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过了五天,大祭司亚拿尼亚同几个长老和一个辩士帖土罗下来,向巡抚控告保罗。

2保罗被提了来,帖土罗就告他说:

3“腓力斯大人,我们因你得以大享太平,并且这一国的弊病,因着你的先见得以更正了,我们随时随地满心感谢不尽。

4惟恐多说,你嫌烦絮,只求你宽容听我们说几句话。

5我们看这个人,如同瘟疫一般,是鼓动普天下众犹太人生乱的,又是拿撒勒教党里的一个头目,

6连圣殿他也想要污秽。我们把他捉住了(注:有古卷在此有“要按我们的律法审问,

7不料,千夫长吕西亚前来,甚是强横,从我们手中把他夺去,吩咐告他的人到你这里来。”)。

8你自己究问他,就可以知道我们告他的一切事了。”

9众犹太人也随着告他说:“事情诚然是这样。”

10巡抚点头叫保罗说话。他就说:“我知道你在这国里断事多年,所以我乐意为自己分诉。

11你查问就可以知道,从我上耶路撒冷礼拜到今日,不过有十二天。

12他们并没有看见我在殿里,或是在会堂里,或是在城里,和人辩论,耸动众人。

13他们现在所告我的事并不能对你证实了。

14但有一件事,我向你承认,就是他们所称为异端的道,我正按着那道事奉我祖宗的 神,又信合乎律法的和先知书上一切所记载的,

15并且靠着 神,盼望死人,无论善恶,都要复活,就是他们自己也有这个盼望。

16我因此自己勉励,对 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

17过了几年,我带着周济本国的捐项和供献的物上去。

18正献的时候,他们看见我在殿里已经洁净了,并没有聚众,也没有吵嚷,惟有几个从亚西亚来的犹太人。

19他们若有告我的事,就应当到你面前来告我。

20即或不然,这些人若看出我站在公会前有妄为的地方,他们自己也可以说明。

21纵然有,也不过一句话,就是我站在他们中间大声说:‘我今日在你们面前受审,是为死人复活的道理。’”

22腓力斯本是详细晓得这道,就支吾他们说:“且等千夫长吕西亚下来,我要审断你们的事。”

23于是吩咐百夫长看守保罗,并且宽待他,也不拦阻他的亲友来供给他。

24过了几天,腓力斯和他夫人、犹太的女子土西拉一同来到,就叫了保罗来,听他讲论信基督耶稣的道。

25保罗讲论公义、节制和将来的审判。腓力斯甚觉恐惧,说:“你暂且去吧!等我得便再叫你来。”

26腓力斯又指望保罗送他银钱,所以屡次叫他来,和他谈论。

27过了两年,波求非斯都接了腓力斯的任。腓力斯要讨犹太人的喜欢,就留保罗在监里。

提要

1 保罗被雄辩家帖土罗控告,10 为他的生平和道理答辩。24 他向巡抚及其夫人传讲基督。26 巡抚指望受贿赂,但徒然指望了。27 最后,在离职时,他把保罗留在了监里。


犹太人控告保罗

徒24:1 过了五天,大祭司亚拿尼亚同几个长老,和一个辩士帖土罗下来,向巡抚控告保罗。

【本会注释】

过了五天。即,在保罗到达凯撒利亚之后(见第11节注释)。对于准备正式的控告并且指示一个专业能干的辩士呈上这个案子来说,五天的时间一点也不长(参徒21:17,18,27;24:11)。

亚拿尼亚。见徒23:2注释。这位大祭司不会对保罗感到友好,因为保罗曾称他为“粉饰的墙”(徒23:3)。

下来。或作“来到下面”。即从在山上高处的耶路撒冷来到在海岸的罗马主要城市凯撒利亚。

长老。见徒23:14注释。原文证据证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读作“某些长老”。亚拿尼亚既是一个撒都该人,就不太可能从在耶路撒冷的公会带许多法利赛人下来,因为法利赛人曾经支持过保罗(见徒23:9注释)。

辩士。希腊文是rhētōr,“一个说话者”,“一个雄辩家”。一个rhētōr是一个辩护者,一个专业的抗辩人。在新约圣经中,这个称号从未用在福音信息的“传道者”或“传令者”身上(希腊文是kērux,提前2:7),也从未用在我们的“中保”基督身上(希腊文是paraklētos,约一2:1;见太5:4注释)。

帖土罗。这是一个拉丁文的名字,Tertius(德丢)的昵称,德丢的意思是“第三”。请比较Secundus(西公都),“第二”(徒20:4)。在每个行省的法庭,都有精通罗马状况的人,代表非罗马人的外省人讲话。帖土罗可能是一个精通罗马法律程序的犹太人,要不就是一个熟悉犹太学问的罗马人。如果他是一个罗马人,那么他使用“我们”和“我们的”可能就暗示他是一个改信犹太教的人,否则他用这些代词可能只是要强调在代表自己的当事人讲话。

控告。希腊词是复数形式,因而包括亚拿尼亚,长老们和帖土罗。整个代表团都参与了控告保罗的事。与在徒25:2,15中一样,希腊文emphanizō,“控告,禀报”被用来表示进行正式的控告。


徒24:2 保罗被提了来,帖土罗就告他说:

【本会注释】

被提了来。很可能指为了这次听讼,保罗从拘禁他的地方被召了来。

就告他说。帖土罗的话,虽然是以过度的奉承开始的,却是控告之辞。像这样用奉承开始讲话乃是一个惯例(见西塞罗De Oratore第二章80)。路加对这段演说的记录(第2-8节)无疑是一个简要的概括,只保留了这次演说的要点。

大享太平。直译是“大量和平”。在犹太人历史的这个衰落时期,巴勒斯坦享受的决不是太平。反叛正在表面之下酝酿着,七或八年之后就要暴发公开的叛乱了(见本注释第五册第70-73页)。该地享受的太平乃是那种罗马式的太平,是迫于武力的太平。腓力斯曾多次镇压了政治上的弥赛亚,破坏了反抗罗马权威的初现端倪的后台(见约瑟夫《犹太掌故》第二十章8.6,7;《犹太战记》第二章13.2 [253])。

弊病得以更正了。原文证据证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读作“改良了”。据塔西图所说(《编年史》第十二章第54页),作为对强盗们的活动忽视不顾的回报,腓力斯从他们手中获得了丰厚的收入。据说当腓力斯镇压抢劫时,只是为了可以从中增加自己的财富。由于这种乱政,他在保罗被囚期间被罢免了。

一国。希腊文是ethnos,犹太人用来指外邦人的常见词。新约作者们通常称犹太人为“百姓”,希腊文是laos(见徒10:2;26:17,23)。当ethnos被犹太人用来指自己的国家时,通常是在外邦人面前,或与外邦人有关(见路7:5;23:2)。

先见。希腊文是pronoia,“深谋远虑”,“有远见的关心”。


徒24:3 “腓力斯大人,我们因你得以大享太平,并且这一国的弊病,因着你的先见得以更正了;我们随时随地满心感谢不尽。

【本会注释】

大人。希腊文是kratistos,“高贵的”,“最杰出的”,该词也被吕西亚在他的信中用在了腓力斯身上(徒23:26),并被译为“最优秀的”(和合本译为“大人”)。该词并不表示品格,而是表示社会地位。保罗也类似地将这个词用在了非斯都身上(徒26:25)。


徒24:4 惟恐多说,你嫌烦絮,只求你宽容听我们说几句话。

【本会注释】

烦絮。希腊文是egkoptō,“阻碍”,“留住”。帖土罗赞扬腓力斯忙于维持治安并促进改良(见第2节注释),还说他很少有空处理目前这种无关紧要的问题。从而就暗示了帖土罗希望迅速作出对他的当事人有利的决定。

宽容。希腊文是epieikeia,“温和”,“公平”,“温柔”(见林后10:1)。在这里,“考虑周到”会是一个好的译法。帖土罗定意要在这个案件中通过使法庭充满奉承的气氛而使腓力斯失去对事实的判断力。


徒24:5 我们看这个人,如同瘟疫一般,是鼓动普天下众犹太人生乱的,又是拿撒勒教党里的一个头目,

【本会注释】

我们看。这句话暗示,认真的调查结果证明保罗就是他们所声称的那个邪恶的人。

如同瘟疫一般。希腊文是loimos,“疫病”,“瘟疫”,直译是“一场瘟疫”。在马加比上10:61中,loimos被用来指罪犯。

鼓动人生乱的。或作“一个煽动者”,一个严重的控告,原告希望将保罗置于直接与罗马律法相冲突的位置。保罗在犹太人眼中“如同瘟疫一般”,但在罗马人眼中却并不如此。然而,腓力斯是以严厉对待造反者的闻名的(见第2节注释),如果帖土罗能使他相信这种主张的话,保罗的命运就会被决定了。请比较在彼拉多面前对我们主的控告(见路23:2注释)。

众犹太人。每年的节期有数千犹太人从国外聚集到耶路撒冷,在保罗曾工作过的地方如腓立比(徒16:16-24),帖撒罗尼迦(徒17:5-9),哥林多(徒18:12-17),和以弗所(徒19:8-10,13至20:2),动乱的消息必定已经入了官长们的耳中。这些动乱可能会被解释为是由保罗的煽动性行为引起的,因而似乎就给这次对他的控告带来了实质性的内容。帖土罗可能引证了一些明确的事件,并对其中的大部分进行了具有最坏可能性的解释(参徒24:18)。

普天下。希腊文是oikoumenē,在这里的意思是罗马帝国(见路2:1注释)。

头目。希腊文是prōtostatēs,“一个站在前列的人”,“一个最重要的人”,因而是“一位领袖”。在修西狄弟的《历史》第五章第71页中,prōtostatēs指在右翼负责指挥前进或进攻。该词在这里是被比喻性使用的。

教党。见徒5:17注释。

拿撒勒。新约中只在此处被应用在了基督徒们身上,显然指拿撒勒人耶稣的跟从者们。在第2和第3世纪,有一个犹太基督徒教派称作拿撒勒派,但在这里只是指基督徒们,无论犹太基督徒还是外邦基督徒(见卷五,第55页)。见太2:23,在那里“拿撒勒”这个词被应用于耶稣,因为他是拿撒勒的一个居民。该词与拿细耳人这一术语并没有可知的关系(见民6:2;太2:23注释),也不能说明它与希伯来词nasar,“观察”,“警戒”,“保守”有关系。


徒24:6 连圣殿他也想要污秽;我们把他捉住了。(有古卷在此有:要按我们的律法审问,)

【本会注释】

想要。直译是“企图”。保罗的敌人们现在提出了曾导致他被捕的莫须有的罪名(见徒21:21,28)。

污秽。希腊文是bebēloō,“亵渎”,“玷污”。它与一个意思是“门槛”的词相关。该动词的意思因而是“跨过门槛”。保罗被控带着外邦人越过了圣殿院子的边界,那是只有犹太人才蒙准越过的(见卷五,第67页),因而就亵渎了圣殿。在这里提出的反对保罗的控告在罗马的律法之下和犹太人的律法之下都是非常严重的。见第449页插图页面的说明。

