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与非利士人争战

1扫罗登基年四十岁;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时候,

2就从以色列中拣选了三千人:二千跟随扫罗在密抹和伯特利山,一千跟随约拿单在便雅悯的基比亚;其余的人,扫罗都打发各回各家去了。

3约拿单攻击迦巴非利士人的防营,非利士人听见了。扫罗就在遍地吹角,意思说:“要使希伯来人听见。”

4以色列众人听见扫罗攻击非利士人的防营,又听见以色列人为非利士人所憎恶,就跟随扫罗聚集在吉甲。

5非利士人聚集要与以色列人争战,有车三万辆,马兵六千,步兵像海边的沙那样多,就上来在伯亚文东边的密抹安营。

6以色列百姓见自己危急窘迫,就藏在山洞、丛林、石穴、隐密处和坑中。

7有些希伯来人过了约旦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扫罗还是在吉甲,百姓都战战兢兢地跟随他。

8扫罗照着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撒母耳还没有来到吉甲,百姓也离开扫罗散去了。

9扫罗说:“把燔祭和平安祭带到我这里来。”扫罗就献上燔祭。

10刚献完燔祭,撒母耳就到了。扫罗出去迎接他,要问他好。

11撒母耳说:“你做的是什么事呢?”扫罗说:“因为我见百姓离开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来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

12所以我心里说:恐怕我没有祷告耶和华,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击我,我就勉强献上燔祭。”

13撒母耳对扫罗说:“你做了糊涂事了!没有遵守耶和华你 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华必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王位,直到永远。

14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

15撒母耳就起来,从吉甲上到便雅悯的基比亚。扫罗数点跟随他的,约有六百人。

16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并跟随他们的人,都住在便雅悯的迦巴,但非利士人安营在密抹。

17有掠兵从非利士营中出来,分为三队:一队往俄弗拉向书亚地去,

18一队往伯和仑去,一队往洗波音谷对面的地境向旷野去。

19那时,以色列全地没有一个铁匠,因为非利士人说:“恐怕希伯来人制造刀枪。”

20以色列人要磨锄、犁、斧、铲,就下到非利士人那里去磨。

21但有锉可以锉铲、犁、三齿叉、斧子并赶牛锥。

22所以到了争战的日子,跟随扫罗和约拿单的人,没有一个手里有刀有枪的,惟独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有。

23非利士人的一队防兵到了密抹的隘口。

提要:1 扫罗拣选的卫队。3 他召集希伯来人到吉甲反对非利士人,约拿单打击了非利士人的防营。5 非利士人的大军。6 以色列人的窘迫。8 扫罗,厌倦了等候撒母耳,献祭了。11 撒母耳责备他。17 非利士人的三队掠兵。19 非利士人的政策,使以色列遭受没有铁匠之苦。


与非利士人争战 
撒上13:1 扫罗登基年四十岁;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时候,
【本会注释】
  扫罗统治了一年。所有的译者和注释者都一致同意这段经文的意思不明确。希伯来原文的字面直译是我们现在所读到的:“当扫罗登基岁,在以色列作王二年的时候”(关于“岁”见卷一,第181页;另见创5:32的注释)。从第一个圣经版本问世到现在,这段经文就一直使译者们困惑。希腊文版旧约圣经的早期版本通过省略这一整节避免了这个难题。《他尔根》把它意译为:“当扫罗登基时,他被作为一个一岁大的婴孩受膏。”亚兰文译本解释为:“当扫罗作王一或二年的时候。”与钦定本先前对这段经文的解释一样,是一种意译,不是我们现有的希伯来原文,而是译者所认为的希伯来原文的意思。修订标准本假定了两个遗漏:“扫罗登基的时候……岁;并且他作王……以色列二年。”
  有些注释者同意这里无疑是一个在抄写过程中产生了遗漏的例子,虽然没有人能说出在经文的传输过程中什么时候产生的遗漏(见卷一,第15页)。如果现在的希伯来原文是遗漏的结果,那么它就成了一个证据,证明后来的抄写员在他们制作新抄本的工作中是谨慎尽责的,因为他们没有篡改经文本身,而是照他们看到它时的样子抄写了下来,即使它的意思是难解的。
  臆测几乎没有什么收获;然而,可以提供一个暂定的解释。这段经文的正式陈述,恰好符合圣经作者们给出君王登基时的年龄及其作王的期限的规则用语。对于大卫的相应规则用语出现在撒下5:4(另见王下21:1;24:8,18;等等)。如果与发生在撒上13:1中的遗漏相似的遗漏发生在可比较的经文如王下21:1中,它就会读为:“玛拿西登基的时候……岁,作王……在耶路撒冷五年。”这两段经文的基本造句结构是一样的。插入扫罗登基时的一个年龄数字,并且插入他作王年限的另一个数字,就会使这句话与提到大卫和别的君王的话平行。在原文中“……二年”的措辞可能原为“四十年”(见徒13:21)。撒上13:1的希伯来原文按照现在的情况因而暗示它起初由扫罗的年龄和作王期限构成。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扫罗就是旧约圣经中唯一一位被这样提到的希伯来君王了。
  按照撒上13:1的另一个解释应该读成:“扫罗作王一年;并且他在以色列作王二年。”即,他作王的第一年已经完成(见第138页)并且当本章的事件发生时,是在他作王的第二年。然而,必须承认,把撒上13:1的意思解释为13章的事件发生在扫罗作王第二年是不自然的,并且是一种与圣经中关于君王的记录不平行的造句结构。
  这段经文可以合理地理解为,意思是扫罗作了一次尝试要在他作王的第二年征服非利士人,虽然第一次真正的打击—这里记录的是约拿单作的—是后来某个时候才发生的。这样理解就与这里提到的对撒上13:1的翻译和最初的解释和谐了。如果可以作出结论说《祖知》第六十章似乎是以钦定本对这节经文的解释为前提,那么就可以指出这句话本身就可以被认为指的是第一次尝试。但是无论如何翻译或解释这段经文,关于这段经文的原意我们仍处于困惑之中。然而,在这个以及其它难解经文的例子中,并不涉及教义问题,因而不涉及我们的得救问题。


撒上13:2 就从以色列中拣选了三千人:二千跟随扫罗在密抹和伯特利山,一千跟随约拿单在便雅悯的基比亚;其余的人,扫罗都打发各回各家去了。
【本会注释】
  基比亚。基比亚现在一般被认为是Tell el-Fūl,耶路撒冷以北3又1/2英里(5.6公里)中央山脉顶峰的一个了望点。那里被认为是扫罗堡垒的废墟,最近已经被发掘了(见卷一,第124页)。


撒上13:3 约拿单攻击迦巴、非利士人的防营,非利士人听见了。扫罗就在遍地吹角,意思说,要使希伯来人听见。
【本会注释】
  防营。希伯来文是nesib,“柱子,”“长官,”“代表,”“守备队,”或“岗位。”注释者们通常感到此处理解为“长官”或“管理者”与上下文更和谐(但是见《祖知》616)。在创19:26中nesib被译为“柱”,而在王上4:19和代下8:10中,被译为“管理”或“督工。”
  迦巴。基比亚东北约4英里(6.4公里)是Wadi Medineh,在地表有一个大裂缝,甚至从边缘的近处都几乎注意不到。它的两侧高耸为不能通行的绝壁,高达数百英尺。这个旱谷的西南就是迦巴,穿越这个旱谷东北1又3/4英里(2.8公里)座落着密抹城,在低于基比亚(Tell el-Fūl)四围地区约700英尺(213.4米)的高地上。密抹东边的土地略略倾斜一段距离,成为良好的农田,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来自耶利哥的通道。伯特利约在基比亚以北约6英里(9.6公里)处,比基比亚高100多英尺(30.5米)。
  密抹可以控制从耶利哥和约旦谷到伯特利的主要道路,以及从耶路撒冷向北到示剑的主要道路。扫罗把他的儿子约拿单和三分之一的军队布置在基比亚,同时,他与三分之二的部队守卫着从东部到伯特利和基比亚的通路。要是亚扪人寻求报复扫罗在基列雅比对他们的胜利的话,这就会是他们最可能采取的路线。他并没有预料来自西部的麻烦,因为在那里与非利士人是和平的(撒上7:13)。

密抹之战

1.在丧失了迦巴的防营后,非利士人(P)在密抹安营。

2.扫罗已往吉甲重整一支军队,但只带了600军兵向迦巴前进。
3.非利士的掠兵兵分三路掠夺以色列人,但扫罗控制了直到南边的地区。

非利士人。虽然非利士人并没有与以色列人处于交战状态,他们还是在小山上保留了据点,例如穿过旱谷比它高200多英尺在密抹西南的迦巴就有一个。nesib这个词被译为“防营”,来自动词nasab,“站在……的岗位,”“驻扎”,即,通过任命或有关的义务。在不远处的拉玛(见撒上1:1的注释),就是撒母耳组建的一所先知学校。显然撒母耳设法通过在近处设置他的学校来反对外邦非利士的影响,希望从而可以将百姓拉回到对耶和华的敬拜。只要这所先知学校的影响渗透到了迦巴居民的个人生活之中,从而非利士人就能看到上帝救恩的真实重要性,那么血腥的战争就可以避免了,许多非利士人可能就会接受上帝,正如后来的年岁亚兰的乃缦所做的一样(王下5)。
  要使希伯来人听见。“希伯来人”这个名词用于指希伯来人们,在整本圣经中只发生过35次,31次在旧约中,4次在新约中。在旧约的31次中,16次与以色列人在埃及有关,5次与这场反对非利士人的战争有关(撒上13和14)。大不相同的是,“以色列”这个词在圣经中被使用了数百次,所引起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呢。不过有一个事实是清楚的。“希伯来人”这个词经常被外人使用或被以色列人向外人提到自己时使用。一般而言,现在认为“希伯来人”是被以色列人的邻邦众所周知的名称(见创10:21;14:13的注释)。法老和他的百姓似乎交替地使用了这两个名称(见出1:16;5:2;14:5;等等;另见撒上13:7的注释)。


