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这事以后,保罗离了雅典,来到哥林多。

2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他生在本都;因为革老丢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新近带着妻百基拉从意大利来。保罗就投奔了他们。

3他们本是制造帐棚为业。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做工。

4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腊人。

5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的时候,保罗为道迫切,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

6他们既抗拒、毁谤,保罗就抖着衣裳说:“你们的罪归到你们自己头上(注:“罪”原文作“血”),与我无干(注:原文作“我却乾净”)!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

7于是离开那里,到了一个人的家中,这人名叫提多犹士都,是敬拜神的,他的家靠近会堂。

8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相信受洗。

9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

10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

11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将 神的道教训他们。

12到迦流作亚该亚方伯的时候,犹太人同心起来攻击保罗,拉他到公堂,

13说:“这个人,劝人不按着律法敬拜 神。”

14保罗刚要开口,迦流就对犹太人说:“你们这些犹太人!如果是为冤枉或奸恶的事,我理当耐性听你们。

15但所争论的,若是关乎言语、名目和你们的律法,你们自己去办吧!这样的事我不愿意审问。”

16就把他们撵出公堂。

17众人便揪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这些事迦流都不管。

18保罗又住了多日,就辞别了弟兄,坐船往叙利亚去,百基拉、亚居拉和他同去。他因为许过愿,就在坚革哩剪了头发。

19到了以弗所,保罗就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进了会堂,和犹太人辩论。

20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他却不允,

21就辞别他们,说:“ 神若许我,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于是开船离了以弗所。

22在凯撒利亚下了船,就上耶路撒冷去问教会安,随后下安提阿去。

23住了些日子,又离开那里,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

24有一个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以弗所。他生在亚历山大,是有学问的,最能讲解圣经(注:“学问”或作“口才”)。

25这人已经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心里火热,将耶稣的事详细讲论教训人;只是他单晓得约翰的洗礼。

26他在会堂里放胆讲道,百基拉、亚居拉听见,就接他来,将 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

27他想要往亚该亚去,弟兄们就勉励他,并写信请门徒接待他(注:或作“弟兄们就写信劝门徒接待他”)。他到了那里,多帮助那蒙恩主的人信,

28在众人面前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

提要

3 使徒保罗亲手劳碌谋生,并且传福音给居住在哥林多的外邦人听。9 主使保罗见异象,藉着异象鼓励保罗继续传扬,不要怕。12 保罗被控告,被人带到亚该亚方伯迦流面前,但是迦流不管此事,便被释放了。18 之后,保罗经过许多城市,坚固众门徒。24 亚波罗,他比亚居拉和百基拉更有学问,受到过更好的教育,28 亚波罗大力传扬基督,果效非凡。


保罗在哥林多

徒18:1 这事以后,保罗离了雅典,来到哥林多。

【本会注释】

保罗离了。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册注释第10页)对于此处“保罗”的删节,而是读作“他离开”。

来到哥林多。哥林多在雅典西南方向约40英里处(64千米)。使徒保罗可能沿着哥林多的地峡行驶,也可能保罗是在海上从比雷埃夫斯到森可瑞。哥林多城是在地峡上(连接两块大陆的狭窄陆地),而且在各边的海岸上都有港口──其中一个是在东边的森可瑞,另外一个在西边的里齐屋牧。在很早以前,就是在古希腊的时候,这里就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商业给这里带来了奢华和败坏。此处就记载,使徒保罗进到了这里的各港口,而且在这里,保罗将要赢得的信徒,要远超过在雅典的数目。


徒18:2 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他生在本都;因为革老丢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新近带着妻百基拉,从意大利来。保罗就投奔了他们。

【本会注释】

亚居拉。一个拉丁文名字,“鹰”,相当于希腊文中的“Akulas”。“Onkelos”一词可能是另外一种书写形式,这个词是由一位犹太人的塔古姆斯传统作家最先使用的(参本注释第五册第95,96页)。当犹太人居住在异教国家的时候,他们使自己的名字起自动物,这乃是犹太人惯常的倾向。

他生在本都。直译是“按照种族是本都人”。由于犹太人被驱散,所以在小亚细亚的众省份中都充满了犹太人家庭,正如我们在整个《使徒行传》中看到的一样(见徒2:9,10;参彼前1:1注释)。在耶路撒冷过五旬节的时候,就是圣灵沛降的那次五旬节就有从本都来的犹太人(徒2:9)。在罗马将军庞培打败本都王米丝瑞德茨之后,这件事大约发生在一个世纪之前,本都就被罗马统治,听从罗马的支配。

新近…从意大利来。参以下“革老丢命令”注释。

百基拉。这个名字在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过(提后4:19;参最准确的希腊原文中有关罗16:3;林前16:19的记载),但是使用了不同的形式“Prisca”;这是一种爱称。Prisca这个名字可能反映了与希腊文gens之间有联系,或者是在氏族上与Prisci有关联,后者出自最早的古罗马时代,为城邦供应了一系列的执政官和领事。亚居拉和百基拉的婚姻可能是一个榜样,说明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之犹太人在罗马名门妇女中的影响。好几次在叙述他们二人的时候将百基拉的名字列在前面(徒18:18;罗16:3;提后4:19),她可能是一个出身名门的罗马人。在本章提到百基拉参与了给亚波罗讲解上帝的道一事(见徒18:26)说明百基拉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妇女。

这夫妻二人是否是听过保罗的讲论之后才悔改,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无法确定下来,但是某些事实说明他们并不是保罗所赢得的信徒:(1)关于他们是否曾领受过保罗的教训,叙述中保持沉默,正如对吕底亚的记载一样(徒16:14),如果他们曾经听到过保罗的教训,作者路加是不会省略不谈的。(2)使徒保罗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他们(徒18:3),甚至保罗还没有在会堂讲论之前就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一点可以暗示一种同情的态度。

革老丢命。有关犹太人被驱逐出罗马城的记录(参本册注释第80页),罗马历史学家绥屯纽这样说:“由于在基里斯都(有人认为这是“基督”一词的误写)的煽动之下,犹太人不断进行搅扰,他[革老丢]就将犹太人从罗马驱逐了出去”(《恺撒生平》第五章.25.4;洛俄伯版,《绥屯纽》,第二册第53页)。在这个时候,在罗马城居住着大批的犹太人,他们已经定居在了那里,以耶尼卡勒为他们的后台(参使徒保罗在罗马)。这些定居在那里的犹太人对于罗马的上层阶级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他们有自己的聚会会堂,以及祈祷的场所(参徒16:13);他们得到皇恩被称为是religio licita(一个合法的宗教);这些犹太人还沿着亚壁古道(一条古罗马大路)保留着他们自己的墓地;罗马皇帝下令将他们驱逐出境的布告似乎是突如其来的布告;史学家绥屯纽认为,一个称为,用拉丁文写作“Chrestus”(基里斯都)与皇帝下达的这项命令有关。关于这个人,绥屯纽没有更多的记载。但是在那个时代,希腊文中的“i”和“e”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而且特土良(《护教书》第三章第5页)说,那个希腊名字“Christos”常常与“Chrēstos”发出相同的音,后者的意思是“好的”,“有用的”,或者是“善良的”。对于罗马皇帝革老丢命令的一种较为可能的解释就是:在五旬节之后,有大量的基督徒来到了罗马,在许多地方发生了混乱,正如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徒13:50),在路司得(徒14:19),在帖撒罗尼迦(徒17:5-8),以及庇哩亚(徒17:13)。基督这个名字常常挂在那些接受之人的嘴边,同时那些拒绝基督是弥赛亚的人也常常提起这个名字。因此,罗马的行政官员,例如亚该亚的方伯迦流,似乎对于犹太人名目、言语以及律法的事并不关心(徒18:15),他们很容易就认为这些人所说的基督就是某个党派的领袖,可能还会猜想(正如在帖撒罗尼迦一样,见徒17:7)这位领袖是否也想登上地上的君王宝座,统治万民。这样的解释就可以说明所发生的那些混乱,以及一些名字的混淆,还有罗马皇帝驱逐犹太人出罗马城的法令(见本注释第五册第71页)。

亚居拉和他的妻子百基拉被驱逐之前一直居住在罗马城,因为在罗马有许多的犹太人,或许是他们的子孙,是一些自由民(见徒6:9注释),很可能亚居拉,或者他的父母,就属于这个阶层的人。后来使徒保罗在罗马书提到亚居拉和妻子百基拉(罗16:3)似乎有回到了罗马。如果他们的确又返回了罗马,那么这件事必定是在他们同保罗在以弗所之后发生的,因为保罗在那个城里写哥林多前书的时候,他们同使徒保罗在一起(林前16:19)而且他们所居住的房子也正是以弗所教会信徒聚集崇拜的地方。如果当保罗在写提摩太后书的时候,提摩太在以弗所的话,那么他们依然停留在那个城市(提后4:19)。有关他们迁移的事情我们只知道这些。

至于第一个到罗马传讲这真实,并全新之信仰的传道人是谁,通过以下一些数据我们就可以相成一个观点:(1)自从没有罗马的犹太人参加五旬节之时,他们收到一些关于巴勒斯坦发展的明确消息以来(巴勒斯坦的福音传播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可能还没有超过二十五年(2)那些参加五旬节的人乃是“从罗马来的客旅中,或是犹太人,或是进犹太教的人”(徒2:10)(3)在那些与执事司提反辩论的希腊犹太人中,有许多都是罗马的自由民,而且司提反本人可能也属于自由民的阶层(见徒6:5,9注释)(4)安多尼古和犹尼亚,就是使徒保罗在致罗马的信中所问候的两个人,“他们在使徒中是有名望的,比我(保罗)先在基督里”(罗16:7)。因此,在以上的这些人中,很可能有一位是罗马教会的创始人,并不是使徒彼得,尽管在一些著作中记载了彼得的荣誉。每一件事情都表明,在罗马城中的基督教神学理论,就好比执事司提反所提出的伟大原则一样,司提反对于福音的理解程度大大地影响了使徒保罗。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亚居拉和百基拉夫妇在哥林多的时候,如此轻易地接受了使徒保罗。很可能使徒保罗在罗16:3-15 所提到的那些人都是在罗马皇帝革老丢统治时期被驱逐出罗马城的,但是他们后来又返回了罗马。


徒18:3 他们本是制造帐棚为业。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做工。

【本会注释】

和他们同住。根据《他勒目》(《住棚节》5lb;宋西诺版,第245页),至少在亚历山大城,他们会堂的崇侍中,各类手工艺人都坐在一起。任何一个陌生人来到之后,都可以很快在会堂中找到他同行的手工艺人,而且可以获得和他们居住在一起的权利。如果在哥林多也实行此种惯例的话,可能使徒保罗很快就找到了食宿的地方,并且和亚居拉以及百基拉一起制造帐篷谋生。

制造帐篷为业。由于使徒保罗的家乡是大数城,所以制造帐篷可能是使徒保罗很容易学会并且付诸实践的一种本领。当时的大数城,后来也是如此,以粗糙山羊毛织物出名,对于海船帆布和帐篷的需求量甚大,而且整个罗马帝国的基利家省都很著名,希腊文的基利家写作“cilicium”。本都省,亚居拉就是来自这个省,也因相同的产品而闻名,这些原材料──山羊──就是在大数山以及周边山脉的山坡上吃草的羊群所提供的。虽然使徒保罗家庭背景似乎优厚,在加上他曾经受到过高等教育,但这一切事实并不能使他免于学习技能,因为有一句希伯来谚语这样说:“不教授自己的子女一样职业便是教授他们作贼了”,这样的教训在希伯来家庭中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举个例子,伟大的犹太圣经注释家希勒尔就是一名木匠。因此,使徒保罗在哥林多的时候也靠着自己的手艺亲手劳作过活,正如他在帖撒罗尼迦时一样,这样也可以使保罗自己避免任何谣言他藉着在希腊人中传扬福音而利己的控告(林前9:15-19;林后11:7-13;见帖前2:9)。保罗开始在哥林多以一名新手工艺人的身份在犹太人的工厂中工作,并且获得应得的工价,或者是在那里作为一名助手,整个哥林多城里的人还不知道他有什么不同与其他犹太人的地方。


徒18:4 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利尼人。

【本会注释】

辩论。使徒保罗总是首先到犹太人的会堂传扬真理之信息(见徒13:5,14注释)。但是在哥林多,以及后来在以弗所(徒19:8,9),当他在城市停留之时无法全期在会堂里讲论,所以就到外邦人那里去了(参徒18:7)。

每逢安息日。使徒保罗在哥林多至少呆了一年零六个月(见第11节)。

劝化。或作“试图说服”。

希利尼人。希腊文Hellēnai,可能不是讲希利尼话的犹太人,也不是那些在这个词专业意义上所指的皈依者,而是像其他地方的记载(见徒11:20注释),是指那些外邦人。使徒保罗可能在会堂里遇到了一些这样的人,如果他们是“敬畏上帝的人”的话(见徒10:2注释),那么,他必定在业务和别处与其中的许多人有过接触。


徒18:5 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的时候,保罗为道迫切,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

【本会注释】

西拉和提摩太…来的时候。或作“当西拉和提摩太下来的时候”,就是说“从马其顿来”。帖前3:2的记述表明,显然,当使徒保罗在雅典的时候,提摩太曾经去了雅典见到保罗,但是保罗几乎立刻就分派他去帖撒罗尼迦教会,不但扶持教会,同时也了解更多关于那教会的情况。提摩太带着帖撒罗尼迦信徒信心和爱心的好消息回来了(帖前3:6)。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那从马其顿来的弟兄”(林后11:9)补足了使徒保罗的需要。

