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

2他禁食四十昼夜,后来就饿了。

3那试探人的进前来,对他说:“你若是 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

4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5魔鬼就带他进了圣城,叫他站在殿顶上(注:“顶”原文作“翅”),

6对他说:“你若是 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

7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着说:‘不可试探主你的 神。’”

8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

9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

10耶稣说:“撒但(注:“撒但”就是“抵挡”的意思,乃魔鬼的别名)退去吧!因为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 神,单要事奉他。’”

11于是魔鬼离了耶稣,有天使来伺候他。

12耶稣听见约翰下了监,就退到加利利去;

13后又离开拿撒勒,往迦百农去,就住在那里。那地方靠海,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边界上。

14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

15说:“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约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

16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

17从那时候,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18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

19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20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他。

21从那里往前走,又看见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兄弟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补网,耶稣就招呼他们。

22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

23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

24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叙利亚。那里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样疾病、各样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癫痫的、瘫痪的,都带了来,耶稣就治好了他们。

25当下,有许多人从加利利、低加坡里、耶路撒冷、犹太、约旦河外来跟着他。

提要:1基督禁食,并受试探。11天使来伺候他。13他住在迦百农,17开始传道,18呼召彼得和安得烈,21雅各和约翰,23并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


耶稣受试探

太4:1 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

【本会注释】

当时。[受试探,太4:1-11=可1:12,13=路4:1-13。主要的注释在:马太福音。见“从早期的传道及受洗到第一个逾越节”“主耶稣的传道生涯”。] 希腊文tote是马太特别喜欢的一个词。在马太福音中出现了约有90次,相比而言,在马可福音中出现了6次,在路加福音中出现了14次(见太2:7;3:13;4:1,5等)。它表明思想的变迁,并且将新的叙述篇章定位在一定的时刻,可能紧随着前述事件。

引到。“旷野”的字面意思是“向上”,即从约旦河上到丘陵地带,要么是犹大,要么是约旦河外的比哩亚。耶稣受试探的精确位置不知。

被圣灵。耶稣从出生就处在圣灵的指导和教育之下(见对太3:16;路2:52的注释),但在他受洗时,圣灵才以丰富的量降在他身上,赋予他智慧和技能完成指定给他的使命(徒10:38;参太1:8)。耶稣“每一步,都受天父旨意的引导”,与“在他降世之前”就“摆在他面前,巨细毕究”的“那个计划”和谐一致(《历》第十五章;见对路2:49的注释)。马可使用了一个语势更强的词,说:“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可1:12)。

到旷野。传统认为耶稣受试探的地点是在崎岖不毛的丘陵地带,向上延伸到耶利哥西部,被称作Quarantania,暗指耶稣留在旷野中的那40天。耶稣受洗发生在耶利哥东部的约旦河(见对太3:1的注释),并且耶稣在那40天结束后又回到那里的事实,暗示他受试探的旷野并不太远。既然这样,耶稣就完全有可能退隐到了亚巴琳群山中的尼波山附近的旷野地区,在死海东边(见对民21:20;27:12;申3:17的注释)。在尼波山的顶峰,“耶和华将全地都指给他[摩西]看”(申34:1-4;《祖知》第四十三章),可能就在同一地点,“一座最高的山”,魔鬼也将“世上的万国”都指给基督看(太4:8)。

受试探。希腊文peirazō,“尝试”(徒9:26;16:7;徒24:6等),“试验”,目的要么在于一种值得表扬的动机(约6:6;林后13:5),要么在于一种邪恶的动机(太19:3;路11:16),特别是在引诱一个人去犯罪的意义上(林前7:5;帖前3:5;雅各1:13)。在这里,peirazō指的是后一种意思。

耶稣并没有招惹试探,他也没有故意地置身于受魔鬼迷惑的境地。他退隐到旷野是要独自与他的父同在,并要默想那摆在他面前的任务。

耶稣亲自取了人性,既有人性,就有屈服于罪恶的可能(《历》第十二章)。他蒙允许“与我们一样应付人生的艰险,经历人间每一个孩童所必须经历的战斗,冒失败和永远丧亡的风险”(《历》第四章)。只有这样,才能说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来4:15)。否则,如果像有些人所声称的,耶稣既是神圣的,就不能被拭探—那么他受试探就是一场闹剧了。基督是藉着他的人性经历了试探(参《历》第七十四章)。要是他所经历的试探在任何程度上不及我们所经历的试探,“那他就不能援救我们了”(《历》第十二章)。见对约第一章的附注;见对路2:40,52;约1:14;来4:15的注释;怀爱伦关于太4:1-11;罗5:12-19的补充材料。

我们在父面前有一位代表,他能“体恤我们的软弱”,因为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所以我们受命要“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5,16)。耶稣凭经验知道人性能经受什么,并且他已应许要按照我们个人的力量所能经受的缓和那拭探者的权势,并“开一条出路”(林前10:13,标准修订本)。在人心的领域,一再重复着基督在旷野的试探中所经历的大斗争。如果没有试探—没有机会选择去行善或行恶—品格也就没有发展了。正是藉着拒绝拭探我们才发展出抵挡试探的能力。

魔鬼。希腊文diabolos,来自dia,“藉着”和ballō,“猛推”形容词的意思是“毁谤的”作为名词,意思是“造谣中伤者”英文词“魔鬼”就源自这个词。在七十士译本中,diabolos译自希伯来词satan,“撒但仇敌”(见对亚3:1的注释)。当指撒但时,diabolos通常有定冠词(彼前5:8是一个例外)。没有定冠词时用于人(约6:70;提前3:11;提后3:3;多2:3)。

有些人主张魔鬼没有位格,但是diabolos,“造谣中伤者”这个词和satan,“撒但仇敌”这个词都基于魔鬼是一个有位格的生灵这种概念。基督“曾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路10:18)。只有一个有位格的生灵,才能担负经上所记魔鬼试探人的角色(太4:1,5,8,11),并且符合不同的新约圣经作者们关于魔鬼所作的其他陈述(约13:2;来2:14;雅4:7;约壹3:8;犹9;启2:10;20:2,7-10)。


太4:2 他禁食四十昼夜,后来就饿了。

【本会注释】

禁食。译为禁食的这个词,在新约圣经中通常用来指戒除食物的一种仪式上的惯例。但这里的禁食显然不是仪式上的禁食。耶稣终其一生都因他的门徒不遵照法利赛人所规定的日子禁食而备受责难(太9:14;路5:33;参路18:12)。现今有一种危险,与圣经时代一样,就是认为禁食是在上帝面前挣得功劳的一种手段──做点什么事好让自己得到上帝的称赞。但那种禁食并不是上帝吩咐人要做的禁食(见赛58:5,6;参亚7:5)。现今人们如果要禁食,就该以获得清明的心思为目的,与此对立的乃是因吃的过多而产生睡意。藉着有节制的饮食,可能有时甚至藉着完全禁食,对真理和上帝旨意的属灵领悟力就会显著的增长。禁食并不总是意味着完全戒除所有食物。然而,路加说耶稣在旷野受试探的那些日子没有吃什么(路4:2)。

四十昼夜。请比较摩西(出34:28)和以利亚(王上19:8)与此类似的禁食。试图找到40这个数字的奥秘意义是没有意义的。见对路4:2的注释。


太4:3 那试探人的进前来,对他说:“你若是上帝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

【本会注释】

那试探人的。魔鬼总是在我们最软弱的时候攻击我们,因为那时我们最有可能跌倒。因此,保持我们的体力、智力和情绪方面的力量与效能在高水准就至关重要了。任何减弱这些力量的事物都会减弱我们对那试探者骗人诡计的防卫。过度操劳、缺乏锻炼、吃的过多、错误的饮食、缺乏睡眠、或者任何降低智力上的警觉性和情绪控制的事物,都倾向于给那恶者打开进入心灵的门路。接受气馁、失败、或者怨恨的想法效果也是这样。我们必须将我们的思想和感情都固定在天上的事上(西3:2),并使我们的心中充满真实的、可敬的、清洁的和可爱的事物(腓4:8)。我们必须使身体顺从物理的生命法则,因为如果我们的生活违背那管制我们生命的自然律,我们就不可能充分赏识具有永恒价值的事物。

进前来。“进前来”到耶稣面前的是一个有位格的魔鬼;耶稣战胜和击溃的是一个有位格的魔鬼。福音书的作者们一点儿也没有像有些人所主张的,暗示说这场试探是一次主观经验,只发生在耶稣的内心。

你若是。撒但曾目睹耶稣受洗并听到过来自天上的宣告:“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3:17;见《历》第十二章)。就外表来说,似乎有理由怀疑那个宣告的真实性。极度苍白、疲倦、消瘦、饥饿(见《历》第十四章),耶稣的外表很难让人相信他是上帝的儿子。撒但的话:“你若是”,使耶稣面对的问题是:“你怎么知道你是上帝的儿子呢?”照样,在伊甸园中,那试探者的意图就是要引导夏娃不相信,上帝清清楚楚说过的关于那分别善恶树的话。现今,撒但也以同样的方式接近男男女女们,努力使他们不相信上帝圣言中清清楚楚启示了的真理。只有那些具有耶稣那样的信心,坚定依赖于“经上记着说”,依赖于清楚明白的“耶和华如此说”的人,才能抵抗那恶者的诡计。试探总是对某个清楚明白的真理提出挑战。它主张:环境证明违背原则是正当的。

上帝的儿子。此乃四十天前天父在约旦河所说话语的一个清楚的回响(见对太3:17的注释)。撒但带着傲慢的轻视对这一位说话,正是他被赶出天庭前怀恨发言反对的那一位。实际上,耶稣现在看起来更像一个要死的人,并不像上帝的儿子(《历》第十二、十四章)。撒但在这个场合讲的话,后来那些满含轻蔑的犹太领袖对十字架上的基督也讲过(太27:40)。见对太1:23;路1:35;约1:1-3,14的注释。

吩咐。在耶稣传道期间,有时人们会要求他施行神迹证明自己弥赛亚的身份(太12:38;16:1;可8:11,12;约2:18;6:30)。但是当有人激动他行神迹时,他拒绝了。反之,他所行的每一个神迹都是要满足他所努力帮助之百姓的某种明确需要。确实,可以料到自然界的诸势力和大自然的力量都顺从其创造主的吩咐(太8:26;约2:6-11等)。但是耶稣并没有要求上天为他提供任何我们得不到的能力。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9页。

这些石头。撒但很可能指着耶稣脚下的那些石头,它们的形状大致像圆盘形东方饼块。撒但甚至可能捡起了其中的一块石头(参路4:3)递给耶稣,就像他曾摘下禁树上的果子并将之放在夏娃手里一样(《祖知》第三章)。

