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当那一天,耶稣从房子里出来,坐在海边。

2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众人都站在岸上。

3他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4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

5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

6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乾了;

7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

8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9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10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

11耶稣回答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

12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13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

14在他们身上,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15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

16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

17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

18所以,你们当听这撒种的比喻:

19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

20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

21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22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

23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24耶稣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

25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

26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

27田主的仆人来告诉他说:‘主啊,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从哪里来的稗子呢?’

28主人说:‘这是仇敌做的。’仆人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

29主人说:‘不必,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

30容这两样一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惟有麦子要收在仓里。’”

31他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

32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

33他又对他们讲个比喻说:“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

34这都是耶稣用比喻对众人说的话;若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说什么。

35这是要应验先知的话,说:“我要开口用比喻,把创世以来所隐藏的事发明出来。”

36当下耶稣离开众人,进了房子。他的门徒进前来,说:“请把田间稗子的比喻讲给我们听。”

37他回答说:“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

38田地就是世界,好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

39撒稗子的仇敌就是魔鬼;收割的时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

40将稗子薅出来用火焚烧,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

41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国里挑出来,

42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43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44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

45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

46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

47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聚拢各样水族。

48网既满了,人就拉上岸来;坐下,拣好的收在器具里,将不好的丢弃了。

49世界的末了也要这样。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

50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51耶稣说:“这一切的话你们都明白了吗?”他们说:“我们明白了。”

52他说:“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就像一个家主,从他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

53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

54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甚至他们都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

55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他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注:有古卷作“约瑟”)、西门、犹大吗?

56他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

57他们就厌弃他(注:“厌弃他”原文作“因他跌倒”)。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

58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

提要:3撒种的和种子的比喻,18它的解释。24稗子的比喻,31芥菜种的比喻,33面酵的比喻,44隐藏的财宝的比喻,45珠子的比喻,47撒网的比喻:53以及基督如何被同乡人所蔑视。


撒种的比喻

太13:1 当那一天,耶稣从房子里出来,坐在海边。

【本会注释】

当那一天。[海边的讲道,太13:1-53;可4:1-34;路8:4-18。主要的注释在:马太福音。见“加利利中期的传道”;“主耶稣的传道生涯”;关于神迹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7页。] 即,记载在太12:22-50中的事件发生的同一天(见对太12:22的注释)。记载在太8:18-27中的事件发生在这同一天的结尾(见可4:35;见对太8:18的注释)。虽然没有证据证明看见耶稣这日比无数别的日子更繁忙,然而对这日相当完全的记录,已经使它挣得了“那忙碌的一天”的名称。它代表耶稣几乎没有时间吃饭或休息片刻的那些常见的境遇之一(见《历》第三十五章)。

从房子里出来。这意味着记载在太12:22-50中的事件,就是那一天早些时候发生的事件,是在某个住所发生的—可能是彼得在迦百农的家里(见对可1:29的注释)—靠近革尼撒勒平原的北界,或者可能在靠近革尼撒勒平原的南界的马加丹某人的家里(见《历》第四十四章)。

坐下。拉比们施教时通常采取的姿势(见本册注释原文第58页;见对路4:20的注释)。

在海边。很可能在加利利海沿岸的某处,在迦百农和马加丹之间,革尼撒勒平原与加利利海相遇的地方(见《路》第二章)。


太13:2 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众人都站在岸上。

【本会注释】

有许多人。关于在公元29年秋,第二次加利利旅行传道期间拥挤着耶稣的大批群众,见对太8:1,18;12:15的注释。在这个场合,他们差点儿把耶稣挤到海里。

船。更可说是“一只小船”。似乎(见《路》第二章)当耶稣离开那“房子”(第1节)时,他去了海边,想要上船立即渡到海那边去。但是那些患病之人急迫请求和百姓对真理话语的需要留住了他(见《路》第二章;参太9:36)。

岸上。希腊文aigialos,“海滩”或“岸”。


太13:3 他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本会注释】

讲许多道理。此时以前,基督只是偶而地使用可以被称作比喻的简短例证(见太7:24-27等);现在,他第一次(《历》第三十五章;《路》第一章)使比喻成了传达真理的一个主要工具。山上宝训很可能是在几周之前发表的(见对太5:1的注释)。现在很可能是公元29年的秋天,在全加利利最多产的地区-革勒尼撒勒平原的对面,可以看到农夫们正在播种冬粮(《路》第二章;见本注释第二册原文第108页)。关于这繁忙的一天中所发生之事件的摘要,见对太12:22;13:1的注释。

在这个场合,至少讲了十个比喻。马太记载了八个,马可补充了灯(可4:21-23)和种子暗暗生长的比喻(第26-29节)。马太把这些比喻作为一个整体所做的记录,呈现的是一幅关于天国的本质事实的复合画面。

一个撒种的。[撒种之人,种子和土壤,太13:3-9,18-23=可4:3-20=路8:5-15。主要的注释在:马太福音。关于比喻,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7页。] 当基督说话时(《路》第二章),可以看到农民们正在革尼撒勒平原肥沃的土壤里撒种,这个平原从加利利海面蜿蜒上长升到丘陵地带。虽然这个比喻以撒种者闻名,但它更适合被称作土壤的比喻,或者撒种者、种子和土壤的比喻。它的特色既不在于撒种者也不在于种子,这两者也都出现在稗子的比喻中了(第24-30节),而在于种子被撒下时落在的四种土壤里。该比喻强调的是这四种土壤各自给予种子的接受,以及这一接受对种子生长的影响(见《路》第二章)。撒种者的技巧和种子的质量与这四种土壤中的每一种土壤的关系都是一样的。见对第8节的注释。

在这个比喻中,种子所代表的特别真理乃是基督作为弥赛亚到地上的使命的本质。基督国度的本质在较大或较小的程度上乃是一个“奥秘”(见第11节),因为骄傲已经蒙蔽了人们对旧约圣经的理解。犹太人民指望弥赛亚作为一个强大的征服者来到,坐在大卫的宝座上,并使列国都顺从犹太人(见《历》第二章;见对路4:19的注释)。但在撒种者的比喻中,耶稣阐明了他使命的真实本性,事实上,他来不是要征服异教徒使他们顺从以色列,而是要征服“以色家迷失的羊”的心(太15:24)。同样的真理他曾在山上宝训中更为正式地阐明过(见对太5:2的注释)。

出去。在东方国家,古时与今时的某些地区一样,农民们共同住在村庄里防备抢劫队的劫掠。在早上,黎明的时候,他们从自己的村庄“出去”到四围的田地,黄昏时再回到家里。同样地,真理的撒种者基督,从天父那里“出去”,来到这个世界—“田地”(见第38节)—以便他可以“为真理作见证”(约18:37;参太10:10)。


太13:4 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

【本会注释】

路旁。不是在从村庄到田里的路上,而是在沿着地边的小路上,或者从一块地到更远的田地的小路上。因为路面是硬的,所以种子就露在外面,甚至都没有发芽生长的机会。路旁的听众是那些肤浅的听众,福音的真理对他们没有生效。就像中国的一句谚语所说的,左耳进右耳出。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个人对福音的需要。他们是疏忽的,他们不明白(第19节)。表面上看来,真理对他们没有意义。

飞鸟。即,在耕作时节和播种时节总是在场的野鸟。根据马太福音,飞鸟代表“那恶者”(第19节);根据马可福音,飞鸟代表撒但(可4:15);根据路加福音,指魔鬼(路8:12)。


太13:5 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

【本会注释】

石头地。显然这并不是指满布着散石的地面,而是指岩石层接近表面,只覆盖着一层浅土。除了几处有利的地点之外,这种岩石层的地表有效地限制了巴勒斯坦的丘陵地作为耕地的价值。

落入土浅石头地这种听众的心里的福音的种子发现有足够的土壤可以发芽,但是土太浅了,福音的效果最多也不过是表面的。福音吸引了他们的情绪,他们就迅速地对它作出了响应,但这感动很快就随着变幻无常的情绪之潮过去了。自私的岩石(见《路》第二章)阻止了福音在生活中产生改革的功效。侍奉基督的任何一种努力都如此受阻于生活中要侍奉自己的基本目的(见《路》第二章),以致福音的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土浅石头地的听众惯于随心所欲。这种人可能有的任何确信都是基于爱好而非原则。显然,真理对他们是有一定量的吸引力的;他们承认它是好的;但他们爱自己。他们立即接受了此刻看来是好的东西,却没能计算作门徒的代价;他们并没有将福音的各项原则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并给它机会改革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他们不愿去面对自己的习惯必须改变的现实。

土既不深。岩石层就位于那层浅土的下面,吸收着从它上面的土层而来的热量并放出湿气。

最快。即,“立即”。岩石层反射到土里的额外热量使得种子发芽很快。然而,“土既不深”,就无法储存湿气,当根长出来需要湿气时,就得不到供应了。


太13:6 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

【本会注释】

就枯干了。发芽很快,但枯干也很快。土浅石头地听众的唯一希望就是要重生(《路》第二章)。福音临到他们身上的肤浅影响并没有使他们承认并离弃罪恶(见对第5节的注释)。他们并没有经历称义。他们对福音的反应并没有导致他们转变归主。


太13:7 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

【本会注释】

荆棘。希腊文akantha,荆棘,或“野蔷薇”;akantha也用来指任何多刺的植物,如“蓟种植物”。路加详细说明基督徒生活的“荆棘”乃是“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见路8:14;参太13:22)。

在荆棘地里,柔嫩的植物不像在土浅石头地的植物枯干的那么快。同样地,荆棘地基督徒的经验也比土浅石头地听众的经验进步一些。他们看起来是真的开始了,并且显然经历了称义和重生。但是他们不久就变得“行善丧志”(加6:9)了,没有“进到完全的地步”(来6:1)。既全神贯注于今世的宴乐并追求其吸引人的事物,他们就疏忽于清除生命中那些响应试探的倾向和品格特性。他们就像那个曾脱离了被鬼附后来又被七个更恶的鬼附了的人(见对太12:43-45的注释)。那吸引荆棘地听众,并使他们全神贯注的许多事物本身可能并不是有害的。但是这种人变得那么专注于今生,以致他们没有时间去为来生作准备了。

荆棘长起来。荆棘使得麦子不可能生长成熟了(见路8:14)。同样地,世俗的利益也阻止圣灵的果子(加5:22,23)达到成熟。宗教信仰被置于次要的地位了,只是许多兴趣中的一个而已。因为缺乏培养,它就枯萎最终死亡了。荆棘地听众缺乏的乃是一种道德上的改变(《路》第二章)。对他们来说,称义是信仰的总和与实质,他们没有认识到基督徒生活本质上在于大家都知道的成圣的过程—藉着这个过程,邪恶的特性和倾向才被耶稣基督完美的生活模式所取代(见对加2:20的注释)。


太13:8 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本会注释】

好土。这并不意味着在神圣真理的种子使人心变好之前人心自然就是“好的”,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在人里面自然地“没有良善”(罗7:18)。“土”“好”只是因为它屈服于真理的犁头,因为它响应圣灵软化人心的感化力。

就结实。见对太7:16-20的注释。这指的是品格的果子(见对加5:22,23的注释)。圣灵的果子在表现在外表的生活中,乃是一种健康的基督徒经验的证据。在路旁听众的心中,真理找不到任何响应。就土浅石头地的听众来说,真理只不过产生了瞬间的冲动。就荆棘地的听众来说,开始对真理的反应很好,但在面对困难和反对时就枯萎了。但在好土听众的心里,对真理的响应是永久而有效的。结果就是生命依照耶稣基督完美生活的模式改变了。成功的基督徒并不是环境的傀儡;他是坚持到底的(见太24:13)。

一百倍。这确实是非凡的出产(见对创26:12的注释)。在美国麦子的平均产量是每英亩17.1蒲式耳,收成约为15倍。马可颠倒了产量的次序,从较小的说到较大的,而路加则省略没提较小的产量。


太13:9 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本会注释】

有耳可听的。有关的注释,见太11:15;13:13-18。


用比喻的目的

太13:10 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

【本会注释】

门徒进前来。似乎马太照他通常的作法,在这里把基督后来才作的私下给门徒的解释,现在就与比喻本身连接起来了,为的是保持主题的次序。马可明确地提到这解释是他当“无人的时候”才解释给十二使徒和别的门徒们听的(见可4:10)。

用比喻。见对第3节的注释。


太13:11 耶稣回答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

【本会注释】

只叫你们知道。门徒们休耕的心田已被圣灵的犁头耕过(见对何10:12的注释),并且门徒们也以喜乐接受了真理的种子。只有那些“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的人才能指望“晓得这教训”(约7:17)。对真理的领悟多取决于真诚的愿望少依赖于智力的敏锐。

奥秘。即,向那些对真理不诚心感兴趣的人所隐藏的事物。这奥秘并非是某些人无法理解或故意不让某些人理解,却让其他人明白的意思。对某些人来说,福音是“愚拙”的(见林前1:23),因为“属血气的人”未受圣经感化的训练,没有能力领会“上帝圣灵的事”(见林前2:14)。他无法知道这些事的原因只是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并且他缺乏要掌握其意义所必须的识别力,或洞察力。属灵的领悟力只来自于圣灵的运行(见约16:13;参太16:17)。

不叫他们知道。见对第12节的注释。根据马可福音,天国的“奥秘”并不叫“外人”(见可4:11)知道,即,不适合给信徒圈以外的人。并不打算把真理显示给那些宁愿没有它的人(见对太7:6的注释)。唯有那些“饥渴慕义”的人才能指望得到“饱足”(见对太5:6的注释)。


太13:12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本会注释】

凡有的。即,凡真诚地向往真理的人(见对太13:11;参对可4:24的注释)。在土地能接受种子得到收益之前,必须先为种子做一定程度的准备。那些已经实际使用了已显示给他们的真理的人,必蒙赐予更多真理。比起头脑最敏锐但却缺乏属灵接受力的人,那些在灵性上善于接受的人,能从真理的任何一种表达中,得到无限地益处。天庭最奇妙的恩赐,乃是给那些热切想要得到它们之人的(见《历》第八十六章)。

连他所有的。即,“连他自以为有的”(路8:18)。凡疏忽于他原可以用来领悟真理的很少一点能力的人,连那点儿能力也要丧失掉。


太13:13 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

【本会注释】

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见对第3节的注释。基督的目的并不是要向那些属灵领悟力迟钝的人隐藏真理(见《路》第八章),而是要将真理刺入他们迟钝的心思和意念,希望能产生出一种领受更多真理的能力(见路8:16)。基督来到这个世界,要“给真理作见证”,而不是要蒙蔽它(约18:37)。有些人之所以没能结出果子,原因并不在于撒种者和种子,而在于土壤(见对太13:3的注释)。

他们看也看不见。见对第15节的注释。虽然这些人似乎在看,并且以为他们看见了,但他们根本就没看见。因为他们说:“我们能看见”,但实际上他们是瞎眼的,他们的“罪还在”(约9:41)。他们是蓄意地瞎眼(见对何4:6的注释)。像路旁的听众一样,他们的领悟力是肤浅的(见对太13:4,5的注释)。肉眼的视力并不伴随着相应地属灵的洞察力。