我们捉住。希腊文是krateō,“拿”,“捉住”,意味着使用武力。他们把保罗描绘为一个主要用武力捉住的危险的罪犯。

要审问。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册注释第10页)省略这些词和所有接下来的词,直到第7节结尾的“到你这里来”。然而,这段话扼要重述了事件的要点,虽然是从帖土罗的立场概述的,但路加已经记载了这事的发生(徒21:32至23:30)。第6-8节把帖土罗描绘为在解释为什么变得有必要就这个案件来麻烦腓力斯的原因。他的当事人曾有意自己处理保罗;但吕西亚干预了这事。

按我们的律法。犹太律法并没有关于因为一个人“好像瘟疫”,即成了一个妨害公众利益的人就处死他的规定。旧约的律法是公平、高尚、清楚的。但是在任性而偏执的人手中,最好的律法与最好的道理一样,都能变成一种逼迫的工具。然而,在亵渎圣殿的情况下,罗马的律法允许犹太人处死违犯者,即使他是一个罗马人(见本注释第五册第67页)。


徒24:7 不料千夫长吕西亚前来,甚是强横,从我们手中把他夺去,吩咐告他的人到你这里来。)

【本会注释】

千夫长。见徒22:24注释。

甚是强横。事实是犹太人自己曾犯有强横之罪。然而,他们自然会将任何干扰了他们计划的事解释为“强横”。


徒24:8 你自己究问他,就可以知道我们告他的一切事了。”

【本会注释】

吩咐告他的人到你这里来。吕西亚并没有这样吩咐,直到犹太人显然图谋杀害保罗的时候(见徒23:30注释)。

究问他。即,保罗,就如表示“他”的希腊词的单数形式所说明的。先行词显然不是第7节的吕西亚,他已经宣称自己是赞同释放保罗的(徒23:29),并且先前曾明显定意要保护保罗免受伤害(见徒21:31-40;22:24;23:23-31)。先行词反而是第5节的“人”(保罗),就如第6节的“他”都指保罗一样。仔细查考第6-8节的代词支持的结论是:这些经文不属于使徒行传原文的一部分(见第6节注释)。


徒24:9 众犹太人也随着告他说:“事情诚然是这样。”

【本会注释】

随着告他。或,参加控告。帖土罗是犹太人的发言人,他们证实他所说的可谓事实。


保罗为自己辩护

徒24:10 巡抚点头叫保罗说话。他就说:“我知道你在这国里断事多年,所以我乐意为自己分诉。

【本会注释】

于是保罗。保罗的辩护直截了当地否认了对他的控告(见第12,13节)。他提出了四个要点:(1)他到耶路撒冷是去礼拜的,并且带了“捐项”和“贡献的物”上去(第11,17节)(2)他没有制造任何动乱(第12,18节)(3)他挑战原告拿出证据证明他们的指控(第13,19节)(4)他强调自己唯一的妄为就是顺从上帝和他的律法,并且相信死人复活(第14,15,21节)。他辩护的前半部分显然是一个一般性综述(第11-16节);而后半部分详细重述了那个综述中的要点(第16-21节)。这场诉讼很可能用的是希腊语。如果保罗说的是拉丁语,路加无疑会提到它,就像他对保罗用希伯来语时所做的一样(徒21:40)。

断事多年。腓力斯到那时很可能已经做了六到八年的巡抚了,比大多数犹太地的巡抚任期都长(见本注释第五册第70页)。腓力斯除了自己单独的巡抚任期之外,很可能有段时间与Cumanus共同作巡抚(塔西图《编年史》第十二章第54页)。

分诉。希腊文是apologeomai,“作一个人的辩护”。保罗“乐意”假定腓力斯是值得他信任的。他也知道腓力斯明白犹太人的作风。但是他的勇气乃是基于神圣保护的永久保证(徒23:11)。


徒24:11 你查问就可以知道,从我上耶路撒冷礼拜到今日不过有十二天。

【本会注释】

你查问就可以知道。腓力斯能容易地证实这一陈述。根本就没有时间发动一次起义。确实,保罗到耶路撒冷来的目的总而言之是不同的(见第11,17节),并且腓力斯知道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来到耶路撒冷都是来礼拜的,并且是带着礼物来的。

十二天。通过包括端点的计算,保罗到达耶路撒冷的整段时间似乎是14天,可以列举如下:第一天,到达耶路撒冷并受到了弟兄们的接待(徒21:17);第2天,与在耶路撒冷的使徒们相会(第18-25节);第3到7天(大约;参《述》第三十八章),七天洁净礼中的五天(第26,27节);第7天(大约),被犹太人攻击,被吕西亚解救(第27-33节);第8天,保罗在公会前申诉(徒22:30至23:11);第9天,杀害保罗的阴谋的制定和泄露(第12-22节),保罗离开凯撒利亚,途经安提帕底(第31节);第10天,抵达凯撒利亚,出现在腓力斯面前(第32,33节);第10-14天,就是徒24:1的五天。很可能保罗并没有算上他达到耶路撒冷的那天,或者他在腓力斯面前受审的那天,而只是提到了其间的12天。

礼拜。这是保罗去耶路撒冷的主要原因。他认为一个人会为了敬拜自己的上帝进入了圣殿,然后立即转而亵渎它,这种想法是荒谬可笑的。


徒24:12 他们并没有看见我在殿里,或是在会堂里,或是在城里,和人辩论,耸动众人。

【本会注释】

他们并没有看见我。在这里保罗开始断然否认并且彻底驳斥了对他的控告,先是在大体上然后在细节上(见第10节注释)。没有一个人能说自己曾看见保罗做了他的仇敌们控告他的任何一件事。保罗的话也是能加以证明的。没有证据能证明保罗曾以一种攻击性的方式说话行事。

耸动众人。直译是“煽动群众”。那聚众攻击保罗的,乃是犹太人(徒21:27,28)。


徒24:13 他们现在所告我的事并不能对你证实了。

【本会注释】

证实。希腊文是paristēmi,在这里的意思是一个要点接一个要点地正式记下的证据。约瑟夫用paristēmi表示他所罗列的证据,证明犹太人曾因罗马暴政激起的起义(《生活》第6页)。


徒24:14 但有一件事,我向你承认,就是他们所称为异端的道,我正按着那道事奉我祖宗的上帝,又信合乎律法的和先知书上一切所记载的,

【本会注释】

承认。希腊文是homologeō,“宣布”,“公开承认”。保罗作出的“承认”在任何方面都不是承认对他的控告。

道。事实上是一个表示基督教的专门术语(见徒9:2注释)。

异端。希腊文是hairesis,在这里的意思是“教派”(见徒5:17注释;参徒24:5)。

我正按着那道侍奉。保罗承认他正按“拿撒勒教党”的“那道”敬拜上帝(第5节)。但是那时并没有反对人成为拿撒勒教党的人或基督徒的律法,不管是罗马人的律法还是犹太人的律法。犹太人并没有根据保罗是一个基督徒要求作出判决。

我祖宗的上帝。保罗强调他并没有因着变成一个拿撒勒教党的人而离开以色列人的信仰。他仍旧敬拜同一位上帝。他否认自己是异端。

信一切所记载的。保罗不仅仍敬拜同一位上帝,而且他仍全然相信并信靠犹太人的圣经,旧约圣经。保罗在这里说明认为旧约圣经对基督徒具有较低价值的论点是虚谎的。凡像保罗一样指望靠基督得救的人,最好都效法他的榜样“信合乎律法的和先知书上一切所记载的”(见路24:27注释)。

律法中。直译是“依照律法”(见路24:44注释)。当在这里与“众先知”合用时,“律法”就是一个表示摩西五经的专门术语。律法和先知构成了希伯来旧约圣经三分法的两大部分,当像这里一样被使用时,实际上一般表示相当于“旧约圣经”。律法指出了真正的道路,而先知说明并发扬光大了律法。保罗相信这一切。他并不是异端。保罗暗示,旧约圣经—犹太教的最高权威—充分证实了他作为一个基督徒的信仰和实践是正确的。


徒24:15 并且靠着上帝,盼望死人,无论善恶,都要复活,就是他们自己也有这个盼望。

【本会注释】

盼望。见罗5:4,5注释。如果没有复活和来生的盼望,基督教和犹太教就都失去了它们的意义(见林前15:14,32;多2:13;约一3:3)。盼望乃是基督徒最大的美德之一(诗146:5;亚9:12;林前13:13;加5:5;来6:19;彼前1:3)。对于那些没有指望和“活在世上没有上帝”的人(弗2:12),生活最多不过是一场徒劳的体验。

有这个盼望。希腊文是prosdechomai,“承认”,“期待”。显然,保罗说到了出席法庭的原告们—至少是他们中间的法利赛人(见徒23:6)。犹太人一般都相信复活(见赛26:20;但12:2,13;参马加比下7:9;以诺书91:10;所罗门的诗篇3:16[见卷五,第86,87,90页])。

死人。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册注释第10页)省略这些字。在当时的民族中,犹太人几乎是唯一一个确定教导身体复活的民族。在某些方面,对埃及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和希腊人来说,来生的观念比较不清楚(见徒17:32)。柏拉图学派的人,甚至罗马斯多亚学派的人,都没有关于死后生活的清晰教导,而犬儒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则拒绝这种观念。

恶。保罗的道理是不仅善人或义人应该复活(林前15:51-54;帖前4:16),而且不义的人也要复活(参但12:2)。这两类人的复活会被分开,正如他们所得的报应截然不同一样(罗2:5-10)。约翰指出,这两次的复活相隔1,000年的时间(启20:3-10)。保罗提到不义之人的复活,必定挑战了腓力斯的良心(见徒23:24;24:2注释)。


徒24:16 我因此自己勉励,对上帝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

【本会注释】

因此。即,由于信心、盼望和他已经说过的侍奉上帝(第14,15节)。

勉励。希腊文是askeō,“锻炼”,“努力”,“尽力,耐心”。保罗对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行为是认真的。对他来说,宗教不只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乃是一种生活方式。他热切地努力,要在属灵的事上获得成功,他认为这对他的幸福是至关重要的(见太7:24-27;腓2:12,13;3:7-15)。

良心。对保罗来说,良心,区别对与错的能力,乃是最重要的(提前1:5;3:9;来9:14)。此刻,他再次声称在上帝面前有清洁的良心(徒23:1;参罗9:1;提后1:3;来13:18)。

无亏。希腊文是aproskopos,直译是“没有什么要反对的”。保罗终其一生所做的始终是打算侍奉上帝。甚至作为一个逼迫者时,保罗在良心上也认为是在侍奉上帝(徒26:9,10;参约16:2)。因此,他的生平例证的事实是:拥有受了启迪的良心几乎与本着良心做事同等重要。良心无论已经多么“好”了,都必须注意上帝的声音(赛30:21)和他的话(赛8:19,20;提后3:15-17;参太24:21-27)。


