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扫罗仍然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去见大祭司,

2求文书给大马士革的各会堂,若是找着信奉这道的人,无论男女,都准他捆绑带到耶路撒冷。

3扫罗行路,将到大马士革,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

4他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

5他说:“主啊,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

6起来!进城去,你所当做的事,必有人告诉你。”

7同行的人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

8扫罗从地上起来,睁开眼睛,竟不能看见什么。有人拉他的手,领他进了大马士革。

9三日不能看见,也不吃,也不喝。

10当下,在大马士革有一个门徒,名叫亚拿尼亚。主在异象中对他说:“亚拿尼亚。”他说:“主,我在这里。”

11主对他说:“起来!往直街去,在犹大的家里,访问一个大数人,名叫扫罗,他正祷告;

12又看见了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进来按手在他身上,叫他能看见。”

13亚拿尼亚回答说:“主啊,我听见许多人说,这人怎样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你的圣徒,

14并且他在这里有从祭司长得来的权柄,捆绑一切求告你名的人。”

15主对亚拿尼亚说:“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

16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

17亚拿尼亚就去了,进入那家,把手按在扫罗身上说:“兄弟扫罗,在你来的路上向你显现的主,就是耶稣,打发我来,叫你能看见,又被圣灵充满。”

18扫罗的眼睛上好像有鳞立刻掉下来,他就能看见,于是起来受了洗,

19吃过饭就健壮了。扫罗和大马士革的门徒同住了些日子,

20就在各会堂里宣传耶稣,说他是 神的儿子。

21凡听见的人都惊奇说:“在耶路撒冷残害求告这名的,不是这人吗?并且他到这里来,特要捆绑他们,带到祭司长那里。”

22但扫罗越发有能力,驳倒住大马士革的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

23过了好些日子,犹太人商议要杀扫罗,

24但他们的计谋被扫罗知道了。他们又昼夜在城门守候,要杀他。

25他的门徒就在夜间用筐子把他从城墙上缒下去。

26扫罗到了耶路撒冷,想与门徒结交。他们却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

27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领去见使徒,把他在路上怎么看见主,主怎么向他说话,他在大马士革怎么奉耶稣的名放胆传道,都述说出来。

28于是扫罗在耶路撒冷和门徒出入来往,

29奉主的名放胆传道,并与说希腊话的犹太人讲论辩驳。他们却想法子要杀他。

30弟兄们知道了,就送他下凯撒利亚,打发他往大数去。

31那时,犹太、加利利、撒马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了。

32彼得周流四方的时候,也到了居住吕大的圣徒那里,

33遇见一个人,名叫以尼雅,得了瘫痪,在褥子上躺卧八年。

34彼得对他说:“以尼雅,耶稣基督医好你了!起来,收拾你的褥子!”他就立刻起来了。

35凡住吕大和沙仑的人都看见了他,就归服主。

36在约帕有一个女徒,名叫大比大,翻希腊话就是多加(注:就是“羚羊”的意思)。她广行善事,多施周济。

37当时,她患病而死,有人把她洗了,停在楼上。

38吕大原与约帕相近;门徒听见彼得在那里,就打发两个人去见他,央求他说:“快到我们那里去,不要耽延!”

39彼得就起身和他们同去。到了,便有人领他上楼。众寡妇都站在彼得旁边哭,拿多加与她们同在时所做的里衣外衣给他看。

40彼得叫她们都出去,就跪下祷告,转身对着死人说:“大比大,起来!”她就睁开眼睛,见了彼得,便坐起来。

41彼得伸手扶她起来,叫众圣徒和寡妇进去,把多加活活地交给他们。

42这事传遍了约帕,就有许多人信了主。

43此后,彼得在约帕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住了多日。

提示

1 扫罗,在去大马色的路上,4 由于耶稣的荣光而扑倒在地,10 被召做使徒的职分,18 并且亚拿尼亚为扫罗施行洗礼。20 他放胆传扬耶稣基督。23 犹太人要谋害扫罗:29 甚至希利尼人也要杀害他,但是扫罗都顺利逃脱。31 教会得到平安,人数也增添,使徒彼得医治瘫痪八年的以尼雅,36 也叫约帕的大比大从死里复活。


扫罗转变归主

徒9:1 扫罗仍然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去见大祭司,

【本会注释】

扫罗。见徒7章附注,注2。

仍然。希腊文eti,“依然”,这里是在连接徒9章与徒8:3节的叙述。当教会扩展到了耶路撒冷以外的地区之时(徒8:4-40),扫罗继续在耶路撒冷城中以及周围施行迫害。

口吐。希腊文empneō,“吸进”或者“呼吸”。抓捕并且杀害基督徒,象征性的说法,乃是扫罗呼吸的空气。闪语族人常常把释放怒气与呼吸连来一起表达。

威吓凶杀的话。这位迫害者的热心加强了;他希望迈向极端的界限去根除他所恨恶的教训。有关这些事实,扫罗自己也曾在徒22:4;26:9-11一一承认。他也没有试图缩小自己当时蹂躏教会时所扮演的恐怖角色。早期教会的领袖们看到了先祖雅各所说的话,“便雅悯是个撕掠的狼,早晨要吃他所抓住的,晚上要分他所夺的”(创49:27),与这个以自己为便雅悯支派而自豪之人的行为(腓3:5)很类似,况且,这人还以当年以色列国王,就是便雅悯支派的英雄扫罗之名自居。

向主的门徒。这里并没有提到那些在继续遭受迫害而牺牲之人的名字,但是使徒保罗后来悔改之后,自己做了阐述:“他们被杀,我也出名定案。”(徒26:10),这就说明,司提反并不是当时唯一一个被杀害的信徒。扫罗在杀害司提反一事上所表现的热心,使他获得选票,成了犹太公会中的一员(见《述》第十一章),并且他不久便从大祭司那里获得权柄和命令,能够追捕、抓获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如果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得知撒玛利亚人也被允许加入了教会(见徒8:1注释),那么,犹太人对他们的憎恨无疑会更加强烈。

大祭司。两位大祭司亚那和该亚法(见徒4:6注释),他们都是撒都该人,然而,扫罗却因为自己是一名严格的法利赛人而得荣耀(徒26:5)。但是他们两个党派这种不可思议的联盟(参本注释第五册第51,52页)并不能阻止这位残暴的迫害者。先前,就是耶稣基督在世的时候,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曾经联手敌对耶稣(太26:3),如今他们又联手迫害耶稣的门徒们。


徒9:2 求文书给大马色的各会堂,若是找着信奉这道的人,无论男女,都准他捆绑带到耶路撒冷。

【本会注释】

求。这是扫罗亲自去做的事情,也许他为了证明自己被升为犹太公会的议员是合理的。


保罗的早期生活

从出生在大数城到被召去安提阿

1. 保罗出生在大数(徒22:3)。

2. 保罗被送到耶路撒冷迦玛列门下学习(徒22:3)。

3. 基督徒受到保罗的迫害(徒9:1)。

4. 往大马色的路程;基督显现;信仰改变(徒9:2-9)。

5. 在大马色受洗和事奉(徒9:10-22)。

6. 退到沙漠学习(徒9:25;加1:17)。

7. 回到大马色(加1:17)。

8. 三年后回到耶路撒冷(徒9:26;加1:18)。

9. 在耶路撒冷受到迫害,保罗回到大数(徒9:29,30)。

10. 巴拿巴奉差遣去安提阿(徒11:22-24)。

11. 巴拿巴往大数去找扫罗(徒11:25)。

12. 保罗去安提阿(徒11:26)。

文书。就是通过这些文书,才任命了扫罗“权柄和命令”(徒26:12)。这里显明罗马当局与犹太权贵的合作,将引渡的权柄赐给犹太人的大祭司,可以管理逃亡的犹太人。这种权柄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6年(约瑟夫《犹太掌故》第十四章8.5 [146-148];参马加比前书15:15-24)。

大马色。据估计,这个城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传说中,它的位置就是当年该隐杀害弟弟亚伯的地方。约瑟夫(《犹太掌故》第一章6.4 [145])把建造这个城镇的功劳归于闪的孙子戊兹(参本注释第一册第270页)。在圣经的亚伯拉罕历史中,这里是他管家以利以谢的出生地(创15:2)。大卫曾经在这里举行战役,杀死亚兰人两万两千(撒下8:6),但是以利亚大的儿子利逊曾经占据这城称王称霸,在那里敌对所罗门(王上11:23-25)。在叙利亚的将军乃缦眼中,大马色的河流亚罢拿和法珥法要比以色列的一切河流都要好的多(王下5:12)。在叙利亚人与以色列以及犹大征战和联盟时,这里乃是一个中心(王下14:28;16:9,10;摩1:3,5)。这里与推罗人进行贸易往来,他们正像以西结先知所记载的用黑本酒和白羊毛进行交易(结27:16,18)。在公元前333年,马其顿的将军帕米尼,为亚历山大大帝夺取了这城。在公元前64年又被罗马将军庞培占领。在扫罗悔改的时候,这里依然在威特里斯的权限之内,他是罗马帝国派往叙利亚的行政长官。当罗马皇帝提比留在公元37年去世后,威特里斯匆忙赶回罗马,拿巴提人的王亚哩达五世,控制了大马色,并且派提督治理那城。扫罗就是因为这提督要捉拿他,所以才从那里逃跑(林后11:32)。

大马色城在叙利亚的旷野形成了一个绿洲。这里的亚罢拿河,这条河的水来源于黎巴嫩山脉的积雪,灌溉了这个地区并且使之产量丰富。这城也被美喻为“注定的首府”。这里的人口大部分讲亚拉姆语,但是城中也拥有大面积的犹太侨民。这里的叙述(徒9:2,14)暗示,这个城里有许多“主的门徒”(第1节)在他们中间。这些信徒中间,一定有许多人是为了避开迫害,才从耶路撒冷以及耶路撒冷周围的地区逃到这里来的,他们都是一些流亡者,而且大马色当地的会堂无疑也接到通告,要强制执行耶路撒冷公会的法令。作者路加没有解释为什么扫罗选择这里作为他进一步报复、迫害教会的工作园地。然而,这里可以提供以下几点原因:(1)正如前面所叙述过的,大批的基督徒流亡到了这里,这里离犹大地有相当远的一段路程(2)单单在大马色城的居民中,就有一些悔改归主的信徒(3)大马色可能会成为教会扩展到外地的一个偏僻中心(4)扫罗可能与大马色城里的犹太权贵们十分熟悉,可以借助他们的有力合作,携手敌对那里的信徒。

各会堂。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城市,可能有从各个民族来的犹太人居住在这里。正如在耶路撒冷城一样(参徒6:9注释),各个民族的族群就建立了他们自己的会堂。据估计,在那个时期,大马色城中可能有三十到四十所会堂。无疑,基督徒们依然虔诚地进会堂做礼拜,所以,那里的各个会堂也就成了扫罗计划抓捕他们的必然场所。

信奉这道的人。这里是指“一切信奉这道的人”。这里的“道”一词似乎与基督教是个同义词(参徒19:9,23;22:4;24:14,22)。可以比较作者路加所使用的“这名”(徒5:41,修订标准版),“这道”(徒4:4;8:4;14:25),“救人的道”(徒16:17),以及“主的道”(徒18:25)。这个措辞大概起源于耶稣基督在世时的宣告“我就是道路”(约14:6),或者是起源于主所说的的窄“门”(太7:14)。

无论男女。这里迫害的对象包括妇女,而且她们是在扫罗预期迫害的对象之中,这更强调了扫罗敌对基督徒的狂暴(参徒22:4)。

捆绑带到耶路撒冷。扫罗的使命暗示,对于那些基督徒的抓捕已经出离当地法庭的权限(见太10:17注释),必须要请求耶路撒冷犹太公会的许可(本注释第五册第67页)。祭司的权利非常大(见以上“文书”注释)因此,那些犹太人的权贵们可以允许抓捕那些他们想要监禁的人,甚至那些在异地的人们。


徒9:3 扫罗行路,将到大马色,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

【本会注释】

行路。这里我们无法得知扫罗和他的同伴们行的那一条路,但是他们至少可以选择两条路走。其中一条是从埃及通往大马色的商队路线,这条路与巴勒斯坦海岸线平行,一直到它从加利利海以北,约旦河以东穿过。另一条路要穿过撒玛利亚,从加利利海以南,穿过约旦河,等过了加大拉之后,一直向北行驶就到达大马色。这150 英里要走一周的时间。

将到大马色。主向扫罗显现的地方,我们并不清楚。互相冲突并且没有确实根据的传说指出了四个不同的地方。但是,相对来说这里一定距离大马色很近,因为扫罗同行的人“拉着他的手,领他进了大马色”(第8节;参《述》第十二章)。

《使徒行传》一书中,有三处记载了发生在大马色的这件事情。有关这些圣经记述一些略微的不同,参太3章附注。下面的一个表格比较了这三处记载的主要观点。

发光。译作“闪光”更好。徒22:6;以及26:13说明当时约在晌午。光线的亮度正像东方之日头在正午所发的耀眼光芒,保罗后来亲自描述说“看见从天上发光,比日头还亮”(徒26:13)。在这种光辉之中,他十分清楚地看到了荣耀的基督,他和他的同伴们有幸在主复活之后看到主的荣耀(徒9:17;林前9:1;15:8;《述》第十二章)。至于这次得见主的荣耀,

我们很自然会认为与司提反所见之荣耀相同(见徒7:55,56注释)。这位殉道者说:“我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边”,当时,在这位极度热心的法利赛人扫罗看来,司提反所说的话乃是亵渎。如今,当年的扫罗亲眼得见了人子在父上帝里的荣耀。扫罗的同伴们都听到一个声音,然而,他们却听不明白(见徒22:9;参徒9:7注释)。他们看到了光(徒22:9),但是却觉察不到那位说话者的形状(参约12:29注释)。这些细节证明扫罗这次经历的真实性。


使徒保罗悔改的三个记述

徒9:4他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

【本会注释】

仆倒在地。这道从天上发出来的光极为强烈,压倒了扫罗以及同行的人,以致他们全都扑倒在地(徒26:14),这里作者路加仅仅提到扫罗扑倒在地。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还有人坐在马背上。

听见有声音。与徒9:7对照,徒22:9说明扫罗听到这声音,并且明白对他所说的话,然而,扫罗的同伴们虽然也听到了声音,但是却不明白所说的话(见徒9:7注释)。

扫罗。一直记述到现在,扫罗的名字是以希腊文的形式书写的,写作Saulos。然而,在徒9:17;22:7,13;26:14,这里使用了希伯来文的形式,写作Saoul。这里可能反映实际的话,就是由(1)耶稣所说,根据徒26:14的记载,是用希伯来文(亚拉姆语)说的(参本注释第一册第30页);(2)亚拿尼亚,他可能是一名犹太人,因此他也说希伯来文(亚拉姆语)。有关人名重复的属灵含义,参创22:11;撒上3:10;太23:37;路10:41;22:31。

你为什么逼迫我。这里是一个寻找的疑问,基督向这位迫害者发问;这个问题谴责了扫罗的基本行为,并且显明扫罗根本不知道自己现在所迫害的一位是谁。这里显明耶稣基督把自己看作与他的门徒们一样,他们的苦难就是主自己的苦难(《述》第十二章)。“他们在一切苦难中,他也同受苦难”(赛63:9),而且“摸你们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亚2:8)。耶稣曾说,对他的门徒们所行的事就是行在了他的身上(太10:40)。


徒9:5他说:“主啊!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

【本会注释】

主啊,你是谁。那时的扫罗几乎不可能使用“主”这个词在新约圣经中所具有的丰富含义。这个称呼只是一种自然地表达敬畏尊重的说法(见约1:38注释)。但是扫罗只是朦胧地感觉到神圣能力的临格,而且他所使用的“主”一词,也显明了这一点。

耶稣。有原文证据表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这里应该翻译为“拿撒勒人耶稣”,或者“拿撒勒的耶稣”。然而,可能在徒22:8插入了这几个字,那是扫罗自己的称述。拿撒勒人耶稣乃是被那些控告司提反之人所讥诮的一个名字(徒6:14),也是扫罗强迫男女信徒所说亵渎话时所使用的特殊名字(参徒26:11;参徒26:9)。耶稣亲自使用这个名字来称呼自己,这位向扫罗显现的天上之生灵,毫不含糊地证明自己就是基督。迫害者扫罗停止迫害、彻底屈服了。由于认识到耶稣就是基督,以致使扫罗悔改,同时也停止了他逼迫的怒气。扫罗也想到他的教师,就是犹太的教法师迦玛列先前所提出的建议(徒5:39),说迫害耶稣基督就是“攻击上帝了”。见徒22:8;26:15注释。

就是你所逼迫的。这里的代名词“你”,在希腊文中的体现了强调的口气,前面提到的代名词“我”也是强调口气。这样就使耶稣基督,就是满有慈爱、能力与荣耀的那一位,与迫害信徒,如今还爬在地上恐惧发抖的扫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是难的。(中文圣经无此词)原文证据表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对这句话的省略,“你用脚踢刺是难的”。不论如何,对于徒26:14的叙述,有可靠的原文基础。然而对于徒9:5的论述,尽管在许多拉丁文中可以读到被遗落的话,但是它们在希腊文手稿中却未曾被发现。它们在印刷的希腊圣经中可以看到,金雅各英文版本圣经中就是从那里翻译过来的,伊拉斯默斯(见本注释第五册第141,142页),在预备他对希腊文新约圣经的印刷版本时,把它们从拉丁文翻译成了希腊文,并且把他们插入到了他的文章中。有关这些话的评论参徒26:14注释。


徒9:6起来!进城去,你所当作的事,必有人告诉你。”

【本会注释】

他全身颤抖。(中文圣经无此句)原文证据证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对这句话的省略。“他全身颤抖,并且惊恐地说,主啊,你要我作什么?主就对他说。”然而,扫罗在徒22:10的问题,“主啊,我当作什么?”与原文不符合。正像第5节的后半部分(参以上“是难的”注释),本句遗漏的话在希腊文的手稿中无法找到,显然,它是通过伊拉斯默斯从拉丁文圣经中插入到英文的金雅各版本中的

起来。主和他说话的时候,扫罗依然在他扑倒的地方爬着。

进城去。这里的描述更说明扫罗和他的扈从已经到大马色城外了(见第3节)。

必有人告诉你。在徒26:16-18,使徒保罗对于当时耶稣基督吩咐他的话做了更详细的描述。作者路加在这里的记载比较简略。后来主又藉着亚拿尼亚给予了保罗更多的指导,见第15-17节。


