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

2保罗、巴拿巴与他们大大地纷争辩论;众门徒就定规,叫保罗、巴拿巴和本会中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

3于是教会送他们起行。他们经过腓尼基、撒马利亚,随处传说外邦人归主的事,叫众弟兄都甚欢喜。

4到了耶路撒冷,教会和使徒并长老都接待他们,他们就述说 神同他们所行的一切事。

5惟有几个信徒是法利赛教门的人,起来说:“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

6使徒和长老聚会商议这事。

7辩论已经多了,彼得就起来说:“诸位弟兄,你们知道 神早已在你们中间拣选了我,叫外邦人从我口中得听福音之道,而且相信。

8知道人心的 神也为他们作了见证,赐圣灵给他们,正如给我们一样;

9又藉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并不分他们、我们。

10现在为什么试探 神,要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

11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

12众人都默默无声,听巴拿巴和保罗述说 神藉他们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迹奇事。

13他们住了声,雅各就说:“诸位弟兄,请听我的话。

14方才西门述说 神当初怎样眷顾外邦人,从他们中间选取百姓归于自己的名下;

15众先知的话也与这意思相合。

16正如经上所写的:‘此后,我要回来,重新修造大卫倒塌的帐幕,把那破坏的,重新修造建立起来。

17叫余剩的人,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寻求主。’

18这话是从创世以来显明这事的主说的。

19所以据我的意见,不可难为那归服 神的外邦人;

20只要写信吩咐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

21因为从古以来,摩西的书在各城有人传讲,每逢安息日在会堂里诵读。”

22那时,使徒和长老并全教会定意从他们中间拣选人,差他们和保罗、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去。所拣选的就是称呼巴撒巴的犹大和西拉;这两个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领的。

23于是写信交付他们,内中说:“使徒和作长老的弟兄们问安提阿、叙利亚、基利家外邦众弟兄的安!

24我们听说有几个人从我们这里出去,用言语搅扰你们,惑乱你们的心。(注:有古卷在此有“你们必须受割礼,守摩西的律法。”)其实我们并没有吩咐他们。

25所以我们同心定意拣选几个人,差他们同我们所亲爱的巴拿巴和保罗往你们那里去。

26这二人是为我主耶稣基督的名不顾性命的。

27我们就差了犹大和西拉,他们也要亲口诉说这些事。

28因为圣灵和我们定意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惟有几件事是不可少的,

29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这几件你们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愿你们平安!”

30他们既奉了差遣,就下安提阿去,聚集众人,交付书信。

31众人念了,因为信上安慰的话就欢喜了。

32犹大和西拉也是先知,就用许多话劝勉弟兄,坚固他们。

33住了些日子,弟兄们打发他们平平安安地回到差遣他们的人那里去。(注:有古卷在此有

34“惟有西拉定意仍住在那里。”)

35但保罗和巴拿巴仍住在安提阿,和许多别人一同教训人,传主的道。

36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可以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

37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

38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做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

39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

40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

41他就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

提要

1 在外邦人受不受割礼的事上产生了很大的纠纷。6 使徒们聚集在一起商议了这件事,22 并且将他们商议的决策写在信中送到了各个教会。36 使徒保罗和巴拿巴,打算一起去拜访先前的弟兄们,但在带不带马可的事上产生了分歧,因此他们二人就分开了。

商议外邦人事宜的耶路撒冷会议,约公元49年

1. 从犹太来的人到安提阿;他们坚持割礼的规条,制造了纷争(徒15:1,2)。

2. 保罗和巴拿巴奉差去耶路撒冷见领袖们(徒15:2,3)。

3. 聚会商议;彼得为上帝接纳外邦人作见证;保罗和巴拿巴述说上帝在外邦人中的恩典;雅各确定了传给外邦人的定规(徒15:4-29)。

4. 巴撒巴和西拉奉差与保罗和巴拿巴去安提阿(徒15:22,27,32)。

5. 耶路撒冷会议的书信传到安提阿的教会(徒15:30-34)。

6. 保罗和西拉踏上传道旅程,并将耶路撒冷会议的书信送到各教会(徒15:40,41);见图:使徒保罗的第二次传道旅程,约公元49至52年)。


耶路撒冷会议

徒15:1 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

【本会注释】

有几个人。此处没有提到这几个意见不同之犹太弟兄们的姓名。看起来他们似乎先前是法利赛人,后来又成了基督徒(见第5节)。

从犹太下来。这里是指他们来自犹太的安提阿。这些新教师们来自使徒权威的中心,但是显然他们没有被授权传讲他们所提出的道理。

教训弟兄们。安提阿的教会乃是一个世界性的组织,其中的信徒包括犹太人,还有外邦皈依者,以及那些直接从异教回转过来的成员(参徒11:19,20注释)。再者,使徒保罗和巴拿巴,圣灵带领他们向外邦人传道,在安提阿地方十分显著,而且那里的教会还委托他们去传道。由于这些原因,也因为安提阿教会中的外邦人数量仅次于犹太,外邦人的数目甚多,如何从犹太教的观点来解决教会中外邦人的事务的问题,自然就出现在了这里。

受割礼。见徒7:8注释。这里证明在其他经文中没有对这项命令清楚地给予叙述,使徒保罗和巴拿巴没有要求他们所引导悔改的外邦人领受割礼。这里开始了基督教会内部第一个主要的争论。显然,这是在福音刚刚传到巴勒斯坦以外的地区之后,就发起的辩论。首先加入基督教的皈依者乃是一些犹太人,但是他们保留了他们先前所信之宗教的大部分宗教礼节和固有的偏见。因此,当他们看到外邦人在没有完全成为犹太教皈依者之前,就加入基督教会之时就甚为惊奇。看起来是因为那位百夫长哥尼流的悔改,还有埃塞俄比亚太监,或许还有那些撒玛利亚百姓,可能正是因为他们加入教会,才为此处的争论奠定了基础。那些现在提出异议的可能就是愿意接受罗马百夫长哥尼流以及他的家人加入教会的人。但是他们可能对于上帝圣灵的引导展开了争论,在哥尼流的事上,圣灵的带领乃是一个例外,但是这并没有损害割礼的规定。因此,他们宣称那些领受洗礼加入教会的信徒,又在上帝圣灵清楚的带领之下,现在理应领受割礼。

这些煽动者来到安提阿教会可能靠着雅各的名说这些话,就是主持耶路撒冷会议的雅各,他是当时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但是雅各清楚地显明自己未曾吩咐他们,或者授权与他们如此行(第24节)。然而,由于雅各在个人的生活中,似乎曾经是一名犹太人礼节和习俗的坚持者(参加2:12),可能这些犹太人感觉宣称自己所说的乃是雅各的旨意不会过分,反而信徒会信以为真。他们坚持宣称割礼乃是律法的一个部分,而且宣称如果人们拒绝并蔑视割礼,整个律法就被破坏了。这些犹太人即没有准备,也并不愿意去意识一下基督与律法之间的真正关系。这些犹太人带进安提阿教会一个突出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总能不断引起意见的不和,此种现像贯穿使徒保罗的服务生涯,而且将其标记留在了新约圣经的大部分篇章中,甚至在使徒之后的世代中,其文化也受到影响。

有人起了质问,为什么上帝没有预料到这些种种的问题。上帝没有特殊地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强调真宗教乃是拯救人的灵魂,不是靠着外在的对于仪式的遵守。基督奠立了一个宽广的基础,而且阐明了原则,这些原则不是那些烦琐的教条。教会要被上帝的圣灵一步一步带领而进入一切的真理(16:13)。这并不是说教会要发展一个权威性的传统惯例。而是要指教会要发现并且经历新的亮光。基督教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发展的同时,必须要解决许许多多的难题,而且这些难题不是藉着改变其教训,也不是改变圣经的例证(罗15:4)来达到目的。新的亮光以及没有预料到之问题的解决,将会来自对于圣经经文之真理的不断学习,而且使教会所开展的工作能够以圣经的原则为依据。

摩西的规条。或作“摩西的规定”。在遵行“方式”上讲,他们不仅仅实行一项“规条”。割礼乃是上帝亲自吩咐先祖亚伯拉罕遵行的条例(创17:10-13),并且向摩西强调了它的遵守(利12:3;参约7:22)。

你们…不能得救。此句话才是问题的中心。按照外邦人风俗的古老背景,要求他们施行割礼几乎不可能,也不能作为加入教会成为教会成员的条件。然而,这里的犹太人居然提出要获得救恩,得蒙拯救,受割礼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但是,上帝“为外邦人开了信道的门”(徒14:27),这说明不必如此行,那些仪式上的礼节也不再需要遵行了。


徒15:2 保罗、巴拿巴与他们大大的纷争辩论;众门徒就定规,叫保罗、巴拿巴和本会中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

【本会注释】

保罗、巴拿巴。这两位福音使者乃处于辩论的中心,因为有犹太的弟兄们直接指责他们的工作,称这两位福音使者在他们第一次传道旅程时,曾经在基利家并安提阿宣称不必遵守摩西的规条。但他们做成如此非凡的工作,只能说成是上帝恩典的帮助以致成功。保罗和巴拿巴曾经宣扬藉着相信耶稣基督就可获取救恩。如今,当有人告知他们的听众,就是那些因他们所传的福音而悔改之人,单单依赖上帝的恩典不够,必须要实行外表的礼节(割礼)来获得救恩之时,他们再也不能站着缄默不语了。

纷争。希腊文stasis,“事态”,“政党”,或者是“破裂的碎片”。在可15:7 和路23:19的记述中,这个词用来描写一次起义,巴拉巴是作乱之人的首领。这里描述了一次激烈的辩论。

辩论。希腊文zētēsis,“一个探索”,“置疑”,或者是“一次争辩”。

定规。这个词的希腊文tassō,“指定”,“安排”(见徒13:48注释)。

保罗和巴拿巴。促成在福音中自由之事的人只有选这两位了,因为没有更好的代表,他们在外邦人中间所做的福音工作已经很成功了。

本会中几个人。这里并没有提到这些人的名字。他们可能是安提阿的一些先知(徒13:1),或者是那些来自居比路和古利奈的人(徒11:20),这些人曾经对于外邦人加入教会有十分的兴趣。提多也去了,在圣灵带领使徒保罗和巴拿巴的工作中,提多可能算是一个突出例子(加2:1)。

上耶路撒冷。有关本次上耶路撒冷与加2章记述的上耶路撒冷是同一次的说法参本章附注,注1。

使徒和长老。使徒彼得、约翰、和主的弟兄雅各,他们都在耶路撒冷(见加2:9;参加1:19)。这里提到的人,有一些长老(见徒11:30注释),可能也有其他一些没有提名的使徒,他们就是当时还没有太多经验的耶路撒冷教会的领导班子。此处早期教会信徒带着关于割礼而争论困惑的问题来到耶路撒冷,见长老和使徒,希望能在会议上解决,这乃是一个对于教会组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先例。这样做说明了反对那种仅仅由一个人做最终决定,而代替大家意见的独裁管理方式,教会的事情就应该是协商之后作出决议。同时这也说明,当事情影响到整个教会的时候,他们有商议的必要,也说明负责广范地区之工作的成员有更大的权力,就是地方要服从中央的道理。对于新约时代的教会,最初在耶路撒冷教会的使徒和其他神职人员,自然就组成了一个协商的组织。与此同时,在本章以下的部分能看明白(徒15:22,25)显然,最终的决定是由当时一切出席会议的人定出来的,包括那些作为安提阿教会代表的人,就是发起这些问题的犹太人,不仅仅是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做出的决议。藉着将这些问题带到耶路撒冷,使徒保罗和巴拿巴,事实上是整个安提阿教会,都显示出他们对于上帝圣灵藉着耶路撒冷教会领袖所给予他们的引导。因此,保罗宣称他是“奉启示”上耶路撒冷的(加2:2)。参《述》第十章。


徒15:3 于是教会送他们起行。他们经过腓尼基、撒玛利亚,随处传说外邦人归主的事,叫众弟兄都甚欢喜。

【本会注释】

送他们起行。在《使徒行传》一书中屡次提到了这个习惯(徒20:38;21:16)。陪伴一位客人,尤其是陪伴一位要离开之教师路途中的一个短暂行程,犹太人认为这乃是一种好客的善行。当年先祖亚伯拉罕就曾陪伴上帝的天使到所多玛,要“送他们一程”(创18:16)。一个古老的犹太人传统记载:“一名教师 [陪伴] 他的学生一直到城外的郊区;一个同事 [陪伴] 另一个同事走了安息日可走的路程;一个学生 [陪伴] 他的拉比走了没有限制的路程”(见《他勒目》Sotah 46b,宋西诺版第243页)。归属与拉比米耳(约公元150年)的一项声明如此说:“任何人,若没有陪同护送其他人或者没有允许那人受到他人的陪同,就仿佛是犯了流人血的罪”(同上,第244页)。

腓尼基。这就是地中海东岸的古国腓尼基。使徒们的路线是从安提阿到耶路撒冷沿着海岸线一路经过西顿、推罗、可能还要经过该撒利亚,然后穿过撒玛利亚。他们一路都能找到“弟兄们”,这一点暗示那些地方已经建立了教会。其中的一些教会可能是执事腓利建立的。有关其他地方教会的起源,我们毫无所知,也无从得知,只有这里出现过一个简洁的提示,这说明有大量早期教会的历史没有被保存下来。

外邦人归主。不可避免,这乃是使徒保罗首要的主题。无疑,他在许多场合都叙述了这故事的详细情节,并且强调,正如使徒彼得述说外邦人哥尼流的经历一样,上帝的圣灵降在那些外邦人身上,显明了上帝接纳的印证,就是接纳那些没有受割礼之人。

都甚欢喜。这里所使用的动词暗示了使徒保罗和巴拿巴一路前行要到耶路撒冷,而且外邦人悔改归主的好消息不断被一路上的众教会人欣然接受。腓尼基以及撒玛利亚众教会信徒对于外邦人悔改的态度与耶路撒冷教会中那些法利赛人的苦毒和狭小,并那试图作为代表发言的犹太党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5节)。

众弟兄。比较徒11:2-4,18。教会听到使徒保罗和巴拿巴带来的好消息十分高兴。那些执意要求外邦人领受割礼的犹太人仅仅是一队犹太基督徒,并且被描述为“有几个信徒是法利赛教门的人”(徒15:5)。法利赛人一直都热心维护仪文的律法。


徒15:4 到了耶路撒冷,教会和使徒并长老都接待他们,他们就述说上帝同他们所行的一切事。

【本会注释】

教会…接待他们。当使徒刚刚到耶路撒冷的时候,那里的教会似乎在大体上热情诚恳地接待了他们。在保罗以及同人公开述说完他们在外邦人中间的成功事迹之后,显然就开始有人反对他们了。

使徒。见徒1:2注释。

他们就述说。比较第6节似乎说明会议的开始,使徒保罗和巴拿巴述说了他们在上帝带领之下的福音工作。也许这就是“背地里对着有名望之人说的”话,这一点使徒保罗在后来写给加拉太的书信中提到过(加2:2)。他们二人讲述外邦皈依者的故事一定花了不少时间,他们还要述说一切的功绩和苦难、神迹和奇事、以及洁净和慈爱。这些叙述最有可能是后来讨论并在会议中决定之问题的前奏。


徒15:5 惟有几个信徒、是法利赛教门的人,起来说:“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

【本会注释】

起来。也许,这些犹太人(法利赛教门的人)起来使这次会议变得更为正式。

教门。希腊文hairesis(见徒5:17注释)。有些人从法利赛教门转到了基督教,成了基督的门徒。他们接受耶稣基督是上帝差来的大教师(见约3:2),这些事情由耶稣从死里复活证明了。因此,他们期盼耶稣能成为国家的首领,带给人类一个恢复了的、荣耀的犹太教,将律法和圣殿摆在一个公正的位置,而且外邦人若受割礼的话,也可以得蒙悦纳。如今正是这些人站起来敌对使徒保罗和巴拿巴所行的事。也许,他们争论的大体论点乃是以一个个人的例子为根据的,就是提多(见加2:3),提多是一名外邦人,他没有履行一位改教者在过度阶段应做的事情。在此处提到的争论中,提多被牵连了进来,这也使他作了预备,后来主张反对一些犹太人在宗教上所执行的陈腐仪式(参多1:10,14,15)。

摩西的律法。见徒6:13注释。领受割礼并不是犹太人建议成为基督徒的唯一要求。那仅仅是加入教会的一个开端。


徒15:6 使徒和长老聚会商议这事;

【本会注释】

使徒和长老。见第2节;徒11:30注释。与徒15:23的描述对比,暗示除了教会的圣职人员,其他的普通信徒直到今天我们都称为“弟兄们”,当时教会的一些“弟兄们”也参与了耶路撒冷会议。


徒15:7 辩论已经多了,彼得就起来,说:“诸位弟兄,你们知道上帝早已在你们中间拣选了我,叫外邦人从我口中得听福音之道,而且相信。

【本会注释】

辩论。希腊文zētēsis(见第2节注释)。显然,人类的本领在处理这里所提到如此至关重要的问题之时,明显证明了以下事实:尽管这些人有品格的弱点以及意见的不和,上帝的圣灵还是在人心里运行指引人,并帮助人完成他的旨意。

彼得就起来。当时的使徒彼得在教会中很有威望,但他并不居于信徒的首位。彼得当时没有主持这次会议,尽管他的发言构成了会议最终决定的基调,他也没有企图作出最终的决议。事实是他曾经在第一位外邦人哥尼流悔改的事上做上帝的工具,这人是罗马人,他的悔改也被当时的教会批准,接纳成为会中成员(见徒11:1-18),并且把彼得置于一个特殊有利位置,促使他接受如今悔改的其他外邦人。

诸位弟兄。见徒1:16;2:37;13:15注释。

早已。直译是“从早先”。这里使徒彼得在暗指哥尼流的悔改(徒10章),这位百夫长大概在十几年前或者更早的时候就悔改了。从那时发生的事情与本段中的问题是有密切关联的。

从我口中。这里使徒彼得不是在宣扬位置的区别,而是在说明自己乃是上帝的代言人。


徒15:8 知道人心的上帝也为他们作了见证,赐圣灵给他们,正如给我们一样;