食物。食物在这里代表人肉体本性的物质需要。它代表唯物主义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以为人的生命由他所占有的大量物质构成,而且人只是靠食物生活。因而,要求满足食欲乃是撒但公开进攻上帝儿子的基础,也是他在伊甸园中接近亚当和夏娃的基础。临到人们的许多试探都落入这一类。首先,撒但知道试探人的肉体本性更可能立即获得成功。其次,他将自己的探试专注于削弱并降低人身体的各项能力,十分清楚通过肉体本性、通过感官,他就能成功的找到门路控制人。为了避免堕落毁灭,人的肉体本性必须不断地处于更高的心智能力──意志与理智的控制之下。身体是心智与灵魂藉以发展的媒介,从而形成品格(《服》第八章)。作为上帝的儿子,耶稣确实有能力通过创造食物解除自己的饥饿,这个事实使这个试探很真实。

在撒但的建议中,存在的试探是,基督可以用一种错误的方式解除自己的饥饿,即,不考虑天父的旨意会是什么。撒但的提议暗中影射说,上帝丢下他儿子独自遭受饥饿之苦必定是不仁慈的,特别是在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的时候。

请将基督传道之初在旷野中所遭遇的试探,与结束时在客西马尼园中遭遇的试探相比较(见对太26:38的注释)。


太4:4 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本会注释】

回答说。见对伯3:2的注释。

经上记着说。基督对上帝的信心和他对上帝旨意的认识是基于圣经的。从童年时期起,基督就殷勤学习了各卷圣经,并且对它们非常熟悉(《历》第七章)。他对付试探的秘诀就在于此。使我们胜了世界的,乃是信心(约壹5:4),而信心是藉着研究圣经增长的(罗10:17)。在这里,基督断言,坚持经上记着说甚至比行一个神迹具有更大的价值和重要性。基督在这个场合引用的经文全部来自申命记。

人活着,不是。引自申8:3,是1,500年前基督曾向摩西启示的真理。当试探结束时,耶稣几近死亡(《历》第十三章)。撒但可能含沙射影地说,基督如果不离开他所认为的职责之路,他就会死。假如这样的话,耶稣就通过自己的答复断言:死在上帝旨意的轨道之内比远离上帝的旨意活着更好。这种形式的试探是撒但压在许多努力顺从,上帝已启示之旨意的人身上的。凡宣布说单靠“食物”活着的人,根本就没有真正活着,最多也不过是注定要死,因为有“食物”没上帝只能带来死而不是生。

耶稣第一个回答就彻底声明上帝在圣经中所表达的旨意,并且对之表示无异议的顺从。耶稣接受圣经的约束性(参约15:10),并且否认物质的东西是第一重要的。因为属灵的事才具有超凡的价值和重要性。见对太6:24-34;约6:27的注释。

单靠食物。人远非一种动物,其最紧迫的需要并不是身体的和物质的。耶稣断言:“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18:36)。然而,在另一方面,耶稣却主张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帮助那些在危难中的人是至关重要的(太25:31-46等),他还说明了这并不应该取代对他本人作为弥赛亚的忠诚和献身(太26:11)。确实,人们应当“行公义,好怜悯”(弥6:8),并要爱人如己(太22:39);但他们也要存谦卑的心与上帝同行(弥6:8)。基督对魔鬼的回答乃是对唯物主义人生观的谴责,无论这种人生观以什么形式出现。拥有个人所有物并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甚至都不是一个值得要的目的(见路12:15)。见对约6:27-58的注释。

一切话。耶稣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约4:34)。耶利米说到他得着并吃了上帝的话,它们就成了他心中的“欢喜快乐”(耶15:16)。约伯说:“我看重他口中的言语,过于我需用的饮食”(伯23:12)。耶稣,那活泼长存的道(约1:1-3),乃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约6:48-51)。保罗说到“尝过上帝善道的滋味”(来6:5)。彼得提到过基督徒藉以成长的“纯净的灵奶”(彼前2:2)。

此外,听从上帝的一切话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性。人类并没有自由从上帝的圣言中选择那些吸引自己的部分,而拒绝其他部分。上帝为他尘世的儿女提供的是均衡的属灵饮食,那些只为满足自己的喜好而吃这食物的人,不能指望享有健康的基督徒经验或成为成熟的基督徒。对于愿意进入天国的人来说,就连上帝“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太5:19)也是必不可少的。


太4:5 魔鬼就带他进了圣城,叫他站在殿顶(顶原文作翅)上,

【本会注释】

当时。在路加福音中,第二个和第三个试探的次序与马太福音中的相反。我们虽不知道哪个才是实际发生的时间顺序,但是有理由相信,这三个试探是按马太福音给出的次序发生的。仔细研究每一试探的性质和意图,就会导致这个结论:当撒但带耶稣上了一座“最高的山”(第8节)并将世上的万国指给他看时,这三个拭探就达到了高潮。在马太列出的前两个试探中,撒但是扮作一位光明的天使出现的,但是在第三个试探中,他公然要求基督敬拜他(第9节)。根据马太福音,正是这个渎圣的建议招致了那断然的命令:“撒但退去吧”(第10节)。还值得注意的是,《历代愿望》是按照马太给出的次序对这三个试探进行的注释的(见《历》第十三章)。见对第9节的注释。

对观福音书中所给出的事件的次序往往彼此不同。应该注意的是,没有一位福音书作者声称自己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安排叙述的(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74页),确实,显然他们谁也没有那样做。见对第三章的附注,注2。

圣城。一些马加比硬币带有“圣耶路撒冷”的题字。现今,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名称是el-Quds,“圣城”显而易见,撒但选择圣殿作为他第二个试探的地点并不是因为旷野中的群山不够高不够险峻,所以必有别的动机。可能撒但寻求用一种圣洁的气氛围绕第二个试探。

(“原”文作“翅”)。希腊文pterugion,小辞形式,直译是,“小翅”,有些人认为此处表示殿的外缘。后来的一位希腊作家用非小辞形式pterux表示建筑物的尖端。因此,pterugion可以形容塔楼、城垛、高尖屋顶、或山顶。英文词“pinnacle”(尖顶)来自拉丁词pinnaculum,是pinna,“翅”的小辞形式。

殿。希腊文hieron,一个用来指整个圣殿区域及其所包含的建筑物的专用名词。由圣所和至圣所组成的圣所建筑本身,在希腊文中,被称作naos。在新约圣经中hieron和naos都被译为“殿”。


太4:6 对他说:“你若是上帝的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

【本会注释】

你若是。见对第3节的注释。表面上,对撒但的挑战不能提供答案,看起来就好像耶稣默认自己不是上帝的儿子一样。在迎战第一个试探时,耶稣曾证明了作为圣子对天父旨意的忠诚。现在,这试探者建议他通过一个举动证明自己的忠诚和信心,而这一举动也能够证明他就是上帝的儿子。

可以跳下去。撒但极其肯定地力劝耶稣,说这种相信上帝的行为会成为他确实是上帝儿子的极大实证。拉比们教导说“当弥赛亚王显示自己时,他就会来临,并站在圣地的屋顶上”(Midrasg Pesiqtha Rabbathi36[162a],引用于Strack 和 Billerbeck的Kommentar zum Neuen Testament,第一册第151页)。要是耶稣跳下去,谁也不会目睹这个行为,只有撒但和上帝的天使们会看到(《灵恩》第一册第33页)。

经上记着说。撒但曲解并误用他现在向耶稣提出的这节经文,作为让他离开本分之道的理由。他以这样一种方式巧妙地运用上帝的圣言,使它看起来好像是赞成一种罪恶的行径似的;他歪曲了经文的意思,并且用它来骗人(参林后4:2)。

吩咐他的使者。撒但引用的经文来自诗91:11,12,但是省略了“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这句话。他这样做可能有计划要让人看不清这个事实:只有当我们行在上帝亲自选择的道路上时,才能得到他的保护眷顾。撒但很清楚,当一个人离开笔直的窄路时,就离开了上帝所选定的范围,踏上了仇敌使人销魂的境地。但是耶稣拒绝离开严格顺从天父旨意的正路。


太4:7 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着说:‘不可试探主你的上帝。’”

【本会注释】

经上又记着说。撒但曾从诗91:11,12中去掉了一些话(见对太4:6的注释)。为了阐明引自诗91中的经文的真实意义,并证明魔鬼误用了那些经文,耶稣引用了另一节经文(申6:16),其上下文说明了一个人可以要求上帝赐福的环境(见第17-25节)。断章取义往往会误导人。此外,一段给定的经文必须与所有别的经文协调一致地理解。只有违背了这个原则时,圣经可以用来教导任何事和一切事这种主张才成立。当圣经被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时,它的真理才是清楚和谐的。

不可试探。基督用来阻挡那试探者的话最初是摩西说的,那时,以色列人在旷野发怨言要水喝(见出17:1-7)。上帝已经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证明他在领导着自己的百姓,并且愿意供应他们的需要象从前一样,例如,在埃及展现的神能的奇迹,在红海戏剧般的拯救,以及最近,赐下吗哪。在得到食物供应后,百姓曾谦卑地许诺说他们将来必会信靠上帝(《祖知》第二十六章);然而不久之后,当再次得蒙机会运用信心时,他们却控告摩西有意除掉他们,以便他可以用他们的财产肥己(出17:1-4;《祖知》第二十六章)。不顾上帝关心他们一切所需的证据,他们试探耶和华,说:“耶和华是在我们中间不是?”(出17:7)。他们试验上帝,即他们挑战他,要他证明自己的神能。他们的罪在于这个事实:他们以一种错误的精神来到上帝面前—一种要求和任性生气的精神而不是一种谦卑、忍耐的信心。如果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不肯相信上帝。

现在,撒但正是以这种精神提议,基督应该试验一下他的天父。耶稣不该凭着信心接受天父在约旦河所作的宣布,确认他是上帝的儿子,为了证明他满意于确实如此,耶稣应当作一个实验。但这样一种实验体现的会是怀疑而不是信心。

我们决不可多余或冒失地置身于一种处境,使得上帝不得不行一个神迹将我们从愚昧的行径中拯救出来,以免我们落入不幸中。当我们未受指引而冲入危险时,就不要指望上帝会搭救我们。成熟的信心会引导我们调整自己的生活,为要与上帝所启示给我们的一致,除此之外,就是要信靠他。


太4:8 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

【本会注释】

一座最高的山。圣灵并没有启示第三个试探的地点。有些人提出是尼波山,从其有利的高度(2,644英尺),摩西曾观看了应许之地的全境(申34:1-4),然后,在异象中,看到了救赎计划从古至今的过程(《祖知》第四十三章)。

