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保罗和西拉经过暗妃坡里、亚波罗尼亚,来到帖撒罗尼迦,在那里有犹太人的会堂。

2保罗照他素常的规矩进去,一连三个安息日,本着圣经与他们辩论,

3讲解陈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里复活;又说:“我所传与你们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

4他们中间有些人听了劝,就附从保罗和西拉,并有许多虔敬的希腊人,尊贵的妇女也不少。

5但那不信的犹太人心里嫉妒,招聚了些市井匪类,搭夥成群,耸动合城的人闯进耶孙的家,要将保罗、西拉带到百姓那里。

6找不着他们,就把耶孙和几个弟兄拉到地方官那里,喊叫说:“那搅乱天下的也到这里来了!

7耶孙收留他们。这些人都违背凯撒的命令,说另有一个王耶稣。”

8众人和地方官听见这话,就惊慌了,

9于是取了耶孙和其余之人的保状,就释放了他们。

10弟兄们随即在夜间打发保罗和西拉往庇哩亚去。二人到了,就进入犹太人的会堂。

11这地方的人贤于帖撒罗尼迦的人,甘心领受这道,天天考查圣经,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

12所以他们中间多有相信的,又有希腊尊贵的妇女,男子也不少。

13但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知道保罗又在庇哩亚传 神的道,也就往那里去,耸动搅扰众人。

14当时弟兄们便打发保罗往海边去;西拉和提摩太仍住在庇哩亚。

15送保罗的人带他到了雅典,既领了保罗的命,叫西拉和提摩太速速到他这里来,就回去了。

16保罗在雅典等候他们的时候,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着急,

17于是在会堂里与犹太人和虔敬的人,并每日在市上所遇见的人辩论。

18还有伊壁鸠鲁和斯多亚两门的学士与他争论。有的说:“这胡言乱语的要说什么?”有的说:“他似乎是传说外邦鬼神的。”这话是因保罗传讲耶稣与复活的道。

19他们就把他带到亚略巴古,说:“你所讲的这新道,我们也可以知道吗?

20因为你有些奇怪的事传到我们耳中,我们愿意知道这些事是什么意思。”

21(雅典人和住在那里的客人都不顾别的事,只将新闻说说听听。)

22保罗站在亚略巴古当中,说:“众位雅典人哪,我看你们凡事很敬畏鬼神。

23我游行的时候,观看你们所敬拜的,遇见一座坛,上面写着‘未识之神’;你们所不认识而敬拜的,我现在告诉你们。

24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 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

25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

26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注:“本”有古卷作“血脉”),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

27要叫他们寻求 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

28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也是他所生的。’

29我们既是 神所生的,就不当以为 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

30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 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

31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要藉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叫他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

32众人听见从死里复活的话,就有讥诮他的;又有人说:“我们再听你讲这个吧!”

33于是保罗从他们当中出去了。

34但有几个人贴近他,信了主,其中有亚略巴古的官丢尼修,并一个妇人,名叫大马哩,还有别人一同信从。

提要

1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传道,4 在那里有些人接受了福音,信了基督,然而有些人却迫害使徒保罗。10他被派往庇哩亚,在那里传扬福音。13 由于在帖撒罗尼迦受到迫害,15他到了希腊的雅典,并且与他们辩论,向不认识永活之上帝的人传扬福音,34 因此有许多人归向了耶稣基督。


帖撒罗尼迦的骚动

徒17:1 保罗和西拉经过暗妃波里、亚波罗尼亚,来到帖撒罗尼迦,在那里有犹太人的会堂。

【本会注释】

经过。希腊文diodeuō,“一路前进”,来自dia(通过)和hodos(道路)。在新约圣经中,这个希腊动词仅仅在这里以及路8:1出现过。这种使用再次证明这两本书是同一位作者。

暗妃波里。这个地方大约位于腓立比西南方向30英里(48千米)。在早先这个城市被称为Ennea Hodoi,“九条道”,表明它在战略上的有利位置。在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罗马省份马其顿分为四个区域,暗妃波里就是其中第一个区域的首府。

亚波罗尼亚。亚波罗尼亚大约位于暗妃波里西南方向30英里(48千米)。这个城市的准确位置我们还无法得知。保罗以及同人从腓立比来到这里,可能仅仅在这两地各停留了一夜,尽管他们不久前才受了鞭打,再加上日行30英里已经使他们过度疲劳了。这些福音使者们并没有在这两个城镇逗留,可能是因为有犹太人。

帖撒罗尼迦。帖撒罗尼迦大约坐落在亚波罗尼亚西边稍稍偏北的地方,有37英里(约59千米)。这里早先被称为“温泉”,但是由马其顿的腓力普扩展了疆界,而且卡桑德为这里重新命名,为了向他的妻子以及腓力普的女儿表示敬意。这里是温泉湾的有利商业位置,而且成了一个较为重要的港口。帖撒罗尼迦也一样是一个重要的城市。

犹太人的会堂。帖撒罗尼迦作为一个繁忙的商业中心,它一定吸引了大量的犹太人。这些分散在各地的犹太成员(见本注释第五册第59-61页)享有宗教自由的权力,而且他们可以自己建立宗教崇拜的场所。可能这里所提到的坐落在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会堂,不仅仅容纳了住在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而且周围还包括一些小城镇的犹太人,由于那些犹太人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会堂,所以也在这里聚集。


徒17:2 保罗照他素常的规矩进去,一连三个安息日,本着圣经与他们辩论,

【本会注释】

照着他素常的规矩。见徒13:5,14注释;参路4:16注释。

进去。正如犹太人一样。他可能被邀请进会堂进行讲论,正如在彼西底的安提阿(见徒13:14注释)。

一连三个安息日。希腊文epi sabbata tria,直译是“在三个安息日”。修订标准版圣经写作“有三个星期”。这样的译文看起来似乎无根无据。应用其规则,主要,直接,以及明显的译文乃应首选,除非这里的结构或者上下文要求一种匹配的意义,不然这里翻译为“安息日”是最为合适的。然而,在希腊文中,不论是语言还是上下文,或者是这里所描述的环境都没有必要将这里翻译为“星期”。有关这段的译文,在68种圣经版本中,其中包括13种语言,除了修订标准版之外,其中只有一个版本──德文波可曼,使用了“三个星期”的译文。修订标准版圣经把“安息日”的译文作为旁注。有许多圣经版本使用以下译文“三个安息日”或者“连续三个安息日”,以上这些版本中的译文都排除了任何“三个星期”的观点。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以下译文,“一连三个安息日”是有根据的,它才是更应当引用的译文。有关使徒保罗于遵守安息日的关系参徒13:14;16:13。在安息日之间的素日里,无疑,使徒保罗在制造帐篷并以此谋生(见徒18:3;帖前2:9;帖后3:8)。这里的会堂允许使徒保罗一连三个安息日进行讲论,说明当地人很尊重他,视他为拉比,他的讲论真诚热心。

辩论。希腊文dialegomai,意思是“对话”,“谈论”,“讨论”,它所含“辩论”的意思不大,但这里与第17节一样把它翻译为“辩论”。使徒保罗在这里所做的见证像先前一样毫无畏惧。他传扬上帝的福音“不独在乎言语,也在乎权能和圣灵,并充足的信心”(帖前1:5)。同时,他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帖前2:7)。结果,不仅仅犹太人以及那些改教者蒙了拯救,而且有许多外邦人“离弃偶像,归向上帝,要服侍那又真有活的上帝”(帖前1:9)。

本着圣经。相当于“从圣经中”。使徒保罗从圣经中引用他辩论的论据,正如耶稣所做的一样(路24:25-27,44),还有司提反(徒7章),以及保罗自己在彼西底的安提阿所做的一样(徒13:16-41)。


徒17:3 讲解陈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里复活;又说:“我所传与你们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

【本会注释】

讲解。希腊文dianoigō。作者路加还在其他地方使用过同样的词,分别在(1)在去以马仵斯的路上耶稣基督像两位门徒讲解,或者解释圣经(路24:32),(2)耶稣开那十一位使徒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路24:45),以及(3)主也曾开吕底亚的心,使她留心听使徒保罗的讲论(徒16:14)。这里使徒保罗遵照主的榜样像众人讲解圣经,这样他的听众便会打开心门接受他所传的信息。

陈明。希腊文paratithēmi,“在一旁提出”,用来表达将事物陈列在桌子上(徒16:34),或者象征性地指代提出论点。这里的“陈明”按照它古老的含义,并不意味着提出一个令人置疑的假设,而是指“引证”。使徒保罗为他所讲的道提供了属灵的证据,并且以极具说服性的方法向那些在会堂的听众提出来。

基督。在希腊原文中这个词前面有定冠词,有特指的意思。使徒保罗企图更正犹太人对于弥赛亚的错误概念(见路4:19注释)。

必须。或作“是必要的”。使徒保罗所说的话显明,弥赛亚只有藉着牺牲才能征服罪恶,所以他必须受害。因为受害乃是凯旋的基础(见路24:26,27注释)。

受害,从死里复活。直译作“受害并复活”。保罗尤其提到了关于耶稣基督教训的两个方面,这正是犹太人很难接受的两个反面──弥赛亚的受害以及复活。旧约圣经以赛亚第53章将是此种研究的最突出经文(见路24:26,27注释;参徒8:32-35;13:26-33注释)。

这位耶稣。参徒9:22注释。


徒17:4 他们中间有些人听了劝,就附从保罗和西拉,并有许多虔敬的希利尼人,尊贵的妇女也不少。

【本会注释】

他们中间有些人。这里是指会堂中的犹太人(参徒13:43)。这些相信的犹太人与那些不信的犹太人比较可能仅仅是个少数(徒17:5)。

听了劝。相当于“被说服”,就是被使徒保罗与他们所做的辩论说服。

附从保罗。直译是“[被上帝]分派给保罗”成为门徒。罗瑟勒姆翻译为,“投靠与保罗”。

虔敬的希利尼人。有一些原文证据(参本册注释第10页)有以下的读法“虔敬的人和希利尼人”。其中一些是改教者(见徒10:2注释)。但是在帖撒罗尼迦教会中似乎有一些人显然是外邦人,其中一些人离弃了偶像的敬拜,并不是从犹太教中转过来的(帖前1:9;2:14)。

有许多。这些外邦人并没有因为那些偏见而防碍了他们。这些偏见与那些生来就是犹太人的百姓密切相连。

尊贵的妇女。这些人可能是在经济上或者社会地位上比较独立自主,就像吕底亚一样(徒16:14),或许这些妇女是当地一些权贵的妻子。很难说清楚她们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这几乎不可能。在马其顿,妇女享有很大的自由。似乎这里(徒17:4)包括在第2节提到的“一连三个安息日”之内。这里叙述的进程,在帖撒罗尼迦教会理想的工作果效所有的画面,以及保罗的书信(帖撒罗尼迦前书)说明他们在这里不仅仅停留了三个星期。


徒17:5 但那不信的犹太人心里嫉妒,招聚了些市井匪类,搭伙成群,耸动合城的人闯进耶孙的家,要将保罗、西拉带到百姓那里。

【本会注释】

那不信的犹太人。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册注释第10页)对于这些话的删节。即使没有这些话也不会在意义上产生大的变动,因为第4节已经说明有些犹太人相信了福音,显然,这里提到的那些煽动暴乱抵挡保罗和西拉的犹太人是‘不信的人”。在会堂中传播福音,几乎总会在听众中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果效(见徒13:14,43-45;14:1,2;19:8,9)。

心里嫉妒。希腊文zēloō,“因为嫉妒而发怒”,即,心存妒忌(参徒13:45注释)。

市井匪类。这个措词更确切的译法可作“乌合之众中的卑鄙可耻之徒”(钦定本修订版)。这些描写很适合这些人,因为他们没有固定的职业,他们闲逛到市场的地方,过着无固定的生活,随时都会引起或好或坏的事件。那些嫉妒的犹太人期望雇佣此种败类,组织他们举行暴动,利用这些人煽动是非抵挡福音工人以及那些悔改之人。

耸动合城的人。这里提到的“合”在希腊文中并没有出现。对于这个词的删节也不会减弱叙述的力度。犹太人所使用的此种暴动行为,由基督教的敌人们效学,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他们都在防碍基督教。教会的这些对手们制造了麻烦,但是他们却常常控告基督徒在进行扰乱的工作。

闯进。这个词的希腊文ephistēmi,“[任何人、任何事]突然来临”(参路20:1;徒22:13;23:27)。犹太人发起这场无缘无故的攻击,乃属于公众混乱,应该引起官方注意,对犹太人进行惩罚和治理,而不是对耶孙和使徒保罗下手。

耶孙。一个常为犹太人使用的希腊名字,等于希伯来名约书亚(马加比后书4:7;见约瑟夫《犹太掌故》第十二章5.1 [239])。这个名字也在使徒保罗提到的“亲属”中(罗16:21),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这就是指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的朋友。保罗和这人在一起居住,这大概可以表明此人是名犹太人。他热情好客的行为如今却引起本地那些不信之同胞的极度恼火。

百姓。希腊文dēmos,可能是指“聚集的大众”,与laos对照,后者通常代表一个部落,或者一个民族的人民。由于帖撒罗尼迦是一个自由的希腊城市,犹太人可能计划将这事就地解决,当着这些dēmos(人)的面,把这里作为人民的法庭。或者,他们可能希望那些情绪高涨的暴徒们将这些福音使者处以私刑,并不经审讯。


徒17:6 找不着他们,就把耶孙和几个弟兄拉到地方官那里,喊叫说:“那搅乱天下的也到这里来了,

【本会注释】

找不着他们。比较警觉的朋友们可能将保罗和西拉带出了耶孙家,并且把他们藏了起来,直到可以安全出离帖撒罗尼迦为止(第10节)。当这些人发现保罗他们不在,没有找到自己想抓的人时,这些闹事者就抓走了当地人作为牺牲品,但是在处理当地人时,采用了较为合法的手段。

拉到。希腊文suro,“拉”,或者“拖”。在徒8:3,这个词用来表达扫罗连男带女一起“拉着”下在监里。

和几个弟兄。这里并没有提到这些弟兄们的名字,但是在表达上决没有忽视他们的意思。

地方官那里。希腊文politarchai,来自polis(城市)和archōn(统治者)。在已知的文学中,这个词仅仅由作者路加使用过,考古学显明他准确地使用了这个字。在十九个碑铭上发现了这个字。使用这个字的大部分碑铭都是指马其顿那些城镇中的地方官员,其中有五个碑铭是指帖撒罗尼迦地方的官员,因此就证明了作者路加记载的精确性。他准确地描述了腓力比的官员,那里做为罗马的殖民地,地方官员被称为stratēgoi(见徒16:20注释);但是帖撒罗尼迦是一个自由的马其顿城市,那里的非罗马官员被称为politarchai,在那个时代,这样的官员在当地大概有五、六名。耶孙以及那几个弟兄就是被带到了这些官员面前。

搅乱天下的。在徒21:38;以及加5:12也都提到过。有关这里提到的“天下”(希腊文oikoumenē),见太24:14;以及路2:1注释。先前曾经有人以同样的话控告先知以利亚(王上18:17),而且在公元三世纪也有此类的话攻击基督徒(特土良《护教书》第40页;Ad Nationes9)。在末后将会有类似的控告临到上帝忠心的子民,用来抵挡他们(《善》第三十九章)。

在本节的例子中,在盛怒之下,这样的控告无疑是夸大的,但是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罗马人以自己的“和平女神”(“罗马的和平”)而自豪,而且随时都会严厉处治那些扰乱和平的人。但不论这样的控告是多么夸大其辞,它显明福音使者吸引更多人悔改的名誉是在他们到达帖撒罗尼迦之前就有的,同时也证明了当时基督教传播的迅速。


徒17:7 耶孙收留他们。这些人都违背该撒的命令,说另有一个王耶稣。”

【本会注释】

收留。希腊文hupodechomai,“接待[作为客人]”,“招待”,正如路10:38;19:6;以及雅2:25一样。使徒们乃是耶孙的客人,因此,他被认为是使徒教训的支持者。

这些人都。这里是指耶孙和那几个弟兄。使徒保罗和西拉,就是控告者没能找到的两位,如果他们被抓到的话,同样会受到如此的控告。从更广的意义上讲,这乃是对整个基督教会的控告。

命令。希腊文dogmata(见徒16:4注释)。这里可能是指罗马法律中敌对煽动性演说的规定。然而,这里所说的“命令”也可能是指罗马皇帝革老丢所颁布法令中的条款,如果这些条款是因为基督教在罗马的扩展,那么很可能是因为这些条款,犹太人才被驱逐出了罗马城(见本注释第五册第71页;见徒18:2注释)。事实上,这个条款仅仅限制在罗马以及它的殖民地(比如腓立比),但它会影响整个罗马帝国所管辖的范围。因此,尽管帖撒罗尼迦是一个自由城市,但它依然在罗马政府的管辖之下,它所制订的法律也要与罗马政策的要旨保持一致。

另有一个王。希腊文basileus heteros,就是指一个不同的王(见太6:24注释)。这些人的控告主要是以这几个字为根据的:他们宣称基督徒们在传扬一位竞争的国王,或者是皇帝。这里可能会成为一个更为严肃的控告(见可12:14;见路23:2注释),尽管这并不属实,但有足够的基础显明它似乎又有道理。基督徒们在各处教导基督国度的优越(见太3:2,3;约18:36注释),并且他们的话可能很容易被敌人的批评家曲解为煽动性的观点。很清楚,在使徒保罗写给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书信中,他强调了自己讲论中的基督之国度,同时也强调了基督以君王的身份第二次来(帖前1:9,10;2:12;4:14-17;5:2,23;帖后1:5-8;2:8)。在罗马官员的眼中,此类的教训足以证实那些愤怒犹太人以及他们同伙现在所提出的控告。


