下29:1-36

b. 邀请以色列人和犹太人过逾越节 代下30:1-12

c. 庆祝逾越节 代下30:13-27

d. 希西家的宗教改革 代下31:1-21

e. 西拿基立入侵 代下32:1-23

f. 希西家之病、骄傲、兴旺及死 代下32:24-33

14. 玛拿西 代下33:1-20

a. 玛拿西助长偶像崇拜 代下33:1-10

b. 被俘和悔改 代下33:11-20

15. 亚扪 代下33:21-25

16. 约西亚 代下34:1-35:27

a. 宗教改革 代下34:1-7

b. 修理圣殿 代下34:8-13

c. 发现律法书 代下34:14-19

d. 户勒大的预言 代下34:20-28

e. 宣读律法,重新立约 代下34:29-33

f. 守逾越节 代下35:1-19

g. 约西亚被杀 代下35:20-27

17. 约哈斯 代下36:1-4

18. 约雅敬 代下36:5-8

19. 约雅斤 代下36:9,10

20. 西底家和犹大亡国 代下36:11-23

a. 犯罪叛逆 代下36:11-13

b. 官长和百姓之罪 代下36:14-16

c. 被掳往巴比伦 代下36:17-21

E、结尾 居鲁士结束犹大人的被掳生活 代下36:22,23

和合本代上25:1 大卫和众首领分派亚萨、希幔并耶杜顿的子孙弹琴、鼓瑟、敲钹、唱歌(原文作“说预言”。本章同)。他们供职的人数记在下面:

拼音版代上25:1 Dàwèi hé zhòng shǒulǐng fēn paì Yàsà, Xīmàn, bìng Yédùdùn de zǐsūn tán qín, gǔ sè, qiāo bó, chàng gē ( chàng gē yuánwén zuò shuō yùyán ben zhāng tóng ). tāmen gòngzhí de rén shǔ jì zaì xiàmiàn,

吕振中代上25:1 属亚萨儿子的;有撒刻、约瑟、尼探雅、亚萨利拉、都是亚萨的儿子,在亚萨手下受指挥,亚萨则在王手下受指挥以音乐而传神言。

新译本代上25:1 大卫和军队的领袖,也给亚萨、希幔和耶杜顿的子孙分派了任务,叫他们用琴瑟响钹说预言。他们任职的人数如下:

现代译代上25:1 大卫王和利未人的领袖分派亚萨、希幔、耶杜顿叁个利未宗族主持礼拜的事。他们要唱出上帝的信息,用竖琴、七弦琴,和铙钹伴奏。以下是被选主持礼拜事宜的人的名单,并附每组所担任职务的类别:

当代译代上25:1 大卫和军中的长官从亚萨、希幔和耶杜顿的子孙中分派了一些人去负责用琴、瑟和铙钹,宣扬上帝的话,担当这职务的人有:

思高本代上25:1 达味与掌管礼仪的首长,也给阿撒夫、赫曼和耶杜通的子孙分派了任务,要他们以琴瑟、铙钹奏圣乐。任职的人数如下:

文理本代上25:1 大卫与诸军长、简立亚萨希幔耶杜顿子孙、俾供役事、以琴瑟与钹讴歌、供役事者、其数如左、

修订本代上25:1 大卫和事奉团队的众领袖分派亚萨、希幔,以及耶杜顿的子孙唱歌,以弹琴、鼓瑟、敲钹伴奏。他们供职的人数如下:

KJV 英代上25:1 Moreover David and the captains of the host separated to the service of the sons of Asaph, and of Heman, and of Jeduthun, who should prophesy with harps, with psalteries, and with cymbals: and the number of the workmen according to their service was:

NIV 英代上25:1 David, together with the commanders of the army, set apart some of the sons of Asaph, Heman and Jeduthun for the ministry of prophesying, accompanied by harps, lyres and cymbals. Here is the list of the men who performed this service:

和合本代上25:2 亚萨的儿子撒刻、约瑟、尼探雅、亚萨利拉都归亚萨指教,遵王的旨意唱歌。

拼音版代上25:2 Yà sà de érzi Sǎkè, Yūesè, ní tàn yǎ, Yàsà lì là dōu guī Yàsà zhǐjiào, zūn wáng de zhǐyì chàng gē.