也不明白。法利赛人认识到了基督所讲比喻的意思,但假装不明白(见《路》第二章)。他们拒绝了基督最明白的话语,因为他们并不愿意接受它们,所以他们的罪就比别人的大。他们故意弄瞎了自己心灵的眼睛,将自己锁在黑暗里(见对太12:31的注释)。


太13:14 在他们身上,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本会注释】

正应了。直译是,“装满”,就像一个杯子被装满了一样。

以赛亚的预言。这段经文引自赛6:9,10,就希腊文来说(太13:14,15),与七十士译本的经文相同。见对赛6:9,10的注释。


太13:15 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

【本会注释】

百姓的心。即,他们的心智。

油蒙了。关于心的刚硬,见对出4:21的注释。

耳朵发沉。直译是,“他们沉重地用耳听。”他们昏昏欲睡,并且似乎要唤醒他们是不可能的。

恐怕。像在赛6:10中一样,这些话是以讽刺的反语说的。上帝的旨意并不是任何一个人应该处于这种状况,或者任何一个人应该不能明白并悔改归主。犹太领袖们的状况,乃是他们自己的行为和生活作风的自然结果。就如比喻中所指出的,它也是撒但的工作(见对太13:4的注释)。以赛亚论到的人是路旁的听众。实际上,是撒但已经“弄瞎了此等不信之人的心眼”(见林后4:4)。那使人们眼瞎的,并不是天庭的亮光,而是黑暗(见约壹2:11)。持续的黑暗往往使眼睛丧失完全处于光明中时的功能;实际上,习惯了黑暗的眼睛倾向于避开光明。


太13:16 “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

【本会注释】

有福的。或“幸福的”(见对太5:3的注释)。反过来说,那些有眼看不见有耳听不见的人,是不幸的。真幸福唯独来自于心灵的眼睛“看见”真理亮光的时候。那些缺乏属灵洞察力的人永远都不能真幸福。


太13:17 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

【本会注释】

实在。见对太5:18的注释。

要看。即,要看弥赛亚和他的国度。这乃是古时所有圣徒们的热忱的盼望(见彼前1:10,11),他们“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来11:13)。


解释撒种的比喻

太13:18 “所以,你们当听这撒种的比喻。

【本会注释】

所以,你们当听。第18-23节的主要的注释见对第3-9节的注释。比喻中的撒种者、种子、和土壤的解释,由基督在这里给出了(第18-23节),很可能是在晚一些时候给出的(见对第10节的注释),不该被当作是解释所有比喻的一种原则模式(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4页)。


太13:19 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

太13:20 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

【本会注释】

当下。希腊文euthus,“不犹豫地”,“立刻”,“立即”。


太13:21 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本会注释】

患难。或“苦恼”。

立刻。希腊文euthus,同一个词被译为“当下”(第20节),“随即”,“快快地”(太3:16;约翰13:32),“就”,(可1:12,28;约翰21:3),以及“随即,当下”(约19:34;见对太13:20的注释)。

跌倒了。希腊文skandalizō,“使绊倒”(见对太5:29的注释)。


太13:22 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

太13:23 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本会注释】

明白。马可福音是“领受”(可4:20),路加福音是“持守”(路8:15)。


稗子的比喻

太13:24 耶稣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象人撒好种在田里,

【本会注释】

又设个比喻。[稗子,太13:24-30。关于比喻,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7页。] 稗子的比喻只出现在马太福音中。它指出,并不是所有那些自称接受天国诸原则的人,都像他们起初看上去的那样。犹大就是这种只能共安乐的基督徒之一。那些成为基督门徒的人看见在天国—此时在地上的神圣恩典之国里(见对太3:2;4:17的注释)—有一些其生活没有被福音改变的人,不必感到奇怪。基督愿意人们知道,这种人并不是出于他的栽培,他们的生活并不是福音种子的结果。他们在教会里乃是由于“仇敌”把他们安置在那儿的,目的是要危及“麦子”(见对太13:29的注释)并羞辱并毁掉“田”主。

对他们说。直译是,“他摆在他们面前”。

天国。见对太3:2;4:17;5:3的注释。

撒好种。像在前述比喻中一样,耶稣自己就是神圣真理的撒种者。他来撒的种子是“好种”。他不必为后来发现地里长了稗子的事实受责备。鉴于前一个比喻主要涉及对真理种子的接受,这个比喻涉及的乃是它的发展。令人高兴的是要记住稗子存在于麦子里并不会使任何一个麦子变成稗子。

在田里。这“田”就是“世界”(见第38节)。确实,现今在世界上既有“稗子”又有“麦子”,即有坏人又有好人。但那是意料之中的。在这里基督特别指的是他的教会,上帝特有专用的“田地”(见《路》第四章)。应该注意的是,这个比喻描绘的是“天国”,即,现在的神圣恩典之国,上帝在地上的教会。


太13:25 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

【本会注释】

及至人睡觉的时候。仇敌是肉眼无法看见的。人们只能看见他作工的结果,正如他们只能看见圣灵作工的结果一样(见对约3:8的注释)。

仇敌。即,“魔鬼”(第39节),他是撒但,我们的“对头”(见对亚3:1的注释)。世上一切良善的事物都出于上帝,而一切邪恶的事物归根到底都是魔鬼撒在人们心中的邪恶种子的产物。

撒。直译是,“撒在”即,重新给田地播种了,在先前撒过的麦子或谷类上面又撒了稗子。在东方的部分地区,甚至现今还有人采取比喻所描述的这种方式进行报复。

稗子。希腊文zizania,很可能是Lolium temulentum,或有芒的毒麦。这种常见的巴勒斯坦植物长得约有2英尺高。在它的早期阶段是无法把它与麦子区别出来的。只有当它长成熟时,毒麦的种子转黑时才容易区分。这些种子是有毒的,如果吃了就会引起剧烈地反胃,腹泻,抽搐,有时甚至死亡。“稗子”被解释为“那恶者之子”(第38节),因为它们在品格上与他类似。这个生动的比喻本身几乎就完全可以作为属灵真理的说明了。


太13:26 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

【本会注释】

吐穗。见对第25节的注释。请比较太7:20,“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太13:27 田主的仆人来告诉他说:‘主啊,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从哪里来的稗子呢?’

【本会注释】

仆人。基督对比喻中的仆人代表谁并没有给出任何说明,很可能是出于一个良好的暗示,说明他们的身份并不重要,只要关心这比喻所代表的真理就行了。它们只是在叙述中偶然出现的(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4页)。

田主。希腊文oikodespotēs,即,“房主”(见对路2:29的注释)。那撒好种的人被说成是“人子”(太13:37)。这一认同将稗子的比喻与撒种者、种子、及土壤的比喻很紧密地结合起来的(见对第3节的注释)。

从哪里来的。见对第25节的注释。


太13:28 主人说:‘这是仇敌做的。’仆人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

【本会注释】

仇敌。见对第25节的注释。


太13:29 主人说:‘不必,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

【本会注释】

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稗子和麦子的特征还没有长成熟,如果去尝试仆人的提议就会损失惨重。十分明显还不可能去“薅稗子”而不烦扰麦子并阻止一些麦子长成熟。同样地,基督允许犹大成为了一个门徒,因为不然的话,别的门徒既没有认出犹大的真品格,就会对他们夫子的智慧产生疑问(见《历》第三十章;见对第24节的注释)。在基督的传道结束之前,他一直没有公开地斥责过犹大,因为门徒们既看犹大是可喜可羡的,就会倾向于同情他(见《历》第六十二章)。而且,他会认为这种斥责证明报复是正当的。


太13:30 容这两样一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惟有麦子要收在仓里。’”

【本会注释】

一齐长。见对第24节的注释。两类人在教会中要在一起,直到世界的末了。显然,基督看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对麦子并没有什么危险。人的智慧可能会把犹大从基督门徒的核心成员-十二使徒中排除出去,因为担心他的影响会阻止别人达到基督要他们达到的目标。但在福音记录中却丝毫没有暗示他对他们的影响是长久的;在任何情况下它都不是决定性的。犹大决定成为那十二个人中的一员,耶稣就给了他与其余人相同的特权与机会发展品格。

收集稗子并焚烧它们要在“世界的末了”“收割的时候”由天使来完成(见第39-42节),而不是由“仆人们”在那时之前完成(第28-30节)。历代以来,甚至今天,许多热心的,自称的基督徒一直认为自己的责任是薅出并焚烧、否则就逼迫那些他们认为是异端的人。但基督从未将这种任务交给他地上的代表们。这并不是说教会对那些其生活与教训已经明显结出恶果的人,不该采取任何行动。但这种行动的本质已在圣经中清楚地阐明了(见对太18:15-20的注释;参罗16:17;多3:10,11),没有人有权利越过所规定的界限或企图,现在就实现上帝已经说过他要在世界的末了才做的事。

收割。“收割的时候就是世界的末了”(第39节)。它开始于宽容时期的结束(见《路》第四章;见对太3:12的注释)。

收割的人。即,天使们(见第39节)。重要的是仆人们(第27节)并不代表收割的人。

先将稗子。可以料到在稗子被焚烧之前,麦子会被收集起来。基督先提到焚烧稗子的原因可能是:在世界的末了地球被造更新并成为圣徒们的家之前,恶人要受到他们的报应(见彼后3:7-13;启20:9,10,14,15;21:1)。

捆成捆。就如所提到的,收割的工作开始于宽容时期的结束(《路》第四章)。当恩典的门关闭时,上帝的忿怒就倾倒在不悔改的地上了(见启15:1),最后的七大灾在那时就降下来,完成将稗子捆成捆预备焚烧的过程。

留着烧。每个种子都各按其类结出成果。对于稗子所能做的就是烧掉它们,免得恶种复发,再一次使世界陷入痛苦与冲突。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基督并没有指出,将来有什么时候稗子都会变成麦子。他说到他们并没有第二个宽容时期。


芥菜种的比喻

太13:31 他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象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

【本会注释】

又设个比喻。[芥菜种,太13:31,32=可4:30-32。主要的注释在:马太福音。关于比喻,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7页。] 在路加福音中给出的芥菜种的比喻本质上与与马太福音中(太13:31,32)和马可福音中所记录的(可4:30-32)相同,可是更为简短,并且出现在约一年以后的比哩亚传道中的部分,基督在那时重述了许多他从前的教训(《历》第五十三章)。

天国。有关的注释见太3:2;4:17;5:3;路4:19。

芥菜种。这很可能是指Sinapis nigra,或黑芥子,大量野生在巴勒斯坦,但也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因其种子可用作一种调味品。在犹太文学中,芥菜种常被像谚语一样提到,指微小的东西。

拿去种在。比喻中的芥菜种并不是野生的。它并不是偶然生长的。

田里。虽然仇敌撒但声称这世界是他的,但它仍然是上帝的“田地”。对于教会尤其如此,也可能这里特别指的是“他的田地”(见《路》第四章)。


太13:32 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

【本会注释】

百种里最小的。芥菜种比巴勒斯坦农民所撒的任何一种种子都小,例如,比小麦种或大麦种小多了。但芥菜长起来时,本身却比任何一种作物都大。犹太领袖们看不起当时专心地听耶稣讲道的杂色人等,特别看不起那坐在他旁边的少数没有学问的农夫和渔夫出身的门徒。他们作出结论说耶稣不可能是弥赛亚,而且他所宣布的“国”既由这群微不足道的跟从者组成,就必一事无成。耶稣用微不足道的芥菜种举例说明他的“国”出现在未重生之人心中的方式,实在再合适不过了。

成了树。不是在本质上而是在规模上。巴勒斯坦的Sinapis nigra,或黑芥子(见对第31节的注释)通常可长到6到12英尺高,枝子有一英寸粗或更粗。在这里,“树”的形象代表福音信息胜利传遍世界。天国及其国民现在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基督说,情况不一定总是这样。


面酵的比喻

太13:33 他又对他们讲个比喻说:“天国好象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

【本会注释】

天国。[面酵,太13:33=路13:20,21。注释在:马太福音。关于比喻,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7页。] 见对太3:2;4:17的注释。在这个比喻中,天国被描绘为面酵。芥菜种的比喻怎样象征天国在数量上广泛增长,面酵的比喻也怎样象征该国成员在质量上强烈增长。照人的角度来看,当时唯一跟从那卑微的加利利人的,几乎都是没有学识的农民和渔夫,他们看起来是最差劲的。但那好批评的旁观者却没能考虑到福音改变人、提拔人的能力。

面酵。面酵如何透入它所在面团的每一部分,基督的教训也照样深入充满那些接受它们并愿意因而改变之人的生命。

在旧约时代,面酵乃是罪恶的象征。在逾越节前,百姓各家都要除掉象征罪恶的每一丝面酵(见对利23:6的注释)。基督自己也曾在这个意义上提到过面酵,说到“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太16:6,12;参林前5:6-8)。但在这个场合所讲的比喻中,面酵不能象征罪恶,因为最后“全团都发起来”了,基督的意思当然不是说他的国要变得完全被罪恶充满。那“饼”就会被毁灭了。而且,认为同样的象征,必须总是指同样的事物这种推理乃是错误的。例如,撒但(彼前5:8)和基督(启5:5)都曾被比喻为狮子。见对太12:33的注释。

妇人。就这比喻来说,她的身份不该附带任何意义。她的出现是偶然的,提到她只是为了使画面完整(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4页)。

斗。来自希腊文saton,一种干物量器,容量约等于11又1/2美国夸脱(见本册注释原文第50页)。所以,三“斗”约为34又1/2夸脱,足够烤非常大数量的面包。该数量不过是附带提及的。


用比喻的原因

太13:34 这都是耶稣用比喻对众人说的话;若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说什么。

【本会注释】

这些都是。即,天国的真理,特别是在比喻中提出的那些真理(见对10-16,36节的注释)。


太13:35 这是要应验先知的话,说:我要开口用比喻,把创世以来所隐藏的事发明出来。

【本会注释】

要应验。见对太1:22的注释。

我要开口。这节经文引自诗78:2。

隐藏的事。保罗说到“永古隐藏不言的奥秘”,藉着“所讲的耶稣”被“显明出来”了(罗16:25,26)。在别外,他详细说明了这“奥秘”乃是“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荣耀的盼望”(西1:26,27)。它曾是“隐藏的事”,不是因为上帝不愿意或没准备将它显明出来,而是因为人没准备好领受它。

创。希腊文katabolē,“扔下”,或“放下”。


解释稗子的比喻

太13:36 当下,耶稣离开众人,进了房子。他的门徒进前来,说:“请把田间稗子的比喻讲给我们听。”

【本会注释】

当下。像对待撒种者、种子、和土壤的比喻一样,马太也记载了耶稣自己对稗子的比喻的解释,说明了这解释乃是在后来众人不在场时给出的(见对第10节的注释)。耶稣并没有中断他在海边的布道回到屋里给他的门徒们解释这些比喻。