保罗为道迫切。原文证据表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以下读法“他为要传的道[就是真理的“信息”] 不舒服[或者是“感觉有压力”]。标准修订版圣经的语势没有这么强烈;上面记载使徒保罗“使徒保罗忙于传道”。由于自己知道上帝的道,所以保罗感觉自己内心中有一种推动力,不能不传(参诗39:3)。我们并不确定是否西拉和提摩太的到来会推动使徒保罗传道的压力,之间是否存在关系我们很难了解。没有任何记载和意向可以表明他们所带来的这些礼物是保罗的传福音工作比较闲散轻松了,尽管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带来的这些礼物可以是使徒保罗全力以赴不停地从事传福音工作,不需要再为生计花时间,但是林前第9章叙述反对了这种观点。保罗自己已经有很大的压力迫切传扬上帝之国的信息,无疑,西拉和提摩太的到来,他们对保罗所说的那些鼓励话只能加大他做工的迫切。

证明耶稣是基督。或作“正在证明耶稣就是基督”,强调了耶稣就是那受死的弥赛亚,那位拯救者,犹太人确实应该知道这些真理。


徒18:6 他们既抗拒、毁谤,保罗就抖着衣裳,说:“你们的罪(原文作血)归到你们自己头上,与我无干(原文作我却干净)。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

【本会注释】

抗拒。或作“将他们列在敌对的范围”。这里的动词暗示了强烈的反对含义,是一种整个敌军部队逼近的反对力量。对于使徒保罗的反对乃是有组织,并定意如此行的。

毁谤。希腊文blasphēmeō,“邪恶的讲话 [对某人讲]”,“责备”,“亵渎、辱骂”。这个词来自希腊文中的blax意思是“愚蠢的”,和phēmi,“说话”。当然,无根无据的责备就是“愚蠢的讲话”,亵渎就更甚了。在这个例子中,犹太人的毁谤话中无疑会包含那些邪恶的言语,不仅仅是敌对毁谤使徒保罗,而同时也在辱骂耶稣基督了,这样就成了完全意义的亵渎。比较彼后2:2所使用的blasphēmeō(毁谤):“便叫真道因他们的缘故被毁谤”。在徒19:9节也记述了同样的行为,尽管在那里使用的词不一样:“在众人面前毁谤这道”。这些再次发生的犹太人的骚扰,显然已经在罗马城中发生过了(见徒18:2注释),而且在许多不同的地方也发生过多次(见徒13;14章等)。在保罗书信中所记载的“被上帝圣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像这句话后半句之类的表达就属于毁谤范畴(林前12:3,标准修订版)。

就抖着衣裳。有关这个动作的重要含义见尼5:13注释;太10:14;徒13:51。这乃是一位犹太人对众位犹太人的行为,抖衣服的动作体现了使徒保罗的愤怒,这个动作较比其他动作更能体现当时的心情。这乃是使徒保罗最后的恳劝了。保罗呼吁那些犹太人悔改,以及呼吁他们良心的动机反而遭到了这些人畜生般的暴力抗拒。

(原文作血)。这里保罗在原文使用了“血”这个词,意思是“毁灭”,用在比喻性语言的表达中(参书2:19)。这样的思想以及用法实质上是来自希伯来文(见太27:25注释)。比较先知以西结所说有关自己作为一名守望者,负有职责的详细定义(结3:18,19)。

往外邦人那里去。见徒13:46注释。显然,使徒保罗这里所说要离开犹太人的话仅仅是指离开当地的犹太人,到外邦人那里去传扬福音。使徒没有放弃他在犹太人中间一切的工作,而是仅仅放弃了向哥林多犹太人传扬福音的工作(参徒9:15;19:8)。


徒18:7 于是离开那里,到了一个人的家中;这人名叫提多犹士都,是敬拜上帝的,他的家靠近会堂。

【本会注释】

到了一个人的家中。保罗用这所房子来作教训人的工作,并进行崇拜。他可能依然和亚居拉以及百基拉住在一起。

犹士都。这是一个罗马的姓氏(参徒1:23)。原文证据表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这里应该是提多犹士都。然而,此处的事实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说明,这个名字与加2:3提到的提多是一个人,使徒保罗后来留那位提多在克里特岛。提多这个名字在罗马名字中十分普遍。然而,被使徒保罗派往克里特岛的提多与哥林多教会信徒的关系十分密切,正如林后7:14;8:16,23所叙述的一样。此处的犹士都乃是一名没有受割礼的外邦人,就和提多一样,但是这位犹士都参加会堂中的崇拜,被称为“敬畏上帝的人”(参以下“敬拜”注释)。

敬拜。希腊文sebomai,“崇敬”,“崇拜”。此处,这个词所使用的结构是指“宗教皈依者”(徒13:43),和“虔敬的希利尼人”(徒17:4;见徒10:2注释)。因此,他的房子便成了一个合适的聚会场所,因为犹太人和外邦人都能进入会面聚集,而且对于外邦人来说,进入他的家要比进入一个属于犹太人的家更为容易,没有顾及。

靠近。或作“毗邻”;“隔壁”(修订标准版)。显然,使徒保罗在哥林多的犹太人会堂被拒绝之后,他选择了会堂附近一个聚会场所,这样,对于那些可能会对福音改变看法的犹太人来说,也可以随时造访。但是,选择这样一个接近的场所也无疑会遭至额外的仇恨尤其是当保罗的拥护者开始渐渐增多的时候,而且甚至连管会堂的一家人都接受了福音,这更令某些人愤愤不平(第8节)。


徒18:8 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相信受洗。

【本会注释】

管会堂的基利司布。这里的“管”一词就包含着“首要”的意思。在林前1:14提到过这位基利司布,使徒保罗亲自给他施洗。他在犹太人中间的领导地位──悔改之前,以及他的全家都接受福音的事,在基督徒中间都颇受关注。

就相信受洗。希腊文中这两个动词的结构表明了有一个未详细说明的连续时期之过程。在这些皈依者当中还有该犹(林前1:14),也许他是比其他人社会地位都高的人,在基督徒中,这个人由于自己的好客而众所周知,并且在保罗第二次拜访时,将他作为客人接待(罗16:23)。司提反一家的成员,就是“亚该亚初熟的果子”,他们显然列在此处最初的皈依者当中(林前16:15)。保罗曾亲自给这些人施洗(林前1:16)。同样,以下这些皈依者也是当时,或者是其后不久悔改的人:福徒拿都和亚该古(林前16:17);革来,一个显著的女皈依者(林前1:11);城内管银库的以拉都和兄弟括土(罗16:23);以及以拜尼土,也在“亚该亚初熟的果子”之中(罗16:5)。这个时候,西拉和提摩太同保罗在一起,无疑,是他们给大部分皈依者执行了洗礼(林前1:14-16)。


徒18:9 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

【本会注释】

主…说。或作“而且主说”。这里是给予保罗的另外一个异象。显然,通过主对使徒保罗所说的话来判断,保罗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正在渐渐失去勇气,而且正面临肉体伤害的危险。保罗也是以同样的方式接受了那来自马其顿的呼吁(徒16:9,19),但是,这里主亲自向他的仆人保罗显现。在保罗这一生中,上帝的异象曾经在许多不同的巨大危机之时向他显现。在他一开始悔改的时候,主耶稣就亲自向他显现,他第一次看到了主(参徒9:4-6;参《述》第十二章)。后来,他曾经在耶路撒冷圣殿所见的异象中听见了同样的声音,也看见了同样的主的形象(徒22:17-21)。现在他又一次看见了主,并且听见了主的声音。

不要怕。或作“停止害怕”。这话暗示了在这个时候,使徒保罗多少有些害怕、消沉,同时也感觉他正在试图为主的工作而担负的任务是如此沉重。因为因着保罗的传讲而相信并悔改的人大部分都是那些奴仆阶级的人,或者是一些自由民;那些与自己所有的修养、文化相应的人,不论是犹太人还是希利尼人,似乎都很不容易接受他所传扬的信息(参林前1:26,27)。无疑,他自己当时在肉体上也遭受着危险。他已经看到了那些犹太人的辱骂、斥责,他们要实行肉体暴力。这些事情很容易再次发生。这里,主和蔼地对使徒保罗说了以下的话,“不要害怕”。

讲。或作“不断地讲”。

不要闭口。或作“不要开始保持沉默”。在软弱之时临到试探,不造就人的话确实不应该说,应该保持沉默。但是这乃是对使徒保罗的劝告,要他不可闭口不传,而是要比先前更加勤奋地传扬。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保罗所作的见证。先知以利亚也经历过类似气馁的危机时刻(王上19:4-14),而且先知耶利米所经历的还不止一次(耶1:6-8;15:15-21)。


徒18:10 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

【本会注释】

有我与你同在。在希腊原文中,这里的“我”是被强调的。这里耶稣基督在吩咐保罗不要闭口,要大胆传扬福音的同时还附带着一条应许,这应许也正是保罗这一刻所需要的。尽管人们抵挡他,但是有主基督与他同在。那曾经宣布给整个教会的应许“我就常与你们同在”(太28:20),现在也向使徒保罗个人再次宣布了──“有我与你同在”。尽管顺从这命令意味着一个受痛苦的生活,但是这条应许向使徒保罗保证那些邪恶的计谋是不会得逞的,主会制止那些密谋诡计,而且保罗的工作不会永远都受到阻碍。

下手害你。这里或作“伤害你”,“虐待你”。主基督并没有应许保罗不会受到任何攻击,也没有应许他会脱离一切的苦难。但是基督不会允许敌人对他实施暴力。对于使徒保罗来说,这个保证就意味着几个世纪以前先知以利沙所学得,并宣布的话一样:“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多”(王下6:16)。

许多的百姓。这里所说的话就像在回忆往事,因为当年先知以利亚软弱的时候主也向他说了类似的话,“但我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王上19:18)。即使在哥林多那些极为邪恶、混乱的人中间(林前5:10,11),也有正直的生灵,他们渴望着拯救,并且在等待呼召去悔改。使徒保罗以及的同伴们必须要发出这样的呼召。

在这个时期,哥林多城乃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活动中心之一,依人看来,这里十分重要,从一开始就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地位。通过后来使徒保罗写给这个教会的书信可以看出哥林多教会的重要性,并且可以得知这个城市中有着广大的基督教团体。夜间上帝藉着异象赐予使徒保罗怜悯的保证,告诉他在这里的讲论会大有收获,蒙主祝福。保罗起来,得了安慰,预备好担负各样的担子。


徒18:11 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将上帝的道教训他们。

【本会注释】

保罗…住了。希腊文“kathizō”,“坐下”,“安顿在一个地方”。这个动词表明了一种持久性和连续性。

一年零六个月。使徒保罗在哥林多所花费的时间不但使保罗有机会在那里建立、组织一个教会,而且也使他有机会在周边的地区传扬福音,例如坚革哩港(见罗16:1)。保罗除了向哥林多人传扬福音并教导之外,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他写了致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两封书信,这两封信被认为是使徒保罗所写最早的书信,也许还是整本新约圣经的最早篇幅,除非有人偏偏要把雅各书排列的更早一些。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二封书信开始就写到(林后1:1),“写信给在哥林多上帝的教会,并亚该亚遍处的众圣徒”,这清楚地表明福音的传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这个城市之内了。保罗意识到这大面积的收获乃是上帝在异象中所说之应许的实现,同时这异象也使保罗预备好承受下一迫害的时期。


徒18:12 到迦流作亚该亚方伯的时候,犹太人同心起来攻击保罗,拉他到公堂,

【本会注释】

迦流。起先,这个人的全名是“玛卡斯·阿尼屋司·诺瓦塔”,但是自从他被一个名为“路西斯·友倪屋司·迦流”的富有罗马人领养之后,就被人称为尤尼司·阿那屋斯·迦流。他就是斯多亚学派哲学家塞涅卡的哥哥,塞涅卡就是罗马皇帝尼罗的辅导老师。塞涅卡曾经送给自己的哥哥,就是这里的方伯两本论文丛集:《愤怒》和《蒙福的生活》。迦流可能在公元51年到公元53年作亚该亚省的方伯(见本册注释第98页)。在迦流从亚该亚退职之后(由于当时热病的袭击)(塞涅卡书信civ.1),他返回了罗马。起先他赢得了罗马皇帝尼罗的青睐,但是最终这位暴君对他又产生了不满,根据某个记载,他最终被尼罗处死。另外一个记述提出,他最终的结局是自杀。然而,塔西图声称,迦流仅仅“由于自己弟弟塞涅卡的死而惊慌”并且恳求尼罗挽留他的生命(《编年史》第十五章第73页;洛俄伯版,《塔西图》,第四册第333页)。

方伯。见徒13:7注释。这里作者路加也显示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就是准确记录官衔的习惯。在罗马皇帝提比留统治时期,亚该亚省──包括马其顿省以南的整个希腊地区──是一个面积广阔的帝国省份,因此,这里由罗马帝国派遣的方伯进行管理。但是大约在公元44年,由于这里不再需要军队的直接控制,罗马皇帝革老丢下令使亚该亚再次成为参议院省份(塔西图《编年史》第一章第76页;绥屯纽《恺撒生平》第五章25.3)。因此,在使徒保罗时代,就是保罗这次拜访哥林多的时候,这里再一次由方伯治理。

犹太人起来。显然,这些犹太人希望藉着同心协力抵挡保罗就可以获得长官的批准,将保罗从哥林多城里驱逐出去。

公堂。按照这些省份中罗马长官的习惯,他们通常是定在某些日子,在集会上或者是在市场,就是进行交易的公共场所进行审问(见徒19:38注释),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向他们上诉,来解决他们的冤情和不平。显然,这里犹太人就利用了此种便利来上诉。但是,对于方伯迦流来说,他们乃是一批控告本族同胞的犹太人,之所以控告乃是因为这人的教导有错误之处。如果迦流是后来从罗马来的话,他可能就会听说那里关于“基督”所引起的动乱(见徒18:2注释),而且就会认为这次犹太人的混乱乃是为了同样的事。见本册注释第448,449页的图解。