吕振中代上25:2 属耶杜顿的∶有耶杜顿的儿子基大利、西利、耶筛亚、示每、哈沙比雅、玛他提雅、六个人,都在他们父亲耶杜顿手下受指挥;耶杜顿则拿琴来传神言,称谢赞美永恒主。

新译本代上25:2 亚萨的儿子有撒刻、约瑟、尼探雅和亚萨利拉;亚萨的儿子都归亚萨指挥,遵照王的旨意说预言。

现代译代上25:2 亚萨的四个儿子—撒刻、约瑟、尼探雅、雅萨利拉,归亚萨指导。亚萨遵照王的命令唱出上帝的信息。

当代译代上25:2 亚萨和在他领导之下的儿子撒刻、约瑟、尼探雅、亚萨利拉;亚萨自己就照君王的指示用音乐传上帝的话。

思高本代上25:2 阿撒夫的子孙:匝雇尔、约色夫、乃塔尼雅和阿沙勒拉,都是阿撒夫的子孙, 归阿撒夫指挥;阿撒夫则照君王的指示奏圣乐。

文理本代上25:2 亚萨子撒刻、约瑟、尼探雅、亚萨利拉、俱为亚萨所辖、遵王命而讴歌、

修订本代上25:2 亚萨的儿子撒刻、约瑟、尼探雅、亚萨利拉,亚萨的儿子都在亚萨的指导下,遵王的指示唱歌。

KJV 英代上25:2 Of the sons of Asaph; Zaccur, and Joseph, and Nethaniah, and Asarelah, the sons of Asaph under the hands of Asaph, which prophesie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he king.

NIV 英代上25:2 From the sons of Asaph: Zaccur, Joseph, Nethaniah and Asarelah. The sons of Asaph were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Asaph, who prophesied under the king's supervision.

和合本代上25:3 耶杜顿的儿子基大利、西利、耶筛亚、哈沙比雅、玛他提雅、示每,共六人,都归他们父亲耶杜顿指教,弹琴、唱歌、称谢颂赞耶和华。

拼音版代上25:3 Yé dù dùn de érziJīdàlì, xī lì, Yéshāiyà, Hāshābǐyǎ, Mǎtātíyǎ, Shìmei gòng liù rén, dōu guī tāmen fùqin Yédùdùn zhǐjiào, tán qín, chàng gē, chēngxiè, sòngzàn Yēhéhuá.

吕振中代上25:3 属希幔的∶有希幔的儿子布基雅、玛探雅、乌薛、书巴业(传统∶细布业)耶利摩、哈拿尼雅、哈拿尼、以利亚他、基大利提、罗幔提以谢、约施比加沙、玛罗提、何提、玛哈秀。(本节由哈拿尼雅起可译∶『耶阿,求你恩待我,恩待我!你是我的上帝,我所尊大所高举的。我居于困难中,你是帮助我的,我说。愿你赐给我许多异象』)

新译本代上25:3 至于耶杜顿,他的儿子有基大利、西利、耶筛亚、示每、哈沙比雅和玛他提雅,共六人,都归他们的父亲耶杜顿指挥。耶杜顿用琴说预言,称谢和赞美耶和华。

现代译代上25:3 耶杜顿的六个儿子—基大利、西利、耶筛亚、示每、哈沙比雅、玛他提雅,在父亲指导下唱出上帝的信息,有竖琴伴奏;他们也向上主唱颂赞和感谢的诗歌。

当代译代上25:3 基大利、西利、耶筛亚、示每、哈沙比雅、玛他提雅,这六个人都受他们父亲耶杜顿指挥,藉着弹琴称谢和颂赞上帝。

思高本代上25:3 属耶杜通的,有耶杜通的子孙革达里雅、责黎、耶沙雅、史米、哈沙彼雅、玛提提雅,一共六人,都 归他们的父亲耶杜通指挥。耶杜通弹琴奏乐,称谢颂扬上主。

文理本代上25:3 耶杜顿子基大利、西利、耶筛亚、哈沙比雅、玛他提雅、示每六人、俱为其父耶杜顿所辖、以琴讴歌、称谢颂赞耶和华、

修订本代上25:3 属耶杜顿,耶杜顿的儿子基大利、西利、耶筛亚、示每、哈沙比雅、玛他提雅共六人,都在他们父亲耶杜顿的指导下唱歌,以弹琴伴奏,称谢,颂赞耶和华。

KJV 英代上25:3 Of Jeduthun: the sons of Jeduthun; Gedaliah, and Zeri, and Jeshaiah, Hashabiah, and Mattithiah, six, under the hands of their father Jeduthun, who prophesied with a harp, to give thanks and to praise the LORD.