 
撒上13:4 以色列众人听见扫罗攻击非利士人的防营,又听见以色列人为非利士人所憎恶,就跟随扫罗聚集在吉甲。
【本会注释】
  所憎恶。可能更好说是:“使自己可憎。”同一个动词被用于形容留过夜的吗哪(出16:20,24)。
  跟随扫罗聚集在吉甲。因为王国曾在吉甲确立(撒上11:14,15),所以扫罗召集以色列众人到了那里而不是在基比亚或密抹,他们的准备在那两处能被非利士人注意到。行军经过各种支流的干谷,非利士人抵达密抹可能没什么困难。扫罗为什么没有要求以色列人增援已经驻扎在便雅悯地区的军队这一点难以理解。那就会靠近撒母耳的家乡并接近伯特利的圣地(见撒上1:1的注释)。在迦巴干谷的岩石会形成一个宏伟的堡垒,显然那个地区的居民比现在倾向于复仇的非利士人更清楚这个防御地形。在困境中,扫罗似乎想起了撒母耳曾告诉他即将去吉甲(撒上10:8)。


撒上13:5 非利士人聚集,要与以色列人争战,有车三万辆,马兵六千,步兵象海边的沙那样多,就上来在伯亚文东边的密抹安营。
【本会注释】
  三万。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的路西安修订本和亚兰文译本读作“三千。”希伯来词3和30之间的区别很微小,很容易彼此误认。


 
撒上13:6 以色列百姓见自己危急窘迫,就藏在山洞、丛林、石穴、隐密处,和坑中。
【本会注释】
  藏在。敏锐地想起了先前在靠近示罗地区的失败,并且特别是没有撒母耳在场,以色列人就惊惶失措了。非利士人的动员聚集使百姓受到如此惊吓以致扫罗不能维持营中的秩序,并且士气迅速恶化了。几个月前在雅比的胜利被彻底忘记了。更近的时候他们在这个地方在上帝面前欢欣喜乐时的表白和牺牲也被忘光了(撒上11:15)。他们的惊吓与后来当以利沙的仆人受到城门前的亚兰大军惊吓时以利沙的信心形成了怎样的对比呀,那仆人的眼目睁开时看到山上遍满了天军。在这个危急的时候,对扫罗和以色列人来说,进入战斗前等候先知的劝勉与祝福是多么重要啊!


撒上13:7 有些希伯来人过了约但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扫罗还是在吉甲,百姓都战战兢兢地跟随他。
【本会注释】
  希伯来人过了。当扫罗召集军队时,他说:“要使希伯来人听见”(3节)。然而7节提到“希伯来人”逃跑越过了约旦河(“有些”这个词原文没有),同时6节说以色列人藏在洞里“在以法莲山地”(撒上14:22,修订标准本)。“希伯来人”这个词一贯被非利士人用来指他们的反对者,但是撒母耳记的作者似乎在“以色列人”和“希伯来人”这两个词之间作了区分,例如,在19节中提到非利士人控制了所有铁匠的事实,“恐怕希伯来人制造刀枪。”形成对比,作者自己又说“以色列人下到非利士人”那里去磨他们的器具。然而,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此处把“希伯来人”这个词译作“奴隶。”见3节的注释。


 撒上13:8 扫罗照着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撒母耳还没有来到吉甲,百姓也离开扫罗散去了。
【本会注释】
  等了七日。这不一定意思是扫罗已经等了整整七天,而且撒母耳直到第八天开始才到达,所以比约定会面的时间晚了一天。可能是当先知在指定会面的那一天的早些时候还没出现的时候(见《祖知》第六十章),扫罗就僭取了献祭的职责。在膏立扫罗为王时,撒母耳曾指示他关于这个场合的事;他应该到吉甲并在那里等候直到撒母耳到来(见撒上10:8;参《祖知》第六十章)。然而,撒母耳确实在约定献祭的时间之后不久就到达了,不料竟会发现扫罗的违抗行为(撒上13:10)。 


撒上13:9 扫罗说:“把燔祭和平安祭带到我这里来。”扫罗就献上燔祭。 
撒上13:10 刚献完燔祭,撒母耳就到了。扫罗出去迎接他,要问他好。 
撒上13:11 撒母耳说:“你做的是什么事呢?”扫罗说:“因为我见百姓离开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来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

【本会注释】
  百姓散去。在预言以色列要求一个王时,摩西曾警告统治者不可“加添马匹”,即,信靠实物装备作为保护(申17:16;参赛31:3)。正相反,作为国家的领导和百姓的榜样,应该取得律法的一个副本,殷勤学习它,并顺从它的指示。
  但是扫罗想到以色列邻国的军事装备,和他们的现役部队,就开始想到除了单单信靠上帝之外的安全与成功了。他自己心中既有这种观念,就没能用由信靠上帝产生的勇气鼓舞他的属下。缺少了这个,又没有任何武器可以依赖,他的属下若不用比扫罗更清楚的眼光就看不到可以期盼胜利的任何基础。前途看来无望。因而当初次得知真正危险的时候,扫罗的大部分军队就出于恐惧为他们个人的安全逃跑了,留下他和不到600人在吉甲。他的侦察兵带回来的话语是敌人集合在密抹,有11又1/2英里(18.4公里)远,他不仅为国家害怕,也为自己的安全害怕。
  扫罗已经丧失了他的军队的信心和尊敬。每一天都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小差。他彻底灰心了。他的人数剧减。他准备把这种情形完全归咎于撒母耳,因他没有出现。扫罗因撒母耳没有到场感到受了伤害。在这种精神中,他与先知会面没有做任何道歉,却带着一种自我辩白的精神。这与他曾准备攻击亚扪人时的精神是怎样的对比呀! 


撒上13:12 所以我心里说:恐怕我没有祷告耶和华。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击我,我就勉强献上燔祭。” 
撒上13:13 撒母耳对扫罗说:“你做了糊涂事了,没有遵守耶和华你上帝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华必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王位,直到永远。

【本会注释】
  你做了糊涂事了。即,允许自已在感觉的控制之下,而不是在基于过去的天意眷顾而对上帝的信心的控制之下。如果上帝与你同在,谁还能与你作对呢?基甸用出自32,000人的300人所做的,扫罗当然能用出自3,000人的600做!但是如果他拒绝信靠上帝的应许和祂仆人话语,并表现一种不信和在危机中游移不定的态度,上帝如何还能继续与他同在呢?要是扫罗愿意谦卑他的心,以色列的历史可能会多么不同啊。 


撒上13:14 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
【本会注释】
  你的王位。扫罗没有提出藉口说他曾误解了撒母耳的指示,或者藉口说那些指示说的不清楚。从另一点来说,他坦白地承认:赞同了自己的愿望,有意违背了撒母耳的指示。请比较扫罗的立场与亚当在伊甸园中的立场,或者将之与基督在试探之山上的立场相比较。在进入旷野受魔鬼试探之前,基督曾有过祂是上帝爱子的保证。六周后,既感到极其饥饿,又不知道在祂前面的是什么,祂忍耐地等候着神圣的指导。正在祂似乎被忽视了,并且由于精神压力感到疲倦憔悴时,撒但就想方设法动摇祂对上帝话语的信心。但是在亚当失败的地方,扫罗选择走下坡路的地方,基督胜利了!
  撒母耳的责备是以这样一种邀请悔罪与谦卑的方式发出的,但却是徒然的。这位先知的出现原应使扫罗想起撒母耳在过去几个月中的热心关怀与无私的关心。但是哀哉!所有这些都被忘却了!扫罗试图通过控告,归咎于撒母耳,从而证明自己是正当的。扫罗是这样,所有世代的人一直都是这样。当麻烦重压时,对迫近危险的恐惧就驱逐了明智的推论,并招致神经紧张的急躁,要立即解决问题。在这种压力之下,理智对于义务就盲目了,并代之以一种批评别人,给别人定罪,和要证明做这种选择是正当的强烈决心。从前对上帝的保护与指导看顾的信心就让步于愤世嫉俗的不信,并最终导致反叛。 


撒上13:15 撒母耳就起来,从吉甲上到便雅悯的基比亚。扫罗数点跟随他的,约有六百人。
【本会注释】
  基比亚。希伯来文是gib`ah(见16节的注释)。


撒上13:16 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并跟随他们的人,都住在便雅悯的迦巴;但非利士人安营在密抹。
【本会注释】
  迦巴。希伯来文此处读作迦巴,不是15节的基比亚。从密抹直接穿过旱谷就是迦巴(见撒上14:4,5,在5节的原文中是迦巴,不是基比亚)。翻译中的混淆可能由迦巴与基比亚只是同一个地方的不同拼法这种意见引起的,比较古老一些的地图还是这样显示的。确实迦巴有时被叫做基比亚,但是似乎一直有两个地方(见撒上14:16的注释)。除了圣经的线索之外,如果近来的发掘已经正确地把扫罗的要塞定位于迦巴西南3英里(5公里)处、耶路撒冷正北的Tell el-Fūl(见卷一,第124页),那么约拿单就没去那里,而是显然“住在”迦巴,在密抹的对面,就如这里所暗示的,是在他从非利士人手中把它取来之后(3节),并且扫罗可能从吉甲回来之后加入到了他那里。


撒上13:17 有掠兵从非利士营中出来,分为三队:一队往俄弗拉向书亚地去,
【本会注释】
  三队。俄弗拉可能位于两条主干道的交会处,在耶利哥西北。书亚地—字面意义是,“豺狼之地”—可能指俄弗拉东部地区多洞穴的斜坡,因为山地从以法莲山的顶峰向着约旦迅速倾斜。这片土地遍布着石灰石的多孔洞穴,是极好的藏身之处。