打发众人离开。或“离开众人”。

房子。可能是彼得在迦百农的房子(见对可1:29的注释)。

讲给。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读作“解释”。


太13:37 他回答说:“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

【本会注释】

他回答说。关于稗子的比喻的解释的注释,见对第24-30节的注释。

人子。见对可2:10的注释。


太13:38 田地就是世界;好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

【本会注释】

那恶者。约在一年以后,基督公然指控犹太领袖们乃是他们的“父魔鬼”之子(见约8:41,44)。


太13:39 撒稗子的仇敌就是魔鬼;收割的时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

【本会注释】

世界。希腊文aiōn,“时代”。aiōn这个词内在的细微差别从它在新约圣经中的多种译法就可以看出来:“世界”(太12:32;13:22;24:3;28:20;可4:19等),“世代”(弗2:7;西1:26),“万世,永世”(弗3:11;提前1:17),“永远”(太21:19;路1:55等),以及,当与否定词连用时,被译为“永不,永远不”(可3:29;约翰4:14等)。关于相关的形容词形式,aiōnios,“永远的”,“永恒的”,见对太25:41的注释;参可9:43。

Aiōn是从时间的观点来考虑的“世界”,而除了一个例外(彼后3:3)在新约圣经中被译为“世上,世界”(见太4:8;5:14;13:35,38等)的希腊词kosmos,是从空间的观点来考虑的世界。圣经通常说世界的末了是aiōn的末了(见太13:39;24:3;28:20等),而不是kosmos的末了。关于kosmos这个词的论述,见对太4:8的注释。一般被译为“地球”或“世界”(和合本多译为“天下”)的另一个希腊词是oikoumenē,特别指“有人居住的世界”,即,从适合作为人类的家园的观点来考虑的世界(见太24:14;路2:1;4:5等)。

收割的人就是天使。见太24:31;帖前4:16,17。


太13:40 将稗子薅出来用火焚烧,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

太13:41 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国里挑出来,

【本会注释】

跌倒的。直译是,“使人跌倒的”(见对太5:29的注释)。


太13:42 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本会注释】

火炉。请比较第50节。一种表达方式,指末日的火,另外的方式说到是地狱的火(见对太5:22的注释)。

哀哭切齿。一个生动的描述,形容恶人们醒悟到他们邪恶的道路,已经挣来了被永远灭绝的报酬这一事实时的懊悔。


太13:43 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象太阳一样。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本会注释】

发出光来。希腊文eklampō,“照耀出来”,暗示光明以突然的光辉爆发出来的观念,就像太阳从黑暗的云层后出来时一样。显然可以看到,包围着恶人的全然阴暗忧郁与标志着得救的喜乐之间生动鲜明的对比。

有耳可听的。见对太11:15的注释。


藏宝的比喻

太13:44 “天国好象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他藏起来,欢欢喜喜的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

【本会注释】

天国。[隐藏的珍宝,太13:44。关于比喻,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7页。] 见对太3:2;4:17;5:3的注释。

好像宝贝藏在地里。只有马太记录了的这个比喻,说明的是福音信息所代表的救恩价值,以及个人要获得它所必须付出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地”代表圣经。在古时,由于频繁的政治动乱和经济动荡,人保存自己的贵重物品的方式通常是将它们埋在地里,往往在人死后它们还留在那里。接手这地的人并不知道地里埋藏着珍宝,很可能下一个接手这地更不会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地的主人显然一点儿也不知道那地里埋藏着珍宝,否则他就会在卖掉那地之前把地里的珍宝收回去了。根据摩西律法,凡发现别人所丢失的东西的要归还它(见对利6:3,4的注释)。但在这种情况下,显然起初的物主早就死了,那珍宝不可能被归还给他了。因而发现的人对它就有与任何一个人一样多的权利,获得了那地的所有权就合法地获得了那珍宝的所有权。见对太6:19,20的注释。

藏起来。发现珍宝的人将它放回原处,为要保护它,并且为了他可以按照正当的律法程序得到它。应该注意的是,基督不一定称赞了这发现珍宝之人的行为,也不一定谴责他。如果对这个人的做法有什么疑问,就应该记得对该比喻的目的来说,那人的品格与基督寻求呈现的要点—天上珍宝的价值以及获得它需要付出的努力-没有任何关系(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4页)。


寻珠的比喻

太13:45 天国又好象买卖人寻找好珠子,

【本会注释】

天国。[重价的珠子,太13:45,46。关于比喻,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7页。] 见对太3:2;4:17;5:3的注释。

买卖人。希腊文emporos,“批发商”,一个四围旅行作买卖的人,与kapēlos,“零售商”或“小商贩”形成对比。鉴于隐藏珍宝的比喻说明的是,那些没有找到真理的人,一直抱定决心要寻索到它,重价珠子的比喻描绘的是那些热切渴望真理的人(《路》第九章)。那“买卖人”是珍珠经销商;这是他的生意。当他四处做生意时,他立志只购入最好的。使人想到男男女女们,经常多年用他们所拥有的亮光尽力而为,朦胧地意识到人生中还有更重大的目的,是他们还没有发现的。他们心中带着热忱的渴望,去寻求存在的答案—最终他们找到了它。

寻找好珠子。那“买卖人”主要代表寻找一位救主的人们,可是,另外他也代表寻找人的基督。什么也比不上基督本身具有更大的价值,更应该殷勤地寻求。另一方面,在上天看来,什么也比不上遍及宇宙的受造生灵的爱情与献身具有更大的价值。即使当人堕落犯罪之后,他在上天看来还具有那么大的价值,甚至上帝赐下他自己的儿子来寻找人并使人重得神圣的宠爱,这一恩赐也使我们可以利用全能者无限的资源。


太13:46 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

【本会注释】

重价的。即,因为它有卓越的价值。与比较主要的意思一致,“重价的珠子”不是别的,正是耶稣基督,“超乎万人之上”(歌5:10)。就珍珠来说,使它有价值的是它的大小、形状和光泽。就耶稣来说,乃在于他品格的完全和丰盛的神圣之爱。买卖珍珠的商人在拥有那无价的珠子中必感到无上的满足。它是他自己的了。凡在基督里找到了自己心中所有渴望之答案的人,在他里面找到了人生目标的人,就已经找到了人生最好的珍宝。

变卖一切。虽然救恩是无法购买的,然而它却需要人付上自己一切所有的。像保罗一样,凡真正“遇见”基督的人,必“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为以认识基督耶稣为至宝”,并且乐于“丢弃万事”,为要“得着基督”(腓3:8)。认识基督就是去填满生命中一种任何其他的事物都无法填满的空虚。认识他就是永生(约17:3)。

买了这颗珠子。以自私为代价,以骄傲和野心为代价,以恶习为代价买下来了。与上帝和好要人付上所有的代价,但它仍具有无限的价值。人以本身无论如何都不具有永久价值的东西购买救恩,所以在这交易中并没有丧失什么值得的东西。


撒网的比喻

太13:47 天国又好象网撒在海里,聚拢各样水族,

【本会注释】

天国。[撒网,太13:47-50。关于比喻,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7页。] 见对太3:2;4:17;5:3的注释。

网。希腊文sagēnē,“拖网”,与amphiblēstron,“撒网”形成对照(见太4:18)。英文词“seine”(捕鱼用的拖拉大围网)就通过拉丁词sagena源自希腊词sagēnē。sagēnē是一种长长的,加重的网,网端外面可以拖拉,于是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周。网代表福音,即,渔夫们付出的努力(见对路5:10的注释)要赢得别人归于基督。

海。这样一种网只能用于相当大的湖泊里。海在这个比喻的整体意思是只是附带提及的(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4页)。

各样。各种各类的人都被福音的网聚拢进来了—各种不同动机、态度、个性的男男女女们。耶稣并不“偏待人”(徒10:34),而是接纳凡到他面前的人。他与税吏和罪人们交往,以便更好地赢得他们进入他的国(见对可2:16,17的注释)。他乐于被认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见对太11:19的注释),要是因此他们可以来赏识他天国的友谊的话。


太13:48 网既满了,人就拉上岸来,坐下,拣好的收在器具里,将不好的丢弃了。

【本会注释】

拉上岸来。见对第47节的注释。

拣好的收在器具里。分类的过程发生在网已经聚拢了所有能被聚拢到它里面的鱼的时候。上帝衡量品格是按照人的生活是否与已经照耀在他道路上的亮光一致,是否尽其所有的知识与能力与上天的力量合作,照着耶稣完美的模范模式使自己的品格完美(见对传12:13,14;弥6:8;太7:21-27的注释)。

不好的。希腊文sapros,应用于鱼,就是“恶臭的”或“腐烂的”;所以是“不适合使用的”。撒网的比喻强调的是以品格为基础的“好”与“坏”最终的分离。


太13:49 世界的末了也要这样。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

【本会注释】

世界的末了。直译是,“时代的末了”(见对第39节的注释)。

天使。见第41节。

把义人从恶人中分别出来。见对第48节的注释;参太25:32,33。


太13:50 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本会注释】

火炉。见对第42节的注释。

哀哭切齿。见对第42节的注释。


新旧库藏

太13:51 耶稣说:“这一切的话你们都明白了吗?”他们说:“我们明白了。”

【本会注释】

这一切的话。即,在这个特别的场合用这些比喻所描绘的真理(参第34节)。


太13:52 他说:“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就象一个家主从他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

【本会注释】

凡文士。[新与旧的东西,太13:52。关于比喻,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7页。] “文士”并不是文书,而是律法的官方教师(见本册注释原文第55页)。在这里,基督所指的并不是当时专业的文士或教师,而是担当教师或“使徒”的门徒们(见对可3:14的注释)。“凡文士”在这里的意思是,每一个参与向别人敞开上帝话语之宝库的男人或女人。基督在这里涉及的并不是那十二个人明白“这一切的话”(太13:51)的能力,而是他们能将之传递给别人的能力。

受教。直译是,“已经成为一个门徒的人”,意思是已经在门徒应该知道并明白的事物方面领受了全面培训的人。基督在世上时,那些专业的文士们知道摩律法的字句,但他们却不知道其精义。基督在山上宝训中阐明了这一差别,特别是在太5:17-48中(见对太5:17,20,21的注释)。基督教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的(弗2:20),这包括所有启示给旧约众先知的真理和基督亲自透露给他门徒们的所有真理(见来1:1,2)。

天国。见对太3:2;4:17;5:2的注释。

一个家主。希腊文oikodespotēs,即,“那房子的主”(见对路2:29的注释)。在这里,门徒们被说成是福音“珍宝[库]”的持有者。他们已经受托这些东西,上帝指望他们当需要时把所需要的展示出来。在一种特别的意义上,每一位基督徒教师都是这比喻的“家主”(见《路》第十一章)。

他库里。即他的珍宝箱,或他的库房(见对太2:11的注释)。

新旧。基督用“旧”指上帝所有已经显明的旨意,已“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来1:1;见对申31:9;箴3:1的注释)。他用“新”指他自己的教训(见来1:2;见对可2:22;7:1-13的注释)。

重要的是要注意,耶稣在这个场合和任何一个别的场合都没有贬低旧约各卷圣经的价值,甚至也没有暗示将来它们的效力会减少(见对太5:17,18;路24:27,44;约5:39的注释)。新约圣经并没能使旧约圣经无效,而是将其发扬光大并给予了新生命。新旧约圣经都是基督所默示的,都充满了适合于真诚寻求之人的真理。旧约圣经启示了基督要来;而新约圣经显示基督已经来过。旧约圣经与新约圣经,并不像我们的仇敌撒但已经劝诱某些基督徒相信的那样,是互相排斥彼此作对的;正相反,它们是互补的。


拿撒勒人厌弃耶稣

太13:53 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

【本会注释】

耶稣说完了。这样就结束了海边布道的记述(见对第1节的注释)。

离开那里。见对太8:18的注释。


太13:54 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甚至他们都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

【本会注释】

自己的家乡。[在拿撒勒第二次被拒,太13:54-58=可6:1-6。注释在:马可福音。]


太13:55 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他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有古卷作:约瑟)、西门、犹大吗?

太13:56 他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

太13:57 他们就厌弃他(厌弃他:原文作因他跌倒)。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

太13:58 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

一、卷名

现存最早的希腊文本采用“马太福音”的卷名,钦定本用“圣马太福音”,后来的大部分文本中则没有“圣”字。标准希腊文圣经采用“马太圣福音”的卷名,只是在以后的文本里出现。在圣经中,“福音”的意思就是“好消息”,也就是从耶稣的生平和教训所发出来的救恩的好消息。“福音”原来不是指圣经的文字本身,但是新约成书之后,这个词也用来指一卷或四卷福音书。


二、作者

古代的基督教作者始终一致认为四福音中的第一卷为门徒马太所著。书中的内证表明本书作者显然是一位改信基督教的犹太人,马太就是这样的人(太9:9;参可2:14)。他在蒙召成为门徒以前是一位税吏,可以推测他习惯于保存文字记录,这种才干在写历史时是很有价值的。他提到自己在宴席上时十分谦虚(太9:10;参路5:29),就象约翰(约21:24)也许还有马可(可14:51-52)提到自己时一样,由此间接证实他是作者。

根据尤西比乌所记(《教会史》卷三39),公元140左右,希拉波立的巴比亚斯说:“马太用希伯来语写下了主的话,每一个人都可以理解。”也是根据尤西比乌所记(《教会史》卷五8),半个世纪以后的伊里奈乌说:“马太在希伯来人中间用希伯来语发表了他的福音,当时彼得和保罗正在罗马传道,建立教会。”根据上述讲法和以后的作者们类似的言论,一些人认为马太福音原来是用亚兰语(即巴亚斯和伊里奈乌所说的希伯来语)写的,后来翻译成希腊语。但是这种看法一般人不接受。关于写作时间的证据很不充分。当时在犹太人中间,有许多“作品”只是以口头形式流传,可以认为,巴比亚斯所提到耶稣“言论”的著作可能是口头形式而非文学形式,而伊里奈乌的“福音”也可能是一种口传的形式。而认为我们今天所用的马太福音原文是希腊语的理由有下面三个:

1、马太福音的希腊文本并没有表现出翻译作品的特点。所谓的亚兰语表达方式在其他福音书中也有,很可能反映了作者在用希腊语写作时用亚兰语进行思考。启示录中就有许多亚兰语的习语性用法。

2、语言和语体的统一性清楚表明这卷书原来就是希腊语写的。

3、马太福音在语言上与马可福音的希腊语特别相似,与路加福音的文字亦有相同,故似乎可以排除希腊文本是译作的可能性。


三、历史背景

在基督整个一生中,巴勒斯坦处在罗马的统治之下,罗马军队在庞培的统帅下于公元前64-63年征服了这一地区,将它划归罗马叙利亚行省。犹太人在罗马人来到之前曾享受过80年左右的政治独立,所以对外国行政和军事当局的存在和统治深恶痛绝。罗马元老院任命大希律(公元前37-4年)为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区的王,使犹太人受苦更深了。

可以理解,犹太全国人民渴望得到独立,这种愿望实际上影响了国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人们对旧约圣经中有关弥赛亚预言的日子和解释所持的看法,又使这种愿望带上了宗教的色彩。犹太人被罗马人统治是他们不顺从上帝命令的直接结果。上帝曾藉着摩西和众先知把不顺从所带来的痛苦警告他们。