指给他看。马太说魔鬼“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耶稣看了(太4:8),而路加提到这事发生在“霎时间”(路4:5)。思想撒但怎么能使万国荣华的全景在耶稣眼前经过是无用的。

撒但丢掉了来自荣耀国度的天使的伪装,现在以其所僭取的这世界王的角色站在基督面前(《历》第十三章)。他得到这世界的王的称号并不是凭着正义,而是从亚当和夏娃手中夺取了上帝赐给他们的领土。撒但自称已经取代亚当成了这世界合法的统治者(见创1:28;伯1:6,7),但他是作为一个篡夺者施行统治的。然而,基督没有直接与撒但的主张争论,只是否认撒但有任何权利接受崇拜。耶稣甚至也说到撒但是这世界的“王”,承认他de facto(实际的)统治地位(约12:31;14:30;16:11)。

世上。希腊文kosmos,“世界”或“宇宙”从其在空间中有次序的排列这种观点来看。路加说的是oikoumenē,“有人居住的世界”(路4:5),这个词出现在太24:14;路2:1;徒11:28;17:6等。在新约圣经中,第三个被译为“世界”的词是aiōn,“时代”或“世界”,特别是从其在时间中依次发生之事件的观点来看(太12:32;13:39;24:3;28:20;路18:30等)。

万国的荣华。撒但实际隐藏了他国度的阴暗面,只呈现了人类非凡的荣华。他向耶稣提供了一个政治化的弥赛亚角色,一个犹太民族会接受他的角色(见约6:15;见对路4:19的注释)。


太4:9 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

【本会注释】

这一切。见对第8节的注释。撒但在宗教上和政治上有效地行使了他对世务的控制(见路4:6)。“这一切”当然都是偷来的财产,但是只要这一切还在他手里,撒但就打算用它们来换取他自己的利益。基督才是真正的业主,并且他的业主身份所基于的事实乃是他曾造了“万物”(约1:3)。他从未放弃自己的权利。撒但知道耶稣来了是要争夺所有权,所以现在就提出不用斗争—而用条件交出所有权。撒但对人类的控制并不彻底,仍有一些人没有屈服,不向他效忠。他了解在基督的无罪中所含有的挑战。

我就赐给你。撒但使这事看起来就像耶稣实际上可以不劳而获似的──“这一切”只需他自己在那摆出了一副身为这一切的合法业主的姿态的一位面前付上俯伏敬拜这种微不足道的代价就能得到。撒但仿佛在说:“你来是要得到这世界的称号,不是吗?接受它吧,我将它作为一个礼物送给你。接受它,权柄和尊荣就都是你的了。”作为回报,撒但所要求的就是个人从效忠天父转移到对他自己的效忠。

不肯遵照撒但的提议,基督也就否认了教会与政权之间任何一种不神圣的联盟。基督一贯地并且完全地不肯干涉他那个时代的国政。关于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他唯一的忠告乃是“这样,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太22:21)。

俯伏拜我。在东方国家,直到今天,俯伏敬拜都是一种完全顺服和效忠的标志。这个恶魔般的提议—道成肉身的上帝应该敬拜魔鬼—构成了亵渎的顶峰。这个大问题的关键所在和这个不圣洁的大胆提议,似乎体现了恶魔般智巧的最大限度,并且暗示马太所记录的这三个试探的次序,而不是路加所记录的次序,才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次序。在采取了这个最大胆的举动之后,撒但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提出来的了。


太4:10 耶稣说:“撒但(撒但就是抵挡的意思,乃魔鬼的别名),退去吧!因为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上帝,单要事奉他。”

【本会注释】

退去吧。既已达到了高潮。撒但就撕下了自己的假面具,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这世界的王曾来到基督面前,提出了人类所渴望满足的愿望(1)关于肉体的衣食和必需品;(2)随心所欲做事的特权和不必为不顺从负责的特权;(3)骄傲和名望,以及(4)在别人之上的能力与权威。

这世界的王来到基督面前,发现在他里面找不到一点儿对试探的响应(见约14:30)。上帝的儿子“成为肉身的形状……在肉体中定了罪案”(罗8:3),只要我们带着确信来到他面前—只要我们选择“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罗8:4)—他就会用他的恩典使我们能这样行。只要我们使自己顺从上帝,我们就也能抵挡魔鬼,他必离开我们逃跑了(见雅4:7,8)。上帝必成为我们的坚固保障(箴18:10)。

撒但。见对第1节的注释。

拜主。引自七十士译本的申6:13。认为一个人能侍奉两个主的那种信仰乃是魔鬼的欺骗(见太6:24)。既能提供给我们“这一切”又能提供给我们天国的任何一种人生观都是魔鬼特有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要侍奉他。耶稣现在断言了他在身、心、和灵的领域都是忠于原则的。在他的一生中,天父的旨意,而不是他自己的意愿,始终指导着他对所有事物的选择(见太26:39)。


太4:11 于是,魔鬼离了耶稣,有天使来伺候他。

【本会注释】

于是。见对第1节的注释。

魔鬼离了耶稣。不是永久的,而是“暂时”的(路4:13)。甚至从婴儿时期起,他的生活就一直是“与黑暗势力持久斗争的生活”(《历》第七、十二章;见对路4:2的注释)。魔鬼试探了基督,但他没有能力强迫他去犯罪;对我们也是这样。在我们同意去犯罪以前,他最猛烈的试探也无济于事(见《证》第五册原文第177页)。当我们“抵挡魔鬼”时,他就离开我们逃跑了(雅4:7)。基督从战斗中胜利凯旋了,而败敌魔鬼离开了。

伺候他。这些试探一结束,耶稣就精疲力竭地倒在地上,面上带着死亡的苍白。他躺在那里像一个垂死的人(《历》第十三章)。

撒但曾应许让不顺从上帝旨意的使者们来伺候耶稣,但耶稣拒绝了。现在,上帝的天使们在顺从的正路上来伺候他了。他们带来的天父爱的保证和全天庭对他所取得的胜利的感激和喜乐,必定大大安慰了救主并加强了他的力量。


开始在加利利传道

太4:12 耶稣听见约翰下了监,就退到加利利去;

【本会注释】

那时。[加利利传道时期的开始,太4:12=可1:14,15=路4:14,15。主要的注释在:马太福音。见“加利利早期的传道”、“基督服务的持续时间”、“加利利传道时期的开始”和“主耶稣的传道生涯”。] 三部对观福音书都没有记录,一般被认为是基督早期在犹太的传道。这段时期是从受探试到加利利传道的开始,即,从公元28年的逾越节到公元29年的逾越节,耶稣在公元28-29年的冬天曾退回到加利利(见对路加福音第4章的附注;“加利利传道时期的开始”)。对观福音书作者们没有提到早期在犹太的传道,对此灵感之言并没有提供任何直接的解释。路加说到耶稣的传道时好像它是在加利利开始的一样(见徒10:37,38)。

从施洗约翰的门徒们抱怨说“众人都往他那里去了”(约3:26),以及约翰回答说:“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30),可以看出几分耶稣早期在犹太传道的成功。尽管基督深孚众望而且非常成功(见《历》第十八章),但他在犹太的传道结的果子却很少(《历》第十九、二十五章)。虽然约翰简短的话语构成了我们关于这段时期所发生之事的全部信息,但是显而易见这段时期相当长(参《历》第二十二、二十四章)。显然,(约3:22-24)施洗约翰和耶稣这段时间都在犹太传道,而且众望的潮流逐渐从约翰涌向了耶稣(约3:26;《历》第十八章)。

他的能力对大众的影响不久就超过了约翰对他们的影响,而约翰的影响一度曾超过统治者们自己的影响(《历》第十八章)。见对约3:22,26;4:3的注释。

在毕士大治病之后,犹太议会对耶稣的拒绝(约5:16,18)给他在犹太的工作带来了结束并且导致他离开犹太去了加利利,并在那里正式开始了他的传道。另一个促成这事的因素是施洗约翰近来被囚(太4:12;可1:14;见对约4:1的注释)。

耶稣听见。有趣的是,施洗约翰的被囚与耶稣被犹太领袖们拒绝,并导致他早期在犹太的传道结束大致是同时发生的(见“加利利传道时期的开始”),而且约翰的死发生在一年以后,就在那场导致基督结束他在加利利的传道的危机之前不久(见太14:10-21;“主耶稣的传道生涯”)。约翰的被囚,再加上耶稣自己也被犹太领袖们拒绝,才导致了耶稣退回到加利利,在那里继续开展他的工作(见对路加福音第4章的附注)。

下了监。见对路3:19,20的注释。被译为“下”的词,直译是“交出”。可能是犹太领袖们因为嫉妒约翰在民众中的声望,就一致商定提前将约翰囚禁。他们从而就可以摆脱那先知,自己却不必为此对百姓负责。犹太议会约在同时公开指责了耶稣(见对路加福音第4章的附注),这个事实暗示这两件事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在毕士大治病之后,犹太议会的威胁(《历》第二十一章)无疑是要恐吓耶稣,要他停止公开传道。

退到。即将他的传道园地转到了那个地区。这是在公元29年春,过了逾越节之后,在耶稣受洗之后,这至少是第三次他离开犹太去加利利了。第一次离开犹太去加利利在是公元27-28年冬(见约1:43),第二次是在一年以后,公元28-29年冬(见对约4:1-4的注释)。在公元29年的逾越节之后,耶稣离开了犹太就没有再回去,直到公元30年秋的住棚节(《历》第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九章)。在公元29年春离开耶路撒冷标志着通常被称为加利利传道的正式开始(《历》第二十三章;《福山》第一章)。既然在远离想要他死的犹太当局的地方,耶稣就能继续开展他的工作,较少受到干扰。

通过先在犹太作工,耶稣有意给犹太领袖们一个接受他为弥赛亚的机会。要是他们这样做的话,犹太民族无疑就会集结到他身边,并会有特权在世界列国面前代表他,就如古时的圣先知们所预见的最初的计划一样(见本注释第四册原文第25-28页)。

加利利。见对太2:22的注释。既在距耶路撒冷较远的地方,受到宗教领袖们的影响就比较少,加利利的犹太人更为心地纯朴,思想开明。他们不像在犹太的同道们那样受宗教偏见的支配。他们更为热心真诚,更易于不带偏见地听从基督的信息。事实上,他们要听他讲道的热心,使他时有必要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免得百姓的热心高涨到,会使当局认为危及国家治安的程度。


太4:13 后又离开拿撒勒,往迦百农去,就住在那里。那地方靠海,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边界上。