撒上13:18 一队往伯和仑去,一队往洗波音谷对面的地境向旷野去。
【本会注释】
  伯和仑。上伯和仑和下伯和仑分别在密抹以西9又1/2和11又1/2英里(15.2和18.4公里)处,靠近以法莲与便雅悯的边界,那里的山地陡然下降到示非拉。在尼11:34中提到洗波音邻近亚拿突和密抹南部的其它城镇,朝着犹大沙漠方向。密抹战役清楚地说明了非利士人并没有向吉甲前进;而是向北、西和南侧翼包围,他们试图切断他们现在认为已经被封锁在密抹东部洞穴中的那些属扫罗之人的援兵。


撒上13:19 那时,以色列全地没有一个铁匠;因为非利士人说,恐怕希伯来人制造刀枪。
【本会注释】
  没有一个铁匠。似乎非利士人曾一度垄断了迦南的造铁业,可能也垄断了其它金属的制造业。当时巴勒斯坦使用的铁来自小亚细亚,并且是通过沿海城市进口的。当然,这些是在非利士人的控制之下。因而从他们的观点来看,通过垄断制造业解除希伯来人的武装对他们来说相对比较容易。


撒上13:20 以色列人要磨锄、犁、斧、铲,就下到非利士人那里去磨。
【本会注释】
  锄。或“犁头。”
  犁刀。或“鹤嘴锄。
  铲。或“镰刀。 


撒上13:21 但有锉可以锉铲、犁、三齿叉、斧子,并赶牛锥。
【本会注释】
  他们有锉。近来的发现表明如此翻译的这句话应该解释为:“费用是一匹姆”(修订标准本;见卷一,第164页)。一“匹姆”是一种货币单位,相当于2/3舍客勒,即7.6克或27英制盎斯。
  可以锉铲。希伯来原文是:“用于犁头和鹤嘴锄。”
  三齿叉。希伯来文是lishelosh qilleshon。意思不确定。Lishelosh来自shalosh,意思是“分为三部分;”它由两个词组成,le,“适合于”,和shelosh,“第三部分。”qilleshon这个词在旧约中别的地方没有使用过,意思不确定。被译为“叉”只是一种臆测,部分是根据一个相似的亚兰词,意思是“变薄,”前置词lishelosh,似乎指的是“薄”的对象,无论它可能是什么,都是“分为三部分”的。哈克维的现代希伯来文译本的解释是“三齿叉,”它比单独一个“叉”字更接近希伯来原文的意思。
  修订标准本把lishelosh qilleshon,译为“三分之一舍客勒。”与钦定本及其它版本的翻译一样,这也是一种臆测,可能是基于把qilleshon这个词中的字母调换解释为sheqel,“舍客勒,”而不是qilleshon,认为on是小的意思。
  译为“叉”的问题在于当时与现今遍及东方的许多地方依旧使用的原始工具一样,叉是木制的不是金属的。以色列人不会把木叉带到非利士人那里去磨(见19-21节)。显然,如果lishelosh qilleshon应该被认为是一种工具,那么它就必须是由一个“铁匠”造的(19节)。鉴于21节的“匹姆”现在知道是一种货币单位而非一把“锉”的事实,修订标准本译为“三分之一舍客勒”就似乎合理了,可是决不是决定性的(见卷一,第164页)。所以,译为“犁头的费用是一匹姆”(修订标准本)似乎更可取。 


撒上13:22 所以到了争战的日子,跟随扫罗和约拿单的人没有一个手里有刀有枪的,惟独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有。
【本会注释】

  没有一个有刀有枪的。在受了非利士人多年的欺压之后,扫罗和约拿单似乎是唯一持有这些金属武器的人。军队的普通士兵们可能有弓和机弦,决不是指射手的装备(见士20:16)。但是他们不能与持有铁制武器的非利士人短兵相接。这节经文说明两件事:(1)战争发生在以色列人被良好的组织起来之前,可能在扫罗作王的早期,(2)缺乏武器装备使双方都显然看到上帝为祂百姓的利益而介入。扫罗可能反叛,结果做了许多愚昧的事;但是上帝依然以鼓励个人加入祂的国度并信靠祂这种方式为以色列作工。扫罗拒绝听从上帝带领的地方,约拿单却乐于并热心于做他父亲原可以做成的。


 撒上13:23 非利士人的一队防兵到了密抹的隘口。

 

一、卷名

《撒母耳记上》和《撒母耳记下》在1517年以前所有的希伯来文本中是合为一卷的,直到大约公元前三世纪旧约译成希腊文时才第一次将它分为两部分。在那个七十士译本中,撒母耳记上,下分别被称为“王国记”第一,第二,而列王记上下被称为“王国记”第三,第四。公元四世纪的哲罗姆武加大拉丁译本首次给了“列王”的名称,以代替“王国”。基督降世几世纪后,玛所拉学派的人注意到撒上28:24在希伯来文本中处于本卷书的当中。事实上希伯来旧约一直保留原来的排列直到1517年在威尼斯丹尼尔·本伯格版本的印行。

原来前半部分主要讲撒母耳的人生和工作,所以冠以他的名字。鉴于他所起的重要作用,采用这个卷名是很合适的,因为他是最后一位士师,最伟大的先知之一,先知学校的创造者(见《教育论》46页),希伯来王国的创建者之一,以及其立国基本原则的奠定人之一(见撒上10:25)。本卷采用撒母耳的名字实质上是指内容而非作者。


二、作者

在摩西五经中,有特别指出其中某些部分系摩西所著,相比之下,撒母耳记中并没有提供有关其作者的线索。根据犹太传统说法,《撒母耳记上》的头二十四章是撒母耳所著。记上其余部分,以及《撒母耳记下》系拿单和迦得所著(见代上29:29)。

本卷书在希伯来文本以及大部分英译本中分为两部分时,仍采用《撒母耳记》的原名,尽管撒母耳的名字在记下中一次也没有提到。撒上25:1记载了撒母耳之死,他的名字最后一次出现在《撒母耳记》中是在撒上28:20中。鉴于《撒母耳记》的后半部分主要是讲大卫的事迹,这一部分冠以大卫的名字也许是更合适。塔木德说《撒母耳记》全部是撒母耳所著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全部《撒母耳记下》以及《撒母耳记上》的最后一部分,记载了撒母耳去世以后以色列的历史。圣经学者曾提出撒上27:6作为证据,表明撒母耳记著于王国分裂的年代。但是如果《撒母耳记》的两个部分是由不同的作者写于不同的时代,为什么原来它是一卷书?然而,这卷书若为一个作者所著,他必须写于扫罗和大卫去世以后(撒下21:1-14,见撒下23:1)。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其作者不止一位,是两部独立创作的叙事作品的合集。每一位作者均在圣灵的感动下写作,各个部分在圣灵的引导下合成一个整体。


三、历史背景

《撒母耳记上》记载了以色列从士师执政到联合王国的过渡时期,包括最后一位士师撒母耳和第一位国王扫罗。《撒母耳记下》专门叙述大卫的统治。所以《撒母耳记上》包括了一个世纪左右的历史,从公元前1100年左右至1011年;《撒母耳记下》包括了40年的历史,即从公元前1011至971年。

公元前1200年左右至公元900年,是一个民族动荡,政治冲突剧烈的时期。古时候没有专人把这段时期中发生的事件记录和保存下来。古代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贝罗索斯,约瑟弗斯,以及后来的尤西比乌在撰写这段历史时,主要取材于民间传说。所以,需要用现代考古所提供的资料有许多是古代得不到的。有新的材料不断地发现,以增加我们对《撒母耳记》所述时代的认识。

这个动荡不安,历经苍桑的时期是从海上民族的迁移开始的,这次迁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古代近东的所有地区。在《撒母耳记》所述的整个时期中,第二十王朝的神权君主和第二十一王朝的世俗君主统治着埃及。他们统治的特点是衰弱,全国性的腐败和分裂。在这段时期中,亚述国基本上也极其衰弱。巴比伦的状况与亚述和埃及也差不多,国力甚衰,又有外敌入侵。所以埃及和叙利亚的政治影响从叙利亚消失了。海上民族及阿拉米人的迁移加添了内部的动乱,使古代近东的国际政治形势在两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动荡之中。

结果,以色列早期的国王可以比较放手地巩固对应许之地和附近地区的控制,而没有受到过去南方北方强邻的干预。他们唯一的敌人就是巴勒斯坦当地的民族,如非利士人,亚摩利人,以东人,米甸人和亚扪人。这些邻近民族的反抗逐渐被镇压,其中大部分都臣服于以色列人。大卫和所罗门最终控制了原先属于埃及帝国以及米索不大米亚各国的大片领土。

以色列人进入迦南的时候,上帝曾命令他们在各个支派中给利未人划出城池,以便让全国人民受到公义之道的教诲。可是他们似乎不大注意这条命令。他们事实上甚至没有把迦南人赶出去,而是住在他们中间(士1:21,27,29-33)。在一段时间里,利未人由于没有分到地,也就失了业。甚至摩西的孙子约拿单(见士18:30注)来到以法莲人米迦家里,“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士17:8),后来成为米迦“神堂”(士17:5)的祭司。他后来从米迦家里偷走了神像,与但族移民同走,成了他们的祭司(见士18)。在那段时期中,以色列人“任意而行”,违背了上帝让利未人指教他们正路的计划,很快就陷入了周围外邦的无知和迷信之中。在士师时代,上帝六次藉着让他们受制于周围民族,而设法使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可是每次得救以后不久,他们又步入无知和偶像崇拜之中。