NIV 英代上25:3 As for Jeduthun, from his sons: Gedaliah, Zeri, Jeshaiah, Shimei, Hashabiah and Mattithiah, six in all,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ir father Jeduthun, who prophesied, using the harp in thanking and praising the LORD.

和合本代上25:4 希幔的儿子布基雅、玛探雅、乌薛、细布业、耶利摩、哈拿尼雅、哈拿尼、以利亚他、基大利提、罗幔提以谢、约施比加沙、玛罗提、何提、玛哈秀,

拼音版代上25:4 Xīmàn de érzi Bùjīyǎ, mǎ tàn yǎ, Wūxuē, xì bù yè, Yélìmó, Hānáníyǎ, Hānání, Yǐlìyà tā,Jīdàlì tí, luó màn tí Yǐxiè, yuē shī bǐ jiā shā, mǎ lú tí, hé tí, mǎ hā xiù.

吕振中代上25:4 这些人都是希幔的儿子;希幔是为王做见异象者的,在上帝的事情上来高举其角的∶上帝赐给希幔十四个儿子、三个女儿。

新译本代上25:4 至于希幔,他的儿子有布基雅、玛探雅、乌薛、细布业、耶利摩、哈拿尼雅、哈拿尼、以利亚他、基大利提、罗幔提.以谢、约施比加沙、玛罗提、何提和玛哈秀。

现代译代上25:4 希幔有十四个儿子;他们是布基雅、玛探雅、乌薛、细布业、耶利摩、哈拿尼雅、哈拿尼、以利亚他、基大利提、罗幔提以谢、约施比加沙、玛罗提、何提、玛哈秀。

当代译代上25:4 此外,又有布基雅、玛探雅、乌薛、细布业、耶利摩、哈拿尼雅、哈拿尼、以利亚他、基大利提、罗幔提以谢、约施比加沙、玛罗提、何提、玛哈秀,

思高本代上25:4 属赫曼的,有赫曼的子孙步克雅、玛塔尼雅、乌齐耳、叔巴耳、耶黎摩特、哈纳尼雅、哈纳尼、厄里雅达、基达耳提、洛玛默提厄则尔约市贝卡沙、玛罗提、曷提尔和玛哈齐约特。

文理本代上25:4 希幔子布基雅、玛探雅、乌薛、细布业、耶利摩、哈拿尼雅、哈拿尼、以利亚他、基大利提、罗幔提以谢、约施比加沙、玛罗提、何提、玛哈秀、

修订本代上25:4 属希幔,希幔的儿子是布基雅、玛探雅、乌薛、细布业、耶利末、哈拿尼雅、哈拿尼、以利亚他、基大利提、罗幔提.以谢、约施比加沙、玛罗提、何提、玛哈秀。

KJV 英代上25:4 Of Heman: the sons of Heman: Bukkiah, Mattaniah, Uzziel, Shebuel, and Jerimoth, Hananiah, Hanani, Eliathah, Giddalti, and Romamtiezer, Joshbekashah, Mallothi, Hothir, and Mahazioth:

NIV 英代上25:4 As for Heman, from his sons: Bukkiah, Mattaniah, Uzziel, Shubael and Jerimoth; Hananiah, Hanani, Eliathah, Giddalti and Romamti-Ezer; Joshbekashah, Mallothi, Hothir and Mahazioth.

和合本代上25:5 这都是希幔的儿子,吹角颂赞。希幔奉 神之命作王的先见。 神赐给希幔十四个儿子、三个女儿,

拼音版代上25:5 Zhè dōu shì Xīmàn de érzi, chuī jiǎo sòngzàn. Xīmàn fèng shén zhī méng zuò wáng de xiān jiàn. shén cìgei Xīmàn shí sì gè érzi, sān gè nǚér,

