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非斯都到了任,过了三天,就从凯撒利亚上耶路撒冷去。

2祭司长和犹太人的首领向他控告保罗,

3又央告他,求他的情,将保罗提到耶路撒冷来,他们要在路上埋伏杀害他。

4非斯都却回答说:“保罗押在凯撒利亚,我自己快要往那里去。”

5又说:“你们中间有权势的人与我一同下去,那人若有什么不是,就可以告他。”

6非斯都在他们那里住了不过十天八天,就下凯撒利亚去。第二天坐堂,吩咐将保罗提上来。

7保罗来了,那些从耶路撒冷下来的犹太人周围站着,将许多重大的事控告他,都是不能证实的。

8保罗分诉说:“无论犹太人的律法、或是圣殿、或是凯撒,我都没有干犯。”

9但非斯都要讨犹太人的喜欢,就问保罗说:“你愿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里听我审断这事吗?”

10保罗说:“我站在凯撒的堂前,这就是我应当受审的地方。我向犹太人并没有行过什么不义的事,这也是你明明知道的。

11我若行了不义的事,犯了什么该死的罪,就是死,我也不辞!他们所告我的事若都不实,就没有人可以把我交给他们。我要上告于凯撒。”

12非斯都和议会商量了,就说:“你既上告于凯撒,可以往凯撒那里去。”

13过了些日子,亚基帕王和百妮基氏来到凯撒利亚,问非斯都安。

14在那里住了多日,非斯都将保罗的事告诉王说:“这里有一个人,是腓力斯留在监里的。

15我在耶路撒冷的时候,祭司长和犹太的长老将他的事禀报了我,求我定他的罪。

16我对他们说:‘无论什么人,被告还没有和原告对质,未得机会分诉告他的事,就先定他的罪,这不是罗马人的条例。’

17及至他们都来到这里,我就不耽延,第二天便坐堂,吩咐把那人提上来。

18告他的人站着告他,所告的,并没有我所逆料的那等恶事,

19不过是有几样辩论,为他们自己敬鬼神的事,又为一个人名叫耶稣,是已经死了,保罗却说他是活着的。

20这些事当怎样究问,我心里作难,所以问他说:‘你愿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里为这些事听审吗?’

21但保罗求我留下他,要听皇上审断,我就吩咐把他留下,等我解他到凯撒那里去。”

22亚基帕对非斯都说:“我自己也愿听这人辩论。”非斯都说:“明天你可以听。”

23第二天,亚基帕和百妮基大张威势而来,同着众千夫长和城里的尊贵人进了公厅。非斯都吩咐一声,就有人将保罗带进来。

24非斯都说:“亚基帕王和在这里的诸位啊,你们看这人,就是一切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和这里,曾向我恳求呼叫说:‘不可容他再活着!’

25但我查明他没有犯什么该死的罪,并且他自己上告于皇帝,所以我定意把他解去。

26论到这人,我没有确实的事可以奏明主上。因此,我带他到你们面前,也特意带他到你亚基帕王面前,为要在查问之后有所陈奏。

27据我看来,解送囚犯,不指明他的罪案是不合理的。”

提要

2 犹太人在非斯都面前控告保罗。8 保罗为自己分诉,11 并且上告于凯撒。14 后来非斯都将保罗的事告诉了亚基帕王,23 保罗就被带来。25 非斯都说明保罗并没有犯什么该死的罪。


保罗要向该撒上诉

徒25:1 非斯都到了任,过了三天,就从该撒利亚上耶路撒冷去。

【本会注释】

非斯都。见徒24:27注释。

到了。即,要么是到了他要统治的地区,要么是到了他的办公室,要开始履行他的职责。见约瑟夫《犹太掌故》第二十章8.9;《犹太战记》第二章14.1。

凯撒利亚。罗马在巴勒斯坦的行政部门所在地(见徒8:40注释)。

上耶路撒冷去。这是犹太省的省会。非斯都无疑在视察他已成为其巡抚的那片领土,决心要获悉它的问题。他只过了三天就启程上耶路撒冷去,说明他是一个不错的行政官。在能力和正直方面他似乎大大优于腓力斯(见卷五,第71页)。


徒25:2 祭司长和犹太人的首领向他控告保罗,

【本会注释】

大祭司。原文证据证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读作“祭司长们”。以实玛利(Ismael)是那时的大祭司,是最近由亚基帕二世任命的(约瑟夫《犹太掌故》第二十章.8.8)。保罗的原告们打算在非斯都有空以真实的观点去了解犹太人的事务之前利用他。

首领。或作“领袖们”,“负责人们”。最富有的犹太人和犹太显贵们是公会议员,并且大部分都是撒都该人。似乎撒都该人是造成对保罗的许多控告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否认复活(见徒23:6-9注释;参约11:46注释)。


徒25:3 又央告他,求他的情,将保罗提到耶路撒冷来,他们要在路上埋伏杀害他。

【本会注释】

求情。他们寻求控告保罗特别要考虑的事项。他们是该国的要人们;保罗却不是。他们作为百姓的众领袖的尊荣和信誉在这件事中乃是问题所在。因着他们对保罗的仇恨,他们已经使自己陷入了一个困难的境地。经文暗示犹太人所求的“情”(charis)可能是一个正式通知,要将保罗转让到他们的司法权下。

埋伏。早期反对保罗的密谋(见徒23:12-15)并没有被放弃。犹太人的民意和普通法都赞成直接对违反某些宗教条例之罪的人采取措施(参米士孥《犹太公会》9.6,宋西诺版之《他勒目》,第542页)。或许有些公会议员也已经起了誓,像两年前某些狂热分子所做的那样。


徒25:4 非斯都却回答说:“保罗押在该撒利亚,我自己快要往那里去”;

【本会注释】

押在。即,被拘留。保罗曾被腓力斯打发到那里,他在罗马人手里是安全的,他会留在那里是因为没有什么好的理由把他挪到别的地方。

快要。即,约10天以后。


徒25:5 又说:“你们中间有权势的人与我一同下去,那人若有什么不是,就可以告他。”

【本会注释】

有权势的。希腊文是dunatoi,直译是“有势力的[人们]”,“强大的[人们]”,即,有权柄的人,或有能力的人,有资格代表犹太国家的人。同一个词在路24:19;徒7:22;林前1:26;启6:15中被译为“大能”,“才能”,“能力”,“壮士”。他们可能是领导阶层的人和有名望的人士,很可能是犹太公会的成员。

与我一同下去。犹太代表们应该是配与罗马的地方长官一同旅行的人。非斯都在给这些犹太领袖们荣誉,同时也承认保罗案件的重要性。自从两年前保罗前次的听证会以来,犹太领袖们反对保罗的热心显然并没有冷却下来(徒24:1,27)。

有什么邪恶。原文证据证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读作“有什么不是”,“有什么不适当”,“有什么错误”。希腊原文中并没有表示“邪恶”的那个词,但显然是译者们从拉丁文译本中插入的,该词在拉丁文译本中读作crimen。


徒25:6 非斯都在他们那里住了不过十天八天,就下该撒利亚去;第二天坐堂,吩咐将保罗提上来。

【本会注释】

十多天。重要的原文证据可以引用(参本册注释第10页)支持读作“不过八天或十天”。这种读法强调了非斯都在耶路撒冷停留的时间短暂(第4节),而不是强调停留的时间长度。无疑,腓力斯离任后有许多问题急需关注,非斯都不能离开政府所在地太久(见第1节注释)。

第二天。或作“次日”。犹太人显然曾使非斯都确信正确解决保罗的案件,对于罗马的巴勒斯坦行政官和犹太百姓之间达到令人满意的关系来说,乃是最重要的事。

坐堂。该程序是正式审问的程序。


徒25:7 保罗来了,那些从耶路撒冷下来的犹太人周围站着,将许多重大的事控告他,都是不能证实的。

【本会注释】

下来的犹太人。非斯都关于由能干的和有影响力的人组成代表团的要求已经得到了满足(第5节),当保罗被传唤来听讼时,犹太领袖们都在场。

周围。原文证据证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读作“在他周围”。那些曾给保罗带来控告的人中,有些人无疑曾知道他在四分之一世纪前是一个苦毒地逼迫基督徒的人,并且他们憎恨他,当他是犹太国的一个叛国者。

将许多重大的事控告他。在这两年期间(徒24:27),犹太人显然曾忙于搜集各种各样的传说和谣言。大概他们现在有了远为重大的事要控告他。这一诉状的详单后来没有转送给在罗马的犹太人似乎有点奇怪(见徒28:21)。

反对保罗。原文证据证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省略这个短语。

不能证实。对非斯都来说,反对保罗的这个案子在法庭上必是显然站不住脚的(参徒24:13,19;参徒25:1注释)。他在这种问题上显然并不是新手。


徒25:8 保罗分诉说:“无论犹太人的律法,或是圣殿,或是该撒,我都没有干犯。”

【本会注释】

然而他。原文证据证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读作“然而保罗”。

分诉。直译是“作自己的辩护”。很可能他并没有详细回答针对他的琐细的控告(第7节),而只是回答了那些如果被证实了就连罗马法庭也会反对他的控告。就是猜想他亵渎了圣殿并且轻视了犹太律法,以及所谓的他参与了煽动性暴乱的那些事。罗马人是注意这种事的,并且非斯都可能被误导认为保罗犯有起义反抗罗马权威的罪。路加记载了保罗的分诉是在这三个标题之内的。

干犯律法。或许犹太领袖们知道保罗教导割礼仅仅是一个象征的行为(见罗2:23-29),并且将此解释为企图破坏律法。他们也曾这样控告过耶稣(见太5:17;可2:16;7:1-5注释)。犹太人从来没有控告保罗关于安息日的问题,像他们从前曾质疑耶稣一样(约5:16-18)。

干犯圣殿。在这场听证会期间,很可能重新提出了从前的控告,说他带外邦人进了圣殿(徒21:27,28)。

干犯凯撒。如果保罗没有做过任何“干犯凯撒”的事,就没有任何罗马法庭可以定他的罪。那些指控的浅薄和保罗分诉的坦白直率必定给能干而且诚实的行政官非斯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见本注释第五册第71页)。


徒25:9 但非斯都要讨犹太人的喜欢,就问保罗说:“你愿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里听我审断这事吗?”