徒24:17 过了几年,我带着周济本国的捐项和供献的物上去。

【本会注释】

过了几年。保罗前一次访问耶路撒冷约在主后52年,在他第二次旅行传道结束的时候(徒18:21,22)。其间相隔约有六年(见本册注释第102页)。

带着捐项。保罗现在明确地解释了他回到耶路撒冷的目的。他来耶路撒冷是与他要侍奉上帝和同胞的固定宗旨相一致的(见第16节注释)。他并不是来危害自己的百姓的,而是要使他们受益(参徒11:29,30;20:35;罗15:25-27;林前16:1-4;林后8:1-4)。

本国。虽然公民身份是罗马人,但保罗在内心里仍是一个犹太人,并且在这里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与自己的百姓视同一体(参徒22:3)。他的目的说明他毫无亵渎圣殿或干扰其崇祀的意向,更不要说“捐项”和“供献的物”本身了。


徒24:18 正献的时候,他们看见我在殿里已经洁净了,并没有聚众,也没有吵嚷,惟有几个从亚西亚来的犹太人。

【本会注释】

正献的时候。直译是“在那事中”即,显然在他正忙于献“捐项”和“供献的物”的时候。可能他实际上并不是正在传送礼物的当口被从亚细亚来的犹太人注意到了,而是在从事与此有关的活动时被他们注意到的。

从亚细亚来的犹太人。很可能是从以弗所来的,以弗所是罗马亚细亚行省的主要城市(见“保罗的旅行”),保罗在那里曾经历过一场大麻烦,部分就是因为这些犹太人(参徒19:13-16;21:27;林前15:32)。

看见我已经洁净了。当被逮捕时,保罗正在从事献祭所必须的安排,而不是在煽动一场动乱(参《述》第三十八章)。

并没有聚众。陪同保罗的只有四个人,他曾与他们一起去还愿(徒18:18;21:23,24)。并没有控告这是一次煽动性行为的事实根据(徒24:5)。


徒24:19 他们若有告我的事,就应当到你面前来告我。

【本会注释】

他们应当。即,从亚细亚来的犹太人(第18节)。

来告我。直译是“进行指控”。显然,他们的指控是由大喊大叫,煽动性地呼吁在圣殿院子中聚集的群众构成的(见徒21:27-30)。因而引起了暴乱(第30-32节),并且随后给保罗带来的这场野蛮的控告完全依赖于那些从亚细亚来的犹太人的证词。但是现在显然找不到他们了,对于保罗被传讯的唯一明确的控告,并没有直接的见证人(见徒24:5,6注释),反对他的这个案件应当作罢。


徒24:20 即或不然,这些人若看出我站在公会前,有妄为的地方,他们自己也可以说明。

【本会注释】

这些人。既然从亚细亚来的原告没有出现(第19节),保罗就挑战在场的犹太人说出他们曾亲身经历的或能提出可接受的证据的明确控告。

在我里面。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册注释第10页)省略这个短语。这句话于是可以译为:“他们发现什么妄行”。

在公会前。犹太人的最高公会曾无法就控告保罗达成一致意见;实际上,公会的许多成员曾站在保罗这边,因而促成了近来的一次暴乱(徒23:1-10)。如果许多犹太领袖都认为保罗是无辜的,并且准备用武力保护他,保罗现在的原告还有什么可以在腓力斯面前控告他的事呢?


徒24:21 纵然有,也不过一句话,就是我站在他们中间大声说:‘我今日在你们面前受审,是为死人复活的道理。’”

【本会注释】

纵然有,也不过。有些人把这种想法读入了第21节的陈述中:保罗在这里所说的构成了一个对妄为的供认。并不是这样。要是他在公会面前的声明中有任何可责之处的话(徒23:6),他的原告们肯定就会将之小题大做了。反而,他们故意地避免提到那事,那事实际上令他们感到难堪。不仅如此,对那事的叙述会证明他们自己对保罗有罪还是无罪是意见分歧的,而且真正的争端在于犹太神学的一个要点。如果保罗叙述了整个事件,就如很可能发生的,他从而就证明了他们并没有什么可以控告他的事,甚至罗马法庭都不会予以考虑。关于腓力斯的反应,见第22节注释。


徒24:22 腓力斯本是详细晓得这道,就支吾他们说:“且等千夫长吕西亚下来,我要审断你们的事。”

【本会注释】

那时。原文证据证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省略“那时”和“听到这些事”。然而,上下文显然说明这段话就是这个意思。保罗的证词(第10-21节)显然说明原告并没有理由控告他,所以腓力斯就休庭了。然而,关于保罗,他还想听听吕西亚会怎么说。

详细晓得。腓力斯曾在巴勒斯坦任职数年(见第10节注释),在那段时间必定获悉了许多关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事。他的妻子土西拉,希律亚基帕二世的一个姐妹(见第24节注释),是一个犹太人(见徒23:24注释)。

这道。即,基督教信仰(见徒9:2;24:14注释)。

支吾。如果没有更多的信息,腓力斯就不能作出一个聪明的决定,所以就使这个案件延期了。

我要审断。即,我要查明,或我要决定。


徒24:23 于是吩咐百夫长看守保罗,并且宽待他,也不拦阻他的亲友来供给他。

【本会注释】

百夫长。直译是“那百夫长”,很可能是那两个曾从耶路撒冷护送保罗过来的百夫长中的一个。

看守。希腊文是tēreō,“照顾”,“看守”,“保守”。该动词并不一定暗示关禁闭,而是安全保护。腓力斯看来妥善处置了保罗,部分是因为他的良心被唤醒了(见第14-16,24,25节),部分是因为他指望得贿赂(第26节)。

宽待。即,一个普通囚犯不会享受的特权(参徒23:16,17注释)。他虽被捕但并没有遭受普通监禁的痛苦和不适。

亲友。希腊文是idioi,“自己的[亲戚或密友]”(见约1:11注释)。这些人可能会包括腓力(徒21:8)和住在凯撒利亚附近的别的基督徒们,以及路加,他曾陪伴保罗去了耶路撒冷(第17节)。

供给。希腊文是hupēreteō,“帮补”,直译是“在下面划”(见徒13:5注释)。这包括社交来往的仁慈,衣服食物的舒适,以及信息的传达。或许腓力斯有意使保罗的亲友们方便向他提供赎金(见徒24:26)。

或者来。原文证据证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应该省略这些词。


腓力斯留保罗在监里

徒24:24 过了几天,腓力斯和他夫人犹太的女子土西拉一同来到,就叫了保罗来,听他讲论信基督耶稣的道。

【本会注释】

几天。见徒9:19注释。

腓力斯来到。或许腓力斯离开了凯撒利亚一段时间,他回来后准备进一步询问保罗。

土西拉。腓力斯的第二个妻子。她是希律亚基帕一世的女儿,大希律和玛丽亚娜的孙女,出身于前犹太王室,哈斯摩年家族(见本注释第五册第40页)。希律亚基帕二世因此是她的兄弟,而Berenice是她的姐妹。她曾离开她的第一任丈夫,Emesa的王Azizus,一个改信犹太教的人,嫁给了腓力斯(约瑟夫《犹太掌故》第二十章7.1,2)。她当时约有22岁。当她的父亲处死雅各时,她才六岁(徒12:1,2),可能知道那个悲剧事件。可能她还知道彼得蒙救出监(第3-19节),并且当然知道她父亲不幸的死亡(第21-23节)。她复杂的婚姻状况表明,她并不认真对待犹太人的顾虑。或许她很好奇,要看看犹太领袖们想要处死的这个人并听他讲论。

叫了保罗来。可能腓力斯有意获得更多的信息,要满足土西拉的好奇心,并且使保罗认识到他乐意释放他—为了一份贿金(见第26节)。

基督。保罗会力劝人相信弥赛亚并且相信拿撒勒人耶稣就是弥赛亚(见太1:1注释),相信他为罪人死和他拯救的恩典,相信他的复活,相信他回来的确定性,并且相信对全人类的审判。“信基督”在这里表示关于他的“最确信的”事(路1:1)。


徒24:25 保罗讲论公义、节制,和将来的审判。腓力斯甚觉恐惧,说:“你暂且去吧,等我得便再叫你来。”

【本会注释】

保罗讲论。保罗所受的训练,尤其是在耶路撒冷在迦玛列门下受的训练,无疑曾开发了他心智的自然能力和当众演说的技能。他在接近大马士革的地方,和在耶路撒冷的圣殿里,通过异象与主的亲自接触(徒9:4-6;22:17,18),以及圣灵使人充满活力的能力曾提供给他关于真理的清晰概念,使他能合乎逻辑地讲述至关重要的福音真理,这些真理是那么宝贵,博得了他的心。多年的传道经验已经使得他对福音的讲述有一种能赢得人们归向上帝的强大力量。

公义。希腊文是dikaiosunē(见罗1:17注释)。保罗在这里无疑说的是对上帝对同胞的一种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在这个词中,路加总结了保罗对律法和福音的伟大真理的说明(见弥6:8;太22:36-40注释)。当腓力斯反省自己的行为时,他的良心一定惹起了不安(见徒24:2注释)。当保罗讲论并且想像自己正站在上帝的审判台前时,腓力斯甚觉恐惧就不足为奇了。

节制。希腊文是egkrateia,“克己,自制”,或者对食欲和情欲的控制(见加5:23注释)。这种品格特性对领袖来说特别重要,保罗无疑对腓力斯说明了他如何可以得到这种品性。

审判。希腊文是krima,判决是由审判产生的(见约9:39注释),在这里,指最后的审判。腓力斯现在像一个法官一样坐着;那时他要作为一个被告站在上帝的审判台前。腓力斯的贪婪,残酷,和放荡(塔西图《编年史》第十二章第54页;《历史》第五章第9页)使得保罗的信息特别适当。保罗要不就是知道他正对之讲论的这个人的品格,要不就是被圣灵引导强调了正是腓力斯所需要的事。保罗不仅仅是一个道德教师;他并没有将自己局限于关于公义与节制的优美与效用的抽像论据。他的话是高度实用的,并且构成了上天的邀请,要腓力斯和他的夫人转向真神上帝。

甚觉恐惧。希腊文是emphobos,“恐惧的”,“受惊吓的”。该词表示不是身体的激动而是精神的激动。圣灵正在对这位巡抚不安的良心作工,“为罪、为义、为审判”责备他(约16:8)。像鬼魔们一样,腓力斯相信并且战兢了(雅2:19)—在灵里。这位地方长官不肯承认保罗是正义的,指望从释放保罗挣得一份贿金,现在因想到要在宇宙的审判者面前为自己的行为交帐而恐惧战兢了。

得便。腓力斯通过推迟个人的决定安抚了自己的良心。他没有直率地拒绝圣灵的呼召,但是,在面对正确的决定时的优柔寡断,决定了要把个人事物中的痛苦的事情安排到适宜的时间。对这种使人不愉快的事来说,最“得便的时候”总是现在,但是对于良心有罪的人来说,现在总是最不得便最麻烦的时候。

再叫你来。腓力斯屡次地叫了保罗来(第26节),但从未达到做出决定的地步。他从未找到他所说的“得便的时候”。


徒24:26 腓力斯又指望保罗送他银钱,所以屡次叫他来,和他谈论。

【本会注释】

送他。更可说是“会给他”。腓力斯想,如果保罗重要到足以激起犹太领袖们对他这么多的反对,那么他的自由必值一大笔贿金。因为保罗曾带礼物给耶路撒冷的犹太人(第17节),腓力斯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断定,他肯定有富足的朋友,可以为他的释放付赎金。或许腓力斯想,在他允许来探访保罗的朋友中(第23节),可能就有一些会这么做的人。