【本会注释】

知道人心。直译是“知心的”。除了这里的使用,这种表达在新约圣经中只有在徒1:24使用过。上帝将那些没有受割礼的人同受了割礼之人列在同一个位置,既然上帝已经如此行了,那么地上的教会就必须要行主的旨意,与主一致。

圣灵。见徒10:44注释。


徒15:9 又藉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并不分他们我们。

【本会注释】

并不分他们我们。这里是说“没有不同”。上帝将他的圣灵也倾降给那些没有实行割礼的外邦皈依者,就是先前在五旬节首先降给犹太人的圣灵,使外邦人和犹太人不分你我,没有区别。显然,这件事意味着彻底接受外邦人加入教会。参使徒保罗后来写给罗马的书信中对于此相同原则所做的描述(罗10:12)。

洁净了他们的心。因着信洁净了哥尼流的心以及他的家。当人心在上帝面前是清洁的时候,遵守那些仪文的律法、规条乃是多余的,而且也没有意义,因为上帝自己就可以使人洁净。那些律法中的仪式规条是为了洁净,但这里乃是一种更高、更理想的洁净,这洁净要胜于法利赛人所坚持的洁净。他们把外邦人置于一个被控告为不洁净的位置上,因为他们不遵守仪文的律法以及众长老的传统惯例。使徒彼得学得了这方面的知识,他知道“无论什么人都不可以看作俗或不洁净的”(徒10:28),而且洁净乃是要洁净人的内心,这一点要比肉体的洁净重要的多(见多1:15)。


徒15:10 现在为什么试探上帝,要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

【本会注释】

为什么试探上帝。这里是在问,当上帝已经显明他的旨意是为了接受外邦人之时,为什么还要试探上帝,看他的旨意是否要接受外邦人呢?难道人抗拒的力量要大于上帝的力量吗?犹太人曾经在旷野之时试探上帝(来3:9),虽然他们看到了主为他们实行的全能拯救,但他们还是抱怨并抵触上帝赐给他们的领袖。他们也曾经试探基督(林前10:9),而且因为他们的不顺从,带给他们的乃是火蛇的刑罚。新约时代的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夫妇试探主的圣灵,在捐献的事上欺哄教会(徒5:9)。使徒彼得警告他的听众,在承认并接受外邦人的事上不可再试探上帝。

轭。这里使徒彼得所说的轭乃是仪文律法(见《述》第十九章),与其一起的还有传统的详尽细节规条,犹太人就是试图藉此获得救恩。使徒保罗自己没有说过比这更严厉的话。他们的叙述回到了基督自己的描述中去,说到了法利赛人传统的“重担”(太23:4),比较基督自己“轻省”的担子(太11:30)。他们也预先知道了保罗对于加拉太人的警告,叫他们不要“再被奴仆的轭挟制”(加5:1)。

不能负。最初乃上帝的旨意,摩西的仪文律法所有的各项要求决非无法忍受的。只是因为犹太人对于这些律法之要求的真正重要性,丧失了正确的认识,以致他们自己为仪文律法制订许多条条框框,试图藉此获得救恩,因此,这些烦琐之事确实地成了他们无法忍受的重轭。再者,那些拉比们试图去为律法圈上篱笆,因此,他们用自己制订的附加规则来加以防护,认为这样就没有机会破坏律法。结果,对于犹太人来说,烦琐之仪文礼节的遵守真的成了一个无法忍受的重担。


徒15:11 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

【本会注释】

主耶稣的恩。使徒彼得力劝众人,说明要获得救恩不是靠着行律法,而是上帝的恩典。这句话乃是在彼得讲话的结束。

得救。上帝所应许的救恩乃是因着恩典(见罗3:21-26;5:1,2;11:5,6;弗2:5,8)。我们“得救乃本乎恩”,因着恩典领受救恩的恩赐(罗8:4;弗2:9,10;腓2:12,13)。


徒15:12 众人都默默无声,听巴拿巴和保罗述说上帝藉他们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迹奇事。

【本会注释】

众人。这里是指聚集在一起出席会议的信徒(见第6节注释)。

都默默无声。在使徒彼得完成他那极具说服性的见证之后,现场再没有反对的声音。尽管反对者的内心可能还没有改变,但是他们的反对变的寂静了。使徒彼得在对待百夫长哥尼流的事上也曾经存有此种偏见,但是被克服了;如今,他靠主也战胜别人的偏见。

。开会一直到现在,显然,使徒保罗和巴拿巴还没有详细地向众人讲说他们遇到的事。如今,彼得的讲论已经预备了听众的心,使他们可以倾听保罗第一次传道旅程中所遇到的突出事件。这两位在外邦工作的福音使者当众重述了他们已经告诉长老和众使徒的事件(第4节)。

神迹奇事。或作“奇事异能”(见本注释第五册第208页)。为了回答当时一些出席之人的质问,无疑,巴拿巴和使徒保罗强调他们工作中常有神迹伴随乃是上帝接纳的结果。他们的报告显明,在犹太人中所有的神迹,在外邦人中一样有。


徒15:13 他们住了声,雅各就说:“诸位弟兄,请听我的话。

【本会注释】

雅各。这个雅各可能是主的弟兄,同时他也是当时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见徒12:17注释。

诸位弟兄。见徒1:16;2:37;13:15注释。

请听我的话。雅各的总结并没有理睬“许多的辩论”(第7节)。使徒彼得的观点(第7-11节)与旧约圣经中的预言一致,而且雅各最终作出的决定也以彼得的观点为基础。


徒15:14 方才西门述说上帝当初怎样眷顾外邦人,从他们中间选取百姓归于自己的名下;

【本会注释】

西门。希腊文Sumeōn,希伯来文是Shim`on。只有在这里,或许还有彼后1:1在表达彼得时使用了这个希腊文形式,作为加利利人,雅各使用这个词很自然。

上帝当初怎样。相当于“上帝如何第一次眷顾”。这里是指,使徒彼得所叙述的一切标志着教会第一次接受外邦人。

眷顾。希腊文episkeptomai,“眷顾”,通常来讲,正如此处含义,这个词有含有“仁慈”的意思(见路1:68;7:16;来2:6)。

百姓。犹太人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才是那“民”──上帝的子民──其他人都在上帝施以慈爱的圈外。但是这里雅各宣称上帝也从外邦民族中选取百姓归于自己的名下。使徒保罗也意识到了同样的改变(罗9:26)。因此,在基督徒眼里“选民”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犹太人了,如今,那些表明是犹太人的仪文律法之要求对于外邦人来说没有必要遵守。


徒15:15 众先知的话也与这意思相合。

【本会注释】

相合。这里是指,此种行为与旧约圣经中上帝的先知所说一致。他们期待着外邦人的悔改,如今这事已经开始应验了。

正如经上所写。第16,17节的引文是来自七十士译本的摩9:11,12。由于这些听众十分熟悉旧约圣经中的经文,这可能会使他们回忆起类似的其他预言,正如使徒保罗在罗15:9-12所作的一样。此处,雅各的引言是来自七十士译本,所引用的七十士译本作出的结论,要比马所拉原文选择性的读法更为有力,这里引起了一个问题,这次耶路撒冷会议是使用了希腊语呢?还是使用了其他的语言?有利于这个问题的一个事实是:有许多犹太人,即使是居住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他们也是使用两种语言的,此处所争论的问题就使我们将焦点聚集在讲希腊文的信徒身上了。显然,来自安提阿的基督徒们出席了会议(见徒15:2),他们可能明白亚拉姆语,或许不明白,使徒保罗带去参加耶路撒冷会议的提多,未受割礼的外邦人(见加2:3),他不明白亚拉姆语,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这个缘故,使用希腊语是较为合适的。

然而,有很好的证据可以认为雅各的讲话使用了亚拉姆语,可能用关系密切的希伯来语引用了经文。不论是在新约圣经中还是在早期基督教会,雅各都像是犹太基督教的领袖。这里所讨论的问题主要是一个犹太人的问题,也是由大部分犹太基督徒所挑起的,就是那些先前曾是法利赛人的信徒。考虑到这些,似乎在耶路撒冷的使徒们在会议的讨论中使用亚拉姆语是非常合乎情理的,他们很可能没有使用希腊语。然而,使徒们没有使用希腊文,并不意味着作者路加引用七十士译本是一个错误,圣经经文对于那些讲希腊语的读者来说更为熟悉。希伯来文的摩9:11,12,正如在马所拉文中一样,使用在他当前的论点中并不合适,如果他没有使用,他可能从一个与七十士译本十分接近的希伯来文形式中引用,这样也要比马所拉文清楚。在库姆兰会社(旧时在死海西岸的一犹太教教团)的发现表明,此种文章至少存在与旧约圣经的某些部分(见本注释第五册第93页)。


徒15:16 正如经上所写的:此后,我要回来,重新修造大卫倒塌的帐幕,把那破坏的重新修造建立起来,

【本会注释】

我要回来。这里与希伯来文以及七十士译本中的摩9:11都不相符。然而,它是一个中意的希伯来表达法,“我将要又一次做这事”(见传9:11;何2:9;11:9)。这里可能是在暗示雅各引用了旧约圣经中的希伯来文。

帐幕。希腊文skēnē,“一个帐篷”,它代表希伯来文中的sukkah,“一个棚”,在表达住棚节时就使用了这个词,在住棚节期间,希伯来人要在这些并不结实的棚子里暂时居住一周,作为一个掩蔽之处。


徒15:17 叫余剩的人,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寻求主。

【本会注释】

余剩的人。关于这一点,马所拉经文中的阿摩司9:12读作she'erith 'edom,“以东所剩余的”。然而,在希伯来文字母表中,'edom,“以东”,以及'adam,“人”几乎是一样的;显然在七十士译本中读作后者,因此翻译为,“剩余的人”。雅各的论点强调了希腊文中的译文。“剩余的人”──外邦人──将要被“称为上帝的名下”。雅各意识到这则预言是说外邦人的悔改,因此与他们眼下所讨论的问题是相关的。

寻求。马所拉文与雅各的引文有很大区别,正如在《使徒行传》的本段与金雅各版本的摩9:12所显明的一样。后者描述了以色列恢复的百姓(在帐幕倒塌的情形之下)要作为以东所剩余的和一切异教的拥有者。但是由于这里雅各应用的是预言,宣明上帝的旨意,就是外邦人要寻求他。雅各清楚说到这里提到的寻找“主”是指整个大卫家和其他所有的人。

凡称为我名下的。曾经在申28:10的希伯来文中以及雅2:7的希腊文中出现。.


徒15:18 这话是从创世以来,显明这事的主说的。

【本会注释】

主说。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册注释第10页)本章17节同18节或者可以翻译为(1)“主说,就是那位从创世以来显明这事的主”;或作(2)“这话是从创世以来显明这事的主说的”。以上任何一种译文都可以表明在上帝的计划中,外邦人得蒙救恩并不是新颖之事(见本注释第四册第27-30页)。

显明。表明上帝会接受外邦人,使犹太人惊奇,但是主早已藉着他的先知预言了这事。如今,要执行他先前所安排设计并显明之事(见弗3:2-12)。


徒15:19 “所以据我的意见,不可难为那归服上帝的外邦人;

【本会注释】

据我的意见。直译是“我决定”。雅各这话暗示他的话带有权力。然而,以下所说的话并不是什么法令,因为最终向教会公布的时候,是建立在众使徒和长老的权柄之上的(见徒16:4)。

难为。希腊文parenochleō,“折磨”,“烦恼”,“带来麻烦”,在其他人所行的路上设立障碍。在新约圣经中,只有此处使用了这个希腊动词。

归服。相当于“正在回转的”。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悔改的工作在外邦人中间继续进行着。这里的动词(希腊文epistrephō)在《使徒行传》一书中再三地出现,表明悔改,回转的意思(参徒3:19)。外邦人确实诚心实意的要归向上帝,而且上帝也要接纳他们,这一点通过使徒保罗和巴拿巴的报告就可以证明,也许外邦信徒提多的出席也是一个证据(见加2:1;见在本章附注,注1)。这可能也是使徒保罗带提多参加会议的基本原因。外邦人正在悔改,转回;上帝正在不断地接纳他们。那么,地上的教会岂敢拒绝上帝所接纳的人呢?

当时的教会还没有彻底清楚地意识到,那些一切预表耶稣基督的仪文礼节已经在基督身上完成了,那些表明是犹太人种族的一切象征(例如割礼)同样也不再有任何意义了。因为数十年来,犹太人的基督徒们,总的来说,继续把圣殿的礼节与他们的身份联系在一起,甚至当使徒保罗在耶路撒冷的时候他都参加进来(徒20:16;21:18-26;参徒18:19)。但是后来,这一点显明了,尤其对使徒保罗,因为有宗教理由可以不用再遵守摩西的仪文律法。许多这些事情乃是预表基督和他工作的“影儿”;一旦他的工作完成,这一切就不再有什么意义了(西2:11-20;来9:1-12)。其他乃是一些犹太教的特殊象征,当所有的人都可以平等地在耶稣基督里因着信而获得救恩的时候,当所有人不必经由犹太人鉴定资格的时候,这些象征记号就再没有任何重要意义了(见罗10:11,12;西3:10,11)。使徒保罗清楚地看到这些礼节规条鼓励了拘泥于法律和规条之人的精神,以致这精神成了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隔断的墙,使外邦人没有空处在耶稣基督里与他人合一(弗2:13-16)。


徒15:20 只要写信,吩咐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

【本会注释】

。希腊文epistellō,“送一个信息”,“写一封信”(见来13:22)。使徒们派出去的信使带着耶路撒冷会议所作出的书面决议(见徒15:23)。

他们禁戒。这是一项在本质上很实际并易于遵守的决议(见第19节注释)。藉着更大神学亮光的到来,吃供奉偶像之物的问题后来认为是一个稍有不同的亮光(见以下“偶像的污秽”注释)。但是在当时的情形之下,这个决议是教会感觉最为有利、合宜的方法。外邦人心里得到了满足,因为耶路撒冷教会没有将一些极端沉重的担子强加给他们,给他们造成压力,而且那些有法利赛人倾向的人,不能否认外邦人是真正悔改了。这些规定的各项要求似乎尤其被那些犹太基督徒所接受。

偶像的污秽。这里所写的实际内容,就是耶路撒冷会议的这项声明乃是在宣称要求外邦人弃绝食用“供奉给偶像的食物”(希腊文eidōlothuta,“供奉给偶像的[物]”;第29节),可能这里翻译为“偶像的污秽”更便于理解,因为它特别具有食物(所饮用之物)的意思,在异教的供奉中这些都是要祭给他们神明的东西。在希腊和罗马的宗教中,食物乃是献给他们神庙中神明的常规之物。然而,在这些食物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要被真正地献到祭坛上。那么,剩下的食物或者是由那些靠着神庙过活之人吃掉,或者是送到市场进行出售。在那些严格的犹太人眼里,此种食物乃是被污秽的食物。因此,在拉比阿其巴(大约公元100年)的判断中说到,“那些正要送往偶像那里的食物是允许食用的[从中获得利益],但是那些从祭偶像的地方送出来的食物禁止食用,因为那[被认为] 是死亡之物的祭品”(米示孥《异教》2.3,西诺版《他勒目》第145页)。同样,另外一个出自米示孥(大约于公元200年编成法典)的规则中谈到了对于祭给偶像之酒水的论述,“Yen nesek(祭酒)是被禁止的,且献上一点点[其他酒]也是被禁止的。以少量酒[混]和酒并水[混]和水就使其不合格。[不能用被禁的原料]使酒[混]和水并水[混]和酒来增加口味。这是常规:不用一点点相同的品种[不能用混合的],却用不同的品种[当混入禁止的原料时是不合格的]增加口味”(Yen nesek(libation-wine)is prohibited and renders [other wine] prohibited by the smallest quantity. Wine [mixed] with wine and water with water [disqualifies] by the smallest quantity. Wine [mixed] with water and water with wine [disqualifies when the prohibited element] imparts a flavour. This is general rule:with the same species [the mixture is disqualified] by the smallest quantity,but with a different species [it is disqualified when the prohibited element] imparts a flavour)(同上.5.8,宋西诺版《他勒目》第349页)。所以,一位严格的犹太人决不会在露天的市场购买肉食,除非是一位犹太人的屠夫才会如此行。在旅行的时候,他们会带着“kophinos,”或说是篮子,把篮子背在背上;他们用篮子盛放食物(见可6:43注释)。古罗马讽刺作家犹文拿里这样说,“犹太人,他们拥有一个篮子和一捆干草,这就是他们所有陈设的家具设备”(《讽刺》第三章第13,14页;洛俄伯版,第33页)。

考虑到犹太人强烈的感觉,耶路撒冷会议恰当的要求外邦的基督徒们,戒绝食用敬拜偶像的物。这项禁令附带着个人不可否认的义务。这样,外邦的信徒必须拒绝许多节日事务的邀请,即使是参加了这些活动,也不能食用那些不洁之物。一个具有谨慎思想的信徒也同样会拒绝食用私人家中摆在他面前的食物,除非他确实知道这些食物未曾在庙宇中供奉过偶像。与此同时,这项禁令具有实用的价值,可以保护外邦基督徒抵制参加异教礼节的试探和引诱,因为在异教的风俗中,品尝那里的供奉偶像的食物和酒乃是敬拜神明的一个主要环节。如果没有食用献给偶像的任何食物,但是对于那些尽责的基督徒来说,他们可以清楚地明白,即使是敷衍草率,例行公事一样的在供奉皇帝祭坛的礼节中品尝或者饮用食物,也是绝对禁止的。在使徒约翰蒙启示写圣经启示录的时候,这项禁令似乎也是尤其论述的问题(见启2:14注释)。

在耶路撒冷会议之后不多几年,这项禁令遇到了一些反对。在哥林多教会,有人宣称自己有食用他们所选择之食物的权力,而且使徒保罗在他的理论中勉强承认了这一点,许可他们在市场上购买食物,不用证明这些食物是否曾经在神庙中祭祀供奉过偶像,因为“偶像在世上算不了什么”(见林前8:4)。但是他支持这项禁令,同时以弟兄之间的相爱以及尊重其他一些人的顾虑为基础(林前8-10;见罗14章注释)。