犹太人很自然地希望从罗马人和希律王双重的重轭下解放出来。常常有自称的弥赛亚兴起,要用刀剑恢复犹太人的权利,为他们伸冤。犹太人很乐意相信,旧约中弥赛亚的预言是应许一位政治上的弥赛亚,不仅把以色列从外国人的压制中解放出来,而且要征服地上的各国。政治的野心就这样曲解了弥赛亚的盼望。由于拿撒勒人耶稣没有满足他们这些不现实的企望,他们的民族骄傲就阻碍了他们承认祂为众先知所见证的一位。


四、主题

四福音每一卷的主题都是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典范的生活、公开传道、代人受死、复活和升天。四福音都成为新约正典的一部分决非偶然。在叙述基督生平的过程中,它们各自起着特殊的作用。就上帝的儿子在地上的传道工作而言,即使是与耶稣最亲近的人,也很难弄清祂奇妙一生每一细节的意义。为了给将来的世代留下一幅耶稣生活和工作的完整画面,圣灵分别任命和引导四个人记录基督生平,也许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他们在写的时候,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各自省去了其他作者讲到的某些事件,并加进他自己所了解的一些细节。

就象有四个画家坐下来画耶稣的肖像,每一个人都从不同的位置画,主体虽是一位,画面却不一样。四幅画结合起来看,对耶稣的认识就比一幅画更加全面。四位传道者所合成的画面使我们能看清基督一生的真实面目。凡是我们所需要的有关救主的知识,都已经向我们显明了。

在圣灵的引导下,每一位作者所选择的素材,都按照他所认为最适于表达主题的方式编排起来。所以他往往略去了别人所说过的事情,结果我们有时难以把基督生平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按事件先后顺序确定每一件事的位置。“圣经中并不一定有完整的顺序和表面上的统一。基督的神迹就没有按准确的顺序叙述。”(怀氏文稿1886年24号)

每一位作者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把基督介绍给他的读者,与他叙述基督生平的目标保持一致。马太和路加侧重表现祂作为人子的一面。马可则强调祂的神性,指出祂是上帝的儿子。马太说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是犹太人,是来成就向列祖所发应许的一位。路加指出祂是亚当的后裔(路3:38),因而是全人类的救主。马可完全肯定祂的神性,只说祂是上帝的儿子(可1:1)。约翰强调耶稣的人性(约1:14)决不会贬低这样的事实:从道的绝对意义上讲,祂就是上帝(约1:1-3)。

马太福音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比较完整地记录了我们救主的讲道和其他言论。他表现基督为伟大的教师。他的福音里六个讲章记得比较详细,而其他福音书则只简要提到,或根本没有讲。它们是:

1、福山宝训 太5-7章;

2、对门徒的训言 太10章;

3、海边讲道全部由比喻组成 太13章;

4、论谦卑和人际关系 太18章;

5、论伪善 太23章;

6、论基督再来 太24,25章。

马太福音的第二个显著特点,就是可以看出马太在写作时考虑到他的读者是什么人。他的读者似乎主要是犹太藉的基督徒和不信的犹太人。他的目的显然是要劝后者相信耶稣为预言中的弥赛亚,并坚固前者的信心。马太福音特地指出耶稣是旧约的表号所指的对象,这些表号在祂身上得到了应验。在这方面马太福音比其他三个福音书合起来讲得还多。他说耶稣来,不是要废掉“律法”,而是要成全它(太5:17)。他说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开国之父和最杰出的君王,大卫的子孙。

导致犹太人拒绝耶稣的,是他们对于弥赛亚的身份和祂国度的性质所抱错误的观念。他们梦想中的弥赛亚是一位能领导国家取得独立,并在世界称霸的大君。可是他们却不理解弥赛亚是公义的王,领导他们战胜自己生活中的罪恶,实现属灵上的真正的自由。犹太人不能把旧约中关于弥赛亚要受苦段落与预言祂荣耀统治的段落协调起来,结果他们忽视了前者,误解了后者(见《历代愿望》30,212,257,777页)。对于犹太人来说,这些表面上矛盾的段落似乎是无法解释之谜。他们专门找那些有关祂荣耀之国的经文,根本不考虑祂恩典的国度,和进入祂荣耀之国的先决条件。马太似乎觉得有责任说明得胜的弥赛亚同时也是受苦的弥赛亚。他证明耶稣真是以色列王和应许赐给大卫的“苗裔”,也是受苦的弥赛亚,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研究马太福音时必须记住的另一个事实是:马太福音叙述基督生平不是按照年代,而是按逻辑和讲题的顺序。在按排耶稣生活和传道主要阶段时的确有一个总的年代程序。但在某一阶段内的事件就不一定按时间编排。事实上马太比其他福音书的作者更加偏离严格的时间顺序。他的主要目的是编排耶稣的生活和传道经历,为他的写作指导思想服务。他不是年代学家按顺序记事。他是历史学家,根据选民历史更大的背景反映这些事件的意义。


五、纲要

(一)降生,婴儿和童年时期 太1:1-2:23

1、耶稣降生 太1:1-25

2、耶稣的童年 2:1-23

(二)为传道工作作准备,公元27年 太3:1-4:11

1、施洗约翰的工作 太3:1-12

2、受洗 太3:13-17

3、受试探 太4:1-11

(三)在加利利传道,从公元29年逾越节到公元30年逾越节 太4:12-15:20

1、在加利利早期的传道工作 太4:12-25

2、福山宝训 太5:1-8:1

3、耶稣制服疾病、自然界和魔鬼的能力 8:2-9:34

4、论传道法 太9:35-11:1

5、施洗约翰派来的代表 太11:2-30

6、与法利赛人的矛盾 太12:1-50

7、海边讲道:天国的比喻 太13:1-52

8、在加利利公开传道的结束 太13:53-15:20

(四)不再公开传道,公元30年春天到秋天 太15:21-18:35

1、在加利利边境传道 太15:21-39

2、与法利赛人的矛盾加深 太16:1-12

3、展望十字架 太16:13-17:27

4、人际关系的谦卑 18:1-35

(五)在毗利亚的工作,公元30-31年秋天到春天 太19:1-20:34

1、在毗利亚传道和医病 太19:1-20:16

2、最后一次前往邪路撒冷 太20:17-34

(六)在耶路撒冷最后的工作,公元31年逾越节 太21:1-27:66

1、与文士和法利赛人冲突 太21:1-23:39

2、有关基督再来的训言 太24:1-25:46

3、被捕和受审 太26:1-27:31

4、被钉和埋葬 太27:32-66

(七)复活:复活后的显现 太28:1-20

和合本太13:1 当那一天,耶稣从房子里出来,坐在海边。

拼音版太13:1 Dāng nà yī tiān, Yēsū cóng fángzi lǐ chūlai, zuò zaì hǎi biān.

吕振中太13:1 当那一天、耶稣从屋子里出来,在海边坐着;

新译本太13:1 那一天,耶稣从房子里出来,坐在海边。

现代译太13:1 同一天,耶稣离开了家到湖边去,坐在那里。

当代译太13:1 当天,耶稣离开了房子,坐在湖边。

思高本太13:1 在那一天,耶稣从家 出来,坐在海边上,

文理本太13:1 是日耶稣出室、坐海滨、

修订本太13:1 就在那天,耶稣从房子里出来,坐在海边。

KJV 英太13:1 The same day went Jesus out of the house, and sat by the sea side.

NIV 英太13:1 That same day Jesus went out of the house and sat by the lake.

和合本太13:2 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众人都站在岸上。

拼音版太13:2 Yǒu xǔduō rén dào Tānàli jùjí, tā zhǐ dé shàng chuán zuò xià. zhòngrén dōu zhàn zaì àn shang.

吕振中太13:2 有一大群人聚集到他那里,他只得上船坐下,全群的人都站在滩上。

新译本太13:2 有很多人聚集到他那里。于是,他上船坐下来,众人都站在岸上。

现代译太13:2 一大卫人集合到他跟前来,所以他上了一条船,坐下;群众傍洒水边站着。

当代译太13:2 不久,他周围就聚集了一大群人。耶稣只好上船,然后坐下向岸上站着的人讲道,

思高本太13:2 有许多群众集合到 跟前, 只得上船坐下,群众都站在岸上。

文理本太13:2 群众集就之、遂登舟而坐、众立于岸、

修订本太13:2 有一大群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好上船坐下,众人都站在岸上。

KJV 英太13:2 And great multitudes were gathered together unto him, so that he went into a ship, and sat; and the whole multitude stood on the shore.

NIV 英太13:2 Such large crowds gathered around him that he got into a boat and sat in it, while all the people stood on the shore.

和合本太13:3 他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拼音版太13:3 Tā yòng bǐyù duì tāmen jiǎng xǔduō dào lǐ, shuō, yǒu yī ge sǎzhǒng de chū qù sǎzhǒng.

吕振中太13:3 他就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说∶「看哪,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新译本太13:3 他用比喻对众人讲了许多事,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现代译太13:3 他就用比喻向他们讲解许多事情。他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当代译太13:3 他用各样的比喻向他们讲解真理。他说:“有一个农夫出去撒种:

思高本太13:3 就用比喻给他们讲论了许多事,说:「看,有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文理本太13:3 乃多端设喻语之曰、有播种者、出而播种、

修订本太13:3 他用比喻对他们讲了许多话。他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KJV 英太13:3 And he spake many things unto them in parables, saying, Behold, a sower went forth to sow;

NIV 英太13:3 Then he told them many things in parables, saying: "A farmer went out to sow his seed.

和合本太13:4 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

拼音版太13:4 Sǎzhǒng de shíhou, yǒu luò zaì lùpáng de, fēiniǎo lái chī jìn le.

吕振中太13:4 撒的时候、有的落在路旁;飞鸟一来,把它吃尽了。

新译本太13:4 撒的时候,有的落在路旁,小鸟飞来就吃掉了。

现代译太13:4 他撒的时候,有些种子落在路旁,鸟儿飞来把它们吃掉了。

当代译太13:4 他撒的种子有些落在路旁,不一会儿,就给飞鸟吃光;

思高本太13:4 他撒种的时候,有的落在路旁,飞鸟来把它吃了。

文理本太13:4 播时、有落道旁者、鸟至尽食之、

修订本太13:4 他撒的时候,有的落在路旁,飞鸟来把它们吃掉了。

KJV 英太13:4 And when he sowed, some seeds fell by the way side, and the fowls came and devoured them up:

NIV 英太13:4 As he was scattering the seed, some fell along the path, and the birds came and ate it up.

和合本太13:5 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

拼音版太13:5 Yǒu luò zaì tǔ jiān shítou dì shang de. tǔ jì bù shēn, fā miaó zuì kuaì.

吕振中太13:5 另有的落在石头地上,没有许多土的地方;因没有深的土,它虽很快长出苗来,

新译本太13:5 有的落在泥土不多的石地上,因为泥土不深,很快就长起来。

现代译太13:5 有些落在浅土的石地上,因为土壤不深,很快就长苗;

当代译太13:5 有些在浅土上,虽然很快便发芽,然而因为泥土不深,无法生根,经过猛烈的阳光一晒,就枯乾了;

思高本太13:5 有的落在石头地 ,那里没有多少土壤,因为所有的土壤不深,即刻发了芽;

文理本太13:5 有落硗地者、厥土无多、以其浅薄、发萌则速、

修订本太13:5 有的落在土浅的石头地上,因为土不深,很快就长出苗来,

KJV 英太13:5 Some fell upon stony places, where they had not much earth: and forthwith they sprung up, because they had no deepness of earth:

NIV 英太13:5 Some fell on rocky places, where it did not have much soil. It sprang up quickly, because the soil was shallow.

和合本太13:6 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

拼音版太13:6 Rìtou chūlai yī shaì, yīnwei méiyǒu gēn, jiù kū gān le.

吕振中太13:6 日头出来,就晒焦了;因为没有根,便枯乾了。

新译本太13:6 但太阳一出来,就把它晒干,又因为没有根就枯萎了。

现代译太13:6 但太阳一出来,幼苗给晒焦了;又因为根不够深,就枯乾了。

当代译太13:6 有些在浅土上,虽然很快便发芽,然而因为泥土不深,无法生根,经过猛烈的阳光一晒,就枯乾了;

思高本太13:6 但太阳一出来,就被晒焦;又因为没有根,就枯乾了。

文理本太13:6 日出曝之、无根而稿、

修订本太13:6 太阳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

KJV 英太13:6 And when the sun was up, they were scorched; and because they had no root, they withered away.

NIV 英太13:6 But when the sun came up, the plants were scorched, and they withered because they had no root.

和合本太13:7 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

拼音版太13:7 Yǒu luò zaì jīngjí lǐ de. jīngjí zhǎng qǐlai, bǎ tā jǐ zhù le.

吕振中太13:7 另有的落在荆棘上;荆棘长起来,把它闷住了。

新译本太13:7 有的落在荆棘里,荆棘长大了,就把它挤住。

现代译太13:7 有些落在荆棘中,荆棘长起来,把幼苗挤住了。

当代译太13:7 还有些在荆棘丛中,由於荆棘长起来,便把嫩苗挤死了;

思高本太13:7 有的落在荆棘中,荆棘长起来,便把它们窒息了。

文理本太13:7 有落棘中者、棘起蔽之、

修订本太13:7 有的落在荆棘里,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

KJV 英太13:7 And some fell among thorns; and the thorns sprung up, and choked them:

NIV 英太13:7 Other seed fell among thorns, which grew up and choked the plants.

和合本太13:8 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拼音版太13:8 Yòu yǒu luò zaì hǎo tǔ lǐ de, jiù jiē shí, yǒu yī bǎi beì de, yǒu liù shí beì de, yǒu sān shí beì de.

吕振中太13:8 另有的落在好土上,结着果实,有的一百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三十倍。

新译本太13:8 有的落在好土里,结出果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现代译太13:8 另外有些种子落在好土壤里,长大结实,收成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也有叁十倍的。」

当代译太13:8 也有一些是下在肥沃的泥土里的,自然结出了饱满的子粒,有叁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收成。

思高本太13:8 有的落在好地 ,就结了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叁十倍的。

文理本太13:8 有落沃壤者、结实、或百倍、或六十倍、或三十倍、

修订本太13:8 又有的落在好土里,就结出果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KJV 英太13:8 But other fell into good ground, and brought forth fruit, some an hundredfold, some sixtyfold, some thirtyfold.

NIV 英太13:8 Still other seed fell on good soil, where it produced a crop--a hundred, sixty or thirty times what was sown.

和合本太13:9 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拼音版太13:9 Yǒu er ke tīng de, jiù yīngdāng tīng.

吕振中太13:9 有耳的应当听。」

新译本太13:9 有耳的,就应当听。”

现代译太13:9 於是耶稣说:「有耳朵可听的,都听吧!」

当代译太13:9 有耳可听的,就要留心。”

思高本太13:9 有耳的,听吧! 」

文理本太13:9 有耳者宜听焉、○

修订本太13:9 有耳的,就应当听!"