徒18:13 说:“这个人劝人不按着律法敬拜上帝。”

【本会注释】

这个人。希腊文houtos,“这”或者是“这一个(人)”,是一个指示性代词,清楚地表达了他们对于保罗的藐视,因为他们期望保罗在迦流心中留下恶劣的印象。

律法。显然,通过这里犹太人向方伯所陈述的案件,并不是指摩西的律法,而是罗马帝国的法律。这些控告者的想法是这样,按照当时的法律,尽管犹太人被驱逐出了罗马,但是犹太教依然是一个合法宗教,罗马帝国可以容忍,同时也给予认可。因此,他们的控告显然就不能还是有关犹太人宗教的问题,但是使徒保罗所传讲的乃是一个新的宗教,并没有被认可(参徒17:7注释)。


徒18:14 保罗刚要开口,迦流就对犹太人说:“你们这些犹太人!如果是为冤枉或奸恶的事,我理当耐性听你们。

【本会注释】

开口。这是一个普通的习惯用法,用来引出下面的正式演说(参太5:2;13:35;徒10:34)。使徒保罗将要开口采取一种正式的辩护,但是这里显明是没有必要的。

迦流…说。迦流如果不听讼任何有关新基督教运动之案件的话,那么他也许就不会长期在亚该亚居住下去。无疑,他了解犹太人那些头痛的争执。同样,他可能还知道有关使徒保罗的一些事情。但是,从他个人的立场来看──他是一位哲学家和政治家──这并不是自己应该审问的案件,不应该予以理睬。迦流并没有试图在罗马帝国所认可的宗教与那些没有被认可的宗教之间,划上一条明显的界限。

冤枉或奸恶的事。相当于“不道德的行为和邪恶的事情”。以下的两件事情,罗马的长官会进行审问:(1)一切邪恶的事(参徒24:20),或者不公正的行为,以及(2)一切包括不道德的穷凶极恶之事。在处理这些案件之时,长官就会执行自己的职责,因为他们就是罗马法律的管理者,同时也要维护其公正。这里的两种表达指出了公开的恶行,例如抢劫、袭击、斗殴、强奸等;第二种主要指明了一切欺诈性的行为。

理当。或作“按着道理”,“正规来说”。

耐性听你们。这里是指,我应该听完你们的案子。这个动词也用来作为一个专业的词汇,表达继续听别人的牢骚。迦流所说的话显明他们罗马人认为自己的耐性要高于这些有耐性的犹太人。但是如果他们的案件有正当的理由被批准的话,犹太人就自然会享有罗马官员的耐性听讼,迦流会探究属于他职权范围和罗马法律之内的一切案件。


徒18:15 但所争论的,若是关乎言语、名目,和你们的律法,你们自己去办吧!这样的事我不愿意审问”;

【本会注释】

言语、名目。或作“话语和名称”。无疑,如果这些犹太人有机会的话,就会尽可能把更多有关保罗的教训上诉给迦流。但是,耶稣是不是基督对于罗马人来说完全是一个神学定义,在罗马的法律中没有此类规定。如果迦流曾经在罗马听到过“基督”这个名字的话(见第2节注释),他会不加思索地按照罗马帝国规定处理,并且尽快摆脱这些犹太争论者(参徒23:29)。

你们的律法。直译是“根据你们的法律”。通过这里的强调可以得知,迦流清楚表明他识破了这些人关于犹太人律法的诉讼。在他们的眼里,更关心的是犹太人的法律,而不是罗马的律法,迦流拒绝审问,自己也不愿意参与。

不愿意审问。这里强调了方伯迦流对于这个案件不予理会,这句话照字面意义上讲应该读作,“这样的事我不愿意审问”。希腊文中强调“审问”一词,同时也强调了代词“我”。迦流放弃了对于这个案件的司法审问,因为它不涉及罗马的法律。


徒18:16 就把他们撵出公堂。

【本会注释】

把他们撵出公堂。当时在场的一定有许多人,迦流坐在中间,可能是在一个广场,也可能是古罗马的市场,在迦流旁边有他的扈从和官员,现在,他命令将那些烦人的争论者清除出去,以为他们所控告的涉及“言语和名目”。在哥林多这个繁忙的商业城市里,有许多适合迦流审问的案件,对于这些无聊的宗教问题,迦流不予理睬。


徒18:17 众人便揪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这些事迦流都不管。

【本会注释】

揪住。参徒16:19;17:19。在徒21:30 记述耶路撒冷城中那些暴徒们的暴力行为之时也使用了同样的动词,之后不久(同上第33节),就是在千夫长营救保罗之时,他也是以此种行为对待保罗的。

所提尼。这个名字十分普通;毫无疑问,他就是在林前1:1提到的那位“所提尼”,虽然遇到了逼迫,但是这位会堂的领袖可能在后来悔改了,正如使徒保罗自己一样。

管会堂。所提尼显然是在先前管会堂的基利司布悔改之后才成为会堂的领袖(第8节)。他可能很愿意在迦流面前,藉着提出直接反对保罗控告来显示自己对于抵挡基督徒们的热心。作为发言人,他一定会引起周围群众的注意,而且围观的群众当中必定有许多希利尼人。毫无疑问,这些人发觉了迦流口气中所带有的轻蔑,因此藉着他那对于这些人不利的决定给他上了一课,是很粗暴的一课。或许是所提尼在这件事情上失败之后,犹太人便又换了新的领袖(见以上“这些希利尼人”注释)。无疑,使徒保罗在这里的外邦人中间没有什么同情者。不论如何,群众都选择了所提尼为他们特殊关注的对象。

打他。或作“开始打他”。

这些事迦流都不管。迦流的所宣布的反映了人类对于向世界显明的真理漠不关心。但是,迦流说这话并不一定意味着他认为宗教的事情是无关紧要的。他只是意识到了自己合适的司法管辖范围。方伯迦流的统治一定对于基督教的传播起到了一个帮助作用,这乃是一个先例。

有关罗马人对于犹太人生活所关注的方面(参第14节),参本注释第五册第60-62页;第六册第59,60页。


保罗回到安提阿

徒18:18 保罗又住了多日,就辞别了弟兄,坐船往叙利亚去;百基拉、亚居拉和他同去。他因为许过愿,就在坚革哩剪了头发。

【本会注释】

住了多日。使徒保罗曾经居住并工作在这里有一年零六个月,这期间相对来说比较安宁(第11节)。在这个时期之后,或者是说在这一年零六个月的后期,他就被犹太人拉到了公堂,来到了迦流面前。在这场危机之后,使徒保罗又获得了一个和平的时期,在这期间又进行了一番工作。

往叙利亚。这次旅行的动机可能有以下几个:(1)正像后来显明的一样(见徒20:3,4注释),无疑,他期望亲自将门徒们所募捐的款项送到耶路撒冷(参罗15:25,26;加2:10)。很清楚,当使徒保罗决定要返回的时候,他想能尽快赶到耶路撒冷,为此他拒绝了以弗所信徒的挽留,尽管他的那里的讲论要比其他地方的讲论更为成功,因为连以弗所城中的犹太人都几乎要接受了(2)他最近所发的誓约要求他拜访圣殿(3)保罗希望能够汇报自己在外邦人中间所做工作的结果,尤其到现在为止依然被冷漠的那些马其顿和亚该亚宗教(参徒15:4)。

百基拉、亚居拉。见第2节注释。

坚革哩。这里是哥林多东边的一个港口,坐落在萨罗尼克湾。罗16:1的记载暗示了这里组织建立了教会。使徒保罗称赞了坚革哩教会中的女执事非比在基督徒服务上的热心,表达了自己对于她的感激之情(罗16:2)指出他与坚革哩教会有着亲密的接触。可能是保罗本人建立了这里的教会。

愿。我们很少会怀疑这里所说的“愿”是个人所许的愿,是对于临时性拿细耳人之愿的一种改进形式,在民6:1-21记载了这个条例。临时性拿细耳人的“愿”要求与世界隔离,并且与普通的生活分离(这里的“拿细耳人”意思就是指“分离”或“归为圣”的人)。在做拿细耳人期间,“清酒、浓酒都不可喝”,也不可以剃头、刮脸。在所许之愿,就是这个洁净的日子将要满的时候,许愿之人就要在圣殿里剃头,而且要在平安祭下面的火上烧掉自己的头发。完成所许之愿的时候,徒21:24的拿细耳人就剃了头。显然,距离耶路撒冷较远的人可以将头发剪短,然后将剪下来的头发带进圣殿,当他们剩余的头发被剪下来的时候,要将这些头发一起奉献。这就是使徒保罗起行到叙利亚之前,在坚革哩所做的。显然,通过林前11:14 的记述,使徒保罗认为男人留长头发是不合宜的,但是在履行拿细耳人愿的时候,有必要把头发留长。因此,尽管他也在履行拿细耳人的愿,就是临时性拿细耳人,由于自己外貌以及风俗习惯的缘故,在保罗继续开始传道旅行之前,他就会剃了头,除非他到达坚革哩的时候,他的拿细耳人愿结束。

所许之愿的主要推动力,常常是一种对于在危难、恐惧之时蒙拯救,所表现的感激。这恐惧,这应许,以及得蒙拯救的事情,在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工作期间的记录中留下了记载,因此,许愿将自己奉献给福音事业,也就成了自然的结果。使徒保罗即没有轻视也没有谴责虔诚感的表达,因为他并没有认为这些乃是条文主义者,因为他本人也遵守犹太人其他的某些习惯和规条。

使徒保罗也有可能实施了自己处事的一个原则:“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见林前9:22),因此,作为一名犹太人,他的行为与其他犹太人一致:“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同上第20节)。使徒保罗施行拿细耳人的愿乃是向一切犹太人的同胞们证明,他本人并没有轻视律法,也没有教导其他的犹太人藐视律法(见徒21:21-24注释)。


徒18:19 到了以弗所,保罗就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进了会堂,和犹太人辩论。

【本会注释】

到了以弗所。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册注释第10页)以下读法,“他们来到以弗所”。这里的希腊动词翻译为“到了”,它是一个航海词汇,“上了岸”。以弗所是当时一个著名的城市,先前它是希腊爱奥尼亚地区的首要城市,后来爱奥尼亚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省份,称为亚细亚省。这里成了使徒约翰后来工作的园地。这个城市距离地中海并不遥远,坐落在卡斯特河口附近丘陵起伏的地区,在荷玛斯和马益安达两条更大的河流中间。以弗所城早先曾经是希腊在小亚细亚西部海岸的一个殖民地,但是在公元前第六世纪,这里归属与吕底亚的国王管辖。起先,这里是一个敬拜亚底米女神(罗马的处女守护神黛安娜;见徒19:24注释)的中心,而且有众多的朝拜者──他们来自当时已知世界的众多国家──来到女神的庙宇中拜见。几个世纪以来,东西方国家都可以在以弗所保持亲密的接触,而且在这里,希腊人的宗教更偏重与东方人的特性,同时也包括法术、魔力和一些神奇之事。在使徒保罗的时代,以弗所城乃是亚细亚省中最为繁忙,最受欢迎的城市。那里的犹太人至少也能坐满一个会堂。

使徒保罗第三次传道旅程,约公元53—58年

1. 保罗造访加拉太和弗吕家众教会(徒18:23)。

2. 保罗去到以弗所,图:以弗所城近郊图(徒19:1)。

3. 保罗在以弗所呆了大概三年;写下哥林多前书。银匠们闹事;他动身去马其顿(徒19:1)。

4. 保罗在马其顿写下哥林多后书。

5. 保罗可能经由以利哩古和尼哥波立,也可能直接前往希腊(徒20:2)。

6. 在哥林多时,保罗写下加拉太书和罗马书。

7. 在希腊逗留三个月之后,保罗又启程经马其顿前往耶路撒冷(徒20:3)。

8. 在特罗亚,犹推古重获生命(徒20:6-12)。

9. 保罗在米利都向以弗所众长老告别(徒20:17-38)。

10. 保罗重新上船前往叙利亚(徒21:1,2)。

11. 保罗在推罗上岸,在多利买和该撒利亚逗留,然后到达耶路撒冷(徒21:3-17)。

把他们留在那里。根据推测,亚居拉和妻子百基拉可能在以弗所停留过一段时间。有关他们各样的迁移见第2节注释。

进了会堂。这乃是使徒保罗惯常的行为;他不能放弃自己本族的同胞们,尽管这些人常常恶意对待他,但是,保罗一到以弗所就又一次首先进了犹太人的会堂。然而,保罗在这里所讲论真理的似乎被这些人所接受,而且没有受到先前那样的敌意,因为以弗所的犹太人邀请保罗在这里多停留一段时间(第20节)。可能是因为以弗所人民世界性的个性,以致他们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犹太人。

辩论。希腊文dialegomai(见徒20:7注释)。


徒18:20 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他却不允,

【本会注释】

请他。这里翻译的动词“期望、愿望”大部分情况下是指“请,要求”。这些以弗所人的要求乃是一个有希望的好征兆,而且必定将来会有好的收成。除了在庇哩亚之外,使徒保罗没有在任何地方遇到对待所提出的福音具有如此善于接受之态度的。他视那些哥林多人为需要喂奶的婴孩(林前3:2),但是后来保罗发现自己可以将“所有上帝的旨意”传讲给以弗所人听(徒20:27),因为这城的人有能力接受,并分享保罗所有的真理知识,也能明白所传扬之福音的奥秘(弗3:4)。

不允。直译是“没有点头”,就是说使徒保罗没有赞同他们。


徒18:21 就辞别他们,说:“上帝若许我,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于是开船离了以弗所。