使他可以释放他。原文证据证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省略这些词。然而,上下文说明这正是他(腓力斯)的意图。

屡次。腓力斯继续与保罗谈论,因为关于“公义、节制和将来的审判”(第25节),他仍感到心里不安,也因为他指望得贿赂—两种动机的奇怪结合,确实,他既没有得到贿赂也没有得到内心的平安。

谈论。希腊文暗示友好的谈论。保罗和腓力斯之间的对比是戏剧性的。作为大数的扫罗,保罗曾寻求取悦于那些比他位高权重的人,要在他本国达到一个高位。但是他抛弃了一个希伯来青年所希望得到的一切(参腓3:8,10),反而使自己与一个被人憎恨的教派联合,经历了基督徒们遭遇的所有羞耻和痛苦。腓力斯曾指望藉着邪恶的手段在他的百姓中提高自己,却发现自己在以公平对待受人轻视的保罗,并且羡慕保罗在其信念方面的大胆诚实。他认真地听取保罗的教训时,在他内心必有战争,因为他似乎喜爱—在某种意义上—与像保罗这样如此能干、直爽而且本着良心做事的人谈论。


徒24:27 过了两年,波求非斯都接了腓力斯的任;腓力斯要讨犹太人的喜欢,就留保罗在监里。

【本会注释】

过了两年。直译是“当两年满了的时候”,或“已经过去了”。这似乎指整整两年时间,而不是通过包括端点的计算,认为过了两年(见本注释第一册第182页;本注释第六册第99,101,102页)。

波求非斯都。见本注释第五册第71页。比起对腓力斯的描述,约瑟夫以更为仁慈的色调描绘了这位巡抚的品格(《犹太战记》第十一章14.1),但却说明他与他的前任一样,很难对付暴动和刺客(《犹太掌故》第二十章8.9,10)。

接了腓力斯的任。直译是“腓力斯接到了一位接任者”,即,腓力斯被非斯都继任了。时间约在主后60年(见本册注释第102页)。

讨犹太人的喜欢。直译是“获得犹太人的支持”。留保罗在监里,作财富的一个抵押品,腓力斯希望可以减轻犹太人在罗马加给他的抱怨。甚至在失势的时候,他都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拿保罗的命运作赌注。

在监里。即,在拘留中,一种强烈的表达,暗示在腓力斯离任之前,保罗初入监时受到的宽容待遇(见第23节)可能在这位巡抚的命令之下终止了。至于保罗在被腓力斯拘留的那两年时间里使自己忙于什么,并没有信息披露。

一、卷名

自古以来,该卷书就被称为《使徒行传》,但在正文中并没有出现这个标题。在现存最早的纸莎草抄本45号和西奈抄本中,该卷卷名仅为“行传”,而未提到“使徒”。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该卷书并未记载使徒的全部历史。有几章描写了彼得和约翰的工作,其余的章节则记载了保罗的悔改和传道工作,直到他第一次在罗马被囚。所以该书并没有完整地记叙任何一位使徒的工作,也没有讲到大多数的使徒。在十二个使徒中,只有彼得,约翰和雅各在叙述中占有主要地位。书中大量篇幅用来记述保罗。他虽然身为使徒,但不是原来的门徒之一。所以采用“行传”为卷名已足够了。

公元二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声称记述使徒生平和经历的作品。这些作品也称为“行传”。也许是为了把正典的“行传”与这些仿制的外传区别开来,才将该卷书定名为“使徒行传”。


二、作者

《使徒行传》的序言(徒1:1-4)清楚地说明《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

早期教会从未真正怀疑过该卷书的正典地位。它很快就在新约的著作中获得一个可靠的位置。


三、历史背景

罗马帝国正处在鼎盛时期。奥古斯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继位者中强者可以在其上建造,弱者也无法摧毁它。即使统治者懦弱又专制,罗马公民仍然享受着罗马文明所带给他们的好处。在《使徒行传》中所述及的时期中(公元31-63年),作皇帝的是提比略(14-37),卡利古拉(37-41),克劳狄(41-54)和尼禄(54-68)。其中提比略和克劳狄运用他们的才能,为其辽阔的属地谋利,卡利古拉和尼禄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尽管统治者这样的盛衰无定,罗马帝国继续处在有利于福音传播的状况之中。相对稳定的政府,共同的行政制度,罗马的司法体系,日益扩大的公民权利,由训练有素的军队所维持的和平,伸展到当时世界每个角落的道路,以及差不多大家都懂的语言(希腊语)──这一切因素都有利于使徒的工作。

这个新的宗教起先得益于与犹太教的联系。上帝所拣选的这个民族散布在罗马帝国的许多地方,其基本信仰最终被罗马人所容忍。基督教作为原来犹太人信仰的一个分支也得到了这种宽容。后来犹太教失了宠。在克劳狄统治时期,皈依犹太教的人被赶出罗马城(徒18:2)。强烈的犹太人民族意识导致巴勒斯坦的起义和灾难性的战争(公元66-70),结果耶路撒冷于公元70年毁灭。随着犹太教地位的恶化,基督教的处境也更加危险了。这个宗教没有法律地位,其成员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发生麻烦,如公元64年罗马城的大火,就很容易把基督教当作替罪羊。随之而来的迫害就开创了一个可怕的先例,为后世经常所仿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路加搜集了早期教会的历史,写下了《使徒行传》。


四、主题

路加说他的“前书,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徒1:1)。他以清晰的属灵眼光看出,耶稣在地上的工作只是一个开始。《路加福音》所记载的,就是这个“开头”。但是他知道,如果不记录耶稣在升天之后藉着早期的教会所行的事,这段历史就不完整。所以他着手继续记叙基督藉着祂的门徒所做的工作。他以徒1:8作为使徒们开展活动的主题,有次序地进行叙述。门徒们遵照主的命令,先在耶路撒冷,接着在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见证。路加在记叙他们行踪的时候,自然也进行这样的划分。他的书就这样记叙了基督教在地域上的发展过程。

他还记录了另一重大的进展。教会原来是在犹太人中形成的。可是如果它继续留在犹太教排外性宗教的限制范围内,就无法完成普世性的使命。它必须摆脱这种排外精神。路加概述了教会如何一步一步地摆脱犹太教的限制,从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宗教,直到保罗能够说福音已“传与普天下万人听”(西1:23)。路加记载了成千的犹太人,包括一些祭司,很早就接受了福音(徒6:7)。逼迫使腓利把福音传给撒玛利亚人和部分犹太化的埃提阿伯(埃塞俄比亚)人(徒8)。他述说彼得如何传道给罗马百夫长哥尼流(徒10章)。他强调了塞浦路斯人和古利奈人怎样第一次向非犹太人传道(徒11章);在打开了门户以后,保罗和他的同工又是怎样向大批外邦人传道的(徒13,14章),他们又是怎样在彼得和雅各的帮助下,确认了外邦信徒不需要遵守犹太教的仪文(徒15章)。在《使徒行传》的最后,他生动地描写了福音传遍了罗马帝国的东部(徒16-28章)。他看见基督教成为一个主要由外邦人所信奉的宗教。

路加特别适合于记载这一段的历史。据认为他原是外邦人,非常关心向非犹太人传道。他蒙拣选撰写向外邦人传福音的故事,这是多么恰当啊!

《使徒行传》的作者充分认识到在幼小的教会发展的过程中圣灵的作用,从耶稣“藉着圣灵,吩咐所拣选的使徒”(徒1:2)时起,圣灵一直显现作为教会领袖及其同工的顾问。在五旬节的奇迹中,“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徒2:4)。不久以后,信徒们也“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上帝的道”(徒4:31)。选举出来的七位执事也“被圣灵充满”(徒6:3),其中最突出的是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徒6:5)。在往后的叙述中圣灵继续充当向导──在扫罗被拣选时(徒9:17),在接受外邦人加入教会之际(徒10:44-47),在巴拿巴和保罗奉派传道时(徒13:2-4),在耶路撒冷会议上(徒15:28),以及在保罗的传道行程中(徒16:6,7)。《使徒行传》可以说是部分记录了圣灵藉着使徒及其同工所成就的工作。