奸淫。当看到这里的禁令中出现了有关道德原则的问题不甚惊奇,我们认为这些禁令似乎仅仅是在讲纯粹的仪式和礼节。但是,本节的第一个禁令也是属于道德范围之内的,因为它包括在摩西十诫的第二条里面。关于奸淫的事情,在旧约圣经利未记所记载的律法中抵制一切此类的不贞洁行为,而且十分严厉、公正(利18;20:10-21)。

奸淫的罪,包括一切对于妇女的贞洁缺乏真正尊敬之人,在古代世界中,这乃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罪行,甚至这可以被认为是当时希腊和罗马人的生活特征。敬拜偶像和奸淫的罪有时与异教的信仰是有联系的。正如在哥林多和帕弗两个地方敬拜阿弗洛狄忒女神的卖淫女祭司,卖淫通常是敬拜偶像的一个部分。那些沉湎于此类神庙的人,因此就在这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于所敬拜之女神的虚假信心。奸淫的罪对于异教来说乃是可允许的,甚至可以说是例行公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犹太基督徒想知道悔改的外邦信徒是否进入了纯洁的生活(见林前6:15;启2:14)。因此,在耶路撒冷会议上,基督教迈出了自己公共的第一步,要持守高尚的道德标准,不仅仅是教内通常所讲论的教训,而且对于教内的成员还有具体的规则。

勒死的牲畜。重要的原文证据(参本册注释第10页)表明对于这些词语的删节,“勒死的事物”。在旧约圣经中没有清楚禁止不可以食用“勒死的动物”。然而,此处的这个原则表明与下一项禁令是一样,就是戒绝食用血。那些经过挣扎而被勒死的动物不能正常地将血流出来,因此它们的肉中带有血,这样,此种动物不能作为食物,不可食用(见利17:13,14)。雅各的叙述可能也依照与摩西的禁令,禁止人吃自死的动物以及那些被野兽撕裂的(利17:15;申14:21)。此种禁令在早期教会时一直遵守,特土良(大约死于公元230年)可以证明这一点,他写给异教的话中提到:“因着你们的恶行在基督徒面前羞愧吧,他们吃肉的时候,从来不吃带血的动物,他们使用简单天然的食物;他们戒绝食用一切勒死的牲畜以及那些自然死亡的物,正是因为他们害怕沾染不洁,甚至于隐藏在动物内脏中的血都小心翼翼祛除掉”(《护教书》第9页;《前尼西亚时期的教父》,第三册第25页)。同样,在东方教会也有一条古老的规定:

“任何主教,或者长老,或者是执事,任何担有圣职的人,吃了有生命之动物的血和肉,不论这动物是被野兽撕裂的还是自己的缘故死亡,就要剥夺这人的权力;因为这是律法所禁止的。但是如果吃的人是一个普通信徒,就要暂时终止他的信仰”(见《使徒教规》第63条;《前尼西亚时期的教父》,第七册第504页)。古老犹太人的传统中宣明,当一只动物的脖子断掉了,其中的血流在四肢的任何地方,如果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就不可以食用,也不可以使用盐(《他勒目》渎神 113a,宋西诺版,第621,622页)。

和血。这项禁止人使用血作为食物的命令,在上帝最初允许人吃肉的时候就订立了(创9:4),而且这项禁令在摩西的律法中频繁地重申(利3:17;7:26;17:10;19:26)。在以色列第一个王扫罗的时代,食用动物的血被视为有罪得罪上帝(撒上14:33)。但是在希腊人和罗马人的餐桌上看到带血的食物乃是极为普通的事。例如这在荷马的记载中就曾出现过:

“这里,就是在火旁边放着山羊的肚腹,我们要摆设这些作为晚餐,这里面充满了血和脂肪。现在,两个中任何一个获胜,并且证明自己乃是更棒的,就让他起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吃这其中的哪一块肉。”(《奥德赛》第十七章第44-49页;洛俄伯版,第二册第199,201页)

在他们献祭的时候,异教信徒习惯于在喝酒的同时也要喝血。约瑟夫,在公元一世纪站在犹太人的立场上所说的话,描述说“任何种类的血,他 [摩西] 都禁止作为食物使用,因为视血为灵魂和生命”(见《犹太掌故》第三章11.2 [260];洛俄伯版,第四册第443页)。犹太人对于这项禁令的态度大概可以通过以下的一段叙述,就是拉比西姆本·阿匝衣(约公元110年)的叙述来说明问题:“摩西五经里面有365项禁令,在这一切的律法中,没有一个像这个禁令……如果圣经训诫你关于血的禁令[申12:23],进行比较之后我们发现,在所有的戒律中没有比这一项更容易遵守了,其实这项禁令会牵涉到其他所有戒律多少呢!”(塞佛雷申命记12:23;引用于Strack and Billerbeck著的Kommentar zum Neuen Testament aus Talmud und Midrasch,第二册第734页)。不可饮用血的禁令可能被认为是所有规定中最容易遵守的,也帮助居住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基督徒感觉外邦的皈依者应该予以遵守这禁令。几个世纪的时间,至少在某些地区,早期的基督教会似乎一直坚持此种规矩(参以上“勒死的牲畜”注释)。与此同时,尤其是在西方,似乎企图提出耶路撒冷会议所规定的这些规矩,可以作为严格准确的道德禁令。因此,爱任纽(大约公元185年)引用了此处的段落,正如以下所记:“他们领受了这些吩咐,他们确实戒绝了偶像的虚无,以及奸淫和血;无论他们希望什么事情不在他们自己身上发生,也愿这些事情不要在其他人身上发生”(《驳异端》第三章12.14;《前尼西亚时期的教父》第一册第435,436页)。从这个立场来讲,“血”就被翻译为流人的血,就是说杀人,这一点在特土良(大约死于公元230年)的记载中很明显,他解释说,“这项关于“血”的禁令我们应该这样理解:这里的禁令更主要是指人血”(《论谦逊》第12页;《前尼西亚时期的教父》第四册第86页)。见创9:4注释。


徒15:21 因为从古以来,摩西的书在各城有人传讲,每逢安息日,在会堂里诵读。”

【本会注释】

从古以来。雅各显然只想让犹太基督徒依然保留犹太教留给他们的规条,希望他们不会从犹太会堂中分离出来。

在会堂里。在会堂崇拜中的程序,见本注释第五册第56-58页。犹太基督徒依然在负责会堂中的这些崇拜。本节与上一节联系起来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理解。有些人认为这里乃是在说,犹太基督徒不需要惧怕外邦人的自由会侵占他们对于摩西律法的遵守,因为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将会继续在律法中领受训诫,因此他们来会堂参赴安息日。其他人则认为,本节乃是雅各禁令的基础,由于他们常常在会堂中诵读摩西的律法,所以,这些外邦人至少要弃绝律法中所列举的事项。还有一些人认为这里是讲外邦的基督徒必定不会感觉雅各的禁令难守,因为外邦人已经由于在会堂中与犹太人的接触而熟悉了,在会堂中他们常常听到诵读律法。


致外邦信徒的信

徒15:22 那时,使徒和长老并全教会定意从他们中间拣选人,差他们和保罗、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去;所拣选的就是称呼巴撒巴的犹大和西拉。这两个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领的。

【本会注释】

定意。希腊文dokeo,“看起来适合”,或者,由于此处的用法带有一种职位的含义,我们在这里可以翻译为,“被命令”,“被选举”。

全教会。这显明教会成员们所组成的重要位置。他们同时派遣了代表以及委托的书信。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普通信徒或者外人大大地被排斥参与教会内部会议。

保罗、巴拿巴。拣选的几个人被分派出去,使徒保罗和巴拿巴与他们在一起,为了坚定大家所采纳的旨意,使这些旨意能够出自其他人的口,而不是这两个外邦的福音使者,因为他们各自都曾卷入这次争论之中。如此行,一些反对的犹太人就再没有机会指控保罗和巴拿巴的伪劣了。

称呼犹大的巴撒巴。在说到约瑟时,也曾经用了巴撒巴这个名字,他“又称呼犹士都”(见徒1:23注释)。如果把巴撒巴看作是姓的话,这位犹大和约瑟可能是兄弟。至少约瑟曾经是跟过耶稣的一位门徒。在徒15:32,犹大被称为先知。

西拉。这可能是一个亚拉姆语名字。和犹大一样,他也是一位先知(第32节)。在使徒保罗第二次传道旅程时,他是保罗的同伴(第40节),他就是在帖前1:1;帖后1:1;以及彼前5:12所提到的那位西拉。

首领。或作“领导人”,“权威人士”。他们的地位可能是因为他们是先知才提升的(见第32节)。如果他们曾经是基督的门徒,这一样会使他们在弟兄们中间受到相当的尊敬。


徒15:23 于是写信交付他们,内中说:“使徒和作长老的弟兄们问安提阿、叙利亚、基利家外邦众弟兄的安。

【本会注释】

写信。无疑,在本章以下的部分就是派送出去之书信的手抄本,教会历史中第一次出现一系列会议作出的教令和教规。可能这封信是用希腊文写的,信的格式自然就是希腊文格式;决议中涉及地最多的外邦人大都讲希腊文,无疑,这信交到了安提阿教会,后又由这里分发出去。

交付他们。直译是“藉着他们的手”,也许这是一个希伯来文结构。这并不是说这封信是这些人写的,而是说这封信是由他们送出去的。

使徒和长老的弟兄们。原文证据表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以下读法,“使徒和长老,弟兄们”。因此,在耶路撒冷的这些宗教领袖们写信,乃是向基督徒们确保在基督里他们共称弟兄。

问…安。希腊文chairein(见罗1:7注释)。这个词是一个希腊信件中常用的问候语,但是除了这里,以及徒23:26 和雅1:1之外,新约圣经中再没有在其他地方使用过这个希腊词。

外邦。正如在第20节所表明的,耶路撒冷会议之后的信乃是写给外邦人的,不是写给犹太基督徒。

安提阿、叙利亚和基利家。这次有关外邦人是否受割礼的争论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无疑,在叙利亚周围的一些地区教会也加入了争论的行列。这里提到基利家,表明使徒在他的本家曾做了重要的工作,就是与巴拿巴在安提阿做工之前(参徒11:25)。


徒15:24 我们听说,有几个人从我们这里出去,用言语搅扰你们,惑乱你们的心。(有古卷在此有:你们必须受割礼,守摩西的律法。)其实我们并没有吩咐他们。

【本会注释】

出去。原文证据表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可以保留也可以删节这些话。通过第1节叙述,我们就可以清楚得知这些人来自犹太。与这次犹大和西拉出去比较(耶路撒冷会议给了他们权力),这些从犹太来的人缺乏权威(第27节)。

搅扰。希腊文anaskeuazō,“ “使不安“。犹太的信徒们搅扰了外邦悔改信徒的信心,因为他们所争论的焦点打击了基督徒经历和信仰的基础,救恩决不是靠着外在的遵守或者仅藉着某一群人的认同。

并没有吩咐他们。相当于“没有如此吩咐”。这乃是一个对于任何犹太权威所作出的彻底否认。这话同时也十分重要,可以评估这个相同组织后来提出的主张(加2:12)。


徒15:25 所以,我们同心定意,拣选几个人,差他们同我们所亲爱的巴拿巴和保罗往你们那里去。

【本会注释】

定意。希腊文dokeō,参第22节。如果这个词以它的职位意义来讲,本节的第一部分可以翻译为,“我们全体一致挑选人,差他们”。另外一个译文是,“达成了一致,我们决定差人”

拣选几个人。这里是指称呼巴撒巴的犹大和西拉。

所亲爱的。希腊文agapētos,它是一个形容词,在新约圣经中,它尤其应用于那些在信心和爱心中联合的人。整个这封信有意地对使徒保罗和巴拿巴表达了十分尊敬的意图,这里的表达,“所亲爱的”阐明了使徒保罗的陈述,就是在耶路撒冷“教会的柱石”,“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了相交之礼”(加2:9)。使徒彼得在提到保罗时也这样说“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彼后3:15)。


巴拿巴和保罗。这里巴拿巴的名字在前,可能因为他是先前从耶路撒冷教会被派往安提阿的特殊使者(徒11:22)。

徒15:26 这二人是为我主耶稣基督的名不顾性命的。

【本会注释】

不顾性命。希腊文paradidōmi,“赠出去”,“把……交托给”。可以同时理解为以上任何一种意思。它可能是指他们二人乃是那些为了基督的缘故宁愿舍去自己生命的人──这确是真的(见徒13:50;14:5,19)──或者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讲,他们因为耶稣基督的缘故,已经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了。

为这名。这里正如前面提到过的“名”一样,是指弥赛亚的尊严高贵,以及耶稣神圣的权威。福音使者们曾传扬耶稣就是基督。参徒3:16。


徒15:27 我们就差了犹大和西拉,他们也要亲口诉说这些事。

【本会注释】

亲口述说。直译是“藉着话”。比较“藉着口述说”。


徒15:28 因为圣灵和我们定意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惟有几件事是不可少的,

【本会注释】

定意。这里的希腊动词与第25节是一个词。耶稣曾经应许,等真理的圣灵来了要引导他的门徒们明白一切的真理(约16:13),而且作者路加常常提到他们被圣灵充满。因此,参加耶路撒冷会议的这些人坚定地宣称他们是受了上帝圣灵的引导。犹太的基督徒在上帝圣灵的引导之下,将自己的偏见放在一边,就是长久以来抵挡与外邦人建立友谊的偏见。教会能一直诚实地说它乃是在圣灵的带领并控制之下,这该是多么美好。

不将别的重担。犹太人自己感觉这个重担是合法并应该遵守的(见徒15:10;启2:24注释)。


徒15:29 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这几件你们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愿你们平安!”

【本会注释】

祭偶像的物和血。这些警告在雅各的话中就给予了严厉的定义,警告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见第20节注释)。

并勒死的牲畜。重要的原文证据表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对于这些话的删节,正如第20节一样。有关这些禁戒之事的讨论参第20节。

禁戒不犯。希腊文eu prassō。这个表达或者是指“搞好关系”,或者是指“正确做事”。尽管前一种意思比较普遍,公元二世纪的基督教文学支持后者的意思,而且这个含义似乎更适合这里上下文的意思。来自纸草的证据显明这里的希腊文eu prassō是一个在阿提喀时期信件中所使用的词,用来表达一种有礼貌的要求,本节中的这句话也可以翻译为,“请从这些事上禁戒你们自己”。

愿…平安。这是希腊动词rhōnnumi的一种形式,“要强壮”,“要繁荣”,这是希腊信件中一种普通的结束致辞。这封信不论是在开头还是在结尾都使用了希腊信件风格的标准(见第23节注释)。


徒15:30 他们既奉了差遣,就下安提阿去,聚集众人,交付书信。

【本会注释】

安提阿去。我们自然会想在耶路撒冷会议之后,这些被派出去的使徒向北行驶,经过了撒玛利亚和腓尼基。外邦的基督徒们听到他们获得自由的消息,肯定十分高兴。

众人。希腊文plēthos,这个词在《使徒行传》一书中再三出现,用来表达信徒们聚集(徒4:32;5:14;6:2;15:12)。这里是指安提阿教会中的基督徒。

交付书信。当信被严肃地打开,并大声诵读的时候,一定有热切的兴奋之情,同时另一方面来说可能有些人在咕哝着怨气冲天,另一方面来说还有人在鼓掌庆贺,因为信中一句接一句地对犹太人进行了批评,同时还坚定了使徒保罗和巴拿巴所持定的立场。对于安提阿的外邦信徒来说,这封文书乃是一个自由的宪章,是在挣扎之后所获得的。


徒15:31 众人念了,因为信上安慰的话就欢喜了。

【本会注释】

安慰。巴拿巴被称为,“劝慰子”(参徒4:36),他是做此类工作的一位难得之才。不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可能都感觉到自己得了安慰;对于前者(犹太人)来说,是因为他们如今知道自己以什么样的原则接受外邦人为信仰相同的基督徒;对于后者(外邦人)来说,因为他们如今知道自己从那些仪文礼节的束缚中获得了自由。见本章附注,注2。


徒15:32 犹大和西拉也是先知,就用许多话劝勉弟兄,坚固他们。

【本会注释】

犹大和西拉也是先知。见徒13:1注释。这里使用了“先知”一词,不一定是指他们可以预言未来,而是指这些人曾经被圣灵充满,用独一的权柄为上帝说话。因此,犹大和西拉二人就具有了资格去劝慰并坚固门徒们。外邦人可能很是需要劝勉、训词。此类工作也是耶稣基督吩咐使徒彼得要做的(路22:32),如今,遵照同样的吩咐彼得在对待哥尼流的事上学习了如何坚固弟兄。


徒15:33 住了些日子,弟兄们打发他们平平安安的回到差遣他们的人那里去。(有古卷在此有:)

【本会注释】

平平安安。这里乃是通常希伯来文告别时的用词。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确确实实平安地离开,但可以说明教会为他们所祈祷的平安伴随着他们。比较可5:34。


徒15:34 (惟有西拉定意仍住在那里。)

【本会注释】

(有古卷在此有:惟有西拉定意仍住在那里)。原文证据表明对于本节的删节(参本册注释第10页)。然而,由于使徒保罗不久就要拣选西拉作为他下次传道旅程中的同伴(第40节;参第36节),因此,虽然犹大离开了,但是西拉必须依然要停留在安提阿,或者是西拉不久又返回到了安提阿。


徒15:35 但保罗和巴拿巴仍住在安提阿,和许多别人一同教训人,传主的道。

【本会注释】

传主的道。这个动词的希腊文euaggelizō(见徒13:32注释)。无论他们教训还是传扬,都要提出耶稣基督是人类的救赎主,并且指导人为上帝而生活;无疑,这对于外邦人来说乃是最基本、最主要的信息,对于他们来说,这道渐渐清晰,如今成为福音之新约的参与者了。


保罗和巴拿巴分开

徒15:36 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可以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