【本会注释】

喜欢。或“好感”(见徒24:27注释)。起先,非斯都曾拒绝了犹太人要把保罗带到耶路撒冷的请求(徒25:3,4)。无论他是不是受了对保罗的那些控告的影响,他至少比从前更多认识到了犹太人反对保罗的感情有多么强烈。非斯都所能作出的适当反应当然就是取悦于犹太人会有助于他管理的成功。

你愿意去。对保罗的控告显然是犹太律法的问题,而不是罗马律法的问题,所以对非斯都来说,似乎在犹太人的首都耶路撒冷审断这事比较合理。

听我审断。非斯都出席听讼会乃是一个保证,保证保罗仍会被罗马拘留,并且处于罗马的保护之下。然而,犹太领袖们会管理司法的程序,非斯都更多处于一个感兴趣的观察员的角色。他并没有把保罗转让给犹太人的司法权,虽然该提议暗示一种试探性的意愿要做这种转让。这个提议事实上宣布了保罗并没有犯任何“干犯凯撒”的罪。可能值得考虑的任何一种控告都与犹太律法和习俗有关。作为罗马的代表,非斯都虽然对这个案件不再直接感兴趣了,但他还是想要赢得他新辖区的犹太领袖们的好感,所以就使他乐于尽可能地照着他们的心愿而行。该提议显然不是基于怀疑保罗实际上有任何公然犯罪的行为,或有任何意向要犯这种罪,而只是一种政治上的权宜之计。


徒25:10 保罗说:“我站在该撒的堂前,这就是我应当受审的地方。我向犹太人并没有行过什么不义的事,这也是你明明知道的。

【本会注释】

我站在。直译是“我[已经站在并且]正站在”。保罗从起初就是被罗马人拘留的。他曾免受一场残忍的鞭打也是由于他是一个罗马公民的事实。或许保罗想起来徒23:11的神圣应许,可是他在这里一点儿也没有提到它。他已经在凯撒的权柄下被罗马人关押了两年。他提醒了那位罗马地方长官这一点,并且拒绝在那些已经知道共谋杀害他的人面前受审(见徒23:12-15,30;25:2,3)。

堂。或作“法庭”。保罗宁愿选择比较公平的罗马律法,而不是他鲁莽同胞们反复无常的仇恨,他们不知道任何律法,只知道他们自己自私的、不负责任的成见。

应当受审。即,作为一个罗马公民。

向犹太人。保罗概略地否认了对他提出的所有控告。对于犹太人的人身、财产、品格、或宗教,他并没有带来任何伤害。

你明明知道的。保罗知道非斯都在第9节中所做提议的动机是要取悦犹太人。


徒25:11 我若行了不义的事,犯了什么该死的罪,就是死,我也不辞。他们所告我的事若都不实,就没有人可以把我交给他们。我要上告于该撒。”

【本会注释】

我若。直译是“如果确实那么”。保罗已经否认了任何干犯犹太人的事,并且通过提议把他提交给犹太人去审问,非斯都已经暗示了他在罗马律法方面是无罪的。但是如果不管这一切,仍有任何怀疑存留,认为保罗有某种罪行的话,他就选择运用自己作为一个罗马公民的特权,在罗马律法下受审。

就是死,我也不辞。直译是“我不辩解以避开死亡”。请比较约瑟夫《生活》第29页。保罗声明他甘愿去面对一个公正审判的结果,无论判决可能是什么。

交给。希腊文是charizomai,“赐予”,“使满足”。保罗不愿意仅仅因为要讨好他的控告者们而被移交给他们。他知道非斯都在设法赢得犹太人的好感。他不肯仅仅为了取悦于控告他的人就放弃自己作为一个罗马公民的权利,不肯使他们轻易地完成他们想要害他性命的邪恶计划。他很清楚犹太公会既不会以公正待他也不会给他任何怜悯。

我要上告于凯撒。保罗以要求另一个权利结束了他的申诉(见徒22:25-29注释)。他准备冒险应付在罗马可能会加给他的任何控告,以及凯撒在基于证据作出决定时的公平性。他早就打算去访问罗马了,可是没打算在拘留中(罗1:9-12;15:23,24)。在全帝国中,皇帝是来自下级法庭的所有上诉的终极法庭。

从他被任命为外邦人的使徒到现在,保罗曾遭受苦害,并且他的服务曾受到犹太人和外邦人的打扰(见林后11:24-27)。如果藉着这种反对可以促进基督的事业,他就欣然忍受了这种反对(徒20:22-25;林后4:5-18;加6:14;腓1:12)。然而,他现在已经被关在凯撒利亚两年了,未被判罪也没有新审讯的前景,吕西亚(徒22:29),腓力斯(见徒24:23-27注释)和非斯都(见徒25:8,9,25注释)都断定他并没有犯任何违背罗马律法的罪。出于个人的原因并且为要取悦犹太人,腓力斯还是拘留了保罗,现在非斯都显然提议继续采取以保罗为代价取悦犹太人的方针。因此,只要保罗仍在罗马的犹太地方长官的权限之下,看来就没有被宣判无罪并获得释放的前景了,他被当作一个定罪的囚犯关押着或者仅仅被当作一个政治人质关押着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这两种方式都不能使他自由地传讲福音,并且对一个生活没有其他抱负或兴趣的人来说,这种前景必定像是难以忍受的。十字架的其他大使们无疑也发现自己的服务以同样的方式受到了阻碍。

在新约时代,基督教并没有享受在罗马的法律前被承认的宗教地位,而未被承认的宗教,其活动和传扬是被禁止的。罗马容忍了基督教仅仅是因为它起先被认为是犹太教的一个教派,而犹太教是被承认的。通过给这个反对保罗和基督教的案件施压,犹太人最终就能连他们的这点益处也剥夺了,并且使他们不能在罗马的律法下合法地维持自己的立场。见本册注释第47,93页。

有人提出,通过上诉于凯撒,保罗打算不仅要使自己已经陷入停顿的案件获得一个决定,而且可能要使基督教在其权利方面至少在一定的程度上获得承认。这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期盼给十字架的大使们更大的自由,无论他们可能去哪里,并且使他们更容易地克服当地的反对。甚至当保罗仍在罗马的监狱里时,他在皇帝的宫庭传扬福音未受阻止的事实,而且至少有些“凯撒家里的人”(腓4:22)成了基督徒的事实,也见效于使别的基督工人“越发放胆传上帝的道,无所惧怕”(见腓1:12-14)。当众所周知皇帝已经判决这位最重要的基督教福音传道者无罪开释时,在整个帝国就必有更大的自由传扬福音。保罗在皇帝的手下无罪开释因而构成了对传福音的官方许可,或者说至少为官方许可传福音预备了道路。


徒25:12 非斯都和议会商量了,就说:“你既上告于该撒,可以往该撒那里去。”

【本会注释】

议会。希腊文是sumboulion,巡抚自己的“议员团”。当说到犹太“公会”,参议院时,路加一贯使用的词是sunedrion(徒5:21;6:12;22:30;23:1;24:20等)。上诉于凯撒并不是自动批准的,而是经过磋商之后证实的,事实是因为保罗是一个罗马公民,他的上诉不能被拒绝。


被带到亚基帕王面前

徒25:13 过了些日子,亚基帕王和百尼基氏来到该撒利亚,问非斯都安。

【本会注释】

过了些日子。明显是一个短暂的时段(见徒9:19注释)。

亚基帕王。即,希律亚基帕二世,希律亚基帕一世(在徒12:20-23中描述了他的死)的儿子,因而是希律一世的曾孙(见卷五,第39,69,234页)。与他的姐妹土西拉一样(见徒24:24注释),这个君主由于希律第一的妻子玛丽亚娜的血统也是一个犹太人。亚基帕二世被认为太年经,不能在他父亲死时承担巴勒斯坦的王位(主后44年;约瑟夫《犹太掌故》第十九章.9.2),但是在他的一个叔叔死后不久,他就得了安慰,作了卡尔基斯的统治者(同上,xx.5.2)。后来亚基帕接管了从前在腓力和吕撒聂治下的北方诸省(同上,7.1),并有了王的称号。再后来,尼禄给了他另外某些城,在主后68-73的犹太战争中,亚基帕站在罗马人一边反对犹太人,他曾设法劝阻他们不要反叛(约瑟夫《犹太战记》第二章16.4 [345-401])。他退休于罗马,在主后100年死在那里。非斯都会自然求助于亚基帕二世商议关于保罗案件的处理。亚基帕曾监管圣殿的财富,并且有任命大祭司的特权。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他是这位罗马地方长官的一个宗教同僚,并且能够就这个案件给出合理的忠告。

百尼基。亚基帕一世的长女,亚基帕二世和土西拉的一个姐姐,腓力斯的妻子。她最初曾嫁给她的叔叔,卡尔基斯王希律(见卷五,第40页),亚基帕二世曾继了他的任(见本注释第五册第234页)。犹太和罗马作家们都说到她与她弟弟亚基帕二世的关系是罪恶的。后来,她嫁给了基利家王Polemo,但不久就离开了他,去了罗马与她兄弟在一起。她成了提多皇帝的情妇,当参议院强迫他让她离开时,他非常伤心(绥屯纽《提多》第七章第2页;塔西图《历史》第二章第81页;约瑟夫《犹太掌故》第二十章7.3)。

问非斯都安。这是亚基帕二世第一次对新来的巡抚进行礼节性访问,目的是要欢迎他。当然,亚基帕二世是罗马分封的一个王。


徒25:14 在那里住了多日,非斯都将保罗的事告诉王,说:“这里有一个人,是腓力斯留在监里的。

【本会注释】

许多日子。当亚基帕和百尼基长时间逗留时,保罗就有机会被带到他们面前。非斯都提到了保罗的案件,甚至都不是作为双方都关心的一项公务提到的,而是在谈话的期间提到的。


徒25:15 我在耶路撒冷的时候,祭司长和犹太的长老将他的事禀报了我,求我定他的罪。

【本会注释】

祭司长。见第2节注释。

求我定他的罪。见第1-3节注释。


徒25:16 我对他们说,无论什么人,被告还没有和原告对质,未得机会分诉所告他的事,就先定他的罪,这不是罗马人的条例。

【本会注释】

定他的罪。希腊文是charizomai(见第11节注释)。一个罗马官员不应该仅仅因为要得到好感就把一个被控告的人交给别人去惩处。然而,那正是彼拉多曾对基督做过的事。关于非斯都的记录更为可敬(见卷五,第71页)。

去死。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册注释第10页)省略这些词。意思并没有改变。

机会。希腊文是topos,直译是“地方”,意思是“机会”,不是许可意义上的“特许”(见罗15:23)。非斯都决定要给保罗分诉的机会。


徒25:17 及至他们都来到这里,我就不耽延,第二天便坐堂,吩咐把那人提上来。

【本会注释】

来到这里。见第6,7节注释。


徒25:18 告他的人站着告他;所告的,并没有我所逆料的那等恶事。

【本会注释】

事。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册注释第10页)读作“恶事”。


徒25:19 不过是有几样辩论,为他们自己敬鬼神的事,又为一个人名叫耶稣,是已经死了,保罗却说他是活着的。

【本会注释】

几样辩论。即,争论的要点,不是要提问并回答的质询。见第7,8节注释。

他们自己。这种表达也可以被译为“他自己的”,在那种情况中它指的就是保罗。

迷信。希腊文是deisidaimonia,“尊敬诸神”,“宗教”,有时的意思是“迷信”,可是这里很可能不是迷信的意思,除非指的是保罗的信仰。非斯都几乎不可能把犹太教描绘为一个“迷信”而不得罪亚基帕,亚基帕本人就是一个名义上的犹太人。

耶稣。在腓力斯或非斯都的访谈中,这是第一次有记载的直接提到了耶稣,但是认为他的名字先前没有被提到过乃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保罗曾谈过到复活,基督的经验乃是复活的一个伟大的胜利的写照,并且曾“讲论公义、节制和将来的审判”(徒24:25)。保罗这样讲论不可能不会说到基督。在提到耶稣的名字时,非斯都就反映了保罗对救主所作的见证。


徒25:20 这些事当怎样究问,我心里作难,所以问他说:‘你愿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里为这些事听审吗?’