五、纲要

(一)序言 徒1:1-11

1、路加的“前书”──路1:1

2、传福音的使命 徒1:2-8

3、基督升天 徒1:9-11

(二)在耶路撒冷的传道工作 徒1:12-7:60

1、等候圣灵的能力 徒1:12-26

1)使徒回到耶路撒冷 徒1:12,13

2)祈祷 徒1:14

3)犹大之死 徒1:15-20

4)选马提亚代替犹大 徒1:21-26

2、圣灵的大能 徒2:1-47

1)圣灵下降 徒2:1-13

2)彼得讲道 徒2:14-36

3)讲道的效果 徒2:37-41

4)初期教会的热心和发展 徒2:42-47

3、医治瘸子 徒3:1-4:31

1)奉基督的名行医病的神迹 徒3:1-11

2)彼得的演讲 徒3:12-26

a.对犹太人的指责 徒3:12-18

b.呼吁悔改 徒3:19-26

3)彼得和约翰被捕 徒4:1-4

4)使徒的受审和获释 徒4:5-22

5)教会的颂赞 徒4:23-31

4、早期的基督教团体 徒4:32-6:7

1)共享财物的团体 徒4:32-5:11

a.信徒们共享他们的财产 徒4:32-37

b.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欺骗和死亡徒5:1-11

2)当局的迫害 徒5:12-40

a.医病的神迹 徒5:12-16

b.使徒的被捕,逃脱和再被捕徒5:17-28

c.彼得的辨护 徒5:29-32

d.迦玛列呼吁释放使徒 徒5:33-40

3)挨家传道 徒5:41,42

4)设立执事 徒6:1-7

5、司提反的被捕和牺牲 徒6:8-7:60

1)七执事之一司提反的传道 徒6:8-10

2)司提反被捕和受审 徒6:11-7:53

a.被捕 徒6:11-14

b.司提反脸发光 徒6:15

c.司提反的辨护 徒7:1-53

3)司提反的牺牲 徒7:54-60

(三)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传道工作 徒8:1-12:23

1、因逼迫而教会分散 徒8:1-4

2、腓利,彼得和约翰在撒玛利亚 徒8:1-4

1)腓利成功的传道工作 徒8:5-13

2)彼得斥责西门贿买圣灵之罪 徒8:14-25

3、腓利继续传道 徒8:26-40

1)腓利和埃提阿伯太监 徒8:26-39

2)腓利在亚锁都和该撒利亚 徒8:40

4、扫罗悔改 徒9:1-31

1)逼迫人的大数人扫罗 徒9:1,2

2)基督向扫罗显现,扫罗悔改 徒9:3-17

3)扫罗受洗,和他最初的传道 徒9:18-22

4)犹太人密谋杀害扫罗 徒9:23,24

5)与巴拿巴逃回耶路撒冷,回到大数 徒9:25-30

6)教会暂得平安 徒9:31

5、彼得后来的传道工作 徒9:32-10:48

1)医病的神迹 徒9:32-42

a.医好以尼雅的瘫痪 徒9:32-35

b.令多加复活 徒9:36-42

2)哥尼流的悔改 徒9:43-10:48

a.哥尼流蒙指示派人去约帕找彼得 徒9:43-10:8

b.彼得见有关洁净和不洁净的异象 徒10:9-16

c.彼得前往该撒利亚指教哥尼流 徒10:17-43

d.哥尼流及其亲友受洗 徒10:44-48

6、福音传给外邦人 徒11:1-30

1)彼得在使徒面前为他传福音给外邦人辩护 徒11:1-18

2)福音传给巴勒斯坦境外的犹太人 徒11:19-21

3)巴拿巴和保罗在安提阿 徒11:22-26

4)安提阿的基督徒救济犹大地的饥荒 徒11:27-30

7、对雅各和彼得的迫害 徒12:1-23

1)雅各被希律亚基帕一世囚禁和处死 徒12:1,2

2)彼得被囚和神奇地蒙救 徒12:3-19

3)希律亚基帕一世之死 徒12:20-23

(四)保罗第一次传道行程 徒12:24-14:28

1、保罗和巴拿巴在安提阿 徒12:24,25

2、保罗和巴拿巴受安提阿的先知和教师所委派 徒13:1-3

3、外出传道 徒13:4-14:28

1)居比路 徒13:4-12

2)别加,约翰马可的离去 徒13:13

3)彼西底的安提阿 徒13:14-50

4)以哥念 徒13:51-14:5

5)路司得 徒14:6-19

6)特庇,经尹彼西底回来 徒14:20-23

7)回到安提阿 徒14:24-28

(五)耶路撒冷会议 徒15:1-35

1、与犹太教师的纠纷 徒15:1,5

2、派代表赴会 徒15:1-4

3、讨论 徒15:6-18

4、决议 徒15:19-29

5、决议在安提阿宣布 徒15:30-33

6、西拉,保罗和巴拿巴留在安提阿 徒15:34,35

(六)保罗第二次传道行程 徒15:36-18:22

1、保罗和巴拿巴分手 徒15:36-39

2、保罗和西拉动身前往基利家 徒15:40,41

3、提摩太在路司得被召 徒16:1-3

4、在加拉太的传道工作 徒16:4-10

1)照看众教会 徒16:4,5

2)圣灵不许他们前往亚西亚和庇推尼讲道 徒16:6,7

3)在特罗西听到马其顿的呼声 徒16:8-11

5、福音传到欧洲 徒16:11-18:17

1)腓立比 徒16:11-40

2)帖撒罗尼迦 徒17:1-9

3)庇哩亚 徒17:10-14

4)雅典 徒17:15-34

5)哥林多 徒18:1-17

a.保罗的工作 徒18:1-5

b.被赶出会堂 徒18:6-11

c.迦流的干预 徒18:12-17

6、回安提阿 徒18:18-22

(七)保罗第三次传道行程 徒18:23-21:17

1、在加拉太和弗吕家传道 徒18:23

2、亚波罗在以弗所和哥林多 徒18:24-28

3、保罗为受过约翰之洗的人重新施洗 徒19:1-7

4、在以弗所传道 徒19:8-41

5、在马其顿和希腊传道 徒20:1-5

6、在特罗亚第一日的聚会 徒20:6-12

7、在米利都会见以弗所诸长老 徒20:13-38

8、前往耶路撒冷 徒21:1-17

(八)保罗被捕和受审 徒21:18-26:32

1、保罗向使徒汇报,在圣殿行洁净之礼 徒21:18-26

2、骚乱 徒21:27-32

3、保罗被扣押 徒21:33-39

4、保罗在众人前为自己辩护 徒21:4-22:22

5、保罗第一次被囚 徒22:22-26:32

1)被扣押要举行听审 徒22:22-30

2)在公会前辩护 徒23:1-10

3)保罗见异象 徒23:11

4)犹太人密谋害保罗 徒23:12-22

5)保罗被送往该撒利亚 徒23:23-35

6)在腓力斯手下被扣押 徒24:1-27

7)保罗向非斯都申请上诉该撒 徒25:1-12

8)非斯都与希律亚基帕二世商量 徒25:1-12

9)保罗在非斯都和亚基帕面前辩护 徒26:1-29

10)他的无辜得到证实 徒26:30-32

(九)到罗马和被囚 徒27:1-28:31

1、航程 徒27:1-28:16

1)从该撒利亚到每拉 徒27:1-5

2)从每拉到佳澳 徒27:6-12

3)从革哩底到失事 徒27:13-44

a.风景 徒27:13-20

b.保罗对最后安全的保证 徒27:21-26

c.沉船 徒27:27-44

4)在马耳他上岸 徒28:1-10

5)到达罗马 徒28:11-16

2、保罗在罗马的犹太人面前辩护 徒28:17-29

3、保罗在罗马两年 徒28:30,31

和合本徒24:1 过了五天,大祭司亚拿尼亚同几个长老和一个辩士帖土罗下来,向巡抚控告保罗。

拼音版徒24:1 Guò le wǔ tiān, Dàjìsī Yàná ní yà, tóng jǐ gè zhǎnglǎo, hé yī gè biàn shì tiē tǔ luó, xià lái, xiàng xúnfǔ kònggào Bǎoluó.

吕振中徒24:1 过了五天,大祭司亚拿尼亚同几个长老和一个律师帖士罗下来;他们将告保罗的事禀报了总督(原意∶皇省长)。

新译本徒24:1 过了五天,大祭司亚拿尼亚同几个长老,和一个律师帖土罗来了,他们向总督控告保罗。

现代译徒24:1 过了五天,大祭司亚拿尼亚和几个长老,连同一个名叫帖土罗的律师,来到凯撒利亚。他们在总督腓力斯面前控告保罗。

当代译徒24:1 五天后,大祭司亚拿尼亚带着几个长老和一个雄辩的律师帖土罗,一齐来到凯撒利亚起诉保罗。

思高本徒24:1 过了五天, 大司祭阿纳尼雅同几个长老和一个名叫特尔突罗的律师下来,向总督控告保禄。

文理本徒24:1 越五日、大祭司亚拿尼亚、与长老数人、及辩士帖土罗、下至该撒利亚、讼保罗于方伯、

修订本徒24:1 过了五天,亚拿尼亚大祭司、几个长老和一个叫帖土罗的律师下来,向总督控告保罗。

KJV 英徒24:1 And after five days Ananias the high priest descended with the elders, and with a certain orator named Tertullus, who informed the governor against Paul.

NIV 英徒24:1 Five days later the high priest Ananias went down to Caesarea with some of the elders and a lawyer named Tertullus, and they brought their charges against Paul before the governor.

和合本徒24:2 保罗被提了来,帖土罗就告他说:

拼音版徒24:2 Bǎoluó beì tí le lái, tiē tǔ luó jiù gào tā shuō,

吕振中徒24:2 保罗被传了来,帖士罗开始控告说∶「腓力斯大人,我们因了大人得以大享泰平。因了大人的筹谋,这一国里在各方面各处都有改良。

新译本徒24:2 保罗传来了之后,帖土罗就控诉他说:“腓力斯大人,因着你的缘故,我们大大地享受着太平;因着你的远见,本国大事改革;

现代译徒24:2 保罗被传出庭;帖土罗控告他说:「腓力斯大人!由於你贤明的治理,我们得以享受长期的太平,国中的陋政获得改革。

当代译徒24:2 保罗被提上堂,帖土罗就指控他说:

思高本徒24:2 保禄被传来後,特尔突罗便开始控告说:「斐理斯大人!因了你,我们 得大享太平,由於你的照料,这民族得了改善:

文理本徒24:2 召保罗至、帖土罗讼之曰、

修订本徒24:2 保罗一被传来,帖土罗就开始控告他,说:"腓力斯大人,我们因你得以享受国泰民安,并且这一国的弊病,因着你的远见得以改革。

KJV 英徒24:2 And when he was called forth, Tertullus began to accuse him, saying, Seeing that by thee we enjoy great quietness, and that very worthy deeds are done unto this nation by thy providence,

NIV 英徒24:2 When Paul was called in, Tertullus presented his case before Felix: "We have enjoyed a long period of peace under you, and your foresight has brought about reforms in this nation.

和合本徒24:3 “腓力斯大人,我们因你得以大享太平,并且这一国的弊病,因着你的先见得以更正了,我们随时随地满心感谢不尽。

拼音版徒24:3 Féi lì sī dà rén, wǒmen yīn nǐ déyǐ dà xiǎng taìpíng, bìngqie zhè yī guó de bì bìng, yīn zhe nǐde xiān jiàn, déyǐ gèng zhēng le. wǒmen suí shí suí dì, mǎn xīn gǎnxiè bú jìn.

吕振中徒24:3 我们极感谢地领受。

新译本徒24:3 我们随时随地感激不尽。

现代译徒24:3 对於你的德政,我们随时随地感戴无已。

当代译徒24:3 “总督大人,你一向英明能干,政绩昭着。在大人的领导下,我们犹太全境一向都是太平昌盛。我们对大人的大恩大德,实在刻骨铭心,感激不尽。

思高本徒24:3 这是我们时时处处感激不尽的。

文理本徒24:3 腓力斯大人、我侪由尔获享承平、藉尔先见、此邦之弊、得以转移、我侪随时随地、感谢靡既、

修订本徒24:3 我们随时随地都满心感激不尽。

KJV 英徒24:3 We accept it always, and in all places, most noble Felix, with all thankfulness.

NIV 英徒24:3 Everywhere and in every way, most excellent Felix, we acknowledge this with profound gratitude.

和合本徒24:4 惟恐多说,你嫌烦絮,只求你宽容听我们说几句话。

拼音版徒24:4 Wéikǎng duō shuō, nǐ xián fán xù, zhī qiú nǐ kuānróng tīng wǒmen shuō jǐ jù huà.

吕振中徒24:4 但为了避免多耽搁大人,我就求大人、请温良柔和听我们简截地说。

新译本徒24:4 现在我不想多烦扰你,只求你宽容一下,听我们讲几句话。

现代译徒24:4 我不敢过份地烦扰你,只求你垂听我们简短的控诉:

当代译徒24:4 我不敢再罗唆了,免得大人觉得厌烦。只求大人听我简简单单地说几句。

思高本徒24:4 但为了不多耽误你的时间,我请求你发仁慈,略听我们片刻。

文理本徒24:4 今不敢烦渎、惟求宽宥、听我片言、

修订本徒24:4 为了不敢耽搁你太久,我只求你宽容一下,听我们说几句话。

KJV 英徒24:4 Notwithstanding, that I be not further tedious unto thee, I pray thee that thou wouldest hear us of thy clemency a few words.

NIV 英徒24:4 But in order not to weary you further, I would request that you be kind enough to hear us briefly.