KJV 英太13:9 Who hath ears to hear, let him hear.

NIV 英太13:9 He who has ears, let him hear."

和合本太13:10 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

拼音版太13:10 Méntǔ jìn qián lái, wèn Yēsū shuō, duì zhòngrén jiǎng huà, wèishénme yòng bǐyù ne.

吕振中太13:10 门徒上前来,对耶稣说∶「你对众人说话,为什么用比喻呢?」

新译本太13:10 门徒上前问耶稣:“你对他们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

现代译太13:10 门徒来见耶稣,问他:「为甚麽你对着众讲话都用比喻呢?」

当代译太13:10 门徒来问耶稣:“你为甚麽要用比喻来教导他们呢?”

思高本太13:10 门徒们前来对 说:「为什麽你用比喻对他们讲话?」

文理本太13:10 门徒就之曰、尔以喻语众、何也、

修订本太13:10 门徒进前来问耶稣:"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

KJV 英太13:10 And the disciples came, and said unto him, Why speakest thou unto them in parables?

NIV 英太13:10 The disciples came to him and asked, "Why do you speak to the people in parables?"

和合本太13:11 耶稣回答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

拼音版太13:11 Yēsū huídá shuō, yīnwei tiānguó de àomì, zhǐ jiào nǐmen zhīdào, bú jiào tāmen zhīdào.

吕振中太13:11 耶稣回答他们说∶「天国的奥秘是给你们知道,而不是给那些人的。

新译本太13:11 他回答:“天国的奥秘,只给你们知道,却不给他们知道。

现代译太13:11 耶稣回答:「关於天国奥秘的知识已经赐给了你们,没有给他们。

当代译太13:11 耶稣回答说:“你们可以有机会明白天国的奥秘,他们却没有。

思高本太13:11 耶稣回答他们说:「因为天国的奥妙,是给你们知道,并不是给他们知道。

文理本太13:11 曰、天国之奥、予尔知之、不予他人也、

修订本太13:11 耶稣回答他们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让你们知道,不让他们知道。

KJV 英太13:11 He answered and said unto them, Because it is given unto you to know the mysteries of the kingdom of heaven, but to them it is not given.

NIV 英太13:11 He replied, "The knowledge of the secrets of the kingdom of heaven has been given to you, but not to them.

和合本太13:12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拼音版太13:12 Fán yǒude, hái yào jiā gei tā, jiào tā yǒuyú. fán méiyǒu de, lián tā suǒyǒude, ye yào duó qù.

吕振中太13:12 因为凡有的,还要给他,他就充足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从他手里被夺去。

新译本太13:12 因为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他就充足有余;凡是没有的,就连他有什么也要拿去。

现代译太13:12 因为那已经有的,要给他更多,让他丰足有馀;那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一点点也要夺走。

当代译太13:12 凡有的还要再增加,以至绰绰有馀;但没有的,就连他现在仅有的也要失去。

思高本太13:12 因为凡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是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由他夺去。

文理本太13:12 盖有者、将予之使有余、无者、并其所有、亦将夺之、

修订本太13:12 凡有的,还要给他,让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KJV 英太13:12 For whosoever hath, to him shall be given, and he shall have more abundance: but whosoever hath not, from him shall be taken away even that he hath.

NIV 英太13:12 Whoever has will be given more, and he will have an abundance. Whoever does not have, even what he has will be taken from him.

和合本太13:13 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

拼音版太13:13 Suǒyǐ wǒ yòng bǐyù duì tāmen jiǎng, shì yīn tāmen kàn ye kàn bú jiàn, tīng ye tīng bú jiàn, ye bù míngbai.

吕振中太13:13 我用比喻对他们说话,是因为他们看却看不见,听却听不见,也不领悟。

新译本太13:13 因此,我用比喻对他们讲话,因为他们看却看不见,听也听不到,也不明白。

现代译太13:13 为了这缘故,我用比喻对他们讲;因为他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又不明白。

当代译太13:13 我用比喻教导他们,是因为他们视而不见,闻而不悟。

思高本太13:13 为此,我用比喻对他们讲话,是因为他们看,却看不见;听,却听不见, 也不了解;

文理本太13:13 故我以喻语之、因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亦不悟也、

修订本太13:13 我之所以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为 他们看却看不清, 听却听不见,也不明白。

KJV 英太13:13 Therefore speak I to them in parables: because they seeing see not; and hearing they hear not, neither do they understand.

NIV 英太13:13 This is why I speak to them in parables: "Though seeing, they do not see; though hearing, they do not hear or understand.

和合本太13:14 在他们身上,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拼音版太13:14 Zaì tāmen shēnshang, zhèngyīng le Yǐsaìyà de yùyán shuō, nǐmen tīng shì yào tīngjian, què bù míngbai. kàn shì yào kànjian, què bù xiǎodé.

吕振中太13:14 以赛亚所传讲的神言、正应验在他们身上了;他说∶『你们要听了又听,却决不领悟;要看了又看,却决不看见。

新译本太13:14 以赛亚的预言,正应验在他们身上,他说:‘你们听是听见了,总是不明白;看是看见了,总是不领悟。

现代译太13:14 这正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他传上帝的话说:这人民听了又听,却不明白;看了又看,却看不见。

当代译太13:14 以赛亚先知的预言说得好:‘你们听了又听,却不明白;看了又看,也看不见;

思高本太13:14 这样为他们正应验了依撒依亚先知的预言说:『你们听是听,但不了解;看是看,但不明白,

文理本太13:14 以应以赛亚豫言云、尔将听而不聪、视而不明、

修订本太13:14 在他们身上,正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 '你们听了又听,却不明白, 看了又看,却看不清。

KJV 英太13:14 And in them is fulfilled the prophecy of Esaias, which saith, By hearing ye shall hear, and shall not understand; and seeing ye shall see, and shall not perceive:

NIV 英太13:14 In them is fulfilled the prophecy of Isaiah: "'You will be ever hearing but never understanding; you will be ever seeing but never perceiving.

和合本太13:15 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

拼音版太13:15 Yīnwei zhè bǎixìng yóu méng le xīn, erduo fā chén, yǎnjing bì zhe. kǒngpà yǎnjing kànjian, erduo tīngjian, xīnli míngbai, huízhuǎn guo lái, wǒ jiù yīzhì tāmen.

吕振中太13:15 因为这人民的心给脂油蒙住了;他们以沉重的耳来听,又把眼闭着;恐怕他们用眼看见,用耳听见,用心领悟,回转过来,让我医治他们!』

新译本太13:15 因为这人民的心思迟钝,用不灵的耳朵去听,又闭上了眼睛;免得自己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好他们。’

现代译太13:15 因为他们心智闭塞,塞住了耳朵,闭上了眼睛。不然,他们的眼睛就会看见,耳朵也会听见,心里领悟,回心转意,我就治好他们。

当代译太13:15 因为这些人心灵麻木,耳朵闭塞,眼睛昏花;不然的话,他们看见了,听见了,心里明白,回心转意,我就医治他们。’

思高本太13:15 因为这百姓的心迟纯了,耳朵难以听见,他们闭了眼睛,免得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 了解而转变,而要我医好他们。』

文理本太13:15 盖斯民心顽、耳聩、自闭其目、恐目视、耳听、心悟、转移而我医之、

修订本太13:15 因为这百姓的心麻木, 耳朵发沉, 眼睛闭着, 免得眼睛看见, 耳朵听见, 心里明白,回转过来, 我会医治他们。'

KJV 英太13:15 For this people's heart is waxed gross, and their ears are dull of hearing, and their eyes they have closed; lest at any time they should see with their eyes and hear with their ears, and should understand with their heart, and should be converted, and I should heal them.

NIV 英太13:15 For this people's heart has become calloused; they hardly hear with their ears, and they have closed their eyes. Otherwise they might see with their eyes, hear with their ears, understand with their hearts and turn, and I would heal them.'

和合本太13:16 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

拼音版太13:16 Dàn nǐmen de yǎnjing shì yǒu fú de, yīnwei kànjian le. nǐmen de erduo ye shì yǒu fú de, yīnwei tīngjian le.

吕振中太13:16 但是你们的眼有福阿,因为它们看得见;你们的耳有福阿,因为它们听得着。

新译本太13:16 “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可以看见;你们的耳朵是有福的,因为可以听见。

现代译太13:16 「但是你们是有福的!因为你们的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见。

当代译太13:16 你们是有福的,因为你们的眼睛看得见,耳朵也听得见。

思高本太13:16 但你们的眼睛有福,因为看得见,你们的耳朵有福,因为听得见。

文理本太13:16 惟尔目福矣、以其见也、尔耳福矣、以其闻也、

修订本太13:16 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得见;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得见。

KJV 英太13:16 But blessed are your eyes, for they see: and your ears, for they hear.

NIV 英太13:16 But blessed are your eyes because they see, and your ears because they hear.

和合本太13:17 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

拼音版太13:17 Wǒ shízaì gàosu nǐmen, cóng qián yǒu xǔduō xiānzhī hé yì rén, yào kàn nǐmen suǒ kàn de, què méiyǒu kànjian. yào tīng nǐmen suǒ tīngjian de, què méiyǒu tīngjian.

吕振中太13:17 我实在告诉你们,许多神言人和义人巴不得要看你们所看见的,却没有看到;要听你们所听见的,却没有听到。

新译本太13:17 我实在告诉你们,曾经有许多先知和义人想看你们所看见的,却没有看到,想听你们所听见的,却没有听到。

现代译太13:17 我实在告诉你们,有许多先知圣贤要看你们所看见的,却没有看到;要听你们所听见的,也没有听到。」

当代译太13:17 我确实地告诉你们,有很多先知和义人,曾渴望见你们所见的,听你们所听的,也不能如愿以偿。

思高本太13:17 我实在告诉你们:有许多先知和义人,想看你们所看见的,而没有看到;想听你们所听到的,而没有听到。

文理本太13:17 我诚语汝、昔先知义人多欲见尔所见、而不得见、闻尔所闻、而不得闻、

修订本太13:17 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

KJV 英太13:17 For verily I say unto you, That many prophets and righteous men have desired to see those things which ye see, and have not seen them; and to hear those things which ye hear, and have not heard them.

NIV 英太13:17 For I tell you the truth, many prophets and righteous men longed to see what you see but did not see it, and to hear what you hear but did not hear it.

和合本太13:18 所以,你们当听这撒种的比喻:

拼音版太13:18 Suǒyǐ nǐmen dāng tīng zhè sǎzhǒng de bǐyù.

吕振中太13:18 所以你们、要听明白这撒种的比喻。

新译本太13:18 “所以你们要听这撒种人的比喻。

现代译太13:18 「所以,你们要明白这撒种比喻的意思。

当代译太13:18 所以,你们应当留心这撒种比喻的意义。

思高本太13:18 「那麽,你们听这撒种的比喻吧!

文理本太13:18 夫播种之喻、尔其听之、

修订本太13:18 "所以,你们要听这撒种的比喻。

KJV 英太13:18 Hear ye therefore the parable of the sower.

NIV 英太13:18 "Listen then to what the parable of the sower means:

和合本太13:19 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

拼音版太13:19 Fán tīngjian tiānguó dào lǐ bù míngbai de, nà è zhe jiù lái, bǎ suǒ sǎ zaì tā xīnli de duó qù le. zhè jiù shì sǎ zaì lùpáng de le.

吕振中太13:19 凡听天国之道而不领悟的,那邪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攫了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

新译本太13:19 凡是听了天国的道却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撒在他心中的夺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

现代译太13:19 那听了天国的信息却不明白的人正像撒在路旁的种子,那邪恶者来到,把撒在他心田里的信息都夺走了。

当代译太13:19 种子下在路旁,是代表那些听了天国的道理而不明白的人,被魔鬼乘虚而入,很容易就把真理夺走了;

思高本太13:19 凡听天国的话,而不了解的,那恶者就来把撒在他心 的夺去;这是指那撒在路旁的。

文理本太13:19 凡闻天国之道而不悟、恶者至、夺其心之所播、此播于道旁者也、

修订本太13:19 凡听见天国的道而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

KJV 英太13:19 When any one heareth the word of the kingdom, and understandeth it not, then cometh the wicked one, and catcheth away that which was sown in his heart. This is he which received seed by the way side.

NIV 英太13:19 When anyone hears the message about the kingdom and does not understand it, the evil one comes and snatches away what was sown in his heart. This is the seed sown along the path.

和合本太13:20 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

拼音版太13:20 Sǎ zaì shítou dì shang de, jiù shì rén tīng le dào, dāngxià huānxǐ lǐngshòu.

吕振中太13:20 那撒在石头地上的,是人听了道,立刻欢欢喜喜地领受,

新译本太13:20 那撒在石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欢喜喜地接受,

现代译太13:20 那撒在石地上的种子是指人听了信息,立刻乐意接受,

当代译太13:20 下在浅土的种子,就像有些人一听天国的道理,就很高兴地接受了,

思高本太13:20 那撒在石头地 的,即是指人听了话,立刻高兴接受;

文理本太13:20 播于硗地者、乃人听道、即喜受之、

修订本太13:20 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喜领受,

KJV 英太13:20 But he that received the seed into stony places, the same is he that heareth the word, and anon with joy receiveth it;

NIV 英太13:20 The one who received the seed that fell on rocky places is the man who hears the word and at once receives it with joy.

和合本太13:21 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拼音版太13:21 Zhǐ yīn xīnli méiyǒu gēn, bú guò shì zànshí de. jízhì wèi dào zāo le huànnàn, huò shì shòu le bīpò, lìkè jiù dào le.

吕振中太13:21 自己里面却没有根,只是暂时的;及至因道而遭苦难或逼迫,立刻就绊跌了。

新译本太13:21 可是他里面没有根,只是暂时的;一旦为道遭遇患难,受到迫害,就立刻跌倒了。

现代译太13:21 只是扎根不深,不能持久,一旦为了信息而遭遇困难或迫害,立刻放弃。

当代译太13:21 但因为他没有根基,所以不能持久,一旦为了真理而遭迫害,便会立刻放弃信仰;

思高本太13:21 但在心 没有根,不能持久,一旦为这话发生了艰难和迫害,就立刻跌倒了。

文理本太13:21 惟内无根、则亦暂耳、及为道而遇患难窘逐、即厌弃焉、

修订本太13:21 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一旦为道遭受患难或迫害,立刻就跌倒。

KJV 英太13:21 Yet hath he not root in himself, but dureth for a while: for when tribulation or persecution ariseth because of the word, by and by he is offended.

NIV 英太13:21 But since he has no root, he lasts only a short time. When trouble or persecution comes because of the word, he quickly falls away.

和合本太13:22 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

拼音版太13:22 Sǎ zaì jīngjí lǐ de, jiù shì rén tīng le dào, hòulái yǒu shìshang de sīlǜ, qiáncái de míhuò,bǎ dào jǐ zhù le, bùnéng jiē shí.