徒9:7 同行的人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

【本会注释】

同行的人。大祭司和众长老不仅仅给了扫罗权柄和文书,而且为扫罗配备了许多随从,去做这迫害信徒的工作。显然,他们的计划旨在从大马色彻底根除基督教。

站在那里。他们全都吓地扑倒在地(徒26:14)。可能他们要比扫罗先从地上爬起来。

说不出话来。尽管这次经历主要是征对他们的领袖扫罗,不是主要征对他们,但是他们也被吓地说不出话来。

听见声音。希腊文akouontes… tēs phōnēs。第一眼看上去,这里的叙述似乎与徒22:9的说法互相抵触,因为在二十二章,扫罗说与他同行的人“没有听见那声音”(希腊文tēn… phōnēn ouk ēkousan)。然而,对于这两节经文的认真研究帮助解释这个看起来的矛盾。希腊文中的动词akouō,“听”,它或者可以指一个人的耳朵具有能听到声音的听觉能力(见太11:15;13:15),或者可以指对听到的信息理解的能力(见可4:33;林前14:2)。在本节经文中,这个词翻译为“声音”(希腊文的 phōnēs),是一个属格。在希腊文中,这里表明扫罗的同伴们仅仅听到了声音,却不能明白所说的是什么。在徒22:9,这个词被翻译为“声音”(希腊文的phōnēn),这里它是一个宾格,而且在这个词前面使用了一个否定词“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清楚地听明白这些话是在说什么,他们不能明白(参徒9:4,说到扫罗时,因为扫罗能听明白,路加使用在说到“听见有声音”时使用了宾格[ēkousen phōnēn])。这种解释也可以由徒22:9 的事实来加以支持,那里说到与扫罗同行的人“看见了那光”,本节中说到那些同行的人“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却看不见人”。他们看见了那耀眼的光芒,但是他们却不能像扫罗一样,清楚地看到在光芒中向扫罗显现的那一位。同样,我们大可认为他们听到了从天上来的声音,却没有像扫罗一样如此清楚地听明白,并且理解其中的意思,这种解释合情合理。

却看不见人。他们看到了从天上发出的光(徒22:9),但是他们却没有像扫罗一样,看到在光中隐蔽的圣者的形体。


徒9:8 扫罗从地上起来,睁开眼睛,竟不能看见什么。有人拉他的手,领他进了大马色;

【本会注释】

睁开眼睛。但是他的双眼以及失明了。

竟不能看见什么。由于天上发出的耀眼光芒,扫罗的双眼失明了(参徒22:11)。他的失明证明他的这次经历绝非幻觉。对于扫罗来说,这次失明同样具有重大属灵意义。因为扫罗说“自己是给瞎子领路的”,夸耀自己已经看清楚了(参罗2:19)。如今,有这么一段时间──直到里面与外面的光照耀在他身上为止──他必须要承认自己的瞎眼。新生的灵魂正如以下的描述──

“新生的婴儿为要获得光而哭,

他们没有其他的语言,只有哭声”。

有一些解经家找到了这次经历对于他视力持久性影响的证据,扫罗也在他所写的书信中作了口述(见帖后3:17),在他给教会写书信时,扫罗使用很大的文字说明他的视力不是很好(见加6:11注释),而且他也根本不晓得吩咐人打他嘴的人是大祭司(见徒23:2-5)。这许多推理中,最为合理的算是有关他所写“一根肉体上的刺”了,这里就是说自己的眼睛带来的折磨,也许还包括那些诸般的患难给他带来的疼痛(见林后12:7注释)。加拉太人热切的希望剜出自己的眼来,如果可能的话,他们情愿把眼睛给扫罗(见加4:15注释),以上的推断确实呈现出特殊的重要意义。

有人…领着他。与扫罗同行之人的视觉相对来说并没有受到多大危害。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直接注视到这耀眼的光辉,或者是因为这光没有全部照在他们身上。无论如何,他们还有能力带领扫罗,拉着扫罗的手,就是那位动身时还做他们领袖的扫罗,进大马色城。扫罗的骄傲如今变为谦卑了。关于他这次到大马色的使命,那里的人已经知道了,而且那里祭司一党的人热切地期待他的到来,同时基督徒们也恐慌他的来临。如今,他来了,但是他的使命彻底崩溃了。那些给各个会堂的文书也永远不会送到了。


徒9:9 三日不能看见,也不吃也不喝。

【本会注释】

三日。在扫罗这颗本着良心行事的灵魂中,该会有多大的交战啊,在和平到达之前,这三天的时间是必须要经历的。此外,上帝的圣灵使用扫罗这失明的三天时间照亮他的心。在静静的黑暗中,扫罗可以回想有关弥赛亚的预言,并且可以把这些预言应用在拿撒勒人耶稣身上,也可以根据他新的信仰来审判自己的过去。他心灵的痛苦该是多么大啊,他祈求赦免的话语是多么强烈啊,同时我们也看到主耶稣基督自己施行美好赦免的恩赐。见《述》第十二章。

也不吃也不喝。这里所记述的节欲克己并不全部是一种忏悔的行为。他精神的苦恼暂时压倒了正常对于食物的渴望。这三天的瞎眼正是扫罗寻找灵魂以及悔改的时期。


徒9:10 当下,在大马色有一个门徒,名叫亚拿尼亚。主在异象中对他说:“亚拿尼亚。”他说:“主,我在这里。”

【本会注释】

亚拿尼亚。有关这个名字的含义参徒5:1。亚拿尼亚在犹太人的名字中十分常见。关于这个特殊的门徒在圣经中没有其他的论述,除了徒22:12,那里保罗描述他为一名“按着律法是虔诚人,为一切住在那里的犹太人所称赞”,“那里”就是指大马色。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和他的这些品质使他能成为这地教会的领袖,并且上帝预备他作为向扫罗传达信息的使者。至于他是如何成为一名基督徒,并不清楚。在耶稣早期的生活中,他也许跟从过救主,或许在五旬节的时候他是在悔改之人中的一员,或者是在后来的某个时期。在司提反殉道之后随之而来的迫害中,他可能被迫从耶路撒冷城中逃跑了出来。然而,以上这些只不过是推测而已。但是从经文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亚拿尼亚在见扫罗之前向主表达了自己勉强的心态(徒9:13,14),而且也说明他依然与耶路撒冷的教会可信赖的关系,因为亚拿尼亚已经得知这位迫害者所引起的浩劫,也知道他这次来大马色的企图。

在异象中。在会见扫罗之前,亚拿尼亚被预备见了异象,因此,扫罗被引领能遇见亚拿尼亚(本章12节)。这次通过异象所做的预备,与预备使徒彼得见罗马百夫长哥尼流相似(参徒10:1-8),苛尼比尔和郝森这样评论:“预备亚拿尼亚和扫罗的心是同时发生的,而且预备使徒彼得和百夫长哥尼流的心也是同时发生的──使徒彼得的疑问和犹豫,以及亚拿尼亚的疑问和犹豫,──其中一个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同外邦人来往、交朋友,另外一个怀疑自己是否应该接近一位教会的敌人,就是迫害教会之人,──当上帝的旨意向他们清楚显明之后,他们都毫不犹豫,顺从了上帝的旨意,──无论是这位法利赛人扫罗,还是百夫长哥尼流,他们都已经预备好自己的心态,各自在等待,要看上帝对他们说什么──凡是虔诚阅读这两篇连续性文章的人[第9和10章],都不会忘记它们之间的类似情形,因此在《使徒行传》中记载了扫罗以及哥尼流的受洗”(《使徒保罗的生活与书信》第94页)。

主,我在这里。这些话表达了亚拿尼亚随时预备好自己,要执行主对他所说的各项吩咐。比较先知撒母耳的例子(撒上3:1-10),以及先知以赛亚(赛6:8)。


徒9:11 主对他说:“起来!往直街去,在犹大的家里,访问一个大数人,名叫扫罗。他正祷告,

【本会注释】

。希腊文rhumē,是指一种在一排排房屋中间的狭窄的街道。这个称呼最终应用于宽敞的大道。尽管如此,根据西方人的标准,这个“街”要窄一些。

。一条长长的直街,希腊文现金称之为Sultaniyeh,如今在大马色城依然可以看到一条直街,它从城东一直通向城西,可能与亚拿尼亚步行去犹大家里见扫所走的是同一条街。现代的街道标准要比扫罗时代多30步,因此,证明扫罗当时所在的屋子位置并非不可能。

犹大。这里的记载没有关于这位犹大的信息,我们也无法得知扫罗为什么进了这人的家。这里整个一段的记述是在显明,上帝的知识与计划是多么周密、详尽。

大数人…扫罗。显然,这里是圣经中第一次提到使徒保罗的出生地(参徒7章附注,注二)。这个城市的物质水准保证了大数城的重要性。虽然这里在内陆十英里的地方(距离地中海有十英里),是一个介于城市与地中海之间的一个安全港口,但是小船可以直接驶入这个城镇。在城市的远处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大数山,通过这里,那条被称为基利家门的狭窄峡谷可以让人进入亚细亚的内部领域。但是这座古城的闻名,并不仅仅在于它的战略地势。这里由于作为高等教育的城镇而闻名,有一个时期人们称这里为亚细亚的雅典。这里的学者因着他们在科学上的技能、成就受到人们的尊敬,这里的哲学家包括许多著名的斯多葛派学者,这些哲学家们可能对于扫罗自己的观点有所影响。在这里的职业领域中,制造帐篷算是颇为突出的了,这同样也是扫罗的职业(徒18:3)。

祷告。相当于“正在祷告”,表示在不停地祈祷(参帖前5:17)。这里乃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不久前还在恐吓、屠杀信徒,在到大马色前,说要抓捕那里的信徒大耶路撒冷受刑,如今却谦卑悔改,在主面前忏悔。扫罗的祈祷极有可能会包括以下内容:请求主赦免他过去的罪恶、给他前途的光明和智慧、给他力量能够胜任如今主所托付他的工作,以及使那些他先前所迫害的人赦免他。


徒9:12 又看见了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进来按手在他身上,叫他能看见。”

【本会注释】

在一个异象中。(中文圣经无此句)原文证据(参本册注释第10页)表明或者保留这些话,或者删节这些话,然而扫罗可能得到了启示。在大马色的路上亲自向扫罗显现的上帝,如今为了确保他计划的成功,向他打算要聚集在一起的人彰显类似的异象,这并不奇怪。

一个人。尽管耶稣是在与亚拿尼亚说话,但是主在述说扫罗的视点。通过这里的记述,我们可以看明,这个时候扫罗与亚拿尼亚互不相识。

进来。这个词注明,上帝在这里以一种间接的方式给亚拿尼亚启示:他叙述这个异象并且期望亚拿尼亚使之成为真实的事情,找到扫罗而且要使扫罗恢复视力。


徒9:13 亚拿尼亚回答说:“主啊,我听见许多人说:这人怎样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你的圣徒,

【本会注释】

听见许多人。相当于“从许多人那里听到”。亚拿尼亚听到这个命令之后畏缩不前。他那顺从的但同时又具有人性的精神使他畏缩不前,一想到扫罗在教会中那可怕的名声,更是不敢行动了。他在恭敬地拒绝上帝的吩咐。

这些话也显明亚拿尼亚已经居住在大马色,并不是刚从耶路撒冷来到这里(参第10节)。同样也表明扫罗加害教会信徒的范围之广,体现了这次迫害的残暴与决心。这些报告乃是那些从耶路撒冷逃跑到这里的流亡者所说的。

多多苦害。见徒8:1,3;9:1注释。

圣徒。有关这个措辞的希伯来背景参诗16:3注释。关于它在基督徒中间的重要意义参罗1:7。这里非常有趣,在新约圣经中这个词早期的使用(参太27:52)居然是由亚拿尼亚说出的,主派他作扫罗的引路人,此后,使徒保罗自己也经常使用这个词(罗1:7;15:25;16:2;林后1:1;弗1:1;腓1:1等).


徒9:14 并且他在这里有从祭司长得来的权柄捆绑一切求告你名的人。”

【本会注释】

权柄。这是一种正式的权力,要写出来表达,这是扫罗亲自去求来的(第1,2节)。

求告你名的人。这里求告主的人就是指相信的人。见徒2:21注释;参徒9:21;林前1:2;提后2:22。


徒9:15 主对亚拿尼亚说:“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

【本会注释】

。亚拿尼亚心中的困惑乃是由于他对事情真相的无知而引起的。但是上帝明了在此种情形下的每一个环境,因而,吩咐他的仆人做当做的事。

拣选的器皿。希腊文skeuos,“容器、导管”,“工具”,它在新约圣经中意思广泛(参太13:48;路8:16;约19:29;徒10:11;罗9:21;林后4:7;帖前4:4)。古典文学的作者们使用这个词来表达有用而且可信赖的奴仆们。也是出于这个意思,主将希腊文的skeuos应用于扫罗,使他作为一个工具,藉着他主要施行对外邦人所定的高尚旨意。这里使用的“拣选”一词英文是“ choose”(希腊文eklogē),是在新约圣经中第一次出现,在所有其他的经文中它翻译为英文的“election”,就是“选”。

宣扬我的名。这里解释了主拣选扫罗的意图;他要传扬耶稣基督的名,而且要彰显主的品格(见徒3:16注释)。

外邦人。在这个表的前后顺序中,第一个提到的就是外邦人,因为后来扫罗工作的园地尤其是在这些人中间(见罗1:13,14;11:13注释)。这一则启示对于亚拿尼亚来说,一定很是吃惊,他虽然作为一名虔诚的犹太人,但是依然没有意识到有关耶稣基督的福音要传遍整个世界。但是,如今他明白了,眼前这个人,就是他先前听说的那名残酷的迫害者,得蒙拣选,受到训练,而且他要比其他任何人更适合将福音传遍整个世界。

君王。这个词在圣经中使用的次数非常多,但不是单独的,保罗在亚基帕面前的讲论就是对此处主所说之话的应验(徒26:1,2),可能还有罗马皇帝尼罗(见提后4:16注释)。

以色列人。尽管扫罗是一名外邦人的使徒,但是遇有机会他常常向犹太人传扬福音(见徒13:5;14:1;17:1,10;18:4,19;19:8)。


徒9:16 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

【本会注释】

我…要指示他。这里显示了耶稣基督给予扫罗的特殊指示,可能是通过一个异象(参徒20:23)。遭遇苦难的前景往往会阻止一些人放弃要从事的企业。然而,对于大数人扫罗来说,这样的前景将是一种挑战。这会使他能,如果不是弥补他过去的罪行,至少可以结出果子来与他的悔改相称。有关这个遭遇苦难之预言的实现,记载在林后11:23-28,而且在林后6:4,5也有略为详细的记述。也见太5:10-12;徒14:22;罗8:17;提后2:12注释。


徒9:17 亚拿尼亚就去了,进入那家,把手按在扫罗身上,说:“兄弟扫罗,在你来的路上向你显现的主,就是耶稣,打发我来,叫你能看见,又被圣灵充满。”

【本会注释】

亚拿尼亚就去了。亚拿尼亚接受了主对他的保证,并且体现出对主立即的顺从。

把手按在。这个行为有双重的目的:(1)医治(参可16:18),并且(2)赐给圣灵(参徒6:6注释)。这个行为坚定了扫罗所见的异象(徒9:12),而且也证明了亚拿尼亚的真实身份。

兄弟扫罗。往昔的迫害者扫罗,如今将自己与犹太人的权贵们断绝了关系,并且看起来被基督教会中的信徒接受的前景也不容乐观。亚拿尼亚使用了“兄弟”这个词来称呼扫罗,这会打消扫罗的疑虑,并且停止他心中的恐慌。亚拿尼亚也使用了扫罗同样的希伯来(亚拉姆语)名字形式(Saoul),正如耶稣基督在大马色的路上显现之时所使用的一样(见第4节注释)。

主,就是耶稣。这个复合性的称呼包括了扫罗不久前在大马色路上对于那位天上对话者的称呼(第5节),同时也包括基督自己的身份,就是他所说的“耶稣”(第5节)。这个称呼同样也会打消这位受打击之人(扫罗)心中的疑虑。

向你显现的。这里显明,虽然亚拿尼亚不认识扫罗,但是主在大马色路上向他显现的事情,亚拿尼亚已经知道了,这也一定使扫罗坚定他所见到,所听到之事的真实性。

打发我来。这就将扫罗在路上见到异象以及亚拿尼亚来访联系在了一起。如今扫罗可以期待那应许要指教他的话了(第6节),有关这些事情的详细描述,参徒22:14-16。

叫你能看见。直译是“向上看”,说再次获得光明。这里提到了按手在扫罗头上,重新获得光明,以及领受圣灵,被圣灵充满之间的紧密联系。

充满。比较徒2:4;4:31;弗5:18注释。


徒9:18 扫罗的眼睛上,好象有鳞立刻掉下来,他就能看见。于是起来受了洗;

【本会注释】

鳞。希腊文lepides,著名的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曾经用这个词来描述一个专业的眼病术语。由于扫罗的失明是由于超自然能力显现所致,因此,任何试图使用现代医学术语来证明扫罗失明的尝试都必归于徒然。然而,作为医生的路加使用一个医学术语来表达扫罗的状况是可以理解的。

他就能看见。直译是“他看”,说他恢复了自己先前的视力。

立刻。原文证据表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对这个词的删节。这里说明主对扫罗的医治乃是瞬间的,无论怎么讲,经文中的“立刻掉下来”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受了洗。在徒22:16更为具体的记述中显明,亚拿尼亚劝戒扫罗要领受这个礼节。这里很清楚地说明,洗礼被认为是允许加入教会的条件(见太3:6;徒22:16注释)。没有任何上帝的启示和异象,也没有任何个人的强烈信念可以使扫罗不必执行此种礼节。扫罗的洗礼可能是在亚罢拿河或者法珥法河,在对大将乃缦的叙述中提到过(王下5:8-14)。这个礼节是由亚拿尼亚为扫罗执行的,亚拿尼亚作为基督的代表(《述》第十二章)。


扫罗在大马色传道

徒9:19 吃过饭就健壮了。扫罗和大马色的门徒同住了些日子,

【本会注释】

吃过饭。见太3:4注释。扫罗禁食三天之后,身体一定很虚弱了。

就健壮了。正如加尔文所说,“他不单单使肉体重新得力,直到他的灵魂也得到力量为止”。然后,无论是他的身体还是灵魂都健壮了,使他有能力应付摆在前面的工作。

些日子。希腊文hēmerai tines,路加在徒10:48;15:36;16:12;24:24;25:13也使用过同样的词,而且每一处都是指一个短暂的停留时期。它描述了使徒彼得与罗马百夫长哥尼流在一起的时间,扫罗和巴拿巴在安提阿教会所作的短暂停留,保罗在腓利比的短暂停留,在使徒保罗接受腓力斯听讼之前,他在该撒利亚的停留,以及非斯都的到来,他是新任巡抚,与亚基帕来该撒利亚拜访之间的这个时期。这里有一种对比性的表达法“好些日子”徒9:23,似乎是在说作者心中的这个时期要长一些。这里提到了“门徒”,可能在大马色有许多信徒,尽管这个时期还很早。如今,扫罗已经为他们所接受了,不再是他们的仇敌,而是主里的兄弟。满有信心之亚拿尼亚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之后,在《使徒行传》一书中就再没有提到他。


徒9:20 就在各会堂里宣传耶稣,说他是上帝的儿子。

【本会注释】

宣传耶稣。基督医治了扫罗的双眼(本章18节);扫罗就开始为基督做见证。他传讲拿撒勒人耶稣就是基督,就是他们所长久盼望的弥赛亚,这个信息也是使徒们传给犹太人的主要内容。扫罗的讲论,像使徒彼得一样(见徒2:16注释),也一定具有强有力的预言背景(《述》第十三章)。

在各会堂里。扫罗,正像耶稣基督当年一样(见路4:16注释),进会堂乃是要向那些听众提供天国的福音。作为一名遵守安息日之人,在安息日他一定会进会堂。作为一名使徒,他会在那里传讲福音。扫罗不但没有将他从耶路撒冷大祭司那里领的文书(徒9:2)交给当地管会堂的权贵,反而向那些人宣讲了,从那位远比祭司长有权威的主而来的福音。因为扫罗在会堂里所传讲的对象乃是本章15节所说的“以色列人”。

上帝的儿子。有关这个称呼的重要意义参路1:35。这是在《使徒行传》中唯一一种表达耶稣头衔的实例。保罗所宣称的是(1)基督是上帝的儿子,正如是大卫的儿子,(2)拿撒勒人耶稣已经显明自己就是基督。这种表达不单单使犹太人费解(参太22:41-46注释),而且它似乎对于犹太人是一种亵渎性的宣称。要犹太人接受耶稣是上帝唯一的儿子,确实需要充分的恩典。


徒9:21 凡听见的人都惊奇,说:“在耶路撒冷残害求告这名的,不是这人吗?并且他到这里来,特要捆绑他们,带到祭司长那里。

【本会注释】

惊奇。见徒2:7注释。他们的这种惊奇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扫罗向来是迫害信徒的,这一点众所周知。耶路撒冷的大祭司大概吩咐会堂的权贵们,要与扫罗将要施行的迫害通力合作。通过下面的经文,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大马色的犹太人早已听说过他的名字。

残害。或作“蹂躏”。保罗也使用同样一个动词来形容他自己的行为(加1:13,23)。通过这种严肃的表达法,我们可以得知,在耶路撒冷对基督徒的迫害,不仅仅局限于用石头将司提反砸死,显然,这场浩劫是非常普遍的。

求告这名。见徒2:21;3:16;4:12注释。

到这里来。相当于“已经来到这里”,暗示扫罗来大马色的企图已经放弃了。.


