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信函》1901年83号 2.《文稿》1908年73号 3.《信函》1904年第343号 4.《信函》1906年16号 5.《文稿》1912年59号 6.《文稿》1894年第24a号 7.《文稿》1908年第65号 8.《文稿》1911年第23号 9.《文稿》1887年第22号 10.《信函》1899年第182号{PC 26.2} 11.《信函》1890年第35号 12.摘自《文稿》1907年第115号 13.摘自《文稿》1911年第29号 14.《信函》1898年69号 15.《信函》1906年172号 16.《文稿》1908年83号 17.《信函》1910年第64号 18.《信函》1898年第106号 19.《文稿》1906年第33号 20.《文稿》1886年第15号 21.以西结异象的教训 22,以西结异象的教训 23.《文稿》1906年第61号 24.加利福尼亚州疗养院 25.加利福尼亚州疗养院 26.《信函》1906年第230号 27.加利福尼亚州疗养院 28.《信函》1906年第214号, 1906年7月3日 29.怀爱伦夫人的讲话 30.摘自怀爱伦夫人最近一封关于各学校的通信 31.《信函》1910年第74号 32.加利福尼亚州疗养院 33.致奥尔森长老 34、加利福尼亚州纳帕县疗养院邮政局 35.致J.E.怀特夫妇 36、加利福尼亚州纳帕县疗养院 37、新南威尔士州,库兰邦,森尼赛德 38、致M.N.坎贝尔长老和G.A.阿马登 39.《信函》第116号 40、法恩斯沃思弟兄和姐妹 41. 加利福尼亚州疗养院 42.《信函》第200号1906年6月27日 43. 墨尔本,圣基尔达路,乔治阶地 44. 瑞士巴塞尔 45. 新南威尔士州格兰维尔 46. 北菲茨罗伊 47. 致范妮姐妹 48.致J.E.怀特夫妇 49. 北菲茨罗伊 50. 墨尔本 51.《文稿》1897年第3号 52.《文稿》1911年第9号 53.“要心情舒畅” 54. 对学生和助理工人的讲话 55. 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格兰代尔 56.1905年9月15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纳欣诺市天堂谷疗养院 57.1905年9月27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疗养院 58、1905年10月27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疗养院 59、1905年11月1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赫勒那,“榆园” 60.洛马林达疗养院 61.写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格兰代尔 62、加利福尼亚州纳帕县的疗养院 63.1905年12月10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赫勒那疗养院 64.1905年12月11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纳帕县疗养院 65、1905年12月19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疗养院 66、1906年3月1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疗养院 67、1906年5月1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洛马林达 68、1906年5月28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疗养院 69、1906年6月8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疗养院,榆园 70、加利福尼亚州疗养院,榆园 71、1906年8月19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 72、1906年9月3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疗养院 73、摘自怀爱伦夫人1905年9月9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一次证道 74、1906年9月14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疗养院 75、1906年11月2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疗养院 76、1906年11月25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疗养院 77、1907年2月12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纳帕县疗养院邮政局 78、1907年5月7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纳欣诺市 79、1907年5月19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洛马林达 80、1907年5月20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格兰代尔疗养院 81、1905年4月12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疗养院 82、1905年5月23日写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塔科马帕克 83、1905年5月24日写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塔科马帕克 84、1905年5月14日写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塔科马帕克 85、1905年6月2日写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塔科马帕克 86、1905年5月31日写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塔科马帕克 87、1905年5月28日写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塔科马帕克 88、《信函》1905年第247号,1911年7月24日 89、《信函》1905年第253号 90、《信函》1905年第233号 91、1905年6月25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 92、《信函》1905年第183号,1911年7月24日 93、《信函》1907年第392号 94《文稿》1906年第3号 95《信函》1908年第90号 96《信函》1908年第132号 97《信函》1908年第196号 98《信函》1909年第94号 99《信函》1909年第70号,1909年4月20日 100《信函》1909年第100号 101《文稿》1909年第53号 102《文稿》1909年第7号,9月23日 103《信函》1907年第358号 104《文稿》1907年第73号,8月15日 105《信函》1907年第200号,8月29日 106《文稿》1907年第97号,9月19日 107《信函》1907年第182号 108《信函》1907年第186号 109《信函》1907年第276号 110《信函》1907年第306号 111《信函》1907年第312号 112《文稿》1907年第117号1907年10月22日 113《信函》1907年第360号 114《信函》1909年第178号 115《信函》1909年第140号 116《信函》1909年第122号 117《文稿》1910年第7号 6月28日118《信函》1910年第60号 119《信函》1911年第20号 120《信函》1911年第18号 121《信函》1911年第32号 122《信函》1911年第34号 123《文稿》1911年第13号 124《信函》1911年第78号 125《信函》1905年75号 126.1905年2月26日写于加利福尼亚州疗养院,榆园 127.洛马林达培训学校 128.《信函》1905年第97号 129《信函》1904年第7号 130.摘自怀爱伦夫人最近关于巴特尔克里克的信函 131.摘自1906年7月27日写给克雷斯医生夫妇的一封信 132《评论与通讯》特刊 133.帐篷大会的呼吁 134.1892年5月9日写于维多利亚州墨尔本,普雷斯顿 135.鲁莽与兼并 136.要抛弃批评、谴责和一切恶语中伤 137.肉食的使用 138.1886年3月1日写于瑞士巴塞尔 139.(1895年2月7日重新抄写) 140.1995年10月28日写于瑞典俄瑞伯 141.普鲁士,1886年 142.1890年11月25日写于纽约布鲁克林 143.1894年1月13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布莱顿 144.为上帝作工所必需的资格 145.上帝工作中的正确关系 146.圣工的整体利益 147、个人的呼吁 148.1895年9月写于新南威尔士州格兰维 149.1894年11月26日写于新南威尔士州格兰维尔前景大街,“诺福克花园” 150.1895年9月10日写于格兰维尔,诺福克花园 151.总会的权威