吕振中太13:22 那撒到荆棘里的,是人听了道,而今世的才虑和财富的娱乐把道闷煞了,他便不能结实。

新译本太13:22 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有今世的忧虑和财富的迷惑把道挤住,结不出果实来。

现代译太13:22 那撒在荆棘中的种子是指人听了信息以后,生活的忧虑和财富的诱惑窒息了信息的生机,不能结出果实。

当代译太13:22 落在荆棘丛中的种子,就是指那些听了真道的人,因为有生活的忧虑和金钱的诱惑,以致妨碍了真道的生长,不能结出成熟的果实;

思高本太13:22 那撒在荆棘中的,即是指人听了话,却有世俗的焦虑和财富的迷惑,把话蒙往了,结不出果实。

文理本太13:22 播于棘中者、乃人听道、而世之虑、财之惑、蔽其道而不实、

修订本太13:22 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忧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结不出果实。

KJV 英太13:22 He also that received seed among the thorns is he that heareth the word; and the care of this world, and the deceitfulness of riches, choke the word, and he becometh unfruitful.

NIV 英太13:22 The one who received the seed that fell among the thorns is the man who hears the word, but the worries of this life and the deceitfulness of wealth choke it, making it unfruitful.

和合本太13:23 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拼音版太13:23 Sǎ zaì hǎo tǔdì shang de, jiù shì rén tīng le dào míngbai le, hòulái jiē shí, yǒu yī bǎi beì de, yǒu liù shí beì de, yǒu sān shí beì de.

吕振中太13:23 但那撒在好土上的,是人听了道就领悟;他总是结实∶有的结了一百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三十倍。」

新译本太13:23 那撒在好土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又明白了,结出果实来,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现代译太13:23 那撒在好土壤里的种子是指人听了信息,并且领悟了;他结出果实,收成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叁十倍的。」

当代译太13:23 至於那些落在沃土里的种子,就好像一个听了道理的人,不但明白它的意义,而且开花结果,便收成叁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的果实。”

思高本太13:23 那撒在好地 的,即是指那听了话而了解的人,他当然结实,有结一百倍的,有结六十倍的,有结叁十倍的。」

文理本太13:23 播于沃壤者、乃人听道而悟、结实或百倍、或六十倍、或三十倍、○

修订本太13:23 撒在好土里的,就是人听了道,明白了,后来结了果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KJV 英太13:23 But he that received seed into the good ground is he that heareth the word, and understandeth it; which also beareth fruit, and bringeth forth, some an hundredfold, some sixty, some thirty.

NIV 英太13:23 But the one who received the seed that fell on good soil is the man who hears the word and understands it. He produces a crop, yielding a hundred, sixty or thirty times what was sown."

和合本太13:24 耶稣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

拼音版太13:24 Yēsū yòu shè ge bǐyù duì tāmen shuō, tiānguó hǎoxiàng rén sǎ hǎo zhǒng zaì tián lǐ.

吕振中太13:24 耶稣把另一个比喻摆在他们面前,说∶「天国好比一个人撒好种子在他的田地里。

新译本太13:24 耶稣对他们另外讲了一个比喻,说:“天国好像人把好的种子撒在田里。

现代译太13:24 耶稣向他们讲另一个比喻:「天国好比有人把好的种子撒在田里。

当代译太13:24 耶稣又举了另一个比喻说:“天国正像一个农夫,将挑选过的种子,撒在麦田里。

思高本太13:24 耶稣给他们另设了一个比喻说:「天国好像一个人,在自己田 撒了好种子;

文理本太13:24 又设喻曰、天国犹人播美种于田、

修订本太13:24 耶稣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比人撒好种在田里,

KJV 英太13:24 Another parable put he forth unto them, saying,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likened unto a man which sowed good seed in his field:

NIV 英太13:24 Jesus told them another parable: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like a man who sowed good seed in his field.

和合本太13:25 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

拼音版太13:25 Jízhì rén shuìjiào de shíhou, yǒu chóudí lái, jiāng baìzǐ sǎ zaì maìzi lǐ, jiù zǒu le.

吕振中太13:25 人们睡觉的时候、他的仇敌就来,将稗子加撒在麦子中间,走了。

新译本太13:25 人们睡了的时候,他的仇敌来把稗子撒在麦子中间,就走了。

现代译太13:25 有一个晚上,大家睡觉的时候,敌人来了,把稗子撒在麦子中间,就走了。

当代译太13:25 夜里他熟睡的时候,他的敌人却偷偷地把稗子撒在他的麦田里,然后走了。

思高本太13:25 但在人睡觉的时候,他的仇人来,在麦子中间撒上莠子,就走了。

文理本太13:25 寝时敌至、播稗麦中而去、

修订本太13:25 在人睡觉的时候,他的仇敌来,把杂草撒在麦子里就走了。

KJV 英太13:25 But while men slept, his enemy came and sowed tares among the wheat, and went his way.

NIV 英太13:25 But while everyone was sleeping, his enemy came and sowed weeds among the wheat, and went away.

和合本太13:26 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

拼音版太13:26 Dào zhǎng miaó tǔsuì de shíhou, baìzǐ ye xiǎn chūlai.

吕振中太13:26 到苗发了芽、结了果仁的时候、那时稗子也显出来了。

新译本太13:26 到了发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

现代译太13:26 到了麦子长大结穗的时候,稗子也出现了。

当代译太13:26 当麦子长苗吐穗时,稗子也一齐长了出来。

思高本太13:26 苗长起来,抽出穗的时候,莠子也显出来子。

文理本太13:26 苗秀而实、稗亦见、

修订本太13:26 到长苗吐穗的时候,杂草也显出来。

KJV 英太13:26 But when the blade was sprung up, and brought forth fruit, then appeared the tares also.

NIV 英太13:26 When the wheat sprouted and formed heads, then the weeds also appeared.

和合本太13:27 田主的仆人来告诉他说:‘主啊,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从哪里来的稗子呢?’

拼音版太13:27 Tián zhǔ de púrén lái gàosu tā shuō, Zhǔ a, nǐ bú shì sǎ hǎo zhǒng zaì tián lǐ ma. cóng nàli lái de baìzǐ ne.

吕振中太13:27 家主的奴仆上前来,对他说∶「主人哪,你不是撒好种子在田地里么?从哪里有稗子呢?」

新译本太13:27 仆人都前来问家主:‘主人,你不是把好的种子撒在田里吗?那些稗子是从哪里来的呢?’

现代译太13:27 庄主的仆人前来说:『主人,你撒在田里的是好种子,这些稗子究竟从哪里来的呢?』

当代译太13:27 仆人看到,就赶来告诉主人:‘主人啊!你不是把最好的种子撒在田里吗?为甚麽现在田里会长出稗子呢?’

思高本太13:27 家主的仆人,就前来对他说:主人! 你不是在你田地 撒了好种子吗?那麽从哪 来了莠子?

文理本太13:27 家主之仆来告曰、主、非播美种于田乎、何以有稗也、

修订本太13:27 地主的仆人进前来对他说:'主人,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哪里来的杂草呢?'

KJV 英太13:27 So the servants of the householder came and said unto him, Sir, didst not thou sow good seed in thy field? from whence then hath it tares?

NIV 英太13:27 "The owner's servants came to him and said, 'Sir, didn't you sow good seed in your field? Where then did the weeds come from?'

和合本太13:28 主人说:‘这是仇敌做的。’仆人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

拼音版太13:28 Zhǔrén shuō, zhè shì chóudí zuò de. púrén shuō, nǐ yào wǒmen qù hāo chūlai ma.

吕振中太13:28 他对他们说∶「是有个敌人行了这事的。」奴仆对他说∶「那你愿意我们去薅出来么?」

新译本太13:28 他回答:‘这是仇敌所作的。’仆人问他:‘你要我们去拔掉它吗?’

现代译太13:28 他回答:『这是敌人干的。』他们就问:『你要我们去把稗子拔掉吗?』

当代译太13:28 ‘一定是仇家蓄意破坏。’‘我们不如拔掉那些稗子吧!’

思高本太13:28 家主对他们说:这是仇人做的。仆人对他说:那麽,你愿我们去把莠子收集起来吗?

文理本太13:28 曰、敌为之、仆曰、我往薅之可乎、

修订本太13:28 主人回答他们:'这是仇敌做的。'仆人对他说:'你要我们去拔掉吗?'

KJV 英太13:28 He said unto them, An enemy hath done this. The servants said unto him, Wilt thou then that we go and gather them up?

NIV 英太13:28 "'An enemy did this,' he replied. "The servants asked him, 'Do you want us to go and pull them up?'

和合本太13:29 主人说:‘不必,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

拼音版太13:29 Zhǔrén shuō, bú bì, kǒngpà hāo baìzǐ, lián maìzi ye bá chūlai.

吕振中太13:29 他说∶「不;恐怕你们薅稗子,连麦子的根都一同拔起来!

新译本太13:29 他说:‘不用,因为拔稗子的时候,恐怕也把麦子连根拔出来。

现代译太13:29 他说:『不必啦!因为你们拔除稗子的时候,恐怕会连麦子也拔掉了。

当代译太13:29 ‘不用了,因为拔稗子会连麦子也一起拔掉,

思高本太13:29 他却说:不,免得你们收集莠子,连麦子也拔了出来。

文理本太13:29 曰、毋、恐薅稗而麦亦拔、

修订本太13:29 主人说:'不必,恐怕拔杂草,也把麦子连根拔出来。

KJV 英太13:29 But he said, Nay; lest while ye gather up the tares, ye root up also the wheat with them.

NIV 英太13:29 "'No,' he answered, 'because while you are pulling the weeds, you may root up the wheat with them.

和合本太13:30 容这两样一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惟有麦子要收在仓里。’”

拼音版太13:30 Zhè liǎngyàng yī qí zhǎng, deng zhe shōugē. dāng shōugē de shíhou, wǒ yào duì shōugē de rén shuō, xiān jiāng baìzǐ hāo chūlai, kún chéng kún, liú zhe shāo. wéiyǒu maìzi, yào shōu zaì cāng lǐ.

吕振中太13:30 容两样一齐长大,等着收割时;当收割的时机,我要对收割的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好烧掉;至于麦子,却要收集在我仓里。』」

新译本太13:30 收割之前,让它们一同生长。到了收割的时候,我会吩咐收割的工人先拔掉稗子,捆起来,留着焚烧,却要把麦子收进我的仓里。’”

现代译太13:30 让麦子跟稗子一起长吧;收割的时候,我会吩咐收割的工人先拔掉稗子,捆起来,扔在火里,然后收聚麦子,储藏在我的仓库里。』」

当代译太13:30 所以让它生长下去,到收割的时候,我会吩咐收割的工人,先把稗子分出来,扎成一捆一捆的留着烧;然后将麦子存入谷仓。’”

思高本太13:30 让两样一起长到收割的时候好了;在收割时,我要对收割的人说:你们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成捆,好燃烧,把麦子却收入我的仓库 。」

文理本太13:30 容二者并长以待获、获时、我语刈者、先集稗、束而火之、惟敛麦入仓、○

修订本太13:30 让这两样一起长,等到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会对收割的人说,先把杂草拔出来,捆成捆,留着烧,把麦子收在我的仓里。'"

KJV 英太13:30 Let both grow together until the harvest: and in the time of harvest I will say to the reapers, Gather ye together first the tares, and bind them in bundles to burn them: but gather the wheat into my barn.

NIV 英太13:30 Let both grow together until the harvest. At that time I will tell the harvesters: First collect the weeds and tie them in bundles to be burned; then gather the wheat and bring it into my barn.'"

和合本太13:31 他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

拼音版太13:31 Tā yòu shè ge bǐyù duì tāmen shuō, tiānguó hǎoxiàng yī lì jiècaì gaìcaì zhǒng, yǒu rén ná qù zhǒng zaì tián lǐ.

吕振中太13:31 耶稣把另一个比喻摆在他们面前,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人拿了,种在他的田地里。

新译本太13:31 耶稣又对他们讲了另外一个比喻,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人拿去把它种在田里。

现代译太13:31 耶稣对他们讲另一个比喻:「天国好比一粒芥菜种子,人把它种在地里。

当代译太13:31 耶稣又再用一个比喻说:“天国正像一粒小小的芥菜种,被人种在田里。

思高本太13:31 耶稣给他们另设一个比喻说:「天国好像一粒芥子,人把它撒在自己的田 。

文理本太13:31 又设喻曰、天国犹芥种一粒、人取而播于田、

修订本太13:31 他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比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

KJV 英太13:31 Another parable put he forth unto them, saying,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like to a grain of mustard seed, which a man took, and sowed in his field:

NIV 英太13:31 He told them another parable: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like a mustard seed, which a man took and planted in his field.

和合本太13:32 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

拼音版太13:32 Zhè yuán shì bǎi zhǒng lǐ zuì xiǎo de. deng dào zhǎng qǐlai, què bǐ gèyàng de caì dōu dà, qie chéng le shù. tiān shang de fēiniǎo lái sù zaì tāde zhī shang.

吕振中太13:32 这是比一切种子都小的;但长大时,却比别的蔬菜都大,竟成了树;甚至空中的飞鸟也来,栖息在它的枝子里。

新译本太13:32 它是种子中最小的,但长大了,却比其他的蔬菜都大,成为一棵树,甚至天空的飞鸟也来在它的枝头搭窝。”

现代译太13:32 这种子比其他一切的种子都小,等它长起来却比任何蔬菜都大;它成为一棵树,连飞鸟也在它的枝子上面搭窝。」

当代译太13:32 它虽然是种子中最小的一类,但后来却长得比其他的蔬菜大。枝干粗壮得像小树一样,甚至天空的飞鸟也来栖息。”

思高本太13:32 它固然是各样种子 最小的,但当它长起来,却比各种蔬菜都大,竟成了树,甚至天上的飞鸟飞来,在它的枝上栖息。 」

文理本太13:32 此百种之至微者、及其长也、大于诸蔬、且成树、飞鸟来栖其枝、○

修订本太13:32 它原比所有的种子都小,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以致天上的飞鸟来在它的枝上筑巢。"

KJV 英太13:32 Which indeed is the least of all seeds: but when it is grown, it is the greatest among herbs, and becometh a tree, so that the birds of the air come and lodge in the branches thereof.

NIV 英太13:32 Though it is the smallest of all your seeds, yet when it grows, it is the largest of garden plants and becomes a tree, so that the birds of the air come and perch in its branches."

和合本太13:33 他又对他们讲个比喻说:“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

拼音版太13:33 Tā yòu duì tāmen jiǎng ge bǐyù shuō, tiānguó hǎoxiàng miànjiào, yǒu fùrén ná lái, cáng zaì sān dǒu miàn lǐ, zhí deng quán tuán dōu fāqǐ lái.

吕振中太13:33 耶稣对他们讲了另一个比喻说∶「天国好像面酵,妇人拿了,藏在三斗面里,等到全团都发起酵来。」

新译本太13:33 他对他们讲了另一个比喻:“天国好像面酵,妇女拿去放在三斗面里,直到全团发起来。”

现代译太13:33 耶稣讲了另一个比喻:「天国好比面酵,一个女人拿来放在四十公升的面里,使全团面都发起来。」

当代译太13:33 他又说:“天国正像一点面酵,做饼的女人把它混在面团里,使整团面都发起来。”

思高本太13:33 又给他们讲了一个比喻:「天国好像酵母,女人取来藏在叁斗面 ,直到全部发了酵。」

文理本太13:33 又设喻曰、天国犹酵、妇取纳三斗面中、致均发酵焉、○

修订本太13:33 他又对他们讲另一个比喻:"天国好比面酵,有妇人拿来放进三斗面里,直到全团都发起来。"

KJV 英太13:33 Another parable spake he unto them;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like unto leaven, which a woman took, and hid in three measures of meal, till the whole was leavened.