徒9:22 但扫罗越发有能力,驳倒住大马色的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

【本会注释】

扫罗越发。他作工的经验以及效力越发增添。随着时间的流逝,圣灵在不断赐给他越来越多的能力。

能力。在扫罗后来的年日里,这个词在扫罗的思想中扮演了一个突出的角色。“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什么都能做”(腓4:13)。他认识到,正是耶稣基督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9);是基督“给”扫罗力量,使他在服侍上忠心(提前1:12);也正是基督“站在”他旁边,加给他“力量”,使他有能力度过人生结束的苦难时刻(提后4:17)。

驳倒。希腊文sugchunō,“倾泻”,“使他们不知所措”、“使混淆、挫败”。扫罗当年在迦玛列门下受教,这对他非常有利。如今,他可以使用他对犹太教全备的知识,来想方设法支持他新的信仰。他的方法向那些素来真诚等候以色列人所希望的弥赛亚之人称赞了自己的信仰;但不幸的是,这些并不是他的大部分听众要听的。其余的犹太人都“困惑”。他们听到圣经上的话被一位受过训练之人用来如此合适地描述耶稣的生活。他们依然拒绝接受耶稣为他们的拯救主,但是还没有愤怒到极点杀害扫罗。

证明。希腊文sumbibazō,“结合在一起”,“促使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联合”;因此引申为,“证明、示范”,“论证”。扫罗以完美的技巧提出了弥赛亚的预言,表明拿撒勒人耶稣就是要来的弥赛亚,也是犹太人素来所盼望的那位。

耶稣是基督。或作“这就是那位受膏者[弥赛亚]”


逃脱犹太人的谋害

徒9:23 过了好些日子,犹太人商议要杀扫罗,

【本会注释】

好些日子。希腊文hēmerai hikanai,在本章的第43节使用了同样的表达法,那里描述彼得在约帕逗留的时日;在徒18:18(那里翻译为“好些时日”)用来描述使徒保罗在迦流的听讼之后,在哥林多教会逗留的时日;还有在徒27:7(这里翻译为“多日”)描述了保罗在去罗马的路上缓慢航行了多日。因此,这里显明此种表达法包括一个比较长的时日,但它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日期。与“一些日子”对比,这个时日可能要短一些(见徒9:19注释)。

任何试图推想使徒保罗生涯中各个时期详细情况,以及不同点的尝试,都具有相当大的价值。本章19节中记述的“一些日子”,以及本节所记载的“好些日子”似乎是要分别出来在大马色居住的两个不同的时期。第一次逗留时间可能要短一些,由于扫罗驳倒了犹太人以致结束了第一个时期(第22节)。第二个时期可能要长一些,由于犹太人要杀害他,所以扫罗从大马色逃了出来(第23-25节)。扫罗到阿拉伯(加1:15-18)可能就是在这两个时期的中间(参《述》第十三章)。作者路加并没有提到扫罗对于阿拉伯的拜访,但是保罗自己说明在他悔改后不久曾经到过阿拉伯,而且是在返回大马色之前,也是在回到耶路撒冷之前(参加1:15-18)。在大马色路上那个决定性的转折时刻之后,休息和隔离是有必要的,同时也需要与上帝进行安静的沟通,以便预备扫罗能扛起日后许多年的艰巨任务,使他能奋发传扬福音。如果加1:18所记载的“三年”是从扫罗的悔改算起,那么,他两次拜访大马色教会都应该算在这个“三年”里面,而且他逗留在阿拉伯以及在城里居住的“好些日子”没有必要认为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扫罗当时所到“阿拉伯”的精确位置并不清楚。然而,当时的大马色被亚哩达四世的军队所占领,亚哩达是阿拉伯的庇特拉亚,或者是拿巴提的王(参耶稣服务时期的巴勒斯坦),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想,保罗可能到了那个地区。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领域,从埃及的边界一直到大马色的市郊,书中并没有提到他所去之地的具体方位。事实上没有确定的数据可以证明扫罗拜访的具体时间。关于相关的年代事实参本册注释第100页。

这里提到的“好些日子”,在这个时期中,扫罗可能在大马色教会中起到了相当大作用,使多人悔改加入教会,使那里的纪律以及崇拜都与耶路撒冷相似。据我们所知,当时还没有允许外邦人皈依加入大马色教会,而且当时传扬福音的范围也仅仅局限于犹太人。他迫切希望在全以色列的弟兄们都能够得救(罗10:1),以致扫罗在以色列人中传扬福音之时全力以赴,直到这些人坚决拒绝,而且对扫罗进行恶毒的苦害之时,扫罗不得不离开大马色。如今,扫罗本人也品尝到了当年加于殉道者司提反身上的憎恨了。

商议。当年那些犹太人的权贵们被激怒,是因为他们看到耶稣基督的工作十分成功,以致他们要谋害主(见太15:21;19:3;约5:16注释)。扫罗受到这些人的反对,他们商议杀害扫罗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这次所做的强有力行动可以显明他们对于这位新使徒所做见证之评价,以致他们尝试要杀害使徒扫罗,使他的声音止息。


徒9:24 但他们的计谋被扫罗知道了。他们又昼夜在城门守候,要杀他。

【本会注释】

计谋。希腊文epiboulē,“敌对人的计划”,因此引申为“密谋”。在徒20:3,19;23:30使用过同样的词,但是在本书中出现十分特殊。它暗示了一个计划周密的反对势力,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杀死扫罗。扫罗碰巧听到了这个要杀害他的消息,可能是通过他的一个门徒得知(见徒9:25注释)。有人通知他当前的危险一事说明扫罗在那城里已经结交了一些朋友,而且这些朋友愿意在如今扫罗所处的危机时刻给予帮助。

守侯。相当于“正在守侯”,昼夜秘密地在那里巡视。有关使徒保罗生活中这个事件的详细情况见林后11:32,33。大马色城的总督(官员)在杀害扫罗的密谋中扮演了一个十分活跃的角色。这位总督代表拿巴提人亚哩达,他是阿拉伯庇特拉亚的王,在古以东时期他以彼特拉为首府,他也是希律为了娶希罗底而离异之女人的父亲(见本注释第五册第40,64页)。有关亚哩达是如何攻占并且统治大马色的解释参徒9:2。大马色的钱币已经被发现,在那些钱币上面有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以及提比留的名字,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硬币上写有提比留之后继任皇帝喀利古拉以及革老丢的名字。提比留皇帝曾经是希律的朋友,也是他反对亚哩达的支持者,但是很可能在喀利古拉统治时期,改变了政策,创立了一个新的总督职位,开始爱戴亚哩达,他的前辈们可能一直在统治大马色(约瑟夫《犹太掌故》第十三章15.2 [392])。显然,这位试图杀害扫罗的总督希望能得到大部分犹太人的欢心,而且认为扫罗是一位扰乱大众和平之人,因此便开始采取措施实施对于他的抓捕和定罪。通过作者路加的记载,显明犹太人似乎为了抓捕扫罗费了很大的心思,他们负有大半责任。保罗自己讲述的故事中(林后11:32)并没有与此产生冲突,但是显明这些要杀害他的人得到了总督的支持和允准。显然,总督派遣哨兵监守在大马色城的每一个城门口,防备扫罗逃跑。


徒9:25 他的门徒就在夜间用筐子把他从城墙上缒下去。

【本会注释】

他的门徒。这里有力的支持性译文与第23节所记述的“好些日子”之含义一致。在扫罗第二次去大马色时,他逗留了许多日子,以致有许多人因着他所传扬的福音而皈依了基督教,接受扫罗为他们的教师,如今,这些人甘愿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来换取扫罗的安全。

筐子。希腊文spuris,“篮子”,可能是一个手篮子,正如在太15:37所说的收拾零碎的筐子。但是在林后11:33,使徒保罗用另外一个希腊文sarganē来描述,“一种用柳条或结绳制的有盖大篮子”,这种篮子的体积足以装下一个人。使徒保罗亲自提起过这次经历,而且是与他的软弱在一起记述的(他大概也将自己天生矮小的身材包括进去了),扫罗说“他若必须自夸就夸他软弱的事”(林后11:30)。扫罗的逃脱是通过城大马色城墙上的一个开口处,或是“窗户”(林后11:33;参以色列的探子从喇合家的逃脱,书2:15,以及大卫从自己家里的逃脱,撒上19:12)。看起来扫罗对于自己不相称的情形颇感羞愧:他以一种极其不光彩的方法逃脱,而且是由那些他原本期望除灭的信徒们拯救了他!


扫罗在耶路撒冷

徒9:26 扫罗到了耶路撒冷,想与门徒结交,他们却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

【本会注释】

耶路撒冷。扫罗并没有直接从大马色到耶路撒冷去见那些比他先作使徒的人,而是在阿拉伯居住了三年之后,才上耶路撒冷(见加1:17,18)。因此,自从扫罗出发到大马色之后,这里是他第一次拜访首府耶路撒冷,可能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们依然认为扫罗是他们的死敌。

想…结交。这里是指“企图 [或者“试着”] 与门徒结交”。这里的动词翻译为“结交”(希腊文kollaō),用于表达亲近、亲密的伙伴关系,例如丈夫和妻子的关系;以及兄弟间的关系;或者朋友间的关系(参太19:5;路15:15注释)。扫罗期望找到与门徒之间完全的兄弟情谊。扫罗以一个犹太人的身份到亚历山大以及其他城市,就是那些犹太人较多的城市时,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希望找到与他相同信仰之人。他在耶路撒冷也同样做了:他试图加入教会团体。但是那里的教会对他存在怀疑。那里的信徒仅仅知道扫罗是一个恐怖的迫害者,知道他先前所施行的一切逼迫。他是否依然专心于信徒的迫害呢?在信徒们接受扫罗之前,他们要十分谨慎,直到他们确定他的诚挚。他们对于扫罗是否真的悔改所存在的疑惑至少可以由以下两点来做解释:(1)扫罗三年以来没有到过耶路撒冷(参徒9:23注释),所以他们很少能得到扫罗对于基督教态度的可靠消息;(2)在大马色城中的政治变化(见第24节注释)可能中断了耶路撒冷信徒与大马色教会的联系。

却惧怕他。这里应该使用“而且”不应该使用“却”。这就使扫罗期望加入教会以及这些信徒们随之发生的行为产生较小一点的对比。这样,本句应该翻译为,“而且所有人[门徒们]都惧怕他”。在过去,这些信徒们惧怕扫罗是有理由的,如今也没有确切得知扫罗的改变,自然会继续惧怕他。他们可能会怀疑,扫罗仅仅是在伪装他已经悔改,也可能他是假装悔改来在他们中间做间谍,这样会给信徒们带来更大的危险。

不信。说明有些人向信徒们报告了有关扫罗悔改的事情,但是听见这消息的信徒们,还没有预备好要接受如此大的神迹、如此令人兴奋的消息。他们心中充满疑惑,希望在接受扫罗进入他们的团体之前,能够找到有关他改变的可信赖证据。在此种情形之下,他们表现地如此谨慎小心,很自然,而且也一样值得表扬。


徒9:27 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领去见使徒,把他在路上怎么看见主,主怎么向他说话,他在大马色怎么奉耶稣的名放胆传道,都述说出来。

【本会注释】

巴拿巴。为什么当其他的门徒们都惧怕扫罗的时候,巴拿巴来接待扫罗?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通过巴拿巴的品格来回答,他的品行具备和善,慷慨的特性(见徒4:36,37注释)。有许多解经家认为,巴拿巴支持拥护扫罗是因为他们先前就曾相识。如果这一点属实,我们可以看到巴拿巴,由于相信扫罗纯正的品行,出于此种力量,他相信扫罗悔改的神迹,而且还欣然推荐扫罗作使徒。这种和善的行为也证实了巴拿巴在教会中所处的影响地位。

去见使徒。这里是说,巴拿巴带着扫罗去见使徒们,碰巧使徒们也有在耶路撒冷的。在加1:18,19记述了更详细的内容,扫罗本人说他到耶路撒冷去“见彼得”,他见到的另外一位教会领袖就是“主的兄弟雅各”。尽管扫罗已经直接从耶稣那里领受了使命,他还是希望从那些曾经亲自目睹耶稣基督在地上生活以及工作之人那里听到主。由于仅仅提到了使徒彼得以及主的兄弟雅各,我们自然可以认为,这个时候其他的使徒不在耶路撒冷。同样,也可能是因为扫罗感觉自己先前迫害教会,他不愿意刻意去见他们。他还记载说“那时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都没有见过我的面”(加1:22)。然而,这里的描述大概仅仅是说,在犹大地的主要教会并不知道他,尽管在耶路撒冷教会中的某些成员认识他。考虑到使徒保罗在耶路撒冷对福音的有力、活跃的传扬(徒9:28,29),几乎没有可能使我们认为,首府耶路撒冷教会不认识他。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他在耶路撒冷仅仅停留了十五天之久(加1:18),由于有些人企图要夺取他的性命,便迫使他离开了耶路撒冷(徒9:29,30)。

述说。希腊文diēgeomai,“全部都述说出来”,“述说其中的细节”。正如希腊原文较为清楚的描述,这里是由巴拿巴对扫罗的行为进行了详细叙述。这里也预示扫罗曾经向巴拿巴详细叙述了他悔改的经历,然后由巴拿巴向使徒们叙述了这个奇妙的故事。

看见主。在其他的的记述中,没有一处如此具体地描述了扫罗在去大马色的路上遇到了主,见到了主耶稣(徒9:3-9;22:6-11;26:12-18)。然而,在徒9:17;26:16,说到主向扫罗显现,而且在徒22:14,亚拿尼亚对扫罗说“得见那义者”。如今,巴拿巴清楚地说扫罗“在路上看见了主”。这与使徒保罗后来的宣称一致──“我不是见过我们的主耶稣吗?”以及“他 [主] 也显给我看”(林前9:1;15:8)。

向他说话。对于使徒们来说,明白耶稣基督确实曾经向扫罗说话,就是如今巴拿巴所推荐的这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他们曾经直接从主耶稣那里领受使命(见可3:14;太28:19,20等注释)。通过巴拿巴的叙述,他们便会得知扫罗也是有同样一位主所任命的。

放胆传道。希腊文parrēsiazomai,“明白地说”,或者“自由地讲论”;因此引申为“增长信心”,“有胆量”(参徒9:29;14:3;18:26等)。这里的叙述可以证明扫罗乃是发自内心的真正悔改。他大胆拥护自己先前所毁坏的真理。巴拿巴十分清楚扫罗大胆的工作会在使徒们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并且使这些使徒能够接受扫罗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

耶稣的名。见徒3:6,16注释。


徒9:28 于是扫罗在耶路撒冷和门徒出入来往,

【本会注释】

和他们。这里暗示了信徒中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

出入来往。这里并不是说扫罗不断地离城又返城,而是说他在耶路撒冷的教会中出入来往自由(见徒1:21注释)。


徒9:29 奉主的名放胆传道,并与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讲论辩驳;他们却想法子要杀他。

【本会注释】

放胆传道。见第27节注释。本章的第29节应该与28节的联系起来,照字面意义上读作,“奉主的名放胆传道”。本节的后半句直译是“他向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讲论,并且与他们辩驳”。

名。见徒2:21;3:6,16注释。

辩驳。作者路加曾经使用这个希腊词来描述司提反与希利尼人的辩论(见徒6:9注释)。然而,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不同。这些“希利尼人”曾经与司提反辩驳;如今,扫罗与他们辩驳。扫罗,作为一名大数的犹太人,对于此类的辩论受过良好的训练(见徒9:11注释)。这辩驳激起了他们满腔的愤怒。才仅仅几周的时间,这位使徒的生命就已经两次面临危险,起先是在大马色(第24节),如今是在耶路撒冷。

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见徒6:1注释。

想法子。希腊文epicheireō,“下手”,“试图”(见徒19:13;参路1:1;徒9:23,24注释)。

。扫罗本人甘心情愿面对这种死亡,就是先前对待司提反的死刑,但是天父上帝对于他英勇的仆人另有其他的计划。也正是在这种紧要关头,上帝警告与指教的异象就要显现(见徒22:17-21注释;参《述》第一章)。


徒9:30 弟兄们知道了就送他下该撒利亚,打发他往大数去。

【本会注释】

弟兄们知道了。如今他们知道了扫罗,也知道了有人将要杀害他的密谋。他们的知识促使他们作出毫不犹豫的选择。弟兄们就打发扫罗往海岸去,从那里让他逃回自己的家乡大数。

该撒利亚。这里不是指该撒利亚腓力比(在黑门山脚下),而是指坐落在耶路撒冷西北方向,64英里的海港。从这里可以很容易到达大数城,不论是乘船还是行路都比较方便,那条路在叙利亚以北沿着海岸线。在该撒利亚他可能会见到执事腓利。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司提反的朋友,另一个是昔日司提反的对手,他们将要面对面,并且互称兄弟了。见徒8:40注释。

打发。希腊文exapostellō,直译是“派出去”。这里似乎是在暗示,门徒们分派扫罗乘船去了大数。这里与使徒保罗个人的记述没有出入:“以后,我进了叙利亚和基利家境内”(加1:21)。那时,叙利亚和基利家合起来组成罗马的一个省份,因为扫罗要到大数,所以他自然就进到了这个地区。有一些可供选择的译文为(1)他在去基利家的大数之时,所乘的船曾到过叙利亚海港,(2)扫罗首先到了大数,然后在叙利亚和基利家境内进行了自己的传道旅程。后者可能是在说明基督教会在那个地区的出现,而且这些教会并不是由于保罗的第一次传道旅程而建立的(见徒15:36,41注释)。