【本会注释】

我心里作难。非斯都承认自己对犹太信仰和风俗的无知。在犹太教的总部耶路撒冷,大概更容易探知宗教问题的真相(见第9节注释)。但是保罗曾拒绝去耶路撒冷(见第10节注释)。当保罗去罗马时,非斯都就有必要将一份关于保罗案件的报告一同送去,亚基帕既是一个见多识广的犹太人,就能帮助这位巡抚知道要说些什么。而且,对亚基帕的这个请求还带有一个含蓄的恭维,会有益于非斯都与亚基帕将来的关系。


徒25:21 但保罗求我留下他,要听皇上审断,我就吩咐把他留下,等我解他到该撒那里去。”

【本会注释】

留下。希腊文是tēreō(见徒24:23)。

听……审断。希腊文是diagnōsis,直译是“彻底知道”,表示一次彻底的审问。它很可能是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见徒23:35注释。

奥古斯都。希腊文是Sebastos,“崇拜的”,“尊敬的”,“令人崇敬的”,相当于拉丁词Augustus,“威严的”,“尊贵的”,“值得尊敬的”(见本注释第五册第37,38页;本注释第六册第72页)。这并不是凯撒奥古斯都,他的统治时期是从主前27年到主后14年(见本注释第五册第234页),而是一个相当于凯撒的称号。罗马人说到他们的统治者时称呼奥古斯都,而不是皇上。

凯撒。当时的皇帝是尼禄(主后54-68)。见本册注释第81-84页。


徒25:22 亚基帕对非斯都说:“我自己也愿听这人辩论。”非斯都说:“明天你可以听。”

【本会注释】

愿听。即,想要听。亚基帕显然曾听说过保罗,并且对他和他的教训感到好奇。请比较亚基帕的叔祖父希律安提帕想要见见耶稣的愿望(路23:8)。


徒25:23 第二天,亚基帕和百尼基大张威势而来,同着众千夫长和城里的尊贵人进了公厅。非斯都吩咐一声,就有人将保罗带进来。

【本会注释】

大张威势。或许是要给非斯都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威慑保罗。在这里保罗初次有机会在王室面前证明自己的信仰(见徒9:15)。

公厅。希腊文是akroatērion,“觐见室”。这很可能是专门用于接见的或多或少有点公共性质的大房间。

众千夫长。见徒22:24注释。这样的人如吕西亚,他曾使保罗被捕。非斯都现在为这次特别的接见集合了卫戍部队的高级军官们,可能要给这个向亚基帕表示敬意的场合加添色彩和重要性。

尊贵人。即,凯撒利亚的显要人士们。


徒25:24 非斯都说:“亚基帕王和在这里的诸位啊,你们看这人,就是一切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和这里,曾向我恳求、呼叫说:‘不可容他再活着。’”

【本会注释】

一切犹太人。即,犹太人作为一个国家,当然,是以祭司长们和犹太公会的成员们为代表的。

向我恳求。或作“向我起诉”,“向我诉请”,“与我说情”(见罗8:27,34;11:2;来7:25)。

和这里。耶路撒冷的领袖们显然曾在凯撒利亚鼓动了一个反保罗的诉讼团体,该团体曾参加了迫切要求新任地方长官处死保罗的事。

呼叫。犹太人要求杀死保罗的请求显然是激烈的并且是大声叫嚷的(参徒22:22,23)。


徒25:25 但我查明他没有犯什么该死的罪,并且他自己上告于皇帝,所以我定意把他解去。

【本会注释】

什么该死的罪。见第11节注释。一个罗马人会认为因为干犯犹太人的宗教就处死一个人是蛮横残暴的。但是保罗已经上诉于凯撒,而非斯都也欢迎就他向皇上准备的报告提供建议。

奥古斯都[皇帝]。见第21节注释。


徒25:26 论到这人,我没有确实的事可以奏明主上。因此,我带他到你们面前,也特意带他到你亚基帕王面前,为要在查问之后有所陈奏。

【本会注释】

没有确实的事。非斯都对犹太教知之甚少,以致他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呈上一份完全关于犹太教问题的对保罗的控告状。

奏明。非斯都必须给皇帝送上一份详细的诉状。

主上。希腊文是ho kurios,“主[或我主]”,这里指尼禄皇帝。这个称号用于皇帝们时与用于基督时一样,带有一种神圣的含意。奥古斯都曾禁止任何一个人称呼他主,他的接任者提庇留也是这样(绥屯纽《奥古斯都》第三章53.1;《提庇留》第二十七章),但是他们较不谦虚的继任者们却从朋友们和奉承者们接受了这个称号。Caligula称呼自己是dominus,拉丁文相当于kurios,而多米田则采用了dominus deus的称号,“主神”。皮里纽常常称呼他的恩主-皇帝他雅努,为dominus。见本册注释第61,62页。

特意到你面前。非斯都指望亚基帕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案件中提供特别的帮助。同时,如果亚基帕的建议受到了尊重,他也会感到满足。


徒25:27 据我看来,解送囚犯,不指明他的罪案是不合理的。”

【本会注释】

不合理的。罗马的司法原则上是公平的,虽然执法的法官们往往是贪污的。非斯都是一个相当正直的人(见第1节注释)。

一、卷名

自古以来,该卷书就被称为《使徒行传》,但在正文中并没有出现这个标题。在现存最早的纸莎草抄本45号和西奈抄本中,该卷卷名仅为“行传”,而未提到“使徒”。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该卷书并未记载使徒的全部历史。有几章描写了彼得和约翰的工作,其余的章节则记载了保罗的悔改和传道工作,直到他第一次在罗马被囚。所以该书并没有完整地记叙任何一位使徒的工作,也没有讲到大多数的使徒。在十二个使徒中,只有彼得,约翰和雅各在叙述中占有主要地位。书中大量篇幅用来记述保罗。他虽然身为使徒,但不是原来的门徒之一。所以采用“行传”为卷名已足够了。

公元二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声称记述使徒生平和经历的作品。这些作品也称为“行传”。也许是为了把正典的“行传”与这些仿制的外传区别开来,才将该卷书定名为“使徒行传”。


二、作者

《使徒行传》的序言(徒1:1-4)清楚地说明《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

早期教会从未真正怀疑过该卷书的正典地位。它很快就在新约的著作中获得一个可靠的位置。


三、历史背景

罗马帝国正处在鼎盛时期。奥古斯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继位者中强者可以在其上建造,弱者也无法摧毁它。即使统治者懦弱又专制,罗马公民仍然享受着罗马文明所带给他们的好处。在《使徒行传》中所述及的时期中(公元31-63年),作皇帝的是提比略(14-37),卡利古拉(37-41),克劳狄(41-54)和尼禄(54-68)。其中提比略和克劳狄运用他们的才能,为其辽阔的属地谋利,卡利古拉和尼禄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尽管统治者这样的盛衰无定,罗马帝国继续处在有利于福音传播的状况之中。相对稳定的政府,共同的行政制度,罗马的司法体系,日益扩大的公民权利,由训练有素的军队所维持的和平,伸展到当时世界每个角落的道路,以及差不多大家都懂的语言(希腊语)──这一切因素都有利于使徒的工作。

这个新的宗教起先得益于与犹太教的联系。上帝所拣选的这个民族散布在罗马帝国的许多地方,其基本信仰最终被罗马人所容忍。基督教作为原来犹太人信仰的一个分支也得到了这种宽容。后来犹太教失了宠。在克劳狄统治时期,皈依犹太教的人被赶出罗马城(徒18:2)。强烈的犹太人民族意识导致巴勒斯坦的起义和灾难性的战争(公元66-70),结果耶路撒冷于公元70年毁灭。随着犹太教地位的恶化,基督教的处境也更加危险了。这个宗教没有法律地位,其成员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发生麻烦,如公元64年罗马城的大火,就很容易把基督教当作替罪羊。随之而来的迫害就开创了一个可怕的先例,为后世经常所仿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路加搜集了早期教会的历史,写下了《使徒行传》。


四、主题

路加说他的“前书,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徒1:1)。他以清晰的属灵眼光看出,耶稣在地上的工作只是一个开始。《路加福音》所记载的,就是这个“开头”。但是他知道,如果不记录耶稣在升天之后藉着早期的教会所行的事,这段历史就不完整。所以他着手继续记叙基督藉着祂的门徒所做的工作。他以徒1:8作为使徒们开展活动的主题,有次序地进行叙述。门徒们遵照主的命令,先在耶路撒冷,接着在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见证。路加在记叙他们行踪的时候,自然也进行这样的划分。他的书就这样记叙了基督教在地域上的发展过程。

他还记录了另一重大的进展。教会原来是在犹太人中形成的。可是如果它继续留在犹太教排外性宗教的限制范围内,就无法完成普世性的使命。它必须摆脱这种排外精神。路加概述了教会如何一步一步地摆脱犹太教的限制,从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宗教,直到保罗能够说福音已“传与普天下万人听”(西1:23)。路加记载了成千的犹太人,包括一些祭司,很早就接受了福音(徒6:7)。逼迫使腓利把福音传给撒玛利亚人和部分犹太化的埃提阿伯(埃塞俄比亚)人(徒8)。他述说彼得如何传道给罗马百夫长哥尼流(徒10章)。他强调了塞浦路斯人和古利奈人怎样第一次向非犹太人传道(徒11章);在打开了门户以后,保罗和他的同工又是怎样向大批外邦人传道的(徒13,14章),他们又是怎样在彼得和雅各的帮助下,确认了外邦信徒不需要遵守犹太教的仪文(徒15章)。在《使徒行传》的最后,他生动地描写了福音传遍了罗马帝国的东部(徒16-28章)。他看见基督教成为一个主要由外邦人所信奉的宗教。

路加特别适合于记载这一段的历史。据认为他原是外邦人,非常关心向非犹太人传道。他蒙拣选撰写向外邦人传福音的故事,这是多么恰当啊!