徒17:8 众人和地方官听见这话,就惊慌了;

【本会注释】

惊慌。希腊文tarassō,“激动”,“煽动”。犹太人所制造的新闻扰乱了帖撒罗尼迦的居民。公众惧怕有起义运动,当地的官员若没有尽到职责,维护不好秩序并且准许背叛国家的活动,也十分害怕。

众人。此处一词的希腊文ochlos,“人群”,“群众”,或者“普通人”──与第5节所翻译的“人”字(希腊文dēmos)不同。


徒17:9 于是取了耶孙和其余之人的保状,就释放了他们。

【本会注释】

保状。希腊文hikanos,直译是“够资格的、合格的”,但是这里使用了专业的含义,相当于“保释”。耶孙可能必须要支付一笔钱代替使徒保罗和西拉亲自支付,或许要保证这些福音使者不会再来搅扰这个城市,也许这是他自己好行为的一个保证书。当地的基督徒代替福音使者冒着相当可怕的危险,但是他们为了福音的缘故甘愿面临危险(参帖前1:6;2:14)。显然,这些官长拒绝不公正的判决行为,他们适中的决议应该得到赞赏。官长们可能进行了审讯,但是他们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定罪。

其余之人。相当于“其他人”。


使徒们在庇哩亚传道

徒17:10 弟兄们随即在夜间打发保罗和西拉往庇哩亚去。二人到了,就进入犹太人的会堂。

【本会注释】

随即…打发。他们如此行,或许是因为官长们的命令,或许是因为即将来临的危险(参徒9:25)。使徒保罗和西拉曾经是新信徒的恩人,但是如今,关系反了过来,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对于这些福音使者充满了同情、人道。保罗从来没有忘记他们的善心,并且常常期望能够再次与这些信徒见面。至少有其他两次机会,保罗计划拜访帖撒罗尼迦教会,但是不得不派提摩太代替他去(见帖前2:18;3:1,2注释)。

庇哩亚。这里是一个很小的马其顿城市,大约在帖撒罗尼迦西南处五十英里。这个城市的商业重要性远不及帖撒罗尼迦。这个城镇依然保留,现代的名字是“韦里亚”。见使徒保罗第二次传道旅程。

进入犹太人的会堂。当地犹太人口的数量足够支持建立自己的崇拜场所。在犹太人会堂中开始福音工作,乃是使徒保罗素来的习惯(参第1,2节),但是在这个事件中,因为刚刚在帖撒罗尼迦教会遇到了麻烦,此种行为可以被称为不凡的勇气。


徒17:11 这地方的人贤于帖撒罗尼迦的人,甘心领受这道,天天考查圣经,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

【本会注释】

。直译是“出身名门”,“尊贵的”(参林前1:26)。这个词象征慷慨雅量,忠诚的脾性,在观念上会认为他们乃是贵族出生。庇哩亚犹太人此种善良、开通的性情正是使徒保罗以及作者路加所钦佩的。与那些在帖撒罗尼迦会堂的犹太人比较,这些人不是偏见的奴隶,反之,他们具有开明的思想,随时预备研究保罗所提出的真理真道。

领受这道。这里是指上帝的道。正如给帖撒罗尼迦犹太人所讲论的一样,使徒保罗也给他们讲了同样的道理(第3节)。

甘心。或作“热心”。他们迫切盼望得到启发。

考查。希腊文anakrino,“调查”,“检查”,“详审[证据]”,尤其是按照法律意义来说,正如在徒4:9;12:19。在约5:39使用了一个不同希腊文ereunaō,“探求”,“检查”,中文和合本圣经译作“查考”。庇哩亚人使出神圣的智慧来学习圣经经文,而且发现圣经中灵感的话语告诉了一位弥赛亚,这位弥赛亚要忍受苦难,最后还要复活升天。他们查验了证据,也发现确实是真实的,通过接受这新的教训也证明了他们自己是真挚诚心的。庇哩亚的皈依者一直都是被认为──尤其对于那些强调个人判断之权力的人来说──是那些陈列前提与信心之间正确关系之人的代表,这头避免了轻信,那头避免了怀疑。在他们预备妥当的时候寻找何为提倡的真理,并且查验不同于人们所敬重的权威,最终他们便随从他们所发现的真理,就是圣经,他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查考圣经的榜样,使后人可以效仿。

天天。通过这里所使用的字表明,使徒保罗同庇哩亚人在一起的时间,至少足够他指引当地询问真理之人了。


徒17:12 所以他们中间多有相信的,又有希利尼尊贵的妇女,男子也不少。

【本会注释】

所以。作为他们勤奋传扬的结果,天天查考圣经,以致有许多人信了福音。对于那些诚心研究真理之人,圣经依然会使他们更加确信,更加努力悔改自己。

多有相信的。比较第4节“有些人听了劝”。

尊贵的妇女。这里是指那些妇女很有地位,或者是依照她们所拥有的万贯财物以及影响力而定的(参徒13:50注释)。

希利尼。这句话尤其是指这些妇女,但也很可能包括这里所提到的男子(见第4节注释)。


徒17:13 但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知道保罗又在庇哩亚传上帝的道,也就往那里去,耸动搅扰众人。

【本会注释】

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这些人将福音的使者仅仅赶出他们自己的城镇不够满足;他们心中的仇恨使他们一路追踪这些基督徒来到了庇哩亚(参徒14:19注释)。

上帝的道。这乃是作者路加的措辞。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就是那些没有接受使徒保罗所传讲之真理的人并不会描述保罗所传扬的是“上帝的道”。在犹太教义长期的训练之下,他们存在极大的偏见,以致蒙蔽了他们的眼睛,不能看见(参林后3:14,15)。

耸动搅扰。希腊文saleuō,“煽动”,“彻底颠覆”。这个词描述了在大海里的风暴,就是能颠覆一切的风暴,很适合描述犹太人和帖撒罗尼迦人要发起的混乱。重要的原文证据(参本册注释第10页)可能是以下读法:“他们也就往那里去,耸动搅扰众人”(见以下“百姓”注释)。犹太人可能使用了先前对于帖撒罗尼迦基督徒的同样控告,向当地官长宣称这些信徒们要煽动政治混乱。

众人。希腊文hoi ochloi,“人群”。显然,这些贴撒罗尼迦的犹太人试图在庇哩亚煽动同样敌对使徒的暴动,正如他们在自己的城市中所行的,同样要获得成功(第5-10节)。


徒17:14 当时弟兄们便打发保罗往海边去,西拉和提摩太仍住在庇哩亚。

【本会注释】

当时…便。正如从帖撒罗尼迦到庇哩亚一样(第10节),保罗离开庇哩亚也是十分匆忙的,这一路上都很仓促。又一次是当地的信徒,就是那些刚刚接受信仰之人,冒着个人的危险安排他们的教师保罗行程的安全。

往海边去。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册注释第10页)以下读法:“直到海边”。这个匆忙的行为是一个准备行为,为了能乘船到一个地方,要去的地方可能还没有决定好。因为作者没有提到在庇哩亚和雅典之间做过任何停留(在第1节记载,从腓立比到帖撒罗尼迦要经过暗妃波里和亚波罗尼亚)可以假设保罗确实是在乘船在海上旅行。环绕苏尼友姆海角的时候,可能保罗经过彼拉屋斯海港进了雅典城(见第16节注释)。那些从庇哩亚来护送他,陪伴他的人就把他送到了这里为止(第15节),这些人返回庇哩亚,留下使徒保罗自己在雅典。保罗希望有人陪伴并商议,就吩咐那些护送他的人捎信给西拉和提摩太,好叫他们能“速速到他这里来”(第15节)。通过帖前3:1-3的叙述显明提摩太到了雅典,可能他的到达是在亚略巴古事件之后,而且后来很快就又被派了回去,好叫他能劝勉安慰那些在帖撒罗尼迦的信徒,就是保罗记载忍受了许多苦难的地方。

西拉和提摩太。这里没有再一次对提摩太的名字进行介绍,因为在叙述路司得地方的时候,就已经对他进行了详细介绍了(见徒16:1注释),但是,这里表明,自从提摩太从保罗那里受了割礼之后(第3节),就一直同使徒保罗在一起。如今,他和西拉都与那位高级福音使者(保罗)分开了。那些煽动迫害的犹太人迫切希望杀害保罗,似乎不愿意困扰这些不太出名的福音工人,即使他们留在庇哩亚也无大碍。因此,西拉和提摩太留在庇哩亚和帖撒罗尼迦坚固那些信徒是安全的。


徒17:15 送保罗的人带他到了雅典,既领了保罗的命,叫西拉和提摩太速速到他这里来,就回去了。

【本会注释】

。显然,在使徒保罗的旅程中,这些庇哩亚人指引了方向,并且给予全面的照顾。他们自愿在旅途中亲自陪伴保罗,以确保他的安全。

到了雅典。使徒保罗可能计划步行通过马其顿来到希腊,但是没有预料到的危机使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计划,因此他就直接到了雅典(参使徒保罗的第一次传道旅程;参第16节)。在这里他可以安全地等待他的传道同伴们。他可能计划仅仅在这里等待,并不传扬福音,但是当他看到雅典的一切拜偶像之景象时,他那传扬福音的热情及精神就激动了他。

速速。或作“尽快”。那些送保罗来雅典的人,领了保罗的命就回到庇哩亚,并且要迅速将提摩太和西拉带来,使他们二人也加入保罗的传道工作。我们有理由认为使徒保罗不能独自很容易地旅行或者做工,因为他有身体上的缺陷(参徒9:18注释)。他希望提摩太和西拉能作为他做工的可靠同伴,以便他能迅速开展工作。在帖前3:1,2 乃是一个暗示,至少说明提摩太去了雅典。显然,不久之后,保罗派提摩太去帖撒罗尼迦扶持那些悔改的信徒。保罗离开雅典之后,就来到了哥林多(徒18:1),到那里不久,西拉和提摩太就加入了保罗的工作中(同上第5节)。

就回去了。这里是指将使徒保罗带到雅典的庇哩亚人。这里乃是第一次在使徒保罗主要的传道旅程中独自一人,没有同伴和随从。


保罗在雅典

徒17:16 保罗在雅典等候他们的时候,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着急;

【本会注释】

雅典。这里曾经是雅提迦省的首府,也是现在希腊的首都,它坐落在罗马省份亚该亚的东南端(参使徒保罗的传道旅程)。距离大海有41/2 英里,并且这里由一个有墙壁的宽阔门廊与彼拉屋斯海港连了起来。传统将这里的历史追溯到了公元前1581年,但是这个城市先前并不出名,一直到公元前600年的时候才闻名世界。在随后的200年里,雅典攀登到了她权力的颠峰,并且获得了伯里克利统治时期(公元前461-430年)的黄金时代。那里杰出的子孙们有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有雄辩家狄摩西尼。然而,在公元前338年,这个城市被壮大的马其顿势力所粉碎了,在公元前二世纪雅典被列到了罗马的亚该亚省。在使徒保罗时代,雅典已经不再拥有有效的政治权力,但是它依然被认为是全世界知识的中心,并且被认为是罗马帝国的大学城市。当时雅典城的人口大概有250,000。参使徒保罗的第二次传道旅程。

在这里,雅典的焦点就是古希腊的卫城(“上面”,或者“更高”的城)。这是一个小山大约有500英尺高,同时也是几个著名庙宇的所在之处,其中最主要并且最漂亮的就是万神庙,称为厄瑞克修姆庙,还有温里司唯可特神庙。在一个较低的山上,在卫城的西方就是亚略巴古(“战神山”,见第19节注释),山脊有很长一条赤裸的岩石,一头指向西北,一头指向东南。这里就是使徒保罗初到雅典之时等待提摩太和西拉从庇哩亚赶来与他会合的地方。

着急。希腊文paroxunō,意思是“急噪”,“挑动、驱使”,“引起怒气”(参徒15:39注释)。显然,使徒保罗并没有打算在雅典传扬福音,但是他在那里所见到的景象驱使他开始了行动,他感觉自己不能不传,尽管西拉和提摩太还没有到达。

满城都是偶像。相当于“满了偶像”。约瑟夫这样描述雅典人:“希腊最虔诚的人”(《驳亚匹温》第二章第12页 [130];洛俄伯版,第345页)。根据一项古老的记载,在使徒保罗时代,希腊的雅典3,000多个偶像。其中,在雅典的一个街道上,每座房子前面都用希腊的赫尔墨斯神的半身像为装饰。神庙、柱廊、门廊、以及庭院都充满着精巧雕刻的艺术品,这也广泛地说明了希腊人爱美的品质。由于使徒保罗也具有希腊文化的背景,有可能会对那些如此风雅的艺术财富所吸引,但是他感觉任何的欢娱都会被自己亲眼见到之景象的属灵含义所压倒。雕像与异教的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可以合理地描述为“偶像”。对一名犹太人来说,这样的陈列自然已经明显地轻视了上帝所规定的第一条和第二条诫命。对于一名基督徒来说,展现在眼前的一切景象会使其内心无比伤痛,这显明了在希腊异教与藉着耶稣基督所显示的福音之间存在的深渊、隔阂。然而,使徒保罗依然向这里的百姓分享上帝的福音,说明救主的愿望乃是从他们的无知中拯救他们。他不能忽略这个向敬拜偶像的雅典人传扬福音的机会。


徒17:17 于是在会堂里与犹太人和虔敬的人,并每日在市上所遇见的人,辩论。

【本会注释】

于是。他对偶像盛行的义怒并没有让他通过谴责而渲泄,却使他试图向这个异教城市传扬福音。

辩论。见第2节注释。

会堂。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在雅典存在为数众多的犹太人,但是在雅典曾经发现早期犹太人的碑铭。使徒保罗,正如他先前的习惯(见徒9:15;13:5,14注释;参路4:16注释),首先去了犹太人那里,当然,他这样做乃是希望在他抵挡外邦人偶像的事上,能从犹太人那里获得支持。有关保罗被他本国同胞接受的事在叙述中没有给予提示,而且也没有记录同他们工作的切实结果。

虔敬的人。见徒10:2注释。

市上。希腊文agora(见太11:16;徒16:19注释)。在雅典,有两个市场,一个作为商业市场,然而另外一个就正如这里所描述的,是一个雅典市的社会中心。在使徒保罗时代,这里全是由一些千奇百怪的雕塑以及国家英雄人物的雕像作为装饰,同时还陈列着希腊万神殿中的大部分神明。这个市场乃是雅典市大部分政治以及哲学辩论的竞技台。在这里,使徒保罗会听到专业以及业余的哲学家在相互辩论,或者与他们的听众辩论。使徒可以很自由地参与他们的辩论并且向大家详细说明他自己的生活哲学。

所遇见的人。相当于“偶然来的人”,就是指那些不经意来访的人,很难在这些人心中撒下福音的种子。


徒17:18 还有以彼古罗和斯多亚两门的学士,与他争论。有的说:“这胡言乱语的要说什么?”有的说:“他似乎是传说外邦鬼神的。”这话是因保罗传讲耶稣与复活的道。

【本会注释】

学士。直译是“喜爱智慧的人”,这个词用来表达那些追寻,研究智慧的人。

以彼古罗。(按:即,伊壁鸠鲁)这里提到的以彼古罗和斯多亚两个哲学学派,正是当时伟大希腊思想的典型。以彼古罗学派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创始人“Epicurus”(以彼古罗),此人在雅典度过了漫长而宁静的一生,大约是从公元前342年到270年。为了与创始人的意愿和谐,此学派的会议在一个花园里召开,因此,以彼古罗派有时被称为花园学派。以彼古罗派的理论包括一种以物质和道德解决宇宙难题的方法。与当时大多数有思想之人一样,他拒绝流行的多神论,但是他还没有胆敢公开地否认与其断绝关系,而且教导说,众神因为其宁静的特性,决不会也远远不会受人类痛苦与罪恶之混乱的搅扰。他们不需要献祭也不需要响应祈祷。世界的大恶乃是迷信,这种迷信束缚了大多数人的心,也是大多数罪恶和苦难的源头。人的目标乃是要获得幸福,然而要达到幸福的第一步就是要从将来之刑罚的思想中达到释放。下一步要认出幸福包括在愉快的情绪中。经验表明,一些人所说的快乐大凡都被随之而来的痛苦抵消了;因此,他教导人应该避免过度的肉欲。以彼古罗本人的生活似乎是以自制、善良、慷慨、虔诚以及爱国而著称(戴奥革尼《Laërtius》第十章第10页)。但是他认为人的法律仅仅是传统的安排,并不能找到更高道德律法的空间。因此,每个人有自由权,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作出合法的判断,大部分人选择度一个简单而且放纵的生活。有时,但是总体来说非常稀少,谨慎的思考权衡一个以彼古罗学派之人的倾向投入兽性主义。通常,那些将自己全身心放纵在品味意义中的人,一方面来说,有了性的自由,从另一方面来说提供了大大退化的存在,就成了允许人堕落的哲学。

以彼古罗曾经被人认为预见了一些所谓的在物理界的现代科学发明。他不但排斥创造,而且拒绝控制管理的观点。他教导人说,物质存在到永远,并且那物质的无限原子,乃是由吸力和排斥进入多方面结合之过程所组成的,后来就导致了现在人们所看到这个自然世界。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诗De Rerum Natura,可能就是对于这个消极并虚假无神论制度的最为崇高表述。因为诗中确实包括某种愤慨抗议迷信的高尚,这迷信牢牢地控制着异教社会。

以彼古罗派的诗文给出了道德教训的典型例证。贺瑞斯说:“不要再问明天会出现什么,把好运给予的一切作为每天的所得”(《奥茈[Odes]》第一章第9页;洛俄伯版,第29页)。

“显明智慧。澄清酒水;因为生命是短暂的,把长远的理想缩短!即使我们说话的时候,妒忌好胜的时间在飞奔。收获今天的收成,尽可能少地信任明天”(同上11;洛俄伯版,第33页)。