大数。这里是扫罗的家乡(见第11节注释),但这里可能并不是使徒最为舒适的藏身之所。基督曾说“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约4:44),可能对于使徒保罗,这话也正正应验了。不仅仅是指他返回了自己的出生地;他乃是以一个犹太叛教徒回去的,是对他父辈们信仰的叛变,而且还是被人迫害,受人鄙视的基督徒之领袖。我们可以想象他是如何被人接受的,这页更加解释清楚,为什么保罗提到他家庭的时候总是保持沉默。保罗回到了家乡,一直到巴拿巴来找他去做更广的服务(徒11:25)。


徒9:31 那时,犹太、加利利、撒玛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了。

【本会注释】

那时。相当于“因此”。在本章29-32节发生的事件与徒8:3-5发生的事相似。先前扫罗大大迫害教会,因此,信徒们被驱散并且宣扬主的福音,这就给执事腓利开了门路,使他能将福音传到撒玛利亚。在本节经文的例子中,当年迫害信徒的扫罗本人受到了迫害,就逃到了家乡大数,扫罗逃走之后,教会得到了暂缓而且他们也合理地利用了这次平安稳妥的时期,使徒彼得到了沿海的地区传扬福音。

各处的教会。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册注释第10页)以下译文:“如今,在整个犹大、加利利、以及撒玛利亚的教会都得平安”。这里是指整个基督教会,不是指具体的一个宗教集会。同时也强调了各个地方教会联合起来形成了整个教会。这里使用的“教会”,似乎并不是一个局限性的地方教会之意,而是指普遍性的基督教会。

平安。教会这次的暂缓大概是因为保罗的离开:当他离开之后,对于那些犹太人的刺激也就随之离去了。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罗马皇帝喀利古拉,要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建造自己的雕像,因而那些犹太人无从顾及教会的发展(见本册注释第78页)──罗马皇帝的这种尝试也被劝阻了,根据约瑟夫(《犹太掌故》第十八章.8.2-8)的记载,皇帝是由坚决反对的犹太人、希律亚基帕热心恳切的乞求,那时希律居住在罗马,也由于叙利亚总督彼得纽的呼吁才被劝阻的。根据约瑟夫的记载,叙利亚的总督被以色列人的祈祷所感动,因为在当地长时间干旱的危机时刻,因为以色列人的祈祷,就在晴朗的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

犹大。此处这个简单的说明包括大量早期教会的历史,而且颇具意义。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宣告了当时巴勒斯坦村庄以及城镇中所有有组织的基督教团体。没有提到任何地方教会的名字,但是许多教会将会兴起,这也正是因为耶稣基督先前个人之工迟来的结果。再者,执事腓利以及使徒彼得和约翰的工作需要加以记述(见徒8:5,6,14,25注释)。然而,无论他们是如何创建了巴勒斯坦的教会,这节经文可以证明他们的存在,而且演示了他们本着信心顺从了耶稣基督的命令(徒1:8)。

建立。希腊文oikodemeō,“建立一座房屋”,“盖一座大厦”,引申其含义就成了通常使用的“启发”,“建造”之意。中文译文中有“平安”一词,它就使教会有机会得以“建立”,这里的“建立”是指在教会组织以及属灵意义上被建。希腊文的Oikodomeō,在使徒保罗使用的词汇中经常可以读到(见徒20:32;罗15:20;林前8:1;加2:18等)。

敬畏主。在旧约圣经中,此种写法非常普遍,旧约里常常提到出于虔诚的敬畏(见伯28:28;诗19:9;箴1:7注释)。在新约圣经中出现地很少,此种英文形式只有在这里使用过。在林后5:11记载的“主是可畏的”,最好翻译为“主是可敬畏的”。

安慰。希腊文paraklēsis,“劝慰”,“劝化”(见太5:4;路6:24;约14:16注释)。这个短句可以翻译为“在……[或者是‘被’]圣灵的劝告中行事“。当时教会的信徒们敬畏上帝,并且由上帝的圣灵带领他们;他们整个的生活都在神圣的控制之下。

人数就增多了。由于教会中属灵状况的丰富、满足,教会的信徒以及团契在数量上大大增多了。这种状况也要总是如此。基督徒高度的属灵生活状况将会对于那些未蒙拯救之人领受救恩产生极大的功效。此种功效将来自教会中平信徒的生活言行,以及教会领袖的工作。


以尼雅得医治

徒9:32 彼得周流四方的时候,也到了居住吕大的圣徒那里;

【本会注释】

彼得。从这里一直到徒11:25,作者先把扫罗的事情放在一边,开始转向使徒彼得的工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前这部分有时被称为“彼得行传”。然而,这里很明显,作者路加在这里记载使徒彼得的工作,不是把它作为教会柱石个人传记的一部分,而是作为用来描述外邦人悔改的整个书面计划。当藉着使徒彼得的工作,基督徒的服务工作上路一个新的阶段之后,作者就开始转向使徒保罗的生涯,专注于记述保罗在外邦人中间的几次传道旅程。

在作者路加的记述中(徒8:25),提到使徒彼得以及约翰,他们二人在撒玛利亚传道后,就回到了耶路撒冷,“一路上在撒玛利亚好些村庄传扬福音”。在他回到耶路撒冷之后,他与扫罗见面,有十五天之久(加1:18)。但是很明显,使徒们并没有把自己隔离在耶路撒冷;他们旅行到更远的地区,向新建立的教会团体传扬福音,同时也开创新的做工园地。这样的拜访对于统一初期教会起到了帮助作用,并且提高其平衡的发展。

周流。希腊文dierchomai,“经过”。有关其对于传教的意义参徒8:4(参路9:6)。

四方。这里也可以翻译为“在他们一切人中间”,说明他即在教会的团体中间,本章31节,也在本节后来提到的“圣徒”中间。

圣徒。见第13节注释。

吕大。旧约圣经中的罗德城(代上8:12;拉2:33;尼7:37;11:35),就是现今希腊文中的“Ludd”。这个城镇由便雅悯支派的移民者们兴建(代上8:1,12),它坐落在富饶的沙仑平原。这里距离约帕有十一英里(合17.7千米),在约帕的东南方向,距离耶路撒冷西北方向有一天的路程。约瑟夫(《犹太掌故》第二十章6.2)称之为一个村庄,但是“在面积上不小于一座城市”。由于犹大马可比的要求,德米特里厄斯·锁特使这里成了耶路撒冷圣殿的所有物(马加比前书11:32-34)。在罗马的卡西屋司统治之下,出现了历史上一次显著的财物,金钱的兽性掠夺,这里的居民被卖为奴隶(约瑟夫《犹太掌故》第十四章11.2 [275])。然而,这里后来又恢复了先前的繁荣,而且,在看起来在这个时候成了基督徒团体正值繁荣的时刻。在毁灭耶路撒冷之前的战争中,这里曾经在公元66年,被罗马皇帝赛提司迦鲁用火烧毁(约瑟夫《犹太战记》第二章19.1 [515,516]),当大部分的居民前往耶路撒冷参加住棚节的时候,由罗马皇帝维斯帕先占领,那年是公元68年(同上第四章8.1 [444])。当这个城市被重建之后,可能是在罗马皇帝哈德良统治时期(约公元130年),它被重新命名为帝鸥斯波哩(宙斯城)。它就是后来叙利亚教会大主教辖区的一个所在地。这里较为突出的特征似乎就算是它的贫穷了。根据一部古老的犹太人注释,拉比拿单(公元160年)说,“在世界上有十个贫穷的区域,其中有九个是在哩底亚[就是吕大],剩余的一个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区”(米大示·拉巴,斯1:3注释,宋西诺版第30页)。极有可能是执事腓利这位福音使者,在这座城里种下了相信基督的信仰。这个城镇应该是在大路上,腓利走遍那地,在“各城”传道的之时可能来过了这里,就是他从亚锁都到该撒利亚的时候(见徒8:40注释)。

使徒彼得向犹太人和外邦人传道

1. 彼得和约翰去撒玛利亚帮助腓利(徒8:14)。

2. 彼得和约翰回耶路撒冷,一路在撒玛利亚各村庄传道(徒8:25)。

3. 彼得在传道途中到了吕大;救治了以尼雅(徒9:32-35)。

4. 彼得被召请到约帕。多加复活(徒9:36-43)。

5. 哥尼流见异象,打发人去请彼得(徒10:1-8)。

6. 彼得见异象,就去见哥尼流(徒10:9-26。

7. 彼得向该撒利亚的异教者传道。圣灵沛降(徒10:27-48)。


徒9:33 遇见一个人,名叫以尼雅,得了瘫痪,在褥子上躺卧八年

【本会注释】

以尼雅。希腊文Aineias,这是一个古老的希腊名字,注意,这里不要与著名的特洛伊英雄阿尼里斯相混。在约瑟夫(《犹太掌故》第十四章10.22 [248])曾把这个名字使用于一个犹太人身上,这个人很有可能是一个希利尼的犹太人(见徒6:1注释)。这里没有提到他是否是一名信徒,但是我们可以推断他是“圣徒”中的一员。作者路加记载以尼雅已经由于瘫痪而卧床不起有八年之久,此种关注可以反映出专业的精确时间(参路13:11;徒3:2;4:22;14:8)。有关作者路加对于医学情况的兴趣见徒3:7;9:18;28:8注释。有关这里“瘫痪”二字的意义,可以见太4:24;可2:3注释。没有任何因素可以使人置疑这位瘫痪之人得蒙痊愈的神迹。


徒9:34 彼得对他说:“以尼雅,耶稣基督医好你了;起来!收拾你的褥子。”他就立刻起来了。

【本会注释】

耶稣基督。这里显明使徒彼得避免声称施行这样的神迹,医治人的疾病是出于人的力量。他承认,只有耶稣基督的大能才能帮助人减轻痛苦(参徒3:6,12;4:9,10)。

医好你了。在本节中使用表明了这种医治是瞬间发生的(参“他立刻起来了”注释)。

起来。我们的主在行类似神迹时所使用的命令(太9:6;约5:8)。

收拾你的褥子。他立刻就可以为自己做这件事情了,这件事情其他的人已经为他做了许多年了。


徒9:35 凡住吕大和沙仑的人都看见了他,就归服主。

【本会注释】

凡住…的人。这里不必提到每一位个人,而是提到了一个大的居民群体。由于这个神迹已经传开,在这个地区就产生了虔诚信仰的普遍复兴。

沙仑。希腊文ho Sarōn,就是英文中的“ the Saron”是来自希伯来文的Sharon。我们并不清楚任何使用这个名字的村庄或者城镇。这里文章中的应用可能是指沙仑平原,这个平原坐落在巴勒斯坦中心山脉以及地中海之间,而且沿着海岸线从约帕一直到卡梅尔。这里的美丽、肥沃、以及多产众所周知(见赛35:2;65:10注释)。

看见了他。对于这位躺卧八年的瘫子,那个地区的人一定都很清楚,使这样一个人获得痊愈,一定吸引了当地众多群众的注意力,正像彼得先前在圣殿门口医治那位瘸子一样(参徒3章)。无疑会有许多人询问这个瘫子是如何获得痊愈的。

归服主。在身体上医治以尼雅的神迹,也兴起了耶稣基督医治人内心疾病的大能。因此,教会中信徒的人数又一次加添了。对于给予那些居住在这个沿海地区之外邦人的福音,就做了预备。


多加复活

徒9:36 在约帕有一个女徒,名叫大比大,翻希利尼话就是多加(就是羚羊的意思);她广行善事,多施周济。

【本会注释】

约帕。希腊文Ioppē,来自希拨来文的Yapho,“美丽”,现在使用英文的“Jaffa”来表达。见书19:46;代下2:16;拿1:3注释。在公元前15世纪的时候,埃及人曾经提到过这个名字。这个地方在希腊的传说中非常著名,它被视为埃塞俄比亚公主被绑架的地方,后来由宙斯的儿子珀尔修斯解救(斯特拉波《地理学》第十六章2.28;约瑟夫《犹太战记》第三章.9.3 [420,421])。这座城镇坐落在一座颇高山坡上,有人声称从这座山的顶部可以看到首府耶路撒冷。这里是距离耶路撒冷最近的港口城镇,尽管这里的港口很难进入,而且也很危险,但是在所罗门统治时期,他将从黎巴嫩来建造上帝圣殿的木材先进港到约帕,然后再运到耶路撒冷,后来在所罗巴伯时期也是如此(王上5:9;代下2:16;拉3:7)。这里也是驶往他施的港口(拿1:3)。在马可比人的带领下,这个港口以及它的防御工事得到了修复(马加比前书14:5)。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将这座城市分派给希律管辖,后来又由亚基老治理(约瑟夫《犹太掌故》第十五章7.3;第十七章11.4)。亚基老被免职之后,约帕城边成了罗马省份叙利亚的一部分。然而,这里始终居住着众多狂热的犹太人,他们忠于犹太教,即使在公元66-70年间的大动乱期间,他们也始终如此。在使徒彼得的时代,以及稍后的年间,这里由于是海盗的司令部而声名狼籍。这里与吕大的情况相似(见徒9:32注释),这里基督教信徒的增加可能是由于执事腓利在这里所做的工作(见徒8:40注释)。

女徒。希腊文mathētria,“女信徒”。

大比大。这是一个亚拉姆语的名字,写作Tabyetha',与旧约圣经中的希伯来名字“西比亚”(王下12:1;代下24:1),或者“洗比雅”(代上8:9)相呼应,“小羚羊”。希腊文中的Dorkas,“野母山羊”,或者“小羚羊”。这个名字用两种语言来表达的事实,可能是在暗示教会的希伯来人区域以及希腊文化区域之间所存在的关联。

广行善事。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认为多加在约帕教会所担任的职务就是执事。如果这一点属实,那么它将反映出执事腓利的影响力。腓利是起先所选七位执事中的一员(见徒6:3,5),他很有可能将建立在耶路撒冷教会中的组织也带到了他所建立的各个教会中。因此,多加可能对于当地教会中的寡妇负有特殊的照顾(参徒6:1;9:39)。

多施周济。希腊文eleēmosunē,“怜悯”,尤其指在进行施舍之时的怜悯,就是“慈善”、“施予”或者“施舍”。多加的善行本身主要可以用两方面来表达:她以“善行”进行她对别人的服务;她将自己的财物“周济”别人。她并不以慈善为代表而满足,而且还将他所拥有的分给别人。


徒9:37 当时,她患病而死,有人把她洗了,停在楼上

【本会注释】

患病而死。作者路加在这里记载的细节说明,多加身体的疾病因为治疗无效而死,这就是一个证据,表明多加确实是死了。那些批评家们常常试图质疑一些使死人复活之神迹的权威,以及真实性,他们认为这些人不是死了,而是暂时处与昏迷状态而已。

洗了。在古代,有许多人为死者的尸体进行清洗,这乃是当时的风俗。在犹太人中,这中行为被称为“洁净尸体”。在米示孥(《安息日》23.5,宋西诺版.《他勒目》第771页),其中说到:“所有对于死者的要求都要做到;死者要被浇上油并且进行清洗”。如今,教会中的女信徒为他们深爱的多加实行了这种传统礼节。

停在。在耶路撒冷,葬礼要在去世的那天举行(参徒5:6,10)。在首府之外的地区,在去世到举行葬礼可以有三天的间隔。允许尸体停留,直到一切复活的希望破灭之后,而且也不会有任何埋葬活人的危险。在这三天的等待时期,尸体通常要停放在楼上的屋子里,在房顶下面停放。在多加的例子中,教会可能拖延了她的葬礼,希望得到神圣能力的搭救。使徒彼得不久才医好了瘫痪的以尼雅,虔诚的信徒们一定会希望彼得也行神迹,使多加从死里复活。


徒9:38 吕大原与约帕相近;门徒听见彼得在那里,就打发两个人去见他,央求他说:“快到我们那里去,不要耽延。”

【本会注释】

约帕相近。吕大距离约帕只有11英里(17.7 千米),在约帕以南,因此,彼得医治以尼雅的消息很快就会从这镇传到那镇。

不要耽延。原文证据证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这里是恳求的形式,读作“求求你,不要耽搁,要快到我们那里去”。这位信使可能在多加临死之前就离开约帕去找彼得了,希望使徒彼得能及时到达,不致使多加离开人世。如果,这种可能性较大,那时多加已经死了,那么说明当时的教会相信藉着上帝的能力可能会使多加复活。无论是以上哪一种可能,事情紧急,不容耽搁,要不拯救一个的生命,要不免除一次葬礼。


徒9:39 彼得就起身和他们同去;到了,便有人领他上楼。众寡妇都站在彼得旁边哭,拿多加与他们同在时所做的里衣外衣给他看。

【本会注释】

彼得就起身。彼得随时准备着应付任何临到他的真实请求,尤其是像从约帕教会的信徒传来的如此紧急之呼求。

楼上。见第37节注释。

众寡妇。路加显示了一种特殊的对于妇女们的同情(见路8:2,3注释)。他在自己的福音书中提到“寡妇”九次,在《使徒行传》中提到过三次。教会中的“寡妇”乃是特殊照顾的对象(见徒6:1注释)。这里使用这个词显示了约帕教会也同样对寡妇施以善行。

里衣外衣。希腊文分别写作chitōnes和himatia(见太5:40注释)。

多加…做的。相当于“过去常常做的”。以慈善的目的制作衣服乃是多加的习惯(见第36节注释)。


徒9:40 彼得叫他们都出去,就跪下祷告,转身对着死人说:“大比大,起来!”她就睁开眼睛,见了彼得,便坐起来。

【本会注释】

叫她们都出去。在施行这件神迹之前,彼得效仿了当年耶稣在医治睚鲁的女儿之时所留下的榜样(见可5:39,40注释),为这事他也曾作过见证。在多加尸体所安放的屋子里,有很大的嘈杂、哭喊声(徒9:39)。彼得感觉有保持安静的必要,这样他就可以安静与上帝交通。比较先知以利亚医治寡妇之儿子的事件(王上17:17-23),以及先知以利沙在使书念妇人的儿子复活一事,见王下4:33。这里也注明上帝的仆人们应该如何避免卖弄能力。

祷告。使徒彼得跪下,开始了迫切的祈祷,他意识到只有那神圣的大能才能完成这个人们期待的神迹。祈祷又一次证明早期教会获得力量的途径(参徒1:14,24;6:4,6;8:15;9:11;10:2等注释)。使徒彼得谦卑、虔诚、热心的特性在这件事情中清楚地显现了出来(参徒3:1注释)。

转身。在使徒彼得祈祷完,并且领受了内心的一种坚信,相信他的祈祷必蒙上帝的垂听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全然靠赖超自然的能力了,但是当他确信之后,并没有匆忙行事。

死人。这里没有为以下所行之神迹的真实性留下任何疑惑。多加已经死了(见第37节注释)。彼得转向多加那无生命的躯体。

起来。使徒彼得如此简短的命令,显明他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祈祷必蒙上帝的垂听。