吕振中代上25:5 这些人在永恒主之殿的音乐上都在他们父亲手下受指挥;他们拿响钹琴来服务于上帝的殿;至于在王手下受指挥的乃是亚萨耶杜顿希幔。

新译本代上25:5 这些人都是希幔的儿子;希幔是王的先见,照着 神的话高举他(“高举他”原文作“高举角”)。 神赐给希幔十四个儿子,三个女儿。

现代译代上25:5 上帝照着他的许诺赐给王的先知希幔这十四个儿子,又有叁个女儿,使希幔有权力。

当代译代上25:5 这些都是希幔的儿子。希幔是奉上帝之命作王的先见,上帝赐给他十四个儿子、叁个女儿。

思高本代上25:5 这些人都是那奉天主命,作君王「先见者」的赫曼的儿子,天主为使他有能力,赐给了他十四个儿子和叁个女儿。

文理本代上25:5 此皆希幔之子、任吹角之职、希幔奉上帝命、为王之先见、上帝赐之子十四、女三、

修订本代上25:5 这些都是希幔的儿子;希幔奉上帝之命作王的先见,吹角颂赞。上帝赐给希幔十四个儿子,三个女儿,

KJV 英代上25:5 All these were the sons of Heman the king's seer in the words of God, to lift up the horn. And God gave to Heman fourteen sons and three daughters.

NIV 英代上25:5 All these were sons of Heman the king's seer. They were given him through the promises of God to exalt him. God gave Heman fourteen sons and three daughters.

和合本代上25:6 都归他们父亲指教,在耶和华的殿唱歌、敲钹、弹琴、鼓瑟,办神殿的事务。亚萨、耶杜顿、希幔都是王所命定的。

拼音版代上25:6 Dōu guī tāmen fùqin zhǐjiào, zaì Yēhéhuá de diàn chàng gē, qiāo bó, tán qín, gǔ sè, bàn shén diàn de shì wù. Yàsà, Yédùdùn, Xīmàn dōu shì wáng suǒ méngdéng de.

吕振中代上25:6 这样、他们的数目、连同他们的族弟兄、在歌颂永恒主的事上、特别受过训练、很精通的、共有二百八十八人。

新译本代上25:6 这些人都归他们的父亲指挥,在耶和华的殿里歌颂,用响钹和琴瑟在 神的殿事奉。亚萨、耶杜顿和希幔都是由王指挥的。

现代译代上25:6 希幔的儿子们在他指导下弹奏竖琴、七弦琴,和铙钹,配合着圣殿的礼拜。亚萨、耶杜顿,和希幔都听命於王。

当代译代上25:6 他的儿子由他指挥,在上帝的殿唱歌、击钹、弹琴、鼓瑟、办理上帝殿里的事务。亚萨、耶杜顿、希幔就直接由王来指挥。

思高本代上25:6 这些人皆归他们的父亲指挥,在上主的殿内,以铙钹、勤、瑟演奏圣乐。在天主的圣殿供职时,受君王指示的是阿撒夫、耶杜通和赫曼。

文理本代上25:6 俱为其父所辖、以钹与琴瑟、讴歌于耶和华室、供上帝室之役事、亚萨、耶杜顿、希幔、乃王命是听、

修订本代上25:6 他们都在父亲的指导下,在耶和华的殿唱歌,以敲钹、弹琴、鼓瑟伴奏,遵从王的指示,在上帝的殿里事奉。亚萨、耶杜顿、希幔,

KJV 英代上25:6 All these were under the hands of their father for song in the house of the LORD, with cymbals, psalteries, and harps, for the service of the house of God, according to the king's order to Asaph, Jeduthun, and Heman.

NIV 英代上25:6 All these men were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ir fathers for the music of the temple of the LORD, with cymbals, lyres and harps, for the ministry at the house of God. Asaph, Jeduthun and Heman were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king.

和合本代上25:7 他们和他们的弟兄学习颂赞耶和华,善于歌唱的,共有二百八十八人。

拼音版代上25:7 Tāmen hé tāmende dìxiōng xuéxí sòngzàn Yēhéhuá. shàn yú gē chàng de gòng yǒu èr bǎi bā shí bā rén.

吕振中代上25:7 这些人无论小的大的、精通的同学习的、一概并立拈阄、来分职守。

新译本代上25:7 他们和他们的亲族,在歌颂耶和华的事上受过特别训练,精于歌唱的,人数共有二百八十八人。

现代译代上25:7 这二十四个人都是专家,而他们的同胞利未人也是受过训练的音乐家,一共有两百八十八人。

当代译代上25:7 他们再加上其他在歌颂上帝的事上受过训练的兄弟,共有二百八十八人。

思高本代上25:7 这些人连同他们在歌咏上主得事上,受过特殊训练的弟兄,共计二百八十八人。

文理本代上25:7 以上所载、与其昆弟、学习颂赞耶和华、善于讴歌者、共二百八十八人、

修订本代上25:7 他们和他们的弟兄学习颂赞耶和华,精通者的数目共有二百八十八人。

KJV 英代上25:7 So the number of them, with their brethren that were instructed in the songs of the LORD, even all that were cunning, was two hundred fourscore and eight.