《使徒行传》的作者充分认识到在幼小的教会发展的过程中圣灵的作用,从耶稣“藉着圣灵,吩咐所拣选的使徒”(徒1:2)时起,圣灵一直显现作为教会领袖及其同工的顾问。在五旬节的奇迹中,“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徒2:4)。不久以后,信徒们也“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上帝的道”(徒4:31)。选举出来的七位执事也“被圣灵充满”(徒6:3),其中最突出的是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徒6:5)。在往后的叙述中圣灵继续充当向导──在扫罗被拣选时(徒9:17),在接受外邦人加入教会之际(徒10:44-47),在巴拿巴和保罗奉派传道时(徒13:2-4),在耶路撒冷会议上(徒15:28),以及在保罗的传道行程中(徒16:6,7)。《使徒行传》可以说是部分记录了圣灵藉着使徒及其同工所成就的工作。


五、纲要

(一)序言 徒1:1-11

1、路加的“前书”──路1:1

2、传福音的使命 徒1:2-8

3、基督升天 徒1:9-11

(二)在耶路撒冷的传道工作 徒1:12-7:60

1、等候圣灵的能力 徒1:12-26

1)使徒回到耶路撒冷 徒1:12,13

2)祈祷 徒1:14

3)犹大之死 徒1:15-20

4)选马提亚代替犹大 徒1:21-26

2、圣灵的大能 徒2:1-47

1)圣灵下降 徒2:1-13

2)彼得讲道 徒2:14-36

3)讲道的效果 徒2:37-41

4)初期教会的热心和发展 徒2:42-47

3、医治瘸子 徒3:1-4:31

1)奉基督的名行医病的神迹 徒3:1-11

2)彼得的演讲 徒3:12-26

a.对犹太人的指责 徒3:12-18

b.呼吁悔改 徒3:19-26

3)彼得和约翰被捕 徒4:1-4

4)使徒的受审和获释 徒4:5-22

5)教会的颂赞 徒4:23-31

4、早期的基督教团体 徒4:32-6:7

1)共享财物的团体 徒4:32-5:11

a.信徒们共享他们的财产 徒4:32-37

b.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欺骗和死亡徒5:1-11

2)当局的迫害 徒5:12-40

a.医病的神迹 徒5:12-16

b.使徒的被捕,逃脱和再被捕徒5:17-28

c.彼得的辨护 徒5:29-32

d.迦玛列呼吁释放使徒 徒5:33-40

3)挨家传道 徒5:41,42

4)设立执事 徒6:1-7

5、司提反的被捕和牺牲 徒6:8-7:60

1)七执事之一司提反的传道 徒6:8-10

2)司提反被捕和受审 徒6:11-7:53

a.被捕 徒6:11-14

b.司提反脸发光 徒6:15

c.司提反的辨护 徒7:1-53

3)司提反的牺牲 徒7:54-60

(三)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传道工作 徒8:1-12:23

1、因逼迫而教会分散 徒8:1-4

2、腓利,彼得和约翰在撒玛利亚 徒8:1-4

1)腓利成功的传道工作 徒8:5-13

2)彼得斥责西门贿买圣灵之罪 徒8:14-25

3、腓利继续传道 徒8:26-40

1)腓利和埃提阿伯太监 徒8:26-39

2)腓利在亚锁都和该撒利亚 徒8:40

4、扫罗悔改 徒9:1-31

1)逼迫人的大数人扫罗 徒9:1,2

2)基督向扫罗显现,扫罗悔改 徒9:3-17

3)扫罗受洗,和他最初的传道 徒9:18-22

4)犹太人密谋杀害扫罗 徒9:23,24

5)与巴拿巴逃回耶路撒冷,回到大数 徒9:25-30

6)教会暂得平安 徒9:31

5、彼得后来的传道工作 徒9:32-10:48

1)医病的神迹 徒9:32-42

a.医好以尼雅的瘫痪 徒9:32-35

b.令多加复活 徒9:36-42

2)哥尼流的悔改 徒9:43-10:48

a.哥尼流蒙指示派人去约帕找彼得 徒9:43-10:8

b.彼得见有关洁净和不洁净的异象 徒10:9-16

c.彼得前往该撒利亚指教哥尼流 徒10:17-43

d.哥尼流及其亲友受洗 徒10:44-48

6、福音传给外邦人 徒11:1-30

1)彼得在使徒面前为他传福音给外邦人辩护 徒11:1-18

2)福音传给巴勒斯坦境外的犹太人 徒11:19-21

3)巴拿巴和保罗在安提阿 徒11:22-26

4)安提阿的基督徒救济犹大地的饥荒 徒11:27-30

7、对雅各和彼得的迫害 徒12:1-23

1)雅各被希律亚基帕一世囚禁和处死 徒12:1,2

2)彼得被囚和神奇地蒙救 徒12:3-19

3)希律亚基帕一世之死 徒12:20-23

(四)保罗第一次传道行程 徒12:24-14:28

1、保罗和巴拿巴在安提阿 徒12:24,25

2、保罗和巴拿巴受安提阿的先知和教师所委派 徒13:1-3

3、外出传道 徒13:4-14:28

1)居比路 徒13:4-12

2)别加,约翰马可的离去 徒13:13

3)彼西底的安提阿 徒13:14-50

4)以哥念 徒13:51-14:5

5)路司得 徒14:6-19

6)特庇,经尹彼西底回来 徒14:20-23

7)回到安提阿 徒14:24-28

(五)耶路撒冷会议 徒15:1-35

1、与犹太教师的纠纷 徒15:1,5

2、派代表赴会 徒15:1-4

3、讨论 徒15:6-18

4、决议 徒15:19-29

5、决议在安提阿宣布 徒15:30-33

6、西拉,保罗和巴拿巴留在安提阿 徒15:34,35

(六)保罗第二次传道行程 徒15:36-18:22

1、保罗和巴拿巴分手 徒15:36-39

2、保罗和西拉动身前往基利家 徒15:40,41

3、提摩太在路司得被召 徒16:1-3

4、在加拉太的传道工作 徒16:4-10

1)照看众教会 徒16:4,5

2)圣灵不许他们前往亚西亚和庇推尼讲道 徒16:6,7

3)在特罗西听到马其顿的呼声 徒16:8-11

5、福音传到欧洲 徒16:11-18:17

1)腓立比 徒16:11-40

2)帖撒罗尼迦 徒17:1-9

3)庇哩亚 徒17:10-14

4)雅典 徒17:15-34

5)哥林多 徒18:1-17

a.保罗的工作 徒18:1-5

b.被赶出会堂 徒18:6-11

c.迦流的干预 徒18:12-17

6、回安提阿 徒18:18-22

(七)保罗第三次传道行程 徒18:23-21:17

1、在加拉太和弗吕家传道 徒18:23

2、亚波罗在以弗所和哥林多 徒18:24-28

3、保罗为受过约翰之洗的人重新施洗 徒19:1-7

4、在以弗所传道 徒19:8-41

5、在马其顿和希腊传道 徒20:1-5

6、在特罗亚第一日的聚会 徒20:6-12

7、在米利都会见以弗所诸长老 徒20:13-38

8、前往耶路撒冷 徒21:1-17

(八)保罗被捕和受审 徒21:18-26:32

1、保罗向使徒汇报,在圣殿行洁净之礼 徒21:18-26

2、骚乱 徒21:27-32

3、保罗被扣押 徒21:33-39

4、保罗在众人前为自己辩护 徒21:4-22:22

5、保罗第一次被囚 徒22:22-26:32

1)被扣押要举行听审 徒22:22-30

2)在公会前辩护 徒23:1-10

3)保罗见异象 徒23:11

4)犹太人密谋害保罗 徒23:12-22

5)保罗被送往该撒利亚 徒23:23-35

6)在腓力斯手下被扣押 徒24:1-27

7)保罗向非斯都申请上诉该撒 徒25:1-12

8)非斯都与希律亚基帕二世商量 徒25:1-12

9)保罗在非斯都和亚基帕面前辩护 徒26:1-29

10)他的无辜得到证实 徒26:30-32

(九)到罗马和被囚 徒27:1-28:31

1、航程 徒27:1-28:16

1)从该撒利亚到每拉 徒27:1-5

2)从每拉到佳澳 徒27:6-12

3)从革哩底到失事 徒27:13-44

a.风景 徒27:13-20

b.保罗对最后安全的保证 徒27:21-26

c.沉船 徒27:27-44

4)在马耳他上岸 徒28:1-10

5)到达罗马 徒28:11-16

2、保罗在罗马的犹太人面前辩护 徒28:17-29

3、保罗在罗马两年 徒28:30,31

和合本徒25:1 非斯都到了任,过了三天,就从凯撒利亚上耶路撒冷去。

拼音版徒25:1 Fēi sī dū dào le rèn, guò le sān tiān, jiù cóng Gāisālíyà shàng Yēlùsǎleng qù.

吕振中徒25:1 于是非斯都赴省上任。过了三天,就从该撒利亚上耶路撒冷。

新译本徒25:1 非斯都到任三天之后,就从该撒利亚去耶路撒冷。

现代译徒25:1 非斯都到任后叁天,从凯撒利亚上耶路撒冷去。

当代译徒25:1 非斯都上任后叁天,就从凯撒利亚上了耶路撒冷。

思高本徒25:1 斐斯托到省上任,叁天以後, 就从凯撒勒雅上了耶路撒冷。

文理本徒25:1 非斯都莅任三日、自该撒利亚上耶路撒冷、

修订本徒25:1 非斯都到省里上任,过了三天,就从凯撒利亚上耶路撒冷去。

KJV 英徒25:1 Now when Festus was come into the province, after three days he ascended from Caesarea to Jerusalem.