撒母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主动抵制当时的罪恶,立志纠正这些风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创建了所谓的“先知学校”。其中之一设在他的故乡拉玛(撒上19:19-24),后来还有其他先知学校设在吉甲(王下4:38),伯特利(王下2:3)和耶利哥(王下2:15-22)。青年人在这里学习阅读,写作,音乐的原理,以及律法和圣史。他们学习各种手艺,以便尽可能地学会自立。旧约圣经里没有用“先知学校”的名称,不过那些如此接受训练的青年人被称作“先知的门徒”。他们献身事奉上帝,其中有些人受聘为国王顾问。

撒母耳在年老的时候接受了他所不愿意的任务,就是着手建立君主制。经过与百姓讨论,他写了一本关于“国法”的书放在上帝面前(撒上10:25)。这本书对于扫罗也许没有什么用,因为据认为扫罗没有阅读能力。撒母耳以上帝的时常同在鼓励扫罗,可是扫罗不久就拒绝撒母耳出于灵感的劝勉,为自己设立了身强力壮的卫士,让自己成为绝对的统治者。

扫罗被上帝弃绝以后,撒母耳奉召挑选和训练了一位合上帝心意的人(撒上13:14),一位不把自己放在律法之上,而愿意顺从上帝的人。大卫所受的训练,就象基督一样是在嫉妒和仇恨之中进行的。虽然大卫有时也违犯了他所尊崇和倡导的律法,但他总是在至尊的律法前谦卑己心。由于大卫与上帝藉着摩西和撒母耳所奠定的律法相配合,以色列人逐渐征服了它所有的敌人。其北部边界实际上推进到幼发拉底河,南部推进到埃及的边界。上帝赐福给以色列人,使他们在以后的所罗门时代享受了空前绝后的民族繁荣和光彩。


四、主题

《撒母耳记上》记载了以色列从先知和士师秉政的神权国家一下子转变为君主制的国家。有关扫罗的记录暴露了随着王国的建立而产生的若干问题。《撒母耳记下》记载了大卫先是在希伯仑,后是在耶路撒冷作王的鼎盛时期,最后记载了大卫购买了亚劳拿的禾场,以后让所罗门在上面盖圣殿。大卫的晚年和逝世记载在《列王记上》的头几章中。


五、纲要

(一)以色列的复兴者撒母耳的历史 撒上1:1-7:17

1、出生和早年训练 撒上1:1-2:11

1) 以利加拿和哈拿 撒上1:1-8

2) 哈拿的祈祷 撒上1:9-18

3) 撒母耳的出生和童年 撒上1:19-23

4) 撒母耳奉献给上帝 撒上1:24-28

5) 哈拿的赞歌 撒上2:1-11

2、祭司的状况 撒上2:12-36

1) 以利儿子们的行为 撒上2:12-17

2) 儿童撒母耳的工作 撒上2:18-19

3) 上帝给以利加拿和哈拿的福气 撒上2:20,21

4) 以利教子的失败 撒上2:22-36

3、撒母耳开始担任先知 撒上3:1-4:1

1) 上帝给以利的信息 撒上3:1-18

2) 撒母耳成为先知 撒上3:19-4:1

4、约柜被掳和归还 撒上4:2-7:1

1) 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作战 撒上4:2-9

2) 约柜被掳,以利之子被杀 撒上4:10,11

3) 士师兼祭司以利之死 撒上4:12-22

4) 约柜在非利士 撒上5:1-6:1

5) 约柜归还以色列人 撒上6:2-7:1

5、撒母耳20年的工作 撒上7:2-6

6、制伏非利士人 撒上7:7-14

7、撒母耳审判制度的设立 撒上7:15-17

(二)君主制的建立 撒上8:1-15:35

1、求立国王 撒上8:1-22

2、导致膏立扫罗的事件 撒上9:1-27

3、扫罗蒙召作王 撒上10:1-27

1) 受膏 撒上10:1

2) 上帝悦纳的超自然证据 撒上10:2-13

3) 扫罗回家后保持沉默 撒上10:14-16

4) 抽签送出扫罗 撒上10:17-25

5) 反对派 撒上10:26,27

4、导致最后确立扫罗为王的事件 撒上11:1-12:25

1) 与亚摩利人交战 撒上11:1-11

2) 宣布扫罗为王 撒上11:12-15

3) 撒母耳放弃行政权 撒上12:1-15

4) 上帝对于百姓选择的见证 撒上12:16-18

5) 撒母耳继续关心和祈祷 撒上12:19-22

5、与非利士人作战 撒上13:1-14:46

1) 扫罗在吉甲的僭越 撒上13:1-23

2) 约拿单进军密抹 撒上14:1-23

3) 扫罗鲁莽的决定 撒上14:24-46

6、扫罗的家谱 撒上14:47-52

7、扫罗的第二次考验 撒上15:1-35

1) 他放过亚甲 撒上15:1-9

2) 上帝弃绝扫罗 撒上15:10-35

(三)大卫担任国王的训练 撒上16:1-31:13

1、大卫受膏 撒上16:1-13

1) 撒母耳在访问伯利恒的事上犹豫 撒上16:1-4

2) 耶西的众子和大卫的受膏 撒上16:5-13

2、扫罗被弃绝后恶魔附身 撒上16:14-23

3、与非利士人作战及其后果 撒上17:1-18:8

1) 歌利亚的挑战 撒上17:1-11

2) 大卫的勇敢和胜利 撒上17:12-58

3) 约拿单与大卫结盟 撒上18:1-4

4) 大卫得民心撒上18:5-8

4、扫罗的嫉妒及其后果 撒上18:9-19:24

1) 大卫在危险中 撒上18:9-12

2) 扫罗在嫁女之事上的欺诈行为 撒上18:13-27

3) 扫罗公开与大卫为敌 撒上18:28-19:11

4) 大卫逃离自己的家投奔撒母耳 撒上19:12-18

5) 扫罗前往拉玛及其后果 撒上19:919-24

5、约拿单与大卫结盟 撒上20:1-42

1) 约定试试扫罗的态度 撒上20:1-8

2) 约拿单重新确认以前的盟约 撒上20:9-23

3) 试验扫罗的态度 撒上20:24-34

4) 大卫受到危险的警告 撒上20:35-40

5) 约拿单与大卫告别 撒上20:40-42

6、大卫逃离扫罗 撒上21:1-22:23

1) 大卫逃往拿伯亚希米勒处 撒上21:1-9

2) 逃往迦特王亚吉处 撒上21:10-15

3) 逃往亚林兰洞中 撒上22:1,2

4) 逃往摩押 撒上22:3,4

5) 回犹大 撒上22:5

6) 扫罗严惩拿伯的百姓 撒上22:6-23

7、大卫帮助基伊拉人以及基伊拉人的忘恩负义 撒上23:1-12

8、大卫第二次逃离扫罗 撒上23:13-24:22

1) 逃往西弗旷野 撒上23:13-15

2) 约拿单来访 撒上23:16-18

3) 扫罗白白追赶大卫 撒上23:19-28

4) 大卫逃亡隐基底 撒上23:29-24:2

5) 大卫在隐基底对扫罗的宽宏大量 撒上24:3-22

9、撒母耳逝世 撒上25:1

10、大卫与拿八和亚比该 撒上25:2-44

11、扫罗谋害大卫的最后一次尝试及其后果 撒上26:1-25

12、大卫第二次逃到迦特 撒上27:1-28:2

1) 他居留在洗革拉 撒上27:1-12

2) 亚吉令大卫随他出战 撒上28:1-2

13、扫罗求助于巫术 撒上28:3-25

14、亚吉遣走大卫 撒上29:1-11

15、亚玛力人的侵袭及其结果 撒上30:1-31

16、扫罗之死 撒上30:1-13

和合本撒上13:1 扫罗登基年四十岁;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时候,

拼音版撒上13:1 Sǎoluó dēng jī nián sì shí suì. zuò Yǐsèliè wáng Er nián de shíhou,

吕振中撒上13:1 扫罗登极的时候、年三十岁;既作了王管理以色列有两年了,

新译本撒上13:1 扫罗登基的时候年三十岁,作了以色列王四十二年(原文缺完整的年数,这里是按《七十士译本》加上的)。

现代译撒上13:1 〔希伯来文的第一节是:扫罗作王的时候……岁;他作以色列王两年。〕

当代译撒上13:1 扫罗登基时是四十岁,他统治了以色列叁十二年。在扫罗登基后的第二年,

思高本撒上13:1 撒乌耳叁十岁登极,作以色列王四十年。

文理本撒上13:1 扫罗即位、(时年四十)

修订本撒上13:1 扫罗登基的时候年三十岁,作以色列王二年。

KJV 英撒上13:1 Saul reigned one year; and when he had reigned two years over Israel,

NIV 英撒上13:1 Saul was thirty years old when he became king, and he reigned over Israel forty- two years.

和合本撒上13:2 就从以色列中拣选了三千人:二千跟随扫罗在密抹和伯特利山,一千跟随约拿单在便雅悯的基比亚;其余的人,扫罗都打发各回各家去了。

拼音版撒上13:2 Jiù cóng Yǐsèliè zhōng jiǎnxuǎn le sān qiā rén, èr qiā gēnsuí Sǎoluó zaì mì mò hé Bótèlì shān, yī qiā gēnsuí Yuēnádān zaì Biànyǎmǐn de jī bǐ yà. qíyú de rén Sǎoluó dōu dǎfa gè huí gè jiā qù le.