【本会注释】

离开拿撒勒。[移到迦百农,太4:13-17=路4:31a。主要的注释在:马太福音。见“加利利早期的传道”;“主耶稣的传道生涯”。] 马太没有提到耶稣被他自己的乡亲-拿撒勒的百姓拒绝的事(见对路4:28,29的注释)。别的福音书作者更为详细地提到了的许多事件马太都没有提到,据认为是因为事实上他更关心耶稣的教导而不是耶稣所行的事(见本册注释原文第191页)。关于促成这次迁移的详情,见对路4:16-30的注释。

迦百农。这个名字可能来自希伯来词kaphar,“村庄”,和nachum,“那鸿”,所以意思是“那鸿的村庄”。有些人提出迦百农可能是先知那鸿的家乡,但是对此毫无确证。据认为这个城镇位于现代的Tell Hûm(有些人提出是Khân Minyeh)的位置,在加利利海的西北岸。因为加利利海低于地中海平面685英尺(209米),所以迦百农享有一种温暖宜人的气候。

迦百农是主要的犹太信仰中心(参太11:23)。既位于从大马士革及北边的推罗和西顿到南边的耶路撒冷和西边的地中海的一条主干道上,迦百农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收费站。那里还与低加波利直到腓力的南部领土作海上贸易。可能迦百农不象赛弗里那么大,至少在建造提比哩亚的建筑物之前,赛弗里是加利利的主要城市。据认为迦百农在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之前并不存在;要是它存在的话,也必是一个不重要的村庄,因为在旧约圣经中没有提到过它。

迦百农成了一个理想的中心,关于耶稣的教训与神迹的消息从那里迅速传到了加利利各地和加利利以外的地区。前一个冬天(公元28-29年,见“主耶稣的传道生涯”)治好那个大臣的儿子(见约4:46-54)已经在迦百农点燃了一盏明灯(见对路4:23的注释)。那个大臣和他全家的人都悔改归主了(《历》第二十章),并且无疑将耶稣的消息和他儿子被治好了的消息传遍了该城,从而为基督亲自传道预备了道路。

在接下来的一年半左右,耶稣使迦百农成了他的家和总部。彼得已经跟从耶稣一年多了(参约1:40-42),似乎只要耶稣在迦百农,他就把自己的家向耶稣敞开(见可1:29-31;2:1;《历》第二十六、二十七章)。迦百农渐渐被认为是“他自己的城”了(太9:1)。耶稣每次都是从这个中心启程去加利利各城镇作福音传道的。

靠海。即,加利利海。

西布伦和拿弗他利。拿弗他利支派分定的边界是在加利利海以西,而西布伦还要往西(见书19:10-16,32-40)。这些支派的边界早就不再重要了。马太提到的事实是,耶稣在加利利的传道集中在从前是这两个支派所占领的土地。他这么做是预备引用赛9:1,2(见太4:15,16)。拿撒勒在西布伦支派的古边界之内,而迦百农在拿弗他利支派的古边界之内。


太4:14 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

【本会注释】

要应验。见对太1:22的注释。引自赛9:1,2,与希伯来圣经和七十士译本略有不同。以赛亚写这两节经文时(约公元前734年)时,亚述众军正在毁坏以色列国的北部。这两个支派列在首当其冲被无情的亚述侵略了的那些支派之中(见王下15:29;参代上5:26)。


太4:15 说: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约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

【本会注释】

沿海的路。见对太4:13;可2:14的注释。

约旦河外。或者“约旦河对面那边”即在应许之地的界内。

外邦人。在公元前722年,那十个支派被掳到亚述之后,名为加利利的这个地区(见赛9:1)几乎住的都是非犹太人。到基督的时代,许多犹太人已经在那里定居,结果那里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世界主义者—犹太人与外邦人的混和。


太4:16 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

【本会注释】

坐在黑暗里。“黑暗”指被掳的阴暗;“光”指从被掳得释放。现在,基督作为伟大的救助者来了,驱散被罪束缚的消沉忧郁,并且宣布使人真自由的真理的荣耀亮光。见对约1:5的注释。

大光。即:耶稣,“那真光”(见对约1:4,7,9的注释)。

死荫。从罪进入世界到现在,人们就住在“死荫之地”。耶稣来了,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2:15)。

有光发现。光一直是神圣临格的象征(见对创1:3的注释)。耶稣宣布他自己是世界的光(约8:12;9:5),其明亮的光线驱散了罪与死的黑暗。见对约1:14的注释。


太4:17 从那时候,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本会注释】

从那时候。见对太4:12;可1:15的注释。

就传起道来。即,在加利利。这个短语不一定暗示这是耶稣第一次传道的场合。他的公开传道已经进行了约有一年半了(见对第12节的注释)。

悔改。希腊文metanoeō。关于悔改的意义见对太3:2的注释。犹太人把悔改看作一条最重要的教义。他们强调悔改是被弥赛亚拯救的一个必需的先决条件。拉比们有一条格言说“要是有一天以色列人会悔改,那么大卫的子孙弥赛亚马上就会来临”。依照他们的教训,悔改包括为罪忧伤,尽可能地赔偿损失,并且决心不再犯罪。见对太3:2;5:2,3的注释。

天国。在新约圣经中,马太专用的一种表达方式(31次),优先于更为常见的词“上帝的国”、“上帝的国”这个词马太本人用了五次,而其他新约圣经作者全部都用这个词。用“天”代替“上帝”是符合基督时代犹太人的习惯的,为要避免说出上帝的圣名,同样地,他们用“天的名”代替“上帝的名”;用“敬畏天”代替“敬畏上帝”;“尊荣天”代替“尊荣上帝”等(见本注释第一册原文第172页)。在旧约圣经中并没有“天国”这种说法,虽然这种思想普遍内含在众先知的作品中(赛11:1-12;35;65:17-25;但2:44;7:18,22,27;弥4:8等)。

“天国”或“上帝的国”构成了耶稣教导的主题(路4:43;8:1)。他用这句话引入了许多比喻:“天国好像”(见太13:24,31,33,44,45,47)。他教导他的门徒们要祈求该国的降临(太6:10)。他的福音乃是天国的好消息(太4:23等)。他的门徒们是“天国之子”(太13:38)。天父乐意把国赐给他们(路12:32),那国是他们要承受的(太25:34)。在今生,基督徒们必须使天国成为他们的至爱和伟大的人生目标(太6:33)。当耶稣派遣那十二个人时,他指示他们要“宣传上帝的国”(路9:2,60)。

约翰宣布了天国马上就要确立(太3:2)。耶稣也宣布“天国近了”(太4:17),并教导他的门徒们,当他派遣他们出去传道时,传播的也是同样的信息(太10:7)。

“天国”是在基督第一次降临时确立的。耶稣自己就是王,那些信他的人就成了该国的国民。该国的领土乃是国民的心与生活。显然,耶稣传扬的信息指的是神圣恩典之国。但是,就像耶稣亲自说明的,这个恩典之国乃是荣耀之国的准备(见《历》第二十三章;《善》第十九章)。关于后者,门徒们在耶稣升天那天问道:“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见徒1:6,7)。恩典之国在基督的日子就近了(太3:2;4:17;10:7),但是荣耀之国还在将来(太24:33)。只有当人子“在他的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才会“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太25:31)。

近了。见对可1:15的注释。


呼召四个渔夫

太4:18 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

【本会注释】

耶稣。[海边呼召,太4:18-22=可1:16-20=路5:1-11。主要的注释在:路加福音。] 原文证据证明(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读作:“他”。

西门。希伯来词Shim`on的希腊词形式Simeon。在基督的时代,许多犹太人都起了希腊名字,或者取了他们的希伯来名的希腊形式。住在巴勒斯坦以外的犹太人尤其如此。但由于希腊语是当时世界通用的商业和文化教育语言,就算在巴勒斯坦内部,有一个希腊名字还是比较方便。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5,29页。

彼得。希腊文Petros,“石头”或“岩石”(见对太16:18的注释),译自亚兰文Kepha',译成英文是矶法,意思也是“岩石”或“石头”(约1:42)。关于彼得传记的概略,见对可3:16的注释。

安得烈。见对可3:18的注释。

网。希腊文amphiblēstron,撒网,与之相对照的是diktuon,一个表示渔网或猎网的通称,或者sagēnē,“拖网”(见对太13:47的注释)。


太4:19 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本会注释】

来跟从我。意思是成为专职的门徒。自此以后,彼得和安得烈就要用他们全部的时间,做耶稣学校里的学习者了(见对路5:11的注释)。

得人如得鱼。见对路5:10的注释。


太4:20 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他。

太4:21 从那里往前走,又看见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兄弟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补网,耶稣就招呼他们,

【本会注释】

雅各。希腊文Iakōbos,相当于Jacob这个名字(见对创25:26;可3:17的注释)。当雅各和他的兄弟约翰被一起提到时,像这里一样,雅各总是先被提到,只有一次例外(路9:28)。在他们二人中,雅各年长(见《历》第三十章)。

西庇太。希腊文Zebedaios,相当于希伯来词Zabday,意思很可能是:“耶和华已经赐予”。他的妻子可能是撒罗米(太27:56;参可15:40;16:1)。

约翰。见对可3:17的注释。关于这个名字的意义,见对路1:13的注释。约翰在那十二个人中是最年轻的(《历》第三十章)。

补。即,使它们准备好为下一次捕鱼时使用。

耶稣就招呼他们。见对可1:17的注释。


太4:22 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

【本会注释】

舍了船。见对路5:11的注释。

他们的父亲。见对太4:21;可1:20的注释。

跟从了耶稣。见对路5:11的注释。在此之前,现在蒙召的作专职门徒的这四个门徒中,至少有三个人曾间歇地跟从耶稣,又回去重操打渔旧业。

向大众传道


太4:23 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

【本会注释】

走遍加利利。[第一次加利利巡游,太4:23-25=可1:35-39=路4:42-44。主要的注释在:马可福音。] 在马太福音的记录中,马太并不总是遵循事件发生的严格的时间顺序(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74页)。他倾向于按类别群组事件,而不是按时间。关于在太8:14-17中彼得的岳母以及在安息日结束时聚集到彼得家门前的那许多患病的痛苦的人得医治的叙述,为了符合时间顺序,应该插在4章的22节和23节之间。根据马可的记述,这是显而易见的,马可遵循的是事件的时间顺序—海边呼召,医治迦百农会堂中被鬼附的人,在彼得家的事件,以及第一次在加利利各地旅行传道(见可1:16-39)。