【本会注释】

过了些日子。见徒16:1注释。

回到从前…的各城。这种建议明显是出与使徒保罗做工的特征。他的心中总是充满“为教会挂心”的事(林后11:28),而且他还常常在自己的祈祷中提起这些事(罗1:9;弗1:16;腓1:3)。通过他对待提摩太的事来判断,在保罗写给他的书信中能看明,保罗十分关心每一位信徒灵命的长进,这些都是他所创建之教会中的信徒,他们因信仰的缘故都被称为保罗所亲爱的孩子们。保罗建议这次旅行要成为一次机会,要对他们第一次传道旅程时所建立的教会再次拜访,但是上帝的圣灵阻止了他们,要求他们到欧洲去传扬福音,正是为了答复马其顿的呼声。

使徒保罗的第二次传道旅程,约公元49至52年

1. 保罗和西拉在叙利亚和基利家坚固众教会(徒15:40,41)。

2. 提摩太加入使徒们(徒16:1-3)。

3. 使徒们经过弗吕加和加拉太一带地方,被禁止在亚西亚讲道(徒16:4-6)。

4. 接近每西亚,他们想要进庇推尼(徒16:7)。

5. 在庇推尼被阻止,他们就去了特罗亚(徒16:7,8)。

6. 在特罗亚有马其顿人召请(徒16:9,10)。

7. 在腓立比传道;保罗和西拉被下到监里(徒16:11-40)。

8. 在帖撒罗尼迦传道;产生逼迫(徒17:1-9)。

9. 在庇哩亚继续受到逼迫;保罗去雅典;西拉留下(徒17:10-15)。

10. 保罗在亚略巴古传道(徒17: 22-31)。

11. 在哥林多传道;西拉和提摩太加入保罗(徒18;1-17)。保罗写下提摩太前后书。

12. 保罗带上亚居拉和百基拉,就去到以弗所(徒18:18,19)。

13. 在以弗所短暂的停留(徒18:19-21)。

14. 在以弗所辞别亚居拉,保罗乘船去该撒利亚(徒18;21,22)。

15. 保罗上耶路撒问教会安(徒18:22)。

16. 保罗回到安提阿(徒18:22)。


雅典中枢区域图

徒15:37 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

【本会注释】

有意。“打算”或者“期望”。无疑,因为巴拿巴和约翰马可有亲戚关系,才使得他期望再一次带这个年轻人加入他们的传道旅程,这样也给马可一个机会来显明自己乃是适合做这服务的(见西4:10)。他肯定认为,至少艰难的环境是约翰马可在先前面临险峻任务之时撤离的原因(见徒13:13注释),但保罗决不这么认为。对于使徒保罗来说,是基督热心并英勇的战士,任何人不得如此行,似乎这样的人,按照主耶稣自己的话来说“不配进上帝的国”(路9:62),缺乏纪律,起码还一度拒绝,无法证明自己配继续做更大的工作。

称呼。直译是“被称为”。


徒15:38 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做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

【本会注释】

离开了他们。见徒13:13注释。约翰马可先前曾经在别加离开使徒回到耶路撒冷。

不可带他去。这些话表明使徒保罗对于当初马可面对困难发抱怨,并且回到耶路撒冷一事很是不满,因此保罗不愿意再次让马可分担他们在传道旅程中的重担。


徒15:39 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

【本会注释】

争论。希腊文paroxusmos,“愤怒”,“剧烈的怒气”。这是一次暂时的分歧(尽管很剧烈),但不是一种长期的怒火。在保罗最需要人间的朋友之时,是巴拿巴帮助了他,这就奠定了他们之间长期存在的友谊(见徒9:27注释),再加上他们二人在福音工作上同甘共苦,以及他们携手所取得的成功,这一切都增加了他们二人分开的痛苦。在《使徒行传》中,这里是最后一次提到巴拿巴和马可。对于教会来说,他们这是两次传道旅程。尽管保罗和巴拿巴在谁有资格参与福音工作的事上存在分歧,但他们在福音工作中应该做的事上他们没有分歧。在使徒保罗的书信林前9:6;加2:1,9,13中出现过巴拿巴的名字;还有西4:10。在写给哥林多的信中(林前9:6),使徒保罗把巴拿巴列为一个与自己一样的高尚榜样,因为他们都是靠自己亲手劳作得工价,并不依赖教会的经济支援,无论传福音到哪个教会都是如此。西4:10 显明使徒保罗曾经又一次接受约翰马可作为自己的同工(门24节),而且保罗也意识到“在我传道的事上”马可与“我有益处”(提后4:11)。与巴拿巴在居比路工作之后,显然马可去找到了使徒彼得,并且同彼得到过罗马(彼前5:13)。可能正是因为马可到了罗马,所以他有机会与使徒保罗再次同工。

坐船往居比路去。这里乃是巴拿巴的老家。巴拿巴和马可在这里着手福音工作很正常。


徒15:40 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

【本会注释】

保罗拣选了西拉。见第34节注释。这里也显明了西拉对于向外邦人传福音之工作的兴趣,无疑,他和巴拿巴一样热心这工作,完全可以取代巴拿巴的位置,因为他有先知的恩赐。如今,按照他“传道人”工作的广泛意义来讲,西拉也可以称为使徒,因为正如使徒保罗和巴拿巴一样,他也是由安提阿教会派出去的福音使者。

交于。见徒14:26注释。


徒15:41 他就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

【本会注释】

他就走。尽管这个代名词仅仅是指使徒保罗,通过上下文的叙述,显明当时有西拉跟随这位较有经验的使徒。因此,这里的“他”意思是“他们”(参徒16:1,6)。

叙利亚、基利家。由于使徒保罗在他第一次传道旅程中没有到自己本省坚固教会,可能他悔改之后在本家大数停留的几年里建立了教会(见徒9:30;11:25)。但是犹太人在这里提到的两个省份中十分活跃,使徒保罗的到来,以及西拉(作为耶路撒冷会议之后派遣的使者)一定帮助他们所拜访之教会的犹太人以及外邦人减少了许多心中的怀疑和困惑。

坚固。见徒14:22注释。

第十五章附注

注1  在《使徒行传》一书中,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是由作者路加对于使徒保罗访问耶路撒冷的记载与保罗自己在加1:2的叙述之比较而引发的。迄今,作者路加记载了三次这样的访问(徒9:26-30;11:27-30;12:25;15:1-29),然而使徒保罗仅仅提到了两次(加1:18,19;2:1-10)。在这些访问中,徒9:26-30 和加1:18,19显然是同一次。然而,记载于《使徒行传》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访问与加拉太书提到的第二次访问之间的关系上引发了问题。作者路加在《使徒行传》记载的哪次访问同保罗在加拉太记载的是同一次呢?

大体上,学者们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个接近的方法。有些人认为在徒11:27-30记载的那次由于“饥荒的访问”与加拉太提到的是同一次;徒12:25记载的旅行与加2:1-10提到的是同一次。然而,许多其他的学者则坚持认为加第2章的那次旅行就是徒15章所记载的那次旅行,在那次访问耶路撒冷时还举行了大会,对此,使徒保罗在加第2章有所记载。还有其他一些人,因为他们在这两个鉴定上看到了困难,因此他们就总结说,作者路加和使徒保罗的叙述只有进行基本的再造才能和谐一致,不然不可能一致。有一种解决方法提出“饥荒的访问”(徒11;12章)和“耶路撒冷会议”的那次拜访(徒15章)确实是同一次,也是使徒保罗在加拉太书所记载的。这个观点坚持认为作者路加将这两个叙述记载在《使徒行传》中,乃是由于它们出自不同的消息来源,而且,尽管它们关乎同一次的旅程,他错误的理解为这是不同的两次拜访。另外一种激进的评论观点提出,要将这里的“饥荒的访问”列在使徒保罗第三次传道旅程结束之时,同时也在保罗第一次被囚之前,认为这“饥荒的访问”与记载在徒第21章那次去耶路撒冷是同一次,当时使徒保罗从马其顿教会以及亚该亚人那里领了一些捐项,他要到耶路撒冷供给那里的穷人(见罗15:25,26)。在徒21章和徒11章分别提到了先知亚迦布,而且每次他都说了一个预言。

在评价以上这些不同观点之时,首先我们应该评论以上的第三种看法,这个观点认为有必要对于作者路加的叙述进行根本的改造,因为作者路加的叙述不正确,这似乎显得对于使徒保罗生涯的这个阶段所知甚少,也没有考虑到路加乃是受圣灵的感动,蒙了上帝的启示才写了这书。作为一个对于使徒保罗的自传如此感兴趣的人,就像路加一样的作者,与使徒保罗曾经有过亲密的私人接触往来,不可能对于使徒保罗与当时耶路撒冷教会的关系如此陌生,一知半解,关于外邦人问题也不可能所知如此模糊,而且更不可能不知道举行耶路撒冷会议的主要目的,以下的事情看起来也似乎不可能,不合乎情理:作者路加居然在记述先知亚迦布的故事之时大大地混淆了。通过本注释的观点,此种基本的改造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以下提出了某些证据,这些证据可以表明使徒保罗和同伴巴拿巴因为饥荒而到耶路撒冷的访问(徒11:27-30;12:25)与保罗记载在加2:1-10的访问是同一次:

1.保罗宣称他是“奉启示上去”(见加2:2)到耶路撒冷的;作者路加似乎把这次访问与他所叙述的“饥荒访问”列为同一次,作为先知亚迦布所预言要有饥荒来临的直接结果(徒11:28)。

2.在加1;1,保罗宣称自己对于福音的观点不出于人,当然也不是出于耶路撒冷教会之犹太教的因素,反之,是惟独来自耶稣基督。然后他勾画了自己悔改之后的生活,而且也特殊强调了他与耶路撒冷教会领袖接触的事实,说明他与那些领袖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陌生,而且一贯都有一种反对犹太教精神的思想。如果使徒保罗在这里提到的第二次拜访耶路撒冷(加2:1-10)与徒15章的记载是同一次的话,那么他在加拉太书的记载中显然略记了一次访问(就是徒11章的访问)──这会立刻使他受到控告,会说他企图尽量减少与耶路撒冷教会的接触,尽可能将其减到最少。保罗决不会如此天真做这样的事。但是,如果在加第2章提到“饥荒的访问”的话,再加上倘若使徒保罗是在举行耶路撒冷会议之前写的这封信的话,就会正如许多学者认为的一样(见本册注释第104页),他就可以将他与耶路撒冷教会的接触一直记载到他写文章的时候,也就不会因为他的观点受到谴责。

3.使徒保罗宣称,在他第一次访问耶路撒冷(加1:18,19)与这里疑问的一次访问期间的年日里,“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都没有见过我的面”(加1:22)。如果那次访问发生在加1;2所记述的两次访问之间的话,此种陈述似乎很难与他先前为了给予耶路撒冷信徒饥荒救济的访问一致(徒11:27-30)。

4.在写给加拉太的书信中,使徒保罗十分关心外邦的基督徒们与犹太教的关系,他没有提到耶路撒冷宗教领袖们对于这个问题而采取的行政行为。这似乎很奇怪,除非第二次到耶路撒冷的旅程,就是他记载在加拉太2章的那次与徒11:27-30是同一次,而且耶路撒冷会议还没有举行。

5.如果徒11章和加2章的旅行是同一次的话,使徒彼得和巴拿巴在安提阿教会装假的事件(加2:11-13)就应该发生在耶路撒冷会议之前,也在第一次传道旅程之前。这样的话有一些事情就会更容易理解,如果巴拿巴已经在与使徒保罗的第一次传道旅程中领略了犹太人所施与的压力,巴拿巴和使徒彼得怎么会在耶路撒冷会议进行决定的事上作为先驱挺身而出(见徒15:7-12)。如果使徒彼得和巴拿巴在耶路撒冷讲话时无所畏惧的话,为什么后来他们却又在安提阿教会因为惧怕犹太人而装假呢?

以上的这些观点使许多学者归纳总结出了一个共同的的结论,因为饥荒而到耶路撒冷的访问(徒11章)就是保罗记载在加2章的那次拜访,并不是参加耶路撒冷那次(徒15章)。

然而,大部分老资格的解经家证明记载与加2的访问与徒15章是同一次,而且还留有许多有利的因素可以说明此观点:

1.徒11:27-30;和徒12:25 没有提到耶路撒冷遭遇饥荒的时候,就是使徒保罗拜访耶城那一次,在外邦人身上引发了问题。从另个方面来说,这个问题却恰恰是徒15 和加2所清楚论述的。再者,保罗的第一次传道旅程(徒13;14章)为加2 记述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合乎情理的背景。

2.在徒15和加2论述的焦点问题是有一些入侵者所引起的;作者路加称这些人为“一些法利赛教门的”(徒15:5),但是保罗在提到这些人时,更加有力地称他们为“假弟兄”(加2:4)。在徒11章的“饥荒访问”中,对于此类人并没有给予任何提示。

3.关于加2章是否与徒15章为同一次访问一事,使徒保罗在加1、2章的记述中落记了一次访问,有人提出保罗在“饥荒访问”时,没有与耶路撒冷的使徒接触来往。作者路加仅仅提到保罗和巴拿巴带着捐项交给了在耶路撒冷的“众长老”(徒11:30)。因此,在叙述他与众使徒接触时,使徒保罗可能没有考虑到因为饥荒的那次访问,因为那次访问似乎没有必要再提起。

4.在作者路加的陈述“他们把捐项托巴拿巴和扫罗送到众长老那里”(徒11:30),以及使徒保罗的陈述“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都没有见过我的面”(见加1:22)之间没有必然的矛盾。作者路加简单的叙述说明,那次的旅行没有什么其他重要的关联事情发生,就是将救济品交到了长老们的手里,只是一个迅速完成的使命,然后急速返回他们在安提阿的工作园地(有关“长老”的论述见徒11:30注释)。这样,在保罗写给加拉太人的信中可能省略了这次旅行,因为在这样的书信中记载这件事似乎没有什么多大意义。

5.尽管很容易认为使徒彼得和巴拿巴在安提阿教会的装假事件发生在耶路撒冷会议之前,但我们可以认为他们二人是在犹太人的极大压力之下变得软弱了。使徒保罗清楚说明他们的表现乃是在敌对他们自己所拥有的更美的知识(加2:12,13)。

6.作者路加对于“饥荒访问”的记载没有提到任何人陪伴保罗和巴拿巴一起到耶路撒冷。但是路加在记载参加耶路撒冷会议的时候,他明确提到他们“和本会中几个人”一起去了耶路撒冷(徒15:2)。这就可以与保罗的陈述一致,因为在加2章的记载中提到,保罗带着提多和他一同上耶路撒冷(加2:1)。

考虑到以上这些理由,许多学者更愿意相信徒15所记载的保罗和巴拿巴上耶路撒冷的事实与记载在加2章的访问是同一次。暂定的年代表也应用了加2章与徒15章参加耶路撒冷会议为同一次注释(见本册注释第100页)。

注2  我们很难过高估计耶路撒冷会议所做之决策的重要性。会议制定了四项具体细节,但是这次会议总的规定就是“不要有大的负担”,这就是最终的一个目的。藉着全教会的商讨,他们依照一种行政模式的行动,作出了最终决定,宣布外邦人不必遵守犹太人所遵守的宗教礼节,使他们从中获得释放。对于外邦人来说,这乃是一种解脱。

那位埃塞俄比亚太监、撒玛利亚人、罗马百夫长哥尼流以及他的家人朋友、尤其还有那些在安提阿的地地道道之异教希腊人加入教会的事情,这些事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对于教会中犹太人成员的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但是,在耶路撒冷,教会是由一些人聚集在一起组成了参议会,并且实行权威性的行动。割礼,献祭制度,洗濯制,以及所有需要履行的事情都是,或者说是渐渐成为了犹太人宗教的一部分,但是对于那些听到福音而悔改的外邦人来说,并不需要执行这些烦琐礼节就可以领洗正式加入教会。

考虑到这次会议之决议的重要性,那些给外邦人规定,并希望他们遵守的禁令似乎不大重要,反而,我们似乎有必要还原当时的景象。会议之决定的真正关键乃主要是说外邦人不需要做某些事情,不需要将哪些事情加在外邦人身上。这些都是十分简单却又具体的陈述。这些观点选择了强调的,明显的一些事情,外邦人在这些事情上容易犯错误,或者说与教会不一致。

使徒彼得在安提阿教会的装假事件(加2:11-14),加拉太教会那些倔强固守旧道的顽梗犹太教徒(加3:1,2),以及后来所兴起的犹太教中的拿撒勒派,和伊便尼派[他们反对使徒保罗](见本册注释第53,54页),这一切都显明当时的教会应该清楚地知道应该彻底地在本质上和犹太教断绝关系了,应该作出清晰明确的决定。否则,教会必将会追随古代的习俗和礼节了,可敬但仅仅是一些象征性的东西,这位蒙福的原形,就是所预表的那一位已经到来,并且已经完成了他的工作,这些礼节、仪式还有什么用处呢?他们认为这样会使耶路撒冷一直保持为中央,甚至在这个城市被毁灭之后都会如此认为。然而,更糟糕的是,这会使基督教成为一个种族的、宗族的教会,其中犹太人就是核心。无疑,外邦人会渐渐认为他们被承认了,但不是被上帝的恩典所承认,而是被那些“特选”的子民所喜悦、承认。此种内向性,此种种族的联合体,此种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最终将会使教会所有的长进,对于人生活的影响,以及其他的一切事情成为虚空,成为徒然。

这样的状况乃标志着教会屈从与一切的形式主义和仪文礼节,这些会成为教会的特性。但是基督教的真正特性不是一个以礼节为中心的形式主义。基督教真正的实质是它的灵性,它敬拜真神上帝。基督教应该是越远离那些礼节以及形式主义越好,基督教中的信徒应该从那些事情中获得释放。倘若耶路撒冷会议所作出的最终决定中的全部意义,在后来的教会中彻底应用的话,教会就会避免发生许许多多的错误和背道。