和合本徒24:5 我们看这个人,如同瘟疫一般,是鼓动普天下众犹太人生乱的,又是拿撒勒教党里的一个头目,

拼音版徒24:5 Wǒmen kàn zhège rén, rútóng wēnyì yìbān, shì gǔ dòng pǔ tiān xià zhòng Yóutaìrén shēng luàn de, yòu shì Násǎlè jiào dǎng lǐ de yī gè tóu mù.

吕振中徒24:5 我们查出这个人简直是瘟疫,在普天下众犹太人中搅动乱事,又是拿撒勒派的一个头目。

新译本徒24:5 我们看这个人就像瘟疫一样,是煽动普天下犹太人生乱的人,又是拿撒勒派的首领。

现代译徒24:5 我们看清楚了,这个人是危险人物。他在全世界犹太人当中制造乱事,又是拿撒勒党的一个头目,

当代译徒24:5 这被告人保罗是个害群之马。他到处兴风作浪,煽动犹太人起来暴乱,又是拿撒勒党的一个头目。

思高本徒24:5 我们查出这人实在是个危险人物。他鼓动天下的一切犹太人作乱,又是纳匝肋教派的魁首。

文理本徒24:5 盖我侪见此人如疠疫、于天下犹太人中滋乱、为拿撒勒党之首、

修订本徒24:5 我们看这个人如同瘟疫一般,是鼓动普天下所有的犹太人作乱的人,又是拿撒勒教派里的一个头目。

KJV 英徒24:5 For we have found this man a pestilent fellow, and a mover of sedition among all the Jews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a ringleader of the sect of the Nazarenes:

NIV 英徒24:5 "We have found this man to be a troublemaker, stirring up riots among the Jews all over the world. He is a ringleader of the Nazarene sect

和合本徒24:6 连圣殿他也想要污秽。我们把他捉住了(有古卷在此有“要按我们的律法审问,

拼音版徒24:6 Lián shèng diàn tā ye xiǎng yào wūhuì. wǒmen bǎ tā zhuō zhù le. ( yǒu gǔ juàn zaì cǐ yǒu yào àn wǒmen de lǜfǎ shenwèn.

吕振中徒24:6 连圣殿他也试图要亵渎;我们就把他抓住了;(此处有古卷加∶想要按我们的律法来审判;)

新译本徒24:6 他还意图污秽圣殿,我们就把他捉住。

现代译徒24:6 连圣殿也要亵渎,我们就把他抓住。

当代译徒24:6 他企图玷污圣殿,幸亏当场被捕。

思高本徒24:6 他还企图亵渎圣殿,我们便把他抓住了。【本想按我们的法律来审判他,

文理本徒24:6 曾欲辱殿、

修订本徒24:6 他甚至连圣殿也要污秽,我们就把他捉拿了。

KJV 英徒24:6 Who also hath gone about to profane the temple: whom we took, and would have judged according to our law.

NIV 英徒24:6 and even tried to desecrate the temple; so we seized him.

和合本徒24:7 不料,千夫长吕西亚前来,甚是强横,从我们手中把他夺去,吩咐告他的人到你这里来。”)。

拼音版徒24:7 Búliào qiā fú zhǎng lǚ xī yà qián lái shén shì jiàng héng cóng wǒmen shǒu zhòng bǎ tā duó qù, fēnfu gào tāde rén dào nǐ zhèlǐ lái ).

吕振中徒24:7 (但千夫长吕西亚却上前来,用极大的暴力从我手中给带走,)

新译本徒24:7 (有些抄本在此有以下一段:“我们想按照我们的律法审问他。7可是千夫长吕西亚来了,用武力把他从我们手中抢走,8还吩咐原告到你这里来。”)

现代译徒24:7 〔有些古卷加:不料指挥官吕西亚横加干颈,从我们手中把他抢走,〕

当代译徒24:7 我们正想按照犹太律法处置他,吕西亚营长却强横地把他抢走,还命令我们到大人这里来办理这件案子。

思高本徒24:7 可是千夫长里息雅赶到,以武力将他从我们手中夺去,

文理本徒24:7 我侪执之、

修订本徒24:7

KJV 英徒24:7 But the chief captain Lysias came upon us, and with great violence took him away out of our hands,

NIV 英徒24:7 [But the commander, Lysias, came and with the use of much force snatched him from our hands and ordered his accusers to come before you.]

和合本徒24:8 你自己究问他,就可以知道我们告他的一切事了。”

拼音版徒24:8 Nǐ zìjǐ jiū wèn tā, jiù keyǐ zhīdào wǒmen gào tāde yīqiè shì le.

吕振中徒24:8 (又命令他的原告来到你面前。)关于我们所控告他的这一切事,大人自己审问他,便能确知」

新译本徒24:8 你亲自审问之后,就必清楚知道我们告他的一切事了。”

现代译徒24:8 〔有些古卷加:并命令各原告都到你这里来。〕你审问这个人就会明白我们所控告他的一切事由。」

当代译徒24:8 大人明察秋毫,只要略加审问,就可以证明我们所说的是全无虚言了。”

思高本徒24:8 命令控告他的人,到你这 来。】你问问他,便可知道我们控告这人的一切事是真的了。」

文理本徒24:8 尔审讯之、可知我侪所控之诸端矣、

修订本徒24:8 你自己审问他,就可以知道我们所控告他的一切事了。"

KJV 英徒24:8 Commanding his accusers to come unto thee: by examining of whom thyself mayest take knowledge of all these things, whereof we accuse him.

NIV 英徒24:8 By examining him yourself you will be able to learn the truth about all these charges we are bringing against him."

和合本徒24:9 众犹太人也随着告他说:“事情诚然是这样。”

拼音版徒24:9 Zhòng Yóutaìrén ye suí zhe gào tā shuō, shìqing chéngrán shì zhèyàng.

吕振中徒24:9 犹太人呢、也联合攻击,指说这些事真是这样。

新译本徒24:9 犹太人也都跟他一同控告保罗,证实事情确是这样。

现代译徒24:9 在场的犹太人也都同声控告,认为所指出的都是事实。

当代译徒24:9 在场的犹太人七嘴八舌地附和帖土罗。

思高本徒24:9 犹太人也一起附和,肯定事情确是如此。

文理本徒24:9 犹太人同声曰、诚如是也、○

修订本徒24:9 众犹太人也随着控告他,说:"这些事情确是这样。"

KJV 英徒24:9 And the Jews also assented, saying that these things were so.

NIV 英徒24:9 The Jews joined in the accusation, asserting that these things were true.

和合本徒24:10 巡抚点头叫保罗说话。他就说:“我知道你在这国里断事多年,所以我乐意为自己分诉。

拼音版徒24:10 Xúnfǔ diǎn tóu jiào Bǎoluó shuōhuà, tā jiù shuō, wǒ zhīdào nǐ zaì zhè guó lǐ duàn shì duō nián, suǒyǐ wǒ lèyì wéi zìjǐ fēnsù.

吕振中徒24:10 总督(原意∶皇省长)点头叫保罗说话,保罗就回禀说∶「我知道大人多年做这一国的审判官,故此我兴奋地为自己的事来分诉。

新译本徒24:10 总督向保罗示意,叫他说话,他就说:“我知道你在本国审案多年,所以乐意为自己申辩。

现代译徒24:10 这时候,总督向保罗示意,要他说话。保罗就说:「我知道你在本国执掌法政多年,因此,我放心地在你面前为自己辩护。

当代译徒24:10 腓利斯总督听了控方的话之后,向保罗点头示意可以自辩。於是保罗就开口讲话了:“大人,我知道你对处理犹太人的案子,已有多年的经验;所以我很愿意为自己辩护。

思高本徒24:10 总督示意叫保禄说话,保禄便回答说:「我知道你多年以来,就作这民族的判官,所以我可放心为我自己的事作辩护。

文理本徒24:10 方伯颔之、保罗言曰、我知尔听讼此邦有年矣、故乐于自诉、

修订本徒24:10 总督示意叫保罗说话,保罗就回答:"我知道你在本国作法官多年,所以我乐意为自己申辩。

KJV 英徒24:10 Then Paul, after that the governor had beckoned unto him to speak, answered, Forasmuch as I know that thou hast been of many years a judge unto this nation, I do the more cheerfully answer for myself:

NIV 英徒24:10 When the governor motioned for him to speak, Paul replied: "I know that for a number of years you have been a judge over this nation; so I gladly make my defense.

和合本徒24:11 你查问就可以知道,从我上耶路撒冷礼拜到今日,不过有十二天。

拼音版徒24:11 Nǐ cháwèn jiù keyǐ zhīdào, cóng wǒ shàng Yēlùsǎleng lǐbaì, dào jīnrì, bú guò yǒu shí èr tiān.

吕振中徒24:11 因为大人有能力可以探知、从我上耶路撒冷来敬拜到现在、也不过有十二天。

新译本徒24:11 你清楚知道,自从我上耶路撒冷去礼拜,到现在还没有十二天;

现代译徒24:11 你不难查明,从我上耶路撒冷去礼拜到现在只不过十二天。

当代译徒24:11 大人只要略为查询,就可以知道,十二天以前,我在耶路撒冷参过加礼拜。

思高本徒24:11 你能够查知:自从我上耶路撒冷来朝拜,到现在还不过十二天。

文理本徒24:11 我上耶路撒冷崇拜、仅十有二日、尔可询而知也、

修订本徒24:11 你查问就可以知道,从我上耶路撒冷去礼拜到今日不过十二天。

KJV 英徒24:11 Because that thou mayest understand, that there are yet but twelve days since I went up to Jerusalem for to worship.

NIV 英徒24:11 You can easily verify that no more than twelve days ago I went up to Jerusalem to worship.

和合本徒24:12 他们并没有看见我在殿里,或是在会堂里,或是在城里,和人辩论,耸动众人。

拼音版徒24:12 Tāmen bìng méiyǒu kànjian wǒ zaì diàn lǐ, huò shì zaì gōngtáng lǐ, huò shì zaì chéng lǐ, hé rén biànlùn, sǒng dòng zhòngrén.

吕振中徒24:12 人们并没有遇见我在殿里和什么人辩论,或是作鼓动群众的事;在会堂里没有,在城里也没有。

新译本徒24:12 无论在殿里、会堂中或城里,他们都没有看见我跟人辩论,或煽动群众作乱,

现代译徒24:12 他们并没有看见我在圣殿里跟任何人辩论,也没有看见我在会堂或城里其他地方煽动群众。

当代译徒24:12 这些人根本没有见过我在圣殿里、或在会堂、或在城里跟人争辩,或聚众滋事。

思高本徒24:12 他们在圣殿 ,或在会堂 ,或在城内,没有看见我同什麽人争论,或集合过群众。

文理本徒24:12 彼未尝见我在殿、或会堂、或邑中、与人辩论耸众、

修订本徒24:12 他们并没有看见我在圣殿里跟人辩论,或在会堂里、在城里煽动群众。

KJV 英徒24:12 And they neither found me in the temple disputing with any man, neither raising up the people, neither in the synagogues, nor in the city:

NIV 英徒24:12 My accusers did not find me arguing with anyone at the temple, or stirring up a crowd in the synagogues or anywhere else in the city.

和合本徒24:13 他们现在所告我的事并不能对你证实了。

拼音版徒24:13 Tāmen xiànzaì suǒ gào wǒde shì, bìng bùnéng duì nǐ zhèngshí le.