如今,使徒保罗被带来,与这些哲学面对面。在第22-31节,我们可以看明保罗如何对付此种哲学理论。他断言永活之上帝的特征,作为创造主,全宇宙的统治者,天上的父亲;写在人心里之神圣律法的力量;生活的高贵在寻求欢娱之上,寻求欢娱只能使人精疲力竭,高贵生活不是为自己本身,乃是为了其他人和上帝。最终,他根据复活和审判指出人类在道德上应尽的义务。此种教导使使徒保罗远离了这些异教的高等哲学专家。

斯多亚。这个哲学学派并不是根据其创始人居比路西希昂的“Zeno”(齐诺)的名字命名的(约公元前340-260年),而是来自Stoa Poikilē──雅典市场的彩色门廊处,齐诺常常在这里教训人。约瑟夫(《生活》第2页 [12])记载在斯多亚学派和法利赛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事实上,可以说,在那个时期他们的对于异教道德生活的态度所提出的许多特征与法利赛人相似。他们教导说,真智慧包括成为环境的主人,而不作环境的奴隶。不是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事物不可贪婪,也不可消除、避免,而是要存着镇定的心接受。那些寻求智慧的人受到教导,叫他们即不偏向愉快,也不偏向痛苦,并且要理智地保持中立。斯多亚学派的神学理念要比以彼古罗学派更为高尚。斯多亚学派的人认为一个神圣的思想遍及宇宙,并且排列调整其上的事务。他们意识到了在自然事物上,以及在自己个人生活中的权力,同时也坚持认为人类意志自由的实际信仰。在《伦理指南》,里面是关于以彼古罗学派的哲学记载,出自奴隶,以及罗马皇帝马可·奥热流的《沉思录》一书中显明,在某种意义上讲,根据此种哲学体系,奴隶与皇帝是如何被认为平等的。塞涅卡的著作中记载,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学与那些基督教徒所传扬的伦理相似。有许多斯多亚学派的人成了一些高尚家庭之儿女的辅导教师,并且在十七和十八世纪时在欧洲所实行的影响能比得上耶稣会的自白者(为信教遭到迫害的信徒)而所产生的影响。

有关于他们哲学道德果效的一些缺点:(1)为了达到对于自身的轻视,他们同时失去对于其他人的同情与关心;(2)为了藉着他们自己的意志以便立志达到道德的完美,他们假冒地呈现、设想自己的意志,而且伪劣地认为靠着人本身的行为就可以获得自己的救恩;(3)在强调完美生活,高尚理念的时候──就像犹太的法利赛人一样──他们为其带上面具,掩盖住自私并腐化的生活。正像犹太的法利赛人一样,他们常常表现出自己乃是“伪君子”(或者说是“假扮者”),在世界的众人面前所表现的品格并不是自己内心的真正品行。按照古罗马讽刺作家的话应该是以下的描述:

“一切盲目模仿库瑞里而且像巴可查拿斯一样生活的人,哪一个胆敢讨论道德呢”(犹文拿里《讽刺》第二章第2,3页;洛俄伯版,第17页)。

显然,在这个学派优秀代表的观点和使徒保罗的观点之间,有为数众多的相似之处,然而,即使对于他们来说,保罗所声称的基本原则似乎是一个无用的梦想。当使徒保罗说到耶稣基督,以及他的复活,并且将来的审判之时,斯多亚学派的人拒绝了他们需要赦免和拯救的说法。

与他争论。希腊文sumballō,“带到一起”,不一定是恶意,坏的意图,仅仅是普通的聚集。

胡言乱语之人。希腊文spermologos,直译是“拾种子的人”,通常用来指鸟类啄食撒在路边的种子。这里,雅典的众哲学家用这个词描述使徒保罗,表明保罗拾取了一些知识残余物,现在居然试图教训那些比他更有知识的人。

外邦鬼神。这里是指外邦人的神明。此处的希腊文翻译为“神”(是复数“众神”希腊文为daimonia),新约圣经的作者们用来指“鬼神”和“魔鬼”(见可1:23注释),这些都是恶毒的超自然神灵,不值得人的敬拜。但是异教作者使用希腊文中的daimonia指代神圣神灵的次等顺序,不是指宣称要求人敬拜的鬼神。这乃是敌对苏格拉底派的指控之一,因为这个指控,他就受到了谴责,他介绍了新的daimonia(色诺芬《长征记》第一章1.1,2)。但是由于苏格拉底派的告发,雅典城中那种知识性的气氛改变了。因为不是气愤而是好奇以致鼓动了使徒保罗的控告者。他们不是因为讲论而攻击质问保罗;在他们所侍奉的众神之中,可能感觉给耶稣一个位置也不会太难,这位耶稣应该不会试图推翻他们自己的神明。

有一些人认为,雅典人,藉着使用此处的复数名词“众神”,理解为保罗所传讲的“耶稣”乃是一个新的神明,并且Anastasis(“复活”的希腊文)成为另一个神。雅典人已经将庙宇和祭坛献给了康科德,以比蒙茨曾经禁止他们向尹嗽里斯神(傲慢)和狄斯歌瑞司神(耻辱)树立祭坛(西塞罗《De Legibus》第二章第11页),他们指责这两个鬼神给他们的城市带来了毁灭。希腊人认为基督教的传道人乃是给他们设立新“神明”(复数)之人,这样像对于一个希腊人来说很正常。他们也看到了这位基督教传道人似乎还有许多未尽的话要向他们说。

耶稣。救主耶稣乃是使徒所传扬之信息的不变主题(参徒2:22;3:13;5:30,42;8:5,35;9:20;11:20;13:23等)。使徒保罗向雅典那些无神论知识分子放胆传扬这同一位耶稣。

复活。耶稣基督的复活同样是早期教会所传扬的一个中心题旨(参2:24;3:15;4:2,10;10:40等)。使徒保罗在见证耶稣基督复活的事上有自己亲身的经历,因为他曾于复活的救主交谈(徒9:4-6)。但是使徒也教导全人类在末后要有复活的事发生(参17:32;林前15:51;帖前4:14-16注释),这就是使雅典的众哲学家震惊的信息。他们已经相信灵魂不朽了,但是却惊讶地听到居然有人在讲说人身体的复活。在林前15:35-44,我们看到这些异议的特征引起了这个教义,使徒保罗也给他们讲明了其中的道理。


徒17:19 他们就把他带到亚略巴古,说:“你所讲的这新道,我们也可以知道吗?”

【本会注释】

把他带到。希腊文epilambanō,“握住”。这里没有表明雅典人使用任何暴力,也没有实施暴力的企图。使徒保罗是独自一人,如果有可能的话,因为保罗的视力有问题(见徒9:18注释),所以他也许会依赖其他人带着他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希腊文Epilambanō常常用来表达拉着别人的手给予保护和帮助(见可8:23;徒23:19),而且作者路加用来描述巴拿巴“接待”保罗,并且“带他去见使徒”(徒9:27)。此外,整个上下文显明,群众的动作没有任何监禁保罗的意思,因为使徒保罗在他们中间的演说结束后,“保罗从他们中间去了”(徒17:33),显然,没有任何强迫或监禁的意思。

亚略巴古。希腊文Areios Pagos,“阿瑞斯之庙”,阿瑞斯就相当于拉丁文中的Mars,就是战神的意思;因此,在第22节中的希腊文Areios Pagos(亚略巴古)就翻译为英文的“Mars’ hill(战神山)”。有关亚略巴古所在位置注释参第16节。亚略巴古乃是一个雅典人举行参议会的著名场所,亚略巴古就是以其坐落的小山而命名。这个参议会乃是雅典最为古老最受人敬重的法庭,而且还宣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女神雅典娜,就是这城的保护神。在其中的人,就是里面的成员只有那些具有最高政治等级之人才能担任。最初,这里仅仅包括那些曾经作执政官的人,而且这些人的年龄要够60岁。古雅典首领伯里克利采取了一些措施,限制了这个广阔的权威(公元前5世纪),但是有些记载开始反对伯里克利的进步观点,例如希腊的悲剧诗人艾斯区罗(Aeschylus)写的悲剧诗《欧墨尼得斯》(Eumenides),其中就强调了这个参议会的神圣权威。这个参议会究竟在使徒保罗时代实施何种权力,我们并不明了。

在下面这件事上,学者们的观点存在分歧:当时,使徒保罗是被带到了亚略巴古呢?还是被带到了政务参议会呢?在希腊原文中,亚略巴古这个词前面是有定冠词的,它翻译为英文的“the Areopagus”就是亚略巴古,这地大概是指雅典人所说的亚略巴古山,或者是指亚略巴古参议会,通常来讲,在表达后者(亚略巴古参议会)之时,会在词前面加上定冠词“the”。这山本身相对来说比较小,而且挤满了祭坛,因此,他们的会议通常是在Stoa Basileios,“国王的门廊”,召开的,而且倘若他们聚集在亚略巴古又仅仅是为了发表判决的话。如果使徒保罗当时是被带到了政务参议会,那么这里根本没有记载任何司法或者审问的行动,所以这种可能极其渺小。他在这里出现的原因,应该仅仅是为了在这个世界性城市的最高知识分子面前提出他教训的观点。如果,从另一方面来说,使徒保罗仅仅是被带到了这座山上,他所传扬的福音依然会被那些以彼古罗派和斯多亚派哲学家听到,这些人期望对于保罗所传扬的奇怪信息进行估价。这里,远离当地市场的喧嚣混乱(见第17节注释),使徒保罗可以自由地表述他所传扬的教义。有些人认为当保罗被带到亚略巴古的时候,那里已经有法官在位等候,准备听他的讲论,尤其是因为雅典有一位官员因为保罗所传扬的信息而悔改(见第34节注释)。但是关于这一点并没有证据。

我们也可以知道吗。一种惯用的表达,也可译为:“我们要明白可能吗?”──看似谦恭的问话,事实上却有讽刺的意义,是反语问法。以彼古罗和斯多亚两个哲学派别的学士们自然认为凭借他们的高超理解力,必然能明白保罗要讲给他们的一切信息。但是显然他们迫切愿意听到保罗所带来的奇怪信息。

新道。希腊文kainos,本质上是“新的”;所以,这里暗示使徒所讲论的道理与雅典那些哲学家所讲的空洞哲学不同,雅典人将那些空洞、无聊的哲学视为珍贵,并且到处散播。


徒17:20 因为你有些奇怪的事传到我们耳中,我们愿意知道这些事是什么意思。”

【本会注释】

奇怪的事。这句话可译为:“因为你要带给我们惊奇的事情听”。这些雅典的听众从来没有听到过使徒保罗所带来的道理。由于使徒所传讲之信息对雅典人来说很奇怪,所以引起了雅典人的注意。

我们愿意知道。即我们希望知道(参第19节注释)。他们有强烈要“知道”的热情,希望获得知识。

这些事是什么意思。使徒保罗才仅仅勾画出他所传扬之信息的轮廓(第18节)。他希望有机会向这些人详细阐明真理,如今,他的听众愿意听他给予讲解,说明其重要以及应用。


徒17:21 (雅典人和住在那里的客人都不顾别的事,只将新闻说说听听。)

【本会注释】

雅典人。相当于“一切住在雅典的人”。本节是一个插入句,为了解释前面所提到的。雅典人毫不休止的好奇心理乃是众所周知的。当年古希腊的雄辩家狄摩西尼责备他本城同胞之时,所使用的措辞几乎同这里路加的叙述相同,狄摩西尼谴责雅典人将时间都花在了市场上,不做别的事情,惟独询问关于马其顿首领腓力之运动的新闻,以及他们本国外交使节的行动,但是当时的雅典人正是需要将自己的努力和作用致力于战争的准备(《痛斥初篇》第10-13页[43])。

客人。这里是指那些在这里居住的外地人,在雅典,此类人为数众多。这个城市高度文明的生活吸引了大队混合的人群──年轻的罗马人被派往这里完成他们的教育,艺术家们,观光旅行的人,还有哲学家,以及寻找新奇事的人,他们来自罗马帝国的各省,甚至是更远的地方。

不顾。相当于“正在为……度闲暇时光”。此处希腊动词的时态暗示了这乃是他们持续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某个职业上的话,他就没有闲暇的时间去作其他事情。雅典人可以找到时间追寻新奇的事物,但是很少有时间做其他事情。

一些新闻。直译是“一些更新的事”,或者正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前沿新闻”。许多古代作者都曾提到过雅典人民的此种习惯倾向,是十分肯定的。修西狄第代表雅典政治、军事领导人克里昂谴责他的本城同胞习惯于扮演“言语的观众,以及行为的听众”(《历史》第三章38.4;洛俄伯版,《修西狄第》,第二册第63页)。古希腊雄辩家狄摩西尼早已经叙述过相同的责备。


徒17:22 保罗站在亚略巴古当中,说:“众位雅典人哪,我看你们凡事很敬畏鬼神。

【本会注释】

亚略巴古。见第19节注释。如果使徒保罗是站在这个石头山的顶部,他向下观望,西北方向屹立着赫菲斯托斯神庙,在雅典卫城上有帕台农神庙。在更大一座山的顶端屹立着巨大的雅典娜黄铜雕像,雅典娜被她所亲爱的雅典人视为守护神。使徒往下观望就是雅典城,在这城里的的确确“满城都是偶像”。见第352页的图解。

雅典人。尽管这是一个十分尊敬的开头,但以下的讲论却不是以一名受审问者的身份所说(见第19节注释),而是一名特殊并珍贵之信仰的热心倡导者的身份。使徒保罗采用了雅典演说家的语言。这样做乃是为了使自己的习惯能够适合他现在的听众(见林前9:19-22注释)。使徒保罗可以超水平发挥自己的演说,超过自己的能力。作者路加用十节经文简要地叙述了保罗的演说(徒17:22-31),但是,当时保罗的演说可能要比这十节经文长的多,尤其是面对这些卓著高贵的听众。

看。希腊文theōreō,“看到”,“考虑到”,说明保罗的演说基于自己所看到的事实之上。

凡事很敬畏鬼神。希腊文deisidaimonesteroi,这是一个比较形容词,由希腊文的deidō(敬畏)和daimōn(神明)所组成,可译为“更是敬畏神明”。这个希腊词(deisidaimōn)可以同时用来表达或好或坏的意义。一位deisidaimōn就是相信占卜之人,而且相信天象预兆。例如,如果他看到在路上有一只鼬鼠,那么他会避免在那天旅行。有关上层人士对于宗教虔诚过度的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雅典将军尼古拉斯,他一直都被一种众神猜忌的感觉所压制的,因此撤消了重要的战略行动,因为他看到了月蚀(修西狄第《历史》第七章第504页)。马可·奥热流皇帝,他是一名斯多亚信徒(《沉思录》第一章第16页)庆贺自己因为母亲的虔诚而成为theosebēs,就是虔诚人的意思,不是指deisidaimōn(同上第一章第3页)。在使徒保罗刚刚开始演说的时候,似乎在他说的话中没有任何贬损的意思。他宁愿用一种谨慎的方式进行评论,因为雅典人试图承认一切形态的神明。此种开头会获得那些哲学家们的注意,而且也会得到大部分雅典人的关注。


徒17:23 我游行的时候,观看你们所敬拜的,遇见一座坛,上面写着‘未识之神’。你们所不认识而敬拜的,我现在告诉你们。

【本会注释】

游行的时候。相当于“路过的时候”,就是说穿过这个城市的时候,或者是悠闲地走一走,也可能是他进城观看其中心。

观看。希腊文anatheōreō,“留意地观看”,或者是指“准确的观察”。

所敬拜的。希腊文sebasmata,“敬拜的对象”,而不是“敬拜的举动”。使徒保罗曾经看到并学习了许多他们的法令条例,以及他们的碑铭文化。他很礼貌地说这些雕像都是雅典人的神,是他们所敬拜的。因此,在一开始他就试图创造一个好的意向,以便他的听众能继续听他的讲论。他试图赢得自己的听众,而不是与他们疏远。

遇见一座坛。在这里的“遇见”和“一座坛”两个词中间,希腊文中有一个语势很强的连接词,这样的话,此处应该读作,“也遇见了一座坛”,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雅典人虔诚敬拜的偶像鬼神之外,还遇见了一座坛。此处希腊文中的“坛”(bōmos)仅仅在新约中使用过,但是在七十士译本中出现,在出处有时是指异教的祭坛(出34:13;民23:1;申7:5)。

未识之神。希腊文agnōstō theō,“一个不知道的神”。这个不寻常的归属就成了众多议论的中心。有些人怀疑刻有这样文字的坛是否存在,其他一些人认为使徒保罗或者作者路加这里所说的都是一个单数,然而在碑铭上的叙述都是以复数出现的,就是“未识的众神”。对于这个问题的合理解释可以通过古代一些坛──上面刻有相同的文字──的参考找到合理答案。这些参考资料中可能提到了以下四个:(1)帕萨尼亚斯(Pausanius)(约公元150年)说,从费勒冗开始行驶,费勒冗是雅典的一个港口,在路上有许多坛,这些坛都是为了未识之神而建造的(i.1.4);(2)同样的作者记载,在希腊南部的平原奥林匹亚,也有一个未识之神的坛(i.14.8);(3)戴奥革尼·里尔提司(Diogenes Laërtius)(第一章110),他是公元三世纪初的作者,记载了在遭遇大型瘟疫的时候,克里特的以皮蒙司是如何被邀请去帮助雅典人的。这位克里特人取了一些白色和黑色的羊牵到了亚略巴古,然后把它们释放,让这些白羊和黑羊自由漫步在整个雅典城。这羊在什么地方躺下,就在什么地方献祭,并且要在那里筑一座坛。这些用来赎罪的纪念物没有名字。(4)斐罗斯他杜(Philostratus)(约公元200年),在《提亚那人亚波罗尼屋司的生活》一书中(第六章第3页),特别提到了雅典,他说在那里有一些坛是为了未识的神明。以上的这些证据足以证明希腊人确实曾经为许多神建立了坛,而且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神明的名字,就是未识之神。尽管在新约圣经之外,没有已知的记载说明有相同的碑铭上面仅仅写有“未识之神”,但是以上所引用的那些证据足以表明在使徒保罗时代这种坛存在的可能性。对于这样的坛在雅典的存在,会与雅典宗教哲学和谐一致。这个城里的居民似乎渴望谋求一切神明的好感,而且为未识之神建立了许多的坛,或者说为了未识的众神,以便一个神都不遗落,不忽视任何一个神。此种行为象征着极度的忏悔,与那种出自现在科学家之口,有时听到流传的说法宣称人类的软弱,无力解决宇宙问题的事情相似。