NIV 英徒25:1 Three days after arriving in the province, Festus went up from Caesarea to Jerusalem,

和合本徒25:2 祭司长和犹太人的首领向他控告保罗,

拼音版徒25:2 Jìsīzhǎng, hé Yóutaìrén de shǒulǐng, xiàng tā kònggào Bǎoluó,

吕振中徒25:2 祭司长和犹太人的首领、将告保罗的事禀报他,又央求他,

新译本徒25:2 祭司长和犹太人的首领,到他面前控告保罗。他们为了对付保罗,

现代译徒25:2 祭司长和犹太人的领袖向他控告保罗。他们请求非斯都,

当代译徒25:2 祭司长和犹太领袖趁着这个机会向他重提保罗的罪状,

思高本徒25:2 司祭长和犹太人的首领,向他告发保禄,并请求他开恩,

文理本徒25:2 祭司诸长、与犹太尊者讼保罗、

修订本徒25:2 祭司长和犹太人的领袖向他控告保罗;又央求他,

KJV 英徒25:2 Then the high priest and the chief of the Jews informed him against Paul, and besought him,

NIV 英徒25:2 where the chief priests and Jewish leaders appeared before him and presented the charges against Paul.

和合本徒25:3 又央告他,求他的情,将保罗提到耶路撒冷来,他们要在路上埋伏杀害他。

拼音版徒25:3 Yòu yāng gào tā, qiú tāde qíng, jiāng Bǎoluó tí dào Yēlùsǎleng lái. tāmen yào zaì lù shàng máifu shāhaì tā.

吕振中徒25:3 求个人情要害保罗。叫他打发人将保罗提到耶路撒冷,他们要在路间设埋伏杀掉他。

新译本徒25:3 就要求非斯都恩准,把保罗解来耶路撒冷,他们好埋伏在路上杀死他。

现代译徒25:3 要求他送保罗到耶路撒冷,因为他们阴谋在路上埋伏杀他。

当代译徒25:3 并且恳求他将保罗解回耶路撒冷,以便他们可以在途中暗算他。

思高本徒25:3 来对付保禄,就是求他将保禄解到耶路撒冷来,他们好设下埋伏,在半路上将他杀掉。

文理本徒25:3 乞恩准、取之至耶路撒冷、将设伏于路而杀之、

修订本徒25:3 向他求情要对付保罗,把他提到耶路撒冷来,他们要在路上埋伏杀害他。

KJV 英徒25:3 And desired favour against him, that he would send for him to Jerusalem, laying wait in the way to kill him.

NIV 英徒25:3 They urgently requested Festus, as a favor to them, to have Paul transferred to Jerusalem, for they were preparing an ambush to kill him along the way.

和合本徒25:4 非斯都却回答说:“保罗押在凯撒利亚,我自己快要往那里去。”

拼音版徒25:4 Fēi sī dū què huídá shuō, Bǎoluó yē zaì Gāisālíyà, wǒ zìjǐ kuaì yào wǎng nàli qù.

吕振中徒25:4 非斯都就回答说∶「保罗是被看守在该撒利亚的;我本人又快要出行往那里去了。」

新译本徒25:4 非斯都回答:“保罗现今押在该撒利亚,我就要回到那里去。”

现代译徒25:4 非斯都回答他们:「保罗现在被拘禁在凯撒利亚,我不久要回到那里去。

当代译徒25:4 不过非斯都拒绝了,他认为保罗一直监禁在凯撒利亚,而他本人在短期内就会回去,

思高本徒25:4 可是,斐斯托回答说:「保禄应押在凯撒勒雅,我自己不久就快回去;」

文理本徒25:4 非斯都曰、保罗拘留该撒利亚、我将速返、

修订本徒25:4 非斯都就回答:"保罗押在凯撒利亚,我自己快要往那里去。"

KJV 英徒25:4 But Festus answered, that Paul should be kept at Caesarea, and that he himself would depart shortly thither.

NIV 英徒25:4 Festus answered, "Paul is being held at Caesarea, and I myself am going there soon.

和合本徒25:5 又说:“你们中间有权势的人与我一同下去,那人若有什么不是,就可以告他。”

拼音版徒25:5 Yòu shuō, nǐmen zhōngjiān yǒu de rén, yǔ wǒ yītóng xià qù, nà rén ruò yǒu shénme bú shì, jiù keyǐ gào tā.

吕振中徒25:5 他说∶「所以你们中间有能力的领袖尽可以一同下去;如果那人有什么横逆不道的事,就让他们控告他。」

新译本徒25:5 又说:“你们中间有权势的,和我一同去吧!那人若有什么不是,他们就可以告他。”

现代译徒25:5 你们的领袖可以跟我一道去,如果那个人有甚麽不法的行为,就在那里控告他。」

当代译徒25:5 所以他们可以派几个领袖跟他回去正式起诉。

思高本徒25:5 又说:「你们中有权势的人,跟我一同下去,若在那人身上有什麽不对处,控告他好了。」

文理本徒25:5 又曰、尔中有权者、可同往、其人有何不韪、则讼之、○

修订本徒25:5 他又说:"所以,你们中间有权的人与我一同下去,那人若有什么不是,就让他们控告他。"

KJV 英徒25:5 Let them therefore, said he, which among you are able, go down with me, and accuse this man, if there be any wickedness in him.

NIV 英徒25:5 Let some of your leaders come with me and press charges against the man there, if he has done anything wrong."

和合本徒25:6 非斯都在他们那里住了不过十天八天,就下凯撒利亚去。第二天坐堂,吩咐将保罗提上来。

拼音版徒25:6 Fēi sī dū zaì tāmen nàli, zhù le bú guò shí tiān bá tiān, jiù xià Gāisālíyà qù. dì èr tiān zuò táng, fēnfu jiāng Bǎoluó tí shàng lái.

吕振中徒25:6 非斯都在他们中间逗留了也不过十天八天,就下该撒利亚去。第二天即坐在台上审判,发命令将保罗带来。

新译本徒25:6 非斯都在他们那里大约逗留了不过十天八天,就回到该撒利亚去。第二天就开庭,吩咐把保罗带来。

现代译徒25:6 非斯都在他们那里又住了十天八天,然后回该撒利亚去。第二天他就开庭,命令把保罗带来。

当代译徒25:6 非斯都在耶路撒冷逗留了十天左右,就回凯撒利亚了。到达后第二天,便开庭审讯保罗。

思高本徒25:6 斐斯托在他们中住了不过八天或十天,就下到了凯撒勒雅。第二天坐堂,下令将保禄带来;

文理本徒25:6 非斯都居彼、不过旬日、遂下至该撒利亚、翌日升座、命引保罗至、

修订本徒25:6 非斯都在他们那里住了不超过八天或十天,就下凯撒利亚去;第二天开庭,下令把保罗提上来。

KJV 英徒25:6 And when he had tarried among them more than ten days, he went down unto Caesarea; and the next day sitting on the judgment seat commanded Paul to be brought.

NIV 英徒25:6 After spending eight or ten days with them, he went down to Caesarea, and the next day he convened the court and ordered that Paul be brought before him.

和合本徒25:7 保罗来了,那些从耶路撒冷下来的犹太人周围站着,将许多重大的事控告他,都是不能证实的。

拼音版徒25:7 Bǎoluó lái le, nàxiē cóng Yēlùsǎleng xià lái de Yóutaìrén, zhōuwéi zhàn zhe, jiāng xǔduō zhòng dà de shì kònggào tā, dōu shì bùnéng zhèngshí de.

吕振中徒25:7 保罗来了,那些从耶路撒冷下来的犹太人便在他周围站着,拿又多又重、他们不能证实的告状来起诉。

新译本徒25:7 保罗一到,那些从耶路撒冷来的犹太人,就站在他周围,提出许多严重的控告,可是所控告的他们都不能证实。

现代译徒25:7 保罗来了,那些从耶路撒冷来的犹太人周围站着,用许多严重的罪名控告他,可是都无法提出证据。

当代译徒25:7 保罗一被提堂,那些从耶路撒冷来的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围攻保罗,捏造各样严重的罪名来控告他。

思高本徒25:7 保禄一来到,从耶路撒冷下来的犹太人就围住他,提出许多严重而不能证明的罪状。

文理本徒25:7 自耶路撒冷来之犹太人环立、以多且重之故讼之、而不得其据、

修订本徒25:7 保罗来了,那些从耶路撒冷下来的犹太人周围站着,提出许多严重而不能证实的事控告他。

KJV 英徒25:7 And when he was come, the Jews which came down from Jerusalem stood round about, and laid many and grievous complaints against Paul, which they could not prove.

NIV 英徒25:7 When Paul appeared, the Jews who had come down from Jerusalem stood around him, bringing many serious charges against him, which they could not prove.

和合本徒25:8 保罗分诉说:“无论犹太人的律法、或是圣殿、或是凯撒,我都没有干犯。”

拼音版徒25:8 Bǎoluó fēnsù shuō, wúlùn Yóutaìrén de lǜfǎ, huò shì shèng diàn, huò shì Gāisǎ, wǒ dōu méiyǒu gānfàn.

吕振中徒25:8 保罗分诉说∶「犹太人的律法或圣殿、或该撒、我都没有干犯过。」

新译本徒25:8 保罗申辩说:“无论对犹太人的律法、圣殿或凯撒,我都没有罪。”

现代译徒25:8 保罗为自己辩护,说:「我没有做过任何事违反犹太人的法律,亵渎圣殿,或冒犯罗马皇帝。」

当代译徒25:8 轮到保罗为自己辩护的时候,他全否认那些控罪,说:“我从来没有违反过犹太律法,也没有亵渎过圣殿,也没有反叛凯撒!”

思高本徒25:8 保禄分辩说:「我对於犹太人的法律,对於圣殿,对於凯撒,都没有犯什麽罪。」

文理本徒25:8 保罗诉曰、犹太人之律、或殿、或该撒、我皆未犯之、

修订本徒25:8 保罗申辩说:"无论犹太人的律法,或是圣殿,或是凯撒,我都没有干犯。"

KJV 英徒25:8 While he answered for himself, Neither against the law of the Jews, neither against the temple, nor yet against Caesar, have I offended any thing at all.

NIV 英徒25:8 Then Paul made his defense: "I have done nothing wrong against the law of the Jews or against the temple or against Caesar."

和合本徒25:9 但非斯都要讨犹太人的喜欢,就问保罗说:“你愿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里听我审断这事吗?”

拼音版徒25:9 Dàn fēi sī dōu yào tǎo Yóutaìrén de xǐhuan, jiù wèn Bǎoluó shuō, nǐ yuànyì shàng Yēlùsǎleng qù, zaì nàli tīng wǒ shen duàn zhè shì má.

吕振中徒25:9 非斯都想要对犹太人作个人情,就回答保罗说∶「关于这些事、你愿意上耶路撒冷,在那里在我面前受审判么?」

新译本徒25:9 但非斯都为要讨好犹太人,就问保罗:“你愿意去耶路撒冷,让我在那里审问这事吗?”