有些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当时的耶路撒冷会议没有详细说明,正如一个附带,一切摩西的十诫的命令呢?答案是,这次耶路撒冷会议并不是在处理关于十诫的事情。虔诚侍奉上帝,遵守安息日,孝敬父母,使邻舍快乐享受人生,要诚实并且满足,以上这些乃是基督教最基本的道德经线与纬线,但是并没有提到。更重要的是,这些也根本不是耶路撒冷会议所争论的问题。由于已经指了出来,会议所规定的这些禁令乃是征对外邦人的事情,那些已经悔改的外邦信徒也包括在内,他们尤其需要控制自己,谨慎不可再犯公然明显的罪,也要避免给教会带来不一致的行为。食用血,以及那些没有将血合理除净之动物的肉,适当地参与偶像的敬拜,以及奸淫的事──在外邦人中间,这些事情十分普通,可以说是习俗,这些外邦人也从来没有认为这些事情对于心灵或者身体有什么伤害,或者对于两者都有伤害。因此,要求外邦人弃绝这些污秽的事情乃是一个警告,吩咐他们禁止再做这些事。

至于那些具体的条款本身,当然,自然会有人问到在教会后来的发展中这些条款的有关情况。这些条款作为一个介于教会中那些争竞之外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一个协议,看起来似乎是一个折中妥协的办法,或者说它至少涉及到了日常的生活(见第19节注释)。宣扬保罗教训之全部意义的时候还没有到来(加2:2),而且使徒保罗,他接受了耶路撒冷会议所作出的决议,作为一个满足的争论结果,但他后来从来没有提到过这些决议。甚至在讨论会议所关乎的一个主要问题之时──就是食用祭祀给偶像的食物一事──保罗也没有应用耶路撒冷会议的旨意(林前8;10)。事实上,保罗关于食用这些祭祀偶像之物所存的观点,很难被认为是与耶路撒冷会议所做的决议完全和谐一致,尽管保罗没有与耶路撒冷会议抗衡的任何精神和意图。他倡导说,食用祭祀偶像的物不一定就是绝对错误的,因为偶像所代表的那些假神本身并不存在。其中的错误在于,这样作的信徒就不再赞赏另外一位信徒的审慎态度,这“另一位信徒”自己不吃此类食物,但是当他的邻舍如此行的时候,他就受到困扰。所以,这个规定可能会避免犹太基督徒和外邦信徒在社会接触中的不必要摩擦。

当使徒保罗解决男女信徒在性方面的不洁之时,正像他在自己的书信中一遍又一遍记载一样,他并没有参考耶路撒冷会议所做的决定,而是参考了基本的属灵原则,就是耶路撒冷会议所依赖的基本原则。换句话来说,保罗在解决这些问题上,乃是以基督徒属于上帝之事实为基础的,自己整个一个人乃是上帝的殿,有上帝的圣灵居住在里面。有如此神圣的灵居住,必然容不得不洁的存在。

所以,这次耶路撒冷会议的重要性,并不能主要在吩咐外邦信徒解决一些具体事情上看出。耶路撒冷会议的重要性更主要是使外邦基督教会能从遵守一些宗教礼节上获得释放显明出来。

一、卷名

自古以来,该卷书就被称为《使徒行传》,但在正文中并没有出现这个标题。在现存最早的纸莎草抄本45号和西奈抄本中,该卷卷名仅为“行传”,而未提到“使徒”。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该卷书并未记载使徒的全部历史。有几章描写了彼得和约翰的工作,其余的章节则记载了保罗的悔改和传道工作,直到他第一次在罗马被囚。所以该书并没有完整地记叙任何一位使徒的工作,也没有讲到大多数的使徒。在十二个使徒中,只有彼得,约翰和雅各在叙述中占有主要地位。书中大量篇幅用来记述保罗。他虽然身为使徒,但不是原来的门徒之一。所以采用“行传”为卷名已足够了。

公元二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声称记述使徒生平和经历的作品。这些作品也称为“行传”。也许是为了把正典的“行传”与这些仿制的外传区别开来,才将该卷书定名为“使徒行传”。


二、作者

《使徒行传》的序言(徒1:1-4)清楚地说明《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

早期教会从未真正怀疑过该卷书的正典地位。它很快就在新约的著作中获得一个可靠的位置。


三、历史背景

罗马帝国正处在鼎盛时期。奥古斯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继位者中强者可以在其上建造,弱者也无法摧毁它。即使统治者懦弱又专制,罗马公民仍然享受着罗马文明所带给他们的好处。在《使徒行传》中所述及的时期中(公元31-63年),作皇帝的是提比略(14-37),卡利古拉(37-41),克劳狄(41-54)和尼禄(54-68)。其中提比略和克劳狄运用他们的才能,为其辽阔的属地谋利,卡利古拉和尼禄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尽管统治者这样的盛衰无定,罗马帝国继续处在有利于福音传播的状况之中。相对稳定的政府,共同的行政制度,罗马的司法体系,日益扩大的公民权利,由训练有素的军队所维持的和平,伸展到当时世界每个角落的道路,以及差不多大家都懂的语言(希腊语)──这一切因素都有利于使徒的工作。

这个新的宗教起先得益于与犹太教的联系。上帝所拣选的这个民族散布在罗马帝国的许多地方,其基本信仰最终被罗马人所容忍。基督教作为原来犹太人信仰的一个分支也得到了这种宽容。后来犹太教失了宠。在克劳狄统治时期,皈依犹太教的人被赶出罗马城(徒18:2)。强烈的犹太人民族意识导致巴勒斯坦的起义和灾难性的战争(公元66-70),结果耶路撒冷于公元70年毁灭。随着犹太教地位的恶化,基督教的处境也更加危险了。这个宗教没有法律地位,其成员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发生麻烦,如公元64年罗马城的大火,就很容易把基督教当作替罪羊。随之而来的迫害就开创了一个可怕的先例,为后世经常所仿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路加搜集了早期教会的历史,写下了《使徒行传》。


四、主题

路加说他的“前书,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徒1:1)。他以清晰的属灵眼光看出,耶稣在地上的工作只是一个开始。《路加福音》所记载的,就是这个“开头”。但是他知道,如果不记录耶稣在升天之后藉着早期的教会所行的事,这段历史就不完整。所以他着手继续记叙基督藉着祂的门徒所做的工作。他以徒1:8作为使徒们开展活动的主题,有次序地进行叙述。门徒们遵照主的命令,先在耶路撒冷,接着在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见证。路加在记叙他们行踪的时候,自然也进行这样的划分。他的书就这样记叙了基督教在地域上的发展过程。

他还记录了另一重大的进展。教会原来是在犹太人中形成的。可是如果它继续留在犹太教排外性宗教的限制范围内,就无法完成普世性的使命。它必须摆脱这种排外精神。路加概述了教会如何一步一步地摆脱犹太教的限制,从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宗教,直到保罗能够说福音已“传与普天下万人听”(西1:23)。路加记载了成千的犹太人,包括一些祭司,很早就接受了福音(徒6:7)。逼迫使腓利把福音传给撒玛利亚人和部分犹太化的埃提阿伯(埃塞俄比亚)人(徒8)。他述说彼得如何传道给罗马百夫长哥尼流(徒10章)。他强调了塞浦路斯人和古利奈人怎样第一次向非犹太人传道(徒11章);在打开了门户以后,保罗和他的同工又是怎样向大批外邦人传道的(徒13,14章),他们又是怎样在彼得和雅各的帮助下,确认了外邦信徒不需要遵守犹太教的仪文(徒15章)。在《使徒行传》的最后,他生动地描写了福音传遍了罗马帝国的东部(徒16-28章)。他看见基督教成为一个主要由外邦人所信奉的宗教。

路加特别适合于记载这一段的历史。据认为他原是外邦人,非常关心向非犹太人传道。他蒙拣选撰写向外邦人传福音的故事,这是多么恰当啊!

《使徒行传》的作者充分认识到在幼小的教会发展的过程中圣灵的作用,从耶稣“藉着圣灵,吩咐所拣选的使徒”(徒1:2)时起,圣灵一直显现作为教会领袖及其同工的顾问。在五旬节的奇迹中,“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徒2:4)。不久以后,信徒们也“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上帝的道”(徒4:31)。选举出来的七位执事也“被圣灵充满”(徒6:3),其中最突出的是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徒6:5)。在往后的叙述中圣灵继续充当向导──在扫罗被拣选时(徒9:17),在接受外邦人加入教会之际(徒10:44-47),在巴拿巴和保罗奉派传道时(徒13:2-4),在耶路撒冷会议上(徒15:28),以及在保罗的传道行程中(徒16:6,7)。《使徒行传》可以说是部分记录了圣灵藉着使徒及其同工所成就的工作。


五、纲要

(一)序言 徒1:1-11

1、路加的“前书”──路1:1

2、传福音的使命 徒1:2-8

3、基督升天 徒1:9-11

(二)在耶路撒冷的传道工作 徒1:12-7:60

1、等候圣灵的能力 徒1:12-26

1)使徒回到耶路撒冷 徒1:12,13

2)祈祷 徒1:14

3)犹大之死 徒1:15-20

4)选马提亚代替犹大 徒1:21-26

2、圣灵的大能 徒2:1-47

1)圣灵下降 徒2:1-13

2)彼得讲道 徒2:14-36

3)讲道的效果 徒2:37-41

4)初期教会的热心和发展 徒2:42-47

3、医治瘸子 徒3:1-4:31

1)奉基督的名行医病的神迹 徒3:1-11

2)彼得的演讲 徒3:12-26

a.对犹太人的指责 徒3:12-18

b.呼吁悔改 徒3:19-26

3)彼得和约翰被捕 徒4:1-4

4)使徒的受审和获释 徒4:5-22

5)教会的颂赞 徒4:23-31

4、早期的基督教团体 徒4:32-6:7

1)共享财物的团体 徒4:32-5:11

a.信徒们共享他们的财产 徒4:32-37

b.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欺骗和死亡徒5:1-11

2)当局的迫害 徒5:12-40

a.医病的神迹 徒5:12-16

b.使徒的被捕,逃脱和再被捕徒5:17-28

c.彼得的辨护 徒5:29-32

d.迦玛列呼吁释放使徒 徒5:33-40

3)挨家传道 徒5:41,42

4)设立执事 徒6:1-7

5、司提反的被捕和牺牲 徒6:8-7:60

1)七执事之一司提反的传道 徒6:8-10

2)司提反被捕和受审 徒6:11-7:53

a.被捕 徒6:11-14

b.司提反脸发光 徒6:15

c.司提反的辨护 徒7:1-53

3)司提反的牺牲 徒7:54-60

(三)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传道工作 徒8:1-12:23

1、因逼迫而教会分散 徒8:1-4

2、腓利,彼得和约翰在撒玛利亚 徒8:1-4

1)腓利成功的传道工作 徒8:5-13

2)彼得斥责西门贿买圣灵之罪 徒8:14-25

3、腓利继续传道 徒8:26-40

1)腓利和埃提阿伯太监 徒8:26-39

2)腓利在亚锁都和该撒利亚 徒8:40

4、扫罗悔改 徒9:1-31

1)逼迫人的大数人扫罗 徒9:1,2

2)基督向扫罗显现,扫罗悔改 徒9:3-17

3)扫罗受洗,和他最初的传道 徒9:18-22

4)犹太人密谋杀害扫罗 徒9:23,24

5)与巴拿巴逃回耶路撒冷,回到大数 徒9:25-30

6)教会暂得平安 徒9:31

5、彼得后来的传道工作 徒9:32-10:48

1)医病的神迹 徒9:32-42

a.医好以尼雅的瘫痪 徒9:32-35

b.令多加复活 徒9:36-42

2)哥尼流的悔改 徒9:43-10:48

a.哥尼流蒙指示派人去约帕找彼得 徒9:43-10:8

b.彼得见有关洁净和不洁净的异象 徒10:9-16

c.彼得前往该撒利亚指教哥尼流 徒10:17-43

d.哥尼流及其亲友受洗 徒10:44-48

6、福音传给外邦人 徒11:1-30

1)彼得在使徒面前为他传福音给外邦人辩护 徒11:1-18

2)福音传给巴勒斯坦境外的犹太人 徒11:19-21

3)巴拿巴和保罗在安提阿 徒11:22-26

4)安提阿的基督徒救济犹大地的饥荒 徒11:27-30

7、对雅各和彼得的迫害 徒12:1-23

1)雅各被希律亚基帕一世囚禁和处死 徒12:1,2

2)彼得被囚和神奇地蒙救 徒12:3-19

3)希律亚基帕一世之死 徒12:20-23

(四)保罗第一次传道行程 徒12:24-14:28

1、保罗和巴拿巴在安提阿 徒12:24,25

2、保罗和巴拿巴受安提阿的先知和教师所委派 徒13:1-3

3、外出传道 徒13:4-14:28

1)居比路 徒13:4-12

2)别加,约翰马可的离去 徒13:13

3)彼西底的安提阿 徒13:14-50

4)以哥念 徒13:51-14:5

5)路司得 徒14:6-19

6)特庇,经尹彼西底回来 徒14:20-23

7)回到安提阿 徒14:24-28

(五)耶路撒冷会议 徒15:1-35

1、与犹太教师的纠纷 徒15:1,5

2、派代表赴会 徒15:1-4

3、讨论 徒15:6-18

4、决议 徒15:19-29

5、决议在安提阿宣布 徒15:30-33

6、西拉,保罗和巴拿巴留在安提阿 徒15:34,35

(六)保罗第二次传道行程 徒15:36-18:22

1、保罗和巴拿巴分手 徒15:36-39

2、保罗和西拉动身前往基利家 徒15:40,41

3、提摩太在路司得被召 徒16:1-3

4、在加拉太的传道工作 徒16:4-10

1)照看众教会 徒16:4,5

2)圣灵不许他们前往亚西亚和庇推尼讲道 徒16:6,7

3)在特罗西听到马其顿的呼声 徒16:8-11

5、福音传到欧洲 徒16:11-18:17

1)腓立比 徒16:11-40

2)帖撒罗尼迦 徒17:1-9

3)庇哩亚 徒17:10-14

4)雅典 徒17:15-34

5)哥林多 徒18:1-17

a.保罗的工作 徒18:1-5

b.被赶出会堂 徒18:6-11

c.迦流的干预 徒18:12-17

6、回安提阿 徒18:18-22

(七)保罗第三次传道行程 徒18:23-21:17

1、在加拉太和弗吕家传道 徒18:23

2、亚波罗在以弗所和哥林多 徒18:24-28

3、保罗为受过约翰之洗的人重新施洗 徒19:1-7

4、在以弗所传道 徒19:8-41

5、在马其顿和希腊传道 徒20:1-5

6、在特罗亚第一日的聚会 徒20:6-12

7、在米利都会见以弗所诸长老 徒20:13-38

8、前往耶路撒冷 徒21:1-17

(八)保罗被捕和受审 徒21:18-26:32

1、保罗向使徒汇报,在圣殿行洁净之礼 徒21:18-26

2、骚乱 徒21:27-32

3、保罗被扣押 徒21:33-39

4、保罗在众人前为自己辩护 徒21:4-22:22

5、保罗第一次被囚 徒22:22-26:32

1)被扣押要举行听审 徒22:22-30

2)在公会前辩护 徒23:1-10

3)保罗见异象 徒23:11

4)犹太人密谋害保罗 徒23:12-22

5)保罗被送往该撒利亚 徒23:23-35

6)在腓力斯手下被扣押 徒24:1-27

7)保罗向非斯都申请上诉该撒 徒25:1-12

8)非斯都与希律亚基帕二世商量 徒25:1-12

9)保罗在非斯都和亚基帕面前辩护 徒26:1-29

10)他的无辜得到证实 徒26:30-32

(九)到罗马和被囚 徒27:1-28:31

1、航程 徒27:1-28:16

1)从该撒利亚到每拉 徒27:1-5

2)从每拉到佳澳 徒27:6-12

3)从革哩底到失事 徒27:13-44

a.风景 徒27:13-20

b.保罗对最后安全的保证 徒27:21-26

c.沉船 徒27:27-44

4)在马耳他上岸 徒28:1-10

5)到达罗马 徒28:11-16

2、保罗在罗马的犹太人面前辩护 徒28:17-29

3、保罗在罗马两年 徒28:30,31

和合本徒15:1 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

拼音版徒15:1 Yǒu jǐ gèrén, cóng Yóutaì xià lái, jiàoxun dìxiōng men shuō, nǐmen ruò bù Móxī de guī tiaó shòu gēlǐ, bùnéng déjiù.

吕振中徒15:1 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着摩西的规矩受割礼,就不能得救。」

新译本徒15:1 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导弟兄们说:“你们若不照摩西的规例受割礼,就不能得救。”

现代译徒15:1 有些人从犹太来到安提阿,开始教训弟兄们说:「除非你们遵照摩西的法律接受割体,你们不能得救。」

当代译徒15:1 保罗和巴拿巴还在安提阿的时候,有几个人从犹太来到那里。他们教训信徒:若不照着摩西的规条接受“割礼”,就不能得救。

思高本徒15:1 有从犹太下来的几个人教训弟兄们说:「若是你们不按梅瑟的惯例行割损,不能得救。」

文理本徒15:1 有数人来自犹太、训诸兄弟曰、苟不依摩西例受割、不能得救也、

修订本徒15:1 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导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照摩西的规矩受割礼,不能得救。"

KJV 英徒15:1 And certain men which came down from Judaea taught the brethren, and said, Except ye be circumcised after the manner of Moses, ye cannot be saved.

NIV 英徒15:1 Some men came down from Judea to Antioch and were teaching the brothers: "Unless you are circumcised, according to the custom taught by Moses, you cannot be saved."

和合本徒15:2 保罗、巴拿巴与他们大大地纷争辩论;众门徒就定规,叫保罗、巴拿巴和本会中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

拼音版徒15:2 Bǎoluó Bāná bā yǔ tāmen dàdà de fèn zhēng biànlùn, zhòng méntǔ jiù déng guī, jiào Bǎoluó, Bāná bā hé ben huì zhòng jǐ gèrén, wéi suǒ biànlùn de, shàng Yēlùsǎleng qù, jiàn shǐtú hé zhǎnglǎo.