吕振中徒24:13 人们也不能对你证实他门如今所控告我的事。

新译本徒24:13 也不能向你证明他们现在控告我的事。

现代译徒24:13 他们无法向你提出控告我的证据。

当代译徒24:13 他们的指控是全无根据的。

思高本徒24:13 对於他们现在控告我的事,他们也不能向你证明。

文理本徒24:13 今彼讼我之事、不能证于尔前、

修订本徒24:13 也不能对你证实他们现在所控告我的事。

KJV 英徒24:13 Neither can they prove the things whereof they now accuse me.

NIV 英徒24:13 And they cannot prove to you the charges they are now making against me.

和合本徒24:14 但有一件事,我向你承认,就是他们所称为异端的道,我正按着那道事奉我祖宗的 神,又信合乎律法的和先知书上一切所记载的,

拼音版徒24:14 Dàn yǒu yī jiàn shì, wǒ xiàng nǐ chéngrèn, jiù shì tāmen suǒ chēngwèi yìduān de dào, wǒ zhēng àn zhe nà dào shìfèng wǒ zǔzong de shén, yòu xìn héhū lǜfǎ de, hé xiānzhī shū shàng yīqiè suǒ jìzǎi de.

吕振中徒24:14 但这一点、我倒向大人承认,就是∶我正是循着他们之所谓异端的这道路、这样事奉祖宗的上帝,相信律法中和神言人们书上所记载的一切。

新译本徒24:14 但有一件事我要向你承认,他们所称为异端的这道,我正是根据这道来敬拜我祖先的 神的。一切律法和先知所记的,我都相信。

现代译徒24:14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承认:我是根据他们所认为异端的那条道路,来敬拜我们祖先的上帝的。我也相信在摩西的法律和先知书上所记载的一切。

当代译徒24:14 但有一点我必须承认的,那就是我依循真道敬拜上帝,尽管他们视真道为异端;我同时也完全相信律法书和先知书,

思高本徒24:14 但是有一点,我却向你承认:就是我确是依照他们所称为异端的道,事奉祖先的天主;凡合乎法律及先知书上所记载的一切,我都相信。

文理本徒24:14 惟此一事、我于尔承之、即彼所谓旁门之道、我依之、奉事我列祖之上帝、悉信合于律法、及先知书所载者、

修订本徒24:14 但有一件事我向你承认,就是我正按着他们所称为异端的道事奉我祖宗的上帝,又信合乎律法和先知书上所记载的一切。

KJV 英徒24:14 But this I confess unto thee, that after the way which they call heresy, so worship I the God of my fathers, believing all things which are written in the law and in the prophets:

NIV 英徒24:14 However, I admit that I worship the God of our fathers as a follower of the Way, which they call a sect. I believe everything that agrees with the Law and that is written in the Prophets,

和合本徒24:15 并且靠着 神,盼望死人,无论善恶,都要复活,就是他们自己也有这个盼望。

拼音版徒24:15 Bìngqie kào zhe shén, pànwàng sǐ rén, wúlùn shàn e, dōu yào fùhuó, jiù shì tāmen zìjǐ ye yǒu zhège pànwàng.

吕振中徒24:15 我对上帝存着这些人自己也存着的盼望,就是∶将来必有复活,不但义人的复活,而且不义之人的复活。

新译本徒24:15 我靠着 神所存的盼望,也是他们自己所期待的,就是义人和不义的人都要复活;

现代译徒24:15 我对上帝存着跟他们相同的盼望,就是盼望所有的人,无论善恶,都要从死里复活。

当代译徒24:15 并且与他们有同样的盼望,靠着上帝,无论恶人和义人,都要从死里复活。

思高本徒24:15 我对天主所有的希望,也是他们自己所期待的,就是义人及不义的人将要复活。

文理本徒24:15 且于上帝有望、无论义与不义、皆将复起、亦如彼之所冀也、

修订本徒24:15 我对上帝存着这些人自己也接受的盼望,就是义人和不义的人都要复活。

KJV 英徒24:15 And have hope toward God, which they themselves also allow, that there shall be a resurrection of the dead, both of the just and unjust.

NIV 英徒24:15 and I have the same hope in God as these men, that there will be a resurrection of both the righteous and the wicked.

和合本徒24:16 我因此自己勉励,对 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

拼音版徒24:16 Wǒ yīncǐ zìjǐ miǎnlì, duì shén, duì rén, cháng cún wú kuī de liángxīn.

吕振中徒24:16 为了这一点、我自己也勉力实行,对上帝对人、时常存着无亏的良知。

新译本徒24:16 因此,我常常勉励自己,对 神对人要常存无亏的良心。

现代译徒24:16 因此,我常常勉励自己,在上帝和人面前,常保持着清白的良心。

当代译徒24:16 因此,我常常警惕自己,对上帝、对人,都要无愧於心。

思高本徒24:16 因此,我自己勉力,对天主对人时常保持良心无愧。

文理本徒24:16 我于此自励、对上帝及世人、常存无亏之良、

修订本徒24:16 因此,我勉励自己,对上帝对人,时常存着无亏的良心。

KJV 英徒24:16 And herein do I exercise myself, to have always a conscience void of offence toward God, and toward men.

NIV 英徒24:16 So I strive always to keep my conscience clear before God and man.

和合本徒24:17 过了几年,我带着周济本国的捐项和供献的物上去。

拼音版徒24:17 Guò le jǐ nián, wǒ daì zhe zhōujì ben guó de juān xiàng hé gòng xiàn de wù shàng qù.

吕振中徒24:17 过了这好几年,我来这里、对我国行施舍并献供物。

新译本徒24:17 过了几年我带着捐款回来赒济本国,同时也带了祭物,

现代译徒24:17 「我离开耶路撒冷已经有好几年。我这回上去是带着周济同胞的款项,同时要献祭物。

当代译徒24:17 我离开耶路撒冷已有多年了。这次回来是要周济同胞,献祭感恩。

思高本徒24:17 我离开耶路撒冷多年以後, 回到那里,是为周济我国人,并呈献祭物。

文理本徒24:17 今越多年、我携周济我邦之资、及所献之礼而归、

修订本徒24:17 过了几年,我带着周济本国的捐项和供物上去。

KJV 英徒24:17 Now after many years I came to bring alms to my nation, and offerings.

NIV 英徒24:17 "After an absence of several years, I came to Jerusalem to bring my people gifts for the poor and to present offerings.

和合本徒24:18 正献的时候,他们看见我在殿里已经洁净了,并没有聚众,也没有吵嚷,惟有几个从亚西亚来的犹太人。

拼音版徒24:18 Zhēng xiàn de shíhou, tāmen kànjian wǒ zaì diàn lǐ yǐjing jiéjìng le, bìng méiyǒu jù zhòng, ye méiyǒu chǎo nāng. wéiyǒu jǐ gè cóng yà xī yà lái de Yóutaìrén.

吕振中徒24:18 这时候、人们遇见我在殿里行了清洁礼,没带着群众,也没有闹乱。不过有几个从亚西亚的犹太人──

新译本徒24:18 他们看见我在殿里的时候,我已经行完了洁净礼,并没有和一大群人在一起,也没有生乱,

现代译徒24:18 他们在圣殿里发现我的时候,我已经行了洁净礼,正在献祭;我并没有聚众,也没有作乱。

当代译徒24:18 那天,我刚刚行了洁净礼,正在圣殿里献祭,我的周围根本就没有甚麽群众,更没有暴动,只有几个从亚西亚来的犹太人,

思高本徒24:18 这期间,有人见我在圣殿 行取洁礼,既没有集众,也没有作乱。

文理本徒24:18 彼遇我在殿自洁、无众无哗、惟自亚西亚来之犹太数人、

修订本徒24:18 正献的时候,他们看见我在圣殿里已经洁净了,并没有聚众,也没有吵嚷,

KJV 英徒24:18 Whereupon certain Jews from Asia found me purified in the temple, neither with multitude, nor with tumult.

NIV 英徒24:18 I was ceremonially clean when they found me in the temple courts doing this. There was no crowd with me, nor was I involved in any disturbance.

和合本徒24:19 他们若有告我的事,就应当到你面前来告我。

拼音版徒24:19 Tāmen ruò yǒu gào wǒde shì, jiù yīngdāng dào nǐ miànqián lái gào wǒ.

吕振中徒24:19 这些人应当出场在你面前,如果有告我的事、尽可以控告。

新译本徒24:19 只有几个从亚西亚来的犹太人而已。他们若有事要控告我,就应该到你面前来控告。

现代译徒24:19 不过有几个从亚细亚省来的犹太人在那里,这些人若有控告我的事,应该到你面前控诉。

当代译徒24:19 对我如果有甚麽指控,他们现在也该出庭才对;

思高本徒24:19 不过,只有几个从亚细亚来的犹太人,他们若有告我的事,他们应该到你面前控告。

文理本徒24:19 若有可罪我者、则彼宜在尔前控之、

修订本徒24:19 惟有几个从亚细亚来的犹太人-他们若有控告我的事,应当到你面前来告我。

KJV 英徒24:19 Who ought to have been here before thee, and object, if they had ought against me.

NIV 英徒24:19 But there are some Jews from the province of Asia, who ought to be here before you and bring charges if they have anything against me.

和合本徒24:20 即或不然,这些人若看出我站在公会前有妄为的地方,他们自己也可以说明。

拼音版徒24:20 Jì huò bù rán, zhèxie rén, ruò kàn chū wǒ zhàn zaì gōnghuì qián, yǒu wàng wéi de dìfang, tāmen zìjǐ ye keyǐ shuō míng.

吕振中徒24:20 即或不然、这些人如果看出我站在议院面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自己也可以说明。

新译本徒24:20 要不然,当我站在公议会中受审的时候,这些人若发现我有什么罪行,早就亲自说出来了。

现代译徒24:20 再不然,就让这些在场的人指出,当我在议会申诉的时候有甚麽犯罪的行为。

当代译徒24:20 否则就请这几个现在出庭的犹太人,当庭说出他们的议院对我的指控。

思高本徒24:20 或者,如果这 的这些人,见我站在公议会前有什麽不对,他们尽可提出;

文理本徒24:20 不然、则任斯人自言、见我立公会前、有何不义、

修订本徒24:20 不然,让这些人自己说,他们看出我站在议会前的时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KJV 英徒24:20 Or else let these same here say, if they have found any evil doing in me, while I stood before the council,

NIV 英徒24:20 Or these who are here should state what crime they found in me when I stood before the Sanhedrin--

和合本徒24:21 纵然有,也不过一句话,就是我站在他们中间大声说:‘我今日在你们面前受审,是为死人复活的道理。’”

拼音版徒24:21 Zòngrán yǒu, ye bú guò yī jù huà, jiù shì wǒ zhàn zaì tāmen zhōngjiān dàshēng shuō, wǒ jīnrì zaì nǐmen miànqián shòu shen, shì wéi sǐ rén fùhuó de dàoli

吕振中徒24:21 纵然有,也不过是为了我站在他们中间所喊着的这一个声明∶『我今天在你们面前受审判、是为了死人复活的问题。』」

新译本徒24:21 如果有的话,就是我站在他们中间所喊的:‘我今天在你们面前受审,是为了死人复活的事’那一句话。”

现代译徒24:21 我站在他们面前只高声说过一句话;那就是:『今天我受你们审判,无非是为了相信死人复活的道理。』」

当代译徒24:21 其实我当时只不过喊了一句:‘我受审是因为盼望死人复活’罢了!”