现代译徒25:9 可是非斯都为了讨好犹太人,就问保罗:「你愿意上耶路撒冷,在那里接受我对这案件的审判吗?」

当代译徒25:9 非斯都因为急於讨好犹太人,就打断保罗的话,说:“你是否愿意回耶路撒冷去,在我监督之下重新受审?”

思高本徒25:9 斐斯托想要向犹太人讨好,就向保禄说:「关於这些事,你愿意上耶路撒冷,在那里於我面前受审吗?」

文理本徒25:9 非斯都欲取悦犹太人、谓保罗曰、尔愿上耶路撒冷、受鞫于我前乎、

修订本徒25:9 但非斯都要讨犹太人的喜欢,就回答保罗说:"你愿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里为这些事受我的审判吗?"

KJV 英徒25:9 But Festus, willing to do the Jews a pleasure, answered Paul, and said, Wilt thou go up to Jerusalem, and there be judged of these things before me?

NIV 英徒25:9 Festus, wishing to do the Jews a favor, said to Paul, "Are you willing to go up to Jerusalem and stand trial before me there on these charges?"

和合本徒25:10 保罗说:“我站在凯撒的堂前,这就是我应当受审的地方。我向犹太人并没有行过什么不义的事,这也是你明明知道的。

拼音版徒25:10 Bǎoluó shuō, wǒ zhàn zaì Gāisǎ de táng qián, zhè jiù shì wǒ yīngdāng shòu shen de dìfang. wǒ xiàng Yóutaìrén bìng méiyǒu xíng guò shénme bú yì de shì, zhè ye shì nǐ míng míng zhīdào de.

吕振中徒25:10 保罗说∶「我站在该撒的审判台前,应当在该撒台前受审判;我对犹太人并没有行过什么不对的事;就是大人也明明理会的。

新译本徒25:10 保罗说:“我现在站在凯撒的审判台前,这里是我应当受审的地方。我对犹太人并没有作过什么不对的事,这是你清楚知道的。

现代译徒25:10 保罗说:「我现在站在皇帝的法庭上;这里就是我应该受审的地方。你自己也知道,我并没有得罪过犹太人。

当代译徒25:10 保罗立刻拒绝说:“不!我有权利要求在凯撒面前受审,你该清楚知道,我并没有做过甚麽对不起犹太人的事。

思高本徒25:10 保禄却说: 「我站在凯撒的公堂前,我该在这 受审。我对犹太人并没有作过不对的事,就是你也知道的很清楚。

文理本徒25:10 保罗曰、我立于该撒公堂、乃我当受鞫之地、我未尝行不义于犹太人、尔所明知也、

修订本徒25:10 保罗说:"我现在站在凯撒的审判台前,这就是我应当受审的地方。我并没有对犹太人做过什么不对的事,这也是你明明知道的。

KJV 英徒25:10 Then said Paul, I stand at Caesar's judgment seat, where I ought to be judged: to the Jews have I done no wrong, as thou very well knowest.

NIV 英徒25:10 Paul answered: "I am now standing before Caesar's court, where I ought to be tried. I have not done any wrong to the Jews, as you yourself know very well.

和合本徒25:11 我若行了不义的事,犯了什么该死的罪,就是死,我也不辞!他们所告我的事若都不实,就没有人可以把我交给他们。我要上告于凯撒。”

拼音版徒25:11 Wǒ ruò xíng le bú yì de shì, fàn le shénme gāisǐ de zuì, jiù shì sǐ, wǒ ye bú cí. tāmen suǒ gào wǒde shì ruò dōu bú shí, jiù méiyǒu rén keyǐ bǎ wǒ jiāo gei tāmen. wǒ yào shàng gào yú Gāisǎ.

吕振中徒25:11 我若行了不对的事,犯了什么该死的罪,就是死也不推辞;不过、这些人所控告我的、如果是没的事,就没有人能徇人情将我交给他们。我要向该撒上诉。」

新译本徒25:11 我若作过不对的事,犯过什么该死的罪,就是死我也不推辞。不过,如果这些人告我的事不是真的,谁也不可以把我送给他们。我要向凯撒上诉。”

现代译徒25:11 如果我犯法,有甚麽该死的罪行,我绝不逃避惩罚。如果他们对我的控告都不是事实,谁也不能把我交给他们。我要向皇帝上诉。」

当代译徒25:11 如果我真的犯了死罪,我就不辞一死!但他们对我的指控是毫无根据的,因此,谁也不能把我交给他们,我坚持要向凯撒上诉。”

思高本徒25:11 假如我作了不对的事,或作了什麽该死的事,我虽死不辞;但若这些人所控告我的,都是实无其事,那麽谁也不能将我交与他们;我向凯撒上诉。 」

文理本徒25:11 若行不义、而干死罪、虽死不辞、若讼我者皆虚、则无人能以我付彼、我上叩该撒矣、

修订本徒25:11 我若做了不对的事,犯了什么该死的罪,就是死我也不辞。他们所控告我的事若都不实,就没有人能把我交给他们。我要向凯撒上诉。"

KJV 英徒25:11 For if I be an offender, or have committed any thing worthy of death, I refuse not to die: but if there be none of these things whereof these accuse me, no man may deliver me unto them. I appeal unto Caesar.

NIV 英徒25:11 If, however, I am guilty of doing anything deserving death, I do not refuse to die. But if the charges brought against me by these Jews are not true, no one has the right to hand me over to them. I appeal to Caesar!"

和合本徒25:12 非斯都和议会商量了,就说:“你既上告于凯撒,可以往凯撒那里去。”

拼音版徒25:12 Fēi sī dū hé yì huì shāngliang le, jiù shuō, nǐ jì shǎng gào yú Gāisǎ, keyǐ wǎng Gāisǎ nàli qù.

吕振中徒25:12 当下非斯都同参议会商议,便回答说∶「你向该撒上诉了!你要去见该撒!」

新译本徒25:12 非斯都同议会商量后,答复说:“你既然要向凯撒上诉,可以到凯撒那里去。”

现代译徒25:12 腓斯都跟他的参谋商量之后,就说:「既然你向皇帝上诉,你就到皇帝那里去。」

当代译徒25:12 非斯都和他的顾问商讨后,就对保罗说:“好!既然你坚持要上诉凯撒,你就非去见他不可了!”

思高本徒25:12 斐斯托与议会商议之後,回答说:「你既向凯撒上诉,就往凯撒那里去!」

文理本徒25:12 非斯都与公会相议、乃谓之曰、尔既上叩该撒、必往见该撒矣、○

修订本徒25:12 非斯都和议会商量了,就回答:"既然你要向凯撒上诉,你就到凯撒那里去吧。"

KJV 英徒25:12 Then Festus, when he had conferred with the council, answered, Hast thou appealed unto Caesar? unto Caesar shalt thou go.

NIV 英徒25:12 After Festus had conferred with his council, he declared: "You have appealed to Caesar. To Caesar you will go!"

和合本徒25:13 过了些日子,亚基帕王和百妮基氏来到凯撒利亚,问非斯都安。

拼音版徒25:13 Guò le xiē rìzi, yà jī pà wáng, hé bǎi ní jī zhī, lái dào Gāisālíyà, wèn fēi sī dū ān.

吕振中徒25:13 过了些日子、亚基帕王和百尼基抵达了该撒利亚,给非斯都请安。

新译本徒25:13 过了一些日子,亚基帕王和百尼基到该撒利亚来,问候非斯都。

现代译徒25:13 过了些日子,亚基帕王和贝妮丝到凯撒利亚来迎候非斯都。

当代译徒25:13 过了几天,分封王亚基帕和他的累累百妮基郡主同来,恭贺非斯都荣任总督。

思高本徒25:13 过了几天,阿格黎帕王同贝勒尼切到了凯撒勒雅,向斐斯托致候。

文理本徒25:13 越数日、亚基帕王与百尼基氏、至该撒利亚、问安于非斯都、

修订本徒25:13 过了些日子,亚基帕王和百妮基来到凯撒利亚,拜访非斯都。

KJV 英徒25:13 And after certain days king Agrippa and Bernice came unto Caesarea to salute Festus.

NIV 英徒25:13 A few days later King Agrippa and Bernice arrived at Caesarea to pay their respects to Festus.

和合本徒25:14 在那里住了多日,非斯都将保罗的事告诉王说:“这里有一个人,是腓力斯留在监里的。

拼音版徒25:14 Zaì nàli zhù le duō rì, fēi sī dū jiāng Bǎoluó de shì gàosu wáng, shuō, zhèlǐ yǒu yī gèrén, shì Féilìsī liú zaì jiānlǐ de.

吕振中徒25:14 他们在那里逗留了好几天,非斯都将告保罗的事向王陈述说∶「这里有一个人、是腓力斯留下来的囚犯。

新译本徒25:14 他们在那里逗留了许多天,非斯都把保罗的案情向王陈明,说:“这里有一个囚犯,是腓力斯留下来的。

现代译徒25:14 在那里住了几天之后,非斯都把保罗的事告诉亚基帕王,说:「这里有一个人,是腓力斯留下的囚犯。

当代译徒25:14 他们住了几天后,非斯都向亚基帕提到保罗的案件说:“我这里有一个囚犯,是前任总督腓利斯拘留到现去的。

思高本徒25:14 他们在那里住了多日,斐斯托就将保禄的事件,陈述给王说:「这 有一个人,是斐理斯留在狱中的囚犯。

文理本徒25:14 居彼久之、非斯都以保罗事陈于王曰、有腓力斯所留之囚、

修订本徒25:14 他们在那里住了好些日子,非斯都将保罗的案件向王陈述,说:"这里有一个人,是腓力斯留在监里的。

KJV 英徒25:14 And when they had been there many days, Festus declared Paul's cause unto the king, saying, There is a certain man left in bonds by Felix:

NIV 英徒25:14 Since they were spending many days there, Festus discussed Paul's case with the king. He said: "There is a man here whom Felix left as a prisoner.

和合本徒25:15 我在耶路撒冷的时候,祭司长和犹太的长老将他的事禀报了我,求我定他的罪。

拼音版徒25:15 Wǒ zaì Yēlùsǎleng de shíhou, Jìsīzhǎng hé Yóutaì de zhǎnglǎo, jiāng tāde shì bǐng bào le wǒ, qiú wǒ déng tāde zuì.