【本会注释】

就辞别他们。相当于“离开他们”。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册注释第10页)对于以下表达的删节,“但是,我必须尽一切办法到耶路撒冷守节”,这里所删节的话被认为是徒20:16所表达的插入物。即使我们接受了对于这里的删节,也不会表明这次不是犹太人要过的节期。

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只要使徒保罗再次遇有机会,他就兑换了他对于这些人的应许(见徒19:1)。

上帝若许我。保罗和雅各都同意依赖于天父上帝的旨意来做好一切事情,他们在描述此种意思之时几乎使用了相同的表达(参雅4:15)。对于他们来说,希腊文的deo volente所表达的这个原则,“上帝的旨意”,而且常常能在先前的基督徒口中听到这些话。有关上帝的旨意藉着圣灵来阻止保罗自己企图做之事的实例,见徒16:6,7。


徒18:22 在该撒利亚下了船,就上耶路撒冷去问教会安,随后下安提阿去。

【本会注释】

在该撒利亚。显然,在本节简单的叙述中还包含着许多行动。无疑,使徒保罗在该撒利亚又一次与传道人腓利接触。在后来,保罗乃是该撒利亚腓利家中的客人(徒21:8)。

。这里是指从这个沿海城镇到耶路撒冷去。

问教会安。或作“向教会打了招呼”。事实上,这里乃是略略地提到了使徒保罗对于当时一切基督徒生活与活动中心──耶路撒冷──的访问。这是使徒保罗悔改之后第四次访问耶路撒冷教会(参徒9:26;11:30;15:4;21:17)。这里不同于徒14:27的记述,因为这次拜访并没有提到聚集教会的众信徒,也没有记载有关使徒保罗和他的福音同伴们所成就之事的汇报。此处没有提到这个城市的名字,而且也没有提到保罗还愿的事情。有些人认为,使徒保罗并没有受到热烈的欢迎,而且在有关律法的事上,他与外邦基督徒之间的关系使保罗处在了一个特别的位置,以致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们疏远了与他的关系,因为在耶路撒冷的这些信徒对于律法十分热心。但是这种说法仅仅是一种猜想。不论是什么原因,使徒保罗希望能尽快赶往那个可能比较适合自己心意的团体,就是在安提阿的基督徒团体。

下安提阿去。保罗返回安提阿标志着第二次传道旅程的结束。大约是公元52年(参本册注释第102页)。


徒18:23 住了些日子,又离开那里,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

【本会注释】

住了些日子。这次对于安提阿教会的拜访应该有几个月之久。许多人认为,就是在这次拜访中,保罗与使徒彼得产生了分歧,并且当众谴责了彼得装假的做法,记载在加2:11-14。原因是使徒保罗已经许久没有到安提阿教会了,因此,那些犹太教门的信徒们就有时间组织一次对于外邦人自由的全新袭击。他们给彼得带来了新的压力,而且彼得生性不坚定的品格使得他屈服与这些犹太人。然而,其他一些人坚持认为这次事件发生在耶路撒冷会议之后,使徒保罗和西拉离开安提阿之前(见徒15:39,40注释)。

又离开那里。安提阿乃是使徒保罗第三次传道旅行的起点,正如先前的两次一样(徒13:1-3;15:36-40)。

加拉太和弗吕家。无疑,使徒保罗遵照原来的方向行驶,在他到达小亚细亚更北的地方之前,访问了路司得和特庇(见徒16章附注)。

坚固。使徒保罗并不仅仅是一位建立新教会的传道人;他同时也是牧者,因为他与自己所建立的教会保持着活泼的联络,十分关心教会的幸福安宁。有关这里的一些教会,就是在保罗第一次传道旅程时建立的教会,这次乃是保罗第四次拜访了(见徒13:51;14:6,21;16:1,6)。


亚波罗在以弗所讲道

徒18:24 有一个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以弗所。他生在亚力山大,是有学问(或作:口才)的,最能讲解圣经。

【本会注释】

亚波罗。这个名字可能是与“亚波罗尼司”或者“阿波罗德拉斯”相对照。本节经文以下的论述乃是一个附加说明,同时也提供了后来发生之事的背景。关于亚波罗,新约圣经中的记述说明他在早期教会扮演了一个重要突出的位置。作为一名基督教教师,他的影响在哥林多教会尤为明显。使徒保罗提到在致哥林多的书信中曾经提到过那些跟从亚波罗的人(见林前1:12;3:5;4:6)。

生在亚历山大。直译是“照着出生他是亚历山大人”。希腊七十子的旧约圣经就是在亚历山大,由犹太人翻译的。亚历山大是一个研究学习的中心,那里有古代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哲学家斐罗就是在亚历山大犹太人中的一名杰出的知识领袖。由于斐罗大约死于公元50年,亚波罗可能受到了他的教训和影响。

有学问(或作“口才”)的。希腊文logios,“有学问的”,“雄辩的”。译文中仅仅显明了这个词的一半含义。亚波罗颇有学识,而且他可以十分有力的使用自己的学识。

。希腊文dunatos,“能”,“有能力的”。


徒18:25 这人已经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心里火热,将耶稣的事详细讲论教训人;只是他单晓得约翰的洗礼。

【本会注释】

受了教训。希腊文katēcheō,“将声音传给……”,将这个意思进行引申就成了,“口头传授,教导”。这个希腊文也暗示了亚波罗是从其他人那里领受了这道,有人给他进行了讲解,另外还有他个人对于旧约圣经的研究。通过约瑟夫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参《犹太掌故》第十八章5.2)施洗约翰的洗礼和教训在犹太人中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耶路撒冷和以弗所的这些犹太人,接受了关于施洗约翰的洗礼和主的道,并不希奇。但是,无疑这些有关主道的教训和指导一定十分简单。他们可能知道约翰的使命乃是为一个要来的国度做预备工作,他们也可能听说约翰曾经指着耶稣说“看哪,上帝的羔羊”,还有关于耶稣受洗之后,从水中上来就有天上的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但是约翰后来就被捉进了监狱并且被希律王砍了头,而且耶稣也被带到髑髅地钉在了十字架上。有许多约翰的门徒们可能不知道耶稣后来所传的信息──建立主的教会,基督徒进行洗礼的条例和圣餐礼,圣灵的沛降,有关悔改归主的教训,还有藉着信心领受救赎之恩典的信息。施洗约翰本人仅仅是隐隐约约认为耶稣可能要实行这些事情,因为约翰被囚禁在监狱的时候,曾经派两个门徒来到耶稣面前,问耶稣说:“那将要来的是你吗?”(太11:3)。

。当时那些信奉约翰洗礼,领受约翰所传之“道”的人,都需要知道有关主“道”的知识。这个措辞的含义具有一半的专业表达性,正如“信奉这道的人”一样(见徒9:2注释),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基督教。

心里火热。参罗12:11,在那里提到了同样的词“心里”,人心,而不是指上帝的圣灵。

耶稣的事。此处的表达乃是旧约圣经中的话(赛40:3),福音书的作者们引用这话来描述施洗约翰传道(太3:3;可1:3;路3:4;约1:23)。亚波罗可能十分详细的讲述了施洗约翰是如何传扬那要来的天国,而且是以他自己对于旧约圣经的研究来阐述、讲解。他可能向众人讲解约翰是如何指明耶稣就是基督,就是弥赛亚上帝的羔羊,并且也可能涉及到许多有关基督的工作和教训,以此作为证据,说明上帝派遣了更伟大的先知,就是犹太人历代所盼望的那位。因此,耶稣基督的生活就是一个见证,说明救恩临近。但是亚波罗的教师,不论他是谁,并没有引导他的学生转离约翰(约翰本人承认耶稣是基督)的信息,就近耶稣。因此,亚波罗无疑会认为后者就是荣耀之犹太教的领袖,而且犹太教必然会保留古老宗教中那些与众不同的特征。显然,亚波罗还没有得知“受割礼算不得什么,不受割礼也算不得什么”的道理(林前7:19;参加5:6),而且也没有意识到献祭制度要“归无有了”(来8:13)。

晓得。希腊文epistamai,“精通于”,“熟悉”。

约翰的洗礼。在“洗礼”中必定包括那些有关宗教的知识和经历,洗礼就是一个入门。这里的表达满有兴趣,显明施洗约翰工作(作为耶稣基督的开路先锋)之影响,已经传到了福音信息还没有到达的更远地区。当然,这信息曾经传到了亚历山大。关于这个“洗礼”的局限性参以上“受教”注释。


徒18:26 他在会堂里放胆讲道;百基拉,亚居拉听见,就接他来,将上帝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

【本会注释】

放胆讲道。这十分需要胆量,因为在这些犹太人中,决不是所有人都已经预备好聆听有关弥赛亚已经降临,并且复活升天的道理。演说就必须要预备自己满有学问和口才,而且还要有十足的勇气,与那些人论述这个主题,关于这个话题,犹太人曾经被迷惑并且有人冒名顶替。

百基拉、亚居拉。参罗16:3;见提后4:19。显然,在向亚波罗讲解的事上,百基拉扮演着一个活跃的角色,这表明在基督徒中间,她乃是一位满腔热心并且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妇女。亚居拉和妻子百基拉显然在继续参加会堂中的各种崇拜仪式。当亚波罗以一名犹太律法师的身份出现在那里,并且传扬他所带来的信息之时(参徒13:14,15),他们夫妇就听到了,并将亚波罗接来。

就接他来。由于亚波罗仅仅知道施洗约翰所传扬的信息,亚居拉和百基拉可能会对他更加同情,在他们有关基督的立场上,要比那些没有顺从的犹太人更加好的多。他被预备来接受弥赛亚,但是没有明白耶稣是以什么方式完成了“弥赛亚”这个名称的一切条件。

讲解。或作“提出”,“解释”。

上帝的道。他们向亚波罗“讲解”的就是他们从使徒保罗那里所学来的教训,也可能包括一些先前他们在与罗马的基督教徒接触时所学得的教训(见第2节注释)。可能这教训中就包括藉着恩典获得救恩的教义,因信称义的道理,以及在悔改受洗之后的圣灵恩赐,还有主最后晚餐的真实意义和必要性。无疑,在讲述了这些道理之后,就是在徒19:1-7的记载中,那十二位门徒讨论关于洗礼之事,亚波罗在先前仅仅知道约翰的洗礼,如今,他需要“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重新领洗了。

更加详细。相当于“更加准确”。


徒18:27 他想要往亚该亚去,弟兄们就勉励他,并写信请门徒接待他(或作:弟兄们就写信劝门徒接待他)。他到了那里,多帮助那蒙恩信主的人,

【本会注释】

想要。就是说希望去。

亚该亚。可能亚该亚的首要城市就是哥林多。徒19:1以及林前1:12的描述清楚表明了亚波罗的打算实现了,他的确到了亚该亚。他所受到的训练,天生的能力,以及新近受到的指导和经验都使他具有资格在那里开展一项工作,与使徒保罗先前在雅典所做的工作相似。没有任何记载表明亚波罗负有使徒的使命,但是有些哥林多人认为亚波罗是与使徒保罗平等的(林前1:12)。正因为如此,在哥林多教会才起了一场风波,产生了强烈的争竞,结党,使徒保罗也对其进行了谴责(林前3:3-17)。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猜想是亚波罗本人引起了此种情形,因为使徒保罗曾经说“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林前3:6)。可能是由于亚波罗的知识使这个教会产生了党派的偏见,以致他不愿意再次来到哥林多教会(林前16:12)。

弟兄们…写信请(或作:弟兄们就写信劝)。这是第一个有关“荐信”(见林后3:1注释;参罗16:1,2;西4:10)的记载,这“荐信”是一个教会写给另一个教会,作为推荐的承担方。这就是当时的“信任状”。以弗所教会愿意给亚波罗写荐信的事实显明当亚波罗在以弗所教会之时,他发挥了很好的影响。

多帮助那蒙恩信主的人。这段话也许可译为“藉着恩典,大大帮助那些相信的人”。这样的译文看起来更为可取,因为是藉着上帝的恩典,加上智慧与口才的属灵恩赐,亚波罗才能引导人在基督里有更深更多的经验。这里的描述与使徒保罗所说亚波罗与自己工作之间的关系是完全一致的:“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我照着上帝所给我的恩……立好了根基,有别人在上面建造”(见林前3:6,10)。


徒18:28 在众人面前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

【本会注释】

极有能力驳倒。这里的希腊文diakatelegchomai,“彻底地驳倒”,“彻底地使……信服”。亚波罗在犹太人面前提出异议,并且用圣经上的话驳倒了他们。他致使这些犹太人遭到了先前与使徒保罗辩论一样的下场。亚波罗的演说方法可能与使徒保罗不同,因为他们有各自不同的个性。他在福音工作上的劳苦自然吸引了一些跟随者来就近这位新的传道人,也许比先前使徒保罗所具有的果效更为成功。由于亚波罗这个名字没有在《使徒行传》一书中再次出现,因此这里就注明他后来的一些记录。尽管在哥林多书信中出现了他的名字,而且他的名字还被作为一个党派的标语,但是使徒保罗并没有表明自己与亚波罗存在教义上的分歧与区别,由于他们各自都与亚居拉和百基拉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彼此意气相投,同样他们之间可能没有什么不和。在林前16:12的叙述中表明,最终,亚波罗还是返回到了以弗所,可能带着来自哥林多教会的荐信(林后3:1)。使徒保罗对亚波罗是很有信心的,通过保罗希望亚波罗能同司提反、福徒拿都、以及亚该古再次返回哥林多这件事就可以显明(林前16:12,17)。之后,他将目光放在了远方,直到使徒保罗的生涯行将结束之时。我们自然会相信,在期间这些年里,他一定是在热心、虔诚地作传福音的工作,就像他在以弗所和哥林多所做的一样。在使徒保罗的传道工作行将结束之时(大约公元67年),他再次提到了亚波罗(多3:13)。他与西纳在一起,这人乃是一名律法师,律法师就是指某人,就像亚波罗一样,具有高深的知识,不论是犹太人的还是罗马人的知识,而且有众所周知的名声(见太22:35注释;本注释第五册第55,56页)。显然,使徒保罗对于亚波罗的感觉依然是挚爱的朋友,因为保罗要求提多给予他一切可能的帮助。亚波罗曾经在克里特岛传扬福音,显然,在那个地区已经聚集了一大群的独特的信徒,保罗能将这些信徒与那些同自己交往的信徒区别出来(多3:13,14)。