NIV 英代上25:7 Along with their relatives--all of them trained and skilled in music for the LORD--they numbered 288.

和合本代上25:8 这些人无论大小,为师的为徒的,都一同掣签分了班次。

拼音版代上25:8 Zhèxie rén wúlùn dà xiǎo, wèi shī de, wèi tú de, dōu yītóng chèqiā fēn le bāncì.

吕振中代上25:8 头一阄拈出来的是属亚萨的约瑟;第二阄是基大利,他和他弟兄和儿子、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8 这些人,无论大小,不分师生,都一同抽签分班次。

现代译代上25:8 这些人无论年轻、年长、专家,或初学的,一律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所担任的职务。

当代译代上25:8 这些人,不分师生长幼,都要用抽签的方法来派定职务。

思高本代上25:8 这些人,不分大小,不分师生,一律以抽签分派职务。二十四班

文理本代上25:8 无论尊卑师弟、俱一例掣签、而得其班次、

修订本代上25:8 这些人无论大小,为师的、为徒的,都一同抽签分了班次。

KJV 英代上25:8 And they cast lots, ward against ward, as well the small as the great, the teacher as the scholar.

NIV 英代上25:8 Young and old alike, teacher as well as student, cast lots for their duties.

和合本代上25:9 掣签的时候,第一掣出来的是亚萨的儿子约瑟。第二是基大利,他和他弟兄并儿子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9 Chèqiā de shíhou, dì yī chè chūlai de shì Yàsà de érzi Yūesè. dì èr shìJīdàlì. tā hé tā dìxiōng bìng érzi gò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9 第三是撒刻,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9 第一签抽出来的是亚萨的儿子约瑟;第二签是基大利,他和他的兄弟、儿子,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9 这两百八十八人根据家族分成二十四组,每组十二人,由一个组长管理。以下是他们任职时的次序:一,亚萨家族的约瑟;二,基大利;

当代译代上25:9 第一签抽出来的是亚萨的儿子约瑟,第二是基大利和他的弟兄以及儿子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9 首先中签的是属阿撒夫的约色夫,他与他的兄弟及他的儿子共十二人;次为革达里,他与他的兄弟及他的儿子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9 掣签而得者、首亚萨子约瑟、次基大利、与其昆弟及子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9 抽签的时候,第一签抽到的是亚萨的儿子约瑟。第二是基大利;他和他兄弟,以及儿子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9 Now the first lot came forth for Asaph to Joseph: the second to Gedaliah, who with his brethren and sons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9 The first lot, which was for Asaph, fell to Joseph,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the second to Gedaliah, he and his relatives and sons, 12

和合本代上25:10 第三是撒刻,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10 Dì sān shì Sǎkè.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ò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10 第四是伊洗利,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10 第三签是撒刻,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10 叁,撒刻;

当代译代上25:10 第叁是撒刻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10 叁为匝雇尔,他与他的儿子及他的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10 三撒刻、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10 第三是撒刻,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10 The third to Zaccur,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10 the third to Zaccur,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11 第四是伊洗利,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11 Dì sì shì yī xǐ lì.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ò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11 第五是尼探雅,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11 第四签是伊洗利,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11 四,西利;

当代译代上25:11 第四是伊洗利和他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11  四为依责黎,他与他的儿子及他的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11 四伊洗利、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11 第四是伊洗利,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11 The fourth to Izri,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11 the fourth to Izri,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12 第五是尼探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12 Dì wǔ shì ní tàn yǎ.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ò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12 第六是布基雅,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12 第五签是尼探雅,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12 五,尼探雅;

当代译代上25:12 第五是尼探雅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12 五为乃塔尼雅,他与他的儿子及他的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12 五尼探雅、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12 第五是尼探雅,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12 The fifth to Nethaniah,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12 the fifth to Nethaniah,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13 第六是布基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13 Dì liù shì Bùjīyǎ.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ò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13 第七是耶萨利拉,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13 第六签是布基雅,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13 六,布基雅;