吕振中徒25:15 我在耶路撒冷的时候、祭司长和犹太人的长老曾经将他的事禀报了,要求定他的罪。

新译本徒25:15 我在耶路撒冷的时候,祭司长和犹太人的长老控告他,要求把他定罪。

现代译徒25:15 前次我上耶路撒冷,那边的犹太祭司长和长老控告他,要求我定他的罪。

当代译徒25:15 上次我去耶路撒冷的时候,犹太祭司长和领袖们向我投诉,要求我把他定罪。

思高本徒25:15 我在耶路撒冷的时候,司祭长和犹太人的长老告发他,要求定他的罪。

文理本徒25:15 我在耶路撒冷时、祭司诸长、与犹太长老讼之、求定其罪、

修订本徒25:15 我在耶路撒冷的时候,祭司长和犹太的长老把他的事禀报了,要求定他的罪。

KJV 英徒25:15 About whom, when I was at Jerusalem, the chief priests and the elders of the Jews informed me, desiring to have judgment against him.

NIV 英徒25:15 When I went to Jerusalem, the chief priests and elders of the Jews brought charges against him and asked that he be condemned.

和合本徒25:16 我对他们说:‘无论什么人,被告还没有和原告对质,未得机会分诉告他的事,就先定他的罪,这不是罗马人的条例。’

拼音版徒25:16 Wǒ duì tāmen shuō, wúlùn shénme rén, beì gào hái méiyǒu hé yuán gào duì zhì, wèi dé jīhuì fēnsù suǒ gào tāde shì, jiù xiān déng tāde zuì, zhè bú shì Luómǎ rén de tiaólì.

吕振中徒25:16 我回答他们说∶『无论什么人,被告还没有和原告当面对质,对案情还没有得分诉之余地,徇人情把他定罪,这不是罗马人的规矩。』

新译本徒25:16 我答复他们说,被告还没有和原告当面对证,又没有机会为所控的罪申辩,就被送给对方,罗马人没有这个规例。

现代译徒25:16 我告诉他们,按照罗马人的规矩,在被告没有跟原告对质,还没有机会为自己辩护之前是不能够判罪的。

当代译徒25:16 结果我拒绝了,因为按照罗马政府的法律,无论哪一个被告,在还没有跟原告对质和自辩之前,是绝对不能定罪的。

思高本徒25:16 我回答他们说:当被告还没有与原告当面对质,还没有机会辩护控告他的事以前,就将那人交出,不合罗马人的规例。

文理本徒25:16 我应之曰、被讼者未与讼者面质、申诉其事、即置之死、非罗马人例也、

修订本徒25:16 我回覆他们,无论什么人,被告还没有和原告当面对质,没有机会为所控告的事申辩,就先定他罪的,这不是罗马人的规矩。

KJV 英徒25:16 To whom I answered, It is not the manner of the Romans to deliver any man to die, before that he which is accused have the accusers face to face, and have licence to answer for himself concerning the crime laid against him.

NIV 英徒25:16 "I told them that it is not the Roman custom to hand over any man before he has faced his accusers and has had an opportunity to defend himself against their charges.

和合本徒25:17 及至他们都来到这里,我就不耽延,第二天便坐堂,吩咐把那人提上来。

拼音版徒25:17 Jízhì tāmen dōu lái dào zhèlǐ, wǒ jiù bú dān yán, dì èr tiān biàn zuò táng, fēnfu bǎ nà rén tí shàng lái.

吕振中徒25:17 所以他们一同来到这里的时候、我丝毫不事延搁,次日便坐在台上审判,发命令把那人带来。

新译本徒25:17 后来他们到了这里,我没有耽延时间,第二天就开庭,吩咐把那人提出来。

现代译徒25:17 等他们都到这里之后,我没有耽误时间,第二天就开庭,命令把那个人提出来应讯。

当代译徒25:17 后来有几个犹太人跟我一起回来,重提旧案,我以为是甚麽大案子,所以一点都没有耽延,就在第二天开庭审讯,

思高本徒25:17 及至他们来到这 ,我一点也没有迟延,次日便坐堂,下令把那人带来。

文理本徒25:17 犹太人来集于此、我不迟延、翌日升座、命引其人至、

修订本徒25:17 及至他们都来到这里,我没有耽误,第二天就开庭,下令把那人提上来。

KJV 英徒25:17 Therefore, when they were come hither, without any delay on the morrow I sat on the judgment seat, and commanded the man to be brought forth.

NIV 英徒25:17 When they came here with me, I did not delay the case, but convened the court the next day and ordered the man to be brought in.

和合本徒25:18 告他的人站着告他,所告的,并没有我所逆料的那等恶事,

拼音版徒25:18 Gào tāde rén zhàn zhe gào tā. suǒ gào de, bìng méiyǒu wǒ suǒ nì liào de nà deng e shì.

吕振中徒25:18 关于他的事、原告站起来,并没有提出什么告状是我所猜想的恶事,

新译本徒25:18 原告都站在那里,他们所控诉他的,并不是我所意料的恶事。

现代译徒25:18 原告都站起来控告他,但所控告的并不是我想像中的那种罪。

当代译徒25:18 但他们所指控的,绝不是甚麽弥天大罪,

思高本徒25:18 原告站起来,对他没有提出一件罪案,是我所逆料的恶事;

文理本徒25:18 讼之者立、所讼之恶、非我所逆料者、

修订本徒25:18 控告他的人站起来告他,所控告的并没有任何我所预料的那等恶事。

KJV 英徒25:18 Against whom when the accusers stood up, they brought none accusation of such things as I supposed:

NIV 英徒25:18 When his accusers got up to speak, they did not charge him with any of the crimes I had expected.

和合本徒25:19 不过是有几样辩论,为他们自己敬鬼 神的事,又为一个人名叫耶稣,是已经死了,保罗却说他是活着的。

拼音版徒25:19 Bú guò shì yǒu jǐ yàng biànlùn, wéi tāmen zìjǐ jìng guǐ shén de shì, yòu wéi yī gèrén míng jiào Yēsū, shì yǐjing sǐ le, Bǎoluó què shuō tā shì huó zhe de.

吕振中徒25:19 不过告他一些关于他们自己敬畏鬼神之事的问题。又是关于一个已经死了、保罗还指说是活着神的事,又为一个人名叫耶稣,是已经死了,保罗却说他是活着的耶稣。

新译本徒25:19 他们与他争辩的,只是他们的宗教问题;还论到一位已经死了的耶稣,保罗却说他是活着的。

现代译徒25:19 他们跟他争论的是有关宗教上的问题,以及一个名叫耶稣的人;这人已经死了,保罗却说他还活着。

当代译徒25:19 只不过是他们宗教上的争论罢了。争论的焦点特别是关於那个早已死了的耶稣。因为那囚犯硬说他仍然活着。

思高本徒25:19 他们的争辩,仅是关於他们的宗教及关於一个已死的耶稣,保禄却说他还活着。

文理本徒25:19 惟攻之以关乎敬鬼神之道、与一已死之人名耶稣者、而保罗乃言其生也、

修订本徒25:19 不过,有几样辩论是有关他们自己敬鬼神的事,以及一个名叫耶稣的人,他已经死了,保罗却说他是活着的。

KJV 英徒25:19 But had certain questions against him of their own superstition, and of one Jesus, which was dead, whom Paul affirmed to be alive.

NIV 英徒25:19 Instead, they had some points of dispute with him about their own religion and about a dead man named Jesus who Paul claimed was alive.

和合本徒25:20 这些事当怎样究问,我心里作难,所以问他说:‘你愿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里为这些事听审吗?’

拼音版徒25:20 Zhèxie shì dàng zenyàng jiū wèn, wǒ xīnli zuò nán. wǒ yǐ wèn tā shuō, nǐ yuànyì shàng Yēlùsǎleng qù, zaì nàli wéi zhèxie shì tīng shen má.

吕振中徒25:20 这些事该怎样究问、我心里为难,就问他有没有意思要上耶路撒冷,在那里为这些事受审判。

新译本徒25:20 关于这些争论,我不知道怎样处理,就问他愿不愿意上耶路撒冷去为这些事在那里受审。

现代译徒25:20 对这案件我简直不知道该怎麽办。我问保罗是否愿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里受审。

当代译徒25:20 这些问题倒是相当棘手,我问过那个被告人是否愿意再回到耶路撒冷受审,

思高本徒25:20 我对这争执不知如何处理,就问他是否愿意去耶路撒冷,在那里受审。

文理本徒25:20 我游移如何审讯、故问其欲往耶路撒冷受鞫否、

修订本徒25:20 我对这些事不知该怎样处理,所以问他是否愿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里为这些事接受审判。

KJV 英徒25:20 And because I doubted of such manner of questions, I asked him whether he would go to Jerusalem, and there be judged of these matters.

NIV 英徒25:20 I was at a loss how to investigate such matters; so I asked if he would be willing to go to Jerusalem and stand trial there on these charges.

和合本徒25:21 但保罗求我留下他,要听皇上审断,我就吩咐把他留下,等我解他到凯撒那里去。”

拼音版徒25:21 Dàn Bǎoluó qiú wǒ liú xià, tā yào tīng huáng shàng shen duàn, wǒ jiù fēnfu bǎ tā liú xià, deng wǒ jie tā dào Gāisǎ nàli qù.

吕振中徒25:21 但保罗却诉请留他,等待皇帝审断;所以我就发命令留他,等我把他送上去给该撒。」

新译本徒25:21 但保罗要求把他留下,等待皇上裁判,我就下令把他押起来,等候解往凯撒那里。”

现代译徒25:21 可是,保罗请求把他留下,由皇上审判。因此我命令把他留在牢里,等着解他到皇上那里去。」

当代译徒25:21 他却坚持要上诉凯撒,所以我仍把他暂时扣留,直到提交凯撒为止。”

思高本徒25:21 可是,保禄却要求上诉,将他留给皇帝审断,我便下令留下他,等我解他到凯撒那里。 」

文理本徒25:21 彼欲上叩、俟皇帝判定、故命留之、以待解于该撒、

修订本徒25:21 但保罗要求我留下他,要听皇上判断,我就下令把他留下,等我解他到凯撒那里去。"

KJV 英徒25:21 But when Paul had appealed to be reserved unto the hearing of Augustus, I commanded him to be kept till I might send him to Caesar.

NIV 英徒25:21 When Paul made his appeal to be held over for the Emperor's decision, I ordered him held until I could send him to Caesar."

和合本徒25:22 亚基帕对非斯都说:“我自己也愿听这人辩论。”非斯都说:“明天你可以听。”

拼音版徒25:22 Yà jī pà duì fēi sī dū shuō, wǒ zìjǐ ye yuàn tīng zhè rén biànlùn. fēi sī dū shuō, míngtiān nǐ keyǐ tīng.