马太在这里给出了一个关于耶稣于公元29年夏在加利利各城镇乡村第一次进行旅行传道的简要总结(见对可1:39的注释)。“走遍”这个动词,说明这次传道的旅程比比各种对观福音作者们的简要记录暗示的范围更大。依照约瑟夫所说,加利利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地区,星罗棋布着200多个城镇和乡村。关于第一次旅行传道,所记录的唯一一个明确的事件就是治好了一个麻疯病人,马太在太8:2-4进行了记述。

福音。在马太福音中,这是第一次出现“福音”这个词(见对可1:1的注释)。

病。希腊文nosos,往往用于严重性疾病,所以可能更好译为“疾病”

症。希腊文malakia,各种软弱的通称,例如由某种疾病造成的软弱。在这里,该词形容身体和精神上的疾病,可能不象nosos那么严重。nosos和malakia这两个词一起出现在七十士译本的申7:15里。


太4:24 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叙利亚。那里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样疾病、各样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癫痫的、瘫痪的,都带了来,耶稣就治好了他们。

【本会注释】

名声。希腊文akoē,译为“声誉”更好(见对可1:28的注释)。

叙利亚。马太在这里用“叙利亚”这个词的意思并不十分清楚。可能他指的是加利利以外的地区,因为稍后在耶稣的传道中,推罗和西顿的附近地区中认识耶稣的人(太15:21,22)也来听他讲道并指望医治他们的病(路6:17)。然而,上下文暗示,马太此时是在一种更普通的意义上使用“叙利亚”这个词的,要把加利利包括到叙利亚中,作为它的一部分(在地理意义上,不然就在政治意义上),或者可能在严格意义上指与叙利亚接壤的加利利最北部地区(见第23,25节)。后面这些意见似乎更为可取,特别是鉴于事实上那些听到他的名声来就他的人,是来自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犹太、和比哩亚(约旦河外)地区(第25节)。当时,巴勒斯坦属于罗马的叙利亚省。

各样疾病。即“各种各样的疾病”。

疼痛。或“痛苦”。

被鬼附的。见对可1:23的注释。

癫痫的。来自希腊词sele-niazomai,直译是,“精神错乱的”,这个词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在这里和太17:15。从太17:15中给出的症状可以断定,selēniazomai的意思是“癫痫病患者”,但是可能还有更广泛的内涵。

瘫痪的。来自希腊词paralutikos,英文词“paralytic”(瘫痪病人)即来源于此。


太4:25 当下,有许多人从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犹太、约但河外来跟着他。

【本会注释】

低加波利。见本册注释原文第46页。

一、卷名

现存最早的希腊文本采用“马太福音”的卷名,钦定本用“圣马太福音”,后来的大部分文本中则没有“圣”字。标准希腊文圣经采用“马太圣福音”的卷名,只是在以后的文本里出现。在圣经中,“福音”的意思就是“好消息”,也就是从耶稣的生平和教训所发出来的救恩的好消息。“福音”原来不是指圣经的文字本身,但是新约成书之后,这个词也用来指一卷或四卷福音书。


二、作者

古代的基督教作者始终一致认为四福音中的第一卷为门徒马太所著。书中的内证表明本书作者显然是一位改信基督教的犹太人,马太就是这样的人(太9:9;参可2:14)。他在蒙召成为门徒以前是一位税吏,可以推测他习惯于保存文字记录,这种才干在写历史时是很有价值的。他提到自己在宴席上时十分谦虚(太9:10;参路5:29),就象约翰(约21:24)也许还有马可(可14:51-52)提到自己时一样,由此间接证实他是作者。

根据尤西比乌所记(《教会史》卷三39),公元140左右,希拉波立的巴比亚斯说:“马太用希伯来语写下了主的话,每一个人都可以理解。”也是根据尤西比乌所记(《教会史》卷五8),半个世纪以后的伊里奈乌说:“马太在希伯来人中间用希伯来语发表了他的福音,当时彼得和保罗正在罗马传道,建立教会。”根据上述讲法和以后的作者们类似的言论,一些人认为马太福音原来是用亚兰语(即巴亚斯和伊里奈乌所说的希伯来语)写的,后来翻译成希腊语。但是这种看法一般人不接受。关于写作时间的证据很不充分。当时在犹太人中间,有许多“作品”只是以口头形式流传,可以认为,巴比亚斯所提到耶稣“言论”的著作可能是口头形式而非文学形式,而伊里奈乌的“福音”也可能是一种口传的形式。而认为我们今天所用的马太福音原文是希腊语的理由有下面三个:

1、马太福音的希腊文本并没有表现出翻译作品的特点。所谓的亚兰语表达方式在其他福音书中也有,很可能反映了作者在用希腊语写作时用亚兰语进行思考。启示录中就有许多亚兰语的习语性用法。

2、语言和语体的统一性清楚表明这卷书原来就是希腊语写的。

3、马太福音在语言上与马可福音的希腊语特别相似,与路加福音的文字亦有相同,故似乎可以排除希腊文本是译作的可能性。


三、历史背景

在基督整个一生中,巴勒斯坦处在罗马的统治之下,罗马军队在庞培的统帅下于公元前64-63年征服了这一地区,将它划归罗马叙利亚行省。犹太人在罗马人来到之前曾享受过80年左右的政治独立,所以对外国行政和军事当局的存在和统治深恶痛绝。罗马元老院任命大希律(公元前37-4年)为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区的王,使犹太人受苦更深了。

可以理解,犹太全国人民渴望得到独立,这种愿望实际上影响了国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人们对旧约圣经中有关弥赛亚预言的日子和解释所持的看法,又使这种愿望带上了宗教的色彩。犹太人被罗马人统治是他们不顺从上帝命令的直接结果。上帝曾藉着摩西和众先知把不顺从所带来的痛苦警告他们。

犹太人很自然地希望从罗马人和希律王双重的重轭下解放出来。常常有自称的弥赛亚兴起,要用刀剑恢复犹太人的权利,为他们伸冤。犹太人很乐意相信,旧约中弥赛亚的预言是应许一位政治上的弥赛亚,不仅把以色列从外国人的压制中解放出来,而且要征服地上的各国。政治的野心就这样曲解了弥赛亚的盼望。由于拿撒勒人耶稣没有满足他们这些不现实的企望,他们的民族骄傲就阻碍了他们承认祂为众先知所见证的一位。


四、主题

四福音每一卷的主题都是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典范的生活、公开传道、代人受死、复活和升天。四福音都成为新约正典的一部分决非偶然。在叙述基督生平的过程中,它们各自起着特殊的作用。就上帝的儿子在地上的传道工作而言,即使是与耶稣最亲近的人,也很难弄清祂奇妙一生每一细节的意义。为了给将来的世代留下一幅耶稣生活和工作的完整画面,圣灵分别任命和引导四个人记录基督生平,也许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他们在写的时候,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各自省去了其他作者讲到的某些事件,并加进他自己所了解的一些细节。

就象有四个画家坐下来画耶稣的肖像,每一个人都从不同的位置画,主体虽是一位,画面却不一样。四幅画结合起来看,对耶稣的认识就比一幅画更加全面。四位传道者所合成的画面使我们能看清基督一生的真实面目。凡是我们所需要的有关救主的知识,都已经向我们显明了。

在圣灵的引导下,每一位作者所选择的素材,都按照他所认为最适于表达主题的方式编排起来。所以他往往略去了别人所说过的事情,结果我们有时难以把基督生平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按事件先后顺序确定每一件事的位置。“圣经中并不一定有完整的顺序和表面上的统一。基督的神迹就没有按准确的顺序叙述。”(怀氏文稿1886年24号)

每一位作者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把基督介绍给他的读者,与他叙述基督生平的目标保持一致。马太和路加侧重表现祂作为人子的一面。马可则强调祂的神性,指出祂是上帝的儿子。马太说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是犹太人,是来成就向列祖所发应许的一位。路加指出祂是亚当的后裔(路3:38),因而是全人类的救主。马可完全肯定祂的神性,只说祂是上帝的儿子(可1:1)。约翰强调耶稣的人性(约1:14)决不会贬低这样的事实:从道的绝对意义上讲,祂就是上帝(约1:1-3)。

马太福音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比较完整地记录了我们救主的讲道和其他言论。他表现基督为伟大的教师。他的福音里六个讲章记得比较详细,而其他福音书则只简要提到,或根本没有讲。它们是:

1、福山宝训 太5-7章;

2、对门徒的训言 太10章;

3、海边讲道全部由比喻组成 太13章;

4、论谦卑和人际关系 太18章;

5、论伪善 太23章;

6、论基督再来 太24,25章。

马太福音的第二个显著特点,就是可以看出马太在写作时考虑到他的读者是什么人。他的读者似乎主要是犹太藉的基督徒和不信的犹太人。他的目的显然是要劝后者相信耶稣为预言中的弥赛亚,并坚固前者的信心。马太福音特地指出耶稣是旧约的表号所指的对象,这些表号在祂身上得到了应验。在这方面马太福音比其他三个福音书合起来讲得还多。他说耶稣来,不是要废掉“律法”,而是要成全它(太5:17)。他说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开国之父和最杰出的君王,大卫的子孙。

导致犹太人拒绝耶稣的,是他们对于弥赛亚的身份和祂国度的性质所抱错误的观念。他们梦想中的弥赛亚是一位能领导国家取得独立,并在世界称霸的大君。可是他们却不理解弥赛亚是公义的王,领导他们战胜自己生活中的罪恶,实现属灵上的真正的自由。犹太人不能把旧约中关于弥赛亚要受苦段落与预言祂荣耀统治的段落协调起来,结果他们忽视了前者,误解了后者(见《历代愿望》30,212,257,777页)。对于犹太人来说,这些表面上矛盾的段落似乎是无法解释之谜。他们专门找那些有关祂荣耀之国的经文,根本不考虑祂恩典的国度,和进入祂荣耀之国的先决条件。马太似乎觉得有责任说明得胜的弥赛亚同时也是受苦的弥赛亚。他证明耶稣真是以色列王和应许赐给大卫的“苗裔”,也是受苦的弥赛亚,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研究马太福音时必须记住的另一个事实是:马太福音叙述基督生平不是按照年代,而是按逻辑和讲题的顺序。在按排耶稣生活和传道主要阶段时的确有一个总的年代程序。但在某一阶段内的事件就不一定按时间编排。事实上马太比其他福音书的作者更加偏离严格的时间顺序。他的主要目的是编排耶稣的生活和传道经历,为他的写作指导思想服务。他不是年代学家按顺序记事。他是历史学家,根据选民历史更大的背景反映这些事件的意义。