在奥斯提亚发现的一座坛上面写有与这里希腊碑铭相似的拉丁文,奥斯提亚是罗马的一个海港,目前在那里发现的这些文字和坛都保存在了梵蒂冈博物馆。这个坛表明了一个密特拉神的献祭团体,而且在其碑铭上刻有:“无法发现之神的象征”的字样。同样在在帕加马也发现了一座坛,上面的希腊碑铭已经断裂,显然是指未知之神。

不认识。希腊文写为agnoountes,作为一个分词的含义是“不知道的”。这里使徒保罗用希腊文兜了一个圈子。他宣称这位“未识 [agnostos] 之神”就是那位“你们所不认识而敬拜的”。

告诉。希腊文写为kataggellō,“通知”,“宣扬”。事实上在第18节,那些雅典的哲学家们使用了同样的词(kataggeleus,“一个通报者”,“一名宣扬者”),用来描述使徒保罗乃是“一名传扬奇异神明的人”。保罗并没有费心去否认他们的控告,而是使用了这里的希腊文(kataggellō),并且用它来证明他自己的做法才是正确的。按照此种方式保罗就能向雅典人介绍真神上帝,就是他所敬爱并崇拜的真神。


徒17:24 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上帝,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

【本会注释】

上帝。此时,使徒保罗正在谈论的乃是真神上帝,他不再讨论第23节的中性形式,并且在此处使用了阳性结构。这就是说,他所侍奉的上帝高高地在雅典人所敬拜的假神之上。

创造宇宙。这里使徒保罗对与上帝的身份作了一个根本的阐述,保罗向这些人宣称上帝就是创造主。单单这一点就可以使上帝与所有其他样式的假神区分开(见耶10:10-12注释)。上帝创造天地的教义即于以彼古罗学派相违背,同时也与斯多亚哲学学派抗衡,然而,保罗这样陈述引起了他听众们的惊奇和兴趣,并且这些人还允许保罗继续讲演。希腊人使用这里所翻译的“宇宙”(希腊文“kosmos”)来表达这个凡事都有秩序运行的宇宙,这个词的意义还包括“天和地”(参太4:8注释)。

和其中的万物。这位无畏的演说者没有给任何人留有误解他话的余地,也没有给怀疑思想插入的机会──上帝不但创造了整个宇宙,而且还创造了其上一切的万物。这样的教训敲响了异教神话的丧钟。

既是天地的主。这样,就把使徒保罗所侍奉、传扬的上帝,无限制地高过其他人们侍奉的所谓的神明,并且也称保罗所敬拜的上帝为全宇宙的拥有者和统治者。

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见徒7:48注释;参约4:21-24。当使徒保罗在这里说到“殿”(复数)的时候,他可能是指希腊的那些辉煌的手工技能建筑,在雅典城里,到处都是这些建筑在环绕着保罗。保罗所讲关于上帝无所不在,以及超自然能力的教训,使这些异教崇拜看起来显得虚无,并且与现在保罗所讲的高等属灵教训格格不入。


徒17:25 也不用人手服事,好象缺少什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

【本会注释】

服事。希腊文therapeuō按照医学的含义它的意思是“治疗”,“医治”,但是这里的使用乃是宗教意义,所以它的意思是“服事”。使徒保罗正在强调上帝希望人对他服侍的真正属灵性质,与那些唯物主义的敬拜是正好相反的,只有那些没有真正悔改的人才愿意如此敬拜。

好像缺少什么。异邦人各式各样的宗教表明他们的神明乃是靠赖侍奉之人的礼物生活,而且这些神明十分贪婪这些供物。使徒保罗在这里说明真神上帝却不同。人们应该认为上帝乃是至高无上的给予者,并不向人类索要任何礼品,惟独盼望人“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上帝同行”(见弥6:8)。其他的犹太人和异教作者曾经见证了这同样的真理。诗人大卫曾说,“你本不喜欢祭物,若喜爱,我就献上;燔祭你也不喜悦”(诗51:16),还有信奉伊比鸠鲁学说的诗人卢纪莱茨(Lucretius)(《论物性[De Rerum Natura]》ii. 第649-651页;洛俄伯版,第131页)曾经写道神圣的本性,说“没有危险,自己就是大能的本身之根源,不需要我们任何人,既不需要侍奉来劝慰,也不会有愤怒触及”。

赐给万人。在保罗所说的这话中自然也包括当时在场的听众,保罗还说到他们也是依赖与正在宣扬的上帝而存活。

生命、气息。这里所使用的两个名词可能组成了人类最主要的存活依存,若没有这两样,人将失去生命。上帝给了人类最初的生命,并且藉着赐予他们气息能维持生命。因此,使徒保罗强调人必须要依赖真神上帝才能存活。


徒17:26 他从一本(本:有古卷作血脉)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

【本会注释】

一本。保罗正在陈述历史事实,就是所有人,自然包括所有在地上生活的民族,都是起源于同一个祖先──亚当。此种信仰对于希腊人来说,尤其是对于雅典人,几乎不会有人接受。在希腊人和那些没有文化的野蛮人之间的存在着激进而根本的差别。那些没有文化的野蛮人似乎天生就意味着作其他人的奴隶(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政治》第一章2.6)。但是在使徒保罗的神学理论中没有“上级、高等”种族的空间。他相信创世记对于创造人类的描述。他看到了身体结构的一致,以及同样潜力的发展,这禁止任何一个种族或者国家──希伯来人、希腊人、拉丁人、日耳曼人──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上的优秀分子,只有自己是人类的精英。比较加3:28;西3:11,在这些书信中,保罗强调了由于相信耶稣基督所取得的合一。基督徒们自然有义务意识到人类的同一性──藉着上帝的创造和他的救赎。

全地上。这里是使徒保罗演说的进一步链结。那位创造主企图让人类遍满全地,但是在任何种族,或者是任何国家的居民中,都不可分出高等或者低等来。

定准。希腊文horizō,“定出疆界”,“定出”,“决定”。在此处,这个词是分词形式,而且可以翻译“定准了”。

预先…他们的年限。希腊文prostetagmenoi kairoi,“定出时间 [或者是季节、时辰]”。如果在这里插入了“他们的”一词的话,此处的意思就更加明确了,因此这里的词读作,“定准他们的年限”。这里所使用的词“时间”(希腊文kairoi)是指历史的时代,而不是指年复一年的季节轮换。它就是指上帝对于人间事务而具有的知识。

疆界。这里是指上帝藉着他的先见之明,已经预先为列国定好了自然的疆界,或者界限(见但4:17注释;参申32:8)。


徒17:27 要叫他们寻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

【本会注释】

寻求上帝。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册注释第10页)以下的读法“寻求主”,还有一种具有某些证据的说法认为是:“寻求神”。但是不论是哪一种读法,它们的意思是十分清楚的;上帝已经计划出来,只要他的创造物寻求他,就必能寻找得见。

或者。希腊文ei ara ge,“如果确实如此行的话”,或者是“那么如此”。上帝希望人类能够来寻求他。唯一的疑惑就是人类常常并不选择如此行。

可以揣摩。希腊文psēlaphaō,“运用”,“触摸”,“感觉”,在七十士译本中使用,用来表达在暗中摸索(申28:29;约5:14等)。这适当地描述了人类的蒙昧无知,眼瞎,在黑暗中寻找上帝的知识。

。在雅典为那“未识之神”所树立的祭坛就是一个证明,可以证明这些雅典人没有找到那位真神。“世人凭自己的智慧,不认识上帝”(林前1:21)。但是保罗带给这些人一个保证;凡是诚心寻求的都能寻找的到。上帝希望人能找到他。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来11:6)。

不远。整个这句话都具有十分的强调意义,并且照字面意义上讲读作:“然而,他却离我们每一个人不远”。无疑,此种意思在使徒保罗的话中也表达了出来;他简直是在进行一番坚定的事实演讲。上帝总是愿意与人亲近,尽管人并不承认并接受他。这就使人类寻求上帝成了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因为上帝就在人的身边,等待他们,唤醒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能够寻找到上帝。上帝不但可以而且还确实根据人,就是那些寻求他之人,的热心以及真挚向他们显示自己。对于这个观点,雅典的斯多亚学派会发觉使徒保罗的教训与他们自己的观点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以彼古罗学派便会因为这个观点而反感,因为使徒保罗的话构成了对于他们基本上是无神论之体制的打击。


徒17:28 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也是他所生的。’

【本会注释】

我们生活…,都在乎他。整句话逐字读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或者是“靠赖”]他”。使徒的话表达了以下的观点:不仅我们最初是来自上帝,靠着这位创造主存留,而且我们一切的动作──身体上的、心理的、以及精神上的──也都是来自上帝。在使徒保罗的教训中,并没有融合进这位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之主的品行,反倒像是一位泛神论者的上帝,在世上非人的灵魂之中,但是却与创造者以及一切生命维持者的性情极其的不同。“藉着自然为媒介,上帝在工作,他日以继夜、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在保留我们的性命,能得以存活,建立并使我们恢复……那藉着这些自然为媒介的力量就是上帝的力量”(见《服》第七章)。

你们作诗的,有人说。可能这里的话是在修饰本节开头所做的陈述,同样也是在修饰以下要所说的引文。本节开头的话“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保罗所说的这些话几乎是对于一个诗节的准确引用,这个诗节似乎是革哩底人以彼蒙底斯所写(公元前第六世纪),后来又由第九世纪的解经家Isho'dad 记载了下来:

“他们为你造了坟墓,啊!至高、圣洁的一位──

这些革哩底人,一直都是说谎之人,

是邪恶的野兽,馋懒的白痴!

但是你并没有死;你存活到永永远远;

因为我们生活、行动、存留都依赖你。”(引用于 F. F. 布鲁斯,《使徒行传》[最新新约国际注释],第359页)

这段话很有意思,不仅表明这位革哩底诗人以彼蒙底斯的话与祭坛上所写的“未识之神”有联系(见第23节注释),而且,尤其是因为使徒保罗在后来所写的提多书1:12中,依然引用了这里革哩底诗人的话“革哩底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使徒保罗后来又引用了这位诗人的话,这就更加表明在此处他心里也存有这些话的可能性。

本节接下来的引文,“我们也是他所生的”,清楚表明是引用于一位希腊诗人,而且使徒保罗确定无疑地使用了这诗句。这句话出自诗人阿拉塔司(约公元前270年),他是齐诺的好朋友,齐诺就是斯多亚哲学学派的创始人。就像保罗一样,阿拉塔司也是出生在基利家。他的说教诗,希腊文Phaenomena,涉及到当时所知道的气象学和天文学中的主要原因,是以对宙斯的祈祷开始的,而且包括使徒保罗所引用的话:

“让我们从宙斯开始;

我们人类在他里面就不会被撇弃无名;

在宙斯里面充满了街道

和一切人类的市场;

在其中有众天,海也满了;

我们全部都需要宙斯,

一直都需要他

因为我们也是他所生的。”(《Phaenomena》第1-5页;洛俄伯版,第381页)

这里使徒保罗的引文会立刻抓住他听众的注意力。保罗藉着引用他们雅典人自己的文学著作,向他们阐述了他的方针乃是“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林前9:22)。他们会意识到他们不是在处理一个不学无术的普通犹太人,保罗决不像希腊各城市中那些普通的商贩和驱魔师一样,他乃是一名懂得希腊人文化的人,而且熟悉他们本国诗人的观点。我们没有必要夸张使徒保罗对于古典文学的学识,但是通过这里的描述我们就已经很清楚了,再加上林前15:32的引文,使徒保罗确实很熟悉希腊作者的著作,而且当环境许可的时候,他还可以从这些作者的著作中恰当地引用一些句子和段落。虽然保罗引用了这些作者的话,但是他没有表明自己认可所引用之文章上下文的观点,而是仅仅利用希腊作者来阐述他所提出的高等讲论。

使徒保罗此处的心理接触方法是有益的。使徒在开始时并没有告诉他们,他们对于自己的看法太高了,他们认为自己太了不起了,也没有说他们仅仅是用尘土创造的生灵,是魔鬼的儿女。反之,保罗指出他们对于自己地位的估价太低了。他们忘记了自己乃是上帝的后裔,是上帝所生的,而且就像那些不信的犹太人一样,认为自己“不配得永生”(徒13:46)。


徒17:29 我们既是上帝所生的,就不当以为上帝的神性象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

【本会注释】

上帝所生的。使徒立刻使用了希腊诗人的话(见第28节注释)来抗击对于偶像的敬拜。如果我们确实是上帝的“后裔”,那么我们对于上帝的概念就应该提升,不是那些偶像,提到偶像,就是那些人手所造的偶像都要比人更低级,在人之下。尽管保罗赞同旧约众先知所阐述的相同真理(王上18:27;诗135:15-18;赛44:9-20),保罗谈论有关偶像的口气、语调与他们截然不同。他让人学习了偶像的起源,而没有用讽刺、憎恨、以及嘲笑的口气,保罗对于这些敬拜偶像的受害者用了怜悯的口气。

不以以为。由于比起物质的事物,人类具有更高的荣耀,人类高于物质事物多少,上帝也自然高于人多少。

神性。希腊文theion,“神、神性”,“上帝”。约瑟夫使用这个希腊文Theion(《犹太掌故》第八章4.2 [107]),而且斐罗(《上帝的不变性》第二十三章[105])也使用这个词来表达真神上帝,此处使徒保罗使用这个词作为希腊听众可接受的词汇。

金、银、石。这里的第一字“金”提醒了雅典人,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在敬拜偶像的事上如此奢侈,他们用大量的金子,并且由古希腊雕刻家菲迪亚斯铸造了巨大的雅典娜雕像,并且使其屹立在希腊的万神庙。这里所使用的第二个字“银”,并不是普遍使用的金属,但是以弗所城的亚底米(戴安娜守护神)神龛(见徒19:24注释)就是用银子铸造的。第三种就是“石头”,在本底里克斯山上的雕刻品大都是以石头为原料的,这也是雅典美丽雕塑和建筑的广泛使用材料。

用手艺…雕刻。相当于“艺术作品的雕刻 [或者是“雕塑”]”。

心思。相当于“人的思想[或者“想象”]”。这个词以及前一个词,显示了使徒保罗对于雅典城中,环绕在他周围这些艺术偶像的知晓程度。


徒17:30 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上帝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

【本会注释】

蒙昧无知的时候。此处的这句话直译是“然而,无知的时候”。这里的词“无知”(希腊文agnoia),以及在第23节所使用的“未识”以及“不认识”都是来自相同的根源,并且阐明了使徒保罗演说的密切联系。保罗主张并且带有部分辩解的意思说,在正式成为基督徒之前的这个时期,主要是由于缺乏知识,尤其是缺乏那些神圣的知识。

上帝并不监察。希腊文hupereidon,“眺望、检查”。英文中的词语,正如现在所使用的,主张这里的意思不仅仅是忍耐,而且还包括默许以及饶恕赦免错误行径的意思。事实上,保罗试图从这些人心中除去那些以为自己在无知时所犯的罪就不严重的思想,正是因为这些事情才使刑罚临到了信奉异教的外邦社会。在世界先前的世代中,人类的罪恶曾经“过去”(希腊文paresis),以致盛满愤怒的杯没有降到罪人身上。这都是由于上帝恩典的赦免“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见罗3:25注释)。由于上帝至大的恩惠怜悯,主赐给了人类权柄,使他们的罪可以得到赦免,但是得蒙赦免的前提条件是悔改,因着基督的救赎牺牲,人类可以获得释放并得赦。

如今即。在希腊原文中并没有提到这里的“却”一词。然而,这句话的希腊文指出了一种比较,就是介于先前的无知和现在得蒙启示,这启示是藉着保罗的演说而获得的。

吩咐。或作“宣布”,“通告”,“宣称”。

各处的人。这里的几个字乃是一个广义的用法,它包括每一个人,并且与福音使命的世界广泛性一致(参太24:14;可16:15)。

悔改。上帝已经指出人类的罪恶,但是上帝那丰盛的怜悯使人还可以在他那里获得赦免,就是要以悔改作为条件。

在使徒保罗的这个观点中,雅典哲学学派斯多亚学派和以彼古罗学派的反应,这些人一直跟着保罗的思路,可能要开始产生变化。以彼古罗学派的人可能会后悔自己在追寻享乐的事上所犯的错误。但是谈到改变,例如悔改一类的改变暗示了内心的改变,厌恶先前的行为,并且决心要在日后度一种更高尚的生活,这一切都与他们想法背道而驰。从另一方面来讲,斯多亚学派的人则很平静并冷漠地认可他们行为的推理。他们还感激自己并不像其他人,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功劳获得道德的完美。但是悔改的真正含义还没有在他们的大脑中渐渐清晰(参马可·奥热流《沉思录》第一章1-16)。


徒17:31 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要藉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叫他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