吕振中撒上13:2 扫罗就从以色列中拣选了三千人∶二千跟从扫罗在密抹和伯特利山;一千跟从约拿单在便雅悯基比亚;其余的人、扫罗都打发各回各家而去。

新译本撒上13:2 他从以色列人中为自己拣选了三千人;两千人和扫罗一同驻在密抹和伯特利山,一千人与约拿单一同驻在便雅悯的基比亚。其余的人,扫罗都遣散他们各回自己的家去了。

现代译撒上13:2 扫罗从以色列人中选出叁千人,把两千人留在他身边,在密抹和伯特利山区,把另一千人派到便雅悯支族的基比亚地方,由他儿子约拿单率领,把其馀的人打发回家。

当代译撒上13:2 他特别选出叁千个精兵,亲自带领其中的二千人到密抹和伯特利山去,另外的一千人就和他的儿子约拿单留在便雅悯境内的基比亚。其馀的人,扫罗就把他们遣散回家。

思高本撒上13:2 撒乌耳从以色列人中挑选了叁千人:两千在米革玛斯和贝特耳山地与撒乌耳在一起;一千在本雅明的革巴随着约纳堂;剩下的人,撒乌耳遗散他们各回本帐幕。

文理本撒上13:2 为以色列王、越至二年、由以色列中、简三千人、二千从扫罗、在密抹及伯特利山、一千从约拿单、在便雅悯之基比亚、余民遣归其家、

修订本撒上13:2 扫罗从以色列中选出三千人:二千跟随扫罗在密抹和伯特利山区,一千跟随约拿单在便雅悯的基比亚。其余的百姓,扫罗打发他们各自回自己的帐棚去了。

KJV 英撒上13:2 Saul chose him three thousand men of Israel; whereof two thousand were with Saul in Michmash and in mount Bethel, and a thousand were with Jonathan in Gibeah of Benjamin: and the rest of the people he sent every man to his tent.

NIV 英撒上13:2 Saul chose three thousand men from Israel; two thousand were with him at Micmash and in the hill country of Bethel, and a thousand were with Jonathan at Gibeah in Benjamin. The rest of the men he sent back to their homes.

和合本撒上13:3 约拿单攻击迦巴非利士人的防营,非利士人听见了。扫罗就在遍地吹角,意思说:“要使希伯来人听见。”

拼音版撒上13:3 Yuēnádān gōngjī Jiābā, Fēilìshì rén de fáng yíng, Fēilìshì rén tīngjian le. Sǎoluó jiù zaì biàn dì chuī jiǎo, yìsi shuō, yào shǐ Xībólái rén tīngjian.

吕振中撒上13:3 约拿单击打了那在迦巴的非利士人驻防兵;非利士人听见了;扫罗就在遍地吹号角,意思是说∶『要使希伯来人听见』。

新译本撒上13:3 约拿单攻打非利士人在迦巴的驻军,非利士人听见了;扫罗就在全地吹角,说:“让希伯来人都听见。”

现代译撒上13:3 约拿单在迦巴杀了非利士人的指挥官〔或译:击败了扎营的非利士人〕;非利士人都知道这事。扫罗派专差到全国各地,吹号召集希伯来人出来作战。

当代译撒上13:3 约拿单攻破非利士人在迦巴的驻军。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非利士地。扫罗也在全以色列响起号角,召集军队。他宣称已经消灭了非利士人的驻军,因此非利士人对以色列人非常仇恨。於是全以色列的军队就再次在吉甲聚集。

思高本撒上13:3 约纳堂击杀了驻扎在基贝亚的培肋舍特人的官吏,培肋舍特人遂知道希伯人已经叛变。撒乌耳在全国吹了警号,

文理本撒上13:3 约拿单击非利士人汛于迦巴、非利士人闻之、扫罗吹角遍于国中、曰、希伯来人听之、

修订本撒上13:3 约拿单攻击非利士人在迦巴的驻军,非利士人听见了这事。扫罗就在遍地吹角,说:"让希伯来人都听见。"

KJV 英撒上13:3 And Jonathan smote the garrison of the Philistines that was in Geba, and the Philistines heard of it. And Saul blew the trumpet throughout all the land, saying, Let the Hebrews hear.

NIV 英撒上13:3 Jonathan attacked the Philistine outpost at Geba, and the Philistines heard about it. Then Saul had the trumpet blown throughout the land and said, "Let the Hebrews hear!"

和合本撒上13:4 以色列众人听见扫罗攻击非利士人的防营,又听见以色列人为非利士人所憎恶,就跟随扫罗聚集在吉甲。

拼音版撒上13:4 Yǐsèliè zhòngrén tīngjian Sǎoluó gōngjī Fēilìshì rén de fáng yíng, yòu tīngjian Yǐsèliè rén wèi Fēilìshì rén suǒ zēngwù, jiù gēnsuí Sǎoluó jùjí zaì Jíjiǎ.

吕振中撒上13:4 以色列众人听说扫罗击打非利士人的驻防兵,又听说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中成了臭名,就有步兵应召而来、跟随扫罗在吉甲。

新译本撒上13:4 以色列众人听说扫罗攻打了非利士人的驻军,又听说非利士人憎恨以色列人,就应召在吉甲跟随扫罗。

现代译撒上13:4 以色列人听到扫罗杀了非利士的指挥官,又听到非利士人怀恨他们,就响应扫罗的号召,集合在吉甲。

当代译撒上13:4 约拿单攻破非利士人在迦巴的驻军。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非利士地。扫罗也在全以色列响起号角,召集军队。他宣称已经消灭了非利士人的驻军,因此非利士人对以色列人非常仇恨。於是全以色列的军队就再次在吉甲聚集。

思高本撒上13:4 全以色列人都听说:撒乌耳击杀了培肋舍特人的一个官吏,所以以色列为培肋舍特人所仇恨;於是人民便跟随撒乌耳聚集在基耳加耳。

文理本撒上13:4 以色列众闻扫罗击非利士人汛、以色列人为非利士人所恶、民从扫罗、集于吉甲、

修订本撒上13:4 以色列众人听见扫罗攻击非利士的驻军,又听见以色列为非利士人所憎恶,百姓就跟随扫罗,在吉甲集合。

KJV 英撒上13:4 And all Israel heard say that Saul had smitten a garrison of the Philistines, and that Israel also was had in abomination with the Philistines. And the people were called together after Saul to Gilgal.

NIV 英撒上13:4 So all Israel heard the news: "Saul has attacked the Philistine outpost, and now Israel has become a stench to the Philistines." And the people were summoned to join Saul at Gilgal.

和合本撒上13:5 非利士人聚集要与以色列人争战,有车三万辆,马兵六千,步兵像海边的沙那样多,就上来在伯亚文东边的密抹安营。

拼音版撒上13:5 Fēilìshì rén jùjí, yào yǔ Yǐsèliè rén zhēng zhàn, yǒu chē sān wàn liàng, mǎ bīng liù qiā, bù bīng xiàng hǎi bian de shā nàyàng duō, jiù shàng lái zaì bǎi yà wén dōngbiān de mì mò ān yíng.

吕振中撒上13:5 非利士人聚集了来、要同以色列人交战;有车三千(传统∶三万)辆,骏马六千,步兵像海边的沙那么多;他们上来,在伯亚文东边、密抹扎营。

新译本撒上13:5 非利士人聚集起来,要与以色列人交战,他们有战车三千(“三千”原文作“三万”,这里参考一些《七十士译本》的抄本及叙利亚译本翻译)辆、骑兵六千人、步兵像海边的沙那么多。他们上来,在伯.亚文东边的密抹安营。

现代译撒上13:5 非利士人聚集攻打以色列人。他们有叁万战车、六千骑兵,和无数的步兵,多得像海滩上的沙粒一样。他们把军队调到伯亚文东边的密抹,在那里驻扎。

当代译撒上13:5 另一方面,非利士人也徵募了一支庞大的军队,计有叁万辆战车、六千个骑兵,还有很多士兵,这些士兵的数目,多得像海边的沙;他们都在伯亚文以东的密抹扎营。

思高本撒上13:5 培肋舍特人已调齐来攻打以色列人;他们有战车叁千,骑兵六千,民兵多得如同海边的沙,都上来在贝特阿文东方的米革玛斯扎了营。

文理本撒上13:5 非利士人集、欲与以色列族战、率车三万、骑兵六千、民众如海沙之多、至伯亚文东之密抹建营、

修订本撒上13:5 非利士人集合,要与以色列人作战。他们有战车三万辆,骑兵六千,士兵像海边的沙那样多。他们上来,在伯.亚文东边的密抹安营。

KJV 英撒上13:5 And the Philistines gathered themselves together to fight with Israel, thirty thousand chariots, and six thousand horsemen, and people as the sand which is on the sea shore in multitude: and they came up, and pitched in Michmash, eastward from Bethaven.

NIV 英撒上13:5 The Philistines assembled to fight Israel, with three thousand chariots, six thousand charioteers, and soldiers as numerous as the sand on the seashore. They went up and camped at Micmash, east of Beth Aven.

和合本撒上13:6 以色列百姓见自己危急窘迫,就藏在山洞、丛林、石穴、隐密处和坑中。

拼音版撒上13:6 Yǐsèliè bǎixìng jiàn zìjǐ wēi jí jiǒng pò, jiù cáng zaì shāndòng, cóng lín, shí xué, yǐn mì chù, hé kēng zhōng.

吕振中撒上13:6 以色列人见自己危急[因为以色列民真地窘迫],就藏在山洞、丛林、岩穴、地窘、或坑井中,

新译本撒上13:6 以色列人看见自己情况危急,处境窘迫,众人就藏在山洞、岩穴、地洞里和地坑之中。

现代译撒上13:6 以色列人知道大难临头强敌压境,有些人就去藏在山洞里、丛林里、石穴里、井里,或是坑里;

当代译撒上13:6 以色列人看见这样庞大的敌军,都非常恐惧,纷纷躲到山洞、丛林、石间的岩穴,甚至躲到墓穴和深坑里去。

思高本撒上13:6 以色列人一见大难临头,敌人压境,就有人藏在山洞 ,土窟内,岩石下,地窖内和旱井 ,

文理本撒上13:6 以色列民见事危急、窘迫特甚、则匿于山洞、丛林岩穴、营窟坎阱、

修订本撒上13:6 以色列人见自己危急,军队被围攻,百姓就藏在山洞、丛林、岩隙、地窖和深坑中。

KJV 英撒上13:6 When the men of Israel saw that they were in a strait, (for the people were distressed,) then the people did hide themselves in caves, and in thickets, and in rocks, and in high places, and in pits.