耶稣是基督。相当于“基督就是那位耶稣”,或者“耶稣就是基督”(见第5节;徒17:3注释)。

一、卷名

自古以来,该卷书就被称为《使徒行传》,但在正文中并没有出现这个标题。在现存最早的纸莎草抄本45号和西奈抄本中,该卷卷名仅为“行传”,而未提到“使徒”。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该卷书并未记载使徒的全部历史。有几章描写了彼得和约翰的工作,其余的章节则记载了保罗的悔改和传道工作,直到他第一次在罗马被囚。所以该书并没有完整地记叙任何一位使徒的工作,也没有讲到大多数的使徒。在十二个使徒中,只有彼得,约翰和雅各在叙述中占有主要地位。书中大量篇幅用来记述保罗。他虽然身为使徒,但不是原来的门徒之一。所以采用“行传”为卷名已足够了。

公元二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声称记述使徒生平和经历的作品。这些作品也称为“行传”。也许是为了把正典的“行传”与这些仿制的外传区别开来,才将该卷书定名为“使徒行传”。


二、作者

《使徒行传》的序言(徒1:1-4)清楚地说明《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

早期教会从未真正怀疑过该卷书的正典地位。它很快就在新约的著作中获得一个可靠的位置。


三、历史背景

罗马帝国正处在鼎盛时期。奥古斯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继位者中强者可以在其上建造,弱者也无法摧毁它。即使统治者懦弱又专制,罗马公民仍然享受着罗马文明所带给他们的好处。在《使徒行传》中所述及的时期中(公元31-63年),作皇帝的是提比略(14-37),卡利古拉(37-41),克劳狄(41-54)和尼禄(54-68)。其中提比略和克劳狄运用他们的才能,为其辽阔的属地谋利,卡利古拉和尼禄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尽管统治者这样的盛衰无定,罗马帝国继续处在有利于福音传播的状况之中。相对稳定的政府,共同的行政制度,罗马的司法体系,日益扩大的公民权利,由训练有素的军队所维持的和平,伸展到当时世界每个角落的道路,以及差不多大家都懂的语言(希腊语)──这一切因素都有利于使徒的工作。

这个新的宗教起先得益于与犹太教的联系。上帝所拣选的这个民族散布在罗马帝国的许多地方,其基本信仰最终被罗马人所容忍。基督教作为原来犹太人信仰的一个分支也得到了这种宽容。后来犹太教失了宠。在克劳狄统治时期,皈依犹太教的人被赶出罗马城(徒18:2)。强烈的犹太人民族意识导致巴勒斯坦的起义和灾难性的战争(公元66-70),结果耶路撒冷于公元70年毁灭。随着犹太教地位的恶化,基督教的处境也更加危险了。这个宗教没有法律地位,其成员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发生麻烦,如公元64年罗马城的大火,就很容易把基督教当作替罪羊。随之而来的迫害就开创了一个可怕的先例,为后世经常所仿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路加搜集了早期教会的历史,写下了《使徒行传》。


四、主题

路加说他的“前书,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徒1:1)。他以清晰的属灵眼光看出,耶稣在地上的工作只是一个开始。《路加福音》所记载的,就是这个“开头”。但是他知道,如果不记录耶稣在升天之后藉着早期的教会所行的事,这段历史就不完整。所以他着手继续记叙基督藉着祂的门徒所做的工作。他以徒1:8作为使徒们开展活动的主题,有次序地进行叙述。门徒们遵照主的命令,先在耶路撒冷,接着在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见证。路加在记叙他们行踪的时候,自然也进行这样的划分。他的书就这样记叙了基督教在地域上的发展过程。

他还记录了另一重大的进展。教会原来是在犹太人中形成的。可是如果它继续留在犹太教排外性宗教的限制范围内,就无法完成普世性的使命。它必须摆脱这种排外精神。路加概述了教会如何一步一步地摆脱犹太教的限制,从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宗教,直到保罗能够说福音已“传与普天下万人听”(西1:23)。路加记载了成千的犹太人,包括一些祭司,很早就接受了福音(徒6:7)。逼迫使腓利把福音传给撒玛利亚人和部分犹太化的埃提阿伯(埃塞俄比亚)人(徒8)。他述说彼得如何传道给罗马百夫长哥尼流(徒10章)。他强调了塞浦路斯人和古利奈人怎样第一次向非犹太人传道(徒11章);在打开了门户以后,保罗和他的同工又是怎样向大批外邦人传道的(徒13,14章),他们又是怎样在彼得和雅各的帮助下,确认了外邦信徒不需要遵守犹太教的仪文(徒15章)。在《使徒行传》的最后,他生动地描写了福音传遍了罗马帝国的东部(徒16-28章)。他看见基督教成为一个主要由外邦人所信奉的宗教。

路加特别适合于记载这一段的历史。据认为他原是外邦人,非常关心向非犹太人传道。他蒙拣选撰写向外邦人传福音的故事,这是多么恰当啊!

《使徒行传》的作者充分认识到在幼小的教会发展的过程中圣灵的作用,从耶稣“藉着圣灵,吩咐所拣选的使徒”(徒1:2)时起,圣灵一直显现作为教会领袖及其同工的顾问。在五旬节的奇迹中,“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徒2:4)。不久以后,信徒们也“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上帝的道”(徒4:31)。选举出来的七位执事也“被圣灵充满”(徒6:3),其中最突出的是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徒6:5)。在往后的叙述中圣灵继续充当向导──在扫罗被拣选时(徒9:17),在接受外邦人加入教会之际(徒10:44-47),在巴拿巴和保罗奉派传道时(徒13:2-4),在耶路撒冷会议上(徒15:28),以及在保罗的传道行程中(徒16:6,7)。《使徒行传》可以说是部分记录了圣灵藉着使徒及其同工所成就的工作。


五、纲要

(一)序言 徒1:1-11

1、路加的“前书”──路1:1

2、传福音的使命 徒1:2-8

3、基督升天 徒1:9-11

(二)在耶路撒冷的传道工作 徒1:12-7:60

1、等候圣灵的能力 徒1:12-26

1)使徒回到耶路撒冷 徒1:12,13

2)祈祷 徒1:14

3)犹大之死 徒1:15-20

4)选马提亚代替犹大 徒1:21-26

2、圣灵的大能 徒2:1-47

1)圣灵下降 徒2:1-13

2)彼得讲道 徒2:14-36

3)讲道的效果 徒2:37-41

4)初期教会的热心和发展 徒2:42-47

3、医治瘸子 徒3:1-4:31

1)奉基督的名行医病的神迹 徒3:1-11

2)彼得的演讲 徒3:12-26

a.对犹太人的指责 徒3:12-18

b.呼吁悔改 徒3:19-26

3)彼得和约翰被捕 徒4:1-4

4)使徒的受审和获释 徒4:5-22

5)教会的颂赞 徒4:23-31

4、早期的基督教团体 徒4:32-6:7

1)共享财物的团体 徒4:32-5:11

a.信徒们共享他们的财产 徒4:32-37

b.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欺骗和死亡徒5:1-11

2)当局的迫害 徒5:12-40

a.医病的神迹 徒5:12-16

b.使徒的被捕,逃脱和再被捕徒5:17-28

c.彼得的辨护 徒5:29-32

d.迦玛列呼吁释放使徒 徒5:33-40

3)挨家传道 徒5:41,42

4)设立执事 徒6:1-7

5、司提反的被捕和牺牲 徒6:8-7:60

1)七执事之一司提反的传道 徒6:8-10

2)司提反被捕和受审 徒6:11-7:53

a.被捕 徒6:11-14

b.司提反脸发光 徒6:15

c.司提反的辨护 徒7:1-53

3)司提反的牺牲 徒7:54-60

(三)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传道工作 徒8:1-12:23

1、因逼迫而教会分散 徒8:1-4

2、腓利,彼得和约翰在撒玛利亚 徒8:1-4

1)腓利成功的传道工作 徒8:5-13

2)彼得斥责西门贿买圣灵之罪 徒8:14-25

3、腓利继续传道 徒8:26-40

1)腓利和埃提阿伯太监 徒8:26-39

2)腓利在亚锁都和该撒利亚 徒8:40

4、扫罗悔改 徒9:1-31

1)逼迫人的大数人扫罗 徒9:1,2

2)基督向扫罗显现,扫罗悔改 徒9:3-17

3)扫罗受洗,和他最初的传道 徒9:18-22

4)犹太人密谋杀害扫罗 徒9:23,24

5)与巴拿巴逃回耶路撒冷,回到大数 徒9:25-30

6)教会暂得平安 徒9:31

5、彼得后来的传道工作 徒9:32-10:48

1)医病的神迹 徒9:32-42

a.医好以尼雅的瘫痪 徒9:32-35

b.令多加复活 徒9:36-42

2)哥尼流的悔改 徒9:43-10:48

a.哥尼流蒙指示派人去约帕找彼得 徒9:43-10:8

b.彼得见有关洁净和不洁净的异象 徒10:9-16

c.彼得前往该撒利亚指教哥尼流 徒10:17-43

d.哥尼流及其亲友受洗 徒10:44-48

6、福音传给外邦人 徒11:1-30

1)彼得在使徒面前为他传福音给外邦人辩护 徒11:1-18

2)福音传给巴勒斯坦境外的犹太人 徒11:19-21

3)巴拿巴和保罗在安提阿 徒11:22-26

4)安提阿的基督徒救济犹大地的饥荒 徒11:27-30

7、对雅各和彼得的迫害 徒12:1-23

1)雅各被希律亚基帕一世囚禁和处死 徒12:1,2

2)彼得被囚和神奇地蒙救 徒12:3-19

3)希律亚基帕一世之死 徒12:20-23

(四)保罗第一次传道行程 徒12:24-14:28

1、保罗和巴拿巴在安提阿 徒12:24,25

2、保罗和巴拿巴受安提阿的先知和教师所委派 徒13:1-3

3、外出传道 徒13:4-14:28

1)居比路 徒13:4-12

2)别加,约翰马可的离去 徒13:13

3)彼西底的安提阿 徒13:14-50

4)以哥念 徒13:51-14:5

5)路司得 徒14:6-19

6)特庇,经尹彼西底回来 徒14:20-23

7)回到安提阿 徒14:24-28

(五)耶路撒冷会议 徒15:1-35

1、与犹太教师的纠纷 徒15:1,5

2、派代表赴会 徒15:1-4

3、讨论 徒15:6-18

4、决议 徒15:19-29

5、决议在安提阿宣布 徒15:30-33

6、西拉,保罗和巴拿巴留在安提阿 徒15:34,35

(六)保罗第二次传道行程 徒15:36-18:22

1、保罗和巴拿巴分手 徒15:36-39

2、保罗和西拉动身前往基利家 徒15:40,41

3、提摩太在路司得被召 徒16:1-3

4、在加拉太的传道工作 徒16:4-10

1)照看众教会 徒16:4,5

2)圣灵不许他们前往亚西亚和庇推尼讲道 徒16:6,7

3)在特罗西听到马其顿的呼声 徒16:8-11

5、福音传到欧洲 徒16:11-18:17

1)腓立比 徒16:11-40

2)帖撒罗尼迦 徒17:1-9

3)庇哩亚 徒17:10-14

4)雅典 徒17:15-34

5)哥林多 徒18:1-17

a.保罗的工作 徒18:1-5

b.被赶出会堂 徒18:6-11

c.迦流的干预 徒18:12-17

6、回安提阿 徒18:18-22

(七)保罗第三次传道行程 徒18:23-21:17

1、在加拉太和弗吕家传道 徒18:23

2、亚波罗在以弗所和哥林多 徒18:24-28

3、保罗为受过约翰之洗的人重新施洗 徒19:1-7

4、在以弗所传道 徒19:8-41

5、在马其顿和希腊传道 徒20:1-5

6、在特罗亚第一日的聚会 徒20:6-12

7、在米利都会见以弗所诸长老 徒20:13-38

8、前往耶路撒冷 徒21:1-17

(八)保罗被捕和受审 徒21:18-26:32

1、保罗向使徒汇报,在圣殿行洁净之礼 徒21:18-26

2、骚乱 徒21:27-32

3、保罗被扣押 徒21:33-39

4、保罗在众人前为自己辩护 徒21:4-22:22

5、保罗第一次被囚 徒22:22-26:32

1)被扣押要举行听审 徒22:22-30

2)在公会前辩护 徒23:1-10

3)保罗见异象 徒23:11

4)犹太人密谋害保罗 徒23:12-22

5)保罗被送往该撒利亚 徒23:23-35

6)在腓力斯手下被扣押 徒24:1-27

7)保罗向非斯都申请上诉该撒 徒25:1-12

8)非斯都与希律亚基帕二世商量 徒25:1-12

9)保罗在非斯都和亚基帕面前辩护 徒26:1-29

10)他的无辜得到证实 徒26:30-32

(九)到罗马和被囚 徒27:1-28:31

1、航程 徒27:1-28:16

1)从该撒利亚到每拉 徒27:1-5

2)从每拉到佳澳 徒27:6-12

3)从革哩底到失事 徒27:13-44

a.风景 徒27:13-20

b.保罗对最后安全的保证 徒27:21-26

c.沉船 徒27:27-44

4)在马耳他上岸 徒28:1-10

5)到达罗马 徒28:11-16

2、保罗在罗马的犹太人面前辩护 徒28:17-29

3、保罗在罗马两年 徒28:30,31

和合本徒18:1 这事以后,保罗离了雅典,来到哥林多。

拼音版徒18:1 Zhè shì yǐhòu, Bǎoluó lí le Yǎdiǎn, lái dào gē lín duō.