【本会注释】

因为。或作“由于”。使徒保罗演绎出了呼吁人们悔改的目的,因为将来要有审判。

日子。这里是指,在某一个时候,并不需要是一个字面意义上确确实实的一天。

要…审判。希腊文mellō krinein,“将要进行审判”,或者简单地说是将来“要审判”,“打算要审判”。使徒保罗,引用与诗9:8,乃是在强调这件事情的准确性,必然性,也可能是讲这场审判临近了(参徒24:25;罗2:5,6,16)。宣扬将来要有的审判乃是使徒保罗以及其他基督徒教导之教义中的必要部分(见启14:6,7注释)。基督教并没有使人不知道将来要有什么事情等待着他们,而是给予一个广泛的,人们容易理解的要来事件的概观,尽管进行了必要地略述。但是此种将来要有审判的理论几乎很少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不喜欢面对将来自己被列到审判范围之内,接受上帝审判的场面。对于此种想法,希腊人自然也不例外,可能以彼古罗学派和斯多亚学派的信徒都坚决地抵制使徒包罗的理论。

天下。希腊文oikoumenē,“凡居住在地上的人”(见太24:14;路2:1注释)。这个词也常常用来指代罗马社会,或者是指比较野蛮宗教的文明世界。

按公义。这里是指,以一种公义的气氛,公正的进行审判(参诗9:8;96:13;提后4:8)。

。直译是“藉着一个人”。根据以下的表述,对于基督徒来说,这里清楚显明了使徒保罗乃是指着耶稣说的,但是根据此处的记载,并没有显明保罗有机会在公众面前证明这个“人”是谁(见第32节注释)。

他所设立的。这里是指所指定的,是指专门为审判的工作指定的人。比较徒10:42;罗2:16。

可信的。这里是指提供相信的机会。

给万人。在希腊文中并没有出现这里所说的“万人”,但是使徒保罗又一次强调了福音呼召的宇宙特性。

叫他从死里复活。这里使徒保罗向雅典人介绍了耶稣的复活,这乃使上帝对于人类所施的恩典意图,关乎到审判,暗指,藉着耶稣基督人类可以得到永久的生命。使徒保罗以后继续向雅典人传扬的机会被否决了,因为在他提到耶稣从死里复活之时,就引起了当时听众的讥诮,并且使他的演讲立刻结束了。如果使徒的演说已经结束的话,那么保罗可能会明确地提到更多关于耶稣生活和工作的事情,以及在上帝对于人类的计划之中,耶稣所占有的关键位置。关注一下保罗的演说是何种逻辑顺序。使徒保罗首先讲到了上帝乃是创造天地万物宇宙的主宰,一切的运转都在乎他,他使人居住在地上,并且定给人类幸福生存的规定。然后他讲到,这一切都应该使人认识到有一位上帝存在,并且高高在人之上。这些自然界的事物也应该引导人寻求这位创造主,知道这样的创造者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正在随时等待人类接近他。但是当时的世代,那些无知的人依靠上帝藉着自然的启示是不可能的,他们无法明白。上帝就藉着他的儿子,就是人子耶稣,这耶稣从死里复活证明了自己就是上帝的儿子。藉着上帝的儿子,上帝要审判这个世界,为了这个审判,人类要诚心悔改,预备自己应付审判。


徒17:32 众人听见从死里复活的话,就有讥诮他的;又有人说:“我们再听你讲这个吧!”

【本会注释】

众人听见。在使徒保罗将话题转移到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事之前,似乎所有的听众都全神贯注地听他讲话。死人能复活的道理,对于雅典的以彼古罗学派和斯多亚学派都是不可思议的理论,照样,通常的希腊人也不会接受这道理,甚至连撒都该人都不接受(参徒23:8;26:8;林前15:35)。当时的世界,正如现今的世界一样,人们普遍相信灵魂不朽,但是却不愿意接受死亡的身体可以复活的教义。

有讥诮他的。希腊文中的时态暗示了他们开始嘲笑,就是征对保罗演讲中的这个观点。这里出现的词“有些”可能包括以彼古罗学派的人,也可能包括斯多亚学派。

我们再听你讲这个吧。有些人可能有一种真诚的愿望,希望能听到更多关于这个至关重要的话题,但是,根据记载,并没有显明他们又一次在这位外邦使徒那里听到福音。比较非力斯的态度(徒24:25)。


徒17:33 于是保罗从他们当中出去了。

徒17:34 但有几个人贴近他,信了主,其中有亚略巴古的官丢尼修,并一个妇人,名叫大马哩,还有别人一同信从。

【本会注释】

但。这里是指,从另一方面来说,比较那些拒绝使徒保罗信息的人来说,可喜的是有几个人接受了。

贴近他。希腊文kallaō(见徒5:13;9:26注释)。在使徒保罗的品行和话语中有一种吸引的力量,吸引人来到他这里。有些人宣称使徒保罗在雅典人中间的这次讲论是失败的,但是根据保罗所赢得的悔改之人来说,这样的判断并不公平。

亚略巴古的官丢尼斯。这里是指亚略巴古参议会中的一名成员(见第19节注释)。在先前,至少,这个参议会的章程中要求其中的成员充满极高的关系作用,例如执政官,年龄要在六十岁以上。因此,这位雅典的皈依者可能是一个比较有名望的人。根据某段记载,优西比乌写到(《教会史》第三章4.9,10;第四章.4.23)关于一位哥林多的主教,戴奥革尼(丢尼斯)成了雅典的第一任主教。在《天上的等级》一书的详细阐述中就以这个人的名字所写,但那是在很久以后发生的事情,大约在第四或者第五世纪。七位基督教界拥护者的传记中就将戴奥革尼改称为法国的圣丢尼斯。

大马哩。这个名字的希腊文可能写作Damalis,“小母牛”,这是一个相当普通的希腊名字。关于这位皈依的女信徒没有什么具体记述。安提阿裔的希腊教父屈梭多模以及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位妇人就是丢尼斯的妻子,但是这种推测没有任何根据。

还有别人一同信从。此处所记载的相信人数,与在帖撒罗尼迦“许多”人相信(参第4节),以及在庇哩亚“多有相信的”(第12节)相比较,是十分重要的。在使徒保罗的书信中丝毫不缺乏对于雅典人的关注。可能在以下亲密的话语中就包括着雅典的基督徒,他们包括在“亚该亚遍处的众圣徒”之中(林后1:1)。当使徒保罗来到哥林多教会之时,他发现自己的听众与雅典人相比乃处在一个较低的知识水准,因此,保罗就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福音传播。保罗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说“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2:2)。他将自己所传扬的信息与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以及上帝的圣灵联系在一起,以致能够获得显著的成功。但是在雅典城里,使徒保罗同样是受同一位圣灵的引导去与那些哲学家们讲论,保罗使自己的讲论尽量适合这些人的心理习惯。虽然使徒保罗没能赢得为数众多的皈依者,正如以上所记,但是他在这里建立了教会,而且这教会中持续存在着一种坚决的、可敬的对于福音之力量的纪念,这力量将人从罪恶和试探的奴役中拯救出来,并且让他们在耶稣基督里得以自由。比较《述》第二十三章。

一、卷名

自古以来,该卷书就被称为《使徒行传》,但在正文中并没有出现这个标题。在现存最早的纸莎草抄本45号和西奈抄本中,该卷卷名仅为“行传”,而未提到“使徒”。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该卷书并未记载使徒的全部历史。有几章描写了彼得和约翰的工作,其余的章节则记载了保罗的悔改和传道工作,直到他第一次在罗马被囚。所以该书并没有完整地记叙任何一位使徒的工作,也没有讲到大多数的使徒。在十二个使徒中,只有彼得,约翰和雅各在叙述中占有主要地位。书中大量篇幅用来记述保罗。他虽然身为使徒,但不是原来的门徒之一。所以采用“行传”为卷名已足够了。

公元二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声称记述使徒生平和经历的作品。这些作品也称为“行传”。也许是为了把正典的“行传”与这些仿制的外传区别开来,才将该卷书定名为“使徒行传”。


二、作者

《使徒行传》的序言(徒1:1-4)清楚地说明《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

早期教会从未真正怀疑过该卷书的正典地位。它很快就在新约的著作中获得一个可靠的位置。


三、历史背景

罗马帝国正处在鼎盛时期。奥古斯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继位者中强者可以在其上建造,弱者也无法摧毁它。即使统治者懦弱又专制,罗马公民仍然享受着罗马文明所带给他们的好处。在《使徒行传》中所述及的时期中(公元31-63年),作皇帝的是提比略(14-37),卡利古拉(37-41),克劳狄(41-54)和尼禄(54-68)。其中提比略和克劳狄运用他们的才能,为其辽阔的属地谋利,卡利古拉和尼禄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尽管统治者这样的盛衰无定,罗马帝国继续处在有利于福音传播的状况之中。相对稳定的政府,共同的行政制度,罗马的司法体系,日益扩大的公民权利,由训练有素的军队所维持的和平,伸展到当时世界每个角落的道路,以及差不多大家都懂的语言(希腊语)──这一切因素都有利于使徒的工作。

这个新的宗教起先得益于与犹太教的联系。上帝所拣选的这个民族散布在罗马帝国的许多地方,其基本信仰最终被罗马人所容忍。基督教作为原来犹太人信仰的一个分支也得到了这种宽容。后来犹太教失了宠。在克劳狄统治时期,皈依犹太教的人被赶出罗马城(徒18:2)。强烈的犹太人民族意识导致巴勒斯坦的起义和灾难性的战争(公元66-70),结果耶路撒冷于公元70年毁灭。随着犹太教地位的恶化,基督教的处境也更加危险了。这个宗教没有法律地位,其成员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发生麻烦,如公元64年罗马城的大火,就很容易把基督教当作替罪羊。随之而来的迫害就开创了一个可怕的先例,为后世经常所仿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路加搜集了早期教会的历史,写下了《使徒行传》。


四、主题

路加说他的“前书,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徒1:1)。他以清晰的属灵眼光看出,耶稣在地上的工作只是一个开始。《路加福音》所记载的,就是这个“开头”。但是他知道,如果不记录耶稣在升天之后藉着早期的教会所行的事,这段历史就不完整。所以他着手继续记叙基督藉着祂的门徒所做的工作。他以徒1:8作为使徒们开展活动的主题,有次序地进行叙述。门徒们遵照主的命令,先在耶路撒冷,接着在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见证。路加在记叙他们行踪的时候,自然也进行这样的划分。他的书就这样记叙了基督教在地域上的发展过程。

他还记录了另一重大的进展。教会原来是在犹太人中形成的。可是如果它继续留在犹太教排外性宗教的限制范围内,就无法完成普世性的使命。它必须摆脱这种排外精神。路加概述了教会如何一步一步地摆脱犹太教的限制,从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宗教,直到保罗能够说福音已“传与普天下万人听”(西1:23)。路加记载了成千的犹太人,包括一些祭司,很早就接受了福音(徒6:7)。逼迫使腓利把福音传给撒玛利亚人和部分犹太化的埃提阿伯(埃塞俄比亚)人(徒8)。他述说彼得如何传道给罗马百夫长哥尼流(徒10章)。他强调了塞浦路斯人和古利奈人怎样第一次向非犹太人传道(徒11章);在打开了门户以后,保罗和他的同工又是怎样向大批外邦人传道的(徒13,14章),他们又是怎样在彼得和雅各的帮助下,确认了外邦信徒不需要遵守犹太教的仪文(徒15章)。在《使徒行传》的最后,他生动地描写了福音传遍了罗马帝国的东部(徒16-28章)。他看见基督教成为一个主要由外邦人所信奉的宗教。

路加特别适合于记载这一段的历史。据认为他原是外邦人,非常关心向非犹太人传道。他蒙拣选撰写向外邦人传福音的故事,这是多么恰当啊!

《使徒行传》的作者充分认识到在幼小的教会发展的过程中圣灵的作用,从耶稣“藉着圣灵,吩咐所拣选的使徒”(徒1:2)时起,圣灵一直显现作为教会领袖及其同工的顾问。在五旬节的奇迹中,“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徒2:4)。不久以后,信徒们也“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上帝的道”(徒4:31)。选举出来的七位执事也“被圣灵充满”(徒6:3),其中最突出的是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徒6:5)。在往后的叙述中圣灵继续充当向导──在扫罗被拣选时(徒9:17),在接受外邦人加入教会之际(徒10:44-47),在巴拿巴和保罗奉派传道时(徒13:2-4),在耶路撒冷会议上(徒15:28),以及在保罗的传道行程中(徒16:6,7)。《使徒行传》可以说是部分记录了圣灵藉着使徒及其同工所成就的工作。