坐起来。希腊文anakathizō,就是指“坐起来”,这个词由一些医学作者使用,来描述病人从床上坐起来,作者路加在他的福音书中也使用过(路7:15)。对多加复活的简略描述是极其鲜明生动的。她睁开了眼睛,仿佛是从梦中醒来一样;见到彼得意料之外的目光,可能多加不认识彼得;而且,如今她坐起来乃使从死里活过来才能办到的事情。这样的细节与作者路加的医学兴趣相合一致。


徒9:41 彼得伸手扶她起来,叫众圣徒和寡妇进去,把多加活活的交给他们。

【本会注释】

伸手扶她。多加接受了彼得所提供的手,因为这时她已经清醒了,与先前耶稣使睚鲁的女儿复活不同“拉着她的手”(太9:25)。这个细节是个证据,说明这两个叙述是各自独立的。正如有些人所主张的一样,后者不仅仅是前者的一个重复。

众圣徒。见第13节注释。这里并没有暗示这个寡妇不是“圣徒”,或者不是基督徒,尽管多加曾经帮助过的那些人中,有些人可能不是教会的信徒。但这决不能说明多加本人也不是信徒。

把多加活活地交给他们。彼得相信上帝所施行的这个神迹会获得预期的承认,首先就聚集了那些认识多加的人们,而且也要藉着这些人证明多加是确实死了,所以彼得当着众人的面将多加交给了他们。因此,使徒彼得确信,在那地必要有多人为多加复活一事作见证。


徒9:42 这事传遍了约帕,就有许多人信了主。

【本会注释】

许多人信了主。这个神迹的信息迅速传开了。约帕的整个地区都听到了,福音的信息收到了惊人的果效。


徒9:43 此后,彼得在约帕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住了多日。

【本会注释】

。通过这里的记述,我们无法得知彼得在那里住了多久。有关“多日”的评论见本章23节。

硝皮匠西门。作者路加在他所描述的故事中,显明了他对于一些次要人物之姓名的兴趣(参徒9:11,33,36;12:13;21:16等)以及他们的职业(参徒8:27;10:1;16:14;18:3;19:24)。硝皮匠是一种令严格犹太人大为不悦的职业。这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从事这种职业就必须要不断接触死野兽,以及死牲畜的皮毛和尸体,冒着礼节上污秽的危险(见利11:24,25),也是因为,一般来讲,这职业本身就令人恶心、厌恶。犹太人的拉比们曾有以下观点,如果一个将要成亲的硝皮匠,向他已订婚的妻子隐瞒自己的职业,那么,此种隐瞒将被认为是欺诈,他先前所立定的婚约被视为无效(米示孥婚姻的文书 7.10,宋西诺版《他勒目》第482,483页)。这位硝皮匠的房子在“海边”(徒10:6)。这样会很容易使彼得,在他与那位谦卑而且好客的西门长时间住在一起的时候,重操旧业,进行打鱼的工作,同时也可以赚得一些生活费用。这里使徒彼得甘心与一个硝皮匠住在一起,显明他已经开始放弃犹太人所具有的偏见。虽然如此,上帝的旨意却是要预备他的仆人迈出更大的一步,就是向外邦人哥尼流传扬福音(见徒10章注释)。

一、卷名

自古以来,该卷书就被称为《使徒行传》,但在正文中并没有出现这个标题。在现存最早的纸莎草抄本45号和西奈抄本中,该卷卷名仅为“行传”,而未提到“使徒”。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该卷书并未记载使徒的全部历史。有几章描写了彼得和约翰的工作,其余的章节则记载了保罗的悔改和传道工作,直到他第一次在罗马被囚。所以该书并没有完整地记叙任何一位使徒的工作,也没有讲到大多数的使徒。在十二个使徒中,只有彼得,约翰和雅各在叙述中占有主要地位。书中大量篇幅用来记述保罗。他虽然身为使徒,但不是原来的门徒之一。所以采用“行传”为卷名已足够了。

公元二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声称记述使徒生平和经历的作品。这些作品也称为“行传”。也许是为了把正典的“行传”与这些仿制的外传区别开来,才将该卷书定名为“使徒行传”。


二、作者

《使徒行传》的序言(徒1:1-4)清楚地说明《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

早期教会从未真正怀疑过该卷书的正典地位。它很快就在新约的著作中获得一个可靠的位置。


三、历史背景

罗马帝国正处在鼎盛时期。奥古斯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继位者中强者可以在其上建造,弱者也无法摧毁它。即使统治者懦弱又专制,罗马公民仍然享受着罗马文明所带给他们的好处。在《使徒行传》中所述及的时期中(公元31-63年),作皇帝的是提比略(14-37),卡利古拉(37-41),克劳狄(41-54)和尼禄(54-68)。其中提比略和克劳狄运用他们的才能,为其辽阔的属地谋利,卡利古拉和尼禄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尽管统治者这样的盛衰无定,罗马帝国继续处在有利于福音传播的状况之中。相对稳定的政府,共同的行政制度,罗马的司法体系,日益扩大的公民权利,由训练有素的军队所维持的和平,伸展到当时世界每个角落的道路,以及差不多大家都懂的语言(希腊语)──这一切因素都有利于使徒的工作。

这个新的宗教起先得益于与犹太教的联系。上帝所拣选的这个民族散布在罗马帝国的许多地方,其基本信仰最终被罗马人所容忍。基督教作为原来犹太人信仰的一个分支也得到了这种宽容。后来犹太教失了宠。在克劳狄统治时期,皈依犹太教的人被赶出罗马城(徒18:2)。强烈的犹太人民族意识导致巴勒斯坦的起义和灾难性的战争(公元66-70),结果耶路撒冷于公元70年毁灭。随着犹太教地位的恶化,基督教的处境也更加危险了。这个宗教没有法律地位,其成员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发生麻烦,如公元64年罗马城的大火,就很容易把基督教当作替罪羊。随之而来的迫害就开创了一个可怕的先例,为后世经常所仿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路加搜集了早期教会的历史,写下了《使徒行传》。


四、主题

路加说他的“前书,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徒1:1)。他以清晰的属灵眼光看出,耶稣在地上的工作只是一个开始。《路加福音》所记载的,就是这个“开头”。但是他知道,如果不记录耶稣在升天之后藉着早期的教会所行的事,这段历史就不完整。所以他着手继续记叙基督藉着祂的门徒所做的工作。他以徒1:8作为使徒们开展活动的主题,有次序地进行叙述。门徒们遵照主的命令,先在耶路撒冷,接着在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见证。路加在记叙他们行踪的时候,自然也进行这样的划分。他的书就这样记叙了基督教在地域上的发展过程。

他还记录了另一重大的进展。教会原来是在犹太人中形成的。可是如果它继续留在犹太教排外性宗教的限制范围内,就无法完成普世性的使命。它必须摆脱这种排外精神。路加概述了教会如何一步一步地摆脱犹太教的限制,从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宗教,直到保罗能够说福音已“传与普天下万人听”(西1:23)。路加记载了成千的犹太人,包括一些祭司,很早就接受了福音(徒6:7)。逼迫使腓利把福音传给撒玛利亚人和部分犹太化的埃提阿伯(埃塞俄比亚)人(徒8)。他述说彼得如何传道给罗马百夫长哥尼流(徒10章)。他强调了塞浦路斯人和古利奈人怎样第一次向非犹太人传道(徒11章);在打开了门户以后,保罗和他的同工又是怎样向大批外邦人传道的(徒13,14章),他们又是怎样在彼得和雅各的帮助下,确认了外邦信徒不需要遵守犹太教的仪文(徒15章)。在《使徒行传》的最后,他生动地描写了福音传遍了罗马帝国的东部(徒16-28章)。他看见基督教成为一个主要由外邦人所信奉的宗教。

路加特别适合于记载这一段的历史。据认为他原是外邦人,非常关心向非犹太人传道。他蒙拣选撰写向外邦人传福音的故事,这是多么恰当啊!

《使徒行传》的作者充分认识到在幼小的教会发展的过程中圣灵的作用,从耶稣“藉着圣灵,吩咐所拣选的使徒”(徒1:2)时起,圣灵一直显现作为教会领袖及其同工的顾问。在五旬节的奇迹中,“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徒2:4)。不久以后,信徒们也“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上帝的道”(徒4:31)。选举出来的七位执事也“被圣灵充满”(徒6:3),其中最突出的是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徒6:5)。在往后的叙述中圣灵继续充当向导──在扫罗被拣选时(徒9:17),在接受外邦人加入教会之际(徒10:44-47),在巴拿巴和保罗奉派传道时(徒13:2-4),在耶路撒冷会议上(徒15:28),以及在保罗的传道行程中(徒16:6,7)。《使徒行传》可以说是部分记录了圣灵藉着使徒及其同工所成就的工作。


五、纲要

(一)序言 徒1:1-11

1、路加的“前书”──路1:1

2、传福音的使命 徒1:2-8

3、基督升天 徒1:9-11

(二)在耶路撒冷的传道工作 徒1:12-7:60

1、等候圣灵的能力 徒1:12-26

1)使徒回到耶路撒冷 徒1:12,13

2)祈祷 徒1:14

3)犹大之死 徒1:15-20

4)选马提亚代替犹大 徒1:21-26

2、圣灵的大能 徒2:1-47

1)圣灵下降 徒2:1-13

2)彼得讲道 徒2:14-36

3)讲道的效果 徒2:37-41

4)初期教会的热心和发展 徒2:42-47

3、医治瘸子 徒3:1-4:31

1)奉基督的名行医病的神迹 徒3:1-11

2)彼得的演讲 徒3:12-26

a.对犹太人的指责 徒3:12-18

b.呼吁悔改 徒3:19-26

3)彼得和约翰被捕 徒4:1-4

4)使徒的受审和获释 徒4:5-22

5)教会的颂赞 徒4:23-31

4、早期的基督教团体 徒4:32-6:7

1)共享财物的团体 徒4:32-5:11

a.信徒们共享他们的财产 徒4:32-37

b.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欺骗和死亡徒5:1-11

2)当局的迫害 徒5:12-40

a.医病的神迹 徒5:12-16

b.使徒的被捕,逃脱和再被捕徒5:17-28

c.彼得的辨护 徒5:29-32

d.迦玛列呼吁释放使徒 徒5:33-40

3)挨家传道 徒5:41,42

4)设立执事 徒6:1-7

5、司提反的被捕和牺牲 徒6:8-7:60

1)七执事之一司提反的传道 徒6:8-10

2)司提反被捕和受审 徒6:11-7:53

a.被捕 徒6:11-14

b.司提反脸发光 徒6:15

c.司提反的辨护 徒7:1-53

3)司提反的牺牲 徒7:54-60

(三)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传道工作 徒8:1-12:23

1、因逼迫而教会分散 徒8:1-4

2、腓利,彼得和约翰在撒玛利亚 徒8:1-4

1)腓利成功的传道工作 徒8:5-13

2)彼得斥责西门贿买圣灵之罪 徒8:14-25

3、腓利继续传道 徒8:26-40

1)腓利和埃提阿伯太监 徒8:26-39

2)腓利在亚锁都和该撒利亚 徒8:40

4、扫罗悔改 徒9:1-31

1)逼迫人的大数人扫罗 徒9:1,2

2)基督向扫罗显现,扫罗悔改 徒9:3-17

3)扫罗受洗,和他最初的传道 徒9:18-22

4)犹太人密谋杀害扫罗 徒9:23,24

5)与巴拿巴逃回耶路撒冷,回到大数 徒9:25-30

6)教会暂得平安 徒9:31

5、彼得后来的传道工作 徒9:32-10:48

1)医病的神迹 徒9:32-42

a.医好以尼雅的瘫痪 徒9:32-35

b.令多加复活 徒9:36-42

2)哥尼流的悔改 徒9:43-10:48

a.哥尼流蒙指示派人去约帕找彼得 徒9:43-10:8

b.彼得见有关洁净和不洁净的异象 徒10:9-16

c.彼得前往该撒利亚指教哥尼流 徒10:17-43

d.哥尼流及其亲友受洗 徒10:44-48

6、福音传给外邦人 徒11:1-30

1)彼得在使徒面前为他传福音给外邦人辩护 徒11:1-18

2)福音传给巴勒斯坦境外的犹太人 徒11:19-21

3)巴拿巴和保罗在安提阿 徒11:22-26

4)安提阿的基督徒救济犹大地的饥荒 徒11:27-30

7、对雅各和彼得的迫害 徒12:1-23

1)雅各被希律亚基帕一世囚禁和处死 徒12:1,2

2)彼得被囚和神奇地蒙救 徒12:3-19

3)希律亚基帕一世之死 徒12:20-23

(四)保罗第一次传道行程 徒12:24-14:28

1、保罗和巴拿巴在安提阿 徒12:24,25

2、保罗和巴拿巴受安提阿的先知和教师所委派 徒13:1-3

3、外出传道 徒13:4-14:28

1)居比路 徒13:4-12

2)别加,约翰马可的离去 徒13:13

3)彼西底的安提阿 徒13:14-50

4)以哥念 徒13:51-14:5

5)路司得 徒14:6-19

6)特庇,经尹彼西底回来 徒14:20-23

7)回到安提阿 徒14:24-28

(五)耶路撒冷会议 徒15:1-35

1、与犹太教师的纠纷 徒15:1,5

2、派代表赴会 徒15:1-4

3、讨论 徒15:6-18

4、决议 徒15:19-29

5、决议在安提阿宣布 徒15:30-33

6、西拉,保罗和巴拿巴留在安提阿 徒15:34,35

(六)保罗第二次传道行程 徒15:36-18:22

1、保罗和巴拿巴分手 徒15:36-39

2、保罗和西拉动身前往基利家 徒15:40,41

3、提摩太在路司得被召 徒16:1-3

4、在加拉太的传道工作 徒16:4-10

1)照看众教会 徒16:4,5

2)圣灵不许他们前往亚西亚和庇推尼讲道 徒16:6,7

3)在特罗西听到马其顿的呼声 徒16:8-11

5、福音传到欧洲 徒16:11-18:17

1)腓立比 徒16:11-40

2)帖撒罗尼迦 徒17:1-9

3)庇哩亚 徒17:10-14

4)雅典 徒17:15-34

5)哥林多 徒18:1-17

a.保罗的工作 徒18:1-5

b.被赶出会堂 徒18:6-11

c.迦流的干预 徒18:12-17

6、回安提阿 徒18:18-22

(七)保罗第三次传道行程 徒18:23-21:17

1、在加拉太和弗吕家传道 徒18:23

2、亚波罗在以弗所和哥林多 徒18:24-28

3、保罗为受过约翰之洗的人重新施洗 徒19:1-7

4、在以弗所传道 徒19:8-41

5、在马其顿和希腊传道 徒20:1-5

6、在特罗亚第一日的聚会 徒20:6-12

7、在米利都会见以弗所诸长老 徒20:13-38

8、前往耶路撒冷 徒21:1-17

(八)保罗被捕和受审 徒21:18-26:32

1、保罗向使徒汇报,在圣殿行洁净之礼 徒21:18-26

2、骚乱 徒21:27-32

3、保罗被扣押 徒21:33-39

4、保罗在众人前为自己辩护 徒21:4-22:22

5、保罗第一次被囚 徒22:22-26:32

1)被扣押要举行听审 徒22:22-30

2)在公会前辩护 徒23:1-10

3)保罗见异象 徒23:11

4)犹太人密谋害保罗 徒23:12-22

5)保罗被送往该撒利亚 徒23:23-35

6)在腓力斯手下被扣押 徒24:1-27

7)保罗向非斯都申请上诉该撒 徒25:1-12

8)非斯都与希律亚基帕二世商量 徒25:1-12

9)保罗在非斯都和亚基帕面前辩护 徒26:1-29

10)他的无辜得到证实 徒26:30-32

(九)到罗马和被囚 徒27:1-28:31

1、航程 徒27:1-28:16

1)从该撒利亚到每拉 徒27:1-5

2)从每拉到佳澳 徒27:6-12

3)从革哩底到失事 徒27:13-44

a.风景 徒27:13-20

b.保罗对最后安全的保证 徒27:21-26

c.沉船 徒27:27-44

4)在马耳他上岸 徒28:1-10

5)到达罗马 徒28:11-16

2、保罗在罗马的犹太人面前辩护 徒28:17-29

3、保罗在罗马两年 徒28:30,31

和合本徒9:1 扫罗仍然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去见大祭司,

拼音版徒9:1 Sǎoluó réngrán xiàng zhǔ de méntǔ, kǒu tù wēi hè xiōngshā de huà, qù jiàn Dàjìsī,

吕振中徒9:1 但是扫罗,仍然向主的门徒喷吐恐吓和凶杀的口气。他上去见大祭司,

新译本徒9:1 扫罗仍向主的门徒发恐吓凶杀的话。他到大祭司那里,

现代译徒9:1 这些时候,扫罗继续用凶杀的口气恐吓主的信徒。他去见大祭司,

当代译徒9:1 另一方面,扫罗继续心狠手辣地迫害信徒。

思高本徒9:1 扫禄还是向主的门徒口吐恐吓和凶杀之气, 遂去见大司祭,

文理本徒9:1 扫罗仍向主之门徒、口出威吓杀戮之言、诣大祭司、

修订本徒9:1 扫罗不断用威吓凶悍的口气向主的门徒说话。他去见大祭司,

KJV 英徒9:1 And Saul, yet breathing out threatenings and slaughter against the disciples of the Lord, went unto the high priest,

NIV 英徒9:1 Meanwhile, Saul was still breathing out murderous threats against the Lord's disciples. He went to the high priest

和合本徒9:2 求文书给大马色的各会堂,若是找着信奉这道的人,无论男女,都准他捆绑带到耶路撒冷。

拼音版徒9:2 Qiú wén shū gei Dàmǎsè de ge gōngtáng, ruò shì zhǎo zhe xìnfèng zhè dào de rén, wúlùn nánnǚ, dōu zhún tā kúnbǎng daì dào Yēlùsǎleng.

吕振中徒9:2 向他求文书给大马色各会堂,好使他、若找着了什么人信奉这道路,无论男女、都可以捆住,带到耶路撒冷。

新译本徒9:2 要求他发公函给大马士革各会堂,如果发现奉行这道的人,准他连男带女缉拿到耶路撒冷。

现代译徒9:2 要求发给致大马士革各犹太会堂的文件,准许他搜捕跟从主的道路的人,无论男女,都押解到耶路撒冷去。

当代译徒9:2 他从大祭司那里取得授权令之后,便到大马士革去,准备到各会堂拘捕信耶稣的人,把他们押回耶路撒冷。

思高本徒9:2 求他发文书给大马士革各会堂, 凡他搜出的这道门的人,不拘男女,都绑起来,解送到耶路撒冷。

文理本徒9:2 求书达于大马色诸会堂、若遇从此道者、无论男女、则系而解至耶路撒冷、

修订本徒9:2 要求发信给大马士革的各会堂,若是找着信奉这道的人,无论男女,都准他捆绑带到耶路撒冷。

KJV 英徒9:2 And desired of him letters to Damascus to the synagogues, that if he found any of this way, whether they were men or women, he might bring them bound unto Jerusalem.