NIV 英太13:33 He told them still another parable: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like yeast that a woman took and mixed into a large amount of flour until it worked all through the dough."

和合本太13:34 这都是耶稣用比喻对众人说的话;若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说什么。

拼音版太13:34 Zhè dōu shì Yēsū yòng bǐyù duì zhòngrén shuō de huà. ruò búyòng bǐyù, jiù bú duì tāmen shuō shénme.

吕振中太13:34 耶稣用比喻对群众讲这一切;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讲什么;

新译本太13:34 耶稣用比喻向群众讲了这一切,他所讲的,没有不用比喻的。

现代译太13:34 耶稣用比喻对着众讲述这一切;除了用比喻,他就不对他们说甚麽。

当代译太13:34 这次讲道,耶稣全部都用比喻,

思高本太13:34 耶稣用比喻给群众讲解了这一切,不用比喻就不给他们讲什麽;

文理本太13:34 此皆耶稣以喻语众、非喻无所语之、

修订本太13:34 这都是耶稣用比喻对众人说的话,不用比喻,他就不对他们说什么。

KJV 英太13:34 All these things spake Jesus unto the multitude in parables; and without a parable spake he not unto them:

NIV 英太13:34 Jesus spoke all these things to the crowd in parables; he did not say anything to them without using a parable.

和合本太13:35 这是要应验先知的话,说:“我要开口用比喻,把创世以来所隐藏的事发明出来。”

拼音版太13:35 Zhè shì yào yìngyàn xiānzhī de huà shuō, wǒ yào kāikǒu yòng bǐyù, bǎ chuàngshì yǐlái suǒ yǐncáng de shì fā míng chūlai.

吕振中太13:35 好应验那藉神言人所说的话、说∶「我要开口,用比喻把世界之创立以来所隐藏的事吐露出来。」

新译本太13:35 这就应验了先知所说的:“我要开口用比喻,把创世以来隐秘的事说出来。”

现代译太13:35 他这样做正应验了先知所说过的话:「我要用比喻向他们讲述,把创世以来隐藏的事告诉他们。」

当代译太13:35 这正应验了圣经的预言:“我要用比喻说明自创世以来一直隐藏的事。”

思高本太13:35 这样应验了先知所说的话:『我要开口说比喻,要说出由创世以来的隐密事。』

文理本太13:35 应先知所言云、我将启口设喻、阐创世以来之秘、○

修订本太13:35 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的话: "我要开口说比喻, 说出从创世以来所隐藏的事。"

KJV 英太13:35 That it might be fulfilled which was spoken by the prophet, saying, I will open my mouth in parables; I will utter things which have been kept secret from the foundation of the world.

NIV 英太13:35 So was fulfilled what was spoken through the prophet: "I will open my mouth in parables, I will utter things hidden since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

和合本太13:36 当下耶稣离开众人,进了房子。他的门徒进前来,说:“请把田间稗子的比喻讲给我们听。”

拼音版太13:36 Dāngxià Yēsū líkāi zhòngrén, jìn le fángzi. tāde méntǔ jìn qián lái shuō, qǐng bǎ tiánjiān baìzǐ de bǐyù, jiǎng gei wǒmen tīng.

吕振中太13:36 耶稣离开那一群人,进了屋里,门徒就上他跟前来说∶「请把田间稗子的比喻给我们讲解吧。」

新译本太13:36 耶稣离开群众,进到屋里,门徒前来问他:“请你给我们解释田里稗子的比喻。”

现代译太13:36 耶稣离开群众,进屋子里去。门徒又来问他:「请告诉我们,田里的稗子这个比喻是甚麽意思?」

当代译太13:36 后来,耶稣离开了群众,回到房里。门徒也跟着进去,问耶稣说:“请告诉我们稗子比喻的意义吧!”

思高本太13:36 那时,耶稣离开了群众,来到家 , 的门徒就前来对 说:「请把田间莠子的比喻给我们讲解一下!」

文理本太13:36 时、耶稣离众入室、其徒就之曰、田稗之喻、明以教我、

修订本太13:36 当时,耶稣离开众人,进了屋子。他的门徒进前来,说:"请把田间杂草的比喻讲给我们听。"

KJV 英太13:36 Then Jesus sent the multitude away, and went into the house: and his disciples came unto him, saying, Declare unto us the parable of the tares of the field.

NIV 英太13:36 Then he left the crowd and went into the house. His disciples came to him and said, "Explain to us the parable of the weeds in the field."

和合本太13:37 他回答说:“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

拼音版太13:37 Tā huídá shuō, nà sǎ hǎo zhǒng de, jiù shì Rénzǐ.

吕振中太13:37 耶稣回答说∶「那撒好种子的、是人子。

新译本太13:37 他回答:“那撒好种子的是人子,

现代译太13:37 耶稣说:「那撒好种子的是人子;

当代译太13:37 耶稣说:“那撒好种子的主人就是我;

思高本太13:37 就回答说:「那撒好种子的,就是人子;

文理本太13:37 曰、播美种者、人子也、田者、世也、

修订本太13:37 他回答:"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

KJV 英太13:37 He answered and said unto them, He that soweth the good seed is the Son of man;

NIV 英太13:37 He answered, "The one who sowed the good seed is the Son of Man.

和合本太13:38 田地就是世界,好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

拼音版太13:38 Tiándì, jiù shì shìjiè. hǎo zhǒng, jiù shì tiānguó zhī zǐ. baìzǐ, jiù shì nà è zhe zhī zǐ.

吕振中太13:38 田地呢、是世界;好种子呢、是天国之子;稗子呢、是那恶者之子。

新译本太13:38 田就是世界,好种子就是属天国的人,稗子就是属那恶者的人,

现代译太13:38 田地是这个世界;好种子是属於天国的人;稗子是属於那邪恶者的人;

当代译太13:38 麦田是代表整个世界;那些挑选过的种子,就是天国的子民;而稗子就是那些属於魔鬼的人。

思高本太13:38 田就是世界;好种子就是天国的子民,莠子就是邪恶的子民;

文理本太13:38 美种者、天国之子民也、稗则恶者之子民也、

修订本太13:38 田地就是世界,好种就是天国之子,杂草就是那恶者之子,

KJV 英太13:38 The field is the world; the good seed are the children of the kingdom; but the tares are the children of the wicked one;

NIV 英太13:38 The field is the world, and the good seed stands for the sons of the kingdom. The weeds are the sons of the evil one,

和合本太13:39 撒稗子的仇敌就是魔鬼;收割的时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

拼音版太13:39 Sǎ baìzǐ de chóudí, jiù shì móguǐ. shōugē de shíhou, jiù shì shìjiè de mòliǎo. shōugē de rén, jiù shì tiānshǐ.

吕振中太13:39 那撒稗子的仇敌呢、是魔鬼。收割的时候呢、是今世之完结;收割的呢、是天使。

新译本太13:39 撒稗子的仇敌是魔鬼,收割的时候是这世代的终结,收割的工人是天使。

现代译太13:39 撒稗子的敌人就是魔鬼;收割的时候是世界的末日;收割的工人是天使。

当代译太13:39 撒稗子的仇敌,就是魔鬼;收割的日子,便是世界的末日;至於收割的工人,就是天使。

思高本太13:39 那撒莠子的仇人,即是魔鬼;收获时期,即是今世的终结;收割者即是天使。

文理本太13:39 播稗之敌、魔也、获时、世末也、刈者、天使也、

修订本太13:39 撒杂草的仇敌就是魔鬼,收割的时候就是世代的终结,收割的人就是天使。

KJV 英太13:39 The enemy that sowed them is the devil; the harvest is the end of the world; and the reapers are the angels.

NIV 英太13:39 and the enemy who sows them is the devil. The harvest is the end of the age, and the harvesters are angels.

和合本太13:40 将稗子薅出来用火焚烧,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

拼音版太13:40 Jiāng baìzǐ hāo chūlai, yòng huǒ fùnshāo. shìjiè de mòliǎo, ye yào rúcǐ.

吕振中太13:40 所以稗子怎样薅出来,用火烧掉,恶人在今世之完结,也必这样。

新译本太13:40 稗子怎样被拔掉用火焚烧,在这世代终结的时候,也是一样。

现代译太13:40 到了末日,作恶的人要像稗子一样被拔出来,扔到火里焚烧。

当代译太13:40 “世界末日的时候,那些属於魔鬼的人的命运,就好像拔出来丢在火里烧的稗子一样。

思高本太13:40 就如将莠子收集起来,用火焚烧;在今世终结时也将是如此:

文理本太13:40 集稗而火之、世末亦然、

修订本太13:40 正如把杂草拔出来用火焚烧,世代的终结也要如此。

KJV 英太13:40 As therefore the tares are gathered and burned in the fire; so shall it be in the end of this world.

NIV 英太13:40 "As the weeds are pulled up and burned in the fire, so it will be at the end of the age.

和合本太13:41 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国里挑出来,

拼音版太13:41 Rénzǐ yào chāiqiǎn shǐzhe, bǎ yīqiè jiào rén diēdǎo de, hé zuò è de, cóng tā guó lǐ tiāo chūlai,

吕振中太13:41 人子要差遣他的使者,把一切使人绊跌的事、以及行不法的事的人、都从他国里薅出来,

新译本太13:41 那时,人子要差派他的使者,把一切使人犯罪的事和不法之徒,从他的国中拔掉,

现代译太13:41 人子要差遣他的天使,把他国度里那些使人犯罪和一切作恶的人都抓起来,

当代译太13:41 我要差天使,把一切引人犯罪和作孽的人,从他的国里挑出来,丢进火里;

思高本太13:41 人子要差遣 的天使,由 的国内,将一切使人跌倒的事,及作恶的人收集起来,

文理本太13:41 人子将遣厥使、由其国中、集诸陷人于罪、及为不法者、

修订本太13:41 人子要差遣他的使者,把一切使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国里挑出来,

KJV 英太13:41 The Son of man shall send forth his angels, and they shall gather out of his kingdom all things that offend, and them which do iniquity;

NIV 英太13:41 The Son of Man will send out his angels, and they will weed out of his kingdom everything that causes sin and all who do evil.

和合本太13:42 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拼音版太13:42 Diū zaì huǒlú lǐ. zaì nàli bìyào āikū qièchǐ le.

吕振中太13:42 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有哀哭和切齿。

新译本太13:42 丢进火炉,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

现代译太13:42 扔在火炉里。在那里,他们要哀哭,咬牙切齿。

当代译太13:42 那时,他们懊悔莫及,只有切齿哀痛。

思高本太13:42 扔到火窑 ;在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

文理本太13:42 投之火炉、在彼有哀哭切齿者矣、

修订本太13:42 丢在火炉里,在那里要哀哭切齿了。

KJV 英太13:42 And shall cast them into a furnace of fire: there shall be wailing and gnashing of teeth.

NIV 英太13:42 They will throw them into the fiery furnace, where there will be weeping and gnashing of teeth.

和合本太13:43 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拼音版太13:43 Nàshí yì rén zaì tāmen fù de guó lǐ, yào fāchū guāng lái, xiàng taìyáng yíyàng. yǒu er ke tīng de, jiù yīngdāng tīng.

吕振中太13:43 那时义人必在他们的父国里射发光辉、如同太阳。有耳的应当听。

新译本太13:43 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中,要像太阳一样的照耀。有耳的,就应当听。

现代译太13:43 那时候,义人在他们天父的国度里,将好像太阳发射光辉。有耳朵可听的,都听吧!」

当代译太13:43 而义人却要在他们天父的国里发出像太阳一样灿烂的光辉。有耳可听的,就要留心。

思高本太13:43 那时,义人要在他们父的国 ,发光如同太阳。 有耳的,听罢!」

文理本太13:43 时、义者在其父之国、辉光如日、有耳者宜听焉、○

修订本太13:43 那时,义人要在他们父的国里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有耳的,就应当听!"

KJV 英太13:43 Then shall the righteous shine forth as the sun in the kingdom of their Father. Who hath ears to hear, let him hear.

NIV 英太13:43 Then the righteous will shine like the sun in the kingdom of their Father. He who has ears, let him hear.

和合本太13:44 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他藏起来。欢欢喜喜的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

拼音版太13:44 Tiānguó hǎoxiàng bǎobeì cáng zaì dì lǐ. rén yùjiàn le, jiù bǎ tā cáng qǐlai. huān huānxǐ xǐ de qù biànmaì yīqiè suǒyǒude mǎi zhè kuaì dì.

吕振中太13:44 「天国好像宝贝藏在田地里。人遇见(或译∶寻见)了,就藏起来;由于欢喜的缘故、就去卖了他所有的,来买那田地。

新译本太13:44 “天国好像藏在田里的宝贝,有人发现了,就把它藏起来,高高兴兴地离去,变卖了他的一切,来买那田地。

现代译太13:44 「天国好比财宝藏在田地里。有人发现了,就把它掩盖起来,然后很高兴地把自己所有的都变卖了,去购买那块田地。

当代译太13:44 天国正像一个埋在地里的宝藏;有人发现了,就把它埋好,然后欢天喜地的变卖他的财产,买了这块地,为了取得这宝藏。

思高本太13:44 「天国好像是藏在地 的宝贝;人找到了,就把他藏起来,高兴地去卖掉他所有的一切,买了那块地。」

文理本太13:44 天国犹宝藏于田、人遇而掩之、喜而归、售所有、以市斯田、○

修订本太13:44 "天国好比宝贝藏在地里,人发现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

KJV 英太13:44 Again,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like unto treasure hid in a field; the which when a man hath found, he hideth, and for joy thereof goeth and selleth all that he hath, and buyeth that field.

NIV 英太13:44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like treasure hidden in a field. When a man found it, he hid it again, and then in his joy went and sold all he had and bought that field.

和合本太13:45 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

拼音版太13:45 Tiānguó yòu hǎoxiàng mǎimaì rén, xúnzhǎo hǎo zhūzi.

吕振中太13:45 「天国又好像商人寻找好珠子。

新译本太13:45 “天国好像一个商人,搜罗宝贵的珍珠。

现代译太13:45 「天国又好比一个商人寻找贵重的珍珠。

当代译太13:45 天国正像一个商人,四处搜购珍珠。

思高本太13:45 「天国又好像一个寻找完美珍珠的商人;

文理本太13:45 又天国犹贾求美珠、

修订本太13:45 "天国又好比商人寻找好的珍珠,

KJV 英太13:45 Again,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like unto a merchant man, seeking goodly pearls:

NIV 英太13:45 "Again,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like a merchant looking for fine pearls.

和合本太13:46 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

拼音版太13:46 Yùjiàn yī kē zhòngjià de zhūzi, jiù qù biànmaì tā yīqiè suǒyǒude, mǎi le zhè kē zhūzi.