NIV 英撒上13:6 When the men of Israel saw that their situation was critical and that their army was hard pressed, they hid in caves and thickets, among the rocks, and in pits and cisterns.

和合本撒上13:7 有些希伯来人过了约旦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扫罗还是在吉甲,百姓都战战兢兢地跟随他。

拼音版撒上13:7 Yǒu xiē Xībólái rén guō le Yuēdànhé, taó dào Jiādé hé Jīliè dì. Sǎoluó háishì zaì Jíjiǎ, bǎixìng dōu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dì gēnsuí tā.

吕振中撒上13:7 或是渡过了约但河渡口,到了迦得和基列地。那时扫罗还在吉甲;众民都震颤发抖、跟从着他。

新译本撒上13:7 有些希伯来人渡过了约旦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但是扫罗仍然留在吉甲,跟随他的众人都恐惧战兢。

现代译撒上13:7 有些人渡过约旦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区去。扫罗还在吉甲,随从他的人都惊惶战栗。

当代译撒上13:7 有些过了约旦河,逃到迦得和基列。扫罗就仍然留在吉甲,那些跟随着他的人却害怕得发抖。

思高本撒上13:7 另有许多人渡过约但河往加得和基肋阿得去了;但撒乌耳却还在基耳加耳,跟随他的人都战栗害怕。

文理本撒上13:7 亦有希伯来人济约但、至迦得与基列地、扫罗仍在吉甲、民战栗而从之、

修订本撒上13:7 有些希伯来人过了约旦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扫罗还在吉甲,所有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跟随他。

KJV 英撒上13:7 And some of the Hebrews went over Jordan to the land of Gad and Gilead. As for Saul, he was yet in Gilgal, and all the people followed him trembling.

NIV 英撒上13:7 Some Hebrews even crossed the Jordan to the land of Gad and Gilead. Saul remained at Gilgal, and all the troops with him were quaking with fear.

和合本撒上13:8 扫罗照着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撒母耳还没有来到吉甲,百姓也离开扫罗散去了。

拼音版撒上13:8 Sǎoluó zhào zhe Sǎmǔer suǒ déng de rìqī deng le qī rì. Sǎmǔer hái méiyǒu lái dào Jíjiǎ, bǎixìng ye líkāi Sǎoluó sǎn qù le.

吕振中撒上13:8 扫罗照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天;撒母耳还没有来到吉甲,人民都渐渐离开扫罗散去了。

新译本撒上13:8 扫罗照着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天,但撒母耳还没有来到吉甲,众人就离开扫罗散去了。

现代译撒上13:8 他照着撒母耳的指示,在吉甲等了七天,但撒母耳还没有到。人民开始离弃扫罗,

当代译撒上13:8 在较早以前,撒母耳曾吩咐扫罗在吉甲等候七日,但七天过去了,撒母耳还没有来到,而扫罗的兵士已不断地溜走。

思高本撒上13:8 撒乌耳照撒慕尔约定的日期等了七天,但是撒慕尔却没有到基耳加耳来,因此军民离开撒乌耳四散逃跑了。

文理本撒上13:8 扫罗依撒母耳所定之期、待之七日、而撒母耳未至吉甲、民渐离散、

修订本撒上13:8 扫罗照着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但是,撒母耳还没有来到吉甲,百姓就离开扫罗散去了。

KJV 英撒上13:8 And he tarried seven days, according to the set time that Samuel had appointed: but Samuel came not to Gilgal; and the people were scattered from him.

NIV 英撒上13:8 He waited seven days, the time set by Samuel; but Samuel did not come to Gilgal, and Saul's men began to scatter.

和合本撒上13:9 扫罗说:“把燔祭和平安祭带到我这里来。”扫罗就献上燔祭。

拼音版撒上13:9 Sǎoluó shuō, bǎ Fánjì hépíng ān jì daì dào wǒ zhèlǐ lái. Sǎoluó jiù xiànshang Fánjì.

吕振中撒上13:9 扫罗说∶「把燔祭和平安祭送到我这里来」;扫罗就献上燔祭。

新译本撒上13:9 扫罗说:“你们把燔祭和平安祭带到我这里来。”他就献上燔祭。

现代译撒上13:9 所以扫罗对他们说:「把烧化祭和平安祭的祭牲带到我这里来!」他就献了烧化祭。

当代译撒上13:9 於是,扫罗就决定自己先去献上燔祭和平安祭。

思高本撒上13:9 撒乌耳於是吩咐说:「把全燔祭品与和平祭品送到我这 来! 」他遂献了全燔祭。

文理本撒上13:9 扫罗曰、携燔祭及酬恩祭至此、遂献燔祭、

修订本撒上13:9 于是扫罗说:"把燔祭和平安祭带到我这里来。"扫罗就献上燔祭。

KJV 英撒上13:9 And Saul said, Bring hither a burnt offering to me, and peace offerings. And he offered the burnt offering.

NIV 英撒上13:9 So he said, "Bring me the burnt offering and the fellowship offerings." And Saul offered up the burnt offering.

和合本撒上13:10 刚献完燔祭,撒母耳就到了。扫罗出去迎接他,要问他好。

拼音版撒上13:10 Gāng xiàn wán Fánjì, Sǎmǔer jiù dào le. Sǎoluó chū qù yíngjiē tā, yào wèn tā hǎo.

吕振中撒上13:10 刚把燔祭献上完了,撒母耳就来到了;扫罗出去迎接他,要向他祝福请安。

新译本撒上13:10 他刚刚献完了燔祭,撒母耳就来到了;扫罗出去迎接他,向他问安。

现代译撒上13:10 正当他献完祭的时候,撒母耳到了。扫罗出去迎接他,

当代译撒上13:10 扫罗刚把燔祭献完,撒母耳就来到了,扫罗上前去迎接他和接受他的祝福,

思高本撒上13:10 他刚献完全燔祭,撒慕尔来了,撒乌耳便去迎接他,向他致敬。

文理本撒上13:10 献燔祭毕、撒母耳至、扫罗出迓问安、

修订本撒上13:10 他刚献完燔祭,看哪,撒母耳就到了。扫罗出去迎接他,向他问安。

KJV 英撒上13:10 And it came to pass, that as soon as he had made an end of offering the burnt offering, behold, Samuel came; and Saul went out to meet him, that he might salute him.

NIV 英撒上13:10 Just as he finished making the offering, Samuel arrived, and Saul went out to greet him.

和合本撒上13:11 撒母耳说:“你做的是什么事呢?”扫罗说:“因为我见百姓离开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来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

拼音版撒上13:11 Sǎmǔer shuō, nǐ zuò de shì shénme shì ne. Sǎoluó shuō, yīnwei wǒ jiàn bǎixìng líkāi wǒ sǎn qù, nǐ ye bù zhào suǒ déng de rìqī lái dào, érqie Fēilìshì rén jùjí zaì mì mò.

吕振中撒上13:11 撒母耳说∶「你干了什么事了?」扫罗说∶「因为我见人民渐渐离开我散去了,你又没有在所定的日期以内来到,而且非利士人也聚集在密抹;

新译本撒上13:11 撒母耳说:“你作了什么事?”扫罗回答:“因为我看见众民都离开我散去了,你又没有照所定的日子来到,而非利士人正在密抹聚集起来。

现代译撒上13:11 但撒母耳责问他:「你做了甚麽事呢?」扫罗说:「人民离弃我,而你也不照约定的时间来,并且非利士人正聚集在密抹。

当代译撒上13:11 撒母耳却对他说:“你做了甚麽事呢?”扫罗回答说:“我看见我的部下不断离开我,你到了约定的时候还没有来到,非利士人又在密抹随时攻打过来,

思高本撒上13:11 撒慕尔问道:「你作了什麽事?」撒乌耳答说:「我看见军民离开我四散逃跑了,你又没有照定期来,同时培肋舍特人已集合在米革玛斯,

文理本撒上13:11 撒母耳曰、汝所行何事、扫罗曰、定期既届、尔未式临、我见斯民离散、而非利士人集于密抹、

修订本撒上13:11 撒母耳说:"你做了什么事啊?"扫罗说:"因为我见百姓离开我散去,你又不照所定的日期来到,而且非利士人已在密抹集合;

KJV 英撒上13:11 And Samuel said, What hast thou done? And Saul said, Because I saw that the people were scattered from me, and that thou camest not within the days appointed, and that the Philistines gathered themselves together at Michmash;

NIV 英撒上13:11 "What have you done?" asked Samuel. Saul replied, "When I saw that the men were scattering, and that you did not come at the set time, and that the Philistines were assembling at Micmash,

和合本撒上13:12 所以我心里说:恐怕我没有祷告耶和华,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击我,我就勉强献上燔祭。”

拼音版撒上13:12 Suǒyǐ wǒ xīnli shuō, kǒngpà wǒ méiyǒu dǎogào Yēhéhuá. Fēilìshì rén xià dào Jíjiǎ gōngjī wǒ, wǒ jiù miǎnqiǎng xiànshang Fánjì.