五、纲要

(一)序言 徒1:1-11

1、路加的“前书”──路1:1

2、传福音的使命 徒1:2-8

3、基督升天 徒1:9-11

(二)在耶路撒冷的传道工作 徒1:12-7:60

1、等候圣灵的能力 徒1:12-26

1)使徒回到耶路撒冷 徒1:12,13

2)祈祷 徒1:14

3)犹大之死 徒1:15-20

4)选马提亚代替犹大 徒1:21-26

2、圣灵的大能 徒2:1-47

1)圣灵下降 徒2:1-13

2)彼得讲道 徒2:14-36

3)讲道的效果 徒2:37-41

4)初期教会的热心和发展 徒2:42-47

3、医治瘸子 徒3:1-4:31

1)奉基督的名行医病的神迹 徒3:1-11

2)彼得的演讲 徒3:12-26

a.对犹太人的指责 徒3:12-18

b.呼吁悔改 徒3:19-26

3)彼得和约翰被捕 徒4:1-4

4)使徒的受审和获释 徒4:5-22

5)教会的颂赞 徒4:23-31

4、早期的基督教团体 徒4:32-6:7

1)共享财物的团体 徒4:32-5:11

a.信徒们共享他们的财产 徒4:32-37

b.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欺骗和死亡徒5:1-11

2)当局的迫害 徒5:12-40

a.医病的神迹 徒5:12-16

b.使徒的被捕,逃脱和再被捕徒5:17-28

c.彼得的辨护 徒5:29-32

d.迦玛列呼吁释放使徒 徒5:33-40

3)挨家传道 徒5:41,42

4)设立执事 徒6:1-7

5、司提反的被捕和牺牲 徒6:8-7:60

1)七执事之一司提反的传道 徒6:8-10

2)司提反被捕和受审 徒6:11-7:53

a.被捕 徒6:11-14

b.司提反脸发光 徒6:15

c.司提反的辨护 徒7:1-53

3)司提反的牺牲 徒7:54-60

(三)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传道工作 徒8:1-12:23

1、因逼迫而教会分散 徒8:1-4

2、腓利,彼得和约翰在撒玛利亚 徒8:1-4

1)腓利成功的传道工作 徒8:5-13

2)彼得斥责西门贿买圣灵之罪 徒8:14-25

3、腓利继续传道 徒8:26-40

1)腓利和埃提阿伯太监 徒8:26-39

2)腓利在亚锁都和该撒利亚 徒8:40

4、扫罗悔改 徒9:1-31

1)逼迫人的大数人扫罗 徒9:1,2

2)基督向扫罗显现,扫罗悔改 徒9:3-17

3)扫罗受洗,和他最初的传道 徒9:18-22

4)犹太人密谋杀害扫罗 徒9:23,24

5)与巴拿巴逃回耶路撒冷,回到大数 徒9:25-30

6)教会暂得平安 徒9:31

5、彼得后来的传道工作 徒9:32-10:48

1)医病的神迹 徒9:32-42

a.医好以尼雅的瘫痪 徒9:32-35

b.令多加复活 徒9:36-42

2)哥尼流的悔改 徒9:43-10:48

a.哥尼流蒙指示派人去约帕找彼得 徒9:43-10:8

b.彼得见有关洁净和不洁净的异象 徒10:9-16

c.彼得前往该撒利亚指教哥尼流 徒10:17-43

d.哥尼流及其亲友受洗 徒10:44-48

6、福音传给外邦人 徒11:1-30

1)彼得在使徒面前为他传福音给外邦人辩护 徒11:1-18

2)福音传给巴勒斯坦境外的犹太人 徒11:19-21

3)巴拿巴和保罗在安提阿 徒11:22-26

4)安提阿的基督徒救济犹大地的饥荒 徒11:27-30

7、对雅各和彼得的迫害 徒12:1-23

1)雅各被希律亚基帕一世囚禁和处死 徒12:1,2

2)彼得被囚和神奇地蒙救 徒12:3-19

3)希律亚基帕一世之死 徒12:20-23

(四)保罗第一次传道行程 徒12:24-14:28

1、保罗和巴拿巴在安提阿 徒12:24,25

2、保罗和巴拿巴受安提阿的先知和教师所委派 徒13:1-3

3、外出传道 徒13:4-14:28

1)居比路 徒13:4-12

2)别加,约翰马可的离去 徒13:13

3)彼西底的安提阿 徒13:14-50

4)以哥念 徒13:51-14:5

5)路司得 徒14:6-19

6)特庇,经尹彼西底回来 徒14:20-23

7)回到安提阿 徒14:24-28

(五)耶路撒冷会议 徒15:1-35

1、与犹太教师的纠纷 徒15:1,5

2、派代表赴会 徒15:1-4

3、讨论 徒15:6-18

4、决议 徒15:19-29

5、决议在安提阿宣布 徒15:30-33

6、西拉,保罗和巴拿巴留在安提阿 徒15:34,35

(六)保罗第二次传道行程 徒15:36-18:22

1、保罗和巴拿巴分手 徒15:36-39

2、保罗和西拉动身前往基利家 徒15:40,41

3、提摩太在路司得被召 徒16:1-3

4、在加拉太的传道工作 徒16:4-10

1)照看众教会 徒16:4,5

2)圣灵不许他们前往亚西亚和庇推尼讲道 徒16:6,7

3)在特罗西听到马其顿的呼声 徒16:8-11

5、福音传到欧洲 徒16:11-18:17

1)腓立比 徒16:11-40

2)帖撒罗尼迦 徒17:1-9

3)庇哩亚 徒17:10-14

4)雅典 徒17:15-34

5)哥林多 徒18:1-17

a.保罗的工作 徒18:1-5

b.被赶出会堂 徒18:6-11

c.迦流的干预 徒18:12-17

6、回安提阿 徒18:18-22

(七)保罗第三次传道行程 徒18:23-21:17

1、在加拉太和弗吕家传道 徒18:23

2、亚波罗在以弗所和哥林多 徒18:24-28

3、保罗为受过约翰之洗的人重新施洗 徒19:1-7

4、在以弗所传道 徒19:8-41

5、在马其顿和希腊传道 徒20:1-5

6、在特罗亚第一日的聚会 徒20:6-12

7、在米利都会见以弗所诸长老 徒20:13-38

8、前往耶路撒冷 徒21:1-17

(八)保罗被捕和受审 徒21:18-26:32

1、保罗向使徒汇报,在圣殿行洁净之礼 徒21:18-26

2、骚乱 徒21:27-32

3、保罗被扣押 徒21:33-39

4、保罗在众人前为自己辩护 徒21:4-22:22

5、保罗第一次被囚 徒22:22-26:32

1)被扣押要举行听审 徒22:22-30

2)在公会前辩护 徒23:1-10

3)保罗见异象 徒23:11

4)犹太人密谋害保罗 徒23:12-22

5)保罗被送往该撒利亚 徒23:23-35

6)在腓力斯手下被扣押 徒24:1-27

7)保罗向非斯都申请上诉该撒 徒25:1-12

8)非斯都与希律亚基帕二世商量 徒25:1-12

9)保罗在非斯都和亚基帕面前辩护 徒26:1-29

10)他的无辜得到证实 徒26:30-32

(九)到罗马和被囚 徒27:1-28:31

1、航程 徒27:1-28:16

1)从该撒利亚到每拉 徒27:1-5

2)从每拉到佳澳 徒27:6-12

3)从革哩底到失事 徒27:13-44

a.风景 徒27:13-20

b.保罗对最后安全的保证 徒27:21-26

c.沉船 徒27:27-44

4)在马耳他上岸 徒28:1-10

5)到达罗马 徒28:11-16

2、保罗在罗马的犹太人面前辩护 徒28:17-29

3、保罗在罗马两年 徒28:30,31

和合本徒17:1 保罗和西拉经过暗妃坡里、亚波罗尼亚,来到帖撒罗尼迦,在那里有犹太人的会堂。

拼音版徒17:1 Bǎoluó hé Xīlā, jīngguò àn fēi bō lǐ, yà bō luó ní yà, lái dào tiè sǎ luó ní jiā, zaì nàli yǒu Yóutaìrén de gōngtáng.

吕振中徒17:1 保罗西拉旅行过暗妃波里、亚波罗尼亚,来到帖撒罗尼迦,在那里有犹太人的会堂。

新译本徒17:1 保罗和西拉经过暗非波里、亚波罗尼亚,来到帖撒罗尼迦,在那里有犹太人的会堂。

现代译徒17:1 保罗和西拉继续他们的旅程,经过暗妃坡里、亚波罗尼亚,来到帖撒罗尼迦,在那里有犹太人的会堂。

当代译徒17:1 保罗和西拉经过暗非坡里和亚波罗尼亚二城,到了帖撒罗尼迦。保罗照着以往的习惯到犹太会堂去。

思高本徒17:1 保禄和息拉经过安非颇里和阿颇罗尼亚, 来到得撒洛尼,在那里有犹太人的会堂。

文理本徒17:1 经行暗妃波里、亚波罗尼亚、至帖撒罗尼迦、有犹太人会堂、

修订本徒17:1 保罗和西拉经过暗妃坡里、亚波罗尼亚,来到帖撒罗尼迦,在那里有犹太人的会堂。

KJV 英徒17:1 Now when they had passed through Amphipolis and Apollonia, they came to Thessalonica, where was a synagogue of the Jews:

NIV 英徒17:1 When they had passed through Amphipolis and Apollonia, they came to Thessalonica, where there was a Jewish synagogue.

和合本徒17:2 保罗照他素常的规矩进去,一连三个安息日,本着圣经与他们辩论,

拼音版徒17:2 Bǎoluó zhào tā sùcháng de guīju jìn qù, yī lián sān gè ānxīrì, ben zhe Shèngjīng yǔ tāmen biànlùn,

吕振中徒17:2 保罗照他素常所行的进去,一连三个安息日,根据经典和他们辩论,

新译本徒17:2 保罗照他的习惯进去,一连三个安息日,根据圣经与他们辩论,

现代译徒17:2 保罗照习惯进会堂,连续叁个安息日,根据圣经跟人家辩论,

当代译徒17:2 他一连用叁个安息日向当地人讲解圣经,

思高本徒17:2 保禄照常例,到他们那里,一连叁个安息日,根据圣经和他们辩论,

文理本徒17:2 保罗依然入之、历三安息日、本诸经与人辩论、

修订本徒17:2 保罗照他素常的规矩进去,一连三个安息日,根据圣经与他们辩论,

KJV 英徒17:2 And Paul, as his manner was, went in unto them, and three sabbath days reasoned with them out of the scriptures,

NIV 英徒17:2 As his custom was, Paul went into the synagogue, and on three Sabbath days he reasoned with them from the Scriptures,

和合本徒17:3 讲解陈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里复活;又说:“我所传与你们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

拼音版徒17:3 Jiǎngjie chén míng Jīdū bìxū shòu haì, cóng sǐ lǐ fùhuó. yòu shuō, wǒ suǒ chuán yǔ nǐmen de zhè wèi Yēsū, jiù shì Jīdū.

吕振中徒17:3 开讲陈明上帝所膏立者必须受害,从死人中复起。又说∶「我向你们传扬的这位耶稣,就是上帝所膏立者。

新译本徒17:3 讲解证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人中复活,说:“我所传给你们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

现代译徒17:3 讲解并证明基督必须受害,然后从死里复活。他说:「我对你们传扬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

当代译徒17:3 见证耶稣是救主基督,并解释他一定要受害和复活的原因。

思高本徒17:3 阐明指出默西亚必须受难,并从死者中复活;且说:「我向你们所传报的耶稣,就是默西亚。」

文理本徒17:3 于基督当受害、自死复起、阐发而指陈之、又云、我所宣于尔之耶稣、即基督也、

修订本徒17:3 讲解和说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人中复活;又说:"我所传给你们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

KJV 英徒17:3 Opening and alleging, that Christ must needs have suffered, and risen again from the dead; and that this Jesus, whom I preach unto you, is Christ.

NIV 英徒17:3 explaining and proving that the Christ had to suffer and rise from the dead. "This Jesus I am proclaiming to you is the Christ," he said.

和合本徒17:4 他们中间有些人听了劝,就附从保罗和西拉,并有许多虔敬的希利尼人,尊贵的妇女也不少。

拼音版徒17:4 Tāmen zhōngjiān yǒu xiē rén tīng le quàn, jiù fù cóng Bǎoluó hé Xīlā. bìng yǒu xǔduō qiánjìng de Xīlà rén, zūnguì de fùnǚ ye bù shǎo.

吕振中徒17:4 他们中间有些人受了劝,就附从保罗和西拉,有一大群虔敬的希利尼人,做领袖的妇女(有古卷作∶做领袖者的太太)也不少。

新译本徒17:4 他们中间有人给说服了,就附从了保罗和西拉;还有一大群虔诚的希腊人,和不少显要的妇女。

现代译徒17:4 其中有些人信了,成为保罗和西拉的同道;有好些敬拜上帝的希腊人和妇女界的领袖也信了。

当代译徒17:4 不少人被保罗说服,信了耶稣,其中有许多是敬畏上帝的希腊人和贵妇。

思高本徒17:4 他们中有些人信服了,便与保禄和息拉联合,还有许多敬畏天主的人和希腊人,以及不少的显贵妇女。

文理本徒17:4 中有数人受劝、附于保罗西拉、又敬虔之希利尼人甚多、贵妇亦不少、

修订本徒17:4 他们中间有些人听了劝,就跟从保罗和西拉,还有许多虔敬的希腊人,尊贵的妇女也不少。

KJV 英徒17:4 And some of them believed, and consorted with Paul and Silas; and of the devout Greeks a great multitude, and of the chief women not a few.

NIV 英徒17:4 Some of the Jews were persuaded and joined Paul and Silas, as did a large number of God-fearing Greeks and not a few prominent women.

和合本徒17:5 但那不信的犹太人心里嫉妒,招聚了些市井匪类,搭夥成群,耸动合城的人闯进耶孙的家,要将保罗、西拉带到百姓那里。

拼音版徒17:5 Dàn nà bù xìn de Yóutaìrén xīnli jídù, zhāo jù le xiē shì jǐng fei leì, dā huǒ chéngqún, sǒng dòng hé chéng de rén, chuǎng jìn yé sūn de jiā, yào jiāng Bǎoluó Xīlā daì dào bǎixìng nàli.

吕振中徒17:5 但是犹太人却起了妒忌的心,招聚些市井恶人,搭夥成群,轰乱那城,闯进耶孙的家,想法子要将保罗西拉带交民众。

新译本徒17:5 但犹太人嫉妒起来,招聚了一些市井流氓,纠合成群,骚动全城,冲进了耶孙的家,搜索保罗和西拉,要把他们交给民众。

现代译徒17:5 可是,当地的犹太人心里嫉妒,召集了一些市井无赖,纠合成群,在城里引起暴动。他们闯进耶孙的家,要找保罗和西拉,把他们拉去交给暴民;

当代译徒17:5 那些不信主的犹太人却妒火中烧,他们煽动一大群市井无赖,联合起来暴动,搅到满城风雨。最后还闯进了耶孙的家中,企图把保罗和西拉揪出示众。

思高本徒17:5 但是,犹太人却起了嫉妒的心,聚集了一些市井败类,结夥成群,扰乱城市;又闯进雅松家 ,搜寻保禄和息拉,要拉他们到民众那里。

文理本徒17:5 但犹太人妒之、招纳市井匪类、聚集群众、使阖邑鼓噪、突至耶孙室、欲取二人以予民、

修订本徒17:5 但不信的犹太人心里嫉妒,聚集了些市井流氓,搭伙成群,煽动全城的人闯进耶孙的家,要把保罗和西拉带到民众那里。

KJV 英徒17:5 But the Jews which believed not, moved with envy, took unto them certain lewd fellows of the baser sort, and gathered a company, and set all the city on an uproar, and assaulted the house of Jason, and sought to bring them out to the people.

NIV 英徒17:5 But the Jews were jealous; so they rounded up some bad characters from the marketplace, formed a mob and started a riot in the city. They rushed to Jason's house in search of Paul and Silas in order to bring them out to the crowd.

和合本徒17:6 找不着他们,就把耶孙和几个弟兄拉到地方官那里,喊叫说:“那搅乱天下的也到这里来了!

拼音版徒17:6 Zhǎo bù zhe tāmen, jiù bǎ yé sūn hé jǐ gè dìxiōng, lá dào dìfang guān nàli, hǎnjiào shuō, nà jiǎoluàn tiān xià de, ye dào zhèlǐ lái le.

吕振中徒17:6 找不着他们,就把耶孙和几个弟兄拖到众城官那里,呼喊着说∶「这些搅乱天下的也到这里来了!

新译本徒17:6 搜索不到他们,就把耶孙和几个弟兄,拉到地方长官那里,喊叫着说:“这些扰乱天下的人,也到这里来了,

现代译徒17:6 可是找不着,竟把耶孙和其他几个弟兄拉去见地方官,控诉说:「这班扰乱天下的人,现在来到本城,

当代译徒17:6 他们搜遍了整个房子也找不到人,於是迁怒在耶孙和几个信徒身上,强把他们拉到政府官员面前,

思高本徒17:6 但没有搜到,就把雅松和几个弟兄,拉到本城官长前,呐喊说:「这些扰乱天下的人,也到这 来了,

文理本徒17:6 不遇、则曳耶孙、与数兄弟、至邑宰前、呼曰、扰乱天下者亦至此矣、

修订本徒17:6 那些人找不着他们,就把耶孙和几个弟兄拉到地方官那里,喊叫着:"这些搅乱天下的人也到这里来了,

KJV 英徒17:6 And when they found them not, they drew Jason and certain brethren unto the rulers of the city, crying, These that have turned the world upside down are come hither also;

NIV 英徒17:6 But when they did not find them, they dragged Jason and some other brothers before the city officials, shouting: "These men who have caused trouble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now come here,

和合本徒17:7 耶孙收留他们。这些人都违背凯撒的命令,说另有一个王耶稣。”

拼音版徒17:7 Yé sūn shōu liú tāmen. zhèxie rén dōu wéibeì Gāisǎ de mìnglìng, shuō Lìng yǒu yī gè wáng Yēsū.

吕振中徒17:7 耶孙招待他们。这些人都作违背该撒诏谕的事,说另有一个人耶稣是王。」

新译本徒17:7 耶孙却收留他们。这些人都违背凯撒的法令,说另外还有一个王耶稣。”

现代译徒17:7 耶孙竟收留他们在家里!他们破坏皇上的谕令,说是另有一个王,名叫耶稣。」

当代译徒17:7 口口声声说他们叛国,窝藏了那些到处作乱,宣传“耶稣是新王”的罪犯。

思高本徒17:7 雅松竟收留了他们;这些人都背叛凯撒谕令行事,说另有一位国王,就是耶稣。」

文理本徒17:7 耶孙纳之、此辈所行、违该撒命、言有他王耶稣也、

修订本徒17:7 耶孙竟收留他们。这些人都违背凯撒的命令,说另有一个王耶稣。"

KJV 英徒17:7 Whom Jason hath received: and these all do contrary to the decrees of Caesar, saying that there is another king, one Jesus.

NIV 英徒17:7 and Jason has welcomed them into his house. They are all defying Caesar's decrees, saying that there is another king, one called Jesus."

和合本徒17:8 众人和地方官听见这话,就惊慌了,

拼音版徒17:8 Zhòngrén hé dìfang guān, tīngjian zhè huà, jiù jīnghuāng le.

吕振中徒17:8 他们使群众和城官们听见了这些事而大为震才不安。

新译本徒17:8 群众和地方长官听见这话,就惊慌起来,

现代译徒17:8 这些话使群众和地方官起了一场骚动。

当代译徒17:8 政府官员和群众听后,甚感不安。

思高本徒17:8 他们使群众和本城官长们听了这事,都惶惶不安。

文理本徒17:8 众民与邑宰闻之、则悚惧、

修订本徒17:8 众人和地方官听见这些话,就惶恐了,

KJV 英徒17:8 And they troubled the people and the rulers of the city, when they heard these things.

NIV 英徒17:8 When they heard this, the crowd and the city officials were thrown into turmoil.

和合本徒17:9 于是取了耶孙和其余之人的保状,就释放了他们。

拼音版徒17:9 Yúshì qǔ le yé sūn hé qíyú zhī rén de bǎo zhuàng, jiù shìfàng le tāmen.

吕振中徒17:9 城官就从耶孙和其余的人取了保状,释放他们。

新译本徒17:9 取得耶孙和其余的人签保后,才放了他们。

现代译徒17:9 地方官命令耶孙和其他的人缴款具保,然后释放他们。

当代译徒17:9 结果还是命令耶孙等人签保,然后释放他们。

思高本徒17:9 本城官长便由雅松及其馀的人取了保状,便将他们释放了。

文理本徒17:9 乃取耶孙与余人之保而释之、○

修订本徒17:9 于是收了耶孙和其余的人的保证金后,释放了他们。

KJV 英徒17:9 And when they had taken security of Jason, and of the other, they let them go.

NIV 英徒17:9 Then they made Jason and the others post bond and let them go.

和合本徒17:10 弟兄们随即在夜间打发保罗和西拉往庇哩亚去。二人到了,就进入犹太人的会堂。

拼音版徒17:10 Dìxiōng men, suí jì zaì yè jiàn dǎfa Bǎoluó hé Xīlā wǎng bì lǐ yà qù. èr rén dào le, jiù jìnrù Yóutaìrén de gōngtáng.

吕振中徒17:10 弟兄们随即乘夜打发保罗西拉出行,往庇哩亚去。他们到了那里,就进入犹太人的会堂。

新译本徒17:10 弟兄们当夜立刻送保罗和西拉往比里亚去。二人到了,就进入犹太人的会堂。

现代译徒17:10 一到晚上,弟兄们立刻送保罗和西拉往庇哩亚去。他们到了那里,就进犹太人的会堂。

当代译徒17:10 弟兄们趁着黑夜,把保罗和西拉送走,往庇哩亚城去。他们两人一到达目的地,就到犹太会堂去传扬福音。

思高本徒17:10 弟兄们便立即在夜间打发保禄和息拉去贝洛雅;他们到了那里,就进了犹太人的会堂。

文理本徒17:10 兄弟乘夜、急遣保罗西拉往庇哩亚、至则入犹太人会堂、

修订本徒17:10 当夜,弟兄们立刻送保罗和西拉往庇哩亚去;二人到了,就进入犹太人的会堂。

KJV 英徒17:10 And the brethren immediately sent away Paul and Silas by night unto Berea: who coming thither went into the synagogue of the Jews.

NIV 英徒17:10 As soon as it was night, the brothers sent Paul and Silas away to Berea. On arriving there, they went to the Jewish synagogue.

和合本徒17:11 这地方的人贤于帖撒罗尼迦的人,甘心领受这道,天天考查圣经,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

拼音版徒17:11 Zhè dìfang de rén, xián yú tie sǎ luó ní jiā de rén, gānxīn lǐngshòu zhè dào, tiāntiān kǎo zhā Shèngjīng, yào xiǎodé zhè dào, shì yǔ bù shì.