当代译代上25:13 第六是布基雅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13 六为步克雅,他与他的儿子及他的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13 六布基雅、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13 第六是布基雅,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13 The sixth to Bukkiah,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13 the sixth to Bukkiah,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14 第七是耶萨利拉,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14 Dì qī shì yé sà lì là.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ō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14 第八是耶筛亚,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14 第七签是耶撒利拉,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14 七,耶萨利拉;

当代译代上25:14 第七是耶萨利拉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14 七为耶沙勒拉,他与他的儿子及他得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14 七耶萨利拉、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14 第七是耶萨利拉,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14 The seventh to Jesharelah,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14 the seventh to Jesarelah,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15 第八是耶筛亚,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15 Dì bā shì Yéshāiyà.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ō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15 第九是玛探雅,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15 第八签是耶筛亚,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15 八,耶筛亚;

当代译代上25:15 第八是耶筛亚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15 八为耶沙雅,他与他的儿子及他的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15 八耶筛亚、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15 第八是耶筛亚,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15 The eighth to Jeshaiah,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15 the eighth to Jeshaiah,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16 第九是玛探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16 Dì jiǔ Shìmǎ tàn yǎ.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ō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16 第十是示每,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16 第九签是玛探雅,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16 九,玛探雅;

当代译代上25:16 第九是玛探雅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16 九为玛塔尼雅,他与他的儿子及他的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16 九玛探雅、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16 第九是玛探雅,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16 The ninth to Mattaniah,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16 the ninth to Mattaniah,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17 第十是示每,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17 Dì shí shì Shìmei.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ō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17 第十一是亚萨烈,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17 第十签是示每,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17 十,示每;

当代译代上25:17 第十是示每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17 十为史米,他与他的儿子及他得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17 十示每、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17 第十是示每,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17 The tenth to Shimei,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17 the tenth to Shimei,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18 第十一是亚萨烈,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18 Dì shí yī shì Yàsàliè.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ō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18 第十二是哈沙比雅,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18 第十一签是亚萨烈,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18 十一,亚萨烈;

当代译代上25:18 第十一是亚萨烈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18 十一为阿匝勒耳,他与他的儿子及他得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18 十一亚萨烈、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18 第十一是亚萨烈,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18 The eleventh to Azareel,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18 the eleventh to Azarel,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19 第十二是哈沙比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19 Dì shí èr shì Hāshābǐyǎ.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ò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19 第十三是书巴业,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19 第十二签是哈沙比雅,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19 十二,哈沙比雅;

当代译代上25:19 第十二是哈沙比雅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19 十二为哈沙彼雅,他与他的儿子及他得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19 十二哈沙比雅、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19 第十二是哈沙比雅,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19 The twelfth to Hashabiah,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19 the twelfth to Hashabiah,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20 第十三是书巴业,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20 Dì shí sān shì shū bā yè.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ò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20 第十四是玛他提雅,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20 第十三签是书巴业,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20 十叁,书巴业;

当代译代上25:20 第十叁是书巴业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20 十叁为叔巴,他与他的儿子及他得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20 十三书巴业、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20 第十三是书巴业,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20 The thirteenth to Shubael,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20 the thirteenth to Shubael,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21 第十四是玛他提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21 Dì shí sì shì Mǎtātíyǎ.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ò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21 第十五是耶利摩,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21 第十四签是玛他提雅,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21 十四,玛他提雅;

当代译代上25:21 第十四是玛他提雅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21 十四为玛提提雅,他与他的儿子及他得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21 十四玛他提雅、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21 第十四是玛他提雅,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21 The fourteenth to Mattithiah,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21 the fourteenth to Mattithiah,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22 第十五是耶利摩,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22 Dì shí wǔ shì Yélìmó.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ò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22 第十六是哈拿尼雅,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22 第十五签是耶利摩,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22 十五,耶利摩;

当代译代上25:22 第十五是耶利摩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22 十五为耶黎摩特,他与他的儿子及他得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22 十五耶利摩、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22 第十五是耶列末,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22 The fifteenth to Jeremoth,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22 the fifteenth to Jerimoth,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23 第十六是哈拿尼雅,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23 Dì shí liù shì Hānáníyǎ.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ò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23 第十七是约施比加沙,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23 第十六签是哈拿尼雅,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23 十六,哈拿尼雅;

当代译代上25:23 第十六是哈拿尼雅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23 十六为哈纳尼雅,他与他的儿子及他得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23 十六哈拿尼雅、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23 第十六是哈拿尼雅,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23 The sixteenth to Hananiah,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23 the sixteenth to Hananiah,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24 第十七是约施比加沙,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24 Dì shí qī shì yuē shī bǐ jiā shā.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ò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24 第十八是哈拿尼,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24 第十七签是约施比加沙,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24 十七,约施比加沙;