吕振中撒上13:12 故此我心里说∶『非利士人这就会下吉甲来攻打我,我又还没求求永恒主的情面呢』,因此我便勉强把燔祭献上了。』

新译本撒上13:12 我心里想:‘非利士人现在就要下到吉甲来攻打我,我却还没有向耶和华求恩。’所以我就勉强自己把燔祭献上了。”

现代译撒上13:12 我想,非利士人要在吉甲攻击我,我们还没有获得上主的垂顾,所以我不得不自己献祭。」

当代译撒上13:12 我想:非利士人已经准备好到吉甲来攻打我们了,但我们却还未有来求取主的帮助呢!我迫不得已,所以就没有等你到来,便去献上燔祭了。”

思高本撒上13:12 所以我想现在培肋舍特人就要下到基耳加耳来攻打我,我还没向上主求援,所以我迫不得已,奉献了全燔祭。」

文理本撒上13:12 则曰、非利士人必至吉甲攻我、而我未求耶和华恩施、故我强献燔祭、

修订本撒上13:12 我说:'现在非利士人已经下到吉甲来攻击我,可是我还没有向耶和华祷告。'所以我就勉强献上燔祭。"

KJV 英撒上13:12 Therefore said I, The Philistines will come down now upon me to Gilgal, and I have not made supplication unto the LORD: I forced myself therefore, and offered a burnt offering.

NIV 英撒上13:12 I thought, 'Now the Philistines will come down against me at Gilgal, and I have not sought the LORD'S favor.' So I felt compelled to offer the burnt offering."

和合本撒上13:13 撒母耳对扫罗说:“你做了糊涂事了!没有遵守耶和华你 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华必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王位,直到永远。

拼音版撒上13:13 Sǎmǔer duì Sǎoluó shuō, nǐ zuò le hú tú shì le, méiyǒu zūnshǒu Yēhéhuá nǐ shén suǒ fēnfu nǐde mìnglìng. ruò zūnshǒu, Yēhéhuá bì zaì Yǐsèliè zhōng jiān lì nǐde wáng wèi, zhídào yǒngyuǎn.

吕振中撒上13:13 撒母耳对扫罗说∶『你干了糊涂事了;假使你(传统∶你没有)遵守永恒主你的上帝所吩咐你的命令,那么永恒主就会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王位、直到永远。

新译本撒上13:13 撒母耳对扫罗说:“你作了胡涂事了!你没有谨守耶和华你的 神吩咐你的命令。如果你谨守,耶和华就必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王位,直到永远。

现代译撒上13:13 撒母耳说:「你做了糊涂事了!你没有遵守上主—你的上帝给你的命令。如果你遵守,他会使你和你的后代永远统治以色列。

当代译撒上13:13 撒母耳痛心地说:“你真糊涂!你已经违背了主你上帝的命令了。他本来要让你和你的后代永远作以色列的王;

思高本撒上13:13 撒慕尔对撒乌耳说:「你作的真糊涂! 假使你遵守了上主你的天主吩咐的命令,上主必巩固你在以色列的王位直到永远。

文理本撒上13:13 撒母耳曰、尔所为者愚也、不遵尔上帝耶和华所命、如其遵之、则耶和华必在以色列中、坚尔国祚、历久弗替、

修订本撒上13:13 撒母耳对扫罗说:"你做了糊涂事了,没有遵守耶和华-你上帝吩咐你的命令。不然,耶和华会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国度,直到永远。

KJV 英撒上13:13 And Samuel said to Saul, Thou hast done foolishly: thou hast not kept the commandment of the LORD thy God, which he commanded thee: for now would the LORD have established thy kingdom upon Israel for ever.

NIV 英撒上13:13 "You acted foolishly," Samuel said. "You have not kept the command the LORD your God gave you; if you had, he would have established your kingdom over Israel for all time.

和合本撒上13:14 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

拼音版撒上13:14 Xiànzaì nǐde wáng wèi bì bù chángjiǔ. Yēhéhuá yǐjing xún zhe yī gè hé tā xīnyì de rén, lì tā zuò bǎixìng de jūn, yīnwei nǐ méiyǒu zūnshǒu Yēhéhuá suǒ fēnfu nǐde.

吕振中撒上13:14 但现在你的王位必立不住了;永恒主已经为自己找到一个合他心意的人;永恒主已经委任他做人君来管理他的人民,因为你没有遵守永恒主所吩咐你的。」

新译本撒上13:14 但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为自己找到一个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自己子民的领袖,因为你没有谨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

现代译撒上13:14 可是现在,你的王朝不会长久,因为你不听从他。上主要找合他心意的人,使他作他子民的统治者。」

当代译撒上13:14 但现在你的王位已不能保了,因为主已经找到一个愿意服从他的人,并且把他委立为他子民的君王。这都是因为你不服从主的命令的缘故啊!”

思高本撒上13:14 但现在你的王位已立不住了;上主已另找了一位随他心意的人,立他为百姓的首领,因为你没有遵守上主吩咐你的命令。」

文理本撒上13:14 今尔不守厥命、尔之国祚不永、耶和华已寻获一人、遂乎其心、立为其民之长、

修订本撒上13:14 现在你的国度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王,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

KJV 英撒上13:14 But now thy kingdom shall not continue: the LORD hath sought him a man after his own heart, and the LORD hath commanded him to be captain over his people, because thou hast not kept that which the LORD commanded thee.

NIV 英撒上13:14 But now your kingdom will not endure; the LORD has sought out a man after his own heart and appointed him leader of his people, because you have not kept the LORD'S command."

和合本撒上13:15 撒母耳就起来,从吉甲上到便雅悯的基比亚。扫罗数点跟随他的,约有六百人。

拼音版撒上13:15 Sǎmǔer jiù qǐlai, cóng Jíjiǎ shàng dào Biànyǎmǐn de jī bǐ yà. Sǎoluó shǔ diǎn gēnsuí tāde, yuē yǒu liù bǎi rén.

吕振中撒上13:15 撒母耳就起身,从吉甲上去,走他的路,其余的众民都跟着扫罗上去迎接战士;他们从吉甲来(传统∶起身从吉甲上便雅悯的基比亚)到便雅悯的基比亚。扫罗点阅所有跟随他的、约有六百人。

新译本撒上13:15 于是撒母耳动身,从吉甲上便雅悯的基比亚去;扫罗数点跟随他的人,约有六百人。

现代译撒上13:15 撒母耳离开吉甲,继续他的行程。其馀的民众跟随扫罗,去跟他的军队会合。他们从吉甲到便雅悯地区的基比亚。扫罗数点他的军队,大约有六百人。

当代译撒上13:15 於是,撒母耳就离开吉甲往便雅悯的基比亚去。扫罗点算那些仍然留在他身边的,发现只馀下约六百人。

思高本撒上13:15 撒慕尔就起身离开基耳加耳走了。剩下的人跟随撒乌耳从基耳加耳上到了本雅明的革巴,与那里的军队会合;撒乌耳统计了随从他的部队,约有六百人。

文理本撒上13:15 撒母耳遂起、自吉甲往便雅悯之基比亚、扫罗核其从者、计六百人、

修订本撒上13:15 撒母耳就起来,从吉甲上到便雅悯的基比亚。

KJV 英撒上13:15 And Samuel arose, and gat him up from Gilgal unto Gibeah of Benjamin. And Saul numbered the people that were present with him, about six hundred men.

NIV 英撒上13:15 Then Samuel left Gilgal and went up to Gibeah in Benjamin, and Saul counted the men who were with him. They numbered about six hundred.

和合本撒上13:16 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并跟随他们的人,都住在便雅悯的迦巴,但非利士人安营在密抹。

拼音版撒上13:16 Sǎoluó hé tā érzi Yuēnádān, bìng gēnsuí tāmende rén, dōu zhù zaì Biànyǎmǐn de Jiābā. dàn Fēilìshì rén ān yíng zaì mì mò.

吕振中撒上13:16 扫罗和他的儿子约拿单并所有跟随他的众兵都住在迦巴在便雅悯境内;非利士人乃是在密抹扎营。

新译本撒上13:16 扫罗和他的儿子约拿单,以及跟随他们的人都停留在便雅悯的迦巴,非利士人却在密抹安营。

现代译撒上13:16 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以及跟随他们的人在便雅悯地区的迦巴扎营;非利士人在密抹驻扎。

当代译撒上13:16 扫罗、约拿单和这六百人就在便雅悯的迦巴扎营,非利士人却留在密抹。

思高本撒上13:16 撒乌耳和他的儿子约纳堂,并一切随从他们的人驻扎在本雅明的革巴;同时培肋舍特人已在米革玛斯安了营。

文理本撒上13:16 扫罗及其子约拿单、与其从者、俱居于便雅悯之迦巴、非利士人建营于密抹、

修订本撒上13:16 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以及跟随他们的百姓,都住在便雅悯的迦巴,非利士人却在密抹安营。

KJV 英撒上13:16 And Saul, and Jonathan his son, and the people that were present with them, abode in Gibeah of Benjamin: but the Philistines encamped in Michmash.

NIV 英撒上13:16 Saul and his son Jonathan and the men with them were staying in Gibeah in Benjamin, while the Philistines camped at Micmash.