NIV 英徒9:2 and asked him for letters to the synagogues in Damascus, so that if he found any there who belonged to the Way, whether men or women, he might take them as prisoners to Jerusalem.

和合本徒9:3 扫罗行路,将到大马色,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

拼音版徒9:3 Sǎoluó xíng lù, jiāng dào Dàmǎsè, hūrán cóng tiān shàng fāguāng, sìmiàn zhào zhe tā.

吕振中徒9:3 扫罗在走路,将近大马色的时候、忽然有光从天上周围闪烁地照射他。

新译本徒9:3 他快到大马士革的时候,忽然有光从天上向他四面照射。

现代译徒9:3 在往大马士革去的途中,快到城里的时候,忽然有一道光从天上下来,四面照射着他。

当代译徒9:3 快到大马士革的时候,突然有一道眩目的强光,从天上射着扫罗,

思高本徒9:3 当他前行,快要临近大马士革的时候,忽然从天上有一道光,环射到他身上。

文理本徒9:3 行近大马色、天忽有光环照之、

修订本徒9:3 扫罗在途中,将到大马士革的时候,忽然有一道光从天上下来,四面照射着他,

KJV 英徒9:3 And as he journeyed, he came near Damascus: and suddenly there shined round about him a light from heaven:

NIV 英徒9:3 As he neared Damascus on his journey, suddenly a light from heaven flashed around him.

和合本徒9:4 他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

拼音版徒9:4 Tā jiù pú dǎo zaì dì, tīngjian yǒu shēngyīn duì tā shuō, Sǎoluó, Sǎoluó, nǐ wèishénme bīpò wǒ.

吕振中徒9:4 他就仆倒在地上,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

新译本徒9:4 他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迫害我?”

现代译徒9:4 他仆倒在地上,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甚麽迫害我?」

当代译徒9:4 他立刻倒在地上,同时听见有声音说:“扫罗!扫罗!你为甚麽迫害我?”

思高本徒9:4 他便跌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向他说:「扫禄,扫禄,你为什麽迫害我?」

文理本徒9:4 遂仆地、闻有声谓之曰、扫罗、扫罗、何窘迫我、

修订本徒9:4 他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迫害我?"

KJV 英徒9:4 And he fell to the earth, and heard a voice saying unto him, Saul, Saul, why persecutest thou me?

NIV 英徒9:4 He fell to the ground and heard a voice say to him, "Saul, Saul, why do you persecute me?"

和合本徒9:5 他说:“主啊,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

拼音版徒9:5 Tā shuō, Zhǔ a, nǐ shì shuí. zhǔ shuō, wǒ jiù shì nǐ suǒ bīpò de Yēsū.

吕振中徒9:5 他说∶「先生(或译∶主阿),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

新译本徒9:5 他说:“主啊,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稣。

现代译徒9:5 他就问:「主啊,你是谁?」那声音回答:「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稣。

当代译徒9:5 “主啊,请问你是谁?”那声音说:“我就是你苦苦迫害的耶稣。

思高本徒9:5 他答说:「主! 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稣。

文理本徒9:5 曰、主、尔为谁、曰、我乃尔所窘迫之耶稣也、

修订本徒9:5 他说:"主啊!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稣。

KJV 英徒9:5 And he said, Who art thou, Lord? And the Lord said, I am Jesus whom thou persecutest: it is hard for thee to kick against the pricks.

NIV 英徒9:5 "Who are you, Lord?" Saul asked. "I am Jesus, whom you are persecuting," he replied.

和合本徒9:6 起来!进城去,你所当做的事,必有人告诉你。”

拼音版徒9:6 Qǐlai, jìn chéng qù, nǐ dàng zuò de shì, bì yǒu rén gàosu nǐ.

吕振中徒9:6 你起来、进城,你所应该作的、就有人告诉你。」

新译本徒9:6 起来,进城去!你应当作的事,一定有人告诉你。”

现代译徒9:6 起来,进城里去,有人会把你所该做的事告诉你。」

当代译徒9:6 起来!进城去,在那里等候我的命令”

思高本徒9:6 但是,你起来进城去,必有人告诉你当作什麽。」

文理本徒9:6 起、入城、尔当行者、将以示尔、

修订本徒9:6 起来!进城去,你应该做的事,必有人告诉你。"

KJV 英徒9:6 And he trembling and astonished said, Lord, what wilt thou have me to do? And the Lord said unto him, Arise, and go into the city, and it shall be told thee what thou must do.

NIV 英徒9:6 "Now get up and go into the city, and you will be told what you must do."

和合本徒9:7 同行的人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

拼音版徒9:7 tóngxíng de rén, zhàn zaì nàli, shuō bú chū huà lái, tīngjian shēngyīn, què kàn bù jiàn rén.

吕振中徒9:7 和他同行的人都站着,说不出话来,听见声音,却见不着什么人!

新译本徒9:7 同行的人,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只是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

现代译徒9:7 跟扫罗同行的人都站住,说不出话来;他们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

当代译徒9:7 同行的人,只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吓得张口结舌。

思高本徒9:7 陪他同行的人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只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什麽人。

文理本徒9:7 同行者噤而立、闻声而不见人、

修订本徒9:7 同行的人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因为他们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

KJV 英徒9:7 And the men which journeyed with him stood speechless, hearing a voice, but seeing no man.

NIV 英徒9:7 The men traveling with Saul stood there speechless; they heard the sound but did not see anyone.

和合本徒9:8 扫罗从地上起来,睁开眼睛,竟不能看见什么。有人拉他的手,领他进了大马色。

拼音版徒9:8 Sǎoluó cóng dì shàng qǐlai, zhēng kāi yǎnjing, jìng bùnéng kànjian shénme. yǒu rén lá tāde shǒu, lǐng tā jìn le Dàmǎsè.

吕振中徒9:8 扫罗从地上爬起来,睁开眼睛,却看不见什么。有人拉他的手带着他,带进大马色。

新译本徒9:8 扫罗从地上爬起来,睁开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他们牵着他的手,领他进大马士革。

现代译徒9:8 扫罗从地上爬起来,睁开眼睛,甚麽都看不见。同行的人拉着他的手,带他进大马士革城。

当代译徒9:8 扫罗爬起身来,睁大眼睛,却发觉自己已经瞎了,只好由同伴搀扶着进城。

思高本徒9:8 扫禄从地上起来,睁开他的眼,什麽也看不见了。人们牵着他的手,领他进了大马士革。

文理本徒9:8 扫罗自地起、开目无所见、同人援其手、导入大马色、

修订本徒9:8 扫罗从地上起来,睁开眼睛,竟不能看见什么。有人拉他的手,领他进了大马士革。

KJV 英徒9:8 And Saul arose from the earth; and when his eyes were opened, he saw no man: but they led him by the hand, and brought him into Damascus.

NIV 英徒9:8 Saul got up from the ground, but when he opened his eyes he could see nothing. So they led him by the hand into Damascus.

和合本徒9:9 三日不能看见,也不吃,也不喝。

拼音版徒9:9 Sān rì bùnéng kànjian, ye bú chī, ye bú hē.

吕振中徒9:9 他三天不能看见,没有吃,也没有喝。

新译本徒9:9 他三天都不能看见什么,不吃也不喝。

现代译徒9:9 他叁天看不见甚麽;没有吃,也没有喝。

当代译徒9:9 一连叁天,扫罗失去视觉,也不吃不喝。

思高本徒9:9 叁天的工夫看不见,也不吃,也不喝。

文理本徒9:9 三日不见、亦不饮食、○

修订本徒9:9 他三天什么都看不见,也不吃也不喝。

KJV 英徒9:9 And he was three days without sight, and neither did eat nor drink.

NIV 英徒9:9 For three days he was blind, and did not eat or drink anything.

和合本徒9:10 当下,在大马色有一个门徒,名叫亚拿尼亚。主在异象中对他说:“亚拿尼亚。”他说:“主,我在这里。”

拼音版徒9:10 Dāngxià zaì Dàmǎsè, yǒu yī gè méntǔ, míng jiào Yàná ní yà. zhǔ zaì yìxiàng zhòng duì tā shuō, Yàná ní yà. tā shuō, Zhǔ, wǒ zaì zhèlǐ.

吕振中徒9:10 在大马色有一个门徒名叫亚拿尼亚。在异象中主对他说∶「亚拿尼亚。」他说∶「主阿,你看,我在这里。」

新译本徒9:10 在大马士革,有一个门徒名叫亚拿尼亚,主在异象中对他说:“亚拿尼亚!”他说:“主啊,我在这里。”

现代译徒9:10 在大马士革有一个信徒,名叫亚拿尼亚。他得了一个异象;在异象中主叫他:「亚拿尼亚!」他回答:「主啊,我在这里。」

当代译徒9:10 这时候在大马士革城里,有个名叫亚拿尼亚的信徒。他在异象中听见主呼唤他的名字,就回答主说:“主,我在这里。”

思高本徒9:10 在大马士革有个门徒,名叫阿纳尼雅,主在异像中向他说:「阿纳尼雅!」他答说:「主,我在这 。 」

文理本徒9:10 在大马色、有门徒亚拿尼亚者、主于异象中语之曰、亚拿尼亚乎、对曰、主、我在此、

修订本徒9:10 那时,在大马士革有一个门徒,名叫亚拿尼亚。主在异象中对他说:"亚拿尼亚!"他说:"主啊,我在这里。"

KJV 英徒9:10 And there was a certain disciple at Damascus, named Ananias; and to him said the Lord in a vision, Ananias. And he said, Behold, I am here, Lord.

NIV 英徒9:10 In Damascus there was a disciple named Ananias. The Lord called to him in a vision, "Ananias!" "Yes, Lord," he answered.

和合本徒9:11 主对他说:“起来!往直街去,在犹大的家里,访问一个大数人,名叫扫罗,他正祷告;

拼音版徒9:11 Zhǔ duì tā shuō, qǐlai, wǎng zhí jiē qù, zaì Yóudà de jiā lǐ, fǎngwèn yī gè dà shǔ rén míng jiào Sǎoluó. tā zhèng dǎogào.

吕振中徒9:11 主对他说∶「你起来,往那叫直街的路上去,在犹大家里找一个大数人名叫扫罗;他正在祷告,

新译本徒9:11 主说:“起来,到那叫直街的路上去,要在犹大家里找一个大数人,名叫扫罗。你看,他正在祷告,

现代译徒9:11 主说:「你立刻往直街去,在犹大家里找一个大数人,名叫扫罗。他正在祷告,

当代译徒9:11 “你立刻下去,到直街那个犹大的家去,告诉他你要见大数城的扫罗。扫罗现正在向我祷告。

思高本徒9:11 主向他说:「起来,往那条名叫「直街」的地方去,要在犹大家 找一个名叫扫禄的塔尔索人;看,他正在祈祷。 」──

文理本徒9:11 主曰、起、往至一街名直者、于犹大家、访大数人扫罗、彼方祈祷、

修订本徒9:11 主对他说:"起来!往那叫直街的路去,在犹大的家里,去找一个大数人,名叫扫罗;他正在祷告,

KJV 英徒9:11 And the Lord said unto him, Arise, and go into the street which is called Straight, and enquire in the house of Judas for one called Saul, of Tarsus: for, behold, he prayeth,

NIV 英徒9:11 The Lord told him, "Go to the house of Judas on Straight Street and ask for a man from Tarsus named Saul, for he is praying.

和合本徒9:12 又看见了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进来按手在他身上,叫他能看见。”

拼音版徒9:12 Yòu kànjian le yī gèrén, míng jiào Yàná ní yà, jìnlái àn shǒu zaì tā shēnshang, jiào tā néng kànjian.

吕振中徒9:12 在异象中见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进来,给他按手,使他能看见。」

新译本徒9:12 在异象中他看见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进来为他按手,使他可以再看得见。”

现代译徒9:12 在异象中看见了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进来给他按手,使他恢复视觉。」

当代译徒9:12 我已让他预先看见你到他那里去,为他按手,使他恢复视觉。”

思高本徒9:12 扫禄此时在异像中看见一个名叫阿纳尼雅的人进来给自己覆手, 使他复明──

文理本徒9:12 且见一人名亚拿尼亚、入而手按之、使之复明、

修订本徒9:12 在异象中看见了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进来为他按手,让他能再看得见。"

KJV 英徒9:12 And hath seen in a vision a man named Ananias coming in, and putting his hand on him, that he might receive his sight.

NIV 英徒9:12 In a vision he has seen a man named Ananias come and place his hands on him to restore his sight."

和合本徒9:13 亚拿尼亚回答说:“主啊,我听见许多人说,这人怎样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你的圣徒,

拼音版徒9:13 Yàná ní yà huídá shuō, Zhǔ a, wǒ tīngjian xǔduō rén shuō, zhè rén zenyàng zaì Yēlùsǎleng duō duō kǔhaì nǐde shèngtú.

吕振中徒9:13 亚拿尼亚回答说∶「主阿,我从许多人听见这个人的事,说他对在耶路撒冷的圣徒行了多么大的苦害;

新译本徒9:13 但亚拿尼亚回答:“主啊,我听见许多人说起这个人,他在耶路撒冷作了许多苦害你圣徒的事;

现代译徒9:13 亚拿尼亚回答:「主啊,许多人告诉过我,这个人怎样在耶路撒冷残酷地迫害你的信徒。

当代译徒9:13 “可是,主啊!我常听见人说他作恶多端,虐待耶路撒冷的信徒。

思高本徒9:13 阿纳尼雅却答说:「关於这个人,我听许多人说:他在耶路撒冷对你的圣徒作了许多坏事;

文理本徒9:13 亚拿尼亚曰、主、我闻于众、此人在耶路撒冷、多端虐遇尔之圣徒、

修订本徒9:13 亚拿尼亚回答:"主啊,我听见许多人讲到这个人,说他怎样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待你的圣徒,

KJV 英徒9:13 Then Ananias answered, Lord, I have heard by many of this man, how much evil he hath done to thy saints at Jerusalem:

NIV 英徒9:13 "Lord," Ananias answered, "I have heard many reports about this man and all the harm he has done to your saints in Jerusalem.

和合本徒9:14 并且他在这里有从祭司长得来的权柄,捆绑一切求告你名的人。”

拼音版徒9:14 Bìngqie tā zaì zhèlǐ yòu cóng Jìsīzhǎng dé lái de quánbǐng kúnbǎng yīqiè qiúgào nǐ míng de rén.

吕振中徒9:14 又在这里执有从祭司长们得来的权柄,要捆绑一切呼求你名的人。」

新译本徒9:14 并且他在这里得到祭司长的授权,要捆绑所有求告你名的人。”

现代译徒9:14 现在他到大马士革来,带着祭司长授给他的权,要拘捕所有敬拜你的人。」

当代译徒9:14 他这次到这里,就是得到了祭司长的授权,要来拘捕我们的啊!”

思高本徒9:14 他在这 也有从大司祭取得的权柄, 要捆绑一切呼号你名字的人。 」

文理本徒9:14 且彼在此、有由祭司诸长所得之权、以系凡吁尔名者、

修订本徒9:14 并且他在这里有从祭司长得来的权柄,要捆绑一切求告你名的人。"

KJV 英徒9:14 And here he hath authority from the chief priests to bind all that call on thy name.

NIV 英徒9:14 And he has come here with authority from the chief priests to arrest all who call on your name."

和合本徒9:15 主对亚拿尼亚说:“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

拼音版徒9:15 Zhǔ duì Yàná ní yà shuō, nǐ zhǐguǎn qù. tā shì wǒ suǒ jiǎnxuǎn de qìmǐn, yào zaì waìbāngrén hé jūnwáng bìng Yǐsèliè rén miànqián, xuānyáng wǒde míng.

吕振中徒9:15 主却对亚拿尼亚说∶「你只管去,因为这个人是属于我拣选的器皿,要在外国人和君王、跟以色列人面前担负我名的。

新译本徒9:15 主对他说:“你去吧!这人是我拣选的器皿,为要把我的名传给外族人、君王和以色列人。

现代译徒9:15 主对他说:「你只管去吧!因为我选用他来事奉我,要他在外邦人、君王,以及以色列人当中宣扬我的名。

当代译徒9:15 “你放心去吧!他是我选用的器皿,要将我的福音传给外族人、君王和以色列人。

思高本徒9:15 主却向他说:「你去罢!因为这人是我所拣选的器皿,为把我的名字带到外邦人、国王和以色列子民前,

文理本徒9:15 主曰、往哉、彼乃我选之器、以播我名于异邦人、及诸王、并以色列民、

修订本徒9:15 主对他说:"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

KJV 英徒9:15 But the Lord said unto him, Go thy way: for he is a chosen vessel unto me, to bear my name before the Gentiles, and kings, and the children of Israel:

NIV 英徒9:15 But the Lord said to Ananias, "Go! This man is my chosen instrument to carry my name before the Gentiles and their kings and before the people of Israel.

和合本徒9:16 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

拼音版徒9:16 Wǒ ye yào zhǐshì tā, wéi wǒde míng bìxū shòu xǔduō de kǔnàn.

吕振中徒9:16 我为我的名必须受多么大的苦,我必指示他。」

新译本徒9:16 我要指示他,为了我的名他必须受许多的苦。”

现代译徒9:16 我要亲自指示他,他一定要为我的缘故遭受种种的苦难。」

当代译徒9:16 同时我会亲自指示他,叫他晓得要为我的名饱受痛苦。”

思高本徒9:16 因为我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字该受多麽大的苦。 」

文理本徒9:16 我将示之、彼必为我名而受多苦、

修订本徒9:16 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

KJV 英徒9:16 For I will shew him how great things he must suffer for my name's sake.

NIV 英徒9:16 I will show him how much he must suffer for my name."

和合本徒9:17 亚拿尼亚就去了,进入那家,把手按在扫罗身上说:“兄弟扫罗,在你来的路上向你显现的主,就是耶稣,打发我来,叫你能看见,又被圣灵充满。”

拼音版徒9:17 Yàná ní yà jiù qù le, jìnrù nà jiā, bǎ shǒu àn zaì Sǎoluó shēnshang shuō, xiōngdi Sǎoluó, zaì nǐ lái de lù shàng, xiàng nǐ xiǎnxiàn de zhǔ, jiù shì Yēsū, dǎfa wǒ lái, jiào nǐ néng kànjian, yòu beì Shènglíng chōngmǎn.

吕振中徒9:17 亚拿尼亚就去,进了那家,给扫罗按手,说∶「扫罗弟兄,在你来的路上向你显现的主、就是耶稣、差遣我来,使你能看见,又蒙圣灵充满。」

新译本徒9:17 亚拿尼亚就去了,进了那家,为扫罗按手,说:“扫罗弟兄,在你来的路上向你显现的耶稣,就是主,差我来使你可以看见,又被圣灵充满。”

现代译徒9:17 於是亚拿尼亚去了。他进了那家,按手在扫罗身上,说:「扫罗弟兄啊,在你到这里来的路上向你显现的主耶稣亲自差我来,要使你再看得见,并且受圣灵充满。」

当代译徒9:17 亚拿尼亚就依照指示,找着了扫罗,为他按手说:“扫罗弟兄,在路上向你显现的主耶稣,派我来使你重见光明,被圣灵充满。”

思高本徒9:17 阿纳尼雅就去了,进了那一家,给他覆手说:「扫禄兄弟!在你来的路上,发显给你的主耶稣打发我来,叫你看见,叫你充满圣神。 」

文理本徒9:17 亚拿尼亚遂往、入室、手按之曰、兄弟扫罗、尔来时、途中见于尔之主耶稣、遣我使尔得见、且充于圣神、

修订本徒9:17 亚拿尼亚就去了,进入那家,把手按在扫罗身上,说:"扫罗弟兄,在你来的路上向你显现的主,就是耶稣,打发我来,叫你能再看得见,又被圣灵充满。"

KJV 英徒9:17 And Ananias went his way, and entered into the house; and putting his hands on him said, Brother Saul, the Lord, even Jesus, that appeared unto thee in the way as thou camest, hath sent me, that thou mightest receive thy sight, and be filled with the Holy Ghost.