当代译代上25:24 第十七是约施比加沙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24 十七为约市贝卡沙,他与他的儿子及他得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24 十七约施比加沙、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24 第十七是约施比加沙,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24 The seventeenth to Joshbekashah,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24 the seventeenth to Joshbekashah,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25 第十八是哈拿尼,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25 Dì shí bā shì Hānání.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ò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25 第十九是玛罗提,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25 第十八签是哈拿尼,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25 十八,哈拿尼;

当代译代上25:25 第十八是哈拿尼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25 十八为哈纳尼,他与他的儿子及他得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25 十八哈拿尼、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25 第十八是哈拿尼,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25 The eighteenth to Hanani,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25 the eighteenth to Hanani,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26 第十九是玛罗提,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26 Dì shí jiǔ Shìmǎ luó tí.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ò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26 第二十是以利亚他,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26 第十九签是玛罗提,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26 十九,玛罗提;

当代译代上25:26 第十九是玛罗提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26 十九为玛罗提,他与他的儿子及他得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26 十九玛罗提、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26 第十九是玛罗提,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26 The nineteenth to Mallothi,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26 the nineteenth to Mallothi,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27 第二十是以利亚他,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27 Dì èr shí shì Yǐlìyà tā.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ò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27 第二十一是何提,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27 第二十签是以利亚他,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27 二十,以利亚他;

当代译代上25:27 第二十是以利亚他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27 二十为厄里雅达,他与他的儿子及他得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27 二十以利亚他、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27 第二十是以利亚他,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27 The twentieth to Eliathah,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27 the twentieth to Eliathah,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28 第二十一是何提,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28 Dì èr shí yī shì hé tí.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ò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28 第二十二是基大利提,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28 第二十一签是何提,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28 二十一,何提;

当代译代上25:28 第二十一是何提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28 二十一为曷提尔,他与他的儿子及他得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28 二十一何提、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28 第二十一是何提,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28 The one and twentieth to Hothir,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28 the twenty-first to Hothir,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29 第二十二是基大利提,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29 dì èr shí èr shìJīdàlì tí.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ò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29 第二十三是玛哈秀,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29 第二十二签是基大利提,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29 二十二,基大利提;

当代译代上25:29 第二十二是基大利提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29 二十二为基达耳提,他与他的儿子及他得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29 二十二基大利提、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29 第二十二是基大利提,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29 The two and twentieth to Giddalti,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29 the twenty-second to Giddalti,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30 第二十三是玛哈秀,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30 Dì èr shí sān Shìmǎ hā xiù.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ò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30 第二十四是罗幔提以谢,他的儿子和弟兄、共十二个人。

新译本代上25:30 第二十三签是玛哈秀,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30 二十叁,玛哈秀;

当代译代上25:30 第二十叁是玛哈秀和他的儿子以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30 二十叁为玛哈齐约特,他与 他的儿子及他得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30 二十三玛哈秀、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30 第二十三是玛哈秀,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30 The three and twentieth to Mahazioth,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30 the twenty-third to Mahazioth,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和合本代上25:31 第二十四是罗幔提以谢,他和他儿子并弟兄共十二人。

拼音版代上25:31 Dì èr shí sì Shìluó màn tí Yǐxiè. tā hé tā érzi bìng dìxiōng gòng shí èr rén.

吕振中代上25:31 守门者的班次记在下面∶属可拉族的、亚萨的子孙中有可利的儿子米施利米雅。

新译本代上25:31 第二十四签是罗幔提.以谢,他和他的儿子、兄弟,共十二人。

现代译代上25:31 二十四,罗幔提以谢。

当代译代上25:31 第二十四是罗幔提以谢和他的儿子及弟兄共十二人。

思高本代上25:31 二十四为洛玛默提厄则尔,他与他的儿子及他得兄弟共十二人。

文理本代上25:31 二十四罗幔提以谢、与其子及昆弟十二人、

修订本代上25:31 第二十四是罗幔提.以谢,他儿子和他兄弟共十二人。

KJV 英代上25:31 The four and twentieth to Romamtiezer, he, his sons, and his brethren, were twelve.

NIV 英代上25:31 the twenty-fourth to Romamti-Ezer, his sons and relatives, 12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