吕振中徒25:22 亚基帕对非斯都说∶「我本来就有意思要亲自听听这个人的。」非斯都说∶「明天王就可以听他。」

新译本徒25:22 亚基帕对非斯都说:“我也愿意听听这人说些什么。”非斯都说:“明天就请你来听。”

现代译徒25:22 亚基帕对非斯都说:「我自己也想听听这个人讲论。」非斯都说:「明天你可以听。」

当代译徒25:22 亚基帕王听了甚感兴趣,说:“我倒想听听他的理论。”“好,请你明天来听吧。”

思高本徒25:22 阿格黎帕向斐斯托说:「我也愿意亲自听听这个人。 」斐斯托说:「明天你就可以听他。」

文理本徒25:22 亚基帕曰、我亦欲听此人、曰、明日可听之、○

修订本徒25:22 亚基帕对非斯都说:"我也愿意亲自听听这个人。"非斯都说:"明天你就可以听他。"

KJV 英徒25:22 Then Agrippa said unto Festus, I would also hear the man myself. To morrow, said he, thou shalt hear him.

NIV 英徒25:22 Then Agrippa said to Festus, "I would like to hear this man myself." He replied, "Tomorrow you will hear him."

和合本徒25:23 第二天,亚基帕和百妮基大张威势而来,同着众千夫长和城里的尊贵人进了公厅。非斯都吩咐一声,就有人将保罗带进来。

拼音版徒25:23 Dì èr tiān, yà jī pà hé bǎi ní jī dà zhāng wēi shì ér lái, tóng zhe zhòng qiā fú zhǎng, hé chéng lǐ de zūnguì rén, jìn le gōng tīng. fēi sī dū fēnfu yī shēng, jiù yǒu rén jiāng Bǎoluó daì jìnlái.

吕振中徒25:23 第二天、亚基帕王和百尼基就大张仪仗而来,同着千夫长和城里杰出的人进了厅堂;非斯都一发命令,保罗就被带来。

新译本徒25:23 第二天,亚基帕和百尼基威风凛凛地来了,同千夫长和城中的显要进了厅堂。非斯都吩咐一声,就有人把保罗提出来。

现代译徒25:23 第二天,亚基帕和贝妮丝大排仪仗,浩浩荡荡地进入大厅;跟他同来的有各指挥官和城里的显贵。非斯都一声令下,保罗就被带进来。

当代译徒25:23 第二天,亚基帕和百妮基两兄洒在一群达官贵人的陪同下,大张声势地进了法庭。非斯都一下令就有人把保罗提了上来。

思高本徒25:23 第二天,阿格黎帕和贝勒尼切来时甚是排场,偕同千夫长及城 的要人进了厅堂;斐斯托下令,把保禄带来。

文理本徒25:23 翌日、亚基帕与百尼基氏、大张仪仗而来、偕诸千夫长、及邑之尊者、入公庭、非斯都命引保罗至、

修订本徒25:23 第二天,亚基帕和百妮基大张旗鼓而来,与众千夫长和城里的显要进了大厅。非斯都一声令下,就有人将保罗带进来。

KJV 英徒25:23 And on the morrow, when Agrippa was come, and Bernice, with great pomp, and was entered into the place of hearing, with the chief captains, and principal men of the city, at Festus' commandment Paul was brought forth.

NIV 英徒25:23 The next day Agrippa and Bernice came with great pomp and entered the audience room with the high ranking officers and the leading men of the city. At the command of Festus, Paul was brought in.

和合本徒25:24 非斯都说:“亚基帕王和在这里的诸位啊,你们看这人,就是一切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和这里,曾向我恳求呼叫说:‘不可容他再活着!’

拼音版徒25:24 Fēi sī dū shuō, yà jī pà wáng, hé zaì zhèlǐ de zhūwèi a, nǐmen kàn zhè rén, jiù shì yīqiè Yóutaìrén zaì Yēlùsǎleng, hé zhèlǐ, céng xiàng wǒ kenqiú, hūjiào shuō, bùke róng tā zaì huó zhe.

吕振中徒25:24 非斯都说∶「亚基帕王、和所有跟我们一同在座的人,你们看这个人、就是所有的犹太民众、不但在耶路撒冷、也在这里、曾经向我请求,呼喊着说、他不该再活着的。

新译本徒25:24 非斯都说:“亚基帕王和在座的各位,请看这个人。耶路撒冷和本地的犹太人都向我请求,嚷着说这个人不该活着。

现代译徒25:24 非斯都说:「亚基帕王和在座各位!请看这个人;他就是所有犹太人在这里和耶路撒冷向我控告,要求处死的。

当代译徒25:24 非斯都朗声道:“亚基帕王陛下,各位嘉宾,不少本地犹太人和耶路撒冷的犹太人,都向我控告这个人,好像要置他死地才甘心。

思高本徒25:24 斐斯托说:「阿格黎帕王和同我们在场的众人,你们看这个人,为了他,所有的犹太群众曾在耶路撒冷和这 向我请求,呼喊说:不该容他再活下去。

文理本徒25:24 曰、亚基帕王、与凡在此者乎、尔视此人、乃犹太人众、在耶路撒冷及此处、求我而呼曰、不容其生者也、

修订本徒25:24 非斯都说:"亚基帕王和在这里的诸位,你们看这个人,他就是所有在耶路撒冷和这里的犹太人曾向我恳求呼叫,说不可容他再活着的。

KJV 英徒25:24 And Festus said, King Agrippa, and all men which are here present with us, ye see this man, about whom all the multitude of the Jews have dealt with me, both at Jerusalem, and also here, crying that he ought not to live any longer.

NIV 英徒25:24 Festus said: "King Agrippa, and all who are present with us, you see this man! The whole Jewish community has petitioned me about him in Jerusalem and here in Caesarea, shouting that he ought not to live any longer.

和合本徒25:25 但我查明他没有犯什么该死的罪,并且他自己上告于皇帝,所以我定意把他解去。

拼音版徒25:25 Dàn wǒ chá míng tā méiyǒu fàn shénme gāisǐ de zuì. bìngqie tā zìjǐ shǎng gào yú huángdì, suǒyǐ wǒ déng yì bǎ tā jièqù

吕振中徒25:25 我呢、却理会他没有作过该死的事;并且这个人自己既已上诉了皇帝,我便决定给解送了。

新译本徒25:25 我查明他没有犯什么该死的罪,但是他自己既然要向皇上上诉,我就决定把他解去。

现代译徒25:25 但是,我查不出他犯了甚麽该判死刑的罪;而且他既然要向皇帝上诉,我决定把他解去。

当代译徒25:25 但经我查询之后,他并没有犯了甚麽死罪。既然他要求上诉凯撒,我就决定把他解去。

思高本徒25:25 但我查明他并没有作过什麽该死的事。他既把这案子向皇帝上诉了,我便决定把他解去。

文理本徒25:25 然我察知其未行当死之事、且已上叩皇帝、故我定意解之、

修订本徒25:25 但我查明他并没有犯什么该死的罪,并且他自己也已向皇帝上诉了,所以我决定把他解去。

KJV 英徒25:25 But when I found that he had committed nothing worthy of death, and that he himself hath appealed to Augustus, I have determined to send him.

NIV 英徒25:25 I found he had done nothing deserving of death, but because he made his appeal to the Emperor I decided to send him to Rome.

和合本徒25:26 论到这人,我没有确实的事可以奏明主上。因此,我带他到你们面前,也特意带他到你亚基帕王面前,为要在查问之后有所陈奏。

拼音版徒25:26 Lún dào zhè rén, wǒ méiyǒu quèshí de shì, keyǐ zòu míng zhǔ shàng. yīncǐ wǒ daì tā dào nǐmen miànqián, ye tèyì daì tā dào nǐ yà jī pà wáng miànqián, wéi yào zaì cháwèn zhī hòu, yǒu suǒ chén zòu.

吕振中徒25:26 关于这个人、我没有确实的事可以呈写给主上;所以我把他提出来在你们面前,尤其在亚基帕王面前,好在检问之后、有可以呈写的。

新译本徒25:26 关于这个人,我没有什么可以呈奏主上的。所以把他带到你们面前,特别是你亚基帕王面前,为要在审查之后,有所陈奏。

现代译徒25:26 只是关於这个人,我并没有具体资料可以奏明皇上,因此我带他到各位面前来,尤其是亚基帕王面前,好在查明案情之后有所陈奏。

当代译徒25:26 不过,他的罪状既不能确定,我给凯撒的奏章,就很难措词了。所以,我把他带到各位面前,特别是亚基帕王陛下,希望经过各位严明的审讯之后,我可以有所陈奏。

思高本徒25:26 我对这人没有什麽确实的事可向主上陈奏;因此我将他带到你们前, 尤其你阿格黎帕王前,好在审讯以後,有所陈奏,

文理本徒25:26 惟未得其情、以奏我主、故出之众前、尤在尔亚基帕王前、致审讯后、得有所陈、

修订本徒25:26 论到这个人,我没有确实的事可以奏明主上。因此,我带他到你们面前,尤其到你亚基帕王面前,为要在查问之后有所呈奏。

KJV 英徒25:26 Of whom I have no certain thing to write unto my lord. Wherefore I have brought him forth before you, and specially before thee, O king Agrippa, that, after examination had, I might have somewhat to write.

NIV 英徒25:26 But I have nothing definite to write to His Majesty about him. Therefore I have brought him before all of you, and especially before you, King Agrippa, so that as a result of this investigation I may have something to write.

和合本徒25:27 据我看来,解送囚犯,不指明他的罪案是不合理的。”

拼音版徒25:27 Jù wǒ kàn lái, jie sòng qiúfàn, bú zhǐ míng tāde zuì àn, shì bú hélǐ de.

吕振中徒25:27 因为我以为、解送囚犯、不附带指明告他的罪状、是不合理的。」

新译本徒25:27 因为我认为解送囚犯,不指明他的罪状,是不合理的。”

现代译徒25:27 因为依我看,解送囚犯而不详具案由是不合理的。」

当代译徒25:27 因为解送犯人而不奏明罪状,实在太不像话。”

思高本徒25:27 因为我以为,解送囚犯而不指明他的罪状,於理不合。」

文理本徒25:27 盖我以为解囚、而不表厥讼辞、非理也、

修订本徒25:27 因为据我看,解送囚犯而不指明他的罪状是不合理的。"

KJV 英徒25:27 For it seemeth to me unreasonable to send a prisoner, and not withal to signify the crimes laid against him.

NIV 英徒25:27 For I think it is unreasonable to send on a prisoner without specifying the charges against him."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