吕振中徒17:11 这里的人比在帖撒罗尼迦的高尚;他们很热心地接受这道,天天考查经典、看这些事是不是这样。

新译本徒17:11 这里的人,比帖撒罗尼迦人开明,热切接受主的道,天天考查圣经,要知道所听的是否与圣经相符。

现代译徒17:11 这里的人比帖撒罗尼迦人开明。他们热心地倾听信息,每天查考圣经,要知道保罗所说的是不是真实。

当代译徒17:11 当地的人比帖撒罗尼迦人通情达理,非常乐意接受福音,而且还天天查考圣经,研究保罗的话是否真确。

思高本徒17:11 这 的人比得撒洛尼人开明,接受这道,极其热切,天天考究圣经, 看这些事是否是真的。

文理本徒17:11 此邑之人、贤于帖撒罗尼迦人、以其乐于受道、日究经文、果如此否、

修订本徒17:11 这地方的犹太人比帖撒罗尼迦的人开明,热心领受这道,天天查考圣经,要知道这道是否真实。

KJV 英徒17:11 These were more noble than those in Thessalonica, in that they received the word with all readiness of mind, and searched the scriptures daily, whether those things were so.

NIV 英徒17:11 Now the Bereans were of more noble character than the Thessalonians, for they received the message with great eagerness and examined the Scriptures every day to see if what Paul said was true.

和合本徒17:12 所以他们中间多有相信的,又有希利尼尊贵的妇女,男子也不少。

拼音版徒17:12 Suǒyǐ tāmen zhōngjiān duō yǒu xiāngxìn de. yòu yǒu Xīlà zūnguì de fùnǚ, nánzǐ ye bù shǎo.

吕振中徒17:12 所以他们中间有许多相信,也有好些希利尼的高贵妇女,男人也不少。

新译本徒17:12 结果他们中间有很多人信了,也有高贵的希腊妇女,男的也不少。

现代译徒17:12 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信了;有许多希腊上流社会的妇女和希腊男子也信了。

当代译徒17:12 结果很多人相信了耶稣,包括不少希腊的贵妇,男的也有不少。

思高本徒17:12 所以他们中有许多人信从了,还有许多希腊尊贵妇女,男子也不少。

文理本徒17:12 故其中多信者、又有希利尼贵妇、及男子亦不少、

修订本徒17:12 所以,他们中间有许多信了,又有希腊的尊贵妇人,男人也不少。

KJV 英徒17:12 Therefore many of them believed; also of honourable women which were Greeks, and of men, not a few.

NIV 英徒17:12 Many of the Jews believed, as did also a number of prominent Greek women and many Greek men.

和合本徒17:13 但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知道保罗又在庇哩亚传 神的道,也就往那里去,耸动搅扰众人。

拼音版徒17:13 Dàn tiē sǎ luó ní jiā de Yóutaìrén, zhīdào Bǎoluó yòu zaì bì lǐ yà chuán shén de dào, ye jiù wǎng nàli qù, sǒng dòng jiǎorǎo zhòngrén.

吕振中徒17:13 但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知道上帝之道也在庇哩亚给保罗传布开了,也就往那里去,摇动群众,搅乱他们。

新译本徒17:13 但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知道保罗又在比里亚宣讲 神的道,就到那里去,煽动挑拨群众。

现代译徒17:13 可是,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一听说保罗也在庇哩亚传上帝的道,就到那里去捣乱,煽动群众。

当代译徒17:13 可是,当保罗在庇哩亚宣扬上帝福音的消息传到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耳里,他们马上赶来捣乱。

思高本徒17:13 可是,得撒洛尼的犹太人,一知道保禄在贝洛雅也传开了天主的圣道,就到那里煽动扰乱群众。

文理本徒17:13 但帖撒罗尼迦之犹太人、知保罗宣上帝道于庇哩亚、遂至彼、耸众而扰之、

修订本徒17:13 但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知道保罗又在庇哩亚传上帝的道,就往那里去,煽动挑拨群众。

KJV 英徒17:13 But when the Jews of Thessalonica had knowledge that the word of God was preached of Paul at Berea, they came thither also, and stirred up the people.

NIV 英徒17:13 When the Jews in Thessalonica learned that Paul was preaching the word of God at Berea, they went there too, agitating the crowds and stirring them up.

和合本徒17:14 当时弟兄们便打发保罗往海边去;西拉和提摩太仍住在庇哩亚。

拼音版徒17:14 Dāngshí dìxiōng men biàn dǎfa Bǎoluó wǎng hǎi biān qù. Xīlā hé Tímótaì réng zhù zaì bì lǐ yà.

吕振中徒17:14 弟兄们立刻送保罗出城、直到海边;西拉和提摩太还留顿在那里。

新译本徒17:14 弟兄们立刻把保罗送到海边去;西拉和提摩太仍然留在比里亚。

现代译徒17:14 弟兄们立刻送保罗往沿海地方去;西拉和提摩太却留在庇哩亚。

当代译徒17:14 庇哩亚的弟兄立刻派人护送保罗到海边,乘船离开。西拉和提摩太仍然留在当地。

思高本徒17:14 弟兄们遂立即打发保禄往海边去;息拉和弟茂德仍留在贝洛雅。

文理本徒17:14 兄弟即遣保罗适于海、惟西拉提摩太尚留于彼、

修订本徒17:14 于是,弟兄们立刻送保罗到海边去,西拉和提摩太却仍留在庇哩亚。

KJV 英徒17:14 And then immediately the brethren sent away Paul to go as it were to the sea: but Silas and Timotheus abode there still.

NIV 英徒17:14 The brothers immediately sent Paul to the coast, but Silas and Timothy stayed at Berea.

和合本徒17:15 送保罗的人带他到了雅典,既领了保罗的命,叫西拉和提摩太速速到他这里来,就回去了。

拼音版徒17:15 Sòng Bǎoluó de rén daì tā dào le Yǎdiǎn. jì lǐng le Bǎoluó de mìnglìng, jiào Xīlā hé Tímótaì sù sù dào tā zhèlǐ lái, jiù huí qù le.

吕振中徒17:15 护送保罗的人直带他到雅典,就受保罗吩咐叫西拉和提摩太尽可能赶紧去见他,就离开他。

新译本徒17:15 护送保罗的人带他到了雅典;保罗吩咐他们叫西拉和提摩太赶快去见他,于是他们就回去了。

现代译徒17:15 护送保罗的人一直把他送到雅典,然后回到庇哩亚,带来保罗所交代的话,要西拉和提摩太尽快赶到他那里,跟他会合。

当代译徒17:15 保罗到了雅典,就请护送他的弟兄回去,顺便通知西拉和提摩太兼程赶来会合。

思高本徒17:15 送保禄的人领他一直到了雅典;他们领了保禄的命令,叫息拉和弟茂德赶快来到他那里,以後就走了。

文理本徒17:15 送保罗者引至雅典、既受其命、召西拉提摩太速就之、乃返、○

修订本徒17:15 护送保罗的人带他到了雅典,他们领了保罗的命令,叫西拉和提摩太赶快到他那里来,然后回去了。

KJV 英徒17:15 And they that conducted Paul brought him unto Athens: and receiving a commandment unto Silas and Timotheus for to come to him with all speed, they departed.

NIV 英徒17:15 The men who escorted Paul brought him to Athens and then left with instructions for Silas and Timothy to join him as soon as possible.

和合本徒17:16 保罗在雅典等候他们的时候,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着急,

拼音版徒17:16 Bǎoluó zaì Yǎdiǎn denghòu tāmende shí hòu, kànjian mǎn chéng dōu shì ǒuxiàng, jiù xīnli zhaójí.

吕振中徒17:16 保罗在雅典等待他们的时候,见城里满是偶像,心灵上很愤慨激动。

新译本徒17:16 保罗在雅典等候他们的时候,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心灵十分忿激。

现代译徒17:16 保罗在雅典等候西拉和提摩太的时候,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心里非常难过。

当代译徒17:16 保罗在雅典等候他们的时候,看见满城都是神像,心里非常不安。

思高本徒17:16 保禄在雅典等候他们时,见城 满是偶像,心神很是悲愤。

文理本徒17:16 保罗在雅典待之、见其邑偶像充斥、中心愤激、

修订本徒17:16 保罗在雅典等候他们的时候,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非常难过。

KJV 英徒17:16 Now while Paul waited for them at Athens, his spirit was stirred in him, when he saw the city wholly given to idolatry.

NIV 英徒17:16 While Paul was waiting for them in Athens, he was greatly distressed to see that the city was full of idols.

和合本徒17:17 于是在会堂里与犹太人和虔敬的人,并每日在市上所遇见的人辩论。

拼音版徒17:17 Yúshì zaì gōngtáng lǐ, yǔ Yóutaìrén, hé qiánjìng de rén, bìng mei rì zaì shì shàng suǒ yùjiàn de rén biànlùn.

吕振中徒17:17 就在会堂里对犹太人和虔敬的人、对每日碰巧在广场上的人、辩论。

新译本徒17:17 于是在会堂里,同犹太人和虔诚的人辩论;并且天天在市中心和所遇见的人辩论。

现代译徒17:17 他在会堂里跟犹太人和敬拜上帝的外邦人辩论,又每天在广场上跟偶然遇到的人辩论。

当代译徒17:17 保罗常常到会堂去,为这缘故跟犹太人和虔诚的外族人辩论,又天天在广场和人讨论。

思高本徒17:17 所以他就在会堂 ,同犹太人和敬畏天主的人辩论,每天也在街市上,同所遇到的人辩论。

文理本徒17:17 乃在会堂、与犹太人、及敬虔者辩论、且日在市、与所遇者亦然、

修订本徒17:17 于是他在会堂里与犹太人和虔敬的人,以及每日在市场上所遇见的人辩论。

KJV 英徒17:17 Therefore disputed he in the synagogue with the Jews, and with the devout persons, and in the market daily with them that met with him.

NIV 英徒17:17 So he reasoned in the synagogue with the Jews and the God-fearing Greeks, as well as in the marketplace day by day with those who happened to be there.

和合本徒17:18 还有伊壁鸠鲁和斯多亚两门的学士与他争论。有的说:“这胡言乱语的要说什么?”有的说:“他似乎是传说外邦鬼 神的。”这话是因保罗传讲耶稣与复活的道。

拼音版徒17:18 Hái yǒu yǐ bǐ gǔ luó hé sī duō yà liǎng mén de xué shì, yǔ tā zhēnglùn. yǒude shuō, zhè hú yán luàn yǔ de yào shuō shénme. yǒude shuō, tā sìhu shì chuánshuō waì bāng guǐ shén de. zhè huà shì Bǎoluó chuán jiǎng Yēsū, yǔ fùhuó de dào.

吕振中徒17:18 还有伊壁鸠鲁和斯多亚几个哲学家跟他争论。有的说∶「这个胡乱拉扯的想要说什么?」还有的说∶「他似乎是传布外国鬼神的。」──因为保罗传耶稣与复活之福音。

新译本徒17:18 还有伊壁鸠鲁派和斯多亚派的哲学家也同他争论,有的说:“这个拾人牙慧的人要说什么呢?”有的说:“他似乎是一个宣传外地鬼神的人。”这是因为保罗传扬耶稣和复活的道理。

现代译徒17:18 有些伊壁鸠鲁派和斯多亚派的哲学家也来跟他争论。有的说:「这走江湖的在胡吹些甚麽?」也有的说:「他好像在传讲外国的鬼神。」他们这样说是因为保罗在传耶稣和他复活的福音。

当代译徒17:18 伊壁鸠鲁和斯多亚两个学派的哲学家和保罗谈论之后,反应不一。有人嘲笑他胡说八道,不知所谓,有些又认为他在宣传外国的宗教,因为保罗所传讲的是耶稣和他复活的事。

思高本徒17:18 有几个伊壁鸩鲁派和斯多噶派的哲士同他争论,有的说:「这个饶舌多言的人想说什麽?」有的说:「看来他是个外国鬼神的宣传者」──因为保禄宣讲耶稣及复活的福音。

文理本徒17:18 有以彼古罗、斯多亚二教之哲士数人、与之争辨、或曰、此啁嘐者、欲何言耶、或曰、似宣扬异邦鬼神者、盖保罗宣耶稣及复起也、

修订本徒17:18 还有伊壁鸠鲁和斯多亚两派的哲学家也与他争辩。有的说:"这胡言乱语的要说什么?"有的说:"他似乎是宣传外邦鬼神的。"这是因保罗传讲耶稣与复活的福音。

KJV 英徒17:18 Then certain philosophers of the Epicureans, and of the Stoicks, encountered him. And some said, What will this babbler say? other some, He seemeth to be a setter forth of strange gods: because he preached unto them Jesus, and the resurrection.

NIV 英徒17:18 A group of Epicurean and Stoic philosophers began to dispute with him. Some of them asked, "What is this babbler trying to say?" Others remarked, "He seems to be advocating foreign gods." They said this because Paul was preaching the good news about Jesus and the resurrection.

和合本徒17:19 他们就把他带到亚略巴古,说:“你所讲的这新道,我们也可以知道吗?

拼音版徒17:19 Tāmen jiù bǎ tā daì dào Yàlüè bā gǔ shuō, nǐ suǒ jiǎng de zhè xīn dào, wǒmen ye keyǐ zhīdào má.

吕振中徒17:19 众人就拉住保罗,带到亚略巴古,说∶「你所讲的这个新教训是什么,我们可以知道么?」

新译本徒17:19 他们拉着保罗,把他带到亚略.巴古那里,说:“你所讲的这个新道理,我们可以知道吗?

现代译徒17:19 他们就带保罗到亚略巴古的议会上,说:「我们可以知道一些你所讲论的新学说吗?

当代译徒17:19 於是他们带保罗到亚略巴古的一个论坛,问他说:“你的言论确实惊人,我们闻所未闻。可否请你解释一下,好让我们一开眼界?”

思高本徒17:19 他门遂带保禄,领他到了阿勒约帕哥,说:「我们可以知道你所讲的这新道理是什麽吗?

文理本徒17:19 遂援之至亚略巴古、曰、尔所言之新教、可得闻乎、

修订本徒17:19 他们就把他带到亚略巴古,说:"你所讲的这新学说,我们也可以知道吗?

KJV 英徒17:19 And they took him, and brought him unto Areopagus, saying, May we know what this new doctrine, whereof thou speakest, is?

NIV 英徒17:19 Then they took him and brought him to a meeting of the Areopagus, where they said to him, "May we know what this new teaching is that you are presenting?

和合本徒17:20 因为你有些奇怪的事传到我们耳中,我们愿意知道这些事是什么意思。”

拼音版徒17:20 Yīnwei nǐ yǒu xiē qíguaì de shì, chuán dào wǒmen er zhòng. wǒmen yuànyì zhīdào zhèxie shì shì shénme yìsi.

吕振中徒17:20 你把一些令人奇怪的事传到我们耳中;因此我们想要知道这些事是什么意思。」

新译本徒17:20 因为你把一切新奇的事,传到我们耳中,我们愿意知道这些事是什么意思。”

现代译徒17:20 有些事我们听来觉得非常奇异,很想知道究竟是甚麽意思。」

当代译徒17:20 於是他们带保罗到亚略巴古的一个论坛,问他说:“你的言论确实惊人,我们闻所未闻。可否请你解释一下,好让我们一开眼界?”

思高本徒17:20 我们听见你说了一些新奇的事,所以我们想知道这到底有什麽意思。 」

文理本徒17:20 尔引异闻入我耳、故我侪欲知其意焉、

修订本徒17:20 因为你有些奇怪的事传到我们耳中,我们想知道这些事是什么意思。"

KJV 英徒17:20 For thou bringest certain strange things to our ears: we would know therefore what these things mean.

NIV 英徒17:20 You are bringing some strange ideas to our ears, and we want to know what they mean."

和合本徒17:21 (雅典人和住在那里的客人都不顾别的事,只将新闻说说听听。)

拼音版徒17:21 Yǎdiǎn rén, hé zhù zaì nàli de kèren, dōu bù gù biéde shì, zhǐ jiāng xīnwén shuō shuō tīng tīng

吕振中徒17:21 [原来雅典人和所有旅居的客人都没有闲暇工夫顾到别的,只将一些新奇的事说说听听而已]。

新译本徒17:21 原来所有雅典人和外侨,专好谈论和打听新奇的事,来打发时间。

现代译徒17:21 (原来雅典人和所有旅居在那里的外国人都喜欢把时间全花在谈谈新闻、听听消息上面。)

当代译徒17:21 这些雅典人和那里的旅客,平日无所事事,只喜欢谈论一些新奇的事情来打发日子。

思高本徒17:21 原来所有的雅典人和侨居在那里的外国人,不管其他的事,只是论谈或探听一些新奇的事。

文理本徒17:21 盖雅典人及旅是邑者、不遑他务、惟于新者是言是听、○

修订本徒17:21 原来所有的雅典人和居住在那里的外国人都无暇管别的事,只是谈谈或听听新闻。

KJV 英徒17:21 (For all the Athenians and strangers which were there spent their time in nothing else, but either to tell, or to hear some new thing.)

NIV 英徒17:21 (All the Athenians and the foreigners who lived there spent their time doing nothing but talking about and listening to the latest ideas.)

和合本徒17:22 保罗站在亚略巴古当中,说:“众位雅典人哪,我看你们凡事很敬畏鬼 神。

拼音版徒17:22 Bǎoluó zhàn zaì Yàlüè bā gǔ dāngzhōng, shuō, zhòng wèi Yǎdiǎn rén nǎ, wǒ kàn nǐmen fán shì hen jìngwèi guǐ shén.