五、纲要

(一)降生,婴儿和童年时期 太1:1-2:23

1、耶稣降生 太1:1-25

2、耶稣的童年 2:1-23

(二)为传道工作作准备,公元27年 太3:1-4:11

1、施洗约翰的工作 太3:1-12

2、受洗 太3:13-17

3、受试探 太4:1-11

(三)在加利利传道,从公元29年逾越节到公元30年逾越节 太4:12-15:20

1、在加利利早期的传道工作 太4:12-25

2、福山宝训 太5:1-8:1

3、耶稣制服疾病、自然界和魔鬼的能力 8:2-9:34

4、论传道法 太9:35-11:1

5、施洗约翰派来的代表 太11:2-30

6、与法利赛人的矛盾 太12:1-50

7、海边讲道:天国的比喻 太13:1-52

8、在加利利公开传道的结束 太13:53-15:20

(四)不再公开传道,公元30年春天到秋天 太15:21-18:35

1、在加利利边境传道 太15:21-39

2、与法利赛人的矛盾加深 太16:1-12

3、展望十字架 太16:13-17:27

4、人际关系的谦卑 18:1-35

(五)在毗利亚的工作,公元30-31年秋天到春天 太19:1-20:34

1、在毗利亚传道和医病 太19:1-20:16

2、最后一次前往邪路撒冷 太20:17-34

(六)在耶路撒冷最后的工作,公元31年逾越节 太21:1-27:66

1、与文士和法利赛人冲突 太21:1-23:39

2、有关基督再来的训言 太24:1-25:46

3、被捕和受审 太26:1-27:31

4、被钉和埋葬 太27:32-66

(七)复活:复活后的显现 太28:1-20

和合本太4:1 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

拼音版太4:1 Dāngshí, Yēsū beì Shènglíng yǐndào kuàngye, shòu móguǐ de shìtan.

吕振中太4:1 当下耶稣被圣灵带上野地,去受魔鬼的试诱。

新译本太4:1 随后,耶稣被圣灵带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

现代译太4:1 接着,耶稣被圣灵带到旷野去,受魔鬼试探。

当代译太4:1 耶稣被圣灵带领到荒野受魔鬼的试诱。

思高本太4:1 那时,耶稣被圣神领往旷野,为受魔鬼的试探。

文理本太4:1 维时、圣神导耶稣适野、见试于魔、

修订本太4:1 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

KJV 英太4:1 Then was Jesus led up of the Spirit into the wilderness to be tempted of the devil.

NIV 英太4:1 Then Jesus was led by the Spirit into the desert to be tempted by the devil.

和合本太4:2 他禁食四十昼夜,后来就饿了。

拼音版太4:2 Tā jìnshí sì shí zhòuyè, hòulái jiù è le.

吕振中太4:2 他禁食了四十昼四十夜;后来饿了。

新译本太4:2 耶稣禁食了四十昼夜,就饿了,

现代译太4:2 禁食四十昼夜后,耶稣饿了。

当代译太4:2 他禁食四十昼夜之后,饥饿得很。

思高本太4:2 四十天四十夜禁食,後来就饿了。

文理本太4:2 禁食四十昼夜、则饥、

修订本太4:2 他禁食四十昼夜,后来就饿了。

KJV 英太4:2 And when he had fasted forty days and forty nights, he was afterward an hungred.

NIV 英太4:2 After fasting forty days and forty nights, he was hungry.

和合本太4:3 那试探人的进前来,对他说:“你若是 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

拼音版太4:3 Nà shìtan rén de jìn qián lái duì tā shuō, nǐ ruò shì shén de érzi, keyǐ fēnfu zhèxie shítou biànchéng shíwù.

吕振中太4:3 试诱者进前来,对他说∶「你如果是上帝的儿子,就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饼吧!」

新译本太4:3 试探者前来对他说:“你若是 神的儿子,就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吧!”

现代译太4:3 魔鬼上前对他说:「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子,命令这些石头变成面包吧!」

当代译太4:3 引诱人的魔鬼来对他说:“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子,可以把这些石头变饼乾来吃呀!”

思高本太4:3 试探者就前来对 说:「你若是天主子, 就命这些石头变成饼吧!

文理本太4:3 试者进曰、尔若上帝子、可命此石为饼、

修订本太4:3 那试探者进前来对他说:"你若是上帝的儿子,叫这些石头变成食物吧。"

KJV 英太4:3 And when the tempter came to him, he said, If thou be the Son of God, command that these stones be made bread.

NIV 英太4:3 The tempter came to him and said, "If you are the Son of God, tell these stones to become bread."

和合本太4:4 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拼音版太4:4 Yēsū què huídá shuō, jīng shang jì zhe shuō, rén huó zhe, bú shì dān kào shíwù, nǎi shì kào shén kǒu lǐ suǒ chū de yīqiè huà.

吕振中太4:4 耶稣回答说∶「有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要靠着饼,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话。』」

新译本太4:4 耶稣回答:“经上记着:‘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更要靠 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现代译太4:4 耶稣回答:「圣经上说:『人的生存不仅是靠食物,而是靠上帝所说的每一句话。』」

当代译太4:4 耶稣回答说:“圣经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所说的一切话。’”

思高本太4:4 回答说:「经上记载:『人生活不只靠饼,而也靠天主口中所发的一切言语。』」

文理本太4:4 曰、记有之、人之生也、不第恃饼、惟恃上帝所出之言、

修订本太4:4 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 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KJV 英太4:4 But he answered and said, It is written, Man shall not live by bread alone, but by every word that proceedeth out of the mouth of God.

NIV 英太4:4 Jesus answered, "It is written: 'Man does not live on bread alone, but on every word that comes from the mouth of God.'"

和合本太4:5 魔鬼就带他进了圣城,叫他站在殿顶上(“顶”原文作“翅”),

拼音版太4:5 Móguǐ jiù daì tā jìn le shèng chéng, jiào tā zhàn zaì diàn dǐng shang, (dǐng yuánwén zuò chì )

吕振中太4:5 于是魔鬼带他进了圣城,叫他站在殿才(或译∶顶;希腊文作『翼』)上∶

新译本太4:5 随后,魔鬼带耶稣进了圣城,使他站在殿顶上,

现代译太4:5 魔鬼又带耶稣到圣城,让他站在圣殿顶的最高处,

当代译太4:5 魔鬼又带他进圣城耶路撒冷,让他站在圣殿的殿顶上,

思高本太4:5 那时,魔鬼引 到了圣城,把 立在圣殿顶上,

文理本太4:5 魔遂携之入圣京、立之于殿顶、

修订本太4:5 魔鬼就带他进了圣城,叫他站在圣殿顶上,

KJV 英太4:5 Then the devil taketh him up into the holy city, and setteth him on a pinnacle of the temple,

NIV 英太4:5 Then the devil took him to the holy city and had him stand on the highest point of the temple.

和合本太4:6 对他说:“你若是 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

拼音版太4:6 Duì tā shuō, nǐ ruò shì shén de érzi, keyǐ tiào xià qù. yīnwei jīng shang jì zhe shuō, zhǔ yào wèi nǐ fēnfu tāde shǐzhe, yòng shǒu tuō zhe nǐ, miǎndé nǐde jiǎo pèng zaì shítou shang.

吕振中太4:6 对他说∶「你如果是上帝的儿子,就跳下去吧!因为有记着说∶『主必为了你嘱咐他的使者』,『他们就会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着石头。』」

新译本太4:6 对他说:“你若是 神的儿子,就跳下去吧!因为经上记着:‘ 神为了你,会吩咐自己的使者用手托住你,免得你的脚碰到石头。’”

现代译太4:6 对他说:「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子,你跳下去;因为圣经说:上帝要为你吩咐他的天使,用他们的手托住你,使你的脚不至於在石头上碰伤。」

当代译太4:6 说:“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子,就跳下去吧!圣经上不是记着,‘上帝会差派天使用手托住你,不让你摔倒在地上’吗?”

思高本太4:6 对 说:「你若是天主子,就跳下去,因经上记载:『 为你吩咐了自己的天使,他们要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

文理本太4:6 曰、尔若上帝子、可投下、记有之、彼将命其使以手扶尔、免足触石、

修订本太4:6 对他说:"你若是上帝的儿子,就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 '主要为你命令他的使者, 用手托住你, 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

KJV 英太4:6 And saith unto him, If thou be the Son of God, cast thyself down: for it is written, He shall give his angels charge concerning thee: and in their hands they shall bear thee up, lest at any time thou dash thy foot against a stone.

NIV 英太4:6 "If you are the Son of God," he said, "throw yourself down. For it is written: "'He will command his angels concerning you, and they will lift you up in their hands, so that you will not strike your foot against a stone.'"

和合本太4:7 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着说:‘不可试探主你的 神。’”

拼音版太4:7 Yēsū duì tā shuō, jīng shang yòu jì zhe shuō, bùke shìtan zhǔ nǐde shén.

吕振中太4:7 耶稣对他说∶「又有记着说∶『不可故意试探主你的上帝。』」

新译本太4:7 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着:‘不可试探主你的 神。’”

现代译太4:7 耶稣回答说:「可是圣经上也说:『不可试探主—你的上帝。』」

当代译太4:7 耶稣驳斥他说:“圣经也说:‘不可试探主你的上帝。’”

思高本太4:7 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载:『你不可试探上主, 你的天主!』」

文理本太4:7 耶稣曰、记亦有之、勿试主尔之上帝、

修订本太4:7 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着:'不可试探主-你的上帝。'"

KJV 英太4:7 Jesus said unto him, It is written again, Thou shalt not tempt the Lord thy God.

NIV 英太4:7 Jesus answered him, "It is also written: 'Do not put the Lord your God to the test.'"

和合本太4:8 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

拼音版太4:8 Móguǐ yòu daì tā shàng le yī zuò zuì gāo de shān, jiāng shìshang de wàn guó, yǔ wàn guó de rónghuá, dōu zhǐ gei tā kàn,

吕振中太4:8 魔鬼又带耶稣上了一座极高的山,将世界万国与其荣华都指给他看,

新译本太4:8 最后,魔鬼带耶稣上了一座极高的山,把世界各国和各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

现代译太4:8 最后,魔鬼带耶稣上了一座很高的山,把世上万国和它们的荣华都给他看。

当代译太4:8 魔鬼再带耶稣到一座极高的山上,把世界上一切的荣华富贵展示给他看,

思高本太4:8 魔鬼又把 带到一座极高的山顶上,将世上的一切国度及其荣华指给 看。

文理本太4:8 魔复携之陟最高之山、以世上诸国及其荣华示之、

修订本太4:8 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很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和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

KJV 英太4:8 Again, the devil taketh him up into an exceeding high mountain, and sheweth him all the kingdoms of the world, and the glory of them;

NIV 英太4:8 Again, the devil took him to a very high mountain and showed him all the kingdoms of the world and their splendor.