和合本撒上13:17 有掠兵从非利士营中出来,分为三队:一队往俄弗拉向书亚地去,

拼音版撒上13:17 Yǒu lüè bīng cóng Fēilìshì yíng zhōng chūlai, fēn wéi sān duì, yī duì wǎng é Fú là xiàng Shūyà dì qù,

吕振中撒上13:17 有游击兵从非利士营中出来,分为三队,一队向俄弗拉的路向、向书亚地进发,

新译本撒上13:17 有突击队从非利士人的营里出来,分成三队,一队往俄弗拉向书亚地去,

现代译撒上13:17 非利士军队从营地分叁队出击:一队往书亚地区的俄弗拉,

当代译撒上13:17 非利士人分成叁队施行突袭;一队直指书亚境内的俄弗拉,

思高本撒上13:17 那时从培肋舍特营中有叁个突击队出发:一队取道敖斐辣,开往叔阿耳地方;

文理本撒上13:17 有掠者自非利士营出、分为三队、一由俄弗拉道、至书亚地、

修订本撒上13:17 有突击队从非利士营中出来,分成三队:一队往俄弗拉到书亚地去,

KJV 英撒上13:17 And the spoilers came out of the camp of the Philistines in three companies: one company turned unto the way that leadeth to Ophrah, unto the land of Shual:

NIV 英撒上13:17 Raiding parties went out from the Philistine camp in three detachments. One turned toward Ophrah in the vicinity of Shual,

和合本撒上13:18 一队往伯和仑去,一队往洗波音谷对面的地境向旷野去。

拼音版撒上13:18 Yī duì wǎng Bǎihélún qù, yī duì wǎngxǐ bō yīn gǔ duìmiàn de dì jìng xiàng kuàngye qù.

吕振中撒上13:18 一队向伯和崙进发,一队向那眺望洗波音谷境地之路向、向旷野进发。

新译本撒上13:18 一队往伯.和仑去,一队往洗波音谷对面的境界向旷野去。

现代译撒上13:18 一队往伯和仑,另一队往俯视洗波音谷和旷野的山间去。

当代译撒上13:18 另一队来到伯和仑,第叁队就向着边境进发,到洗波音谷对面的沙漠地带去。

思高本撒上13:18 一队开往贝特曷龙;另一队开往革巴,此地俯瞰往旷野去的袋狼山谷。

文理本撒上13:18 一由伯和仑道、一由洗波音谷相对之境、往于旷野、○

修订本撒上13:18 一队往伯.和仑去,一队往边界,下望朝着旷野的洗波音谷。

KJV 英撒上13:18 And another company turned the way to Bethhoron: and another company turned to the way of the border that looketh to the valley of Zeboim toward the wilderness.

NIV 英撒上13:18 another toward Beth Horon, and the third toward the borderland overlooking the Valley of Zeboim facing the desert.

和合本撒上13:19 那时,以色列全地没有一个铁匠,因为非利士人说:“恐怕希伯来人制造刀枪。”

拼音版撒上13:19 Nàshí, Yǐsèliè quán dì méiyǒu yī gè tie jiàng. yīnwei Fēilìshì rén shuō, kǒngpà Xībólái rén zhìzào dāo qiāng.

吕振中撒上13:19 那时以色列全地找不着一个匠人,因为非利士人说∶「恐怕希伯来人制造刀矛。」

新译本撒上13:19 那时,以色列全地找不到一个铁匠,因为非利士人说:“恐怕希伯来人制造刀剑或枪矛。”

现代译撒上13:19 那时,以色列境内没有铁匠,因为非利士人不让希伯来人制造刀枪。

当代译撒上13:19 那时,以色列人中是没有铁匠的,因为非利士人恐怕希伯来人私下制造枪剑。如果以色列人需要磨锄、犁、斧和铲等工具,他们要把这些铁器带到非利士的铁匠那里去,

思高本撒上13:19 那时,在以色列全境内没有铁匠,原来培肋舍特人说过:「免得希伯来人制造刀 。」

文理本撒上13:19 时、以色列全地无有铁工、盖非利士人曰、恐希伯来人制作剑戟也、

修订本撒上13:19 那时,以色列全地找不到一个铁匠,因为非利士人说:"恐怕希伯来人制造刀枪。"

KJV 英撒上13:19 Now there was no smith found throughout all the land of Israel: for the Philistines said, Lest the Hebrews make them swords or spears:

NIV 英撒上13:19 Not a blacksmith could be found in the whole land of Israel, because the Philistines had said, "Otherwise the Hebrews will make swords or spears!"

和合本撒上13:20 以色列人要磨锄、犁、斧、铲,就下到非利士人那里去磨。

拼音版撒上13:20 Yǐsèliè rén yào mò chú, lí, fǔ, chǎn, jiù xià dào Fēilìshì rén nàli qù mó.

吕振中撒上13:20 以色列众人都下到非利士人那里各人修打自己的犁头、耒耜、斧子、镰刀(传统∶作『犁头』);

新译本撒上13:20 以色列众人要磨锄头、犁头、斧头和铲子,就各自下到非利士人那里去磨。

现代译撒上13:20 (以色列人必须找非利士人磨嶥耙、锄头、斧子、镰刀〔希伯来文是:嶥〕。

当代译撒上13:20 那时,以色列人中是没有铁匠的,因为非利士人恐怕希伯来人私下制造枪剑。如果以色列人需要磨锄、犁、斧和铲等工具,他们要把这些铁器带到非利士的铁匠那里去,

思高本撒上13:20 因此,以色列人为磨快犁、锄、斧、镰,都要下到培肋舍特人那里。

文理本撒上13:20 以色列人欲利其耒耜斧镢、则诣非利士人所、

修订本撒上13:20 以色列众人要磨锄、犁、斧、铲,就各自下到非利士人那里去磨。

KJV 英撒上13:20 But all the Israelites went down to the Philistines, to sharpen every man his share, and his coulter, and his axe, and his mattock.

NIV 英撒上13:20 So all Israel went down to the Philistines to have their plowshares, mattocks, axes and sickles sharpened.

和合本撒上13:21 但有锉可以锉铲、犁、三齿叉、斧子并赶牛锥。

拼音版撒上13:21 Dàn yǒu cuò keyǐ cuò chǎn, lí, sān chǐ chā, fǔzi, bìng gǎn niú zhuī.

吕振中撒上13:21 所费是一个犁头或耒耜要一舍客勒银子的三分之二,一根三齿叉、一个斧子或修整一根犁刺要一舍客勒银子的三分之一。

新译本撒上13:21 磨锄头或犁头的价钱是七克银子,磨三齿叉、斧头或刺棒的价钱是四克银子。

现代译撒上13:21 磨斧头和修刺棒索价一个小铜板;磨嶥耙和锄头就要两个铜板。)

当代译撒上13:21 但他们可以有一个锉,用来磨利铲、犁、叁齿叉、斧头和赶畜棒等工具。

思高本撒上13:21 磨快犁和锄的价钱是叁分之二「协刻耳,」磨快镰刀或装制刺针是叁分之一「协刻耳。」

文理本撒上13:21 惟有锉、以削其镢耜锸斧、并利其錣、

修订本撒上13:21 磨锄或犁的价钱是三分之二舍客勒,磨斧或修整刺棒的价钱是三分之一舍客勒。

KJV 英撒上13:21 Yet they had a file for the mattocks, and for the coulters, and for the forks, and for the axes, and to sharpen the goads.

NIV 英撒上13:21 The price was two thirds of a shekel for sharpening plowshares and mattocks, and a third of a shekel for sharpening forks and axes and for repointing goads.

和合本撒上13:22 所以到了争战的日子,跟随扫罗和约拿单的人,没有一个手里有刀有枪的,惟独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有。

拼音版撒上13:22 Suǒyǐ dào le zhēng zhàn de rìzi, gēnsuí Sǎoluó hé Yuēnádān de rén méiyǒu yī gè shǒu lǐ yǒu dāo yǒu qiāng de, wéidú Sǎoluó hé tā érzi Yuēnádān yǒu.

吕振中撒上13:22 所以当争战的日子、跟随扫罗和约拿单的人、没有一个手里有刀有矛的;惟独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就有。

新译本撒上13:22 所以,到了争战的时候,跟随扫罗和约拿单的众民,没有一个手里有刀或枪的,只有扫罗和他的儿子约拿单有刀枪。

现代译撒上13:22 因此,打仗的时候,除了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以色列军队没有一个兵士有刀枪。

当代译撒上13:22 所以、除了扫罗和约拿单外,在这个时候,全部以色列军队的手上,没有一件兵器。当时非利士的一队防兵正守着密抹的隘口。

思高本撒上13:22 所以在米革玛斯到了开战的那一天,随从撒乌耳和约纳堂的人手中都没有刀 , 是撒乌耳和他的儿子约纳堂有刀 。

文理本撒上13:22 故临战时、从扫罗与约拿单之民、手无剑戟、惟扫罗与约拿单有之、

修订本撒上13:22 所以到了战争的日子,所有跟随扫罗和约拿单的百姓找不到一个手里有刀有枪的,惟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有。

KJV 英撒上13:22 So it came to pass in the day of battle, that there was neither sword nor spear found in the hand of any of the people that were with Saul and Jonathan: but with Saul and with Jonathan his son was there found.

NIV 英撒上13:22 So on the day of the battle not a soldier with Saul and Jonathan had a sword or spear in his hand; only Saul and his son Jonathan had them.

和合本撒上13:23 非利士人的一队防兵到了密抹的隘口。

拼音版撒上13:23 Fēilìshì rén de yī duì fáng bīng dào le mì mò de aì kǒu.

吕振中撒上13:23 非利士人的一队驻防兵出发到了密抹的隘口。

新译本撒上13:23 有一队非利士人的驻军出到密抹的隘口去。

现代译撒上13:23 非利士人派一支军队去防御密抹隘口。

当代译撒上13:23 所以、除了扫罗和约拿单外,在这个时候,全部以色列军队的手上,没有一件兵器。当时非利士的一队防兵正守着密抹的隘口。

思高本撒上13:23 那时培肋舍特人的前哨向米革玛斯关口推进。

文理本撒上13:23 非利士戍卒、出至密抹隘口、

修订本撒上13:23 非利士人的一队驻军出来,到密抹的隘口。

KJV 英撒上13:23 And the garrison of the Philistines went out to the passage of Michmash.

NIV 英撒上13:23 Now a detachment of Philistines had gone out to the pass at Micmash.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