NIV 英徒9:17 Then Ananias went to the house and entered it. Placing his hands on Saul, he said, "Brother Saul, the Lord--Jesus, who appeared to you on the road as you were coming here--has sent me so that you may see again and be filled with the Holy Spirit."

和合本徒9:18 扫罗的眼睛上好像有鳞立刻掉下来,他就能看见,于是起来受了洗,

拼音版徒9:18 Sǎoluó de yǎnjing shàng, hǎoxiàng yǒu lín lìkè diào xià lái, tā jiù néng kànjian, yúshì qǐlai shòu le xǐ.

吕振中徒9:18 立刻就有像鱼鳞的东西、从扫罗眼睛上掉下来,他便能看见了。他就起来、受了洗;

新译本徒9:18 立刻有鳞状的东西,从扫罗的眼里掉下来,他就能看见了。于是起来,受了洗,

现代译徒9:18 立刻,有鱼鳞似的东西从扫罗的眼睛掉下来,他的视觉又恢复了。於是他起来,接受洗礼;

当代译徒9:18 顿时,扫罗眼里好像有鳞片脱落一般,视力立刻恢复正常。他便马上接受了洗礼。

思高本徒9:18 立刻有像鳞甲一样的东西,从他的眼中掉了下来,他便看见了,遂起来领了洗。

文理本徒9:18 忽有若鳞者、自其目脱落、即复明、起而受洗、

修订本徒9:18 扫罗的眼睛上立刻好像有鳞一般的东西掉下来,他就能再看得见,于是他起来,受了洗,

KJV 英徒9:18 And immediately there fell from his eyes as it had been scales: and he received sight forthwith, and arose, and was baptized.

NIV 英徒9:18 Immediately, something like scales fell from Saul's eyes, and he could see again. He got up and was baptized,

和合本徒9:19 吃过饭就健壮了。扫罗和大马色的门徒同住了些日子,

拼音版徒9:19 Chī guō fàn jiù jiànzhuàng le.

吕振中徒9:19 用过饭,力量就增加了。扫罗同大马色的门徒在一起有些日子,

新译本徒9:19 吃过了饭,就有气力了。他和大马士革的门徒一同住了几天,

现代译徒9:19 吃过东西后,体力就恢复过来。扫罗在大马士革跟信徒一起住了一些时候。

当代译徒9:19 吃过东西之后,体力也恢复了。他和大马士革的信徒住了几天,

思高本徒9:19 进食以後,就有了力量。

文理本徒9:19 既食、乃健、○

修订本徒9:19 吃过饭体力就恢复了。扫罗和大马士革的门徒一起住了些日子,

KJV 英徒9:19 And when he had received meat, he was strengthened. Then was Saul certain days with the disciples which were at Damascus.

NIV 英徒9:19 and after taking some food, he regained his strength. Saul spent several days with the disciples in Damascus.

和合本徒9:20 就在各会堂里宣传耶稣,说他是 神的儿子。

拼音版徒9:20 Sǎoluó hé Dàmǎsè de méntǔ tòng zhù le xiē rìzi. jiù zaì gè gōngtáng lǐ xuānchuán Yēsū, shuō tā shì shén de érzi.

吕振中徒9:20 随即在各会堂宣传耶稣,说这位耶稣就是上帝的儿子。

新译本徒9:20 随即在各会堂传讲耶稣,说他是 神的儿子。

现代译徒9:20 他马上到各会堂去宣讲耶稣,说:「他就是上帝的儿子。」

当代译徒9:20 就立刻到各会堂去宣讲耶稣,他告诉人说:“耶稣就是上帝的儿子!”

思高本徒9:20 即刻在各会堂中宣讲耶稣,说他是天主子。

文理本徒9:20 扫罗适偕诸门徒居大马色数日、即于诸会堂、宣耶稣为上帝子、

修订本徒9:20 立刻在各会堂里传扬耶稣,说他是上帝的儿子。

KJV 英徒9:20 And straightway he preached Christ in the synagogues, that he is the Son of God.

NIV 英徒9:20 At once he began to preach in the synagogues that Jesus is the Son of God.

和合本徒9:21 凡听见的人都惊奇说:“在耶路撒冷残害求告这名的,不是这人吗?并且他到这里来,特要捆绑他们,带到祭司长那里。”

拼音版徒9:21 Fán tīngjian de rén, dōu jīngqí shuō, zaì Yēlùsǎleng cánhaì qiúgào zhè míng de, bú shì zhè rén má. bìngqie tā dào zhèlǐ lái, tè yào kúnbǎng tāmen daì dào Jìsīzhǎng nàli.

吕振中徒9:21 凡听见的都惊奇说∶「这个人岂不是在耶路撒冷残害呼求这名的么?他到这里来,岂不是要捆绑他们,带到祭司长那里么?」

新译本徒9:21 听见的人都很惊奇,说:“在耶路撒冷残害求告这名的,不是这个人吗?他来这里不是要缉拿他们交给祭司长吗?”

现代译徒9:21 所有听见的人都很惊奇,说:「这个人不就是在耶路撒冷残害耶稣信徒的那个人吗?他到这里来,不就是要拘捕信徒、把他们押交给祭司长的吗?」

当代译徒9:21 听的人都大吃一惊,说:“唏!他不就是那迫害耶路撒冷信徒的人吗?他到这里来不是要把大马士革的信徒押去见大祭司吗?”

思高本徒9:21 凡听见的人都奇怪说:「这不是那在耶路撒冷消灭呼求这名字的人吗?他不是为这事来这 ,要捆绑他们, 解送到大司祭前吗?」

文理本徒9:21 闻者皆惊异之、曰、此人非在耶路撒冷、残害吁斯名者、且来此、欲系之、解于祭司诸长乎、

修订本徒9:21 凡听见的人都很惊奇,说:"在耶路撒冷残害求告这名的不就是这个人吗?他不是到这里来要捆绑他们,带到祭司长那里去吗?"

KJV 英徒9:21 But all that heard him were amazed, and said; Is not this he that destroyed them which called on this name in Jerusalem, and came hither for that intent, that he might bring them bound unto the chief priests?

NIV 英徒9:21 All those who heard him were astonished and asked, "Isn't he the man who raised havoc in Jerusalem among those who call on this name? And hasn't he come here to take them as prisoners to the chief priests?"

和合本徒9:22 但扫罗越发有能力,驳倒住大马色的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

拼音版徒9:22 Dàn Sǎoluó yuèfā yǒu nénglì, bó dào zhù Dàmǎsè de Yóutaìrén, zhèngmíng Yēsū shì Jīdū.

吕振中徒9:22 但是扫罗却越发得能力,驳倒住大马色的犹太人,证明这位耶稣是上帝所膏立的。

新译本徒9:22 然而扫罗更加有能力,驳倒住在大马士革的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

现代译徒9:22 但是,扫罗的讲道反而更有力量;他用坚强的论据证明耶稣是基督,使大马士革的犹太人无法辩驳。

当代译徒9:22 扫罗愈来愈热心,理直气壮地驳倒大马士革的犹太人,证实耶稣就是基督。

思高本徒9:22 扫禄却更强而有力了,使侨居在大马士革的犹太人惊惶失措,因为他指证耶稣就是默西亚。

文理本徒9:22 而扫罗之力益增、辩折居大马色之犹太人、证耶稣为基督、○

修订本徒9:22 但扫罗越发有能力,驳倒住在大马士革的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

KJV 英徒9:22 But Saul increased the more in strength, and confounded the Jews which dwelt at Damascus, proving that this is very Christ.

NIV 英徒9:22 Yet Saul grew more and more powerful and baffled the Jews living in Damascus by proving that Jesus is the Christ.

和合本徒9:23 过了好些日子,犹太人商议要杀扫罗,

拼音版徒9:23 Guo le hǎoxiē rìzi, Yóutaìrén shāngyì yào shā Sǎoluó.

吕振中徒9:23 过了好些日子,犹太人一同商议把扫罗杀掉;

新译本徒9:23 过了许多日子,犹太人商议要杀掉扫罗;

现代译徒9:23 过了一些时候,犹太人阴谋要把扫罗杀掉。

当代译徒9:23 过了一段日子,犹太人串通起来,要杀死扫罗。

思高本徒9:23 过了一些时日,犹太人就共同商议要伤害他。

文理本徒9:23 久之、犹太人共议杀扫罗、扫罗知其谋、

修订本徒9:23 过了好些日子,犹太人商议要杀扫罗,

KJV 英徒9:23 And after that many days were fulfilled, the Jews took counsel to kill him:

NIV 英徒9:23 After many days had gone by, the Jews conspired to kill him,

和合本徒9:24 但他们的计谋被扫罗知道了。他们又昼夜在城门守候,要杀他。

拼音版徒9:24 Dàn tāmende jì móu, beì Sǎoluó zhīdào le. tāmen yòu zhòuyè zaì chéng mén shǒu hòu yào shā tā.

吕振中徒9:24 他们的计谋却被扫罗知道了。他们竟昼夜把守各城门,要杀掉他;

新译本徒9:24 但他们的计谋给扫罗知道了。他们就在各城门日夜把守,要杀掉他。

现代译徒9:24 有人把他们的企图告诉扫罗。为了要杀扫罗,他们日夜守在城门口。

当代译徒9:24 他们日以继夜地把守城门,伺机而行;但走漏风声,这消息传到了扫罗的耳中。

思高本徒9:24 他们的计谋却为扫禄知道了。 犹太人便日夜把守城门,要杀害他。

文理本徒9:24 众又昼夜伺于邑门、欲杀之、

修订本徒9:24 但他们的计谋被扫罗知道了。他们昼夜在城门守候着要杀他。

KJV 英徒9:24 But their laying await was known of Saul. And they watched the gates day and night to kill him.

NIV 英徒9:24 but Saul learned of their plan. Day and night they kept close watch on the city gates in order to kill him.

和合本徒9:25 他的门徒就在夜间用筐子把他从城墙上缒下去。

拼音版徒9:25 Tāde méntǔ jiù zaì yè jiàn, yòng kuāngzi bǎ tā cóng chéngqiáng shàng zhuì xià qù.

吕振中徒9:25 他的门徒就在夜间带领着他,由城墙上放下,用筐子缒下去。

新译本徒9:25 于是他的门徒就漏夜用大篮子把他从城墙上缒下去。

现代译徒9:25 可是,有一个晚上,他的门徒用大篮子把他从城墙上缒了下去。

当代译徒9:25 信徒即乘夜用篮子把他从城墙的一个缺口那里缒下去,才能脱险。

思高本徒9:25 但他的门徒把他带去,夜间用篮子将他从城墙上缒了下去。

文理本徒9:25 于是门徒夜携扫罗、以筐自墙缒之下、○

修订本徒9:25 他的门徒就在夜间用筐子把他从城墙上缒了下去。

KJV 英徒9:25 Then the disciples took him by night, and let him down by the wall in a basket.

NIV 英徒9:25 But his followers took him by night and lowered him in a basket through an opening in the wall.

和合本徒9:26 扫罗到了耶路撒冷,想与门徒结交。他们却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

拼音版徒9:26 Sǎoluó dào le Yēlùsǎleng, xiǎng yǔ méntǔ jiéjiāo. tāmen què dōu pà tā, bù xìn tā shì méntǔ.

吕振中徒9:26 到了耶路撒冷,扫罗尝试着要和门徒接近;大家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

新译本徒9:26 扫罗到了耶路撒冷,想要接近门徒,但大家都怕他,不信他是个门徒。

现代译徒9:26 扫罗到了耶路撒冷,想跟门徒来往。可是,他们不相信他是门徒;大家都怕他,

当代译徒9:26 扫罗逃到了耶路撒冷后,曾几次设法和当地的信徒联络。可惜他们不相信他是信徒,甚至怀疑他是奸细。

思高本徒9:26 扫禄来到耶路撒冷,设法与门徒们交结;众人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

文理本徒9:26 扫罗至耶路撒冷、试纳交于门徒、众皆惧之、不信其为门徒也、

修订本徒9:26 扫罗到了耶路撒冷,想与门徒结交,大家却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

KJV 英徒9:26 And when Saul was come to Jerusalem, he assayed to join himself to the disciples: but they were all afraid of him, and believed not that he was a disciple.

NIV 英徒9:26 When he came to Jerusalem, he tried to join the disciples, but they were all afraid of him, not believing that he really was a disciple.

和合本徒9:27 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领去见使徒,把他在路上怎么看见主,主怎么向他说话,他在大马色怎么奉耶稣的名放胆传道,都述说出来。

拼音版徒9:27 Wéiyǒu Bāná bā jiēdaì tā, lǐng tā qù jiàn shǐtú, bǎ tā zaì lù shàng zenme kànjian zhǔ, zhǔ zenyàng xiàng tā shuōhuà, tā zaì Dàmǎsè, zenyàng fèng Yēsū de míng fàngdǎn chuán dào, dōu shùshuō chūlai.

吕振中徒9:27 巴拿巴却拉着他的手,带他去见使徒,把他在路上怎么看见主、而主向他说话,他在大马色怎么奉耶稣的名放胆讲论,都向他们叙说了。

新译本徒9:27 只有巴拿巴接待他,带他去见使徒,把他怎样在路上看见主,主向他说话,和他怎样在大马士革奉耶稣的名放胆讲道,都讲了出来。

现代译徒9:27 只有巴拿巴来协助他,带他去见使徒,向他们解释扫罗怎样在路上遇见了主,主怎样向他说话。他又告诉他们扫罗怎样勇敢地在大马士革奉主的名讲道。

当代译徒9:27 后来,巴拿巴带他去见使徒,向他们陈述扫罗在路上信主的经过,又极力推崇他在大马士革为耶稣作证的勇敢作为。

思高本徒9:27 巴尔纳伯却接待了他,引他去见宗徒,并给他们讲述扫禄在路上怎样看见了主,主怎样给他说了话;他又怎样在大马士革因耶稣的名字勇敢讲道。

文理本徒9:27 惟巴拿巴引之就使徒、以其途中如何见主、主与之言、及在大马色、如何以耶稣名毅然宣传、悉述之、

修订本徒9:27 只有巴拿巴接待他,领他去见使徒,把他在路上怎么看见主,主怎么向他说话,他在大马士革怎么奉耶稣的名放胆传道,都述说出来。

KJV 英徒9:27 But Barnabas took him, and brought him to the apostles, and declared unto them how he had seen the Lord in the way, and that he had spoken to him, and how he had preached boldly at Damascus in the name of Jesus.

NIV 英徒9:27 But Barnabas took him and brought him to the apostles. He told them how Saul on his journey had seen the Lord and that the Lord had spoken to him, and how in Damascus he had preached fearlessly in the name of Jesus.

和合本徒9:28 于是扫罗在耶路撒冷和门徒出入来往,

拼音版徒9:28 Yúshì Sǎoluó zaì Yēlùsǎleng, hé méntǔ chūrù láiwǎng,

吕振中徒9:28 扫罗在耶路撒冷同门徒出入往来,

新译本徒9:28 于是扫罗在耶路撒冷和门徒一同出入,奉主的名放胆讲道,

现代译徒9:28 於是扫罗跟使徒出入来往,在耶路撒冷奉主的名大胆地传道。

当代译徒9:28 从此扫罗就在耶路撒冷居住,与使徒在一起出入往来。

思高本徒9:28 扫禄遂在耶路撒冷同他们来往,也因主的名字勇敢讲道;

文理本徒9:28 遂在耶路撒冷、与门徒出入、

修订本徒9:28 于是扫罗在耶路撒冷同门徒出入来往,奉主的名放胆传道,

KJV 英徒9:28 And he was with them coming in and going out at Jerusalem.

NIV 英徒9:28 So Saul stayed with them and moved about freely in Jerusalem, speaking boldly in the name of the Lord.

和合本徒9:29 奉主的名放胆传道,并与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讲论辩驳。他们却想法子要杀他。

拼音版徒9:29 Fèng zhǔ de míng, fàngdǎn chuán dào. bìng yǔ shuō Xīlà huà de Yóutaìrén, jiǎnglùn biàn bó. tāmen què xiǎng fǎzi yào shā tā.

吕振中徒9:29 奉主的名放胆讲论,对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又讲说又辩论。他们却着手要杀掉他。

新译本徒9:29 并且与讲希腊话的犹太人谈论辩驳,那些人却想下手杀他。

现代译徒9:29 他也跟讲希腊话的犹太人讲解,辩论,他们却想杀他。

当代译徒9:29 他放胆地传扬上帝的福音,常常跟那些讲希腊话的犹太人辩论,以致他们心怀忌恨,打算杀掉他。

思高本徒9:29 并且同希腊化的犹太人谈论辩道,他们就打算杀害他。

文理本徒9:29 以主耶稣名毅然宣传、与操希利尼音之犹太人辩论、其人谋杀之、

修订本徒9:29 并和说希腊话的犹太人讲论辩驳,他们却想法子要杀他。

KJV 英徒9:29 And he spake boldly in the name of the Lord Jesus, and disputed against the Grecians: but they went about to slay him.

NIV 英徒9:29 He talked and debated with the Grecian Jews, but they tried to kill him.

和合本徒9:30 弟兄们知道了,就送他下凯撒利亚,打发他往大数去。

拼音版徒9:30 Dìxiōng men zhīdào le, jiù sòng tā xià Gāisālíyà, dǎfa tā wǎng dà shǔ qù.

吕振中徒9:30 弟兄们知道了,就带他下该撒利亚,把他送出、到大数去。

新译本徒9:30 弟兄们知道了,就送他到该撒利亚,差他往大数去。

现代译徒9:30 弟兄们知道了这件事,就带他到凯撒利亚,送他往大数去。

当代译徒9:30 弟兄们知道了这消息以后,就把扫罗带到凯撒利亚,然后派他到大数城去。

思高本徒9:30 兄弟们一知道这事,就领他下到凯撒勒雅,以後打发他到塔尔索去了。

文理本徒9:30 兄弟知之、乃送至该撒利亚、遣往大数、○

修订本徒9:30 弟兄们知道了,就带他下凯撒利亚,送他往大数去。

KJV 英徒9:30 Which when the brethren knew, they brought him down to Caesarea, and sent him forth to Tarsus.

NIV 英徒9:30 When the brothers learned of this, they took him down to Caesarea and sent him off to Tarsus.