和合本太4:9 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

拼音版太4:9 Duì tā shuō, nǐ ruò fǔfú baì wǒ, wǒ jiù bǎ zhè yīqiè dōu cìgei nǐ.

吕振中太4:9 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给你。」

新译本太4:9 并且对他说:“你只要跪下来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给你。”

现代译太4:9 魔鬼说:「如果你跪下来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给你。」

当代译太4:9 说:“你只要拜我,这一切我都送给你。”

思高本太4:9 对 说:「你若俯伏朝拜我,我必把这一切交给你。 」

文理本太4:9 曰、若俯伏拜我、悉以予尔、

修订本太4:9 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赐给你。"

KJV 英太4:9 And saith unto him, All these things will I give thee, if thou wilt fall down and worship me.

NIV 英太4:9 "All this I will give you," he said, "if you will bow down and worship me."

和合本太4:10 耶稣说:“撒但(“撒但”就是“抵挡”的意思,乃魔鬼的别名)退去吧!因为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 神,单要事奉他。’”

拼音版太4:10 Yēsū shuō, Sādàn tuì qù ba. ( Sādàn jiù shì dǐdǎng de yìsi nǎi móguǐ de bié míng ) yīnwei jīng shang jì zhe shuō, dāng baì zhǔ nǐde shén, dān yào shìfèng tā.

吕振中太4:10 耶稣对他说∶「撒但(即∶魔鬼的别名)退去!因为有记着说∶『要拜主你的上帝,单单事奉他。』」

新译本太4:10 但耶稣说:“撒但,走开!经上记着:‘当拜主你的 神,单要事奉他。’”

现代译太4:10 耶稣回答:「撒但,走开!圣经说:『要拜主—你的上帝,只敬奉他一位。』」

当代译太4:10 耶稣说:“撒但,走开!圣经上记着:‘当敬拜主你的上帝,单单事奉他。’”

思高本太4:10 那时,耶稣就对他说:「去吧! 撒殚! 因为经上记载:『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唯独事奉 !』」

文理本太4:10 耶稣曰、撒但(译即敌者)退、记有之、当拜主尔之上帝而独事之、

修订本太4:10 耶稣说:"撒但,退去!因为经上记着: '要拜主-你的上帝, 惟独事奉他。'"

KJV 英太4:10 Then saith Jesus unto him, Get thee hence, Satan: for it is written, Thou shalt worship the Lord thy God, and him only shalt thou serve.

NIV 英太4:10 Jesus said to him, "Away from me, Satan! For it is written: 'Worship the Lord your God, and serve him only.'"

和合本太4:11 于是魔鬼离了耶稣,有天使来伺候他。

拼音版太4:11 Yúshì móguǐ lí le Yēsū, yǒu tiānshǐ lái cìhou tā.

吕振中太4:11 于是魔鬼离开了耶稣;忽有天使上前来,服事着他。

新译本太4:11 于是魔鬼离开了耶稣,有天使前来服事他。

现代译太4:11 於是,魔鬼离开了耶稣,天使就来伺候他。

当代译太4:11 魔鬼无计可施,只好离去,有天使来伺候他。

思高本太4:11 於是魔鬼离开了 ,就有天使前来伺候 。

文理本太4:11 于是魔去之、天使至而服事焉、○

修订本太4:11 于是,魔鬼离开了耶稣,立刻有天使来伺候他。

KJV 英太4:11 Then the devil leaveth him, and, behold, angels came and ministered unto him.

NIV 英太4:11 Then the devil left him, and angels came and attended him.

和合本太4:12 耶稣听见约翰下了监,就退到加利利去;

拼音版太4:12 Yēsū tīngjian Yuēhàn xià le jiān, jiù tuì dào Jiālìlì qù.

吕振中太4:12 耶稣听见约翰被送了官,就退到加利利;

新译本太4:12 耶稣听见约翰被捕,就往加利利去。

现代译太4:12 耶稣听见约翰被关在监狱里,就避开到加利利去。

当代译太4:12 耶稣听见施洗的约翰被捕下狱,就回到加利利。

思高本太4:12 耶稣听到若翰被监禁以後,就退避到加里肋亚去了;

文理本太4:12 耶稣闻约翰下狱、乃退往加利利、

修订本太4:12 耶稣听见约翰下了监,就退到加利利去;

KJV 英太4:12 Now when Jesus had heard that John was cast into prison, he departed into Galilee;

NIV 英太4:12 When Jesus heard that John had been put in prison, he returned to Galilee.

和合本太4:13 后又离开拿撒勒,往迦百农去,就住在那里。那地方靠海,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边界上。

拼音版太4:13 Hòu yòu líkāi Násǎlè, wǎng Jiābǎinóng qù, jiù zhù zaì nàli. nà dìfang kào hǎi, zaì Xībùlún hé Náfútālì de biānjiè shang.

吕振中太4:13 又离开拿撒勒,往海边的迦百农住下,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境界。

新译本太4:13 他又离开拿撒勒,往西布伦和拿弗他利境内近海的迦百农去,住在那里,

现代译太4:13 他没有在拿撒勒住下,却去住在迦百农。那城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地区,靠近加利利湖。

当代译太4:13 过了不久,他又离开拿撒勒到迦百农去,就住在那里。迦百农位於西布伦和拿弗他利区的湖畔,

思高本太4:13 後又离开纳匝肋,来住在海边的葛法翁,即住在则步隆和纳斐塔里境内。

文理本太4:13 又去拿撒勒、至迦百农居焉、其地濒海、在西布伦拿弗他利境、

修订本太4:13 后来离开拿撒勒,往迦百农去,住在那里。那地方靠海,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地区。

KJV 英太4:13 And leaving Nazareth, he came and dwelt in Capernaum, which is upon the sea coast, in the borders of Zabulon and Nephthalim:

NIV 英太4:13 Leaving Nazareth, he went and lived in Capernaum, which was by the lake in the area of Zebulun and Naphtali--

和合本太4:14 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

拼音版太4:14 Zhè shì yào yìngyàn xiānzhī Yǐsaìyà de huà,

吕振中太4:14 这是要应验那藉神言人以赛亚所说的话、说∶

新译本太4:14 为了要应验以赛亚先知所说的:

现代译太4:14 这就应验了先知以赛亚的话:

当代译太4:14 这就应验了以赛亚先知的预言:

思高本太4:14 这应验了依撒依亚先知所说的话:

文理本太4:14 应先知以赛亚所言云、

修订本太4:14 这是要应验以赛亚先知所说的话:

KJV 英太4:14 That it might be fulfilled which was spoken by Esaias the prophet, saying,

NIV 英太4:14 to fulfill what was said through the prophet Isaiah:

和合本太4:15 说:“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约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

拼音版太4:15 Shuō, Xībùlún dì, Náfútālì dì, jiù shì Yánhǎi de lù, Yuēdànhé waì, waìbāngrén de Jiālìlì dì.

吕振中太4:15 「西布伦地和拿弗他利地、沿海的道路、约但河外、外国人的加利利──

新译本太4:15 “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沿海之路,约旦河外,外族人的加利利啊!

现代译太4:15 西布伦和拿弗他利,沿海的道路,在约旦河的那边,外邦人的加利利!

当代译太4:15 “西布伦、拿弗他利,位於湖畔和约旦河岸外族人的加利利啊!

思高本太4:15 『则步隆地与纳斐塔里地,通海大路,约但河东,外方人的加里肋亚,

文理本太4:15 沿海之西布伦拿弗他利地、即约但外异邦之加利利、

修订本太4:15 "西布伦,拿弗他利, 沿海的路,约旦河的东边, 外邦人的加利利-

KJV 英太4:15 The land of Zabulon, and the land of Nephthalim, by the way of the sea, beyond Jordan, Galilee of the Gentiles;

NIV 英太4:15 "Land of Zebulun and land of Naphtali, the way to the sea, along the Jordan, Galilee of the Gentiles--

和合本太4:16 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

拼音版太4:16 Nà zuò zaì hēiàn lǐ de bǎixìng, kànjian le dà guāng, zuò zaì sǐ yìn zhī dì de rén, yǒu guāng fāxiàn zhào zhe tāmen.

吕振中太4:16 住在暗中的人民看见了大光;住在死地死阴影的人、有光?现、照着他们。」

新译本太4:16 住在黑暗中的人民,看见了大光;死亡幽暗之地的居民,有光照亮他们。”

现代译太4:16 住在黑暗中的人要看见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要照亮他们。

当代译太4:16 你们原在黑暗中的人看见大光,本在死亡阴影下的人看见黎明!”

思高本太4:16 那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见了浩光;那些坐在死亡阴影之地的人,为他们出现了光明。 』

文理本太4:16 其处于暗之民、已见大光、处于死地阴翳者、有光升及之、

修订本太4:16 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 看见了大光; 坐在死荫之地的人 有光照耀他们。"

KJV 英太4:16 The people which sat in darkness saw great light; and to them which sat in the region and shadow of death light is sprung up.

NIV 英太4:16 the people living in darkness have seen a great light; on those living in the land of the shadow of death a light has dawned."

和合本太4:17 从那时候,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拼音版太4:17 Cóng nàshíhòu Yēsū jiù chuán qǐ dào lái, shuō, tiānguó jìn le, nǐmen yīngdāng huǐgǎi.

吕振中太4:17 从那时候耶稣开始宣传说∶「你们要悔改;因为天国近了。」

新译本太4:17 从那时起,耶稣就开始传道,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现代译太4:17 从那时开始,耶稣宣讲他的信息说:「离弃罪恶吧!因为天国快实现了。」

当代译太4:17 从此,耶稣就开始传道:“悔改吧!天国快来临了!”

思高本太4:17 从那时起,耶稣开始宣讲说:「你们悔改吧! 因为天国临近了。」

文理本太4:17 自是耶稣始宣言曰、尔宜改悔、天国迩矣、○

修订本太4:17 从那时候,耶稣开始宣讲,说:"你们要悔改!因为天国近了。"

KJV 英太4:17 From that time Jesus began to preach, and to say, Repent: for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at hand.

NIV 英太4:17 From that time on Jesus began to preach, "Repent, for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near."

和合本太4:18 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

拼音版太4:18 Yēsū zaì Jiālìlì hǎi biān xíng zǒu, kànjian dìxiōng èr rén, jiù shì nà chēnghu Bǐdé de Xīmén, hé tāde xiōngdi Andéliè, zaì hǎi lǐ sā wǎng. tāmen ben shì dǎ yú de.