吕振中太13:46 寻见(遇见)了一颗宝贵的珠子,就去变卖他所有的一切,来买了它。

新译本太13:46 他发现了一颗极贵重的珍珠,就离去,变卖了他的一切,来买那颗珍珠。

现代译太13:46 当他发现了一颗极贵重的珍珠,就去卖掉他所有的一切,来购买那颗珍珠。」

当代译太13:46 当他找到了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时,就变卖了一切的产业,把它买下来。

思高本太13:46 他一找到一颗宝贵的珍珠,就去,卖掉他所有的一切,买了它。」

文理本太13:46 遇一重值者、则往鬻所有以市之、○

修订本太13:46 发现一颗贵重的珍珠,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下这颗珍珠。"

KJV 英太13:46 Who, when he had found one pearl of great price, went and sold all that he had, and bought it.

NIV 英太13:46 When he found one of great value, he went away and sold everything he had and bought it.

和合本太13:47 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聚拢各样水族。

拼音版太13:47 Tiānguó yòu hǎoxiàng wǎng sā zaì hǎi lǐ, jùlǒng gèyàng shuǐzú.

吕振中太13:47 「天国又好像拖网撒在海里,聚拢着各样的水族。

新译本太13:47 “天国又好像一个网,撒在海里,网到各样的鱼。

现代译太13:47 「天国又好比鱼网撒在湖里,捕捉各样的鱼类。

当代译太13:47 天国正像一个渔夫在撒网,要捕捉各种的鱼。

思高本太13:47 「天国又好像撒在海 的网,网罗各种的鱼。

文理本太13:47 又天国犹罟施于海、集诸水族、

修订本太13:47 "天国又好比网撒在海里,聚拢各种鱼类,

KJV 英太13:47 Again,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like unto a net, that was cast into the sea, and gathered of every kind:

NIV 英太13:47 "Once again,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like a net that was let down into the lake and caught all kinds of fish.

和合本太13:48 网既满了,人就拉上岸来;坐下,拣好的收在器具里,将不好的丢弃了。

拼音版太13:48 Wǎng jì mǎn le, rén jiù lā shang àn lái. zuò xià, jiǎn hǎo de shōu zaì qìjù lǐ, jiāng bù hǎo de diūqì le.

吕振中太13:48 网既满了,人就拉上摊来,坐下,收取好的在桶子里,把坏的丢在外面。

新译本太13:48 网满了之后,人就把网拉上岸,坐下来把好的拣出,收藏起来,不好的就丢在外面。

现代译太13:48 网一满,渔夫把它拉上来,坐在岸上,把鱼儿分类,拣好的放在桶里,坏的就扔掉。

当代译太13:48 网满了,他就把它拉上岸,然后坐下来挑选,好的就收起来,不好的就丢掉。

思高本太13:48 网一满了,人就拉上岸来,坐下,拣好的,放在器皿 ;坏的,扔在外面。

文理本太13:48 既盈、则曳于岸、坐而择其美者入器、恶者则弃之、

修订本太13:48 网一满,人们就把它拉上岸,坐下来,拣好的收在桶里,不好的丢掉。

KJV 英太13:48 Which, when it was full, they drew to shore, and sat down, and gathered the good into vessels, but cast the bad away.

NIV 英太13:48 When it was full, the fishermen pulled it up on the shore. Then they sat down and collected the good fish in baskets, but threw the bad away.

和合本太13:49 世界的末了也要这样。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

拼音版太13:49 Shìjiè de mòliǎo, ye yào zhèyàng. tiānshǐ yào chūlai, cóng yì rén zhōng, bǎ è rén fēnbié chūlai,

吕振中太13:49 恶人在今世之完结也必这样。天使必出来,把恶人从义人中分别出来,

新译本太13:49 这世代终结的时候,也是一样。那时天使要出去,把恶人从义人中分别出来。

现代译太13:49 世界的末日也像这样:天使要出去,从好人中把坏人分别出来,

当代译太13:49 世界的末日,也是这样。天使要把坏人从义人中拣出来,丢在火里。那时候,坏人必然切齿哀痛。

思高本太13:49 在今世的终结时,也将如此:天使要出去,把恶人由义人中分开,

文理本太13:49 世末亦然、天使将出、自义者中、区别恶者、

修订本太13:49 世代的终结也要这样:天使要出来,把恶人从义人中分别出来,

KJV 英太13:49 So shall it be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the angels shall come forth, and sever the wicked from among the just,

NIV 英太13:49 This is how it will be at the end of the age. The angels will come and separate the wicked from the righteous

和合本太13:50 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拼音版太13:50 Diū zaì huǒlú lǐ. zaì nàli bìyào āikū qièchǐ le.

吕振中太13:50 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有哀哭和切齿。」

新译本太13:50 丢进火炉,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

现代译太13:50 投在炎热的火炉里。在那里,他们要哀哭,咬牙切齿。」

当代译太13:50 世界的末日,也是这样。天使要把坏人从义人中拣出来,丢在火里。那时候,坏人必然切齿哀痛。

思高本太13:50 把他们扔在火窑 ; 在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

文理本太13:50 投之火炉、在彼有哀哭切齿矣、○

修订本太13:50 丢在火炉里,在那里要哀哭切齿了。"

KJV 英太13:50 And shall cast them into the furnace of fire: there shall be wailing and gnashing of teeth.

NIV 英太13:50 and throw them into the fiery furnace, where there will be weeping and gnashing of teeth.

和合本太13:51 耶稣说:“这一切的话你们都明白了吗?”他们说:“我们明白了。”

拼音版太13:51 Yēsū shuō, zhè yīqiè de huà, nǐmen dōu míngbai le ma. tāmen shuō, wǒmen míngbai le,

吕振中太13:51 「这一切你们都领悟了么?」他们对他说∶「都领悟了。」

新译本太13:51 “这一切你们明白吗?”他们回答:“明白。”

现代译太13:51 耶稣问他们:「这些话你们都明白吗?」他们回答:「都明白。」

当代译太13:51 你们明白了吗?”“我们明白了。”

思高本太13:51 这一切你们都明白了吗?」他们说:「是的」。

文理本太13:51 凡此、尔皆悟乎、对曰、然、

修订本太13:51 耶稣说:"这一切的话你们都明白了吗?"他们对他说:"明白了。"

KJV 英太13:51 Jesus saith unto them, Have ye understood all these things? They say unto him, Yea, Lord.

NIV 英太13:51 "Have you understood all these things?" Jesus asked. "Yes," they replied.

和合本太13:52 他说:“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就像一个家主,从他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

拼音版太13:52 Tā shuō, fán Wénshì shòu jiào zuò tiānguó de méntǔ, jiù xiàng yī ge jiā zhǔ, cóng tā kù lǐ ná chū xīn jiù de dōngxi lái.

吕振中太13:52 他对他们说∶「故此每一个经学士受教为门徒归于天国的、就像一个做家主的人,从他库房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

新译本太13:52 耶稣说:“所以,每一个作天国门徒的经学家,就像家主从宝库中拿出新和旧的东西来。”

现代译太13:52 耶稣说:「这麽说来,每一个经学教师成为天国的门徒,就像一家的主人从他的库房里搬出新和旧的东西来。」

当代译太13:52 “熟读圣经的律法教师,接受天国的道理之后,就像一个财主,能从他丰富的仓库里,拿出新的和旧的财物。”

思高本太13:52 他就对他们说:「为此, 凡成为天国门徒的经师, 就好像一个家主,从他的宝库 ,提出新的和旧的东西。」

文理本太13:52 曰、故凡士子为天国之徒者、如家主由其库中出新旧之物焉、○

修订本太13:52 他对他们说:"凡文士学习作天国的门徒,就像一个家的主人从他库里拿出新的和旧的东西来。"

KJV 英太13:52 Then said he unto them, Therefore every scribe which is instructed unto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like unto a man that is an householder, which bringeth forth out of his treasure things new and old.

NIV 英太13:52 He said to them, "Therefore every teacher of the law who has been instructed about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like the owner of a house who brings out of his storeroom new treasures as well as old."

和合本太13:53 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

拼音版太13:53 Yēsū shuō wán le zhèxie bǐyù, jiù líkāi nàli,

吕振中太13:53 耶稣讲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

新译本太13:53 耶稣讲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地方。

现代译太13:53 耶稣讲完了这些比喻,离开那地方,

当代译太13:53 耶稣讲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回到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

思高本太13:53 耶稣讲完了这些比喻,就从那里走了。

文理本太13:53 耶稣既竟斯喻、去彼、

修订本太13:53 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

KJV 英太13:53 And it came to pass, that when Jesus had finished these parables, he departed thence.

NIV 英太13:53 When Jesus had finished these parables, he moved on from there.

和合本太13:54 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甚至他们都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

拼音版太13:54 Lái dào zìjǐ de jiāxiāng, zaì gōngtáng lǐ jiàoxun rén, shènzhì tāmen dōu xīqí shuō, zhè rén cóng nàli yǒu zhè deng zhìhuì, hé yìnéng ne.

吕振中太13:54 来到自己家乡,在他们的会堂里教训他们,以致他们都惊骇说∶「这个人从哪里得了这智慧和这些异能呢?

新译本太13:54 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导人,众人都惊奇,说:“这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

现代译太13:54 回到自己的家乡。他在会堂里教导人;听见的人都很惊讶,说:「他从哪里得到这样的智慧?他还行神迹呢!

当代译太13:54 同乡们都觉得很希奇,便议论纷纷:“他从哪里得到这种智慧?是谁给他这种神奇的能力呢?

思高本太13:54 他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 教训人,以致人们都惊讶说:「这人从那里得了这样的智慧和奇能?

文理本太13:54 至故土、在会堂训诲、众奇之曰、斯人何由得斯智慧异能乎、

修订本太13:54 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导人,以致他们都很惊奇,说:"这人哪来这样的智慧和异能呢?

KJV 英太13:54 And when he was come into his own country, he taught them in their synagogue, insomuch that they were astonished, and said, Whence hath this man this wisdom, and these mighty works?

NIV 英太13:54 Coming to his hometown, he began teaching the people in their synagogue, and they were amazed. "Where did this man get this wisdom and these miraculous powers?" they asked.

和合本太13:55 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他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有古卷作“约瑟”)、西门、犹大吗?

拼音版太13:55 Zhè bú shì mùjiang de érzi ma. tā mǔqin bú shì jiào Mǎlìyà ma. tā dìxiōng men bú shì jiào Yǎgè, Yuēxī, ( yǒu gǔ juàn zuò Yūesè ), Xīmén, Yóudà ma.

吕振中太13:55 这不是那木匠的儿子么?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而他弟兄叫雅各、约瑟、西门、犹大么?

新译本太13:55 他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母亲不是马利亚,他弟弟不是雅各、约瑟、西门和犹大吗?

现代译太13:55 他不是那个木匠的儿子吗?他的母亲不是马利亚吗?雅各、约瑟、西门,和犹大不都是他的弟弟吗?

当代译太13:55 他不过是木匠的儿子罢了。他的母亲不是马利亚吗?还有他的弟弟雅各、约西、西门、犹大,我们都认得。

思高本太13:55 这人不是那木匠的儿子吗?他的母亲不是叫玛利亚,他的弟兄不是叫雅各伯,若瑟,西满和犹达吗?

文理本太13:55 此非木工之子乎、其母非名马利亚、其兄弟非雅各约西西门犹大乎、

修订本太13:55 这不是那木匠的儿子吗?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他兄弟们不是叫雅各、约瑟、西门、犹大吗?

KJV 英太13:55 Is not this the carpenter's son? is not his mother called Mary? and his brethren, James, and Joses, and Simon, and Judas?

NIV 英太13:55 "Isn't this the carpenter's son? Isn't his mother's name Mary, and aren't his brothers James, Joseph, Simon and Judas?

和合本太13:56 他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

拼音版太13:56 Tā meìmei men bú shì dōu zaì wǒmen zhèlǐ ma. zhè rén cóng nàli yǒu zhè yīqiè de shì ne.

吕振中太13:56 他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么?这个人从哪里得了这一切呢?」

新译本太13:56 他妹妹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他这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呢?”

现代译太13:56 他的妹妹们不都住在我们这里吗?他这一切究竟从哪里来的呢?」

当代译太13:56 他的累累不也是住在这里吗?究竟他从哪里得来这一身本领呢?”

思高本太13:56 他的姊妹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那麽他的这一切是从那里来的呢?」

文理本太13:56 其姊妹非与我比邻乎、斯焉得斯耶、

修订本太13:56 他姊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他这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呢?"

KJV 英太13:56 And his sisters, are they not all with us? Whence then hath this man all these things?

NIV 英太13:56 Aren't all his sisters with us? Where then did this man get all these things?"

和合本太13:57 他们就厌弃他(“厌弃他”原文作“因他跌倒”)。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

拼音版太13:57 Tāmen jiù yànqì tā. ( yànqì tā yuánwén zuò yīn tā diēdǎo ) Yēsū duì tāmen shuō, dàfán xiānzhī, chúle ben dì ben jiā zhī waì, méiyǒu bú beì rén zūnjìng de.

吕振中太13:57 就跟他格格不入。耶稣对他们说∶「神言人除了在他家乡和他本家之外,没有不受尊敬的。」

新译本太13:57 他们就厌弃耶稣。耶稣对他们说:“先知除了在本乡本家之外,没有不受人尊敬的。”

现代译太13:57 於是他们厌弃他。耶稣对他们说:「在本乡本家以外,先知没有不受人尊敬的。」

当代译太13:57 他们就都看不起他。耶稣告诉他们:“先知除了在本族本乡以外,没有不受人尊敬的。”

思高本太13:57 他们就对他起了反感。耶稣却对他们说:「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乡本家外,没有不受尊敬的」

文理本太13:57 遂厌弃之、耶稣曰、先知在故土室家外、莫不尊焉、

修订本太13:57 他们就厌弃他。耶稣对他们说:"先知除了在本乡和自己的家之外,没有不被尊敬的。"

KJV 英太13:57 And they were offended in him. But Jesus said unto them, A prophet is not without honour, save in his own country, and in his own house.

NIV 英太13:57 And they took offense at him. But Jesus said to them, "Only in his hometown and in his own house is a prophet without honor."

和合本太13:58 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

拼音版太13:58 Yēsū yīnwei tāmen bú xìn, jiù zaì nàli bù duō xíng yìnéng le.

吕振中太13:58 因了他们不信、耶稣在那里就没有行许多异能。

新译本太13:58 因为他们不信,他就不在那里多行神迹了。

现代译太13:58 因为他们不信,他在那里没有行很多神迹。

当代译太13:58 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没有在那里行甚麽神迹。

思高本太13:58 他在那里,因为他们不信,没有多行奇能。

文理本太13:58 耶稣在彼、不多行异能、以其不信故也、

修订本太13:58 耶稣因为他们不信,没有在那里行很多异能。

KJV 英太13:58 And he did not many mighty works there because of their unbelief.

NIV 英太13:58 And he did not do many miracles there because of their lack of faith.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