任何人,不论是传道人还是平信徒,若想要强迫或控制其他人的理智,他就成为撒但的代理人而为他工作。在上天的眼中,他就带有该隐的记号。({PC 30.5}

工资问题。——那些参与主的服务的人,不应等待规定的工资,就好像那位伟大的农夫——家主不会真诚地对待他们一样。低声抱怨的人不会因他们的低声抱怨而获得同情。抱怨的工人总是会找到可以抱怨的东西;他的心需要改变。{PC 30.6}

家主对待在他葡萄园里作工之人的比喻代表上帝对待人类家庭的方式。要是第一批工人心中洁除了自私,他们原会认出家主付给在最后一小时来作工的人和那些先来作工的人一样的工资乃是他的慷慨。{PC 30.7}

比喻中的第一批工人是预先讲定的工价。他们得到了应得的工资,并没有其他的报酬。后来的雇工则相信主人的应许:“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太20:4)。他们没有问到工资问题,这就表明他们对主人的信任。他们相信他的公平和公义。他们所得的报酬不是根据他们的工作量,而是根据主人的慷慨。{PC 30.8}

同样,上帝也希望我们信靠祂是称罪人为义的主。祂并不按照世界的方式对待祂的仆人。人的标准得不到认可。{PC 30.9}

那些在他们的弟兄姐妹身上寻找过错的人,表明他们对上帝的处事方式没有任何概念。挑剔和抱怨的精神是那个大儿子的精神,但它却在许多列身基督的追随者的人心中找到了一席之地。低声抱怨的人在忍受艰难困苦和承受重担方面可能是一流的,但他那不像基督的精神损害了他的服务。{PC 31.1}

Any man, be he minister or layman, who seeks to compel or control the reason of any other man, becomes an agent of Satan, to do his work, and in the sight of the heavenly universe he bears the mark of Cain.?{PC 30.5}  

The Wage Question.—Those engaged in the Master’s service are not to wait for a stipulated sum as their wages, as if the great Husbandman-householder would not deal truly with them. Murmurers will obtain no sympathy for their murmuring. A grumbling worker will always find something to grumble at; it is his heart that needs to be changed.?{PC 30.6}  

The parable of the householder’s dealing with the workers in his vineyard represents God’s dealing with the human family. Had the hearts of the first laborers been purified from selfishness, they would have recognized the liberality of the householder in paying those who came at the eleventh hour, the same wages as he paid them who came at an earlier period.?{PC 30.7}  

In the parable, the first laborers agreed to work for a stipulated sum, and they received the amount specified, nothing more. Those later hired believed the Master’s promise, “Whatsoever is right, that shall ye receive.” They showed their confidence in him by asking no question in regard to wages. They trusted his justice and equity. They were rewarded, not according to the amount of their labor, but according to the generosity of his purpose.?{PC 30.8}  

So God desires us to trust in him who justifieth the ungodly. He does not deal with his servants after the manner of the world. The standard of men received no recognition.?{PC 30.9}  

Those who are ever watching for something to find fault with in their brethren and sisters, show that they have no conception of God’s manner of dealing. The spirit of fault-finding and complaining is the spirit of the elder brother, but it finds a place in the hearts of many who rank as followers of Christ. The murmurer may be first in enduring hardships and in bearing burdens, but his unchristlike spirit spoils his service. -?{PC 31.1}

回目录
切换多版
注释
概论
切换音频
收藏
  • 账号登录