吕振中太4:18 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走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称为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得烈、撒网子在海里;因为他们是渔夫。

新译本太4:18 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的时候,看见兄弟二人,就是名叫彼得的西门和他的弟弟安得烈,正在把网撒到海里去;他们是渔夫。

现代译太4:18 耶稣沿加利利湖边走着,看见两个打鱼的兄弟,西门(别号彼得)和他的弟弟安得烈,正在湖里撒网打鱼。

当代译太4:18 耶稣沿着加利利湖边行走的时候,看见西门彼得和安得烈两个兄弟正在撒网捕鱼。(他门是以捕鱼为业的。)

思高本太4:18 耶稣沿加里肋亚海行走时,看见了两个兄弟:称为伯多禄的西满,和他的兄弟安德肋,在海 撒网,他们原是渔夫。

文理本太4:18 耶稣经行加利利海滨、见兄弟二人、乃西门称彼得者、与其弟安得烈、施网于海、盖渔者也、

修订本太4:18 耶稣沿着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两兄弟,就是那叫彼得的西门和他弟弟安得烈,正往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

KJV 英太4:18 And Jesus, walking by the sea of Galilee, saw two brethren, Simon called Peter, and Andrew his brother, casting a net into the sea: for they were fishers.

NIV 英太4:18 As Jesus was walking beside the Sea of Galilee, he saw two brothers, Simon called Peter and his brother Andrew. They were casting a net into the lake, for they were fishermen.

和合本太4:19 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拼音版太4:19 Yēsū duì tāmen shuō, lái gēn cóng wǒ, wǒ yào jiào nǐmen dé rén rú dé yú yíyàng.

吕振中太4:19 就对他们说∶「来跟着我,我就使你们做得人的渔夫。

新译本太4:19 耶稣就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使你们作得人的渔夫。”

现代译太4:19 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教你们成为得人的渔夫。」

当代译太4:19 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指示你们怎样成为得人的渔夫。”

思高本太4:19 就对他们说:「来,跟随我! 我要使你们成为渔人的渔夫。」

文理本太4:19 谓之曰、从我、我将使尔为渔人者焉、

修订本太4:19 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KJV 英太4:19 And he saith unto them, Follow me, and I will make you fishers of men.

NIV 英太4:19 "Come, follow me," Jesus said, "and I will make you fishers of men."

和合本太4:20 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他。

拼音版太4:20 Tāmen jiù lìkè she le wǎng, gēn cóng le tā.

吕振中太4:20 他们立刻撇下了网子,跟着他。

新译本太4:20 他们立刻撇下网,跟从了他。

现代译太4:20 他们立刻丢下鱼网,跟从了耶稣。

当代译太4:20 他们立刻放下鱼网,追随耶稣。

思高本太4:20 他们立刻舍下网,跟随了 。

文理本太4:20 即舍网从之、

修订本太4:20 他们立刻舍了网,跟从他。

KJV 英太4:20 And they straightway left their nets, and followed him.

NIV 英太4:20 At once they left their nets and followed him.

和合本太4:21 从那里往前走,又看见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兄弟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补网,耶稣就招呼他们。

拼音版太4:21 Cóng nàli wàng qián zǒu, yòu kànjian dìxiōng èr rén, jiù shì Xībìtaì de érzi Yǎgè, hé tā xiōngdi Yuēhàn, tóng tāmende fùqin Xībìtaì zaì chuán shang bǔ wǎng. Yēsū jiù zhāohū tāmen.

吕振中太4:21 从那里往前走,他看见了另有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兄弟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修整着网子,就呼召他们。

新译本太4:21 耶稣又往前走,看见另一对兄弟,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约翰,正和父亲西庇太在船上整理鱼网,他就呼召他们。

现代译太4:21 耶稣再往前走,看见了另外两个兄弟—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约翰;他们跟父亲一起在船上整理鱼网。耶稣呼召他们,

当代译太4:21 耶稣从那里再往前走,又见到另外的两个兄弟,他们是雅各和约翰,当时正和父亲西庇太一起在船上修补鱼网。耶稣又呼召他们来跟从他。

思高本太4:21 从那里再往前行, 看见了另外两个兄弟: 载伯德的儿子亚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在船上同自己的父亲载伯德修理他们的网,就召叫了他们。

文理本太4:21 由此而前、又见兄弟二人、乃西庇太之子雅各、与其弟约翰、偕父在舟补网、招之、

修订本太4:21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另外两兄弟,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弟弟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补网,耶稣就呼召他们。

KJV 英太4:21 And going on from thence, he saw other two brethren, James the son of Zebedee, and John his brother, in a ship with Zebedee their father, mending their nets; and he called them.

NIV 英太4:21 Going on from there, he saw two other brothers, James son of Zebedee and his brother John. They were in a boat with their father Zebedee, preparing their nets. Jesus called them,

和合本太4:22 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

拼音版太4:22 Tāmen lìkè she le chuán, bié le fùqin, gēn cóng le Yēsū.

吕振中太4:22 他们立刻撇下了船和父亲,来跟从耶稣。

新译本太4:22 他们立刻离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

现代译太4:22 他们立刻舍了船,辞别父亲,跟从耶稣。

当代译太4:22 他们也马上辞别父亲,离开渔船,跟耶稣去了。

思高本太4:22 他们也立刻舍下了鱼船和自己的父亲,跟随了 。

文理本太4:22 即舍舟别父而从焉、○

修订本太4:22 他们立刻舍了船,辞别父亲,跟从了耶稣。

KJV 英太4:22 And they immediately left the ship and their father, and followed him.

NIV 英太4:22 and immediately they left the boat and their father and followed him.

和合本太4:23 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

拼音版太4:23 Yēsū zǒu biàn Jiālìlì, zaì gè gōngtáng lǐ jiàoxun rén, chuán tiānguó de fúyin, yīzhì bǎixìng gèyàng de bìngzhèng.

吕振中太4:23 耶稣在全加利利周游着,在他们的会堂里教训人,宣传天国的福音,治好了民间的各样疾病、各样病症。

新译本太4:23 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导人,宣扬天国的福音,医治民间各种疾病、各种病症。

现代译太4:23 耶稣走遍加利利全境,在各地方的会堂里教导人,宣讲天国的福音,治好民间各样的疾病。

当代译太4:23 耶稣的足迹踏遍了加利利。他常在会堂里教导人,到处宣讲天国的福音,医好患各样病的人。

思高本太4:23 耶稣走遍了全加里肋亚, 在他们的会堂内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治好民间各种疾病,各种灾殃。

文理本太4:23 耶稣周行加利利、在诸会堂训诲、宣天国福音、医庶民疾病、

修订本太4:23 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导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疾病。

KJV 英太4:23 And Jesus went about all Galilee, teaching in their synagogues, and preaching the gospel of the kingdom, and healing all manner of sickness and all manner of disease among the people.

NIV 英太4:23 Jesus went throughout Galilee, teaching in their synagogues, preaching the good news of the kingdom, and healing every disease and sickness among the people.

和合本太4:24 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叙利亚。那里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样疾病、各样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癫痫的、瘫痪的,都带了来,耶稣就治好了他们。

拼音版太4:24 Tāde míngsheng jiù chuán biàn le Xìlìyà. nàli de rén bǎ yīqiè haì bìng de, jiù shì haì gèyàng jíbìng, gèyàng téngtòng de, hé beì guǐ fù de, diānxián de, tānhuàn de, dōu daì le lái, Yēsū jiù zhì hào le tāmen.

吕振中太4:24 他的名声传出去,到了全叙利亚;人把一切有病的、给各种疾病疼痛困迫的、被鬼附的、癫痫的、瘫痪的、都带了来;耶稣都治好了他们。

新译本太4:24 他的名声传遍了叙利亚全地,人们就把一切患病的,就是患各种疾病、疼痛、鬼附、癫痫、瘫痪的,都带到他面前,他就医好他们。

现代译太4:24 他的名声传遍了叙利亚,因此那里的居民把患各种病症、经历各样痛苦的人:例如被鬼附身的、癫痫的、瘫痪的,都带到他跟前来,他一一治好了他们。

当代译太4:24 从此,他声名远播,响遍了叙利亚全境。患病的人也纷纷来求他医治,不论患的是甚麽疾病、痛症、癫痫、被鬼附身、瘫痪等,都一一被耶稣医好。

思高本太4:24 的名声传遍了整个叙利亚。人就把一切有病的、受各种疾病痛苦煎熬的、附魔的、癫痫的,瘫痪的,都给 送来, 都治好了他们。

文理本太4:24 声名洋溢于叙利亚、人携诸负病、疾苦、患鬼、癫痫、瘫痪者、就之、悉医焉、

修订本太4:24 他的名声传遍了叙利亚。那里的人把一切病人,就是有各样疾病和疼痛的、被鬼附的、癫痫的、瘫痪的,都带了来,耶稣就治好了他们。

KJV 英太4:24 And his fame went throughout all Syria: and they brought unto him all sick people that were taken with divers diseases and torments, and those which were possessed with devils, and those which were lunatick, and those that had the palsy; and he healed them.

NIV 英太4:24 News about him spread all over Syria, and people brought to him all who were ill with various diseases, those suffering severe pain, the demon-possessed, those having seizures, and the paralyzed, and he healed them.

和合本太4:25 当下,有许多人从加利利、低加坡里、耶路撒冷、犹太、约旦河外来跟着他。

拼音版太4:25 Dāngxià, yǒu xǔduō rén cóng Jiālìlì, Dījiābōlì, Yēlùsǎleng, Yóutaì, Yuēdànhé waì, lái gēn cóng tā.

吕振中太4:25 有许多群人、是加利利、十邑区(音译∶低加坡利)、耶路撒冷、犹太、和约但河外的人、都跟从了耶稣。

新译本太4:25 于是有许多人从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犹太和约旦河东来跟从耶稣。

现代译太4:25 成群的人从加利利、十邑、耶路撒冷、犹太,和约旦河对岸一带来跟随他。

当代译太4:25 因此,加利利、低加坡里、耶路撒冷、犹太、约旦河沿岸等地居民都联群结队地来跟从他。

思高本太4:25 於是有许多群众从加里肋亚、「十城区」、耶路撒冷、犹太和约但河东岸来跟随了 。

文理本太4:25 时、有众自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犹太、及约但外从之、

修订本太4:25 当时,有一大群人从加利利、低加坡里、耶路撒冷、犹太、约旦河的东边,来跟从他。

KJV 英太4:25 And there followed him great multitudes of people from Galilee, and from Decapolis, and from Jerusalem, and from Judaea, and from beyond Jordan.

NIV 英太4:25 Large crowds from Galilee, the Decapolis, Jerusalem, Judea and the region across the Jordan followed him.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