吕振中徒18:1 这些事以后、保罗离开雅典,来到哥林多。

新译本徒18:1 此后,保罗离开雅典,来到哥林多,

现代译徒18:1 这事以后,保罗离开雅典,来到哥林多。

当代译徒18:1 保罗离开雅典前往哥林多城,

思高本徒18:1 此後,保禄就离开雅典,来到了格林多。

文理本徒18:1 厥后、保罗去雅典、至哥林多、

修订本徒18:1 这些事以后,保罗离开雅典,来到哥林多。

KJV 英徒18:1 After these things Paul departed from Athens, and came to Corinth;

NIV 英徒18:1 After this, Paul left Athens and went to Corinth.

和合本徒18:2 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他生在本都;因为革老丢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新近带着妻百基拉从意大利来。保罗就投奔了他们。

拼音版徒18:2 Yùjiàn yī gè Yóutaìrén, míng jiào yà jū lá, tā shēng zaì ben dū. yīnwei gé lǎo diū Yóutaìrén dōu líkāi Luómǎ, xīn jìn daì zhe qì bǎi Jīlā, cóng Yìdàlì lái. Bǎoluó jiù tóu bèn le tāmen.

吕振中徒18:2 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按籍贯是本都人、和他妻子百基拉、新近从意大利来;因为革老丢吩咐所有的犹太人都离开罗马。保罗投奔了他们;

新译本徒18:2 遇见一个生在本都的犹太人,名叫亚居拉。因为革老丢下令所有的犹太人都要离开罗马,所以亚居拉最近同他的妻子百基拉从意大利来了,保罗就去找他们。

现代译徒18:2 他在那里遇到一个在本都出生的犹太人,名叫亚居拉,新近跟妻子百基拉从意大利来,因为皇帝克劳第命令所有的犹太人离开罗马。保罗去看他们,

当代译徒18:2 在城中结识了一位名叫亚居拉的朋友,他是在本都区出生的犹太人。因为革老丢王敕令所有犹太人都要离开罗马,所以他和妻子百基拉就从意大利来到哥林多。

思高本徒18:2 在那里遇见了一个犹太人,名叫阿桂拉,原藉本都,他同妻子普黎史拉最近从义大利来,因为喀劳狄曾命所有的犹太人都离开罗马。保禄就投到他们那里,

文理本徒18:2 遇犹太人亚居拉者、生于本都、与妻百基拉、甫自义大利来、因革老丢命犹太人尽离罗马、保罗就之、

修订本徒18:2 他遇见一个生在本都的犹太人,名叫亚居拉。不久前,他带着妻子百基拉从意大利来,因为克劳第命令所有的犹太人都离开罗马。保罗去投靠他们。

KJV 英徒18:2 And found a certain Jew named Aquila, born in Pontus, lately come from Italy, with his wife Priscilla; (because that Claudius had commanded all Jews to depart from Rome:) and came unto them.

NIV 英徒18:2 There he met a Jew named Aquila, a native of Pontus, who had recently come from Italy with his wife Priscilla, because Claudius had ordered all the Jews to leave Rome. Paul went to see them,

和合本徒18:3 他们本是制造帐棚为业。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做工。

拼音版徒18:3 Tāmen ben shì zhìzào zhàngpéng wéi yè. Bǎoluó yīn yǔ tāmen tóng yè, jiù hé tāmen tóng zhù zuò gōng.

吕振中徒18:3 因为他们同手艺,就和他们同住作工∶以手艺说、他们是制造帐棚的。

新译本徒18:3 他们是以做帐棚为业的,因为是同业,保罗就与他们同住,一同工作。

现代译徒18:3 留下来跟他们一起工作;因为保罗一向靠制造帐棚维持生活,跟他们是同业。

当代译徒18:3 他们夫妇跟保罗是同行,都是制造帐棚的,保罗就留下来,和他们同住同工。

思高本徒18:3 因为是同业,保禄便留在他们那里工作;原来他们是以制造帐幕为业的。

文理本徒18:3 以同艺故、遂与偕居工作、其艺盖制幕也、

修订本徒18:3 他们本是制造帐棚为业。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一同做工。

KJV 英徒18:3 And because he was of the same craft, he abode with them, and wrought: for by their occupation they were tentmakers.

NIV 英徒18:3 and because he was a tentmaker as they were, he stayed and worked with them.

和合本徒18:4 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利尼人。

拼音版徒18:4 Mei fùng ānxīrì, Bǎoluó zaì gōngtáng lǐ biànlùn, quàn huà Yóutaìrén hé Xīlà rén.

吕振中徒18:4 每逢安息日、保罗总在会堂里辩论,劝化了犹太人和希利尼人。

新译本徒18:4 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辩论,劝导犹太人和希腊人归主。

现代译徒18:4 每逢安息日,保罗都到会堂去,跟人家辩论,劝导犹太人和希腊人归信。

当代译徒18:4 每逢安息日,保罗一定到会堂去传福音,尽力劝导犹太人和希腊人,希望他们信主。

思高本徒18:4 每逢安息日,保禄就在会堂 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腊人。

文理本徒18:4 每安息日、保罗在会堂辩论、劝犹太人与希利尼人、○

修订本徒18:4 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导犹太人和希腊人。

KJV 英徒18:4 And he reasoned in the synagogue every sabbath, and persuaded the Jews and the Greeks.

NIV 英徒18:4 Every Sabbath he reasoned in the synagogue, trying to persuade Jews and Greeks.

和合本徒18:5 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的时候,保罗为道迫切,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

拼音版徒18:5 Xīlā hé Tímótaì cóng Mǎqídùn lái de shíhou, Bǎoluó wéi dào pòqiè, xiàng Yóutaìrén zhèngmíng Yēsū shì Jīdū.

吕振中徒18:5 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下来的时候,保罗正为这道所摧迫,专向犹太人郑重地证明上帝所膏立者就是耶稣。

新译本徒18:5 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下来的时候,保罗就专心传扬主的道,向犹太人极力证明耶稣是基督。

现代译徒18:5 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到的时候,保罗就用全部的时间传讲信息,向犹太人见证耶稣是基督。

当代译徒18:5 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到之后,保罗全部时间都用来专心传道,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救主基督。

思高本徒18:5 及至息拉和弟茂德从马其顿来到後,保禄就专心传道,向犹太人证明耶稣就是默西亚。

文理本徒18:5 及西拉提摩太来自马其顿、保罗为道迫切、于犹太人证耶稣为基督、

修订本徒18:5 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的时候,保罗正专心传道,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

KJV 英徒18:5 And when Silas and Timotheus were come from Macedonia, Paul was pressed in the spirit, and testified to the Jews that Jesus was Christ.

NIV 英徒18:5 When Silas and Timothy came from Macedonia, Paul devoted himself exclusively to preaching, testifying to the Jews that Jesus was the Christ.

和合本徒18:6 他们既抗拒、毁谤,保罗就抖着衣裳说:“你们的罪归到你们自己头上(“罪”原文作“血”),与我无干(原文作“我却干净”)!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

拼音版徒18:6 Tāmen jì kàng jù, huǐbàng, Bǎoluó jiù dǒu zhe yīshang shuō, nǐmen de zuì guī dào nǐmen zìjǐ tóu shàng, ( zuì yuánwén zuò xie/xuè ) yǔ wǒ wúgān, ( yuánwén zuò wǒ què gānjing ) cóng jīn yǐhòu, wǒ yào wǎng waìbāngrén nàli qù,

吕振中徒18:6 犹太人敌挡毁谤,保罗就抖着衣裳对他们说∶「你们灭亡、血归到你们自己头上!我却乾乾净净。从今以后、我要找外国人去了。」

新译本徒18:6 但是他们抗拒、亵渎,保罗就抖着衣服,对他们说:“你们的罪你们自己承担,这与我无关。从今以后,我要到外族人那里去了。”

现代译徒18:6 可是,当他们反对他、毁谤他的时候,他就抖掉衣服上的灰尘,对他们说:「要是你们灭亡,罪不在我,你们自己负责吧!从今以后,我要到外邦人那里去了。」

当代译徒18:6 可是,犹太人不单抗拒保罗,并且出言亵渎上帝。保罗就抖掉身上的灰尘,警告他们说:“你们的罪都归在你们自己的身上,与我无干!从今以后,我要向外族人传福音了。”

思高本徒18:6 可是,因为他们反对,而且说亵渎的话,保禄就拂拭衣服向他们说:「你们的血归到你们头上,与我无干,从今以後,我要到外邦人那里去了。」

文理本徒18:6 犹太人敌而谤之、保罗振衣曰、尔血归尔首、我无尤焉、今而后我就异邦人矣、

修订本徒18:6 当他们抗拒他、毁谤他的时候,他就抖掉衣裳的灰尘,对他们说:"你们的罪归到你们自己的头上,与我无干。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

KJV 英徒18:6 And when they opposed themselves, and blasphemed, he shook his raiment, and said unto them, Your blood be upon your own heads; I am clean: from henceforth I will go unto the Gentiles.

NIV 英徒18:6 But when the Jews opposed Paul and became abusive, he shook out his clothes in protest and said to them, "Your blood be on your own heads! I am clear of my responsibility. From now on I will go to the Gentiles."

和合本徒18:7 于是离开那里,到了一个人的家中,这人名叫提多犹士都,是敬拜 神的,他的家靠近会堂。

拼音版徒18:7 Yúshì líkāi nàli, dào le yī gèrén de jiā zhòng, zhè rén míng jiào tí duō yóu shì dū, shì jìngbaì shén de, tāde jiā kàojìn gōngtáng.

吕振中徒18:7 就离开那里,进了一个人、名叫提丢犹士都、家中;这人是敬拜上帝的,他的家靠近会堂。

新译本徒18:7 他离开那里,到了提多.犹士都的家去。这人是敬拜 神的,他的家靠近会堂。

现代译徒18:7 於是保罗离开他们,去住在一个敬畏上帝、名叫提多犹士都的家里,他的家靠近会堂。

当代译徒18:7 说完了就离开那里。虽然如此,会堂的领袖基利司布和他全家都信了耶稣。许多哥林多人听了保罗讲道,也纷纷信了主,接受了洗礼。在会堂的隔壁住了一位名叫提多犹士都的信徒,保罗就住在他的家里。

思高本徒18:7 於是离开那里,进了一个名叫弟铎犹斯托的家 ,这人敬畏天主,他的家紧靠着会堂。

文理本徒18:7 遂去之、入敬上帝者犹士都之室、邻于会堂、

修订本徒18:7 于是他离开那里,到了一个人的家里,他名叫提多.犹士都,是敬拜上帝的人,他的家靠近会堂。

KJV 英徒18:7 And he departed thence, and entered into a certain man's house, named Justus, one that worshipped God, whose house joined hard to the synagogue.

NIV 英徒18:7 Then Paul left the synagogue and went next door to the house of Titius Justus, a worshiper of God.

和合本徒18:8 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相信受洗。

拼音版徒18:8 Guǎn gōngtáng de jī lì sī bù hé quán jiā dōu xìn le zhǔ. hái yǒu xǔduō gē lín duō rén tīng le, jiù xiāngxìn shòuxǐ.

吕振中徒18:8 会堂管事基利司布、同他全家信了主;还有许多哥林多人也听了就信,并且受洗。

新译本徒18:8 会堂主管基利司布和他全家都信了主,许多哥林多人也听了道,信了主,而且受了洗。

现代译徒18:8 会堂的主管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信息也信了,并接受洗礼。

当代译徒18:8 说完了就离开那里。虽然如此,会堂的领袖基利司布和他全家都信了耶稣。许多哥林多人听了保罗讲道,也纷纷信了主,接受了洗礼。在会堂的隔壁住了一位名叫提多犹士都的信徒,保罗就住在他的家里。

思高本徒18:8 会堂长克黎斯颇和他的全家都信了主,还有许多格林多人听了道而相信,也领了洗。

文理本徒18:8 司会堂者基利司布与其全家信主、哥林多人、多有闻道而信、且受洗者、

修订本徒18:8 会堂的主管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信,而且受了洗。

KJV 英徒18:8 And Crispus, the chief ruler of the synagogue, believed on the Lord with all his house; and many of the Corinthians hearing believed, and were baptized.

NIV 英徒18:8 Crispus, the synagogue ruler, and his entire household believed in the Lord; and many of the Corinthians who heard him believed and were baptized.

和合本徒18:9 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

拼音版徒18:9 Yè jiàn zhǔ zaì yìxiàng zhòng duì Bǎoluó shuō, búyào pà, zhǐguǎn jiǎng, búyào bì kǒu.

吕振中徒18:9 夜间主藉着在异象对保罗说;「别怕了,你只管讲,不要缄默;

新译本徒18:9 夜里,主借着异象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

现代译徒18:9 有一个晚上,保罗得了一个异象。主在异象中对他说:「你别害怕,只管讲,不要缄默,

当代译徒18:9 一天晚上,主在异象中安慰保罗说:“不要怕,只管继续放胆传福音,切勿闭口。

思高本徒18:9 夜间,主藉异象对保禄说:「不要害怕,只管讲, 不要缄默,

文理本徒18:9 夜间、主于异象中、语保罗曰、勿惧、宜言勿默、

修订本徒18:9 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沉默,

KJV 英徒18:9 Then spake the Lord to Paul in the night by a vision, Be not afraid, but speak, and hold not thy peace:

NIV 英徒18:9 One night the Lord spoke to Paul in a vision: "Do not be afraid; keep on speaking, do not be silent.