吕振中徒17:22 保罗就站在亚略巴古当中,说∶「众位雅典人哪,我看你们各方面都敬畏鬼神。

新译本徒17:22 保罗站在亚略.巴古当中,说:“各位雅典人,我看你们在各方面都非常敬畏鬼神。

现代译徒17:22 保罗站立在亚略巴古议会上,说:「雅典的居民们!我知道你们在各方面都表现出浓厚的宗教热情。

当代译徒17:22 保罗站起来说:“各位,我看得出你们是敬畏鬼神的人,十分诚心。

思高本徒17:22 保禄遂即站在阿勒约帕哥当中说:「众位雅典人,我看你们在各方面都更敬畏神明,

文理本徒17:22 保罗立于亚略巴古曰、雅典人乎、我见尔凡事敬畏鬼神、过矣、

修订本徒17:22 保罗站在亚略巴古当中,说:"诸位雅典人!我看你们凡事很敬畏鬼神。

KJV 英徒17:22 Then Paul stood in the midst of Mars' hill, and said, Ye men of Athens, I perceive that in all things ye are too superstitious.

NIV 英徒17:22 Paul then stood up in the meeting of the Areopagus and said: "Men of Athens! I see that in every way you are very religious.

和合本徒17:23 我游行的时候,观看你们所敬拜的,遇见一座坛,上面写着‘未识之神’;你们所不认识而敬拜的,我现在告诉你们。

拼音版徒17:23 Wǒ yóuxíng de shíhou, guānkàn nǐmen suǒ jìngbaì de, yùjiàn yī zuò tán, shàngmian xie zhe wèi shí zhī shén. nǐmen suǒ bù rènshi ér jìngbaì de, wǒ xiànzaì gàosu nǐmen.

吕振中徒17:23 因为我走遍各处的时候,留心看你们所敬拜的,居然遇见一座坛、上面写着说∶『献与不认识的神』。那么你们所不认识而敬拜的,我把这个传布给你们。

新译本徒17:23 我走路的时候,仔细看你们所敬拜的,发现有一座坛,上面写着‘献给不认识的神’。我现在把你们不认识而敬拜的这位神,传给你们。

现代译徒17:23 我在城里到处走动,观看你们崇拜的场所,竟发现有一座祭坛,上面刻着『献给不认识的神』。我现在要告诉你们的就是这位你们不认识、却在敬拜着的神。

当代译徒17:23 我在街上走的时候,看见到处都有许多祭坛,甚至有一座是献给‘不知名的神’的。我现在讲论的,就是你们所不知名的那位‘真神’了。

思高本徒17:23 因为我行经各处,细看你们所敬之物,也见到一座祭坛,上面写着「给未识之神。」现在,我就将你们所敬拜而不认识的这一位,传告给你们。

文理本徒17:23 适游行时、观尔所拜者、遇一坛、书曰、未识之神、尔所未识而崇拜者、我明告尔、

修订本徒17:23 我到处走走的时候,仔细观察你们所敬拜的,发现一座坛,上面写着'献给未识之神明'。你们所不认识而敬拜的,我现在向你们宣告:

KJV 英徒17:23 For as I passed by, and beheld your devotions, I found an altar with this inscription, TO THE UNKNOWN GOD. Whom therefore ye ignorantly worship, him declare I unto you.

NIV 英徒17:23 For as I walked around and looked carefully at your objects of worship, I even found an altar with this inscription: TO AN UNKNOWN GOD. Now what you worship as something unknown I am going to proclaim to you.

和合本徒17:24 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 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

拼音版徒17:24 Chuàngzào yǔ zhòu hé qízhōng wànwù de shén, jì shì tiāndì de zhǔ, jiù bù zhù rén shǒu suǒ zào de diàn.

吕振中徒17:24 那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这位上帝、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在人手造的殿堂,

新译本徒17:24 创造宇宙和其中万有的 神,既然是天地的主,就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宇,

现代译徒17:24 这位创造天、地,和其中万物的上帝乃是天地的主。他不住人所建造的殿宇,

当代译徒17:24 这位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并不住在人手建造的庙宇里,

思高本徒17:24 创造宇宙及其中万物的天主, 既是天地的主宰,就不住人手所建的殿宇,

文理本徒17:24 夫造宇宙及其中万有之神、乃天地主、不居手造之殿、

修订本徒17:24 他是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上帝;他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宇里,

KJV 英徒17:24 God that made the world and all things therein, seeing that he is Lord of heaven and earth, dwelleth not in temples made with hands;

NIV 英徒17:24 "The God who made the world and everything in it is the Lord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does not live in temples built by hands.

和合本徒17:25 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

拼音版徒17:25 Ye búyòng rén shǒu fúshì, hǎoxiàng quē shǎo shénme, zìjǐ dǎo jiāng shēngmìng qìxī, wànwù, cìgei wàn rén.

吕振中徒17:25 也不受人手的服事,好像另外需要什么似的。倒是他自己将生命、气息、和万物、赐给万人。

新译本徒17:25 也不受人手的服事,好像他缺少什么;他自己反而把生命、气息和一切,赐给万人。

现代译徒17:25 也不需要人的任何供奉;因为他自己把生命、气息,和万物赐给人类。

当代译徒17:25 也不需要人的供物,因为他根本就一无所缺。事实上,他赐给我们生命、气息,供给我们一切的所需。

思高本徒17:25 也不受人手的侍候,好像需要什麽似的,而是他将生命、呼吸和一切赏给了众人。

文理本徒17:25 非若有所需者、受人手之供事、自以生命气息、及万物赐众、

修订本徒17:25 也不用人手去服侍,好像缺少什么似的;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

KJV 英徒17:25 Neither is worshipped with men's hands, as though he needed any thing, seeing he giveth to all life, and breath, and all things;

NIV 英徒17:25 And he is not served by human hands, as if he needed anything, because he himself gives all men life and breath and everything else.

和合本徒17:26 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本”有古卷作“血脉”),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

拼音版徒17:26 Tā cóng yī ben zào chū wàn zú de rén, ( ben yǒu gǔ juǎn zuò xie/xuè maì/mò ), zhù zaì quán dì shàng, bìngqie yùxiān déng zhún tāmende nián xiàn, hé suǒ zhù de jiāng jiè.

吕振中徒17:26 他从一本造了万国的人住在全地上,又立定安排好了的时期(或译∶立定排列好了的节气)和他们居处的疆界,

新译本徒17:26 他从一个本源造出了万族来,使他们住在整个大地上,并且定了他们的期限和居住的疆界,

现代译徒17:26 他从一人造出万族,使他们散居在整个地面上,而且为他们预先定下了年限和疆界。

当代译徒17:26 上帝从一本造出万族,散居世界各地。又预先定下万国兴亡的期限和疆界。

思高本徒17:26 他由一个人造了全人类,使他们住在全地面上,给他们立定了年限,和他们所居处的疆界;

文理本徒17:26 且由一本造万邦之人、以居全地、时以定之、界以限之、

修订本徒17:26 他从一人造出万族,居住在全地面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

KJV 英徒17:26 And hath made of one blood all nations of men for to dwell on all the face of the earth, and hath determined the times before appointed, and the bounds of their habitation;

NIV 英徒17:26 From one man he made every nation of men, that they should inhabit the whole earth; and he determined the times set for them and the exact places where they should live.

和合本徒17:27 要叫他们寻求 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

拼音版徒17:27 Yào jiào tāmen xúnqiú shén, huòzhe keyǐ chuǎimó ér dé, qíshí tā lí wǒmen gèrén bù yuǎn.

吕振中徒17:27 要他们寻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每一个人倒不远。

新译本徒17:27 要他们寻求 神,或者可以摸索而找到他。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

现代译徒17:27 他这样做是要他们寻求上帝,或者能够在摸索中找到他。其实,上帝跟我们每一个人相距不远。

当代译徒17:27 他这样作是要人寻求他,在寻求之中得认识他。他实在离我们不远。

思高本徒17:27 如他们寻求天主,或者可以摸索而找到他; 其实,他离我们每人并不远,

文理本徒17:27 俾其寻上帝、庶揣摩得之、然彼不远我侪一人也、

修订本徒17:27 为要使他们寻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找到他,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

KJV 英徒17:27 That they should seek the Lord, if haply they might feel after him, and find him, though he be not far from every one of us:

NIV 英徒17:27 God did this so that men would seek him and perhaps reach out for him and find him, though he is not far from each one of us.

和合本徒17:28 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也是他所生的。’

拼音版徒17:28 Wǒmen shēnghuó, dòng zuò, cún liú, dōu zaìhu tā, jiù rú nǐmen zuò shī de, yǒu rén shuō, wǒmen ye shì tā suǒ shēng de.

吕振中徒17:28 因为『我们生活、行动、存在、都在于他』;就如你们自己的诗人也有的(有古卷作∶你们中间也有人)说∶『我们也是他的族类。』

新译本徒17:28 因着他我们可以生存、活动、存在,就如你们有些诗人说:‘原来我们也是他的子孙。’

现代译徒17:28 有人说:『我们的生活、行动、生存都在他手里。』又如你们当中某诗人说的:『我们也是他的儿女。』

当代译徒17:28 我们的生活、行动、存亡,都在乎他,就好像你们有的诗人说过:‘我们是他的子孙。’

思高本徒17:28 因为我们生活、行动、存在,都在他内,正如你们的某些诗人说的:「原来我们也是他的子孙。 」

文理本徒17:28 盖我侪在其中而生、而动、而存、如尔作诗者有云、我侪亦为其裔、

修订本徒17:28 我们生活、行动、存在都在于他。就如你们的诗人也有人说:'我们也是他所生的。'

KJV 英徒17:28 For in him we live, and move, and have our being; as certain also of your own poets have said, For we are also his offspring.

NIV 英徒17:28 'For in him we live and move and have our being.' As some of your own poets have said, 'We are his offspring.'

和合本徒17:29 我们既是 神所生的,就不当以为 神的 神性像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

拼音版徒17:29 Wǒmen jì shì shén suǒ shēng de, jiù bùdàng yǐwéi shén de shén xìng xiàng rén yòng shǒu yì, xīn sī, suǒ diāokè de jīn, yín, shí.

吕振中徒17:29 那么我们既是上帝的族类,就不该以神性为仿佛金银或石头、人的手艺和心思所雕刻的。

新译本徒17:29 我们既然是 神的子孙,就不应该以为他的神性是好像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头一样。

现代译徒17:29 既然我们是他的儿女,我们就不应该幻想上帝的本性是可以用人的技巧,用金银或石头所雕制的偶像来比拟的。

当代译徒17:29 既然是这样,我们就不该将金、银、石头所雕刻的塑像当作神来拜祭了。

思高本徒17:29 我们既是天主的子孙,就不该想:神就像由人的艺术及思想所制的金银石刻的东西一样。

文理本徒17:29 既为上帝裔、则不当意其性质如金银石、为人工机巧雕琢者、

修订本徒17:29 既然我们是上帝所生的,就不应该以为上帝的神性像人用手艺和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像一般。

KJV 英徒17:29 Forasmuch then as we are the offspring of God, we ought not to think that the Godhead is like unto gold, or silver, or stone, graven by art and man's device.

NIV 英徒17:29 "Therefore since we are God's offspring, we should not think that the divine being is like gold or silver or stone--an image made by man's design and skill.

和合本徒17:30 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 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

拼音版徒17:30 Shìrén meng meì wúzhī de shí hòu, shén bìng bù jiàn chá, rújīn què fēnfu gè chǔ de rén dōu yào huǐgǎi.

吕振中徒17:30 这样,无知的时候、上帝不加细察,如今却嘱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

新译本徒17:30 过去那无知的时代, 神不加以追究;现在,他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

现代译徒17:30 当人类处在蒙昧无知的时候,上帝不加深究,但现在他命令全人类要离弃邪恶的道路。

当代译徒17:30 人类以往的无知妄为,上帝一直容忍,但他要向全人类宣告:每个人都要悔改。

思高本徒17:30 天主对那愚昧无知的时代,原不深究; 如今却传谕各处的人都要悔改,

文理本徒17:30 是以往时无知、上帝容之、今乃随在命众改悔、

修订本徒17:30 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上帝并不追究,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

KJV 英徒17:30 And the times of this ignorance God winked at; but now commandeth all men every where to repent:

NIV 英徒17:30 In the past God overlooked such ignorance, but now he commands all people everywhere to repent.

和合本徒17:31 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要借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叫他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

拼音版徒17:31 Yīnwei tā yǐjing déng le rìzi, yào jiè zhe tā suǒ shèlì de rén, àn gōngyì shenpàn tiān xià. bìngqie jiào tā cóng sǐ lǐ fùhuó, gei wàn rén zuò ke xìn de píngjù.

吕振中徒17:31 因为他已经定了一个日子,将要藉着他所立定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把可信的凭据供给万人,使他从死人中复起。」

新译本徒17:31 因为他已经定好了日子,要借着他所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使他从死人中复活,给万人作一个可信的凭据。”

现代译徒17:31 因为他已经定下日子,要藉着他所拣选的一个人,用公义来审判全世界;由於使这一个人从死里复活,他已经把凭据给了全人类。」

当代译徒17:31 他已定了日期,要藉他所设立的一个人,按公义审判这个世界。他曾叫那人从死里复活,向全人类证实他是可信的。”

思高本徒17:31 因为他已定了一个日期,要由他所立定的人,按正义审判天下,他为给众人一个可信的凭据,就叫这人从死者中复活了。 」

文理本徒17:31 盖彼已定一日、将以所立之人、义鞫天下、乃自死复起之、俾众征信焉、○

修订本徒17:31 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要藉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使他从死人中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

KJV 英徒17:31 Because he hath appointed a day, in the which he will judge the world in righteousness by that man whom he hath ordained; whereof he hath given assurance unto all men, in that he hath raised him from the dead.

NIV 英徒17:31 For he has set a day when he will judge the world with justice by the man he has appointed. He has given proof of this to all men by raising him from the dead."

和合本徒17:32 众人听见从死里复活的话,就有讥诮他的;又有人说:“我们再听你讲这个吧!”

拼音版徒17:32 Zhòngrén tīngjian cóng sǐ lǐ fùhuó de huà, jiù yǒu jīqiào tāde, yòu yǒu rén shuō, wǒmen zaì tīng nǐ jiǎng zhège bā.

吕振中徒17:32 他们一听到死人之复活,有的就讥刺,有的却说∶「关于这事、我们还要再听你。」

新译本徒17:32 众人一听到死人复活的事,就讥笑他,但有的说:“我们要再听听你讲这件事!”

现代译徒17:32 他们一听见保罗说起死人复活的事,有人就讥笑他;另外有些人说:「我们希望再听你讲讲这件事。」

当代译徒17:32 学者们一听见保罗提到“复活”二字,就嘲笑他。又有些人说:“我们改天再来听你的伟论吧。”

思高本徒17:32 他们一听见死人复活, 有的讥笑,有的却说:「关於这事, 我们後来再听你罢!」

文理本徒17:32 众闻死者复起之言、或哂之、或曰、愿再闻尔言此、

修订本徒17:32 众人听见死人复活的话,就有人讥诮他;又有人说:"我们会再听你讲这事。"

KJV 英徒17:32 And when they heard of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dead, some mocked: and others said, We will hear thee again of this matter.

NIV 英徒17:32 When they heard about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dead, some of them sneered, but others said, "We want to hear you again on this subject."

和合本徒17:33 于是保罗从他们当中出去了。

拼音版徒17:33 Yúshì Bǎoluó cóng tāmen zhòng chū qù le.

吕振中徒17:33 这样,保罗就从他们中间出来了。

新译本徒17:33 这样,保罗就离开他们。

现代译徒17:33 於是保罗离开了议会。

当代译徒17:33 於是保罗就离开他们。

思高本徒17:33 这样,保禄便从他们当中出去了。

文理本徒17:33 于是保罗离之而去、然有数人附而信焉、

修订本徒17:33 于是保罗从他们当中出去了。

KJV 英徒17:33 So Paul departed from among them.

NIV 英徒17:33 At that, Paul left the Council.

和合本徒17:34 但有几个人贴近他,信了主,其中有亚略巴古的官丢尼修,并一个妇人,名叫大马哩,还有别人一同信从。

拼音版徒17:34 Dàn yǒu jǐ gèrén tiē jìn tā, xìn le zhǔ, qízhōng yǒu Yàlüè bā gǔ de guān diū ní xiū, bìng yī gè fùrén, míng jiào dà mǎ lī, hái yǒu biérén yītóng xìn cóng.

吕振中徒17:34 但是有些人却接近他而相信;其中也有亚略巴古的议员丢尼修、和一个妇人名叫大马哩,还有别人同着他们。

新译本徒17:34 但有几个人接近他,并且信了主,其中有亚略.巴古的议员丢尼修,一个名叫戴马里的女子,还有其他的人。

现代译徒17:34 有些人成为他的同道,作了信徒;其中有亚略巴古的议员杜尼修,又有一个名叫大马哩的妇人,和另外一些人。

当代译徒17:34 不过,也有人附从保罗,相信了耶稣的,例如亚略巴古的官丢尼修和一个名叫大马哩的妇人,此外还有别人。

思高本徒17:34 可是,也有几个人依附保禄而信从了,其中有阿勒约帕哥的官员狄约尼削,和一个名叫达玛黎的妇人;同他们一起信从的,还有其他一些人。

文理本徒17:34 中有亚略巴古之丢尼修、及妇大马哩者、又有他人偕之、

修订本徒17:34 但有几个人依附他,信了主,其中有亚略巴古的议员丢尼修,和一个名叫大马哩的妇人,还有几个与他们一起的人。

KJV 英徒17:34 Howbeit certain men clave unto him, and believed: among the which was Dionysius the Areopagite, and a woman named Damaris, and others with them.

NIV 英徒17:34 A few men became followers of Paul and believed. Among them was Dionysius, a member of the Areopagus, also a woman named Damaris, and a number of others.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