吕振中徒15:2 在保罗巴拿巴与他们之间、既起了不小的分争与辩论,大家就派保罗巴拿巴跟他们中间另几个人、为了这个问题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

新译本徒15:2 保罗和巴拿巴,与他们大大地争执辩论起来。大家就派保罗、巴拿巴和他们中间的几个人,为这个问题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

现代译徒15:2 为了这个问题,保罗和巴拿巴两个人跟他们发生了剧烈的争辩。因此,大家决定派保罗、巴拿巴,和当地教会的几个人上耶路撒冷去,向使徒和长老们请示这件事。

当代译徒15:2 保罗和巴拿巴为这件事与他们激辩了许多次,始终没有甚麽结果。最后,信徒们决定派他们两人和几个当地的信徒,上耶路撒冷去一趟,好跟使徒和长老讨论这件事。

思高本徒15:2 保禄和巴尔纳伯同他们起了不少的争执和辩论;大家就指定保禄和巴尔纳伯,与他们中的几个人,上耶路撒冷去见宗徒和长老,讨论这问题。

文理本徒15:2 保罗巴拿巴与之大相争辩、众定意遣保罗、巴拿巴、及会中数人、上耶路撒冷、见使徒长老、以此端问之、

修订本徒15:2 保罗和巴拿巴跟他们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和辩论;大家就决定指派保罗、巴拿巴和本会的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事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

KJV 英徒15:2 When therefore Paul and Barnabas had no small dissension and disputation with them, they determined that Paul and Barnabas, and certain other of them, should go up to Jerusalem unto the apostles and elders about this question.

NIV 英徒15:2 This brought Paul and Barnabas into sharp dispute and debate with them. So Paul and Barnabas were appointed, along with some other believers, to go up to Jerusalem to see the apostles and elders about this question.

和合本徒15:3 于是教会送他们起行。他们经过腓尼基、撒马利亚,随处传说外邦人归主的事,叫众弟兄都甚欢喜。

拼音版徒15:3 Yúshì jiàohuì sòng tāmen qǐ xíng, tāmen jīngguò féi ní jī, Sāmǎlìyà, suí chǔ chuánshuō waìbāngrén guī zhǔ de shì, jiào zhòng dìxiōng dōu shèn huānxǐ.

吕振中徒15:3 于是他们受了教会的送行,就经过腓尼基和撒玛利亚,详叙外国人之回转,给了众弟兄很大的喜乐。

新译本徒15:3 于是教会给他们送行,他们就经过腓尼基、撒玛利亚,述说外族人怎样归主的事,使弟兄们大大喜乐。

现代译徒15:3 於是教会替他们送行。旅途中,他们经过腓尼基和撒马利亚,到处报告外邦人归信上帝的事。所有的弟兄听到这消息都很欣慰。

当代译徒15:3 事情决定之后,教会就给他们送行。他们经过腓尼基和撒马利亚,沿途把外族人悔改归主的消息告诉各地的信徒。大家因此大得鼓舞。

思高本徒15:3 他们由教会送走之後,就路过腓尼基和撒玛黎雅,沿途叙述外邦人归化的事,使众弟兄非常喜欢。

文理本徒15:3 于是会众送之行、乃经腓尼基、撒玛利亚、述异邦人之向化、诸兄弟大喜、

修订本徒15:3 于是教会为他们送行。他们经过腓尼基、撒玛利亚,沿途叙说外邦人归主的事,使众弟兄都非常欢喜。

KJV 英徒15:3 And being brought on their way by the church, they passed through Phenice and Samaria, declaring the conversion of the Gentiles: and they caused great joy unto all the brethren.

NIV 英徒15:3 The church sent them on their way, and as they traveled through Phoenicia and Samaria, they told how the Gentiles had been converted. This news made all the brothers very glad.

和合本徒15:4 到了耶路撒冷,教会和使徒并长老都接待他们,他们就述说 神同他们所行的一切事。

拼音版徒15:4 Dào le Yēlùsǎleng, jiàohuì hé shǐtú bìng zhǎnglǎo, dōu jiēdaì tāmen, tāmen jiù shùshuō shén tóng tāmen suǒ xíng de yīqiè shì.

吕振中徒15:4 到了耶路撒冷,他们受教会、使徒和长老的接待,就报告上帝同他们所行的一切事。

新译本徒15:4 到了耶路撒冷,他们受到教会、使徒和长老的接待,就报告 神同他们一起所行的一切。

现代译徒15:4 他们到了耶路撒冷时,受到教会、使徒,和长老们的接待。他们向大家报告上帝藉着他们所做的一切事。

当代译徒15:4 他们到了耶路撒冷,受到使徒和长老的热诚接待。保罗和巴拿巴向他们详述上帝和他们一起做成的事。

思高本徒15:4 他们到了耶路撒冷,为教会、宗徒和长老所欢迎,就报告了天主偕同他们所行的一切大事。

文理本徒15:4 至耶路撒冷、会众及使徒长老接纳之、遂述上帝偕己所行之事、

修订本徒15:4 他们到了耶路撒冷,教会、使徒和长老都接待他们,他们就述说上帝同他们所做的一切事。

KJV 英徒15:4 And when they were come to Jerusalem, they were received of the church, and of the apostles and elders, and they declared all things that God had done with them.

NIV 英徒15:4 When they came to Jerusalem, they were welcomed by the church and the apostles and elders, to whom they reported everything God had done through them.

和合本徒15:5 惟有几个信徒是法利赛教门的人,起来说:“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

拼音版徒15:5 Wéiyǒu jǐ gè xìntú shì fǎ lì saì jiào mén de rén, qǐlai shuō, bìxū gei waìbāngrén xíng gēlǐ, fēnfu tāmen zūnshǒu Móxī de lǜfǎ.

吕振中徒15:5 但是法利赛派中已经相信的、有几个人起来说、必须给外国人行割礼,并嘱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

新译本徒15:5 然而有几个法利赛派的信徒站起来,说:“我们必须给外族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

现代译徒15:5 可是有些法利赛派的信徒站起来说:「外邦人必须接受割礼,也必须遵守摩西的法律。」

当代译徒15:5 有几个信了主的法利赛人却在会中坚持他们的意见说:外族的信徒必须接受“割礼”,而且还要遵守摩西的律法。

思高本徒15:5 却有几个信教的法利塞党人起来说:「必须叫外邦人受割损,又应该命他们遵守梅瑟法律。 」

文理本徒15:5 有法利赛党信者数人、起而言曰、必为之行割、且命守摩西之例、○

修订本徒15:5 惟有几个法利赛派的信徒起来,说:"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

KJV 英徒15:5 But there rose up certain of the sect of the Pharisees which believed, saying, That it was needful to circumcise them, and to command them to keep the law of Moses.

NIV 英徒15:5 Then some of the believers who belonged to the party of the Pharisees stood up and said, "The Gentiles must be circumcised and required to obey the law of Moses."

和合本徒15:6 使徒和长老聚会商议这事。

拼音版徒15:6 Shǐtú hé zhǎnglǎo, jùhuì shāngyì zhè shì.

吕振中徒15:6 使徒和长老聚集,要看看这件事要怎么办理。

新译本徒15:6 使徒和长老聚集在一起,商议这件事。

现代译徒15:6 於是,使徒和长老们开会讨论这个问题。

当代译徒15:6 使徒和长老为了这问题,召开一次特别会议。经过冗长的辩论之后,彼得站起来对大家说:

思高本徒15:6 宗徒和长老们就开会商讨此事。

文理本徒15:6 使徒与长老集议此事、

修订本徒15:6 使徒和长老聚集商议这事。

KJV 英徒15:6 And the apostles and elders came together for to consider of this matter.

NIV 英徒15:6 The apostles and elders met to consider this question.

和合本徒15:7 辩论已经多了,彼得就起来说:“诸位弟兄,你们知道 神早已在你们中间拣选了我,叫外邦人从我口中得听福音之道,而且相信。

拼音版徒15:7 Biànlùn yǐjing duō le, Bǐdé jiù qǐlai, shuō, zhūwèi dìxiōng, nǐmen zhīdào shén zǎo yǐ zaì nǐmen zhōngjiān jiǎnxuǎn le wǒ, jiào waìbāngrén cóng wǒ kǒu zhòng dé tīng fúyin zhī dào, érqie xiāngxìn.

吕振中徒15:7 经过了许多辩论,彼得就站起来,对他们说∶「同人弟兄,你们知道、从早先的日子、上帝在你们中间就施行了拣选,使外国人藉着我的口得听福音之道而相信。

新译本徒15:7 经过了很多的辩论,彼得站起来对他们说:“弟兄们,你们知道,前些时候 神在你们中间拣选了我,使外族人从我的口中听见福音的道,而且信了。

现代译徒15:7 经过长时间的辩论,彼得站起来,说:「诸位弟兄,你们知道上帝早已从你们当中选召了我,要我把福音的信息传给外邦人,好使他们听见而相信。

当代译徒15:7 “各位弟兄,你们都记得,上帝很早以前就已拣选我去向外族人传福音,让他们也有机会信主。

思高本徒15:7 辩论多时之後,伯多禄起来向他们说:「诸位仁人弟兄!你们深知,多时以前,天主就在你们中选定了,要藉我的口,为叫外邦人听福音的道理而信从。

文理本徒15:7 多所辩论、彼得起、语众曰、兄弟乎、尔知上帝昔于尔中选我、使异邦人由我口闻福音而信、

修订本徒15:7 辩论了许久后,彼得站起来,对他们说:"诸位弟兄,你们知道上帝早已在你们中间拣选了我,让外邦人从我口中得听福音之道,而且相信。

KJV 英徒15:7 And when there had been much disputing, Peter rose up, and said unto them, Men and brethren, ye know how that a good while ago God made choice among us, that the Gentiles by my mouth should hear the word of the gospel, and believe.

NIV 英徒15:7 After much discussion, Peter got up and addressed them: "Brothers, you know that some time ago God made a choice among you that the Gentiles might hear from my lips the message of the gospel and believe.

和合本徒15:8 知道人心的 神也为他们作了见证,赐圣灵给他们,正如给我们一样;

拼音版徒15:8 Zhīdào rén xīn de shén, ye wéi tāmen zuò le jiànzhèng. cì Shènglíng gei tāmen, zhèng rú gei wǒmen yíyàng.

吕振中徒15:8 知道人心的上帝也为他们作证,赐予圣灵,正如赐给我们一样;

新译本徒15:8 知道人心的 神也为他们作证──赐圣灵给他们,像给我们一样;

现代译徒15:8 那洞察人心的上帝把圣灵赐给外邦人,如同赐给我们一样,以此来表明他也接纳外邦人。

当代译徒15:8 洞悉人心的上帝也赐下圣灵给他们,证明他爱外族人,就像爱我们一样。

思高本徒15:8 洞察人心的天主,已为他们作了证,因为赐给了他们圣神,如同赐给了我们一样;

文理本徒15:8 且知人心之上帝、亦为之证、

修订本徒15:8 知道人心的上帝也为他们作了见证,赐圣灵给他们,正如给我们一样;

KJV 英徒15:8 And God, which knoweth the hearts, bare them witness, giving them the Holy Ghost, even as he did unto us;

NIV 英徒15:8 God, who knows the heart, showed that he accepted them by giving the Holy Spirit to them, just as he did to us.

和合本徒15:9 又借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并不分他们、我们。

拼音版徒15:9 Yòu jiè zhe xìn, jiéjìng le tāmende xīn, bìng bù fèn tāmen wǒmen.

吕振中徒15:9 在我们与他们之间、上帝并不加以分别,都是藉着人的信、洁净人的心。

新译本徒15:9 而且他待他们和我们没有分别,因为借着信,他洁净了他们的心。

现代译徒15:9 在我们和他们之间,上帝不做任何区别,却因为他们信而洁净了他们的心。

当代译徒15:9 只要他们信,上帝就洁净他们的心。上帝不分甚麽‘他们’、‘我们’,全都一视同仁。

思高本徒15:9 在我们和他们中间没有作任何区别,因他以信德净化了他们的心。

文理本徒15:9 赐以圣神、如赐我然、无分彼此、以信洁其心、

修订本徒15:9 又藉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他们和我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分别。

KJV 英徒15:9 And put no difference between us and them, purifying their hearts by faith.

NIV 英徒15:9 He made no distinction between us and them, for he purified their hearts by faith.

和合本徒15:10 现在为什么试探 神,要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

拼音版徒15:10 Xiànzaì wèishénme shìtan shén, yào bǎ wǒmen zǔzong hé wǒmen suǒ bùnéng fù de è, fàng zaì méntǔ de jǐngxiàng shàng ne.

吕振中徒15:10 既然如此,如今你们为什么试探上帝,要把我们祖宗、以及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脖子上呢?

新译本徒15:10 现在你们为什么试探 神,把我们祖先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上呢?

现代译徒15:10 既然这样,你们现在为甚麽要试探上帝,把我们的祖先和我们自己所挑不起的担子,放在外邦信徒的肩膀上呢?

当代译徒15:10 现在你们倒来替上帝作主,要把祖先和我们犹太人不能负的重担,强加在外族信徒的身上!

思高本徒15:10 既然如此,现今你们为什麽试探天主,在门徒的颈项上,放上连我们的祖先和我们自己都不能负荷的轭呢?

文理本徒15:10 今何为试上帝、以列祖及我侪不克负之轭、置门徒颈乎、

修订本徒15:10 现在你们为什么试探上帝,要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

KJV 英徒15:10 Now therefore why tempt ye God, to put a yoke upon the neck of the disciples, which neither our fathers nor we were able to bear?

NIV 英徒15:10 Now then, why do you try to test God by putting on the necks of the disciples a yoke that neither we nor our fathers have been able to bear?

和合本徒15:11 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

拼音版徒15:11 Wǒmen déjiù, nǎi shì yīn zhǔ Yēsū de ēn, hé tāmen yíyàng, zhè shì wǒmen suǒ xìn de.

吕振中徒15:11 不,我们乃是藉着主耶稣的恩、信而得救的;他们也是一样。」

新译本徒15:11 我们相信,我们得救是借着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也是一样。”

现代译徒15:11 这是不对的!我们相信我们得救是藉着主耶稣的恩典,是跟他们一样的。」

当代译徒15:11 不要忘记我们是藉着主耶稣的恩典得救的。”

思高本徒15:11 但是,我们信我们得救,是藉着主耶稣的恩宠,正和他们一样。 」

文理本徒15:11 我侪信己得救、乃由主耶稣恩、亦如彼然、○

修订本徒15:11 相反地,我们相信,我们得救是因主耶稣的恩典,和他们一样。"

KJV 英徒15:11 But we believe that through the grace of the LORD Jesus Christ we shall be saved, even as they.

NIV 英徒15:11 No! We believe it is through the grace of our Lord Jesus that we are saved, just as they are."

和合本徒15:12 众人都默默无声,听巴拿巴和保罗述说 神借他们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迹奇事。

拼音版徒15:12 Zhòngrén dōu mò mò wú shēng, tīng Bāná bā hé Bǎoluó, shùshuō shén jiè tāmen zaì waìbāngrén suǒ xíng de shénjī qí shì.

吕振中徒15:12 全群众人都默不出声,直听巴拿巴和保罗述说上帝藉着他们在外国人中所行的一切神迹和奇事。

新译本徒15:12 大家都静默无声,听巴拿巴和保罗述说 神借着他们在外族人中所行的神迹奇事。

现代译徒15:12 大家默默地听着巴拿巴和保罗报告上帝藉着他们在外邦人当中所行的一切神迹奇事。

当代译徒15:12 会众听了,全部沉默下来。他们继续静听巴拿巴和保罗覆述上帝在外族人中所行的神迹奇事。

思高本徒15:12 於是众人都缄默不语,静听巴尔纳伯和保禄述说天主藉着他们在外邦人中,行了怎样大的徵兆与奇迹。

文理本徒15:12 众默然、听巴拿巴、保罗、述上帝由彼于异邦人中、所行异迹奇事、

修订本徒15:12 众人都默默无声,听巴拿巴和保罗述说上帝藉着他们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迹和奇事。

KJV 英徒15:12 Then all the multitude kept silence, and gave audience to Barnabas and Paul, declaring what miracles and wonders God had wrought among the Gentiles by them.

NIV 英徒15:12 The whole assembly became silent as they listened to Barnabas and Paul telling about the miraculous signs and wonders God had done among the Gentiles through them.

和合本徒15:13 他们住了声,雅各就说:“诸位弟兄,请听我的话。

拼音版徒15:13 Tāmen zhù le shēng, Yǎgè jiù shuō, zhūwèi dìxiōng, qǐng tīng wǒde huà.

吕振中徒15:13 大家都默不出声了,然后雅各就应时说∶「同人弟兄们,然后雅各就应时说∶「同人弟兄们,请听我!

新译本徒15:13 他们讲完了,雅各说:“弟兄们,请听我说!

现代译徒15:13 他们讲完后,雅各也说:「诸位弟兄,请听!

当代译徒15:13 报告完了,雅各起来作个总结说:“各位弟兄,请听我说几句话。

思高本徒15:13 大家都不出声之後,雅各伯接着说:「诸位仁人弟兄,请听我说!

文理本徒15:13 言竟、雅各曰、兄弟其听之、

修订本徒15:13 他们讲完了,雅各回答说:"诸位弟兄,请听我说。

KJV 英徒15:13 And after they had held their peace, James answered, saying, Men and brethren, hearken unto me:

NIV 英徒15:13 When they finished, James spoke up: "Brothers, listen to me.

和合本徒15:14 方才西门述说 神当初怎样眷顾外邦人,从他们中间选取百姓归于自己的名下;

拼音版徒15:14 Fāng cái Xīmén shùshuō shén dàng chū zenyàng juàngù waìbāngrén, cóng tāmen zhōngjiān xuǎn qǔ bǎixìng guīyú zìjǐ de míng xià

吕振中徒15:14 西面(此为希伯来音;希腊音则称『西门』)已经述说上帝当初怎样眷顾外国人、从他们中间选取了人民、归于自己名下。

新译本徒15:14 刚才西门述说 神当初怎样关怀外族人,从他们中间拣选了众人,归在自己的名下。

现代译徒15:14 刚才西门说明了上帝怎样眷顾外邦人,从他们当中选召人来归属自己。

当代译徒15:14 刚才彼得指出上帝当初怎样眷顾外族人,从他们当中拣选信徒,彰显他的荣耀,

思高本徒15:14 西满述说了天主当初怎样关心外邦人,由他们中选拔一个百姓,属於自己名下;

文理本徒15:14 西门已述上帝初垂顾异邦、由其中取民、以归己名、

修订本徒15:14 刚才西门述说上帝当初怎样眷顾外邦人,从他们中间选取人民归于自己的名下;

KJV 英徒15:14 Simeon hath declared how God at the first did visit the Gentiles, to take out of them a people for his name.