和合本徒18:10 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

拼音版徒18:10 Yǒu wǒ yǔ nǐ tóng zaì, bì méiyǒu rén xià shǒu haì nǐ. yīnwei zaì zhè chéng lǐ wǒ yǒu xǔduō de bǎixìng.

吕振中徒18:10 因为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会袭击你来苦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子民。」

新译本徒18:10 有我与你同在,必定没有人能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有许多属我的人。”

现代译徒18:10 有我跟你同在,没有人能伤害你,而且这城里有许多我的子民。」

当代译徒18:10 因为我和你同在,没有人能够伤害你。在这城里,还有许多属我的人。”

思高本徒18:10 因为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向你下手加害你,因为在这城 有许多百姓是属於我的。 」

文理本徒18:10 盖我偕尔、无人击尔害尔、因我有多民于此邑也、

修订本徒18:10 有我与你同在,没有人会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有许多属我的人。"

KJV 英徒18:10 For I am with thee, and no man shall set on thee to hurt thee: for I have much people in this city.

NIV 英徒18:10 For I am with you, and no one is going to attack and harm you, because I have many people in this city."

和合本徒18:11 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将 神的道教训他们。

拼音版徒18:11 Bǎoluó zaì nàli zhù le yī nián líng liù gè yuè, jiāng shén de dào jiàoxun tāmen.

吕振中徒18:11 保罗在那里居留了一年零六个月,在他们中间教授上帝之道。

新译本徒18:11 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把 神的道教导他们。

现代译徒18:11 保罗就在那里住了一年半,用上帝的道教导他们。

当代译徒18:11 保罗就继续在那里传福音,历时一年半。

思高本徒18:11 於是,他就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在他们中讲授天主的圣道。

文理本徒18:11 保罗居彼一年有六月、以上帝道训之、○

修订本徒18:11 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六个月,将上帝的道教导他们。

KJV 英徒18:11 And he continued there a year and six months, teaching the word of God among them.

NIV 英徒18:11 So Paul stayed for a year and a half, teaching them the word of God.

和合本徒18:12 到迦流作亚该亚方伯的时候,犹太人同心起来攻击保罗,拉他到公堂,

拼音版徒18:12 Dào jiā liú zuò yà gāi yà fāng bó de shíhou, Yóutaìrén tóngxīn qǐlai gōngjī Bǎoluó, lá tā dào gōng táng,

吕振中徒18:12 迦流做亚该亚院省长的时候,犹太人同心合意地起来攻击保罗,带他到审判台前,

新译本徒18:12 当迦流作亚该亚省长的时候,犹太人一致起来攻击保罗,拉他到审判台前,

现代译徒18:12 当迦流出任亚该亚总督的时候,犹太人集合起来攻击保罗,把他拉上法庭,

当代译徒18:12 迦流出任亚该亚省总督时,犹太人联合起来攻击保罗,拉他上法庭,

思高本徒18:12 当加里雍作阿哈雅总督时, 犹太人同心合意地起来攻击保禄, 把他带到法庭

文理本徒18:12 迦流为亚该亚方伯时、犹太人同心起而攻保罗、曳至公座之前、

修订本徒18:12 到迦流作亚该亚省长的时候,犹太人齐心起来攻击保罗,拉他到法庭,

KJV 英徒18:12 And when Gallio was the deputy of Achaia, the Jews made insurrection with one accord against Paul, and brought him to the judgment seat,

NIV 英徒18:12 While Gallio was proconsul of Achaia, the Jews made a united attack on Paul and brought him into court.

和合本徒18:13 说:“这个人,劝人不按着律法敬拜 神。”

拼音版徒18:13 Shuō, zhège rén quàn rén bù àn zhe lǜfǎ jìngbaì shén.

吕振中徒18:13 说∶「这个人煽动人违背律法地敬拜上帝。」

新译本徒18:13 说:“这个人劝人不照着律法去敬拜 神。”

现代译徒18:13 控告他:「这个人教唆别人用不合法的方式敬拜上帝!」

当代译徒18:13 控告他教人以非法方式敬拜上帝。

思高本徒18:13 说:「这个人劝人违法敬拜天主。 」

文理本徒18:13 曰、此人劝众违律以拜上帝、

修订本徒18:13 说:"这个人教唆人不按着律法敬拜上帝。"

KJV 英徒18:13 Saying, This fellow persuadeth men to worship God contrary to the law.

NIV 英徒18:13 "This man," they charged, "is persuading the people to worship God in ways contrary to the law."

和合本徒18:14 保罗刚要开口,迦流就对犹太人说:“你们这些犹太人!如果是为冤枉或奸恶的事,我理当耐性听你们。

拼音版徒18:14 Bǎoluó gāng yào kāikǒu, jiā liú jiù duì Yóutaìrén shuō, nǐmen zhèxie Yóutaìrén, rúguǒ shì wéi yuān wǎng, huò jiān e de shì, wǒ lǐ dàng naì xìng tīng nǐmen.

吕振中徒18:14 保罗刚要开口,迦流就对犹太人说∶「犹太人哪!如果是冤枉事或奸恶的匪类行为,按理我该耐心听你们;

新译本徒18:14 保罗刚要开口,迦流就对犹太人说:“犹太人啊,如果有犯法或邪恶的罪行,我当然要耐心听你们;

现代译徒18:14 保罗刚要开口,迦流对犹太人说:「假如这是一件冤枉或犯法的事,我当然要耐着性子听你们;

当代译徒18:14 保罗正要申辩,迦流就开口对犹太人说:“如果这事涉及甚麽罪行冤情,我当然有责任处理。

思高本徒18:14 保禄刚要开口,加里雍就向犹太人说:「犹太人啊!如果有什麽犯法或邪恶的罪行,我自当容忍你们;

文理本徒18:14 保罗将启口、迦流语犹太人曰、犹太人乎、苟因不义奸恶之事、理宜听尔、

修订本徒18:14 保罗刚要开口,迦流对犹太人说:"你们这些犹太人哪!如果是为冤枉或奸恶的事,我理当耐性听你们。

KJV 英徒18:14 And when Paul was now about to open his mouth, Gallio said unto the Jews, If it were a matter of wrong or wicked lewdness, O ye Jews, reason would that I should bear with you:

NIV 英徒18:14 Just as Paul was about to speak, Gallio said to the Jews, "If you Jews were making a complaint about some misdemeanor or serious crime, it would be reasonable for me to listen to you.

和合本徒18:15 但所争论的,若是关乎言语、名目和你们的律法,你们自己去办吧!这样的事我不愿意审问。”

拼音版徒18:15 Dàn suǒ zhēnglùn de, ruò shì guān hū yányǔ, míng mù, hé nǐmen de lǜfǎ, nǐmen zìjǐ qù biàn bā. zhèyàng de shì wǒ bù yuànyì shenwèn.

吕振中徒18:15 但既是关于言论、名目、和你们自己的律法等问题,你们自理罢!我没有意思要审判这些事。」

新译本徒18:15 但所争论的若是关于字句、名称和你们的律法,你们就应当自己处理。我不愿意审判这件事!”

现代译徒18:15 既然所争论的是你们法律上的一些字眼名词,你们自己去解决吧。我不愿意审判这样的事!」

当代译徒18:15 但你们所争论的,只是关乎名词、语句上的斟酌,都是你们宗教律法上的琐事,你们自行解决好了,本官概不受理!”

思高本徒18:15 但问题既是关於道理、名目和你们自己的法律的事,你们自己管罢,我不愿作这些事的判官。 」

文理本徒18:15 若辩论言语名称、及尔之律、尔自理之、我不欲判此也、

修订本徒18:15 既然你们所争论的是关乎用字、名目和你们的律法,你们自己去办吧!这样的事我不愿意审问。"

KJV 英徒18:15 But if it be a question of words and names, and of your law, look ye to it; for I will be no judge of such matters.

NIV 英徒18:15 But since it involves questions about words and names and your own law--settle the matter yourselves. I will not be a judge of such things."

和合本徒18:16 就把他们撵出公堂。

拼音版徒18:16 Jiù bǎ tāmen niǎn chū gōng táng.

吕振中徒18:16 就把他们从审判台前撵走。

新译本徒18:16 于是就把他们从审判台前赶出去。

现代译徒18:16 於是把他们赶出法庭。

当代译徒18:16 随即把他们从法庭赶出去。

思高本徒18:16 就把他们逐出了法庭。

文理本徒18:16 遂逐之出、

修订本徒18:16 于是,他把他们逐出法庭。

KJV 英徒18:16 And he drave them from the judgment seat.

NIV 英徒18:16 So he had them ejected from the court.

和合本徒18:17 众人便揪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这些事迦流都不管。

拼音版徒18:17 Zhòngrén biàn jiū zhù guǎn gōngtáng de suǒ tí ní, zaì táng qián dǎ tā. zhèxie shì jiā liú dōu bù guǎn.

吕振中徒18:17 众人拉住了会堂管事所提尼,在审判堂前击打;这些事迦流都不管。

新译本徒18:17 众人揪住会堂主管苏提尼,在审判台前打他。这些事迦流一概不理。

现代译徒18:17 大家就揪着会堂的主管所提尼,在庭前殴打他。这事迦流也不过问。

当代译徒18:17 出了庭外,旁听的外族人揪住会堂的领袖所提尼,把他痛打一顿。迦流总督却视若无睹,置诸不理。

思高本徒18:17 於是众希腊人拉住会堂长索斯特乃,在法庭前打了他;而加里雍全不理睬这些事。

文理本徒18:17 众执司会堂者所提尼、于公座前扑之、迦流概不置意、○

修订本徒18:17 众人就揪住会堂的主管所提尼,在法庭前打他。这些事迦流都不管。

KJV 英徒18:17 Then all the Greeks took Sosthenes, the chief ruler of the synagogue, and beat him before the judgment seat. And Gallio cared for none of those things.

NIV 英徒18:17 Then they all turned on Sosthenes the synagogue ruler and beat him in front of the court. But Gallio showed no concern whatever.

和合本徒18:18 保罗又住了多日,就辞别了弟兄,坐船往叙利亚去,百基拉、亚居拉和他同去。他因为许过愿,就在坚革哩剪了头发。

拼音版徒18:18 Bǎoluó yòu zhù le duō rì, jiù cíbié le dìxiōng, zuò chuán wǎng Xìlìyà qù, bǎi Jīlā, yà jū lá hé tā tóng qù. tā yīnwei xǔ guò yuàn, jiù zaì jiān gé lǐ jiǎn le tóufa.

吕振中徒18:18 保罗还继续住了好些日子,然后辞别弟兄,启航往叙利亚去;和他同行的有百基拉和亚居拉;保罗先在坚革哩剪头发;因为他有愿在身。

新译本徒18:18 保罗住了许多日子,然后辞别弟兄们,坐船去叙利亚,同行的有百基拉和亚居拉。他因为许过愿,现在期满了,就在坚革里剃了头发。

现代译徒18:18 保罗在哥林多和弟兄们又住了好些日子,然后离开他们,跟百基拉和亚居拉一道坐船到叙利亚去。动身以前,他在坚革哩把头发剪掉了,因为他曾经许下一个愿。

当代译徒18:18 保罗在哥林多逗留了相当时日,终於向众弟兄姊妹道别了。他和亚居拉、百基拉夫妇乘船赴叙利亚。保罗因为许过愿,所以在坚革哩依照犹太人的习俗削了头发。

思高本徒18:18 保禄又住了些日子,就与弟兄们辞别,乘船往叙利亚去;和他一起的,有普黎史拉和阿桂拉,因为保禄许有誓愿,在耕格勒剃了头发。

文理本徒18:18 保罗尚居多日、乃别诸兄弟、航海往叙利亚、百基拉亚居拉偕之、在坚革哩翦发、有矢誓故也、

修订本徒18:18 保罗又住了好些日子,就辞别了弟兄,坐船到叙利亚去。百基拉、亚居拉和他同去。他因为许过愿,就在坚革哩剃了头发。

KJV 英徒18:18 And Paul after this tarried there yet a good while, and then took his leave of the brethren, and sailed thence into Syria, and with him Priscilla and Aquila; having shorn his head in Cenchrea: for he had a vow.

NIV 英徒18:18 Paul stayed on in Corinth for some time. Then he left the brothers and sailed for Syria, accompanied by Priscilla and Aquila. Before he sailed, he had his hair cut off at Cenchrea because of a vow he had taken.

和合本徒18:19 到了以弗所,保罗就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进了会堂,和犹太人辩论。

拼音版徒18:19 Dào le Yǐfúsuǒ, Bǎoluó jiù bǎ tāmen liú zaì nàli, zìjǐ jìn le gōngtáng, hé Yóutaìrén biànlùn.

吕振中徒18:19 他们抵达了以弗所,保罗就把他们留下;自己进了会堂、和犹太人辩论。

新译本徒18:19 到了以弗所,保罗留他们在那里,自己却到会堂去,跟犹太人辩论。

现代译徒18:19 他们到了以弗所,在那里,保罗向百基拉和亚居拉告别。他到会堂去跟犹太人辩论。

当代译徒18:19 到了以弗所,保罗叫他们留在船上,独自进入会堂,跟犹太人辩论信仰的事。

思高本徒18:19 到了厄弗所,保禄便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进了会堂,同犹太人辩论。

文理本徒18:19 至以弗所、留二人于彼、自入会堂、与犹太人辩论、

修订本徒18:19 到了以弗所,保罗就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进了会堂,和犹太人辩论。

KJV 英徒18:19 And he came to Ephesus, and left them there: but he himself entered into the synagogue, and reasoned with the Jews.