思高本徒24:21 即使有,无非是为了我站在他们中间所喊的这一声:为了死者的复活,我今天 受你们审判。 」

文理本徒24:21 但为一言、即我立于众中呼曰、我今被鞫于尔前、乃因死者复起之理也、○

修订本徒24:21 纵然有,也不过是为了一句话,就是我站在他们中间喊说:'我今日在你们面前受审,是为了死人复活。'"

KJV 英徒24:21 Except it be for this one voice, that I cried standing among them, Touching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dead I am called in question by you this day.

NIV 英徒24:21 unless it was this one thing I shouted as I stood in their presence: 'It is concerning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dead that I am on trial before you today.'"

和合本徒24:22 腓力斯本是详细晓得这道,就支吾他们说:“且等千夫长吕西亚下来,我要审断你们的事。”

拼音版徒24:22 Féilìsī ben shì xiángxì xiǎodé zhè dào, jiù zhī wú tāmen shuō, qie deng qiā fú zhǎng lǚ xī yà xià lái, wǒ yào shen duàn nǐmen de shì.

吕振中徒24:22 腓力斯对于这道路本有比较详确的知识,就延搁他们,说∶「千夫长吕西亚下来的时候,我就要审断你们中间的的事」。

新译本徒24:22 腓力斯本来就详细晓得这道,却故意拖延他们,说:“等千夫长吕西亚来了,再断定你们的事。”

现代译徒24:22 腓力斯对这道路原有相当的认识,於是停止了听讼,对他们说:「且等指挥官吕西亚来到,我就为你们判决。」

当代译徒24:22 腓利斯听后,虽然明白真相,却仍支吾推搪:“等吕西亚营长抵达后,我再判断吧!”

思高本徒24:22 斐理斯对於这道,既有比较确切的认识,便有意拖延,就对他们说:「等里息雅千夫长下来,我再审断你们的事。 」

文理本徒24:22 腓力斯详知斯道、遂迟延之曰、俟千夫长吕西亚至、我将判定尔事、

修订本徒24:22 腓力斯本是详细认识这道,就拖延他们,说:"且等吕西亚千夫长下来,我再审判你们的案。"

KJV 英徒24:22 And when Felix heard these things, having more perfect knowledge of that way, he deferred them, and said, When Lysias the chief captain shall come down, I will know the uttermost of your matter.

NIV 英徒24:22 Then Felix, who was well acquainted with the Way, adjourned the proceedings. "When Lysias the commander comes," he said, "I will decide your case."

和合本徒24:23 于是吩咐百夫长看守保罗,并且宽待他,也不拦阻他的亲友来供给他。

拼音版徒24:23 Yúshì fēnfu bǎifūzhǎng kānshǒu Bǎoluó bìngqie kuān daì tā, ye bú lánzǔ tāde qéng yǒu lái gōngjǐ tā.

吕振中徒24:23 于是吩咐百夫长看守保罗,让他宽松舒适,也不要拦阻他自己的人来供事他。

新译本徒24:23 于是吩咐百夫长看守保罗,但要宽待他,不可阻止亲友来照料他。

现代译徒24:23 他命令那军官看守保罗,宽待他,准许亲友供应他日常的需要。

当代译徒24:23 他派一名军官负责看守保罗,不过让他有点自由,也不禁止亲友来探望供应他。

思高本徒24:23 遂命百夫长看守保禄,要从宽待他,不要阻止他的近人来接济他。

文理本徒24:23 遂命百夫长守保罗而宽之、其友供之者、概勿禁、○

修订本徒24:23 于是他下令百夫长看守保罗,要从宽待他,不可拦阻他的亲友来供给他。

KJV 英徒24:23 And he commanded a centurion to keep Paul, and to let him have liberty, and that he should forbid none of his acquaintance to minister or come unto him.

NIV 英徒24:23 He ordered the centurion to keep Paul under guard but to give him some freedom and permit his friends to take care of his needs.

和合本徒24:24 过了几天,腓力斯和他夫人、犹太的女子土西拉一同来到,就叫了保罗来,听他讲论信基督耶稣的道。

拼音版徒24:24 Guò le jǐ tiān, Féilìsī hé tā fūren Yóutaì de nǚzi tǔ Xīlā, yītóng lái dào, jiù jiào le Bǎoluó lái, tīng tā jiǎnglùn xìn Jīdū Yēsū de dào.

吕振中徒24:24 过了几天、腓力斯和他的夫人、犹太的女子士西拉、一同来,就打发人将保罗叫来,听他讲论信基督耶稣的事。

新译本徒24:24 过了几天,腓力斯和他的犹太妻子土西拉一同来到,他又传见保罗,听听他对基督耶稣的信仰。

现代译徒24:24 过了几天,腓力斯和他的夫人—犹太女子土西拉—一起来到。他把保罗叫来,听他讲论对基督耶稣的信仰。

当代译徒24:24 几天后,腓力斯和他的犹太籍夫人土西拉一同来,又把保罗召了来,听他讲耶稣的道理。

思高本徒24:24 过了几天,斐理斯和他的犹太籍妻子得鲁息拉一起来到,就打发人叫保禄来,听他讲论有关信仰基督耶稣的道理。

文理本徒24:24 越数日、腓力斯与其妻、犹太女土西拉至、召保罗、听其言基督耶稣之道、

修订本徒24:24 过了几天,腓力斯和他夫人犹太女子土西拉一同来到,就叫保罗来,听他讲论信基督耶稣的事。

KJV 英徒24:24 And after certain days, when Felix came with his wife Drusilla, which was a Jewess, he sent for Paul, and heard him concerning the faith in Christ.

NIV 英徒24:24 Several days later Felix came with his wife Drusilla, who was a Jewess. He sent for Paul and listened to him as he spoke about faith in Christ Jesus.

和合本徒24:25 保罗讲论公义、节制和将来的审判。腓力斯甚觉恐惧,说:“你暂且去吧!等我得便再叫你来。”

拼音版徒24:25 Bǎoluó jiǎnglùn gōngyì, jié zhì, hé jiānglái de shenpàn, Féilìsī shén jué kǒngjù, shuō, nǐ zànqie qù bā, deng wǒ dé biàn zaì jiào nǐ lái.

吕振中徒24:25 保罗辩论到公义、节制、和将来的审判时,腓力斯很觉得惧怕,就应时说∶「如今你暂且去,得机会我就打发人去叫你来」。

新译本徒24:25 保罗讲到公义、自制和将来的审判的时候,腓力斯就害怕起来,说:“你先走吧,等我有空的时候再叫你来。”

现代译徒24:25 保罗又谈论关於良善、节制、将来的审判等教训;腓力斯觉得很恐惧,对保罗说:「你现在去吧,等我有空再叫你来。」

当代译徒24:25 当保罗讲到公义、自制和将来审判的事,腓利斯浑身发抖,颤声说:“你走吧......改天有机会,我再叫你来。”

思高本徒24:25 保禄讲论到公义、节操和将来的审判时,斐理斯害怕起来,便回答说:「现在你回去,等我得便,再叫你来。 」

文理本徒24:25 保罗论公义节制、及将来之鞫、腓力斯惧甚曰、今且退、暇时将召尔、

修订本徒24:25 保罗讲论公义、节制和将来的审判,腓力斯害怕起来,就回答:"你暂且去吧!等我有机会时再来叫你。"

KJV 英徒24:25 And as he reasoned of righteousness, temperance, and judgment to come, Felix trembled, and answered, Go thy way for this time; when I have a convenient season, I will call for thee.

NIV 英徒24:25 As Paul discoursed on righteousness, self-control and the judgment to come, Felix was afraid and said, "That's enough for now! You may leave. When I find it convenient, I will send for you."

和合本徒24:26 腓力斯又指望保罗送他银钱,所以屡次叫他来,和他谈论。

拼音版徒24:26 Féilìsī yòu zhǐwang Bǎoluó sòng tā yínqián, suǒyǐ lǚcì jiào tā lái, hé tā tánlùn.

吕振中徒24:26 同时腓力斯也指望保罗有钱送给他,因此更常常打发人去叫保罗来和他谈论。

新译本徒24:26 同时他也希望保罗送钱给他,所以又多次传见他,和他谈话。

现代译徒24:26 他又盼望保罗送钱给他,所以常常叫他来,跟他谈论。

当代译徒24:26 此后,腓利斯又召保罗去谈话多次;他这样做,只不过是希望保罗贿赂他。

思高本徒24:26 他同时也希望保禄给他些钱,因此,屡次打发人叫他来和他谈话。

文理本徒24:26 因冀保罗纳以金、遂屡召之共语焉、

修订本徒24:26 腓力斯又指望保罗送他银钱,所以屡次叫他来,和他谈论。

KJV 英徒24:26 He hoped also that money should have been given him of Paul, that he might loose him: wherefore he sent for him the oftener, and communed with him.

NIV 英徒24:26 At the same time he was hoping that Paul would offer him a bribe, so he sent for him frequently and talked with him.

和合本徒24:27 过了两年,波求非斯都接了腓力斯的任。腓力斯要讨犹太人的喜欢,就留保罗在监里。

拼音版徒24:27 Guò le liǎng nián, bō qiú fēi sī dōu jiē le Féilìsī de rén, Féilìsī yào tǎo Yóutaìrén de xǐhuan, jiù liú Bǎoluó zaì jiānlǐ.

吕振中徒24:27 过了两年,波求非斯都接了腓力斯的任。腓力斯想要对犹太人作个人情,就将保罗留下,仍然带着锁才。

新译本徒24:27 过了两年,波求.非斯都接了腓力斯的任;腓力斯为要讨好犹太人,就把保罗留在监里。

现代译徒24:27 过了两年,波求非斯都替代了腓力斯,出任总督。腓力斯为了要讨好犹太人,仍旧把保罗留在监狱里。

当代译徒24:27 事情就这样拖了两年,直到波求非斯都接任。腓利斯为了讨好犹太人,就仍然把保罗留在监里。

思高本徒24:27 满了两年,颇尔基约斐斯托接了斐理斯的任;斐理斯愿意向犹太人讨好,就将保禄留在监 。

文理本徒24:27 越二年、波求非斯都、代腓力斯职、腓力斯欲取悦犹太人、仍留保罗在缧绁中、

修订本徒24:27 过了两年,波求.非斯都接了腓力斯的任;腓力斯要讨犹太人的喜欢,就把保罗留在监里。

KJV 英徒24:27 But after two years Porcius Festus came into Felix' room: and Felix, willing to shew the Jews a pleasure, left Paul bound.

NIV 英徒24:27 When two years had passed, Felix was succeeded by Porcius Festus, but because Felix wanted to grant a favor to the Jews, he left Paul in prison.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