NIV 英徒15:14 Simon has described to us how God at first showed his concern by taking from the Gentiles a people for himself.

和合本徒15:15 众先知的话也与这意思相合。

拼音版徒15:15 Zhòng xiānzhī de huà, ye yǔ zhè yìsi xiāng hé.

吕振中徒15:15 神言人们的话也同这个符合;正如经上所写的∶

新译本徒15:15 众先知的话,也符合这个意思,正如经上所记:

现代译徒15:15 先知所说的话完全跟这个相符。圣经这样记载:

当代译徒15:15 这完全符合先知的预言。

思高本徒15:15 先知的话也正与此相合, 如经上记载:

文理本徒15:15 诸先知之言、与此符合、

修订本徒15:15 众先知的话也与这意思相符合。

KJV 英徒15:15 And to this agree the words of the prophets; as it is written,

NIV 英徒15:15 The words of the prophe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is, as it is written:

和合本徒15:16 正如经上所写的:‘此后,我要回来,重新修造大卫倒塌的帐幕,把那破坏的,重新修造建立起来。

拼音版徒15:16 Zhèng rú jìng shàng suǒ xie de, cǐ hòu wǒ yào huí lái, chóngxīn xiūzào Dàwèi dǎotā de zhàngmù, bǎ nà pò huaì de, chóngxīn xiūzào jiànlì qǐlai.

吕振中徒15:16 『此后我必重返,重建大卫倒坏的帐幕;重建它的颓墟,把它重立起来;

新译本徒15:16 ‘此后我要回来,重建大卫倒塌了的帐幕,重建它损坏之处,把它重新竖立起来,

现代译徒15:16 主说:此后我要回来,重建大卫倒塌了的家。我要从废墟中重新建造,把它建立起来。

当代译徒15:16 因为圣经说:‘此后,我要回来,重建大卫已倒塌的帐幕;修造毁坏之处,

思高本徒15:16 『以後我要回来,重建达味已倾倒的居所; 已坍塌了的,要把它重建而竖立起来,

文理本徒15:16 如经云、此后我将反、复建大卫倾覆之幕、复建其颓垣而立之、

修订本徒15:16 正如经上所写的: '此后,我要回来, 重新修造大卫倒塌了的帐幕, 从废墟中重新修造, 把它建立起来,

KJV 英徒15:16 After this I will return, and will build again the tabernacle of David, which is fallen down; and I will build again the ruins thereof, and I will set it up:

NIV 英徒15:16 "'After this I will return and rebuild David's fallen tent. Its ruins I will rebuild, and I will restore it,

和合本徒15:17 叫余剩的人,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寻求主。’

拼音版徒15:17 Jiào yú shèng de rén, jiù shì fán chēngwèi wǒ míng xià de waìbāngrén, dōu xúnqiú zhǔ.

吕振中徒15:17 使其余的人、就是(或译∶以及)凡称为我名下的外国人、都寻求主;

新译本徒15:17 使余下的人,就是所有称为我名下的外族人,都寻求主,

现代译徒15:17 这样,所有其馀的人,我所选召归向我的外邦人,都要寻求主。

当代译徒15:17 所有属我的外族人,都寻到我。’

思高本徒15:17 为的是其馀的人, 即一切以我的名得名的民族,要寻求上主:

文理本徒15:17 俾其余民、及凡奉我名之异邦人寻主、

修订本徒15:17 使剩余的人, 就是凡称我名的外邦人, 都寻求主。 这话是自古以来显明这些事的主说的。'

KJV 英徒15:17 That the residue of men might seek after the Lord, and all the Gentiles, upon whom my name is called, saith the Lord, who doeth all these things.

NIV 英徒15:17 that the remnant of men may seek the Lord, and all the Gentiles who bear my name, says the Lord, who does these things'

和合本徒15:18 这话是从创世以来显明这事的主说的。

拼音版徒15:18 Zhè huà shì cóng chuàngshì yǐlái, xiǎnmíng zhè shì de zhǔ shuō de.

吕振中徒15:18 这是从古世以来将这些事工让人知道的主说的。』

新译本徒15:18 这是自古以来就显明了这些事的主所说的。’

现代译徒15:18 那位从远古就指示这事的主这样宣布了。」

当代译徒15:18 这是上帝所说的,他从开辟天地以来就显明了这事。

思高本徒15:18 这是很久以前,公布这事的主说的。 』

文理本徒15:18 此自世初、示人斯事之主言之矣、

修订本徒15:18

KJV 英徒15:18 Known unto God are all his work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world.

NIV 英徒15:18 that have been known for ages.

和合本徒15:19 所以据我的意见,不可难为那归服 神的外邦人;

拼音版徒15:19 Suǒyǐ jù wǒde yìjiàn, bùke nàn wéi nà guī fù shén de waìbāngrén.

吕振中徒15:19 所以我以为不可难为外国人中那些转向上帝的;

新译本徒15:19 “所以我认为不可难为这些归服 神的外族人,

现代译徒15:19 雅各继续说:「照我的看法,我们不应该为难那些归向上帝的外邦人。

当代译徒15:19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强迫外族信徒拘守犹太人的礼节仪式。

思高本徒15:19 因此,按我的意见,不要再加给由外邦归依天主的人烦难,

文理本徒15:19 故我拟自异邦归上帝者、勿扰之、

修订本徒15:19 所以,我的意见是不可难为那归向上帝的外邦人;

KJV 英徒15:19 Wherefore my sentence is, that we trouble not them, which from among the Gentiles are turned to God:

NIV 英徒15:19 "It is my judgment, therefore, that we should not make it difficult for the Gentiles who are turning to God.

和合本徒15:20 只要写信吩咐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

拼音版徒15:20 Zhǐyào xie xìn, fēnfu tāmen jìn jiè ǒuxiàng de wūhuì hé jiānyín, bìng lè sǐ de shēngchù, hé xuè.

吕振中徒15:20 只要写信、叫他们禁戒偶像的触污和淫乱(有古卷无此语)、跟禁吃勒死的动物(有古卷无此语)和血。

新译本徒15:20 只要写信叫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淫乱,勒死的牲畜和血。

现代译徒15:20 我们应该写信,吩咐他们不可吃因祭过偶像而不洁净的食物,不可有淫乱的行为,不可吃勒死的牲畜和血。

当代译徒15:20 我们只须写信提醒他们:不可行淫,不可吃祭过神像的食物、血和被勒死的牲畜的肉。

思高本徒15:20 只要函告他们戒避偶像的玷污和奸淫,戒食窒死之物和血。

文理本徒15:20 惟书谕之、戒偶像之污与淫、并勒死之牲及血、

修订本徒15:20 但是要写信吩咐他们禁戒偶像所玷污的东西、血和勒死的牲畜,禁戒淫乱。

KJV 英徒15:20 But that we write unto them, that they abstain from pollutions of idols, and from fornication, and from things strangled, and from blood.

NIV 英徒15:20 Instead we should write to them, telling them to abstain from food polluted by idols, from sexual immorality, from the meat of strangled animals and from blood.

和合本徒15:21 因为从古以来,摩西的书在各城有人传讲,每逢安息日在会堂里诵读。”

拼音版徒15:21 Yīnwei cóng gǔ yǐlái, Móxī de shū zaì gè chéng yǒu rén chuán jiǎng, mei fùng ānxīrì, zaì gōngtáng lǐ sòng dú.

吕振中徒15:21 因为论到摩西嘛、从古代以来,在各城里自有宣传他的人,每安息日在会堂里、他的书都被宣读着。」

新译本徒15:21 因为自古以来,在各城里都有人宣讲摩西的书,每逢安息日,在各会堂里都有人诵读。”

现代译徒15:21 因为自古以来,每逢安息日,在各会堂里都有人宣读摩西的法律,在各城里都有人宣扬他的教导。」

当代译徒15:21 这些事不会被人遗忘的,因为自古以来,每逢安息日,在各城的会堂里,都有人诵读摩西的律法。”

思高本徒15:21 因为自古以来,在各城内都有宣讲梅瑟的人,每安息日在会堂中诵读他的书。 」

文理本徒15:21 盖伊古以来、摩西之书、于各邑有宣之者、每安息日、读于会堂也、○

修订本徒15:21 因为历代以来,摩西的书在各城都有人宣讲,每逢安息日,也在会堂里诵读。"

KJV 英徒15:21 For Moses of old time hath in every city them that preach him, being read in the synagogues every sabbath day.

NIV 英徒15:21 For Moses has been preached in every city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and is read in the synagogues on every Sabbath."

和合本徒15:22 那时,使徒和长老并全教会定意从他们中间拣选人,差他们和保罗、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去。所拣选的就是称呼巴撒巴的犹大和西拉;这两个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领的。

拼音版徒15:22 Nàshí, shǐtú hé zhǎnglǎo bìng quán jiàohuì, déng yì cóng tāmen zhōngjiān jiǎnxuǎn rén, chāi tāmen hé Bǎoluó, Bāná bā, tóng wǎng ān tí a qù. suǒ jiǎnxuǎn de, jiù shì chēnghu bā sǎ bā de Yóudà, hé Xīlā, zhè liǎng gèrén zaì dìxiōng zhòng shì zuò shǒulǐng de.

吕振中徒15:22 于是使徒长老同全教会就定意要从他们中间拣选人;所选的是∶那称巴撒巴的犹大和西拉、在弟兄中做领袖的人,差他们同保罗巴拿巴往安提阿去,

新译本徒15:22 当时,使徒、长老和全教会都认为好,就从他们中间选出人来,差他们和保罗、巴拿巴一同到安提阿去,所选的就是别号巴撒巴的犹大和西拉,他们是弟兄中的领袖。

现代译徒15:22 这时候,使徒和长老们以及全教会决定要推选代表,派他们跟保罗、巴拿巴一道去安提阿。他们选出别号巴撒巴的犹大和西拉。这两个人一向为弟兄们所尊重。

当代译徒15:22 最后,使徒、长老和全体会众都决定选派两位教会领袖,就是绰号“巴撒巴”的犹大和西拉,随同保罗和巴拿巴回到安提阿去,报告这次议会的议决案。

思高本徒15:22 当时,宗徒和长老同全教会决定,从他们中选几个人,派他们同保禄和巴尔纳伯去安提约基雅。 所派的, 有号称巴尔撒巴的犹达和息拉,是弟兄中的领导人物。

文理本徒15:22 时、使徒长老与会众、决意于其中选人、偕保罗巴拿巴往安提阿、即选称巴撒巴之犹大、及西拉、乃兄弟中之尊者、

修订本徒15:22 那时,使徒、长老和全教会认为应从他们中间拣选人,差他们和保罗、巴拿巴一同到安提阿去,所拣选的就是称为巴撒巴的犹大和西拉。这二人在弟兄中是领袖。

KJV 英徒15:22 Then pleased it the apostles and elders, with the whole church, to send chosen men of their own company to Antioch with Paul and Barnabas; namely, Judas surnamed Barsabas, and Silas, chief men among the brethren:

NIV 英徒15:22 Then the apostles and elders, with the whole church, decided to choose some of their own men and send them to Antioch with Paul and Barnabas. They chose Judas (called Barsabbas) and Silas, two men who were leaders among the brothers.

和合本徒15:23 于是写信交付他们,内中说:“使徒和作长老的弟兄们问安提阿、叙利亚、基利家外邦众弟兄的安!

拼音版徒15:23 Yúshì xie xìn jiāofù tāmen, neì zhòng shuō, shǐtú hé zuò zhǎnglǎo de dìxiōng men, wèn ān tí a, Xìlìyà, jī lì jiā waì bāng zhòng dìxiōng de ān.

吕振中徒15:23 写信、经他们手带去,说∶「做使徒和长老的弟兄们、给在安提阿、叙利亚、基利家一带外国中的弟兄们请安。

新译本徒15:23 于是写信给他们带去,信上说:“使徒和作长老的弟兄们,向安提阿、叙利亚、基利家的外族众弟兄问安。

现代译徒15:23 他们带去的信这样写着:「使徒和作长老的弟兄们问候在安提阿、叙利亚、基利家所有的外邦弟兄们!

当代译徒15:23 他们带回去的信,这样写着:“在安提阿、叙利亚和基利家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我们耶路撒冷的使徒、长老、弟兄姊妹谨向你们问安!

思高本徒15:23 他们带去的信如下:「宗徒和长老弟兄们,给在安提约基雅、叙利亚和基里基雅由外邦归化的弟兄们请安。

文理本徒15:23 以书托之、其书云、使徒长老兄弟、请安提阿、叙利亚、基利家、异邦之诸兄弟安、

修订本徒15:23 他们带去的信说:"使徒和作长老的弟兄们向安提阿、叙利亚、基利家外邦众弟兄问安。

KJV 英徒15:23 And they wrote letters by them after this manner; The apostles and elders and brethren send greeting unto the brethren which are of the Gentiles in Antioch and Syria and Cilicia:

NIV 英徒15:23 With them they sent the following letter: The apostles and elders, your brothers, To the Gentile believers in Antioch, Syria and Cilicia: Greetings.

和合本徒15:24 我们听说有几个人从我们这里出去,用言语搅扰你们,惑乱你们的心。(有古卷在此有“你们必须受割礼,守摩西的律法。”)其实我们并没有吩咐他们。

拼音版徒15:24 Wǒmen tīngshuō yǒu jǐ gèrén, cóng wǒmen zhèlǐ chū qù, yòng yányǔ jiǎorǎo nǐmen, huò luàn nǐmen de xīn. ( yǒu gǔ juǎn zaì cǐ yǒu nǐmen bìxū shòu gēlǐ shǒu Móxī de lǜfǎ ). qíshí wǒmen bìng méiyǒu fēnfu tāmen.

吕振中徒15:24 我们既听说我们中间有几个人(有古卷加∶出去)用言论去搅乱你们,撤坏你们的心;其实我们并没有训谕他们;

新译本徒15:24 我们听说有人从我们这里出去,说了一些话搅扰你们,使你们心里不安,其实我们并没有吩咐他们。

现代译徒15:24 我们听说有些人从我们这里出去;他们所说的话使你们彷徨困惑。其实,我们并没有吩咐他们去说那些话。

当代译徒15:24 听说有几个从我们这里去的信徒,声言要你们接受‘割礼’,遵守摩西的律法,使你们大感困惑,无所适从。其实,我们从来没有授权他们这样做。

思高本徒15:24 我们听说有几个从我们这 去的,而并非我们所派去的人,讲话扰乱你们,混乱了你们的心。

文理本徒15:24 盖闻有数人出自我中、以言扰尔、倾陷尔心、然非我侪所命、

修订本徒15:24 我们听说,有几个人从我们这里出去,用一些话骚扰你们,使你们的心困惑,其实我们并没有吩咐他们。

KJV 英徒15:24 Forasmuch as we have heard, that certain which went out from us have troubled you with words, subverting your souls, saying, Ye must be circumcised, and keep the law: to whom we gave no such commandment:

NIV 英徒15:24 We have heard that some went out from us without our authorization and disturbed you, troubling your minds by what they said.

和合本徒15:25 所以我们同心定意拣选几个人,差他们同我们所亲爱的巴拿巴和保罗往你们那里去。

拼音版徒15:25 Suǒyǐ wǒmen tóngxīn déng yì, jiǎnxuǎn jǐ gèrén, chāi tāmen tóng wǒmen suǒ qīnaì de Bāná bā, hé Bǎoluó, zhù nǐmen nàli qù.

吕振中徒15:25 我们就同心合意、定意拣选人,差他们、同我们亲爱的巴拿巴和保罗、去见你们;

新译本徒15:25 因此,我们一致同意,选派一些人跟我们亲爱的巴拿巴和保罗去见你们,

现代译徒15:25 所以我们一起商议,大家同意选派代表到你们那里去。他们要跟我们亲爱的朋友,

当代译徒15:25 现在我们一致议决选派代表随同我们所敬爱的巴拿巴和保罗,来探望你们。

思高本徒15:25 我们取得同意後,决定拣选几个人,派他们同我们可爱的巴尔纳伯和保禄,到你们那里去。

文理本徒15:25 我侪同心决意选人、遣偕所爱之巴拿巴保罗就尔、

修订本徒15:25 我们认为,既然我们同心定意,就拣选几个人,派他们同我们所亲爱的巴拿巴和保罗到你们那里去。

KJV 英徒15:25 It seemed good unto us, being assembled with one accord, to send chosen men unto you with our beloved Barnabas and Paul,

NIV 英徒15:25 So we all agreed to choose some men and send them to you with our dear friends Barnabas and Paul--

和合本徒15:26 这二人是为我主耶稣基督的名不顾性命的。

拼音版徒15:26 Zhè èr rén shì wéi wǒ zhǔ Yēsū Jīdū de míng, bù gù xìngméng de.

吕振中徒15:26 这两位是为我主耶稣基督的名、不措舍弃性命的人。

新译本徒15:26 这两个人为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曾经把性命置之度外。

现代译徒15:26 就是为着事奉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而不惜冒生命危险的巴拿巴和保罗同行。

当代译徒15:26 我们所选派的两位代表,就是犹大和西拉,都是曾为主耶稣基督的缘故,置生死於度外的。“他们会亲自向你们解释我们所议决的事。

思高本徒15:26 此二人为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已付出了自己的性命。

文理本徒15:26 皆为我主耶稣基督名而致命者也、

修订本徒15:26 这二人曾为我主耶稣基督的名不顾自己的性命。

KJV 英徒15:26 Men that have hazarded their lives for the name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NIV 英徒15:26 men who have risked their lives for the name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和合本徒15:27 我们就差了犹大和西拉,他们也要亲口诉说这些事。

拼音版徒15:27 Wǒmen jiù chāi le Yóudà hé Xīlā, tāmen ye yào qéng kǒu sù shuō zhèxie shì.