NIV 英徒18:19 They arrived at Ephesus, where Paul left Priscilla and Aquila. He himself went into the synagogue and reasoned with the Jews.

和合本徒18:20 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他却不允,

拼音版徒18:20 Zhòngrén qǐng tā duō zhù xiē rìzi, tā què bù yún.

吕振中徒18:20 众人请求他多住些时候,他不答应,

新译本徒18:20 众人请他多住些时候,他没有答应,

现代译徒18:20 大家请他留下来多住些日子,但保罗不答应。

当代译徒18:20 他们请保罗多留几天,他却婉言推却了:

思高本徒18:20 众人求他多住些时候, 他没有应允,

文理本徒18:20 众请久居、不许、

修订本徒18:20 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他没有答应,

KJV 英徒18:20 When they desired him to tarry longer time with them, he consented not;

NIV 英徒18:20 When they asked him to spend more time with them, he declined.

和合本徒18:21 就辞别他们,说:“ 神若许我,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于是开船离了以弗所。

拼音版徒18:21 Jiù cíbié tāmen shuō, shén ruò xǔ wǒ, wǒ hái yào huí dào nǐmen zhèlǐ. yúshì kāi chuán lí le Yǐfúsuǒ.

吕振中徒18:21 却辞别他们说∶「上帝若准许,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来的」。于是开船离了以弗所,

新译本徒18:21 却辞别他们说:“ 神若许可,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来。”于是从以弗所开船去了。

现代译徒18:21 临别的时候,他对他们说:「如果是上帝的旨意,我会再回到你们这里来。」於是保罗又从以弗所上船。

当代译徒18:21 “如果上帝许可,我一定会再来的。”随后又回到船上,继续他往凯撒利亚的行程。

思高本徒18:21 却辞别他们说:「若是天主愿意,我还要回到你们这 来。 」遂从厄弗所开船走了。

文理本徒18:21 乃别之曰、若上帝许之、我将反而就尔、遂舟行去以弗所、

修订本徒18:21 就辞别他们,说:"上帝若许可,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来。"于是他上船离开以弗所。

KJV 英徒18:21 But bade them farewell, saying, I must by all means keep this feast that cometh in Jerusalem: but I will return again unto you, if God will. And he sailed from Ephesus.

NIV 英徒18:21 But as he left, he promised, "I will come back if it is God's will." Then he set sail from Ephesus.

和合本徒18:22 在凯撒利亚下了船,就上耶路撒冷去问教会安,随后下安提阿去。

拼音版徒18:22 Zaì Gāisālíyà xià le chuán, jiù shàng Yēlùsǎleng qù wèn jiàohuì ān, suíhòu xià ān tí a qù.

吕振中徒18:22 在该撒利亚靠岸,就上耶路撒冷,给教会问安,又下安提阿。

新译本徒18:22 保罗在该撒利亚登岸,上耶路撒冷问候教会,然后下安提阿去。

现代译徒18:22 保罗一到凯撒利亚,就上耶路撒冷探望教会,然后去安提阿,

当代译徒18:22 保罗在那里登岸,先上耶路撒冷去,向信徒问候致意;

思高本徒18:22 在凯撒勒雅下船,就上耶路撒冷问候教会,然後下到安提约基雅。

文理本徒18:22 至该撒利亚、登岸、上耶路撒冷、问安于会、后下安提阿、

修订本徒18:22 他在凯撒利亚下了船,上耶路撒冷去问候教会,随后下安提阿去。

KJV 英徒18:22 And when he had landed at Caesarea, and gone up, and saluted the church, he went down to Antioch.

NIV 英徒18:22 When he landed at Caesarea, he went up and greeted the church and then went down to Antioch.

和合本徒18:23 住了些日子,又离开那里,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

拼音版徒18:23 Zhù le xiē rìzi, yòu líkāi nàli, ái cì jīngguò jiā lá taì hé Fú lǚ jiā dìfang, jiāngù zhòng méntǔ.

吕振中徒18:23 度了些时候,就出发,挨着次序走遍加拉太地区和弗吕家,使众门徒坚固。

新译本徒18:23 住了一些时候,他又动身,先后经过加拉太地区和弗吕家,坚固众门徒。

现代译徒18:23 在那里住了一些日子才走。他走遍了加拉太和弗吕家一带地方,到处坚固信徒的信心。

当代译徒18:23 然后才回到安提阿。在那里逗留了一些日子之后,再访问了加拉太和弗吕家两地的信徒,坚固他们的信心。

思高本徒18:23 保禄住了一个时期,又出发,挨次经过迦拉达区和夫黎基雅,坚固众位门徒。

文理本徒18:23 久之又往、以次经加拉太、弗吕家之地、坚诸门徒焉、○

修订本徒18:23 他在那里住了些日子,又离开了那里,逐一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各地方,坚固众门徒。

KJV 英徒18:23 And after he had spent some time there, he departed, and went over all the country of Galatia and Phrygia in order, strengthening all the disciples.

NIV 英徒18:23 After spending some time in Antioch, Paul set out from there and traveled from place to place throughout the region of Galatia and Phrygia, strengthening all the disciples.

和合本徒18:24 有一个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以弗所。他生在亚历山大,是有学问的,最能讲解圣经(“学问”或作“口才”)。

拼音版徒18:24 Yǒu yī gè Yóutaìrén, míng jiào yà bō luó, lái dào Yǐfúsuǒ. tā shēng zaì yà lì shān taì, shì yǒu xuéwen de, zuì néng jiǎngjie Shèngjīng. ( xuéwen huò zuò kǒu cái ).

吕振中徒18:24 有一个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抵达了以弗所。按藉贯他是亚力山太人,是个有口才(或译∶有学问)的,在讲解上很有能力。

新译本徒18:24 有一个生在亚历山太的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了以弗所。他很有口才,擅长讲解圣经。

现代译徒18:24 有一个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以弗所。他生在亚历山大,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对圣经有非常丰富的知识。

当代译徒18:24 那时有一个生於亚历山太港,名叫亚波罗的犹太人,来到以弗所。这人博学能辩,熟识圣经,

思高本徒18:24 有一个在亚历山大里亚出生的犹太人,名叫阿颇罗,是个有口才的人,长於圣经,他到了厄弗所。

文理本徒18:24 有犹太人亚波罗者、生于亚力山太、至以弗所、

修订本徒18:24 有一个生在亚历山大的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以弗所,他很有口才,很会讲解圣经。

KJV 英徒18:24 And a certain Jew named Apollos, born at Alexandria, an eloquent man, and mighty in the scriptures, came to Ephesus.

NIV 英徒18:24 Meanwhile a Jew named Apollos, a native of Alexandria, came to Ephesus. He was a learned man, with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the Scriptures.

和合本徒18:25 这人已经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心里火热,将耶稣的事详细讲论教训人;只是他单晓得约翰的洗礼。

拼音版徒18:25 Zhè rén yǐjing zaì zhǔ de dào shàng shòu le jiàoxun, xīnli huǒ rè, jiāng Yēsū de shì, xiángxì jiǎnglùn jiàoxun rén. zhǐshì tā dān xiǎodé Yuēhàn de xǐlǐ.

吕振中徒18:25 这个人曾经在主的道路上受训练,他心灵火热,将关于耶稣的事详确地讲论、教训人,却单单晓得约翰的洗礼。

新译本徒18:25 这人在主的道上受过训练,心灵火热,很准确地讲论,并且教导人关于耶稣的事,但他只晓得约翰的洗礼。

现代译徒18:25 他在主所指示的道路上面,已经受过相当的训练,而且心中火热,常常把耶稣的事正确地向人讲解。可是,他只晓得有约翰的洗礼。

当代译徒18:25 曾经受过主道的栽培,有属灵的热心。他对耶稣的事颇有认识,又常用来教训人,但可惜他所知道的,只限於施洗约翰所讲的。

思高本徒18:25 这人学过主的道理,讲论耶稣的事,心神热烈,教训人也很详实,却只知若翰的洗礼。

文理本徒18:25 其人博学、谙于诸经、尝受训于主道、且锐志以耶稣之事、详言诲人、彼惟知约翰之洗而已、

修订本徒18:25 这人已经在主的道路上受了训练,心里火热,精确地讲论和教导耶稣的事;可是他只知道约翰的洗礼。

KJV 英徒18:25 This man was instructed in the way of the Lord; and being fervent in the spirit, he spake and taught diligently the things of the Lord, knowing only the baptism of John.

NIV 英徒18:25 He had been instructed in the way of the Lord, and he spoke with great fervor and taught about Jesus accurately, though he knew only the baptism of John.

和合本徒18:26 他在会堂里放胆讲道,百基拉、亚居拉听见,就接他来,将 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

拼音版徒18:26 Tā zaì gōngtáng fàngdǎn jiǎng dào, bǎi Jīlā, yà jū lá tīngjian, jiù jiē tā lái, jiāng shén de dào gei tā jiǎngjie gèngjiā xiángxì.

吕振中徒18:26 这个人开始在会堂里放胆讲论。百基拉和亚居拉听了他,就把他接来,将这道路(有古卷作∶上帝之道路)更详确地向他讲解。

新译本徒18:26 这人在会堂里放胆讲论起来;百基拉和亚居拉听了,就把他接来,把 神的道更准确地向他讲解。

现代译徒18:26 亚波罗开始在会堂里大胆地讲论;百基拉和亚居拉听到了,就请他到家里去,更加准确地把上帝所指示的道路向他解释。

当代译徒18:26 尽管如此,他还是常常教导人,毫不胆怯地在会堂里讲道。百基拉和亚居拉听了以后,便把他拉过一旁,将上帝的道更正确地告诉他。

思高本徒18:26 这人开始在会堂 放胆讲论。普黎史拉和阿桂拉听了他的讲论,就把他接来,给他更详实地讲解了天主的道理。

文理本徒18:26 在会堂毅然而言、百基拉、亚居拉、闻而延之、述上帝之道尤详、

修订本徒18:26 他开始在会堂里放胆讲道;百基拉、亚居拉听见,就接他来,将上帝的道路给他更精确地讲解。

KJV 英徒18:26 And he began to speak boldly in the synagogue: whom when Aquila and Priscilla had heard, they took him unto them, and expounded unto him the way of God more perfectly.

NIV 英徒18:26 He began to speak boldly in the synagogue. When Priscilla and Aquila heard him, they invited him to their home and explained to him the way of God more adequately.

和合本徒18:27 他想要往亚该亚去,弟兄们就勉励他,并写信请门徒接待他(或作“弟兄们就写信劝门徒接待他”)。他到了那里,多帮助那蒙恩信主的人,

拼音版徒18:27 Tā xiǎng yào wǎng yà gāi yà qù. dìxiōng men jiù miǎnlì tā, bìng xie xìn qǐng méntǔ jiēdaì tā. ( huò zuò dìxiōng men jiù xie xìn quàn méntǔ jiēdaì tā ) tā dào le nàli, duō bāngzhu nà meng ēn xìn zhǔ de rén.

吕振中徒18:27 亚波罗有意思要过去到亚该亚,弟兄们就怂恿着,写信叫门徒接待他。他既到了,就多多帮助藉着恩惠而信的人;

新译本徒18:27 亚波罗有意要到亚该亚去,弟兄们就鼓励他,又写信请门徒接待他。他到了那里,对那些蒙恩信主的人帮助很多,

现代译徒18:27 以后亚波罗决定到亚该亚去,以弗所的弟兄就帮助他,写信给亚该亚的弟兄,请他们接待他。他到了那里,对那些蒙恩信主的人大有帮助。

当代译徒18:27 后来亚波罗有意往亚该亚去。弟兄们大加鼓励,并写信请求该地的信徒接待他。亚波罗到达之后,给那里蒙恩信主的人不少帮助。

思高本徒18:27 阿颇罗有意往阿哈雅去,弟兄们都鼓励他,并且给门徒写信,叫他们接待他;他到了那里,依赖恩宠, 给了信友们很多的贡献,

文理本徒18:27 亚波罗欲往亚该亚、诸兄弟勉之、遗书门徒、令接纳之、既至、大有助于由恩而信者、

修订本徒18:27 他想要往亚该亚去,弟兄们就勉励他,并写信请门徒们接待他,他到了那里,多多帮助那些蒙恩信主的人,

KJV 英徒18:27 And when he was disposed to pass into Achaia, the brethren wrote, exhorting the disciples to receive him: who, when he was come, helped them much which had believed through grace:

NIV 英徒18:27 When Apollos wanted to go to Achaia, the brothers encouraged him and wrote to the disciples there to welcome him. On arriving, he was a great help to those who by grace had believed.

和合本徒18:28 在众人面前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

拼音版徒18:28 Zaì zhòngrén miànqián jí yǒu nénglì, bó dào Yóutaìrén, yǐn Shèngjīng zhèngmíng Yēsū shì Jīdū.

吕振中徒18:28 在公众面前极有力地驳倒犹太人,引经指明上帝所膏立的就是耶稣。

新译本徒18:28 因为他当众有力地驳倒犹太人,引用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

现代译徒18:28 他屡次在公开的辩论中有力地驳倒了犹太人,根据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

当代译徒18:28 他熟习圣经,词锋又锐利,常当众驳倒犹太人,能引用旧约圣经,力证耶稣就是救主基督。

思高本徒18:28 因为他经常有力地当众驳倒犹太人,用圣经指明耶稣就是默西亚。

文理本徒18:28 盖于众前、力折犹太人、引诸经指明耶稣为基督也、

修订本徒18:28 因为他在公众面前极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

KJV 英徒18:28 For he mightily convinced the Jews, and that publickly, shewing by the scriptures that Jesus was Christ.

NIV 英徒18:28 For he vigorously refuted the Jews in public debate, proving from the Scriptures that Jesus was the Christ.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