和合本徒9:31 那时,犹太、加利利、撒马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了。

拼音版徒9:31 Nàshí Yóutaì, Jiālìlì, Sāmǎlìyà, gè chù de jiàohuì dōu dé píngān, beì jiànlì. fán shì jìngwèi zhǔ, mēng Shènglíng de ānwèi, rén shǔ jiù zēng duō le.

吕振中徒9:31 当时犹太、加利利、撒玛利亚、全地的教会都得平安,得建立,在敬畏主蒙圣灵的鼓励中前进,人数日见增加。

新译本徒9:31 那时犹太、加利利、撒玛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到平安,被建立起来,存着敬畏主的心过生活,并且因着圣灵的激励,人数增多起来。

现代译徒9:31 当时,犹大、加利利、撒马利亚各地的教会有了一段平安的时期。教会在敬畏主,在圣灵的扶助下建立了起来,人数日日增加。

当代译徒9:31 这时,犹太、加利利、撒马利亚几个地区的教会,都很稳定地发展。信徒们非常尊敬主耶稣,得到圣灵的安慰和扶持,人数也愈来愈多了。

思高本徒9:31 教会既在全犹太、加里肋亚和撒玛黎雅得了平安,遂建立起来,怀着敬畏上主之情行动,并因着圣神的鼓励,逐渐发展。

文理本徒9:31 于是遍犹太、加利利、撒玛利亚诸会、平安建立、畏主而行、获圣神之慰、而人数增焉、○

修订本徒9:31 那时,犹太、加利利、撒玛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建立起来,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逐渐增多。

KJV 英徒9:31 Then had the churches rest throughout all Judaea and Galilee and Samaria, and were edified; and walking in the fear of the Lord, and in the comfort of the Holy Ghost, were multiplied.

NIV 英徒9:31 Then the church throughout Judea, Galilee and Samaria enjoyed a time of peace. It was strengthened; and encouraged by the Holy Spirit, it grew in numbers, living in the fear of the Lord.

和合本徒9:32 彼得周流四方的时候,也到了居住吕大的圣徒那里,

拼音版徒9:32 Bǐdé zhōu liú sìfāng de shíhou, ye dào le jūzhù lǚ dà de shèngtú nàli.

吕振中徒9:32 彼得走遍各地的时候,也下到住吕大的圣徒那里。

新译本徒9:32 彼得周游各地的时候,也到了住在吕大的圣徒那里。

现代译徒9:32 彼得走遍各地方;有一次,他访问住在吕大的信徒。

当代译徒9:32 彼得四处奔波,探访各教会。他在吕大城的教会,

思高本徒9:32 当伯多禄巡视各处时,也到了居住在里达的圣徒那里。

文理本徒9:32 彼得周游四方、亦就居于吕大之圣徒、

修订本徒9:32 彼得在众信徒中到处奔波的时候,也到了住在吕大的圣徒那里。

KJV 英徒9:32 And it came to pass, as Peter passed throughout all quarters, he came down also to the saints which dwelt at Lydda.

NIV 英徒9:32 As Peter traveled about the country, he went to visit the saints in Lydda.

和合本徒9:33 遇见一个人,名叫以尼雅,得了瘫痪,在褥子上躺卧八年。

拼音版徒9:33 Yùjiàn yī gèrén, míng jiào yǐ ní yǎ, dé le tānhuàn, zaì rùzi shàng tǎng wò bá nián.

吕振中徒9:33 在那里遇见一个人、名叫以尼雅,在铺盖上躺卧了八年因为患了瘫痪病。

新译本徒9:33 他遇见一个人,名叫以尼雅,害了瘫痪病,在床上躺卧了八年。

现代译徒9:33 在那里,他遇见一个人,名叫以尼雅;这个人患瘫痪症,在床上躺了八年。

当代译徒9:33 遇见一个已经卧床八年,名叫以尼雅的瘫子。

思高本徒9:33 在那里遇见了一个人,名叫艾乃阿,患瘫痪病,躺在床上已有八年。

文理本徒9:33 遇一人、名以尼雅、因患瘫、卧床八年、

修订本徒9:33 他在那里遇见一个人,名叫以尼雅,得了瘫痪,在褥子上躺了八年。

KJV 英徒9:33 And there he found a certain man named Aeneas, which had kept his bed eight years, and was sick of the palsy.

NIV 英徒9:33 There he found a man named Aeneas, a paralytic who had been bedridden for eight years.

和合本徒9:34 彼得对他说:“以尼雅,耶稣基督医好你了!起来,收拾你的褥子!”他就立刻起来了。

拼音版徒9:34 Bǐdé duì tā shuō, yǐ ní yǎ, Yēsū Jīdū yī hǎo nǐ le. qǐlai shōushi nǐde rùzi. tā jiù lìkè qǐlai le.

吕振中徒9:34 彼得对他说∶「以尼雅,耶稣基督医治了你了;起来,自己铺叠吧!」以尼雅立刻就起来。

新译本徒9:34 彼得对他说:“以尼雅,耶稣基督医好你了!起来,收好你的褥子!”他就立刻起来。

现代译徒9:34 彼得对他说:「以尼雅,耶稣基督治好你了。起来,收拾铺盖吧!」以尼雅立刻起来。

当代译徒9:34 彼得对他说:“以尼雅,耶稣基督已经医好你了,收拾你的褥子,起来吧!”他随即应声而起。

思高本徒9:34 伯多禄向他说:「艾乃阿!耶稣基督治好你了;起来,整理你的床褥罢!」他即刻起来了。

文理本徒9:34 彼得谓之曰、以尼雅、耶稣基督愈尔矣、起、治尔床、彼即起、

修订本徒9:34 彼得对他说:"以尼雅,耶稣基督医好你了,起来!整理你的褥子吧。"他立刻就起来了。

KJV 英徒9:34 And Peter said unto him, Aeneas, Jesus Christ maketh thee whole: arise, and make thy bed. And he arose immediately.

NIV 英徒9:34 "Aeneas," Peter said to him, "Jesus Christ heals you. Get up and take care of your mat." Immediately Aeneas got up.

和合本徒9:35 凡住吕大和沙仑的人都看见了他,就归服主。

拼音版徒9:35 Fán zhù lǚ dà hé shà lún de rén dōu kànjian le tā, jiù guī fú zhǔ.

吕振中徒9:35 住吕大和沙崙的人都看见他,他们都转向了主。

新译本徒9:35 所有住在吕大和沙仑的人,看见了他就归向主。

现代译徒9:35 所有住在吕大和沙仑的人都看见了他,他们就都信了主。

当代译徒9:35 吕大和沙仑的居民看见他能行动自如,都一同归信耶稣。

思高本徒9:35 凡住在里达和沙龙的人,见了他,就都归依了主。

文理本徒9:35 凡居吕大与沙仑者、见之而归主、○

修订本徒9:35 凡住吕大和沙仑的人都看见了他,就归向主。

KJV 英徒9:35 And all that dwelt at Lydda and Saron saw him, and turned to the Lord.

NIV 英徒9:35 All those who lived in Lydda and Sharon saw him and turned to the Lord.

和合本徒9:36 在约帕有一个女徒,名叫大比大,翻希利尼话就是多加(就是“羚羊”的意思)。她广行善事,多施周济。

拼音版徒9:36 Zaì yuē pà yǒu yī gè nǚ tú, míng jiào dà bǐ dà, fān Xīlà huà, jiù shì duō jiā. ( duō jiā jiù shì líng yáng de yìsi ) tā guǎng xíng shàn shì, duō shī zhōujì.

吕振中徒9:36 在约帕有一个女门徒,名叫大比大,译成希利尼话叫作多加,就是羚羊的意思。这个妇人充满着善行和施舍、就是她所常行的。

新译本徒9:36 在约帕有一个女门徒,名叫戴比莎,希腊话叫多加;她为人乐善好施。

现代译徒9:36 在约帕有一个女信徒名叫大比大(希腊文的名字是多加,意思是羚羊)。她做了许多好事,乐意帮助贫穷的人。

当代译徒9:36 在约帕城又有个女信徒,名叫大比大(希腊文译音多加)。她为人和蔼可亲,乐善好施。

思高本徒9:36 在约培有个女门徒,名叫塔彼达,希腊文叫作多尔卡,她多行善事,广施周济,

文理本徒9:36 约帕有女徒、大比大者、译即多加、(多加即鹿之谓)广行善事、及施济、

修订本徒9:36 在约帕有一个女门徒,名叫大比大,翻出来的意思是多加;她广行善事,多施周济。

KJV 英徒9:36 Now there was at Joppa a certain disciple named Tabitha, which by interpretation is called Dorcas: this woman was full of good works and almsdeeds which she did.

NIV 英徒9:36 In Joppa there was a disciple named Tabitha (which, when translated, is Dorcas), who was always doing good and helping the poor.

和合本徒9:37 当时,她患病而死,有人把她洗了,停在楼上。

拼音版徒9:37 Dāngshí, tā huànbìng ér sǐ. yǒu rén bǎ tā xǐ le. tíng zaì lóu shàng.

吕振中徒9:37 当那些日子、她患病死了;人把她洗了,安放在房顶屋里。

新译本徒9:37 那时,她因病死了;有人把她洗净了,停放在楼上。

现代译徒9:37 有一天,她害病,死了。人家把她的尸体洗过,放在楼上一间房里。

当代译徒9:37 不料她忽然患病死了。朋友们都来替她料理丧事,将她的尸体洗乾净之后,停放在阁楼。

思高本徒9:37 就在那几天病死了; 人把她洗涤後,停在楼上。

文理本徒9:37 是时病死、濯其尸、停于楼、

修订本徒9:37 当时,她患病死了,有人把她清洗后,停在楼上。

KJV 英徒9:37 And it came to pass in those days, that she was sick, and died: whom when they had washed, they laid her in an upper chamber.

NIV 英徒9:37 About that time she became sick and died, and her body was washed and placed in an upstairs room.

和合本徒9:38 吕大原与约帕相近;门徒听见彼得在那里,就打发两个人去见他,央求他说:“快到我们那里去,不要耽延!”

拼音版徒9:38 Lǚ dà yuán yǔ yuē pà xiāng jìn. méntǔ tīngjian Bǐdé zaì nàli, jiù dǎfa liǎng gèrén qù jiàn tā, yāngqiú tā shuō, kuaì dào wǒmen nàli qù, búyào dān yán.

吕振中徒9:38 吕大近约帕,门徒听见彼得在那里,就差遣两个人去见彼得,央求着说∶「走过来到我们这里吧,不要耽延!」

新译本徒9:38 吕大靠近约帕,门徒听说彼得在那边,就派两个人去求他,说:“请到我们那边去,不要耽延!”

现代译徒9:38 约帕离吕大不远,在约帕的信徒听见彼得在吕大,就派两个人去见他,要求他:「请你快点到我们这里来。」

当代译徒9:38 他们听说彼得就在附近的吕大城,就连忙派两个人赶去,央求他立刻来约帕一趟,

思高本徒9:38 里达因临近约培,门徒们听说伯多禄在那里,就打发两个人到他那里去,请求说:「你不可再迟延到我们那里去了。」

文理本徒9:38 吕大近于约帕、门徒闻彼得在彼、遣二人往、求其速来、

修订本徒9:38 吕大原与约帕相近;门徒听见彼得在那里,就派两个人去见他,央求他说:"请快到我们那里去,不要耽延。"

KJV 英徒9:38 And forasmuch as Lydda was nigh to Joppa, and the disciples had heard that Peter was there, they sent unto him two men, desiring him that he would not delay to come to them.

NIV 英徒9:38 Lydda was near Joppa; so when the disciples heard that Peter was in Lydda, they sent two men to him and urged him, "Please come at once!"

和合本徒9:39 彼得就起身和他们同去。到了,便有人领他上楼。众寡妇都站在彼得旁边哭,拿多加与她们同在时所做的里衣外衣给他看。

拼音版徒9:39 Bǐdé jiù qǐshēn hé tāmen tóng qù. dào le, biàn yǒu rén lǐng tā shàng lóu. zhòng guǎfu dōu zhàn zaì Bǐdé pángbiān kū, ná duō jiā yǔ tāmen tóng zaì shí, suǒ zuò de lǐ yǐ waìyī gei tā kàn.

吕振中徒9:39 彼得就起身,和他们一同去;既已到了,人就领他上房顶屋子;众寡妇都站在彼得旁边哭,将多加同他们在一起时所作的里衣外衣指给他看。

新译本徒9:39 彼得就动身,跟他们一同去。到了之后,他们领他上楼。所有寡妇站在彼得旁边哭,把多加和她们在一起的时候所做的内衣外衣拿给他看。

现代译徒9:39 彼得立刻动身,跟他们一道去。彼得一到,有人领他到楼上的房间去。所有的寡妇围着彼得哭,又把多加生前所缝制的内衣、外衣给他看。

当代译徒9:39 彼得便随他们一同来到了那个阁楼。那些正在哀悼的寡妇,带着哭丧的脸围着彼得,向他展示多加亲手制作送给她们的衣服。

思高本徒9:39 伯多禄就动身同他们去了;他一来到,他们领他上了楼; 所有的寡妇都来到他前,哭着把多尔卡同她们在一起的时候所制的内外衣,指给他看。

文理本徒9:39 彼得遂起同往、既至、引之登楼、诸嫠立于其侧而哭、且以多加生时所制衣服示之、

修订本徒9:39 彼得就起身和他们同去。他到了,就有人领他上楼。众寡妇都站在彼得旁边哭,拿多加与她们同在时所做的内衣外衣给他看。

KJV 英徒9:39 Then Peter arose and went with them. When he was come, they brought him into the upper chamber: and all the widows stood by him weeping, and shewing the coats and garments which Dorcas made, while she was with them.

NIV 英徒9:39 Peter went with them, and when he arrived he was taken upstairs to the room. All the widows stood around him, crying and showing him the robes and other clothing that Dorcas had made while she was still with them.

和合本徒9:40 彼得叫她们都出去,就跪下祷告,转身对着死人说:“大比大,起来!”她就睁开眼睛,见了彼得,便坐起来。

拼音版徒9:40 Bǐdé jiào tāmen dōu chū qù, jiù guì xià dǎogào, zhuǎn shēn duì zhe sǐ rén shuō, dà bǐ dà, qǐlai, tā jiù zhēng kāi yǎnjing, jiàn le Bǐdé, biàn zuò qǐlai.

吕振中徒9:40 彼得催迫众人出去,就跪下祷告,转身对尸体说∶「大比大,起来!」那妇人就睁开眼睛,看见彼得、便坐起来。

新译本徒9:40 彼得叫大家出去之后,就跪下来祷告,然后转过身来对着尸体说:“戴比莎,起来!”她就睁开眼睛,一看见彼得,就坐了起来。

现代译徒9:40 彼得吩咐大家都出去,就跪下祷告,然后转向尸体,说:「大比大,起来!」她睁开眼睛,看见彼得,就坐起来。

当代译徒9:40 彼得叫所有的人都离开,就跪下祷告。接着,转身对死者说:“大比大,起来!”她立刻就睁开眼睛。她一看见彼得,就坐起来,

思高本徒9:40 伯多禄叫众人都退到外面以後,遂屈膝祈祷,转身向遗体说:「塔彼达,起来!」她便睁开眼,看见了伯多禄,就坐了起来。

文理本徒9:40 彼得屏众、屈膝祈祷、转向尸曰、大比大起、妇启目、见彼得、遂坐、

修订本徒9:40 彼得叫她们都出去,然后跪下祷告,转身对着尸体说:"大比大,起来!"她就睁开眼睛,看见彼得,就坐了起来。

KJV 英徒9:40 But Peter put them all forth, and kneeled down, and prayed; and turning him to the body said, Tabitha, arise. And she opened her eyes: and when she saw Peter, she sat up.

NIV 英徒9:40 Peter sent them all out of the room; then he got down on his knees and prayed. Turning toward the dead woman, he said, "Tabitha, get up." She opened her eyes, and seeing Peter she sat up.

和合本徒9:41 彼得伸手扶她起来,叫众圣徒和寡妇进去,把多加活活地交给他们。

拼音版徒9:41 Bǐdé shēnshǒu fú tā qǐlai, jiào shèngtú hé guǎfu jìn qù, bǎ duō jiā huó huó de jiāo gei tāmen.

吕振中徒9:41 彼得向她伸手,扶她起来;就叫众圣徒和寡妇进来,把多加活活的交给他们。

新译本徒9:41 彼得伸手扶她起来,叫圣徒们和寡妇都进来,把多加活活地交给他们。

现代译徒9:41 彼得走过去扶她起来,又叫信徒和寡妇们进去,把多加活活的交给他们。

当代译徒9:41 彼得伸手扶住她,一面叫那些在外面等候的信徒和寡妇进来,和多加相见。

思高本徒9:41 伯多禄伸手扶她起来;随後,叫圣徒和寡妇们进来,叫他们看她已活了。

文理本徒9:41 彼得以手援之起、召诸圣徒及诸嫠、以复生之妇付之、

修订本徒9:41 彼得伸手扶她起来,叫那些圣徒和寡妇都进来,把多加活活地交给他们。

KJV 英徒9:41 And he gave her his hand, and lifted her up, and when he had called the saints and widows, presented her alive.

NIV 英徒9:41 He took her by the hand and helped her to her feet. Then he called the believers and the widows and presented her to them alive.

和合本徒9:42 这事传遍了约帕,就有许多人信了主。

拼音版徒9:42 Zhè shì chuán biàn le yuē pà, jiù yǒu xǔduō rén xìn le zhǔ.

吕振中徒9:42 全约帕知道了这事,就有许多人信服了主。

新译本徒9:42 这事传遍了约帕,就有很多人信了主。

现代译徒9:42 这消息传遍了约帕,有许多人信了主。

当代译徒9:42 有关这神迹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约帕,许多人都归信了耶稣。

思高本徒9:42 这事传遍了全约培,就有许多人信了主。

文理本徒9:42 举约帕皆知之、而信主者多矣、

修订本徒9:42 这事传遍了约帕,就有许多人信了主。

KJV 英徒9:42 And it was known throughout all Joppa; and many believed in the Lord.

NIV 英徒9:42 This became known all over Joppa, and many people believed in the Lord.

和合本徒9:43 此后彼得在约帕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住了多日。

拼音版徒9:43 Cǐ hòu Bǐdé zaì yuē pà yī gè xiāo pí jiàng Xīmén de jiā lǐ, zhù le duō rì.

吕振中徒9:43 彼得在约帕一个硝皮匠西门家里住了好些日子。

新译本徒9:43 此后,彼得在约帕一个制皮工人西门的家里住了许多日子。

现代译徒9:43 彼得在约帕一个皮革匠西门的家里住了好些日子。

当代译徒9:43 彼得继续留在约帕,在当地一个皮匠西门的家住了几天。

思高本徒9:43 以後,伯多禄在约培一个皮匠西满家 ,住了一些日子。

文理本徒9:43 彼得在约帕日久、与皮工西门同居、

修订本徒9:43 此后,彼得在约帕一个皮革匠西门的家里住了好些日子。

KJV 英徒9:43 And it came to pass, that he tarried many days in Joppa with one Simon a tanner.

NIV 英徒9:43 Peter stayed in Joppa for some time with a tanner named Simon.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