吕振中徒15:27 我们就差遣犹大和西拉,他们要亲口报告同样的事。

新译本徒15:27 我们派了犹大和西拉一同去,他们也会亲口述说这些事。

现代译徒15:27 我们所选派的是犹大和西拉;他们要当面告诉你们信中所提起的事情。

当代译徒15:27 我们所选派的两位代表,就是犹大和西拉,都是曾为主耶稣基督的缘故,置生死於度外的。“他们会亲自向你们解释我们所议决的事。

思高本徒15:27 我们派犹达和息拉去,他们要亲口报告同样的事。

文理本徒15:27 故遣犹大、西拉、彼将口述此事于尔、

修订本徒15:27 所以我们派犹大和西拉去,他们也会亲口述说这些事。

KJV 英徒15:27 We have sent therefore Judas and Silas, who shall also tell you the same things by mouth.

NIV 英徒15:27 Therefore we are sending Judas and Silas to confirm by word of mouth what we are writing.

和合本徒15:28 因为圣灵和我们定意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惟有几件事是不可少的,

拼音版徒15:28 Yīnwei Shènglíng hé wǒmen, déng yì bù jiāng biéde zhòngdàn fàng zaì nǐmen shēnshang. wéiyǒu jǐ jiàn shì shì bùke shǎo de,

吕振中徒15:28 因为圣灵和我们定意、不把更大(或译∶更多)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只提这些必须作的事∶

新译本徒15:28 圣灵和我们都同意,不把别的重担加在你们身上,然而有几件事是重要的,

现代译徒15:28 因为圣灵赞同我们,除了一些必要的规例,不要把其他的重担加给你们。

当代译徒15:28 因为圣灵和我们都认为不必把重担加在你们的身上。但是下列的事情,却是必须遵守的:

思高本徒15:28 因为圣神和我们决定,不再加给你们什麽重担, 除了这几项重要的事:

文理本徒15:28 盖圣神与我侪、决意不以他任加尔、惟此要者数端、

修订本徒15:28 因为圣灵和我们决定除了这几件重要的事,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

KJV 英徒15:28 For it seemed good to the Holy Ghost, and to us, to lay upon you no greater burden than these necessary things;

NIV 英徒15:28 It seemed good to the Holy Spirit and to us not to burden you with anything beyond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和合本徒15:29 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这几件你们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愿你们平安!”

拼音版徒15:29 Jiù shì jìn jiè jì ǒuxiàng de wù, hé xuè, bìng lè sǐ de shēngchù, hé jiānyín. zhè jǐ jiàn nǐmen ruò néng zìjǐ jìn jiè bù fàn, jiù hǎo le. yuàn nǐmen píngān.

吕振中徒15:29 就是禁吃祭偶像的东西和血、跟勒死的动物(有古卷无此语),又禁戒淫乱(有古卷无此语)∶(有古卷加∶你们不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须禁戒自己、不怎样待人)这几件,请你们自己禁绝不犯,好好地实行。愿你们安康!」

新译本徒15:29 就是禁戒祭过偶像的食物、血、勒死的牲畜和淫乱。这些事你们若能保守自己不作,那就好了。祝你们平安!”

现代译徒15:29 你们不可吃祭过偶像的食物;不可吃血和被勒死的牲畜;也不可有淫乱的行为。你们能够不犯这几件就好了。愿你们平安!」

当代译徒15:29 一,不准吃拜祭过假神的食物;二,不准尝血;叁,不准吃勒死的牲畜;四,不准淫乱。如果你们一一遵守,那就好了。祝平安耶路撒冷教会的使徒、长老、会众同启”

思高本徒15:29 即戒食祭邪神之物、血和窒死之物,并戒避奸淫;若你们戒绝了这一切,那就好了。祝你们安好!」

文理本徒15:29 即戒祭像之物及血、并勒死之牲与淫、尔若戒此、则善矣、愿尔平康、○

修订本徒15:29 就是禁戒偶像所玷污的东西、血和勒死的牲畜,禁戒淫乱。这几件你们若能自己禁戒就好了。祝你们安康!"

KJV 英徒15:29 That ye abstain from meats offered to idols, and from blood, and from things strangled, and from fornication: from which if ye keep yourselves, ye shall do well. Fare ye well.

NIV 英徒15:29 You are to abstain from food sacrificed to idols, from blood, from the meat of strangled animals and from sexual immorality. You will do well to avoid these things. Farewell.

和合本徒15:30 他们既奉了差遣,就下安提阿去,聚集众人,交付书信。

拼音版徒15:30 Tāmen jì fèng le chāiqiǎn, jiù xià ān tí a qù, jùjí zhòngrén, jiāofù shūxìn.

吕振中徒15:30 他们既被差遣,就下安提阿,聚集了会众,把信递交给他们。

新译本徒15:30 他们受了差派,下安提阿去,集合了众人,就把书信交上。

现代译徒15:30 代表们奉命动身到安提阿去,在那里召集了全体信徒,把信件交给他们。

当代译徒15:30 四人就奉命来到安提阿,召集众信徒,把信交给他们。

思高本徒15:30 他们去後, 就下到安提约基雅,聚集了众人,递上公函。

文理本徒15:30 彼等奉遣、至安提阿、集众授书、

修订本徒15:30 他们既奉了差遣就下安提阿去,聚集会众,把书信交给他们。

KJV 英徒15:30 So when they were dismissed, they came to Antioch: and when they had gathered the multitude together, they delivered the epistle:

NIV 英徒15:30 The men were sent off and went down to Antioch, where they gathered the church together and delivered the letter.

和合本徒15:31 众人念了,因为信上安慰的话就欢喜了。

拼音版徒15:31 Zhòngrén niàn le, yīnwei xìn shǎng ānwèi de huà, jiù huānxǐ le.

吕振中徒15:31 众人宣读了,就因着鼓励的话而欢喜。

新译本徒15:31 众人读了,因信上的劝勉,就感到欣慰。

现代译徒15:31 他们宣读信件的时候,因着信上鼓励的话而非常欣慰。

当代译徒15:31 读过这封信之后,整个教会的人都欢天喜地,这对他们实在是极大的鼓舞。

思高本徒15:31 人们读了,对这劝慰的话都十分欢喜。

文理本徒15:31 众读之、喜其慰、

修订本徒15:31 众人念了,因为信上鼓励的话而感到欣慰。

KJV 英徒15:31 Which when they had read, they rejoiced for the consolation.

NIV 英徒15:31 The people read it and were glad for its encouraging message.

和合本徒15:32 犹大和西拉也是先知,就用许多话劝勉弟兄,坚固他们。

拼音版徒15:32 Yóudà hé Xīlā ye shì xiānzhī, jiù yòng xǔduō huà quànmiǎn dìxiōng, jiāngù tāmen.

吕振中徒15:32 犹大和西拉[他们也是神言传讲师]、就用许多话鼓励弟兄,坚固他们。

新译本徒15:32 犹大和西拉也是先知,说了许多话劝勉弟兄,坚固他们。

现代译徒15:32 犹大和西拉也是代上帝发言的先知;他们向弟兄们说了许多话,激励他们,坚固他们的信心。

当代译徒15:32 犹大和西拉不单是教会领袖,也是先知;於是又讲了许多训勉的话,坚固会众的信心。

思高本徒15:32 犹达和息拉,因为他们也是先知,就讲了许多话,劝勉坚固弟兄们。

文理本徒15:32 犹大、西拉、亦先知者、以多言劝兄弟、而坚固之、

修订本徒15:32 犹大和西拉自己也是先知,就用许多话劝勉弟兄,坚固他们。

KJV 英徒15:32 And Judas and Silas, being prophets also themselves, exhorted the brethren with many words, and confirmed them.

NIV 英徒15:32 Judas and Silas, who themselves were prophets, said much to encourage and strengthen the brothers.

和合本徒15:33 住了些日子,弟兄们打发他们平平安安地回到差遣他们的人那里去。(有古卷在此有

拼音版徒15:33 Zhù le xiē rìzi, dìxiōng men dǎfa tāmen píng píngān ān de huí dào chāiqiǎn tāmende rén nàli qù. ( yǒu gǔ juǎn zaì cǐ yǒu tú

吕振中徒15:33 度了些时候,他们就蒙弟兄们祝平安地送行、去见差遣他们的人。

新译本徒15:33 住了一段时间,弟兄们就给他们送行,祝一路平安;他们就回到差派他们的人那里去。

现代译徒15:33 在那里住了一些日子后,弟兄们就欢送他们,祝他们平安地回去。

当代译徒15:33 他们两人小住几天之后才向安提阿的弟兄们道别,回到耶路撒冷覆命去了。

思高本徒15:33 过了一些时候,弟兄们打发他们带着请安的话,回到派他们的人那里。

文理本徒15:33 居久之、兄弟使之安然归于遣之者、

修订本徒15:33 二人住了些日子,弟兄们打发他们平平安安地回到差遣他们的人那里去。

KJV 英徒15:33 And after they had tarried there a space, they were let go in peace from the brethren unto the apostles.

NIV 英徒15:33 After spending some time there, they were sent off by the brothers with the blessing of peace to return to those who had sent them.

和合本徒15:34 “惟有西拉定意仍住在那里。”)

拼音版徒15:34 jié, wéiyǒu Xīlā déng yì réng zhù zaì nàli )

吕振中徒15:34 (此处有古卷加34节∶『但是西拉定意仍然住在那里』。)

新译本徒15:34 (有些抄本在此有第34节:“但西拉认为自己应当在那里住下来,只有犹大回到耶路撒冷。”)

现代译徒15:34 〔有些古卷加34节:可是,西拉决定留在那里。〕

当代译徒15:34 保罗和巴拿巴则继续留在那里,协助传扬福音和教导众人的工作。

思高本徒15:34 【但是息拉决意留在那里,只犹达一人回了耶路撒冷。 】

文理本徒15:34 惟保罗、巴拿巴、仍居安提阿、

修订本徒15:34

KJV 英徒15:34 Notwithstanding it pleased Silas to abide there still.

NIV 英徒15:34 [but Silas decided to remain there.]

和合本徒15:35 但保罗和巴拿巴仍住在安提阿,和许多别人一同教训人,传主的道。

拼音版徒15:35 Dàn Bǎoluó hé Bāná bā, réng zhù zaì ān tí a, hé xǔduō biérén yītóng jiàoxun rén, chuán zhǔ de dào.

吕振中徒15:35 保罗和巴拿巴却暂时住在安提阿,同许多别人、教授并传扬主道的福音。

新译本徒15:35 保罗和巴拿巴却住在安提阿,跟许多别的人一同教导,传讲主的道。

现代译徒15:35 保罗和巴拿巴暂时住在安提阿;他们跟其他好些人一起教导并传讲主的道。

当代译徒15:35 保罗和巴拿巴则继续留在那里,协助传扬福音和教导众人的工作。

思高本徒15:35 保禄和巴尔纳伯却留在安提约基雅施教,同别的许多人宣讲主的道理。

文理本徒15:35 偕多人训诲、而宣主道、○

修订本徒15:35 但保罗和巴拿巴仍留在安提阿,和许多别的人一同教导,并传扬主的道。

KJV 英徒15:35 Paul also and Barnabas continued in Antioch, teaching and preaching the word of the Lord, with many others also.

NIV 英徒15:35 But Paul and Barnabas remained in Antioch, where they and many others taught and preached the word of the Lord.

和合本徒15:36 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可以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

拼音版徒15:36 Guō le xiē rìzi, Bǎoluó duì Bāná bā shuō, wǒmen keyǐ huí dào cóng qián xuānchuán zhǔ dào de gè chéng, kàn wàng dìxiōng men jǐngkuàng rúhé.

吕振中徒15:36 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总要回到从前传布主道的各城去、看望看望弟兄们。」

新译本徒15:36 过了一些时候,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要回到我们传过主道的各城,探望弟兄们,好知道他们的情形怎么样。”

现代译徒15:36 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让我们回到从前传布主道的各村镇去,看看弟兄们的情况。」

当代译徒15:36 过了一些日子,保罗向巴拿巴提议回到他们传过福音的各城镇去探望信徒。

思高本徒15:36 过了些日子,保禄向巴尔纳伯说:「我们要回去,视察我们曾讲过主道的各城,看看弟兄怎麽样了。 」

文理本徒15:36 越数日、保罗谓巴拿巴曰、我侪且复往昔宣主道诸邑、视兄弟若何、

修订本徒15:36 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让我们回到从前宣扬主道的各城,看看弟兄们的情况如何。"

KJV 英徒15:36 And some days after Paul said unto Barnabas, Let us go again and visit our brethren in every city where we have preached the word of the LORD, and see how they do.

NIV 英徒15:36 Some time later Paul said to Barnabas, "Let us go back and visit the brothers in all the towns where we preached the word of the Lord and see how they are doing."

和合本徒15:37 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

拼音版徒15:37 Bā ná bā yǒu yì, yào daì chēnghu mǎ kè de Yuēhàn tóng qù.

吕振中徒15:37 巴拿巴有意思也带着称马可的约翰同行。

新译本徒15:37 巴拿巴有意要带别号马可的约翰一同去,

现代译徒15:37 巴拿巴想带约翰马可一起去,

当代译徒15:37 巴拿巴同意了,不过他立意要带约翰马可一同去;

思高本徒15:37 巴尔纳伯愿意也带号称马尔谷的若望同去,

文理本徒15:37 巴拿巴欲携称马可之约翰偕往、

修订本徒15:37 巴拿巴有意要带称为马可的约翰同去;

KJV 英徒15:37 And Barnabas determined to take with them John, whose surname was Mark.

NIV 英徒15:37 Barnabas wanted to take John, also called Mark, with them,

和合本徒15:38 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做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

拼音版徒15:38 Dàn Bǎoluó, yīnwei mǎ kè cóng qián zaì páng fēi Lìyà líkāi tāmen, bù hé tāmen tóng qù zuò gōng, jiù yǐwéi bùke daì tā qù.

吕振中徒15:38 保罗却以为、把一个曾从旁非利亚离开自己、不知自己同去作工的人、带着同行、不适当。

新译本徒15:38 但保罗认为不应带他去,因为他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过他们,不跟他们一起去作工。

现代译徒15:38 可是保罗不同意;因为前次他不肯留下来跟他们一起工作,在旁非利亚离开了他们。

当代译徒15:38 但是保罗却坚决反对,认为马可既在旁非利亚离开了他们,又不肯和他们同甘共苦,这样的人是不宜与他同行的。

思高本徒15:38 但保禄认为不应带他去,因为他从旁非里雅离开他们,没有同他们一起去工作。

文理本徒15:38 保罗以为携之非宜、因其昔在旁非利亚离之而去、不偕往供事也、

修订本徒15:38 但保罗认为不宜带他去,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一起工作。

KJV 英徒15:38 But Paul thought not good to take him with them, who departed from them from Pamphylia, and went not with them to the work.

NIV 英徒15:38 but Paul did not think it wise to take him, because he had deserted them in Pamphylia and had not continued with them in the work.

和合本徒15:39 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

拼音版徒15:39 Yúshì èr rén qǐ le zhēnglùn, shènzhì bǐcǐ fēnkāi. Bāná bā daì zhe mǎ kè, zuò chuán wǎng jū bǐ lù qù.

吕振中徒15:39 于是起了争执,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启航、往居比路去;

新译本徒15:39 他们各持己见,以致彼此分手。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到塞浦路斯去;

现代译徒15:39 他们两人为了这件事剧烈地争执,终於分手。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到塞浦路斯去,

当代译徒15:39 两人起了争辩,僵持不下,只好分道扬镳了。巴拿巴和马可一同乘船去塞浦路斯岛;

思高本徒15:39 二人於是起了争执,以致彼此分离。 巴尔纳伯遂带马尔谷,乘船往塞浦路斯去了。

文理本徒15:39 遂启争端、彼此分离、巴拿巴携马可、航海往居比路、

修订本徒15:39 于是二人起了争执,甚至彼此分手。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

KJV 英徒15:39 And the contention was so sharp between them, that they departed asunder one from the other: and so Barnabas took Mark, and sailed unto Cyprus;

NIV 英徒15:39 They had such a sharp disagreement that they parted company. Barnabas took Mark and sailed for Cyprus,

和合本徒15:40 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

拼音版徒15:40 Bǎoluó jiǎnxuǎn le Xīlā, ye chū qù, meng dìxiōng men bǎ tā jiāo yú zhǔ de ēn zhòng.

吕振中徒15:40 保罗却选择了西拉而出发,蒙弟兄们交托在主的恩典中。

新译本徒15:40 保罗却选了西拉,众弟兄把他交托在主的恩典中之后,他就出发了。

现代译徒15:40 保罗却选择西拉,蒙弟兄们把他们交托在主恩典的眷顾中后,也离开了。

当代译徒15:40 保罗却选了西拉作伴,一同出发。教会一直为他俩祈祷,求上帝恩佑带领他们。

思高本徒15:40 保禄却拣选了息拉, 蒙弟兄们将他托於主的恩宠以後,

文理本徒15:40 保罗选西拉同行、诸兄弟以之托于主恩、

修订本徒15:40 保罗则拣选了西拉,也出发了,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典中。

KJV 英徒15:40 And Paul chose Silas, and departed, being recommended by the brethren unto the grace of God.

NIV 英徒15:40 but Paul chose Silas and left, commended by the brothers to the grace of the Lord.

和合本徒15:41 他就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

拼音版徒15:41 Tā jiù zǒu biàn Xìlìyà, jī lì jiā, jiāngù zhòng jiàohuì.

吕振中徒15:41 他走遍了叙利亚和基利家,使那些教会坚固。

新译本徒15:41 他走遍了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

现代译徒15:41 他走遍了叙利亚和基利家,坚固各地教会弟兄姊妹们的信心。

当代译徒15:41 於是,保罗走遍了叙利亚和基利家等地,巩固当地的各教会。

思高本徒15:41 也起身走了,他走遍了叙利亚和基里基雅,坚固各教会。

文理本徒15:41 乃周行叙利亚、基利家、坚诸会焉、

修订本徒15:41 他就走遍了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

KJV 英徒15:41 And he went through Syria and Cilicia, confirming the churches.

NIV 英徒15:41 He went through Syria and Cilicia, strengthening the churches.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